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中深化课改 在感悟中快速成长

2024-07-20

在推进中深化课改 在感悟中快速成长(精选9篇)

1.在推进中深化课改 在感悟中快速成长 篇一

在自主学习中感悟 在体验感悟中成长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革命》课堂教学反思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享受历史课堂的快乐”。一直以来,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活力课堂”是我追求的的教育理想之一。2009年下半年,丹阳市为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打造“活力课堂”,在全市骨干教师中开展了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我被安排到新桥中学上了《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革命》一课,为我践行这一教学理想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

一、注重知识的化繁为简、化难为简。《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革命》这一课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大变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铁器的使用,铁农具出现以后,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引发社会的大变革。因此本课的主体线索是:生产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性质变革。按照这样一条线索来设计本节课就显得流畅很多。但这节课知识跨度大,并涉及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问题,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重点的设计应放在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上。本课教学中基本做到了由具体知识提升到理论,但涉及而不深入,点到为止,避免了陷入到理论知识中而花费大量时间。用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来深入分析本课的历史史实,从而突现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知识点。

二、注重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在及时启发和引导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抽象的书本知识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如在讲“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一目时,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将全班同学分成石、木、骨器组、铜器组和铁器组等几个组,收集相关的生产工具资料,整理后以各种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比较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的情况。继而分析、归纳出从石、木、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变革;从完全的人力耕作到利用畜力耕作,是农耕史上的一次变革。而这种变革引发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课堂实践证明,由于在本目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上台展示、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等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这过程中起的作用是穿针引线,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活跃、思维火花不断蹦现,见解独到,避免了教师陷入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中而花费大量时间,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注重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等能力。教师设问由浅入深,学生训练由简到难。例如:本课从课堂中对三个内容的归纳与总结:第一个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表格在提问回答的基础上由多媒体投影逐步展示出来,学生可直接观察认知:第二个各国变法改革由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主找出“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变法”;第三个在充分学习后,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归纳出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措施,从而锻炼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同时巩固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四、注重对重点内容的处理和教材的优化。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点,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如对第二个子目《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只是把其作为一个过渡,引入商鞅变法,因此处理比较简单,由学生阅读,找出在这一时期有哪些诸侯国进行了哪几次变法即可。重点是在第三个问题,也是难点,如何讲解这一问题费了很多的脑筋。最终采用了如下的方式:首先让学生介绍商鞅的生平,教师做适当补充即可。然后设置了三个环节,分别是: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商鞅舌战顽固大臣》、自主完成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商鞅最终被车裂而死,是否表明变法失败?而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又设计了学生阅读归纳;讨论思考,说出变法的任一条措施施行的意义或作用;进一步归纳按“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

三个方面请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而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课文中除多处小组讨论外还特意在第一目分组让学生归纳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推选代表上台介绍,在第三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剧《商鞅舌战顽固大臣》通过分工合作收集资料,编排历史剧,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五、注重历史知识的拓展。“读史明智”,“以史为鉴”,这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本课在讲授新课知识后,针对商鞅变法,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深化,如对商鞅之死与变法成败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商鞅变法符合时代要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勇于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商鞅之死,让学生明白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帮助学生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又设计“穿越时空”一问,把商鞅变法与当代改革开放相比较,引导学生通过商鞅变法理解改革开放对近代中国的重大意义。

六、注重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化。导言以农村学生常见的小农具入手,设问、激趣、讲授新课,让学生分组合作上台介绍农具演变过程,自主学习完成有关教学内容,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剧,在本课教学内容的主线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不断激趣、刺激其学习的兴奋点。结尾更是以诗歌的形式结尾。一方面激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阅读中对本课知识作一梳理。

作为借班上的展示课,总体对课堂教学效果我是满意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的自编自演的历史剧,由于时间关系没能作适当指导;本课的课堂活动较多,但相应的评价较少;由于对学情的不了解,前面授课时间较长,导致学生最后的练习没能很好完成,草草了事。这是本课教学的憾事,今后的教学中将倍加注意这些问题。

“授之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这节课我的总的教学思路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退居二线”,学生能讲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完成的,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完成;学生探究学习时出现偏差,引导学生回归正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历史,在体验感悟中快乐成长。教会他学习的方法,比教会具体知识更令他终身受益。相信学生,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你会发现,其实学生的创新思维远超我们的想象、观点见解也远在我们预料之外。其实,这何尝不也是一种教学相长?活力课堂录入:

2.在推进中深化课改 在感悟中快速成长 篇二

一、强化研训协作, 促进片区互动交流

1. 组织校内教学理论专题讲座。

由校长、教导主任、高级教师、骨干教师轮流主讲, 主讲人发言后由教师提出问题, 共同研究, 互相交流。中心学校每次讲座都对外开放, 让村完小教师参与进来。村完小随时请中心学校领导或教师下去做讲座或参与研讨, 这样以中心学校为龙头, 带动农村完小, 促进片区内互动, 使全镇课改同步跟进, 协调发展。

2. 开展区域教研协作活动。

活动方式为:由教研室在每个片区确定一所中心校, 一所初中为召集单位, 确定1-2名教研员为联络员, 轮流组织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活动机制有:骨干校长交流, 骨干教师 (或学科带头人) 报告、教材分析、专题研讨、观摩课、教学互访等。加强了区域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了区域研训活动效率。例如老城片区通过开展“讲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活动, 逐步转变教师的观念, 使教师由原来只关注教案实施到学会关注教学细节、课堂生成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心人, 并勤于动笔, 记下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在该片区举行“讲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评比活动期间, 广大实验教师热情高涨, 积极参与, 展示了近100篇具有教育教学情境的给人以启迪的教育教学故事, 甚至一些边远学校的老教师也主动参与进来。再如金江片区开展的教学开放周活动, 原计划通过各完小推荐1名教师上观摩课, 没想到教师们主动报名参加, 致使每天不得不增加课时, 仍难以满足教师的要求。广大教师都说, 这样的研训活动, 真实, 不作秀, 距离近, 人人都可以参与, 每每能从中获益。

3. 开展对口帮扶活动。

为了切实加强面向农村薄弱学校的助研、助训工作。一方面, 澄迈县教科局从县城8所中小学派出近40名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另一方面, 我们在城乡之间开展了对口帮扶活动, 采取挂勾结对的方式, 每所县城中学对口帮扶1-2所农村薄弱中学, 每所县城小学对口帮扶1所农村薄弱小学, 以学年为单位轮换。帮扶学校每学期组织专题讲座2次, 送教下校2次, 不定期下校听课研讨交流, 向被帮扶学校提供图书及课改信息。被帮扶学校定期派教师到帮扶学校参观学习, 研讨交流, 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 使学校间交流与互动得到了落实, 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创新研训方式,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1. 开展“专项观察, 分项交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 为避免听课交流零碎而流于浅表, 造成思维定势和交流格式化, 澄迈县教科局教研室采取了“专项观察, 分项交流”的听课评课交流模式, 基本流程为:预定关注点——集体听课——专项观察——分项交流。具体做法是:

将一节课划分为几个环节或几个部分, 如可划分为导入、讲授新课、小结、作业和课后问题布置等几个环节, 也可以针对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表现, 将其划分为教学情景创设、课堂问题设计、新课讲授、学生活动组织、重难点突破、析书设计、多媒体运用、语言表达、体态语言等几个部分, 还可将课堂中学生活动分为学生听讲状态、提问题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分组讨论情况、课堂练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等。活动时由一位教师上课, 同科组的其他教师听课。听课时, 每一位听课教师重点关注课堂中的某一个环节、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 (专项观察) , 课后进行评议交流, 由听课的教师从各自关注的重点, 谈谈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分项交流) 。当要听下一节课时, 听课教师将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换, 如前一节课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导入, 那下一节课可关注讲授新课, 当然也可以继续关注原来所关注的问题。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简单, 人数没有严格的规定, 课堂环节的分解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非常容易组织, 非常容易操作。

开展“专项观察、分项交流”的听课评课活动, 听课教师由于关注的问题比较小, 比较集中, 一般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因此观察得比较仔细, 对问题的思考也比较深入。课后的评课议课, 大家都“有话可说”。这与以往的评课议课的“无话可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评课议课的效果差别很大。

通过这样的听课、评课议课, 关注教学小环节逐步成为教师的良好习惯, 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就会认真考虑教学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处理, 有利于提高备课的质量, 另一方面在上课时教师也会关注到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 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活动。

澄迈县教科局教研室组织教研员、骨干教师深入各中小学和部分完小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活动, 活动程序为: (1) 集体备课主持人报告; (2) 授课教师上课、说课; (3) 听课、评课。以“五看” (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活动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 给课堂教学予以“诊断”, 指出不足, 提出改进方向, 促进教师二次反思, 使课堂教学恰如其分地渗透课改理念,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开展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专题研讨活动包括研究课、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情境分析、失误反思等。如澄迈中学开展的每周五晚上的“教师论坛”活动, 让教师就自己一周来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交流, 让不同的观点对撞、交锋、比较、鉴别。再如永发中心学校每周三下午开展的“沙龙教研”活动, 让教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体会, 讲自己的课堂教学收获, 说自己的课堂教学困惑, 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进行对接、兼容、批判, 保留不同意见, 保护不同见解, 使教师在互动中形成一种研究氛围, 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开展“中小学教师人人行动”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促进全县教师人人行动起来, 从2008年9月开始, 澄迈县教科局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制定了《澄迈县“骨干教师引领活动月”》活动方案, 并于10月7日开始, 分别在老城中心学校、永发中心学校、一小、二小、实验小学、金江中心学校、澄迈中学、澄迈二中、澄迈三中等学校, 组织了32名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和17名中学省级骨干教师, 共进行了98节骨干引领指导观摩课, 为广大县级骨干教师和全县各学科教师提供了一个观摩、评课、交流的平台。根据《骨干教师引领活动方案》的安排, 10月23日至26日, 澄迈县教科局又组织了县内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研究尤为突出的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作了10场专题报告 (本地专家报告) 。10月底到11月4日, 在教研室的牵头组织下, 组织了20多名省级骨干教师, 深入部分薄弱学校, 随堂听课, 对这些学校的教师进行深入的课堂教学诊断, 深入分析了这些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 薄弱环节与缺点, 指导这些教师课堂教学, 提高了这些薄弱学校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利用博客网络, 拓宽校本研训天地

1. 利用博客网络, 进行教育教学交流。

澄迈县教科局依托博客,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广大教师纷纷借助博客网页, 将自己在教学研究中撰写的教学论文, 记录的教育教学故事, 在校本研训过程中的成长体会, 问题及困惑等与教师互动交流, 使教研活动介入教师教学的全程, 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各个环节, 使教研和教学同步进行。使教研成为教师的日常工作, 促进校本研训走向日常化。近两年来, 教师网上交流的论文, 案例, 教育教学故事, 经验总结, 成长体会等达5000多篇。

2. 利用博客资源, 进行各种征文评选活动。

为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积极性, 激发教师教学科研的兴趣, 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澄迈县教科局每学年适时举行各种征文评比活动, 在网上供广大教师交流, 教师的热情高涨, 都希望通过网络评选活动交流自己的研训成果和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和写作水平, 主动自觉地参与进来, 大大激活了校本研训活动。至今, 他们已成功举办了网络教研论文、网络美文评选活动3次, 共收到优秀论文、散文、小说等1600余篇。我们已将评选结果在网上公布, 并编印了《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和《网络美文》6辑。

3. 加强点评, 对话交流。

为激发和强化广大教师博客交流研讨的兴趣, 教研室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点评小组, 定期定量对每月网上发表的教师文章进行点评, 并要求教师参与进来, 和骨干教师网上对话交流。这一举措强化了教师的对话意识, 加强了教师间的互动交流, 激发了教师的网络教研兴趣。

利用博客网络, 大大拓宽了校本研训的天地,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动, 收到了良好的研训效果。截至2009年8月, 澄迈县教师在博客 (包括新建博客) 上交流的各类文章已有19500余篇, 评论13500余条, 点击数达10034994次。

四、重视问题解决,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深化校本研训过程中, 澄迈县教科局教研室时时处处关注各学校在校本教研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及时帮助学校解决, 促进课堂教学实效不断提高。

1. 适时开展同“题”异“课”活动。

同“题”异“课”活动就是针对同一问题, 通过两节不同内容的课, 展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使教师从中领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具体操作是:由两位老师针对同一问题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认真备课, 然后两人说课、上课, 片区教师集体评课, 比较优劣, 得出最优解决问题的策略。如2009年9月23日, 澄迈县教科局教研室在中兴中心学校开展了小学数学科的同“题”异“课”片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由李实存和冯家茂两位老师上了两节不同内容的课。李实存老师上的研讨课是《射线、直线、角》, 冯家茂老师上的研讨课是《认识平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做中学”。课后, 听课教师进行了集体研讨。来自山口中心学校、中兴中心学校、西达中心学校、昆仑中心学校、和岭中心学校和仁兴学校的80多名教师参加了研讨。研讨过程中, 老师们踊跃发言, 各抒己见, 指出了这两节课的亮点, 也提出了改进的意见。老师们还依托这两节课,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了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想法。这次研讨活动, 加强了各学校间的教学交流, 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思考,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对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很大的帮助。

2. 抓住契机, 深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譬如, 2009年9月25日, 澄迈县教科局教研室抓住省培训院对教研员培训后跟踪指导的契机, 在加乐中心学校举行集体备课活动, 上午开展小学数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 下午开展小学语文科的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做到了“四定”:一定研讨内容, 小学数学为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 小学语文为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二定研讨主题, 小学数学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做中学’”, 小学语文为“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三定预期目标, 小学数学为“对引导学生‘做中学’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共识”, 小学语文为“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和积累”;四定中心发言人, 小学数学以加乐中心学校的冯家茂老师为中心发言人, 小学语文以加乐中心学校的吴丽老师为中心发言人。本次活动, 先由中心发言人陈述自己的备课意见, 接着, 其他教研员对中心发言人的备课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理由, 最后, 由主持人作总结。教科局教研室蔡兴飞老师和张运群老师分别主持了小学数学科和小学语文科的活动, 省培训院派来的指导老师陈志森主任和学校的陈秋香教导也分别作了指导性的讲话。两个学科各有40多名教研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主题明确, 内容具体, 教研员纷纷从自己的思考和教学实际出发,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交流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收到良好的研训训效果。

五、张扬研训个性, 相互吸纳和谐发展

在校本研训活动过程中, 澄迈县教科局既注重广度上的统一部暑, 全面推进, 又注重深度上的张扬个性, 和谐发展, 将自上而下的研训和自下而上的研训有机结合, 将研训重心下移, 让各校结合本地实际, 创新研训方式, 使校本研训活动各具特色, 深入开展, 切实有效。如山口中心学校推出了“常规性”校本研训, 以“工作日记”为基础, 以“案例解读”为阵地, 以网络为平台, 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三维”整合, 提高了校本研训质量, 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成长。再如中兴中心学校探索出的“借助交流反思, 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这一研训模式, 通过“教师教育实践——记录实践过程——反思实践过程——提升教育理念——进行下一次教育实践”这样一个过程的引领, 使教师们养成理性思考、分析自己实践工作的习惯, 形成以行动研究促专业发展的格局。在这一主题的引领下, 开展了以“我行我思”为主题的教师交流反思系列活动。活动中以交流和反思为核心, 引领着教师们的行动研究逐渐由感性到理性, 由表面的形式化, 走向内涵的深刻化, 使其成为全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助推器, 在研训中所总结出来的, 富于本校特色的“我行我思”活动, 也成为了中兴中心学校校本研训工作中的一条成功经验。还有永发中心学校的“区域联网, 资源共享”活动, 太平学校的“牵手交流”活动……可谓百花齐放, 异彩纷呈。针对各校的个性化研训, 教育局教研室给予扶持引导, 搭建相互辐射平台, 从而促进全县的和谐发展。

在深化校本研训过程中, 由于澄迈县教科局既注意抓好常规研训, 又注意与时俱进, 在研训过程中求实探幽, 为澄迈县的校本研训接上了源头活水, 使研训之“渠”绿水常流, 盘活了原有经验, 激发了教师参与研训的热情,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 推动了课改实验的深入开展。

3.在推进中深化课改 在感悟中快速成长 篇三

通过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从“知校富校”做起到“知国爱国”,从关注校园、做校园的主人着手到关注社会国家,关心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及制定;从学会做人、学生做事到知法用法、维权善用、创新创优、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

通过开展这次公民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它让我懂得了团队精神之伟大,我们这四组就相当于一个团队,互相帮助,本次活动并不只是一个人能做好就能完成任务的,这次的公民教育活动我们整整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中间的酸甜苦辣应有尽有。

首先这次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因为它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重点是就我们在外实习生的人身权益是否受到保障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比较关心,因此,在宣传的过程中,同学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了。了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等。

其次就是我们此次活动的宣传面很广。我们不仅在校内宣传,同时我们也走进了用人单位,走进了政府,走到校外实习生中去。通过和他们的沟通和讨论,得到了他们充分的认可和支持。

4.从实践中成长 在成长中感悟. 篇四

—— 穆珍奇

摘要:七月下旬,天气非常的热。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我开始了我的假期社会实践。今年暑假为了配合学校要求,以及所学知识实践的需要,我去了西安泓沣公司做社会实践!为的就是发现自身的不足,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在这家企业进行了1个月的假期社会实践。这是一家私营企业。我想通过这次实践、工作使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从课本走到社会,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验一下自己日常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取长补短,完成自己的学业。关键词: 发展史 电子 机器设备 社会实践

实践地点:西安泓沣电子公司

实践时间:2009.7.27——2009.8.27

实践目的:做为一名在校生,我抱着深入社会的心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作为即将在不久的未来踏入社会洪流的大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自己不去接触社会就永

远不会知道社会的规则,依此类推,任何东西不去接触就永远不会了解它。在学生阶段的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能只靠书本去认识它们,这样的认识太浅薄了,不能算是真正的认识。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去接触这个社会上的东西,俗话说人是社会的主人,我们要享有主人的权力就必须先了解社会,不然的话就很可能会被社会所左右,那样的生活不会幸福安乐的,只会是痛苦和无奈的。要想在这种紧张的社会中站稳脚跟,无疑,你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相对人才过剩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史无前例的激烈。没有特别才能的庸才将被社会淘汰。只有我们认识了解了这个社会和以后我们的工作要求,才能在毕业以后较快的适应相对学校而言要紧张的多的社会节奏

我以“善用专业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暑假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以下是我的实践总结:

一.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造就你良好的心态,这一点很重要。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时刻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不一定一直做分内事,我还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因为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领导都会看在眼里。在学校,只有

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奋斗,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不断地丰富知识。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我在实践中也体会到这一点。因为电子系列制作的相关知识在平时都有听别人介绍过,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它的制作流程!增添了不少专业知识!我对于此次调研活动冲满了兴趣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我本身工作兴趣爱好的缘故,其次是我对国产电子方面本身的好奇心。

三.涉足诸多领域,尽情享受磨练”.工作之余,我担任过会场秘书,参与过职位面试,我的付出不求有所回报,但我一直相信人和人的相处靠心,只要用心待人就一定能收获他人的真心。不管时间长短,身为其中一员,就要尽我所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四.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使我认识更多不同层次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总不知道说什么,这是很尴尬的。在做工作期间,与别人谈话的时候变多了。与同事之间的沟通,感觉到了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

在一个月的实践中我深深的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着实让我非常的难过,有时想过放弃,但坚强的意志是我又成了下来。在学校里总觉得自己学的还可以,一但接触到实际,才知道自己知道的是多么的少。离实际还有相当的距离。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少次说过这句话却不去想它所包含的真正意义,直到实践后才对这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也明白了人的潜力是需要自己去发掘的,理论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想事情、做事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客观事物要实现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事物的地一次飞跃,而从理性回到实践是认识事物的第二次飞跃。两次飞跃紧密的连在一起。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身份不同说话的口气就会不同,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

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六.一定要自信。自信可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经历了种种以后,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虽然没有社会工作经验,但重要的是你有能力。与名校生在一起,我不曾胆怯、从不自悲。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我明白一个人的毕业院校无法代表他的处世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自信我们不比任何人差,而相比于知名高校的学生,我们的优势正在于不会眼高手低,有着较为平稳的心态。有人说:“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怕的时候,他便是最可怕的。”而我要说:“当你做好一切心理准备的时候,你就必然能战胜一切挫折。”

七.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真正的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一些重要的社交经验和技巧。其中以礼待人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公司的形象问题。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真正明白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的差距。校园毕竟是太小了,我们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我们必须要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才会发现它的价值。我们总以为在学校上课枯燥无味,总向往那些自语自在享受生活的人,总有着别人不知到的理想,总想着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但我现在开始明白,所有的想象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自己亲身实践过,才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会正确地给自己定位,确立相对现实的目标。在实践后才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多么有用,自己是多么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其实实践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的。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收获很大,使我对企业管理理论上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了解企业内部实际运行过程对各部门组织

机构有了更直接的认识,了解市场销售的概念,对市场调查的内容、步骤和方法都有一定的经验。在今后我还会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地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2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应该多方面的培养自己,对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

【尾声】

这个夏天,缺了团聚,少了闲情;

这个夏天,朝九晚五,充实忙碌。

走进社会,才发现自己原来不过是井底之蛙;

走进社会,才发现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5.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篇五

今年暑期,我作为学校实践队的一员参加了由金华团市委组织的“两新组织团建,百日攻坚行动”的团建试点工作。7月8日,来自本市3所高校的近百名学生,在浙师大的会议厅里济济一堂,隆重举行了志愿者出征仪式。从了解活动的背景、含义,到明确自己的工作范畴与主要职责,正式拉开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7月12日,在金华团市委的统一安排下,我校实践队来到了兰溪,开展两新组织的团建工作。在实践的20多天里,我们时刻以谦虚、认真的作风对待每天的工作,以热情、真诚的微笑对待身边的人们。这段经历让我们获得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渐渐成长成熟。实践的生活比较辛苦,可是挫折中始终充满着希望,苦涩中始终流露着甘甜,所以即便是累,我们也是快乐着的。

体验一:“调整心态入社会,全心全意融团队”

来到兰溪的头一天,我们的实践队伍,便已肩负着一个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去配合兰溪团市委开展并完成“两新组织的团建”工作,可以说实践工作的意义与众不同,同时身上的压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许多。面对重压,我们能顶得住吗?“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没错,这就是我们实践队共同的心声。初入社会的我们,虽说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我们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壮志,我们也不再是象牙塔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花朵。拥有着智慧,青春的我们,早已做好了准备,迎接挑战。同时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在队员们的欢声笑语中,也从来没有感受到在他乡时的落寞。大家有的只是为了同一个目的,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去克服各种各样的的困难,坚定而圆满的完成任务。

体验二:“乐此不疲搞团建,只因团建意义大”

实践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到各个企业,了解他们的团建工作。企业若是完成了团建,我们则传达上级的指示,给予一些建议,如何去更好的完善团组织;企业若还没有建立团组织,我们则给予帮助,配合企业去完成团组织的建设。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去走访各个企业。

我们拜访的第一家企业便是“兰溪一龙拉链有限公司”。虽然青涩的我们很没有经验,也不免的有些紧张与胆怯,可是事情却是出人意料的顺利。企业负责人邵总,亲切的接见,对团建工作的大力支持,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与信心。企业不仅在三、四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团建的工作,还大力开展了各类活动,不仅丰富青年团员们的业余生活,而且使他们的相关工作技能也得到了培养。而邵总更是热情洋溢的对我们说:“这样一来,不仅使青年人更愿意留在企业,最重要还是青年团员们也不辜负企业对他们的信任,又反作用于企业,提供了许多小改小革的建议,增加了企业的效益。”这样双赢的局面,正是企业大力推行团建工作的良性循环。很令人欣慰,同时也更让我们了解到了开展好团建工作的意义。此外,对于我们所提到的在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也得到了邵总的同意与大力支持,并耐心而细致的写下了企业所能提供的岗位,十足的令我们倍感暖意。临走时,邵总还对我们说:“企业团建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更是企业文化的培养。”又是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

体验三:“眼高手低是大忌,脚踏实地是真理”

7月15日,我们拜访的企业是“浙江博爱家纺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陈主任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向其表明来意后,他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团建工作,并随即叫人着手去办理此事。而在随后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企业已建立了由妇联牵头的“女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成绩显著,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也是笑逐颜开,感谢企业如此的支

持我们的工作,同时也为企业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而感到骄傲。在临行前,企业负责人还向我们表达了招工难问题,如今的青年人低不成高不就,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导致了企业员工出现了老龄化问题。所以,希望我们能向兰溪团市委反映这个情况,去抓一抓青年人的思想问题,任何的成功都是脚踏实地走出来的,谁也不能一步登天。听着企业老总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这些,大家的心中都不免惭愧,想想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年少轻狂,不是办公室的工作就不愿去做,不是挣大钱的工作也懒得去做,这样一来,便又开始抱怨起找工作难。想想如今老总的话,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

体验四:“领导们夏日关怀,温馨感动迎挑战”

7月22日,团金华市委一行四人看望了我们实践队成员。由团市委的陈鸾吹部长带队,市志愿者指导中心、市学联的相关同志也一同看望了我们。

从学校门口到学生宿舍的这一路上,陈部长一行四人便一直在询问着我们实践队的情况,到了宿舍楼,也一一走访每个寝室,向我们了解这边的生活,过的是否还适应。随后,在其中一个寝室坐下,与我们交流起来,了解我们最近的情况,以及工作方面的事情,当得知我们这边的工作进展的相当顺利的时候,陈部长也露着微笑,肯定着我们在兰溪所付出的努力,并希望我们持之以恒,再接再厉。同时也告知我们,如何让企业更主动的去参与到团建工作中,就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以及建立团组织以后工作具体如何开展,让所有企业都能向团组织靠拢。

领导的关怀与指导,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了方向和动力。也是我们实践队的成员们倍感的温馨,相信我们对于工作定会奋勇当先,不辜负领导们的厚望,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当然,在企业的走访过程,我们也遇到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也有着很多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常也感觉很无助,很尴尬,但是我们有着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所以很多的问题也便不再是问题。大家相互包容,相互体谅,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进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式,得到一致的答案。这时候,我们都会满足的微笑。而对于企业,我们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游刃有余一些。可是拒绝团建的企业还是会有很多,在各个企业也确实有着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没有符合28周岁以下的青年团员,又或是企业的青年流动人员过于频繁,很难组建;而有的企业则是对团建工作的认识不够,拒绝团建。对于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都会认真的分析,拿出最好的方案,一一去解决好。

6.在赛课中磨练在感悟中成长 篇六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参赛心得体会交流发言稿

参加了我校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赛课活动,回首整个历程,虽说辛苦,但收获还是很多的。下面我就这次比赛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是感激之情。感谢学校给我的充分信任,感谢校领导对我这次比赛的关心与帮助,对我个人来讲,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我很珍惜。

其次是体会到平时积累的重要性。从备战到上传视频的这段时间,是我最忙碌、最紧张的时候,却也是收获最多,最充实的一段时间。从接到比赛任务的第一天起,我就尽最大的努力去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准备说课稿、预备课件素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平时在教学中的积累是非常有用的,我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好习惯,遇到好的教学资源就把它的网址记下来或者是复制到电脑里保存起来。平时听课的时候,做教学的有心人,注意积累别人上课时的一些教学方法,尝试着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久而久之,我也形成自已的一套独特的方法。所以在这次比赛过程中,目标很明确,知道自己该把课准备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课是一节优质课。每一个环节我都悉心准备,在准备上课之前,整个教学设计都是精心设计出来的。

第三是充分体会到合作的好处。在整个赛课期间,我感觉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件事,而是一个强大的团队在后面托着我、支持我。对于教师来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这样的比赛机会总会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因而就会特别上心,生怕抓不住机会。不是都说“成功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吗?可往往越是想准备得尽善尽美,反而会导致茫然、不知所措,我也不例外。幸运的是,在学校领导和几位区级骨干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第四是做好每一件事都要有良好的心态。一堂课中,好的心情可以传染给学生,快乐的情绪也可以带给学生,学生同样也反作用于老师。通过比赛让我更加懂得:不单单是竞赛,就是平时的每一堂课,也要保持良好的、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

7.在反思与实践中感悟、成长 篇七

一、尴尬的帮助

1.成长历程

2005年, 我从普通教师提拔为教研组长, 角色发生了变化, 工作性质也变了, 从班级管理到全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 很多教师的教学资历比我长, 教学经验都比我丰富, 该如何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一时间觉得无从下手, 顾虑重重, 畏首畏尾, 工作陷入困境中, 我的情绪也非常低落。当领回“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棋类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等课题时, 我制订了初步的研究方案, 并要求教师做大量的观察记录和开放课堂活动, 每次我都亲力亲为, 制订了写观察记录的步骤, 示范写观察记录, 所有活动都积极参与, 只要教师说不会, 没搞过, 我就自己写, 搞得既忙乱又无头绪。我非常吃力地带领年级组教师研究, 也自认为解决了教师的问题, 但奇怪的是, 在日常工作中, 搞课题的教师并不是很主动地去研究和实践, 而总是处于跟随状态。

2.反思

在教科研工作中, 课题研究存在着自上而下的现象, 对于这些研究教师是否需要就很少考虑了。通过反思我发现, 自己前面的帮助, 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教师的问题, 也就更谈不上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了。课题研究除了让我发现问题之外, 还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管理的目的:不仅要解决教师的困惑, 更要使教师逐步获得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3.实践体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 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教研组长同样不仅是一名幼儿教师, 也是年级组中教师业务水平发展的指引者。于是我暗暗下决心, 给自己定了三年规划:一是认真参加自考, 在三年之内将本科课程攻读下来;二是要以自身过硬的业务素质来带动一批教师, 无论市区说课比赛、公开课评比, 还是教师基本功大赛、幼教年会论文评比, 都积极投入, 终于获得市“教坛新秀”的称号;三是以课题为龙头, 带动教科研工作。我承担了幼儿园四个课题组的组长, 四个课题是“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棋类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在活动中发挥幼儿生命的灵性”, 每个课题从方案的制订、计划的实施、课题研讨会的开展、结题会的成果鉴定, 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展开。在每次课题研讨会中, 我把主动权交给普通教师, 通过谈感受—找问题—想办法等几个途径, 层层深入, 剖析实验课题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起初教师们不太愿意讲, 我请年级里的骨干教师打头阵, 渐渐大家思绪如泉涌, 讨论氛围异常热烈。

经过实验初期、中期、终期的层层深入, 课题研究显出它的效果和价值, 而且三个课题顺利结题。三年规划的落实让我的业务工作逐渐走上了轨道, 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慢慢地也找到了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

二、放手后的喜与忧

1.成长历程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 幼儿园教研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我的身份由年级教研组长转变为幼儿园大教研组长, 面对18位教师确实有点不知所措, 教育常规如何检查?如何一对一指导?诸多的问题一一呈现。刚开始, 我还踌躇满志, 用以前的一套模式来进行指导, 半个月过去了, 我发现工作效率低, 工作成效一般。园长、业务园长对我及时进行了指导, 让我放手, 主要抓个别。在吸收了过分干预的教训后, 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不知何时以何种方式“出手”, 逐渐出现了“放”的局面。

2.反思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目标, 如果我们把总目标比做金字塔的顶端, 那么其底座就是全年级教师的个人目标。目标有着引向作用, 要发挥年级中每个人的积极因素, 把每个成员都纳入正常教学的轨道, 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奋斗目标, 但这个目标也不是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化等变化。在教育实践中, 根据教师业务水平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强弱, 提出阶段性不同的要求与目标, 分层引导, 分层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突破、有进步时, 及时上报园部, 给予教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树典型, 发挥激励作用。分层发展让教师们找到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3.实践体会

在工作中我实行放手, 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 各成员各司其职, 避免互相扯皮, 提高工作效率。两个层次分别如下:

(1) 骨干教师。在做好各项保教工作的基础上, 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进行研究, 逐步积累, 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在园内形成一定的权威, 并能在幼儿身上显现出来, 逐步凸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和个性化的研究。在工作中, 帮助他们出点子, 压担子, 把他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把改革的试点放在他们班里, 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公开课, 促使他们深入钻研业务, 提高教研能力。骨干教师在年级的参与式学习与培训中起到引领作用。

(2) 年轻教师。在做好常规教学的同时,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 精读书、勤摘记、常反思、共研讨等成为她们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徒结对式的教学观摩, 一帮一或与骨干教师结对学习, 让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教师学习他们新颖的教学方法, 形式灵活、方便, 能有效促进年轻教师成长。

三、管理者角色的再定位

1.成长历程

如今我是另一所大型幼儿园的业务副园长, 全园有16个班、30多名教师, 我意识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每次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学什么、怎么学、怎样组织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我想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进行“问题即课题”的小型研究活动, 事实证明, 行之有效。例如, 利用每次巡视去发现一日活动中值得喝彩的细节, 去发现一些需要不断调整的问题, 请教师们坐下来思考:今天哪儿没做好?下一步要怎样改进?从哪些方面入手?真正从实际问题着手去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听随堂课中, 先以年级为单位听, 推出一堂质量较好的课, 再请两个年级教师一齐听, 最后全园教师听“优质课”, 达到“一课多研”的目的。又如, 大家在制订主题目标时, 总觉得关于“创造力”方面的目标很难把握。于是, 我们一改“一人讲众人听”的方法, 组织一个“你眼中的创造力”的活动, 引导教师从最熟悉的事情入手, 寻找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创新成绩, 这样一来, 教师不仅对创造力的表现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而且也在反思自身成绩优劣的过程中体验了自尊与自信。

2.反思

身为一名业务水平较强的管理者, 必须做好合作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协调者、评价监督者、探索者的角色, 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必须倡导一个“实”字, 务实、真实、实在、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静下心来凝视每个环节、每个问题, 尽可能一个一个地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从目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重说教、轻体验”着手, 解读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把握重点;依托课例, 剖析比较, 解决难点, 真正从新课程理念出发, 变革教学形式, 提高活动效率。

3.实践体会

业务副园长工作重心是关注一日活动的过程。推门课、预约课, 关注教师课程实施情况, 观摩班级一日常规活动的执行情况, 及时收集亮点、发现问题, 客观公正地评价, 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和谐的师幼观、儿童的发展观。

(1) 从选择到理解。

每学期我们多次组织年级组教师进行专题研讨沙龙, 针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 从主题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活动组织等方面开展教研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形式有竞赛、智力问卷、研讨、现场诊断等, 气氛热烈宽松。

(2) 从多元到整合。

我们还将园本研训与日常教研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开展生成型培训, 即根据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及难点及时进行研讨。我们对“如何创设主题墙”进行研讨, 每班教师制作了电子幻灯片从各个方面对主题墙进行了阐述, 在观摩中大家又有了新的领悟。

(3) 从执行到创造。

园本研训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还在于通过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 “一课多研”也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就是在这样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 教师获得成长, 教育行为得以改进。今年, 五大课程组分别通过分析教材, 设计教案、实践尝试、修改再实践的一课三研的方式, 推出了数节优质课。

通过一些举措, 教师的智慧火花得到激烈迸发, 教师的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知识”和“能力”在集体中流动起来, 大家思想和技能都得到了交流, 感情加深了, 合作融洽了, 心情开朗了, 精神愉快了, 形成了一个既有自主又有合作的学习氛围, 并涌现了一批善于思考的学习研究型教师。近两年来, 幼儿园有2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 有3人评为市教学能手。教师个人获奖20多人次, 其中, 仅论文与优秀教案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公开发表的就有100余篇。

当前, 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命成长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 已成为研究管理的全新角度。在这种环境中, 管理者、教师、幼儿以蓬勃的生命状态存在和交流。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 教师面临着挑战, 管理者也同样面临着挑战。园本教研把我和教师们联结在一起, 我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捆绑式发展, 得到共同成长和提升。

摘要: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以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之路为线索, 通过一则则亲身经历过的实践案例, 反思剖析自己的思考与再实践后的体会, 充分验证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关键词:反思与实践,成长,培养,教师

参考文献

8.在课改中成长 篇八

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气息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也吹动了我们每个教师原本平静的心。在课程改革过去的几年里,站在课改第一线上的我,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既充满了实践的困惑亦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一、在学习中充实自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善于学习的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我,方能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因此,我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培训。《中学政治参考》《政治教学》《政治教育》是我每天必读的几本杂志,杂志中有关课改的文章,我都认真研读,记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与心得。《新课程师资培训包》现已成为我案头上的必备工具书。三年来,我多次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新课程岗位培训与新教材培训,参加了2004年政治学科骨干教师市级培训,每一次培训带给我的,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专业化水平。

二、在课改中体现教学特色

在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进行政治课堂教学呢?这是我在课改实践中,努力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经过刻苦探索与实践,现在我的政治课堂教学,能以政治课改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在课堂中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竞争,勇于探究”的学习氛围,政治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产生生命智慧的学习场与演练场,政治课堂教学体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1.课堂气氛变活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少了昔日的“教师独角戏”,多的是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胆子大了,自信心增强了。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2.课堂增强了情感体验。新课程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的人的教育。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我常用“谈谈你感受最深的……”“读你最喜欢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感受和体验的关注,体现了教师为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所做的努力。

3.课堂空间变大了。一方面,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极大地拓展了课程空间,使课堂教学的视野拓宽,课堂的空间在某种意义变大了。另一方面,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打破了空间的界限,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初中生上网吧情况调查》、《中学生“早恋”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学生们在调查、实践、思索中,诠释了“生活是学习、自然是课程、社会是课堂”的真正含义。

4.教师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新课程使过去的“教师中心”转化为“学生主体。”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教学的设计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从“独奏者”到“伴奏者”,从“实施者”到“指导者”。2004年组织开展了本区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创新比赛,成绩喜人。

三、在说课中不断成长

“说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活动,是链接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我始终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教师的最优化发展促进学生的最好发展作为说课不变的目标。在学校里为全校初中政治教师介绍说课经验。课改后,我为说课注入了新的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中心,提升说课理念。说课不仅提高了笔者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而且提高了我区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说课使笔者在课改中迅速成长。

四、在教研中力求创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而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针对当前的政治课改形势,以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笔者把探究情境的创设,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性评价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大胆实验,巧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两年来,写出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学论文两篇。

五、在反思中永远前行

课程改革,让笔者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笔者总是静心反思: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学生有哪些创新的火花,课堂教学有哪些疏漏之处等等。笔者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如何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政治教学的最优化。教学反思,使笔者能够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学案例。

几年的课改,摸着石头过河,充满了劳动的艰辛,但看到政治课堂上那一张张洋溢着欢乐与自信的笑脸,感受到学生是如此喜欢上政治课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值得。新课程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课堂“活”起来了,这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广大教师在注重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的同时,更加注重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知识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最后我要说的是:新课改的直接实施者是我们的老师,新课改的直接受益者是我们的学生,愿我们与新课改同行,与学生一起成长。

9.在探索与思考中推进新课改论文 篇九

[论文摘要]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教师对课标三维教学目标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是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有效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是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方面。另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等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理念主体地位

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广大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纷纷出现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学习也开始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个体性差异的存在,导致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差距,教学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对新课标的正确理解与把握、课堂教学资源有效整和及利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讨历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对新课标的正确理解与把握

三维目标是新课标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一个整体。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对三者的有效统一,首先应该确保知识和能力的基本地位不能动摇,所有教学目标都是在学生掌握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在新课程的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将前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材所涉及到基础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的理解有失偏颇,认为仅仅是课堂教学方法在形式上的改进,因此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形式主义毛病,结果课堂搞的热热闹闹,学生却没有学到多少知识。这实质上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新课程理念中,过程和方法既要求贯彻在教学过程当中,又要求把它们当成教学目标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基础知识在史料研读、图表分析、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支撑下“活”起来,达到在教学中突现方法,在目标中掌握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知识与能力并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较深层次的教学目标,它拓宽了课程教育目标的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更加强调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环节,比如观看有关名胜古迹、名人、民俗风物的图片,表演历史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课外探究活动,作为学生触摸历史,体验历史的外在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二、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和及利用

在课程标的指导之下,教材在整体编排上采用模块加专题的形式,课程结构设计突出系统化、层次性和探究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这种编排下与存在教学单薄的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树立起整体的、宏观的概念,在认真研究课标与教科书、借鉴教学参考资料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以及教学任务繁重与课时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在不应影响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或调整,要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同时根据“模块链接”的提示,指导学生积极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对本课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充实、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效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的重要方面。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及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都可以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进行科学技术发展史教学时,可以和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联系起来;思想文化专题部分,可以将语文、政治、美术、音乐等课程的相关内容穿插进去。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把在其他课堂上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总结联系起来,可以克服新教材知识专题化所带来的学生知识系统不全的缺点,使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生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通过观看有关名胜古迹、名人、民俗风物的图片,表演历史剧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的触摸、体验历史。丰富有趣的课外探究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的兴趣,都是我们应该合理有效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没有把新课程理念完全理解、内化为指导课堂教学的武器,就不能把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会出现“形”与“神”分离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历史课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如何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探究式学习,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效”?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师的观念转变非常重要,不再是教教材,而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教学。教学设计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有效,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走形式主义的道路。这就涉及到正确对待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态度问题。提到传统教学方法,很多人会联想到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解。其实方法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灵活驾御。创新并不是指要完全抛弃我们原有的各种教学模式、方法,而是在借鉴原有教学模式、方法益处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其他教学模式、方法。

教师要能根据课堂实际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学习延伸”等趣味性强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收集和利用教学资源,逐步培养学生亲身实践、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精心创设形式生动,内容丰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辩论会、编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知识与能力在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支撑下“活”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实现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根本转变。并使学生在探索历史问题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历史,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模块单元专题的编排体例突出了内容精炼,知识系统性强,思维层次高的特点,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因此教师更应该关注自身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当今社会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大量介入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所能获得的有效课程资源大大增多,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理解和把握教学中应该“教什么”,完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在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老师又如何能创设出形式生动、内容丰富、富于思考的教学情境?在充分利用有效教学资源,备好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好课堂教学应该“怎么教”。在主要教学环节上,如何过度、如何突破重难点知识,这都对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重视个人的文化修养的提高。教师的人文科学文化素养决定着教师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也决定着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独独辟蹊径,形成有自己个性并适合教学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丰富的历史知识通过板书的浓缩和转化,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历史知识中所蕴涵的丰富精神养料,通过准确、生动,且富有感情的语言讲述出来,才能创造出一个丰富活跃的课堂,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达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主导,讲述性的教学方法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地位的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可以借助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来完成。比如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民俗风物,都可以作为学生触摸历史,体验历史的很好的外在形式。学生通过参观名胜古迹,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促使情感得到升华。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高中历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去感受历史气息的机会是不多的。因此,只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如果能注意营造出民主氛围,保持诚恳态度,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就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积极主动投入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必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刻苦钻研业务,培养起发掘和利用教学资源的敏锐洞察力,在课堂教学中磨练教学行为,深入思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相互学习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新理念和技巧内化,力争使教学更加有效,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推进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潘虹.“和乐”思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12.

[2]赵克礼.“育人为本“与中学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8.

[3]曾超洪.21世纪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J].理论研究.

[4]孙卫东.把问题意识引入课堂[J].教学研究,2006,(10).

[5]陆继银.对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6,(1).

[6]罗朝晖.历史教学创新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J].政史地教学,,(3).

[7]郑林.历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06,(3).

上一篇: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下一篇:初一班主任开学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