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先学后教

2024-09-01

五年级语文先学后教(精选8篇)

1.五年级语文先学后教 篇一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来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通过复习,我们要求达到以下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练一练

(一)出示检测要求:要求认真审题,细心做题,把字写端正。

(二)出示检测题。

1.长方体的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铁皮?如果不做上盖呢? 2.小军的爸爸做了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鱼缸长1.2米,宽0.5米,高0.6米。(1)做这个鱼缸用了多少平方米的玻璃?(2)鱼缸的各条棱都用铝合金条镶好,用铝合金多少米?

3.刘刚同学用硬纸为班上做了两个粉笔盒:正方体的盒子棱长是8厘米;长方体的盒子长9厘米,宽8厘米,高7厘米。

问:(1)哪个盒子用纸比较多?

(2)哪个盒子体积比较大?

4.一块方钢,长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这段方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已知1立方厘米方钢重7.8克,这段方钢重多少克?

(三)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督促学生都在认真做题。

四、议一议

(一)同桌对改。

1.教师出示检测题完整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得上分数(每题25分),并统计做题情况,对全部做对的药给予表扬。

(二)讨论。(130页上面的做一做,找两人板演)

1.同桌互助交流,兵教兵,会的教不会的。(限时2—3分钟)。过渡: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道题。2.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板书: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让学生更正错题。

过渡:下面就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高、字体又端正。

五、当堂训练(练一练)

1.一个长方体的食品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 2.一间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4米。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面墙壁。除去门窗和黑板面积25.4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永威小学修建一个长60米,宽40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厚的三合土,再铺4厘米厚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4.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0厘米,宽25厘米。从四个角切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又多少毫升? 5.又沙土4立方米,要垫在长5米,宽4米的房间里,可以垫多厚?(用方程解答)

6.学校要建一个长8.5米,宽4米,深1.5米的蓄水池。这个蓄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它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

(永威学校 秦树杰)

2.五年级语文先学后教 篇二

一、激活旧知, 先学后教, 促进学习

美国教育家梅里尔的首要教学理论认为, 当相关的旧经验被激活时, 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受此启发, 我构建了复习课的第一步:激活旧知, 先学后教, 从而促进学习。例: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复习方法:把考点分散到每一篇课文之中, 逐一攻破。先交待复习目标, 即知识点。学生开始研读课文, 找出包含知识点比较丰富的句子, 并作上标记, 然后逐句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明确词义、词性, 要求做到“信”、“达”、“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译文本, 每堂都动笔翻译10个左右的句子, 老师当堂面批, 在批改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导归纳, 举一反三, 点拨必须精讲。

一篇课文下来, 学生自学自研时间可达三分之二左右。学得实, 练得实, 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有了课内学习文言文的扎实基础, 学生读起课外文言文不再觉得“雾里看花”。解决问题的路径就是“题目来自课外, 答案来自课内”。通过激活旧知, 先学后教, 学生觉得语文复习“实”了, 有了可操作性。

二、问题探索, 任务驱动, 尝试应用

平时经常听老师们说的一句话是:这个知识讲了八百遍了, 学生还不会。试问这是为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 只有当学习者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时, 学习才是有效的、有质量的。所以复习课的第二步是问题探索, 以任务驱动, 让学生尝试应用。

例:文学作品阅读“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或评价”的考点突破。过程如下:

1.课前先学:

教师分发相关知识资料, 包括三年来学业考试中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题目及参考答案等。

2.师生共商自学目标, 任务驱动:

明确答题的基本格式、答题要领、答题误区等。

3.小组讨论学习:

学生推举八个“语文助教” , 以小组为单位, 组织大家讨论学习, 总结自己平常答题的丢分原因以及答题中最大的问题和困惑。

学生们纷纷到黑板和投影上展示小组总结出的关键问题, 然后惊奇地发现大家的问题大同小异, 大家通过找问题有了共鸣后, 课堂气氛不知不觉开始活跃起来,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

4.教师小结, ①点拨技巧:

出示两段赏析性文字 (一段是赏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 属满分卷;一段是赏析《故乡》的表现手法, 属另起炉灶的四类卷) , 让学生来评分并点评。②总结答题要领: 搭好“架子”, 结构要全 ;“叙”“评”结合, 赏析到位;运用术语, 注重文采 ;内容形式, 互相联系;书写工整, 语言规范。③列出答题误区:以叙代评 、以感代评 、评语空洞、观点含混 、理据分离、 另起炉灶。

5.当堂随练, 尝试应用:

发放检测习题——赏析契诃夫小说《变色龙》的主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 分组写作每个小题, 小组通过讨论选出优秀者展示。

从习题解答情况看, 教学效果与从前只顾自己酣畅讲解的授课效果相比要好得多, 学生因自己的主动学习与探究而记得更牢、更准确, 应用得更灵活。再回想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并没有自己先前想像中那样冷漠和麻木, 正相反,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我感到惊讶。这也让我感悟到:探究知识是学生的天性, 而教师们不敢放开的手使学生最终变得只会“饭来张口”。

三、训练问效, 尝试应用, 反思完善

课堂第三步:训练问效, 尝试应用, 通过训练后的反思达到知识系统的完善。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 才能够促进学习。上面这个教学案例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也在于训练的及时跟进。

不少教师认为课堂时间紧张, 堂堂课都检测会影响教学进度。我认为关键是对检测的理解和认识。日常授课虽然都配有训练题, 但练习与测试效果是不同的。在学生一面, 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页练习题, 会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 答题的准确和规范性;在教师一面, 可及时掌握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接受和消化情况, 便于跟踪指导, 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经常性的检测训练会大大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锐性、答题的速度和规范性, 并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对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培养大有益处。学生不仅需要知识上的指导, 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指导。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 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需要时时关注, 及时指导。

3.先学后教 要凸显语文味 篇三

关键词:自主互动;提高语文素养;举一反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32-01

“先学后教”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1、语文味被弱化 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加上小学生的语文积累少,阅读经验浅,多数学生在“先学”时找不清到方向,他们大多是围绕着字词而展开“先学”,而对于文本的拓展、内涵等领悟不多不深,导致学习的效果比较粗放、肤浅;在实践中,教师又偏重先学后教的课堂结构,总是怕多讲,教师是教有所忌,结果一堂课匆匆忙忙,对文本是蜻蜓点水、浮皮蹭痒,处处刨坑,在做琐碎分析,无法抓住文本的人文内涵点、语言训练点和情感爆发点做有深度、有广度的深挖和解读,难得听到有声有色的读书声,无法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一言以蔽之,语文味得到了极大的弱化。

2、先学与后教的转化 语文的重点词句、篇章结构上,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呈现(检查)和利用学生先学的成果,怎样发现并整合“后教点”?怎样引领学生整体地、有纵深度地、有滋有味地教这些“后教点”,对于“后教点”,而不能是采用“答记者问”、采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形式,完全破坏了文本的整体美、内容美和语言美。

那么,如何既放手让学生自主互助,突出“先学后教”的课堂特点,又凸显语文味呢?

一、收放有度,突出语文味

先学后教,要提高“教”的效益、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一节课而言,导学案的设计可以结合学生质疑、课前导读、课后思考等手段,让学生自主形成;就语文单元组而言,其编排实质上就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从“收”到“放”的过程。此过程中,教在逐渐减少,学在逐渐增多,而教的质却要逐渐提高,如此,方能体现出教的阶梯性。

二、捕捉整合,突出语文味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敢于放下身段,走近学生、走进小组,观察学生的先学点,在先学的过程中不断巡视、点拨,发现各个小组的学情——学习中的困惑点、闪光点。教师还要有快速整合各组学习资源的能力,要善于抓住文本的人文内涵点、语言训练点和情感爆发点,在几分钟内快速地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后教”的一个个“支点”或“切入点”,从而凸显语文味。

当然,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方能在语文课堂中如鱼得水。

三、扬弃传统,凸显语文味

传统的教学法并不是一无是处,反而有其优点,表现在:教得有针对性、有整体性、有启发性、有读书味。那么,我们应该秉承扬弃的态度,让“后教”依规律、讲方法、启智慧,举一反三、四量拨千斤。因此在“后教”中,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切入,要有细腻的品词析句,要引领学生动情读文,达到“三分文章七分读”的境界,从而营造出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课堂。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记叙的是作者时隔50年的前后两次旅德经历,字里行间透露的人文内涵点是多元的:有对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心灵的由衷赞赏、羡慕,并冀望我们国人也能够借鉴、弘扬,此外,还传达出德国人的自豪感和作者旅德期间对家乡、对祖国的殷殷思念。可以说,课文蕴含的情感是丰富的、多元的、深沉的。那么,对于这些情感,在先学阶段,学生只能是隐约地察觉到,而无法深刻地领悟。身为人师,有必要、有责任引领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细细地感悟、品味。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课堂中,当发现学生的先学点后,整理而成了一个切入点:

师:故地重游,对于德国和日耳曼这个民族,季羡林大师发出怎样的感叹?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那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在文中何以见得?(由于有了先学的准备,学生快速地找到了相关的语句,教师的任务是要有序地整合,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

小组生1:从文中的“家家户户、应接不暇”等词句看出来

师:等等,“家家户户”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小组生1:一个、两个……一共3个

师:从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

小组1:在德国,种花很普遍。

小组2:德国人真是个奇特的民族,德国人真美。

(抓住几个词,通过入情入境地读书,感悟文本的内涵,符合语文课改的理念)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多美的心灵,让我们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各组组内朗朗的、动情的读书声。)

师:老师要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最有本事,能通过读书,把老师带进这种境界!(各组pk,读得更带劲、更动情,师生还进行即时评价、点拨,并趁热打铁,熟读成诵,气氛活跃,一扫“先学后教”中读书少的弊端)

师:谢谢你,你不仅让我听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读书声,而且让我做了一次免费的旅游,我不胜感激!(大笑)

师:是啊,我也不禁要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那么,作者两次去德国,感受一样吗?(各组交流,通过重点词句,品味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行心灵的洗涤)

师:如果你是这儿的主人,看到客人问你,你心里如何?

小组生1:自豪,从“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中体会。

小组生2:我觉得要读好“这样”,才能体现主人的感情。

小组生3:我认为要读好“正是”,表明对客人见解的肯定。

师:把这几种感觉读出来。

这个片段,窃以为很好地解决了学、教、读、品、悟的一些问题,课堂有整体、有语文味了,当然,在实践中,肯定有不少方法,有待于我们及时总结、提高。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优劣,只要秉承扬弃的态度,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只要我们坚持语文学科的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变,就一定能让语文味在课改中扬帆前行!

4.语文先学后教教学反思 篇四

《寡人之于国也》只是一篇普通的文言文,就课文本身而言,学生很难发现其有何趣味,因而也就很难保证课堂效果。鉴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按以上思路进行了教学设想,并进行了课堂实践,收效乐观。我的教学设计,虽说没有很突出的与众不同,但它遵循一个原则:在增强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更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巩固积累;并且有效的利用多媒体,鼓励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文知识,还利用课件进行多项超链接,以备上课不同环节的需要,如:古汉语中常见宾语前置的几种形式,仿写练习等。

课堂的导入,因为有了图片引导,让学生兴趣大发,从而顺理成章的谈到了孟子其人,再次巩固文学常识,在愉悦中与古人进行对话。让学生身入到古文情景中,集中了注意力!教学提纲的展示,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背景音乐的辅助,吸引学生不自觉地反复朗读体会。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大了课堂容量。

以传统方式上课,每当讲到文言文,总免不了有些学生开小差。有40%的学生是被动枯燥的接受。现在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文言文,古诗词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内容,学生上课的状态大大改善,绝大多数的学生可以积极独立主动的自主地完成文言文的学习目标。

5.五年级语文先学后教 篇五

看了张人利校长的讲座——《后“茶馆式”教学》。脑海中马上反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教学方式,仿佛看到了茶馆里,边喝边聊的逍遥场景,与现实中的为分数而战的教学场景天壤地别。

其中的几句话至今还印象深刻:“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自从听到这句话后,我就一直在反思:教学中我是否讲的太多了。

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多么平常、朴实的教学方式啊!却能高效轻负,轻松完成成绩之战。原因何在?因为他们注重“平常”。

深刻认识平常,在平常中见精彩。最为平常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为后茶馆式教学的主要方法,同时给读、议、练、讲确立“责职”,把“议”作为基本特征与核心环节,它的责职是将学生的差异看成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就是通过这些最为平常的教学形式达到教学的精彩。

努力扎实平常,在平常中见精彩。平常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方式,以“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进行扎实。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规定教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一定要暴露学生的潜意识,有对话。“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不规定用时、顺序和完整,练习不作规定要求。在扎实中让“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发挥最大效绩,完成教学精彩。

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读、练、议”,语文中更应该体现以学定交,先学后教。

一、定“位”抓“点”—— 先学后教,顺学而导

先学后教后,我们可以通过导入教学,可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扩大学习需求、增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优化学习过程。”学生的基点不同,所以,语文教师每教一篇课文前都需要自我追问: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哪些是学生未知的,教学起点该如何确定“对于学生未知的问题,教师也需要加以区分,哪些是这个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属于教学目标之内的,哪些是不属于教学目标的?对于属于教学目标之内的问题教师还需要加以细分,如这堂语文课学生应该学会什么。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能力抓准“语文课文的教学起点”这个“点”。

二、随文练笔、提问找“落点”——以学促教,以教导学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展,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由于广大教师或因为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或因为设计时缺少系列、整体性的训练目标,往往对文本中可用作练习的“点”找不准,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先学”的重要性,但是“先学”要有所效果,并且在“后教”之后能否更好地促进“再学”,其实我们可以凭借随文练笔、提问找准这个“落点”。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不要忘了语文课姓“语”,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亲近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有效地运用语言。“先学后教”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超前阅读和思考中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多种多样,有浅层次的,没多大思维价值,或偏离课文重点。如果一味解答孩子的问题,而忽视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和朗读能力的训练,就容易肢解文本,丢失语文的“根”。

文新课教学前,提前一天将孩子先学中的问题收集上来,发现问题可能会有很多共性,于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比如不理解的词语、难懂的句子等,那么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集中起来,重点教学,这也做到了真正的“以学促教。

三、抓住学生这一“重点”——以学定教,高效课堂

认真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设计、课后辅导、教学反馈等环节的有序衔接,努力构建以学生为发展中心,以学习为有效途径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以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重建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课改实施能力,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

6.五年级语文先学后教 篇六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面对这种改革,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方法,并且取得了显著地成果。其中,江苏杨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就先学后教教育模式的内容、意义、开展先学后教模式的过程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原则展开讨论,深入探讨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改 先学后教 小学语文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思想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把知识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大多数教师认为把教学内容讲的越细致、越深刻、越透,学生就吸收的越好、越快,认为教师引领着学生翻越高山,总比学生自己摸索着胡乱走要快。

但是他们忽略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整节课在讲台上努力的讲,但是学生真正吸收的却很少;而且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变成被动的哑巴。这样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够符合新课程对小学生的要求。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视野,那就是先学后教。

一.先学后教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先学后教是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先自学,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这种模式中的“先学”不是学生简简单单的学习教学内容,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学习;“后教”也不是像平常一样的教师教学,而是针对“先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清晰的讲解。

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那种“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先学”就是引领着学生先去实践,在形成了初步的认知后,教师再“后教”,从而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辅助者,教学顺序也变成了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后教”。它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课堂的气氛也十分的活跃。长期实行先学后教模式还养成学生预习的好习惯,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先学后教使得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在探索教学内容,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通过教师教学获得的知识学生理解程度要深很多,而且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强很多。

二.先学后教模式的教学过程

笔者多次应用先学后教模式进行教学,通过探索和总结经验,发现教学过程总共分为教学准备-合理分组-后教-强化训练四个步骤,而且每一个步骤都要求教师认真探索研究。

1.教学准备

要想正确圆满的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规划教学中每一步所使用的时间,确保一节课中所有的时间都合理利用;其次,也是我认为是成功实施先学后教模式的前提――教学目标的设定。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受到本身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很难确保学习效率,学习的方向与目标也很难把握,所以教师要明确的安排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其次,在开展新知识的引入过程中,教师也要采取措施充分勾起学生的对新知识的好奇,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自学环节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以人教版为例,在学习《蝙蝠与雷达》一文时,教师首先可以用设置问题引入课文,向学生提问雷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课文的题目是蝙蝠与雷达,那么蝙蝠与雷达到底有怎样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好奇心,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十分充足。接下来教师就需要公布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20分钟内,自己大声的朗读课文,将文中的生字注音,并且总结全文大意,找出前两个问题的答案。通过教师初步的引导,学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任务,在接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

2.合理分组,展开合作学习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不足,一个人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此时就需要教师提前分好小组,实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分组时要合理,每一个组最好是4-6人,其中有成绩优异,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成绩不理想,较为调皮的学生,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一起可以起到共同进步的作用;同时要让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分配学习任务,进行学习。

小组学习可以让一些同学的长处弥补另一些同学的短处,达到优势互补。在小组内学生也可以将自己不会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思考,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对于一些没有代表性或者只有少数同学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解决,减轻了教师在“后教”过程中的压力与负担。分组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相互交流之中也是对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松大意。教师应该在小组之间巡视,查看小组的学习进度,聆听学生存在的问题,当一些组的学习内容偏离了教学内容时应该给予帮助和引导,及时的将他们拉回到教学内容中来。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理归纳。在“后教”中重点进行讲解。

3.“后教”

“后教”是整个先学后教的重点环节,是检验教师能力的和教学成果的重要步骤。“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后,形成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方式。

“后教”的具体环节是:学生在结束自主学习的过程后,由学生分小组汇报自学结果,对于自学中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让已经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以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对于那些比较深奥的、学生自己不会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先把这些问题整合起来,然后再重点进行讲解,为学生解惑。一般学生产生问题的地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难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能采用以往的那种枯燥、乏味的教学,而是要注重以学生的主体,进行点拨式教学,教师点出难点的关键地方,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答案。这样得来的知识,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运用过程中也更加的得心应手。

在“后教”过程中,教师万万不能自己一个人回答了学生的所有问题,这样的话,学生的解答、讨论就成了形式上的,学生就不会真正动脑,“后教”的效果就会不理想。

4.强化训练

在学习过程中,刚学习到的新知识遗忘起来也更快,所以教师在讲解完重难点内容后应该针对重难点内容设计一些练习,强化学生的记忆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对于整个教学内容也应该进行训练,这样有助于查漏补缺,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与运用能力。

以人教版为例,学生通过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学习了《雷达与蝙蝠》后,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当堂设计一些练习,比如对一些生字、生词的练习;让学生口述蝙蝠与雷达到底有怎样的关系,雷达是怎样产生的;举例现实生活中哪些物品的产生方式和雷达的产生方式相同,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先学后教的原则

教师在运用“先学后教”模式时,不能将一些策略生搬硬套,而是必须领会精神实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动教学方法。但是先学后教的一些基本原则是不能够改变的,一旦改变原则,那么先学后教就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事倍功半。

1.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实行先学后教的方法时,一定要注重主体性原则,确定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主体性原则符合了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的要求,也是先学后教模式能够高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2.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贯穿整个先学后教过程,只有确立了确定的目标,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方向感,学生和教师也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任务,在实施教学时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注意目标的确立,从每一个步骤的目标到整体的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时刻把握。

3.全体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不仅仅是好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要全身心的参与进去。教师也要时刻监督学生,帮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勇气。

四.总结

要想把先学后教模式的成效发挥的淋漓尽致,教师不能只研究教学实质,而是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分学段、分课型、分学情的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在确保课堂的高效下,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成功还给学生!

新时代下,教学改革之路没有尽头,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改革的动向,将一些高效的东西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先学后教就是在新时代涌现出的全新的、高效的教育模式,教师要深入研究,灵活运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到全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7.五年级语文先学后教 篇七

关键词: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即在实际的阅读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体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己先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先学后教”模式的界定及其意义

先学后教,就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让学生先自行学习,然后再进行讲解的一种学习方法。

先学后教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小学语文教学。先学后教方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语文整堂课学习中都保持兴趣性,可以充分的发挥小学生的优点。先学后教是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而进行的,这就可以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升成绩。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教师认真备课,有效指导学生自学。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备课的作用并认真的积极的进行备课。先学后教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恰当好处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真正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的备课,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课堂预设,只有做足准备才能够有效的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目标设定,并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要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只有有效的导入才能够在教学伊始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进行学习。语文教学设计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教师在实际的导入中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导入,可以用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对话导入法等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紧扣文本内容进行阅读,而不是脱离文本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就需要教师要预设有效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快速有效的理解文本。

2.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学生们在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中不仅能够解决语文问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运用“先学后教”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开展小组交流和合作学习,逐渐的配昂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们在彼此的沟通和帮助中逐渐的成长,解决各种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在合作中学会求同存异。同时,不仅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和沟通,还可以在小组的外部进行即小组合小组之间进行意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们在陈述自己意见的过程中就是在锻炼自己的良好的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质疑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在很多的发现与发明初期,都是从质疑开始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认真质疑,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的看法和见解,并进行相互的交流和讨论。在交流和探讨中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每节课省出一些时间,鼓励学生对这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或者是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学生认为这节课怎么样来组织效率会更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勇于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教师就和学生建立了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在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促进教学活动有效顺利的进行。此外,学生在质疑中不断的增强学习的自信,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心理。

三、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受益。

参考文献

8.五年级语文先学后教 篇八

一、基于学情,巧设预习作业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所谓预习作业,指的是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预习、追求预习效果的最大化而布置的有针对性的作业。预习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疑点和难点,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一)落实常规预习作业

1. 识记字词,理解字形字义

一篇课文里,总会有一些学生不认识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词、不理解的语句。那么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读准字音,注意生字中容易写错的地方,并将遇到的问题用笔画出来。如果这些问题课文中有注释,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如果课文中没有注释,那么就要借助工具书自己弄明白,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新课中出现的新词,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造句,也可以用任意的几个词语串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如对基础好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写话的时候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

为激励学生主动积累字词,预习作业还可以采用编写字典的方式。教师可在学生初一入学之日起,就告知他们要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和正确书写,并要求他们在三年中编写出一部共收录3500字的小字典,这些字必须是课文阅读或课外阅读中出现的自己感到陌生的汉字,或者容易写错读错的汉字。编写顺序可以按照日期排列,也可以按照课文顺序排列,每一个汉字的内容必须包括读音、偏旁结构、字义(不少于3种)、课文中的例词例句。此外,书写必须工整规范清晰,每一页的布局要合理美观、干净整齐。这部字典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生每学期的语文总评成绩。

2. 熟读文章,引发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质疑问难开始。学生每预习一篇课文,教师都要结合文章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究竟“惑”从哪里来?自然应该从学生中来。教师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困惑与障碍,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解决,这样,在课堂上讨论的、解决的也就是真正的“惑”。如在《我的信念》一文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文中“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中的“代价”指什么?这是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各种教学参考书上都没解答。后来学生自己在课后通过查寻居里夫人的生平去寻找答案,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二)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

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计不同的预习作业。如文学性强的课文,可布置学生在读上多下工夫,并抓住文中优美的词句加以理解。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样的课文,可以布置如下预习作业:(1)在家长那里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请家长签名点评;(2)请根据课文的描述,给课文配上插图,并给插图命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阅读分析的能力。而像《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这样的课文,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并在课堂上表演。

二、立足文本,提倡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作业的形式也要多样化,避免单调呆板。

(一)口头训练

口头训练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课文,也可以是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扩编等再创作。如《童趣》一文,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适当补充情节,描述观蚊成鹤、鞭打蛤蟆的经过。学生在叙述中自然能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情趣。

(二)书面训练

书面训练可以是仿写、改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如教学何其芳的《秋天》,教师可让学生将它改写成一篇写景叙事的散文。学生通过改写练习可以领悟到诗歌的意境之美、作者的情感之美。又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可让学生以“皇帝回宫后”为题续写故事。此外,也可以精心挑选一些名篇,让学生仿文练笔,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三)表演类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编演课本剧不仅能让学生熟悉课文,而且能让他们在创作艺术形象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教学《威尼斯商人》等课文,可以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并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如《核舟记》的教学,“船头坐三人……”一段,写东坡、鲁直、佛印不同的姿态神情,其中的左、右方位学生最容易混淆。为了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可安排三个学生上台分别扮演东坡、鲁直、佛印,其他学生逐句朗读课文:“东坡右手执卷,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形象地记住相关内容。

三、学以致用,适度拓展迁移

课外拓展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从内容上看,语文课外作业注重应试训练而轻视语言实践与语感培养;从形式上看,语文课外作业注重写字抄录等显性作业的设计,轻视诵读及课外阅读等隐性作业的设计。那么,怎样科学地布置课外作业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从而更高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呢?对此,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科特点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一)查找式作业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扩大知识面,可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如学习了《月亮上的足迹》,教师可结合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事件,让学生查找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了解“登月计划”,然后充分发挥想象,以《我坐“神七”游月球》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体验式作业

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带着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去体验、实践一下。如学习了《看云识天气》,可组织学生练习看云识天气,并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得准确。

(三)研究性作业

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学了《孔乙己》《范进中举》之后,教师可布置一道研究性作业题:造成孔乙己和范进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在的升学考试?

(四)续写式作业

在学完课文后,为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续写故事,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自主性作业

上一篇:创建示范校材料下一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