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关注每一个学生

2024-11-23

教育叙事——关注每一个学生(共18篇)

1.教育叙事——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一

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闫伟鹏

当我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试想,“一个学生将来用特长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了”。反之,只有合格,毫无特长,走上社会,能快乐地享受工作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躬身自问:从教十二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闫伟鹏 2013.2.27

2.教育叙事——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二

关键词:发展,关注,情感体验,思想教育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班里的所有学生都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而尊重和赞赏恰恰是最好的关注, 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绩较差且屡教不改的学生, 我们教师更要制造机会来赞赏他。

我们班有名后进生叫王义清, 是个很调皮的学生, 家长也不怎么管理, 学习上有点懒散, 不爱读书, 每天晚上的背书任务几乎从不完成, 令我大伤脑筋。有天放学后, 我把他叫在一边, 对他说, 义清, 今天晚上回去好好读书, 教师相信你能和其他学生背得一样好。可谁知, 第二天早上, 我去问他, 他还是不会背, 我当时可以说真是火冒三丈。但我告诫自己不要生气, 耐着性子问:“你读了吗?”他说:“我读了好几遍, 光会背前几句话。”“那你就把前面几句背给老师听听。”我心平气和的说。说实在的, 前面几句他背得还算熟练, 我立刻改用赞赏的口气说:“你今天很有进步, 待会上课你就背这两句。”上课了, 我向全班同学说:“咱们先集体背一下昨晚布置的背诵段。”背完以后, 我说:“谁能把这一段的前三句背一背?”很多同学都“刷”地举起了小手。这时, 我定睛看了看王义清, 他的手也举起来了, 但举得很低。我说:“现在请义清同学来背好吗?”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下, 王义清熟练地背了前三句, 全班同学又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也朝他举起了大拇指, 第二天早读时, 王义清满脸兴奋地对我说:“老师, 这整段课文我都能背下来。”从此, 王义清学语文的态度也积极了很多, 上学期期末考试, 他的语文成绩由以前的几乎不及格上升到81分。

确实, 只要我们老师真情付出,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公平地对待学生, 不厚此薄彼, 尤其对于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 做到多鼓励、多关心, 切实帮助他们, 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精神饱满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些我们都要密切关注, 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会学, 还要让学生乐学。

在一次社会课上, 当讲到埃及的金字塔时, 我问学生:“咱们班有没有长大想当建筑师的?”很多男生举起了手, 我笑着说:“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一下你们这些未来的建筑师们, 建金字塔时, 每块石头的平均重量有几吨重, 那个时候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 怎么把石头运上去?”这几个男生愣住了, 他们有的皱眉思索, 有的干脆摇头……我就趁机说:“那就赶快和同学们讨论吧!”顿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全班同学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他们各抒己见, 有的说用牲口拉, 有的说用雪撬拉, 还有的说用圆木把石头放在上面滚下去……而且其他同学还不断反驳这些学生的观点。如:用牲口拉, 牲口怎么上那么高?有那么长的圆木吗?……

总之, 那节课同学们个个思维活跃, 积极发言, 课堂上热闹极了。怎么将石头运上去, 这对现代科学家也是一个谜, 但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 他们开动脑筋, 敢于发表自己见解, 而且每个同学在倾听时都那么专注、投入, 这就足够了。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学习, 不仅感到快乐, 而且学的知识也不容易遗忘。

三、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师也者,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就是老师通过教授文章事理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 我在同学们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 以“壮”字为导线, 分层次指导学生朗读, 在读中悟情之后, 我出示狼牙山五壮士的纪念碑, 进行拓展, 假如你站在狼牙山五壮士的纪念碑前, 你想说些什么?同学们之前刚看过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 已经被五壮士那种英勇顽强的精神所震憾和感染, 在这里谈感受已是水到渠成的事。同学们有的说:“要学习五壮士那种英勇顽强的精神, 今后做个勇敢的孩子。”有的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定要好好珍惜, 努力学习, 长大后报效自己的祖国。”这时, 我适机出示16个字, “勿忘历史, 珍惜现在, 发愤图强, 振我中华。”在同学们齐声诵读中结束了这节课。

其实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可以巧妙地渗透学生的品德教育,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正是在这种长期的学习、阅读中形成的。

3.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三

一、了解学生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这些智能在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一个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

班上有个叫小琳的女生,上课时总是一副心不在焉、永远没睡醒的样子。整整一个学期,她没有翻过一次书,没有发过一次言,就那么安静地坐着发呆。第二学期的一节课,学生的唱谱环节让我大失所望。我期待

地望着几位“潜力股”,他们却把头埋得很低。这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惊异地看着小琳:“你会?”她没有回答,而是一字一句地唱完了谱子,无论是音准还是节奏,都远远超出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表现。“有人教过你吗?”我又惊喜,又诧异。“猜的。”她羞涩地一笑。她的笑让我无地自容——这是一个音乐天赋极高的孩子,她对音准、节奏和音调极其敏感,而我却一直忽略了她。

小琳的案例让我对“多元智力理论”有了切身地感悟:看似一样的孩子,音乐天赋却各不相同。语文、数学成绩好的孩子,音乐天赋不一定高,但音乐教师却常常用学生其他学科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音乐潜力。怎样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呢?经过反复尝试,每年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测评,并依据学生的表现,将其归入以下四类中的某一类:A.在无伴奏的情况下,音准也很稳定,能独立完成演唱的;B.音准较稳定,能依靠伴奏完成演唱的;C.音准特别差,有伴奏还是唱不准的;D.虽然唱歌能力较弱,但对音乐活动充满热情的。这样的分类,有利于教师科学地制订出过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二、角色体验是个性化教育的帮手

如何运用上述测评结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呢?经过长期实践,笔者摸索出“角色体验”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量身订制了四种角色——我是歌手,主要群体是上述A类学生;大众评审,主要群体是上述B类学生;歌伴舞表演,主要群体是上述C类学生;我是乐手,主要针对上述D类学生。A类学生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提高演唱水平,B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轻声演唱、仔细聆听,C类学生的发展方向是乐于参加各项音乐活动,D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组织活动时,教师采用扇形结构设计座位,中间一排从上到下依次是表演组、评审组、歌手,两边分别是乐手(如下图)。这样既避免了歌手组受到表演组的干扰,又让容易摇摆的评审组在歌手组的引导下越唱越好,同时让表演组在小组合作的影响下有所进步。

一学期下来,歌手组的演唱水平有了较大地提高;评审组的成员在从表情、音色、动作、眼神等方面评价歌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还提出解决方案的点评模式,这促使他们向歌手发展;表演组的学生越来越喜爱参加音乐活动,个别学生晋级成了评审;乐手组的学生演奏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分层辅导是个性化教育的保障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教学难度大。一是不同的学生演唱能力不同,合唱时难以有机融合;二是合唱时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声部的演唱,还要聆听其他声部,难以做到一心多用。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歌曲《火车开了》时,教师根据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情境表演内容——节奏较稳的学生选择较难较复杂的kacha节奏,中等学生选择Hong long节奏,节奏感相对差一些的学生选择长音wu节奏,然后让他们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一起练习下列三声部节奏。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地进行了分工协作,例如小组内唱歌好的做领唱,比较害羞的跟唱,擅长舞蹈的伴舞。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个别辅导,在分工合作和分层辅导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善待和挖掘。音乐教师真正地关注每个学生,能促使他们爱上音乐课。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4.教育叙事关爱每一位学生 篇四

教育因关爱而精彩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给予学生关爱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多姿多彩,每接一届学生我都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尽量多给予贫困学生一些关爱.我曾教一个叫李鑫的学生,他父亲常年有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只靠母亲一人维持家庭,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但这名学生学习成绩好,体育素质好,尤其是篮球打的好。平时,学校有什么照顾情况我都先考虑他。我能帮上他的地方我也尽量去做。一次篮球赛,我班另几位条件好的队员主张买队服,而他却默默无语。那几天,他的状态很差,我明白他沉没的原因。于是我找到队长给了他50元钱,让他帮李鑫买 一套队服,并想办法让他收下,不要伤了他的自尊.他穿着这身队服使我们班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赢得了冠军。这中间,他功不可没。并且,从那以后他的成绩也突飞猛进,由全学年的20 多名跃进到第十名,成绩是喜人的。

5.教育叙事——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五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给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也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更加重视按照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1月11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努力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指出“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才,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们常说,茂密的森林是灵芝的摇篮,深邃的大海是珍珠的摇篮,雄峻的大山是宝石的摇篮,辽阔的天空是星星的摇篮,而班集体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而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高效的德育工作正是全体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学生中起榜样作用,从而达到以德育人。

做一位好教师不容易,做一位好班主任更不容易。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影响非常重要,他们的思想、言行、作风和品德,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对于一位高中班主任来说,显得尤为突出。作为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做得好的给予及时表扬,差的给予批评,否则会是非不分,乱了章法,等于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障碍,势必影响班级工作。所以,班主任工作必须坚持原则,谦虚诚实,言行一致,严以律己,一丝不苟,真正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和形象,推动班级工作。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老先生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个思想高尚、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的班主任,一个正直、善良、公正为人的班主任,一个举止文明、仪表大方、礼貌待人的班主任,必定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试想,如果一个班主任告诫学生不能迟到,而自己上课或开班会课又常常迟到;如果他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而自己又损坏公物,那么,长此以往,这位班主任威信何在?初建班时,我发现学生不喜欢劳动,有的躲,有的出工不出力。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亲自参加劳动,边劳动边指挥。学生看到我身体力行,情况大为转变,个个都很积极。我们班有位学生,经常迟到,时间观念淡薄,拿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当回事。我除了在班会上和教学中加强教育外,我每天在规定学生到校的时间准时出现在教室。一段时间后,他再也不好意思老迟到了。可见,“身教”的作用是很大的。

二、以“爱”为核心,“爱”字当头,让“爱”植根班级。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对待学生不感情用事,不搞下马威,不摆家长作风。如果班主任整天说官话,说套话,严厉斥责学生,表面上似乎得到了学生的“敬畏”,实际上使学生敬而远之,事与愿违。“爱”字当头,达到了师生心灵间的共鸣,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许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教师不热爱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情感上的裂痕,意识上的障碍,品德上的滑坡,智慧上的压抑。班主任要像慈母一样关爱学生。班上哪个学生病了,就去问寒问暖;哪个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就带头捐款捐物,到家里走访。时间长了,与学生的心自然就贴近了,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热爱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的工作中,要讲清道理,以理服人,坚持多表扬,少批评,不能讽刺挖苦,否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工作被动。我班吴超同学玩游戏、上网成瘾,经常逃课,家长也很着急,几次深夜打电话给我告知他仍然没有回家,我虽然多次找他谈话,但他仍然无动于衷。为了让他彻底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荒唐,有一天我在同学的带领下来到了他经常出入的网吧,并找到了他,当我替他还清了欠下的100多元债款时,他震惊了,哭了。我知道一个高二的大男孩,在我面前流泪是多么不容易。他告诉我他也多次告诫自己,但经过网吧门口时,总也控制不了自己。他说他现在知道老师都是为他好,老师多么不容易,决不辜负我对他寄予的期望,一定好好努力。果然,一直到现在,他再也没有无故旷过课。我想这件事对他来说意义是很重大的,不仅让他改掉了坏习惯,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了在人生路上,人是在不断跟自己作斗争的,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班主任工作量大、繁杂,且不易显效。因此,只有热爱班主任工作,才能下功夫、勤钻研。有了爱,就会产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才会把班级当作“家”,以高度的责任感与这个“家”荣辱与共。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建立良好的是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上的,做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挖苦、不打击、不歧视,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同样信任他们、爱他们。通过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帮他们认识所犯错误的性质,使其改正错误,并指出努力方向,这样就可以减少工作对立面。

只要教师能用“爱心”与学生真诚交流,用“爱语”和学生平等对话,用“爱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用“爱想”时时处处为学生掌舵导航……就一定能享受到教育的喜悦,体验到教育的价值。

三、以“学识广博、业务精深”的能力表现,在学生起熏陶作用,从而达到以才育人。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泉水。”;“学生的头脑不应该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应该是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掌握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较广的.基础知识,具有广博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履行职责,才能很好地培养人才。现在我担任的

高二(2)班是个尖子生较多的班级,同时也存在一部分基础较弱的同学。在教学中,我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上课尽量做到新知识直观、形象、易懂,结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讲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因材施教,使他们喜欢上了数学课,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师生之间的感情更亲近了。

教师职业具有“学术性”的特点。班主任只有精通业务,方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如果班主任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正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教学艺术精湛,学生对该学科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崇拜你、信服你、效仿你。因此,作为班主任只精通一门专业知识还不够,要保持良好的求知欲,在知识面前,永不满足。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知识面宽,博学好问。作为班主任只有博学方可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此外,班主任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好的口才。要管理教育学生,就要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棒棒敲在鼓心上,句句说到心坎里”,班主任的语言要有鼓动性。在个别谈话、班队活动、联系家长、课堂教学等各项活动中,班主任的语言,要么切中要害,要么妙语连珠,要么和蔼可亲,要么机智幽默。让“才”的语言充满感召力,这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作为班主任,我深爱着我的学生,正是这种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很多同学和家长遇到问题愿意向我倾诉;正是这种爱,使我的学生也学会了爱,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而这种爱会使他们学会更多的东西,拥有更多的美德,如宽容、大度、乐于助人、乐观、豁达、开朗……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正是这种爱,使班级的凝聚力一步步加强,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良好的班风使每个人都充分地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将自由、尊重和关爱给予每个孩子,

让他们从小能在自由中哺育创造,

在尊重中培养自信,

在关爱中得到健康成长。

总结过去是为了今后走得更稳健!

望前方,也许路还会崎岖、泥泞,

6.教育笔记: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篇六

教育笔记: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就像世界是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别发展水平,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孩子,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投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幼儿个性。

观察是一切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手段,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可以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就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幼儿的个性。我们面对的是年龄很小的孩子,再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备受宠爱,生活上家长包办得太多,因此,在幼儿园孩子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困难,这时他们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如:刚入园的孩子,不会穿衣服、鞋子,我们帮助他们穿;睡觉的时候,我们帮他们盖好被子;午睡起床后,给孩子梳好辫子;上完厕所后,帮他们把内衣塞进裤子里面等,这些虽是非常琐碎而繁杂的细节照顾,可却是最能让孩子体验到老师慈母般的爱的方式。例如班中哟个叫小菲菲的男孩子,他每次碰到不愿意做的手工、操作材料,不喜欢吃的菜都要大哭,所以,每次他做手工的时候,我们都会大大的鼓励、表扬他,只要他愿意动手,我们就给予肯定,还会引导其他小朋友认识到他的进步,让孩子也给予他极大地表扬和支持。慢慢地,他在一次次鼓励和表扬中得到了力量,现在基本能够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识别优势与弱势,寻求突破口。

我们发现,当幼儿找到他所擅长的领域时,他将乐于探索,并逐步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觉,成功的体验会让他有信心迎接另一个难度更大领域。但幼儿的优势和弱势并不一定是显性的,教师应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准确分析幼儿行为,并科学地认定幼儿的优势与弱势,同时要分析造成弱势的原因。只有真正了解分析幼儿,才能寻求到突破口,让幼儿的优势带动弱势,最终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如我们班的周子峻,他个子高高,白白嫩嫩,可是每次吃东西都是个问题,一看到饭菜摆在面前就犯愁,撑着下巴,不想吃。不过,周子峻画画特别棒,每次画画最清爽的那幅就是他的,画面特别有想象力。于是我就借助这一点来鼓励他多吃点饭。你看,周子峻画画那么棒,可是画画、涂颜色需要很多的力气,就要多吃一点饭呀,好吗?他一听,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顿时吃饭都有了力气。

3.用心琢磨,读懂孩子,满足需求。

每一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他们形成的个性也截然不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文静、有的善于表达、有的沉默寡言„„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个性,努力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还要善于发现不同幼儿在不同发展领域的差异性,不再某一方面培养目标上整齐划一的苛求每一位幼儿,要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需要,注重给予他们不同的关爱和教育方法,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7.教育叙事——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七

关键词:拼音教学,主动学习,差异目标,合作学习,分层评价,创设

一、了解学情, 引导主动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情是对了解学生进入小学学习之前的首要任务。开学第一周, 便对学生拼音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表格如下:

注:请各位家长如实填写孩子目前的拼音学习情况, 前面五格请打“☆”, 最后一格请填写具体内容, 谢谢配合。

经过调查, 可将学生大致分成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对拼音一无所知;第二种是略有了解;第三种是倒背如流, 能熟练拼读。对拼音一无所知的学生极少, 略有了解但不熟练的孩子占到大部分, 还有极少数的孩子拼读流利。针对此种情况, 教师便要从教学方法入手, 寻找个体发展的最佳发展区, 系统拟定教学目标, 以保证目标的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提高目标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 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 分层次有机整合, 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力图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 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因此, 教师要积极努力地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如用儿歌帮助记忆声母的字形:一扇大门nnn, 像把椅hhh……也可以用讲故事、猜谜语、手形操、找朋友等游戏帮助学生练习读声母和音节。还可以利用投影仪、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创设学习拼音的情境, 使抽象的符号形象化, 枯燥的内容具体化。

(二) 教给学生学习拼音的方法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一年级学习拼音开始, 从教材的编排上看, 很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例如6个单韵母a、o、e、i、u、ü, 教学要求是一样的:都是读准音, 认清形, 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教学过程也是一样的:指导发音→指导记形→指导书写。因此, 教师应在教学第一个单韵母a时, 就应教给学生学习单韵母的方法: (1) 看图读准音; (2) 看图记住形; (3) 看范字书写。学生学会了学拼音的方法, 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条件。

二、差异目标, 人人得以提高

由于学生处于三个不同的知识层面, 如何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受到训练, 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呢?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训练时必须避免同一层面、同一要求, 而应体现不同层面、不同要求。如教学声母p与韵母o、i、u相拼时, 设计基本练习, 让第一第二种情况的学生能按顺序读准音节的四声, 第三种情况的学生能熟练拼读;设计巩固练习, 让第一第二种情况的学生能准确拼读, 第三种情况的学生能打乱顺序熟练拼读;设计提高练习, 打乱音节四声顺序, 第一第二种情况的学生能熟练拼读, 第三种情况的学生练习直呼。有了各自的目标,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夯实拼音基础。

再以一课为例, 分两个层次:A层次———就是已经掌握了拼音且能熟练拼读的孩子;另外一个B层次———就是认识拼音, 但还不能熟练拼读的孩子。以教学“b、p、m、f”为例, 制定课时目标。

课堂上, 教师有意识地把座位进行调整, 把两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重新组合排列, 以便于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且都可以得到老师的密切关注。

三、分层教学, 开展合作学习

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 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了解了学情, 便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一) 根据学生喜好开展

在一开始的调查中已经发现, 第一种情况的学生人数较少, 便可利用课外的时间, 根据学生的喜好展开教学。

如学生甲喜欢画画, 拼音教材配有多幅插图。教字母的图, 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 这些插图趣味性较浓, 又多为儿童熟知的事物, 易说易记, 从旧知或经验的迁移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如学生乙喜欢儿歌, 便由儿歌导入教学内容。有的押韵, 读起来琅琅上口, 低龄儿童很容易接受。

(二) 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按座位编排, 四人一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学生能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在学习心理上, 学生的地位相互平等, 易于交流。同时能满足全体学生表现的欲望, 学生的参与率高, 参与的积极性也高。

例如:学生在认识了字母“e”以后, 要学习写母字“e”。教师可以这样安排,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 学习写“e”, 提出两个要求: (1) 相互帮助, 全组都要学会写“e”; (2) 看谁写得最漂亮。学生有了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积极性很高, 本来会写“e”的学生, 情绪高昂, 忙着做示范, 写下工整漂亮的“e, 同时又忙着指导不会写的学生, 甚至手把手的教, 保证全组学生都学会了写“e”。

小组合作学习, 激发学生的交往意识, 提供学生之间更多交流的机会, 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团结互助精神, 满足了儿童的表现欲, 还便于因材施教, 防止产生“差生”, 并能面向全体学生,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分层作业, 分层评价

通常, 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对课堂教学的备课, 而对于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作业布置, 就显得有些轻视。其实, 教师对课外作业的精心设计与整理分析, 能够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达到学生做作业的基本目的,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拼音教学的目的要素和学生能力的要求, 具体可以分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以学完ang eng ing ong布置课堂作业为例,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 事先跟学生做好约定:A组学生需要完成一星和二星题, 有余力的争取完成三星题;B组学生需要完成一星题, 有余力的可以完成二、三星题。

这样的星级分层作业不仅在操作上比较方便高效, 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 清晰了解自己所处的层次。在这个分层作业评改的基础上, 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 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他们的表现是否达到目标。A层学生的目标为通过星级作业的竞争激发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 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质量都能够有一定的进步;B层学生的目标为转变完成作业的态度, 能够比较积极地完成作业, 关注教师对其作业的评价。

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 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内部的竞争,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作业质量。学生是处于不停的发展和变化当中的, 所以对于学生的分层也需要更加灵活, 来符合学生不断的需求。

五、创设良好环境, 给孩子一个童话天地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童话, 我们的教室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学校, 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陌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拼音的世界, 住着拼音王国的成员们, 字母以各种形象出现在学生的眼里, 动物造型的、花朵造型的、卡通造型的……把应有尽有。学生的名字做成卡片, 以各种造型出现在教室里, 学生学会拼读后, 走到哪、拼到哪。“门、黑板、玻璃、扫把、簸箕……”都成为每一个学生练习拼读的素材, 学生自由获取, 在无意识中学会拼读。课堂如此, 课外亦如此。

教师可以根据拼音内容设计一些游戏:如发动学生把拼音做成扑克牌, 让学生以玩扑克的形式练习拼音;又如让学生自由结对子, 帮助能力弱的学生巩固或纠正拼音, 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提高能力的机会, 也体现了合作意识。

其次, 把拼音教学从课堂推到家庭。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 家庭作业必须在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下才能较好的完成。家, 另一个拼音的世界, “冰箱、电视机、电话机……”都成了学生练习拼读的素材。学生初学拼音, 有了家长的鼓励和老师的表扬, 见什么拼什么, 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喜欢拼读。

8.教育叙事——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八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就是真爱、平等和公正。

身为人师,应该拥有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真正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牵挂他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爱是世界上最祥和的语言,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一个微笑,是一首婉约清丽的诗,不仅给同学们巨大的鼓舞,而且孕育了他们善良的人性;一个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荡涤着同学们善感的心灵;一个举止,就是一首雄壮的进行曲,激励着同学们奋发进取,去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人生之歌;一句言辞,犹如一条彩虹,深深地烙在同学们的心里,引领着他们追寻美丽而多彩的梦。没有爱的语文教学是苍白的,不懂得爱的语文教师是贫乏的,因为爱是教育的真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育的功能是要给学生的情绪生活以积极的支持。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积极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其在学习中能发挥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同时发生,它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里有民族的情结,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因此,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命根子。这样一个人文的学科,千万不能把它教成技能技巧,重术轻人”(于漪)。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充分体验到丰富的人生:从李白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才是做人的尊严,什么才是人格的彰显;杜甫告诉我们人应该有博大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赞美》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忍辱负重的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人要有顽强的生命力;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古典悲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双殉情演绎了人类永恒的爱情……

在语文课堂上,还应该让同学们体验到成功和愉快。这就要求我们从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等方面不断求索。一种积极而和谐的课堂风气的形成,与教师的领导方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关心集体,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较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情境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进行理性的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目中有人”的教学,进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场效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教学策略,有了兴趣,就有了热爱,也就有了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要用好激趣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个个兴趣盎然:以情激趣,学生会得到感染,产生感情共鸣,从而振奋精神;表演激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情绪高涨,趣味横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探究激趣,让学生拓宽视野,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争辩激趣,可以让学生提高思辩能力,体味哲理的乐趣等等。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语文课堂不仅是语文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语文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是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体现教师人文关怀的过程。教师的人文关怀是指帮助学生辨别是与非、美与丑,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保护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克服焦虑、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走近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影响人格,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人文关怀归根结底就是促成学生人格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孕育高尚人性的过程。任何一个文明社会无不把培养崇高的人性作为教育的最低标准,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人性的培养,惟有如此,知识才能成为人创造而不是毁灭美好世界的力量。人性之美是人生最亮丽的风景,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唤醒学生关注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因为自己的生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获得幸福。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塑造与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语文教学属于人文教育,产生人文力量,培养人文素质。人文教育的目的归结为对人格完善的追求,以实现个性的解放;人文的力量既可以培养学生同情、友谊、责任和勇气等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人格行为,又可以加强诚信、独立、创新、自律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人文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从根本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给学生创造幸福,否则,我们的教育毫无意义。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指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

9.欣赏每一个学生论文 篇九

摘 要:心理学家表明:“情感是最好的学习催化剂”。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充满信任,他们才会更加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关键词:爱心;信任;学习;欣赏

一、背景分析:

人们曾信奉这样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但面对那些活泼好动、耐力和恒心还很缺乏的小学生,我却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从那些小心发言被老师否定后悻悻而坐和侃侃而谈被肯定后“得意”的笑脸感和心理的需要,成功会使儿童信心倍增,学习劲头十足!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成就感,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取内在学习动力的正方向激发呢?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个花絮。

在人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七册“角的度量”这课教学中,我是通过不同的测量方式让学生在量数学书的角活动中体验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在学生之间交流达成共识,为了方便应该使用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实物感知,认识度,并通过学生自主地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度的概念。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性、开放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数学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发现探究,来构建知识。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一个小发现或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与我这个“孩子王”进行朋友般地沟通、交流。

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37、38页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

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

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五、教具准备

量角器,课件,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提问:昨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说什么叫角?

2、课件出示:

提问:下面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小?哪个角最大?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用什么来量角的大小吗?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猜测中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师:同学们都知道度量线段的.长短常用的工具是直尺,度量角的大小也有工具,那就是量角器也叫半圆仪。

板书:工具 量角器

(2)观察它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对量角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激活学生的各种学习动力,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3)课件演示量角器各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更深一步。)

(4)学生拿出自己的量角器,找一找量角器的中心、两条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

2、角的计量单位

①师:计量线段的长短要用厘米、分米等作单位,计量角的大小常用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 “度” 符号“°”

板书 计量单位 “度” 符号“°”

②课件演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③找一找:在量角器上找一找 内刻度:45° 60° 120°

外刻度:30° 15° 180°

④质疑:为什么设内刻度、外刻度?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度”的形成及角的计量单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头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3、学习角的度量

师:认识了量角器,知道了它的计量单位是度,你会用量角器量角吗?

①小组尝试量角

量出第37页下面的∠1

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请学生到投影仪前演示量角过程,边量边叙述量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习的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课件演示量角方法

归纳方法:点点重合 线边重合 读准度数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演示量角的过程,教师提炼出量角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量角的方法的掌握。〕

③学生独立量∠2

学生汇报:请学生到投影仪前演示量角过程,边量边叙述量的过程。

④判断(手势判断)见课件

4、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

①谁大谁小?学生猜测

②学生动手量一量第38页的角,得出结论:一样大

③想一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吗?

板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④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⑤量一量第38页例1下面的三个图形。

⑥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书: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1、猜一猜(课件)

2、课件量出导入中∠2、∠3的大小。

3、思考(课件演示)

(1)在各种度数的放大镜下看角,角的大小会改变吗?

(2)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会画出这个角吗?

师: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画有度数的角。

(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一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巧设练习,让学生通过判断、猜一猜、量一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的工具 量角的计量单位 量角的方法

量角器(半圆仪) “度”符号“°” 点点重合

线边重合

读准度数

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七、教学反思

10.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篇十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示意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今天我们班的李珍笛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简单!请坐!”受到我的表扬,她高兴地坐了下去。许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这些学生多会分析!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我觉得安东做得好!”另一位同学接着说,“因为维加和安娜光说那些话根本没有用,玛莎肚子还是饿啊!只有安东把自己的面包给了玛莎吃!”

“对!”还没等刚才那位同学坐下去,一位男生就激动地站起来说:“要说维加和安娜也很自私,他们光说那么多,却不把自己的东西给玛莎吃,只有安东用了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玛莎!”

“自私?!”我不禁惊叹他的独特见解,在他稚嫩的心灵里,维加和安娜没有“慷慨解囊”相助,就是自私!

“老师,我也想说!”另一位同学急着站起来说:“维加和安娜说那些话,也是在关心玛莎啊,怎么能说他们是自私呢?”

看到学生都这样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真的很激动。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对这个故事中的人和事有着各自的情感态度,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安东做得最好。只是在对维加和安娜这两个人物的看法上产生了分歧,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判断。经过刚才那番小小的辩论,不少学生都瞪大眼睛望着我,我想,该是我站出来协调的时候了。于是,我笑着说:“你们说得都很好,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

“想!”

“我认为维加和安娜用语言去关心玛莎,也是一种关心,只是没有像安东那样用行动去关心玛莎,更能帮助她解决眼前的困难!”我说。

“对!”我的话一说完,学生都表示了赞同,我又注意看了看刚才说维加、安娜自私的那位男生,他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分角色读小伙伴们的对话,自己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块儿,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11.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篇十一

一、以人为本,科学谋划,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枯燥的学习,过重的负担,会消耗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动力,更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此,我们把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作为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步。自2004年5月我校经过长期的准备,通过调查、试行、再次问卷调查,打破了长期以来旧的作息时间,把作息时间调整为早8点10分到校,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每节课35分钟,在校时间没有延长,但可以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让学生吃好早餐。

二、以活动为载体,以节日为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儿童来说,空洞的大道理与说教是豪无意义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者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教育手段,设计利用各种学生喜欢接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地体验,积极地参与,从而受到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如:三月份组织学生参观赵州桥,四月份组织学生扫墓,定期开展与贫困山区儿童手拉手活动等。另外,每年春季召开全员参与趣味体育活动,六月份是全校的艺术节,十月份是创造节,这三个大的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传统,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

三、突出特色,利用优势,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立足学校实际,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不断开拓学校发展空间,丰富学校特色内涵,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使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健康快乐成长。

1.利用电教资源,开辟“优秀影视”校本课程

电影以其独有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已经成为陶冶少年儿童心灵、培养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重要艺术形式。我们凭借学校多媒体设施已进入每个教室的优势,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开设了电影课。隔周一次的电影课分不同年级段,结合语文、法制、科学等学科学习的内容,精选那些经久不衰、内容积极向上、艺术性高的电影,制定所放片目。

2.实施“快乐英语”课堂教学,打造品牌学科

自2004年我校每天开设一节英语课,各年级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自己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了歌曲、语音、口语、阅读等方面的专项能力的训练。英语教师结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每学期都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竞赛、英语沙龙等活动,在学校的红领巾电视台开设了“动感英语”栏目,组织英语百词竞赛活动和英语广播、英语书法竞赛、英语手抄报竞赛等活动。

3.开展 “阳光体育”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我校作为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直致力于体育的发展和创新。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每周拿出一节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将太极扇、街舞、竹竿舞、安塞腰鼓纳入学校的体育课程,营造“阳光化”体育课堂。本着健康、快乐、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在大课间开辟了足球颠球、呼拉圈、跳绳、踢毽子、健美操等项目,让每位个孩子快乐地参加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

12.教育叙事——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十二

一、宗旨: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的教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为自己的终身幸福奠基。然而, 要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 往往会使我们陷入一种“两难”境地, 要么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要么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问题在于我们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的是无差别的教育, 即标准化的教育。

在解决了“有学上”的今天, 如何有效解决学生“上好学”已显得非常突出。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专家冯恩洪认为:“标准是重要的, 但合适永远比标准更重要。”于丹教授也说过:“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 适合才是最好的。”如果我们能够正视差异, 实现差异发展, 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的教育, 就能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就会使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一年多的实验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分层走班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学新机制, 其宗旨就是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的教育。

二、核心: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有人讲, 中国的孩子越学习越不会选择。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起, 孩子就有了许多梦想, 例如长大后要当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等。但是, 随着学龄的增长, 他们却越来越不知道长大后该干什么了, 甚至上大学选择什么学校、报考什么专业都全凭父母、老师作主。因为从小学到高中, 我们的教育很少给孩子们选择的机会, 一个学生一旦进入学校, 原则上几年不变, 学生没有选择班级、选择课程、选择老师的权利和机会。

一年多的实验时间虽然不长, 但足以证明, 分层走班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其核心是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学会选择, 保持愉悦的心情, 释放自身的潜能, 感受成功的滋味, 从而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道理。为此, 学校提出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定期流动、管理保障”的分层选班原则:“教师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倾向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向每个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学生自主”即学生最终选择哪个层次的班级学习由学生自主决定, 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并允许学生在选择学习班时先进行试听;“定期流动”即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根据学习状态各调整一次, 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主动提高;“管理保障”即加强对选层的监督和指导, 确保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同时, 学校先后召开学生会和家长会, 反复宣讲“分层走班教学”的目标、原则和具体实施意见, 得到了全体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2009年10月底, 初一年级六个班的英语教学分别按A、B、C三个层次率先实行了分层走班上课。教育学博士、邯郸市教育局曹建召副局长指出:“分层教学在初中阶段的探讨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自主管理, 必将为学生的高中乃至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正在初步实验的基础上谋划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超市”, 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三、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削高就低和缩小差距, 更不是要抑制优秀生和学生特长的进一步发展, 而是扬长避短、顺应天性, 使学生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分层后, 教师的教学也必须分层, 即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训练、辅导、检测和评价等诸方面都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真正体现因材施教。课题组成员多次组织教师到分层教学的发源地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北京四中听课, 学习经验;又深入我校实验教学课堂听课研讨, 组织学生座谈会, 对学生做问卷调查, 看效果, 查问题, 找差距, 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 师生互动, 完善机制, 进一步制定了分层教学的目标、策略和方法。其中, 对A层次的学生, 侧重于进一步挖掘潜力, 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为策略,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机会;对B层次的学生, 侧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强基础、勤训练、习方法”为策略, 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对于C层次的学生, 侧重管理和激发学习兴趣, 以“低起点、小坡度、重提高”为策略, 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分层走班上课实施一个学期后, 课题组组织了学生问卷调查, 87.9%的学生喜欢走班上课, 73%的学生认为“走班上课”效果好, 74.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提高, 77.6%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和比较满意。可见我们的实验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欢迎。

四、实施:建立教学新机制

在实验的过程中, 我们真正关注的不单是组织形式上的变化, 而是分层走班教学改革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转变, 是创设、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机制。

1. 确立了“以学定教、分层施教”的原则。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情, 包括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等来确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计划、方法和策略, 着眼于每一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分层施教”就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施行教学任务,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 摘到果子”, 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快乐, 拥有成功的自豪感。

2. 构建了“一统五分”的教学体系。

在统一教材进度的前提下, 实现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考查、分层评价。分层授课, 指根据学生的基础, 按三个层次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形成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 分层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练习, 指通过必做、选做等形式, 安排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辅导, 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层进行辅导, 包括查漏补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分层考查, 指每次阶段性检测中, 在基础试题的基础上设置加试题, 供学生选做;评价分层, 指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而重点考核进步、变化和发展, 只要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和奖励,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团队参与的管理模式。

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行政班的体制, 加大了学生日常管理的难度, 班主任普遍有摸不着学生的感觉, 而且任课教师面对的是来自六个行政班的学生, 在课堂组织、作业收交、课后辅导等方面都遇到了新问题。为此, 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 为每个行政班设立层次班长和层次课代表、学习小组长等, 把学习的主动权、管理权交给学生, 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是建立年级组管理团队, 明确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分层走班模式管理职责, 任课教师不仅负责层次班的教学, 同时负责层次班的管理, 并及时与班主任交流沟通学生情况;三是定期组织年级组专题教研活动, 及时研究、解决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确立了“以学定教、分层施教”的教学原则, 构建了“一统五分“的教学体系, 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和教师团队参与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当然, 在分层走班教学的实验中, 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诸如学生选择层次的依据如何更合理、更科学, 如何更好地依据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策略, 如何完善走班学生的班级管理, 等等。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让每一名学生学会选择、感受成功、充分发展, 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为了这个目标, 我们正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隋立国, 谷广文.走班式分层教学:将选择权交给学生[J].新课程研究, 2005, (3) .

[2]倪志刚.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5) .

[3]叶琳.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J].教学与管理, 2008, (1) .

13.教育心得之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 篇十三

案例描述:

早上,妈妈陪着舒畅玩了一会儿桌面玩具后,准备离开,还没到教室门口,舒畅就跑过去扑到妈妈怀里,她抬起头,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妈妈,妈妈……”轻声地纠缠着什么,妈妈连连点头,嘴里也叨咕着。我迎了上去,舒畅住了口,手却抓得更紧了,试图拉着妈妈往回走。“舒畅,为什么哭呀?”舒畅看了我一眼,显得更着急了,近乎哀求地缠着妈妈边哭边说:“妈妈,我要回去,嗯……嗯……”妈妈惟恐老师批评她,连忙说:“高老师,我们到楼下去一趟,待会儿再上来。”说着,带着舒畅下楼去了。“唉……”我无奈地轻叹了口气。

分析:

舒畅是个内向偏于孤僻的孩子,据小班老师反映,她在小班时是哭得较“韧”的几个孩子,小班第一学期快近尾声时,才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可是已经是大班了,而且开学也已两个星期,依旧每天来园时要哭,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我曾经分析过舒畅的个性,她的先天气质偏于抑郁质,心理表现为敏感,畏缩,孤僻。但从她的行为,语言,思维各方面分析,却有其特殊性:舒畅的自理能力较弱,比如中午吃饭,饭菜都放在桌上了,她却用手支着头,一脸不高兴地看着饭碗,要是我们要求她:“舒畅,都上中班了,已经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吃饭了”她就别过脸,一滴一滴开始掉眼泪了。问她怎么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老师提出:“舒畅,老师来喂你。”她就张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饭菜都吃光了,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她对美工活动和计算活动兴趣不高,经常犯难地说“我不会。”完成得也很慢。但是舒畅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得很好,口齿清楚伶俐,表达流畅,思维有序,回答问题正确,想象能力也丰富。综合这些情况,我认为舒畅的先天气质虽然偏于抑郁质,但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并不是“弱型”的,相反是属于“强型”中的“活泼型”这一类型。造成舒畅种种行为性格问题的,是后天教育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是性格对气质起了制约作用,即性格形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了某些气质特点。仔细分析舒畅的家庭情况:她自幼是妈妈带大的,最亲最依赖是妈妈,妈妈是个尽心尽责的保姆,但在教育上,却不能象其他孩子的父母那样要求她,只是一味依着她,任何事一手包办,所以造成大脑思维发达,动作行为迟缓,性格自尊又相对孤僻的现状。

策略:

如何使舒畅的性格变得开朗,主动活泼起来,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首先确定采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励为主,但不能纵容,要求她做的,必须去做,至于做的结果,不管如何都应得到老师的表扬,以滋长她的自信,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别的孩子愿意主动找她玩。对于孩子的家长,多与他们交流,解释如何对孩子适度的放手,给其适当的锻炼机会,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等等。其次,应创造条件,培养合群意识。隔了几天,舒畅带了顶红色毛线帽来幼儿园,依旧不太高兴,我迎上去,笑咪咪地说:“哟,今天舒畅带了顶小红帽吗,真漂亮!”这两天孩子们正在听《小红帽》的故事,舒畅听了,嘴角不由地往上一翘,整张小嘴脸得意起来。“戴这么漂亮的小红帽,可是不会哭的噢,来,跟妈妈再见,我们给小朋友看看去”舒畅忘了哭的事,高兴地走到一堆女孩子面前。连着几天,舒畅都带着小红帽来幼儿园,即使有时候控制不住眼泪,也别过脸去,不让我看到,我再一夸她,一会儿就好了。

怎样解决舒畅吃饭难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平常抓住机会,多赏识孩子。这天,舒畅又支着头,撅着嘴,看着饭碗,我故意说“我们舒畅呀,最能干了,小班的小朋友才不会自己吃饭呢,舒畅一定会自己把饭菜吃完的。吃完了,给高老师看看,奖励她五角星。”舒畅果然吃了起来,可是她不爱吃,过了一会儿,趁我去收拾饭桌的时候,悄悄地把饭菜倒在锅里了,然后兴冲冲地拿着空碗,对我说:“高老师,我吃光了。”我还真以为她自己吃完了呢,吃惊地摸着她的头,笑咪咪地说:“哟,舒畅真厉害,吃得这么快呀!”旁边的小朋友叫了起来:“没有,她把饭菜倒掉了。”“啊?”这下,我忍住笑了,“舒畅,你把饭菜倒掉了,那今天可没有五角星奖励喽,不过,要是明天,你能把饭菜吃完,一定会得到五角星的。”舒畅点了点头。第二天吃饭前,我及时提醒了她,果然,她吃完了,也得到了奖励。孩子良好行为的出现,如果及时得到肯定,再次出现或多次出现时,持续给予不同形式的正强化,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句话这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能收获一种命运。可以说,我们对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态度、教育措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体会与反思: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提出“身心并重”的健康观,并且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则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关键。我国曾因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而当前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中,既要防止单纯重视幼儿身体健康,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国儿科医学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动作发展正常。(2)认知发展正常。(3)情绪积极向上。(4)人际关系融洽。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其人际关系往往是失调的,或自己远离同伴,或成为群体中不受欢迎者。心理健康的幼儿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中能够谦让。(5)性格特征良好。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合作等性格特征,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常常具有冷漠、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性格特征。(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如吮吸手指,遗尿,口吃,多动等。

在我们带班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与众不同或表现为与集体格格不入的`幼儿,比如象舒畅这样的孩子。而《纲要》要求应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去影响孩子或者说是进行早期干预,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健康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实施策略,比如: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即寓学于乐,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体会到来自成人对他的肯定,这样自然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反复、巩固。又如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觉,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的理念,关注幼儿的表现,实施指导策略。再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更为重要,否则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将抵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14.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专题讲座 篇十四

——关于新课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观

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教育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并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公正就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一、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1、教师与不同学生的互动存在差异。由于教师在交往过程中的支配地位使许多教师在师生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有学者观察发现,教师对学业成就高、家庭地位高,在班级中担任较高职务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互动频率,与其他类型的学生,存有较显著的差异。在互动的具体内容与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在与成就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互动时,教师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方式,并且表现出很大的耐心,在与成就水平较低的学生互动时,教师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方式,并且较少给这些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问方式上,教师常常鼓励高期望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提问较难的问题时,会给这些学生较多的时间,并且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回答,而对低期望学生,则常常表现出不耐烦。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偏向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是大多数教师的通病。爱才之心,人皆有之。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已的学生能够青于蓝而胜于蓝,而这种希望又大多寄托在优秀学生身上,从这点来说,爱优秀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教师偏爱优秀生的原因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学生的成功往往意味着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奖金和晋升都与学生成绩挂钩。从这一点来说,这种偏爱未免带有一点私心。

(2)偏爱家庭经济条件好和有背景的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受到了污染。如果说某些家长出于体谅教师的辛苦和对教师教导自已孩子的感谢,偶尔请教师吃饭或送小礼物,倒也算不了什么。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家长请客送礼的目的变了味。一方面有些家长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教师对自已的孩子多些“关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也有意无意地对这些孩子产生了偏爱。不管是碍于情面,还是出于私心,这种偏爱都是非常不好的,应该坚决杜绝。

2、让部分学生享受不正当“特权”。现实中教师编排座位就是一个焦点问题,教师总是安排那些成绩好、社会地位较高和与自已有特殊社会关系的学生坐在靠近讲台的座位,而把那些成绩较差和教师心目中所谓不听话的孩子放在后排。所以,座位成了班中学生地位和身份的标志,包含着非常明显的歧视倾向。此外,有的教师还按成绩排座位,其目的是为升学有望的“尖子生”提供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却人为地拉大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也不利于全班学习质量的提高,显然也有违“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待遇”原则。

一名初中学生在作文《我的班主任》中说:“按成绩排座位是非常不合理的一件事。以往班上每次考试,就按考分从前到后排座位,我几乎每次因成绩优异都排在前面,可越是这样,每次考试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总想着不能多丢一分,不然就可能到后排去了。我记得有次考试失利后,座位忽然跌到了中间位置,那段日子,坐在那个座位上,感觉就是恨不得自已是透明的,惧怕任何一丝他人的目光。”可见学习好的有压力,而对成绩排名靠后的,则起不到激励作用。教师这种以分取人的态度,还会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构教学公平

1、一视同仁,正视差异。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关心、爱护、无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教师要爱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教师无论教哪个班级,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不能随教师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师爱”。

2、体谅和宽容。师生平等,并不是要时时处处把学生看作像老师一样的成人,许多方面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人意

地事情,要予以宽容。亚里士多德曾说:“在有些情况下,公平对待也就是体谅和宽容。宽容就是体谅,是对公平事物做出正确判定,正确判定就是对真理的判定”。

3、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已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已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就必须克服偏见,公平公正,平等对待一切孩子。同时要正确处理教师自已个人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的关系。教师不是神,也有自已的需要,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理性地控制自已的需要,充分考虑、关注、尊重学生的需要,平等对待一切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并非完全是一个情感的范畴,而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最高尚的无私的爱。

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自已的师德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教师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德育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我们必须结合教育行业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已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切实领会,扎实履行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八荣”,反对“八耻”。

2、培养自已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素质。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最早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人格的人。陶行知先生为我们也要立了教师人格的榜样。教师承担着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重任。不辱使命,就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已,加强个性修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达到完善自我,塑造良好的人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好的老师,只要善于教育,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小花朵,我们应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作为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把爱的甘露公平地洒向每个学生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处理问题要公正,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对待学生,要力戒“学习好就一切好”的认知偏见,避免感情用事。在学生眼中老师永远是最正确的,最威严的,最尊敬的人。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地爱老师。而且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作为老师有一颗平等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回自信。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

15.教育叙事——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十五

我现在担任六年级四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接手这个班级时他们才四年级。每每走进教室,面对教室墙壁上凝聚着孩子们心血的鲜亮的十四张奖状,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乖巧的小脸,我都会感到欣慰,眼前又时常浮现四年级上半学期工作中的重重困难。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们班的高卓轩,一个全年级最调皮的问题学生,上课大声喧哗,撩逗别人,下课追赶打闹,无事生非。最让我忍受不了的是,他惹下麻烦就推卸责任,死不认错。那段时间,我苦闷,头疼,无计可施,只是生气,批评,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每天奔忙于他惹的麻烦中,安慰受了委屈的孩子,同学们也都讨厌他。面对这种情况,他的家长不是配合老师管教,而是说,孩子他爸小时候也这样调皮,长大了照样考大学……这使我的工作很难开展。

四年级第二学期的一天中午,同学们整齐地站在操场上,等待我的到来,我一到操场,映入眼帘的是,高卓轩疯狂地追赶着刘伟东,边追,边打,边骂,被追的刘伟东几次差点跌倒,我赶忙跑过去拉高卓轩,没想到,这孩子竟然挣脱开来,接着追打,我气坏了,让其他同学帮着拉住他,这才站住。气愤到极点的我问他:“你为何疯了似的追他?”“我下来时,他瞪了我一眼。”“他瞪你,你就打他?”“是,谁让他那样看我。”“你就不怕疯跑中跌倒磕掉门牙或者摔得更重?”“没有想过”“没想过,老师告诉你,你的这种行为太危险,万一你或者他受伤了,后果不堪设想。再说,他那样看你,你也不该抬手就打,有什么矛盾或问题,可以用语言解决,你们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他那样看我就不行,我没错。”高卓轩歇斯底里地喊着。我无语了,于是马上拨通了他家长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爸爸,我希望他们父母中来一个人面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并把孩子接回家,我担心孩子在情绪不稳的情况下独自回家会出问题。出乎意料的是,他爸爸告诉我,他正忙着,过不来,让孩子自己回家。我说,我想面谈,他执意让孩子自己回,说出了事,他负责。面对高卓轩及家长的态度,我真是气极了,我意识到这孩子不仅调皮捣蛋,惹是生非,更严重的是他不懂得尊重老师。我真不想管他了,由着他去,等他长大了让家长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但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既然是他的老师了,就应该为他负责,不能眼看着孩子自生自灭,破罐子破摔。于是,我绞尽脑汁,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难道这个孩子天生就这样吗?我一直很欣赏周弘先生的“赏识教育”,这次我决定试一试,于是就先从做通家长工作方面入手,先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开始谈的时候,我只报喜不报忧,拉拉家常,聊聊家长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况及长处等消除了家长对我的抵触情绪。慢慢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表示惋惜,“卓轩,作业写得工整多了,如果他能按时完成就更好了。”“在‘书香校园竞赛’中,卓轩表现突出,课外知识特别丰富,同学们高兴地给他鼓掌呢!”“我发现了,其实孩子挺聪明,读的书也多,如果能规范行为习惯就更好了。”……同时,我也了解到,孩子在上小学之前上的寄宿制私立幼儿园,那里的老师只要不出事,只要孩子高兴,怎样做都行,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习惯,在他心中没有任何规矩可言。一至三年级的老师也没办法,只好任其发展。找到了症结所在,我明白了卓轩的问题不能心急,只能慢慢来。在课堂上,我依靠榜样的力量帮助孩子,“老师看到xxx同学的坐姿真端正!”其他同学马上调整好姿势听课,高卓轩看到别人都做得那么正,也不由自主把腰板挺直了。高卓轩一举起小手,我马上给他发言的机会,回答对了,我马上夸:“看你多会读书!”每当他把作业按时交来时,我都不忘对他的肯定:“你今天能按时交来作业,真棒!加油!好吗?”“好!”我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自信。有一次,他在课间操时,故意踢一下别人,然后跑开,看到别人没来追,又返回去再踢……看到这一幕,我马上把他叫到队伍后面远离人群的地方,这次我打算和他进行一次朋友式的交流。“高卓轩,这段时间,老师觉得你进步了,作业能按时交,课上发言也积极,更重要的是,老师发现你懂事了,对吧?”他低下头轻轻地点了一下,“那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可以。”“你觉得踢人很快乐吗?”“我和他玩呢。”“你觉得人家愿意和你这样玩吗?”“不愿意。”“知道不愿意,你还一意孤行?”他不吭气了,于是,我俯下身子继续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老师希望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也这样和你玩,你乐意吗?”“不乐意。”“既然你把自己不乐意的事情强加到别人头上,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这就对啦,老师教给你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记住吗?”“能。”“既然能,自己做错了该怎么办呢?”“向他道歉。”“真乖,看我们高卓轩也是个明事理的好孩子!自己去处理吧。”他马上跑过去,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我舒了一口气,因为卓轩在进步,他父母也主动到学校和我交流孩子的情况了。我尽量表扬孩子的优点及变化,但出于对孩子负责的态度,我也委婉指明了孩子目前需要加强的方面,并希望父母能和我同心协力帮助孩子,使其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将来回报社会。他父母极力赞赏,当场表示:“李老师,您以后该咋管咋管,该打打,该骂骂,我们没意见。”我笑了:“我不可能打孩子,我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你们放心,我依然会尽最大努力的。”

坏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要改正也不是短期就能见效的。因此,卓轩后来也多次出现反复,但是因为我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他有了家长的监督,同学们都热情地帮助他,我也时时提醒他,他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好转。终于在上了五年级后,卓轩端正了学习态度,规范了行为习惯,也懂得尊重别人了。

16.用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篇十六

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我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在工作中,我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班主任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 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我深信只要踏实肯干,定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同。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几十年了,多年来,我和广大教师一样,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育工作中得到锻炼,在教学工作中得到提高。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班主任是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人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此外,我还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经常阅读各类专业书籍,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并适当加以改变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

一、深入了解,有的放矢

要教育好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面对我们学校的生源状况,他们虽然活泼可爱,但是由于他们是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造就了他们具有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特殊的个性心理;加之正处在青春期的特点,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辨别是非、判断正误的能力;此外,由于家庭环境不好,造成许多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甚至形成了偏激的性格,有的甚至于逃学上网吧、放学打架、偷同学钱物等不良行为。怎样才能教育好这些学生,使他改掉不良习惯呢?我从实践中体会到:除了掌握他们共同本质特征外,更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每一个人成长的不同经历,了解他们的过去,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的环境。只有了解这些情况,才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育。如:我班的依××聪明有佳,贪玩好动、不悟正道,娇惯成性,经常上课时下地走动说有任课教师也无可奈何。于是我抓住这个可乘之机,首先找了这个男孩亲切地与他交谈,表扬了他上课积极发言、关心班级等优点,帮助他树立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同时我又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协助班长管好那些较淘气的男同学,他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吃惊,并对我说“老师你这样看得起我,我一定好好干”从那以后,他不但自己不随便下地走动了,而且经常监督本班的男同学。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用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对学生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才能对头。多年来,我努力做到:对学生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怀体贴。

我经常利用中午休息和放学后值日的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特别是对那些父母离异的学生,询问他们跟谁生活、继父、继母对你好不好啊,从多方面注意给予他们以温暖的关怀。还经常拿钱、物给那些困难的孩子。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从孩子的话语中得到回报,从家长的言谈中得到安慰。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都有所不同,教育风格也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让学生能感受得到的,尤其对那些不自制不自律的常犯错误的后进生,我们更应该爱护他们,关注他们。我觉得当好班主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有爱心,有责任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孩子来爱护,教育。付出爱心,就会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命运。

班级一个女同学逐渐显山露水起来:在班级拉帮结派,称王称霸;在校园里惹事生非;比男同学还淘气。面对这样一个女孩,我无时无刻都担心她会惹出事端来。于是,我采用了各种方法说服教育她,并请家長配合。为了鼓励她,利用她胆大的优点,我让她当我的英语科代表,因此她曾告诉我“老师你这样看得起我,我一定要学好英语。”有段时间,我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都和她谈心,小到女孩的行为举止,大到谈理想抱负;远的说说她的光荣历史,近到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在她身上花去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期末她的成绩进步较大,行为习惯也有些改变。后来,她转学了,走时依依不舍。平时她常给我写信,信中有一句话叫我永生难忘“虽然我离开了,可你是我永远的老师,将来我也要当老师。”是啊,永远的老师,这句话会时刻提醒我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终于真正懂得:为学生苦,为学生累,值!作为班主任,让我真的很快乐。感动,让我领悟到: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到理解孩子,欣赏孩子。欣赏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

以前听前辈们说“当老师如果不当班主任,那是一种遗憾。”当时对这句话不以为然,现在品味它,觉得很有道理。班主任工作虽辛苦,却也乐在其中。由于工作踏实认真,我也得到了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所带班级获得了市“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在各项活动中均取得了好成绩。

17.教师考录: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篇十七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同学身上的优缺点,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如果不能平等对待,这无形中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心理上的阴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记得我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个差生在教室里不小心踩了另一个学生的脚(优秀生),并且也对他说了声“对不起”,但这个优秀生却骂了这个差生:“小笨蛋什么都不会。”听了这话,差生哭了。其他学生立即跑到办公室告诉了我。我听后让两位学生来到办公室。我把事情来龙去脉了解清楚以后,就对那位优秀生说:“你骂人可不对,他踩了你一脚,已经向你道歉了,为什么还要骂他呢?你学习成绩优秀,应该多帮助他们,在品质上也要表现出色,可不能因为成绩好,老师就会处处向着你,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也包括你和他。所以,这件事你必须向他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做到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你觉得老师说的对吗?先自己想一想。过了一会儿,优秀生 向那差生道了歉,并握手言和。同时,我也对那位差生说:“这件事你做的对,老师 会在班上对你进行表扬。”听到这话,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一切,我看在了眼里,马上又对他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 你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不懂的问老老师、问同学,老师相信你相信你一定可以把成绩赶上来,你有信心吗?”他马上回答:“有”。通过这件事以后,那位不被老师、家长、同学看好的差生,竟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爱举手发言,作业认真完成,学习成绩有了进步。面对学生的进步,我在思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老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时,应当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一个班级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学习成绩好或最让你头疼的学生,而那些平时默默无闻、不爱说话、考试成绩一般或者后进生总是最容易被老师所忽视的,所以教师要给每一位同学表现的机会,更不能淡忘了这部分的学生,要平等地关注他们的发展。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而高高在上,用“师道尊严”阻碍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信其师,则听其道”,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也能把你当做朋友和你谈心,就能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教学相长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 好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

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 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 “该 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双差”而出。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 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家长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

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 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 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 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 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 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

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

18.读懂每一个学生 篇十八

淮安市新渡小学汪兵

培养创造性和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创造型人才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这有助于我们加深、提高创新意识,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于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学生内心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我们成年人不了解的世界。我们只有读懂学生,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课堂是师生每天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探究知识、充分展现智慧的场所,也是师生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的场所。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让课堂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也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把“培养创造型人才和创造精神”要求落到实处。怎样做一个能读懂学生的好老师呢?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也不是在数学课上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数学问题,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数学知识,从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会途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的看法,蹲下身来与学生作平等的对话。时常询问学生的真正感受与需要,全面地了解学生,能够从学生的位置看问题,能够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只有这样才能被学生接纳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我们要选择的,分阶段、分层次为学生营造新的知识能力阶梯,以此奠定学生主动发展的基础。教师和学生存在一定的相互补充、促进的过程。经过师生充分讨论可能会更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认为这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调动的原有知识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是“满十扎成一捆,形成10个较小单位等于1个较大单位”。只有当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和面对的新情境新问题建立起恰当的联系,自主建构过程才能形成,新知识的同化才能实现。

二、心与心的交流。

“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是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伙伴。”只有教师眼里有学生,师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

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实际上,也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

在课堂上老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游戏”带进课堂,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还保持教师亲切自然的情绪,尝试设计鼓励的眼神、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手势,创设和谐、祥和、友爱、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被重视和被关怀的感觉。逐渐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而读懂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收获,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从而达到了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由感悟到体验进而到知识的升华过程

三、从错误中了解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常常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更多的了解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犯错、识错、知错、改错”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读懂了学生的错误其实也是教师宽容心态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的鼓励。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其中就有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图形。学生很快就按要求操作起来,交流时,多数学生表示都已摆出了四种图形,少数学生有点疑惑。老师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其中一个学生说:“我只剩4根小棒,拼不出一个圆来。”这时,同桌将其剩余的4根小棒给了他,他没有再提问。对于学生用有限的几根小棒拼成圆的错误结论,老师没有直接捅破,将错就错,在摆出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条边。对于长

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学生的意见是一致的。在回答圆的时候掀起了小小的波澜,思维的火花开始碰撞。有人说圆有7条边,有人说圆有12条边,更有学生说圆有20条边,到底圆有几条边呢?学生争论不休,这时老师就拿出一个圆让学生来数数有几条边。学生困惑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拿出的这个圆,数不出有几条边。”“那么书本上的圆能数出有几条边吗?”老师追问道,学生摇摇头。这时老师让每个学生拿出圆片,动手摸一摸,学生一下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纷纷举起手来。一个学生说:“圆的一圈是弯弯的,我们拼出来的都有角。”“那是因为我们的小棒不够了,多一点就会像的。”马上有学生接着说。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试一试,学生体会更深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把许许多多的小棒都拼起来,它就会越来越像圆了。

没想到学生不经意的一个错误会引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在亲身体验与探索中学生不但知道了圆的特征,并初步感受了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四、“做”中读懂学生。”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解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种“做”的过程,学生才能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体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乘法的认识”时,学生根据例题的情境图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算式后,教师提供给每位学生动物卡片12张,要求摆一摆给小动物分组,摆出的结果能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很快,有的学生把3个小动物分一组,摆了4组;有的小朋友把4个小动物分成一组,摆了3组;把2个小动物分一组,摆了6组;还有的把小动物6个分一组,摆了2组。列出的算式有:3+3+3+3=12﹑4+4+4+4=12﹑2+2+2+2+2+2=12﹑6+6=12。活动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认识了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使这种直观操作建立起的丰富表象为学生体会理解抽象的“乘法”奠定了基础。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做”,为孩子积累了充分的感性材料,它是孩子进行抽象思维的源泉。低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生理、认知特点,更加决定了动手操作在其认知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我在课堂教学中正是重视了学生的“做”,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动态也有了充分的了解,为我的教学思路提供了有力的凭证,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一篇:学术讲座专家邀请函下一篇:工会女工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