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2024-09-13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16篇)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一

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培养与教学能力提升学习总结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张玉萍

非常感谢我院给的这次学习机会,也感谢在本门课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叶志明、郑用琏、姚小玲、李尚志等老师的精彩讲课。

刚开始在选课网络上看到“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培养与教学能力提升”这门课程的时候,它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虽然入职的时间已有7年多,但是得到前辈的指导和此类学习东西并不能满足我自身的成长需要。“七年之痒”也让我步入职业倦怠期,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了本门课程。学完全部课程后自己收获很多,感慨也很多,由于篇幅所限只能略述一二。

一、课程主要内容

两个月的课程转瞬即逝,中间由于网络的原因还停了20天的课。但老师们的精彩表现令我念念不忘,最终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60%以上课程的学习。

第一至四节是上海大学的叶志明教授主讲的《如何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第五至八节是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郑用琏教授主讲的《课堂的磁力来自哪里——浅谈驾驭课堂的动力与能力》;第九至十一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主讲的《如何讲好一门课》;第十二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数学的李尚志教授主讲的《案例教学法——通过有招学无招》;第十三节至十六节的内容时《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以上便是您讲课的大致内容。

二、学习效果与心得

本学期转瞬即逝,《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培养与教学能力提升》也即将画上句号。对于所选的这门课程,我觉得十分的有价值。五位老师的讲解各有千秋,本人从中吸取了不同营养,在此再次对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外加鞠躬)。

本人想详细谈谈第九至十一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主讲的《如何讲好一门课》的学习心得。

首先,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懂得了许多以前在讲课的过程中忽略了的以及不知道的东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讲好一门课对各种基本功的需要及配合,即要上好一门课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借助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等艺术表达工工具针对所讲课程的一个问题发表的见解,抒发真情或感召学生的信息交流方式。我还知道了教师如何与学生达成共鸣,以及如何解决口语运用的问题,如何运用态势语,同样的一句话用何种方式表达出来学生更爱听,授课效果更好。如何选择讲课时表达的方式方法等是非常有价值,非常实用的问题,让我知道如何在以后讲课过程中熟练运用这些问题,使自己的每一堂课更成功。

2.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二

1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涵义

能力是以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以智力为核心,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7]。体育教学能力是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专业能力),它除了包含一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之外,还有自己的职业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包括体育教学认知能力和体育操作能力,体育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景的分析判断能力;体育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8]。这种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材能力、组织教法能力、表达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9,13]。

2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况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非常重视,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训比较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国培计划、讲课竞赛、技能大赛等开阔体育教师的眼界、提升他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和综合教学能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0]。据考察,目前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多数体育教师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能够适应新课标和时代要求的教学能力,体育课堂组织的有声有色,在学生体育兴趣培养、身体健康及素质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地区和学校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还比较薄弱,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据调查,在不少地区的小学体育课存在如下现象:(1)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不进行组织管理,结果使体育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组织的游戏课;(2)体育教师给男同学发几个篮球自由组织打比赛,女同学自己玩,甚至有的让学生在操场自由活动,自己则会回到办公室,下课时集合一下就结束了一节体育课;(3)体育教师组织男同学们一起打篮球,女同学们自由活动;(4)对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缺乏掌控,比如突发事件,比如在教学中突然出现一个可以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机会,不能很好抓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体育资源匮乏、对教学“安全”要求扩大化,以至于不敢组织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等,但体育教学能力有待加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这种现状的原因大体分为两部分:外界原因和内部原因。

2.1 外界原因

2.1.1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据调查,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主要问题有:(1)体育公共理论课程占用大部分时间,实践课程相对减少了;(2)部分高等院校体育实践课程重视专项技能,对其他方面的专业技能缺乏涉及,导致毕业大学生专业项目技能单一;(3)部分高等院校也呈现出为了尽量满足当前社会和学校的需要,课程安排呈平铺式,让在校大学生对各项运动技能都有所把握,结果导致毕业大学生专业项目多而不精的现象。

2.1.2 现在社会、工作单位领导对小学体育课政策贯彻落实问题

2 00 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等政策[11],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12]。这些政策均反映出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但是当前的体育课现状往往与政策有或多或少的出入,政策的贯彻落实成为当前小学生体育课有效开展的一大难题,领导对政策的不贯彻落实,使得体育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去追求体育课的效率最大化,对自己疏于严格要求,导致授课能力下降。

2.1.3 学校体育设施、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的制约

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投资力度也在逐渐呈现加大的趋势,但是经调查,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出现了缺失的现象,这给体育教师使用器材辅助上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等数量上得到了满足,但是部分器材已经不同程度的损坏,无法正常发挥功效,这就为上好体育课埋下了安全隐患,小学生保护意识比较差,因此教师出于安全考虑就避免使用器材等;学校体育设施、运动场地的缺乏,使得体育课不能有效开展,部分体育教师会让学生在教室上自习,为文化课挤占体育课创造了条件。这些使得体育教师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现有教学能力就无处施展,更遑论教学能力的提升了。

2.2 自身原因

调查发现,部分小学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的态度存在偏差,主要表现有:

(1)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是“体育课不就是让学生们出来自己放松放松吗?安排体育课内容还不更让他们费脑筋啊?自己玩玩就行了”。这种情况反映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导致无组织的自由活动体育课,导致上课时学生们盲目的游戏,体育教师满足于现状,不主动探求、接受新异的体育项目。

(2)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是“除了教广播体操,体育课上只能让孩子们玩玩球,还能干什么呢?”这种情况反映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问题,出现了男生玩篮球,女生自由活动的现象,体育教师过于专注于一项运动技能,导致对其他项目过于生疏,涉及范围狭窄;体育教师对于学校的不重视态度失望,采取了“最省事”的办法上体育课,对于新鲜的体育课程项目缺乏传教的热情。

(3)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是“我想给同学们教点新鲜东西,可是自己又没有进行专业训练,索性就不去尝试了”。这种现象反映了体育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自己没有进行专业训练导致了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

(4)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又不像文化课老师,学生学习成绩跟老师奖金挂钩,我们没什么压力,不需要学那么多花哨”,还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每天重复着上熟悉的内容,小学生还比较难组织,只要保证他们出来活动一下就行了”。小学体育教育属基础教育,但往往有部分学校不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深造和进修,而是把这种机会留给文化课教师。这些现象都导致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不思进取,缺乏钻研教学业务的动力。

(5)2 0 1 1年《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每一个年级应通过体育锻炼达到的身体水平和目标内容等方面的创新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让孩子们学那么多花哨而不精的课程一点好处也没有,索性就不教了”。这种现象反映了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到位,或有抵触情绪。

3 对策建议

3.1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在设置上应有所改善

3.1.1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掌握一项扎实的专业技能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最好是能够深入掌握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技能,了解该项目的起源,分析当前的发展现状,对未来该项目的发展趋势要大致明确于心,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其健身效果对本项目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正确的把握。

3.1.2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对各个运动项目都有所掌握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仅仅掌握一门专项运动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授课内容枯燥、单调,如果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有所涉猎,首先能丰富上课内容,其次是可以对各种运动项目都能有所了解,避免学习的单一性和枯燥感。

3.2 提升在岗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3.2.1 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首先,国家教育部门可以不定期随机抽查小学体育课的状况。党和国家对小学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在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中均能体现,但常常落实不到位。因此要想使小学体育课达到预期效果,国家教育部门应对现在小学体育课进行监督检查,从而达到促使体育教师鞭策自己,去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国家教育部门也应对体育课提出创新的要求,然后不定期的深入学校进行观摩考察,对教学内容新颖、方法独特的授课老师褒奖鼓励,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体育教师自身去钻研体育课程。

其次,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相关规定。200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提出:“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广泛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等,要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14]”。《义务教育法》、《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相关法规文件也对中小学体育课或者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创造更多条件提出了要求,并提出了具体措施。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落实。相关部门的政策落实到位不仅能增加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挤占课现象的发生,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去增加了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信心。

最后,学校应尽可能的为满足体育教师上课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在很多学校领导对体育课不是很重视,因为小学生不存在升学压力,也不设立体育考试,仅是一门必修课,所以学校领导很多情况下对其不予重视,但是考虑到好的身体才能创造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就是对体育课上课条件的满足,尽量为体育教师上课创造良好的环境,不仅能调动体育教师上课的劲头,还能无形中达到促进体育教师学习新东西的动力,使体育课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也能使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接触到新鲜不老套的上课内容和形式。

3.2.2 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

体育教师应主动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小学学生的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第一,体育教师要增强教学认知能力。受传统教育思潮的影响,年纪较大的体育教师对授课内容难免会延续传统教法,对新颖的教法和新型的运动类型不太容易把握,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们在体育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每次体育课前安排学生自己去思考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且可以实施),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教师领会含义后自己组织也可以由学生出来组织,从而提高上课的效率,既让学生发挥积极创新的精神,教师也能接受新鲜事物,课后可以对课的内容进行点评及提出建议;对于年轻的体育教师,首先应让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要充分建立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非仅是将教材生搬硬套于学生,而自己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让师生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

第二,体育教师应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师的课堂设计也是反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的传统课教程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身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新陈代谢旺盛,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儿童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心率减慢,呼吸力量增强的特点。心理上小学生处于一种高度可塑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但随着年级的提升这种现象会慢慢减缓。根据这些特点,体育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新异的练习协调性和柔韧性的体育课程(如健身操,毽球,武术套路等),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丰富上课内容的效果,也能达到吸引注意力的效果,使课的内容不会显得枯燥、乏味。

第三,体育教师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亟需提高。体育教师虽然在其他课教师看来“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身体训练,不需要繁重的脑力劳动”,这种态度的片面性就要求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探索新事物,并通过讲解示范的方式传授于学生;体育教师不仅自己要去学习,还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对体育课程的一些需求与建议,从而丰富文化内涵,扩大知识面,转变思维方式,增加文化储备,尽量在改进中求发展,保证体育课的丰富多彩和顺利进行。

第四,改善教学模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现在的课堂表现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失去了学生的主体创新性,在一节体育中,既要有教师的充分指导,还要有学生的积极发挥,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明确上课的精神为前提,让学生自己去创新上课内容,内容要求要积极健康,易于操作、组织,并且要有明确的目的。

第五,体育教师应有追求教学创新的精神。例如,调查表明,有为数不少小学的体育课在进行操类相关课程教学时,就是进行一些比较单调的广播体操、竞技体操类个别项目(极少数)的练习,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一些拉拉操、健美操等课程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并且动感有节奏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示范动作和张扬的舞台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通过表演魅力感染学生。这样一改平时的上课模式,课堂气氛也会变得不同寻常,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表现,既能锻炼学生的胆识,又能促进平衡、协调能力的练习。

第六,体育教师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针对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我国小学生课程设置,一些生硬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对体育课的需要,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应有全面的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是迫在眉睫,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如计算机的合理应用,对体育赛事和新颖项目的观赏和学习可以阔宽学生视野,改进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三

课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能力促进方案和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论文编号CS2014005)研究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识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作为低年级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加强阅读水平。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对汉字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有深刻的记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教授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汉字,将汉字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识字方法。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学习汉字首先就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师才能开展教学活动,帮助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多数低年级学生在入校之前,都没有学习过汉字,因此,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语文课,就将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语句通过汉字展现出来,例如:早上好,你好,吃饭了吗?我知道了,再见等等。让学生知道语句不仅可以通过口语表达,也能通过汉字表达。进行识字教学时,更要多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将学生的姓名用汉字书写出来,再进行学生名字的大意解释,这样既能结合实际,又能增加学生识字兴趣。

二、课堂教学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利用书本、课堂、学校进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讓学生在不同环境中,学习到不同的汉字知识。

1、使用儿歌、谜语是传统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儿歌能让低年级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可以用汉字将儿歌歌词展现出来,让学生形成记忆,唱歌时就能想起汉字的字形。字谜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像在做游戏一般,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游戏时,就能想起课堂上的字谜。

2、利用生词卡片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会使用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使用生词卡片时,可以通过游戏接龙,造句等方式,让学生正确识字,并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将生词卡片贴在教室的墙上,一方面是让学生形成记忆,将卡片上的汉字运用在生活中,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

3、将学生带到特定环境进行识字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教室里每个实物的名称:风扇、黑板、粉笔、讲台、课桌等,也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认识操场上各个场地的名称: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学生通过周围环境的改变,能够认识到自己识字越来越多,识字能力也在慢慢加强。

4、在学生经过简单的识字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容易理解、生僻字不多的课外阅读书籍,学生在阅读中会发现书籍当中的生字,通过自己理解和教师解读后,能够提升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识字

1、在学生入学时,教师就可以让每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通过学习同学的姓名,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将每位学生的姓名做成汉字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姓名的对号入座,并进行书写,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家庭成员表,需要写全家人的名字、性别、称呼、简单的外貌描述等,通过制作家庭成员表,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许多生字,并且能够将课堂的学习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3、让学生在家里将看到的实物进行描述,并在物体上贴上卡片,门、窗、床、衣柜、餐桌等。适当的让家长带学生到动、植物园,并根据卡片上的汉字进行学习。经过长时间的识字积累,学生就会掌握许多语文课本内没有的生字,教师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也会更加容易。

4、引导学生要学会总结,建立一个汉字档案,将学习过的汉字,词语进行记录和归类,定期进行巩固复习,并且将一些生僻的汉字进行搜集,带到学校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四、自主学习,创造新的识字方法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不同的生字,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需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一位二年级的学生曾经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到十分困苦,认为中国的汉字多且复杂,不易记忆,但经过语文教师引导,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形象记忆法,学生在识字时,将汉字想象成会动的象形字,通过将脑海的画面与现实的汉字进行结合,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形成深刻的汉字记忆。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想出很多更适合自己的识字方式,只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汉字,那么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伴随识字的数量和效果逐渐增强。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加入到学习的课堂当中。其次教师需要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特性,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然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要时刻观察身边的事物在实际生活中识字,并将汉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掌握所学内容。最后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式。另外,识字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需要教师对识字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在学生识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和无法理解的生字词组,并且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加强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李泽蕊.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尤立家. 论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小学语文 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四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作为小学基础课程的语文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作个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程标准》中指出:“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同时,力求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在教学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巧妙激疑问难,诱发创造个性。

第 页 1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让学生根据句子学提问,先找出献血前和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再根据这些句子提问,估计学生会问:阮恒为什么输血时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既然不疼,那为什么要啜泣呢?又摇头也表示不疼,而且抽血是不会疼的,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让学生在疑问中去探索,在不断探索中去创新、发展,从而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又如在小学语文第八册中《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学生在学习时会提出,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艺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有什么用处呢?真的有这么神奇吗?通过质疑,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火种,他可以促进思维展开、蔓延,第 页 2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朱熹语)设置疑问、解决疑问是训练思维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要有质疑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我们要善于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投石击浪,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中两处用到“幸福”,学生读时一眼晃过,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质疑句中的两个“幸福”是同一个意思吗?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二、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第 页 3

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是学习的铺体,应该处于学习的次要地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从铺”。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培养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再次,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第 页 4

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主要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三、充分解放学生,发挥学生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支配者。学生学习最简单的方法是多读、多看、多写。要学生能够多读、多看、多写,就要让学生解放自己的口、手、脑。

解放学生的口。《课程标准》中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是传统教学认为:课堂安静,学生认真听讲,不小声说话、不做小动作,这就是好课堂。其实不然,它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会抑制学生想像力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解放学生的口,加强说的训练,多问为什么,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精讲,把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并且要注重学生口头表

第 页 5

达能力的培养。

解放学生的手。就是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勤于动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在小学阶段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语文教学中的动手,要求学生不仅会写字,还要把字写对、写美观。在其它方面,动手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只有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特思维,才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学生实验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将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实验。在实验中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安排步骤,再引导分析 出可行性和优劣。要鼓励学生自己找原因,自己排除故障。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

解放学生的脑。心理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会尝到克服困难的满足与愉悦,感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强求学生必须按自己的思维去想,这样会束缚学生的大脑,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让学生充分解放自己,自己能够自主地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能够自主地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方向上前进。

四、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

第 页 6

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教《草原》这课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找了几幅壮阔锦锈的草原风光图,先让学生通过视觉欣赏草原的迷人景色: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还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草原上会出现的各种声响:叭叭的鞭子声,得得的马蹄声,哞哞的牛羊声。在这声、色交融的图画里,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这时你也和作者一起骑着骏马,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扬鞭驰骋,那该多好啊!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学《瀑布》,先让学生观察黄果树瀑布的画面(挂图

第 页 7

或幻灯片),感受到瀑布的雄伟气势,再学习新课。又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先播放歌曲,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再引入新课等。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努力地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教法,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此,设计好引入情境是语文课教学的关键。如一位教师教学《蛇与庄稼》,在板书课题后,学生意想 不到教师这样发问:“你们怕蛇吗?”大多数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教师把话题一转,又提出新的问题:“课文里写有个地方没有蛇,农民特意去外地买蛇养,这是什么道理?”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质疑设问。学贵有疑。运用质疑的方式,提出疑问,促使学生探求答案,开动脑筋,活跃他们的思维。

五、课堂内外延伸,提供创新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科学、第 页 8

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在这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造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

语文课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参加兴趣活动的愿望。也只有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他们才能进入充分的自由创造的境界。在自己组织的活动中,他们感到一种摆脱功利的自由愉悦,满足了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自我实现的喜悦。教师可以当参谋,出注意,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不要去直接介入。让学生在大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真正体味语文的无限趣味。

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出外“踏青”。春天,带着学生到山坡上,田野上去寻找春天的气息,让学生能从中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素材,由学生自己去根据的需要而自主地学习。这样由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有更多的话可写、可说,同时也领悟到大自然的美丽。

又如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制定活动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一次“看谁的故事好”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所读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趣的故事用

第 页 9

自己的话在班会中讲出来。这样一来,即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也迅猛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让我们时刻铭记江总书记的话“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主要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③新寒《创新教育文荟》,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4月

④《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

第 10

5.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五

2.1提升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目前,我国的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定位主要是中学数学教师,而小学数学教师主要来源于地方师专学生或者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的非数学本专科学生,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人职前未经过教师教育的系统培训,对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等不熟悉,导致其教学不能从小学数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来检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价值不能准确定位.加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的人职培训,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不仅能加快教师自身角色转化,也能促进其自身专业发展,使他们迅速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因此,在人职培训中加强小学数学课标和教材的研习,一方面,深人钻研小学数学课标,有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领会小学数学课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认真研读教材,有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熟悉并正确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衔接以及各阶段要求程度的把握能够准确到位.

2.2开展“三课”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缺乏,职前又缺乏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对“好课”的评价标准认识不到位,误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就是一节好课,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的关注.优质课竞赛在开拓教师眼界,指导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通过开展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对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而且不仅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对优秀课堂的观摩,为他们对“好课”提供一个可观察、可模仿的标准,并对“好课”形成理性判断.而“三课”活动,即说课、授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开展“三课”活动能搭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与同事,特别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交流的平台,在优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而在优质课竞赛中融人“三课”活动,打破了传统观念,形成两种教研活动的相互融合,在弥补单方面缺陷的同时形成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激励和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也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好课”的判断提供一个可观察、可模仿的标准.

2.3开展“校本教研”,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目前,多数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未能有效的服务教学.我们说教师也是研究者,即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进人课堂,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不仅能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审视、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之道,促进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校本教研是合作性教研活动,这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充分整合学校各种教学资源,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将职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而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2.4开展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小学数学教师数量庞大,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而且目前的教师培训杂乱,基本上是根据培训项目选拔参训学员,部分培训并非是参训学员所需的,这样即浪费了培训资源,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无用.因此,加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最好是能建立伴随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期培训机制,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帮助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所需的培训指导,做到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护航.

3结束语

6.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六

1、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定义

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 在教育理论界已经有多种定义, 其说法不尽相同。其中重点有以下几种提法:

1.1 特殊能力观

分别在94年和98年, 陈安福和郑和钧两位老师提出该种观点, 其重点讲述了特殊能力的概念, 并且指出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是特殊能力的一种, 它是为达到心理教育活动要求, 影响心理教育效率的个性特征的综合。

1.2 心理教育目标观

这种观点由张大均和顾永安老师提起, 其基础是心理教育能力以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作为要求, 为达到该目标而需要的一些列综合的能力体系。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健全性。因此学生必须具备积极适应和主动发展两个基本内容的相互衔接。

1.3 心理教育实践观

该观点注重的是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 其着眼点是心理教育实施的不同途径和形式。它包含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测试、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等等。因而, 心理教育能力就为心理教育课程教学能力、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能力、对心理教育活动的设计, 组织和开展能力。

1.4 心理教育能力构成观

该研究通过对若干名在职教师进行调研, 并立项, 从心理教育能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发, 将中小学心理教育能力从操作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综合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操作能力包含心理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综合涵盖了知识内涵和个性品质两个层面。本文认同心理教育能力的构成观, 因此在相关论述上将以此为基础。

2、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入职前为初步形成;入职为基本形成;在职期间为提高完善阶段。因此在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上也需要从这三个阶段入手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展开。

2.1 职前初步形成阶段的培养策略

2.1.1 个人心理品质的构建

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前提是自身必须具备健康、积极、全面的个人心理品质。也就是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心理素质必须具备。在入职前, 应该全面提升个人的性格、意志、情感、认识等方面的个人心理品质。

2.1.2 心理教育理论知识的充实

入职前教师一般为高等师范学生, 因此在师范阶段必须培养心理教育意识, 明确以后工作中改知识的重要性。这就需从两方面进行, 一则师范生自身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掌握各类心理教育理论知识, 同时将理论知识同自己的见习和实践相结合, 做到学以致用。另外, 师范类院校需对心理教育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设计。能够让非心理教育专业学生, 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到相关理论知识, 同时学校应开放相关课堂。

2.1.3 学科心理教育能力的锻炼

心理教育能力并非单指该专业教师所独具的能力, 其他学科教师也必须将自身学科同心理教育相结合, 这就是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在入职前, 就应该树立该种意识, 并对其产生强烈的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意识到它的重要地位和该种能力的迫切性。

2.2 入职基本形成阶段的培养策略

2.2.1 教育体系的传、带机制建立

对于初入职的教师来说, 首先要做的是较色的转化。在教育体系内必须建立帮助新教师的传、带机制。为每一位新教师选定导师, 使其首先能够从原来的学生角色转变成育人的教师角色, 更重要的是让他能够认识到作为教师的重要意义和天赋职责。更实际的就是在业务的熟练程度上给予帮助, 促使其尽快培养学科心理教育能力, 将他们原有的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践经验。在传、带的同时还要鼓励新教师提出自己新锐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 配合其在过程中的实践活动。

2.2.2 以活动为载体, 通过活动训练提升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 各类心理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心理教育能力的体现。初入职者应该尽可能多的参与该类活动, 在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 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同时积累活动经验。

2.3 在职提高完善阶段的培养策略

在职完善阶段, 首先需要对其理论水平进行更新使其能够了解最先进和实用的理论。这就需要通过在职培训来完成。在职培训的方式分为多种, 一为定期指派某些教师进行外部培训, 一为引进式集中培训, 同时目前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培训方式更加多样化, 即可以实施远程在线培训也可是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

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目前各区域、各学校的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 这就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结合上述论述从培养方法和培养机制上进行改善, 以达到大部分学生有均等的受平等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方.郭成.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发展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5

[2]、刘本剑.中小学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微探,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6

[3]、欧阳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德育研究2011, (4)

[4]、胡碧霞.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初探,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3)

7.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七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能力

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但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一直以来,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过分注重学生对字词的熟知,对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而对语文教学中人的价值、情感、地位却忽视了,负载着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高度工具化,培养能力,移情悦性,陶冶情操似乎只是一种遥远的假说。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必须用教材所负载的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道德理想、审美情感,培养他们“悟善”和“审美”能力,使之成为有美好的道德情操,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用其内在的素质带动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的学习,提高各项能力。

一、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其真实的生活体验去感知和领悟作品蕴含着的“善”,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人生。当然,这些美好善良的东西更多的是隐含于作品的深层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对作品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将那点点滴滴的“善”如春风细雨般渗入学生的心田。

例如,老舍的《我的母亲》,本文是作者在得到母亲去世一年的消息后,饱含热泪所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文章保持着作者自然质朴的语言风格,于不加修饰的情感氛围中向我们呈现了一位爱子无痕、润物无声的母亲形象,以母亲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人文气息浓郁。因此,本文不仅应当成为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与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情感洗礼,使之理解母爱的深层含义,懂得感恩。

感悟是对作品深层次的剖析过程,是让学生用他们的心灵去体会,这不仅要求他们要有智力因素的参与,更应该有非智力因素——情感的共鸣。

有了这种感悟能力,才会在感悟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与之有密切关系的生活的内涵,才会把作品中真善美的情感和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转化为他们的动力。这种感悟能够重构人的价值观,使生命的价值得到升华。因此,语文教师不应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理解学生并懂得怎样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完善自我。

二、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是在感悟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一个认识过程,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实际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对作品的优劣、美丑进行思考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审美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它既有人对形象的直觉认识,又有在这种直觉中产生的情感,还有渗透在这种情感中的道德感和理智。而作为涉世不深的又缺少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可能处在一种初级阶段,获得的美感仅仅是一种直觉。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依据作品创建意境,在激起学生情感涟漪的同时,引导他们将道德感和理智参与进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鉴赏作品深层次的美,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品味。

例如,在教授诗歌《将进酒》时,教师就可采用感悟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出诗歌的三大亮点:开阔的境界、自信的精神、豪放的情怀。在诵读感悟中,在思考发现中,让学生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

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文学教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既要保护学生的初级美感,也不能忽视道德感的培养,更要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只有这样进行审美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写作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写作也是最能反映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语文能力的手段。它包含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对事物的看法、对人的情感态度以及全部的语文素质。知识储备的薄厚,认识水平的高低,观点的是非,语言运用能力的强弱,思维的活跃与否,情感是否健康,都会通过文章表现出来。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因而,写作教学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而且要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在作文中写一些空话、大话、假话,少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见解,真实的“我”往往不知所踪,要么就是举笔无言,表现得苦不堪言。这些主要是因为作文远离了学生的实际和需要。

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定能表现出色。写作的题材要真实,细节可发挥,情感要真实。写作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首先应有充实的生活,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因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它们也正是作文的源头。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心口如一,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还学生真正心灵的自由。

写作过程中,学生只要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又是健康的,应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写真诚的崇高情怀,也可以写有趣的平凡生活;可以写现实的眼前景物,也可以写幻想的未来世界。总之,学生的文字应该呈现出各自的个性。所有这些都是人文素质的表现,在作文中做到了这些,就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视野开阔了,求知欲和表达愿望也随之越来越强烈。他们绝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探寻的欲望随着视野开阔、认识水平提高而越加高涨。但由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不完全具备,在文章中常常会表现出是非混淆,或以偏概全的倾向。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广泛兴趣,在写作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认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肃清错误的认识,增强人文主义精神的正面影响。

总之,从实用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两方面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具备了健康乐观的思想情感,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邹晓娟.语文教学要渗透人文精神[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

[2]覃省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J].广西教育,2000(6).

8.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八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力培养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培养最基础的语文素养的阶段,学生的作文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志,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当下的实际情况是,小学生把表达情感的作文写作当作任务,根本体验不到写作的乐趣,没有写作的欲望和素材,更没有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

1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教师却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小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尊重;小学生的人生阅历与情感体验都不够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加之作文题目设置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往往使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学生的作文只有教师这一个读者,学生对教师往往存有畏惧心理,因而学生的作文会迎合教师的喜好,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作文失去了交流情感的功能;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作文技能的培养,与学生的写作兴趣悖离,过于注重应试教育下学生作文文体训练,形式单一枯燥;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要求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评价标准单一,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养成与自由个性的树立。

2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方法

虽然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探索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方式,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往往事倍功半,作文写作能力这一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养成,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影响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

写作愿望的激发也就是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有了兴趣,产生情感表达的意愿,学生才会愿意写作。这就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作文命题和最后评价的各个环节。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爱好与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确定写作题目,掌握写作范围与角度,把学生的亲身经历与情感体验融入到写作当中,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表达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这一进程教师并不是置身局外而无所作为,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出现的思

xiaoxue.xuekeedu.com

维误区与价值观的偏离要及时进行引导,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审视他人的思想,学习作文写作技巧,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2.2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离不开现实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更不能与实践分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关注社会时事、生活当中的人或事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比如接送孩子的家长、细雨中的燕子、门前的花草树木等等,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总有打动人心的精彩一瞬,把它们扑捉到,就有可能写出一篇佳作。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学生在有限的阅历或者生活经验基础上,对事物的观察缺少敏感度与健全的审美观,因而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特别重要。比如对水果的观察,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其形状,闻其气味,尝其味道,并发挥想象力去联想与之相关的事物。总之,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功能,对事物做到全方位立体的观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最后,学生的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或者学校,让学生走出去,与自然亲密接触、与社会紧密互动,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学生在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上都得到了发展,也就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资源。读与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写作素材的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语言的应用能力提高、语感增强、写作技能得到启发,通过与文本的深入对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与好的作品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的情感积累与人文情怀的养成。因而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书目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积极向上的书籍,并指导学生高效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了审美能力。科技的发展导致阅读方式从原来单一的实体图书阅读,转化为电子图书等阅读方式与纸质图书阅读并存的局面,网络与多媒体对现代人的读书习惯影响巨大,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开放、多样化的阅读,但要避免学生被一些趣味低下的东西影响。

2.3改变作文评语形式:

作文评语是作文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写作成果的评价,也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流沟通阶段,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的回应。而作文评语环节又可以看作是整个作文写作的起点,因为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水平的提高与

xiaoxue.xuekeedu.com

教师的评价息息相关。反之,如果教师的评语不当,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写作积极性,指导与促进作用更是无从谈起。作文的评语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关键点,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可以尽量使用鼓励性质的评语,比如:学生作文在不同程度都有不足,教师可以写婉转一点的评语,不要直截了当的批评,而是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学生写作文容易出现虚假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质疑,让学生意识到写真实的事,做真实的人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教育启迪学生;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要进行肯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作文是自己不太成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体现,因而教师针对学生思想中的不足或者问题写情感式评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答疑解惑。

3结语

9.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九

周雯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或随时间流逝自然提高的,它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培养和发展。小学英语教师应从自身实践出发,清楚地认识并确定反思内容,在实际的反思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反思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反思活动。教学反思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英语教学的反思,已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小学英语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怎样形成并发展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还很粗浅的想法。

一、教师要确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应素质教育之需,英语教育需要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高水平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此,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应包括三种重要成分,即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的陈述。

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认为,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教师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他们在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的差异。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以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为例,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ck(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

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在这种反思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时时刻刻离不开批判成分的反思。在各地的教学经验的交流中,我们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否就不假思索,全盘接受呢?这是一种需要我们去反思的成分。批判地反思,进而内化,取其可用之处借鉴运用,不符合本地实际的则暂时放下。不迷信、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提出质疑和可商榷之处的反思能力,也是体现一位小学英语教师个性和素质的地方。

教师的陈述则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教师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等等。教育学指出,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语言教师,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则更有必要对自己的课堂陈述进行反思。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而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中之重则是时时刻刻应不忘反思我是否给了我的学生们准确的英语语音和语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不可回避,它是我们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确然存在的问题。上海一所中学曾经作过一项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英语课是因为喜欢他们的英语教师,包括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教师创设愉悦课堂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掌握优美的英语语音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二、教师应把握教学反思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 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但教师往往并不容易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因此,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接着是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或借助于录音、录像等来获得信息数据。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目前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第三、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是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这几年中,我感到我时时在经历这样的反思过程。以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为例。最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内容,课堂上,我让他们反复地跟读操练课文中的对话和句型,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们开始失去了热情。上课时,我口干舌燥地教,而他们意兴阑珊地读。我很困惑,是我的教学有问题,还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呢?在很多的英语教学杂志和教学录象中,我看到了不同于我的课堂教学的实例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更是引发了一场关于英语教学的大讨论。我想此时,我是经历了反思最为重要的两个阶段--具体经验和观察分析。之后,我将自己反思的结果一点一点地运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游戏法、竞赛法,设计活动课,逐步放开,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兴趣盎然的课堂中来。我发现,游戏的加入与活动的增多,非但没有使教学进度滞后,反而因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当然,在验证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不足的问题,如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活动课堂的管理问题等等,但反复的反思、对照、验证过程中,我感到学生们体验到了英语课堂的乐趣。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带来教师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当然,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的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的方法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反思。

(一)反思日记

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备课和上课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重要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其合理性在课堂实践中获得检验。例如在日常教学中,经由学生的群体性反应,如他们的接受程度、参与程度、投入水平等表现,教师会产生某种体验。因此,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或在一节课结束后,即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常常自问:我的教学步骤流畅吗?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吗?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有效吗?我设计的任务型活动能吸引学生吗?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有什么是我可以改进的吗?如何改进?我给了我的学生现成的鱼,还是给了他们钓鱼的方法?我微笑了吗?

这种反思方式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陈述水平,并带动认知成分的延伸,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二)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在我工作的学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的风气很浓厚,课后,教师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和建议,对课堂中的情景热烈而细致的讨论。上课者和听课者之间的这种详细描述式的反思常常能发现许多教师自己平常不易发现的问题。

(三)现场讨论

在教学教研会上,所有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10.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十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 英语老师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90-01

一、 小学英语教学

(一)设置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英语教学

1、小学教学是特殊的阶段,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成熟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都表现的比较好奇,也比较贪玩好动,对新事物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是做事不会过多的考虑后果,所以在设置英语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把英语教学融合到一些游戏或者情景模式中,不应局限于教科书,应更多的利用肢体语言、一定的实物或者有颜色有图画的小卡片进行教学,应该用色彩鲜明的教具吸引小学生学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小学生积极的学习英语[1]。

2、小学生在记忆力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注意力一般不集中,短暂记忆力较强,这对于英语知识的巩固有负面的影响。在实际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能需要不断重复英语教学知识以加深学生的掌握程度,但是重复过多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在英语教学中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通过利用小学生擅于模仿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开口读英语,举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例子,或者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小学生一般比较喜欢新型的事物,在很多方面爱表现,比较勇敢,没有丢面子的概念,也比较喜欢和别人沟通合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很多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增加一些英语活动小游戏,鼓励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多给学生设置一些小奖励,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交流,创作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

4、每个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受不同环境影响,另外自身的智力也存在差异,所以在设置小学生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差异的影响,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2]。对于差异较为明显的小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开发学生的潜力,走进学生内心,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学习。同样也可以转化角度,站在小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结合小学生具有的知识能力,丰富课堂设计及作业设计,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特殊性,我国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小学生的英语教学除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小学生发展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有: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學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为小学生建立一定的语感,打好以后英语学习的基础;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进行一定程度地英语交流。

体现在具体方面,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是英语专业技能,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其次是英语基础的知识,有词汇、语音、语法、话题等;更深层次的就是情感的培养,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意志等;最后就是英语学习的认知策略、评价策略、交际策略等和英语语言体现的国家文化。

二、 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

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首要任务就是建立高素质小学英语教师团队。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能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小学英语教学老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老师必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各方面能力,具体上来说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有:

(一)小学英语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英语专业的性质决定其自身的素质,要能在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中提炼教学的特殊性。

(二)小学英语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别,小学英语老师除了需要具备必须的思想道德素质,还需要明确专业英语语言教师的任职要求。作为专业英语教师首先要树立英语语言学习观,其次要有充足的英语语言理论知识,并熟悉英语的语法、词汇、语音等内容,另外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能运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并重视西方文化特点对语言方式的影响。

(三)小学英语教师在具备了充足的英语语言理论知识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后,还要能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判断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善于结合小学生的特殊性,不断整合和拓展英语教学资源,创造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的小学生。

(四)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能有效的利用这些学科的知识,不断充实小学英语教学课堂。

(五)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比如说:多媒体、网络、视频、音频、资源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给学生呈现更为生动的英语教学课堂。

(六)小学生英语老师需要一定的艺术细胞,根据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目的要求,老师必须多样化英语教学方式,所以一定程度地艺术手段对丰富小学生英语教学有很大地帮助。

(七)除了以上英语教学的技能,还有一些自身素质要求对完善整个小学生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具体素质有:

1、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所存在的特殊性,懂得如何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创造更适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方式。

2、要全身心的投入英语教学中,热爱英语教育工作,并能和小学生融为一体;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性,能因材施教;会贴近小学生的心理,能为小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善于分析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难度有准确的总结。

3、具备健康的英语教学态度,会运用标准的教学语言,且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能更多的使用肢体语言,善于调节课堂气氛,有感染学生情绪的能力,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热情及幽默感,也能保持冷静处理存在的问题,这样会在开发学生潜力的同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很多地区小学英语的教学没有落实,也没有和初中英语教学做好对接,造成学生到初中又开始重新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使得小学英语教学没有发挥出价值。在加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道路上,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做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对小学生英语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骏.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刘晓栋.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十一

一、加强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对于高职生来讲, 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一) 德育功能

其中主要涉及思想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情感主要包括爱国及友善之情、强烈的正义感等;态度主要含有主动、合作等因素;而思想价值观的培养主要涉及真善美的判断标准等诸多因素。

(二) 智育功能

这项功能可以合理划分为知识积累、智力提升及能力增加等功能。知识积累着重强调人文知识量的增加, 而能力增强主要是指要通过潜在、显在课程的开展来培养、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智力提升强调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设置人文课程, 从心理方面来促进学生理解客观事实, 并采用相关知识、经验来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涉及记忆、观察与想象能力等。

(三) 美育功能

通过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能够进一步丰富人文素质课程的美育因素, 并让学生通过学习人文课程来更全面地培养、锻炼学生的感受和创新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不仅可以让高职生在走出校园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 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相关职业活动需求。因此, 为了将其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加强新颖、科学教育策略的探究, 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其教育改革带来的重要启示。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带来的启示

首先, 传统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采用的沉淀式教育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 不仅是因为高职语文教育中人文课程系统化教学未明确培养学生人文能力的作用, 还在于高职院校学制、学时等方面的制约, 导致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不能进行过多地开设, 对此, 各高职院校必须设置出可以全面体现出培养学生人文能力的课程, 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评判体系。可以将该课程统称为人文能力培养课程, 主要可以通过引导高职生自主地规范、维护自身思想行为来达到强化培养的目的, 从而逐渐转变学生的内在精神认知, 因此, 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职业核心能力评判体系的设计与制定。

其次, 作为各个行业、职业具体工作中必须要具备的拥有广泛适用性的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可以承担、支配职业活动中的综合技能。当前, 我国劳动就业部门在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 正在建立可以体现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核心技能测评体系, 该体系主要分为交流与表达、数字的运算、互助合作、外语应用等八大模块。从中也不难发现, 其中大部分模块都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紧密联系。职业核心能力的其他模块培养评判体系与上述模块的结构一样。所以说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培训、评判体系需要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与针对性, 需要进一步确定培训对象的思想行为动机, 如何去实施, 以及具体要达到怎样的水平、能力等方面。

对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来讲, 其目标培养体系、方法, 以及对实践技能的分解等方面, 可以完全按照职业核心技能培训、评判体系来进行, 并且要加强与自身特点的有机结合, 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实施教育改革与创新构建, 也为高职语文教师开展更新颖、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搭建更好的平台。

三、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原则

通过结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而构建出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应注重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体现, 教学活动应侧重于实践训练, 其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同时, 该平台对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强调实训教学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拥有较高的综合性质, 相关拓展项目也应适当增加一些语言学、教育学, 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因此, 要想真正构建出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并将其功能、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就必须配备知识结构较为完善, 且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能力的师资队伍, 为高职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各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高职语文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到, 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高职语文教学中, 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波.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启示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构建人文价值体系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3) :94-95.

12.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十二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使学生提出问题。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在阅读中设疑,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生疑”能力,才能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一、为学生创设质疑环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样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质疑的情境。课堂上要根据具体文章,根据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动脑筋,想办法,集思广益。为了使学生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质疑的范围。为学生开一个头,让学生由此去生疑。例如对《白杨》一文,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全文以“白杨”为线索,突出了白杨树的特点,作者借树表白自己的心,歌颂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的博大胸怀,对课文这种安排,你有什么疑问?准备怎样解答?在读中你还想到什么?此外,教师设置悬念,抛砖引玉,举名家之说,甚至有意提出相反认识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质疑的条件。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声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质疑的环境。

裴斯泰洛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阅读中的质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培养质疑能力非常重要。提高思维水平,主要是提高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和多角度思维的水平。具体思维,是指就具体问题进行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具体思维,实际是为了克服 1

在阅读中容易出现脱离阅读内容,进行抽象推断的现象。整体思维,是指从全局着眼进行思维。学会整体思维,有助于克服学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现象。联系思维,是指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进行思维。让学生学会联系思维,是为了克服学生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的片面性。多角度思维,是指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这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助于克服学生思维的狭隘性。如果既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环境,又能够从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多角度思维等方面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会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这些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中的质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质疑也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了学生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学生质疑尤为重要。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学生好问,但是刚开始进行质疑时,又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来,只会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这时,就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试着回答,很多问题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或回答得不准确,这时学生才明白原来自己还有很多问题不理解,只是没有提出来。问题没有提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学生的求知欲不强吗?是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吗?我想,不是的。究其原因,学生一定是不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怎样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逐步引导,层层深入,让学生质疑。借此教给学

生从文章题目、概览全文、深入阅读、课后练习等质疑的方法,然后启发学生小到对文章的题目,对遣词造句,对标点符号进行质疑,大到联系全文内容进行质疑。经过逐步地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就会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启发、诱导,学生疑点的思考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学生的思维就会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质疑能力就会得到逐步培养。

三、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而出现的,但质疑的重要基础是丰富的知识。没有知识做基础,质疑一定是空泛的,或者是不着边际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提供有关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当学生的知识逐渐丰富之后,质疑的水平也就一定会日渐提高。要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还必须为其做出一定的示范。例如,以《夜莺之歌》中小夜莺形象分析为例,为学生做出示范。对于小夜莺这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教师以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作为质疑示范,可以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写“他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河岸边削什么东西”这一点。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夜莺他在干什么?为什么总是在哪里?从此是否可以证明小夜莺是一个坚守岗位的人呢?接下来教师可以联系全文,对这个疑问进行回答,把这样一个质疑过程展示给学生,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质疑先要从具体内容入手,然后要联系全文,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的示范多了,学生就会在模仿中去学习如何质疑。教师的示范也可

1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十三

1、创设情境,课前激情。

激情是寻求新知的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为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挖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十分重视课前的诱发学习动机的工作。例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前,我出示中国地图:台湾在什么地方?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是我国东南海域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但风景非常迷人,它还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呢!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介绍台湾,起到了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再引出课题,接着趁机问:“为什么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呢?这些美丽的蝴蝶聚集在山谷里,会是种什么样的景象呢?”于是学生对《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迫不及待地到课文中寻找答案,以满足求知欲,维持心理平衡。这样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其态度自然更认真,效果自然更好了。课前的激发工作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生的素质,学生就会主动探求,去质疑问难。

2、制定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要获得成功,必须激发起学习动机。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的课题具有求知的需要,认知的兴趣以及获得知识的胜任感和快乐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我让学生经过预习,根据每组课文的导读、课前的预习、课后的思考练习、本组课文的《读写例话》以及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了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后归纳出学习目标: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②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祖国河山之美。这样,在学习之前,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而这些目标又与自己的内在需要一致。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转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朝着目标主动学习。

二、引导自主探索

1、教给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犹如一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就能用这把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获得更多的知识。,老师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学法指导,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第二小节运用了比较和排比的手法赞美了桂林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第三小节同样运用了比较与排比的手法赞美了桂林山的“奇、秀、险”,两小节的描写和结构十分相似,教师可以引导讲读第二小节,然后,让学生用类比推理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小节,概括出该节的表达方式的特点。经常这样训练,学生获得方法性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教给质疑问难。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跳水》时,向学生明确提出:“同学们,读书要自己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不要等老师提问,你们回答。”结果学生接触课题后,就纷纷提出“谁跳水?为什么要跳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跳水?跳水的结果怎么样?《跳水》这篇课文给我们怎样的启发?”等问题,可见这样的质疑从学生角度去提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改变了学生机械被动的“一问一答”式,朝着新课程所需要的主动学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远远超出了读懂课文的范畴,而且学生能质疑就说明他们对所提出的问题感兴趣。随着经常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更强烈了。

三、组织合作探究

14.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十四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根据发展的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必然的,这也就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在当前的阶段,在新知识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将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强调授课的形式而无视了学生吸收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过程,单纯关注应试授课,忽视了归纳和讨论,只关注协作、互动,却轻视老师的引导,仅仅注重经验,小觑了科学和系统设计授课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何为教学设计。

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提升小学的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的能力。由于现今愈加普及的教育办学机构逐渐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推出了长期针对老师的培训和引导,但是,毕竟只有少数机构在培训,远谈不上满足需求。而且,过分地追求培训,出现的问题也很多,不能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到实际开展工作中来。

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随着如今的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进,小学数学有关课程标准修订,总结来说就是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态度4项目标。所以也需要小学数学老师不断地加强他们的授课设计的基本技巧,由此来符合新课程提出的要求,遵循学生进步的要求。经由以上的分析能够得知,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根据现实中的授课行为和授课的课程所取决的,因此,分析小学的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一定要密切联系实践授课的工作做好研究讨论。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而且有其特有的结构层次所在。因此,教师经常被要求每学期、章节、课时,都准备具体的授课的备课计划。单就此层面上来看,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其课程授课的设计技巧、章节教学的设计手段和每课时的教学设计的水平这三项基本要求。尽管这三个级别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不同,不过,不一样水平的教学设计步骤,必须经过研究授课的课程内容和实现的工作目标,设计授课的过程和内容,评价授课的结果与问题,调节授课的手段与内容的长期过程。

三、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分析

一般来说,小学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就是能够让小学的数学教师足够积极地完成授课的设计活动所前期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全面的总结。

1.授课知识的方面

小学的数学教师需要有足够的小学的数学授课知识,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工作前提。与此同时,还需要有小学的合理授课、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有关的知识。换句话说,小学的数学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数学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概念与学习理念,还需要兼备日常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的知识。

2.一些技能方面的问题

技能主要指的就是教学的设计技能,可以根据对小学教学的分析,归纳一下小学的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能包含有:分析的能力,总结的能力,设计评估和及时改变的技能。唯有完全把握这些基本的技能相关要求,才能在实际授课之中,把教学理论应用在实践设计的环节,也唯有把握足够授课技能,以确保执行设计的过程中达到最初教学设计与策略的要求。

3.教学的态度

小学数学教师自己必须先要有爱数学的精神以及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当然还要有对数学的学科性质和授课价值的探索研究精神,努力了解到教学设计的关键意义和现实需要。此外,还要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对知识的管理、共享交换的意识,以及对自己的设计不断探究的理念等。

15.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十五

一、创设问题,激发科学兴趣

兴趣往往能诱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能使孩子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在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从中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以此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如《挑山工》这篇课文描述挑山工身挑重物登山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却可以省力。文章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走折尺形的线路为什么可以省力。在学完本课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挑山工身挑重物登山,路程长了,力却省了 ? 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和课后查阅资料,就会明白有关的力学知识,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积极引导,教给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更准确、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它一经内化就能使智力得到发展,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如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的方法就非常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对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归纳概括,对课文的分类等,逐步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如《太阳》这一课的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第(1)题是:太阳离我们有()……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就是坐飞机也要飞()。(要是把填上的数字换成“很远”、“很多”好不好,为什么?)在这里的括号里,应分别填上:“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三千五百年”和“二十几年”,用上这些数字进行说明可以使文章具体、通俗、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比“很”、“很多”显然要好,这样把词语进行比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课的第5、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了太阳和雨、雪、风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事物间的联系,培养他们思维的系统化。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太阳和雨、雪、风的关系,加深印象,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又培养了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三、升华思想,培养科学的品德

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品德是从事科学活动的灵魂。使小学生从小了解科学并从事科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客观求实的态度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至关重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中出现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来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是介绍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所做的一次著名的实验。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一生精心研究数学、物理和天文。他不仅有顽强的事业心,而且勇于向宗教迷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他25岁时,用求实精神批判了当时已经在科学界统治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在教授本课时,我们可以在揭题时,较为详细地介绍这位着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在讲授课文时,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分析的同时,体会伽利略当时面对的种种困难及他为了验证亚里斯多德的话是错误的,反复实验,最后才决定向世人公布的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对他勇于质疑、大胆地向权威挑战、坚持真理、勇于献身科学的伟大的精神有深刻的了解,对他产生敬仰,并受到感染,得到教育,使他们以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够不盲目迷信权威,顽强奋斗,不断进取。

四、课外延伸,传授科学的知识

小语教材中的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知识,比如《蒲公英的种子》介绍了种子几种常见的传播方式;《小壁虎借尾巴》讲的是动物尾巴的几种不同功能;《螳螂和蜘蛛》告诉孩子蜘蛛的捕食方式。此外,还有《石头书》、《小松鼠找花生》、《我要的是葫芦》等课文。另外,也有一些介绍物理方面基础知识的课文,如《乌鸦喝水》中“乌鸦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再如《刻舟求剑》、《骗幅和雷达》、《捞铁牛》等课文,都涉及到了物理知识。这些科学知识的传授,必须立足于课文教学,不能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要根据不同的课文进行不同的处理。在《冬眠》一文的教学中,因为“冬眠”这个知识正是课文介绍的重点内容,所以,课文的讲解和知识的讲解是同步的。而有些知识不是课文所讲的重点内容,但如果忽略不讲,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

16.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十六

策略探究

摘 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语文教学效果一直处于低效状态。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悉心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中国论文网 /1/view-13041598.htm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一直备受教师的关注。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方法和最常用的策略之一,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精细品读文本内容,加强教学的阅读训练力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程度精挑细选的,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中,对文本内容分析不详细、缺少教学的阅读训练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的阅读训练的力度,精细品读文本内容,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讲《春潮》这篇课文时,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时,我就课文的

题目展开了分析:“春天到来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潮’字呢?”有位学生回答道:“说明春天爆发出的活力势不可挡。”之后,我继续提出了如下问题:“课文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描写了冰面融化的场景,为什么不直接写‘江上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了’,而是说‘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了’呢?”让学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自主讨论,品味用词高明的魅力,感受文章所描述的画面。这样一来,通过精细品读这篇课文,对文本的字、句进行详细的分析,学生感受到了用词的巧妙,不仅加强了阅读训练的强度,使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写作手段,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如,在讲《野草》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表现出种子的力大?”一位学生回答:“第三段写到‘一粒种子所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这句话写出了种子的大力。”我继续问道:“课文第四段

最后一句话‘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其中,‘如此如此’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成功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用词巧妙的魅力,我又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透”“钻”“挺”这三个字有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这样,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使学生感受到了种子强大的生命力,增强了语文阅读训练强度,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讲,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仅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合理应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有一个真切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的

积极性。

比如,在讲《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篇课文时,我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课文,纠正了生字生词的字音后,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己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并讲述自己的阅读思路。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针对表达不清楚的学生,我先根据他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关键性的词语,再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讲述自己的阅读思路。这样一来,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了初步认知,有效激发了自身阅读的积极性,提升了自身的�读能力。

三、布置合理的课后任务,扩展学生的自身储备,巩固学生的阅读技能

教材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只学习课本内容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

后,应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练习,如此,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巩固学生的阅读技能。

比如,在讲完《奇怪的圣诞包裹》这篇课文后,学生从充满浓郁思念故乡的句子中感受到了叔公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在讲解这篇课文后,结合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我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乡愁》这篇文章,根据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及主旨情感。这样,通过布置与已学课文的相关阅读练习,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巩固了学生的阅读技能。

上一篇:呼和浩特市地名管理条例下一篇: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部资料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