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17篇)
1.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 篇一
八年级下册 英语语法总结(全书)
初二语法复习
1.so+谓语+主语:…也一样.谓语: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2.so+主语+谓语:的确如此,真的这样.3.help yourself/yurselves to...请随便吃点...
4.发现sb做sth : find sb doing sth
5.不完全同意I don’t really agree.完全不同意I really don’t agree.6.或者..或者...either…or…..就近原则
既不..也不..neither…nor….就近原则
既....又...both…and….谓语用复数
7.看起来,似乎It seems/seemed that…..8.由于...而闻名be famous for….更详细的语法可以看这里:)
2.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 篇二
关键词:阅读课模式,有效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目的是乐于阅读, 基本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概括大意、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基本阅读方法, 基本掌握常用阅读策略, 初步形成语感。但在实践过程中阅读课要么成了枯燥, 烦闷的汉译英课, 语法课;要么就是气氛热闹但不讲究阅读策略的听说课, 游戏课。是侧重完成阅读课文中的语法教学, 还是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抓语言点, 英译汉?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对阅读课模式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究和实施, 在教学实践中有意加入一些高中阅读教学的理念, 将每堂阅读课分为:读前 (Pre-reading) , 读中 (while-reading) , 读后 (after-reading) 。从教学的结果来看, 效果比较好, 不仅增强了阅读理解教学的有效性, 参与性, 而且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创造性, 克服了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操练, 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现以其中一篇 (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下unit 7 Cooking is fun Section C) 为载体, 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前pre-reading
教师需要对即将进行的阅读进行有效的铺垫和引导, 使学生对本课的背景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
1. warm up:
enjoy the song。欣赏一首欢快的韩语关于食品的歌曲, 朗朗上口的旋律, 便于学生跟唱, 烘托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课的导入方式有许多。可以是:头脑风暴式、竞赛式、背景铺垫式、分享经历式、预测式、多媒体导入式等。但无论哪一种, 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切合自己本堂课的教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热身。
2. listening:
听短文判断正误, 完成教材2 work alone的教学 (此篇听力文章是有关西方的就餐习俗) 。此篇听力本是阅读后的内容, 我在上课时将它提前放在此, 是因为发现材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也能对即将学到的文章作一个有力的铺垫。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整合改编教材, 做到不受教材的限制, 以学生为主体, 整合教材, 让教材更加适合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阅读中:while-listening
在这一阶段要注重过程, 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侧重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设置任务时要由易及难, 引导学生进行由略到细的阅读。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课文, 主要的步骤为:1.粗略地阅读全篇, 掌握大意梗概。2.通过跳读抓细节, 找主题句, 猜词义。3.详细、逐行反复阅读课文, 通过选择、True/False判断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4.找出段落、重点和疑点, 掌握全部内容。用Yes/No和Wh问题、短文填空等形式检查学生阅读情况。5.从所读内容中获取知识受到启发,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针对性地解决语言点。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如果说前面的阅读前, 阅读中是输入过程, 那这一环节就是输出的过程。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改写、续写、仿写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如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的题目:Table manners in China。为了扫清学生仿写的障碍, 我先进行了:Guessing game:Is it polite or impolite?让学生们就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哪些是有礼貌的, 哪些是不礼貌的行为进行讨论。然后再让学生来仿写。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阅读中学到的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3.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 篇三
通过合作学习《绿叶的声音》,掌握本专题所选诗文鉴赏的一般方法。
重点预设:
1.感悟诗歌情感之美;
2.想象诗歌画面之美;
3.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一、导入
师:在走进课文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画。
师:(出示两幅图片——火红的枫叶和热情的白杨树叶)请大家任选两幅图画中的一幅,扣住枫叶和白杨树的特点,为它配上贴切的标题,可以用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诗、一句话。
生活动1分钟。
师选择两三位同学说答案。
生交流(老师适当鼓励性点评:很有想象力、情商挺高、抓住了叶子颜色之美、发现了叶子的形状特征等)。
师:老师也为两幅画面配了题目,点击(“晓来谁染霜林醉”,“掌声”)。请大家揣摩一下:老师选配的两个标题跟同学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适当讨论。
师:谢谢大家的理解。老师配的这两个题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除了抓住枫叶和白杨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还附着上了情感和想象,这就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刚才我们从图画中欣赏到了诗情,下面我们一起随诗人青勃去倾听《绿叶的声音》,在诗歌中寻找图画美。
二、过程
(一)初读“叶”之美
师:请大家齐声朗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再请大家选择《绿叶的声音》中的一两个片段,仔细揣摩,共同探讨,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生合作后,推荐代表交流朗读,师生共评。
师范读。
(二)感悟“叶”之美
师: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请大家交流讨论:从《绿叶的声音》这首诗的不同片段中,你感悟到诗人心中的情了吗?选择一两段说说(请学生写理解片段)。
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师总结:我们从月夜的叶笛里,听出了思念,听出了幽远;从梧桐叶上的诗句里解读出清静或寂寞哀愁;从白杨树的掌声里,听出了生活的激情……这些不就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吗?
(三)想像“叶”之美
师: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说过:“诗歌就像图画。”现在请大家自己创造,根据诗句想象画面。
教师结合《绿叶的声音》指导想象方法。
1.咀嚼文字,展开想象
举“白天她捻拨阳光的金丝”的例子,学生先说,老师示范。
2.调动生活、知识积累,展开想象
教师示范“青冢上对于美的思念”这一句由知识积累到想象的过程。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将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出来,完成后小组交流,将小组内写得最好的推荐给大家。
师:刚才,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从情感和想象两个角度去感受“叶”之美。其实,“叶”的情感和想象之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再读“叶”之美
生大声激情自由朗读。
师生合作朗读。
师总结:读到这里,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这首诗借助叶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发挥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的感悟。
(点击课件,显示本专题选文共同特征)
本专题其他诗文也都是借助叶的形象,抒发了情感,生发想象,表达了古今中外文学家们心中的美。
(五)合作探究:读出美、感悟美、想象美
古诗《红叶题诗》
围绕话题:
1.读出情感。
2.借“红叶”表达什么情感?
3.根据诗句写一个简短的想象片段。
(六)布置作业
课后多方面收集资料,合作学习本专题其他几篇诗文。
三、结束语
罗丹曾经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大家从这普通的叶子里发现更多的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倾听《绿叶的声音》教后记:
《叶》是苏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一个专题,这个专题选编了8篇古今中外写叶的诗文,都是用文学的笔法写叶,通过“叶”抒发情感、传达哲思,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生活中“美”的理解和感悟。
笔者希望通过教读其中一首现代诗《绿叶的声音》和一首古体诗《红叶题诗》让学生了解本专题的选文特点,进而掌握学习这一专题的方法。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诗歌的情感之美;与自我心灵对话,调动生活积累,想象诗歌画面之美;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在整体构思和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一)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彰显。在“感悟”和“美读”这两个主题环节中,给出示范,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时有章可循,而不是泛泛而谈导致课堂的无序和低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到其中去,倾听学生、激励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激情。
(二)合作探究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教者引导组织得当,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励,摩擦并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课前预习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组建学习小组;课堂上,围绕各小组组长展开讨论,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积累,真正走进诗歌
诗歌很美,但是理解相对较难。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这节课,主体构思是由画入诗、再由诗到画,紧扣“美”,引导学生去感受、想象、表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联想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吟咏美读
对诗歌之“美”的感悟,离不开美读。由初读,到范读,到品读,到再读,到合作朗读,笔者希望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在读中想象,构成课堂的亮点。从实施看,学生从初读到再读,进步明显,但因为对现场设备和氛围估计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
作为一堂观摩课,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落实预期目标,展示教学效果,对教学中的生成效应没有作过多期待,说明笔者对课堂驾驭能力还没有充分的信心,这将是笔者以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的方向。
点评:
关于“叶”的话题,纷繁复杂,《叶》专题选择了古今中外诗文达8篇之多,或抒情、或议论、或叙事,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本专题的教学,难度很大。本教案巧妙地选择了突破口——用文艺性笔调扣“叶”写生活中的“美”,发现并利用了文本的最大价值,为学生学习开辟了一条捷径。
从构思看,本教案选择一古一今两首诗歌作引子,教给学生学法,是“授人以渔”之举,并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整节课紧扣“叶”之美,激发学生感受、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是语文学习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环节由画入诗、由诗到画,过渡圆润自如;对诗歌的赏析由诵读、到感受、到想象、到创造,符合诗歌解读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自己心灵对话。
从学法看,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并保持积极思考,这一点与新课标的精神是吻合的。
从教法看,教师朗读和解读示范,是积极有效的,不流于形式,将教师在课堂引导组织上的主体性充分彰显出来。
4.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定稿) 篇四
一、班情分析:
本学期我承担初二(1)班和(6)的语文教学工作。初二(1)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按老师要求及时复习巩固。初二(6)班学生习惯不好,比较懒惰,需要老师督促完成学习任务。
二、本学期采取的具体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抓好学生课前预习、勤查字典、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复习巩固、平时阅读积累的习惯。
2、继续进行名著阅读,由教师推荐和课本相结合向学生定期推送作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展开读书汇报活动。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本学期阅读两部名著:《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阅读《平凡的世界》、《名人传》。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3、开展语文活动,如“超级演说家”、语文百词竞赛、读书汇报活动、开设“国学堂”教学活动,注重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从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4、精心备课。本学期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二次备课,精心设计符合自己班级学情的教学方案。本学期的教案多是原创。在备课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备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结构,追求高效课堂,推广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语文教学中读写的结合。
5、利用早自习时间抓好学生的古诗文诵读默写活动。
6、继续进行课前学生随笔读写活动。
7、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8、重点抓好作文教学,在原来尝试互批共批,本学期又进行面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 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得以提高。
9、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语文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0、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三、个人学习
1、阅读了几本书:《教育的细节》、《勇者从容,智者淡定》,对一些感兴趣的专题人物的古诗词进行了整理归纳。
2、坚持练习颜真卿书法。
3、本学期进行了一次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同频互动活动,主讲录制了《卖炭翁》一课。同时参加了“一师一优课”活动,参赛课题《泥人张》。
四、学期目标实现情况:
1、学期初目标基本实现,各率继续上升。初二(1)保持原来实验班第一的成绩不变,初二(6)班跃至普通班第一名。
2、本学期学生学生的记叙文和说明文阅读能力提升很快,尤其是说明文阅读各班尖子生很少减分。
3、夯实字词、诗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基础部分争取过关率一班达到90%,六班达到80%。
五、不足之处:
1.学生开始出现惰性,对这样的学生督促不够到位。2.学生书写要进一步规范
3.作文面批的次数少,应进一步加强。
4.名著阅读没有专门安排出时间进行集体共读,学生阅读质量不高。
王丽君
5.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2011年上学期又过去了。回顾本学
期的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政治思想
热爱党,热爱人民。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正确对待教学工作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认真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教学工作
本学期担任85班和86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孩子们学习英语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所以从开学起,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学好英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这一语言的目的和意义。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新的世纪将是个充满竞争和多变的世纪,中国要在跨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主动,中华民族要腾飞,要最终取决于优秀科技人才的涌现。如果我们不懂英语,怎么去了解世界?如果我们不会说英语,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就无法与他们交流,沟通,更谈不上有商业交易了。只有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才会对英语学习真正感兴趣,这种兴趣也有可能转为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我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1
通读和节选教材,围绕着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二)积极探索教、学双边关系。
初中生比小学生独立性强,自尊心也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尊重。
师生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关系,从而促进
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
体地位。我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上课时我是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
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却成为他们的好朋
友,无话不谈,亮起心灵之光;生活上,我是他们的父母,关怀备至。
(四)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英语这本教材充分吸收了国际上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实
践经验,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
氛围。教材图文并茂,安排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使英语学习
变得容易而有趣。教材围绕着实用的话题,逐步开展教学内容和实践
活动,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它强调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外语学习中,使学生主动融入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整体语言学习中。所以我想方设法创设语言情景以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听与说中培养语言能力,在听与说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三下学期工作目标
本人虽然教学经验丰富。课堂组织能力较强,平时对工作
一丝不苟,有时甚至带病工作,学校的一切常规检查,总是按质安量
完成出色。但还是感觉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认真学学习各种理论知
识,以充实自己,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暑假期间去参加
邵阳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同时,一定总结这学期的教学经验,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
爱后进生生,在教学上下功夫,使两个班的英语成绩上个新台阶。
荆中学 郭 艳 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2011年上学期又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政治思想热爱党,热爱人民。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
事业,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正确对待教学工作中发生的矛
盾和问题。认真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教学工作本学期担任85班和86班的英
语教学工作,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孩子们学习英语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所以从开学起,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工作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学好英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这一语言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新的世纪将是个充满竞争
和多变的世纪,中国要在跨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主动,中华民族要腾飞,要最终取决于优秀科技人才的涌现。如果我们不懂英语,怎么去了解
世界?如果我们不会说英语,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就无法与他们交
流,沟通,更谈不上有商业交易了。只有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与
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才会对英语学习真正感兴趣,这种兴趣
也有可能转为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我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读和节选教材,围绕着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二)积极探索教、学双边关系。
初中生比小学生独立性强,自尊心也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尊重。师生
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关系,从而促进学生
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
位。我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使
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上课时我是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和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无话不谈,亮起心灵之光;生活上,我是他们的父母,关怀备至。
(四)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英语这本教材充分吸收了国际上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
经验,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
围。教材图文并茂,安排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使英语学习变
得容易而有趣。教材围绕着实用的话题,逐步开展教学内容和实践活
动,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它强调运用任
务型教学法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外语学习中,使学生主动融入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整体语言学习中。所以我想方设法创设语言情景以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听与说中培养语言能力,在听与说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三下学期工作目标
本人虽然教学经验丰富。课堂组织能力较强,平时对工作一丝不苟,有时甚至带病工作,学校的一切常规检查,总是按质安量完成出色。
但还是感觉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认真学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充实
自己,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暑假期间去参加邵阳县教师
进修学校的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一定总结这
学期的教学经验,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爱后进生生,在教学上
下功夫,使两个班的英语成绩上个新台阶。
老公10:29:02
三下学期工作目标
本人虽然教学经验丰富。课堂组织能力较强,平时对工作一丝不苟,有时甚至带病工作,学校的一切常规检查,总是按质安量完成出色。
但还是感觉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认真学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充实
自己,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暑假期间去参加邵阳县教师
进修学校的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一定总结这
6.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 篇六
1、《藤野先生》:烂熳(màn)、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绯红、标致、落第、不逊、诘(jié)责、托辞、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物以稀为贵
2、《我的母亲》:文绉绉(zhōu)、`(mén)、庶(shù)祖母、眼翳(yì)、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文绉绉
3、《我的.第一本书》: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
4、《列夫托尔斯泰》:髭(zī)、髯(rán)、鬈(quán)、禁锢(gù)、颔(hàn)首低眉、锃(zèng)亮、广袤(mào)无垠、黝黑、滞留、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5、《再塑生命》:搓捻、企盼、繁衍、迁徙、觅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繁花似锦、风云突变、不可名状、落英缤纷、冥思遐想、期期艾艾
6、《雪》:磬(qìng)、陈B(hào)、奁(lián)、朔(shuò)方、博识、美艳、消释、褪尽、凛冽、升腾、脂粉奁(lián)、霁(jì)、眷(juàn)念、荷戟(jǐ)、彷徨(pánghuáng)
7、《雷电颂》:UU(tāng)OO(tà)、稽(qǐ)首、城郢(yǐng)
8、《日、月》:(yáng)谷、(héng)娥
9、《海燕》: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
10、《组歌》: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镶嵌、海誓山盟、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酷肖
11、《敬畏自然》:鲲(kūn)鹏、斥(yàn)、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萧瑟、和煦、吞噬、裸露、戈壁滩、沧海桑田、干涸
13、《旅鼠之谜》:啮齿、媲美、挑衅、鼠目寸光、相辅相成
14、《大雁归来》:缄默、窥探、顾忌、凋零、滑翔、目空一切、狩猎
15、《喂--出来》:牟(móu)取、众目睽睽(kuí)、哂(shěn)笑、铆(mǎo)、哂笑、拍板、牟取、黑咕隆咚、颤颤巍巍、莫衷一是、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任劳任怨
16、《云南的歌会》:即物起兴(xìng)、胡(bō)、哕(huì)、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17、《端午的鸭蛋》:门楣(méi)、苋(xiàn)、腌、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
18、《吆喝》:招徕(lái)、钹(bó)、荸(bí)荠(qí)、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杆、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
19、《春酒》:家醅(pēi)、家醅、一马当先、顾名思义
20、《俗世奇人》:蔫、怵、抠
21、《与朱元思书》:缥(piǎo)碧、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yuān)飞戾(lì)
22、《五柳先生传》:造饮辄(zhé)尽、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屡空、黔(qián)娄、俦(chóu)、衔(xián)觞(shāng)
23、《马说》:相(xiàng)马、祗(zhǐ)、N(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食(sì)
24、《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guān)、叱哆(chìduō)、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衾(qīn)、容臭(xiù)、烨(yè)然、(yùn)袍敝衣
25、《诗词五首》:长(zhǎng)精神
26、《小石潭记》:篁(huáng)竹、清冽(liè)、卷(quán)石、坻(chí)、(kān)、蹋yǐ)、m(chù)尔、翕(xī)忽、犬牙差(cī)互、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27、《岳阳楼记》:浩浩汤汤(shāng)、淫(yín)雨、霏霏(fēi)、樯(qiáng)倾楫(jí)摧、岸芷(zhǐ)汀兰
28、《醉翁亭记》:环滁(chú)、琅琊(lángyá)、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弈(yì)、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
29、《满井游记》:燕(yān)、花朝(zhāo)节、廿(niàn)、鹄(hú)、倩(qiàn)女之u(huì)面、浅鬣(liè)、(léi)、曝(pù)、呷(xiā)、堕(huī)、恶(wū)能
30、《诗五首》:樽(zūn)、箸(zhù)、(pán)、悫(què)、重(chóng)茅、挂I(juàn)长(cháng)林梢、沉塘坳(ào)、庇(bì)、突兀(wù)、瀚(hàn)海、电掣(chè)、i(sè)
课外古诗词:罹(lí)、涕(tì)、牛yì)、扁(piān)舟、李煜(yù)、翁媪(ǎo)、亡(wú)赖、
7.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 篇七
《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读的五级目标前3条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教育部2012) 。从阅读教学现状看, 存在着诸多由忽视文本解读或者文本解读不到位而引发的教学失误及低效现象 (顾敏2014) , 如脱离文本讲解语言知识, 文本信息处理零散, 文本中的文化因素被忽略等。教师“包办式”的讲解代替了学生参与式的学习, 学生难以深入文本、挖掘内涵、享受阅读, 从而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杨延从2013) 。因此, 这里希望运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实践方法,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三点一线”文本解读理论框架
英语阅读文本是教学的载体, 它承载着话题、语言、结构等功能信息, 是作者思想的表现, 对其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钟颖芳2015) 。根据文本话题, 将解读文本分为三大层次:一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即了解文本知识 (what) 、梳理文本结构;二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 即了解文本内涵, 体验作者用意 (why) ;三是教师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 即如何读写一体化 (how) , 前两个层次是input, 后一个层次是output。下面是“三点一线”的简易示意图 (见图1) , 以帮助我们理解:
二、以“三点一线”解读英语阅读文本的实践
(一) 介绍背景知识, 串联文本话题
阅读文本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和教师讲解语言点的主要材料。文本处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意识, 即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文本阅读。如果在学生尚未了解背景的情况下, 教师就讲解所谓的语言点, 学生不停地做笔记, 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 虽然学生碰到的语言障碍少了, 但是话题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很突兀。所以, 教师应先介绍文本的背景知识, 通过各种方法引入话题, 唤起学生获得与文本相关知识的热情。教师在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理解文本更充分的信息 (Anderson 2009:12) 。
本文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6 A 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3a-3c中的阅读课教学 (Page 43) 为例, 谈谈笔者处理文本的方式。
阅读文本分析:本单元学习中外传统故事, 本阅读文本的文体是记叙文 (描述故事) 。中心话题是讲述孙悟空的故事。学生比较熟悉《西游记》, 因此, 在背景知识介绍和导入话题环节, 笔者采用了以下做法:
Activity 1:Do a survey (见表1)
反思: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知道传统故事的中文名, 但英文名就不一定知晓。通过此活动, 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的英文名称, 为阅读环节做好准备。
Activity 2:Having an eye test
Students try to say the name of the story as soon as they see the picture.
反思: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进一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创造气氛, 串联了文本话题。
Activity 3:Watch a short video about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have a Prediction.
(1) Which book is talked about?
(2)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反思:笔者通过简短视频, 使学生回忆电影、电视及图书等对《西游记》人物的描述, 为文本的阅读做好铺垫。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背景图式非常重要, 尤其当学生接触到节选的或是不够熟悉的文本材料时,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先前知识水平的前提下, 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源。在文本阅读前激活背景知识,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 剖析语篇结构, 梳理文本脉络
经过前面的背景介绍和话题导入, 学生对该文本的话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即以主人公Monkey Kind为主线索, 引导学生寻找作者如何描写这个人物, 从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及人们对Monkey Kind的评价等三点进行快速阅读 (Skimming) , 帮助学生获得文章的主旨, 从而快速清楚地梳理文本脉络。
Activity 4:Skimming
(1)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2) What can he do?
(3) Why do people like the Monkey King?
反思:阅读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 也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尤其对于二语学习者, 由于条件的限制, 阅读是其获得信息和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略读的目的是通过梳理文本脉络让学生找到故事的主旨 (观点) ,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了解作者的思路, 学习作者的文本结构, 获得该文本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要素,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文本结构及作者的行文方式。
(三) 深挖文本内涵, 升华情感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二者密不可分。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标准中, 文化意识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在古典文学《西游记》中, 孙悟空是个机智勇敢、无私无畏、是非分明、目标明确、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物。笔者在教学中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引导学生学习Monkey King的精神, 弘扬正能量。
1.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dren are_________when they watch the Monkey King.
A.excitedB.bored C.worried
2.We can learn from the Monkey King: (T or F)
(1) He is clever and brave.
(2) He likes helping the weak.
(3) He never gives up when he meets problems.
(4) He often asks for help from others when he can’t solve the problems by himself.
(5) To achieve your dream, you should keep on working for it.
(6) No one is perfect!Trust yourself!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使其能够理解“No one is perfect!Trust yourself!”学生不仅要读懂文本的内容, 更要读出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Unless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Means:
■If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If he can not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If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反思:推断深层含义策略 (Making inference) 是阅读理解的最高层次, 也是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这要求学生综合理解文本信息, 识别作者的语气、态度、观点等, 从而做出评价性判断 (杨延从2013) , 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信息的深层次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 活用文脉思维, 强化语言运用
采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法, 学生能较快抓住文章主线。当学生搭建文本框架、明了文本的内容后, 教师应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快速朗读、理解、背诵并内化, 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和语言运用。拓展阅读运用, 即找准阅读拓展的切入点, 通过复述课文、角色扮演、辩论、采访、演讲、改写、仿写或续写文本等形式, 激活学生思维, 诱发其表达欲望, 促使其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文本 (杨延从2013) 。在输出环节, 笔者设计了几个课堂活动任务 (见图2、图3、图4) :
Task 1:Retell the story
反思:贯穿主线的三个核心话题简单明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来复述文本内容, 作为口语输出的重要载体。教师带领学生体验讲故事的全过程, 学生在深入理解信息、内化文本的基础上, 能更好地体会作者在行文中的逻辑关系, 学会有逻辑地进行思维和表达。
Task 2:Writing
Write another traditional folk story—Nezha Conq uers The Dragon King
1.Who is Nezha?
2.What can he do?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反思:通过学习, Monkey King“不畏强权、为民忘我”的精神已深入学生的内心。同样不畏强权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 如哪吒闹海。
三、反思与建议
采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方式是笔者这两年来的研究课题。这种文本解读方式不仅让阅读材料有明确的框架, 学生易于分析、理解并运用, 而且为阅读后的写作做了铺垫。只要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就说明提高了阅读能力和课堂效率。当然, 各种文体的最佳解读法也还在探索中, 还应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等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付薇.2015.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 :51-54.
顾敏.2014.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 (5) .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莎日娜.2015.以文本解读为基础, 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能力[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7) :124-126.
杨延从.2013.运用语篇模式分析促进意义建构的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 (5) :44-48.
钟颖芳.2015.基于文本阅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1) .
8.八年级下册中考历史高频考点评述 篇八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主要知识点有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
例1(2009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9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右图),审议通过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q,Yc~E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张榕明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右图。
材料三据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朝鲜于2009年5月25日宣布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完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历史上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点评]2009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这一专题知识是2009年中考历史考查的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可以放入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题中考查,也可以将抗美援朝与中美关系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例2(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试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注重西藏的稳定和发展。根据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放了西藏?为冲分尊重和保障藏族人民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我国在西藏实行了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2009年3月12日西藏文化网
(2)材料一中的两枚徽章表明,50年前在西藏發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之后,西藏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怎样?
材料二1959年,克松村70户人家,433人,全年粮食总产量仅16万斤。到2008年,克松居委会拥有居民210户,838人,粮食总产量达到170多万斤。克松居委会还大力发展副业,2008年经济总收入达1019万多元,人均收入达到6380元,其中现金收入为4600元。
——2009年3月27日北方网《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
(3)读完材料二,你认为克松村居民当年的经济状况与50年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2000年以来,西藏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提出并实施的哪一重大战略决策?
[点评]在民族关系这部分知识中,有关藏族的知识点是中考历史试卷中的高频考点。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与国家发展、统一联系起来。
[参考答案](1)和平方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主改革或百万农奴解放。当家作主。(3)人口增多,粮食产量提高,收入增加,生活富裕。(4)西部大开发战略。
考点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主要知识点有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宪法、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改革开放、建设中
例3(200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2009年2月1日,新华社播发2009年中央“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着“稳定、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对2009年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摘自《一年时事政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4)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建国后有关“三农”的知识点主要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等。学习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出现,是在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参考答案](1)1950年的土地改革。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医疗机构。(4)党和政府在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农村政策。
例4(200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试题)右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年一1960年②该画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爹大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点评]中考历史试卷中常出现结合漫画或诗歌考查“大跃进”运动这一知识点的题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在中考试卷中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习时,我们可将其与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建设社会主义
的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A
例5(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试题)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梯度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简述会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要求层次清楚,表达精炼)
(3)列举一个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点评]对于改革开放这部分知识,可以将其和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和其他的改革联系起来进行专题考查,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注意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并识读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的示意图等。
[参考答案](1)1978年底,北京。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地省会城市(或答从设立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开放)。(3)要求:举例真实、具体,观点正确,情感真挚。
例6、(200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试题)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B.上海C.厦门D.汕头
[点评]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是中考历史中常见的考点。学习时,我们要把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区分开来。
[参考答案]B
例7(2008年山西省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
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请回答:
(1)材料-,说明了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3)材料三记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哪一方面的事实?
(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点评]自从国家诞生以来,人类就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尤其是步入近代社会以来,以法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取代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参考答案](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之一。(2)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动乱和灾难。(3)我国不断加强和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4)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考点三:祖国统一。主要知识点有“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等。
例8(2009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试题)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材料一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2)下半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二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書《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皇”是指谁?为了巩固统一,他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
(2)材料一中的“汉武”又是指谁?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出自谁之口?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其中,中国政府于哪一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又于哪一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点评]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点是近几年中考历史中的常见考点。对这部分知识可以从古今祖国统一的专题角度来考查,也可以与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秦始皇。创建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郑成功。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4)一国两制。1997年。1999年。
考点四: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主要知识点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
例9(200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试题)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利于推进世界和谐。
(1)写出事件的名称:图一u;图二u :图三u;图四u。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u。
(2)图二、四所反映的事件共同涉及了哪一问题?今天,我国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二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是两国政府都承认的平等边界条约,此后中俄东段边境保持了张期的和平。从1964年开始谈判之后,中国就提出了要恢复对黑瞎子岛的主权要求。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标志着两国边界线全部确定,黑瞎子岛终于回到中国,这是双方本着和平对话、公平合理、平等协商精神,历经多年谈判的结果。
(3)指出材料中“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黑瞎子岛主权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体现了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
(4)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其中的一点。
[点评]对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这部分内容,可以联系中国古代史从专题角度来考查,可以结合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等知识点进行考查,还可以与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知识点相联系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1)万隆会议召开(或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或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或两关系缓和)图→图二→图面→图三(2)台湾向题。
9.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八年级地理 陶萌萌
本人能够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多。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提高质量
做到“三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充分利用导学案的便利,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二、落实常规,狠抓学风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过地理学科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经常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因材施教,整体提高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由“门外汉”逐渐开始“入门”。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四、课后辅导,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10.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总结[模版] 篇十
这学期我担任八年级3—8班的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五至八单元。包括“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不同区域”、“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走向世界”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各区域地理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对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全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新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11.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 篇十一
现行的几种课程标准的教材,都是教育部审定通过的,虽然作者的身份不同,但从整体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材应该是老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老师.但笔者认为,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材,有六处内容就值得我们探讨.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中的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叙述了三个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每个步骤配了一个插图,如图8.3-3所示.
按图8.3-3所示的情况来看,步骤2说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这句话和插图表示的意思不一致.因为改变和放在木块上的砝码连起来,就说明了木块上原来就放有砝码,然后改变放在木块上砝码的数量.比如,木块上原来有一个砝码,后来放上两个砝码或更多的砝码,我们就可以说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但从教材的插图看,第一个插图没放砝码,第二个插图放了一个砝码.所以步骤2就不能叙述为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
要使实验步骤与插图表示一致,有两种修改方法:(1)实验步骤不变,第一个插图画有砝码;第二和第三个插图画同样多的砝码,但砝码数量要与第一个插图不同;(2)插图不变,实验步骤2可以这样叙述:在木块上放上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教材的插图要和实验步骤一致,不然会使学生阅读起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摩擦力》中的结论
《摩擦力》中的结论是这样叙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这样的结论是不全面的,它没有说明条件.
教材叙述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时,未强调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比如,一个重10 N的物体在水平粗糙的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100 N的物体在绝对光滑(摩擦力为零)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这两个物体的摩擦力.这种情况,接触面受到压力小的摩擦力反而更大.所以在叙述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加上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
另外,教材在叙述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时,未强调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比如,一个重100000 N的物体放在的玻璃上,一个重10N的物体放在木板上,一个人先后来推这两个物体,在玻璃上的物体他推不动(摩擦力大),在木板上的物体他轻而易举推起来(摩擦力小).这样,在较光滑表面上的物体,摩擦力反而更大.所以在叙述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加上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的条件.
综合上面所述,正确的结论应这样叙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或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引出压强概念”的叙述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中有这样叙述: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编者的意图是用“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这句话来引出压强的概念,而从这句话的表述来看并不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在物理学中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是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比压力(从压强的概念可知).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是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比压力和取相同的压力比受力面积两种方法.上面的叙述没有说明在物理学中就用“应”字,那是不恰当的.因为“应”是表示一定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一种方法.教材没有强调在物理学中,那肯定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这样就错误了.
上面的内容正确的应这样叙述: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在物理学中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我们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或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可以取相同的受力面积.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这样叙述内容过渡才顺畅、自然.
4“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
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中的图10.2-2,这个实验先测出水和小桶的总重力,然后再测出空桶的重力,用总重力减去空桶的重力就是排开水的重力,这样的实验步骤是错误的.
因为在测出桶和水的总重力后把水倒掉,再来测出空桶重力时,空桶内壁有少量的水附着,这样使空桶的重力偏大,从而使被测物排开水的重力偏小,这样测出来的结果误差较大.这个实验如果把图10.2-2中的顺序甲、乙、丙、丁改成丁、甲、乙、丙,就不会出现上述的错误.按照这样的实验步骤测出来的结果误差也较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有义务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5第十一章第一节《功》中的“图11.1-1”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中有这样的叙述:在叉车举高货物的过程中,货物受到一个向上的力F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图11.1-1),力F作用的成效体现在物体被举高了.教材是强调货物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F,而教材把这个力的作用点画在货物的重心上,这样画力的作用点就值得探讨了.
如果在物体上只画一个力的示意图时,力的作用点画在实际受力的地方(教材的图7.1-4就是这样画),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要求只画一个力的示意图的题目.如果画一个力的示意图时把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这样有一些题目的作用点不容易画,例如,[HJ1.55mm]用手压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表面,要求画出手对物体压力的示意图(由于物体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不好找,所以不好画).有一些题目的作用点根本画不了,例如,一个正方体放在地面上,要求画正方体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时,作用点要画在地球的重心上,这样根本画不了.
如果在一个物体上同时画多个力的示意图时,这时候为了方便研究力,[TP8CW04.TIF,Y#]就可以把这些力的作用点集中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教材的图8.2-4乙、丙、丁三个图就是这样画).教材只强调货物受到叉车向上的作用力 ,也就是要求画一个力的示意图.笔者认为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叉车对货物具体作用的地方,也就是货物的底部,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没有什么可争议.
6“图11.1-3”力不做功的实例
图11.1-3有这样叙述:图11.1-3是力没做功的两个实例.想一想,力为什么没做功.笔者认为,说乙图的力没有做功,那是无可厚非的.但说甲图所有的力没有做功,那就要看情况.
因为提滑板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滑板在提力的方向上没有移过距离,所以提滑板的力确实没有做功.但提着滑板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行,由于存在空气阻力(固然很小,但也存在),手的推力就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这样提着滑板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时,手的提力没做功,手的推力有做功.因此教材说甲图所有的力没做功是错误的.
如果编者在图中的叙述写上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图11.1-3是力没做功的两个实例.想一想,力为什么没做功(忽略空气阻力).或单纯强调向上提的力没做功,例如图11.1-3甲、乙两图向上提的力没有做功.想一想,向上提的力为什么没做功.这样叙述就无可挑剔了.
教材的叙述要严密,要事无巨细、无懈可击.
12.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 篇十二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 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这类课文的教学, 有利于为学生打下母语的基础, 接受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本组课文时, 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 把握课文蕴含的哲理, 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要明确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和作用。本单元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就这一组教材的内容和文体来说, 既是对低年级《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说理文章的进一步拓展, 又为高年级说理文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为学生积累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二要把握本单元教材编排的训练体系。统筹安排, 因课设练, 多次重复, 螺旋上升, 这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训练体系。本单元除朗读、默读、积累词语和预习课文等常规项目外, 主要安排了四个重点: (1) 查字典解释词义;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 (3)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 因课设练, 充分发挥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比如, 《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几篇课文对话多、故事情节强, 教材都安排了朗读课文、讲述故事的训练。《寓言两则》选自中国古代传统寓言故事, 教材安排了“再找几则其他寓言故事, 读一读, 讲一讲”的练习。《争论的故事》兄弟俩的语言非常精彩, 教材安排了“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的练习。《剪枝的学问》笔调轻松活泼, 娓娓道来, “我”的感悟写得很含蓄, 虽未一语道破, 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材安排了“读了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的练习, 诸如此类。
三要挖掘本单元教材蕴含的哲理因素。本单元四篇课文以事喻理, 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这些哲理都蕴含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课文内容里。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揣摩,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哲理。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确立单元教学具体目标 (略) 。
学习本单元教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在朗读中想象相应的画面, 理解叙述顺序, 能理解重点词句及摘抄佳句, 能复述故事等,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 要很好地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元素, 以学定教, 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重点
查字典解释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
单元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事中之理”。
单元教学建议
一、分析研究, 把握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步骤为:“初读, 了解故事→悟读, 研读重点→研读, 探明事理→拓展, 联系生活。”教学时, 关键是要讲清“事”, 使学生通过“事”悟出“理”, 然后再联系实际, 有针对性地延伸拓展。学生在阅读中面临的困难往往是难以弄明“事中之理”, 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在学生真切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品读关键段落及关键词句, 启发思考, 从而使学生悟出“事中之理”。
二、以读代讲, 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大抵观书, 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如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本单元课文层次清晰, 语言流畅, 学生一读能懂。教学时, 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去悟。要做到初读,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再读, 理清顺序, 概括文意;精读, 抓住重点, 训练语言;品读, 品味词句, 领悟哲理;研读, 延伸拓展。朗读作为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寓言两则》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让学生在朗读中见其形, 入其境;《争论的故事》可从文中的反问句入手, 并抓住“争论不休”的声音变化, 演绎当时情境;《剪枝的学问》要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词语, 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神情, 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只有深入思考的朗读, 才能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
三、理清文章脉络,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各部分的要点及其联系, 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可采用段意合并、中心句摘录、题目拓展等方法, 建议本单元采用段意合并法。比如《鹬蚌相争》, 第一节写鹬蚌为什么相争, 第二、三节写鹬蚌如何相争, 第四节写相争的结果怎样。因而,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就可概括为:本文通过鹬蚌相争的经过的叙述, 告诉人们为人处事要宽容。要求学生概括时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把课文从厚读薄, 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既蕴含了科技性知识、又揭示了一定哲理的小短文。教学《剪枝的学问》,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 可抓住题眼设计问题:1.什么叫剪枝?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样的树枝?3.剪掉了一些枝条后桃子长得怎么样?这样三问, 学生粗读课文, 便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并概括出课文内容:文章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 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 生活处处有学问, 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抓住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文本。
《语文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 特别提出了“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文中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 它们或揭示中心, 或蕴涵情感, 或概括内容, 或暗示思路。备课时, 找准这些关键词, 就能教活整篇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重锤敲打。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 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 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入情入境地读课文, 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揠苗助长》讲农夫急于求成时, 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词语, 先说“他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说明他心情的急切;“天天到田边去看”, 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又为他下面采取的行动作了铺垫;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 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争论的故事》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不以为然”, 教“争论不休”, 先分角色练习朗读兄弟俩的对话, 再让学生比赛查字典, “休”有哪几种意思, 在“争论不休”中应该取哪种解释, 学生自然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剪枝的学问》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 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 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 才能快捷行走”的道理。
五、积累好词佳句,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继续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积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 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三是运用。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
从训练角度看, 可以体会用词的准确, 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等。比如, 《剪枝的学问》中有关桃园春景的描写的积累, “我又惊又喜, 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噢, ‘减少’是为了‘增加’, 还真是这么个道理”!它就像一句名言, 学生积累下来, 终生受用。再如, 练习中有关语言成语的积累, 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 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 得到教益。
六、增强生活意识, 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习作教学继续倡导生活作文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教师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八让学生编一个童话故事, 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这篇习作, 强化了作文的实用功能。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 编写童话故事, 把故事内容叙述清楚, 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本单元《鹬蚌相争》一文心理和语言的描写, 《争论的故事》一文的对话描写, 《剪枝的学问》一文哲理的揭示, 可以迁移到编写童话故事的过程中。
1.从生活入手, 激发习作兴趣。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画, 并提出要求:看看是谁, 在干什么?想一想这几个小动物这样做好不好?然后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所写的故事。2.鼓励想象, 拓宽思路。围绕“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个中心, 鼓励学生想象, 思考如何帮助小动物们改掉坏习惯。3.分析范文, 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范文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 想象丰富, 语言具有儿童特点, 非常适合学生仿写。教师要让学生的习作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 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3.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 篇十三
期工作总结
董当中心校:罗嗣吉
一学期又要结束了,在本学期我担任学校七年级(2)八年级(1.3)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今在此将七、八年级美术教学工作作下总结,以便下学期教学水平能有所提高。
一、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七、八年级的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课。所以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关键,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之外,我还要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等等,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2、在美术课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你给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参加学校业务培训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继续教育学知识,学习电脑技术,学习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艺术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
二、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片、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14.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四
孙美英
2017.8.30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如流水,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一学年的教学工作结束后,留给我们的是新的思考和更大的努力。掩卷长思,细细品味,过去这一学年里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又浮上心头来,使我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苦有乐,有辛酸也有喜悦,失败与成功并存。这一学期里,我自己是过得紧张又忙碌,愉快而充实的。现在,我把自己在这一学期教学工作中的体会与得失写出来,认真思索,力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每一次备课都很认真,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立即提出,请其它数学老师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许多教学技巧,我应多向他们学习,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
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改进措施
1、多与学生沟通,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难免会有学生听不懂,多些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论备课多认真仔细也很难适应不同班级的情况,只有沟通、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各个班级的不同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
2、注重打基础。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多以学过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习,做到过渡自然。对于学过的内容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则可以花时间较完整地复习学过内容,然后才学习新知识。作业的布置也以基础题为主,对稍难的题目可以在堂上讲解,让学生整理成作业。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孙美英
15.八年级英语试题 篇十五
Ⅷ.词语运用 (1×5分)
根据句意, 用所给单词、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每词或词组只限使用一次。
61. He __________________ the bike.
62. We wear the caps __________________ us from the sun.
63. You should do your homework by ___________________.
64. One _________________ of the teachers in our school are women teachers.
65. By doing the experiment, the students Mr. Wang’s theory was right.
Ⅸ.连词成句 (标点已给出) (1×5分)
66. a, not, why, have, r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of , is, made, Danny’s, hat, stra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 is, my, how, clever, sis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 is, its, the, for, city, lake, famous, beautifu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0. I, the, up, sun, this, before, woke, rose, morn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 任务型阅读 (2×5分)
阅读短文, 并按要求完成71 ~ 75题。
Forests have always been useful and important to the people who make use of them in many ways. Every day trees are serving people everywhere. Trees supply ( 提供 ) people with fruit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 材料 ) in the form of wood. Without trees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build houses, boats, bridges and so on. Furniture, such as desks, chairs and beds, is made of wood. Trees can stop people from the terrible heat.
71题判断正误 (“T”表示正确, “F”表示错误) ;72题完成句子;73 ~ 74题简略回答问题;75题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汉语。
71. Without trees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build houses, boats, bridges and so on. ( )
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s very important to plants.
73. What are desks, chairs and beds made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 What is the result if there were no fores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Ⅺ.书面表达 (10分)
76. 写一篇短文, 介绍一下家乡 (hometown) 张家口的气候特点, 并叙述在不同季节里人们的活动。要求60—80个单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英语答案
卷 I (70 分)
听力部分 (1×20分)
1—5. B A C B A 6—10. C B C A A
11—15. C B C A B 16—20. B B C C A
笔试部分 (50分)
V. 单项选择 (1×20分)
21—25. D A D C B 26—30. A B D C B
31—35. B B C D A 36—40. C C B D A
VI. 完形填空 (1×10分)
41—45. B C D C D 46—50. D A B B D
Ⅶ. 阅读理解 (2×10分)
51—55. D C A A D 56—60. D B B C A
卷Ⅱ (30 分)
Ⅷ. 词汇 (1×5分)
61. fell off 62. to protect 63. yourself/yourselves
64. fi fth 65. discovered
Ⅸ. 连词成句 (1×5分)
66. Why not have a rest?
67. Is Danny’s hat made of straw?
68. How clever my sister is!
69. The city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lake.
70. I woke up before the sun rose this morning.
X. 任务型阅读 (2×5分)
71. F 72. The rich surface soil
73. They are made of wood. 74. The land would become desert.
75. 过去人们没有足够的自然科学知识, 他们砍到了他们居住地的太多树木, 并且从不种新的。
Ⅺ. 书面表达 (10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Zhangjiakou is my hometown. It is a beautiful city. The weather here is very different in the four seasons. In spring, it often winds, and people like fl ying kites. It is a little hot in the day time in summer, so people like to go swimming. In autumn, it’s cool and sunny, you can go and have a picnic outside. In winter, it’s very cold and there are many snowy days. People can go skating or skiing. I like my hometown.
一、评分原则
1. 本题总分为 10 分, 按五个档次给分。
2. 评分时, 先根据短文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 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 确定或调整档次, 最后给分。
3. 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酌情减分。
二、评分标准
三、说明
1. 内容要点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
16.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六
本期,我担任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一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学生现实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潜能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就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1)每节课必须让学生目标明确具体。因而在每节课前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仔细确定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去学习。
(2)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完成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交流,互帮互学。教师主要只是给学生指导和给问题学生适当的引导。
(3)当堂测评,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4)每周确定周目标,每周实行周过关测评。不能达标的同学实行二次过关。实质就是“周周清”。在对“周周清”中对学生实行分层要求,兼顾到学生的巩固和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使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中学生爱动、好玩,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抄作业的情况,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长时间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保持兴趣,光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可能做到的,我通过“自我展示”、“说句心里话”等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17.八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教学总结 篇十七
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讲评作业,抓好课后辅导工作,做到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同时也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谈谈我一学期来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作为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二、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课前准备:进行集体备课,综合每位教师的优点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确定补充哪些资料,使每位教师都能够运用自如,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②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考虑学习新知识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以采取相应的对策。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态,注意信息反馈;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语言简洁活泼,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要精而简。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巩固学习内容。初中生尤其是我们这种乡村中学的学生基础较差,比较好动、缺乏自控能力,在学习上态度不够认真,多数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经常抄袭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四、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样形式教学等。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五、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前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弥补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网络中参阅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
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总结08-13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总结07-18
八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总结01-17
八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教学总结08-09
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曾12-20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人教版】09-17
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07-05
2023-2024年度八年级专题教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2-31
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