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共13篇)(共13篇)
1.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一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逐步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2、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3、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4、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5、加强各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二
中国的综合实践课程于2001年被纳入新课程改革方案,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试行) 》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中, 表述上又增加了“活动”一词, 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认为, “这在我国课程行政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是课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国课程改革中处于如此地位, 而其思想又深受美国综合课程改革的影响。因此, 本文希望通过对美国综合实践课程的分析, 为中国正在进行的课程实践化变革提供多元的思考向度。
一、经验导向: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界定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革新性课程, 指的是综合两个或多个相关独立学科的课程设计、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元课程。它包括多领域的概念和模式, 跨学科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教育的自由模式。在美国, 综合实践课程并不是机械地把各独立学科进行综合, 而是在注重各学科内在结构的连续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科融合。综合课程关注的并不是学科本身, 而在于事件的主题, 鼓励主题性教学法, 即把日常的主题和主题域与跨学科或多学科的学习单元进行综合。综合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的结合来突显问题域, 并且注重多样化课程的内容同教学范畴的结合。
相对于综合实践课程而言, 传统的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过分注重学科划分, 把知识按清晰的界线划分为孤立的多种学科, 进而基于这些孤立的学科进行教学。鉴于此, 凯西尔卡 (Kysilka) 把课程进程按照分科与综合的程度分为完全分科课程、学科导向课程、跨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等四类。通过表1可以看到四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间内容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二是学习主体的参与程度。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强化学科间的内在联系, 并且强调学生独立主体的介入。
美国中学采用综合实践课程是为了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知识分散问题。虽然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理解还存在差异, 但普遍认为它应该包括八个方面:学生的主动参与;符合学生的利益和需要;知识的现实实用性;学习策略的习得;学科的工具性;师生互动;知识的可变性;教学技术的参与。另外, 综合实践课程在学校中的具体操作也并不是莫衷一是。
二、主题统整:综合实践课程的学科偏好
综合课程的组织不仅要提供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 而且还要保证知识的连续性、逻辑性和综合性。只有当所有部分有效协调工作时, 才能使教学顺利开展。在课程组织的不同层面, 部分必然服从整体以确保课程的内在逻辑性和整体性。更进一步说, 部分的一致性需要依赖于统一性的表达。所以, 课程计划、教学框架和课程本身的内容都要求内在相互联结。相反, 课程如果失去部分的支持, 整体的连贯性也难以保证。
传统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学科的断层, 而真正的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一种学科间的随机联结, 不再是学科本身决定内容如何被组织, 而是知识的内在逻辑。正是根据这一逻辑, 美国的综合实践课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科内的;一种是学科间的。学科内的综合实践课程是指某一更大范畴内不同学科内部的综合, 例如美国中学实施的科学教育是由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物理科学综合而成。学科间的综合实践课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领域的独立学科根据内在逻辑的综合, 例如美国中学的音乐和数学、美术和科学、社会调查和经济学的综合。另外, 综合实践课程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综合各学科之间的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一种路径, 使课程的内容和教育计划内的边缘学科结合起来, 例如, 把美术、音乐、体育、技术、消费和家庭科学、职业教育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就像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 科学要依靠数学知识, 社会研究要借助经济学, 历史和写作要以语文为基础。在美国的中学课程中, 社会调查、科学、数学和语言等基础性课程通常是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来实施的 (如表2所示) 。
综合实践课程利于社会调查, 是因为其主题是综合的, 它的研究对象是真实世界的具体问题, 在中学的艺术教育中, 音乐、舞蹈、戏剧是与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有些学校的综合课程把现代艺术和社会问题联结起来, 有些学校也把不同年级的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进行结合或者把体育教学同语言艺术综合。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 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被科学地开发利用, 不同的内容被合理地移介到教学实践, 丰富的主题统合多学科的内涵, 实现价值上的整合。以下是美国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实例:
1. 中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热带雨林”, 综合进行社会调查教学和外语教学;
2. 关于中国主题的综合社会调查和科学教育, 主要以蚕作为桥梁和资源进行讲解, 同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圈和动物种类;
3. 关于糖果的内容, 可以综合经济学、数学、历史和语言艺术进行教学;
4. 关于《天外来菌》小说的教学, 利用综合科学教学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科学教师同英语教师相互配合, 分别从科学视角和文学视角进行教学;
5. 关于“运河”相关知识的研究。
在另外一些美国中学的实例当中, 不同学科和分支的内容被综合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例如, 多元文化教育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内容, 未来学综合了来自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数学、分析学和其他领域的内容。例如中学科学的目标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掌握日常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
2.掌握科学的和思维的技能;
3.以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解决问题, 选择策略;
4.养成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5.欣赏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贡献;
6. 意识到科技发明是人类为了探索科学现象以及完善人类自身而进行的智力努力;
7. 有意识地爱护环境, 并努力为环境保护工作付出心力。
另一方面, 美国中学还专门开发一系列的主题性活动使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 让学生参与, 如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设计学习、社会参与学习和服务性学习。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法、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的主题研究;设计学习包括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和活动设计;社会参与性学习包括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服务性学习包括家政服务活动、建筑改造、健康看护、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社会工作、城镇计划和其他职业提供训练。
三、以辅代管: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职能转换
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现依赖于合理的组织跨学科教学团队。教师放弃对自我知识域的控制和其所拥有的权威, 为共同的计划组成合作式教学团队。综合实践课程的单元计划过程涉及不同年级教师和所有相关学科课程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 跨学科的团队教学、综合教学和主题教学是同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教学和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相兼容的。另外, 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理论也被完美地结合到综合实践课程和教学评价当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综合实践课程也向美国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 和跨学科的教师队伍共同揭示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联系, 在学科——实践课程体系中完善综合课程的教学策略;
2. 开展小组学习, 共同探讨教材、测试、课外活动和课程提纲;
3. 在职业教学过程中, 结合当时的工作环境传授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教授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
4. 设计在现实世界中有实施空间的具体课时和单元, 并鼓励学生结成小组共同完成目标;
5. 合理的设计、组织学生的实习环境, 让学生同具有真正身份的工作人员交流, 使学生获得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意识到科技的变化;
6. 确定内容标准、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 反映学术与职业发展的综合;
7. 使用替代性评价策略评估学生的工作情况。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是无法通过“教”来实现的, 应该把教师的科学指导、平等参与和对学生主动探究的鼓励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课程实施者的身份, 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组织者, 结合课程的特点和目标选择主题内容和活动场所, 根据地缘特色设计校本化的课程。教师需要全面考察、了解主题活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条件, 确定参观、访问、服务、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地点和形式, 与参观、访问的对象 (人或机构) 取得联系并求得支持与配合, 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
此外,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经常性开展, 主题的选择是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于其他课程既定的主题设置,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主题生成的重要原则是师生共同协商。师生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学校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发展需要, 从课程内、生活中和实践中去发现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 寻求和提炼出活动的主题。教师以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 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根据学生的水平考量可操作性, 同时评估主题对学生的适宜度。
四、自我生成:综合实践课程知识的价值重构
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的报告指出, 学生并不能独立地从多学科的内容中启动知识建构功能, 真正的知识习得在于学生反复地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反馈。综合课程恰恰提供了学生不断建构知识的渠道, 帮助学生再定义、反馈和转换知识。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尽管单一学科教学也可能提供机会, 使知识在不同学科间迁移, 但是这种机会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传统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并不能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回应, 学生学习活动的满足只有通过综合教学内容产生的学习经验习得和活动完成, 才能得以实现。事实上, 知识本身就是交互式的, 而这种联接又从直观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目标在于把学生的文本知识转换为自我技能, 例如学生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的培养。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强调充分发展主动学习技术、学生学习风格、多元智力发展以及多感觉的贡献。另外, 它也重视与现实世界和社区相联系, 鼓励经验学习和发现学习, 通过自主实践活动和问题导向过程,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课程中开展的学生团队作业和合作学习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基本技能。此外, 课程的综合也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发展、领导能力的养成以及其它相应能力的训练。在道德方面, 它对学生进行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教育, 并特别强调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的养成。它认为, 这本身也就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初级形式的体现。
实践使学生对身边的问题和周围真实环境产生浓厚兴趣, 使他们不仅能在广泛接触中掌握一线信息、澄清环境价值观, 而且还能由此及彼地关注其他区域的问题, 进而使实践教育从外在实施转入学生的自我教育, 并逐渐演化为外显的具体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就是要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真实环境, 使学生亲身感知、认识、体验、探究理解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和途径, 让学生在亲历亲为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
五、结语
美国中学的综合课程改革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 然而, 关于综合课程有效性的研究还远远不能证明其确实更合理, 其中很多研究更倾向于关注某一特定的学校, 特定研究范例的经验总结。证明综合课程更有效的经验性证据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比例, 明晰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课程之间关系的数据也并不能明确地支持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德里克 (Drake) 认为标准化测验并不能评价综合课程的实施效果。卡特 (Carter) 和曼森 (Mason) 更认为综合课程和传统分科课程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尽管综合实践课程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开展, 但是我们还需要取得支持其有效性的科学数据, 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 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并进以及改革后成效的完善。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革新性课程, 指的是综合两个或多个相关独立学科的课程设计、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元课程。
综合课程的组织不仅要提供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 而且还要保证知识的连续性、逻辑性和综合性。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 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被科学的开发利用, 不同的内容被合理的移介到教学实践, 丰富的主题统合多学科的内涵, 实现价值上的整合。
3.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之探索 篇三
一、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再思考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将逐渐为广大师生熟悉。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与思考,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为根,活动为本,充分体现其综合眭的时代特点。它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新舞台,一片新天地。
我们认为,在农村中学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有以下几方面价值: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物理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周围生活中主动发现物理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养成团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如何设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课设计的基本内容
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设计了以下六个系列的内容。
1.自身系列:以自己的吃、住、穿、行为材料进行的活动。如“保暖内衣是深色好还是浅色好?”“年轻近视年老就会好吗?”等。
2.安全系列:安全基本知识方面,如用电、用气、水灾、火灾等安全防范措施。
3.环保系列:污染(废物品、废水、噪声)的产生、危害以及环保措施方面,如校内噪声的来源、污水的处理等。
4.交通系列:交通工具,交通与环境,交通与能源,等等,如测量信号灯的时间等。
5.能源系列:水、电两种能源的利用,浪费及节能方面的知识,如设计家庭节水实验方案等。
6.新知识系列: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方面的知识,如科普讲座、太阳能热水器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
1.年级活动:主要形式有小论文评选、物理小报展、小制作展评、设计比赛、创造小发明比赛、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2.班级活动:主要形式有科普讲座、科技专刊、小制作、表演比赛、小论文、演讲比赛、参观与访问。
3.小组活动:主要形式有校外综合实践、社会调查。
(三)综台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模式
通过实验和探索,我们初步探索出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根据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式。
1.分层递进式。分层递进式是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层,将主题逐步推进,不断深化。该模式的特点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一定很多,但活动之间必须能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2.中心辐射式。中心辐射式是围绕一个主题向外扩展,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它的特点是,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活动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而且每种活动不一定是必需的,可增可减,但它要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丰富多样,只要和主题相关即可,学习活动之间无需特别地组合排列。
3.主体分解式。主体分解式是将一个主题分解成若干子主题,子主题还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个次子主题,学生以小组形式,从中自由选择一个次子主题,自行完成研究,最后合作交流形成整体。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主题是一个要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它涉及多学科知识,为了解决这一课题,需要将主题分解细化,层层镶嵌,呈现出立体的态势。主题、子主题、次子主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次子主题的解决是为了子主题,子主题的解决是为了主题的解决,但子主题之间和次子主题之间各自的关系却是相对独立的。
以上三种模式的使用,应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在实际使用中,这三种模式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以组合使用,至于活动的具体设计则应由师生共同完成。
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创新教育,实质上学生的创造性是无法教育的,要靠熏陶和培养,培养创造性需要信赖和宽松的环境。进行活动综合实践,就是给学生创设一种空间,给出一定的时间,把教学重点逐渐向情商方面转移,当然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在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要注重揭示综合实践的过程。例如,在光的传播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提出光是怎样传播的,并提出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的猜想,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逐渐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猜想假设一实验验证—分析论证一评估交流的过程。
其次,要组织好第一次讲座。八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教师上一次指导课,主要讲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行性,介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咨询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四、活动的评价
课题综合实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过程,淡化结果,所以,评价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性。
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习活动的各个侧面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找出不足,找到自信,找到努力的目标,从自身的感受中激发求知、上进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使自己不断发展。
1.自评。主要内容包括在实验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提出的问题”“我提出的建议”“我的发现”“我的收获”“我应努力改进的方面”。
2.互评。互评是指实验小组的同伴根据某同学在实验中的表现,依据评价内容抓住该同学的优点和特长进行评价,对于差的不给等级,应指出努力方向。该评价需在一种互勉的氛围中进行,客观真实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否则会失去评价的激励功能。
3.师评。指教师评价,它是评价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关注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在活动中进行,学生之间有差别,在整个评价活动中学生之间不具有可比性,所以教师可以参与任意一次活动,对任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为评价提供了可操作性,也为评价提供了保障,更突出了过程评价的实效性,同时可以避免干扰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更能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和表现,使评价更具有真实性,也更能为学生接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不同学生可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对于善于交流的学生尽量创造条件,给他们充分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展示自己,在展示中对其进行评价。
4.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四
-第二学期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2009-20第二学期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2月DD206月) 3月份: 1.3月10日前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比报送 (初中5篇;高中2篇); 2.3月16日中心组活动(青云实验中学); 3.3月19日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校展示暨学法指导经验交流会(苏州市第三十中学) 4.各中学完成课程计划、方案,确定学生课题研究小课题。 5.吴江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建设规划并开通, 中心组教师博客群建立。 4月份: 1.4月15-16日,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师基本功竞赛(吴江实验小学)。初中:七都中学孙薇老师(4号)、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潘贞老师(15号);高中:松陵高级中学吴泽菁老师(2号)、市第二高级中学沈春妹老师(7号)。 2. 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与指导研讨会暨大市中心组(小学、初中、高中)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园区) 5月份: 1.3-5月部分学校调研。 2.3-5月片级、联片教研活动。 3.4-5月学生课题研究及活动、总结。 4.吴江市第五届中小学学生成果展评发文。 6月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果学期统计。 其它观摩机会,另行通知。 吴江教育局教研室 年3月
5.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 篇五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写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往往折射出个人对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态度。如何写自我评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在道德与素养方面,我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孝敬父母,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考试不作弊;我有责任感,体现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区活动,珍视和维护集体荣誉,爱护公共设施,关心社会和他人,乐于助人;我自尊自爱,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的人格,举止文明,没有打架斗殴纪录,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具有进取心;我自我约束,遵纪守法,没有违规违纪受处分纪录,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拒绝毒品,不去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的场所,在劳动与技能方面,我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技能水平,表现在积极参加劳动,认真学习劳技课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实验操作考查合格。在实践和探究上,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社会实践和探究精神:乐于服务社会,具有兴趣和好奇心,能提出问题。有独特见解,积极参加综合性学习,爱好科技,具有科技特长。
在交流与合作上,我能与同伴协作,沟通分享:与同学友好相处,无严重有意伤害、歧视同学行为,能接纳他人,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的意见。
6.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六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 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并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首先,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小学生的观察注意力差, 易受客观环境和主观情绪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鼓励和启发学生提问, 利用他们具有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本能与需要这种心理特点, 把观察引向深入, 并适当增加观察的内容, 培养学生自觉观察的兴趣, 使其有所发现。其次,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 不要鼓励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背下来, 而要引导学生产生创造的欲望, 激励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关注学生的标新立异, 注重学生特殊才能的培养。再次, 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 如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结果的交流, 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 教师对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始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做出计划和设计, 进行选择。这时, 教师应充当讨论伙伴, 提供咨询服务。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以心理疏导、方法调整、价值引导为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敢于尝试, 不怕失败, 努力在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 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活动后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合理地反思, 以便更好地开展活动。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 努力尝试, 勇于求证, 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充分想象的余地, 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因时制宜、顺势利导, 鼓励学生有新颖的、首创的和独特的想法, 引导学生在质疑中讨论,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二、善于发现问题, 注重从身边做起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遇到问题时, 要多问为什么, 从中寻找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学生的游戏中、玩具中都蕴涵着很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可进行探讨。
“创新小课题”研究是新世纪以来面对知识经济挑战, 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 其以问题为载体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兴趣。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出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加以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出题, 小组研究确定。教师要树立学生是研究主体的意识, 突出学生主动发现、善于创造, 体现思维重于记忆、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的评价思想。如教师可引导农村学生在家里开发一块土地作为“试验田”, 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养殖或种植, 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收集信息, 然后试着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有的小组写了观察笔记, 有的用统计图来记录和分析, 有的对科学知识有所发现等等。在这种活动中, 学生探究兴趣很高, 发现的“奥秘”很多,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 使理性认识不断上升
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以在课上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问题思考, 组织小组讨论, 以此确定本小组的研究课题, 以积极的态度去实践和体验。教师要通过开放式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并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以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 积累直接经验, 从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远离近视, 善待眼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针对现在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的情况, 我按照如何正确用眼、如何给眼睛补充养分、如何给眼睛按摩三大方面的思路让学生分工合作, 开展了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学生有的开展相关问题调查;有的查阅养生报刊杂志、浏览相关网站;有的寻求权威人士帮助、访问名医等, 呼吁大家远离近视, 善待眼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调查近视患者120多人次, 走访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 采访眼科专家11人次, 撰写调查报告20多篇, 对近视的起因、预防、用眼卫生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课题组还请专家为2000多名师生做《爱护眼睛, 从现在做起》的专题报告。报告中, 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积极与专家探讨沟通。与此同时, 全校师生也踊跃发言, 虚心请教, 全场互动气氛热烈。
四、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品质
学生既有了创新的勇气, 又善于创新, 还不能说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培养成功, 还要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品质。创新的勇气, 善于创新的能力, 在某些时候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被动的因素。要使学生主动去创新, 还要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品质。
1. 展示创新的成果, 提升学生创新的愿望。
教师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成果展示,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享受别人赞扬的快乐, 使学生创新的愿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 树立创新的榜样, 提高学生创新的欲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都有不甘落后的心理, 都想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这样就会在学习创新的过程中相互比学, 提升主动创新的欲望。
3. 积极宣传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取得的创新成果, 使其成为学生的骄傲, 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驱动力。
如针对家乡河流的污染与治理, 学生根据调查, 设计治理河流的方案, 然后给市长写信, 得到了市长及有关部门的赞誉, 并发表在了当地日报上。对此, 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纷纷效仿, 主动探究, 积极创新, 成为了学生创新的原动力。
7.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七
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为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我校是一个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基地,我们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中小学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新平台。
一、活动贴近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只有使活动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充分激发起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每时每刻都与生活的环境进行着信息的交流,我们应尊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开展活动。例如,利用学生现成的或周围环境中易找到的材料制作手工制作品,利用校园内的小动物和植物制作动植物标本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的作品也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活动创设问题意境 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场景,彻底消除学生的种种顾虑,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我们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放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主题的设计;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智慧的灵感,挖掘创新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推进个体主动、和谐、全面发展。
三、拓宽活动评价体系 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只有采取正确的评价导向,才能有效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因此,要建立一个形式多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我们的评价要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善于发现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新闪光点,鼓励学生的每一步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注重评价的整体性,突出综合实践活动中追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价值取向,例如活动的态度、学习的方法、研究方式的掌握程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合作和协调能力的发展等。另外,要注重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活动中可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相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我,欣赏别人,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在今后活动中的创新精神。
四、发挥活动的特性功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实施过程是一个教师适度指导,学生自主选题、主动探究和自主创新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充分发挥这些特性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面向的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界限,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要求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地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解决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二是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考察、实验、探究、调查、制作、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从中获得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要求学生去学习和掌握所涉及领域的系统知识,也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探求出问题的正确结论,相反,在活动中得出的结论存在不可知性,这就决定了活动过程中的多样性和探索性。因此,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设想,勇于探索,善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四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大多是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而且结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探究过程和途径也因人而异,这就构成课程的开放性体系。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大胆创新,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个性发展的空间。五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科书,国家只是在“指导纲要”中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宏观要求。所以,这门课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共同创生的,而且随着活动的展开和继续深入,新的目标就会进一步生成,新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创造性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8.印江民族中学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篇八
根据上级课程实施计划和当代教育形式发展趋势以及不同时代对“人”的要求,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及各方面环境,实施综合实践这一学科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发展趋势了,所以特制定印江民族中学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一、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动机和兴趣至于核心位置,为其创造个性的发展空间。在综合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意识核能里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同时帮助学生热爱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们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二、综合实践课的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实施开放性、民主性、规范化的教育管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一)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注重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性质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去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和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实践内容是丰富的,实践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注重实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使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面培养能力。
(二)要把创新精神融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综合实践活动要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老师观念要更新,要成为创新的表率
教育专家指出,作为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一些无法遇见的、实践性、从未见过的教学情景应该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其中体验理性的释放愉悦和创造性冲动所浸透的欢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创新的表率。
2、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引入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教学过程宜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把具有现代意识的教法和教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处在一个“新”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爱护学生创新的自尊心,培养学生创新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开放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海阔天空”地想,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挑战老师、挑战课本、挑战过去。对于学生不合实际的想象,老师应给以引导,切忌对学生指责和嘲讽,打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4、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把思维引入某种情景之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方式。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开放性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其结果是不唯一的,但只要依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选择,都会得到师生的认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自己的收获和体验是不一样的,活动结果的开放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那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四、要注意师生互动。
师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发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景中,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
五、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不要用同一个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
没有一个学生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学生是无能的,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有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的创造田间,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起才,并且不要吝啬赞
2美之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巧妙的运用我们教师的欣赏性、模糊性、鼓励性、幽默性的评价,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适时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综合实践课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拓宽学生接受科学技术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环境和显露才华的舞台。如: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七、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林逢田
副组长:欧阳贵刘爱蓉
组员:冉隆前杨胜敖戴传能各教研组长
课题开发:组 长:林逢田
副组长: 欧阳贵刘爱蓉
组员:各学年组长、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
综合实践课题实施:组长:欧阳贵刘爱蓉
组员:全体任课教师
八、具体实施方法
1、要求
(1)严格遵守综合实践课实行方案。
(2)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3)一切活动听指挥。
(4)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防火。
(5)出行、参加学校活动要在家长允许下进行。
(6)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参加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7)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借实践活动为由,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
(8)各部门要互相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给对方设置障碍,推卸责任。
(9)所有任课教师要无条件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积极解决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
2、实施方法
(1)以学校为单位实施建立健全《综合实践》课程开发方案。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组织分工。
(3)随时搜集案例材料,及时整档。
(4)明确目标,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课时规定认真上课。
3、相关人员及事件
(一)课程准备
1、思想准备
聘请学者、专家培训教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精神,更新教师课程观、教学观。
2、业务准备
从本年度开始,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论著或欣赏成型案例。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加深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了解。
3、人员准备
为使印江民族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科研课题及课堂授课顺利开展,所有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工作的心理准备,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同时学校决定聘请社区有关人员与部分学生家长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兼职指导教师。
(二)时间安排
1、课时安排
通过合理的统筹,确保每班每周两课时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专用课时,并予以固定。按照国家每周3课时的规定,每周剩余的1课时根据需要集中使用。
2、进度安排
原则上每3周完成一个课题,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也为了防止“浅尝辄止”,进度上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三)课程支持
1、资源开发
为开发家长和社会中的课程资源,学校准备开展如下工作:
(1)召开家长委员会及全体家长会议,请专家为学生家长作讲座,采用《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及意义,并提出如下提议:对子女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适当关心,不包办代替,也不压制萌芽的思维及创新火花;利用我校“即时评语”的记录本,关注孩子的体验足迹;准备《家长建议书》,为完善课程提出意见或建议。
(2)加强家访,在交流中让家长进一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对之
4产生兴趣。
(3)鼓励家长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参与中体验孩子的成长。
(4)设立相对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2、政策支持
在活动开展的同时,学校着手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师资配备制度》《项目责任书制度》《教师工作量制度》《奖励制度》《教学研究制度》等。
3、组织协调
设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结构,即“综合实践活动大组”。这一机构由科研室牵头,包括德育处、团支部。课题组核心成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大组”的成员,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一的布置和管理。
4、教学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大组定期(每月一次)召开研讨会,讨论解决课程开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班级要及时开展教研活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教师研究内容主要围绕选题、方案设计、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评价、反思等活动策略进行。
5、物质准备
制定规章制度,保证图书馆、微机室的全天开放。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同时购置档案袋,存放学生的各类资料、成果和教师对活动的建议、评语,以此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成长足迹。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研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同时,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推动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的整体性认识和体验,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的教育环境;应有综合性、发展性、个性化和弹性化的教育课程;应有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应实施开放性、民主性的管理;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为此而不懈努力吧。
9.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九
2013-2014学年暑假将至,为了培养大家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同学们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假期,促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要求各班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综合实践活动。下学期开学每班选取10份优秀作品参加“暑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将在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展板展示,并在开学典礼上对优秀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请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根据年级、班学生的爱好、特长和优势,选择相关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认真组织,科学指导,动员学生自主选题扎实开展暑期综合实践活动。
一、主要内容
(一)“新农村建设”社会调查:
新农村建设给我们交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一些诸如环境污染加剧,安全隐患增多,留守儿童增多等等问题。请你利用假期,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风俗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写一篇关于新农村发展为内容的文章或调查报告。推荐题目(任选一至二项):
1、舌尖上的家乡;
2、新农村建设对家乡环境影响的分析与思考;
3、我身边的留守儿童;(感受身边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学习、安全、教育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
4、农村学生假期生活现状的调查;
(二)“爱我家乡、学会感恩“社会实践
学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行为准则,请同学们根据家乡实际情况,选择开展“爱我家乡”活动,如:主动打扫家乡周边扫环境卫生,慰问帮助孤寡老人或残疾人;利用假期为终日辛劳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尽一份孝心,并把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然后写一篇有质量的心得体会文章。推荐题目(任选一项):
1、利用假期拿出实际行动,向爱我们的人感恩;
2、敬老爱老,帮困助残活动,拜访长辈,老人。
3、学做一些家务或学会几种生活技能,你的想法如何?(例如: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拾柴禾、处理家庭事物等)
4、对赡养老人典范或当地有志有为青年进行走访,撰写心得体会。
5、开展“亲情假期,感恩父母”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感恩书籍,积极发现、讲述身边令人感动的人和温暖人心的故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推荐感动人物,培养“感恩”情怀;讲述感动故事,记录美丽心灵。
二、活动要求:
1、活动过程要有计划、要有记录、要有成果,确保安全。下学期开学后,各班按要求准时上交活 1
动成果。各年级要组织具有自己年级特色的实践活动,开学后展示活动成果,学校在开学典礼上进行表彰奖励。
2、本次活动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自主开展活动,在学校规定的活动中,每人至少完成一项规定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活动的基础上呈报自主活动成果。(建议活动小组以村居为单位,可以打破年级界限,自由结合,共同完成。)
3、新学期开学后,各级部对学生假期间的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学生作品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好评价后报政教处,读书活动的相关评价、验收由语文教研组负责。学校将进行校级评选与表彰。
赤岩初级中学
10.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十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充分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本文结合自己对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获取直接知识的前提,是一切发明创造和理论建立的基础。如在《漂亮的花儿》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到户外仔细观察各种花卉的颜色、形状、构造等外部特征,从活动中体会观察带来的充分的视觉享受。同时指导学生在观察基础上分组讨论,小结观察花卉后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说花、赏花、画花、赞花等活动环节中就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了。又如在《你认识我们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尽管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的感知可能是一些肤浅的表面的认识,但对他们进一步获取更多的知识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再如《春天来了》,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温暖,欣赏春天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虽然小学生对信息、网络这些概念还感到比较模糊和抽象,但从小培养他们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前面提到的《漂亮的花儿》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除了观察以外,还应该学会收集、整理一些有关花卉的图片、资料、实物、标本等信息元素,并通过对师长、同学的询问及让家长在网上查询各种花卉的知识。再如教学《秋天的礼物》时,要求学生知道一些秋天的庄稼,成熟的水果、秋天的树木等知识,但对于一些家住城市的孩子就很难直接观察和感知这些信息,教师更应该指导他们通过回老家、走亲戚等,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而获得这些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摆在了突出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用较多的时间来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比如在《学会认识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首先提出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问题,然后尽可能地让同学都能用“东”、“南”、“西”、“北”四个字卡,分别贴在地图的上下左右以准确辨别地图上的四个方向。同时指导学生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指南针、磁铁等工具在户外测定方向,通过这些动手操作,学生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地图上和野外方向的辨认。再比如在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用学具让学生亲自学习刷牙的方式方法,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通过亲身体会掌握科学刷牙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已成为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小学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必要而可行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如在教学《小苗快快成长》中,让学生按时间记录蒜苗成长的过程,得出蒜苗成长的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教师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刻意营造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比如我在组织《金坛绿茶》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对搜集到的金坛名优绿茶资料进行交流,对金坛绿茶谈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言,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激发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开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的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实践活动。如我在本学期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剪纸万花筒》这一活动中,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去观察民间艺术特点。学生们发现他们的特点很新颖,学生们兴趣浓厚跃跃欲试,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七、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活动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彼此的交往更加深入。如在《山水金坛》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把学生分成风景组,特产组,家乡小吃,家乡文化等小组,我指导学生分组参与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主题去调查、采访等。
八、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从小具备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的重要举措。
11.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十一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获取直接知识的前提, 是一切发明创造和理论建立的基础。如在《漂亮的花儿》的教学活动中, 我首先要求学生到户外仔细观察各种花卉的颜色、形状、构造等外部特征, 从活动中体会观察带来的充分的视觉享受。同时指导学生在观察基础上分组讨论, 小结观察花卉后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说花、赏花、画花、赞花等活动环节中就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了。又如在《你认识我们吗》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一些常见的动物, 了解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利害关系, 尽管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的感知可能是一些肤浅的表面的认识, 但对他们进一步获取更多的知识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再如《春天来了》, 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感受春天的温暖, 欣赏春天的美丽, 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如今,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虽然小学生对信息、网络这些概念还感到比较模糊和抽象, 但从小培养他们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前面提到的《漂亮的花儿》一课中, 教师要求学生除了观察以外, 还应该学会收集、 整理一些有关花卉的图片、资料、实物、标本等信息元素, 并通过对师长、同学的询问及让家长在网上查询各种花卉的知识。再如教学 《秋天的礼物》时, 要求学生知道一些秋天的庄稼, 成熟的水果、秋天的树木等知识, 但对于一些家住城市的孩子就很难直接观察和感知这些信息, 教师更应该指导他们通过回老家、走亲戚等, 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而获得这些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摆在了突出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用较多的时间来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比如在《学会认识方向》的教学中, 教师可首先提出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问题, 然后尽可能地让同学都能用“东”“、南”“、西”“、北”四个字卡, 分别贴在地图的上下左右以准确辨别地图上的四个方向。同时指导学生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指南针、磁铁等工具在户外测定方向, 通过这些动手操作, 学生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地图上和野外方向的辨认。再比如在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 用学具让学生亲自学习刷牙的方式方法,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 通过亲身体会掌握科学刷牙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 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实践能力, 进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 已成为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对小学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必要而可行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如在教学 《小苗快快成长》中, 让学生按时间记录蒜苗成长的过程, 得出蒜苗成长的规律,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才能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教师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刻意营造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各抒己见, 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比如我在组织 《金坛绿茶》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对搜集到的金坛名优绿茶资料进行交流, 对金坛绿茶谈体会, 学生兴趣盎然, 畅所欲言,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激发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 开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的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实践活动。如我在本学期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剪纸万花筒》这一活动中, 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民间艺术, 引导学生去观察民间艺术特点。学生们发现他们的特点很新颖, 学生们兴趣浓厚跃跃欲试,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七、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 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应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活动中,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 自由搭配, 设置小组, 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 又能创造横向交流, 团结合作的机会。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彼此的交往更加深入。如在《山水金坛》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把学生分成风景组, 特产组, 家乡小吃, 家乡文化等小组, 我指导学生分组参与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主题去调查、采访等。
八、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 也是培养学生从小具备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的重要举措。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 根据课程改革基本精神, 突出了研究性学习, 特别注重组织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 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从小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实践能力, 为未来建设者们的不断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供不尽的源泉。
摘要: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条件下, 在学生已有知识系统的基础上,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所体现出的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性运用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作了一定的探讨。
12.湛江市第五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十二
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极大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教学观念,给新课程带来了新鲜气息。这门课程给我们带来新的憧憬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在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市、区教育局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努力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践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想,着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本学期的实际操作中,我们本着“以点带面、以高促低、以小促大、小步走、快步跑”的原则,努力酝造学科氛围,共同打造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基础,下面就本学期以来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实施情况汇报如下。第一、领导重视、充分准备、全面实施
面对综合实践新课程的实施,大家都感到即新又难,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为了开好这门课程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副校长主抓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到学校教学、德育、科研三级管理之中,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科组,指定了科组长,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与实施计划,纳入了课程管理,并组织科组老师开展学习、理解、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方法、要求和具体实施细则等内容,为课程的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比如:科组实施的“初中综合实践课程、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团委实施的“社区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义卖实践活动”,教科室实施的“科技活动月实践活动”,政教处实施的“读书节活动月实践活动”,“学雷锋实践活动月”和“理想与信念实践活动”,等以及各年级开展的实践活
动都极大的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新课改的落实和深入实施打下了基础。第二、落实课题、主抓课堂、探讨模式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是开展实践的主课堂,为了搞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程,科组明确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内容。具体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角色定位,落实了初中开展以综合实践课本为主的小课题研究、方法指导课研究等探讨模式研究的教学活动,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以课题为抓手,以课堂为载体,不断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坚持“以点带面、以高促低、以小促大、小步走、快步跑”的原则,以点带面、以高促低、以小促大就是以研讨课、示范课为范例带动一批教师快速入门,上好综合实践课程,本学期我们共开设了4节综合实践研讨课、示范课,以不同的课型探讨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师们的视野,增长了教师们的知识,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技能,促进了综合实践课的良好发展。在初中教学中我们主要以课本为主,抓好每一个教学主题,以小课题的形式,带领同学们开展研究与讨论,整合学校图书室和网络的有效资源,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活动和“我爱我的QQ”等网上研讨、交流和学习活动,通过“认识自我”“绿色环保”“垃圾处理”“工具使用”等课程活动,使同学们既掌握了书本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并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在高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主要以课题研究为主,强调全员参与,要求高一、二全体教师每人带一到二个课题,辅导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中去,上学期我校高中共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78个,在研课题65个,这些课题的研究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更好的促进了同学们的学习,有同学说,是研究性学习,使我认识了社会,是研究性学习,使我掌握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打开了我们的眼界,是的只有研究性学习才能提高同学们的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我们还将继续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培养现代化的综合性人才,做出我们的努力。
第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是他们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本学期,我校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通过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认同自己,彰显自己,例如我校二月份开展的“我读书、我幸福”自我读书活动,三月份开展的“学雷锋献爱心”社会实践活动,四月份开展的“科技创造美好明天”科技活动月活动,五月份开展的“理想与信念”主题实践活动,还有六月份的“社会义卖捐赠活动”,到“孤儿院的爱心援助”活动,到“社区的帮扶活动”,到“敬老院的敬老爱心”活动,到技术学校的手工陶艺劳动活动等等丰富的教育内容,都大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使同学学会了处事、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学习,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培养了团结扶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们不论是在思想作风、意志品质,还是组织纪律、行为习惯都有很大改观,为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成熟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我们经受了许多锻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这一块,基本上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师生都感到困难很大。在本学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一报、二审、三指导的原则,通过报、审即时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指导他们修改课题或修改研究方向,使每一个研究的同学,都明确自己要干什么,研究什么,及时解决申报过程中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开题指导,规划指导,实施指导,使学生在研究中不断的实践、修正、再研究再修正、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使每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都能正常开展,绝大部分同学顺利结题,获得学分。
第五、认识上的误区和存在的不足 其
一、师生在认识上的误区: 学生认为:
① 无非是课本学习中的问题讨论; ② 是学习中的补课补差;
③ 搞研究太难,无法做,也不可能做; ④ 搞活动好玩,混点学分也好。老师认为:
① 上好教材就行了,不需要搞什么研究性学习; ② 怎么研究?如何指导学生;
③ 高中学生搞什么研究,不如用来补课。其
二、指导过程中具体操作困难:
① 有的老师没有具体的规划、设计,对学生不能具体的指导; ③有的老师主要用来补授本学科的教材内容; ④有些学生学习盲目,行为随便,想轻松,随大流。其三:老师指导的能力与指导方法
能力方面:有的老师从没研究过什么,平时教学中也少有深入研究、探讨,自我进修不够,所以对这门课程较难把握。没有具体的设计、规划,没有对要指导的内容有较好的把握。
指导方法上,有的老师基本上没什么方法,要么全讲,让学生抄;要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去乱做一通。
2、有关对应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总的策略是及时发现,认真研究,及时解决。
首先,在全校会议上及年级师生会上多做宣传,谈新课改的观念,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方法。并参照要求及其他学校的经验,及时拟定活动全程的管
理与实施计划。较全面、系统地规划研究性学习的操作内容,具体要求、注意问题。领导、教师人手一份,充分学习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师生报课题,具体操作程序指导等方面,我们进行及时的调整,指导和有效安排。
在各科组老师申报课题前,召开科组长会做解说,提出具体要求,充分发动每位老师,积极申报课题。然后汇集课题公示给学生,让学生思考选择。这期间,各科老师给学生以恰当的指导。学生选题报名后,再汇总,发现有不妥,再及时交谈,耐心指导,宏观调整,让绝大部分学生选上自己喜欢研究学习的专题。其次,操作过程中,学校保证课时安排和资金投入。每年确保54个学时的学习。这样一来,老师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安排学生的课题学习与研究。
在具体的学习研究中,又着重抓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撰写及学习过程中系列研讨活动,并对整个过程有专门的安排及提示,如:《各级职责要求》、《老师申报课题情况分析》、《学生选题情况简析》、《研究性学习阶段小结》、《结题准备事项》等。每一步都尽量做到位,增强可操作性。再是强调老师个人素质进修,提倡老师间的交流与商讨。
总之,新课程要有新的观念,新课题要有新的举措。不怕问题多,只怕没发现;不怕困难大,只怕没有克服的信心。
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绝大部分师生都积极认真的、不辞辛苦地参与。参观考察、了解访问、资料收集、社区劳动等。老师和同学都付出心血,也收获了果实,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活动,一起成长。当然,我们还有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学习研究中的时间观念,活动中的原始资料积累,老师指导水平的提高及指导系列的完善,实践活动的广泛性与深入性等等。
13.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十三
学校创建于1958年,位于乌审旗嘎鲁图镇。校区占地面积124411㎡,建筑面积63360㎡,现为全旗唯一一所完全汉授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教学班44个,在校生1951人。学校秉承“和以养德绿以润心诚以致远博以励学”的办学理念,在“持诚致和智圆行方”校训的引领下,形成了“书艺成趣学思成习”的优良校风,办学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市级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区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特色语文示范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校大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我们经历了从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策略探讨、评价体系的尝试以及教学方法研究这样的历程,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逐渐成为了学校的特色课程。现将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制,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团委书记为副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相关教师为组员的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制订了《乌审旗第一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乌审旗第一中学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乌审旗第一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乌审旗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等制度,全面落实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的认定:满分100分
1、社会实践课程设置和学分认定 满分30分
1)、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填写并上交《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经审查可获得10分。
2)、学校每学期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假期,完成者填写并上交《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经审查可获得
10分。
3)、德育基地的实践活动。结合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联系建立校外德育活动实践基地。学校确定以每年的七月份为社会实践活动月,有计划、有主题地分年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者经政教处、团委审查可获得10分。
2、学生社区服务课程设置和学分认定满分10分
校内统一组织的活动由相关部门提供证明,校外活动由学生以组为单位申报,假期要求每人完成10个工作日(不少于40学时)的社区服务,每名学生提交社区服务登记表作为证明材料,要求以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为准; 经政教处审核可获得10分。
3、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和学分认定满分30分
基本做法是,选择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八个学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每学年完成一个研究课题。
通过考核则获得最高30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学分认定工作在相应的学习活动结束时进行,课程管理者和学校将学分认定情况分别记入学生学分档案。
1).各任课教师负责收集各研究性小组开题报告、活动过程材料、结题报告,综合考评认定学分。
2)、推荐出优秀研究性学习成果供学校展示。
4、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认定满分10分
学校按课程设置要求足额安排课时,有专任教师授课。根据学生信息技术课的考评,由信息技术老师评定。
5、劳动技术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评定 满分10分
活动内容包括校内常规劳动包括班内值日和年级组内值周卫生、电教设备管理、图书管理、自行车管理等,也含有学校重大活动以及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的安全秩序执勤等工作。由班主任评价,经政教处审查可获得最高10分。
6、社团活动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评定 满分10分。
由团委少先队负责。学校成立了马头琴、合唱团、棋类、电子琴、绘画、书法、话剧、科技、手工制作、手风琴、乒乓球、排球、经典诵读、播音主持、文学社、声乐等17个学生社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个学生社团,由社团负责老师评定,经团委审查可获得最高10分。
学校将学分认定情况记入学生学分档案。每年评选各类“成长之星”,综合得分年级前10名者评为“十佳未来之星”,学校组织颁奖盛典,给予表彰奖励。
三、重点工作回顾:
(一)突出课程特点,构建活动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学生的主动探索性开放,向学生参与教学开放,向师生共同探讨科学知识的过程开放,完全冲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它涉及到教学过程的一系列改革。为此学校出台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题研究的指导方法》等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文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全方位的针对性指导。教师为学生讲解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和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论文。学生自由组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自主选择课题,自己聘请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专家教授或是家长、亲戚),自主推选课题组长,自主分工协作,自主选择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步骤,组织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后,利用每周一下午3、4节课和周末双休日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最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结题报告并进行成果汇报。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活动模式。可设计为五个阶段:共同选题—收集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系统总结—成果评价展
示。
第一阶段:师生共同选题。活动伊始时,师生进入问题情景之中,深入了解本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由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收集相关知识。让学生自主收集与活动直接有关的各种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和物质资料等。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经过分析、比较,形成最初的观点和态度。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资料的能力及自学能力,初步的人际合作能力也在这里得到培养。
第三阶段:开展科学探究。教师帮助学生成立活动小组、实验小组,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探究方案并加以实施。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进行实验、调查、制作和走访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审查探究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实验、制作等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指导。
第四阶段:进行系统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要求全班同学对同一课题做出统一的、标准的回答,学生可能对同一问题做出多种多样的决策,获得好几个答案。但不论最终答案是怎样的五花八门,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给予认可并把它纳入到知识体系中。
第五阶段:组织评价与展示。综合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对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评价,它注重评价活动过程,除评价知识、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以外,更
注重于评价活动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通过展示其活动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
(二)、立足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乌审旗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马头琴文化之乡” “苏力德文化之乡”的美称,蒙元文化保存完好,底蕴深厚。学校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以打造精品学生社团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文化。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综合提升。先后成立了马头琴、合唱团、棋类、电子琴、绘画、书法、话剧、科技、手工制作、手风琴、乒乓球、排球、经典诵读、播音主持、文学社、声乐等17个学生社团。学校不断完善社团活动制度,编辑校本课程,组织和参加各类活动,在发展中求新求精,拓主题、破传统,映时代气息、贴学生实际,开展多彩、自主的文化体育生活。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特色文化教育的一大亮点。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给学生创造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
我校马头琴兴趣组组建于2010年5月,历经两年多的摸索,已培养出不少马头琴爱好者。2010年9月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开幕式,以后又相继参加了第五届、第六届“中国•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开幕式。
排球社团成立于2009年,是乌审旗第一中学的又一精品社团之一。在热爱排球的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排球社团日益壮大,成为市直中学排球队的生源地。至成立以来有杨婷、特日格乐等五名同学被市一中破格录取;旭日干等10名同学被市二中、市三中破格录取;另有两名同学被呼铁一中排球队录取。并且排球社团战功显赫,2009年获得全市女排道德风尚奖,2012年获得全市中学生排球大赛第一名。
棋类社团成立于2010年9月,短短几年的时间,棋类社团已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并且于2011年成功承办了“乌中杯”全旗中小学生象棋大赛,获得了教育届一致好评。
美术社团正式成立于2012年9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美术创意人才为目标,在人数规模、影响力和发展态势上,都形成蒸蒸日上的气候。社团成立以来人数不断增加,活动内容日渐丰富。喜欢研究的学生可以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徜徉,与达芬奇谈蒙娜丽莎,与凡高一起欣赏向日葵,与拉非尔一起瞻仰圣母的美丽,在鉴赏中体验审美;师生一起写生,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书写对生活的热爱,在实践中提升创造美的能力;社团每学期组织一次师生美术作品展,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台······2013年李江雪、奇男、曹辰等多名同学以美术特长生被市直中学录取。
(三)挖掘地方资源,拓宽活动渠道:
乌审旗有探不完的乡野宝藏,赏不完的牧野风光,读不完的民间文化;经济腾飞,文化传承,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如“毛乌素在召唤”、“家乡的野菜”、“多彩的蒙古风情”“萨拉乌苏文化探源”“苏力德文化探源”“沙漠动植物标本采集”等活动主题。与本地区风俗、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特产等息息相关,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如把制作风干肉、奶制品作为活动主题。学校抓住了学生们对家乡特色食品的兴趣和好奇心,组织初一年级的学生以“感受蒙古美食”为主题,走进蒙古包,了解风干肉、奶制品的有关知识,制作流程,品尝特色食品等等,然后围绕“风干肉、奶制品”开展了一系列子课题的研究:“蒙古食品的起源与发展”、“风干肉的制作工艺”、“酸奶的营养价值”等。学生们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资料、制定活动计划,选定研究基地,到实验基地进行实验,撰写调查报告等。不仅体验了探究的乐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还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热爱家乡,为家乡服务的感情。
(四)、关注身边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潜能
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兴趣浓、疑惑多,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希望通过自己把身边的事情弄清楚,把问题搞明白。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本质,即使主题在身边,也不能被学生发现。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诸多问题的共同点,从源头上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上寻找结合点,把问题定位在有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水平上。
“环保”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行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直停留在说教上是不行的,只有让他们亲身感悟才能触其灵魂。为此,初二年级分小组对乌审旗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蒙大的废气污染问题”、“图克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问题”、“街道垃圾的处理问题”、“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处理问题”等,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访谈、动手实验等方式,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于是学生撰写了调查报告并在全校倡议《环保与我同行》的主题活动,号召全校同学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为家乡的环保尽了一份心,出了一份力。
(五)、把信息技术课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信息技术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之一,我们除了按课程设置上课外,引导师生巧妙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的。我们组织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教学课件评比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热心综合实践活动的青年教学骨干。他们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设计方案,把课题报告做成课件来展示等。学生还设计许多和网络有关的课题,主题的来源出自学生的实际生活,案例的材料来自于学生的亲身实践。比如以《中学生上网好不好》这个主题展开调查,查找资料,收集生活中中学生上网利弊的实例。得出“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上无底的深渊”这一结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信息传递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迷茫,只有我们坚定地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真正做到把握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战胜不良诱惑,帮助那些沉迷的同学远离网吧,拒绝网吧!
【中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1-12
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09-09
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探索与反思07-22
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09-20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实践课学案08-23
中学综合评估汇报材料10-02
中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材料11-03
公园路中学综合督导评估汇报材料(市上)10-28
中学级教师职称申报综合评定材料-个人鉴定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