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排球课教学反思

2024-09-10

高中排球课教学反思(共12篇)

1.高中排球课教学反思 篇一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鉴赏激趣

杨敏

在上课开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引导,唤起学生鉴赏美的欲望。教师先利用课件中的优秀美术作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请学生从整幅画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接着请学生再进一步观察,从作品中逐步发现构图的方法、色彩的运用、作品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美术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作品的情趣,也能从中找到一些鉴赏作品的方法。

这样的鉴赏激趣增强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对探究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会感到鉴赏美术作品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去试一试。

2.高中排球课教学反思 篇二

一、教学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左右相关教材,制定教 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和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教师需要转变思想,转变原来的教学主导地位,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引导学生能够转变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要领,能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创新教学,构建互动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活动。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教材内容很凝练,但是如果展开的话,确实很丰富的。比如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关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内容, 提及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但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却没有提到“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一概念的内容,而实际的练习及相关的课堂讨论都与这一概念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 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有些教学内容是有必要拓展的,只有学生掌握好知识点,才能够保证练习中不会出现困惑。

(2)研究学生,制定发展目标。新课程的宗旨是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学生长期以来的被动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调整过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各异的。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主动的原动力,在于兴趣。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帮助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逐渐能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 生行为

课堂教学过程中,反思也要同步进行,因为反思可以起到调控教学的作用。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设计好教学流程,组织好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可能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反思,主动地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映和反馈, 及时将设计好的问题做出适当的改变。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情境,然后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展开自我实践,实现深化讨论,从而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课堂学习氛围的构建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教学,充分体验学习主人的角色, 进而有利于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从而学生也会处于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构建师生与生生的良好合作教学关系。以“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教学内容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探索什么是化学变化。学生针对实验作出一些议论,提出了“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只有三种吗”等问题。针对这些困惑,教师可以及时地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让整个教学过程更为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升。

(2)优化学习过程。在新课标的提倡下,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需要作出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需要发生彻底改变,要从原来的学会转变为会学。据统计,在学校的学习知识量能够占到人一生获取知识总量的15%。所以,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倡教师“教有教法”,教的最高的境界就是“不教”,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最优化,实现真正“会学习”。

三、教学后反思:小结教学得失,关注过程效果,提高师 生素养

教学后的反思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次综合性梳理。可以通过记录“教学日志”的方式,将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日志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第一,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第二,学生反馈的深入分析;第三, 未能解决的问题探索;第四,教学观念的变化动态等。

(1)教学是过程与效果的统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重视教学的过程化,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知识的历程和获取知识的体验。过程教学法,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法。但是,注重过程并非忽视结果,如果一节课只是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却不管他的学习效果,那么情况不堪设想。因此, 教学过程与结果要统一结合起来。真正的教学需要将化学的核心、基础内容深入讲解,学生能够具备举一反三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反馈。

(2)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是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际教学中的教师将负责起引导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居于主导的地位。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教的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通过学的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3.高中政治第一轮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第一轮复习;有效课堂

高中政治课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我感觉受益良多,所谓教学相长,在这一段时间我体会很深。与同组老师以及学生的交流也显得更加频繁。回头看看,感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对难点、重点的把握更加清晰,知识的识记和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就我而言,我觉得这些能力固然与基本功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依赖于经验。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三老师,谈不上经验,就算有,那也是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慢慢沉淀下、摸索出的有限的经验,更多的应该是来自于同事、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在问问题的过程中给我的启发。在整个高三教学中我们都是团结的、协作的,而团结就是力量,就是效率,就是升学率。这是我多年在高三教学中的一点感触,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后的第二轮、第三轮复习,其主要任务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高考说明》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应用和解题能力,以决战高考。在这一轮的复习中如果老师指导得法,学生复习到位,那么在高三的起点上就能高人一筹。因此,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广大高三师生来说都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要使学生能清楚、透彻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说明》中规定的每个必考的知识点,以及对它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还要求学生能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得到提高,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复习中应认真钻研《高考说明》,认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加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由于一轮复习时间短而内容多(四本必修,一本选修),必须制订一个通盘而翔实、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一点我在每一年的高三第一轮复习前都坚持这样做,并且坚持把我的教学计划纸质化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人手一份,做到师生心中有数,能有的放矢,能明白每天的复习任务,从而增强了第一轮复习的针对性和计划性,继而提高第一轮复习的功效性,避免了课堂的随意性,对我也是一个督促。

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全面。这一阶段的复习,对文科生而言,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加深、拓宽,使学生更加深刻、系统地掌握知识,为下阶段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把时政课和基础知识复习课有机结合起来,把基本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拓宽、深化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规范性。为此,我专门编写了一份复习提纲,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对所有内容排队归类,参考外地资料,就题目内容、题目类型再拾遗补缺。复习方法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指导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有目标地巩固一些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高频考点和重点考点进行巩固和训练,在复习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一、第一轮复习课应注意的问题

回顾前期的复习工作,感觉在第一轮复习课上还应注意以下

问题:

1.老师要“去粗取精”。毕竟第一轮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要面面俱到,讲得细而不漏。有的内容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只要点到为止,不能以讲代学,扼杀学生的主体性。但重点、难点、高频考点不能放过,不能蜻蜓点水。

2.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复习和“热点专题课”复习的关系。政治是一门时政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只注重基础知识复习而忽视“热点专题课”复习。为此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寻找切入的时政材料(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国内外的时政大事),作为教学引子复习考点,这样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能提高复习的效果。二是相关基础知识复习后进行串联概括和总结归类,进行“热点专题课”复习。这样穿插复习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也能跳出考点的简单理解识记,站得更高。

3.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老师要形成书面文字,围绕主线适当点拨,精讲多练,围绕热点主线设置背景材料,组织各种题型,对同一热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多种题型进行分析。

二、自学能力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突破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复习课中,老师应该把挖掘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提高复习课效率的突破口,针对复习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制订复习计划,并使之与老师的复习步调一致。

2.对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指导,找出最佳解题方法并总结规律。

3.启发学生解题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应试能力,为此特地精选题目并进行了汇总,细细评讲,应该说对学生的启发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练习必须灵活多样,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可以采用课堂口头提问、当堂练习、当堂讲评、课后书面练习等多种手段交叉进行。练习内容更注重层次性、适度性。练习讲求适度,既有一定的难度、深度,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讲评时,不仅告知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指点问题症结,启迪答题思路,从而起到加深理解、培养能力的作用。讲评后要求学生对练习进行再思考,逐步深化、巩固。这也要求教师要认真组织纠正错误工作,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建立错误试题档案本,尽量少犯同类的错误。

今年总体来说,关键是要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工夫,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4.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四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我们普通班的同学读不懂句子,做不好题目,大多数时候是不知道单词的意思,不了解一些固定搭配。

我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学生也给了一定的配合,整体的课堂氛围还是不错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讲,学生在记笔记,没有给他们更多时间去自主学习。再者,对课堂的把控做的不够好。虽然我尽量给学生一些例句,也让他们口头造句,但是没有紧扣高考的考点和重点。最后呢,设计的练习比较单一,学完单词让他们做一下配套的双语报上面的练习,下次可以安排一些翻译,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写。

这堂课上的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有些教学环节设计还不够合理,但是我会认真备课,多其他老师的听课,让接下来的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

5.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五

文昌中学 刘建军

【摘要】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 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

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

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面上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

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长吉

《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一鸣 《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中学数学2003,8

3、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广州市第十二届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习材料汇编》2006、8

4、张雅君

教师的教学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6、2

6.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篇六

高中一年级开展新课程改革已有半年的时间,作为高一级的地理教师,通过半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有许多的收获和体会,半年来,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一边改进,通过参与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透彻的理解,为今后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奠定的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实践基础。下面作简要总结。

1.转变教学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角色意识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新的地理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些教学理念,对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对地理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改变了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能力培养为辅,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活动为辅的教学观念,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新的角色意识,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大胆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学

方法,不断自身的综合素质。

2.注重营造民主、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参与式的平等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直言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所知所想及早解决学生思想、能力及知识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配合上的默契,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和自信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的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把握整体教学的过程中突出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学习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

力,同时也使他们体会到一种交流和成功的快乐。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师的“导演”角色,教师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导演好每节课。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例如,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语,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构建小组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小组间的竞争学习模式,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过程,展现了现自我的空间,培养了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新教材的要求精心设计了相应的课件,实践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通过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体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问题性、实践性和个性化

转变,实现新课标的总体目标。

4.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和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同时,学会了赞赏每一位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不失时机地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赞赏使师生关系不断改善,促进民主教学氛围的形成和发展;赞赏使潜能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提高了上进心;赞赏促进了学生的良性竞争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

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5.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还注重与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

任感。

6.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困惑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教师课的 “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学更加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

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6.1 “个性张扬”得到了重视,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却被忽略。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开放、自主的“群言堂”使得学生有了“动”感。学生想问就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想摆出个什么姿势也随心所欲。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课堂氛围的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如

何调控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需要不断探究。

6.2 教师重视了课堂评价,但课堂综合评价难以体现 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尤其是学生对教师肯定性和赞赏性的评价则很少有,其实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相对独立的个体心理上更需要学生的肯定、鼓励和赞赏,学生间的互动评价即便有,也更多的是“挑刺”,而缺少“赏识”和改进性的建议,并且对评价的认识水平也极其有限。如何改变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建立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体系,促进课堂综合评价的和谐发展,值得教师探讨。另外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个性、规范性、准确性、契机性、情感性、兴趣性、激励性和价值性亦值

得研究。

6.3新课标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足够的信心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在授课中也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但总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可能有:一是学生自身的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不少学生习惯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遇到问题就习惯于向老师讨教或倾听老师逐一讲解;二是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欠缺整体性和科学性;三是新教材每课时的内容太多,如果在课堂上过多开展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导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四是高考制度的影响。运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课后学生弄不清楚的问题相对增多,同时教师的担心也增多,最主要的担心教学成绩上不去,学生对高考制度的改革缺乏认识,担心就更多了;五是学科间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没有统一步调,有些学科认真实施,但有些学科欠落实,使学习方式的转变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如何才能根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

7.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 篇七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一、课前反思: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工夫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一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 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 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三、课后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8.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103

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需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思考,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教学观念上的思考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反思。”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想、设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地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较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思考

教学中进行思考,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思考。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思考“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思考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思考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 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 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 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 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 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時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 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 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7. 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五、对习题、试卷评讲的思考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9.高中排球课教学反思 篇九

引言

阅读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学习英语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要指导学生查阅词典,语法等工具书,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为了使阅读课能有效的进行,并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1、阅读课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但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是否真实有效?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被动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思维层面里。

2、阅读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虽然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有渗透,但是学生运用这些技能的时间和机会有限,对于训练阅读技巧习题的功能并不了解,无法体会教师设计课堂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学生个体差异没有得到有效照顾。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在照顾每个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同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能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出发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少部分学困生的积极性始终得不到照顾,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

如何改变阅读课教学的现状,有效进行阅读教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场所,变成他们自主学习结果展示的舞台。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本人利用BOOK 3,Unit 10 American Literature中话题的阅读内容,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尝试进行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探索,结合上课采取的教学步骤以及课后反思谈谈关于阅读课如何设计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教学教学目标。

(一)课前热身及新课导入

教师先跟学生谈论有关话题,并与本课题相关的材料,通过提问、讨论、表演、视听欣赏等形式自然地导入话题,作为引领阅读活动的主线。

(二)开展阅读活动

一堂阅读课的活动环节不止一个,但每个环节的活动情境都要与本课话题有关,以突出中心,达到层次阅读(词语识别、句法分析、语境知识等)与整体阅读相结合。教师在设计时要注意阅读活动步骤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给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感觉。阅读理解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Pre-reading(读前);

2、Reading(阅读);

3、Post-reading(读后)。

(三)进行迁移拓展

这是一个让学生用英语自由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真实交际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与本课话题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话题,让学生用英语各抒己见。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与学生交谈或老师与学生交谈,然后选出各小组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

10.高中排球课教学反思 篇十

一节高中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g in 1.show some pictures of food and ask the students: what do you prefer/don’t like? why? 2.discussion.in pairs try to find reasons to persuade your partner to like the same food asyours.try to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i would rather… i don’t like …because… i’d prefer…because… it’s a great pity that… 3.group activity: suppose you are a vendor, try to find reasons to persuade people to buy your food and use the above expressions.give students a sample: i’d rather you bought these apples.look, how clean they are!my apples are free of insects, and any chemicals, because while they were growing, we wore paper bags for each of them.they are delicious, pretty, clea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healthy.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so don’t miss them, buy!come on!buy some!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one acts a buyer, the others act vendors.give students some minutes to prepare dialogues, and then ask some groups to act out in public.设计目的:用图片展示,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调动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通过两两对话复习学过的短语,引入写作相关话题。考虑到学习的对象是三级达标校的高一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因此在小组讨论之前,给学生一些例子的引导,让全体学生在小组讨论活动中都能有话说,积极参与,学生的听说技能得到了培养。这些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写作做铺垫。step 2 pre-writing 1.ask the students if you want to persuade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buy your food, what you will do? 2.show some sample advertisements.ask the student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s and the feature of the language.3.according to some samples, ask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s of words and sentences in english ads.4.give the students sample writing.guide them to summarize the structure of a poster.设计目的:逐步引入广告写作的话题,呈现一些广告作品和广告词,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归纳出广告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提供范例, 引导学生归纳出英语广告的写作框架,为写的训练积累了必要的素材。

5.skimming.ask the students to skim the short passage in ex.1 page 15, and find out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green food 设计目的:读是信息输入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泛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快速捕获信息的能力,为接下去的写作整理出有利的信息。step 3 while-writing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give them 5 minutes to design a poster.设计目的:通过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旨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小组在完成广告的设计任务时,要求组员交流思想,分工明确,发挥各自的特长。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体验与人合作共事的乐趣,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step 4 post-writing 1.in groups, the students check their mistakes in the poster and make assessment.写作报告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items 5分:非常符合 4分:比较符合

3分:基本符合 2分:不太符合 1分:不符合 得分 scores 内容 contents 观点新颖,论证清楚

good opinion, clear and logical support 组织

organization 条理清楚

well-organized and make sense

语言表达 expressions 使用得体的词汇和表达

appropriate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卷面

overall appearance 书面美观、工整

legible, comfortable to read

总分:_____ 评价人:______________ 2.the students rewrite their posters.3.the students show their posters in class and the teacher make some comments.设计目的:采用小组互相评价作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机会。学生在修改后,鼓励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从宏观上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把学生因领悟不全或分析不到的地方加以指出,既能达到改正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反思

11.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篇十一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極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和激情教育都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等等。

四、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五、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12.高中排球课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对于教学反思的内涵, 不同学者 (Dowy, 1933;D.A.Schon, 1983;Grimmer&Erickson, 1988;Ross, 1989) 对其理解不同。其中美国学者舍恩 (D.A.Schon) 认为,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建遇到的问题, 并在问题背景下进一步研究问题。他提出了两个概念:行动中反思 (reflection-in action) 和行动后反思 (reflection-on-action) 。他的观点受到很多研究者的支持, 他们认同教学反思应达到以下目的:承认某种教学困境的存在;对这些困境作出新的理解、建构和重建;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尝试, 以发现其结果和实质;检验所采用方法的预期和非预期的结果, 并对该方法作出评价 (申继亮, 2006) 。上述的一些内涵理解也可以用下面的一个图来体现 (王蔷, 2002) 。

二、常态课教学反思的基本方式

既然反思贯穿于平日的教学活动中, 它应源于课堂, 归于课堂, 尤其是要扎根于常态课这片“沃土”上。我认为, 与公开课相比, 常态课反思具有灵活度大, 调控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其实践方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一) 写教学日记

McKernan (1991:84) 将“教学日志”定义为:是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对自己有意义的事件、想法和感受。具体来说可以记录教师亲身经历的教育事件、个人困惑、个人的认识、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等。教师可围绕以下要点进行反思:

教学方面:

这堂课为什么而教?以什么方式教?

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学到了什么?

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如何突破?

哪些方面预设与实际动态生成不一样, 并需要调整?

本节课有没有发生偶发事件?如何处理的?

师生方面:

教师课堂指令是否清晰、到位?

教师课堂提问是否恰当?哪些问题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 需要改进?

学生之间互动怎么样?小组合作效果如何?

学生个体回答怎么样?为什么没有回答出预设的问题?

本节课最让你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本节课在哪方面让你感到收获最大?

……

(二) 与他人合作

现代教育行动研究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可以主动邀请组内老师听课, 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观摩, 以帮助分析问题和提出改进的方法。为了保证观摩后能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 建议提前确定好观摩内容, 并在记录表上及时地记录。记录表设计可考虑以下主要问题:“What did the teacher do?What didthe students do?What are th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新课程背景下也可利用网络建立很多交流平台如教育博客、论坛等, 这样也可方便教师间的相互探讨。

(三) 做学生访谈

访谈是教师收集课堂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采用访谈的方式可以使行动研究者了解很多在观察中得不到的信息, 因为访谈可以了解受访者的内心活动、真实的想法和观点 (王蔷, 2002) 。访谈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写下一些需要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或群体调查, 了解学生对课堂活动的想法, 以便于进一步地分析和反思。下面是一个访谈提纲的举例。

实践表明, 这样的访谈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词汇学习方法的兴趣, 而且为教师采集专题数据和信息提供了重要来源。假如时间允许, 想要获得更广泛、更真实的信息, 问卷调查也可适用于类似的课堂后反思。

总之, 常态课教学反思方式多样, 接下来我主要以片断教学来例谈常态课反思性教学。

三、常态课教学反思应用举例

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5 Unit 3“Life in the Future”阅读课“First Impressions”为例, 该课文内容涉及未来一千年内发生的变化。文本的生词量大得使学生望文生畏,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在词汇教学环节上, 我仔细研读了课文, 确定词汇教学目标如下:

在阅读微技能渗透中学习以下词汇:constantly, previous, uncertain, unsettled, surroundings, tolerate, swiftly, opening, carriage flash, switch, take up, in no time, a lack of, be back on one’s feet, lose sight of, sweep up, slide into。

难点突破:如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学习新词汇和表达:soon I was back on one’s feet again...He was swept up into the centre of them.

(一) 课前计划

备课时我的预设就是让学生课前事先背诵好单词, 再进行自上而下的课文阅读。

(二) 课堂实施

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 阅读开始, 我的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仍然边读边翻看后面的生词表, 想借助中文意思进行理解。阅读理解的效果十分不理想。怎么样做到让学生及时没有事先背诵也会自主理解生词?如何真正地教授学生一些学习生词的方法?词汇的处理怎么能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如在语境中猜测词义?一系列的思考后, 我决定对一次授课进行反思和调整。

(三) 行动中反思与调整

行动中反思, 就是个体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不断地对与以往经验不符合的、未曾预料的问题情境的重新建构 (申继亮, 2006) 。一番思考后, 我修改了原来的教学环节并调整如下:

Reading for words and expressions.

First, underline the unknown words or phrases.

Second, try to work out the meaning.

by reading the whole sentence;

by reading the words before or after the unknown words;

by reading the prefixes such as un-;dis-;im-;

by referring to the dictionary;

Third, work in four, replace the new words with your own words and write down the meaning in English.e.g.unsettled:upset, anxious...

(四) 行动后反思 (再次调整)

二次授课比起一次授课来, 看起来比较费时, 其实留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的时间多了。几乎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参与了进去。学生尝试“逼”自己用英语思维, 用其他英语单词来进行英英释义。遇到不懂的, 也能去看具体上下文来共同商讨, 找出较贴切的解释。如文中句子“at first my new surroundings were difficult to tolerate”, 一位学生这样解释:The sit-uation where the author went was hard to put up with/bear/stand.对于课文中的两个难点“I felt better in no time...soon I was back on my feet again...However, I lost sight of Wang Ping when wereached what looked like a large market because of too many carriages flying by in all directions.He was swept up into the centre of them.”引导学生上下文读后, 学生这样意译:He recovered after some trouble and started the journey at once/immediately...so many flying vehicles were here and there that he couldn’t see/pick out Wang Ping...Wang ping was involved in and pushed into the crowd.

虽然大部分单词是较好地被解决了, 但部分单词还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二次授课计划教学也暴露了另外一个问题:受小组学生层次差异的影响, 某些小组成员碰到英英释义就不知所措, 合作学习得不到什么效果。针对此现象, 二次授课后我制作了一张PPT呈现英文释义, 极低难度, 在小组讨论后用来帮助这些学生积极参与该环节教学。

(五) 课堂再实施

类似的词汇教学又运用到一些课外阅读中。以《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第405期“An opportunity to learn”为例, 学生自己找出影响阅读的词breakthrough, respond, restore, remark, effectively, yell at后, 利用以上提供的词汇学习方法, 个体先独立思考生词,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合作中尽力解决大部分的生词。也可查阅字典, 共同商讨生词在语境中的确切含义, 最后写下英文解释。

我的感受:以前的常态课教学, 大多按照课前的构思去上课, 课后很少去思考。课中随意性也比较大。寻求改进的意识很淡薄;经常反思之后, 多思考些为什么会失败, 为什么会成功, 及时一些教学心得, 会发现自己经常可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觉得其实常态课也能上出味道来。

参考文献

[1]理查兹, 武尊民等.第二语言课堂的反思性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任玉萍.英语反思性教学实践初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40-41.

[3]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唐中平.开展英语反思性教学, 践行新课程改革[J].新课程学习, 2010, (2) :32.

[5]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教育系统庆祝第32个教师节座谈会讲话稿下一篇:追逐梦想的儿童故事:风筝和钱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