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管理

2024-08-22

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管理(精选13篇)

1.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管理 篇一

企业的执行力致胜关键点

众所周知,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人才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他能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但人才并不直接等于财富。比如一家企业,即使每一位员工都是博士,也未必就能成功。这是因为人才想要创造财富,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种素质。这种素质就是被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执行力。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企业招聘,在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可以有不同的职位,不同的学历要求,不同的技能要求,但我们却能在这些杂乱的信息中看到同样一个要求:执行力强!因此执行力更是成为了每一位求职者所必须重视和锤炼的素质。

所谓执行力,简单的说就是“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但人们对执行力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执行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它需要从工作的各个方面去体现。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合适的人。企业只有把合适的人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让执行力得以发挥,才能产生效益。因此,适者才能生存,我们必须学会改变自己的思想,摒弃不利于发展的观念,学会适应环境,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适的`人”。

2.良好的习惯。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执行力的保证。认真、诚信、负责,这些美好的词汇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事业和伟大的人。同样,我们要想取得成就,必须注意、培养这些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为人诚信,对工作负责,做事细致认真的人。

3.成熟的心态。胜利只属于拥有强烈求胜欲望的人。越是伟大的成就,通往成功的道路就越坎坷,就需要更大的毅力走下去。欲望是执行的驱动力,欲望越强烈,驱使我们的动力就越大,执行力就越强,离成功也就越近。同时,我们在拥有了强烈求胜欲望这一心态的驱动下,还需要拥有“凡事追求完美、坚持原则”这样的心态作为武器,才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终取得胜利。

让执行致胜,让前途光明。

2.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管理 篇二

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 执行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不管这个企业处在多好的商业环境, 其战略多么正确, 只要执行力不强, 绩效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

要真正理解“执行力”

大部分人对执行力会有一个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是比较简单的解释, 其实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得多。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或技术操作方法等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执行不力”是企业的通病。其实“执行”就是“做”, 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层次去理解“执行力”, 一是个人执行力, 另一个就是企业执行力。

个人执行力整体上表现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 对于企业中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务, 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

企业执行力整体上体现在企业执行并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近来有研究表明, 在企业成功的要素中, 决策占30%, 执行则占60%, 其他要素占10%, 所以很多企业纷纷开始进行执行系统建设及加强对执行者的培训, 但其中仍有不少问题。

1. 不知“执行力”为何物

有些企业把执行力曲解为权威或权力, 高层管理者说了算, 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可下面的人要么干起来不得力, 要么没事干, 而高层管理者却疲于奔命, 执行效率不高。

2. 管理制度不合理

有些企业的管理制度“朝令夕改”, 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 领导层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 没有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 致使制度时常更改, 让员工们无所适从。这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最为普遍的执行问题。很多企业都有这样一种困惑:我们有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员工和正确的战略方针, 但为什么效益就是不够理想?这其实就是与没有合理的执行系统有关, 导致执行不力。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执行下去, 它就等于零。所以企业在设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让员工更好的工作, 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提高员工工作的能力。企业给员工更多的应是提供方便而不是约束, 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负担。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 有针对性。

3.工作中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

在这方面, 一般的企业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人监督, 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前者只要做了, 做得好与坏没人管, 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哪些部门去做, 职责不明确, 所以无法考核。常见的如企业中的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问题, 导致有事情的时候没人负责。后者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 使监督乏力或没有形成真正的监督。

4.企业文化没有一致的认同

现在企业家大都很注意企业文化, 也不乏投巨资建设企业文化的。但是成效各有不同, 很多企业文化只是形象工程, 没有深入人心。长此以往, 企业文化就是一纸空文,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提升执行力的对策

1.明确角色定位

要真正推动企业执行力建设, 首先需要明确执行是企业组织里的系统工程问题, 需要科学的系统。一般可以把执行分成三类:一类是对高层管理人员的, 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制定清晰的战略、提炼和传播能激励与约束行为的企业文化、建设合理健全的企业制度制衡和控制体系、从宏观层面创造较好的大环境以及全员的精神导引和形象塑造、用好关键人才”。第二类是对于中层管理干部的, 他们的任务是将高层制定的战略展开并具体化, 做好各部门间及外部相关单位的协调, 完成将各类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企业价值实现的职能。中层干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选用合适的人将其放到合适的职位上去, 并提供必要的资源, 帮助其完成工作。这项工作做好, 才是真正有效率和效益的执行。第三类是对于基层执行者的, 他们的工作是执行、执行、再执行, 用心去做事。

2.建立绩效与结果考核辅助

企业的管理制度从初创时期的建立和不完善, 到成熟期逐步建立和健全,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企业的行业、规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 使企业管理制度有较大差异, 没有哪个企业只要照搬别人的先进管理制度, 就可以在竞争中稳操胜券。管理制度也要随着企业具体情况而做出对应的调整变化。绩效管理是一个事先承诺与事后兑现的循环。企业战略落到实处的一般做法是将战略通过计划指标和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地”具体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通过绩效考核等制度来进行督促检查工作, 使每个岗位职责分明, 不断增强凝聚力,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这样, 才能使绩效考核有实效。

3. 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目标

企业的战略和目标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变化、严峻的经营环境, 为求得长远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是企业愿景的总体体现。企业目标是企业发展远景明晰化的结果, 一个优秀的企业, 执行力必然是很强的, 但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 也是需要明确的、能够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实现的战略和目标, 同时这个战略和目标还应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企业目标应具有具体性、决定性、连续性、集中性和激励性。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建立的目标必须经过精心设计, 把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各细节具体化, 并要制定出具体方案, 在方案中可同时把员工的责任具体规定, 把考核内容也可添加进去, 使员工能尽职的努力完成任务。在这个环节要避免在下达任务时是豪言壮语, 在完成不了的时候是胡言乱语。管理者要做到前期策划和明确分工, 责任承担等, 做到凡事必有人负责, 凡事要追踪到底, 凡事要举一反三。

4. 提升员工的整体执行能力及员工的工作意愿

要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水平, 一方面在招聘过程中, 要挑选具备较强执行能力的员工;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进行持续的职业化训练, 主要是通过执行能力培训和对职业能力运用的考核来实现。职业化训练不仅包括执行能力训练, 还包括很多其他职业技能的训练。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意愿,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要从满足员工的需求开始, 人的需求是有差别的, 是动态的,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需求不同, 但是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可以从文化氛围、成长空间、收入水平、福利环境、法律环境等几个方面去测量, 我们要做的工作实际上也是三点: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 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与执行力

“执行力”建设实际上是企业一种向心力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执行力”的基础是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企业文化, 一种“敬业、责任、高效”的企业文化。要在职工中大力培养快速反应、雷厉风行的执行意识和“言必信、行必果”的工作作风, 克服拖拉、懈怠的不良习气。要建立健全考评、考核制度, 将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具体化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各项工作之中。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提高执行的透明度。要加强督察力度, 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增强执行效率和质量。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执行者的专业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增强执行能力。

确立明确的目标, 并让所有的人都清楚地了解。确定评判工作任务的客观标准, 要达到最起码的刚性要求, 需要对完成目标所有的工作进行分解, 同时把责任也分解下去。

3.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管理 篇三

关键词:企业管理审计 基本类型 基本做法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56-02

一、对企业管理审计的认识

管理审计对国内企业来讲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真正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目前,国外企业的管理审计已发展较为完善。我国企业的管理审计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2000年以后逐步在一些合资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运用。管理审计的目的是:判定受托人对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包括管理过程及管理业绩。从这个角度讲,管理审计就是对企业执行力和执行效果的检验。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有诸多条件和因素,但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则是执行力的基础与保证。为此,近年来,一些合资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开始探索和开展管理审计,并结合企业实际,首先从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入手,开展管理审计工作,以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管理审计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内向型管理审计、外向型管理审计和公共管理审计。企业主要采用内向型管理审计,即内部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独立、客观、建设性的检查和评价,以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管理审计也是与财务审计相对应的审计工作,是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审计类型。但二者又有区别,财务审计以审查基本财务信息为己任,侧重于真实性、合规性、事后性;管理审计的中心任务是审查管理信息,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由于管理审计范围广、要求严,仅内向型管理审计就包括管理导向审计、职能审计、制度审计、业务审计等不同表现形式。审计评价范围包括评价企业的组织机构、评价组织的目标及方针,评价管理控制技术,评价员工的技术能力,评价管理计划和控制系统,评价总体业绩等。所以,全面开展管理审计,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企业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只有结合实际情况,从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管理审计入手,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培养和引导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依法办事、照章办事的工作习惯和文化基础。

二、企业管理审计的基本做法

1.引入管理审计。首先要学习和掌握管理审计的理论、方法及运用,并对已开展管理审计的企业经验进行学习借鉴。其次要引入管理审计,结合企业的管理现状及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审计实施方案及管理审计实施细则,并有主要的牵头负责部门。第三要明确管理审计是对管理的再管理,对监督的再监督。管理审计的第一阶段任务,是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行审计。它有两个重点:一是审计企业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企业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之间是否相互衔接,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二是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是否进行了有效管理,是否进行了日常监督检查和及时修订完善,部门之间的接口是否流畅、严密等。目的是帮助管理者和基层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的有效性,保证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2.对规章制度管理审计的实施。企业的管理审计方案及管理审计实施细则,要对审计督查的范围、程序、结果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核心是保证企业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并及时有效落实。

规章制度的管理审计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对日常性文件的审计督查。即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属于阶段性、一次性的文件,采取次月对上月所下发文件逐月滚动督查的形式,督查结果按季度进行通报和考核。二是对规章制度类文件的审计督查。即长期重复使用的文件,采取次月对隔季度(三个月)所下发的规章制度进行滚动督查;次年对隔年所下发的规章制度进行复审抽查,如2011年对2009年文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三是进行专项审计督查。即根据文件分类(如技术类、质量类、保密类等)进行专项审计督查。四是按照企业决策层交办的某一项事项及要求进行单项审计督查。

3.实施结果。按照规章制度审计的四种形式,对日常性文件,要检查其在某一阶段或规定时间内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实现的结果如何,是否还有改进、提示、完善的余地,以在今后相似工作中得以借鉴和提升。对规章制度类文件,既要监督审计是否有效贯彻落实,又要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建议。如果经过较长时间运行,认为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应建议上升为企业管理标准,以长期使用。如果存在一定漏洞,应责成原发文部门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专项审计督查,主要是审计某一系统或专业领域的规章制度是否相互衔接,科学合理,既无空白,又无相互交叉或重复,发现问题应协调改进,以使规章制度更为精简、科学、有效。对单项审计督查,相对简单,主要是审计一次性、阶段性的工作要求及任务是否完成、是否落实、效果如何、有何合理化建议。

管理审计结果可以分为有效执行、效果不明显、一般问题、较大问题四类。对文件能够持续有效执行的,予以通报表扬或奖励;对执行效果不明显和存在一般问题的,以书面形式下达《管理审计意见书》,提出改进意见,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管理审计部门复审;对存在较大问题的,予以必要的通报或考核。

三、对企业管理审计发展的建议

企业的管理审计刚刚起步,距全面的管理审计,也就是为企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科学性进行分析论证,为一个部门或单位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建设性意见,最终体现企业的实力、活力、竞争力等,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和实践。

1.抓好规章制度的管理审计。首先,坚持做好规章制度的日常性管理审计,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其次,强化专项管理审计,增强制度系统的合理性、协调性,提高管理档次和水平。第三,对各类文件制度进行精简压缩,减少数量,保证质量,提高执行效率。

2.逐步拓宽管理审计范围。比如:对某一基层部门或单位工作的管理审计,对企业某一经营活动的管理审计等。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效率等多方面入手,促进企业的经营行为,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业务处理的层次改进和提高,解决因管理缺陷而导致的各种问题,达到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目的。

3.加强培训,提高管理审计人员素质。管理审计人员的作用相当于医生和诊断师,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不可能做好管理审计工作。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培训。一是进行正规的管理审计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加强日常学习培训,集思广益,相互提高。三是熟悉和掌握企业管理业务,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参考文献:

1.陈亚萍.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2011(31)

2.史开瑕.内部审计视角下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作者单位:永济电机公司 山西永济 044500)

4.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到位 篇四

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到位,执行力不行管理就等于为零!

执行力不到位,强调客观困难等问题,重抓执行力、关注细节才是营销营销创新的最佳举措,暂总结为“十个等于零”,

一、有工作没努力等于零

对于每位营销人来说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金融危机下营销人更应该珍惜当前的机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才会笑到最后,有了工作如果不加以珍惜,金饭碗也会变成泥饭碗。

二、有能力没表现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晓自己的长处并通过实践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他人认同,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自认为是匹千里马,请先日行千里路,在展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伯乐也会出现。千万记住:潜在优势只有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优势,否则就会变成包袱。

三、有计划没行动等于零

计划只是执行的前提,而行动才是执行的真谛,如果计划不能通过行动去实践与总结,任何完美的计划都只能是一个永不能实现的童话。所以说,营销创新的关键不是制定多么完美的.方案,而是即刻行动。

四、有机会没争取等于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份薪水,工作中,市场上涌现的种种机会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良机,争取机会、把握机会只需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五、有布置没监督等于零

工作要有布置、有落实、还要有监督,他们不能代替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总结、才可能从监督总结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可能在最后把工作开展得更好。

六、有进步没持续等于零

每个人都积极谋求进步,团队才能进步,持续的进步将是团队不断成长,“无功就是过,功小也是过”,如果进步没有持续、或有一点小进步就原地不动,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末位淘汰。

七、有发现没处理等于零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任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小小的疏忽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

所以,除了完美的计划、细节的把握及时地实施外,还需要对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处理、弥补,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八、有操作不灵活等于零

营销重在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忌生搬硬套,经验主义,任何流程操作、操作,面对灵活易变的市场,才可能无差异致胜。

九、有价值没利用等于零

营销人必须是一个会算账的好管理者: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是价值,甚至公司价值也是价值,只有合理利用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件物品没一分钱的价值、甚至从无价值中挖出价值来,才算是合格的营销人员。

十、有销量没利润等于零

如果说销量是衡量业务人员业绩的标杆,那么利润就是标杆上的标尺,仅仅完成销量任务是不够的,只有实现利润基础上的销量才能算真正的销量,只有既能完成利润又能保证销量的营销人员才能算优秀的营销人员。

5.关于执行力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篇五

摘 要:文章论述了有关执行力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等,并阐明了只有拥有强大执行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执行力;企业;应用

所谓执行力,通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经营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秩序里,执行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不管一个企业面对的商业环境多么好,其战略多么正确,只要企业的执行力不到位,则其绩效是不可能达到战略预期的。因此,分析为什么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如何才能提高企业执行力,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执行力现状分析

对于上级或者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而有的单位却总是走样?同是500万的经营考核指标,相同管理层级的项目部最后的结算却相差甚远;具体到单位的每一项工作,有的员工能够完成得很出色,而有的员工却迟迟得不到落实。究其原因,不外乎外在和内在两种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上级或企业制定的制度、规章,下达的经营目标、管理职责存在较大漏洞,甚至不切实际。内在因素则主要表现在企业员工对各项具体任务的反馈。

(一)目标谋划不切实际

持久卓越的公司在恪守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的同时,不断转换商业策略和运营方式以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而我们很多企业在制定大政方针时,很多会顺应上级领导的要求,或者随大流,做出与企业自身能力不适应的决策。

(二)执行者角色扮演有偏差

决策者的身份就是定目标、定制度等,而执行者就是需要把目标分化和考核下去,使下属按既定目标和流程去完成。一般大型的企业都会编制岗位说明书,并进行比较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而岗位说明书只能说明一个点,说明该干什么事情,但关键还是人的态度和认知,否则将变成责任相互推卸的依据。但是态度及员工认知变化在表象上又很难界定,所以导致最终的绩效考核产生较大的结果误差。

(三)管理执行流程出现问题

流程是各项任务的制定到执行的纽带与桥梁,起着目标确认与任务导航的作用。当工作流程不科学,没有合适的目标和计划,没有资源共享配置等情况出现时,执行者能力不足问题影响了执行力度,不是合适的人在做合适的事情,执行便出现偏差或无法实现。执行者主观能动性不强,绩效不明显,执行过程出现相互推卸责任或不跟踪所执行的任务。

二、提高执行力管理的途径

执行是人员、战略和运营的协调和统一。执行不是简单的“做事情”,是一整套具体的行为和技术,人员、战略和商业运营三者之间,需要被综合而不是各自独立地加以考虑。

(一)建立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

企业经营就是对外经营客户,对内经营员工,企业文化更多的是解决员工思想方面的问题。按照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5个层次,即人的需求是逐级上升的。企业文化就应当为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条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企业应当解决员工的思想,为他们描绘美好的愿景,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让他们认为这个事情很有意义,使他们每天都想到这个事情,并自觉自愿地表现出来。只有满足了企业不同需求层次员工的需要,企业文化才会被员工认可。才能保证员工即使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也可以按照企业制定的要求一步步落实完成,达成预期目标。

(二)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目标

企业的战略和目标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是企业愿景的总体体现,为企业生存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目标是企业发展远景明晰化的结果,一个优秀的企业,执行力强的企业,需要明确的能够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实现的战略和目标,同时这个战略和目标还应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

企业目标应具有具体性、决定性、连续性、集中性和激励性。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建立的目标必须经过精心设计,把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各细节表格化。在表格中可同时把员工的责任规定下来,把考核内容也可添加进去,使员工能尽职的努力的完成任务。在这个环节要避免在下达任务时是豪言壮语,在完成不了的时候是胡言乱语。领导者需要按事前策划-定立计划书-责任分工-实施-检查-反馈纠正等阶段进行,做到凡事必有人负责,凡事要追踪到底,凡事要举一反三。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制度

企业要建立主动汇报制度。企业员工与直接主管之间是接受任务或工作与下达任务或安排工作的关系,他们之间沟通是否有效,涉及到双方的态度,主要是上级的态度,信息是否准确和被下级理解接受,这两个因素均影响执行,但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建立有效沟通的制度,规定上级下达任务应有明确的内容、标准、完成时间等。由于每个企业始终有部分员工(包括新入职员工),对企业的规定及操作规程并不是非常了解,这就需要我们企业用沟通制度来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培训当然是其中一个好方法,另外公司还应定期召开沟通会议,比如项目与项目、项目与科室、项目与班组之间的协调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主动与员工进行沟通,以解决工程施工当中的问题。

(四)绩效与结果考核辅助

企业的管理制度从初创时期的建立和不完善,到成熟期逐步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企业的行业、规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企业管理制度有较大差异,没有哪个企业只要照搬别人的先进管理制度就可以在竞争中稳操胜券。即使在电力施工企业,同时经营多个相同功率机组的安装时,由于业主、地理、设备、物资、当地风土人情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人事、财务、合同、采购、质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指导都有不同。这些制度应当随着企业体制、规模、行业发展、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变化而相应进行变革,过时的落后的管理制度应当淘汰废除,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管理制度。企业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措施变革创新管理制度,必将影响企业的执行力。

三、企业要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6.浅谈执行力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篇六

关键词:执行力;企业;应用;实践效果

一、前言

自从台湾某知名培训人士的《赢在执行》一书在中国大陆畅销后,关于执行力的讨论在大江南北就开始越演越烈。无论是企业咨询方面的培训大师,还是众多企业的高管人员,均热衷于讨论执行力,执行力也成为了当今企业管理的最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借此东风,结合自身在电力施工企业多年的管理经历,对执行力也做些探讨。

所谓执行力,通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经营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秩序里,执行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不管一个企业面对的商业环境多么好,其战略多么正确,只要企业的执行力不到位,则其绩效是不可能达到战略预期的。按照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执行》一书中的说法,假如企业的执行力有问题,则该企业的战略本身就不能被认为十分正确。因此,分析为什么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如何才能提高企业执行力,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执行力现状分析

对于上级或者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而有的单位却总是走样?同是500万的经营考核指标,相同管理层级的项目部最后的结算却相差甚远;具体到单位的每一项工作,有的员工能够完成得很出色,而有的员工却迟迟得不到落实。究其原因,不外乎外在和内在两种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上级或企业制定的制度、规章,下达的经营目标、管理职责存在较大漏洞,甚至不切实际。内在因素则主要表现在企业员工对各项具体任务的反馈。

(一)目标谋划不切实际

美国吉姆·柯林斯著的《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出“企业是可以连续做的更好的,但需要有连续的更高目标来指引”;“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执行,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地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持久卓越的公司在恪守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的同时,不断转换商业策略和运营方式以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而我们很多企业,包括笔者所在的单位在制定大政方针时,很多会顺应上级领导的要求,或者随大流,做出与企业自身能力不适应的决策。

(二)执行者角色扮演有偏差

决策者的身份就是定目标、定制度等,而执行者就是需要把目标分化和考核下去,使下属按既定目标和流程去完成。一般大型的企业都会编制岗位说明书,并进行比较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而岗位说明书只能说明一个点,说明该干什么事情,但关键还是人的态度和认知,否则将变成责任相互推卸的依据。但是态度及员工认知变化在表象上又很难界定,所以导致最终的绩效考核产生较大的结果误差。

(三)管理执行流程出现问题

7.浅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力 篇七

一、财务预算定义及特点

财政部在《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 围绕企业战略目标, 对一定时期内企业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企业财务预算具有不确定性、相对的稳定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一方面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的基础上完成的, 因此具有不确定性, 同时是在科学分析各环境因素后, 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要求作出的, 必须能够指导企业一定时期的工作, 因此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财务预算是为企业决策服务的, 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个阶段性的控制, 因此必须是全面的、系统性的。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具有战略性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企业要驾驭市场, 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地调节和使用资源, 必须通过灵活快捷准确的财务预测, 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而财务预算的提出, 无疑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途径。

二、影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原因

1. 财务预算制定不科学

企业财务预算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 财务预算只服务于当期或短期的经营目标, 重视眼前利益, 使企业长期利益受损, 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 使得各期编制的企业财务预算衔接性差, 造成预算调整跨度太大, 执行困难。企业财务预算缺乏管理弹性。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 多数企业对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企业财务预算等仍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 所有的预算指标在执行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运行结束时将结果直接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这种静态预算编制方法适用于业务量波动不大的企业。企业财务预算忽视资金成本管理。企业财务预算只重视内部因素分析, 忽视外部环境研究部分。甚至一些企业将财务预算管理沦为调节期间指标的有用工具。

2. 企业财务预算执行机制不健全

企业财务预算执行机制不健全、不合理就会影响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 最终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首先, 很多企业缺乏必要的财务预算组织机构。相当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建立财务预算组织机构, 在一些设立该机构的企业中也存在机构管理松散、职责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阻碍了这一机构的作用发挥。其次,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评价机制不能发挥作用。部分企业在编制好预算后并没有重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 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并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同时由于预算评价和分析机制不健全, 预算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评价, 也容易让预算执行流于形式。再次, 很多公司的预算分析和反馈机制没有建立。企业的预算需要达到“反馈—改进—执行”的良好循环, 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 也没有将这些分析结果进行反馈以改进预算编制和执行, 这就不利于提升预算的执行力。

3. 缺乏公正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

很多企业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只注重财务业绩指标的考评而忽略了对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考评, 而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对财务预算结果的考评制度。很多企业在业绩评价环节考评指标设计的不合理, 导致业绩评价不客观、不合理, 缺乏公正性, 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把预算管理推向失败的深渊。有些企业的个人利益与预算执行结果相脱节, 导致员工执行预算时缺乏动力;即使个人利益与预算执行结果有联系的, 由于赏罚制度太笼统, 达不到激励作用, 这也是预算执行力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4. 人才因素的影响

人才因素的制约尤其懂得财务预算管理人才的缺乏, 成为削弱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现在培养的财务人员绝大部分由于知识的狭隘以及见识不足, 只是作为记账与核算的工具, 所以缺乏专有的人才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同时, 规模较小的企业也不会专门花大资金去培养或者引用这类人才, 直接限制了财务预算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执行力的举措

1. 遵循科学的预算编制流程和方法及管理目标

企业要有发展、要有生存空间, 务必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 将执行力发挥到极致。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要立足当前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现有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 明确企业战略目标, 确定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和方向。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 进行严格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将企业把短时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仅仅追求短期效益的财务预算, 会大大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 企业在制定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一定要遵循先定目标、在做计划的原则, 预算编制流程应着眼于企业全局, 从全面预算的高度以大系统的思维来设计预算的编制, 把战略、绩效管理等相关的管理系统一并考虑进去, 并与之有效衔接, 坚决杜绝盲目性。设计预算编制流程还应考虑编制完成后如何更有效地执行预算。在设计流程时, 需要分析如何从现实出发, 使编制完成的结果更贴近企业管理实际, 需要分析是否有利于严格执行, 需要考虑如何降低或减少执行中的偏差。设计预算编制流程时应当考虑怎样利于考核, 考虑将来如何考核, 如何与奖罚挂钩, 而不是等事后再做决定。

2. 构建有效的财务预算执行机制

企业要构建有效的财务预算执行机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完善, 以配置必要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 同时规范相应的执行程序和举措。首先, 企业要健全并完善相应的财务预算组织机构, 并配置相应的人员。这个组织要负责企业财务预算的组织和实施, 避免出现管理松散、职责不明确等现象。企业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 结合自身的特点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 企业的决策层要授予该组织相应的权力, 使其能够有效地协调好预算机构和部门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利益, 并明确各个部门和员工必要的职责。预算组织机构要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促使预算真正成为全员预算, 让预算能够深入企业各个层级中。其次, 企业要规范预算执行的程序和举措, 严格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考核。企业要在内部树立预算的效力, 财务预算一经下达就具有指令性, 各执行单位需要认真组织实施, 将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 企业要建立起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 明确各级主管领导的审批权限和经济责任, 最终实现财务预算执行力提升的效果。

3. 采取科学积极的考评措施

科学合理的预算考评机制是确保预算执行力的关键所在。预算的考评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和可控性原则, 坚持综合考评和动态考评相结合。考评制度要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结合, 建立并落实具体的赏罚制度,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树立考核与奖惩是财务预算工作生命线的观念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 确保财务预算管理落实到位没有考核, 财务预算工作无法执行, 财务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 为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奖惩兑现是保障财务预算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

4. 提升预算执行者的素质, 提高员工执行财务预算的能力

首先, 要端正预算执行者的态度, 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财务预算。执行者要正确地认识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 应该将财务预算管理看成是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而不是约束自身发展的束缚。企业领导者要能够让各级员工认识到预算管理是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的重要手段, 让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预算的实施中。其次, 企业要加强培训和教育, 提升员工的预算执行技能。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有相应技能的员工, 优化员工的技能结构等, 并促使组织形成学习型组织, 员工之间相互学习, 提升员工的技能。

摘要:随着企业管理的完善和管理理念的更新, 财务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越来越受到了企业的重视。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却不能只依赖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本身, 关键是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贯彻和执行, 只有保证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 才能更好的为实现企业长期战略服务。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易燕菁.加强我国企业预算执行力的举措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8)

[2]张巧红.浅谈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之构建[J].财政监督.2007 (08)

8.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管理 篇八

一、企业管理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铁企业管理执行力存在诸多的弊病,其中涵盖了几点:(1)执行力的贯彻没有指向,只侧重于执行外在,而不去关注执行后的有效性,其教条形式的执行情况较为严重;(2)没有理解正确的思想观念,企业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执行力构架的理解和高铁未来的发展缺乏概念;(3)不够严谨,决策没有通过全面的调研与论证就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决策人员的威信度,进而造成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因可行性的缺乏而不能执行的情况。

二、相应的对策

(一)要构建细致的战略目标

一定要有正确的目标,这样才有努力的动力,才可以让工作人员团结一心,更有效的对执行任务的实行。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目标要有可行性,要让工作者明确目标的作用,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去完成目标,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形式之上。而且,目标要细化,不能太抽象化,这样工作人员会无法全面认识目标,从而,起小到预定的作用。确立清晰、明了的目标,让工作人员有凝聚力,让工作人员勇于承担责任,主动的实施,以最佳状态置身于工作,从而,达到自己的日标,而且,上级人员注重对落后的工作人员交流,然后找到成因,有效的改正,持续的提高。

(二)设立以KPI为基点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KPI是影响企业组织运作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所以,主要的绩效指标要包括下述一些特性:(1)把高铁工作人员的工作和高铁的未来、战略和机构的核心任务相制衡。实施分界,全面支持,让全部员工的个人绩效和高铁的全面效益联系到一起;(2)确保工作人员的绩效与外、内部客户的价值相联系,要为深化客户的价值所服务;(3)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规划是参照高铁发展而进行制定的,和岗位的功能有所不同。

主要的绩效指标和常规绩效标准进行对比,前者更侧重于将个人、系统的目标和企业的成败挂钩,同时其有较为长远的战略作用。所以主要的绩效标准机制主要是评定我们需要的行为,且因为其简单全面,因此其有较强的可控性以及可管理性。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主要的绩效标准机制可以辅助其根据绩效的奖励与标准去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常规意义的绩效考核,即绩效管理中的反馈,考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为了提供分数,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利用充分的沟通,让组织以及工作人员予以目的性更强的绩效改进。而绩效考核一般涵盖了下述几种,(1)组织考核;(2)员工考核,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绩效考核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系统的工作,企业的所有工作者都要参与绩效考核之中。企业各部门、各层次人员都要在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

考核内容是绩效管理的核心要素,其可以避免绩效考核过于形式化。考核的内容要客观的显示出企业的战略内容和成功的核心条件。

企业的考核内容一般是通过KPI标准、完善KPI标准以及行为标准三个内容所构成。一般纳入对企业和系统考核的一般指标为下述几个,经上级系统的审核,对领导与相关管理人员考核的一般KPI指标,可以与相关负责的系统相一致。其他企业工作人员个人考核的一般KPI指标是经其主管根据单位承担的KPI指标和被考核工作者的岗位职责予以划分。完善KPI指标即通过各级管理工作者对企业和系统的经营管理检讨,从经营管理漏洞中找出有指向性可以深化企业的核心条件而制定的指标。企业和系统的深化KPI标准经其上级系统召开经营管理检讨会确定,个人完善KPI标准则经其主管。行为指标:通常是纳入考核的完善KPI标准密切相关的一组行为要项和工作标准所构成,是为完善KPI标准状祝所服务的。行为标准是通过被考核企业人才的主管确定。

(三)执行框架的完整构建

在权力构架方面优秀的管理机构要有十分科学、有效的设计,民主管理体系,可以最大的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不过缺乏管理的有效性;集权管理体系效率较高,管理人员交流可以得到优化,不过可能使管理人员之间权利不明、责任不清,企业管理人员要站在实际角度,按照行业特性、员工素养和所从事的产业择取最佳的管理体系。

[1]张仁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发展[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1,15(03):381-384.

[2]聊城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12,18(06):663-668.

[3]顾兰蘋,金文秀,王红岩.加强一线员工的培训对防范医疗纠纷的意义[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21(15):464-466.

[4]张培德.区域发展背景下的中高年金矿人才开发与理才创新[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12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17(02):515-218.

9.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 篇九

首先,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是全面提高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的关键人物。领导干部既是上级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本级决策、任务的制定者,是整个执行活动的组织者和督促者,其执行情况如何,落实的效果怎么样,关键就看领导干部抓执行的力度和决心。安全生产各项决策和规章制度要有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其执行力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其他职工的积极性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因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谨、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安全生产决策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地、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其次,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增强责任是前提。执行力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工作态度,它需要精神信仰,需要激情和动力,需要用心去做事。一个职工不论在什么岗位,进行一项作业,都要履行好本职岗位的职责,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表现了一个职工的工作态度。选择责任,执行规章制度,这是对每个职工的起码要求。安全无小事,把看似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很不简单,它显示了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显示了高尚的境界,显示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有了责任心,精力就会集中在事业上,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

第三,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管理班组要先行。管理班组是工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在安全生产决策和执行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好的管理班组能够弥补工区决策的不足。

第四,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作风建设是根本。因为作风的转变决定着执行的效果。要提倡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反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的不良行为;要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公司的方针、政策,反对一切形式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要提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职工、深入现场一线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抓检查督促,抓工作落实,要坚决纠正蹲在机关多、深入基层少,会议布置多、检查督促少,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的不良倾向。要提倡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做表面文章。机关各部门既是公司领导的参谋助手,又是公司决策的具体执行者。

第五,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完善制度是保障。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要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工作,就要从选人用人制度、薪酬体系、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授权制度等各个环节入手,借鉴行业经验,做好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工作。用制度来体

现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进而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来克服责、权、利不对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业务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第六,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队伍建设是主体。执行力作为一门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问题,而是一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在这个流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一个团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执行力的强弱。公司的发展目标最终必须通过全体职工的执行能力来实现。所以要加强执行力建设,就必须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公司的发展才能充满希望。因此,必须把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立足当前,考虑长远,有计划、分层次的搞好教育培训工作,建立科学、长效的培训体系。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培训,使职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培养敬业、负责、服从、诚实的精神,不断提高执行公司决策和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安全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的执行,只要我们的全体职工都大力提高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各项安全措施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的安全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求我们做到懂规矩、守纪律、负责任,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的形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把确保安全稳定运行作为生命线来抓。继续深入开展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树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观,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全面排查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组织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落实预防措施,做到有措施、有监督、有改进、有反馈,树立“迎奥运、治隐患、保安全”的指导思想,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目标。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要抓好班组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守纪律、负责任、并有良好安全习惯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中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所有的人为责任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没有保证“两票三制”等各项安全措施在生产现场的百分之百执行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强化工作过程中的执行意识,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提高执行力,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确保生产执行的过程中,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大对安全责任的考核力度,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使大家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和工作转变,从而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10.免费企业执行力管理系统 篇十

······(2011年12月)功能不断升级中

一:天目领航企业执行力管理系统,是天目领航集团投资开发的一个网络版的、各行业通用的、专注于提高企业人员执行力水平的内部管理系统。本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30%以上,提高管理效率30%以上,目前在南京已有多家企业在使用。

系统体验网址http://121.33.223.117:8

1体验账号:CSZ000888 密码CSZ000888

二:执行力系统特色:

1.网络版结构,一人一账户,无需安装,随时随地可以上网操作,就和登陆自

己的邮箱一样简单。

2.注重工作目标管理,每天工作日志的填报,通过对企业人员的目标完成过程

进行跟踪来提高企业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提高人员的执行力水平。

3.包含了OA自动化办公的功能,和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功能,可以为

企业建立基础的自动化流程化办公系统和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三:系统模块简介:

系统主要分为三大模块:执行力、综合管理、经营分析

1:执行力模块儿,主要是每个企业人员,建立自己详细的日目标或周目标或月目标,提

交进行审核通过后,通过每天的工作日志,对

于自己分解开的目标的完成情况实时的反馈。

(领导不需要每天进行登录查看和点评,一样

可以对企业人员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并且资料

数据随时可以调度出来进行查看)。上级领导对

于下属每次目标完成情况有一个点评和打分,系统会自动统计出该员工每次工作目标完成情

况的分析图表,供企业对于该员工进行升迁调

派或发放绩效工资的实际依据。

2:综合管理里面分为三大块:

(1)行政管理里面

企业可以对于重要的设备进行管理,登记每次的领用记录,维修记录。

企业可以应用系统对于每次收发的合同或协议进行管理登记,便于给有

权访问的人员进行随时随地的申请查看,读取,下载等。

企业可以通过系统进行会议通知,用户登录时便会收到提醒,同时还可

以编辑好内容,进行定时短信提醒;对于每次会议的决议内容也可以记录到系统里面。

位置管理:结合我们的物联网手机,您可以在工作时间了解到所有外勤

或销售人员的位置,进行实时监管和调度,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人力资源里面

拥有完善的人力资源日常工作需要的内容,涉及到“在职人事档案”、“储备人才档案”、“劳动合同”、“薪酬报表导出”、“人员调动”、“流程审批”等众多实用功能,解决人力资源部门原来繁琐的工作,降低人力资源成本30%以上。

(3)客户管理里面

完善的CRM功能,帮助企业记录每一个客户企业的详细资料,客户的个人详细性格及爱好,定时提醒销售人员进行回复,实时销售过程中每一次的洽谈记录等众多功能。帮助企业保存好客户资料的同时,形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库,便于以后客户交接,新人培养。

3.经营分析模块

经营分析模块是对企业老板最有用的模块,系统

会对公司人员目标完成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设备使

用情况,销售情况,库存情况,采购情况,销售额分

部,销售人员业绩等等数据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可

以导出相应表格,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让

老板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了解企业整体的运作情况报

告。这对老板选人用人,采购计划,销售方式调整等,都有非常直接的作用。

天目领航集团将这个通用版的包含(执行力管理,OA,CRM)功能的系统,免费赠送给个中小型企业使用,并且免费进行使用培训。

另外,天目领航集团,为了帮助中小型企业能够实现随地办公,能够把监督深入到每一终端环节,应运而生了,手机版“天目领航执行力管理系统”软件,用户可以下载安装到智能手机上使用。

日常工作任务过程追踪企业人员执行力的不断提升!

统一自动化的办公流程企业的办公效率迅速提升!

11.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74-02

执行力是现代管理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凭借。执行力其实就是对战略方针的观察程度,在对预定目标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分析单位竞争的核心问题来对单位的战略部署进行规划发展。在现代高校教育的背后,后勤工作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这两个组织其实属于同一个整体,相互制约,并有机结合。

一、后勤企业的角色定位

在高校教育中,后勤工作是作为一个辅助教学形式而存在的新个体,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其组织运行的开始就扮演着服务教育工作的角色。高层的企业管理者应当掌握好我国在教育上的政策依存,通过远景、战略、方案等的制定,完成对工作任务的确立后,才能够进行任务的执行。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后勤管理工作的执行力还有待提高。在提高执行力的过程中,后勤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后勤管理者在细节上,应当做好教育的纽带,让学生群体和学校高层之间拥有生活上的直接联系。

二、高校后勤工作执行力难以提高的主要因素

首先,从思想上来看,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高。后勤企业认为,在执行任务的所属细节上,执行力应主要体现在基层工作人员身上,而中层领导者更习惯去制定管理制度。这样不去分析布置的工作是否完成,而是简单地进行规划,是很难提高工作效率的。这也是为什么现代高校的后勤保障工作执行困难的根本原因。

其次,管理者管理理论和学识有限,其工作凭借经验来进行,这样就导致在后勤的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有的方针完全是按照管理者自己处理事务的习惯来制定的,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这导致执行标准逐渐降低,很多问题都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的执行。

再次,很多执行均止于计划。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计划并没有得到落实,甚至出现延误,这样就导致工作执行速度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导致了执行力的降低。

最后,在执行的力度上虎头蛇尾,成效甚微。在执行的过程中,说一套做一套,这其实就是执行力度弱的真实体现。

造成以上几点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并非下属没有按照上司的意志落实工作,而是管理者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工作的具体需求来进行设计。这样在执行的过程中实施的目标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从而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出现。对此,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其决策的制定应当进行完善,同时还需要按照相应的合理化循环理念进行有计划的修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员工作为主要的实施定性,并以此来制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实施事务。

三、高校后勤管理执行能力的提高策略

要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我们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以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来促进职工在工作中的执行热情。另一方面,要有公正、公平、顾全大局的服务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工作完整的执行。在提高执行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提高职工的素养,关注执行细节

我们应当不断调整员工自身的工作状态,让他们明白团队成功的正真意义是什么。首先,企业整体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其次,明确的指令,能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务实工作,减少在工作上的分岐;再次,关注工作细节,应当以身作则,从基层管理做起,认真执行;最后,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拥有足够的韧劲,能够在认准某些事物的过程中,把握好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执行中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指导

不论是哪个职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都需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指导。针对指导思想,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中层领导要能正确的理解高层的指示含义。后勤企业领导在给中层传达命令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其目标的精确性,要言之有物,避免假空大的局面出现。在指示过程中,中层领导应当避免产生语义理解上的错误,并对他们下达的任务的可实施性思考后进行回复,将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盘考虑后,再开展工作。避免在工作没有开始之前就拍胸脯、打保证的坏习惯。在日常的现实工作中,由于工作任务的执行和规划差异出现的问题,应当引以为戒。

第二,中层领导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将任务分配下去以后,一定要经常和下属进行探讨,以保证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大家对具体任务的实施进展情况有所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中层领导的作用就是连接企业领导和执行者之间的纽带。而做好任务指示的正确传达,就是自己的应尽的责任。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关的规定来执行任务。

第三,中层管理者应认清自身的权利,切不可瞎指挥。在工作过程中,中层管理者的权利分三种:1.不能自主权利,这种情况,自己没有任何的许可运行权利;2.有限权限,遇到突发事件后,需要向上级反映,上级决定是否具有运行的管理权限;3.完全自主权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向领导报告自己就能决定事件的处理方法。中层管理者只有弄清楚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在执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做到全面把握。

(三)从制度、目标、人力管理三个方面提高执行力

在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确立好工作目标,并制定好工作进度,以不同的角度来衡量任务执行的情况。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应避免模棱两可的现象出现。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要做好制度的完善修改,并搭建好组织结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寻找到合适的管理人员,并依照制度的规范进行管理,这是对现有任务执行能力的有效保障。

(四)营造企业文化

制定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这也是观察执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制定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的责任态度。

“作风雷厉风行,工作讲究效率,崇尚以事实说话,允许小的失误,但不允许同一问题出现三次;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拒绝繁琐的工作态度,要做到分工合作,将工作任务进行简化;做事有责任、有担当,出现问题,要全面认识问题,找出问题中心;绩效问题是工作重心,应当作为关注重点,工作任务赏罚要分明;继承企业文化,做好企业宣传,并加强执行能力改良。”

四、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执行能力建设

在管理中,中层领导是企业最主要的任务执行者,在执行能力的提升过程中,中层领导决定了主要的任务执行效益。在改进执行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全面建设。

首先,重视人格魅力的塑造。中层领导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执行事务的发展。不断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并在下属部门中树立威信,是提升工作执行能力的根本所在。

其次,中层管理者应当全面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执行能力,并以此来提高在管理中的任务完成效率。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中层管理者需要从大局出发,做到全面的信息建设,并以此来增加对全面性事物的认知,扩大在学习过程中对周边事物的认知情况。

最后,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中层管理者应避免出现指挥大于工作的情况,应让下属能够体会到管理者的良苦用心,这对于调控执行管理的效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在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部、外部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经常导致其后勤保障工作不能够有效开展。在高校的教学中,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程。我们需要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改良,提升高校后勤企业的管理,从根本上加快其建设的步伐,并提高企业管理的执行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祥.关于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执行力的思考——兼论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执行力[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1-44.

[2] 宋冬冬.对高校后勤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3(2):136.

[3] 胡馨.刍议高校后勤服务机构激励机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8):6.

[4] 吴保根.浅探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执行力的提升途径[J].职业时空(下半月版),2008(4):129-130.

[5] 吴通苗.高校后勤企业管理干部执行力的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10(6):35-36.

[6] 秦海波,冯凤麟,陈卫,等.高校餐饮服务精细化管理战略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3(3):55-57.

12.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管理 篇十二

关键词:企业制度及办法,执行力,使用率,有效性,作用率,综合能力,执行程度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各项制度及办法进行制定、整理、汇编, 分析各项制度、办法能否形成一个系统的、匹配的、相互弥补的、不冲突的、闭环式的完整体系后, 并非该项工作活动已完结, 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存在的最终目的是约束并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这一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其执行力。

一、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使用率

1.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使用率是指企业汇编的所有制度及办法中,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数量与总数量的比率。企业众多的管理制度或办法中,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有些是在实际使用, 有些则没用使用, 那些没有被使用的制度及办法尽管在企业中存在,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如领导不重视, 存在重大漏洞或矛盾、冲突而没有办法弥补、修改等等原因导致其难以被使用或执行。这些难以被使用或执行的制度、办法有可能是某一整套制度或办法, 也可能是在某一制度、办法中的某些部分。使用率是观察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存在的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制度及办法执行力中执行程度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可以体现企业自上而下对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推行力度。

2.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全部管理制度及办法进行梳理、分析, 并计算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使用率, 以此做为观察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存在的有效性及存在的作用能力, 是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修订的依据, 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使用率计算方法如公式一。

例如, 某某某企业汇编的制度中总共包括4个管理制度及办法, 在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 其中一个管理办法完全没有使用, 而另3个管理制度及办法中, 第一个管理制度总共有8项内容需要使用, 但实际管理当中只应用了其中5项;第二个管理办法总共有4条内容需要应用, 但实际管理当中只应用了其中3条;第三个管理办法中总共有9条内容需要应用, 实际管理中全部应用, 如下表1-1。

该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使用率为:

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使用率如果低于95%, 说明该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办法存在的有效性非常差, 存在的作用能力严重不足, 应该考虑加强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推行力度。

二、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有效性及作用率

1.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有效性是指企业正在使用着的管理制度及办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能力, 是这些已使用着的管理制度及办法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大小, 能否有效的解决企业相关问题, 并保证企业运营的正常秩序。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有效性是反映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办法的功能强弱, 设计的是否合理、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是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企业对管理制度及办法修订的重要依据。

2.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有效性需要通过作用率来反映该指标属性及合理性。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需要将企业中每项制度及办法进行排列, 并找出每项管理制度及办法中解决问题的无效率部分内容, 其中解决问题的无效率部分是指, 不能够系统、全面的解决实际问题的, 或者解决问题的同时带来其它负面问题的, 且这些负面问题又反过来影响着该问题的实际解决效果的, 或者解决问题的功能已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或者存在重大漏洞, 难以较好执行的等等情况。

企业已使用着的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作用率计算方法如公式二。

N%100例如, 某某某企业汇编的制度及办法中, 正在使用的管理制度及办法包括4个, 其中第一个管理制度中共有10项内容, 无效率部分有2项;第二个制度中共有7项内容, 无效率部分占3项;第三个办法中共有8条内容, 无效率部分有2条;第四个办法中共有5条内容, 无效率部分占1条, 如下表1-2。

该企业已使用的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作用率为:

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作用率如果低于90%, 说明该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有效性差, 功能发挥程度不高, 应该考虑重新修订。

3.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有效性还有一个解释, 就是企业能够利用管理制度及办法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多少问题, 或者说, 企业通过制度及办法解各种实际问题所占比重。

假如一个某企业一年中需要规范的秩序及要解决的问题为X个, 通过管理制度及办法可以解决其中Y个问题, 那么Y/X×100%就是该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解决问题所占的比重。

三、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执行力

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执行力是指企业推行制度及办法的意愿、能力和程度, 是将企业的制度及办法转化成效益的能力。日本著名的“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业的成功, 20%在策略, 80%在执行。企业所有的管理制度及办法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活动来体现和完成, 而每个人性格特质不同, 能力不同、对制度及办法的理解、认可程度是不一样的, 由于汇编的制度及办法来源于不同的专业、部门, 其拟定环节具有分散性, 汇编环节才具有集中性, 企业中员工, 甚至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者, 对不同专业、部门拟定的制度及办法的执行力必然会有所差异, 所以分析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执行力时, 除了制度及办法本身的有效性外, 重点分析这些管理制度及办法的行为载体, 也就是企业员工。

1.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力的计算方法

(1) 影响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力强弱的主要有两大因素, 一个是企业制度及办法本身的有效性, 另外是管理制度及办法的行为载体, 也就是制度及办法使用人, 企业员工 (包括高、中层管理人员) 。分析企业员工时, 主要分析其综合能力及对制度及办法的执行程度。

设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为系数M, 企业员工对制度及办法的执行程度为系数S, 制度及办法的作用率 (有效性) 为N, 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执行力为F, F的计算方法如公式三。

(1) 系数M、S的取值范围, 如下表1-3

备注:企业依据自身体实际情况, 在各系数据取值范围内进行取值。

(2) 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有效性的取值范围, 如下表1-4

备注:企业依据自身体实际情况, 在各系数据取值范围内进行取值, 从而计算F值。

(3) F值与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力的情况对应标准, 如下表

例如, 某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有效性为82%, 企业员工综合能力非常强, 则系数M取值3, 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执行程度一般, 则系数S取值2, 那么该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力为:

F= (3×30%+2×70%) ×82%=1.886

通过查“F值与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力的情况对应标准表”, 该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执行力一般。

2.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力各系数的取值方法

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力的系数包括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M”和企业员工对制度及办法的执行程度“S”。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员工的界定范围为企业的全部人员。

(1) 每个企业都会进行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其中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分析是人力资源分析的一部分。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效率、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员工的综合素质测评 (知识、能力、品格) 等等, 企业人力资源分析的结果可以直接做为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力中系数“M”的取值依据, 并在“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力计算的系数取值范围表”中取值。

(2) 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程度“S”的分析方法

(1) 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使用率是企业员工对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同时也可以体现企业自上而下对管理制度及办法的推行力度。

(2) 企业员工对使用着的管理制度及办法违制概率。违制概率是指企业员工有意违反或主观变更使用着的制度及办法的原意愿, 造成该制度及办法的效用降低或无效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管理者违制情况主要表现在管理者的决策中与制度及办法相抵触部分、管理者违反标准业务操作流程情况等。其中, 企业管理者 (中、高层管理者) 的违制结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大于一般员工。

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程度“S”的计算方法如下:

设企业管理者 (中、高层管理者) 违制概率为E, 企业一般员工违制概率为Q, 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使用率为H, 则计处方法如公式四。

例如某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使用率为84%, 管理者违制概率为0.15, 企业一般员工违制概率是0.3, 则该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程度“S”为:

通过查“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程度系数据取值对应标准表”, 该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程度系数据取值为1.5。

综上所述, 管理制度及办法的量化分析, 重点是对制度及办法本身的有效性、制度及办法的执行程度及制度及办法的执行人综合能力的分析过程, 企业通过量化分析方法, 可以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力处于什么水平, 能够有效定位制度及办法执行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而做为制度及办法的修定依据。

参考文献

13.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管理 篇十三

大家都知道执行力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追求的根本,执行力越高的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却对执行力的提高很无奈呢?笔者多年的总结得出,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快速,更高效的提高人员执行力,但是大多数的企业都希望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可以真正做到的很少,总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着手,也更不清楚如何持续。

oa系统协同办公之精细化管理助企业提高人员执行力。

1、执行力的低下,很大原因就是任务不细致,起止时间不明确,而软件的精细化管理功能结合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使每一项任务都是计划的支撑,而每一项的任务都有明确的起止时间,明确的任务要求,明确的执行人,最主要的是设置了检查人和关注人,通过检查人使执行人时时刻刻记着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情况任务又有严格的奖罚制度控制。确保员工的执行力有效的提高,通过引进关注人,这就相当于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都是每一个领导两眼直勾勾的盯着,难道再领导眼皮子弟下办事还能偷懒?

2、OA系统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执行力的提高还必须要实现无限的循环,通过结合戴明环PDCA使执行力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明确的计划是由明确的任务来体现,每天的工作日志又可以结合每天的工作任务反馈细节问题,通过检查交流,详细的解决每一个细节问题,最后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着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样就实现的无限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下一篇:校园定向比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