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2024-11-27

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共13篇)

1.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一

初中·物理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临武县麦市中学黄林兵13487517

432摘要: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在农村中学无数教师为这默默奉献着,辛苦的耕耘着,探索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预期中显著。笔者在近年来的物理教学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思索,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农村中学无数教师为这默默奉献着,辛苦的耕耘着,探索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预期中显著。笔者在近几年来的物理教学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思索,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调查、总结,归纳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自身

1、心理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乐观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正确面对学习,盲目的学习,严重阻碍学习,因此而缺乏一定的信心,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通过调查,约20%—30%的同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存在畏惧心理,在初中生中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学习简单、考的难”,从高年级学生传给低年级学生,再传到下一年级,周而复始,使得部分学生一接触到物理学习,就感到畏惧(特别是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畏惧程度更大)。加之教师没有及时加以正确引导,或在某次测试中失利,于是在这部分同学的心中牢牢地扎根畏惧了。

2、心态方面。一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报无所谓的心态,丧失了竞争意识,这样一来良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懒散的思想却形成了。进入初中,科目增多,因为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各科都差,于是进入初二,增设物理科目,觉得压力更大,于是产生“反正我其他学科都不行,物理肯定也学不好,还不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

3、基本素质。农村初中,生源窄,加之实施“普九”之后,凡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至使小学教育压力减小,学生竞争意识丧失,导致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基本素质较差。

二、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广大的农村大部分家庭教育出现极端化。

一方面,由于学生家长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于是在教育方式上也缺乏研究,在很多家长的心中,“黄荆条儿出好人,棍棒下面出孝子”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一旦做错了事,先是一顿暴打,然后一顿臭骂,使得孩子产生畏惧,甚至“恐惧”,这样孩子再也不敢大胆干任何事情,就算是家长吩咐,也得小心翼翼,循规蹈矩,不得越雷池半步。这种简单粗暴

家族教育方式,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在学习中,部分学生不敢动手实验,也不敢于猜想质疑,不敢创新,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家长的溺爱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宣传、贯彻,农村的独生子女也逐渐多起来,因为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从来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长期以来孩子养成懒惰情绪,依赖思想,总想着父母会给我办。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缺乏动手实验,理论失去支撑,也无法得到应用,像这部分娇生惯养的孩子,动手动脑能力差,依赖思想强,学习中,总是希望别人去做,自己看,甚至看都不看,严重阻碍了对物理的学习,也包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三、学校教育

1、教师的教学教法。部分教师教育艺术性不高,采用“填呷式”、“授之以鱼”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主动性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差,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加之部分教师(特别是部分老教师)不善于学习,不注重关心本学科前沿知识不关心相关学科进步,摆资格,吃老本,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

2、教学设备。广大农村初中,教学设备不齐备,或陈旧,实验不能完全开展。就如我校来说,虽然新添了实验仪器,但是实验柜台急缺,新的仪器没地方摆放,旧的仪器被丢弃,实验根本就无法正常开展,这也是阻碍学生学习发展的因素之一。

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针对上述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物理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对策来力争解决这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把握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学生一般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生活、情感等教学资源优势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而增强信心。

二、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离开实验,离开生活,那么学生总会有“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深刻体会,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而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亲自动手亲自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如 小实验“你能制霜吗?”让学生动手实践,既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明白了“霜”的成因,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完善教学设备。

齐全的教学设备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先进的教学设备为课堂带来意外的效果。如多媒体设备,所演示的实验具有动画的立体效果、直观的各种图形、清净的相互交融等优势,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享受,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容易的让中学生接受;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图表、动画音响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给学生以立体感受,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冲突更好的理解记忆知识。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某些试验中的环境及条件,将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的景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它还可以将一些课堂演示效果不明显的实验,直观、清晰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更易理解,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新教学教法,倡导义务教育。

课堂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正因为课堂的存在,才有了教师的存在。教师应该思考,怎样才能充分调节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因此,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已经落伍了。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教法,提高授课的艺术性,用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多样化来迎合和激发各种不同学生的兴趣。因此,创新教学教法,提高课堂的艺术性,活跃课堂气氛,平等的参与,愉快地完成教育任务,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真正地关心关爱每位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艺术魅力、形象魅力,让学生由衷敬佩教师,而不是“怕教师”,从而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让学生克服一些学习心理障碍,让学生有话敢向教师说,愿意向教师说。只要有了沟通,就有机会纠正和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教育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

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强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 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多于学生家长联系,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宣讲一些新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介绍一些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使家长同志们转变观念,明白怎样进行家庭教育。

我们作为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理应进一步认识现状,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问题和困难,对症下药,才能不负重任,为农村初中物理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 《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2]《物理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陈刚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2.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二

高中物理是理科学生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同样高中物理在理解上,比较难以掌握,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很多弊端,积极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上的问题,提升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以下详细分析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应试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教师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最终成绩,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物理思维的养成,导致现阶段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一师堂教学模式,忽视课堂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课堂主体,使原本沉闷的物理教学变得更枯燥无味,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缺乏师生互动,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与其做课堂的传播者,不如做知识的引导者,单一枯燥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使原本就很有难度的物理课堂变得更枯燥乏味,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不会做、不愿学的排斥心理,枯燥乏味的课堂和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导致物理教学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3.教学手段陈旧,缺乏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形式上,教师要利用现有的先进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然而,现阶段,在物理教学中担任物理知识传授的,通常是年纪比较大的资深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比较丰富,但在先进教学形式上还是存在许多弱点,缺乏教学形式的创新,使学生很难爱上物理知识的学习,挫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都有很大影响。

4.缺乏培养解题能力的重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与其做知识的传播者,不如做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从侧面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形成物理知识的解题能力,才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现阶段,在物理教学上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违背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学目的。高中物理题型复杂,学生在物理解题的时候常常找不到解题的关键点,让学生无从下手,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讲解最后结果和正确答案,忽略解题思维的培养,学生则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缺乏对解题能力的培养,是阻碍高中物理教学发展的首要问题。

5.高中物理演示实验课程的缺失。

素质教育中重点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高中物理实验是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物理实验的有效传授,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在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中,依然存在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够重视,有些创新性实验依然用讲代替,物理教学用纯粹的讲解代替,大大降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演示实验的缺失,是导致物理教学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中物理教学有了突破性进展,解决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上存在的弊端,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以下详细分析现阶段影响高中物理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给出具体解决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一师堂教学方案,极大地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是推动高中物理教学高效发展的必要策略。比如在物理教学运动的描述这个课堂上,针对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布置学习任务,设立什么物体可以作为参考系这样的疑问,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一起探讨,做好针对性的训练,最后进行系统总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2.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有效课堂。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教学形式已经不再拘泥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灵活运用,使物理教学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上的应用,极大增强了物理教学效果。

3.加强对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视。

落实高中物理标准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思维,务必要加强对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视。高中物理实验课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上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加强物理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不断在教学中完善自我,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瑾.银川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宁夏大学,2014.

[2]温利利.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3.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物理教学属于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一、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施的不足。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物理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实验教学,通过开展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物理概念与知识的理解,易于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便于教师顺利的开展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至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然而,就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物理教学中面临着实验实施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校不重视对实验设施设备的投入,不仅如此,部分的物理教师缺乏对于物理实验的重视,仅仅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为目的,忽视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在错误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忽视开展实验课程,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忽视初中物理教学。虽然物理属于中考的必考内容,但是所占的分值较少。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在学习语数外等主要课程中,导致物理教学长期处于边缘化的位置,由于学校不重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得部分的教师逐渐轻视物理教学,导致对于物理学习,学生同样不予以重视,给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造成巨大的影响。

(3)落后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对于物理的教学方式提出全新的要求。然而,由于部分的物理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全面认识,一直沿用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甚至让学生采用机械式的记忆背诵,背诵大量的物理知识概念与公式,既无法激发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至物理教学课堂中,直接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长此之外,学生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中感到身心疲惫,失去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难以提升物理学习的成绩。

二、改进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措施

(1)建立实验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学校与教师应当提高对物理实验的重视,学校应当加大对购置物理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定期的维护与检查实验室的仪器,及时地更换破损、老旧的实验设备。同时,根据实际的情况,适当的添加实验室,以保障初中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保障学生能够独立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开展实验以验证所学的物理知识,比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磁极相互排斥与吸引的内容时,通过面向学生演示两块磁铁,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两块磁铁所存在的排斥力与吸引力,直观、形象的向学生演示抽象的物理概念,深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

(2)提高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直忽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应当转变错误的观念,率先提高对物理教学的重视,由此教师也将会重视开展物理教学。针对于物理课时安排问题,学校应当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仅仅是盲目的听从上级的安排,科学、合理的安排物理课时。除此之外,学校应当积极的组织召开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共同研究提高物理教学课堂质量与效率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地发现与解决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3)改进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重视创新与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与掌握学生物理学习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式;二是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重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两者的联系,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摩擦力内容时,结合人们在行走时,鞋面在与地面接触后产生摩擦的现象,水到渠成的导入摩擦力的概念,便于学生加深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今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教师应当提高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视,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至物理教学课堂中,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保军.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6,17:161-162.

作者简介:

4.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作为知识载体的人,便成为竞争的重要资源。有“国之栋梁”、“天之骄子”之称的大学生作为最先进知识的拥有者,本应是争夺的对象,然而,我国目前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大学生与农民工抢岗位”、“名牌大学生卖肉、卖糖葫芦”等新闻已经不再新鲜,月薪只有四五百元的岗位也挤满了应聘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高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也就具备了更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阐释

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每年以60-70万的总量增加。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2003年增加到212万,2004年扩大为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增幅达19.9%。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却出现了下降。据教育部统计,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大学生就业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2002年12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80%,比去年同期下降10%,2003年9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0%,2004年9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3%,2005年9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2.6%,2006年6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0%。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导致全球型经济衰退,先发国家近期的经济衰退,对中国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少,我国大批出口型中小企业倒闭,使得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出现大学生就业岗位缺失严重的现象。可以预计,今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多维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的宏观 1

方面原因,也有高校、企业等中观层面的因素,还存在大学生个人自身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各种原因相互交织,形成多维性和复杂性。

(一)从社会方面找根源

首先,社会市场体制不完善。当今大学生就业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管”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大学生就业进入市场化。然而社会就业市场体制的不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之一。

其次,用人单位观念问题。目前,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方面盲目提高用人标准,条件要求也愈加苛刻,文凭已经不再是走向理想职业的唯一“通行证”,除了崇尚高学历,要求毕业生具有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多数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够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许多用人单位所“嫌弃”。另外,还存在就业性别歧视的问题,不少招聘单位的广告明确地写明“只限男性”或“男士优先”

(二)从高校自身找根源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新时期的教育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符合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较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全面素质地教育;只讲学术研究,忽视职业技能;加之扩招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下降,这些都造成了知识、能力、层次等相互之间不适应.导致大学生难以胜任工作岗位.就业艰难。

就业指导工作不得力。有些高校不能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至使大学生就业难。首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缺乏实用性。不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体制,缺乏专业经验以及业务能力。其次,没有将人生职业规划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有的只是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开设就业指导课,只针对毕业生.并未将在校生包括在内,指导范围小。再者,大多数就业指导形式单

一、内容简单,并未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产销”不平衡。随着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盲目开设一些“热门专业”,缺什么就添什么.忽视了 “产品”的市场占有,即毕业学生的去向问题,结果造成人

才供求过剩,“产销” 不平衡。

(三)从学生本人找根源

期望值过高。大学生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择业意愿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明显错位。期望值过高,既可能产生择业的挫折感,又可能导致机会的丧失。因而,指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方面因大学教育的较高投入,同样期望学生毕业后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有可能造成大学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两种矛盾并存。还有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给自己定了目标。规定自己在几年内成为经理,再有几年成为老板等等,抱着大学生就是要做“白领”的念头,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这些过高的要求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最终造成就业难的局面。

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较大。部分毕业生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缺乏创业意识。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在面对当今市场巨大的创业平台,高校毕业生宁愿成为现有就业市场廉价的替代者与竞争者,也不愿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不愿意走上创业之路。

“城市情节”、“饭碗情节”需要破除。一些学生择业时潜意识的受传统思想观念支配,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认为这些单位是“铁饭碗”,工作稳定有保障。还有些学生选择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这也给就业带来了局限性。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研究

虽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是由诸多因素所造成,但是也完全有办法使之得到合理解决,关键在于社会各领域,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不断的进行深化改革。

(一)政府层面

政府要强化服务职能,畅通就业渠道,破除制约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障碍。第一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强就业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2007年大学生就业的重点

在基层。打开基层这一空间,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此,各级政府及人事、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服务职能,落实中共中央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精神,设法为大学生去基层就业创造条件。人事、教育部门应从宏观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调控,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咨询,负责调查宏观就业、学校培养等情况,进行职业分类和职业前景预测。如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公布、督查和评估制度,科学、准确、快速地报告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公布当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

第二是改革用人制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有较强的计划体制色彩,如与招聘毕业生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中的户籍、编制、各种指标和档案管理等,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毕业生就业的申请报批手续繁多。政府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取消对毕业生的城乡、部门、行业、身份等的限制,促使毕业生合理流动。要及时地清除、废止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制约或妨碍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打破地区壁垒、行业壁垒。落实各项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到乡镇、到民营企业、到西部就业。

第三,应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拓宽金融投资和贷款渠道,社会支持和激励,建立和完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社会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最大限度发挥毕业生的聪明才智,给毕业生提供一个建功立业的舞台

(二)高校层面

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市场。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社会总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对专业的人数也在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所以高校应该时刻把握就业市场的脉搏,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合理的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就业者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强化就业指导,充实就业信息高校应根据就业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正规的就业指导。比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强化毕业生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并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毕业生要求,国家对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等等。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在择业时能一步到位,避免四处碰壁。

建立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开拓就业市场。针对就业问题,高校应不断为学

生想办法,联系企业,与企业建立合作平台,培养专门人才。高校可以尝试和企业联办专业学科,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既能够解决就业问题,又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进行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能力、促发创业活动的催化剂,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大学生应努力培养创业意识,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下,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改善目前就业难的局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大学生创业不但可以改善毕业生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可以为社会上其他的待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一个大学生创业解决9-13个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达到创业带动就业,以一带多的理想境界。高校应该应进行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生个人应该具有勇于拼搏、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大学生个人层面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而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既可以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拟定人生的方向,“衡外情,量己力”,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发展方向,又可以使大学生在就业时把就业当作是职业生涯的一个环节来看待,从而不再去过分计较短期内的利益得失,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

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求职能力。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淡化专业,更注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决策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同时大学生还应该重视外语交际,提高计算机水平。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增强求职能力。很多优秀的大学生之所以在招聘会上不知所措,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为此,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提高求职能力。比如可多参加一些诸如模拟招聘会之类的活动,增加实战经验,积累求职技巧。并且利用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主动与用人单位接触,努力增强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

大学生应该更新就业观。第一,大学生应降低期望值。在精英教育逐渐退出历

史舞台的今天,接受大众教育的学子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就业心态,丢掉“精英”高就的思想,改变“人往高处走”的陈旧观念,放下架子,低姿态进入社会,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寻找发展的机会,破处“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等就业的“城市情节”,和“金、银、铜、铁”等饭碗情节。第二,树立动态就业观。大学生需要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在如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应该力求“先生存、后发展”,树立动态就业观。同时国家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所以毕业生也应把握时机,开拓就业空间,减缓就业压力,进行自主创业。第三,可以跨专业就业。在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今天,大学生应该灵活选择,可以跨专业就业。比如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物理、数学、计算机都比较好,所以该专业学生就可以另辟蹊径,从事诸如物理、数学研究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相关职业。

5.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职业规划 篇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越来越少,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越来越小,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现在看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我就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1)形势及现状

目前,大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一方面,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国大学生的供给呈现高速增长。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对称,大学毕业生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30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78万,就业压力依然很大。2009年仅应届高校毕业生就有611万人,还有数百万存量失业毕业生,700万大学生面临找工作。

(2)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因素:2005年初,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巨大的人口“自重”对就业形成了沉重而持久的压力。在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属于高智力群体,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业的形势必然不乐观.并且就业问题面临全球化挑战。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时期,使得劳动力的竞争也成为了全球竞争。已经融入世界的中国,其就业问题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②教育因素:应试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中我们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快节奏高素质的需要,因为他们的知识不是拓展在应用与实际的问题之中。如此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单位不愿意接纳倒也有理。

但是在中国产业结构失衡的情况下,进行大学生扩招是导致大学生失业率居高的根本原因。自1999年高校扩招。民办院校办学条件的放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然而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失业,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与大量寻找工作的失业者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市场需求的不适应和脱节。

③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明造成“隐性”失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及评估反馈等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自我评价不够客观、期望值过高。一项调查显示, 62%的同学表示自己毕业两年后要成为部门经理;77%的同学说, 35岁之前要成为高级职业经理人;职业规划过于“理想化”。很多大学生过于追求完美,总想一步到位,从而造成了许多“隐性”失业。

(3)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①政府政策:《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都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并逐步扩大规模。

②完善、规范就业市场,提升就业投资回报率: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就业结构将发生变化,股份合作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较大发展,将为就业岗位的增加提供机会,国有经济作为就业主渠道的状况将逐步改变。

③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要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地去创业。据调查,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存在优秀学生签约率低及很多学生不能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策划等问题,这充分表现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环境。从2005年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就业虽然不能做到绝大多数一次性就业,但假如把就业门路充分扩大了,比如到非国有企业的单位工作、到基层工作等,大学生就业还是不成问题的。另外,考研的学生也一定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如果说“无业可就”反映的是就业制度、政策等大环境中的问题,那么“有业不就”反映的则是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为此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在所有措施中,对于大学生来讲,最容易起到作用也最方便的就是及早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撰写自己的职业规划书。在当今这个人才涌现、竞争激烈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书逐渐被求职者和职场人士重视起来,用于梳理思路,确定未来职业和人生的大方向。

职业规划书主要包括前言、自我盘点、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专业分析、未来人生职业规划、结束语这六大部分。

前言有时可以省略,阐述错略阐述自己的理想;自我盘点则是盘点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优点缺点生活上成果的经验和失败的经历;专业分析则详细分析自己的专业,深刻了解自己对各类知识的理解,在知识的储存上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未来人生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应该会向那些方向发张,在哪一个年份会取得什么样的职位。确定目标和路径、制定行动计划、动态反馈调整;结束语则是对自己的激励。

6.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六

黄 丹1 汪 维2

(1.广西师范学院 社科部,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高校工委 组织部,广西 南宁 530021)

[摘 要]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重较大,他们当中的很大部分存在自卑、抑郁、冷漠、焦虑、内疚、敏感等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产生这些问题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还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2528(2008)02-0081-03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家庭的生存生活问题,对从经济困难家庭中走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制定了许多救助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大学生的生活难题。但从高校校园生活的实际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生事故的比重仍然较大,有的甚至非常严重。针对事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很多事故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所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1.自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在自身能力、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容易产生自轻、自贱、自鄙的情感体验,对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自身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他们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等心理特征,行为中较多采取逃避方式。

2.抑郁。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苦闷、思维迟钝、行动迟缓,常感力不从心、,因而少言寡语或整日沉默不语,伴随有失眠等不良反应。抑郁状态常使这些大学生感到生活和生命本身都没有意义,产生强烈的无助感,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

3.冷漠。生活困难常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挫折感。面对挫折,他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无论是悲、欢、离、合、爱、憎等都漠然视之,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郁孤僻、自我封闭,在心理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缺乏人生理想和生

活目标,消极地对待人生和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往往不愿进行抉择和竞争,缺乏责任感和成就感,人际交往困难。

4.焦虑。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我们曾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做过一项调查,题目是:“请你写出最近一段时间(近2 周)内最关心或最担忧的事情。”结果有71.9% 的学生最担忧自己的家庭生活出现困难,担心家人病情加重等。持续长时间的焦虑会破坏人的免疫力,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发生,必须引起重视。

5.负疚。面对艰难的家庭生活条件,很多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负疚感,他们觉得自己不仅不能帮家里减轻负担,还要花钱读书,对不起坚持劳作的双亲。如果在学业遭受挫折时,这些学生的负疚心理往往更为强烈,常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辜负了家人的期望。当负疚感过于强烈时,就会引发其自卑、抑郁、焦虑等系列心理问题。

6.敏感。敏感心理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中非常普遍。因为他们经济困难,对与钱有关的事情十分敏感,他们不愿让同学知道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希望因贫穷而成为需要照顾的人。因为这会让他们心理不平衡,在同学面前产生不平等感。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之所以产生上述的心理问题,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经济压力较大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常常靠举债借款缴纳学费以维系学业,因此,他们在校期间总想千方百计寻求机会打工挣钱,同时又要拼命学习,以期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这使他们经常陷入一种想打工又怕耽误学习,既要学习又必须打工挣钱的矛盾之中。特别是因打工而使学习成绩下降,自己在班级成绩排名后移时,这种矛盾冲突更为激烈。

当然,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来到高校后,通过组织获得了一定的助学贷款,但是贷款的偿还压力将伴随他们走完大学学习的全部过程。久而久之,无法解除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不利影响。

2.学习适应能力差

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中学阶段为班级的尖子学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曾受到同学的仰慕、老师的钟爱,但进入大学后,竞争激烈,很多学生由中学的优秀生或尖子生变为大学的普通生,心理开始失衡,加之不能较快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调整心态,造成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困惑。此外,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许多来自落后地区,以往落后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很难适应高校自主的学习方式,他们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在一定阶段内难以适应。

3.社会支持相对匮乏

社会支持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有着重大的影响。高校学习生活压力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其特殊的情况,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需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社会支持。但是,高校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相对疏远,这使远离家门的学子缺少精神依托,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交能力较差、心理闭锁、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等,他们常常不易寻找到倾吐心声的知己,思想得不到交流,心中的郁闷、不满和不安无法很好地得到宣泄。

4.就业压力沉重

国家实施双向选择分配制度以后,大学生开始自主择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曾经的“不管吃多少苦,只要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现状,鱼跃龙门”的梦想开始破灭。1999 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社会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存在许多不公正的现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5.受到社会上部分人的歧视

在大学校园里,广大师生对困难生都给以真情关爱并无私相助。但在社会上,困难学生常常受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奚落、嘲笑和歧视。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金钱至上”的社会不良现象又表现出一种蔑视甚至仇恨的态度,社会现实与他们主观意识间的冲突加剧了其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负性改变。

6.不良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儿童最初的社会天地,对儿童早期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其父母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方式缺乏科学性,这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早年的人格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大量的心理咨询实践已充分

证实这一点,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学生在回顾早年生活时,大多数都谈到了父母对他们童年心理的消极影响。

三、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由于引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

1.社会方面

为减轻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应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发放奖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国家发放困难补助等政策措施。特别是针对目前社会资助体系不规范,建议通过适当方式合理规范,建立新的资金分布格局。可根据各高校学生具体状况,公平合理地进行资金的再分配,从宏观上把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救助团体,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其提供合适的助学岗位,帮助其通过自主行为摆脱贫困。此外,团体还应面向全社会为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职业介绍的同时发展自身的产业,以兴办产业的方式为其提供部分助学岗位。

2.学校方面

首先,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2001 年3 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因此,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与发展为主导、咨询与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目标模式,提高经济困难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意识,使其树立自助性指向的健康新概念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健康中心等方式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等等。

其次,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有助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通过学年制进行,基本上不允许在校学生工读交替(一段时间学习,一段时间打工),也不允许兼读(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本科四年是以脱产的形式安排学业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原有的学制上有所突破,有限度地引进了学分制,但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

制。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对学生的在读年限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只是对在校修习课程所积累的学分有规定,时间上无硬性要求,实行弹性学分制。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对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很有意义。因为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停学一至二年后再恢复学业,对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也允许提前毕业。

再次,经常举办一些团体互动活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初入大学,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是其形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互动性集体活动,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消除陌生感与恐惧感,为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家庭方面

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教化对孩子的“本体安全感”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父母,应该在关心子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地关心其心理的需要,转变教育方式,多与子女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给子女在心理上提供一个稳固的精神寄托,保障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4.个人方面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抑郁、强迫等。他们除了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疏导和治疗外,自身也应积极进行日常性的自我心理调适。

首先,确立适合自己的新的奋斗目标。许多大学新生入学后,往往缺乏新的奋斗目标,容易产生迷茫感与失落感,极可能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和疾病。所以,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应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其次,要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对于因学习紧张、生活贫困、就业困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应勇敢面对,泰然处之。要保持心态的平衡,遇到问题,应始终以乐观、坚强、自信的态度对待生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以一种自信、坚强、乐观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是有助于及时调整心态,从心理困境中走出的。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和抗干扰能力,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修养。

第三,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转移注意力,是有助于摆脱心理困境的。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一旦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面对新事物,心情往往会逐步开朗,有利于减轻和消除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境。例如,当心情抑郁时,可打打球、散散步、找知心朋友谈心等。焦虑时,可找一部自己喜爱的休闲文学作品或影视看看。家庭经济大学生还应学会自我宣泄,对经常产生的不满、愤怒与痛苦情绪应积极加以宣泄释放,以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选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7.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七

与大学公共英语和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相比,成人英语教学是特殊的,其教学对象是不同的,是具有自身特点的。这种特殊性让很多教授成人大学英语的教师感到,成人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是不容易教的。同时,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也会感觉到吃力,而且学习效果却不理想。

二、成人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学生生源明显的差异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成人大学生的生源的构成是多样的:普通的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是经过正规的高考,并且被录取到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学习本科知识,他们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还有是中职技校高中毕业的学生,这类的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甚至是很差;另外,那部分相当于有高中学历的社会在职人员,这类学生水平可以说是多样的,层次不齐的。各类的学生在一起,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可能年轻学生的水平好一些,有些很早参加工作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可能会更加吃力,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材陈旧,教学课时有限的问题。英语是一门外语, 学习外语是一个生涩的过程,学好英语是需要足够的课时的。以中学生英语教学为例,中学英语教学基本都超过一千课时,但是也只有部分成绩优秀者能达到国家英语四级水平。大学成人英语的教学课时在一百五十左右,在短时间内想学好英语是很难实现的。成人大学英语的教材应该与学生本身的实际水平相结合,要难易适中,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有心里压力,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不大。当前大学成人英语的教材比较适合普通高招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都很难理解当前教材上的知识,导致很多学生难易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英语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3.教学方法古板陈旧。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对基础词汇或者语法知识的学习上。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单词和语法,而不是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慢慢磨灭。同时,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做到也不到位,需要补充的知识也没有补充。多数教师都不能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只是按照课本知识对学生灌输一些语法,也没有注意到学生对这些知识是难以理解的。

三、成人大学英语问题的相关策略

1.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经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英语具有兴趣,才可能发自内心真正喜欢上英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因此,教师在成人大学英语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成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紧密相关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英语,让学生感到英语运用就在他们身边。同时,成人学生的差异性的存在,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点燃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成人英语教学中,不能再程序化的讲解单词,讲解语法, 念课文或者背课文,而是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具有推动作用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声音、图片或者视频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刺激学生,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分成互助小组,课堂活动可以是分小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与评价。

3.选择合适教材,改革考核方法。成人英语教材的选择要贴近生活,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一致,而不是追求所谓的“可教性”。大学成人英语的教材要改变,要做到学用结合,要注重突出英语教学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要注重其实用性。成人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可能在理解力和记忆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考试时考试内容和题目类型,应该与一般的有所区别,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 要选择与现实情境相联系的题目,对学生做到科学的考核。

四、结语

8.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中物理、疑难问题、对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0.引言

高中物理的教学必须以学习物理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高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好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不要仅仅给学生灌输文字知识,要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落后。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机械式地学习,死记硬背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厌烦情绪。

(2)没有及时纠正错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一些老师没有及时进行详细解答,或是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老师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这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和谐,使学生心理上形成很大的压力。

(3)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许多教师总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因此一直处于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4)有些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在教学时语调太过贫乏,语言不够精炼,缺少激情和感染力。提问的方式过于刻板,有时提的问题太过简单,缺乏讨论的价值,有时难度太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

(5)不懂得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都不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知道一味地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在实验操作上又变成了自己的演示过程,则都不利于学生学习。

2.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高中物理注重的是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而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也要创造好这种学习气氛和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探索,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如物理概念和公式等知识。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

(2)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新的实验教育情境,优化实验资源,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最大效果。通过种种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是不科学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物理一定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初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也要不断更新知识,跟紧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步伐,促进学生全方面地发展。

(3)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改革中,高中物理教师不但要具有专业素质,还要有创新的教学精神,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人文素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跟紧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保障教学改革的順利实施。高中物理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通过教学实践来不断地探索,并反思总结经验,改进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教学中联系实际,要在教学中引入情境,增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注重人文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4)物理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尽量多的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一起研究探讨物理知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案例分析

例如在教学“榜次定律”中,教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魔术实验,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环是闭合的招环,B环是断开的招环。用条形磁铁的N极(或S极)靠近A环,会发生什么现象?当靠近或离开B环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会被神奇的现象所吸引,为了探究原因,将展开“榜次定律”的学习。学生这些所有的兴趣、求知欲的集成就是学生保持持久探究的原动力、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许多物理教师对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感受正逐步加深,但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因此物理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银珠.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及其对策[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创新,2012,7(12):23

[2]张浩.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教育[J].教学论坛,2012,3(8):29

[3]刘贻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生导报(教研周刊),2012,8(49):87

[4]黎希华.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0,2(32):15-16

[5]钱巧英.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1.9(4):62

作者简介:李良忠,男,四川宜宾市人,1980年出生,在职研究生学历,中教一级职称,

9.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九

Z2013354 职业技术教育学 李莉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良好的素质、向上的精神以及积极创新的意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作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疏导者,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那么,大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大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智慧和知识产生、汇集和向外界辐射和散播的场所。随着“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被誉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发展的大学,将在新世纪的社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之一。大学是教书育人的殿堂。德国教育家施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的本质作用有三个:发展的养护、文化的传递、心灵的唤醒。真的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活跃的积极的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我已经从事了七年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工作。其中我觉得前一门课程是非常关心学生的一门课程,里面谈及很多大学生现在的心里问题,那么,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我们担负非常重要的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良好的素质、向上的精神以及积极创新的意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现实落差

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感到自己所考上的大学与自己梦想的大学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高考失利,或是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因而没兴趣,也学不进去。这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目标模糊

有些大学新生形容中学阶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赛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盏最明亮的灯,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着这一目标奔跑,虽身心疲惫但目标十分明确,因而生活紧张但却充实。顺利地进入大学之后,天虽已大亮,但高考这盏明灯却也熄灭了,生活中也就失却了目标和动力,周围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观,大学生活反倒显得失落和茫然。高中时由于升学同学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同学们你追我赶向着这一目标奔跑,虽身心俱疲但目标十分明确,因而就有强大的动力做支撑,生活紧张但充实。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很多学生感到筋疲力尽,在饱尝了成功喜悦的同时,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可到了大学,仍然要面临繁重的功课,这让他们不知所措。十几年苦读中,不少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取大学,且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推动下向这一目标冲刺的,学习上带有很大的被动性。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已经实现,许多学生失去了奋斗目标

和外界推力,他们以往学习上的被动心理明显表现出来,如目标模糊,动力减弱,对为什么学、学什么、将来做什么等现实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明确的定位。在高层次目标尚未建立之前常出现情绪低落、彷徨迷失的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并不鲜见。

3、环境不适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由于中学时是在老师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度过的,特别是高考前,作为家里的重点照顾对象,形成了以自己为圆心的生活模式,习惯接受别人的关怀和照顾,生活的主动性和自理能力较差,在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大学校园比中学校园面积大,楼群林立,是个小社会。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在中学,为迎高考,除了学习,一切事情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总希望组织与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还有的学生不适应学校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南方、北方学生的倒位就学,饮食方面的显著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如果他们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心理应激便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睡眠等活动,从而形成心理问题。另外,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大学女生攀比衣着打扮,大学男生抽烟饮酒,同学之间过生日以及郊游等消费逐渐上涨,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值得重视的问重的自卑、忧虑、紧张等精神压力,甚至还会引发违法行为。

4、学习适应

新生进入校园后,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对新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尤其突出的矛盾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新的大学的教学。一些人习惯了老师在身边的悉心指导,突然面临大学里的自主性学习,很多新生会觉得别扭。

5、人际交往

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是一些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大学新生带来许多烦恼。这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占很高的比例。如有的学生与同寝室的同学长期关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加;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

6、恋爱心理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感到有很多说不明白的心理困惑,大致有以下几点: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是不可能的。殊不知,恋爱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年龄、外貌、品行、性格、文化、职业、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民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等等,或许只有某方面的相互欣赏和认可就走到了一块,或许也仅仅因为某一点小小的看不惯就分

手了。大学生心目中,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也就是说,总相信有完美的爱存在,可现实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男人或女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己。要达成多方面的默契是需要时间的,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大多源于自身。

不知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同时,也是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所引发并形成的恋爱低龄化、公开化、高速度进展和恋爱的多元化所致。具体地说,因为他们年级尚低、涉世太浅,缺乏深入了解和正确判断与评价一个人的经验;因为他们过于情感外露、行为外向,盲目地一扫传统的以含蓄、深沉为美的恋爱方式;因为他们年轻、冲动,情爱的发展极易受性生理与性心理发育的控制;因为他们本身面临的就是一个多元化人生价值观念的现实社会……所以,恋爱心理困境的产生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7、自我评价

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强手如云的新生集体里,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于是在一些大学新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高考前学习成绩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素质高低的主要指标,而进入大学后,专业成绩不再是衡量一个人好坏优劣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自身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己不如人的地方很多。有些学生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方方面面难免有使人相形见绌的感觉,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在某些学生身上就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过程中,我们都会涉及此类话题,正面引导,不伤及学生自尊心。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平台,解决一些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让他们能正确面对现在的环境,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未来的道路。我们要能够善于运用思政课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辅导。

高校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使人担忧,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增多,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很多,给大学生自身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起社会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取向,其理论与实践基础不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而且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中国两千多年的优秀的 文化和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等。其工作队伍主要由高校党委书记、基础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等组成,他们不但是建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主要力量,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开展的主力军,他们认为自己担任了学生的人生导师、朋友或同路人的角色,对学生的成长承担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而且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特点是“发展咨询、教育模式、思政传统。”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心理咨询,更重要的是拓展到高校学生人生、学习就业、恋爱、生活等方面的咨询。在教育方法方面倡导东西方法兼用,博采众长,特别是大胆采用非专业的本土方法,甚至“法无定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办法,它为探索我国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本土化的示范、方向、定位、整合上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0.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十

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就业动机,为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的过程中,又难免会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的心理问题。

1 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据清华大学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的最大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增长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以心理体现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后的选择、就业、考研、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问题。而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朋友。

2 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值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去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工作,过分地考虑工作的地域、职位的高低。高期望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渴望高收入、高物质的回报率,并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公司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

3 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和理性化的,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中,因此各种不良的观念也存在,并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空间。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利益,而对自我的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3.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真实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中去工作。

3.3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在求职时,只要是和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但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在面对心理问题时要端正自己的心态;面对细节问题时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礼仪知识,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问题中多次出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和礼仪素质,相信有能力的大学生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8-180.

[2]靳希武.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单中惠.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1.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成人 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与大学公共英语和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相比,成人英语教学是特殊的,其教学对象是不同的,是具有自身特点的。这种特殊性让很多教授成人大学英语的教师感到,成人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是不容易教的。同时,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也会感觉到吃力,而且学习效果却不理想。

二、成人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学生生源明显的差异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成人大学生的生源的构成是多样的:普通的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是经过正规的高考,并且被录取到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学习本科知识,他们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还有是中职技校高中毕业的学生,这类的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甚至是很差;另外,那部分相当于有高中学历的社会在职人员,这类学生水平可以说是多样的,层次不齐的。各类的学生在一起,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可能年轻学生的水平好一些,有些很早参加工作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可能会更加吃力,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材陈旧,教学课时有限的问题。英语是一门外语,学习外语是一个生涩的过程,学好英语是需要足够的课时的。以中学生英语教学为例,中学英语教学基本都超过一千课时,但是也只有部分成绩优秀者能达到国家英语四级水平。大学成人英语的教学课时在一百五十左右,在短时间内想学好英语是很难实现的。成人大学英语的教材应该与学生本身的实际水平相结合,要难易适中,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有心里压力,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不大。当前大学成人英语的教材比较适合普通高招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都很难理解当前教材上的知识,导致很多学生难易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英语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3.教学方法古板陈旧。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对基础词汇或者语法知识的学习上。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单词和语法,而不是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慢慢磨灭。同时,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做到也不到位,需要补充的知识也没有补充。多数教师都不能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只是按照课本知识对学生灌输一些语法,也没有注意到学生对这些知识是难以理解的。

三、成人大学英语问题的相关策略

1.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经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英语具有兴趣,才可能发自内心真正喜欢上英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因此,教师在成人大学英语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成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紧密相关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英语,让学生感到英语运用就在他们身边。同时,成人学生的差异性的存在,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点燃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成人英语教学中,不能再程序化的讲解单词,讲解语法,念课文或者背课文,而是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具有推动作用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声音、图片或者视频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刺激学生,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分成互助小组,课堂活动可以是分小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与评价。

3.选择合适教材,改革考核方法。成人英语教材的选择要贴近生活,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一致,而不是追求所谓的“可教性”。大学成人英语的教材要改变,要做到学用结合,要注重突出英语教学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要注重其实用性。成人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可能在理解力和记忆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考试时考试内容和题目类型,应该与一般的有所区别,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要选择与现实情境相联系的题目,对学生做到科学的考核。

四、结语

纵然成人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具有特殊要求的教学活动,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具有规律性,教师在成人大学英语教学中,掌握了规律就会感到过去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唐超群,王思文.成人教育学习方法论[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杜,1989.

[2]舒白梅.現代英语教学[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

12.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十二

移动学习 (Mobile Learning) 主要是指通过移动通讯设备的帮助, 在任何时间、地点产生的学习行为, 同时, 移动学习所借助的移动设备必须可以有效的将学习内容完整的展现岀来, 且需要提供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所发生的双向交流 (Alexzander Dye) [1]。移动通讯设备作为一种具有便携与个性化优势的交流工具, 不仅可以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工作、学习和交流, 还可以让自己更加紧密的融入社会的群体, 加深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移动技术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与之密不可分, 而面对新时期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教育工作者和移动技术的开发者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探索, 激发移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移动语言学习的现状分析

(一) 移动语言学习的背景

移动学习概念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末期, 在其产生以来发展就较为迅速。目前, 移动学习已经成功走出“婴儿期”, 逐渐向成熟领域发展。根据相关资料表明, 移动学习尤其适用于语言的学习, 在开展移动学习的初期, 语言学习项目就被列为其中[2]。因为移动语言学习较一般项目更为复杂, 所以相对于移动语言学习研究的进展比较慢, 但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移动学习对于教育教学的优势, 让我们不得不对移动语言学习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二) 移动语言学习的发展

语言的学习从来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回顾国内语言教学使用教育技术的手段, 从最开始的录音机、随身听和电视等, 到计算机技术兴起后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科技无时不刻的不在影响着语言教学的发展。现在, 面对国内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网速的提升, 移动终端不再仅仅作为通讯设备或者娱乐工具而存在, 移动技术作为当下的热点已逐步融入教学, 为教育改革添动力。此外, 面对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育者想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 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运用移动通讯技术和设备, 加快我国教育的变革。

(三) 移动语言学习的优势

移动语言学习作为新型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 移动语言学习的便捷性不仅打破了传统学习的固定形式, 而且能够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其次, 强烈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片段式的学习;然后, 移动语言学习所具有的双向交流模式, 能够充分展现交互的丰富性, 在进行学习的同时满足学习者对于人际交流的互动;再者, 移动语言学习能够充分利用移动技术的优势, 创建出具有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移动情景模式;最后, 通过无线技术的支持, 使用移动设备能够轻松的将多种数据服务装置、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联系起来, 轻松的搭建信息网络共享平台[3]。

三、大学英语教学应用移动语言学习的问题和建议

(一) 移动语言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一, 因为移动语言学习一般关注其学习软件和平台系统的适用性、语言能力强度以及是否可以进行有效探索方面上, 而对于学习资源的建设、新型教学教材的开发以及移动语言学习教学评估方面上的研究还不够透彻, 例如目前的移动语言学习的教程基本上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课内容没有本质性区别,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移动语言学习的便捷性和丰富性[3];第二, 移动语言学习涉及的领域比较广, 如互联网技术、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多种学科, 因此在推进移动语言学习发展的同时, 研究领域的技术型人才和教学领域的专业型人才, 对移动语言学习的设计上其侧重点各有不同, 导致移动语言学习有效性降低, 且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能够借助的移动设备工具存在单一性, 不能完全挖掘移动语言学习的潜力。第三, 外语教育技术针对的主要是个科技技术与外语教学要素间的联系, 而不是单一的技术个体, 而国内目前对于移动语言学习更多的是关注其技术的应用和改变, 忽略了教学和学习时“人的感受”, 其个体的差异性较弱[4]。

(二) 应用移动语言学习的建议

首先, 移动语言学习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必然趋势, 应该有效的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缺点, 充分展示出其自身在教学上的补充与延伸性。比如根据移动语言学习者通常进行片段式学习的特点, 在保证学习单元完整性的基础上, 增加各个单元的关联性, 控制单元内容篇幅, 并在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同时, 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教材内容的个性化。

其次,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移动语言学习时, 也应适当的对参与移动语言学习的学生们进行课堂测试, 检测学生进行移动语言学习的效果, 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 根据学生课堂测试结果, 改进移动语言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或者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移动语言学习计划和目标、此外, 针对成绩特别差的学生, 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原因, 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学生们在进行移动语言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 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 适当的融入传统模式课堂测试训练,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子户型, 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减少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5]。

再者, 不能片面的将移动语言学习作为独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将其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进而激发移动语言学习的潜力。同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移动语言学习时, 应坚持两个原则:第一, 注重学生的感受, 发挥学习自主性。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将学生作为移动语言学习中的焦点,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比如通过任务模式, 让学生们带着不同的任务和问题主动的进行学习。第二, 注重双向交流, 做到及时反馈。师生之间需要通过移动设备完成移动学习的交互, 触发二者间自由交互和反馈, 能够更有效的实现移动语言教学与学习的目的。

最后, 国内移动语言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缺点, 不仅需要大量的实证证据对移动语言学习的应用性提出合理的建议, 还需更多的实证检验去知道移动语言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不断促进国内移动语言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 构建起移动语言学习的理论模型。

四、结语

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本文针对移动语言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究, 能够发现移动语言学习在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相对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对移动学习和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更为有效的整合, 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贺兵.论移动语言学习下大学英语教材的立体化开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1:135-137.

[2]路亚涵, 乔令先.移动学习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 17:161-162.

[3]丛莉.大学英语与移动教学[A].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 Singapore.Proceedings of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Business and Education (CBE 2016V50) [C].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 Singapore:, 2016:4.

[4]胡茶娟, 沈春蕾.国内移动英语学习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基于国内十年 (2004-2014年) 研究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15, 10:15-20+79.

13.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 篇十三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抽象,与其它学科相比是学生最不易“接近”和“驾驭”的。高三复习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高中教师如何在高三复习中克服这些客观劣势,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就更加要注重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三物理,物理复习,存在问题,方法措施

新课程高三物理复习,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处理好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的关系,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并且加强实验教学和基本操作的实践复习不等同于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换一个角度对学习内容重新认识,达到量与质的提高。

然而,普通高中扩招给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1.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复习课的现状。

知识系统化的程度不高。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往往对知识进行教材顺序上的重现,虽然在深度上能够按照高考考纲的要求,但往往缺乏对知识的宏观的横、纵向之间的概括和总结,虽然在校本复习纲要和很多参考书上有知识网络图,但未被教师和学生充分重视和很好的使用。往往在一章的开始只做介绍性的解说,一带而过。缺少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知识系统化过程,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头脑中对知识的记忆是零散的、混乱的一些“点”,并没有按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形成线和网。

1.2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

现在市场上物理高考复习资料(或称复习用书)的品种数不胜数,已是百花齐放、优秀和糟粕共存时期。认真分析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可以发现下列问题:①逻辑错误。全书的谋篇布局和书中的某些单元有逻辑错误。②对高考考试大纲学习研究深刻,一些高考不考的题目在复习资料中屡见不鲜。③编写体系不符合掌握知识、方法和能力提升的程序。④高考复习用书页面越来越大,页数越来越多,字体越来越小,冲淡主题,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1.3 高三物理教师处理复习用书时存在的问题。①部分高三教师教复习资料,而不是用复习资料。从课堂教学上看,教师基本上照复习资料原样搬到黑板上。知识点的复习,照复习资料上的讲,没有一点新鲜感,没有对知识群体进行高度的归纳、概括,没有把书念薄,课后学生基本没什么印象。有些教师还把复习用书上的不妥和错误搬到课堂上。②资料多,习题作业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时间少,影响学生正常发展。

教师教复习资料,而不是批判地用复习资料,是教师教学水平低或事业心不强的具体反映。时间久了导致这些教师过于相信复习资料,知识点复习、习题课都是教复习资料。教内容不思考内容,做题不想题,讲题不深刻,方法少。

1.4 对物理教学的冲击。

在这样的教学下,大多数学生反映上课听了,下课做了,学起来很累,可考试的时候还是不行。每逢单元考试便遭受挫折,缺少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从个体上讲,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勇气会严重下降。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降低,物理作业被排在所有科目的最后才做,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整体的层面上,两极分化的态势会愈加严重。即只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还有一部分在应付或是放弃。新课标提出,物理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样做无疑与新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2.高考物理复习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高考物理备考复习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2.1 要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系统的构建。

在高考备考的复习阶段中,应紧紧抓住知识系统的构建,充分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同时,要精心选择知识点密集、纵横联系广的典型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和知识重组的方法,促使其在头脑中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形成纵横交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稳定的、丰满的知识结构,并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还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套注重于内容的深、广度,着重于知识能力的提高、方式方法的形成,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的类型齐全的“少”、“精”、“活”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让学生在这种针对性的练习中,练出水平来。

2.2 要引导学生注重物理情境的展示。

任何物理问题都是有一定的物理情境的,所以,在复习中,要抓住一些物理情境相对来说比

较隐蔽、也比较典型,物理量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议题”、“画物理情境图”、“用分析法进行规范列式求解”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展开物理复习活动。在积极的联想、类比等交互作用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总复习教学中,抓住物理情境的展示和物理模型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解题环节,这是使学生灵活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的重要途径。

2.3 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任何学科,都有它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有它自己特有的用来描述有关概念和规律的一套方法。而物理学科中这个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只有会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情境,懂得用物理语言来构建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的人,才有可能学好物理,学活物理。

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理情景,寻找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就可以有效地灵活自己的物理思路,快速把握解题的方向,为迅速求得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思维保证。

2.4 要引导学生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题”与“实验”是溶在一起的。用“构图”、“将实验问题转化为平常的物理题目”的策略,是完成实验题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议题”的方法尽可能把实验与题目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实验思路开阔起来,也可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复习中遇到这类习题时就会主动与实验联想起来,从而迅速把握求解实验问题的方向。2.5 要引导学生紧扣考试大纲。

在复习中,要依据考试大纲全面地对知识进行梳理,确实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解决好知识覆盖的问题。

同时,也要善于通过典型例题的剖析来解决基本方法、基本思路和基本技能的问题。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存疑问,在方法思路上心明眼亮,从而使学生通过冲刺阶段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和训练,真正积蓄起足够的潜力,在高考复习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3.高三物理备考的策略

学生在高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审题错误,书写错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较弱,数学处理能力较低,基本的定理、定律运用不够熟练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得分低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锻炼。

3.1 正确理解《考试说明》,制定复习策略。

(1)

立足课本,着眼基础,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

(2)钻研教材,狠抓常规教学,落实好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

(3)加强方法教学和规范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探究,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实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关注高考信息,随时了解最新动态。

(5)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多沟通,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成。

3.2 把握全局,做好复习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阶段。时间:2012、7-2013.2月。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时间:2013、3-2013年4月。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阶段。时间:2013、5月初-2013、6月初。

3.3 备考的具体措施。

3.3.1 重视教材、夯实基础、强化应用意识。

(1)在复习中应立足基础知识,通过透彻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如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应该让学生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引导学生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

(2)复习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构建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从而使运动和力的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以课本的习题背景、插图和阅读材料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应用中、低档试题进行训练,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强、构思新颖和方法灵活的习题。

3.3.2 围绕考点,参透考纲,认真研究三年高考试题特点。

结合《考试说明》分析高考命题的规律,把握命题原则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准确把握高考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收集近三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特点,试题考查的侧重点,全卷考查的热点等。

3.3.3 精心讲解,严格训练,切实提高课内课外学习效率。

(1)精心讲解,通过教师引导对示范例题的分析,讨论和解答,“以题引路――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解题步骤和思路,归纳解题中易出错、易遗漏、易忽视、易混淆、易忘记的地方,要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2)讲练结合,多让学生思考,注意适当做一些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做到讲得透、练得精。

3.3.4 渗透方法,彰显技巧,努力构建物理学习思想体系。

(1)在平日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题目和章节,有意识的、恰当的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学习和领会,强化物理方法的运用,突出方法教学。

(2)通过例题、习题的讲练,强化物理思想的渗透,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作用。要让学生逐个地掌握物理思想方法的本质,做到灵活的运用和使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突出思维抓教学。

将课外试题与课本上试题进行对照,比较方法、技巧、思想,加深理解。

3.3.5 重视实验、注重原理、强化设计能力。

物理实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来看,对实验的考查越来越重视对基本原理及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如电学实验是高考中最重要的设计实验。电学设计实验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供电电路部分:供电电路可分为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②实验电路部分:包括电流表的内外接、电流表电压表互换使用、电表的改装、电阻箱的应用、比较法与半偏法的选取等;③保护电路部分:主要是试题中定值电阻的运用。

3.3.6 联系实际、拓宽视野、提高应用能力。

近年来很多物理试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不仅再现了现实,也突出了物理的实用性。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的局部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理解,所涉及的知识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为特点,体现了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推动了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了知识运用的考查。因此复习中应多关注社会、观察自然现象、科学实验、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发明、绕月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的发展等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挖掘实际问题的本质内涵,进行模型化处理,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再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问题往往能够迎刃而解。3.3.7 讲究策略、规范解题、加强应试技巧。

第一、加强应试心理的培养:很多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一到大考就失误频出:审错题、审半截题得答案、漏条件,甚至不画运动过程图或受力分析图而只凭经验做题,致使答对率大打折扣。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与考试习惯,并经常单独与其谈话交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第二、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总结、归纳等多种能力,还包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题能力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是“题眼”,如:刚好、满足、最大、最小、最终、最短、忽略不计、理想等等。关键词语往往对应临界状态或隐含条件。

(2)审明试题要求:如选择题要求选出正确的、错误的、可能的、一定的等;实验题目的要求:操作简便、尽量准确、多测几组数据、从零开始、量程限制等。

(3)要审清图形及图象的含义:很多试题的信息以图形或图象的形式给出,审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或图象,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如图像中的横纵坐标、截距、斜率、交点、面积、变化率等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4)审清本质属性、建立物理模型: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但我们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其本质便一目了然,从而建立起对应的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最后根据对应的规律建立数学方程求解。

第三、加强解题策略的培养:

(1)选择题:物理为不定项选择题,若没有十分的把握可选出可以确定的选项,从而拿到部分分。

(2)填空与试验题:要注意文字表述要清晰、数据是否有单位、有效数字到哪一位等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3)计算题:指明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或运动过程分析;画出对应的受力分析图或运动图或电路图等;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列原始方程、有求解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4)得分策略:卷面干净整洁,向它要3-5分;难题运用踩点得分、步步为营,向它要3-5分;基础题、中等题细心谨慎,向它们要满分!

3.3.8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选择权留给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三物理备考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选择怎样学,学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2)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要倡导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气氛。课堂上,允许讨论,允许争辩,允许实话实说;让每一个学生始终感受到自己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中,学生和教师共同思考,共同创造,共同分享。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习不再枯燥和无味,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高了,成绩自然就好了。

(3)改变教学方式。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习题做斗争的过程。习题教学贯穿整个高三物理教学的始终,不管是物理概念还是规律,不管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是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都需要通过习题的形式呈现,所以习题教学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3.9 上好两种类型的课。

高三课堂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课:①知识复习课;②试卷讲评课。

对于知识复习课:以教材为蓝本、以教案为导线夯实基础,突破重点、难点,并完成课后习题及作业,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

对于试卷讲评课:首先认真阅卷,其次通过抽样调查试卷、找出错题的共同点和难点,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最后点评试卷的知识分布、难易程度;点出难点;点出错点;点出共同的问题。

总之,高三物理复习与备考既不能脱离原有的教学思路,又不能缺少创新开拓精神,开拓创新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发展与挑战,新世纪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造就必然诞生在这种能力的发展与挑战之中。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高考物理复习高效性策略》《当代教育教学论坛》,2008.1.[2] 石峰.《新课标下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之我见》《中华教育论坛》,2010.6.阅读相关文档:浅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让初中生学会学习英语 与后进生谈话的语言技巧 农村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实施创新教育 从数学课后复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职教语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非权力影响力在幼儿园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谈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掌握五类基本题,轻松阅读说明文 走进文学类文本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历史课堂充满创新气氛 浅谈物质环境的创设在聋儿康复教育生成课程中的实施 再生丝素蛋白及构象转变离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下一篇:幼儿园报教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