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

2024-11-29

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共12篇)(共12篇)

1.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 篇一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论文

1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业飞速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已从最初简单的通话网络系统发展到通信网络、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融于一体的多功能系统,它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对信号的需求,移动通信基站覆盖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密集,尤其是在居民区、商业区及学校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移动通信基站遍布居民楼或大厦天台上。在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电磁辐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使公众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有正确、客观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基站电磁辐射强度和分布特点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移动通信基站由发射机、馈线和发射天线三部分组成,电磁波主要是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出去,发射天线是基站电磁辐射的源。因此,研究基站的电磁辐射是针对基站发射天线的电磁辐射而言,发射天线的功率、增益和架设方式、角度等将对基站周围电磁环境产生影响。

2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控制与评价标准

基站周围环境电磁辐射的评价标准采用《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中的相关标准要求。

2.1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第4.1款对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进行了规定。本文中所涉及的基站中GSM网所用频段为900MHz和1800MHz,TD-SCDMA网所用频段为MHz,因此基站周围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取0.4W/m2(即40μW/cm2)。

2.2单个项目的电磁辐射影响管理限值

按照HJ/T10.3-1996中第4.2款的要求,单个项目的电磁辐射影响的管理限值的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1)为使公众受到总照射剂量小于GB8702-1988的规定值,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1988限值的若干分之一。(2)在评价时,对于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88中场强限值的1/2,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3)其他项目则取场强限值的1/2,或功率密度限值的l/5作为评价标准。因此,单个项目功率密度评价标准为0.08W/m2。1月1日起,不再执行GB8702-1988,而是由《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替代,GB8702-2014中关于公众控制限值仍然沿用0.4W/m2的评价标准,因此不影响单个项目的电磁辐射影响管理限值。

3龙岩新罗区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现状监测

为了满足龙岩地区对通信信号的需求,提高通讯网络的竞争力,龙岩移动公司目前已拥有多种通信网络,包括GSM(俗称2G)、TD-SCDMA(俗称3G)和TD-LTE(俗称4G)等网络。本文中所测的基站主要针对的是龙岩地区之前建设的GSM和TD-SCDMA的基站,其中GSM基站包含GSM900和DCS1800两种。共选取龙岩新罗区110个基站,1090个监测点位。

3.1监测布点方法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的规定,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主要考虑天线主瓣方向和周围敏感点,具体点位设置在人可以到达的距离各天线最近处。对于发射天线架设在楼顶的基站,在楼顶公众可活动范围内布设监测点位。同时,也应根据基站周边居民要求,对居民关心的位置进行布点监测。测量高度均为仪器探头距地面(或立足点)1.7m处,探头(天线尖端)与操作人员之间距离不少于0.5m,在室内监测,一般选取房间中央位置,点位与家用电器等设备之间距离不少于1m。在窗口(阳台)位置监测,探头(天线)尖端在窗框(阳台)界面以内。

3.2监测时间、频次及环境条件

测量时间选择在城市及乡村话务量的高峰期,一般为一天内8:00~18:00。测量时的`天气条件应为无雪、无雨、无雾、无冰雹,每个监测点为进行连续测量5次的电场强度监测,每次测量时间不小于15秒,并读取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

3.3监测工况

移动通信的电磁辐射与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增益、频率和话务量密切相关,当功率和天线增益一定时,决定电磁辐射强度大小的是话务量。本文中监测的龙岩新罗区基站的全天平均话务量为151.06~191.30ERL。

4结语与建议

(1)综上所述,龙岩新罗区110个GSM/TD基站中,109个基站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的相关标准要求,即单个项目功率密度评价标准8μW/cm2。1个超标基站在采取整改措施后,也达到了标准限值的要求。监测结果统计说明,75.6%的测点功率密度小于1μW/cm2,可见,抽测基站对周边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较小。

(2)基站发射天线与监测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对功率密度值有较大的影响。主瓣区与旁瓣区的电磁辐射强度相差较大。监测时,应在主瓣区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布设必要的点位,确保可以调查了解到电磁辐射影响最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环境状况。

(3)天线主瓣发射方向应注意避免正对医院门诊及住院楼、学校教学楼和幼儿园等环境敏感目标,应最大限度拉大与周围建筑的距离,同时在基站选址时就必须考虑该区域的电磁辐射环境本地状况,对于电磁辐射源较多的区域,在建设基站时就应更加慎重,确保电磁辐射不能超出标准限值。

(4)对于个别基站周围环境有超标的情况,应先分析超标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整改措施。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采取减小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增加发射天线的高度,调整发射天线架设位置和朝向等有效措施,使其主瓣方向偏离环境保护目标,保证环境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值低于标准限值。

2.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 篇二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 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移动通信业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2013 年12 月4 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内三家运营商颁发了三张TDD (TD- LTE) 牌照, 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4G时代到来, 全面提高了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速度, 同时也将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推入了白热化的境地。目前, 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移动容量、频率资源、物理站址几个方面, 虽然运营商不同, 所用频段和网络不同, 但从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使用过程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基站的管理角度来说, 各个基站所经历的工作流程却是高度一致的。

2 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

移动通讯业使得当下基站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面临挑战, 总的来说有以下三个难题。

2.1 基站存在数量多、分布广, 多网共存

近年来,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网络技术逐渐成熟, 通信网络也从1987 年的第1 代移动网络发展到了2013 年的第4 代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替, 产业迅猛发展, 也导致了每年都要建设大量的基站项目。以南京地区为例, 仅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就已在该地区建设了约13000 个基站。这些数量庞大的基站遍布在市区及市郊的各个角落, 网络建设情况更是各异, 有的单网有的双网共址甚至三网共址。对于管理部门来说, 面对分散各地的数量如此庞大且情况各异的基站, 要一一掌握清楚每个基站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及基站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电磁环境质量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2.2 基站建设和审核批次众多

2008 年通过重组形成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 三家公司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均花费大量资金及人力资源进行物理站点的建设。长期以来, 他们将基站和管道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希望能拥有独立的网络及相应的网络优势。而这种竞争的态势, 也直接导致了每年审批部门都会收到分别来自三家运营商的2G/3G/4G许多批次的基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每本环评报告都包含了成百上千个基站, 由于多网共存, 每个基站都需要完成上文提到的移动通信基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实际运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于运营商而言需要设置专职人员划拨专项资金完成环保审批工作。对于环境管理部门, 每年受理、公示、审批、核查如此多批次的基站项目, 也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3 基站项目变化多, 加大管理难度

基站项目建设过程中, 受到多方因素影响, 导致项目的变化性较大, 而这些变化又未能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 主要表现有: (1) 先建后报:由于基站建设数量多任务重, 有些基站存在边建设边报批甚至未批先建的情况, 导致这些基站的存在不合法, 也得不到环保监管; (2) 多建少报:被隐瞒的基站主要存在于偏远地区或地区交界处, 这些存在于“灰色地带”的基站属于“黑户”, 无法接受管理; (3) 变更不报:基站在建设过程中, 可能会根据需要调整基站站址、设备参数和天线类型等, 但变更后, 运营商却未及时将所有变更情况通报审批部门, 直接影响了审批部门后期对基站的管理[1]。

以上三方面的情况在基站项目环境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客观存在。总体来说, 环境管理部门对基站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工作相当重视, 也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工作成效有了显著提高, 但由于客观情况的存在, 目前对基站的环保管理工作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3 环境管理工作综合解决方案

对于基站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笔者认为, 仅从单方面入手, 对目前基站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进行修正, 所取得的成效有限, 需认真梳理出一套基于立法—规划—环评三维一体的管理方案, 才能正本清源解决基站选址难、建设难、管理难问题。主要关键点如下。

3.1 法律保障, 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正名

随着4G基站建设的全面铺开, 近几年的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无疑将呈现大幅上扬趋势, 如何建立健全基站建设的法规体系, 理顺基站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与城乡规划间的关系, 积极稳妥的调和因基站设置而诱发的政府管理部门—公司—市民之间的矛盾, 有效构建“人居和谐”的城市基站设置综合环境, 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法规层级较低以及与《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的交叉, 造成了运营商和居民在遇到基站设置纠纷时往往各执一词, 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不少问题,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城乡规划法》中的通信范畴的理解、运用和执行不到位, 规划部门一般只认定是固定网络通信, 导致移动通信基站未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极大影响了随后的基站选址、建设、管理工作; (2) 无论从法律法规的层面或是从公众意识的层面来看, 移动通信基站作为提供电信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地位认同度都不够。例如《物权法》中“不得擅自改变经营性用房”, 《物业管理条例》中“必须经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同意”, 这些相关的解释在实际运作中出现偏差。 (3) 《环境保护法》第24 条明确规定了电磁波辐射是一种污染源, 故该法规定的原则、制度对电磁辐射污染均可适用。但对于电磁辐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 “损害事实”的举证变得异常艰难, 在实际案例中, 针对此类诉讼司法机关也仅能基于民生问题的考虑, 开展通信企业和民众间调解工作[1,2]。

综合江苏省的现状, 笔者认为, 江苏也急需针对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设置、建设、维护及环境管理工作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法规及规范, 这些法规及规范中, 需要明确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明确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具有公用电信设施性质; (2) 将移动通信基站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确保移动通信基站属于建筑物工程项目的配套, 从而与其他配套工程同步实施; (3) 明确故意破坏移动通信基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4) 进一步规范企业建设及运营基站的行为, 针对违法基站、超标基站绝不姑息, 服务民生, 切实维护周围公众利益。总而言之, 只有解决法律层面的不足与认识, 才能从根源上扫除基站选址难、建设难、管理难问题的障碍。

3.2 规划担纲, 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安家

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和建设比较随意混乱, 市民投诉日益增多, 主要是由于管理部门未对基站设置进行统一规划, 再加上各大运营商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大肆加速通信网络建设。从法律层面上认同基站的公用电信设施地位并将基站规划纳入城市规划, 再加上铁塔公司的成立, 基站的报批、建设和维护可以由铁塔公司完成, 显著提高站点复用率, 避免了三大运营商的混战和资源浪费, 也将大大降低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

在铁塔公司时代, 基站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应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从城市整体规划、片区规划阶段开始。基站站址专项规划由市无线电管理机构会同市规划国土等部门根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进行编制, 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发布实施。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每年可根据城市建设和通信技术发展要求, 按照规划修订程序对基站站址专项规划进行修改。该规划编制过程中, 铁塔公司应作为牵头单位, 综合三大运营商的网络现状报告及铁塔公司自主规划的储备站点需求, 从网络建设的安全性和发展需求角度出发, 向规划编制部门提交情况说明及意向报告, 做到早期介入。

基站规划站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网络覆盖需要;电波传播特性;设备性能状态;网络优化需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3]。

3.3 环评检验, 审核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

铁塔公司的成立, 对于基站环境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 铁塔公司作为基站建设和维护的主体, 可以负责基站从报批到申请验收的全程手续, 而不需要三大运营商各自办理流程相同的手续, 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也大大降低。推荐的工作流程如下:

每年初, 铁塔公司将适时召开全年计划集中协商会, 由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公司提出各自的建站需求, 铁塔公司综合网络现状及公司自主规划的储备站点需求, 确定本年度批次基站的初步选址方案及基站相应的技术参数。

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根据铁塔公司提供的基站选址方案及技术参数进行基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对基站项目的规划符合性、拟建址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 给出项目是否环境可行的明确结论。

在项目开工建设前, 铁塔公司将本批项目的报批资料连同可研阶段环评文件提交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项目建设完成后, 基站进入试运行阶段, 铁塔公司应提供项目可研阶段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实际建设的基站相关资料、项目变更情况, 委托具有相应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实际运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资料核查、现场核查及现场监测等流程, 最终从技术角度明确该项目是否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

项目通过环评后, 铁塔公司将实际运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基站项目资料参数及图片资料整理后一并提交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该流程能在满足现有环境管理要求的基础上, 减少运营商和管理部门的工作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移动通讯业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三大运营商的战略发展, 使得当下基站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面临挑战, 主要存在项目多、分布广、变化大等问题。本文基于立法- 规划- 环评三维一体的管理方案, 阐述法律法规需明确的要点、基站选址的专项规划及立足于铁塔公司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流程, 三管齐下解决基站选址难、建设难、管理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范靖靖.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若干法律问题[D].复旦大学, 2012.

[2]秦培顺, 沈阳, 秦岭.法律保障规划落地环评先行——正本清源解决移动基站“设置难”[J].上海信息化, 2013, 11:33-37.

3.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 篇三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保;影响;评价

1 、移动通信基站功能及原理

1.1 功能

移动通信基站的功能是实现移动通信手机与GSM网络之间进行连接,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1.2工作原理

移动通信基站包括室内、室外部分,室内包括基站控制机器、信号接收发射机、双工器等,设计时,采取一定的屏蔽对策,不会产生电磁辐射污染。室外部分包括馈线和天线,在运行过程中接收和发射电磁波,从而产生电磁辐射污染。其工作原理是手机发射的高频电信号在空间中传播,被基站接收,利用交换设备进行传输,从而实现电话通信,其传播形式是球面波,传播时必然会产生磁场,产生辐射污染。

2、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空间中,并且进行传播的一种现象。上文中提到,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指的是室外部分产生的电磁辐射,室外部分由馈线与天线构成。基站在运行过程中,发射天线对馈线中产生的高频电磁能进行转化,形成可以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因为电磁波能够承载能量向空间进行传播,从而形成电磁辐射。图1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原理图。导线载着交变电流,能够形成电磁波辐射,辐射的性能和导线形状、长短等有直接关系。假如两根导线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则导线之间出现的感应电动势可以忽略不计,辐射比较微弱;如果把两根导线向外张开,则导线之间的感应电动势不断叠加,此时辐射也会随之不断提高,直至两根导线的电流方向保持一致,此时在理论上达到最大值。如果导线的长度不大于波长,导线的电流又比较小,则电磁辐射比较微弱;如果导线的长度恰好与1/4波长相同,此时辐射最强,称之为半波对称振子。一般而言,天线是通过振子叠放形成的。

图1 天线辐射电磁波的基本原理

移动通信基站的天线根据其方向性,包括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其方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天线向一定方向产生辐射或者接收电磁波的能力,天线方向性的测定是利用天线内部加反射板或者是振子叠放而完成。

3、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3.1 目的

对移动通信基站附近环境进行电磁辐射综合场进行调查、监测,通过分析、计算及类比等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通过标准公式及计算方法与现场测量等方法,对于各移动通信基站有可能对附近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进行预测与评价。从总体规划的角度分析,对移动通信网项目提出如何防治污染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为环境保护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

3.2 方法

常规的蜂窝式网络包括宏蜂窝小区等,每个小区的覆盖半径大约处于1~25 km的范围。因为覆盖半径比较大,基站的发射功率比较强,大约超过10W,而且天线架设的距离比较高。发射机发射功率会和天线架设距离成反比,导致每个基站发射天线附近的电磁波强度降低。移动通信基站选择“顶端激励”的方式,通过3个角度为120°的扇形覆盖的定向天线,使电磁场呈现出“三叶草”的形状,在方向性与方向性可调上有明显优势。按照上述特征,得知各个基站独自组成比较独立的点源。从基站建设项目的特征分析,其点多而且面广、以点带面,以及强调环境敏感点,注意敏感区域的相关评价方法,对于选择模式计算与类比分析的方法。

3.3 评价结论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波要满足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标准、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移动通信基站附近环境执行一级安全区标准,民众可以接受的环境电磁场强度有一个限制,其功率密度都为40?W/㎝?,按照HJ/T10.3-1996标准中对于单个基站电磁辐射的强度要求分析,对标准功率密度进行评价,选取限值的20%即可,也就是要求各基站辐射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在8?W/㎝?。

评价结果分析发现,基站假如是按照最大功率2.8W工作,则发射天线轴向距离大约20m的功率密度会超出标准限值,大于24m的地方是标准值;如果是按照1.5W功率工作,则发射天线轴向距离大于16m的功率密度不会大于标准值。

4、结语

总而言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对电磁辐射管理上采取的“可能科学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原则,移动通信基站必须做好电磁辐射的污染防护工作,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污染防护。

参考文献

[1]尚玲琦,滕世长.哈尔滨市电磁辐射环境容量分析及对策[J].环境科学导刊,2008(03).

4.通信基站环保吗 篇四

以科学理性破解“基站辐射焦虑症”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全楼禁用WiFi”,还是“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人们对通信辐射俨然是如临大敌,臆想出的危害足以拍成系列科幻片。其实,基站频率虽高,但功率并不大,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基站的辐射往往比wifi的辐射小,且基站建得越密集,对人体的辐射反而更小。

那么,“基站有危害”的谎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无知”,还在于无处安放的“心中无底”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避害思维,从而形成了一种病态的需求;再加上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不断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就形成了一种心理认同,从而影响人们本应具备的独立思考和科学判断。

透过“基站辐射焦虑症”,恰恰说明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极度关注,同样也提醒我们相应的科普知识必须跟上。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这个数字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不得不说,科普的短板,限制了公众获得科学知识的渠道。

谣言止于真相,也止于科学。当务之急,应尽快铲除“不信科学信谣言”的现实土壤,用全民科学素养的大提升来驱散内心的阴影。权威部门的辟谣,就是借此给大众科普一下辐射常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科普发言人制度、权威发布不靠谱的民间传说排行榜等。现代信息社会科技手段日新月异,传播这样的知识应该说并不缺乏渠道,关键是看有关部门做不做、怎么做。开好“科普良方”,既要注重理念革新,更应崇尚形式创新,关键要让科学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普知识,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揭秘手机和基站辐射真相

移动通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必备设施。作为高科技的产物之一,其技术原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陌生的,多数人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识,互联网上甚至流传着诸如“通话中的手机能烤熟鸡蛋”的不实信息,引起了大家一些莫名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以致“谈辐色变”。基站到底是什么?基站辐射有那么可怕吗?

什么是辐射?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中也大量存在。在炉子边感到温暖是热辐射,在太阳下感到光明是光辐射,一些不稳定的原子核会自发衰变放出α射线、β射线,是核辐射。由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移动通信基站发出的信号所带来的辐射是电磁辐射。

关于电磁辐射,您了解多少?从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到家里的各类电器,从手机、收音机到电视信号塔、通信基站,辐射无处不在。虽然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并不是虚无缥渺的,在专业仪器的科学测试下,它们无所遁形,是完全可测可量的。

我国有一套世界最严格的辐射控制标准。并非所有辐射都是有害健康的,我国通信基站建设,必须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基站电场强度小于12伏/米或功率密度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低于这个标准以下的环境中生活,是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而且我国的标准远远高于国际通行标准。

进入4G时代,需要建立更多基站。随着手机用户快速增长,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原有2G和3G基站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通话和高速上网需求。我国于开始启动4G移动网络建设,在城乡布置全新的4G移动网络。但由于4G网络采用的无线频段较高,波长短,穿透力弱,单站覆盖范围比前两代移动电话网络要小,所以4G基站还需要继续增补。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基站辐射。手机收到的信号越好,产生的辐射越小,比如手机信号显示“一格”左右,手机发送功率在1W以上;反之,当显示“五格”时,手机的发送功率只有0.1W-0.5W。

同样,假设一个人距离手机基站100米,而他的手机距离他1米,如果两者发射同样强度的电磁波,那么手机对人体的辐射是手机基站的10000倍。

此外,手机在信号较差的时候,会提高发射功率保证通信质量。为了保证边缘区域的信号质量,基站也不得不提高功率发射,从而使得离基站较近的区域受到额外的辐射量。

而如果用多个小基站来代替一个大基站的话,由于每个基站所覆盖的半径减少一半,因此发射功率可以降低到原来的1/4以下。因此如果增加手机基站的密度,辐射功率自然也就下降了。

楼顶建基站,其实像“灯下黑”。古时候人们使用油灯照明,由于自身遮挡,灯具下方往往有一块阴影,这被称作“灯下黑”。手机基站也是这样,它的辐射场强分布,有点像是一个压扁了的苹果,因此在发射塔下的信号反而不会太强。小区楼顶的基站,一般会选择在区域内最高的建筑物上安装,因此对周围楼内的居民并不会造成多大的电磁辐射。

5.通信基站如何防火防盗 篇五

进入新世纪,通讯行业的发展可以说突飞猛进,特别是移动通信,以其方便、快捷、不受地域限制等特性,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移动通讯基站也已遍布城镇以及广大边远地区。随之而来,大量基站建设,因无人值守,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失控漏管现象,暴露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基站消防;在此条件下,如何防火做好防火安全工作,保护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现今移动通讯基站里面的设备主要是电气产品,例如电源机柜、通讯机柜、备用电池组、空调以及连接各类设备的电缆等。这些设备一年四季全天候不间断运行,非常容易发生火灾,且电气火灾燃烧速度很快。通讯基站一般在高层建筑的顶端或山顶上,且是长期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运行,通讯基站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根据移动基站的火患特点,加强和完善其消防安全设施的建设,正确选择经济实用、灭火效率高的灭火产品。最重要的是,在基站日常巡检工作中对灭火器合格性检查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环节。

江苏邮电代维巡检小组通过移动公司防火安全相关文件,积极主动行动起来,保证巡检质量的基础上,对冬季防火工作做出一套专门的预防方案。对巡检组的人员进行新的调整,对基站巡检工作进行细化,责任到人,对冬季防火防盗工作也派有专人负责,包括基站设备的运行情况,基站周围有无盗窃情况,特别是对基站的灭火器数量和指针是否指示准确,要引起高度重视。

今年秋冬季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火险等级明显偏高,极易引发大规模森林火灾。为确保这期间基站的安全运行,必须做好防火安全措施:

1、加快基站周边除草扫尾工作,确保基站运行环境的安全。

2、加强基站巡视、自查力度,对存在隐患的点要及时上报、整治。

3、做好与当地村委、村民、业主的联系沟通,及时在第一时间获取火灾信息。

4、做好代维人员的防火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培训。

江苏邮电代维发电小组在做好基站发电工作的同时,配合办事处其他人员对山上,农田等杂草较多,容易发生火灾的的基站和双子开关旁边进行除草工作。在工作中,他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对工作高度重视,在认真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在同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积极主动发挥电联的团队合作精神。做好冬季基站防火安全工作。

预防基站周围火灾,做好基站维护工作,确保通信设施畅通,是每一个基站维护工作者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最低要求。通过一次次的学习,对同一件事物的多次认识,去感受它内在含义,不断的在代维事业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迈出更高,更远的一步。

移动基站防盗工作

不管移动、联通还是电信移动通信机房被盗窃总是存在,交通便利的基站站点尤为严重。通信设备被盗除了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引起的网络通信故障会造成了异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防止通信网络设施屡遭盗窃、破坏,为确保通信安全,减少企业固有资产的损失与企业形象的损坏,就此整合基站被盗预防以及侦案办法,望相关能人志士参与探讨并分享工作经验,来更好的保障固有的资产以及大众通信的安全。

一、被盗目标分析:

被盗通信设备集中在含铜、铅类设备如:空调室内外机,铜牌,电缆,蓄电池组,变压器。易被破坏事物:机房内外门、机房墙体。

三、防盗方案建议:

通信设备防盗工作围绕“物防”、“技防”、“人防”三防开展,以下进行较探讨分析并提出建议。一)物防,为被盗目标物体采取防盗措施加大被盗目标紧固程度,增加防盗难度,提高安全系数。

1.门锁的紧固。门是宏基站防盗的第一道防线,内外门的防盗能力,直接影响防盗成功率。山头外门应及时给予修复,内门建议更换为强力防盗门(可选择双重门)。2.外墙加高,高危站点建议实施外墙加高,增加窃贼翻墙难度。3.变压器防盗,危险站点使用变压器防盗螺丝效果佳。

4.铜牌、铜缆替换,在技术条件允许下,将易被盗的铜牌替换为铝牌,将铜缆线更换为低价值的铝线,减小对盗贼的诱惑。

5.空调室外设备位置调整,增加被盗难度。

6.一体化电池仓紧固,对一体化电池仓进行技术焊捆,或则对一体话电池仓下地掩埋,水泥墩加固等,增加被盗难度。7.创新点思考:

1)建议开关电源厂家对一体化开关电源增加防盗紧固功能,如增加卡锁电池功能或强力粘住蓄电池。

2)宏基站电池组紧固,针对现网中的电池组安装形状以及特性,设计紧固模型,使得电池组整体化,起防盗作用。

二)技防,采取技术手段以监控、告警、震慑与监视达到防盗或者采集、保留破案线索。1.完善现有监控系统与相关功能,确保监控完好率,非法入侵重定义,提高甄别盗窃告警效力。

2.山头基站,在外门补一道监控、告警防线,当发生撬门、破门事件时,报送室外宏亮声光报警,起震慑作用与非法入侵告警通知作用。3.采用抓拍或视频监控进行盗窃现场取证。4.创新点思考:

1)鉴于抓拍与视频控易被破坏情况,建议在较明显位置安置监控模型,就是准备给盗窃犯破坏,将抓拍与视频监控设备做成隐蔽型,一可减除犯罪警觉性可有效采集破案线索,二减少因监控设备被破坏的损失。同时,建议声光告警连锁到监控设备模型上。2)增加高危山头基站机房墙体振动感应报警设备。

3)易被盗设备采用脱离监控告警,空调室外机、电池等脱离位置触发脱离告警。

4)电池注入跟踪设备,通过技术产品创新单体电池可自动申报位置,提供最可靠破案线索,迅速打掉“三电”盗窃犯罪团伙。

三)人防,以教育、警示、震慑为主,依靠犯案侦破为关键手段开展“三电”专项打击。1.高危站点进行相关法律教育,公安局联警警示牌外挂(以墙体夜光大字报形式较好),防盗安全防护等级告知,多方教育警示能起震慑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盗贼知难而退。2.建立山头高危站点乡镇防盗联络人办法,就近、特别是与我移动关联人员,鼓励其关照基站站点安全,发现案情或可疑迹象及时向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反馈,以便快速响应。3.高危时期自组队伍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有备有选择的进行必要夜间防盗巡视。4.联合三大通信运营商联手开展打击活动,定期互相通报防盗与盗窃情况,促进交流、同仇敌忾做大打击势态。

5.常态化做大防盗规模网,组建乡镇片区派出所联动制度,以便案情发生第一时间响应,争取破案与抓捕时间。

6.拟定特定现场线索采集与应急抓捕方案,案情触发在不打草惊蛇下,迅速组织警力到位,提升打击围捕成功率(建议可以做适当的演练)。

7.实施举报嘉奖制度,对举报有价线索的人员,实施嘉奖鼓励,激励广大群众参与“三电”打击防盗联防监视。

8.根据破案率以及涉案金额给警方对一定的嘉奖,激发警队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警方对“三电”打击的关注度。

四)提高意识,加强规范管理,加强基站盗窃防范。1.钥匙管理,加强钥匙管理,不得随意借出或则打磨。

2.健全与加强进出入机房制度,严格实施基站机房工作单管理,进入基站进行施工维护进行必需登记与审批,报备本地监控台,传阅相关管理员,规范作业。

3.维护、建设人员档案管理,防止窃贼冒充工作人员,同时也要教育与警戒工作人员严禁顺手牵羊现象发生。

4.制定简明基站防盗规范,以便于指导日常得建设与维护防盗工作,使得相关工作常态化保持。

6.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 篇六

徐鲁斌,男,1980年10月出生,大专毕业,该同志现职位为鹰潭市分公司网络维护中心基站维护班班长,2002年08月在鹰潭市余江县移动公司开始工作,从基础维护员做起,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在3年时间内维护水平随着移动公司网络规模的发展而得到了快速提升。他始终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热爱的维护工作中,为移动公司的发展倾注了满腔热血,在09年“强素质,促发展”业务技能大赛中荣获鹰潭市“维护基础作业能手”称号,06年至09年先后3次被评为“优秀员工”荣誉称号。

首先,该同志工作积极主动,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基层的基站维护班长,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技术维护人员,他本着刻苦敬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从是吃苦在前,带领基站维护班的兄弟们默默无闻的认真做好每件工作。平常工作中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同时,他谦虚好学、为人随和、善于思考、处事稳重,平时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在同事当中树立了好的榜样,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相当出色。充分发挥基站班整个团队精神,确保了基站设备稳定运行。

随着基站及设备日益增多,面临着基站维护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他毫不退缩。为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升用户网络感知,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维护工作,同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他经常性加班加点,起早摸黑是常有的事,周末也难得休息,总是把工作摆在第一位。他总认为网大无小事,非常注重客户的感知,把客户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工作做得好坏的标准。

记得今年1月份的某一天,已经临近春节,刚在外抢修完设备故障的他接到一个很熟悉的移动用户的电话,说龙虎山饶源方家下午开始没有移动信号,需要到几公里以外才能打电话,接到电话后,又立刻奔赴饶源方家。自从05年由他负责龙虎山片区基站维护之后,他一直与这些直放站覆盖区域的用户保持友好联系。于下午5点钟到达现场,经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为直放站电压转换模块故障。设备年久已无备件更换,此时他只有凭借所掌握的电子维护知识,决定现场查找电压转换模块的故障,2小时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查出故障是整流及稳压部分的一个电压调谐管烧坏,但更换配件却成了难题,在如此偏僻的山村怎么可能找到想要的元器件。他灵机一动,与打电话的人联系并从其它村民家里找到一台坏的黑白电视机,里面正好有相关配件用于替换,更换完后信号得以恢复。当地村民给予了热情的掌声,为他们在春节期间能打得上电话而高兴和赞许。在这20余户的小村庄里,他为家喻户晓的移动增添了一份光彩,成就了一段佳话。

还记得今年夏天,蔡坊基站被雷击造成设备损坏故障,已经是晚上11点了,当时天还在下着大雨,蔡坊基站又是一座高山基站,山高路滑,但为了及时抢通恢复该基站通信,他带领同事于漆黑的夜晚冒着大雨上站紧急抢修故障设备,由于设备受雷击损坏严重,一直忙到次日凌晨4点多钟才抢修好该基站故障设备,及时恢复了该基站通信,此时他和同事疲乏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这样的事迹在他的身上举不胜举。

其次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勇于探索,维护技术水平比较突出。在从事基站维护工作的同时,他时刻意识到在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基层维护员,对技术的不了解,就意味着技术上的文盲和落伍,就无法把工作做的更好。于是平常注重学习,并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贯彻到实践中加以理解和运用。同时作为一名骨干维护技术人员,他深知责任重大,没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就无法胜任本职工作,通过刻苦学习,他熟练掌握了全套的基站故障处理技术,在基站维护工作中累积了很多的故障处理实践操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后来重点在OMCR操作平台及操作口令方面下工夫,对OMCR操作平台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有了很好掌握后,并逐步指导基站实践操作,针对各种基站告警性能特点,与网优人员进行探论分析,填补网优人员与基站维护人员技术维护水平的空缺,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公司维护人员的技术维护水平及维护效率,让故障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判断定位并进行排除。平时他乐于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及知识传授给同事,帮助他们提高技术维护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基站维护班的同事们共同提高与进步。

最后他坚持学以致用,积极创新。在开展扎实的基础维护工作中,结合现网设备运行特性,该同志以提升维护工效能做为探索,针对在网运行的BTS基站设备(诺基亚GSM设备)于运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吊死现象,出现此种情况需要维护人员赶赴基站现场进行断电重启进行处理才能恢复。针对这种情况和现象,他开拓思路,努力创新,提出了BTS远程断电复位技术,意见被公司领导采纳且在现网得到应

用,通过在基站开关电源端安装一个直流继电吸合器,通过远程登录进行操作,从而实现维护人员不必上站处理此类问题,为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维护人员工作强度,有效的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了基站维修效率。

7.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 篇七

1 相关标准

为加强电磁环境管理, 保障公众健康, 国家于1988年制定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并于2014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更名为《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 。该标准第4.1款规定:为控制电场、磁场、电磁场所致公众曝露, 环境中电场、磁场、电磁场场量参数的方均根值应满足表1要求。

注:本文只列出了适用于移动通信频率范围的限值。

本文所选的典型基站发射的电磁波频段在30MHz~3000MHz范围内, 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 , 确定本典型基站环境影响评价以环境电磁辐射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μW/cm2 (0.4W/m2) 作为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的评价标准。

2 典型基站概况

所选基站属于GSM900移动通信系统, 采用的下行频率范围分别为935~954MHz。基站建于居民楼五楼楼顶, 由三组天线组成, 采用拉线塔架设方式, 天线离地高度约25m、离楼顶高度约9m。所选基站位于居民区, 居民楼比较密集, 基站所在楼与两侧居民楼是联排建设的, 天线架设高度不高。此外, 周围居民非常关心基站是否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基站建在联排居民区, 所在楼的东侧为空地、南侧为居民楼、西侧为马路及居民楼、北侧为居民楼。基站周围平面布置图见图1。

3 基站周围电磁辐射水平测量

3.1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采用PMM8053B (主机) +EP300 (探头) , 频率响应范围为0.1MHz~3GHz, 仪器经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3.2 监测要求

(1) 监测范围。《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试行) 规定的监测范围是: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可对点位进行适当调整, 具体点位优先布设在公众可以到达的距离天线最近处。根据上述要求, 并考虑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标称功率及实际发射功率远小于100k W的特点, 因此对基站的监测范围为以定向天线在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内评价到50m。但为掌握环境保护目标的实际影响程度, 部分监测范围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扩大。

(2) 监测点位。考虑到楼顶距离天线较近, 最可能受到影响, 主要在基站天线所在楼顶以及隔壁相邻居民楼楼顶进行设点;此外, 还在基站机房内、居民房间内等居民比较关心处设点。监测点位示意图见图1。

(3) 监测要求。监测时的环境条件应符合仪器使用的环境条件, 一般在无雨的天气条件下监测。监测时, 仪器探头顶端距地面 (或立足点) 1.7m。探头顶端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不少于0.5m。每个监测点连续测5个数, 每个数测量时间设为15秒, 读取最大值。监测期间不能接打手机。在室内监测时, 选取房间中央位置, 点位与家用电器等设备之间距离不少于1m;在阳台位置监测, 探头尖端应在阳台界面以内。

4 测量结果及讨论

在确认基站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见表2。

(1) 在该基站周围共计设了20个监测点位, 由表2中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功率密度的测值范围在0.03~1.23μW/cm2, 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 中环境电磁辐射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μW/cm2。

(2) 由表2的监测结果可知, 室内测点的监测结果接近仪器检测下限 (0.02μW/cm2) , 可以认为居民楼室内电磁环境不会受到楼顶所建基站的影响。

(3) 在基站周围所有测点中, 基站所在楼隔壁居民楼顶的测值最大, 但还是远远低于标准限值, 说明该基站天线对周围楼顶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4) 在地面各测点处的测值为环境本底水平, 可以认为该基站不会对地面电磁环境产生影响。

5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 2014年修订的GB8702标准将名称由“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更名为“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标准中一些说法也发生了变化。

(2) 虽然本文仅监测分析了一个基站, 但该基站处于比较敏感区域, 基站的架设方式及周围环境具有典型性。

(3) 有时, 公众既对通信服务有需求, 但又担心基站建设对周围电磁环境产生影响;甚至由于恐惧而发生阻碍基站建设事件。

(4) 建设单位应该完善相关审批手续, 政府应该加强电磁知识科普, 各职能部门应该客观地去宣传、报道。

摘要: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联络方式, 用户数量和业务量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各通信服务商不断对移动网络扩容及优化资源配置, 以强化网络布局, 扩大覆盖区域。在对通信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 越来越多公众担心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造成辐射影响。文章通过对某典型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环境进行电磁场强水平的监测, 探讨通信基站建设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场强水平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分析, 以及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综合场强

参考文献

[1]姜维国, 立军, 王学诚.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状况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6, 18 (5) :36-38.

[2]王刚, 王玲.成都地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影响与水平[J].四川环境, 2014, 33 (2) :73-77.

[3]陈振宇.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保护与评价浅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 (4) :24-26.

[4]王浩, 韦庆.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 (5) :103-105.

[5]肖庆超, 易海涛, 康征.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环境科技, 2014, (5) :51-54.

8.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 篇八

保持通信畅通,乃信息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之迫切需要,但是,由于对通信基站缺乏正确有认知,许多人却不愿意在家门口“接近”通信基站,给基站建设带来诸多困难。如何解决好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遭遇的突出矛盾,全国人大代表沈明才在全国人大会议提出,政府要统筹规划,进一步支持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促进移动通信持续和谐科学发展。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业务正在向各行各业不断渗透和延伸,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不断加速融合。在用户数方面,2012年2月,全国电话用户净增990.5万户,总数达到12.91209亿户。1-2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2066.9万户,突破10亿户大关,达到10.0692.3亿户。其中,3G用户净增1549.5万户,达到1.43919亿户近三年,随着2G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和3G网络的全面覆盖,我国年均新建各类基站10万个以上,预计今后几年还将以这个速度增长,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基站建设高潮。

公众对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的安全系数存在疑虑,是基站建设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早2006年得出

结论:只有过量的电磁辐射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微弱。

到目前为止,还未有符合标准的基站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先例。根据国家标准,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要求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而当距离基站10米开外时,辐射强度已小于1微瓦平方厘米。仅从辐射的强度考虑,基站的辐射与电视机辐射相差无几,远远低于台式计算机显示器背面的辐射强度。因此,沈明才代表建议,要健全和规范基站建设环保测评,科学宣传电磁辐射和环保知识。为消除公众对基站电磁辐射的认识误区,建议环保部门牵头联合三家运营商共同进行基站电磁辐射科普宣传,通过媒体等各种渠道,普及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消除公众的疑虑和误解。

恐惧基站:心理问题

2011年,仅3G中的TD基站,中国移动就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9万个;

基站建得越密集,是否辐射就越大?

“至今有没有因3G基站辐射致病的明确指向性案例?现在有没有绝对的物理依据和医学依据印证人们的质疑?”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教授阚凯力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提出了两个反问。“从统计学的角度 3

可以基本认定,由 3G基站辐射直接致病的概率为零,我们现在所做的都是防患于未然。”

“3G基站越多、辐射就越大的担心,是老百姓认识上的一个长久以来的误区。”国家环保总局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赵玉峰教授说,基站越密集,基站发射功率就小;与基站越近,手机发射功率越低,电磁辐射也就越低。这就好比在某个特定环境里,两个人在一起近距离说话,不用费力气大声喊就能听得很清晰。

(通信基站机房内部示意简图)蓄电池组(应急电源)机柜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要小于每平方厘米40微瓦。这个标准本身就比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更为严格。在实际的环评审核中,40微瓦的安全值往往被提升5倍。也就是说,达到每平方厘米8微瓦以下,才符合检测认证。目前,电信、移动、联通的3G基站天线的电磁辐射是符合要求的。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教授告诉记者,“事实上,3G建网都在践行绿色理念,比原先的2G网络更环保、更安全,这是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决定的。所以,3G基站本身对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中央台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北京市西城区一家宾馆的楼顶上。大家在我身后看到的就是(中国移动)TD-SCDMA的基站,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3G基站。很多的老百姓都担心,如果在自家的楼顶上建这样一个基站,会不会有电磁辐射,会不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呢?今天,我们特意请到了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的同 6

志,他们现场监测电磁辐射的大小,来告诉我们(基站)是不是安全的?

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电磁环境室主任 孙全红:从我们的仪器显示可以看出,在距离天线(基站)不到10米的地方,结果是2.1微瓦每平方厘米,我们的标准是40微瓦/平方厘米,是在公众活动区域。2.1微瓦意味着比环保部门认定的40微瓦标准值少近38微瓦。据监测人员介绍,这一数值比某些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还要小。此外,我国制定的电磁辐射标准比国际非电离组织推荐的标准还要严格十倍。

随后,记者又随环保部门的监测人员来到基站所在楼宇内公众频繁活动的房间内进行监测。

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电磁环境室主任 孙全红:从这个监测数据来看,这个是0.22、0.23微瓦每平方厘米,跟我们40微瓦每平方厘米相差很远。楼内是远远小于标准值的,公众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基站是否也是安全的?记者在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看到了目前已经建好的三家运营商的基站检测报告,报告显示,所有被监测的基站辐射值都在安全范围以内。影响远远小于人们的心理作用。”

3G基站的安全性

在过去数十年中,移动电话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在全球得到了令人瞠目的发展,业务收入与用户数量迅速超越了有百年历史的固定电话,一跃而成为人们首选的通讯联络手段。

由于移动通讯技术是利用无线信号作为语音流量载体,为了实现大范围的信号覆盖,就需要根据服务需求部署一定数量的移动电话基站。移动电话基站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天线的无线电发射器,一般安装于独立的塔式支架或建筑物上,无线电信号通过线缆传输至天线发射出去。根据基站类型与发射功率的不同,基站发射出的无线电信号可以覆盖半径为数十米到数十千米的周边区域。另外,移动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还与基站周边环境息息相关,即便是同一类型的基站,部署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有效覆盖范围也将有所差异。因而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基站的部署间隔也有所不同,如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基站间的间隔可能仅有数百米;而在空旷的农村地区,基站间的间隔可以达到数千米。

通常情况下,基站天线主要包括用于实现与移动电话间通讯的叶片式扇形天线或柱式全向型天线,以及用于实现基站间或基站与网络间点对点微波连接的碟形天线(有些情况下,基站间的点对点连接也可以利用地下线缆而非微波)。

根据覆盖范围与用途,目前移动运营商部署的移动基站大致可分为宏蜂窝(macrocell)、微蜂窝(microcell)与微微蜂窝(pico cell)三种。其中,宏蜂窝主要用于实现大面积的覆盖,基站天线置于相对高的地方,发射功率较强,覆盖半径可达25千米左右。一般情况下,这种类型的基站大多部署于城区之外,距离居民区距离较远。微蜂窝主要用于解决热点或盲点问题,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在1到2W间,覆盖半径大多在300米 以内。微微蜂窝实际上是发射功率与覆盖范围更小的一种微蜂窝,覆盖半径一般只有几十米,与微蜂窝一样,微微蜂窝也主要用于用于解

决热点或盲点问题。目前,部署于居民区的3G基站大多为微蜂窝与微微蜂窝。

但近年来,随着第三代3G移动通讯技术市场的迅速崛起,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之部分媒体对移动通讯服务辐射问题真假莫辨的不实报道,移动通讯服务、尤其是3G移动通讯服务的辐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中,3G基站的辐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

与第一代1G与第二代2G移动电话服务一样,在第三代3G移动电话服务中,基站同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且与前二代移动通讯技术相比,3G移动通讯服务由于在数据传统速率、服务性能等方面都有所增强,而且3G网络蜂窝(Cell)比前二代移动电话网络小,因此在同样的服务范围内,3G网络所需的基站数量要比前二代网络多,基站密集程度加大。

为了降低3G服务的部署成本,移动运营商多采取升级现有基站或与其它运营商共用基站的方式。但尽管如此,现有基站仍不能满足3G服务的需求。就理论角度而言,任何无线发射装置,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包括3G基站在内的移动电话基站当然也不例外。但并不是任何电磁辐射都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的关键在于电磁辐射的强度是否超过了安全标准。只要辐射不超过公认的标准,对人体的影响就很 10

微弱,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先后发射了约5000多个人造航天器。实际上,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中,几乎已很难找到一块绝无任何电磁辐射的“净土”。甚至即使在人迹罕至的北极,电磁辐射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ICNIRP(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协会确定的SAR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限值标准为每千克体重2W,这一可同时适用于2G与3G移动电话网络的标准限值已得到了包括大多数欧洲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等的认可,无论是终端设备、还是发射基站,只要辐射量能够控制在这一标准限值内,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实际上,这一标准已成为了移动通讯业事实上的业内标

准。目前,业内对移动电话的辐射标准的界定大多就基于或略低于ICNIRP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协会的每千克体重2W的水平。如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就直接采用了ICNIRP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协会的这一标准,而更严格的美国FCC联邦通讯委员会的标准则为每千克体重1.6W。

与移动电话辐射强度随时可能变化不同,移动基站对周围环境的辐射相对稳定并且持久。因此,业内对于基站辐射的相关标准限制也更为严格。ICNIRP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协会采用了对位于基站辐射环境中的人体全身SAR值来衡量辐射标准,并且制定了比每千克体重2W的常规安全SAR值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基站工作人员承受的辐射量不能高于每千克体重0.4 W,而基站周围居民承受的辐射量不能高于每千克体重0.08 W。

很显然,移动电话基站的辐射强度实际上远远低于移动电话的辐射。即使考虑上移动电话基站的辐射较为长久这一因素,移动电话基站的辐射强度也明显低于移动电话。而且,一般基站距地面高度多在15米到50米左右,因此,基站形成的辐射场对人而言,属于远场辐射范围。而实际上,在距离发射天线2米到5米距离处,辐射一般就不会超过限

值。加之移动运营商的基站都会有严格的保护防护措施减小辐射。因此,无论是2G基站还是3G基站对人体健康而言,都属于安全范围之内,大可不必为3G基站的辐射问题寝食难安。

尽管本文科学地阐述了通信基站的安全性问题,但总有一些居民,不相信科学,处心积虑地收集和散布基站辐射有害的传说与案例,煽动不明真相的居民集体上诉环保部门及有关部门。人为制造一系列紧张事态,给产权管理单位及上级有关部门带来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麻烦。

由于通信运营商设立通信基站,需上报规划批准,每一个通信基站造价高达百万以上,不是通信网络信号覆盖必需,不会设立通信基站,一旦确定在某处设立通信基站,出现建设受阻,或建成后受阻。不能正常运营,被迫拆迁,除了不能及时改善该区域的通信信号较弱给用户带来的不便以外,也给通信运营商造成巨额损失,同时。由于遭受周边住户对通信基站的抵制又给产权管理单位如物业带来不良甚至恶劣影响,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对开发商及所属物业的三点建议:

第一. 对确需设立通信基站的小区,物业应提前配合通信运营商充分宣传设立通信基站的必要性。宣传内容,可以本文为范本。

第二. 对确需设立通信基站的小区,物业应提前做好设立通

信基站的情况说明发布相关公示,其内容,由通信运营商及其供应商、技术方案提供商提供。

第三. 如有对设立通信基站持反对意见的居民或业主,可提前沟通。持反对意见的居民或业主人数如达10人以上,就需谨慎处之,如不能和他们达成一致,则应暂缓接纳通信基站建设。

9.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 篇九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早在1969年就被联合国列为必须严格控制的现代公害之一。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医疗、通信、广播等领域。一种无形的环境污染电磁辐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变得日益严重。当电荷、电流随时间变化时,在其周围就产生电磁波,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有电磁能输送出去,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称为电磁辐射[1]。其来源途径分为天然型和人工型两大类。随着大量电视发射塔,移动通信基站等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越来越多,这些设备虽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环境中电磁能量密度增大,频谱增宽,无线电噪声水平增高。

目前,移动通信网影响面最广的是移动电话网。由于各无线电通信网覆盖的面积增大,造成了各基站发射机设备功率增大,基站数目也相距增多。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市区内高层建筑上基站台越建越多。移动电话基站天线的高度,也因为蜂窝网不断分裂,蜂窝变小,天线高度也在降低。以锦州市的移动通信基站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科学、公正的论证。

1 移动通信基站概况

移动通信基站由室内与室外两部分组成。室内部分有基站控制器、收发射机、功率放大器、合路器、耦合器、双工器及馈线等信号收发设备、电源柜、空调器及备用电源等辅助设备所组成。这些设备都采取了严密的屏蔽措施,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电磁波漏泄,实测结果很小。室外部分有馈线和收发天线等。天线类型可收发3个板状天线,安装天线的支架高为4m,天线离地高度为25~30m。基站运行时,其发射天线向周围发射电磁波,使天线周围环境功率密度增高。

2 锦州市发射基站在市区的分布状况

基站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学校,火车站、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和人流量大的地区。架设方式为楼顶竖立发射铁塔和利用建筑物自身高度直接设立发射天线。市区中2个发射基站的距离一般在500m左右,有的采用3个面板发射天线对360º空间立体发射。

3 测量结果及数据分析

以发射天线为中心经过现场测量,选择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基站,测量仪器为PMM8053A电磁场测量系统,以辐射功率密度表示,测量结果如表1、表2。

(μW/cm2)

(μW/cm2)

由上表可看出:市区基站天线塔基地面半径20m以内辐射功率值为0.015~0.059μW/cm2;半径20~100m为0.020~0.097μW/cm2;半径100m以外为0.010~0.034μW/cm2。市区基站对建筑物的辐射功率值为0.057~0.34μW/cm2。根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对于基站的发射频率公众照射限值为:环境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小于0.4W/m2。即所有测量值均小于国家最低限值。

4 发射基站电磁波的形态与对环境的影响

电磁波在环境空间中有阴影效应、叠加现象及快速衰落现象[2]。电磁波遇到高大障碍物的阻挡,会造成此障碍物以下无电磁信号,即常称的“盲点”。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过程中会在某处和其他电磁设备产生多频信号叠加,即所说的“干扰”。当天线高度越高和下倾角越小,最大值点离基站的水平距离越大,反之越小。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躯体热效应和神经效应。

5 减少发射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措施

5.1 合理选址

在移动通信基站选址时,尽可能使其主射束方向避开居民楼,办公楼等。

5.2 增加发射天线的高度

增加发射天线的高度,在保证正常通信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使电磁辐射降低到最小。

5.3 改变发射天线的下倾角

改变发射天线的下倾角,可以降低地面上的电磁辐射水平。

5.4 大面积种植树木

在天线周围或电磁场区,大面积种植树木,增加电磁波在媒介中的传播衰减,防止人体受到辐射。

5.5 电磁场场强的房间尽量不用作生活用房

在中波发射天线周围电磁场场强大约为10V/m,短波场源周围电磁场场强大约为4V/m的范围内的房间尽量不用作生活用房。

6 结语

高强度的电磁场是一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而电磁波是能量流污染,看不到、听不到、嗅不着、摸不着,但却充满了环境空间。所以,我们要加强相应的科学管理,将其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的影响程度。锦州市区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发射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不会对其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也不会给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家升, 杨显清, 王园等.电磁场与波[M].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

10.通信基站雷害防御措施 篇十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 通信基站几乎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 因为移动通信基站地处位置属于制高点, 而且分布的范围非常广泛, 经常就会遭受雷击的灾害。雷电的破坏性是非常强大的, 通信的信号就经常因为雷电破坏的原因二造成中断, 这样就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影响。因此, 要保证通信设备的安全, 就需要做好基站的综合防雷工作,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1 基站雷害引入途径的防御

本文从基站雷害的引入途径入手, 说明其具体的防雷措施。主要归纳为基站铁塔、馈线、架空管线、机房的接地引入线、雷电电磁场的。下面介绍上述五种雷害途径的具体防雷措施:

1.1 基站铁塔的防雷

铁塔一般都比较高, 因此就需要在相邻的两个接地点距离超过60m的时候增加一个接地点。为了更好的分散雷电流, 接地点的数量和分散性就需要一定的保证。铁塔是落地铁塔的时候, 每间隔3m~5m的机房地网和铁塔地网之间就需要相互焊接连通1次, 而且还必须有两处以上相互连通。铁塔的四脚也是就近焊接连通着地网。避雷针必须具有良好的接地线, 才能保证雷电及时的流入大地, 因此, 避雷针和铁塔是焊接在一起的。

1.2 馈线的雷电防护

为防止基站铁塔或天线受雷击在馈线上感应出很高的雷电过电压沿馈线窜入机房, 馈线屏蔽层在馈线和塔顶厉害塔身到机房转弯上方0.5m~1.0m处、进入机房入口后的内侧3点妥善接地。

1.3 架空管线的防雷

光缆和电力线等架空管线没有分类穿入金属管地是不可以进入机房的, 只有穿入金属管埋地后能连至机房。电力线和光缆的两端因为路程的长短决定是否加装保护装置。机房内直流电源接地线与保护地各自独立, 不共用引线, 从室内地线排上引入, 再接入接地汇流排上。

1.3.1 电力线的雷电防护

在移动通信基站雷害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电力线引入的雷电过电压。直击雷和感应雷这两种都是雷害的原因。

移动基站的电力电缆都是埋地敷设, 压电力电缆的埋设长度超过200m就需要使用专用变压器。基站机房的低压电缆进入时, 埋地长度需要大于15m。引入机房的埋地的低压埋地电缆一般都是采用的电力电缆都是有金属铠装层的或者传真管, 变压器地网和机房电网就是通过电缆金属铠装层和钢管的两端进行连通的。

站内和站外的电源配电箱都不能安装漏电开头, 必须安装短路开头。

山区的架空电源线经常遭受直击雷的侵入, 可将使用Φ8mm以上的钢铰线的避雷针同杆架设在架空电源线上方1m处, 与地网每隔3~5杆做简易连接, 电源线的垂度和避雷针的垂度都是一样的。

如果基站频繁受到雷击, 高压避雷器及变压器就会经常的损坏, 这样可以要求电力部门用强雷电负载避雷器代替原来的5KA配电避雷器。

1.3.2 光缆的雷电防护

光纤加强芯避雷最好做法是在进入机房时采取地埋的方式, 距离机房的最好埋地长度不小于30m-50m, 但是现在一般都是采用比较长加强芯的线路直接架空到基站, 这样就很容易传导雷电过电压。

但目前基本是架空到基站, 且线路较长, 其加强芯很容易传导雷电过电压。目前采取的主要做法是将于光纤的加强芯加设经过绝缘处理的独立地排和连接线, 将采用35mm2BVR多股铜缆的接地线引到馈线地排上。有环形等电位排时的机房, 可以直接将采用35mm2BVR多股铜缆的地线接到铜排上。

1.4 机房接地引入线的雷电防护

接地引入线是接地汇集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机房接地引入线引起基站雷害其实质是地电位反击, 对地电位反击的雷电防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增设接地体

要想使机房设备受到电位反击减少的话, 就需要增加以雷电流引下处为中心的接地数的数量, 这样电容电流对设备的影响就会减少。

在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适宜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其深度不小于0.7m。需要的时候需要挖沟埋设水平接地体;直接打入地沟内的一般是铜质垂直接地体, 均匀布置且间距不应小于长度的两倍;挖坑埋设的一般都是石墨材料和铜质接地体。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体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1m。

2) 控制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在地网上引接点的距离

如果从降压角度考虑的话, 要想使机房设备受到电位反击减少, 地网上的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的引接点的距离要加大, 接地体上的两者间的感抗也就增大了, 流向设备的电容电流也就减弱了。

1.5 雷电电磁场的防护

雷电电磁波进入机房主要是通过承载在架空线缆上的雷电脉冲电流和穿透墙体进入的。机房内的雷电电磁场防护的措施如下:1) 在进机房前进入机房的电缆外导体就地和地网连接;2) 机房内的走架线、设备的外壳、屏蔽电缆的金属外护层等都相互连接后与接地汇集线相连, 而这些直接就近与地网连接, 并与机房的金属门窗相隔;3) 信号线路有可能受到电磁场的影响, 因此就需要使用屏蔽电缆或外套金属管道的信号传输电缆, 而且屏蔽层或外套金属管的电缆两端就应该就近接地。

3 浪涌保护器的使用方法

3.1 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

1) 电源线路的SPD应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SPD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柜 (箱) 线路和同名端相线连接, SPD的接地端与配电柜 (箱) 的保护接地线 (PE) 接地端子板连接, 配电柜 (箱) 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2) SPD连接导线应平直, 与所要保护的设备间的导线距离应尽量短, 不宜超过0.5m。

3) SPD连接导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SPD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SPD宜采用线鼻子与接线柱连接。压接线鼻子应搪锡后用绝缘胶布缠好, 然后再与接线端子连接;固定导线用的螺栓应使用平垫片及弹性垫片, 连接处应使线芯全部接在接线端口内并压接牢固, 防止出现线间短路和导线脱落。

3.2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

1) 信号线路SPD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信号端口上;SPD输出端与被保护设备的端口相连;SPD也可以安装在机柜内, 固定在设备机架上或附近支撑物上。

2) 信号线路SPD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 mm2铜芯导线, 与设备机房内的局部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接地线应平直。

3) 安装信号线SPD要核实信号线的类型、端口、工作电压、带宽及速率等参数, 特别注意防止虚接及使用轴电缆的截面形状改变等。

4) 安装完成后, 检查设备信号的传输情况是否良好, 并及时调整。

4 结论

随着IT业的不断发展, 移动通信站点的设备和防雷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我们应充分认识雷电可能的入侵途径, 采取经济有效、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综合防护, 相信一定能取得有效的防雷效果。

摘要:概括了通信基站的雷害分类, 并从通信基站雷电引入的途径, 介绍了雷电防御的具体措施, 并简述浪涌保护器的使用。本文从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及基本要求和雷害引入途径的防御两条主线加以叙述, 并简述浪涌保护器的使用。雷电对通信基站的危害大体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球雷、雷电侵入波等。

关键词:基站,雷害分类,防雷措施,浪涌保护器

参考文献

[1]YD 5098-2005通信局 (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2]於光鑫, 俞龙云, 高健.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概述.邮电设计技术.中国防雷专刊, 2007增刊.

11.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系统维护管理 篇十一

[摘 要]本文针对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系统维护管理的特点,对基站建设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简单介绍了通信基站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提出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探讨了通信工程基站建设、规划思路,指出在解决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模性发展的同时,也与当前社会和谐建设的主题相呼应。重点讨论了风险管理管理的实现方案,从工程现场风险规避及基站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三方面的风险管理这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通信基站建设项目风险的管理管理方法及其实现。

[关键词]通信工程 基站建设 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优化

中图分类号:H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207-02

由于基站建设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不可避免的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必然会给项目的进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也可能造成项目的失败或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作为项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对基站建设项目系统维护管理要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为项目决策层和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文结合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对基站建设项目系统维护管理,以期从中找到对于通信基站建设风险的有效管理和管理的方法及经验模式。

一、通信基站建设风险概述

基站项目风险,是指基站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事件或状况,一旦发生,会对至少一个项目目标如时间、费用、范围或质量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增加积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降低项目消极时间的概率和影响。基站建设项目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基站项目风险的客观性

风险客观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决定风险的各种因素对风险主体是独立存在的,不管风险主体是否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就可能变成现实。随着人们认识世界水平的提高和对风险事件的长期观察,人们对风险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这对基站项目风险进行科学管理创造了条件。

(二)基站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

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表现为风险的程度有多大以及风险何时何地有可能变成现实,这些都是不肯定的。不确定性要求人们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采用各种方法对基站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预测。

(三)基站项目风险的不利性

风险一旦产生时,就会使风险主体产生挫折、失败甚至损失,对风险主体不利。因此人们应该在承认风险、认识风险的基础上,做好决策,尽可能地避免风险,将风险的不利性降至最低。

(四)基站项目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的相对性是针对风险主体而言的,即使在相同的风险情况下,不同的风险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风险主体对风险承受能力的程度,主要受收益大小、投入大小和风险主体的地位与拥有的资源的影响。

二、通信基站建设的原则

如何合理地建设基站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它不仅是通信网络部署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更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3G网络是同频复用的自干扰系统,自身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在不同频率间和与GSM网络间的硬切换。在3G移动通信中,一方面,高性能无线覆盖直接关系到用户服务的范围、数量和服务质量,是提供无所不在的3G服务体验的最终保证。另一方面,在公用3G移动通信网的建设成本当中,无线覆盖占了一大半,提高无线覆盖的效率对于降低3G的成本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3G基站部署的技术设计、规划优化等问题就成为事关成败的因素。基站建设,做好全面的规划是十分有必要的。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3G基站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对无线网络承载目标、基站站型选择、3G室内分布系统以及3G与2G协调发展的因素都需要深谋远虑。

(一)基站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WCDMA服务区中应该尽量避免和GSM网络的频繁硬切换;二是先选择在重要地区、话务量比较大的区域建立站点,然后再以此为基础逐渐扩展;三是基站应尽量选择在业务的中心和数据业务比较集中的位置,这样对提高容量、改善覆盖、提供高速的数据业务方面有很多的好处。四是不宜在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电视发射台、雷达等附近建设基站;五是根据不同区域中业务负载量的不同,合理的设定基站的目标负载;六是尽量与现网中GSM网络的基站共址,这样可以节约成本。

(二)基站设备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所选择的基站设备应该成熟稳定,并且具备升级和演进的能力;二是应优先选择接收机灵敏度高、杂散抑制效果好的基站设备以及处理能力强大的 RNC设备;三是应选择集成化成都比较高的基站设备;四是应选择功耗低、噪音小、无污染的基站设备;五是所选的基站设备应能够提供灵活多样的站型设备,以便能够在不同的环境稳定作业。

三、通信基站的优化

基站簇优化是指按照一定的簇划分的原则,将网络覆盖的区域分为小的基站簇,当簇内已经开通单站验证80%以上的基站时,开始基站簇区域的优化。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在单站验证的基础上对簇覆盖区域的覆盖、邻区、干扰、导频污染、掉话等问题进行测试和分析优化。基站簇优化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站簇优化开展的前提条件和输入信息;二是进行路测(Drive Test)和路测数据后处理分析的详细过程;三是判断基站簇优化工作结束的验收标准。在基站簇优化阶段所做工作主要有:覆盖优化、邻区优化、扰码优化、解决业务接入失败、掉话和切换失败等问题。基本上,基站簇优化是一个测试、发现和分析问题、优化调整、再测试验证的重复过程,直到基站簇优化的目标 KPI指标达到。

四、通信基站的维护

(一)蓄电池维护

蓄电池维护是整个电源维护工作中的重点,一切电源维护都围绕此项工作展开。一般说来,阀控式铅酸电池维护的关键在于控制环境的温度及电池的充放电,因此控制好电池的充放电是蓄电池维护的重要环节。电池的充电分为浮充充电和均衡充电。所谓浮充,是指在市电正常时,蓄电池与开关电源并联运行,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符合蓄电池厂商的要求,一般为2.23V/只,用于满足电池的自放电、氧循环的需要。从定义可知,浮充电压只能满足电池的自放电、氧循环的需要,不能作为电池放电后的补充充电。蓄电池的补充充电是通过开关电源的均衡充电来完成的。均充时,充电电压提高到 2.35V~2.40V/只,以小于或等于0.10C10A的电流对电池充电,其充电过程的控制是通过对开关电源的设置,由开关电源智能控制实现的。在日常维护中,可通过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以防范整流设备参数的改变,避免造成电池受损。

(二)基站动力维护

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是保证移动配套设备在无人值守条件下正常运行的远端在线重要测试工具,是配套设备维护基础网络,因此加强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维护管理是保障远端电源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维护工作的重点为防范系统误告警情况,提高系统稳定性,完备系统测量功能。

五、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系统维护管理建议

(一)工程现场风险规避

1.现场管理措施。在项目实施或开始活动前,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措施,进行风险预控,从制度上加强控制,防止风险因素的发生。主要内容有:一是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并通知施工单位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特别是工程技术和工程安全方面的内容必须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审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可以指导现场施工;对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三是对分包单位和专业施工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核;四是召开管理交底会议,对施工单位的工程准备情况提出意见和要求;五是每周定期召开工地例会,对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现场检查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工程巡检措施,对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将已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消除,主要内容有: 一是按照安全施工规范要求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二是对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现场水准点、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隐蔽工程等重要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复核;三是检查现场是否使用的是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并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四是检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是否到岗;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否满足工艺要求;自然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二)风险管理控制

进度、质量和费用是工程建设的三大目标,也是风险监视的主要对象,对于通信基站的工程项目建设自然也不例外,风险管理监控的主要对象依然是进度、质量和费用这三个指标。

1.进度风险监视方法。在基站项目管理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时,一般将每月实际情况定期记录,以直观地比较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检查实际是超前、落后,还是按计进行。如果比计划进度落后了,就有发生进度风险的可能性。

2.质量风险监视方法。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将日常巡检中发现的同一部位反映质量状态的质量特性用途中项目对应的点表示。将所有对应点顺次连接表示质量波动的折线,即为控制图图形。在基站项目中是根据质量数据点是否在上下控制界限内和质量数据间的排列位置来分析工程质量风险的。

3.投资风险监视方法。在基站建设项目中要分析整个项目工程投资与工程进度风险之间的关系,将完成实际工程费用与已完工程计划费用相比较,可以判断工程投资是否出现了风险;也可以将拟完工程计划费用与已完工程计划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工程进度是否出现了风险。

六、结语

如何加强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系统维护管理及提高工程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系统维护管理应该把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列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较好的实现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系统维护管理的目标。通信基站的建设一方面需要运营商加强自身管理,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实施。另一方面还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完善规范,共同促进通信网络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海涛.基于GIS的移动通信基站管理系统[J].福建电脑,2010.[2] 刘寒.浅议项目管理在通信运营企业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04

作者简介

12.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问题 篇十二

一、移动通信基站接地的重要性

为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击的灾害, 确保基站内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 确保建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 确保移动通信网络的自由通畅, 对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十分的有必要。事实证明:在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遭雷击损坏的事故中, 有相当部分是因工程设计或施工中接地不当所致。假若对基站电源进行了正确的接地, 这些事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一旦事故发生, 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计的, 因此, 在日常的维护中, 必须对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当前移动通信基站接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以来,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 也出现了大量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本身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时间, 但是由于市场不等人, 这些问题在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之前, 基站的数量已经急剧增加, 遗留的问题和隐患也就越来越多。具体分析如下: (1) 某些基站采用镀锌钢管、角铁作为接地电极, 镀锌扁铁作为连接线, 用焊接方式连接构成地网, 无可非议, 但是, 有些施工单位对耐腐蚀性能好, 价格较贵的正品的镀锌材料用得不多, 对耐腐蚀性能差, 价格便宜的付品镀锌材料用得较多。付品镀锌材料由于电化腐蚀比较快, 经年累月, 接地电阻日益增大, 大大缩短了接地网的使用寿命, 必然成为故障隐患。 (2) 地网连接点焊接面积小, 焊接质量难于保证, 焊接处没有保护或保护的不够, 时间一长, 焊点极易腐蚀、断裂。 (3) 某些基站地线引入点只有一个, 导致设备不安全使用。引入点只有一个且埋入地下, 对于市区来说, 由于市区内高大建筑物多, 防雷设施也多, 相对还比较安全。可是在空旷地或远离市区的移动基站就只能靠自身的防护网保护, 雷电电流一旦很大, 电弧范围内电压就很高, 设备就很不安全。 (4) 非专业队伍施工多, 不懂技术、工艺。很多问题就出在非专业施工队或无人监理施工、无设计图纸施工;施工使用的材料为付品、接地体长度不够、焊点面积不够、焊点无保护、接地体埋入地下深度不够、大量使用便宜降阻剂、甚至在接地体连线上加降阻剂, 希望快速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 这些问题在工程建设初期, 可能没有很好的重视, 在日后的维护中, 很有可能会是隐患所在。

三、对移动通信基站接地的建议

目前, 国内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地网五花八门, 有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的, 有非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的, 没有施工图纸同样施工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国外, 没有设计单位的正规设计和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监督指导, 根本就不允许施工。接地网做好后, 要有专门的质量验收组鉴定验收。

一个新建移动基站, 从勘察、设计、施工到使用需要投资几十万元人民币, 所有的设备均加保护地线, 但是没有一个好的接地网做保证, 设备的保护地线也就没用。资料介绍,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多沙漠的国家, 平原地区通信铁塔高度在80m, 9—4月份雷电时有发生, 但通信设施都很安全, 关键是有安全可靠的接地网, 地网构造上采取环形连接, 接地体用Φ120mm*3m的镀铜钢棒, 接地体连线用120mm平方裸铜线, 接地多点引入方式, 局站内凡是有金属的部位都必须接地;与设备连接的地线全部用并接方式, 地线排的引入线及引出线都要标明起始点及终点。各部门对地线的连接都很重视, 负责技术的人员到施工现场都要观察地线引入及设备连接, 可见接地网在通信中的重要性。

因此, 我国移动通信基站电源的接地也要有正规的设计单位, 专业的施工图纸, 熟练的施工队伍, 还要有懂专业的、责任心强的监理人员现场监理。从接地网工程施工到维护, 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章程操作, 加强人员的培训, 维护部门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所有基站接地电阻的测试, 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存档, 便于观察维护摸索规律, 尽可能减少雷雨灾害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问题, 较为详细的分析了部分基站无施工图纸、非专业队伍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从而引起运营商的重视, 使基站的建设从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到维护都必须按照规范、章程操作, 确保通信设施和人身的安全, 确保通信网络的自由通畅。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接地,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有关中国梦的故事下一篇:两学一做榜样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