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与控制报告

2024-12-30

交通管理与控制报告(精选11篇)

1.交通管理与控制报告 篇一

医保局书记个人履职情况报告

20**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局党支部各项工作,不断加大党员的思想教育力度,做好干部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抓好基层党支部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同时大力协助局长做好各项行政工作,全力推进我局武阳镇罗石村、和叶坪乡脚陂村“三送”工作,通过局党政一班人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医保民生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个人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注重理论业务学习,不断增强履职能力

为扎实推进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医疗保险政策,努力使自己的政策水平、执政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与新形势下繁重的医疗保险工作任务相适应。20**年,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利用间周五下午进行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系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系列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十八大召开以来,本人带领全局党员干部职工从强学习、讲政治、促发展的高度出发,通过学报告原文、学相关文件、记学习笔记、看专题报道、谈联系实际、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对十八大精神全方位进行宣传,大力度贯彻落实,使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活用”,真正用十八大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与全体党员干部一道,切实加强了对中央和省、市配套政策和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了自身思想素养,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和纪律观念,不断改进了工作作风,端正了生活作风,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加强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进一步畅通与参保群众沟通的渠道,坚持阳光医保,着力构建起廉洁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险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强化效能建设,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明确

20**年,与班子成员一道,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手,坚持以参保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明确了“打基础、带队伍,建制度、强管理,保稳定、促发展,创新招、构和谐”的工作目标,切实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破难攻坚上来。一是切实配合局长加强了我局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和从政行为,精心打造起一支党性坚定、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勤政廉洁的职工队伍,营造起勤政务实、严谨活泼、廉洁高效的工作氛围,促进了党的建设工作与医疗保险事业的协调发展。二是通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党员受教育、干部受监督、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了全局服务窗口的行风政风建设;同时,为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我始终坚持把“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作为发展医疗保险事业的重中之重,要求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广泛宣传医疗保险服务政策,竭诚提供社会服务。三是大局意识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参与旅游集散中心片区项目建设,团结带领局拆迁工作组,做好了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旅游集散中心6户拆迁任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议事决策的透明度不断增强

为把我局支部建设成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我坚持以完善各项民主决策制度为重点,切实加强了支部制度建设,积极引导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起“围绕党心、服务政心、联结民心”的意识。今年来,我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基本决策制度,充分发挥支部成员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自觉将自身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一是严格遵守支部会议,中心学习会、民主生活会、局长办公会等各种会议制度,进一步改进了思想观念、服务态度、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二是修订并完善了《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暂行办法》、《请销假制度》、《考勤制度》等行之有效的能改善我局职工工作行为、工作作风的 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劳动保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坚持做到以身作则不讲特殊,敢动真碰硬,在基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按程序办事,照章办事,自省自警,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三是加强了办公用品采购、来客接待和经费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杜绝了奢侈浪费之风,做到了厉行节俭。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局支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深入调查研究,学以致用不够,事业心和责任心有待增强,工作方法还需改进。

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做有所成的表率;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认真履职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以新的思维、新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党建促进经济工作和群团工作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廉洁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培养良好的作风上下功夫。今后,我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清醒的头脑、旺盛的斗志、顽强的意志,创新的意识,不断奋勇前进,为我市医疗保险事业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2.交通管理与控制报告 篇二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内部活动,外界很难判断其执行的有效性,若企业因为低质量的内部控制导致破产,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打乱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于是在安然的财务丑闻出现以后,萨班斯法案出台,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价,我国随后也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披露自评报告,1希望投资者借此来判断企业的风险,调整投资策略,以调整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效率,即改变股权资本成本的大小。本文试图探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一般采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来衡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上交所自2011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披露审计报告,在2012年要求境内外所有的公司同时披露自评和审计报告,而深交所对于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是强制披露的,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没有强制要求;权益资本成本是指投资者投入于该公司的权益资本所要求的预期回报率。

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国外主要是以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作为切入点,Ogneva等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会提高管理层实施机会主义的风险,对于内控缺陷的披露投资者会要求溢价,因此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公司会面临较高的权益资本成本。[1]Ashbough-Skaife等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公司风险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控制其他公司风险后,披露缺陷的公司资本成本较高。[2]Beneish等研究表明,在SOX302条款下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缺陷会降低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使得权益资本成本提高,但是在404条款下披露内控缺陷没有显著影响权益资本成本。[3]

国内学者吴益兵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股权资本成本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未经独立审计的情况下,投资者认为内控所披露的信息可信度低,不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在经过独审后认为信息披露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内控信息披露能够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4]施继坤发现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信息能够发挥信号的功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且审计师的声誉越高其权益资本成本越低。[5]张然等研究发现,当公司披露内控自评报告时资本成本会降低,经审计师鉴证后更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6]袁放建等认为披露内控鉴证报告能够给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进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7]郭雪萌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后会提高权益资本成本,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也会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8]但是孙文娟在研究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关系时发现,无论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还是由独立第三方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均未对资本成本产生影响。[9]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研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的争议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衡量指标选取不同或者是权益资本成本的核算模型不同导致的。本文采用PEG的模型计算权益资本成本,以2011—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同时从实际控制人的角度去检验权益资本成本的高低是否会受其影响。

二、研究假设和设计

(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权益资本成本假设

信息不对称是企业与投资者之间最大的障碍,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就会披露相关的信息使投资者获得企业的增量信息进而能对企业的风险价值有全面的预测,调整权益资本成本。在自愿披露阶段,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越愿意披露自评报告;在强制披露阶段,虽然所有企业都会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但在缺乏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所披露出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可信性可能存在疑虑,因此内部控制审计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起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内部控制有效的信号传递给投资者,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信心,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报酬率。于是提出假设1和假设2。

假设1:在强制披露阶段,企业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

假设2:在强制披露阶段,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权益资本成本较低。

(二)实际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假设

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会因实际控制人的不同而有差异。国有企业由于得到国家的相关支持在融资方面能够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投资者认为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加完善。公司的性质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评估。于是提出假设3。

假设3: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国有控股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可能比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非国有控股企业的低。

(三)资本成本的度量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付出的成本,也就是投资者投资索取的报酬,是投资者的期望报酬率。估算权益资本成本的模型有很多,李超在检验股权融资成本的可靠性中发现,采用PEG模型计算出的资本成本更具可靠性,也更适合中国资本市场。[10]因此本文采用PEG模型,假定企业的资本成本,其中,P0为当期的股价,eps1与eps2分别为一年、两年后的预期每股收益。

(四)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

本文基于曾颖和陆正飞、[11]张然[6]关于股权融资成本的文献研究成果,构建如下模型:

变量说明详见表1。

三、数据来源及实证结果

本文以2011-2012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在样本筛选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金融保险业和ST类上市公司的观测值未被引用;(2)在计算Rpeg公式时要求eps2-eps1>0,因此剔除eps2-eps1<0或等于0的公司;(3)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4)对有缺失变量观测值的进行剔除,最终获得1508家公司的数据。本文运用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见表2)。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1508个研究样本按是否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组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看出,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有822家,占总数的54.5%,两组样本的各个变量在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都存在差异,其中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均值为0.115,低于未披露企业的均值0.125,标准差0.087也低于未披露的企业的标准差0.102,这与我们预期的结果是吻合的。

再按实际控制人性质将1508家企业分成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结果见表4。从ICA的均值数据中可以发现,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数在国有企业中所占的比例高于非国有控股的企业数。由于数据较少的原因,国有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与非国有企业相差不大,此外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公司的成长、盈利能力以及账面市值比在国有和非国有控股企业两个样本组中均有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

从表5可以发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比较小,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性,可以看出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其权益资本成本相对较低。控制变量均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相关,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变量进行控制。

注:***、**、* 分别表示 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表同。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权益资本成本是否受所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影响,以2011—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ICA的回归系数为-0.0102,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并且结果比较显著;ICI的系数为0.0017,结果不显著,因此假设1和假设2都得到了验证,即在强制披露阶段,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也不会影响其权益资本成本的大小,但是企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后,其权益资本成本会有显著的降低。F值为49.31,Adj.R2的值为0.1833,说明可能还存在一些控制变量没有被引入,Adj.R2拟合效果不太好。从控制变量来看,资产负债率与股权资本成本呈正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财务风险越大,因此投资者会要求高的投资回报,这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公司的规模与股权资本成本呈正相关,说明大型公司面临的风险比一般的小公司面临的风险要大,投资者也会相应要求高的投资回报,即权益资本成本会比较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公司的成长性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虽然不是很显著,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者开始关注公司的成长性;公司的绩效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盈利能力高的企业信息透明度高,权益资本成本低;账面市值比权益资本成本呈正向相关,说明现阶段投资风险较大,投资者会要求高投资回报率。

为了验证假设3,我们按实际控制人性质将样本分成两组,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7。在两组企业中,ICA的系数均为负数,说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均会因为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而降低,并且国有控股企业的ICA系数绝对值大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即在国有企业中这种负向关系更为显著,这说明一方面投资者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息的透明度高,所要求的资本回报比较低,进而权益资本成本也较低,另一方面投资者信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声誉,认为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小,相比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加可靠,所披露出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更能够为内部控制的质量提供保证,进而投资者要求的回报就会少,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也比较低。假设3也得到了验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1—2012年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实际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在强制披露阶段,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已经不能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但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投资者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保证,因此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会降低。第二,当企业的性质为国有控股企业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其权益资本成本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低,说明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能够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声誉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投资者会比较放心对企业的投资,相应地会降低预期的投资收益率,证明了实际控制人性质这一因素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大小。

(二)政策建议

3.包头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报告 篇三

制定完善防治规划和工作方案:依据全国和全区艾滋病防控规划,我市先后制定了《包头市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实施计划》、《包头市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包头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包头市既往有偿供血(浆)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方案》等。明确了艾滋病防治的总体目标、工作指标和主要策略、措施。

落实工作经费,组建专业队伍:市政府1999~2006年拨付包括艾滋病在内的重点传染病专项防治经费累计264万元,各旗县区也不同程度地投入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基本满足了防治工作的需要。指定市傳染病院为市本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各旗县区也指定辖区一所综合医院为本级定点治疗医院。我市还组建了106人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

强化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并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宣传教育。

严格管理血源,保障供血安全:对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各环节的严格监督检查,对所有临床用血均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市卫生防疫站定期对血站血液进行抽样检测,已累计抽检血样3842份,未检出乙肝、丙肝、抗-HIV、梅毒等阳性血。

加强消毒管理,控制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全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单位严格执行诊疗等各环节的消毒程序,消毒监测覆盖率每年均保持95%以上。至今我市尚未发生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和其他医源性感染事件。

积极开展特殊人群、高危人群和无关联人群监测:卫生、公安、司法等部门协作,定期对戒毒所、收容教养所、劳教所、看守所查治吸毒、卖淫嫖娼人员艾滋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至今共监测吸毒人员6238名,检出抗-HIV阳性者24例。监测性罪错者233名,宾馆、歌舞厅等人员6989名,暗娼638名,未检出抗-HIV阳性。自愿检测57人,检出抗-HIV阳性1例。2005年1~6月份,监测劳教所羁押人员953份,检出抗-HIV阳性1例;土右旗监狱劳改人员1330份,检出抗-HIV阳性1例;既往献血员529人,未检出抗-HIV阳性,完成HIV采样任务。监测性病病人401例,检出抗-HIV阳性者1例;监测手术病人、孕产妇,受血者、各种腔镜检查者等共1万余人,检出HIV阳性1例。

工作设想

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①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②加强防治机构和防治队伍建设。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实,造成艾滋病流行蔓延的,坚决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4.交通管理与控制报告 篇四

为规范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单位法定代表人为单位疫情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单位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单位主管传染病防制的科室为疫情报告管理责任科室,科室主任为报告管理责任人。科室指定专人为疫情报告责任人,负责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登记、核实、上报、分析等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2、疫情报告管理责任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制知识,切实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技术与程序。

3、疫情报告范围包括以下甲、乙、丙三类37+2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甲型H1N1流感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按丙类传染病管理。

4、疫情报告管理责任科室接到不能进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上报的《传染病报 1

告卡》后,要按传染病登记本(表)所列项目,将相关信息按垦区、地方(按户口所在地区分)病例分别进行详细登记,并按规定进行报告。

5、疫情报告管理责任科室接到医疗机构报告的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核实,经初步核实后,要在2小时以内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接到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报告卡》并经初步核实后,要在12小时内进行报告。

接到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的《传染病报告卡》并经初步核实后,要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6、疫情报告管理责任科室接到不能进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并经登记后,要将病人户口在地方的《传染病报告卡》邮寄病人户口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人户口在垦区的,将传染病病例信息通过农垦总局疾控中心网上办公系统进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因故不能使用时,要在规定时间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疫情报告责任人收到已经报告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的诊断有改变或病人死亡的报告时,要及时进行订正或死亡报告。

8、疫情报告管理责任科室要开展疫情报告监测工作,对所在地医疗机构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定期开展疫情搜查,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及时进行补报。要对辖区内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和下级疾控机构的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并对检查结果做好记录。

9、疫情报告管理责任科室对辖区的传染病疫情要开展每日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每日发生的传染病病人数、病种分类、病人住址分布、诊断机构分布等。发现辖区内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责任报告人要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并以最快的通

讯方式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0、任何部门和个人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1、未经所在地垦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向社会发布辖区传染病疫情,不得将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向他人公开。

12、疫情报告管理责任科室要妥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保存时间不少于3年,《传染病登记本》保存时间不少于10年。

13、疫情报告管理科室要定期汇总分析辖区疫情,编发疫情简报,对重大疫情进行预测、预报。流动人口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其传染病报告、个案流调及处理由诊治地负责,其疫情登记、统计由户口所在地负责。

5.交通管理与控制报告 篇五

作情况报告

交通局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情况报告

根据《县行政机关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实施办法》和《关于印发县行政机关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就我局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局机关效能建设,在全体干部职工中进一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提高交通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效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机关工作效率,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省人民政府决

定从起在全省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根据《县行政机关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实施办法》和《关于印发县行政机关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及时成立了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宿俊强 局长

副组长:刘云海 副局长

岩香龙 书记

成 员:宋 军 办公室主任

李斐斐 计划财务股负责人

吕耀辉 基本建设股负责人

黄卫华 县地方公路管理段段长

陶保慧 县路政管理所所长

罗秀银 县地方海事处科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宋军同志兼任,负责实施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日常工作。

为确实加大对行政成本控制,我局结合全州20项重点和重要工作等,制定了县交通局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方案,及时抽调行政办公室、计划

财务股等工作人员组成了县交通局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小组,并落实了工作经费,初步实现了有组织领导、有工作机构、有经费、有人员管理的“四落实”,为在全局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学习培训和宣传

根据《县交通局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实施方案》安排,我局积极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决定》和《县行政机关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实施办法》、《县行政机关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工作方案》和《县交通局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实施方案》,上全局干部职工知晓推行行政成本控制的政策及方法。

四、具体工作

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严格按照《中共县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交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局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认真清理,目前,我局机关行政编制为9名,事业编制2名。分别为局长1名,副局长1名,专职党总支书记1名,主任科员3名,副主任科员1名,科员1名,缺编1名。无超编进人和超职数配备中层领导干部的现象,所有在编人员均实行实名管理。严格执行县政府“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的机构设置、核定的人员编制范围内,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和核拨经费,才能在银行开设账户并发放工资,人事部门才能办理人员录用、调动、聘用、工资等有关手续”的有关规定,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因工作需要外聘工作人员3名,分别为机关保卫人员1名,打字名1名,办公室协管人员1名。

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置和管理

今年以来,我局严格遵循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无超编购置车辆和使用车辆的现象。

在公务用车的管理上,我局重新制订了《车辆管理制度》和《驾驶员管理制度》,由局行政办公室负责车辆管理和驾驶员管理,对公务用车实行统一交纳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停放,降低车辆运行成本。

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规格和经费

完善会议审批制度。各股室确需召开的会议,由股室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具体组织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情况表,报局务会议审批。切实减少会议数量,缩减会议规模,缩减会议时间,降低会议成本,减少会议经费支出。上半年来,无重大会议。

严格控制出国、出境、出省考察

1.强化因公出国内部审批管理。经批准确需随团出国学习考察的,从严核查出访团组的出访任务、人员结构、行程安排等事项,因公出访必须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不得借机公费旅游。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支出标准和要求,办理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审批、核销手续。上半年来,我局无因公出国人员。

2.建立出省学习考察报备制度。结合我局职能,制定出省学习考察计划,严禁组织目的性、针对性不强的考察,切实减少出省考察团组和人数。经检查,我局上半年来,无出省学习考察人员。

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

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今年以来,我局无新建和改扩建行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现象。

今年上半年,由于县路管理所办公室出现房顶漏雨等现象,经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对县路政管理所的办公室进行修缮,修缮资金由州交通局补助。

加大节能产品使用力度

为降低成本开支,减少能耗,通过教育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节能意识和积极性。一是节约用电。

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相关规定做好照明系统节电工作。局机关购买高效照明灯100只,同时,发动全局干部职工购买等高效照明灯473只,号召全局干部职工使用节能电器,将节约用电贯穿日常生活中,坚决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各单位内部用电设备管理。办公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时,尽量减少待机消耗,下班后及时关闭,并由专人进行检查,同时我们还将机关各股室内部节能降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股室目标责任考核。二是节约用水。加强日常维护,更换漏水水阀、卫生间的开关各4个,防止跑冒滴漏,坚决杜绝长流水现象的发生。三是严格车辆及办公用品节能管理。制定了《车辆管理制度》。统一实行派车制度和提高操作人员业务技能,车辆燃油消耗和维修费、日常用品消耗较上大幅度降低。四是利用交通行业已建成的政务局域网络,逐步在全行业推行无纸化办公,文件、资料通过网络流转,达到节约纸张、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五、存在问题

行政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工程,但由我局公路建设任务繁重,特别是公路建设用车方面,成本较高。其原因主要是:

1.车辆严重老化,车辆性能、燃油等均超出标准;

2.由于今年村村通建设任务为700公里,项目涉及全县11个乡镇40多个村委会100多个村民小组,项目多资料、图纸和工程质量检查、安全检查、进度检查等需要大量的纸张,增加了办公成本。

3.按照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公务员知识要求较高。由于我局公务员队伍人员老化,会计算机操作的只有3~4个年龄相对年轻公务员,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只能外聘人员协助工作,增加了行政成本。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县行政机关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实施办法》、《县行政机关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工作方案》和《县交通局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规定动作完成整改阶段、深化阶段和总结阶段各项工作目标;

二是结合交通行业实际,研究制定符合交通行业要求的推行行政成本控制的长效机制;

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四是加大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相关政策宣传力度,适时向社会公布行政成本控制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6.内部控制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篇六

G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其编制基础为(权责发生制)。

管子曾言:“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揭示了治国之道需要的是(制度)。

公共部门内部控制能达到的最佳效果是(国家善治)。

J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的时间限制为(批准后二十日内)。

M 描述了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的框架结构,起到统驭作用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R 让信息使用者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政府整体的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转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是(财务状况信息)。S 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满足下列什么条件时,应当停产(该亏损产品边际贡献小于零)。实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四项主要任务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是(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其用途可以是(公益性资本支出)。T 提出依法治国,并将内部控制作为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的会议是(十八届四中全会)。通常,对业务流程环节的最后支付关口进行重点监控的是(会计控制)。W 为了弥补我国“支出高度分权,税收中央集权”的财税体制所造成地方财力缺口的重要手段为(转移支付)。X 下列不属于履职成本的是(办公设施成本)。下列属于控制活动类的是(销售业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和(内部控制实际应用)。Y 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源和资产以及公共财政的所有权归属于(全体国民)。Z 政府内部控制在我国政府预算管理领域的有效实施,其中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强制度建设)。政府预算的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收付实现制产生的财务报表是(收入支出表)。治理和内控的核心均为(制衡)。

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具有的特点为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职能履行基金属于(净资产类)。主要对应为因提供办公人员薪酬、提供单位基本保障条件、内部管理活动运作资金所发生的相关支出是(管理成本)。

判断题 C 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财政高效性。(错误)

从权力行使的内部制衡角度来说,权力腐败是由于对领导干部权力缺乏制约导致的。(正确)

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正确)D 对领导干部进行分析时不适用理性人假设。(错误)F 法治化的治理和人治化的治理具有异曲同工之效。(错误)

风险评估为全面预算的目标设定、识别、分析和应对提供了具体要求和依据。(错误)G 干部舞弊和腐败行为主要源自于公共部门权力控制机制缺失。(正确)固定成本的特征是成本总额不变性,单位额呈反比例变动性。(正确)

国家治理是“出自政府、且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错误)

国家治理层面的科学管理注重组织的协调性、决策的重要性以及管理过程中的艺术性。(正确)K 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情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正确)N 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制衡性和流程化,它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中,具有普适性。(正确)Q 企业界和会计审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并表现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先行,企业适时跟进合理吸纳的基本特征。(错误)

权责发生制下编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的效果评估提供存量分析的视角。(正确)

R 如果预算改革不能相应地影响政治过程,预算改革就很难实现其目标。(正确)S 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但是,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正确)X 新预算法的立法宗旨强调实现控权法由向管理法的转型。(错误)

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面规定,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正确)新预算法有很多实质性的变化,如政府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正确)Y 由于各级政府包括诸多政府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业务属性和机构设置都不一致,政府内部控制很可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正确)

预算执行报告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报告之一,但是不具有法定效力。(错误)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当采用目标--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正确)Z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实施监督机制的核心是事后控制和事前控制相结合。(错误)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还应加上企业中国有资产和负债部分。(正确)政府会计科目设置要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正确)政府内部控制从属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错误)

治理的核心问题为多角色参与和多重分工的委托代理问题。(正确)

专项支出属于政府非行政成本。(错误)

7.交通管理与控制报告 篇七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我国先后出台了各项规范:我国沪深两市在2006 年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部委于2010年正式颁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1 年1 月1 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另一个是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相关研究。

1.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财务特性、治理特征以及外部监管环境等方面。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受到会计计量(Ge和Mc Vay,2005)、会计报告(Franklin,2007)、经营环境(Dechow和Ge,2006)以及经营特点(Doyle,2007)的影响。具体来说,规模小、上市时间短、业务复杂度高的上市公司更易于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缺陷(Doyle,2007)。另外,相比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在披露前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和变更审计师的概率更大(Ashbaugh-Skaife,2008),经历审计师变更和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田高良、齐堡垒、李留闯,2010),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审计委员会中具有有关联的前任合伙人(AFAPs)和无关联的前任合伙人(UFAPs)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具有负向的关系(Naiker和Sharma,2009)。

此外,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还与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控制资源的分配相关,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更趋向于拥有更复杂和更少盈利等特征的小型公司(Ge和Park,2009),并且经营业绩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蔡吉甫,2005)。同时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试点、内部控制审计投入、上市年限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重要因素(林斌、刘春丽、舒伟等,2012)。由于2012 年以后上市公司被强制要求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因此研究发现聘请“四大”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比较大(王艺霖、刘玉廷、王爱群,2014)。

2.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由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发生更多的估计错误以及程序性差错,因而会影响应计质量。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和应计质量均显著低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齐堡垒、田高良、李留闯,2010)。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应计质量更低(Doyle,2007),相比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而言,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存在较高的个别风险和系统风险,因此盈余质量也会更低,但在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整改以后公司的盈余质量会显著提高(Ashbaugh-Skaife,2008)。另外,这类公司的稳健性也较低,在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整改后公司的稳健性显著提高(Beng和Li,2011)。

另一方面是对资本市场反应的影响。作为上市公司运营的载体,有效资本市场的信息必然是充分的,因此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对于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后往往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市场反应(方红星、孙蒿,2010)。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后的公司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下降,净利润和账面价值对股票价格的整体解释能力同时下降,投资者能够识别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田高良,2011),披露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所引起的市场反应不同,披露重大缺陷的市场反应(累积异常收益率)最强(Hammersley,2007),且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会引起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杨清香,2012)。另外,由于投资者对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的信心降低,进而引发较高的报酬率要求,故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权益资本成本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Ogenva,2007)。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认为,投资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考虑消极信息的影响(Weiner,1985)。有关判断和决策的理论也表明,相对于积极的消息,人们在风险评估决策中更倾向于加大对消极信息的参考与使用程度(Ito、Larsen等,1998)。因此,本文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行为看作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消极信号,从信息传递理论的角度检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

首先,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容易存在组织架构变更、经营范围过大、商业往来复杂等结构性问题。由于公司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产生这些结构性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加剧,一些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问题便已经预示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到来。因此,投资者能够根据一些可观测的公司治理特征评估某公司是否在组织架构、业绩、财务质量和业务复杂度等方面存在问题。

其次,即使在没有强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时,投资者也至少能部分地将存在和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区分。已有研究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规模更小,业绩更差,成长更迅速,业务更复杂,存在较多重组费用且审计师变更频繁。因此,理性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的一些治理特征来判断哪些公司更可能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最后,由于对应计事项等的判断错误及职业判断上的偏差,内部控制薄弱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往往较低(Ashbaugh-Skaife et al.,2007),而较低的财务报告质量也往往预示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到来。如果在披露日期之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就存在这些问题,那么这些公司在披露日期之前的财务报告质量也预期较低。此外,一些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结构性问题也是影响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理论,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市场反应的影响不能确定,尚需进一步检验,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与财务报告质量显著负相关。

假设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显著影响股票市场反应。

假设3: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显著影响股票市场反应。

四、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样本期间。

本文以2012年、2013年两年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深市主板公司为样本,就2012年的464家公司及2013年462家首次被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的披露前期、过渡期及披露当期的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性、财务报告质量及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披露前期是指按照相关监管机构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之前的年份(2011年);过渡期是指从披露前期完成到披露日年份之前的年份(2012年样本公司对应2012年,2013年样本公司对应2013年);披露当期是指各样本公司实际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日期(2012年样本公司对应2013年×月×日,2013年样本公司对应2014年×月×日)。由于披露当日各项变量数据的可获得性不统一,按照披露日期分布规律,在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性模型及财务报告质量模型中,本文选取披露日当年第一季度作为样本披露当期,在市场反应模型中选取披露日前后一天(-1天到+1天)累计三天的累计异常报酬率作为披露当期市场反应的替代变量。样本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数据来源于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公司治理特征变量、财务报告质量模型及市场反应模型相关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上市公司分公司数量及财务重述变量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手工整理而得。

2. 研究设计。

(1)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性模型。根据已有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营特点、审计特征、管理层特征、财务指标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性模型。模型(1)针对样本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各项公司治理特征建立回归方程,模型(2)根据各项变量回归系数及各项变量数据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加以量化,得到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

在实证研究中,为了消除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信息重叠的变量删去,建立新的累计贡献率超过80%且互相无关的综合变量,再运用新变量与内部控制缺陷是否披露(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样本期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

(2)财务报告质量模型。本文选用修正的Jones模型进行财务报告质量分析,用异常应计项目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替代变量,即将模型(3)和模型(4)两者差值的绝对值作为异常应计项目Abnormal Accruals。为消除各公司规模不同带来的影响,模型(3)和模型(4)中所有变量都需要除以年初总资产,包括截距。

其中:Accruals表示应计项目;△Sales表示销售变化量;PPE表示固定资产;Predicted accruals表示模型(3)估计应计项目;△AR表示应收账款变化量。

(3)市场反应模型。以股票的累计异常报酬率作为市场反应的替代变量,研究在样本期间资本市场反应与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及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前后变量的统一性,模型(5)、(6)、(7)中净利润增长率也以年初总资产进行调整。

披露前年份:

过渡期:

披露当期(CAR指披露日前后一天累计异常报酬率):

其中:CAR为股票累计异常报酬率(股票累计实际报酬率与市场平均报酬率的差值);△Earnings(净利润增长量)=(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年初总资产。

五、实证结果分析

1.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分析。

对样本公司模型(1)变量均值进行分析后发现,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在披露前期与当期的公司治理特征变量上部分地存在显著差异。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披露前期,两组公司差异主要集中在股票发行、审计相关、利润相关及上市年份等变量上;在披露当期,差异则主要体现在财务重述与重组费用、审计特征、利润特征、管理层特征、上市年份及机构持股等变量上。总体来看,披露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在审计相关、利润相关、公司管理层特征、上市年份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分析发现,披露前期与披露当期两个时期的公司治理变量股票发行、业务分部、财务重述、重组费用、审计变更、资产报酬率、净损失、上市年份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变量审计费用、是否“四大”、CEO兼任、CFO变化、机构持股、财务困境值、公司规模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3)。由此可见,虽然审计特征、公司管理层特征、利润特征等变量在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公司中存在较大差异,但对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而言,这些特征在披露前期与披露当期存在粘性,即不存在显著差异。

注:***、*、*分别表示表示在0.01、0.05、0.1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性。下同。

下面对样本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各公司治理特征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详见表4)。首先对模型(1)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互不相关且对所有自变量累计解释贡献率达80%以上的7个变量代替原有自变量与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的综合变量模型解释效果较强且回归结果显著,可得出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本文所选取包括经营特点、审计特征、管理层特征、财务指标等在内的公司治理特征变量相关关系显著,且回归系数可以用于模型(2)判断样本公司在样本期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

注:三个时期的7个变量因子互相独立且不一定相同。

2.财务报告质量模型分析。

根据模型(3)和模型(4)得出,样本公司在样本期间的异常应计项目统计如表5所示。由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在披露当期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异常应计项目均值水平低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异常应计项目均值水平,即未披露缺陷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高于披露缺陷的公司,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这种差异同样体现在披露前期,在所有样本公司尚未被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时,两组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就已存在差异,且未披露缺陷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更高,但同样这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由此看出,无论公司是否在监管机构的强制监督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两组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样本期的财务报告质量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进行相关分析(详见表6)发现,上市公司在披露当期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与过渡期的异常应计项目显著正相关(sig=0.0420),即过渡期财务报告质量越低,披露期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大。

3.市场反应模型分析。

模型(5)、(6)、(7)的回归结果(表7)显示,在披露当期,股票累计异常报酬率(CAR)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可能性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只与利润增长量(sig=0.0312)和财务报告质量(sig=0.0228)显著相关,一方面说明在披露当期,因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相关的影响因素(审计特征、公司管理层特征、利润特征等)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粘性,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发生或不显著发生变化,因此在披露当期,股价已经反映出公司治理特征的大部分历史和公开信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包含的负面信息即内部控制缺陷相关内容并未包含太多投资者关注的新信息。因此,市场反应平和。另一方面说明投资者往往更多地关注财务相关信息的变化,而忽略内部控制相关指标。

另外,结合披露前期和过渡期数据分析发现,累计异常报酬率与公司异常应计项目、利润变化量显著负相关,即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公司累计异常报酬率越高,但在三个样本期间内市场反应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可能性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即投资者更多地关注财务报告带来的信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则对投资者选择影响不大。另外,与披露当期相比,样本期间的公司股票累计报酬率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相关信息更为关注,且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到股价上。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首先,包括经营特点、审计特征、管理层特征、财务指标等在内的公司治理特征显著影响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而由于这些公司属性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粘性,由此引起的内部控制缺陷在披露时并不会带来多少新的信息,市场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反应平淡。其次,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财务报告质量更高,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但披露当期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与过渡期的财务报告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披露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越低,公司在披露期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财务报告质量较低预示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到来。再次,无论是在披露前期、过渡期或是披露当期,市场对于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均没有太大反应,即使公司披露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时,市场也未表现出显著反应,但财务报告质量却能够显著影响市场反应。

2.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关于市场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反应比较微弱的原因,本文总结如下:第一,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问题,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存在着诸多影响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质量的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虽然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规定,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却没有予以系统化和规范化,因此企业虽然按照《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披露,但披露出的缺陷往往缺乏显著的信息含量。第二,由于公司自身属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部分影响因素往往具有粘性,即随着时间并不发生或仅发生较小变化,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公司尚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由于其相关影响因素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如财务报告)反映到股价上,当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时,投资者反应就没有那么强烈了。第三,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没有单独披露,多与财务报告同一日期披露,且财务报告中往往包含大量信息,因此投资者习惯花更多精力关注财务报告信息,从而忽略与之一起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信息含量。

因此,本文建议:第一,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缺陷的划分标准,更加细化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的划分标准,将定性标准进行量化从而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第二,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日趋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也应当保持独立,即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当单独而不是随同年度财务报告一起披露,从而保证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可以及时有效地为投资者所用。

参考文献

王惠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现状、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8).

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3).

Doyle J.,Ge W.,Mcva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

8.交通管理与控制报告 篇八

关键词:多约束; 非一致;终端约束; 复合控制; 制导律; 多源干扰; 故障诊断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recision landing with multiple constraint condition"generall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

Abstract:This project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planet surface precision landing, and the guidance and control problem under multiple constraint conditions is mainly considered. First, to enhance control precision of lander, composite control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composite actuator, and then a novel dynamic model is proposed. Combining novel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actuator is assessed. Second, considering inconsistent terminal constraint condition of entry phases, some guidance law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feedback linearization method,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an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ethod. Third, facing with slowly convergence speed and badly control precision of soft landing phase, finite-time soft landing problem of an asteroid probe is addressed via 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technique, and a continuous finite-time soft landing control scheme is proposed based on homogeneous system theory and cascade system theory; an anti-disturbance optimization tracking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integral sliding mode tracking control methods are proposed for powered-descent phase of Mars landing with considerations of disturbance and real time of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inally, for the demand of real time fault diagnosis in landing phase, an adaptive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scheme is proposed.

Keywords:multiple constraint;inconsistent;terminal constraint;composite control; guidance law;multiple disturbances;fault diagnosis

9.交通管理与控制报告 篇九

目:

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时间:

一、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概况 由于我国国情所限,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缓慢,迄今为止还未形成系统完 整的内部控制理论。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与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的研究较晚,且呈现内部控制主要由政府主导推进的特点。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内部控制大都由政府在民营公司强制推进,财政部、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先后发布过部门或系统的有关内部控制行政规定。我国学术界对于把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的研究也是日益广泛入深的。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综合应用会计内部控制和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共同构成了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再控制、再监督系统;其次,内部会计控制要以社会监督为基础开展;最后内部会计控制是社会审计中的重要部分。1

在国外,1905 年,Dicksee L R最先提出内部牵制概念,包括职责分工、会计记录和人员轮换,可以看 作是内部控制的萌芽阶段2,之后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先后经历了“两要素论”、“三要素论”、“五要素论”等几个阶段。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逐渐走向成熟。纵观控制实践与理论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概念演变与内容的深化是根源于企业内部加强管理的内在需要和外在审计监督的压力而产生和不断发展的。

二、所选题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形成互相影响的作用,而且企业或部门内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会在会计部门中体现,因此对企业的运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会监督对内部控制起着监督的效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科学的制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内部监督的形成,而且保证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工作不能只依靠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还需要社会的监督,在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下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度,从而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所以本文从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的关系方面入手,去研究怎样可以更好的完成企业的运营、管理以及监督。本文的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研究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板块,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企业的管理方面提供一点参考。

王李娜.论会计内部控制与社会监督[J].现代经济信息.2014,9:186-187.Dickess L R.Auditing:a practical manual for auditors.[M].London:Gee and Co,1976.三、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拟采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等。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

引言

概述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

一、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的关系

(一)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会计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内涵、涵义及地位、原则、方法

(二)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的关系

二、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失效表现

(一)会计信息失真

(二)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

(三)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四)社会监督反映不实

三、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失效成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制不顺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

(三)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

(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五)外部监督乏力

四、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的措施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

(二)会计社会监督的完善路径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五、参考文献

10.交通管理与控制报告 篇十

培训时间:2011.3.11-3.13

培训地点:长春

培训内容:计划、执行与控制的基本原理;明确项目范围;进度计划、执行与控制;费用计划、执行与控制。

第一部分主要学习了“计划、执行与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了“项目”的概念,它是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不可复制的,和日常工作是不同的。学习了什么是计划、控制,计划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如果要想干好一个项目,计划至少要占用60%的精力。通过092F项目,已经深刻的理解了计划的重要性,只有前期通过做大量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执行的计划,才有利于项目按时间节点完成工作。目前我们的计划有时计划和实施两层分离,做完计划不能很好的执行,一方面计划做得不好,两一方面执行力差。

执行力差的原因:缺乏意识;缺乏能力;文件不具备可行性;缺乏执行型项目文化;缺乏有效机制(组织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领导作用;过程繁琐等因素造成项目执行力差。以后我们在这方面如何做,才能提高项目的执行力。

第二部分主要学习了“明确项目范围”。项目范围包括项目描述、项目分解、工作描述三部分。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制定一个实际 “供热系统项目”,掌握了项目描述、项目分解、工作描述如何做。期中项目分解尤为重要,项目分解的越细,越有利于项目的执行。

第三部分主要学习了“进度计划、执行与控制”。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里程碑计划、甘特图计划、网络计划技术。里程碑计划、甘特图计划比较好理解,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过。重点讲了网络计划技术,通过网络图的形式表示出项目各工作的相互关系,尤其对于复杂的项目更为适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制定的 “供热系统项目”来实际演练如何做网络计划,这样更能有利于掌握此技术。

第四部分主要学习了“项目的费用计划、执行与控制”。主要包括:资源计划、费用估计、费用安排、费用控制。通过此部分的学习,我觉得资源计划在项目中的非常重要。资源包括:人、设备、材料。我们在制定计划中,很少考虑人的资源,其实人的资源在项目中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公司同时开展了三个项目,好多部门都在担心人力资源可能有问题,但实际没有一个关于人力资源的计划,人力资源如果有问题实际会影响项目的进度与质量。

通过此次项目管理的学习,对于项目的管理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争取把学到的项目管理知识应用到092F项目的实际工作中。

韩家茹

11.离职管理与成本控制 篇十一

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掌握着最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的知识员工流动频繁,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对知识员工的离职率进行控制,越来越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员工离职成本的具体指标和参数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有效控制知识员工离职率的具体措施。、

离职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最怕的是出奇不意地接到员工的辞职信,人员的非正常离职,尤其是核心骨干员工的离职,往往让管理者感到被动。就像复印机用光了纸,就像订书机没有了订书钉,他们总是拣最不合适的时候离开。管理者应该反省:是雇主不仁还是员工不义?是招人策略有问题还是用人机制出了毛病?是经营思路产生偏差还是企业文化变了味?所以,离职管理绝不是一个简单而轻松的话题。

据权威机构调查,在过去的5年里,被调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引入各类知识员工7000余人,而流出的各类知识员工达5000余人,流出占引入的71%。虽然“重视人才”早已得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致肯定,但令人费解的是,企业仍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且走出去的往往是优秀人才或业务能手,这必然会使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一个员工离职,对于公司来说,意味着招募、训练成本的增加,服务品质的降低,商机的流失,行政管理负担的增加,以及员工气势的降低。对于离职员工本人来说,意味着其在原组织的薪酬及利益的丧失,转换工作时期压力的增加,寻找新工作的成本,家庭及社会网络的调整,以及原有资源的流失。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替换一名普通跳槽员工的成本约占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1/3;尤其是对技能紧缺的岗位,替换一名跳槽员工的成本要相当于其全年工资收入的1.5倍。根据美国管理协会(AMA)的统计,默克制药发现员工离职的成本相当于员工年收入的1.5至2.5倍。

高离职率对企业的影响还远不止如此,很多企业的财富正越来越多地要用知识资本来衡量,而很大一部分知识资本存在于知识员工的脑子里。这类员工的离职将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因此,采取措施对离职率进行控制已刻不容缓。

下面我们对员工离职所造成的离职成本做一些指标化的分析。

用数字说话——离职管理的数据分析

一、离职成本

1.公司在离职雇员人职期间为其培训、教育等方面投入的成本及参加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等。

例如IT岗位、管理岗位、产品经理岗位,都需要大量的内训及外训等。

2.知识产权的流失成本(重要的资料文件、知识和技能等)

事实上,对于知识型企业,在这方面的数字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根据美世公司在北京高科技行业的调查,一年工龄,知识产权的流失成本为离职员工全年工资的50%左右,同时,每增加一年,流失成本增加10%。

3.有关客户、供应商因雇员离职而中断,或维持和恢复成本

不仅对于知识型企业,大部分生产型企业及其他行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根据统计,采购、物流和销售岗位建立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比留住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要高5倍之多。

4.离职面谈成本

对于大多数企业,离职面谈至少每次1个小时。

5.离职的经济补偿成本

在《劳动合同法》的大背景下,员工主动离职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对较小,而员工被动离职,不管是终止或是中止劳动合同,公司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人力资本》杂志的调查,《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离职的经济补偿一般为离职员工2~5个月的工资。

6.雇员辞职引发的连锁流动成本

例如公关经理的岗位,如果有人离职,“磁铁效应”会导致离职雇员同时带走其他的雇员,或其他雇员受离职雇员的影响提出辞职。

7.与离职雇员有关的劳动仲裁和法律诉讼成本

事实上,大部分协商一致的员工离职,尚且需要付出上述那么多成本,如果与无法达成一致,中止劳动合同的成本就会大大提升。例如,一个完成的劳动争议解决过程可能需要100小时左右,这期间为法务代理付出的成本可以计量,而人力资源部门为处理纠纷的时间成本就更难估量了。

二、岗位空缺成本

1.内部雇员填补空缺成本

一般来说,从一名员工离职,到招聘新的、足以胜任的人员,一般的岗位空缺周期为45~60天。

2.需要额外临时工的成本

在员工离职,未招到新员工之前,可能需要招聘临时员工填补岗位空缺。

三、替换成本

1.内部招聘专员就招聘、甄选、录用等工作的准备成本

这部分成本,会根据招聘岗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在准备岗位需求、甄选候选者,以及录用手续上面,整个过程需要占用招聘专员大约30~100个工作小时,约合半周至两周的时间。

2.广告、猎头和网上招聘成本

对于招聘信息的发布,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在专业的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以中华英才网为例,首页一周的招聘企业大约需要2000元~3000元,而一些企业的招聘专题,大约需要10000元左右。对于一些比较高端的职位,大部分企业会选择猎头,除去与猎头沟通的时间成本之外,猎头大约会收取1~2个月的该岗位的月薪。

3.招聘专员和用人部门主管或候选人的面试成本

一般招聘新的员工,需要2~3次面试,有3~5人参与面试,每次1~2小时。另外,如果有需要,还需提供给面试人员或候选人的面试场地、交通、伙食等费用。

4.新雇员在试用期内工作动态的跟踪和反馈成本

新上岗的员工,在胜任力方面有很多需要跟进的地方。新雇员在试用期内需要辅导的时间大约为3~6个月,一般每个月1~2次,每次0.5个小时左右。

四、培训成本

对于新招聘的员工,公司需要对其进行各种培训,以便了解业务情况,工作内容及公司文化,这些成本包括各部门培训师的成本,培训资料成本,培训学员的工资和福利成本,培训管理(考试、记录),跟踪的成本,这些累计贾总大约需要400~550个小时。

五、损失的生产率成本

1.离职雇员在参加公司培训期间损失的生产率成本

员工离职之前在公司参加的内训及外训,期间公司正常付给其薪酬福利,而这期间的生产率损失高达100%。

2.离职员工提出辞职后1~2个月内损失的生产率成本

在员工提出离职之后,大约需要1~2个月的时间进行工作交接,这期间,已决定离职的员工其生产率只有平时的50%~70%,同时,离职雇员对其他部门雇员士气影响,而导致他们生产率的下降,大约会达到10%~40%

3.空缺岗位损失的生产率成本

员工离职后造成的岗位空缺,如果空缺岗位无人替补,损失相当于离职员工工资收入和福利的100%,如有新的人员替补空缺岗位,由于熟练工作需要一定时间,这期间的损失相当于离职员工工资收入和福利的50%。

4.新雇员损失的生产率

新雇员初入工作岗位,需要接受培训,学习岗位技能,了解公司情况,认同公司文化,这期间很难立刻达到100%的生产率,按每月获得20%~25%生产率计算,平均5~6个月才能达到100%的生产率。

六、成本扣减

当然,员工离职后也存在成本的节省。例如,若新员工的工资低于原离职员工,可节省部门工资和福利;新雇员在企业内产生的短期和长期的积极效应,以及新雇员的绩效有可能高于原离职雇员等。

扔掉金手铐,建立人才孵化器机制——留住人才离职管理与控制

一个员工决定离开或留下,通常不是单纯某一方面的原因,而是综合因素在起作用。企业管理者该从根本上把握:招聘合适的人。考察一个人能否录用,不是看他能力有多少,而看他能力能发挥多少。看他是否认可企业文化,个人价值观是否与企业匹配,能力是否与岗位匹配,风格是否与主管匹配,是否有助于团队的和谐等。这些都是保证员工忠诚度的基础。

明基逐鹿软件公司的HR顾问笪开源先生说:“我们不是常说这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嘛,员工想跳槽表明他有求变化的心态,这种心态是值得鼓励的,往往有能力的人也是有想法的。我们不应对员工想发展、求变化的心态进行责难,问题的关键是要使员工的求变心态成为企业的可控状态。对于绝大多数员工而言,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企业有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要有适宜的成长空间和生存土壤。”

如同环境的恶化会造成水土流失一样,企业人才环境的恶化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跳槽虽然看上去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企业行为的折射。当企业发生员工离职,管理者要做的不仅是对某个人的挽留,要反省的是“是否企业的人才环境恶化了”?企业人才管理的真谛不是用“金手铐”锁住张三李四,也不是事后扑火、 亡羊补牢,而是使自己成为一片沃土,让人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事业的机会与发展的空间,是很多企业在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方面“低成本”屡试不爽的经验。清华同方集团培训经理介绍:清华同方的人才流失率能够保持较低水平,尤其是经历一些大的变革后,没有人才的大范围流失,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公司“技术加资本”的孵化器机制。以项目为标准,成熟一个孵化一个。一个年轻人来公司,两年后就可能担任项目经理,再过两年,项目成熟,独立出一个子公司,这个人就可能成为公司经理了。清华同方独特的孵化器机制给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事业平台。

另一方面薪金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大,一份调查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高薪对于人才的吸引无疑是第一位的,“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首先需要相对富足的收入来解决生活之需,然后才能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专业工作。”同时,有超过60%被访者认为“高薪能挖到人才”。运用薪酬手段来吸引人才,已经在企业界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华为曾经因为出名的“高工资”而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上一篇:致我们失去的青春下一篇:诉讼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