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作品人物

2024-11-12

古代作品人物(精选11篇)

1.古代作品人物 篇一

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

一、春秋时代

1. 《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雎》、《氓》《伐植》《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 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 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 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 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 《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 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 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 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 的发展影响较大。5.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 世文学有很大影响。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 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 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 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 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1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 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 《离骚》、《九歌》 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 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 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 《诗经》 和 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11. 《故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 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 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 响。

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吊屈原 《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 响很大。13.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 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 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 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 “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 《苏武传》 《汉书》 《苏武传》、苏武传 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 三史“ 四史”之一。16.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情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 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 《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7.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 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 的祖师”。18.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 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1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20.陈寿,字承祚。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隆中对》出于此。,21.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2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 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集》 代表作有 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23.范晔,著《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等出于此。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24. 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 《世说》 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铁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 小说”的开端。25.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26.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 被收入《乐府诗集》,其中《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之一。

五、唐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 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 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 怨诗。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 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 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 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 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 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 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 新乐府运动。36.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 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37.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 言,多寒苦之音。38.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 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 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 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39.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 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4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 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 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 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传》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 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4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 《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 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4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 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4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 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 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 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 夫之词。

六、宋

46.范仲淹,字希文,溢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 《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47.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雨 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48.晏殊,字同叔,溢元献。主要作品为《浣溪沙》 《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49.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溢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 《新唐书》 独撰,《新五代史》 伶 《(、、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 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50.苏询,字明允,号老泉。”八大家“之一,与子轼、辙合称”三 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51.曾巩,字子固,溢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八大家“之 一。主要作品为《元丰类稿》(以年号命名)。5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 公。”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乡贯临川,集为《王临川集》。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53.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淆,、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 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54.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55.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八大家“之一,在书法 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 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56.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5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 高者。5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59.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 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色儿》《永遇乐》《清平、、乐》等。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苏拭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 的表现范围。60.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主要作品为《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61.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主要作品为《正气 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有《文山先生全集》。爱国精怀,激 昂动人。

七、元

62. 关汉卿(字),名一斋,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 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 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63.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 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64.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杂 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 中成就最高者之一。65.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主要作品为《云庄休居自道小乐府》,其中《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首最成功。66.睢景臣,字景贤,主要作品为《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八、明

67.施耐庵,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游传》,简称《水浒》有百回本、百 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对 后世农民起义发生了巨大影响。68.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 家。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三国》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69.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主要作品为《西涝记》是著名长 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 学的新高峰。70.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有《项脊轩 志》《先批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71.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临川人。主要作品为《牡 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铰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叫”临川四梦“。是浪漫主义杰作。72.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顾曲散人。主要作品为编 辑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共120、、篇。《灌园叟晚逢仙女》 出于此。”三言“与凌濛初作的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73.张溥,字天如,”复社“领袖。主要作品为《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出此。

九、清

74.洪升,字防思,号稗畦。主要作品为《长生殿》(传奇),写唐明皇、杨贵姐爱情故事。75.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主要作为《桃花扇》(传 奇)。写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76.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主要作品为《聊 斋志异》 《促织》 《狼》 《席方平》 《劳山道士》 《画皮》等出于此。,、、、、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方式反映现实。77.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主要作品为《方望溪先生 全钞》《左忠毅公逸事》等出于此。桐城派创始人,以”义法“为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语言风格追求雅洁。78.吴敬梓,字文木,敏轩。主要作品为《儒林外史》。7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主要作品为《小仓山房文集》、《祭妹文》《黄生借书说》等出于此。、《随园诗话》等。论诗主张抒写性 清,创”性灵“说,不满儒家”诗教“说。80.曹古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芋,芹圃,芹溪。主要作品《红楼 梦》(高鹘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 发展的高峰。81.姚鼐,字姬传,号惜抱先生。主要作品为《惜抱轩文集》。有《登 泰山记》等。”桐城派“奠基人之一。主张”义理“、”考据“、”辞 章“三结合。82.李汝珍。字松石。主要作品为《镜花缘》以浪漫主义手法写幻想 图景,如”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等。83.龚自珍,字瑟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先驱。主要作品为《病梅馆 记》《己亥杂诗》、。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84.吴沃尧,字趼人。别署我佛山人。主要作品为《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痛史》谴责小说。、85李宝嘉,字伯元,别称南亭亭长。主要作品为《官场现形记》《制、台见洋人》一节出于此。谴责小说。86.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主要作品为《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是其中一节。87.曾朴,主要作品为《孽海花》谴责小说。88.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称饮冰室主人。维新派代表人物之 一。与康有为合称“康梁”。主要作品为《谭嗣同》《少年中国说》等。、有《饮冰室合集》他是“新文体”的创造者: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僵 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到不检束。被誉为“中国近代最好的、最 伟大的一位新闻记者”。

十、现、当代

89.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 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 Q 正传》《孔乙己》等。、、《傍惶》、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90.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 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为1921年出版的诗集 《女神》(包括 《凤凰涅樊》、《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 《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 了新诗运动的基础。91.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倪 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 《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9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 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为《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 ;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93.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94.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为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95.田汉,著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 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另有京剧 《白蛇传》 《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后定为国歌。96. 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诗和散文合集 《踪迹》 散文集。《背 影》 《欧游杂记》《你我》学术著作《经典常谈》、、。著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97.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为诗集《红烛》《死水》、。著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98.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 称号。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形成了老舍的风格,也是“京味小说”的开创 者。99.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用格言式诗句咏唱母爱、童贞、、大海。散文也表现“爱的哲学”,被誉为“美文”的代表。100.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为剧本《秋谨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祝福》、《林家铺子》、《我的一家》等,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了我国最早的电影文学剧本 《狂流》 101. 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随想录》等。、《家》等为我国 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庭历史的最成功的作品。1982年获意大利“但 丁国际奖”。102.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小说家。主要作品为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 作之一”。《李》 被誉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其民族化,大众化,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103.曹禹,原名万家宝。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104.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主要作品为《大堰河--我的保 姆》《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 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105.周立波,主要作品为《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暴风骤雨》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最成功的文学作品之一,获斯大林文学奖。106.孙犁,原名孙树勋,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 《荷花淀》等。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白洋淀派” 创始人。107.梁斌,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作品是概括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方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史诗。108.柳青,主要作品为长笛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109.杜鹏程,主要作品为《保卫延安》,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 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人物有彭德杯、周大勇。110.李季,主要作品为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长篇叙事诗《杨高传》。前者以信天游形式歌颂陕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111.杨沫,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30年代我国知 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道路,主要人物有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112.曲波,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故事惊险紧张,富有 传奇色彩。113.罗广斌、杨益言,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红岩》,小说主要人物 有许云蜂、江姐,特务徐鹏飞。

2.古代作品人物 篇二

已知或存世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小说, 在公私书目中则大都有作者题名, 如《列仙传》的作者题刘向, 《博物志》的作者题张华, 《搜神记》的作者题干宝, 《神仙传》的作者题葛洪, 《拾遗记》的作者题王嘉, 《世说新语》的作者题刘义庆等。但这只是情况的一个方面, 这个时期的小说伪托现象似乎更为严重, 如旧题东方朔的《十洲记》、《神异经》, 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内传》, 郭宪的《洞冥记》、《东方朔传》, 陶潜的《搜神后记》, 子贡的《越绝书》等等, 均是汉魏六朝时人的伪托。其实, 这种伪托现象还不仅出现于小说领域, 而是遍及子、史, 如托名苏武、李陵的十多首五言古诗———“苏李诗”, 托名曹植实为曹冏所作的《六代论》, 东晋梅赜所献由孔安国作传的伪《古文尚书》, 等等。如此看来, 以小说小道来解释此时的小说伪托现象, 显然理由不够充分。

傅刚先生认为, “这一时期的作伪, 目的恐怕还是借古人以重己书, 使能流传后世的意思”, 并举《西京杂记》为证, 其卷三云:“长安有庆虬之, 亦善为赋, 尝为《清思赋》, 时人不之贵也。乃托以相如所作, 遂大见重于世。”[1]61借古人或名人之名以流传自己的著作, 的确是一层重要的原因, 不过联系这一时期“人的自觉”精神的凸显, 为了作品的传世而主动放弃个人著作权, 其间多少有些扞格。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对此解释较好:“文人好逞狡绘, 或欲夸示异书, 方士则意在自神其教, 故往往托古籍以人。”对于一般文人来说, 夸示自己拥有异书, 就是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何况还可以使自己的著作流传于世;对于方士身份的作家来说, 为了弘扬自己信奉的宗教, 借古人作宣传, 能更好地达到目的, 其实也是一种价值的实现, 这才是汉魏六朝小说作家伪托的真正动机和心态。

汉魏六朝小说流传至今的, 除了托名, 还有不题撰人的, 如《燕丹子》, 《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 成书年代亦不详;《西京杂记》, 隋志著录二卷, 同样不题撰人, 其撰者在后世则有刘歆、葛洪、吴均等说。相比较, 唐宋以后的文言小说则基本上有较为真实的作者题署, 如唐代牛僧儒撰《玄怪录》, 李复言撰《续玄怪录》, 袁郊撰《甘泽谣》, 皇甫枚撰《三水小牍》;宋代张师正著《括异志》, 洪迈著《夷坚志》, 元好问著《续夷坚志》, 刘斧著《青琐高议》, 孔平仲著《续世说》等。明代以前的作品, 由于原刻难觅, 作者信息主要见证于公私书目、序跋笔记, 明代以后则可直接见于作品本身的题署, 如《剪灯新话》题“钱塘瞿佑宗吉著”, 《效颦集》题“汉阳县儒学教谕南平赵弼撰述”等 (参见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本) 。

实际上, 所谓的古代小说“失名”现象, 除了汉魏六朝的一部分小说之外, 则主要集中于通俗小说领域。敦煌文献所藏的唐代俗讲、变文话本, 如《降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庐山远公话》、《叶静能诗》、《韩擒虎话本》等, 宋元刊刻的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以及保存在《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中的部分宋元小说话本, 等等, 均不知作者或者写定者的名姓。这是讲唱文学地位低下的缘故, 或者根本就是成于众手的作品。

随着作品数量的剧增, 通俗小说“失名”现象在明清时代尤为集中而突出。以一流作品而论, 《三国演义》、《水浒传》著者分别为罗贯中、施耐庵, 明代以来就有争议, 直到今天各自的著作权才大致落实;而《西游记》的著者吴承恩、《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则是聚讼已久, 至今依然众说纷纭, 各持己见。据欧阳健先生统计《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收录的一千多部作品, 标出作者姓名的不足总数的16%, 不标作者和仅标别号的分别占32%和52%, 两者共计占了84%[2], 而在标出作者的16%中, 实际上还包括不少托名的作品, 如托名钟惺的就有《夏商合传》、《混唐后传》、《盘古唐虞传》等多部。

明清通俗小说“失名”的原因远较汉魏六朝复杂,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害怕内容触犯时忌以及时代风尚等几个因素所致, 而不是简单的小说小道可以解说得清。小说家放弃著作权未必是因为小说地位底下, 个中原因颇多, 比如伪托名人钟惺之流, 这是书坊借名人自重、以拓展销路的;一些艳情小说, 因为语涉淫秽, 不便署名, 然能投合时趣, 谋取较大经济利益, 也就不考虑著作权了;很多小说作家出身下层、功名蹭蹬, 未免在作品中抒发牢骚或指斥时弊, 因为害怕文字狱的迫害, 而不敢署名;一些时事小说, 因为所写内容牵扯到时人, 出于某种考虑, 不愿署名, 如《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凡例》云:“是书得自金陵游客, 其字号曰:‘草莽臣’, 不愿以姓名见知。”《斥奸书》撰成于魏忠贤倒台的当年, 小说中牵扯到的同时人健在的太多, 不署姓名自然可以理解。

虽然嘉靖时胡应麟称小说为“至下之技”[3]572, 但小说在明代的地位却是一直在提高, 尤其万历以后经过李贽、袁宏道、冯梦龙等人的鼓吹, 写小说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以至于不敢署上自己的姓名, 要不然就不会有16%的著者直接署名了。如罗懋登的《西洋记》、董说的《西游补》、余邵鱼的《列国志传》、潘镜若的《三教开迷归正演义》、邓志谟的三部神魔小说等, 都不隐讳自己的小说创作。至于一半以上的作品只署别号, 其中相当一部分不见得是有意隐瞒身份。冯梦龙编创的小说, 就有的署真名, 有的署别号, 署真名的有《古今谭概》、《笑府》、《太平广记钞》、《智囊补》等, 看来不存在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编创小说的意思。再如题“秦淮墨客校阅”的《杨家通俗演义》, 秦淮墨客不详其人, 但该书所载万历丙午序, 序后却加盖印章两枚:一为“纪氏振伦”, 一为“春华”, 由此知道作者秦淮墨客是纪振伦字春华者;《隋史遗文》, 封面、引首都不题撰人, 自序署吉衣主人, 又有吉衣主人、令昭氏二印, 而令昭是袁于令的字, 作者正是袁于令;《新平妖传》, 题“东吴龙子犹补”, 封面题“墨憨斋手校”, 龙子犹是冯梦龙别号, 而墨憨斋是冯梦龙书斋名, 这在当时通俗小说界几乎无人不晓, 虽不署冯氏之名, 但也很少有人不知小说为冯氏增补。从上述数例明显可以看出, 虽然不少小说作品不题作者, 但都无意隐瞒自己小说作家的身份。

其实单就小说题署别号来说, 也是古已有之, 如唐代小说《博异志》, 史志和序跋都题“谷神子”, 序云:“只求同己, 何必标明”, 显然“谷神子”是别号, 而不标名是作者别有想法, 也没有瞧不起小说的意思。宋代的《绿窗新话》, 署“皇都风月主人”, 无疑也是作者的别号。明代以前的小说署别号者很少, 明代以后小说署别号者骤增, 不能说主要是明代小说地位较前代为低的结果。明清小说主要是通俗小说多署别号, “当是一种时代的风尚, 是文人的一种风雅表现”[4]72, 也就是说是一种社会风尚和审美趣味的追求。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建业风俗记”载:“正德中, 士大夫有号者十有四五, 虽有号, 然多呼字。嘉靖年来, 束发时即有号, 末年, 奴仆、舆隶、俳优无不有之。”[5]170正德年间的时候, 号还不是太流行, 人们有号也多呼字, 到嘉靖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取号遍布社会各个阶层, 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 而此时正是通俗小说盛行之时, 作家们也就自然习惯于题署别号了。由于不题撰人可能是出自内容上的顾忌, 题署别号又是时代风气使然 (其中当然也有顾忌时忌的) , 二者相加, 超越八成以上的小说作品“失名”, 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此, 古代小说“失名”现象, 原因很多, 并非主要是社会轻视小说以及小说地位低下的结果。

摘要:造成古代小说“失名”的原因, 一般认为与小说小道的观念有关, 笔者认为对此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时代的小说作品“失名”的原因不尽相同, 并非主要是社会轻视小说以及小说地位低下的结果。

关键词:古代小说,失名,伪托,别号

参考文献

[1]傅刚.汉魏六朝著书、编集撰人考论[J].中国文化研究, 2000 (3) .

[2]欧阳健.古代小说作家漫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2.

[3]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M].北京:中华书局, 1958.

[4]朱萍.名是无名字无字——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无名现象[J].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4 (1) .

3.古代杰出人物事迹精选 篇三

一、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事迹】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反动派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腐败,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离骚》、《九章》等,这些著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斗争,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古代法治人物 篇四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1] “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1、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

2、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3、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4、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

5、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

6、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

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1、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邪,去奸邪之本莫深于严刑;

2、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3、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4、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5、圣人为国者,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6、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韩非子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1、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

2、以事遇法则行,不遇法则止

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5、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徐有功

徐有功:(640年——702年)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长期在司法任上,是唐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

5.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五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就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最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就是,茅以升没有理解聘请,而就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就是没有祖国的,就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就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就是科学家就是有祖国的。我就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此刻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6.高考作文古代人物素材 篇六

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

”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对老师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们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弱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有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丢进了乞丐的帽子里……”

“但是,他对你却不那么尊敬啊!”柏拉图说。

7.叙述作品人物塑造对比分析 篇七

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与凯瑟琳·安·波特的《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两篇短篇小说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为美国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现代主义大师, 福克纳与波特在写作技巧上有各自的特点, 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对比分析这两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技巧, 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构思, 讲述了一位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贵族老处女爱米丽的悲惨一生。小说中爱米丽深受南方贵族传统的毒害, 无视社会的变迁, 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中。为了捍卫贵族世家的传统, 她与镇上的人们不相往来, 且毒杀恋人, 并终生与尸首相伴, 过着隐居的生活。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爱米丽这样一位悲剧人物, 和生活在她周围的一系列人物:爱米丽的父亲、爱米丽的恋人荷默·伯隆、老镇长沙特里斯上校、新的镇长, 以及镇上的其他人。虽然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爱米丽小姐, 但是她周围的这群人对其悲剧的发生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这篇小说中, 福克纳运用了多重叙述视角、意识流等技巧展现人物心理活动, 成功塑造了爱米丽和她周围的人的形象。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以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微妙的神智活动为基本内容, 讲述了她一生的经历。小说的物理时间涉及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从早到晚的一天时间。随着老人的意识的流动, 故事的心理时间涵盖了老人大半生的生活历程, 恰到好处地描述了老人深邃的意识情感世界。从老人凌乱的意识碎片中, 读者可以理出老人一生的经历:60年前老人在婚礼上被乔治抛弃, 后来丈夫约翰英年早逝, 老人凭着坚强的意志将几个孩子拉扯大, 过上了较为富裕的生活。但是她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第一次被乔治抛弃的情景, 而在临死那一刻, 她又惊异而愤怒地发现自己第二次被抛弃, 被她笃信的上帝所抛弃。在这篇小说中, 波特也使用了多重叙述视角、意识流等技巧展现人物心理活动, 成功地塑造了韦瑟罗尔奶奶这样一位坚忍不拔、能干的妇女形象。

同为现代主义的大师, 福克纳和波特在这两篇小说中都使用了多重叙述视角、意识流等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经常使用的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 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区别。

首先, 在叙述视角上, 两篇小说都使用了多重叙述视角, 在不同叙述视角间转换, 但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主要使用第一人称“我们”来叙述, 其间穿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穿插使用。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一文, 主要以“我们”这样一个第一人称复数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我们”显然是指镇上的人们。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的参与者。通过“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爱米丽生活的很多方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她的各种行为, 性格鲜明的爱米丽形象便逐渐产生。“我们”见证的每一个事件都展现了爱米丽性格中的一面。如她很少出门, 见到镇上的其他人时, 总是高昂着头, 这是她以贵族自居, 与人们保持距离, 她高傲、孤僻的一面就在这些细节中表现出来。

此外, 由于“我们”与爱米丽有极大的距离, “我们”对于爱米丽的命运是旁观者的心态, 叙述者讲述故事更加平静、淡然。当爱米丽的悲剧仅仅由“我们”平静淡然地讲述出来的时候, 爱米丽的幽闭、孤寂与凄凉便深入读者的心灵。虽然叙述者从未对人物的内心进行直观的描述, 但是人们越过草坪看到的窗内灯光下爱米丽小姐那“挺直的身躯”, 她偶尔“在窗口晃过”的那“像神龛中的一个偶像般躯干”比任何直接的描写都更能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凄苦。

但是, 全文并非只有这样一个视角。有时叙述者又从故事中独立出来, 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展现小镇市民和爱米丽的行动。如在第一节讲到新任镇长及代表团敦促爱米丽交税时, 叙述者展示了在场的“他们”的各个细节。正因为爱米丽的封闭, “我们”所知有限, 全知视角则更加全面地展现了爱米丽的性格。

而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 作者主要是从韦瑟罗尔奶奶的视角, 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 其间穿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使得读者深入到韦瑟罗尔奶奶的内心世界, 通过她的思想来了解她的性格;而第三人称视角交待外部世界的状况, 也通过她的语言和行为来描绘她的性格。

如在文章开头, 通过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她利索地从哈里医生胖嘟嘟的小心翼翼的手指头下抽出手腕, 把被单拉到下巴那儿”。这一句叙述老人的动作, 其性格中独立果断的一面便初见端倪。紧接着, 叙述直接转入韦瑟罗尔奶奶的心理:“这小鬼还应该穿短裤哪。居然鼻子上架着眼镜在这一带乡下行医!”读者直接了解到老人的内心活动, 对其性格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两种视角的转换, 在全文随处可见, 过渡自然, 使读者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到韦瑟罗尔奶奶, 人物即跃然纸上。

其次, 意识流也是这两篇小说共同使用的技巧之一。意识流不是直线型展现连续不断的内心活动, 而试图片段式地展现纷乱的思想。因此, 在意识流小说中, 故事通常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而是按人物的心理时间来叙述。在这两篇小说中, 两位作家都采用了意识流技巧来塑造人物, 但是其用法各不相同。

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一文中, 虽然作者采用了意识流技巧, 但并非用来展现主人公爱米丽的心理活动, 而是作为叙述者的“我们”的心理活动。全篇小说即是按照“我们”的心理时间来叙述故事:首先是从眼前的爱米丽的葬礼, 叙述者想到她击败来征税的政府代表团, 然后“我们”又想起三十年前那股“难闻”的味道, 然后叙述者又想起爱米丽父亲去世等。这些事情并不是按发生时间先后来讲述, 而是随着叙述者的记忆跳跃着发生。这种讲述方式, 给读者留下了疑团, 激发了读者对于爱米丽的命运的好奇, 同时也便于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爱米丽身边的人的心理活动, 读者了解到了爱米丽周围的环境, 对于她的性格产生的原因以及她的悲剧产生的原因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 意识流技巧则用于展现韦瑟罗尔奶奶的心理活动。故事也是按照她的心理时间来叙述, 读者跟着韦瑟罗尔奶奶回顾了她一生的经历。读者对于她所见到、听到、想到的一切也感同身受, 因此她的形象于读者也更加亲切, 更容易体会她的甘苦, 同情她受尽磨难的一生。

虽然多重叙述视角和意识流技巧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与《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两篇小说中都用到了, 但是由于作者不同的处理, 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但是都达到了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

摘要: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凯瑟琳安波特的《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都是现代主义杰作, 通过使用多重叙述视角和意识流等技巧, 两篇小说分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但是各有特点。

关键词:人物塑造,多重叙述视角,意识流

参考文献

[1]Griffith, Kelly.Writing Essays about Literature:A Guide andStyle Sheet[M].Beking:B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1]Griffith, Kelly.Writing Essays about Literature:A Guide andStyle Sheet[M].Beking:B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2]邓绪新.英语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2]邓绪新.英语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3]吴良红.《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的意识流手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5 (8) :98-99.[3]吴良红.《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的意识流手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5 (8) :98-99.

[4]颜碧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叙事者和角色[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56-57.[4]颜碧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叙事者和角色[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56-57.

8.初中语文教材古代作品选文探讨 篇八

关键词:古代作品;语文教材;选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74-01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课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文教材质量的高低。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古代作品凭借其自身独特的语文功能和价值,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育工作自身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对于古代作品的选文也在经历着不断的变化。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作用。

一、古代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价值功能

1、古代作品凝聚民族精神。经典的古代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它是民族发展的文化精神纽带,是民族情感智慧的重要结晶。透过初中教材中的古代作品,可以深刻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形成民族自豪感。例如,《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就一脉相承的体现了古代文人志士建功立业,忠心报国的强烈情怀,这种民族气节与精神在当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2、古代作品传承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指的古代作品,实际上指的是广义上的文学作品。在我国绵延千年的文化中,各个年代都有独领风骚的古代作品被后人传送,同时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上来看,应该涵盖广泛,海纳百川。这些古代作品无不积淀和传承这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本质精神,在民族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传承文化。因此通过古代作品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3、古代作品蕴含审美价值。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更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形成良好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国古代作品蕴含丰富的善美价值,这种善美价值一方面表现在作品的艺术形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作品的情感内容上,通过阅读古达作品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体会古代作品韵味十足的审美特征,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初中语文教材古代作品选文需遵循的原则

1、文本价值原则。区别于一般的古代作品读物,教材中的古代作品是用于满足教学需要的特殊读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需要有文本价值。它需要根据教学宗旨与计划,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编写。也就是说,教材中的古代作品文本必须满足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程标准理念。一方面要保证教材内容具有规定性、权威性和代表性,要使其能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可靠的“案例”;另一方面要保证教材文本内容适合学生学习,即方便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2、教育价值原则。教材是提供教育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教材中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首先,语文教材的内涵指向要求教材负载的信息是有原则的、宏观的,即要具备语文学和品德学价值意义。如新课程标准中的“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等内容。其次,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特点,它在基础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为教学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教材中的古代作品是为初中生而定制,所以要适宜教学,还要能被学生接受。

3、文化内涵原则。教材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对人类文化传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教材中的古代作品进行选文时,里面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会对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认知产生深远影响。一般来说,教材中的古代作品都是有定论的具典范性的名家名篇,这些教材内容应该具有中华文化的本质内涵,是文化的载体与传递工具,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材的古代作品选文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三、初中语文教材古代作品选文的思考建议

1、明确古代作品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师在对古代作品进行教学时,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在思想性、文学性、工具性、人文性等诸多方面上下功夫,摆脱以往对古代作品教学的狭隘认知。本文认为,当前初中语文学科的古代作品教学应着重从两个薄弱环节入手,一是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塑造,二是追求作品的审美性。例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就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人文情怀,并学会感受桃花源中的美,体会自然万物下的深刻内涵。

2、选文要考虑初中生特点及时代特征。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教育工作的中心,因此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古代作品时,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选择难易适当,适合初中生理解阅读的古代作品,避免因作品难度过大而增加教学难度。此外,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来选择古代作品内容,使那些经典的作品内容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作为人文性的基础学科,语文科目在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与课程优势。在古代作品中,选文时要注重内容的人文情怀,要能够挖掘古代作品中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实现完满和谐的人的发展。例如,《愚公移山》就是古代作品中一个具有榜样力量的内容,学生能从中培养起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实现个人价值。

综上所述,对初中语文教材古代作品的选文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内容。要深入认识到古代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功能价值,遵循作品选文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上加强对古代作品的深入研究,提高对古代作品的教学投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马 燕.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上教版)古代作品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

9.古代英雄人物故事作文 篇九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古代英雄人物故事作文2:卖论取官我不为

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们都妄图用佛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地位。

当时,有个名叫范缜(约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坚决反对佛教迷信,亲自写了《神灭论》一书,宣传唯物论的道理,把形体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刀刃的锋利,以此来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他还揭露佛教迷信是虚妄不实的,佛教宣扬的“天堂”、“地狱”,都是为了愚弄百姓。

《神灭论》问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动,急坏了竟陵王萧子良。于是,他找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说会道的宾客,当面和范缜辩论。

他们向范缜提出了许多责难,都被范缜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回去了。辩论进行了好长时间,那些和尚和宾客们始终没有找出一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真有鬼神存在,反倒一个个被范缜驳得哑口无言,前来观看辩论的人越来越佩服范缜,认为范缜讲得是对的。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企图私下收买他。王融对范缜说: “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和名教相违背的。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的大官的。”

听到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哈大笑,说: “如果我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告辞而去了。

后来,萧衍做了皇帝,想继续用高压手段压服范缜,但不论他采用什么手段,范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无神论主涨。

古代英雄人物故事作文3: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大诗人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从小就受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报仇雪耻、收复中原失地的宏大志愿。绍兴年间,才华横溢的陆游步入仕途,后又投身军旅生活。为了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他一次次地向朝廷提呈抗金复国的建议和谋略。但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只图苟且偷生,不存壮烈之想,置国家山河残破、民族危亡于不顾,根本不理睬陆游的爱国建议,不给他施展抱负的任何机会,相反,由于陆游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招来了投降派集团的忌恨,一直受到投降派集团的压制。

但是,陆游满腔的爱国热忱,从来没有减退。不论境况多么艰难,他始终不忘雪洗国耻,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他挥舞手中的如椽大笔,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感情浓烈的爱国诗篇,用以勉励、激昂士气。不少佳作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1210年,八十五岁高龄的陆游染病不起。他自知就要谢世而去了,但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未能实现,相反国家灭亡的危机却更为严重了,这是将使他抱恨九泉的事情。想到这些,他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一首遗嘱诗《示儿》。诗曰: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 篇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 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

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 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 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

吴敬梓,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55回。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 )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

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

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刘鹗,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吴趼(jiǎ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李宝嘉,号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11.浅析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演进 篇十一

摘要:人物画简而言之即为以主要描述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传统画科,主要展现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关联系。中国古代人物画这一画科的诞生远早于其他画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在体现我国民族文化审美特点的同时也更加多方面系统的、充分的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国家政治、社会道德、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以及文艺价值等诸多方面,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它在艺术发展的浪潮中源远流长,不仅是绘画创作的精华,更是民族艺术文化历史的积淀。

关键词:人物画;代表作;发展脉络

人物画在历史发展演进中因其绘画题材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反映出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绘画艺术沿着其内在规律发展,并受到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每个朝代的人物绘画特色别具一格。现存的历代人物画佳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描绘人物外在形象,或者为记录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场景。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以画传情,使观者在欣赏酣畅淋漓的笔墨线条的同时,体味其独特 “神韵”,寄情于画,情画合一,交相呼应。与此同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先辈们总结了相关理论知识作为绘画指导,更加丰富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中国古代人物画独特的“传神”特点,奠定了人物画神韵独出的特征。经过历朝历代的历史演进以及先辈们的不断创新、不囿旧制,致使人物画更加趋于成熟、完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画科的发展并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为后辈研究、学习古代人物画传神之美提供了范本,可谓是一部活着的人物画历史教科书。

一、流光焕彩——人物画代表人物及作品

在人物画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绘画大师和优秀作品。战国至秦汉时期,属于人物画形成时期,是人物画发展历程中的基石,它们皆以壁画、帛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其创作样式,并未出现具体的代表人物。然而,在魏晋隋唐这个人物画发展及形成的关键时期,出现了一批能工巧匠。在人物画发展的几千年里,当属顾恺之最具代表性。这位出生在名门望族的东晋画家,自幼精通歌赋词翰,书法音律,他在绘画创作及绘画理论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在中国画坛上名垂青史。他与绘画大师曹不兴、陆探微及张僧繇并称为“六朝四大家”,因其酷爱绘画,即也有“画绝”之称。众所周知,顾恺之聪颖过人,多才多艺,是公认的“才绝”,他还被人们称为“痴绝”,主要赞许他对艺术研究专心致志的精神。他的传世代表作品主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以及《烈女仁智图》。《女史箴》是西晋张华为歌颂古代贤德兼备的女官,宣扬宫廷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潜在意义在为劝谏放荡性妒、独揽大权的贾后所写,顾恺之为其创插画,从而有了这名作。同样,顾恺之发挥高度的艺术想象力以及运用浪漫主义绘画手法并且采用连环长卷的绘画形式,把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通过作品《洛神赋图》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作品还采用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及“春蚕吐丝描”的绘画手法,更加奠定了顾恺之的艺术成就。不仅如此,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远见卓识,他以“以形写神”及“迁想秒得”为理念,创造了“传神论”的绘画理论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涓滴成河——人物画发展基本脉络

在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期——唐代,更是风起云涌,仕女画恰逢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唐朝绘画趋势总体可分三个时期:早期以画家阎立本为主,他崇尚“变古象今”,精于形似,兼重神采,笔法苍劲雄浑,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明朗,代表了初唐美术的新水平。阎立本擅长人物肖像画以及历史故事画,题材主要来自宫廷生活以及真实历史事件。阎立本心系国家,他毕生的绘画创作皆为巩固政权服务,歌颂帝国的强盛,是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历代帝王图》,作品的目的主要联想帝王的一些活动和对历史的影响,作为统治者历代借鉴的蓝本,以为政权服务为目的,成为初唐时期政治事业一首不朽的凯歌。该作品将人物画形神兼备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是神韵独出,犹记作品中陈后主的形象,这个懦弱无用的帝王在阎立本笔下通过对人物形态的外在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心理特点,以形写神,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人物画不仅可以透过描绘外在形象表达内心世界,还可以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唐代的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这一切都为阎立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条件,他的《步辇图》描绘的正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的事件,在反映汉藏两族悠远的历史联系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至今现存最早的有关西藏的一幅史画,该作品从侧面表现了唐太宗对民族团结、政权稳固以及国家统一的期望,而阎立本的绘画创作水平可谓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人物画在唐代发展到盛唐时期以吴道子最具特色,他把人物宗教画发展到更具表现力与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吴道子是我国唐代第一大画家,后世尊称他为“画圣”,他也是民间画工的“祖师爷”。他不仅在人物画上有所成就,在山水画上别有一番成就,他创造了笔尖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背景的附庸地位。吴道子在绘画上的成就不仅与他自己的努力钻研有关,更多的是时代创造了伟人,因为吴道子处于盛唐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期,盛唐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为绘画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在这种种的有利因素下,各种人物画绘画题材逐步趋于完善,人物画创作技法也更加成熟多样,“莼菜描”这种在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的艺术风格应用在吴道子的代表作品《天王送子图》上,进一步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表现的生动传神,从而吴道子的这种新的民族风格被称为“吴家样”,世称“吴装”,是人物画绘画技法上的创新和发展。唐中期当属仕女画最为昌盛,仕女画也可谓是大唐绘画的代表。“仕女画”与民间版画中的“美女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仕女画”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在中国古代,起初绘画题材大都是贞洁烈妇,主要起到教化作用,唐代出现了以现实生活中女性为代表,绘画题材大都取决于封建社会中的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从唐中期张萱的《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皆可欣赏仕女画之美,同时也创造了仕女画发展的高峰,作品用简劲的线描,艳丽的设色,成功表现了仕女肌肤的丰腴之美和纱衣透体的复杂效果,在工笔重彩的效果上达到了相当高的绘画水平。由于唐代是个开放性的大国,到唐后期绘画题材多为青楼女子。

总体而言,唐代的仕女画风格有三个特征:一是再现人物画秾丽丰腴之美;二是以现实生活题材为主,同时摆脱了早期人物画《女史箴》《烈女图》等说教题材的局限,直接描绘人物内心情感思想;三是作品设色艳丽,更为生动传神。唐代人物画在整个中国古代人物画历程中,处于发展中的高峰时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南北朝的绘画基础上被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而五代延续了唐代的诸多绘画风采,继续向前发展,真正把人物画的发展推向了高峰,而其主要价值是在绘画形式以及绘画题材上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度。五代时期,人才辈出,最具美术价值的作品当属周文矩、顾宏中的绘画巨作《韩熙载夜宴图》,作品的诞生与南唐后主李煜息息相关,五代南唐政权摇摇欲坠,李煜想任命韩熙载为宰相,但对他又不够信任,于是就派他手下的大臣顾宏中、周文矩到其府中进行窥探,于是就有了这旷世名作。作品采用连环长卷的卷轴形式,用桌椅、屏风等物体进行分割,更好的表达作品的时间和空间。作品通过听乐、击鼓、歇息、清吹和送客五个情节描绘因政治失意而颓唐、放纵沉溺夜宴声色的官僚韩熙载的形象。该作品不但色彩丰富,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作为修饰,间隔大块的黑白巧妙的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而且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构图严谨。人物性格被划分的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线条既简练又组织严谨,总而言之该作品不仅在绘画史上具有独特审美价值,而且也是研究我国音乐史、舞蹈史以及工艺史的珍贵资料。

艺术的长河在唐、五代时期被推至巅峰,而宋代更是沿袭了之前的艺术风格,再加之宋初市民阶级逐步形成,随之便出现了以表现世俗生活为主旨的“风俗画”,该画种简而言之即以描述城乡、乡村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风俗为题材人物画的分支。宋代宽松的政治氛围、稳定的经济发展、兼容并包的民族文化态度以及市民阶层的萌芽涌现都促进了风俗画的形成与发展。再加之有皇帝宋徽宗对绘画的追捧,出现里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风俗人物画家,苏汉臣的《婴戏图》、南宋李嵩描绘小市民生活的《货郎图》以及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如果这些还只是人物风俗画发展时期的作品,那么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人物风俗画的巅峰代表作品。作品的创作目的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单纯描绘清明时节都城汴梁的世俗生活情景;二是,因宋徽宗对张择端有知遇之恩,故张择端绘此作品,寓意政治开明,是对宋徽宗的称赞。该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构图的精彩巧妙,是我国绘画史上罕见的风俗画长卷,画轴整体构图共分为三段:首段展开描绘了一幅汴梁城郊风景图;中段以描写汴河为主,特别是拱桥的细致刻画,桥上人来人往,一片车水马龙的生动情景,再加之桥下货船来回穿梭,上下交相呼应,热闹非凡;尾段主要以展现市区街景为主,刻画生动逼真。张择端用现实主义的绘画手法描绘了北宋首都汴梁城郊、汴河以及城内居民在清明时节活动的社会生活情景,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各阶级人物的生活现状,甚至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民风民俗、经济生活以及城市建筑等。作品从绘画创作角度分析,采用了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同时,作品巧妙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与对象的质感特征相结合,将北宋都城清明时节的风光描绘的形象逼真。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绘画成就,对后世在研究工商、服饰、交通以及建筑都有不菲的艺术价值,可谓影响深远,它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把宋代的风俗画推到更高的地位,因此《清明上河图》能永存于民族艺术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并源远流长。

遗憾的是,人物画的历程发展到元、明、清时期,由于诸多的不利因素致使人物画就走向了低谷,逐步进入衰落期,尽管如此,各时期仍有相关代表性作品。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壁画》是元代人物画的巨作,明代陈洪绶的《何天章行乐图》、唐寅的《孟蜀宫妓图轴》以及清代徐悲鸿的《牧童》、林风眠的《修女》等都是元明清时期的相关人物画代表画作。人物画这一画科并为因其衰落而走向深渊,反而从客观方面而言也促进了诸如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在艺术的圣坛,中国古代人物画自成体系,是名副其实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李茂昌.中国美术简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2]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aps德语专业审核经验下一篇:《简爱》电影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