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2024-10-14

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精选17篇)

1.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一

浅谈专职消防队伍正规化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安消防部队警力、编制严重不足与其承担的繁重灭火任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役消防力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消防部队的需求。招收合同制专职消防队队员,充实到公安消防部队中,是当前解决警力不足的主要办法之一。合同制专职消防队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一线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的压力,并成为现役消防部队重要的补充力量。但是,如何管理好这支队伍,提高正规化建设水平,发挥专职队伍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专职消防队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

1、构成成份复杂。从目前专职消防队征招的合同制队员的成份来看,有退伍的战士,有做生意的,有在家待业的,有刚刚毕业的高中生等等,来自不同的行业,年龄、社会阅历差异较大,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也不尽相同。

2、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专职消防队队员进队前接受教育的程度、身体素质、个人品质都有很大的差别。有的队员有一技之长,比如驾驶、修理等,甚至有部队退伍的,对消防业务掌握很快,身体素质也很好,但有的队员是刚出校门的,对业务不熟练,但文化程度较高。因此要缩减队员之间能力、素质的差异,很好地凝聚他们的向心力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3、纪律观念较为淡薄。专职消防队队员大部分都是社会待业青年,有的家庭比较困难,文化程度偏低,较早辍学,有的外出打工,他们“打工挣钱”的思想牢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一旦听说在外地打工的同学、朋友的工资比自己高时,就动摇决心,提出解除合同,吃苦性较差,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中纪律观念淡薄、消极懒散。

4、思想上存在不稳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部分老队员在体力上会越来越吃不消,达不到消防员的考核标准,面临再次失业和再次就业的压力。因此,在思想上存在很大的波动,致使他们无法安心部队的生活,无法全心全意投入到消防工作中。

5、经费落实不能及时到位。因为经费不足引起的“建队容易养队难”问题成为了制约专职消防队建设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是队伍的是由各镇、区一级地方政府,由于各自的经济发展不同,对消防事业的重视不同,有些地方政府对消防工作不重视或者重视不足,再加之财政比较困难,无力解决专职队的经费问题,导致许多专职消防队未到达应有的消防站人数和装备的标准,人员少,人员工资待遇低,装备缺乏且落后,使救援行动中第一出动力量不足,稍大的救援行动就需要其他各地支持。

二、对于专职消防队所采取的正规化管理与应对措施

1、把好专职消防队消防员招聘关。专职消防员招聘工作时,严把合同制消防员入口关,招聘时按照“公开条件、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实行竞争性招聘,并经面试、体能素质测评、体检和审查合格后,在择优录用。确保“兵源”正规化。

2、严格落实部队条令条例。把《部队条令条例》作为基本准则,建章立制,规范行为,从警容、礼节等细节抓起,在规范队伍正规管理上下功夫,不断促进作风养成。把这些问题纳入个人考核中,在季度考核时,按照绩效考评标准给与奖惩。在一日生活制度上,根据《中山市专职消防队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做到文件精神要求做好队伍早点名、晚点名、查铺查哨和营门出入登记制度的落实,建立和保持正规化的战备、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坚决执行队伍正规化管理标准。

3、营造快乐氛围。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吸引队员的视线,组织拔河、篮球、歌咏等多种趣味性的比赛,让全体队员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效的舒缓队员的精神压力,陶冶队员的情操,使大家感受到在警营的温馨。

4、严格训练。按照现役公安消防队员的标准每天开展技能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每季度进行一次业务考核,有力促进和保障了队员的业务素质和体能,为执勤备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关心理解队员。在思想上我们对队员加以耐心、细致的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物质观,让他们感受到部队对他们的关心、理解、照顾,并积极组织娱乐活动,使队员们乐在营区,时时刻刻感受到领导的关爱,充分调动起合同制消防员们的积极进取心,安心警营。

6、尽量解决专职消防队消防员的后顾之忧。鼓励和支持专职消防队员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队员以后离队再就业创造有力条件,部队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凡超过一定工作年限消防员们在此岗位上,由于体力不支和因公受伤的队员,转为政府雇员或积极推荐他们在政府其他岗位工作。

7、努力争取提升工资待遇。要想专职队消防队员安心在部队生活,真正地投身于消防事业,就得努力提高专职消防员的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努力为他们创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环境。

8、我们必须更加紧紧依靠政府推进专职消防队伍的建设。我们在专职消防队的管理上,只是受政府委托,法律意义上的管理主体依然是政府,专职队的人、财、物依然属于政府。因此,我们在专职队正规化建设上要把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放在首位,积极汇报专职队伍的建设管理情况,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争取领导重视,争取经费保障,争取政策支持。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好专职队伍的正规化管理,才能真正体现政府专职队伍在消防工作中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总之,专职消防队队伍作为消防部队的新生事物,在正规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用心去琢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管好这支队伍,才能用好这支队伍,为我们的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2.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二

1.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不科学

1.1.1 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

园林绿化直接关系着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 而科学的规划是保证园林绿化质量的关键。现在, 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制定城市园林规划方案, 但是, 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使得这些城市在制定园林规划时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 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园林绿化的需求, 影响城市建设。

1.1.2 尚存在一些城市没有建立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体制。

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城市没有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规划体制, 使得园林绿化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严重脱节, 影响城市绿化质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存在规划绿地被个人或单位侵占私吞现象, 减少绿地数量, 影响城市环境。

2 尚未建立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2.1 缺乏统一管理, 部门协调不当

目前, 我国存在很多城市没有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 各自为政。比如, 各个开发区、开发商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绿化管理部门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 而是自成体系。这个问题大大降低了园林绿化各部门的工作能力, 使得园林绿化工作受到限制, 经常出现伐木毁林现象, 破坏城市绿化。

2.2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监督机制较差

虽然我国实行政务公开制度, 但是目前在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信息并不完全透明。在一些城市政府管理过程中, 并没有将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放入监督之列,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 这就大大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质量。

2.3 尚未建立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

我国是法治社会, 坚持有法可依的原则。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用于管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尤其是地方性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健全。虽然在五届四次会议上我国已经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 但是, 很多城市不能结合自身实际, 按照条例内容制定适于自身城市绿化建设的规范, 使得城市绿化工作得不到保障。因此, 我国要想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 就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 依法治理。

2.4 城市园林绿化意识较低

我国城市建设时间较短,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 我国必须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面积, 保护我国城市环境质量。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 并没有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 没有建立科学的园林绿化意识。比如, 说一些城市在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存在绿化建设与总体建设不协调的现象, 城市中缺少大面积、高质量的绿化景观, 影响城市整体绿化质量。

3 解决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问题的具体建议

3.1 建立统一的园林绿化管理程序

首先, 应该设计出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系统, 对城市的自然条件进行合理考察。其次, 要计算出城市绿地面积, 并且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规划城市绿地面积。三要编制合理的绿化整体规划方案, 将城市绿化面积合理分布于城市之中,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在管理过程中各个绿化管理部门要按照统一的制度进行管理, 不能各自为政, 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水平。

3.2 严格遵循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原则

3.2.1 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不同城市对园林绿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 综合考量城市需求, 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园林绿化方案。比如, 在规划北方城市时应该考虑防风带的建设, 但是在建设南方城市园林绿化时, 要以降温为主。

3.2.2 均衡分布绿化面积, 建立科学的绿化系统。

绿化具有不同的功能, 在城市绿化规划时, 应该结合当地实际选择适当的绿化方案, 使绿化面积均衡分布, 形成点线面统一的绿化带, 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绿化系统, 使得园林绿化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3.2.3 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

现在很多城市在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方案时只考虑近期利益, 对于城市未来发展并没有加以考虑, 使得园林绿化方案不能与城市发展形成良好配合, 甚至会影响城市建设。因此, 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方案时, 应该将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紧密结合, 建设一个具有满足人们休息、生活需要、工业生产防护和城市艺术体现的多功能园林绿化方案, 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的建设需要园林绿化, 合理的园林绿化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 因此, 必须要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合理规划绿化方案, 使园林绿化发挥其最大功能。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 尽管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不断上升, 但是在绿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十分不利, 因此,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问题,规划

参考文献

[1] 武艳.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8)

3.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三

一、特殊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

西西,男,三岁零五个月,一名轻度自闭和感统失调的特殊幼儿。

(一)对声音的反应敏感

西西对于一些声音是会很恐惧的,比如突然的鞭炮声、喇叭声,此类声音一旦响起,西西就会紧闭双眼捂住耳朵,畏缩不前,并边哭边说宝宝怕!但是在幼儿园里也有他喜欢的声音,刚入园的那段时间每当钢琴声想起,他就会静静地坐着听,之后只要老师的琴声一响,他都会主动触碰琴键并开心地笑出声音来。有段时间西西也会自己创造出一些声响,比如把椅子靠在区角柜边,用椅背敲击发出声音,节奏也较平稳。当你将他放在身边试图制止他的行为时,他便开始磨牙制造声音。

(二)平衡缺陷

西西的走路姿势也会略显特殊,走路时前脚跟喜欢踩着后脚尖,原地跑步时容易出现同手同脚的现象。在户外活动时,西西也不能一个接一个地跟在小朋友的后面,走着走着就会脱离队伍。西西的平衡能力较弱,在走梅花桩或低矮物体上时,他就绕道而行,甚至直接脱离群体,不参与活动。

(三)语言发展迟缓

刚入园的时候,西西不会主动入厕,需要成人督促。有一次我问他:“西西,有没有小便?”他回答说:“没有小便。”西西小便完我又问他:“西西,你没有还是有小便?”他说:“有小便。”可是他明明才解过呀。有时老师在跟其他孩子说话时,西西也会重复老师或孩子的话中的词语,尤其是一句话中后面的一个词或几个词。可见,西西的语言发展迟缓,还处于鹦鹉学舌的阶段。在与别人的对话中,使用人称代词时,分不清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比如:老师问西西:“我是哪个老师呀?”西西回答:“我是李老师。”如果老师问:“你是谁?”西西会回答:“你是西西。”从小班第一学期到现在还是会有人称代词的错位现象。

(四)难以进行社会交往

第一学期末,西西渐渐愿意坐在小朋友的中间,并且会用双手拍打小朋友的肩膀并用身体向其他孩子身上倾斜还龇牙咧嘴地笑起来。从他的表现中感觉西西渐渐意识到其他小朋友的存在,并试着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别人去交往了,但西西通常会用破坏性的方式去交朋友。比如倚靠在小朋友身上,推倒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的作品,仍然嘿嘿地笑。说明在社会交往中,他不理解别人的情绪表现,对别人的表情、语言、动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五)缺乏规则意识

由于西西对别人的指令或谈话缺乏回应,所以在集体中对指令的反应也较差,规则意识也难以养成。比如,每次玩完滑滑梯老师摇铃鼓集中幼儿的时候,他都不会主动归队,基本上都是老师拉他下来。教学活动中,只要老师的注意力不在西西身上,他就会跑去午睡室,要么就躲在角落里自己玩,时不时会发出“啊”“哦”的声音,音量忽大忽小。即使在老师身旁也阻挡不了他制造出其他的声音和动作,比如晃动椅子,敲打区角柜,或者是吸吮手指。

二、特殊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一)幼儿园老师的问题

1.教师对于特殊幼儿的教育经验准备不足。

我们班上的三位老师都很年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时间平均不足4年,以前的工作中没有遇到过特殊幼儿。对于自闭倾向和感统失调的症状我们都不是很了解,对于特殊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没有任何借鉴,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何针对特殊幼儿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引导。我想大部分幼儿园老师应该像我一样,虽然听说过特殊儿童一些典型的症状,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对于我们三位老师而言,在特殊幼儿的教育上我们基本上是零经验。

2.教师对于特殊幼儿专业准备不足。

大部分幼儿园教师未曾接受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也无法理解特殊幼儿的行为表现,不了解他们的需要,导致无法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更谈不上如何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在班里对于西西的一些行为表现,起初我们都很不理解,不知道导致他问题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不知该如何去引导,更不知如何创造机会去发展他们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是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尽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行为特点做出适当的判断,并贯彻《指南》的精神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面对特殊幼儿时,我们不能完全依靠《指南》去解读他们,更无法实现个别化学习的教育理念。

(二)家长对特殊幼儿的认识不足

1.特殊幼儿家长的认识误区。

在很多特殊幼儿家庭中,由于家长对于特殊幼儿的认识并不清晰,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难免有些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甚至会有逃避现实和隐瞒实情的现象发生。与西西妈妈的交流中知道,西西的爸爸一直认为只是比同龄的孩子发展稍慢而已,只要花时间努力弥补不足就能赶上其他孩子。殊不知自己的主观判断已经耽误了孩子最佳干预期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2.其他幼儿家长的认识误区。

因为普通人对自闭症的了解太少,所以很多家长不太容易接纳、了解特殊幼儿的行为,会担心自闭症幼儿会影响自己的孩子。所以正常儿童的家长对于特殊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往往持有排斥的态度,更不会去关注这样特殊的儿童。

nlc202309081826

三、特殊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的教育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面对这些特殊幼儿时,作为教师该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帮助他们?

1.调整心态,耐下心来,关注特殊幼儿。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面对正常的幼儿还是特殊幼儿,我们都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在思想层面上应该认识到:首先,特殊幼儿是可以教育的,只是他们需要比正常孩子投入更多的耐心和情感。其次,若教育出现问题,应先从自身出发,是否活动难度过大,反思自己是否对于特殊幼儿缺乏理解,而非立刻苛责特殊儿童。所以我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端正态度,耐下心来,播种爱。在生活方面,西西在刚入园时大小便需要老师来提醒和帮助,有段时间每天都会把大便拉在裤子上。慢慢我们就发现一般西西发呆的时候就是他想拉臭臭的时候,所以老师要观察西西,时刻做到眼里有西西,心里有西西。在组织幼儿入厕时,我们会先让少数幼儿和西西一起去,既避免了西西在集体中的特殊性同时也加强了对西西的关注。这样保育老师可以在不忽略其他幼儿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身上。经过家园的共同努力,现在的西西能自己主动入厕,只是如果老师不督促的话难免会把小便尿在地上。在教学活动中的西西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只要老师稍不注意他就会躲在角落里。为了让西西参与活动,老师会与西西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既让西西能够融入集体,有不离老师太远,以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现在西西已经能够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参与他喜欢的音乐活动和美术活动了。

2.放大优点,营造轻松、温馨的集体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孩子生活之初的头几年,在他的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周围的人以及丰富、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一个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班集体,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每一个班级都是由个性化的孩子组成的集体,良好的班级氛围与环境的形成有赖于班级每一个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而良好共性是在个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性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个性,促进孩子全体素质的进一步优化。对于特殊幼儿也不例外,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在行为规则方面,西西是无意识的,有些行为会遭到孩子们的反感和排斥。使得有一段时间孩子们总爱告西西的状。比如以拍打小朋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欢喜,喜欢靠在小朋友身上,甚至“破坏”其他孩子的作品等为了让孩子们接纳西西,在日常生活中我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发现记录孩子的闪光点,终于我发现了西西的兴趣(爱画画、爱音乐)。于是,我们就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在活动中积极创造机会,让他在集体中接受锻炼,并及时进行表扬,充分肯定优点,让他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慢慢地,西西参与活动的时间长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接触西西,多和西西进行眼神和语言上的交流,找到互动点,建立起情感联系,为他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爱说爱笑的氛围。也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西西的关注和喜爱,从而使孩子们的关系变得融洽。最近西西给了我们一个很大惊喜,他会主动找老师交流,有一次我在班级备课,他主动来到桌前看着我说:“李老师,刚才……”尽管西西表达的内容并不完整,但是他愿意主动看着别人并有交流的愿望了。当孩子在我们的摸索和努力中有所改变时,你会发现这其中带给你的感动也是无法言语的。我们也相信西西总有一天和其他孩子是一样的。

3.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情况,做好配合工作。

大多数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时,不是震惊、难过,就是自责甚至逃避,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帮助正常幼儿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同时也要体谅和理解特殊幼儿的家长,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信心,配合专业人员对孩子实施教育。配合得越好,就越能坦然面对事实,越对未来有信心。在面对西西的教育过程中的问题,针对西西在园的表现以及家园配合的方面,我们每天都与西西妈妈进行沟通。

(二)对幼儿园的建议

1.开展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培训。

对于特殊幼儿,幼儿园不仅要给予接纳的态度更要开展特殊幼儿的相关培训,因为幼儿园教师尚不具备对待特殊儿童特别是自闭症、多动症等进行判断的能力和恰当的教育能力。所以只有普及幼儿教师的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和教育能力,才能做好随时接纳特殊幼儿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也能做出客观评价做到适当处理和引导,从而体现在集体教育环境中对特殊幼儿的个别化教育。但目前幼儿园老师只是被动的接受,既不利于老师教育的开展,也不利于教师情绪上的自我调节。

2.利用家长学校,正确认识特殊幼儿群体。

开展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家长学校,引起社会的关注,帮助正常幼儿家长及特殊幼儿家长了解并接受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和接纳特殊幼儿,营造和谐、友爱的集体氛围,帮助特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三)给家长的建议

1.给特殊幼儿家长的建议。

作为父母,首先不要因为孩子的疾患互生怨言,应该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要用科学、客观的态度去面对。

重视支持幼儿园和专业机构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如:半天在幼儿园,半天在专业机构。通过与西西妈妈的多次交流,西西从15年12月份开始每天都会接受相关治疗中心半日的训练。每天早上入园,午饭前接回家,下午接受训练,至今有3个月的治疗期,明显看到了西西的变化和进步。看到西西注意到了身边人的存在,并对他人的交流渐渐有了一些回应。看到西西的变化,老师们都乐在心里,真心为孩子高兴,为这个家庭感到欣喜。

客观看待孩子的发展,对孩子保持适当、合理的期待,多鼓励和赞美孩子,多关注一些成功的案例。

根据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幼儿园教师相互配合进行教育,共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比如: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提醒下,我们知道西西不能吃容易引起兴奋的西红柿。由于西西感统失调,有些动作是不利于他发展的,比如当西西不停地跳和旋转的时候家长应该做的就是直接制止他的行为。对于西西的异常行为我们基本能够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做出判断,是制止还是适当引导就有了科学的依据。家园沟通越细致,越有助于特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参加针对特殊儿童而设的培训机构,建构自身的社会支持团体,以便为孩子争取更多的帮助,同时可以交流经验,相互帮助,相互扶持。

2.给正常幼儿家长的建议。

调整心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参与各种形式的爱心援助活动,促使更多的人和企业响应社会呼吁,投入到关爱活动中,倡导和发扬社会博爱精神,为特殊儿童创造充满爱的社会环境。

一个正常的家庭,突然多了一个特殊儿童,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现实。一个有序的班集体,突然多了一个特殊儿童,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件多么严格的考验。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要明白:特殊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陪伴,同时应该客观认识和评价孩子,不要盲目地乐观或悲观。我们应该清楚了解特殊儿童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天赋,同时对其奇怪的行为又要给予适当理解,我们都要理性对待,积极面对,促使他们的发展!

4.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四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双60”大城市战略决策,努力打造人民满意大城市,实现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城市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城管局和下属四个副科单位仍然都是事业单位,作为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不具备主体执法资格,下属各单位也只是委托执法,执法过程中面临很多法律问题和矛盾。建议成立城管执法局与城管局合署办公,从体制上解决城管执法主体问题,以适应管理大城市的需要。

二是城市管理资金瓶颈仍然存在。城市管理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尽管财政不断加大城市管理资金投入,但城市配套设施依然很难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管工作人员的装备较差、待遇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建议财政加大城管经费投入,建立财政优先支持机制,确保城管工作正常高效运转。

三是城市管理考核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城管局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督查考核,但目前我市城管工作实行的是条块式管理模式,城管工作经费没有集中管理,导致出现奖金能够兑现,但处罚不能到位的现象。建议修改完善《***城市管理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增加内容、细化责任,增强操作性和权威性。并建议将城管局下属单位和城区五个街道办事处城管办的业务经费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流转拨付,确保奖罚到位。同时请求预安督查考核专项经费80万元,用于奖励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四是部门协作和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各职能部门对城管工作支持不够,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传递和共享,面对矛盾和问题时,各职能部门片面地强调自身的困难、注重自身的利益,工作中相互推诿,城管功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建议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城市管理联动和协作机制,实行全方位管理,形成城市管理工作合力。

五是对房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监管乏力。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多数开发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没有规划建设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项目下水道不通、路灯不亮、绿地不足、垃圾成堆的现象比比皆是。建议将城管局参与城市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的审批,确保房产开发项目建设中的市政、园林、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

六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设步伐急需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应用多项现代科技实现的先进城市管理方法,使城市管理的区域达到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置精确化。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进而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建议参照试点成功城市的做法,在我市启动并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

5.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五

效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区政府党组围绕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深入调研,提出对策和建议,全面提高我区城市长效管理水平,积极为实现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做贡献。

一、加快环卫体制改革,推行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互动的运行机制环卫事业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处于城市管理特殊而重要的位置,既是城市管理和政府投入的重点,也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针对我区环卫体制政事企合一、管理和作业职能不分、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的运行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政事(企)分开、管干养分离,是提高环卫作业水平的外在驱动力,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必然趋势。按照逐步平稳推进的原则,可分三步走:一是将政事分开,干管分离。将现有的道路清扫、垃圾运输、公厕清除保洁三大作业队伍从事业单位的职能中剥离出来,成立专业的作业公司,现有作业人员的工资福利暂不变、待遇暂不减,变革的实质是将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职工的行政事业编制身份没有了,完全变为国有企业工人,实现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的分离。二是由行政职能部门按现行运行维护费标准进行测算,制定环卫作业服务项目价格体系,完善作业服务单位的市场监督机制。将现国有的设备、设施、房产纳入运行成本,收取管理费用,转入给公司实行承包制。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核定工作经费,实行总额包干,超支不补,下放管理权限、强化工作责任,将服务水平由短期突击向长效管理转变。刺激承包单位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在此基础上,行政管理部门将纳入运行成本上交的管理费用,待市、区环卫体制改革和机制健全后,用于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的补充等,使职工变换身份退休后工资不受身份影响。三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计划地逐步放开作业市场。可拿出部分道路或区域进行社会招投标,引导三个作业公司参与市场竞争招投标。并各自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化运作的经济实体,接受区、街、居三级考评,考评结果直接与经费挂钩,促使这些服务性经济实体强化内部考核和管理,走上市场化运行的轨道,不断提高作业水平,使政府出

资买服务真正落到实处。为了稳步推进,可先行进行试点,以招投标形式,推进环卫市场化养管作业的实施。①全面启动区环卫局成立的启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和腾达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养管作业市场化工作。可将全区的垃圾清运工作交由两个公司按照市场化方式实施养管作业。②可将原由环卫局负责作业的部分主干道路(以十一经路、卫国道、东南半环快速路、津滨大道为试点,核算作业成本)以政府招投标的方式,交由有资质的保洁公司进行市场化作业管理。③可选一个街为试点,将街域内部分三四级道路(含绿地)、居民区甬路(含绿地)的作业交给有资质的保洁公司进行市场化作业管理。

二、调整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的设置

城市管理的重点在街道社区,管理的难点也在街道社区,管理的水平更体现在街道社区。实践证明,管理权力与管理对象越近,管理就越到位,管理幅度越小就越有效,也就是常说的扁平化管理。针对近年来我区在城市管理体制上亟待解决的“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及出现问题推诿扯皮影响及时有效处置的问题,建议将区综合执法局现行执法机构进行调整。

一是按照一个执法主体、二级执法、三级管理、科学分工、责任明确、齐抓共管、高效运作的工作格局,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牵头将五个地区大队按照各街道办事处行政管辖范围,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核定执法人员数量,足额配置,重新调整组建以街域为单位的12个地区综合执法大队,派驻各街道。以综合执法局的名义,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依据承担的职责,依法行使对各街域内市容、环卫、园林、规划、工商、交通、市政部门全部或部分处罚权,依法对道路两侧及公共地上私搭乱盖、占道经营等违法现象进行查处,消除各类违法行为。

二是鉴于天津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已正式批准成立,并包含站区综合执法工作。建议将现有3个直属队(其中1个为站区直属队)调整为2个,由区综合执法局管理,按照原机构设置所定职责和范围,实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三是加强执法保障,维护法定权益。建议赋予区综合执法局内设民警办具有独立办案权,并接受公安河东分局、区综合执法局的双重领导。在重大执法事件中,形成积极配合、保障有力、协同作战的强大阵势,切实解决执法过程中的司法保障问题,维护执法队伍的法定权益,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确保管理工作责任到位

属地管理,是实现城市高效能科学化管理的根本措施。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受本区人民政府委托,对本辖区内的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安、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建议街道办事处要履行以下主要职能。一是要切实发挥街道办事处在地区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管理服务的职能。调整和健全街道城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区域城市管理经费划拨及使用与监管机制。按照“责权统一”、“费随事转”的原则,下放到街道管理的工作项目的费用应划拨到街道,由街道统筹管理和使用,并接受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街道城管委的作用。城管委对派驻的地区综合执法大队、环卫驻街员等实施统一领导。地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由街道办事处任命为街城管委副主任兼城管科常委副科长。地区综合执法大队日常执法和工作效能监督管理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其年终考核评优意见占本单位的60%。工作绩效奖励纳入街道城市管理考核,由区考核办按考核分值进行划拨。街道办事处对地区综合执法正副队长、环卫驻街监察员和各部门派驻的联络员赋有任免调换的建议权。各街以地区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出发,调剂充实城管科干部力量,增配相关工作人员,以保证各项城管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强化区城市管理考核办的职能,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

6.电焊工培训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六

1.电站焊接培训工作市场化

电力体制的改革,五大发电集团组建后,打破了旧的电力体制,形成了新的电力市场多元化管理格局。区域内场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对电力焊培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2.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急需大批优秀焊接高技能人才

泛,焊接工艺越来越复杂,同时对焊工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司属地化管理,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发电集团公司管辖。标志着电站焊培走向市场,焊接培训实行有偿服务、按需 当前我国电力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随着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超超临界(600-1000MW)机组的陆近年来,由于电力行业各发电企业和基建单位相继进行了工资人事制度改革,定员、定岗、定薪的三定工作使经验丰富的焊工提前转岗;同时由于企业培训经费紧张,使新焊工培训受到限制。电力焊接队伍目前的这种状况中心的首要任务。

3.教学管理落后,教学方法不科学,教材陈旧落后,制约培训质量

拟操作设备部分弃置不用,难以适应目前焊接技术的发展。要。及时更新焊接教材、采用先进的焊接设备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缩短培训周期、降低培训成本,为电力行业输 传统教学理念无法更新,教学方法不科学,新生事物难以被接受和普及。教学模式原始,电化教学未普及。一(1)教学方法不科学。目前在专业教学中往往仍沿用“师傅带徒弟”或“手工业小作坊”式的传统培训方式,际,学生只能学到“花架子”。的培训理念;或是过多的讲授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训练较少,培养出“只会说,不会干”的学生;或是在实际训(2)教学管理落后。大部分焊培中心都实现了焊工技术档案微机化管理,但微机办公普及率远未达到微机资中解脱出来,扩大微机办公覆盖率,也是验证一个焊培中心教学创新的重要指标。

可以看出焊工的综合技术素质不高。资队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掌握微机操作技能,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教师微机办公,理论基础学习没用。将教(3)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的焊接作业中,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以及高效节能的CO2气体保护焊加之,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焊接单一工种模式普遍存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因此,焊工培训的基本功训练,把基本功练得扎实是一个基本目标。在焊接操作技能中,有很多属于“诀窍”性的知识(手法 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地掌握操作技能的“真(4)教材陈旧落后,教与学不能融合。目前个焊工培训机构、技工学校、职业学院所采用的焊工教材,绝大多有的甚至还是80年代的教材,其内容已远远落后于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课程开了不少门、授课时间也不少,不多,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生产。

二、加强电站焊接培训工作的建议

1、建立示范性的焊接实训基地。首先由于目前电站各焊工培训机构以及技工(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焊接实训设备一个工位,学员在学习后只能初步掌握1-2项操作技能。鉴于以上现状,有必要在行业、区域、集团内集中建立高起点、高水平加大教学实训设备的投入,为技工学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公共的实训平台,在焊工其次结合企业生产需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坚持企业培训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合,采取名师带徒、校企联办、送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快复合型、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第三在重视技下,应该对焊工培训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充分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培训机构的作用,使焊工培训步入的技能调考和技能比赛,提高技能人才待遇,通过技能比赛促进焊工技能的提高,增大焊接工种的吸引力。

7.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七

关键词:城市低保,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 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地增多, 随之而来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尤其是因为贫困导致问题频频出现, 城市低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 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因此, 需针对城市低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 构建更为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1 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低保对象审核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

我国目前是通过差额保障的方式来推行低保制度的, 对低收入家庭现有收入水平的核准是有效推行差额保障最为关键的问题。但是我国目前对就业这一内涵没有明确的规定, 缺乏科学的管理。此外, 对于个人消费的信用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 这就使得对于低保对象的经济情况审核缺乏科学的依据, 审核难度增大。这就使得一些生活较富裕的人享受到了低保待遇, 或者是一些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通过谎报家庭实际收入而被纳入到了低保体系中, 因此, 一些本来该享受低保待遇的困难户被远离了低保金的接济, 仍然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低保工作人员的责任也与缺乏合理的审核办法有关, 这些复杂的原因使得低保“瞒报”“错审”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低保工作中。

1.2 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且数量不足

低保工作人员是低保工作有效开展的人力保障, 但是目前我国低保工作中的少数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滥用职权。低保资格的认证以及低保金额的审核具有伸缩性, 这就给了部分有私心的工作人员可趁之机, 这些人员私下联系相关申请者, 以骗的更高的低保金额, 这严重违背了低保政策的初衷。此外, 对工作在低保调查一线的工作人员未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使得低保工作人员缺乏与低保相关的专业素养。同时, 低保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民政部门主管低保工作的开展,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真正深入居民中进行调查的是居委会以及街道办事处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的, 这些人员是综合性的, 并没有专门成立负责低保工作的小组或者是指定专门的负责人, 这就导致了低保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人手。随之而来的就是低保工作效率低下, 覆盖面不精准。

1.3 对被保者收入的动态变化缺乏及时的监督

目前的低保工作大多都停留在静态的审定上, 对低保对象的发展及经济的变化状况缺乏动态的监督与评审。疾病、下岗、失业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是暂时性的, 这些边缘的低保者被纳入低保范围后, 在低保对象摆脱困境以后, 其退出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同时, 对于低保年限没有明确的限制, 容易让低保对象产生“终身吃低保”的懒惰思想。会造成在低保工作中的不公平现象频频出现, 影响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阻碍低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2 城市低保工作的改进策略

2.1 制定更加详细的低保评定标准

目前我国实行的低保标准基本上是按城市来制定的, 同一城市的低保评定标准是相同的, 但是, 在同一城市, 低保者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 简单来说, 同一城市不同的年龄阶段所需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是不同的, 因此, 应当制定与儿童补助、学生教育经费、老年人医疗等相关的详细的低保评定标准。此外, 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 也应根据其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详细的低保评定标准, 对一些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 在低保经费方面要做好合理的开支, 尽可能的减少一些低保金, 对一些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 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较多的低保经费或者是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合理的调配。总之,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详细的低保评定标准是低保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关键。

2.2 保证低保工作人员的数量和素质

保证低保工作人员的数量提升低保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低保工作有序进行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 要充分的发挥社区的作用, 搭建起低保工作的平台, 从基层工作入手来改善低保人员的问题。首先, 各级政府要充分的认识到低保的作用, 根据实际的情况成立相关的机构, 选择有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人员进行低保工作, 并且要与时俱进,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不断地更新办公设备, 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 对低保对象的家庭信息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调查, 确保低保工作的公开公正。

2.3 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监督

低保工作能否公平有效地开展, 需要靠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对低保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首先, 政府要充分的发挥其监督的职能, 对开展低保工作的社区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 要重视舆论监督, 低保工作的相关信息要透明化, 让民众都可以参与监督, 保证低保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监督的作用是对相关的低保工作或信息进行合理的评论或者提出修改的意见而不是无理取闹, 因此, 民众和相关的部门应对低保工作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监督, 以确保低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总之, 低保工作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 良好的低保政策需要社会各界的有效配合, 低保对象要如实的填报自己的经济情况, 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审核, 并在低保发放后对一些低保对象进行跟踪监督, 尽可能的缓解因贫困而带来的城市不稳定因素, 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春子.城市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9, 2:130-133.

[2]张东升.对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122-126.

[3]夏少琼.当前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唯实, 2004, 5:81-83.

8.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八

关键词:城市棚户区;改造问题;改造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棚户区的问题为代表的城市贫困现象已经日益凸显。在棚户区生活的居民普遍生活标准低,生活环境人口密集,为棚户区管理带来极大不便的同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建设。棚户区居民也面临着就业、社保等诸多问题。

一、棚户区改造的意义

(一)可以有效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城市棚户区常被称作“城市中的农村”,房屋成房时间长、人口密集,配套设施差。居住在棚户区居民大多属于低收入困难群体,改善居住条件的诉求强烈。通过棚户区改造,新小区配套设施相对齐全,住房面积明显扩大,房屋舒适度显著提升。

(二)可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棚户区已成为城市中“二元结构”的一大表现,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棚户区改造,城市环境面貌得以改善,打破二元结构,不仅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而且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三)可以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棚户区大多为平房,土地利用率低,容纳能力不强。通过棚户区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存量,提高土地使用价值,使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以再生和利用,可以有效增加城市住宅供给,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空间,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四)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棚户区改造涉及的住房建设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不但增加直接投资,而且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投资量更大,能改善和促进相关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增加用工量,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并且有利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由于棚户区居民消费能力有限,在住房条件改善后,就能增加日常生活消费等方面的支出。

二、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单位投资难

资金是保障棚户区改造的关键因素,没有足够的资金,棚户区的改造就不能顺利地进行。政府对棚户区的投资无法获得丰厚的利益收入,所以建设单位对棚户区改造的投资热情不高。同时,棚户区改造涉及的面积广,人员多,所需要的资金相当巨大,这也造成了一些小的、想要投入到棚户区改造行列的建设单位望而却步。资金的配套难度大,将阻碍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进度。

(二)改造资金筹集困难

棚户区改造所需的资金规模巨大,在改造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资金的进一步筹集。政府加大力度改造棚户区,必定会将住房、公共健身设施、教育文化、医疗保障等等,都列入改造行列,则资金的投入就会明显提高。建设这些福利性设施并不会带来利益的收获,所以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投入,资金的筹集是必走之路。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必须不断总结,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明确城市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加大资金投入,正面舆论导向,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确保完成改造任务。

(一)国家进一步明确各类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各地应合理界定城市棚户区改造标准,对标准予以指标性细化,出台具体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包括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按照居住条件和改造难度,按一定的原则制定棚户区改造的规划和分年度计划,集中进行改造,以便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开展,也有利于更有效地发挥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效益,让棚户区改造的政策真正惠及人民。

(二)增加财政补助,多渠道筹措资金。财政补助资金是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关键,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补助和投入力度。但是,光靠财政资金还远远不够,各级政府还应多渠道筹措,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需要,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规范利用企业债券融资,创造有利环境,使企业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政策,加大企业改造资金投入等。

(三)优先做好拆迁安置规划,真正落实安居工程。由于城市拆迁量大面宽,涉及的家庭和人员较多,安置房建设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安置房的建设应先行、合理规划安置点,同时加强用地管理,统一组织协调,合理解决异地安置的困难,加快安置房建设力度。同时在拆迁工作启动前应最大限度的预备安置房源,使大批居民拆迁安置工作能一步到位。

四、结束语

棚户区的改造,关系到我国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市场的稳定。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化棚户区改造政策,组织实施各方面的人手进行改造,最重要的是优化棚户区改造的资金配置,统一规划、深入宣传、协调指挥、透明操作,建立完整的棚户区改造策略,推动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

[2]何卫东.浅谈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站,2013-08-14.

[3] 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困境与出路 .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2011-06-20.

[4] 王发祥.浅析我国棚户区改造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5] 王大伟,蒲静.对有效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6] 胡昌升.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要给予优惠政策支持[J],中华建设,2010,(05).

[7] 楚德江.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困境与出路---以徐州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为例[J],政治与社会(经济学刊),2011,(03).

[8] 柯善北.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解读《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华建设,2010,(02).

9.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九

座号:601单位:化工镇云水小学姓名:闫自强

在最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开展班级活动和建设班级文化对整个班级的成长所起的作用。以下是本人在开展班级活动和建设班级文化中的一些做法和点滴体会。

一、在班级中张贴墙报,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结合学校的要求,在内容上,墙报的设计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墙报的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这样,学生时时处于文化与知识的熏陶之中,教育效果自然提高。

二、在班级中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针对班级的实际,我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组织各种球类比赛,文体活动,科技制作比赛等。在比赛中,我注意引导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成绩上,开展小组评比活动,通过小组平均分的评比,培养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

三、在班级中张贴目标卡片,巩固文化建设的成绩。

在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我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将班级的建设深化。在以上基础上,我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制定了更高的目标。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了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制定了班级全体同学的奋斗目标,奋斗目标中有包括学习目标和管理目标。然后,把这些奋斗目标制作成卡片,张贴于每位学生的桌角。我们还根据一个学期的情况,归纳了已经形成的班风,即“团结协作,诚信文明;勇于争先,开拓进取”。并把这些制作成标语,使其成为永远激励全班同学努力向前的旗帜。

10.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十

人才作为一种非固定量化的单位资源,决定着一家单位发展的上限,是保障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招录与选拔工作中存在误区

1.重显能,轻潜能。

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主要通过考试、面试等途径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所掌握的知识与素质,据此推断其工作能力,而现有的工作经验与能力只是反映招录者的“显能”。结果就可能出现录用的新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与业绩达不到岗位上的要求,尤其是当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原来工作岗位差异性较大时。

2.重优秀人才,轻适岗人才

在招录人员的时候,很多单位倾向于选择素质与条件优秀的应聘者,往往结果是录用的新人员中有些条件明显高于岗位的任职资格。这就造成了大材小用,有的新员工可能就会辞职,有的可能会消极的对待工作。

3.重引才,轻用才

大多数单位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制定很多诱人的引进人才的政策,但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将引进的人才闲置不用;不给引进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环境而限制其作用的发挥;对其不信任,不将其放置重要工作岗位上等。

4.重引才,轻留才

在重视引进人才,制定各种政策引进人才的同时,有一大部分单位却疏忽了留住人才。一般表现在对现有人才不重视、不重要、不尊重、薪酬待遇不能体现出他们的能力与贡献;对新进人才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员工的绩效与能力不成正比之后单位对员工不满。这些原因就造成了人才流失。

(二)单位自身认识不足

1.急功近利,盲目求成

现在有的单位缺乏人才战略,不愿花时间和鞘力培养人才,认为:培养合格人才难度较大;需要什么人才召之即来,可以到人才市场上去找。而不会从单位总体发展战略出发,对单位来来发展所需的人才类型、素质、数据、结构等做出规划,且不注重从本单位员工中去发掘与培养人才。

2.认识不充分,缺乏系统性

当前很多单位领导、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对人才的培养只停留在员工培训上,并没有意识到人才培养对单位员工和单位本身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而另一方面,单位在社会发展中,不仅扮演的是用人单位的角色,它肩负着在实践中锻炼员工的社会职责,这种责任感是优秀单位不能忽略的。单位在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了员工培训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人才培养的效率低,效果小明显。

(三)培养模式与人才发展通道单一 1.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但在培养模式上直接照搬,死板硬套,并没能结合单位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做出创新性的研究。这使得人才培养模式过渡单一,并不十分合适单位和员工的发展。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人力资源部门很难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缺乏创新性也是导致当前单位人才培养效率,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

2.人才发展渠道单一。

近年来.不少单位在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有些单位仍存在对人才作用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官本位”思想严重.培养方式单一,致使员工发展途径狭窄.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等现象。有的单位则用“官位”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评判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一大批的一线基层工作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日复一日,从事着繁琐的工作,没有明确的发展前景和方向,久而久之便产生厌烦心理.失去

三、单位人才培训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1.合理规划单位的招聘方案

单位要想招揽更多优秀的人才,首先就要优化自身的招聘方案。在招聘活动开展之前,单位管理者就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发展现状,拟定出一定的人才需求结构,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招聘方案。对于国有单位,最好能招揽一些能在单位长期工作的人才,这样有利于单位培养出经验丰富的优质人才,也有利于单位储备一部分人才,以免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单位在招聘中可以采用推荐制、社会招聘等方式,要严格规范招聘流程,对于提升单位的人才优势具有重大意义。总之,只有合理规划招聘方案,才能促进单位的快速发展,继而提高单位的综合实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2.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单位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单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只有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保持员工持续的工作能力、塑造一流的员工队伍。

一是要建立全过程的培养体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少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建立全过程的体系对于加快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小单位而言,其要改变以往只重视新员工培养的观念,树立全过程培养的思想,及时发现和了解单位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单位发展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培养的实效性。

二是要建立全要素的培养体系。

改变以往重技能培养,轻素质养成的观念,将情商管理、挫折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加入到培养体系当中,真正实现全要素培养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在当前,单位之间竞争、单位内部人员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单位和员工自身都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压力。因此将情商管理等相关内容引导到培养体系之中有助于为单位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3.管理者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为单位塑造人才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

国际上对单位资产普遍界定为“为单位所拥有或控制,预期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一切经济资源”。而人力资源正好符合单位的经济资源。而一般想要获得经济资源,就要付出相同的成本才可以取得。所以单位管理者要意识到人才培训的成果是单位巨大隐形财富,能够给单位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力量,而还要认识到,人才资源的管理不是简单的对员工的管理,而是对员工的重视和关心。员工也不是为自身单位产生效益的机器,是家人、朋友,需要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留住人才,才能让员工产生“单位的兴衰关系着自身的荣辱”的归属感。

4.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人才梯队建设,打通职业生涯通道。

单位必须结合自身人力资源实际情况与战略发展需求,通过适当的程序、方法,分析出人力资源发展差距,针对差距制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搭建各类人才施展才能和发展的平台,促进管理、研发、技能操作等人才队伍成长,建设梯次明晰、结构合理、数量充沛的人才队伍。根据岗位需要、能力趋势和潜力开发,为员工制定个人培训计划,并与员工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动态性的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职业生涯发展激发员工自我发展。

5.单位人才培养要实现双赢,尤其是员工要实现自我成长。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单位利益还要考虑员工利益,营造员工积极成长、自我增值的氛围,形成人才支撑单位发展,单位发展造就人才的局面。对员工来说,首先看中的是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来激发员工成长的热情,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带动单位的整体发展。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培训的成效作为员工晋升和薪酬高低的一项评估标准,让员工意识到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自身在单位的发展前景和薪酬高低,以此激发员工自我成才的积极性。同时量身定做技能和文化培训,帮助员工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单位获得了更符合单位要求的优秀人才,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四、结语

总之,人才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是贯穿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当前人才培养的低重视度、低系统性已经严重阻碍单位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基于当前现状,从提升员工培训、制定培养计划、增强员工积极性、结合实践等方面寻求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的发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

11.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十一

摘 要 通过分析《环境保护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修改建议,为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 环境法 问题 建议

我国的现行环境保护法颁布施行于1989年,自颁布实施以来,对推动人们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和改革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环境保护法已显得力不从心,实践证明,环境保护法已难以适应时代和环境工作的需求,修改环境保护法已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基层的环保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工作体会,就环境保护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修改建议做些初步探讨。

一、环境保护法存在的几个问题

1.立法目的,指导思想急待重新定位

环境保护法第一条叙述了该法的立法目的,即“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这就将立法目的的落脚点放在了经济目的上,既然环境保护的目的就在于经济建设,则当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发生矛盾时,环境保护就会让位于经济建设,必须形成“发展优先”的政策格局。在一定的程度上走了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导致了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而目前,可持续发展和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环境立法所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大多数国家选择环境优先的战略,党中央、国务院也将可持续发展明确为基本战略,这就使得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的重新定位已势在必行。

2.环保职责定位不到位,缺乏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环境保护法将环保职责定位在政府环境主管部门上,而没有定位在各级政府身上,这就减轻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削弱了环境执法力度,也为政府的随意决策留下了隐患。导致有些政府领导干部不能从战略高度去认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性,错误的认为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的事,与已无关。虽说在环境保护中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但由于缺乏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的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这就使得少数政府领导干部对环境质量负责的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这就使得少数政府领导干部嘴上说环保如何的重要,却在实际工作中将环境保护置之度外,甚至成为环境违法行为的保护伞和挡箭牌,以致地方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环保职责定位的不到位以及环保问责任制度的缺乏使得政府环保责任成为一纸空文。

3.政管理权限设置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

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环境保护责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同时又规定国家其他13个行政主管部门依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和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据此,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实行的是统管和分管相合的多部门分层次的执法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执法主体林立,执法权力执法责任分散,因此,极易出现有好处的事项各部门争着管辖,反之相互推诿。同时,针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环保部门到底行使哪些职权,而其他部门又行使哪些职权,环境部门的统管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他部门不履行职责环保部门怎样处置等等,环境保护法均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再加上环保部门的行政级别同其他部门是平行关 系,甚至低于某些职能部门,致使环保部门不能也无法监督这些部门,所谓的统一监管在实践中也成为一句空话。

4.环境执法强制力不够,导致监管难以到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遇到环境污染问题,总希望环保部门能立竿见影,立即制止环境违法行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在环境行政监管方面,环境保护法却没有赋予环保违法行为,必须按法律程序一步步走,而不能当场强制制止。由于缺少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取缔等行政强制手段,使得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环保部门“无为”、“无位”现象十分严重。既造成人民群众的不满意,也严重损伤了环境保护法的尊严。

二、环境保护法修改建议

1.在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上确立环境优先的基本原则

在可持发展的基本战略背景下,在当前全国环境保护法工作严峻形势下,必须对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重新定位,确立环境优先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保护法的最终目的。

2.在职责定位上,确定政府为环境第一责任人,并建立环保问责制

应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政府,每个公民、企业、社会团的共同责任,但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党政一把手是本区域内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制度。将环保绩效作为干部的一项重要政绩来考核,实行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对不履行环境责任造成环境违法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坚决追究责任。

3.理顺环境执法体制,落实环保部门统一监管职责

针对环境执法主体过多,执法权力过于分散,环境执法比较混乱的现状,环境保护法必须改革现行环境执法体制,理顺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要最大限度地统一环境执法主体,整合环保行政资源,把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执法权尽量集中到环保职能部门。

环境保护法的修改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需要,更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需要,相信,随着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和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迈向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参考文献:

[1]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

12.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十二

(一) 团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管理模式僵化的问题

在多数的团场中小企业中, 采取的财务管理模式多数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结合的, 并且在团场中小企业中, 参与企业决策管理的人多数就是企业的投资者, 这往往给团场中小企业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阻碍, 也在财务管理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制定团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时候, 经营者制定管理目标的依据只是取决于管理者, 也就是投资者的胆识、经验以及运气, 这无法保证团场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做到资金安全以及商业信息保密, 导致整个团场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就无法切实的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 更是无法顺利的在团场中小企业中实施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 并且,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 在团场中小企业中, 多数的管理者也就是投资者的管理素质以及经营理念不符合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但是这些管理者对于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重视, 并没有在团场中小企业中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也没有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稽查制度、财务清查制度以及成本核算制度, 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不能独立以及高效率的进行审计, 这往往导致了团场中小企业内部出现了控制不严格以及会计信息失真以及财务管理制度混乱的问题, 对于团场中小企业的长久发展有不良的影响。

(二) 团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团场中小企业在贯彻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由于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财务管理观念的重要性, 使得整个企业内的管理模式都出现了僵化运行的现象,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淡薄, 企业的管理者也由于以往的经营经验形成了思维定式, 对于财务管理制度认知不足, 无法充分的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概念来更新团场中小企业的生产模式以及业务导向, 使得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在团场中小企业中发挥应有的功效。例如:在团场中小企业内部, 企业内部的多数财务人员在进行经济核算的时候过度的重视企业的利润核算而忽视了非现金流的核算, 对于企业未来的经济状况的分析和预测忽视较为严重, 这在企业内的资金流量增加的时候导致资金限制或者是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情况, 导致了团场中小企业内的应收账款的流动相降低, 资金周转速度降低, 间接地导致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内的存货控制程度不足, 存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内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了科学的财务管理概念, 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缺少了明确的目标以及行动路线, 只是单纯的将企业利润最大化当做最终的治理目标, 使得团场中小企业无法在科学的财务管理概念之下合理的规避经营风险, 也无法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 团场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 企业利润却大幅度减小

随着国家对于团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鼓励, 在团场中小企业内任职的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水平以及大大的提高, 尤其是随着社会劳动保障制度的优化, 团场中小企业内的人员的保险金、加班费等等保障制度都大大的优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团场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并且, 团场中小企业的地理位置多数都处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段, 这给团场中小企业的产品运输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经济花费, 给团场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不仅如此, 多数的团场中小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健全的优化制度, 也就是对于成本费用控制体系运用不得当, 使得企业内部的控制效率低下, 导致了团场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出现了严重的财务管理问题, 存在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团场中小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制度并不重视, 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缺乏科学的理念, 导致成本无形之中大大的提高, 给团场中小企业的利润增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完善团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 使得团场中小企业内的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的概念

为了使得团场中小企业在内部顺利的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定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高水平的要求, 这就要求团场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参见资格考试, 定期的进行财务理论学习, 并且, 团场中小企业还要做出一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措施安排, 例如组织财务人员参见财务管理的专题讨论以及经验交流活动, 使得每一个企业内的财务人员都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概念, 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 并对团场中小企业的经营运转有深刻的了解, 在未来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将自己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融入到企业的经营之中, 提高团场中小企业内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使得团场中小企业内部能够建立完整、严密和可操作的财务管理制度, 使得团场中小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二) 在团场中小企业内改善企业的治理机制, 树立科学的企业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战略方案

在企业内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概念是为了强化企业的管理服务的, 对于团场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也有积极的意义, 在企业内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完善财务决策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有积极意义, 同时, 在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支持下, 团场中小企业能够制定出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以及盈利的经营管理目标, 为并且为团场中小企业的产品扩展了更广阔的产品市场, 帮助增大团场中小企业的产品收入, 有效的核算成本, 控制公司内部的支持, 做到在最小的成本投入下获取更高昂的销售收入, 有助于改善团场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以及治理结构, 为此, 团场中小企业可以在恰当时机下引入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 建立财务决策、信息共享、信息披露以及完善的决策分享制度, 在企业内建立完善的财务治理机制, 使得团场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效率大大的提高。

(三) 完善团场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 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由于团场中小企业近年来的经营成本大大的提高, 其获利能力受到了大大的打击, 制约了企业的未来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团场中小企业应当在内部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最好是的每一个人员都参与到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中, 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 不但的加强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 重点的对材料以及能源进行成本管理以及控制, 尤其是要加强存货的管理, 对所有的成本问题进行事前预测、事中预测以及事后分析, 不断的完善团场中小企业的资源供应以及消耗问题, 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相应的, 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大大的提高。

三、总结

企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就是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为了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中创建良好的发展前景, 应当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转变发展的观念, 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概念, 保证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切实的资金支持, 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 促进生产经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本文分析了团场中小企业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解决的策略, 在团场中小企业内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以及学习的水平, 将全新的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使用到企业的经营之中, 使得团场中小企业能够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发展, 并为未来的团场中小企业的产业转型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建设, 国家对于团场的建设出台了很多鼓励的政策, 以此来支持团场中小企业的发展, 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中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 团场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 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 在处理风险的时候能力较弱, 尤其是团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概念薄弱, 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本文就此分析了团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完善团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议。

13.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十三

政管学院 行政管理081班 刘黎标 2008110018

5存在的问题:

1、映乏必要的宏观控制,国内多头经营,导致出口商品进价飞涨。外贸企业下旅地方管理后,有的地方为了本地区的出口,不惜代价,抬价争抢贷源,压价烦销商品,扰乱了市场,扰乱了物价,有些企业不是以商品的质量和信誉取胜 而是靠压价吸引客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外汇额度管理薄弱、外汇留成政策不台理。自从国家允许留成外汇额度可以进入外汇交易市场后,调剂外汇收人就成为外贸企业的一项主要补亏来源。由于历史的原因,留成外汇并没有纳入财务管理范畴,没有与企业的其他财产资金进行同样地严格管理,而要财政负责弥补亏损,这样形成了多头管理,谁都管不好。外贸企业财务部门对各种外汇留成的来源、使用、结存情况了解不清,因此留成外汇有偿人民币收人容易出现流失和沉淀现象。外贸企业下旅地方管理后,中央制定的地方外汇留成政策不合理,表现在沿海一些省市与内地省市外汇留成比例差距较大。如特区外汇基本留用,内地则基数内7 5上交中央,2 5留用,二者相差很大,这样给不同地区的外贸企业人为地造成利益差别,使外贸企业在不平等条件下竞争。

3、外贸企业重出口,轻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外贸企业下旅地方管理后,在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动下,各外贸公司采取层层承包的方式把各项指标落实到科室、个人,实行经营成果与个人物质利益挂钩,进一步谓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了出口任务的稳定增长。但由于我国外贸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中央财政统负盈亏的财政体制,企业偏重商品出口量的扩大和增加创汇额,而忽视出口成本和出口经济效益的思想依然存在;企业不注意经济核算、太手大脚的作风依然存在。所以在下旅地方管理后,外贸企业虽然加强了出口成本、资金费用等的管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何题,如出口商品结构中,高亏商品仍然占相当大的比重,不少企业库存商品积压多,资金占用大,加大了利息支出,影响了资垒周转,在内销中,还有压价销售现象。有些企业人为发生的财产损失还存在。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怎么改进:

1、进一步治理,整顿外贸环境和秩序。外贸企业的经营面临着两个市场、两种贷币,政策对外贸企业经营影响甚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坚持统一对外的原剃。首先要从调整政策人手,千方百计发展生产,优化产业和外贸商品结构,促进有效供给。其次,要理顺外贸企业各自经营范围,对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外贸公司,坚决撤销或合并,克服抬价抢购的现象。

2、各项配套措施、办法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首先是改进和完善外汇留成政策,适当地提高地方创企业的外汇留成比例,增强其自我运筹能力。同时制定一整套具体的外汇留成补亏办法,纳入财务管理范畴统一管理,克服当前存在的高价创汇、低价用汇、管理松散、资金流失的弊端。

3、强化推行出口代理制和工贸结合。从目前来看,我国有相当部分的工业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是缺少对外经营的经验,这既不利于国内的产品打人世界市场,也不利于掌握国际市场动态,确立自身的经营方向。而工贸结合则可以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协谰出口商品结构,以销定产,既有利于促进国内产品凳新,增加财政收入,又有利于吸引外资,开展合作业务,取得较好的缘台效益。因此强化出口代理制和工贸结合,是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推动全社会工农业生产走向世界起到积极的作用。

14.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十四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010-06-29 18:20:2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做到精心部署,严密实施,依法推进,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都比较顺利。

一、主要经验做法

1、始终坚持超前谋划,有效地保证了

工作的严密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突出一个“早”字,未雨绸缪,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实施,全面掌握各种动态,科学部署前期准备工作,严密制定工作方案,为搞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工作在先,掌握在前,并在此基础上,通盘考虑,分类指导,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和计划也较为切实可行,使整个村级换届工作得以有序顺利进行。如今年我县在6月底就启动了2008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一是及早抓换届前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换届选举准备阶段,我们提前近半年时间就发动乡镇党委深入各村调查摸底,制定下发《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重点村情况调查表》,摸清各村的村“两委”班子情况、党员干部情况、群众认可度情况以及村情民意等情况,为换届选举工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还通过民主测评方式,掌握广大党员和群众对本村两委主要领导工作实绩的评

估,把握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及早开展集中整顿。对排查掌握的换届选举工作可能难以开展的重点村、难点村,及时研究对策措施,并采取措施,分类进行集中整顿,及时化解了可能影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各类不利因素。三是及早启动试点。我县人口众多,社情民意复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量大面广,干扰因素较多。为了保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都在集中换届工作前,确定几个换届选举先行点,适当提前换届时间,为全面铺开积累经验,掌握主动权。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具体的方案。

2、始终坚持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人难选”的问题。选好配强村干部,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落脚点。为了解决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人难选”的问题,2004年6月,我县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进一

步拓宽选人的渠道,改变以往选举临时“点将”的习惯做法,在温州地区率先推出了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制度,通过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察、公示、审核、教育培养以及实践锻炼等一整套程序,在“阳光下”挑选“苗子”,共选拔培养了2994名村级后备干部。在2005年农村换届中,共有1048名村级后备干部入选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占后备干部总数的%,其中148名当选为书记或副书记,288名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或副主任。统计结果表明,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推行,不但满足了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需要,解决了往届存在的农村干部选不出、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而且为村干部队伍输入“新鲜血液”,逐步改善了队伍结构,增强队伍活力,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新的面貌。同时,也为一些有志于农村工作的人才得到了锻炼,提前的接受了群众的评判,并让一些有意参与竞选的人提前“暴露”,有利于我们及早掌握各种动态,研究对策

措施。

3、始终坚持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工作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扬民主是搞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前提,依法办事是搞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相结合。一方面,我们积极发扬民主,推行“两推一选”的方式,即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和党员民主选举产生村党组织班子,保证了村党组织具有较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依法做好选民登记工作,由村民代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保证了村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推选权。实行“一人一票”制、依法设立了秘密划票处、代写处、投票处,做到在监票员的监督下公开唱票,公开公布选举结果,保证了选民的投票权。另一方面,我们十分注意严格依法办事,通过“三个贯穿始终”,做到每一步、每

15.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十五

1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不够

在园林绿化的建设过程中, 大多数住宅小区和单位只重视种植, 不重视管理,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一般在病虫害严重泛滥时, 才想起喷药防治, 甚至有的就不管, 任其泛滥。因此, 在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中, 存在步调不一致的现象, 防治死角随处可见, 严重影响园林绿化的美观, 同时又不断滋生病虫害。

1.2 缺乏对病虫害的长期监控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管理人员缺乏对病虫害的长期监控, 只注重短期效果, 忽视长远考虑, 偏重化学药剂的防治方法, 从而忽略了综合防治方法, 像物理方法、栽培措施、生物技术、营林手段等。相关人员没有将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和生态质量的理念全面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没有科学地对病虫害的动态发生、发展实施长期监控, 无法预见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从而难以对病虫害发生的各个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在整体防治过程中, 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指导, 由此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接连不断, 严重影响城市树木生长。

1.3 病虫害检疫存在漏洞

在种苗的调运过程中, 由于人为因素, 一些危险病虫害会不断传播, 加上苗木检疫人员不足、设备不齐全, 检疫力量非常薄弱, 很难进行大范围的苗木检疫。目前, 尤其是大大小小的绿化公司不断涌现, 其采用的苗木既有区内, 也有区外, 对苗木的检疫明显不足。一旦放松了检疫环节, 很有可能将外地病虫引入本地, 从而使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

2 城市园林植物虫害难防治的原因

2.1 人为干扰较多

由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环境下的森林, 它算是人工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较少、人为干扰较多、结构比较脆弱, 很容易因外来物种的入侵, 或者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失去平衡, 这时的有害生物将会有机可乘, 且不断泛滥。此外, 在城市中, 由于建筑密度大、地面铺装多、通风透光差、土壤环境又极为复杂, 甚至有些单一植物品种进行成片成行的种植, 这种现象不但会削弱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而且还会为部分害虫的滋生、蔓延创造条件。

2.2 化学农药破坏生态平衡

使用化学农药, 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防治有害生物已成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尽管化学农药能够有效地消灭害虫, 特别是鳞翅目幼虫等, 其效果不凡, 但在消灭害虫的过程中, 也损害了大量天敌, 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导致防治后灾情接连不断, 且周期不断缩短, 危害程度颇重, 直至形成恶性循环。随着化学农药使用的不断增多, 在气象条件及生物作用下, 对土壤、水体、甚至空气造成了污染, 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

2.3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在大部分园林植物栽培中, 发现许多植物生态习性具有个性化, 也会影响病害蔓延, 由于植物的生长周期较长, 就需要持续关注防治。且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会不断繁衍进化, 从而产生一定的抗性。一旦忽略了持续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将会逐渐形成大规模侵袭的局面, 不利于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生存, 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绿化和美化功能的发挥。

3 防治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几点建议

3.1 树立综合防治观念

3.1.1 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 即充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色性以及下树化蛹等特性, 同时采用人工扑杀、诱杀、阻隔、高温处理等多种有效手段, 不断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比如:白粉虱对黄色光比较敏感, 应当采用黄色捕虫板, 其效果不错;蠖类幼虫具有下树化蛹特性, 这时需要选择下树化蛹期, 让工作人员挖蛹而消灭之。物理机械防治也要结合冬季管理, 在成虫羽化前剪除、挖除有虫枝干和枯死植株, 集中销毁枝干内的幼虫和蛹, 以减少次年虫源。

3.1.2 加强栽培措施。

加强栽培措施, 即在绿化管护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修剪的方式, 剪除被侵染的病虫枝, 降低虫源基数;改善树木的通风透光性, 促进树木生长;有效地施肥与灌溉, 让植物生长能够健壮, 提高抗病虫的能力等等, 不断加强栽培措施。例如冬季修剪病枯枝, 清理病落叶, 集中销毁;及时排水, 降低湿度, 清除杂草, 增施有机肥, 以增加树势, 提高植物抗病力。而选用抗病品种, 提倡不同树种混交造林, 是减少病虫害的一种通用栽培措施。

3.1.3 推广生物防治。

推广生物防治, 主要是要保护鸟类, 通过保护害虫天敌, 让鸟类来治理害虫, 让虫类来治理害虫, 让细菌来治理害虫。比如:利用大斑啄木鸟防治天牛;利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等等。在今后的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 很有必要推广生物防治, 提高保护鸟类和害虫天敌的能力, 营造天敌的生存环境, 不断建立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3.1.4 正确使用化学农药。

正确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需要根据病虫害的发展规律, 选择最佳的防治期, 合理使用农药, 同时交替使用, 科学混配化学农药。尽量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 从而保护天敌, 避免植物受到不必要的药害, 从根本上将农药危害降至最低。比如在吉丁虫幼虫孵化高峰、尚未蛀入木质部之前, 对受害部位或全株涂干, 或蛀虫清500倍液喷涂枝干。

3.2 增加检疫力度, 严格把关

增加检疫力度, 首先需要加强宣传, 扩大影响, 引起人们注意, 使大家重视病虫害的检疫工作, 努力打造群防群治的大好局面;其次需要将检疫工作看作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增加检疫工作人员和设备, 在苗木调运中, 能够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严格把关, 以防出现检疫漏洞, 杜绝有害病虫侵入;最后需要加强监督, 检查各个绿化公司, 全面落实严格有效的监督检查措施, 对不合要求的公司预以惩罚, 从而提高绿化公司的重视程度, 严格抵制检疫害虫流入本地。

3.3 加强人员技术培训

加强人员技术培训, 需要定期培训绿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 可以引进专家授课, 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和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树立综合治理病虫害的理念, 可以不断优化病虫害防治的队伍, 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

3.4 建立病虫害监测点

建立病虫害监测点, 即要长期监控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 做好病虫害的动态预测预报工作, 定期对监测点上主要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包括病害的病情指数及虫害各虫态的数量, 以便确定各类病虫害在特定时期的发生程度。提前制定防治方案, 实现有效的治理效果。

4 结语

总之, 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工作, 确保城市园林建设能够可持续发展, 需要积极地采取一套科学、完整的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系统, 构建城市和谐的生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 相关人员一定要深入分析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存在问题, 同时采用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实现综合治理, 维护生态平衡, 从根本上创建优美、和谐、安全的绿色城市。

参考文献

[1] 鄂海霞, 赵金霞.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07 (3)

[2] 马登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虫害的生物防治[J].中国园艺文摘.2009 (3)

16.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十六

关键词:教材管理;教材选用;改革

G711

搞好教材管理工作,提高教材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一门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也直接关系着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伴随着技工院校发展的需要,对教材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教材进行科学管理,更好地为学校科研与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技工院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弊端

(一)不能适应技工院校招生情况的变化。

技工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方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各高校招生采取的是国家任务生—统招的政策,而技工院校基本上是自主招生。随着近几来高校不断扩招,技工院校的生源人数不断减少,技工院校为争取生源,谋求学校发展的状况越加激烈,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工业生产发达地区,进而造成招生人数很难预计。同时为了很好稳定生源,各技工院校一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意愿在招生结束后再次调整专业。这样就使得教材预订的数量难以准确掌握。订多了,教材积压,资金困难;订少了,学生来了没有教材,又措手不及。这些情况,要求技工院校教材管理工作锐意改革,以适应技工院校改革的需要。

(二)技工院校内部管理工作不到位。

1.伴随着教材管理工作量的增加,现行的管理手段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电脑这个工具虽然在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教材管理上用采用了,但是只是作为一个教材录入和统计的工具,而教材管理数据没有和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融入。就这造成了大多数工作手段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阶段,工作繁琐,重复,出错率高,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制约着技工院校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2.教材征订与发放工作没有考虑到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大面积的专业人数调整。这些因素中一些是市场因素带来的招生人数的无法预计性等客观因素,例如,前几年,作为技工院校的传统专业如数控、模具、机械、机电等招生情况很乐观,但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学生心理素质变化,如建筑、管理、营销等专业成了热门专业,相反,数控等专业成了冷门专业,照常数控类教材的大力积压,而一些热门专业教材紧缺。另外学籍管理中政策因素带来的学籍异动,也经常令教材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情况不知如何面对。

3.教材市场混乱,教材选用缺乏监督,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教师选用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必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方面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直接和市场需求是联系起来的,目前市场上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真正适合技工院校教学特点的教材得不到推广,严重影响到教材的选用。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对老师选用教材缺乏有效地监督体系,导致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教材得不到使用。教材模式单一,没有特色;教材供应与教学脱节;教材管理者不研究教学规律,不注意各学科的发展动态,不了解教材内容的科学体系等。

二、技工院校教材管理改革的思考

(一)增阔视野,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引入专业的教材管理软件。

由于技工院校在招生人数和专业设置的灵活性特点,教材须及时、准确地保证教学工作的需要,所以启用现代化的教材管理手段,利用网络为教材的征订、采购服务称为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解决途径。要了解所征订的教材现在在哪一个出版社有发行,发行价是多少,目前国内哪些书店有售,哪一家书店最能节约成本信息,通过网络就可以很快掌握到。同时通过网络,我们还可以了解各出版机构和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等发行机构教材供应信息,及时组织教材,保证课前到书。

教材管理工作涉及到的方面包括計划、采购、出入库、财务等,这些工作不仅繁琐,单一,而且劳动强度大。

(二)进一步完善教材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质量。

第一,教材管理人员要有责任意识、经营意思、服务意识,教材管理要逐步建立承包责任机制,与绩效考核挂钩。一方面必须牢牢把握教材质量关,订高质量的教材、正版教材,按时保证教材的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科学计划,加强管理,降低损耗,减少报废,开源节流,降低成本,以求得利润,满足劳动所得。另一方面,既要保证教学所需,又不能造成人为积压库存。因此,使用单位与个人和教材实体之间,是双向负责的关系。

第二, 变教材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开辟新路子,实行教材管理竞争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逐渐取消传统按人头发放教材的管理模式,实行书店供应形式,学生可以利用购书卡直接在“教材书店”领书,实行“产销一条龙”购销方式,改变教材进书渠道,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人力和财力,让学生和学校真正得到实惠。

第三,转移工作重心,逐步引入教材管理监督机制。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应抓好抓好教材信息的发布和咨询、教材选用和质量跟踪评价上来,做好教材质量的督导工作。技工院校教材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教材选用规定和要求,严格把关,规范本校的教材选用工作,保证教材质量,提高优秀教材的使用率,防止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四,对传统教材管理工作还须常抓不懈。教材管理工作首先开始于教材采购,教材采购应先根据学生退学、休学、转学、留级等异动人数,统计每班学生的实际数量。同时根据学生选课的情况,落实好每种选课教材数量,确定教材的订购量,以免造成库存的积压。教材发放前,应该再次核对班级人数,确定是否有变化,安排好各班级教材发放时间及次序,以免造成教材发放时人多拥挤的现象。

(三) 加强教材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是能否做好教材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教材管理工作量大,手续繁杂,劳动强度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现代管理能力,掌握教材的编写,采购,发行等环节,而且要熟悉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计等各教学环节,尽可能的减少教材管理中的漏洞。

为了提高这些素质,就应该对教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目前,应用计算机进行教材管理在一些学校已基本普及,教材管理部门应指派专人参加计算机的专门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教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赫桂芳.高校教材管理改革之我见[J].佳木斯大学学报, 2000(3) .

[2]黄俐. 对高校教材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 管理科学,2011,( 40) .

[3]黄汉芬. 高校教材选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2) .

作者简介:

17.浅谈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十七

一、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清晰的贷后管理工作理念

信贷营销和风险防范是一对矛盾,贷款收益是在贷款发放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确认,客观上造成了银行的贷款扩张冲动和 “重贷轻管”的倾向。经办行加大贷款投放,拓展新的贷款客户,特别是集团性大客户,能够为其带来显著的当期收益,个人也会得到相应奖励。但是贷款防范后,经办行失去资金控制权,银企信息不对等,监管难度大,耗费精力大,实际收益小,责、权、利关系体现不明显,信贷人员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实际风险,被动接受。如此种种“重贷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观念不转变,强化贷后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二)缺乏灵敏的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建立了征信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监督,部分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闭客户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另一方面,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客户的有意隐瞒,致使信贷人员获得信息滞后或不全面,对企业已经显现或未显现的潜在风险无超前分析,预警能力差。对客户的产权变动,财务状况变化,现金流量不足,担保出现风险,贷款被挤占挪用,银企关系不正常等重大风险事项,缺乏敏感性和预见性,时效观念较差。

(三)激励机制不到位。

在激励机制中,重贷款发放奖励、轻贷后管理激励。即使在贷后管理激励中,多数行注重不良贷款清收奖励,对正常贷款收回没有激励。相对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环节而言,贷后管理是时间跨度最长、变化最多最难驾驭的风险防范控制环节,导致信贷人员感到“吃力不讨好”,贷后管理只有责任,不如市场拓展实惠,从而影响贷后管理工作。

(四)缺乏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客户经理素质良莠不齐。

客户经理素质直接影响着贷后管理成效,但目前各行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象,使贷后管理难以有效落实,并且存在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隐患。一方面部分客户经理缺乏丰富的财务、税收、贸易等相关知识,对信息缺乏分析能力和敏锐反应,在分析识别、信息反馈、风险处置方面能力不足,使贷后管理难以深入,停留在表面,容易形成能力风险;另一方面,有些客户经理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搞形式,甚至在贷后管理中隐瞒真相,以展期、借新还旧等种种方法掩盖风险,逃避责任,加大了贷款风险处理的难度,形成道德风险,不可不引起重视。

二、强化贷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只有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全过程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周转运行,才能真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业务经营效益,推动各项业务有效可持续发展。针对贷后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贷后管理工作。

(一)创新思想观念,确立贷后管理重要地位。

把贷后管理工作摆在信贷风险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推动业务经营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日程。整合信贷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这个规定包括贷后管理的内容、原则、贷后管理制度、部门岗位职责和管理行为规范,加强和规范贷后检查、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信贷业务到期处理,严格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及不良贷款管理,建立统一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贷后管理责任移交,建立贷后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等内容。从多层次、多领域、多层面、多环节入手,全面规范贷后管理行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真正起到风险防范作用,促进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贷后管理行为。

借鉴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工作经验,从严格规范贷后管理行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建立主责任人负责制度。明确单户风险监控主责任人,按照规定的要求实施贷后管理。二是建立重点客户管理制度。信贷管理部门应按照贷款额度或授信额度、风险程度、管理难度确定本行级的重点管理客户,作为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象。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贷后管理工作积极性。

一是建立贷后管理“过程控制”考核体系,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客户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按季监控,按年评比,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机构管理水平、管理者素质和业绩的重要标准。对不能完成不良贷款刚性指标的支行,考核结果不能达标的支行,要通过限制整改、削减授权、不得新增贷款等手段,促使自觉加强贷款风险管理。三是对贷后管理基础好、水平高的机构,在信贷资金规模、财务费用、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于倾斜,对工作实、能力强、业绩好的信贷人员,要在晋升和薪酬方面给于重点考虑。四是对贷款管理好,贷款本息能全部按期收回的行,设立特别奖,给于主责任人、责任人和经办人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提高客户经理整体队伍水平。

上一篇:毕业生资源信息报送注意事项下一篇:减肥综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