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

2024-06-1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精选13篇)

1.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 篇一

读书笔记《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浅析》计算教学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

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

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

程。这是新课标中对于计算提出的明确要求。这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

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要求,关注学生个体计算

能力差异,关注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以及自身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

解决问题的策略。

文章从两大方便概括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计算教学。今天,我先对第一方面进行了学习和记录。

首先笔者让我们了解在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计算意义,激发计算意识。计算意识是

指学生能够从丰富的生活情境中自觉地感知数量关系,从数学的角度

进行观察和思考,获取数学信息,并将大量的数学信息进行感知筛选。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主角爱你认识到计算教学不单纯是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或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

法,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能够自觉地从数量间的关系去思考,在理解

计算意义的基础上,形成自觉的计算意识。也因此,要求老师们能学

会“用教材教”,借助教材提供的素材,合理的调整和利用教材熟悉的情景,让学生感受计算价值所在,自觉生发计算意识。

2、在实际生活中树立应用意识,培养计算能力。

以往的误区:只关注笔算或是运用计算工具的计算,而对于口算、估

算的理解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要能在设计生活中树立应用的意识,培养计算能力,答题上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1)坚持口算能力的培养;(2)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3)加强笔算能力的培养。与笔者同感,在上一轮的大循环教学中,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或者是笔算的训练。经过六年的积累与沉淀,在2009学年的毕业考试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很有代表性。在整理的卷面批改中,计算得分率高尤为突出。该届学生在新一届初一入学考试中更是取得了区内超均率达12%的好成绩,这都与扎实的计算基础是密不可分的。种种的数据都说明了学生在计算方面从基础打起,坚持做相应的口算及笔算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对估算能力进行阶梯式的培养。

3、结合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许多一线教师一样,据笔者的观察发现:不少学生对算理能够理解,计算的方法也掌握得很好,但是一到具体的计算时,正确率不高。笔者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使然。由于学生的心智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不成熟阶段,有时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造成粗心大意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为重要。笔者为我们提供了2个有效的策略。一个是,重视学生交流和倾听的习惯养成;另一个是,重视学生认真观察和有序思维的习惯养成。这两个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有条理的观察、有着重点的倾听,进而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准确率的提高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2.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 篇二

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都是通过题海战术和机械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它过于重视计算结果,却忽略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根本无法提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不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到数学教学课堂上,目前教学方法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为基础,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兴趣需求,更没有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无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就是计算练习虽多但是过于机械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计算、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习题往往千篇一律,渐渐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些都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

计算教学应该时刻切合实际,创造情景教学的环境,将数学知识导入课程中,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通过课件来表达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动画场景,让学生被动画所吸引而主动去数画面中的事物,例如有几只小鸟、几棵树、几朵花等等。再比如说让学生计算身边事物的数量,例如自己有几支笔、几本书、家里有几个杯子、几个房间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锻炼他们在生活中数读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计算。

2.计算交流

如上文所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后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设置符合学生心理走向的课程内容。也要教育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感知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告诉他们数学计算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意义。

3.学习生活化

灌输给学生“学习无处不在”的意识。例如,在平均数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课余寻找一些素材来进行平均数的计算,比如计算自己家人的平均年龄,并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探讨;计算校园里平均每条甬道有多少盆花等等。这样生活中的计算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也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该注重生活化和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出发点,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并学以致用,在不知不觉中就增强了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创造力。

摘要: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讲求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感并渗透数学计算意识,它摒除了传统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单一性和枯燥乏味。探讨了传统数学教学现状中的弊端,并提出了一些符合现代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希望借此来解决目前小学生计算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

3.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篇三

【摘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其将课堂中的数学有效的利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需要教师提起一定的重视,既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分析 提高能力

受传统的计算教学的影响有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了。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不能想像一个连基本计算的原理和方法都模糊不清的学生怎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呢?怎能会具有计算多样性的能力呢?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

二 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症下药

1.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2.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抄错。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当然,计算中抄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或符号,那无论你运算顺序怎样正确,解法如何完美,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3.多做导致排斥。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真做。如果一下子做几十个,学生做得天昏地暗,错误很多,也体现不出学生计算水平高低,做到后来草草完成。而学生做得少,认真做正确率高,改正的也就少了。因此,“成功是成功之母”说的不无道理。每次计算时8-10题足矣,如果用“拔苗助长”式的练错误多,学生也不愿意接受,思想上就会产生排斥,计算错误也就多了。

三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对症下药

1.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对于一次完成口算来说,学生也是虎头蛇尾,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教育学生应认真、仔细做每一道题;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后分散的特点,在实践中,我观察过多次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都是后面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做口算时,如果时间允许,在第二遍口算验算时,从后往前算,这样找出的错题就多,正确率明显提高。

2.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計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

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3.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在“抄错”这个问题上,我曾经请教过一位教低年级的老前辈,就低年级抄错问题上谈谈怎样预防。她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说在平时做题时边轻声读边写。要读出来,当然就得认真看清楚数字了,而由眼睛看到了数字经过大脑分析后说出,就错不了。如果他能读出来后再写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错数字。当学生计算时错误很多,老师就急于求成,每次要求学生做很多题来达到练习的目的,而这恰恰相反,导致学生心理上有排斥反应。 如果要让学生做20道题,把这20题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题,少而精地练,细水长流地练,而且采取一定的表扬或鼓励措施,学生就会很高兴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题,以这种“短频快”的步子去练,错误明显减少。

计算错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在作业后必须自我检查、验算的好习惯,我们教师应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4.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 篇四

创设情境,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计算练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只有营造浓厚的计算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情境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就能感到自然、亲切,学生的兴趣就能倍增。

过程重于结果,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课程标准》也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所以教师要重视演绎推理,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感悟算理算法,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理,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最终具备灵活、简洁、准确、合理、速度、优选的计算能力。当然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其中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算法多样化,激励学生去发现

《课程标准》提出“算法多样化”,就是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去发现许多富有个性的计算方法,但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方法的同时,也要熟悉、了解和掌握其它的计算方法。如果仅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达到优化是不容易的,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判断和选择,通过优化比较,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这也给学生创设了机会,提高他们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探索中不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识结构。

注重交流,让学生在计算教学中充满对话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有时候把重点放在计算方法上面,忽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所以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学生在交流、辩论中,深刻地认识到要注意些什么。课堂学习就是在交流、对话过程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放大错例,深化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深入,为他们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

5.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初探 篇五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理科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高效、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1努力营造灵动、和谐、开放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充满人生况味的舞台上,能和一群鲜活的生命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是人生的幸事。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建构灵动、和谐、开放的课堂,用智慧的眼光去审视课堂,用开放的胸襟去激活课堂,用善意的表达去感染和激励学生,这是我们老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

老师(微笑着):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

学生甲:还有4只。

学生乙:一只都没有了。

老师(微笑着):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乙:因为其它的鸟被吓跑了。(学生说完,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学生丙:还有3只小鸟。

老师(温柔地):怎么会是3只呢?

学生丙: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学生说完,满堂掌声。

这样的一节课,我们如何去思考其中的价值呢?数字是枯燥的,但就是这样枯燥的数字,却被学生编成了精彩的故事,数字有了想象的翅膀,而故事中的温度多么令人难忘。而更为可贵的是,作为老师他打开了孩子思维的大门,允许学生进行人性化解读,并没有用简单的答案去遏制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开放有度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努力去构建的。有时候,固定的答案会凝固我们的思维,也会让学生放不开手脚,开动不了脑筋,老师的点拨、启发、引导显得多么重要。

2认真研究学生心理,科学判断,对症下药

2.1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数据较大或算式繁琐时会产生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对问题探究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审题,不愿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答案错误。

2.2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计算本身形式简单提示简约,容易造成小学生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容易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有时会串行。这样,无论过程多么完美,都无法获得正确的结果。

2.3做题太多导致心理排斥:

计算的本身就显得枯燥,而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这样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真做题。如果一下子做几十个,学生做得天昏地暗,难免出现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题量的选择上要有适度,题型的选择要全面,尽量不让学生做同样的题目。练习一定要精化、细化、深化,具有层次性和梯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备足功课,认真研究学生,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读问题,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3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要认真分析错误原因,然后针对错误性质、原因,科学判断、对症下药。

3.1不断强化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初始阶段,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不放弃每一次口算的机会,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强化口算意识。在口算教学上,教师要不断纠正学生不好的习惯,比如学生爱扳手指头,不管题目难易,第一反应就是伸出指头喃喃自语,看似非常费劲。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进行心算,尽量不要伸出手来,不要用繁复的动作影响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算的难度是很大的,教师必须用好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生一旦出错,也不要过于批评指责,要努力提高学生心算的自信。这是艰苦的训练,但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运算的能力。

3.2指导学生理解算理: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理解算理,明白规则,知晓过程,是计算的重要前提。如何理解算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深讲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让学生深度感知,比如编儿歌等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在知晓道理的情况下从容应对。

3.3培养学生有意注意: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在做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呢?在这个问题上,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有的老师采用读题的方式进行训练,效果还不错。什么是读题?不是简单看,而是要求学生读出声来,用清晰的朗读来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当然,这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数学毕竟不是语文,朗读过多会影响学生做题的速度,笔者以为,对学生进行长时间默读训练,提高默读的效率和质量,也是不错的方法。用语文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而情感化的注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获得更好的效果。

6.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思一 篇六

初中老师经常抱怨说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在小学的时候就没有打好良好的基础,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觉得非常内疚。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结合平时教学,觉得计算能力可以这样培养:

一、讲清算理和法则,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二、重视估算,通过估算来检验计算的正确性。

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估算”穿了整套教材,教学中应把它应用于整个计算教学中。比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428÷4,很多同学都会把答案写成12,出现这种错误时,教师不但要讲清算理和计算过程,还可以结合估算,让他们养成通过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的习惯,这样能有效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要研究学生的心理。

学生计算时正确率不高,究其原因,没有掌握计算法则、方法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同学都把其规结为“粗心”,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主要症结还在于学生计算时的不良心理素质导致其成了不良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因为脱离了分析审题这一关,学生的潜意识里只把计算看作简单的加减乘除,内心生了一种懈怠的心理,从而缺乏内控的心理素质。在这种心态下学生没有产生一种“简单的题往往容易出错”“我要认真计算”、“我要全部算对”的心理,其外在表现就是计算时东张西望,边讲边做,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计算上,做完就放一边,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以先做完为标准,而不是以做对为目的。还有一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是没有养成做完认真检查的习惯,做完就东张西望无所事事。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一起分析做错的原因,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粗心只是一个借口,思想上没有充分重视才是最主要的。

四、多种形式练习,提高计算兴趣

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以有以下形式:

一、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题的形式读题。240-15×6+10读作:从240里减去15乘6的积,再加上10的和是多少;

二、训练学生讲运算顺序,如:0.46+(36-765÷25)×25;第三、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第四、填空练习。如加减法的速算法348+198=348□200□2 ;第五、改错练习。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如,80×5÷80×5=

154-54÷6=0;第六、趣味性练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适当搞一些趣味性的练习。

7.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篇七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性学科, 在众多科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计算教学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 一直以来是教师和学生投入较多课时来进行学习的. 一年级计算教学是整个计算教学系统部分的起点阶段, 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特别重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教学课时逐渐减少, 而教学内容却相对较多, 课堂上进行计算演练的时间越来越少, 计算教学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教学, 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探讨的焦点.

二、应用创新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 所谓数学问题指的就是对于某一特定知识可以进行直接或者是间接的提问, 从而可以引起学生思考, 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认知, 从而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在设立数学情境问题时的关键因素就是真实性, 其中它包含了数学问题、表象特征、知识背景以及操作空间等方面, 具体的操作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在现代教学当中, 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讲并不是一种新知识, 很大程度上都是进行再学习的过程, 他们以往的生活当中都会体验过这种知识的存在, 所以在学校当中的学习就是一种再升华, 把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从而来建构新的知识框架.

(二) 应用现实模拟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表象的问题来进行发挥, 方法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把数学问题以及学习的内容通过建立一种直接的关系, 再把问题进行一一提炼, 具有表象性地构建一种问题情境,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我们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要掌握好几方面: (1) 首先要把数学问题设置为一种情境, 并且把它作为核心基础, 在这个过程当中, 不能只看重它的设计表面, 这样会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2) 进行模拟策略研究时, 必须要了解问题的本质, 由于模拟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所以必须还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综合研究, 从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3)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它的新颖性, 必须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一些喜闻乐见的内容融入其中, 从而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 通过游戏环节来达到计算教学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开展, 给学生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在其中找到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环节当中找到乐趣.

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当中, 在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让他们了解产生知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算理. 在当前的数学课程标准下, 教师不能只是单一的重结果, 而是要把技能作为重点来培养学生的认知性, 同时也要发挥出一种创新意识, 把能力作为核心目标, 结果固然重要, 但理解过程也同样重要. 此外, 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炼和概括从而找出新的算法, 让他们形成一个独立的思考过程, 发挥出他们的创新意识, 应用多种方法得出结果,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方法积极地展开, 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数学不仅是一种计算的方法, 它也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 应用创新的思想融入其中,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育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探究算理的意识对开拓创新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让学生感悟的一个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如果要在实践当中解决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就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 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把创新的理念融入其中, 由于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的, 并且这也是一个互助的过程. 如果学生只是通过一般的教学内容是很难达到一定的创新层次的, 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当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思维创造力, 在学校开展的活动当中才会起到作用. 在数学学习当中如果只是通过依赖记忆和模仿进行学习, 那么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只是在被动吸取知识, 没有达到理解的作用, 只是把以往的知识作为一种基础, 没有体现出构建的意义. 如果把创造性教学融入到其中, 教师不仅只是传授知识, 而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找到结论的过程, 他们从结论走向问题的一个过程. 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推理、观察以及合作交流、猜测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策略. 所以, 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各种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数量的关系, 从中得到收获.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新课标策略下, 小学数学教育当中的计算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革新, 从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并且也降低了计算难度, 但是, 为了考虑到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且也要遵从他们的心理特点,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一定的变化, 把创设情境教学融入其中, 让小学生在计算数学时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 (1) .

[2]李幸潭.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新课程:教研, 2010 (6) .

8.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55-01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新课的导入环节入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计算习惯的培养,多途径、多方式的去引导学生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是计算教学成功的一半。新课程背景下,为了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对新课导入投以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时,我们应积极的从计算教学的导入环节入手,充分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对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数学问题是直接或间接指向某一特定数学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考,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去“做”,但又不能马上知道该采取何种方式去做的事件。数学问题情境是以数学问题为主体的真实的任务环境。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乘法时,教师可先写一个加法算式“2+2+2+2+2=”出示给学生,并问“你们能迅速地算出得数么”?由于加数小,学生能迅速地算出,紧接着,教师再出示一个加法算式“6+6+6+6+6+6+6=”这样学生就要算几秒钟,老师告诉学生不用加法计算能一下计算出答案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也急于想知道计算方法。这样,通过的有效的问题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氛围异常的活跃。

二、注重学生计算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而数学计算更会让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现阶段的很多小学生,他们往往会对教师的计算感兴趣,而要想自己动手、动脑去计算显然就有点为难了,一方面是因为计算的枯燥性,另一方面却是学生自己对动手计算不感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通过有效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看”的兴趣的同时,我们教师还应充分的根据学生的爱好、性格等各方面特点,创新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认知的重要源泉。要想激发学生自主计算的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可以以教材为本,灵活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或是身边的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 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学生的口算、估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口算是指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在激发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强化学生的口算、估算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训练时,首先,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与训练,把口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之中。其次,要目的性与针对性。加强基本口算的训,易错的题目要及早预防、反复练。最后,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在引导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曼恩曾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习惯是陪伴学生一生,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对学生小学生的计算来说,计算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为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积极培养学生仔细校对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端正书写的习惯、主动验算的习惯等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使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遵循新课改要求,应反求诸己,三省吾身,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手法,不断的通过教师的创新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实际来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明志;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兴趣激发[J];丹东师专学报;1999

9.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 篇九

3月30日,暨计算教学课例及讲座在真龙镇中心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认真观摩了一线优秀教师展示以计算教学为重点的优质课。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精彩的说课和反思,聆听了专家们关于计算教学的讲座。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份量也最重,也是提高及格率的措施之一。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了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一节计算课,围绕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三、保证课堂练习的时间。

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地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3350÷345”,已经有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改变课堂上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如每节课留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纠正,还要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例如,计算125×8÷125×8,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观察算式时,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算式的细节(数据的特点)影响,误认为是两个“125×8”相除。

四、学生间互帮互助,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目前,每个班中都存在着一部分后进生,都让教师一一辅导,对于农村教师而言,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做到,所以,我选择班内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结对子,一帮一地辅导,每天做3~5小题,由小老师批改,出现错误有小老师讲解。这样既解决后进生畏惧老师的心里,又让小老师占在学生的角度讲解,后进生容易接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小老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学年过去全班的计算能力整体得到了提高。

10.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篇十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 章春玮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抓好了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计算,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可是,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计算教学中存在了以下几个误区,并反思了相关的对策。

误区一:以情境创设替复习铺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计算教学“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要避免将运算及实际运用割裂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理解计算算理。教材在编排时也将计 1 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个个生活化的情景中认识问题、探索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可是任何的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现在的计算教学似乎走入另一种极端。铺天盖地的情境创设取代了以往的复习铺垫,哪位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采用了复习铺垫就是老土的表现,就可能被指责给了学生过多的预设、铺垫,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难道在计算教学之前复习铺垫真的一无是处吗?笔者认为,计算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说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知识,就需要20以内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知识;再比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就需要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知识„„,一些计算知识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教学前的复习铺垫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所以,笔者认为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其实并不矛盾,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有如下的思考。

(一)创设的情境要便于学生探索、理解计算算理。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新奇,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也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创设情景时要便于学 生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比如在教学9加几时就可以创设小猴买桃子的情境,盒子有10个格子,里面有9个桃子,外面有3个桃子,算算一共有几个。这样的情境便于学生通过操作来探索计算的方法,盒子里的十个格子让学生容易想到先凑满十,在加两个的方法。如果把这个情境里有格子的盒子换成篮子,效果就会相差很多。创设情境重要的是为计算教学服务,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

(二)复习铺垫要适可而止,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有些计算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此时在教学前进行复习铺垫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就可以复习一下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唤起学生旧知。但是在进行复习铺垫的时候,切忌设计一些暗示性、过渡性的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样就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误区二:算法多样化变为“形式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第一学段“内容标准”中说:“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再次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一改传统计算教学中算法单一的局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是现今计算教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可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光环下,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并不管思维水平是否有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引导。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算法虽然多了,却没有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学生甚至于没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需要学生探索28×12,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可能会想到用28×6×2=336或28×10=280,28×2=56,280+56=336,而对于从乘法意义出发的28+28+28+„„+28(12个28)=336这种算法却很少有学生会真正采用。如果千方百计的启发学生也说出这种方法,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浪费了更多的教学时间。

笔者认为,“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应该从“多样化”和“优化”两个层面来理解。所谓“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所以在引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有更多的尊重和鼓励。而“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它是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所产生的相对性。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孩子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算 法的最优化和多样化。关于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鼓励算法多样化,并非一定要算法多样化。“多样化”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常常是富有个性的,“多样化”正是基于这种差异性,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一些教师却不顾学生的数学现实,片面求多。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千方百计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事先预设好的方法,实在想不出来教师就引导或直接给予,由于一味求多,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围绕已知方法打转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则竭力去思考那些低价值的,原始的方法。求多本无可非议,但有限的课堂允许学生想出那么多方法吗?有必要穷尽所有的方法吗?这些方法都是有价值的吗?孩子们都能接受吗?显然,这种为多而多的做法违背了“多样化”,方法多些没有什么不好,但不能把追求多种算法作为教学目的。方法多些没有什么不好,但不能把追求多种算法作为教学目的。如果仅关注学生积极探索,千方百计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事先预设好的方法,这样忽视了孩子个性化的思维发展。所以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要看算法是否能解决问题,二要看算法是不是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结果。

(二)算法不必刻意追求“最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 是十分有益的,数学本身肯定是追求最优化的,但过于强调算法的最优化,势必回到“算法唯一”的老路上来。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一些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美其名曰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提倡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关注算法优化,应以学生多样化的算法为基础,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在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虽然教师从某种角度展示的算法可能是最优的,但未必每个学生都喜欢都能接受。在多样化的算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也即只有“更优”,没有“最优”。算法的优化决不是教师主观的指定与包办代替,要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

误区三:口算就是简单的笔算。

当前,不少教师对于口算与笔算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理解不透,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口算与笔算究竟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相应的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这里,笔者觉得有必要做一重新审视。

首先,口算与笔算的解题策略不同。以下是一个二年级学生口算30+18时的过程描述:30+10=40,40+ 8=48。而如果采用笔算,其运算法则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1。可以看出,口算的解题策略为:十就是十,百就是百,即口算保持相对应的数字和数位本身的意义。例如,18中的数字“1” 表示10。而在笔算中,不考虑数字所在数位的意义,只是将数字作为最小单位进行计算。如18中的数字“1”在竖式计算中只是作为1来计算,而不考虑它所代表的是1还是10。同样的,表达进位的“1”也是相同的,而不管它进在十位上,还是百位上。因此,口算被称为建立在意义基础上的运算,而笔算则被称为以规则为基础的运算。

其次,二者运算的心理机制不同。口算往往在心里进行计算,每一步计算结果都储存在大脑中,因此口算依赖于记忆,而记忆的容量有限,特别是短时记忆,其容量小,保持时间短,这给心理运作造成很大困难和限制。所以口算常用于较小数或相对较整的大数计算,而在处理复杂较大数运算时就有一定困难。笔算则是一种程序化的运算,即只要掌握了竖式计算方法,无论数有多大都可以迎刃而解,大大减少了大脑的记忆负荷。

再次,口算过程中有更为丰富、多样的解题策略。如对于42-5这道题,如果放手让学生解决,他们可能会想到许多方法:有的学生从42开始一个一个地减;有的学生把42分成30和12,12-5=7,30+7 =37;有的学生把5分成2和3,42-2= 40,40-3=37;有的学生想到5+37=42,所以42-5=37„„每一种方法都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如第一种方法虽然看起来“笨拙”,但却表明了学生对逐一计数和减法意义的理解。而如果采用笔算,则是统一的竖式计算解题模式,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不少教师对口算教学存在着误区,认为口算就是简单的笔算。口算一般步骤少,运算过程简单,以至于不必在纸上列竖 式就能在头脑中很快得出结果,于是将口算看成是简单的笔算。认为口算与笔算无质的区别,而仅是简单与复杂的区别,或是运算时间长短、运算步骤简繁的区别。众所周知,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熟练地口算,特别是基本口算,对笔算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以上比较表明,口算与笔算有很大不同,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运算方式:口算不仅是作为笔算的台阶,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思维价值的内容,是课程中独立的部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心算是“用你的脑子去算”,而不是“在你的脑子里算”。在进行口算教学时,笔者认为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口算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能力不同,形成学生解决新的口算方法也不同。比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之前,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及整十数的经验,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这一知识背景,仍然按部就班地按教材进行教学,显然学生毫无兴趣。在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请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口算的欲望,又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

(二)口算教学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练习,激发口算兴趣。口算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特点,注意口算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改变口算的单调性、乏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视算、听算等形式,采用的教具、学局可以是固定或活动的口算计算板、口算箱、口算卡片、口算表、口算大转盘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新鲜口味,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多种思路,通过表格还可以发现各种计算规律。另外还可以运用竞赛和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使学生“乐算”。

11.浅析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意志;错题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很多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却让人担忧。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不高等。大多数小学生往往在进行数学计算时都比较粗心,不仔细,不验算或很少验算,计算正确率一直不高。针对这些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更多的计算知识,培养更好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从口算、毛算的训练方法入手,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等,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审题和验算习惯,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增强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做好错题记录分析等方法。经笔者的亲身实践,采用这些方法,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更高了,审题做题更加细致,计算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笔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所以学好数学对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极为重要,而计算又是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在小学阶段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如果学生因为缺乏计算兴趣产生厌恶计算的心理,就会对以后整个数学的学习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培养计算兴趣,增强计算能力树立学习信心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更好的达到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在轻松的环境下做计算题,让学生多尝试几种计算方法,以便能达到准确,快速进行计算的目的。

1.口算

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口算兴趣和能力。

以游戏方式进行。每组一套简单的口算题卡,从前往后每人口算一道题,几个小组同时进行。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对获胜的小组进行及时的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用竞赛方式进行,一十小题的口算题,在五分钟之内完成竞赛。视算训练,在小黑板上出一十道口算题。学生通过看题直接说出答案。听算训练,各组由老师说出一道口算题后学生马上回答答案(时间限制在十秒钟内回答)。连续回答一十道小题,正确率高的小组获胜。自编计算题训练,每个小组自编一十道计算题,然后各小组分别交换答题。课间休息一分钟训练。每两个同学间互相提问答题。这些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正确率,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的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晚上进行口算训练,口算内容包括本册的口算题和以前学过的基本口算内容,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的时间,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为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可经常改换口算形式。如和爸爸妈妈进行口算,听算竞赛。比正确,比速度,比运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等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口算的興趣非常浓厚,口算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毛算是关键

每天五道题的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列竖式进行计算。这也是学生特别粗心,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在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中,学生稍微不细心,就可能写错运算符号,打错一个小数点,少些或多写一个零等错误。

学生计算时出现错的题比较多,计算的正确率也都比较低。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安排学生每天五道题的计算训练,训练时间为十分钟。如五年级的学生:两道乘法题(一道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一道两位小数乘三位小数)。三道除法题(一道两位小数的除法,两道三位小数的除法,除不尽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六年级时每周十道题的计算训练,时间为二十分钟。三道分数乘法题(一道分数乘整数,一道分数乘小数,一道分数乘分数)。三道分数除法题(一道分数除以整数,一道分数除以小数,一道分数除以分数)。四道分数乘除法的解方程的综合计算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每次全对的学生在班上给予表扬,连续三次全对的及时告知家长,望家长也及时的鼓励学生。没想到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很喜欢。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鼓励下,变得更愿意去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这种愉快的学习体验下,也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学生更加乐于向老师反馈学习心得和经验,教师也能在反馈中更好的去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五、六年级的学生在两年时间的训练下,第一年的效果不尽人意,计算题全对的学生不到班上人数的四分之一。而又经过一年的训练后,学生的笔算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提高。现在计算题能全对的学生占到班上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学生的进步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实践证明,这种训练只要连续不断的进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训练效果非常好。

3.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

根据算式、数字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学生灵活的运用简便算法,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并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然后根据题的特点,进行简便运算。(在小学数学里,主要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我每天利用早读课花上八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训练四道不同形式的简便运算题。如:85×,37×,0.25×+25%×+×,×+ ÷。通过这些练习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从而提高了计算正确率。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这强化了学生自觉运用简便方法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促进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快速合理的思考,抓住已知条件中的一些有用或关键的信息。从而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强化估算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租船问题(42个人去租船,每条船只能做8人,问需要租几条船才能保证每人都能坐上船?)与做衣服的问题(有37.2米布,每套衣服用布1.7米,这些布能做多少套衣服?)

5.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审题和验算习惯

学习习惯不好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又一重要因素。如看题错误,计算过程不合要求,抄错题,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所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一定要对平时的练习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书写格式规范的习惯。有的学生在看题时不够认真细致,看错运算符号,把加号看成乘号或看成除号等,或把题中数字看错。在书写格式上有的学生字迹潦草,书写格式不规范。因此,在平时练习时,我要求学生要认真细致的看题。按规定的格式进行答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原来计算马虎的学生改正了这些方面的缺点。学生做题时能更加认真细致的书写了,格式也更加规范漂亮了。

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要先看清楚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在计算前要先审题,不能盲目计算,书写格式要规范。先观察整个算式由几部分组成,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想一想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要依次计算,还要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题目中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能不能使用简便方法计算。严格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细致,有目的的去观察分析。

﹙2﹚培养学生验算,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验算能够有效的保证计算的正确,学生的口算和毛算能力比较强了,也同样要靠验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验算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逆运算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逆运算是采用了逆向思维与计算方法相反的一种运算。所以能够有效的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由于长期要求学生验算,因此我班学生都养成了自觉检查验算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6.熟记一些常用数据,使计算速度得到较大提高。记住常用的计算数据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如:=0.5=50%,=0.25=25%,=0.125=12.5%,25×4=100,125×8=1000, =0.375=37.5%, =0.625=62.5%, =0.875=87.5%。 又如:102=100, 112=121, 122=144, …… 192=361. 再如:1×π=3.14,2×π=6.28,3×π=9.42,…… 9×π=28.26等等。让学生体验到运用这些常用数据能给计算带来许多方便,准确和快速。

二、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坚强意志

对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训练,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坚强意志。

每天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一些口算、毛算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克服不认真,不细致,马虎的不良习惯。长期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做好错题笔记并分析错误原因的习惯

学生在平时的计算题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会让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反思,做好错题笔记,归纳总结错误。继而纠正错误,预防错误,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我要求学生每周查看一次错题笔记,从而对错题加深印象。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的捷径。在错题笔记中,学生能够不断的查漏补缺,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延伸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周或几周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日积月累,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或书面作业中发现的問题。我都要在反思本上进行记录,分析错误原因。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

12.例谈小学数学计算启蒙教学 篇十二

1.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正处于好动的年龄, 注意力也不易集中。作为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尽可能结合生活来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能够愉快地投入和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中去。

创设动漫情境。小学生大多喜爱动画片, 他们能说出一连串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名字。因此教师可以把动漫人物引进到计算过程中, 克服那种机械枯燥的表象, 有效激起学生兴趣。可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爱上计算, 或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针对5 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可设计一个 “羊村保卫战”的情境, 把喜洋洋与灰太狼带入其中。在这过程中, 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头饰进行表演, 可以根据计算的过程来进行角色重组。整个计算过程, 学生兴致高涨, 不仅能够积极参与活动, 而且对计算的过程有了充分的理解。

组织儿童游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的思维比较直接、具体, 而概括抽象能力较差。教师需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尽可能通过游戏让学生轻松地利用计算解决身边的问题。比如20 以内的加减法与生活联系较多, 可以让学生自己到超市去买东西, 可以留心身边、书包里的数学, 让学生便捷愉快地享受计算过程。当然,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 通过分组进行数学游戏, 让计算过程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进行数学竞赛。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 是计算训练的好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采取多样的抢答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2.组织巩固训练, 力求训练最大效果

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 必须要加强一定的训练。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度, 要讲究训练方法, 注重训练实效。一般而言, 20 以内的加减法, 在训练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熟能生巧。“熟”是前提, “巧”还需要教师指导以及学生的领悟, 不能机械训练。

“少食多餐”。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需要平时扎实的训练。坚持“天天练”, 即每天3~5 题, 既能让学生学得轻松, 又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形式多样。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好奇心重, 好胜心强。因此在计算过程中, 可以开展游戏, 或者赛擂台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错而不“误”。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错题集, 每天把计算的错题收集起来, 定期分析原因, 每月集中时间再次训练, 让错题成为资源, 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错而不“误”。

3.理顺算理和算法体系, 追寻教学相辅相成

在20 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 算法和算理的统一、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统一, 一直是一年级数学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要精心平衡好以下两组关系。

(1) “算理”和“算法”相辅相成。“算理”是指计算的道理, 即解决“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指计算方法, 即解决“怎样算”的问题。两者从理论到实践, 要相辅相成。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更需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

借助学具, 讲清算理。算理是抽象的, 也恰是20以内加减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年龄及心理原因, 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不一定透彻。教师可以给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搭建一个平台, 借助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学习7 加5 等于几, 学生对这个问题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思考过程:①对该道题进行判断, 是用加法还是减法;②如果是用加法, 如何把7 凑成10;③计算思维过程:7+5=7+ (3+2) = (7+3) +2=10+2=12。方法虽然简单, 但是却包含着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 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要完全掌握它, 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小棒、图片等学具,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理解具体过程, 使算理和算法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联系实际, 搭建平台。20 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可以通过类比同化, 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 需要算法与算理有机融合。学生开始口算时, 只知道算法, 不明白算理。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否则学生不懂算理, 智慧就停留在机械计算、形而上学阶段。通俗地说, 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学生理解了算理后, 教师又应该引导他们应用到算法上, 使算法与算理实现统一, 保证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2) “多样”和“优化”相辅相成。在计算入门阶段, 教师需要倡导算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主动探究。在这过程中,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同时需要优化多种计算方法, 让学生学会选择。“多样”, 与“优化”, 两者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比如在教学8 加7等于几,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 有学生会直接从8 开始数7 个数就是15;有学生会把7 分成2+5, 即8+2+5=15;也有学生会把8 看成10, 即10+7-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 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发散, 自主选择, 全班交流, 最终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计算的多样化与优化的和谐统一。

1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 篇十三

摘 要:计算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环节,计算是学生进行后续数学知识学习的首要条件及基础保障。本文在介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重要性及计算教学现状基础上,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让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后续数学知识学习的首要条件及基础保障。但是在电子产品不断涌现的今天,学生计算中对计算器或手机过于依赖,加之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独立计算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计算中往往难以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数学成绩难以提高。所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计算意识,势在必行。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重要性

1.巩固基础知识,培养严谨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为基础环节,计算教学课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同计算相关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且小学计算中计算过程逐渐繁杂,这需要学生计算演算中严格对待每个计算步骤,严谨对待,充分运用多个计算知识点一步步去计算解题。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不仅仅能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严谨性进行培养。

2.锻炼逻辑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数学计算中知识点多,有些非常相似,计算难度系数高,因此数学计算是对计算从认识到了解,从了解到精通的一个逻辑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数学计算学习,掌握计算知识,并将知识点灵活运用,数学思维、综合素质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现状

近些年很多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了不同教学方式来迎合教学新理念,但是在计算教学中却出现了顾此失彼现象,计算教学效果反而出现了下降。

1.计算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少

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同计算相关,新课改要求计算教学应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注重联合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但很多教师教学中对新课改理念应用不得体,教学系统系统性差,与生活实际联系少,学生计算学习兴趣差,课题教学有效性差。

2.计算知识讲解及练习结合少

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过于强调情景创设,在情境创设上花费大量时间,忽视了计算教学本身,教学中留给学生的计算实践机会少。还有些教师为激发学生思维,尝试多样化计算教学,对计算算法多样化过于注重,却忽视了计算教学上的最优化,学生计算中思维过于发散,结果计算时间长,效果差。

3.计算能力教学生动性差

在计算教学中尽管有些教师已经形成一套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教学中没有研透计算方法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师生交流少,互动差,计算教学死板、枯燥,生动性差,计算能力教学难以收获?M意教学效果,学生计算能力难以提高,数学成绩难以有效提高。

4.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教学中一些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制约,一些学校中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将精力过多放于学生应试能力培养上,学生需在课堂不断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极为不利的。计算教学中应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策略

1.立足教学,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课改教材,深刻体会课改理念,用同生活实际贴近的例子开展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教学中内容有深刻理解,才会让学生记忆更为深刻[1]。教学中可以联系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生活中实例进行枚举,并给与学生一定奖励,这样能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计算。比如说在“一百以内加减法”学习中,可以采用扑克游戏的方法来教学。准备一副扑克,指定一个结果,让学生随机抽取其中几张,通过加减运算得到给定的结果,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再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时候,可以参照升旗仪式队列情境当作教学导入,让学生思考,他们周一升旗时,队列共有15列,每列有学生20人,那么参加升旗仪式的学生共有多少人呢?先让学生用之前所学过的计算方法思考计算,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教学。这种立足教学,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获得了全面提升。

2.教学中讲练结合

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方法后还需要给学生时间多做巩固练习,只有通过大量巩固计算锻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将题真正做对。计算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还能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进行锻炼,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为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应做到:(1)教学前充分备课,把握计算中易错点,准备相应练习题,在给学生讲述基本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及时通过练习检测这种计算方法是否掌握,并通过练习教授学生计算技巧及解题思路。(2)计算教学课后给学生布置巩固练习作业,按照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及课堂练习效果,针对性布置练习题。比如说学生在异分母分数约分、通分方法掌握不够牢固的话,课下可让学生多进行约分、通分专项练习,通过专项练习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3)计算教学中,在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外,还应按照单元为节点对学生进行单元练习。在学完一个单元计算知识后,对学生进行单元知识复习,给学生对单元计算知识点进行梳理,让计算知识点更加系统,结构更加清晰,更有条理性,从而强化学生对计算知识点的记忆。在单元练习课上教师还可以设置计算竞赛,制定目标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课下能够积极主动复习,积极参与计算竞赛,从而提供计算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计算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基本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计算教学,计算教学中多改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新颖练习中提高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庆假期的作文700字下一篇:看电影你好李焕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