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2024-08-21

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共10篇)

1.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篇一

关于促进XX主体经济税源发展的思考

2013年,XX市税务部门依法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全年组织税收收入7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收81.4亿元。其中,重点税源特别是纳税百强企业的税收贡献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近期,XX市国税局对全市2013年纳税百强税收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经济税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高税源建设水平的建议,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2013的纳税百强税收情况分析

2013年XX市纳税百强企业共计缴纳各种税收(国税部门不含海关代征和车辆购置税,地税包含全部税种,均不含非税收入)345.6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6%,与上年持平,比上年百强税收(下同)增长12.1%,增收37.3亿元,占全部税收增量的45.9%。

(一)二产税收贡献额度仍占据主导,三产入围户数占明显优势、税收贡献增强。从总量看,2013年入围百强的二产企业30户,比上年减少5户,纳税194.1亿元,同比上年百强中二产税收增长11.2%,占百强税收比重为56.2%,比上年占比降低0.5个百分点。三产入围企业70户,比上年增加5户,纳税151.5亿元,同比上年百强中三产税收增长13.3%,占百强税收比重为43.8%,同比上年的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二)纳税规模呈橄榄型结构,中档企业户数和税额均增长显著。从纳税规模看,纳税规模10亿元以上的大税源不变。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四企业依旧蝉联前4位,纳税合计140.5亿元,占百强的40.6%,比上年低0.4个百分点。纳税规模1—10亿元的中型税源聚集度增强。此档内的税企86户,同比上年增加21户,纳税合计195.7亿元,占百强比重达到56.6%,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继续起着主力军作用。纳税亿元以下的企业有10户,纳税合计9.4亿元,占百强的2.7%。

(三)制造业双降,房地产、金融支撑百强增量的半壁江山。2013年百强企业共涉及11个行业门类,占全市所涉及的19个行业门类的六成。其中占二产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出现“双萎缩”,入围户数由上年的27个席位、居各业之首,缩减至21个席位、退居各业第三,纳税154.6亿元,占百强企业比重为44.7%,同比上年百强中的占比降低4.8个百分点。但是,房地产业却出现“双扩张”。一方面,入围户数由上年的25个席位,排名第二,扩至30个席位、升为各业第一,另一方面,纳税52.1亿元,占百强比重为15.1%,同比上年增加2.1个百分点。此外,金融业入围22户,虽同比上年减少1户,但排序上升为第二位,纳税49.2亿元,占百强的比重同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达到14.2%。

百强中的制造业税收与上年百强制造业比较,仅增收2亿元、增长1.3%;而百强中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税收与其上年百强比较,却分别增收12.1亿元和7.1亿元、增长29.8%、17%。房地产和金融两业的税收增量占整个百强税收增量的51.2%,对全市税收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制造业依然未能摆脱近年来的发展颓势。

(四)外企税收下滑明显,国有、股份公司支撑作用趋强。2013年入围百强的外资企业共有17户,比上年减少3户,缴纳税额39.7亿元,相比上年百强外企税收额减少0.3亿元,占百强比重为11.3%,比上年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股份公司入围57户,与上年持平,缴纳税收166.5亿元,居百强之首,占百强企业税收额的48.2%。国有企业入围17户,比上年增加2户,纳税126.7亿元,占百强比重为36.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二、从百强纳税数据解读XX经济税源存在的问题

(一)强而不壮,且缺乏新兴的税源支柱企业。就XX的省会地位和城市规模而言,既要有支柱产业,更应有支柱企业。而从纳税百强的现状看,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强而不壮。所谓强,仅仅是从本市范围、就地而言,百强是纳税最多的。所谓不壮,指的是横向比较,这100个企业的纳税规模普遍偏小,其中的几个、几十个企业捆起来的纳税额还不及北上广等城市的一个企业。例如,仅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及其销售有限公司纳税就达到209.58亿元,占到了XX百强纳税总额的三分之二。二是税源支柱型的企业严重匮乏。多年来,纳税规模10亿元以上的大税源一直是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和山东XX烟草有限公司这四家企业,超过10亿元的新的工业或三产的大税源企业一直没有培植壮大起来。而且,这既有的四家大税源企业,对XX二、三产的各业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无法算作经济税源的发展引擎。

(二)制造业发展韧性不足,且面临跨越调整瓶颈期的艰难困境。从产业构成看,2013年全市制造业税收完成238亿元,仅比上年增长2.2%,落后于全市整个税收增幅近10个百分点。从百强看,入围户数由上年的27户降至21户、纳税额154.6亿元,同比上年百强制造业仅仅微增1.3%。制造业虽然在纳税总量和百强中依然保持着第一的位置,但就其现状看,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发展的韧性差。随着转方式调结构、降耗减排和淘汰过剩产能等调、管、控的宏观措施实施力度的加大,XX的制造业整体看出现萎缩,尤其是制造业的大税源,在转型期中的适应能力、应对能力弱。如百强中的化工、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业的税收同比上年百强下降12.2%。二是创新不足导致产业、产品调整的质效不理想。大多老企业转型调整缓慢,新产品、特别是有市场规模效益的产品少,而新兴产业发育得面窄速慢,更缺乏新兴骨干企业,难以形成税源的后续支柱。2013年百强中的制造业只有齐鲁制药、九阳、柴油机、重汽等几个企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从新入围百强的25户企业看,属于新兴制造业的仅有2户。

(三)税收对房地产的依赖性更强,进一步推高了税收的风险。2013的税收收入总量中,房地产业贡献规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增收40.3亿元,增量位居各行业之首,占全市税收比重由上年的13.8%上升至17.7%,更加固了其第二大支柱行业的地位,与第一位的制造业差距进一步缩小。其对全市税收增量的贡献率达到

49.5%,对稳定XX税收增长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从百强税收增量构成看,2013年纳税百强中,房地产税收同比上年百强中房地产增收12亿元,增量贡献大大超过制造业。但是,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进一步推高了XX税收增长的风险。从近几年房地产投资与税收影响关系看,税收滞后于投资1个,如2011年、2012年全市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8.8%、25.8%,使得2012年、2013年房地产税收分别增长23.3%、43.7%。依此推估,2013年全市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至8.7%,加之已经抬高的对比基数,势必对2014年房地产税收增幅产生较大的下拉影响。

(四)纳税百强税收占比依然过大,经济税源缺乏稳固、繁茂的基础。一直以来,XX市税收过度依靠大企业,2012和2013年XX纳税百强企业所缴纳的税收均占全部税收的46%左右。如前所述,XX百强的纳税规模横向比较并不大,却在全市税收总量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映衬出XX众多企业经济税收质效的低下。据上海市税务局公布的2013年纳税百强,其纳税合计2492.75亿元,仅占上海市全年整个税收的31.1%。虽然XX在经济总量等各方面与上海具有不可比性,但却能反映出XX广大的中小企业发展得不够繁茂、经济税源的基础不够厚实。从税收质效上看:一是XX市的产业链普遍过短,缺乏具有吸引聚集效力的龙头企业。本就不多的大企业,没有几个具有龙头的作用,没有起到向上游或下游两端拉长产业链的功效,有产品而无产业链。二是XX市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活力,难以催生、发展、壮大成为有规模效益的大企业。尤其占中小企业主体的民营企业,打造出省内外知名品牌、产生规模效益的屈指可数,走出国门的更是寥寥无几。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发展迟缓,始终是制约XX经济税源发展壮大的短板。

三、关于加快XX支柱税源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战略思维理念,提升对支柱企业发展壮大的认识

一是支持大企业是政府职能极为重要的战略选择。政府必须抓住大企业战略转型的机遇,坚持行稳致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化顶层统筹设计,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战略技术的研究、战略产品的开发,大力推进战略技术产品规模化、战略产业规模化的形成。筛选市场竞争力强、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大企业,作为落实战略技术、战略产品和战略产业的载体,培育出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

二是支持大企业是建造拉动社会经济税源增长的重要引擎。从税收角度讲,不能单从纳税的多少来评价支柱企业的重要性,应从其对地区的整个经济税源建设的作用来衡量。一个大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会吸引聚集或拉动一批中小企业,形成或拉长相关的产业链,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膨胀、税基面的扩大和税收规模的增加。

三是支持大企业要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辅相成地结合好。大企业固然重要,但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力量。从XX税收构成看,广大的中小企业缴纳的税收占一半多,是最大的税源,切不可把支持大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对立起来,XX的大企业之所以“不壮”,也与中小企业发展得比较迟缓相关。

(二)建立完善支持举措,强化支柱企业转型升级的动能

一是尽快出台鼓励和支持大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措施,为大企业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坚持市场主导下的政府政策措施的选择性引领,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立足全市大企业发展基础,以XX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制定引导鼓励大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效制度。加快推进大企业强化自主创新、新技术吸收消化应用的能力,加快推进大企业先进或高端产能比重的提升、产业链条向高端的延伸和产能结构的明显优化,尽快实现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明显增强。

二是助推大企业建立完善转型升级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为实现跨越升级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助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转型升级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助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开发人才创新潜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才是企业发展、长盛不衰的关键,政府在此方面应采取更多、更有力度的措施,发挥好服务和鼓励的作用。助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化生产物质要素使用质效的配置机制,开拓理财思路、采取先进的资产经管方式、盘活资产要素。

(三)加快调整优化进程,尽快实现税源支柱的转型升级

一是巩固壮大已有大企业,筑牢现有支柱税源的根基。制造业是XX经济和税源的基础和稳定器,也是金融业和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吸引器及其发展的前提。应优化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加大产品的附加值,尽快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税源。

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中小企业,催生新的支柱税源企业。多年来,XX新兴的、经济税收规模大的企业严重匮乏,既影响着全市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制约着增长方式的转型,也导致税源的后劲严重不足。当务之急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其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发展的放大器功能。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思维,重视新兴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充分激活和释放中小企业的活力。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和保护力度,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

三是拓展引进借力发展思路,促生根植发育为新的大税源企业。加快新兴和新型大企业的生成、壮大速度,多措并举、借力发展是重要的捷径,做好整体引进、嫁接引进、示范引进、项目引进等招商引资工作。

(四)切实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加大对支柱企业发展的督评

一是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以房地产拉动的三产占比快速上升风险较大。应当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的骨干企业,还要切实抓好顶层的领导统筹协调,确保全市质效总量的提升,防止已有大企业在市内各县区之间毫无增效的简单迁移。

二是动态管理,跟踪评价。建立完善支持大企业发展的绩效评价机制。实施支持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逐户建档,督导企业用好政府支持措施,防止将政府的支持资源转移。及时调整深化扶持政策和力度。结合支持绩效评估、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以及外市的经验,不断完善XX市的相关措施,更加有的放矢地强化扶持管理力度。

2.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篇二

根据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了解,同时更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有效的治理方案。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同时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生产生活文明的最佳选择。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让山区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随着国家不断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等制度,必将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成为稀缺资源“,青山绿水”将会带来巨大财富。

2 西吉县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径选择

因该县被大山包围,受自然条件限制,又没有很好的工业上的发展条件,山区百姓的出路在哪儿?

如果用工业化时代的思维来看我们身处的环境,毫无疑问,人们会觉得没什么出路。但是,如果通过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学习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人的讲话精神,就会发现,生态文明政策,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恰好就是我们山区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西吉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又是干旱山区,农业基本靠天吃饭,农业应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

放宽视野,从世界农业发展史的角度看农业的发展。从这一视角观察分析,农业经历了从一产到四产的发展时代,不同的时代发展的机遇是不同的,而西吉县作为干旱山区,什么是最适宜的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一产是殖民化的结果,是大规模的农场。亚洲国家(地区)就根本找不到大农场。印度是原住民是小农。韩国和日本还有中国台湾现代化程度都比我们高很多,这些地方也是小农,越南也没有大农业。只要是原住民的国家(地区),几乎都没有农业一产的大农业,大农场只在殖民地条件下才会出现。由此可见,农业一产对西吉县要彻底放弃,无论谁来都搞不得大规模建设;搞了,一定是矛盾重重。

接下来看农业二产,农业二产其实就是用工业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是设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现在我国农业是在通过产业化农业在规模化和集约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产业链拉长后形成的。这种方式,据资料报道,不少国家都没有效益,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日本二产化农业因造成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正处在衰减的状态,即将被更为先进的取代。

而且,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们现在强调的农业产业化是拉长产业链,可能会为农业代来一定的效益,其实真正到农民手里的一般不到10%的。美国的农业产业链得到的收益也只在8%以下的,我国恐怕连8%都达不到。根据以上资料数据分析,西吉地处山区二产农业跟我们是否有关?需要我们根据我们的地区条件去做实际的分析探讨。

而作为西吉的地方政府各位领导干部,首先要考虑的是根据我区农业发展的三产化,就是把农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运行。农业第三产业包括什么?

第一,景观。山区能跟川区比的只有环境景观,农业三产第一条就是自然资源条件跟景观农业密切结合。在山区修路,不能把路裁弯取直,不搞那种大宽马路,只有让车绕着弯开,让这些路过的人进一步对山区的景观所吸引,他们就会感觉开车路过这样的风景时间太短,没有看够,于是下车细看。体验这里的风景、民间艺术、民族风情,进行观光拍照、休闲娱乐、清水钓鱼、游艇观鸟等活动。所以,不要轻易破坏我们的山区景观,要保持这里的山山水水,就有了发展景观农业的条件。

第二,人文和民俗。景观好了,下一步就是休闲旅游,农业休闲旅游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这需要保留乡土文化要有我们的建筑艺术,要有我们的传统文化,人家来就是要找西吉山区有什么特点,你的乡土社会文化,也就是要有故事,得有题材。如何把民俗风情游发展开来,打造回乡文化品牌,把乡村民俗风情游和新农村设施建设还有农家乐联动兴起。本地资源挖掘保存完好的寺院和自然古老的村庄,用包装和整合的方式恢复真正的古朴和原始的生活本色,还有劳动工具,防日晒和雷雨的用具,古老的房屋建筑(如窗花、雕刻),服饰和礼仪,婚嫁节庆,风味小吃,民间曲艺。恢复原来有的民族民俗的同时在自然村落民居中补充建设现代化的卫生间,休闲间室等。把城乡统筹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乡村中大片的农田土地、花卉树木、奇石山景、林区竹木、羊肠小道和人文景观文化有机的结合发展,以着重展示回乡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之路,大力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和蔬菜可由客人自己采摘供食用,提高生活的多样化,建设供客人自己炒菜的灶台,让有兴趣的客人做主人自己上灶。引导游人在欣赏“丹霞震湖”美景的同时,更可零距离看到我县边远山区群众的真实生活,体验那种与都市的喧嚣截然不同的、白天听见知了叫,晚上有闻青蛙鸣的、宁静甜谥和质朴的原始乡村生活。

第三,发展市民参与式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举一例,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后沙涧村西(小毛驴市民农园)。现在有400多户市民在这儿种地,每个人30平方米,1400块钱租金。如果我们按60平方米一分地的话,60平方米光租金就2400元。再提供点服务、工具、有机肥、种子,市民来劳动,种好种坏是他的事儿,如果你再有点技术指导,还要收点技术服务费。

市民搞农业是不计代价的,他自己种,拿回去送亲戚朋友。因为这是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和二产农业、一产农业计算投入产出成本收益完全不一样。这套做法,现在全国已经搞了有几百家了。西吉县杨河村,市民参与式休闲农业也有了初步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就要搞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式的食品保障是根本不用打商标,不用去买标签。现在商场里的商品,上面贴一标签说我是绿色的,没人信。但如果是市民在这儿搞生产,他信你是消费者,你是生产者,你的东西一定是可靠的。所以,所有的商业构建信用,打多少亿的广告都没用,而社会参与式生产不用做任何广告。再加媒体跟踪报道,人气就是这么聚来的。

像这样对城市市民出租的郊区农业在欧洲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到处都会看到。我们的农业四产关键在于靠我们当地的品种和我们注册本地化标志。我们的产品品质到底好在哪里?是富硒,还是富硅,是否符合健康标准?我们要把这样的东西作为绿色的主题的研究方向,才能有吸引进来更多的消费者。外来的消费肯定比本地人要高得多,因此,我们的消费价格和优势也就随着上去了。因而准确地说:山区农业搞不得大规模,按照农业四产去开发利用才是最好的办法。

第四,充分挖掘展示农村乡土文化。偏远农村有大量的农村乡土文化,不像有些地方政府请明星大腕来,我们这儿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是农民的演出、劳动者的演出。有传统的工艺,农村的工匠怎么制陶,怎么烧陶罐,怎么做木匠活,这就是农业的传统文化。用这套东西带动了市民下乡。他们除了吃喝,还能学点木工,自己做陶罐,不管大小,你都可以刻上你的名字,烧出来以后带回家去,是自己做的。多样化的农村经济在这儿得到了复兴的机会,农业的文化功能是无价之宝,而这些在我们过去招商引资的二产化农业中都是没有的。

第五,消费者有没有市场?中国社会是个稳态社会,40年左右发展至今,拥有了一批中等收入的人群。如今的中国,已经达到了30%以上中等收入群体。30%意味着5亿人左右的概念,按照这个数字现在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是美国中产阶级总量的2倍半左右,是欧洲中产阶级的2倍,这就证明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生活的这个中产阶级要求的是个性化和定制化社会中,在这样的年代,尚若我们把农业四产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就等于比其他国家超前发展。

农业四产也是“互联网+”题材、景观、本地化标志、休闲旅游、服务这些,我们把“互联网+”搬进来,就有利于推进农业四产的进程,它和那些天天泡在网上的城市中产阶级结合。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是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暂时还找不到什么地方去消费,然而我们又把自己的条件基础严重破坏,那样,我们等于拒绝了这部分前来送钱消费的人群。为此,我们必须对原有的景观更好地维护改造,再通过乡镇或者县进行媒体宣传,再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这个手段平台,放到网上供给浏览来实现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道路。

所以,山区农村要保持绿色环境,保持农业四产的多样性,这是工业文明的思路,而不是专门的生态文明。所以,西吉的发展,就是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瞄准绿色,狠抓创新,通过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科研考察、游乐探险等,进一步挖掘历史底蕴,以协调为手段,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共享。要有颠覆式思维,把绿色作为我们创新的指导思想,把协调作为工作的主轴。使生态经济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依托。

3 结语

为了实现“四个宁夏”(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的建设目标,使全区经济发展、民主健全、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美好,在西部率先崛起的宏伟蓝图的实现。西吉县委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提出(开放、富裕、和谐、美丽)的“四个西吉建设”的规划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县根据自身特点,提出山区发展模式和创新的总体思路。是以生态文明为主题,以经济生态化为主线,推进山区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促进山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关于一个山区县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考中文信息[J].中文信息,2013(12).

[2]周瑜芽.山区县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安远县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7.

[3]单锦炎.山区经济大家谈:安吉上山致富[J].今日浙江,2012(14).

[4]冯久田,尹建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策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

[5]柯健.安徽省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3).

3.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篇三

一、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一个初步方案

(一)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从这个核心思想出发,一套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应该遵循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即必须将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放在首要地位,将关系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二是要切实体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必须反映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方面均衡协调发展的统筹考虑;三是要切实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即应把社会事业、就业社保、收入分配、精神文明、公众健康、公共安全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领域的指标纳入综合评价体系。

(二)框架设计

按照上述基本原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既要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又要考虑指标的涵盖性,同时要考虑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和内在联系的逻辑性,并具有历史的和国际的可比性。在可操作性方面,既要立足于现行统计体系,又要为今后该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预留足够的空间。对目前资料有缺口的指标,应考虑引入新的指标,在发展和完善相关统计制度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试点并逐步纳入日常统计。

经过研究和论证,初步考虑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分解体现为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健康卫生、教育文化、社会和谐、资源环境和经济质量七个指标组,第二个层次是支撑各指标组的38个具体指标。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结构如表所示。

(三)评价方式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考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情况,对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适用于各地方对自身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估。经过研究论证,初步考虑采取两种量化评估方式。

第一种,是以某一年作为基期,然后考察评估期与基期相比各指标的变动情况。该方法主要用于同一地区自身发展情况的纵向比较,也可用于对各地区相对基期变动情况的横向比较。与定标评价方法(即预先给各指标设定目标值,然后考察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异)不同,这种定基评价体系主要衡量评价期与基期相比指标值的变化情况,因此可以不受特定历史时期目标的约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变化情况。

第二种,是以全国的当期指标值作为基准,考察评估各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别。该方法主要用于各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可用于同一地区在全国相对水平的纵向比较。该方法同样不受特定历史时期指标目标的约束,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评价各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我们应用上述评价体系初步方案,对全国和部分省市的数据进行了试算,并利用所取得的结果对体系设计进行了检验和评估。试算得出的主要结果表明,我国在2000—2005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成绩显著,但社会领域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要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从试算结果看,这一评价体系的设计总体上是合理的,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这五年里全国及各地区的综合发展情况。

二、对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目前一般所讲的宏观调控,通常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后,我们应该逐步对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在宏观调控目标方面,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增加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方面的政策目标,从以经济目标为主的宏观调控转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宏观调控”。

在政策制定模式方面,应根据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更长期的视角出发来规划和制定政策,加强短期政策和长期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此外,应该更多地将宏观政策目标量化、细化,以便更为合理有效地实施政策效果评估和政策调整。

在政策体系和手段方面,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增加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比重。并通过量化不同领域政策目标和设定综合评价方式,加强不同类型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并在各政策目标存在矛盾的情况下统筹确定不同方面的优先次序和政策取舍。

(二)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加强统计基础

人们一般谈到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时,很少会把它们与“统计”联系起来。但我们在研究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统计基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运用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是“识别问题——提出政策——实施政策——评估效果”。在其中的“识别问题”和“评估效果”这两个环节上,统计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统计基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准确地识别问题和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我国统计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除了一些方面的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之外,最关键的还是统计体系的整体架构尚不能很好地满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重经济轻社会、重城市轻农村、重报表轻抽样等突出问题。

由于统计基础的好坏关系到政府施政效能的高低,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我国的统计体系还需要大力改革和强化。主要包括:(1)健全指标体系,特别是加强非经济领域的统计工作,逐步统一城乡统计体系;(2)改进统计方法,加强抽样调查工作的开展和数据利用,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改进统计管理模式,提高各层次统计工作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提高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4.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篇四

展情况汇报

中共XX乡委员会(2011年10月17日)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XX乡党委、人大、政府向前来XX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对XX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XX乡2011年1—9月以来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概况

XX彝族乡位于盘县北部,距县城红果88公里,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全乡总国土面积17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95亩,人均耕地1亩。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4个村民小组,9085户28446人,居住着彝、白、汉、苗、布依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1%,彝族占61%,是盘县境内彝族最集中地区。

境内民族文化风情浓厚,山歌渊源流长,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都能随便哼上几首。不仅是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要唱,正月时间要唱,就是劳动之余或者劳动之中,人民都要唱。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或者山岭沟壑,都能听到即情即景编唱出来的山歌,其中《山歌出在XX河》更是

被广为传唱,唱山歌已成为XX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水拌酒也因为酿造和口味的独特,成为各种庆祝活动时招待嘉宾好友必不可少的饮品。正是丰富的山歌和独特的美酒,XX乡在2000年被省文化厅、六盘水市政府命名为“歌舞之乡”。

境内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以煤最为丰富,储量大、品种多、煤质优,探明可采储量1.4亿吨,是全乡的支柱产业,现境内有10对年产20万吨以上的煤矿,5个年洗30万吨以上的洗煤厂。2010年完成原煤产量310万吨,焦碳18万吨,洗精煤185万吨,实现财政税收5.03亿元,位居全县第二。

二、1—9月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

(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九个月来,全乡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开启我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九月底,实现财政税收2.79亿元;完成工业产值156443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89万元,农业综合直接补贴资金1442065.63元,良种补贴资金272524.16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983921.15元,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11399.00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兴煤强乡战略成效明显。1—9月,共完成原煤产量118万吨、洗精煤30万吨,实现乡镇企业

产值87530万元,有力的带动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砂石厂、砖厂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环境治理迈出了坚实步伐,资源整合、煤矿技改和利用率不断提高,环保设施进一步改善,污染物无序排放得到进一步控制。地方企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规模效益不断扩大。

(三)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是稳乡的重要战略部署。一是立足区位优势,初步形成“南农北畜中蔬菜”的农业产业格局,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围绕科技兴农目标,大力推广良种工程。积极推广种植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优质稻、良种小麦等“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的农作物,三是以深入实施“种草养羊”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防疫工作及时有效,禽疫抵抗能力不断增强;畜牧良种工程扎实推进,生猪、生羊、家禽生产规模稳中有增,畜牧产值占农业产值比例不断增大。全乡生猪存栏21863头,牛存栏7000头,羊存栏7906只,家禽存栏42525羽。四是农村能源建设成效明显。到目前为此,共完成沼气池建设415口,有效解决了农村燃料紧缺等问题。

(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继续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学费和书杂费,截止九月底,兑现贫困生困难补助55万元,奖励2011年考取大学学生53名共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

民族中学综合办公楼、苏座小学教学楼等工程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校安工程进展顺利。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夯实,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因XX乡民族中学地处陡坡地段,场地无法扩展,难以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的要求,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指示,结合我乡实际,乡党委、政府作出将XX中学迁址新建的决定。XX民族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包括1#综合教学楼建设,含图书室、阅览室、各部门及教研组办公室、校刊编辑室、会议室等功能,估算资金590万元;2#学生宿舍楼建设估算资金420万元;运动场地、电教楼建设估算资金310万元;实验楼建设估算资金420万元;教师宿舍楼建设估算建设资金320万元等主要工程。中学新校区主要工程项目预计需投入总资金4848万元。截止9月30日,XX中学新校区建设共完成投资约372万元,其中完成1#综合教学楼、2#综合教学楼、食堂、实验楼等地基平整土方工程约32000m、40万元;完成堡坎约5400 m、91万元;完成2#综合教学楼主体工程3200m,约241万元。食堂及1#学生宿舍地堪工作全部结束。

(五)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乡党委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大批交通、水利、教育、文化、卫生、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投资15.5万建成山

33峰村至普古天桥的通村公路(XX段)1.3公里,投资15万建成落多村生产路6公里,投资19万新建落脉穴村护林路8公里,投资23万新建大拨米七泥箐至普古楚场坪子通村路(XX段)1.3公里;投资1700万启动雨夺箐供水工程,截止九月底,共完成投资400万元,投资12.6万元新建嘿白村第二水源工程;投资深入实施廉租房建设1000套,投资一期工程600套,项目总投资3600万,已全部封顶,主体工程结束,正在进行外镶和装饰;二期工程400套,项目总投资2400万,正在进行基础建设。截止九月底,全乡792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六)以城带乡战略初见成效

小城镇是联系城乡的桥梁纽带,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载体。加快小城镇建设对于提升对外形象、吸引外来资金、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XX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本乡实际,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规划合理、功能齐全、市场繁荣、美丽宜居的乡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目前,小城镇征地、规划、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截止目前,已投入240万元新建XX大桥,投入100余万元新建卫生院办公楼,投入180余万新建客运站,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党政综合办公大楼,投入200余万元在小城镇内

建成新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并成功搬迁,招商引资3000余万建设水拌酒厂,600套廉租房即将建设完成,小城镇现已初见雏形。

(七)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巩固,森林防火落实到位,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环境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完成植被恢复费工程造林860亩;完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用材林工程506亩,森林覆盖率达46%。水土流失、工业污水得到进一步治理。节能减排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建立总量核算台帐,制定总量控制年度计划,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总量指标审核制度,控制增量、调整存量,将总量控制作为环评审核的前提条件,从源头控制排污总量。境内所有排污企业建档立卡,实行“一厂一策”管理,依法关闭落后产能企业,节能减排获得重大进展,环保工作成效明显。

(八)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一是民政救济落到实处。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定期排查、按季调整、有进有出和应保尽保的原则,适时调整低保对象及其保障金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共发放城市低保金33.4万元,农村低保金159.3万元,城镇居民参合金 2390元,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 21.4万元,春节慰问金7.3万元,发放救济粮295850斤,有效地解决了全乡广大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切实掌握困难群

众、五保孤儿、困难老人、优抚对象等人群的生产生活状况,做到应免则免、应补则补,没有出现一例因饿、因冷造成死亡的现象发生。

二是卫生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及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开展,截止9月30日,全乡参合人数25084,参合率为96.32%。全年新型合作医疗产生费用178.1万元,补偿费用140.5万元。有效的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三是计划生育政策和各项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截止9月30号,全乡共出生人口613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51%,出生率为21.5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05‰;完成四术455例;村(居)民自治稳步推进,管理更加规范,实现率达到65%;积极推行利益导向机制,深入落实计生奖励政策,对计生户做到应奖尽奖,生育观念逐步转变,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稳步步入低生育水平阶段。

四是禁毒工作不断巩固。严格按照禁毒工作方针和盘县“四个全部、两个一律”的禁毒工作指令,紧紧围绕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的滋生三个环节,以创建和巩固“无毒社区”为主线,严厉打击、预防毒品犯

罪活动,毒品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止。对现有吸毒人员均落实了国家公职人员“一帮一”社会大帮教和“四位一体”的帮教。截止2011年9月30日,全乡共有在册吸毒人56人,现有吸毒人员30人:正在强制隔离戒毒的15人,正在服刑的4人,社区戒毒5人,社区康复6人。乡禁毒办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及禁毒联户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活动达9次,发放禁毒宣传资料12000余份,受教育人数2万多人次,宣传率达98%。各村、学校、单位严格按照创建“无毒社区”五条标准来巩固全乡禁毒工作,认真落实禁毒“七包”责任制,层层签订禁毒责任书,与各村(居)委会、各单位、各学校签订禁毒责任书50余份,与农户签订及禁毒责任书28000余份。

五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XX乡党委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控、上下联动,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通过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严格执行责任制,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社会治安巡逻,排查治安隐患;严厉打击,威慑恶性犯罪;强化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法制意识;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呼声等措施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形势逐年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满意度逐步提高。截止九月底,共立刑事案件113起,破获47起;共立盗窃案71起,破案43

起;协助破命案2起,抓获作案人员2名,抓获三逃人员17名,重大案件犯罪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59%,破案率上升4.1%。9月,全乡新招录协勤干警30名,大大充实了维护稳定和谐的力量。30名协勤干警分成2队,每天开展重点巡逻和夜间巡逻3次以上。乡级组建由全乡干部职工、综治办、派出所、林派、运管工作人员共120人组成的社会治安大巡逻队伍,每月不定期开展大巡逻活动2次以上。村级组建成立社会治安巡逻队,每天开展日常巡逻工作。

五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XX乡作为产煤大乡,由于煤矿开采引起的土地开裂、房屋受损、水源枯竭、环境污染、地质灾害以及运输分配不平衡等导致的矿群矛盾纠纷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此乡党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确保社会稳定。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建立党委一把手负责制,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协调领导小组,村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协调领导小组,形成乡村共同抓、矛盾纠纷层层排查化解的工作局面。二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减少社会矛盾隐患。切实开展经常性调查研究工作,倾听人民呼声,体察民情,为民排忧解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尽可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三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前介入矛盾纠纷。切实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各村设立支

书为信息联络员,全面落实层层监控、群防群控,一旦发现苗头,及时组织人员化解,真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资料、黑板报、会议等形式和载体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校园”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群众知法守法的能力和水平。截止九月底,共条件完成132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132起,调解成功率100%,其中有记录的86起,口头调解46起。没有一起到县、市、省、京上访,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XX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是四帮四促工作深入开展。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建设年”及“四帮四促”活动的文件要求,XX乡召开了“四帮四促”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全乡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方案,确立了全乡干部职工、县直管单位干部职工、全体教师共377名为帮扶主体,全乡贫困党员、困难群众、二女户共377户作为帮扶对象。帮扶主体主要帮助群众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截止九月底,乡三建办共发起3次帮促活动,帮扶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同志给帮扶对象找到了工作;有的同志帮助帮扶对象发展种养殖;有的同志帮助帮扶对象治疗疾病;

有的同志给帮扶对象购买了生产工具、化肥大米、食用油。每一次帮扶都密切了干群关系,每一次帮扶都在一定程度上解了民困,济了民生、暖了民心,被老百姓称为民生中的民生工程。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我乡前三个季度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看到,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后续经济培育缓慢;二是农村交通网络、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种植含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四是城镇建设缓慢,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监管责任重大;六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煤炭、农作物等工农产品附加值低;七是中学搬迁资金缺口太大。中学新校区主要工程项目预计投入资金4848万元,到目前为止,缺口资金达3828万元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改进,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呼吁县政协及县政府帮助解决中学搬迁的资金缺口,我们在这里深表感谢。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坚持“兴煤强乡”战略。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收就

业能力强的煤炭产业体系;推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业附加值。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切实改善煤矿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煤矿投入,不断推进煤矿提等改造、技改整合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加快焦化、洗选行业的技术更新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积极探索发展煤化工,增加煤炭附加值;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切实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以煤炭安全生产工作为重点,切实抓好安全工作。

(二)坚持“农业稳乡”战略。“十一五”以来,我乡“三农”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三农”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我乡“三农”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要继续按照南农北畜中蔬菜的农业发展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三)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切实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为后续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投资、拉动消费、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

长的强劲动力。今后,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途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统筹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按照“绿色生态、宜业宜居”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

(四)坚持“旅游和乡”战略。一是加强旅游资源保护,防止破坏原生态旅游资源;二是搞好科学规划,逐步开发旅游资源;三是做好宣传,让外界了解XX,积极争取招商引资;四是做好旅游人才的培养,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五是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进一步弘扬“歌舞之乡”的民族文化品牌。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旅游开发基础;七是利用民族民间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开辟“传统文化—民族风情—旅游开发”系统工程。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十一五”时期,我乡完成、启动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得到不断增强,有力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我乡基础设施薄弱状况未根本改变。今后我们要继续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臵,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扎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有效解决干部职工在作

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我们深刻意识到,XX经济社会发展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乡情,正视不足,认真开展总结分析、踏实苦干、锐意进取、探索创新,着力推动XX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打开新局面,为十二五规划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5.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篇五

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确保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有效遏制政策外生育,规范群众生育行为,促进我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75号令)和《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当前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实行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全面清理和核查历年来的政策外生育情况,切实加大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工作力度,遏制违法生育行为的发生,为稳定全乡低生育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送达率达 100%。

(二)确保 2011 度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达XX% 以上,征收金额达到XX万元以上。

(三)以点带面,通过强制征收案例,震慑违法生育对象,规范全乡生育秩序,防止新的违法生育现象发生。

三、征收对象及标准

1、xxx年x月x日以来至今计划外生育的对象,征收率应达到xx%以上。

2、xxx年x月以前x年内未征收或未结案的计划外生育对象,征收率累计达到xx%。

3、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标准为1.8万元。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利用横幅、标语、公开栏等有效载体,广泛宣传征收社会抚养费相关政策规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的宣传声势,引导和发动违法生育户配合征收工作;要加大对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典型案件的曝光宣传,达到以案释法的警示效应,消除干部群众的误解和抵触情绪,促使违法生育者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二)调查取证。主要由计生办负责,各村和各部门搞好配合,深入到农户家中,对历年未处理的违法生育案件进行重新调查核实,并做好取证等相关工作,要做到情况明、底子清,按法律文书及案卷要求制作相应材料,为集中征收社会抚养费提供准确的基础材料

(三)集中征收。分村开展对辖区内违法生育对象社会抚养费的集中征收工作,充分了解并结合违法生育当事人的家庭实际情况,积极做好违法生育当事人思想工作,督促其主动交纳社会抚养费,原则上要求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对少数当事人一次性交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在具 体处理过程中,可申请分期缴纳,经核实后,签订《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申请书》,但首次缴纳不得低于应征收总额的xx%。对违法生育当事人在收到《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30天内具有履行能力但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对象,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奖惩兑现。社会抚养费征收实行“四统一”,即:统一票据、统一标准、统一结算、统一上缴;统一使用财政部门提供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票据。奖励标准:以村为单位,以村总任务的xx%返还给村,作为奖励;为了促进任务的完成,X月X日前,一次性完成全年任务的村,再追加奖励该村总任务的XX%;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有奖举报,对举报机关人员超生的,已经查实,将给予举报人征收数额的X%作为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村,根据完成情况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取消年终评先树优资格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本次征收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年限较长,案情复杂,为切实抓好本次社会抚养费的集中征收工作,成立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江永霞

副组长:席长平张晓慧

成 员:李 爱 吴翠梅 邓 星 冯 琼 潘杨斌 周国平严金才 朱桂芳 余光荣 邱海华 王华根 章贵发 吴长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乡计生办,办公室主任由李爱同志兼任。

2、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征收合力。集中征收社会抚养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大力配合,各尽其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顺利扎实地推进集中征收行动。

3、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尊严。集中征收社会抚养费工作要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依法做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既要千方百计地提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率,又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维护违法生育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二0 一一年九月 日

6.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篇六

学院:卫生管理学院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学号:1141401

31姓名:隋婷婷

在党的领导下,“十一五”期间我的家乡——青岛市崂山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深深感受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十二五”正兴之时,我们作为社会的新一代力量必须着眼时代和社会,深入了解家乡的需要和发展。应党的号召,学习党的精神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所以我们利用寒假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关于崂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查,以下为我的调查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经受住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加快破解制约崂山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推进“三个功能区”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20元,年均增长12%,是2005年的1.7倍。综合来看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总体稳中求升,如2008年,那一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及经济受损很大,但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62.90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33亿元,下降1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2.34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23亿元,增长10.0%。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不断调整。第一产业下降0.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1.05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盈利数目不断刷新纪录,每一年都有新的捷报,如网上崂山区统计局数据2010年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区市两级)49.25亿元,增长17.8%,占GDP总量的15.5%;国、地税实现

税收收入119.85亿元,增长20.4%,占GDP总量的37.8%;税收占区级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93.9%。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利税(不含青岛卷烟厂)61.83亿元,增长35.3%;其中利润43.18亿元,增长44.0%。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投资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比较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三个功能区”建设加快展开。“十一五”,是发展重点逐步聚焦、发展特色不断彰显的时期。科技城纳入了全市建设重点,建成了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引进了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基地,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获批并设立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通信产业园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累计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达到23个,总面积130万平方米,楼宇注册企业过千家;金融业日益丰富,金融机构总数达到43家。完成了景区总体规划修编,在景区南线实行了“景区+景点”的管理模式,开通了景区旅游观光车。青岛国际啤酒节成为中国十大节庆品牌之首。

——现代化新城区迅速崛起。“十一五”,是规划建设投入较大、配套功能加快完善的时期。深入开展了“城市规划年”活动,规划新增了商业、办公等公建设施面积900万平方米。通过争取市政府支持和异地代保,解决了基本农田制约发展的问题。完成了滨海公路、滨仰公路、李宅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实施了张村河截污、东亿供热二期等重点项目,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青岛大剧院、体育中心、汽车东站、会展中心二期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建成启用。总面积8.5万平方米的丽达购物广场、乐天玛特等大型商贸项目投入运营。累计改造村庄13个,拆迁安置面积205万平方米,安置户数13254户。

——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是着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不断推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时期。完成了社区“五化”、“村村通自来水”和“村村通柏油路”工程。新建改建水厂7座,为86个社区3万余户居民改造了自来水设施,社区供水标准化率达到88%;完成了15座水库和28座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对10余条河流28.3公里长的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新开通公交线路

16条,线路总数达到56条。新建和改造农家店235家,标准化农家店覆盖率达到84.5%。积极推进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设,11个项目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崂山茶”获得证明商标注册,发展晓望茶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99个。稳妥推进农村社区集体资产改制,组建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23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5个。

——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的时期。五年来,区财政用于民生事业的投入达到42.9亿元,占同期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8%。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完成了15所中小学校新建改建任务,成功创建了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建成启用了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免费优生工程。加强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就业5.1万人,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区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晋级“国家一级馆”,建成了139个市级标准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推行了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实施了液氨使用单位安全隐患治理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高。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我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深入扎实地开展了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双拥工作深入开展,我区创建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区。预备役、地震、史志、对台、侨务、民族、宗教、老龄、慈善、红十字、残疾人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崂山区生活的20年里我深深的感受着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依靠着党的惠民政策,以及这些年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我从崂山人民的笑容中看到了崂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是人们的经济来源多样化。以前这里和平原地区一样依靠麦子等粮食作物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很多人出门打工。现如今根据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茶叶大范围的种植,果树不断增加,各种经济作物成为农民的首选,为了农民有更好的收入,区里开办了茶文化节,樱桃节等富有特色的节日,吸引了大批游客,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政府兴修水利,补发农药,进行技术培训,使农民的农活干的更轻松。崂山区依山伴海,有山有水,大力发展旅游业,农民不再外出打工,开办农家宴,收入明显比打工多很多。各类企业入驻崂山,年轻人开始在本地区的企业工作不需在外出挣钱,工作机会越来越多。

其次崂山人民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青岛市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之际,崂山区首先改革教育,孩子们不仅仅只学习书面知识,学校每年都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兴趣班在农村越来越多。学校硬件换新,多媒体教学早早在崂山区各个学校实施,花园式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到了校舍比政府办公大楼还美丽。

在卫生医疗改革上,农村医疗保险落到实处,村村卫生室挂钩医疗保险使农民生病有地可医,花费明显减少,老年人定期免费检查,看病难的问题有所减少。

人民的生活是见证崂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据。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家乡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幸福生活越来越真实。

7.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篇七

近年来, 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我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 受种种因素的制约,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无论是在机具增量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上, 与平原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而且这种差距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将日益凸显。目前, 我省不论是胶东半岛, 还是鲁中、鲁南地区,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都比平原地区低3到5个百分点。大力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已经成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造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因素是:

1.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影响, 有效耕地少, 荒山野岭多, 土地贫瘠, 地块小而分散, 加上青壮劳力的离土离乡, 很多丘陵山区农业生产仍习惯于传统农业和粗放式生产方式, 农艺落后, 农业生产主要环节仍以人力为主。

2.丘陵山区集体经济薄弱, 基本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资金分散, 投资效率低, 田间道路贯通不畅,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毁坏严重, 不利于机械作业, 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应用。

3.我省丘陵山区地域广阔, 地形情况复杂, 作物品种繁多, 种植模式不一, 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多种多样, 而适合丘陵山区的机械装备品种不全, 数量不多, 供给严重不足。

4.由于丘陵山区所需机械的研发投入和销售利润不成正比, 大型农机生产企业和经营商涉足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高, 专门从事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研发的机构很少, 往往是一些资金和技术力量都不雄厚的小微企业单打独斗。

总结借鉴我省不少地方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上探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结合对中央、省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学习理解, 笔者认为, 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目前正当其时, 并且应立足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土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高起点, 全覆盖, 因地制宜, 扎实推进。

一是要加强各类农机技术装备的研发。要统筹制定政策规划, 加大资金和项目的扶持力度, 鼓励和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资金和技术力量上, 加大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研发的投入。要建立产、学、研协作机制, 加强与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技术合作, 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的行业优势和职能作用, 整合各种资源, 邀请相关专家学者, 根据丘陵山区不同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 集中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机化科研成果的研发、集成和转化。同时, 要采取组织参加产品展销会、现场演示会、各种论坛、培训班等形式, 加强对基层小微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拓宽视野和信息渠道, 充分发挥基层小微企业熟悉农业生产工艺、富有钻研精神、创新意识强的特点, 支持其因地制宜地研发适宜小型机械配套的农机具, 从耕、种、收、灌溉、植保等各个环节入手, 尽快突破制约丘陵山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技术装备方面的瓶颈, 从农机技术装备的品种和数量上尽量满足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这是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物质前提。各地应加大对丘陵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有条件的应以县为单位, 统一制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完善丘陵山区基础设施投入政策, 按照县域整体推进, 统一资金投放, 统一组织建设的原则, 整合农业、水利、发展改革、综合开发、财政、烟草等各部门的资金、项目, 搞好丘陵山区土地田坝、机耕道路、蓄水池塘、灌溉沟渠综合整治和修复, 使之能够保证中小型机械有效通行, 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对经济基础薄弱的, 可以采取由县级按规划要求统一实施建设, 中央或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的办法, 尽快解决丘陵山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问题。要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并引进社会各类工商资本, 积极参入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不断改善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条件。

三是要加大科技投入。由于丘陵山区不适宜大型机械作业, 土壤犁底层长期不能打破, 再加上大量施用化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蓄水能力差, 板结严重, 质量退化, 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农作物产量提高困难、品质下降, 不仅制约着粮食数量的可持续增长, 而且与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背道而驰, 并且直接威胁着粮食安全。因此, 要下大力气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控肥、控药、控水节本增效新技术和生态农业新技术, 提高土壤品质, 加快地力修复, 提高农田等级, 推广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 在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路径上进行攻关。通过加大科技投入, 充分挖掘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潜力。

四是要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充分利用当前土地加速流转的有利时机, 积极引导丘陵山区家庭劳动力与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的分离, 通过入股、转包、承包等形式, 引导土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 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通过项目资金投入,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对原有的土地重新布局, 灌溉设施重新布网, 田间小道退路还田, 使小而零碎的地块变成大块或连片农田, 尽量满足机械化规模作业的需要, 实行标准化种植, 规模化经营, 集约化生产, 现代化管理, 节约利用土地、水、电、油等能源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是要搞好示范带动。根据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农产品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科学编制规划, 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等,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建立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各类创新示范基地或试验示范区, 加大项目投入力度, 重点开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花生、马铃薯、茶叶、中草药、生姜等经济作物耕种收, 苹果、葡萄、板栗、核桃等林木的移栽修剪植保加工, 蔬菜保鲜冷藏, 设施农业田园管理等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通过基地或示范区带动, 进一步引进和推广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轻便耐用、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先进技术, 不断优化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结构, 完善配套技术, 强化生产标准, 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上水平。

8.关于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03-02

民营经济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一种经济形式,已经成了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发展民营经济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扩大劳动再就业和活跃地方经济,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不畅,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有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仅占其发展资金的15%,这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高达60%的贡献率很不相称。可以说融资难已成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大家知道,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多是一些中小企业,一方面难以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抵押物不足,所以在贷款过程中条件相当苛刻,与国有企业相比,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

2.管理水平低下

民族地区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力量同舟共济,适应了企业在创业初期的需要。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发展,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经济环境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家族化经营的优势会逐渐丧失,甚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

一是“开放”障碍。由于家族化经营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家族成员的经营观念往往难以走出家族利益的圈子,常常拒绝非家族成员进入企业管理高层,导致选能用贤渠道的不畅通,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家族企业。同时,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都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容易形成一个以家族成员为核心的狭隘团体,造成人才、资本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沟通与交流的障碍,导致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活力。

二是“制度”障碍。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有赖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良好执行,而家族化经营的结果往往导致制度执行中的违规与碰撞。另一方面,某些“劳苦功高”的创业者与一般家族成员、一般家族成员与外来人员之间,在执行制度时容易出现不平等现象,从而导致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特别是家族成员在工作失误时,往往因裙带关系而逃避责任,使企业制度的严肃性受到冲击,进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经营”障碍。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取得一定成功之后,原先创业的家族成员很容易滋长经验主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随意性,甚至随心所欲,置各种规章制度于不顾,企业经营危机便开始产生。

四是“机制”障碍。在家族式企业中,权力都是高度集中,往往是老板唯我独尊,说一不二,决策随意化,缺乏约束机制,在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也往往是要么凭自己的经验,要么跟别人学,缺乏符合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

3.起步水平不高,产业升级困难较大

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初始积累不足的问题,民营企业发展基础较弱,实力不强,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经营中也存在无序和违规等问题。“大生产小销售”“坐店经营”等陈旧观念,仍在民族地区民营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许多民营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思想,不求进取,缺乏技术创新理念,往往热衷于扩大规模多赚钱,缺乏技术改造热情,更不愿把钱花在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上,产业升级进展缓慢,影响了企业持久的竞争能力。

4.民企老板素质偏低

民族地区民营企业中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民企老板不但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甚至在文化程度、政治觉悟、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而且“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普遍,甚至过早地开始追求享受,奢侈消费。

5.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些年来,为了进一步确立民营经济在民族地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激活民间资本,扩大社会就业,形成全民参与、商气富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各民族地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不少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但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有些政策在具体落实上不到位,不尽人意。

二、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十六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大型国有企业少,经济发展缺乏支撑点,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观念上进行重大转变,解除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桎梏和观念的束缚。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创业和发展机遇,取消对民营企业发展限制性、歧视性的规定,直至在有些领域可以向民营企业倾斜。要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民间投资的产业门槛,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都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向民营企业开放。引导群众把创造财富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2.采取多种手段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民族地区民营企业融资难,涉及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企业要想获得银行的贷款就必须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严格遵从财务会计透明化,以实际行动展示自身的资信,打消银行及投资者的忧虑,同时在经营上也要努力提升水准,规避和善用风险,求得企业的永续发展。二是要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在财政预算内安排民营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多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吸纳民间资金组建商业担保机构。按照“政府启动、民间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组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金融机构要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各类金融机构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要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对待,在条件审查、办理程序上要更加灵活便利,努力开展票据融资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股票、债券。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扩大贷款范围和规模。

3.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族制

据有关资料介绍,全球有65%—80%的私人企业为家族式企业,目前学术界提出了一个:“淡化家族制”的观点,其内容就是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实行家族制,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淡化家族制,而且民营企业在当前阶段要彻底否定家族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把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庭式企业,这样既保留了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了家族制。

(1)首先要明晰产权。家族式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有明确的合约,分清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发生纠纷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2)在家族式企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可以规范企业动作,避免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和随意性。

(3)在家族式企业中,应建立规范的制度来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4.改革用人机制

和全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一样,民族地区民营企业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又留不住人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老板的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和强盗逻辑,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和雇佣关系,反正我花了钱,你就理所应当为我服务,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企业。因此,在民企中工作的人才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对于一个民营企业家来说,要想真正留住人才,首先必须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和分利于民的境界,应主动抛弃江山为我打,企业为我有的陈旧观念,要做到五放:放心、放权、放手、放胆、还要放财,做到报酬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5.民营企业在努力发展的同时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没有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没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没有各民族地区党委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就没有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今天。为此,作为具有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在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自已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遵纪守法,诚实经营,恪守信用,珍惜信誉,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这样一方面回报了社会,另一方面又用自身的实力和形象赢得了发展机遇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1]张庆亮.民有经济:概念、贡献、融资困境及解决思路[J].财贸研究,2002年02期.

9.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篇九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纽带,是城镇化的载体。要保证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发展工业经济。近年来,我镇工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对我镇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我镇的工业经济发展程度还远远低于我县的平均水平。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我镇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此我对XX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XX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全镇共有非公有制企业5家(其中采矿业1家:XX县XX镇XX石料厂,制造业4家:XX县XX镇XX食品厂、XX火纸厂、XXXX机砖厂、XXXX加工厂),从业人数共计49人,企业资产规模都在30万元到150万元之间。此外还有家具制造、石灰窑、小规模机砖生产、小型火纸制作等一批手工作坊等经济组织。没有大型企业,其中X家处于半停产状态,对我镇的就业、税收以及经济带动作用不大。总之,我镇工业发展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小而散:企业总量小、发展规模小;企业总体布局、企业内部管理松散。部分企业面临着生产管理落后、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市场机遇与经营管理滞后同在,资源优势与开发能力不足并存。1

二、XX镇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定位不明确,规划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着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镇工业经济还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谈我镇的工业经济,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谈作坊经济,人们对未来该发展什么,该怎样去发展根本没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其结果就是那个行业赚钱就搞那个行业,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还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特色,就难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工业经济的发展就会处于不利境况。

(二)现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优势不明显,严重制约着我镇工业经济发展速度。

我镇山地、林地较多,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资源充足,经济作物品种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现有企业对其充分利用的很少,比如劳动力密集型的建筑业、装配制造业之类的企业几乎没有;以林木为原料的木材加工业、以林地,山地为资源的养殖业形不成规模、以水资源利用的矿泉水饮料企业没有;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极为不足。而且现有可直接利用的资源种类少,没有明显优势。

(三)资金短缺、经营方式落后,严重困扰着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要想快速发展,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没有足够的资金是不行的。而我镇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少,主要是向个人借钱,向银行贷款,通过这些方式得到的资金往往是有限的,难以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缺口,加之近几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不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日益突出。

(四)人才匮乏、管理不科学是我镇工业经济难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镇绝大多数企业都带有浓厚的家族性质,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现代营销、专业技术型的人才极度匮乏,因受自然条件差、企业底子薄等因素影响,往往很难求得科技、管理等方面人才,而能留得住的人才少之又少。如果乡镇企业还不具备现代企业生存技能,在当代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仅凭多年的经验教训,企业的前途会更加渺茫,会严重制约着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对XX镇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营造我镇发展工业经济的浓厚氛围。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宣传发展工业的重大意义,宣传发展工业的先进典型,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我镇工业化发展。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切实树立工业兴镇思想,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工业兴镇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工业发展上来,形成合力,催生动力,激发活力。

2.准确定位,合理规划布局,力推我镇工业经济突破发展

我镇工业化程度低、规模小,以致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镇化发展滞后,只有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迅速发展工业经济,才能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才能加快人民致富奔小康。而发展工业依靠企业自身的原始积累太慢,依靠银行贷款又太难,乡镇工业的发展只有招商引资最快捷,只有引进项目,才能增加发展后劲,形成新增生产力。所以今后发展经济的思路应定位为根据我镇实际合理规划布局,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努力寻找新项目,依靠招商引资,推进我镇工业经济突破发展。

3.优化发展环境,引导鼓励全民创业,掀起工业经济发展新高潮

充分发挥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大力引导提倡、积极谋划新上项目,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进一步改善我镇工业发展环境,充分利用我镇优势和特色,组织企业参与经贸活动,开展经贸洽谈和招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实行特别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有创业激情与资金实力的农村能人兴办企业,掀起首次创业与现有企业二次创业的新高潮。

4.加大现有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发展我镇工业经济发展我镇工业经济,很大程度上要靠发展乡镇企业,只有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更具生命力。我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文化底蕴厚重,在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此为特色,比如XXX厂可以定位为XX

特色原材料XX生态化制作,XXXX可定为继承乡土文化纯手工制作等。

5.努力培育新的优势资源,为我镇工业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

针对我镇现有资源少、优势不明显的问题,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培育新的资源优势非常重要,我镇可以依托适宜的气候、林地优势,搞药材、XX、XX等经济作物种植、争取与大集团,生产型企业建立联动机制,为其做好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待时机成熟时,利用产业优势招商引资,走以“企业+基地+农户”为模式的发展道路。

6.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多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宽我镇工业经济突破发展之路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产品与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资本的竞争。一方面,引导企业努力尝试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制道路,鼓励企业员工和有闲置资金的社会人士进行投资,这样既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又能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减少个人武断行为,延长企业寿命,使其更具活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密切政企、银企关系,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乡镇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做大做强。

7.把握机遇,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我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谈企业的发展,其实质是在谈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与把握

市场的能力。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着眼于更大的市场,把握机遇,这样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我镇企业虽然在当地和邻近的市、县具有一定的市场,但占有率还远远不够,不足以让企业满负荷生产。比如XXXX厂就可以走内引外联之路,对外联合一家比较知名的同类企业进行合作,为其挂牌生产,将自身企业作为其一个生产基地或者一个分公司,这样就可以享用合作方的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样就能满负荷生产并增加收益,还能拉动企业自身向良性、科学、快速的发展。

总之,没有工业的发展和振兴,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没有工业的大踏步发展,就没有小康目标的实现。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大量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对城镇化的推进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发展好我镇的工业经济,为我镇的城镇化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XX的明天会更美好!

10.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篇十

任留乡人民政府 叶根龙

任留,地处渭北,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全乡共有11个村,2.3万人,以种植粮食为主。200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225元。近年来,尽管乡党委、政府极力号召群众大力推广优势产业,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但是由于信息、时机、观念、设施、投入及农民素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我乡现代农业发展,因此,需要我们正视农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制约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不断查找问题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我乡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深入研究并挖掘发展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任留未来发展初步设想

(一)、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

第一,结构调整应以种植业区域布局,农作物结构、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为重点,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我们要因地制宜,利用自己的土地优势,在加大对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科技投入力度之外,坚持蔬菜规模化种植,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增加农产品的含金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根据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粮食及其他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为土壤的关系,任留乡除蔬菜生产外,红薯生产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红薯,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四大主要农作物之一。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红薯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重要的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原料作物,也是新型能源作物和天然饲料作物。据检测,每100克红薯中,含蛋白质2.3克,碳水化合物29克,膳食纤维1.7克,脂肪20毫克,并含有丰富的钙、铁和胡萝卜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红薯及其茎、叶的保健功能开始逐渐被国内外人们所关注。红薯的综合开发领域呈现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如采用膜分离、微波萃取、超高压冷冻干燥和微胶囊化等技术开发红薯中的黏多糖蛋白、植物纤维,或对其再加工开发保健食品。利用优质的红薯淀粉深加工为变性淀粉,是红薯综合开发的又一亮点。这种通过现代化技术深加工出来的淀粉与原淀粉相比,具有透明、黏度高、抗老化、稳定性好的物性和良好的保水性能,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和其他工业。目前,国内市场对各种深加工的红薯淀粉需求量为上百万吨,而国产量却不足一半。作为食品、造纸、纺织、石油等行业需求较大的变性粉(酸变性淀粉、氧化变性粉和羧烷基变性粉等)。近年,我国的红薯年需求量在400万吨以上,仅方便面市场就需近30万吨,可国产量仅10万余吨,其余都依赖进口。因此,在利用红薯加工变性淀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在这里我乡可以依托自身红薯产地的优势,引进资金或者自己筹集资金建立一个变性粉加工厂,以生产红薯变性粉为主,同时将加工红薯类休闲食品和保健品以及天然饲料,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发红薯的综合价值,将其打造成为任留乡特色加工产业。

第三,奶牛和生猪养殖一直来都是任留的传统养殖业,再保持现有的基础上,奶牛养殖业按照“大户牵头、政策扶持、农户参与”的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园区,吸纳周边散养户入驻。将原有的规模小、效益低的个体养殖户纳入统一管理。围绕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科技养殖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市场流通和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四个重点,不断提升畜牧养殖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第四,加强政府引导,及时提供信息,促进形成开放、竞争、多样、有序的市场体系。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一直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只有进一步把市场搞活,才能保证农产品价值的实现。我们政府在结合农民自身意愿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供求信息的变化,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在上面提到的红薯变性粉加工厂建起后,更需要政府做市场的引导,不但要引进先进技术,加大对外推广、宣传,还要提供市场供求信息,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

(二)、发展小城镇建设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各级政府对加快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和部署,我们应以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为切入点,推进任留的小城镇建设。

第一,坚持高水准,科学规划设计小城镇。小城镇规划设计总原则是: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资金,繁荣经济,以人为本,美化城镇。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家、设计人员、群众参加的规划设计评审会,广泛听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编,力求规划设计更实用,决策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将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小城镇要健康发展,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筹资,以解决小城镇、中心村水、电、路、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问题。在依靠上级拨款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通过民间资金垫资和“借鸡生蛋”形式筹资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招商引资进项目,不断增强小城镇经济活力。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介绍小城镇和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全面树立任留的良好新形象。二是以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吸引各地客商到任留投资兴业,在产业、土地、户籍、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投资商方便或优惠,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他们能够放心在任留投资,安心在任留发财,诚心为任留发展,热心为任留招商。

第四,以助农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和输出工作。一是变体力劳动输出为技能劳动输出。建立以劳动就业培训基地,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变无组织输出为有组织输出。采取“依靠政府送出去,依托市场招聘引出去,借助典型带出去”的输出方式,在全乡设立劳务输出信息员,把招工和培训信息进村入户送到农户家中,并在全乡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收集信息,联系用人单位,有组织输出。三是变外出打工为回乡创业。形成了“输出+成长+积累+回流+创业”劳务输出模式,借节假日、农忙季节大量务工人员返乡的契机,在辖区内大力宣传返乡创业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三)、走工业化发展道路

第一,调优结构,提升工业整体素质

1、扶强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通过产业结构信息引导、政策指导和协调服务等措施,重点培育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骨干企业,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积极组建产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广泛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智力,激活发展潜能,拓宽发展空间,扩大生产规模,壮大企业经济实力。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本土资源、突出本土特色,突出发展以粮油、水果、家禽、蔬菜储藏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应重点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税费、融资、流通、科技等方面的倾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抓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按照国内先进标准,提升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和科技水平,培育一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打造一批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水平。

第二,政策扶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鼓励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门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到城镇进行投资、经商活动。要消除农民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制约因素。特别是要落实现行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根据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税收、资金、水、电、土地等方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坚决维护个体、私营从业者的合法权益。要选择一批经营水平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个体、私营企业,挂牌保护,促其快速发展。引导他们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推进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提高私营、集约化经营,提高效益。对于发展贡献、增收贡献、就业贡献和社会贡献突出的农村民营经济,要明确支持,大力扶持。对于在县域范围内、能创造农民就业、服务农村社会事业的成长型企业,要重点培育,做大做强。乡镇企业反哺农业要有相应的鼓励政策,要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减免,组织开展以促进企业成长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第三,加大投入,解除工业发展制约

1、大力招商引资扩大外资投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层次、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以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秀的企业吸引县外、市外、省外、国外资金投资兴办或合作兴办外向型企业。

2、想方设法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大力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能人志士参股投资发展工业企业,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城镇下岗待业人员和社会各界能人投资兴办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企业。

3、努力争取信贷资金投入。加强银企沟通,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帮助建立合作信用关系,用市场销路好、发展前景广、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的好产品,争取银信资金投入。

4、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选准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高的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投入。此外,抓好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建设,发挥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第四,改善服务,形成工业发展合力

1、增强工业意识。牢固树立依靠工业化推进农业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的观念,以强烈的工业意识、崇高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去指导和推进区域工业化。

2、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职能特别是工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多服务,少干预,真正把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真正把职能放在搞好服务,营造工业发展环境上来。

二、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子?

(一)、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

第一,任留目前农产品总量不断提高,但是,品种单一,使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虽然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但价格却持续下跌,导致农民增收难。同时农产品成本增长较快,而成本收益率却不断下降。因此,仅靠增加农产品数量的做法,难以改变农业目前的状况,必须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根据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粮食及其他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任留目前存在农业生产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问题,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原奶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很低。目前牲畜养殖仍有50%的农民以散养的方式从事养殖,有62%农民以承包耕地为载体从事种植业,有91.3%的农民“出售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第二,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一直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只有进一步把市场搞活,才能保证农产品价值的实现。而市场供求信息是不断变化的,农民对信息的获取不够及时,准确。容易长生消息不灵,盲目生产,从而导致“有市无场”和 “有场无市”。针对任留蔬菜生产和散户养殖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政府机关,随时根据蔬菜和畜牧业市场供求信息的变化,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真正使农民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应对市场的各种变化。

(二)、为什么要坚持发展小城镇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城乡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硬件保障,加快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乡11个自然村仍有部分村组,道路状况、生产生活用水、医疗设施、环境卫生需要改善。

第二,招商引资不仅是借力发展,激活市场,而且是引进新鲜血液,壮大自身实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调整转型、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与其他乡镇相比,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相对滞后,招商规划不完善,招商经费不充足,招商引资服务工作缺乏长期性、连贯性和针对性。因此,我们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第三,任留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任留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农民的视角仍停留在种植业的发展上,而对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充分利用尚有所忽视,从而导致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模式单一。同时,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目前,全乡2.3万劳动力中,文盲率为0.6%,小学文化程度占17.4%,初中文化程度占64.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4%。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工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工农业的重任。要运用统筹城乡社会就业的新理念,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他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就可以变包袱为财富,变劣势为优势,变人力资源优势为现实经济优势。为此,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强化管理服务,做好农村劳动力培养的文章,做大做强劳务输出的文章,从而实现了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由普通“打工仔”向企业老板的转变,实现了“空手出门,抱财回家”、“外出一人,带富一户”、“回乡一批,致富一片”,走出一条“输出-成长-创业”的致富之路。

通过加速农村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不可逾越的一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任留也必须走小城镇建设之路。

(三)、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走工业化发展道路?

工业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变的必由之路,任留要走工业化道路,看似遥远,其实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的发展是要经历二次工业化的腾飞,即在现有城市工业化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乡村工业,通过乡村工业化的实现,最终解决中国所有问题。任留,作为中国的一个小乡镇,当然不能例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有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它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思想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发展和农业关联度高的工业是我乡农村发展的合理路径。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坚持走利用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道路,才能使农民增收与农业增产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走这条路子,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第一,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我乡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多半是松散形的,加工企业与农户没有签订购销合同,只是口头约定,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当市场行情不景气时,有的加工企业往往弃农而去,农产品送货上门也不收;当市场行情看好时,农民又翻脸不认帐,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弃“企”而去,导致双方诚信缺失。

解决对策: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互惠互利的制约机制。一方面,要推行和完善合同契约、租赁经营等利益调节机制,通过规范合同契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鼓励加工企业、基地、农户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打破地域界限和所有制界限,通过土地、资金、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入股,使农民在加工企业中拥有股份,用产权关系和利益、风险机制把农民同市场、同加工企业联系起来,吸纳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企业中来,使农民以生产者和所有者的身份参与经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要强化“诚信”理念。诚信不仅是企业之本,同时也是农民立身之本,只有双方同时树立“诚信”的理念,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农业的高效和农民的增收,取得“企农共赢”的良好效果。

第二,农产品加工服务体系不健全。我乡目前还未形成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功能上远不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广大农户的需求,没有把加工企业和基地建设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基本上是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特别是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尚未形成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信贷资金服务、农资服务、科技、市场等配套服务组织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解决对策:要进一步破解制约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要素制约。政府职能部门要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行政的手段实现市场和农户的协调运行,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金融部门必须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评估工作,以及资金的发放、使用和监督,各级财政安排一定贴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因此,要围绕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建立基地管理和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指导基地生产;要建立农产品生产风险保障体系。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是高风险的产业。因此,建立农产品风险保障体系十分必要。要建立农产品生产风险基金,使农产品生产能丰欠互补,稳定发展。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农民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招商引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一,过度优惠招商,压低土地价格,造成应得利益大量流失。为了营造气氛,多引快引资金,可能会展开同周边乡镇在政策上的竞相攀比,甚至不惜血本,压低地价让税让利,兄弟之间互相残杀,渔翁得利的是别人。有的企业专门找“优惠”的空子,吃完了甲地的优惠又跑到乙地去。

其二,政府包办代替,招商引资主体错位。招商引资中,政府任务应该是定规划、搞协调、抓服务、管督促,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但现实情况是政府想方设法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招商活动,而企业的热情不高,往往是政府忙得不亦乐乎,费力不少,效果不佳,签定协议的数量不少,真正落实的不多。

其三,重引进轻管理,管理和引进脱节。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引进的力度大,管理的力度弱,相互脱节。原因就是政府管引、企业管花,引的难处企业不理解,花的去向政府也不能完全过问。由于重引轻管,服务没跟上,联系不紧密,使得一些老客商、老企业产生了环境差的印象,有被骗上当的感觉,不愿再加大投入。

其四,引进的项目不少,但质量不高。有的地方为了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来创造政绩,热衷于盲目追求招商数量,签合资项目和协议金额,对引进的资金和项目是否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是否能发挥当地优势很少考虑,结果饥不择食,盲目引进,花了不少冤枉钱,引进了不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危害不浅。

其五,对外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但由于财力有限,仅仅是勉强维持运转,根本没有余力去投入招商引资宣传。由于本乡没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和宣传手册,对外宣传自己和信息来源的渠道都比较窄,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不起来。

解决对策:

1、在招商主体上,要妥善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招商引资是一项全局性的社会工程,政府肯定要抓,并要建立目标责任制,逐个项目抓落实。但是更应该把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打头阵,政府搞服务,这样既可以避免政府包办代替,也可以提高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外商之间直接洽谈、直接签定项目和引进资金的成功率。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去研究和改善发展的软环境,不断增强本地区对外的吸引力。

2、在项目的选择上,要妥善处理大与小的关系。选择项目不能好高骛远,要因地制宜,灵活政策,有大引大有小引小,特别是对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小项目。如果引导得好,不断增加小项目,也可能以此为基础培育壮大成特色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但政府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划,切忌盲目布点,全面开花,难以形成特色,还会破坏资源和环境。

3、在引进的内容上,要妥善处理好硬与软的关系。招商引资不外乎引进资金、设备等硬件以及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等软件。作为西北地区的我乡,发展经济的突出矛盾是资金紧缺、设备落后。所以要把资金的引进作为重中之重,也要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改造和提升现有的传统工业档次,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但是,也必须软硬结合,把人才和管理引进来,才能使资金和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个缺乏人才的地区,经济不会有快速的发展,缺少管理的企业,引进再好的项目、再多的资金也会无济于事。

4、在引进的速度上,要妥善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要把效益作为招商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讲数量更重质量。要彻底摈弃过去那种图形式、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从根本上校正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上的不正确行为,遵循江泽民同志关于“引进外资,要引得进、用得好、还得起”的指示,在加快引资速度的同时,要督促资金到位,合理使用,促使项目尽快产生效益,项目投资后能适应市场需求,很快带来回报,按预期收回投资。

第四,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不到位。在对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中,由于大多数基础设施受益区域较为复杂,管护权责不清,任务不明,导致村组、受益群众在实际管护工作中相互依赖,相互推托,加之乡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管护力度不大,管护方式不新,致使全乡基础设施普遍面临缺管失修、有名无实、效益衰减的严峻形势。

解决对策:

1、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在对基础设施的管护上,除了多方筹集资金进行管护外,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当地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

2、积极组建管护协会。在管护过程中,对不能通过租赁、拍卖、承包等方式进行管护的基础设施,可组建管护协会进行民主管理。即是在乡、村干部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淡化行政管理色彩,成立由农民或企业主自行决策产生的各级管护协会,由协会宣传动员组织受益群众,共同商议制定管护办法,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护。

3、充分运用“一事一议”。对既无条件实行租赁、承包、拍卖等方式,又无法组建管护协会进行管护的,则运用“一事一议”和“谁受益谁负担”的方法进行管护。

上一篇:大四暑假实习日记下一篇:淘宝网店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