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12篇)
1.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 篇一
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报告
公司自2008年公司通过了GB/T 19001—2008标准认证后已一年,通过一年的运行,实施并保持了符合公司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了自我完善机制,实现了持续改进。
2011年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质量方针和各部门质量目标执行情况:
由公司制定并发布和执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坚持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明确了公司开展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体现了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要求。公司的质量目标是对质量方针中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的进一步展开,既追求高水平,又保证能够实现。
2013年的运行,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员工已能够准确地理解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在各项质量活动中贯彻执行。我们认真地管理,跟踪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及时地纠正偏离质量方针的现象。
至今为止,公司质量目标已基本实现。合同履约率已基本达到95%、顾客满意率基本达到90 %以上,部门质量指标也圆满完成,并对职工进行了综合考核。
二、文件管理和执行情况
一年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体系文件做了适当修改,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各部门工作中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奖惩严明。
三、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对于一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均通过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并得到了有效实施。今年7月公司进行了本内审,内审中共开具 项不合格报告,但是均不一般不合格项。
四、合同评审控制
营销部在产品合同、加工合同及重要采购合同起草时和合同签订前,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包括营销部、生产部、技术部、质检部、财务部等部门共同评审后由主管领导签字后实施。分析合同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尽最大努力降低合同风险、完善合同条款、平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真正达到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使之具备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最终成为约束双方的法律依据,确保产品按照合同各项约定保质、保量、如期供应。
营销部与各相关部门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认真对“标书/合同评审记录表” 进行会签。为进一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合同实施后,营销部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定期与合同执行各方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意见,以便公司领导能够及时、准确作出决策和部署。合同确须调整和变更的要坚决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协调各方后进行调整和变更,力争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使之达到监督管理和友好协作的双重功效。
五、生产技术与产品控制
1、公司质量理念:精细过程、精品结果、造一台机组、树一座丰碑。坚持科学生产、质量第一、永创一流、顾客满意。以此为基础,对产品实行了科学的管理工作。
2、技术部加强了对车间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巡检,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整改。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及相关记录。严格遵守以上文件的规定,并由技术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随机 检查,对违规者要追究其相关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员工进行入厂前的培训,使每个工人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3、生产部门在开工前,检查各项开工工作是否已准备完备,准备充足后方可开工生产。原辅材料分类码放并标识,机械设备运行良好,各工种人员到位,并认真做好班组交接,把交接作为工作一班生产的终点,并由技术员监督执行。
4.采购员根据材料计划,在合格供方中采购。不合格的物品不采购。需做探伤实验的原材料必须在公司指定的单位进行探伤检验,经评判为合格后方能使用,较大的外协件车间派检验员前去检验,坚持进厂前验收,不合格材料、外协件坚决不进厂、入库。
5、只有把好材料关,才能使质量有所保证。材料进场后对材料的码放、标识进行了严格控制,并有专人负责。生产现场保持清洁安全通道畅通,生产设备专人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无杂乱现象,坚持每周末的设备擦洗和现场整理,保证现场井然有序。
5、产品生产过程中,对重点过程以及重点工艺的执行行检查,如分项、分部、单位产品,每项产品必须合格,方可进行下步生产,决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下一工序。不定时抽查在线产品,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公司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查中发现问题立即下通知并限期整改,重大问题立即停工,返工重做,并进行相关责任人的处理。
6、在与顾客的关系上,尊重顾客意见,在不影响生产质量的前提下,把顾客的意见进行分析,判断采纳合理建议,并对顾客讲明质量的重要性,优质的质量是对顾客的满意答复。
六、技术、质检部管理
1、强化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自我公司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后,各部门认真的组织全体职工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和质量手册、贯彻ISO9001:2008质量管理标准,强化了质量管理意识。根据标准要求,各部门部制定了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并着重指出了自己的质量职责,使各岗位人员明确了各自的管理、业务和质量的职责。
2.技术部做好图纸资料的档案管理,编制合理的加工工艺指导生产。
3.在生产过程中质检部负责按照生产及验收规范对加工件、产品进行检查和验收。对每道工序的半成品都进行了抽样检验,经检验人员签字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生产,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技术人员经常下车间督促和生产现场负责人及质检员共同进行监督。检查生产工艺执行、操作执行、记录填写现场卫生管理情况,并制定了奖罚制度。
4、坚持生产过程的检验和监督工作,技术工艺人员,必须按照生产配方和生产工艺要求和设备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和工序检验。在生产中严格把关“一检制”,不让不合格产品人为流入下一道工序,并且开展了“三工序”活动。即“检查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严格把好质量检验关。
5.产品完工后由质检部签发合格证后方能放行。在生产验收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要求生产部进行限期整改直至合格为止。确保所出成品基本一次验收合格。
6.质检部负责做好所有加工件及产品的质量检验记录,质量处理记录。
七、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年多的体系运行,公司不论从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体系运作的各个环节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门部的现场管理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外委件进出厂验收记录问题;
3)公司需加强对管理人员质量控制的培训工作。
改进的建议:
1)加强对部门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培训;
2)对各部门质量运行体系进行严格要求,加强检查和控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做好预防性的质量控制,从制度上建立一套预防的控制体系。4)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5)严格把好检验关,保证产品质量、进度,进一步做好记录档案及管理;
6)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总结一年来年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我公司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符合GB/T 19001—2008标准的要求,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能有效地控制体系生产和服务过程的全部质量活动,具备了监督审核的条件。
希望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质量体系,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
本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管理者代表: 2013.9.22
2.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 篇二
在交流电路中, 由电源供给负载的功率分解为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 它对外做功被消耗掉;二是无功功率, 用于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感性负载都是靠电磁转换工作的。如电动机从电源取得无功建立旋转磁场, 使转子转动, 从而带动机械运动。变压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同样需要无功在变压器一次绕组中建立磁场, 从而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出电压。是否需要无功由负载的性质决定, 不论是感性负载还是容性负载, 能够正常工作需要与电源进行无功能量交换, 在这一过程中, 不对外作功, 并未真正消耗能量。无功的含义是“交换”, 而不是“消耗”, 它是相对于有功而言的, 不能理解为“无用”。
在交流电路中, 因感性或容性负载的存在, 电压和电流不能同相位, 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
2 并联电容补偿的原理
电网中大量存在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及电弧炉等电感性负载, 因此供电系统负荷性质呈电感性, 负荷电流总是滞后电压一个角度, 当有功功率一定时, 吸收无功功率越多, 相位角度越大。安装容性无功补偿设备后, 其产生超前于电压的纯容性电流, 两个电流相量相加后, 补偿 (抵消) 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感性电流, 电源侧向感性负载提供及由线路输送的总电流减小。
3 无功补偿方式
为了降低无功功率, 提高功率因数, 一般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采用自然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二是采用并联电容器来补偿用电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 以提高功率因数。并联电容器本身具有功率损耗极小, 使用寿命较长, 且容易安装的特点, 因此在一般工业用户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配电线路上、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分别并联适当容量的电容器后, 可降低安装点前端电网上的无功电流, 减少无功功率在线路中远距离输送, 无功消耗即得到补偿。配电网最常用的补偿方式有线路补偿、随器补偿和随机补偿。
线路补偿:在线路的适当位置并联电容器。该补偿方式具有投资小、回收快、便于管理和维护等优点, 适用于功率因数低、负荷重的长线路。但补偿容量不宜过大, 避免出现过补偿现象。
随器补偿:将电容器并联接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该补偿方式具有接线简单、维护管理方便的特点。能有效补偿配电变压器运行所需无功, 使该部分无功就地平衡, 有效降低配电变压器一次侧线路的电能损耗, 提高配电变压器利用率和二次侧的输出电压, 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是目前最有效的无功补偿手段之一。
随机补偿:通过控制、保护装置将电容器与电动机并接, 并与电动机同时投切。这种补偿方式具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的特点。配电网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无功功率消耗在电动机上, 因此, 做好电动机的无功补偿, 使其无功功率就地平衡, 既能减少配电线路损耗, 同时还可以提高电动机的出力, 对容量在7.5 k W及以上、年运行时间超过1 000 h的电动机, 应采取随机就地补偿。实践证明, 线路末端动力用户采取随机就地补偿较其他补偿方式更经济, 因此更应优先考虑、严格要求。
4 确定并联电容器的补偿容量
(1) 随器补偿。功率因数由cosφ1提高到cosφ2, 电容器的总补偿容量应为
式中cosφ1, cosφ2——分别为补偿前、后功率因数;
P——有功功率, k W;
QC——总补偿容量, kvar;
tanφ1, tanφ2——分别为补偿前后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例如: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当前用电负荷为200k W, 功率因数为0.68, 按要求将功率因数提高到规定值0.9, 应补偿的无功容量为
在确定了总补偿容量QC后, 可根据单只电容器容量QC1来确定所需电容器个数。
(2) 随机补偿。当就地补偿电容器和异步电动机同时突然失电从电源断开时, 电容器将对电动机放电而产生自励磁现象, 此时若补偿容量过大, 可能因电动机惯性转动而产生过电压, 导致电动机损坏。所以, 随机补偿容量应以电容器 (组) 的放电电流不大于电动机空载电流为限。即
式中UN——额定线电压, k V;
I0——电动机额定空载电流, A。
5 补偿效果分析
(1) 降低电能损耗。对输电和配电线路来说, 线路中的电能损耗与电流平方成正比。当输送有功功率P一定时, 功率因数cosφ越低, 线路中的电流I就越大, 线路电能损耗越高。因此提高功率因数, 可降低电能损耗, 降低用户电费支出, 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
(2) 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样容量的配电变压器, 功率因数越高, 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就越多。
(3) 改善电压质量, 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功率因数低, 线路电流大, 线路压降大, 用电设备的端电压就要下降, 用电设备在此工况下长期运行, 将影响运行安全。因此, 提高功率因数, 可改善设备端电压, 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3.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 篇三
【关键词】合同评审;策划;输入;控制与协调
Project design process an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iles to run
Sun Ya-jie
(Hydro and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Xinjiang 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do the side to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o work. Quality documentation in the project so as to achieve the formation during operatio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ile integrity, timeliness and control procedures.
【Key words】Contract review;Planning;Enter;Control and Coordination
项目负责人负责所承担项目质量体系的运行,各专业负责人做好本专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工作。设计管理部和专业室主任分别负责检查和指导项目及专业的质量体系运行工作。项目不分大小,均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运行,未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设计文件不得出院。重点考核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文件记录是否符合要求,文件的完整性、时效性及控制程序。
1.合同评审与签订
1.1 合同等级的划分:(1)设计合同收费20万元以下(含20万元)的合同为小型项目合同。(2)设计合同收费2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含300万元)的合同为中型项目合同。(3)设计合同收费300万元以上的合同为大型项目合同。
1.2 合同的评审范围:(1)每项合同签约前均应进行合同评审;(2)合同的范围:与顾客之间以任何方式传递的、双方同意的要求,如:委托书、合同、标书、上级指示或文件、口头定单等;(3)对无书面方式接到的订单应采取措施形成书面文件,并得到顾客的确认。
1.3 合同评审内容:(1)顾客的要求是否明确并形成文件;(2)合同中如有和投标不一致的要求是否都已得到解决;(3)合同内容及顾客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4)技术能力和按期交付能力能否满足合同要求以及履行合同中存在的风险,降低风险的措施必须确定。
1.4 合同评审的方式:(1)大、中型合同采用会议方式评审;(2)小型合同采用不同级别人员审批方式确认。
1.5 评审记录: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合同评审,均应记录,由设计管理部填写、保存。(1)会议评审结论;(2)合同修改内容;降低履行合同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1.6 合同签订:合同一般采用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标准文本。小合同也可以采用与顾客商定的合同格式,合同由设计管理部负责签订并填写设计咨询项目合同评审表。
2. 设计/咨询的策划
2.1 设计管理部根据合同的要求:与院领导协商确定设计/咨询项目负责人,并向项目负责人下达“设计/咨询任务通知书”。项目负责人与相关专业室主任研究合同内容和要求,对设计/咨询进行策划,具体落实设计/咨询任务,并编制相应的“设计/咨询计划书”。
2.2 设计/咨询计划书的内容主要包括:(1)设计/咨询的阶段划分;(2)设计/咨询的进度计划;(3)设计/咨询人员和资源的配备;(4)设计/咨询评审的方式与时间;(5)设计/咨询的其它验证方式与时间;(6)设计/咨询确认的方式与时间。
2.3 设计/咨询计划书:由项目负责人编写、上报设计管理部。经设计管理部审核后,交业务副院长签署审批意见。设计工作即可全面展开。
2.4 随设计/咨询进展及情况的变化:当项目技术指标、进度、项目负责人变更、经费等发生变化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设计管理部审核,业务副院长批准,及时调整设计/咨询计划。编制的设计计划书应满足合同要求,进度计划和人力资源安排切实可行。
3. 设计/咨询的输入
3.1 设计/咨询的输入是设计的依据,也是评审、验证和确认设计/咨询输出的依据。
3.2 设计/咨询输入的内容:(1)产品有关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2)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的要求;(3)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4)类似工程项目的经验或改进信息;(5)设计/咨询所必需的设计基础资料;(6)质量和进度计划的主要控制点。
3.3 在分阶段设计/咨询中,上一阶段的评审、输出和验证可作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咨询的输入。
3.4 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层次按照设计阶段的划分,设计/咨询输入控制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3.5 对设计/咨询的输入的适宜性应进行评审。所有的必要信息要正确清楚。对不完整的、含糊的或相互矛盾的要求,必须与提出要求者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取得一致并记录归档。
3.6 工程项目组负责对设计/咨询输入实施跟踪及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与项目负责人研究解决。
3.7 项目负责人组织将上述设计/咨询输入的内容进行整理,并组织对设计/咨询输入的各项要求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填写“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单”并发至各相关专业设计室。
3.8 各专业负责人应会同专业室主任根据“设计/咨询计划书”、“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单”和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编制本专业设计指导书。专业设计指导书应进行内部评审。专业设计指导书是本专业每个子项的详细设计输入,明确设计依据、设计标准和具体要求,统一本专业设计技术措施。明确设计、审核、审定人员,同时按设计计划要求明确任务完成的时间安排。
4. 接口控制与协调
(1)本院与顾客的技术接口,应有书面规定并由双方责任人签署。内部技术接口必须填写“专业间资料交接单”,提交时间符合设计计划的要求。该资料应准确、全面、可靠、及时并符合有关规程与规范,满足接受资料专业的设计要求,并且图文清晰,文字说明正确。由于接口资料错误而造成的设计返工,由提供资料专业负责。
(2)为了确保设计项目各专业的设计图纸互相衔接,协调一致,避免错、漏、碰、缺等现象,实行各专业的设计图纸会签制度。设计图纸会签工作在多专业设计图纸审核之前进行,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做好图纸会签工作。设计图纸会签时,各专业设计人应主动介绍与其它专业相关的情况。对会签时发现的问题,应填写“专业会签记录表”,及时进行修改,修改结果需经相关专业验证。
(3)当设计/咨询工作涉及到同级人员之间的协作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在设计人员的确定与分工中予以体现,在设计/咨询过程中,允许进行必要的接口协调与调整。
endprint
(4)设计/咨询工作涉及院其他部门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设计管理部组织和协调。当设计/咨询工作涉及到与院外部的协作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设计管理部组织和协调。必要时,由业务副院长协调工作。在接口协调时,要根据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来明确接口关系。各项协调的结果必须形成文件,做好有案可查,且真实、准确、传递及时。对传递的重要资料、信息等要进行评审,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
5. 编制设计文件及成品输出控制
项目负责人根据设计合同、“设计/咨询计划书”等安排各专业设计任务,各专业根据“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单”和“专业设计指导书”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设计/咨询文件并完成专业间的有关委托和配合,设计/咨询方案应根据计划书的要求进行评审,设计/咨询内容和深度应达到行业规定的要求。设计/咨询文件在交付文印前,应按规定逐级评审(校对、审核、审定及设计评审和验证)并进行质量评定。设计/咨询评审中应做好记录,审查后,根据审查意见对设计/咨询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各专业输出文件在交付项目负责人之前应对照设计输入要求等认真进行校审。设计/咨询和开发的输出的种类和形式包括:设计/咨询项目说明书、概算书、设备表、材料表、图纸、采购要求等。
6. 设计评审
设计的评审可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必须进行设计评审。对于施工图阶段,当设计要求与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变化不大时,可以不进行设计评审。设计/咨询评审通常采用会议形式进行。设计/咨询评审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设计人、专业负责人、专业室负责人和设计管理部参加会议,必要时应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顾客代表参加。设计/咨询评审内容及结论应予纪录、整理、由工程项目负责人保存。
7. 设计验证
设计/咨询验证是验证设计/咨询的阶段输出是否满足阶段输入的所有要求。项目负责人或其指定的设计人员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设计的验证。验证人员编制“设计/咨询验证报告”,由专业负责人审批。项目负责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针对“设计/咨询验证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对设计/咨询进行修改。
8. 设计确认
设计确认是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来表明产品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通常是对最终产品/成果进行确认,也可分阶段进行确认。项目负责人针对设计确认中提出的问题,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填写“设计确认报告”书面报告设计管理部。对已经完成设计确认的产品,顾客又提出另外要求时,项目负责人可以组织更改,以符合新的使用要求。
9. 设计更改的控制
设计修改采用修改图或“修改设计通知单”,修改图应编制设计修改计划并按设计评审、验证等相关设计控制程序实施,有关责任人签署后发出。工程项目负责人对设计文件的任何更改均要进行评审,以确保这些更改是否影响已经批准的设计验证结果。
10. 设计服务
工程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设计文件的交底、施工现场服务、工程验收及回访工作,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了解和掌握业主对我院设计工作及服务工作的评价,以便在以后工作中改进,提高我院的外部形象。
11. 文件存档
设计/咨询工程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负责将所有设计/咨询文件及相关记录整理后按《档案管理办法》归档,填写“文件移交清单”。
4.hh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篇四
公司自2010年12月贯彻执行CNAS-CL01(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通过一年的运行,健全了自我完善机制,实现了持续改进。现将一年多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运行情况
1.质量方针和各部门质量目标执行情况:
由公司制定并发布和执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坚持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明确了公司开展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体现了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要求。公司的质量目标是对质量方针中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的进一步展开,既追求高水平,又保证能够实现。
经过一年来的运行,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员工已能够准确地理解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在各项质量活动中贯彻执行。我们认真地管理,跟踪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及时地纠正偏离质量方针的现象。
至今为止,公司质量目标已基本实现。合同履约率已达到100%、顾客满意率达到95 %以上,各部门质量指标也圆满完成,并对职工进行了综合考核。2.文件管理和执行情况
一年来,根据文件控制程序开展公司内外部文件的收集、制定、发放记录归档工作,基本完成了本年度新员工人员技术档案的建立、已有人员技术档案的补充工作,完善了本年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对存档技术记录报告进行了抽查;全年的全部质量记录完成归档工作已接近尾声;根据评审、认可准则、和实际工作需要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了拟修订;制定了分配激励、报告检查、仪器设备管理、员工手册等制度,用以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责任心,也使得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向责任到岗责任到人靠拢。3.合同评审工作
业务室在检测合同起草时和合同签订前,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包括检测室、技术部、业务室等部门共同评审后由主管领导签字后实施。分析合同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尽最大努力降低合同风险、完善合同条款、平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真正达到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使之具备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最终成为约束双方的法律依据,确保按照合同各项约定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检测任务。
业务室与各相关部门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认真对合同评审记录表,进行会签。为进一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合同实施后,业务室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定期与合同执行各方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意见,以便公司领导能够及时、准确作出决策和部署。合同确须调整和变更的要坚决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协调各方后进行调整和变更,力争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使之达到监督管理和友好协作的双重功效。4.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对于一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均通过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并得到了有效实施。
今年8月公司进行了本年度内审,内审中共开具几项不合格报告,但是均是一般不合格项。
质量管理是技术运作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直接系统的关系到技术运作的结果。在质量管理方面技术质量部主要开展了技术记录报告、试验室及场试验、打字、样品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并按照不符合监测工作和纠正措施的要求进行了整改,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宣贯,使结果报告的质量和人员操作规范性有所提高;组织开展了2011年内部审核工作发现并及时纠正了部 2 分质量体系运行的不符合项,完成内部审核报告;根据要求标书合同评审程序组织开展过了合同评审工作;
1。
四、人力培训落实情况
为了达到公司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人员的能力能够达到要求相应岗位的要求,我们加强了对公司技术人员、部门主管及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以满足规定的要求。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1、为了达到公司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人员的能力能够达到要求相应岗位的要求,检测人员的技能达到相关岗位职责的要求,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公司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和在职职工的技术提升培训,对公司职工进行规范化管理。
2、组织有关人员到第一现场进行检测技能培训,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操作者和检验员工作。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学习。
3、内部培训方面采取多种形式,采取笔试、口试和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合格率达100%,全部填写了培训记录。
4、目前,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完全能保障检测质量控制的需求,并不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为公司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和管理型人才。
六、检测过程的控制
1、公司质量理念:科学、公正、及时、正确的质量目标,以此为基础,对整个检测过程实行了科学的管理工作。
2、技术部加强了对检测过程和检测报告定期检查与不定期巡检,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整改。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及相关记录。严格遵守以上文件的规定,并由技术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随机检查,对违规者要追究其相关的责 任。根据实际情况对新进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的培训,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3、检测工作开始前,检查各项检测环境条件是否已准备完备,检测设备准备充足后方可开始检测工作。检测样品分类码放并标识,检测设备运行良好,各检测人员到位,并认真做好各种记录的填写,并由技术部监督执行。
4、接样员根据委托单信息,仔细核对委托单信息和样品数量,按相关标准的要求,做好记录,并完成样品的交接工作,特别是对需要留样的检测物品,一定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对不合格样品,进行合理的处置,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
5、只有做好样品的妥善保管,才能使检测质量有所保证。样品流转到检测员手中后对样品的状态调节、标识进行了严格控制,并有专人负责。检测场所保持清洁,检测设备专人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无杂乱现象,坚持每周末的设备擦洗和现场整理,保证现场井然有序。
6、在与顾客的关系上,尊重顾客意见,在不影响检测质量的前提下,把顾客的意见进行分析,判断采纳合理建议,并对顾客讲明检测报告的重要性,正确的检测数具是对顾客的满意答复。
存在的问题:
1.年度的技术质量工作的目标在相关人员的心里不是很清楚,针对目标的相关有效计划不完善
通过一年来的体系运行,公司不论从检测报告质量和人员检测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体系运作的各个环节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类检测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新进员工对质量体系的理解不够透彻;
2)个别检测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对标准的理解存在误区; 3)公司需加强对各类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改进的建议:
1)加强对各检测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培训;
2)对各部门质量运行体系进行严格要求,加强检查和控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做好预防性的质量控制,从制度上建立一套预防的控制体系。4)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5)严格把好检测关,保证检测报告质量、进一步完善各种记录格式;建立人员技术档案。
6)加强检测现场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总结一年来年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量管理体系基本相关规范的要求,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能有效地控制体系运行过程的全部质量活动,具备了监督审核的条件。
希望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质量体系,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
第三、质量控制方面,今年我们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质量控制活动,确保人员、环境、设备和试验方法满足相关要求,保证检查能力的有效性,主要参加的活动有个类试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并开展了多项的人员比对和设备比对、期间核查和重复检测等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使我们的检测工作能按相关规范的要求顺利开展。第四、增强创新能力建设,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检测的需求日趋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这需要我们必须建立创新机制,特别是在技术层面上鼓励创新,实施跟踪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技术能力和领域,维持发展和提高计量标准水平,积极开展和推进自动化进程,5 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五、持续改进机制,在我们的工作正常运转后,能否持之以恒,不断改进,自我完善是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对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1)员工的意见和建议;2)日常监督;3)内部审核;4)管理评审;5)客户的意思;6)相关部分的检查和监督等,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视情况进行分步骤落实,闭环解决,并做到举一反三,杜绝重复情况的发生和防止类似问题出现,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持续改进。
5.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运行情况的报告 篇五
质量负责人
根据管理评审计划的安排,本人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要求部分的报告。结合管理部门、各专业检验室报告材料,现将体系的建立、实施及内审情况报告如下,供大家审议。
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
2009年分别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监督评审,这表明本中心建立的质量体系符合评审总则要求。
1、学习《评审准则》,进一步完善体系文件
本中心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评审准则》,按照其要求,使本中心的质量方针、目标深入人心,进一步明确了本中心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和各要素活动实施的具体要求;同时重新改版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整理、规范了质量体系运行及检测活动所需的各种记录,补充完善了有关的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等三级文件。
2、调整组织机构、落实管理职责
为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理顺了工作关系,重新任命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明确了领导层分工;增加了质管办,明确了各岗位人员、各部门职责;设定了6名质量监督员,负责日常检测活动的质量监督。明确了重要岗位如报告签发人、设备管理员、样品接收员、资料管理员、内审员及质量监督员等人的职责,使评审准则的要求得到了具体的分解落实。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改变了过去那种职责不清或管理要求得不到落实的状况,确保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符合标准和准则的要求。
3、质量体系覆盖本中心的检测、实验工作
建立的质量体系覆盖了本中心的所有检验工作,既包括了固定设施以内的检验活动,也包括了固定设施以外的检验活动,覆盖《评审总则》所要求的所有要素及部门。
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一年来,本中心质量体系的运行,经过省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监督评审,通过本中心的内部审核、日常质量监督和顾客满意度调查,证明是有效的,符合本中心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不断的加以自我改善。
1、文件的学习培训、方针目标的实施
为保证实施效果,中心组织员工对质量体系文件、方针目标的学习,加深了对准则要求的理解,使质量方针目标为员工所理解和执行,各责任部门、岗位人员按体系文件的要求,明确管什么、怎样去管,达到怎样的效果,积极展开控制活动,收到了实效。据质管办、业务室统计、分析的数据,本中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较好。(1)报告合格率达到100%;(未有报告不规范而被退回);(2)检验报告及时性100%;(3)未发生客户及相关方的投诉;
(4)经过客户满意度的监视调查,其满意率达到100%;(5)仪器设备合格率:100%;(6)检验环境保证率:100%; 总体表明,方针、目标符合本心实际,已为本中心员工所理解、掌握、实施状况良好。
2、文件控制
落实准则的要求,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更改、作废及标识等环节的管理,以保证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要求的实现,克服了以往文件管理过程的随意性。
为确保文件版本的有效,特别是加强对规范、标准的控制,资料管理员对文件进行了清理、识别,并登记、编号、加盖标识,控制管理,防止过期失效、作废文件的误用。改善了过去对外来文件,尤其是规范标准管理分散、失控的状态。
3、客户要求和合同评审
合同评审工作按要求得到了规范。把日常、例行的客户要求与综合性的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区分开来,采取不同的方式识别、评审,这种方式符合本中心实际情况,既满足了准则的要求,也便于实际操作。办公室积极与客户沟通合同执行中的有关信息,加强对合同变更的控制,保证了客户要求的实现,目前,无合同纠纷,合同履约率为100%。
4、服务供应品的采购
程序文件中对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有详细的规定,各部门按控制要求在对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的合格供应商评价及选择的过程中,开展了对合格供应商的调查评价选择活动,根据各部门提供的信息编制并发布了合格供应商名单,对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采购必须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选择,改变了过去习惯随意做法,力争对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文件及服务和供应品的验证环节实施控制管理。同时,加强了对采购计划审批的控制及服务和供应品的验收,以保证采购文件的适应性;确保采购的质量。以上活动的记录和程序控制,保证了该过程的有效实施。
5、服务客户和申诉投诉的管理
办公室按要求与客户联系沟通,样品接收人员、报告发放人员和相关管理、检验人员在与客户接触中,详细了解客户的要求,耐心回答客户的询问,为客户进入现场直接观察与其委托有关的操作提供服务。
办公室负责收集客户信息的反馈,并开展了服务满意程度的调查活动。
程序文件已规定了对申诉及投诉的管理方式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目前尚未有申诉和投诉发生。今后一旦有申诉和投诉的发生,我们将按照程序文件的规定,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妥善处理,争得客户理解、达到客户的满意。
6、记录控制
本中心对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管理落实了责任人员,明确了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和清理等环节的管理要求,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并规定了技术记录的填写、更改及标识的有关要求,落实标准和执行体系文件规定,使我们记录的控制管理逐步规范化。
对执行《评审总则》以来,所有的质量记录和管理记录按《文件资料控制和维护程序》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且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对记录的保管进行了规范化控制,防止记录损坏、变质、丢失。为此,本中心选择了相适应的存放方式和环境,以保证文件资料、各类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持续性。
对本中心的技术记录加以规定,使得检验报告有可追溯性,对技术记录的记录、修改、保存和借阅及销毁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并对记录的格式与内容也都给予规定,以确保有足够信息来证实结果报告的真实、可靠。
7、内审与管理评审
本中心根据《评审总则》的要求,制定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与《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程序》。以确保本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充分性和适应性,并按标准要求持续改进。
为确认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实用性,本中心于2009年11月开展了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活动,由质量负责人组织主持了本次活动的开展;拟定的内审计划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进行了内审的准备与实施,在计划中任命了内审组长和内审组成员,召开了预备会议明确了日程进度,按《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进行现场内审活动。通过本次内审查出的不符合项,经责任部门确认,均得到了整改。全部不符合项经验证效果明显,通过本次审核发现各种记录不够及时,有的工作都是后补的,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原始记录不够规范,存在着缺项、漏项、无记录等现象;个别部门缺乏实验室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不强,人员培训方面还需加强;仪器设备未能按要求进行管理,新到岗人员未能在开展工作前进行岗前培训等。检验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是很重要的质量保障基础,因此建议检验人员每年应有一定的培训时间,新到岗人员在开展工作前应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对技术标准及技术能力的理解。在进行检测的工作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或送到相关单位学习等方式,以不断提高这些人员的检测水平。
8、配置胜任的各岗位工作人员。2009年有个别人调整了工作岗位,将原皮防院并入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急需的工作岗位。同时对新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考核,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9、提供现行有效的文件,购买了新的检验标准和方法,现正在有效地运行。另一方面,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文件,进行文件控制,受控文件数量达到962份,其中规章制度72份,作业指导书142份,标准、方法、规范等748份。对质量和技术活动的结果进行记录和保存,2009年整理和保存各类检验报告达到678份。
10、管理体系实施和维持: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使之有效运行,以便用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协调各项活动,从而保证检测工作符合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服务规范的要求,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1、为了更有效地运行管理体系,中心在质量手册中规定了各岗位的职能和职责,规定了15个要素的职能分配,设置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设置管理体系岗位,关键技术岗位和各级专业技术岗位,并规定其职责,充分发挥了各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12、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设施,并保持良好的检测环境。完成了127台(件)仪器设备的检定,基本满足了中心工作的需要。
按本中心制定的《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程序》进行了本次管理评审的策划,由中心主任主持本次管理评审活动,本次活动是依据《评审准则》对本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现状进行正式评价。按管理评审程序要求制定了管理评审计划,各关键管理岗位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办公室、质管办、各检验室提前准备了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各自总结了本岗位的贯彻执行《评审总则》的阶段性工作,提出了有关的改进建议,各岗位人员为本中心的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做出了相应的工作,并为进一步的提高本中心管理与技术水平,让客户满意,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6.生产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篇六
自从2010年2月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公司运行以来,我们通过了解、学习、预防、发现并持续改进,生产部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记录:以前的生产记录虽然也能把当天生产情况记录清楚,但是记录不是很规范,有漏项的现象出现,有时只是口头上说,并没有在记录本上说明,使得过后因各种原因(质量异议等)再查看记录时并没有理想的收获;
2、现场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我们有了《现场管理制度》,能更好的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有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3、员工的责任心:我们有各种操作规程,员工们完全按照操作规程来生产,避免了很多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员工的责任心并且及时预防的事故的发生;
4、生产计划:以前的生产计划不是很规范,车间主任自己下本车间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没有落实分解,现在每天都有日生产计划,使得生产有条不紊,员工不会因为计划不详而误操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生产部
7.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 篇七
在日常检验电梯中笔者发现:一些电梯运行质量差, 故障率较高, 使用者抱怨比较多, 这是因为大部分使用管理方对电梯的使用管理不够重视, 规章制度不健全所造成;对使用管理较重视、规章制度较健全的单位而言, 电梯的运行质量相对都比较好, 使用者也较为满意。
1 电梯事故种类及其原因分析
1.1 电梯事故的种类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溜梯事故及其他事故。据统计, 各类事故所发生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 冲顶或溜梯、蹲底事故占15%左右, 其他事故占5%左右。
1.2 案例分析
2009年初, 我院受某大型超市委托, 对其2台电梯的质量及其故障进行检查。这2台在用载货电梯自投入使用以来故障频繁, 经常出现轿门开关失灵、关门后电梯不运行 (死机) 、平层不良、冲顶、安全回路动作停机等故障。
这2台电梯是专门供超市的内部员工运送货物使用, 当时货物的运送较为繁忙, 搬运人员都争抢着占用电梯。而电梯设置在司机操作状态 (按规定:司机状态下必须由持证电梯司机操作) , 但并没有配备专职的电梯司机, 是由运货人员自行操作, 货物的装卸均由手动叉车运送。从外观上我们清楚地看到, 电梯的层、轿门及轿厢壁的下部位置均有受外力碰撞而造成的凹陷、变形现象。在对故障多发的层、轿门进行检查时发现, 井道内多个层门门头、轿顶及底坑都积聚了不少编织包装带及塑料包装纸等垃圾, 我们对各相关电气回路进行了反复多次的检查测试及运行试验, 并未发现异常;各回路工作正常, 各相应的开关动作有效、可靠。检验人员还根据由用户提供的故障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1号电梯发生故障25次, 因外部原因引起的共15次, 占60%;2号电梯发生故障24次, 因外部原因引起的共15次, 占62.5%。在故障维修记录中还反复多次出现“希望能加强对电梯使用的管理”等雷同字句。
1.3 事故原因分析
检验人员结合故障维修记录及检验现场的情况, 针对所述的故障现象逐一进行分析。
(1) 轿门开关失灵。因层轿门受到外力碰撞造成错位, 局部变形, 或异物落入门导轨、地坎滑槽引起轿门受卡阻造成开关失灵。
(2) 关门后电梯不运行 (死机) 。如 (1) 项原因造成门未能完全关闭, 或门联锁电气触点被异物阻隔引起连续多次门联锁回路未能如期闭合, 导致电梯控制程序自动进行保护性停机。
(3) 安全回路动作停机。维修记录中出现过2次:一次是限速器绳夹着老鼠;另一次是运行中人为强行扒门造成门联锁电气回路断开, 保护停机。
(4) 平层不良。平层感应器移位, 损坏, 一般是接线松脱 (不排除因轿厢多次受到不同程度碰撞而引起震动的原因导致轿顶平层感应器移位、松脱或被撞坏) 造成平层不良。
(5) 冲顶。有可能包括第 (4) 项原因造成平层感应器移位被撞坏失灵, 导致电梯失去端站位置信号而引致冲顶。
检验人员以电梯出现故障的次数与安装在电梯控制柜的电梯起动次数记录仪记录的起动次数作比较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电梯技术条件》 (GB/T10085—1997) 中的4.1项要求:整机可靠性起动次数60 000次中失效 (故障) 次数不应超过5次, 每次失效 (故障) 修复时间不应超过1 h。由于电梯本身原因造成的停机次数或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整机性能合格要求的非正常运行, 均被认为是失效 (故障) 次数。2台电梯的故障发生率 (根据维修记录减除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次数) 均未超出标准所允许的范围:1号电梯, 起动220 386次, 减除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次数10次;2号电梯起动166 369次, 减除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次数9次。
检验人员经过综合分析后认为:2台电梯的整机可靠性符合要求;而所发生的故障中60%以上均为外部原因所引起的, 与管理和使用有关。
2 管理方面的缺陷
通过对上述个案的分析, 我们很清晰地看到, 由于使用单位对电梯的使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如:未建立或严格执行电梯的使用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操作规程;没有按规定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持证的电梯司机 (特别是在电梯使用的高峰时段) ;没有对电梯使用作出合理的分配安排;缺乏对作业人员进行如何正确使用电梯的培训教育, 规范其使用行为;没有定期对电梯井道、门头等相关位置进行必要的清理等, 而导致电梯的故障频繁出现, 直接影响了电梯的运行质量。
类似这种情况, 在日常接触的使用单位中也大量存在。有些单位对使用管理不重视, 只是虚设了一套电梯运行管理制度, 根本就没有效落实执行, 有些不但没有管理制度, 连电梯都没人去管理, 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当电梯出现故障时, 只会埋怨电梯的质量有问题, 没有意识到导致故障的原因大都是使用不当、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有的单位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产、经营, 甚至让电梯带病运行, 直到电梯不能运行了才找维保单位来修复, 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 会给电梯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如此不但会人为地加速电梯机件的损伤, 给电梯造成更加严重的甚至是难以修复的损坏, 引起故障的频繁出现, 运行质量不断下降, 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做法对电梯和使用者的危害都非常大, 必须严令禁止。
3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3.1 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电梯的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行为,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检总局于2009年5月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TSG T5001—2009) (下称《规则》) , 由此可见, 电梯的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对电梯安全使用的重要性。《规则》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并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相关人员的职责; (2) 安全操作规程; (3) 日常检查制度; (4) 维保制度; (5) 定期报检制度; (6) 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7) 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8) 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 (9) 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2 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各案例引起故障的外部原因, 使用单位完全可以通过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
(1)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有资格的电梯司机, 防止装卸货物时运送车辆对电梯造成的碰撞, 有效制止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及时清理落入电梯门导轨、滑槽的异物垃圾。
(2) 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制度, 及时发现电梯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通知维保人员前来修复、排除故障隐患, 避免电梯带病运行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 建立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加强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关于正确使用电梯的宣传教育, 避免在作业时出现不文明、甚至是粗暴野蛮的行为, 减少对电梯造成损坏。
(4) 建立维保制度并监督维保人员的维保工作做得更细致、到位, 发现故障隐患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排除, 将导致故障发生的因素减到最少等。
总的来说, 就是完全可以通过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这个有效手段, 以达到尽量减少电梯故障发生的效果, 使电梯运行得更安全、质量更高。
4 结语
电梯发展到今天, 其技术、性能、质量都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产品通过安装验收、投入使用后, 对其运行质量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电梯的使用管理。只要我们的电梯使用单位都能将电梯的使用管理这一环节重视起来,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 电梯的运行质量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提升, 人们就能够真正地享受到电梯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安全、快捷、方便。
参考文献
[1]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8.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 篇八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资金
有一条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邦国肯定的企业的管理方针叫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这句话最早是刘琪提出来的。资金对企业来说正如血液之于人类那么重要,企业在经济运行中的各项活动,其实质是资金的活动,一个企业资金流动的速度以及运行的健康程度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经济活力和质量。盘活资金,提高运行质量,逐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有力的助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资金做中心的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企业随着发展的不断前进,企业对于业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对于内部的管理却忽视了监督,导致资金的管理不科学,造成资金浪费流失,企业增加了亏损,吞噬掉了企业资金,这样企业就会进入负债经营,使得借出资金的企业资金被大量的占用,借入资金的企业也会因为举债,造成本企业的资金开始紧张;企业与企业这种拖欠一天天严重,使企业的流动资金额度越来越少,减少了企业的积累增长,这样企业不能够及时的补充资金,而一些必要资金又得不到补充来源的保证;贷款和逾期贷款推高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升高了企业融资的成本,这种情况下资金也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的资金开始周转缓慢,甚至对到期需要偿还的贷款没有充足资金或者没有准备,更加造成企业被银行罚息,形成财务不健康增长的一个恶性的循环;同时企业应该到账数额比较的庞大且资金不良,使企业的营运资金开始大量的积压,资金大量的堵塞、沉淀,由于资金紧张以及资金的不合理被占用,使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畅,降低了企业的效益。
二、如何保证财务管理的强化,资金运行质量的提高
1.通过法律和制度来加强资金的管理与考核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加强对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掌握,提高并普及财务知识的教育,学会使用法律来对财务管理进行加强。要将对管理者和职工的财务法律和业务培训教育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经常性的开展。其次,分析企业实际,制定一个较为全面和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一整套资金的管理体系,包含各种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制定制度和规范之后,要保证切实得到履行,从而避免企业资金使用的漫无目的,提高大家的自觉性。最后,主要的领导同志要不定期的检查和督促,同时带头遵守制度规范,做好在资金使用方面的考察和评比等工作。要对筹措大量资金的奖励,对于贡献大的部门或者个人建立奖惩机制,特别是能够催收债务并节约资金的员工或者部门。同时还要对资金运行进行监督,分析资金流动的合理,分析资金的结构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
2.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制约机制
第一,建立起资金的监督机制。健全经营目标负责制度,建立健全审批制度等,还要定期、不定期开展资金审计监督,对经营管理进行审计和监控,同时还要发挥职工大会以及职代会等民主监督的作用。第二,非营业性的一些消费在生产经营中要尽量的降低,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和其他的费用,避免资金出现沉淀以及浪费,特别杜绝体外循环资金,把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中,确保经营活动进行。第三,一些制约的机制要严格的履行,会计和出纳不能够为同一人,出纳和记帐也不应为同一人,要履行完善的签字手续。出纳人员付款使要严格按照会计的凭证,收讫要加盖“现金收讫”,付讫要加盖“现金付讫”等印章。且主管的会计要不定期抽查核对保险柜现金。
3.促进企业投资活动的科学有效进行
作为一种开放、动态、综合的管理,财务管理中最有效投资的活动能够帮助企业目标以及任务顺利得以实现,企业投资中,首先要进行必要调查,分析并论证可行性,从而确保做出的作出投资决策符合企业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资本主要的投资内容,是资本的预算,在这一环节上要建立起投资体系,增强投资的管理。投资要采用规模和融资能力相配套,注重多方位的进行投资,但是无论投资属于那种,都要规范投资的程序,杜绝错误投资。投资方式应主要对内投资,同时注重产品的研发和设备改造升级,保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4.充分发挥企业资金运筹能力
企业首先是维持生存,然后追求不断的壮大,所以第一是要做好融资,还要在资金作用的发挥上运筹,提高企业现有资金的利用效果。所以企业要遵循均衡原则,合理的对资产进行配置,追求成本最低效益最优,保证资金快速、顺利周转。为获得最佳经营效果,应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合理地进行营运资金和固定资金的有效分配。
三、结语
因为企业要想得到一个长期经营和发展良好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盈利都需要建立在规范的、现代的、科学的企业制度至上,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资金的管理,所以要高度的重视资金的运行质量,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要提升,要加强。
参考文献:
[1]刘思涓 傅 振:企业現金流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基于COSO报告整体框架视角[J].财会通讯,2009,(11).
[2]方 彤 袁友伦 赵敏洁:试析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财务管理应对措施[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3]师江玲:应收账款全程管理策略探讨——以天富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管理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09,(09)
[4]罗正英 张雪芳 赵玉娟: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特征结构与实现机制[J].会计研究,2004,(08).
9.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 篇九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公司安质部:
我项目部根据公司程序文件及体系运行的要求,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贯彻公司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通过不断学习、完善,管理体系已正常运行,公司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在本项目得以贯彻和实施,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质量管理
1、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进场质量管理
我项目部配备专职库房管理人员,当材料进场后,针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均进行严格的数量及外观检查,合格后填写入库单,并由试验室按规范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取样检测,尤其是钢筋、水泥、混凝土原料、止水带、防水板、钢管等,待合格报告出来后才应用到工程当中去,从根本上杜绝了不合格材料的进场,确保了工程质量。针对可追溯性的管理由材料员根据现场用料量签发出库单及可追溯性记录表,确保材料的可追溯性。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开工之初,我项目部就制定了争创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并详细进行了分解,明确每个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并落实到实处。制定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组建了创优领导小组。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并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确保施工质量。为确
保现场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开工之初,由项目总工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交底,并根据施工进度及工程特点随时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个技术人员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工程该怎么干、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质量结果。现场每道工序严格执行“三检制”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及时填写各种施工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质检员与资料员均为专职技术人员,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工序检测及资料的填写、汇总工作,并及时与监理进行沟通,确保工程活完不留缺口,因此在每项工程完工后,我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对已完工程进行全方位的实测实量,包括外观质量、中间产品质量情况,合格后再上报监理进行分部验收。
二、安全及环境管理
为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及环境管理,项目部领导为职工创建了良
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完善,为确保职工身体健康,按季节分发常用药品及劳保用品。为确保安全及环境工作落实到实处,项目部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及环境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的安全员及环境管理员,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及环境管理制度、预案、措施、计划等并付诸实施。加强现场安全及环境检查力度,认真开展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做好现场安全及环境交底工作,不定期组织人员对现场生活区及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安全及环境隐患。及时组织施工队对现场需进行防护的部位及场所进行安全防护,设置警示标牌。现场材料分类码放整齐,施工道路由专人负责清扫,生活区垃圾及现场固体废弃物
均统一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消纳,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严格控制噪声扰民,确保了现场环境达到顾客的满意。
三、人员培训与考核
为提高项目部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素质教育,我项目部开工
之初就针对工程特点及施工难度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并按期组织学习。学习包括: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职工职业化素质提升学习等内容。通过学习,使项目部技术人员在提高自己技术水平的同时,针自己的职业化素养有了一定认识,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大家认识到一个人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去工作,才能创造更大的财富。
四、总结
成渝客专项目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正常运行,在今后工作当中我项目部将对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进一步加深理解,通过监视和测量活动的输出和对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采用适宜的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证实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使管理体系不断持续改进。
成渝客专项目部
10.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 篇十
双体系工作运行以来,公司实施了多次内审和管理评审。特别是近年来在公司各级各部门同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化贯彻“优化管理,科学发展”,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创新管理机制,开展精益化管理,实现“一流的品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企业”,不断健全自我完善机制,实现了持续改进,完成了公司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为公司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将一年来办公室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质量方针、目标执行情况:
我们公司办紧紧围绕质量方针目标作为行动指南,逐一对照、逐一落实,在运行过程中我们对与生产实际有不相符的文件、记录作了修改和优化,现已落实按相关程序分发到各部门,让各部门参照执行,确保全年质量目标、方针的顺利实现。
二、文件管理和执行情况
一年来,我们对文件的管理不松懈,坚持文件的有效检查17次,写好记录,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文件记录与工作运行不相符的地方做了适当修改优化,贴近实际、便于管理,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使所有文件和规章制度的运行符合相关程序。
三、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对于在内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认真对待,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有效实施。通过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看,措施是有效的,效果是显著地达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
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情况
为了达到公司所有从事与环境质量有关人员的能力能够达到要求相应岗位的要求,我们对各部门各相关岗位及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以满足岗位任责要求。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1、加强各部门负责人的能力和意识培训,制定完善和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公司中层和职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公司培训计划,各部门制定根据自已的职责,分别实施了培训。
2、定期分批组织有关特种作业人员参加资质培训机构培训。培训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合格率达到100%。除组织外培外,各部门还根据工作需要及工作特点,分别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公司内部培训。
3、组织各部门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内培采取笔试、口试和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合格率达100%,全部填写了培训记录,今年的员工的教育培训计划实施还有点偏少,有望在明年能加大培训推广力度,舍得人才投入,把全员教育培训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4、目前,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能保障产品质量控制的需求,并不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为公司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保障和管理型人才。
五、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培训计划完成率100%,新员工岗前培训率100%,三级安全培训培训率100%,2、档案管理规范率99%
3、员工考勤汇总准确率98%
5、文件受控率100%
6、法律法规更新1次,总体运行良好,符合质量方针要求。
六、办公耗材等使用情况:
具不完全统计,一至十一月份:请购A4纸张18箱到目前使用11箱,库存7箱。彩色纸13本,装订压条5个型号共90根,各种表单,操作记录印刷6350本,打印机墨粉11合。
七、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年的体系运行,公司不论从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体系运作的各个环节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门的现场管理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公司对管理人员环境质量控制的培训工作次数偏少。
改进的建议:
1)加强对部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培训;
2)加强对环境质量运行体系运行过程要求,加强检查和控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做好预防性的环境质量控制,从制度上建立一套预防的控制体系。
4)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5)严格把好检验关,保证产品质量、进度;
6)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总结一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ISO9001-2000和ISO14001:2004标准的要求,生产和服务过程的全部质量活动控制有效,基本具备了监督审核的条件。
希望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双体系管理,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质量环境管理水平,以客户满意的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公司办
11.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公路施工项目;运行;审核
【Abstract】This text elaborated highway construction item valid circulate ISO 9001: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necessity, elucidation circulate of prior condition, discus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irculate with examine of relation, introd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the system examine of principle, method, step and contents, and emphasized owner, superintendency and undertaker further three square of responsibili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efficiently, keep on with stability circulate of function and meaning.
【Key words】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Highway construction item;Circulate;Examine
1. 前言
众所周知,运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公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参与施工项目建设的三方中业主和监理绝大部分没有建立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而承包商绝大多数已建立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但也没有完全按照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把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束之高阁,不针对施工项目编制质量计划,承包商(企业)通过认证的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项目脱节,不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运行,导致施工项目质量时好时坏,不能持续的高标准的保证施工质量,更谈不上持续的改进了。因此,探讨公路施工项目中如何有效地运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十分必要。
2. 公路施工项目运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已普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业主主导下的监理制和承包制,参与施工项目的三方临时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质量管理当然也是在这个临时管理体系中进行的。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业主、监理和承包商都要建立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参与公路工程建设的三方都建立了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才都知道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是怎么运行的,才有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
(2)监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都要订立实施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条款。由于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属于推荐性质的标准,监理和承包商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执行,实践表明完全依靠自觉执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合同条款规定要执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则其就变为强制性标准,各方都必须执行。
(3)编制质量计划。一个公路建设项目,参与施工的承包商往往很多,监理也可能不止一个,不同施工企业(承包商)的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千差万别,并且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大而全,可能不适宜直接应用于施工项目,如果各行其是,将造成管理混乱。因此,业主应组织所有承包商和监理,结合他们的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施工项目的特点,编制统一的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以资各方共同遵守。
(4)业主组织成立执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强力推进。
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力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够为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动力,促使其运行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够确保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全面全过程的审核,可以发现工程质量、施工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并针对问题制订改进措施,纳入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存在于公路施工项目的全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连续,不能间断。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主要是预防性的审核。日常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重点在于审查和发现可能发生的不符合项和低效率项,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确保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高效、持续、稳定、合规运行。
(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跟踪控制式的审核,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纠正措施一抓到底,直至纳入标准,其及时有效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业主和监理介入质量管理过程的重要有效工具,通过业主和监理的直接介入和强力推进以及有效地监督与控制,能够使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更高效的运行。
4.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原则
(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规范性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坚持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原则。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并且具有可追溯性;基于客观评价,形成审核发现,它包括审核证据、审核准则和比较评价三个因素;审核是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以通过文件形成确保审核的客观性。
(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业主和监理对承包商的审核具有外部性、强制性。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系统方法主要体现在:审核具有计划性、全面性、充分性、完整性等。
5.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
公路产品具有期货的性质,业主和监理参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第三方审核相比更直接、更便利、也更有力度。公路施工项目中业主组织的对承包商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本属于第二方审核,但又与传统意义上的第二方审核差别巨大,依据经验本文认为此审核适宜参照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执行。
6.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步骤和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步骤分为:审核策划、审核准备、现场审核、审核报告和纠正措施的跟踪。
(1)审核策划是由业主负责的,业主重视并亲自抓是至关重要的,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足够的有能力的人员、制订审核程序是其主要内容。
(2)审核准备工作的内容有:制订计划、组成审核组、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编制审核表等。
(3)现场审核是关键环节,其工作内容主要是查问题、找证据。
(4)审核报告的内容有:被审核部门及负责人姓名、审核员姓名、审核依据、不合格事实的描述、不合格类型、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计划及完成日期等。
(5)纠正措施的跟踪主要是适时检查掌握不合格项的完成情况,以及验证是否达到符合性和有效性的要求等。
7. 结语
(1)质量管理体系高效、持续和稳定的运行是优良工程质量的保证,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够为质量管理体系高效、持续和稳定的运行提供动力,因此只有持续的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有效支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不断地推动PDCA循环上升,才能达到持续地、稳定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审核属于过程管理,从加强过程管理入手,预防不符合项、不合格项以及低效率项的发生,避免“死后验尸”,减少浪费。
(3)保证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业主、监理和承包商三方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4)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的、稳定的运行,不但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公路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向文件化、程序化、规范化迈进,全面提高整个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国家通用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2] 石澜,李芸,钱志锋.持续改进——有效支持[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3] 王海有,等.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 柴邦衡.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柴邦衡,吴江全.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 王寿华.施工企业标准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 丁世民.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应用[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7] 李为柱,李学方,周韵笙.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理解与应用[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7] 吕馥楠.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探讨[J].中华建设科技,2011(7):54~55.
[文章编号]1619-2737(2015)09-08-686
12.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站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总采血量为150000U, 1U=200mL全血。血液报废的来源为: (1) 实验室检查没有达到标准; (2) 质控质检; (3) 血液成分的分离; (4) 血液采集。
1.2 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血站采血控制、血液的备份情况、血液保存的情况进行分析, 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前后的质量测量指标进行比较。
1.3 指标观察
指标包括: (1) 采血非正常报废率; (2) 血液成分制备非正常报废率; (3) 血库非正常报废率。
2 结果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 血液非正常报废的数量在132~158U, 报废量较低, 报废率在0.25%~0.28%, 报废率较低。血液总非正常报废率比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值低。
我站于2009年10月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通过实际的运行,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采供血的质量。员工增强了对血液的质量意识, 记录较为规范, 血液报废率下降较为明显, 顾客满意率有所提高。
3 讨论
3.1 明确建立的方针
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必须明确管理的目标以及方向。本站在设置质量方针以及质量目标时, 质量方针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保证献血者以及受血者的健康为原则, 注重满足用血者的需求, 提高血液的质量。质量目标设定为: (1) 无偿献血率达到100%; (2) 红细胞分离率超过95%; (3) 感染控制率达到100%; (4) 顾客满意度超过95%; (5) 血液制品的合格率以及出站率达到100%。
3.2 领导加强重视
《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为血站采供血提供法律依据。以上法律法规对员工的职责作出规定, 站长是法定代表人, 是血站质量的首要负责人[2]。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 对于血站而言, 血液的质量是核心, 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血液质量的基础, 采供血服务较为复杂, 环环相接。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涉及到多个部门, 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体系的运行。最高管理者强化管理工作, 并进行协调, 各个部门相互配合, 质量量方针, 设定质量目标, 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监控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 保证其正常运行。
3.3 对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在过程中得以体现。质量监督员以及科室的主任需要监控科室的质量, 质控科监督管理血站的业务活动, 确定业务流程, 明确沟通的方法, 全面控制生产过程, 如血液采集、制备、检测等[3]。在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时, 标准的制定需要和实际的工作紧密的结合。在运行的过程中, 对于出现的不合理的现象, 应当进行及时的检查, 采取措施, 保证体系的有序运行。
3.4 进行全员培训
员工的质量意识对体系的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必须拓展培训的层次, 丰富培训的方法, 不断强化训练,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加强培训, 员工树立质量的意识, 注重服务细节, 端正工作态度。培训的内容包含解读法律法规, 熟悉行业的标准, 教导输血的技术以及知识。结合不同的对象, 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在进行培训时, 可以邀请专家讲课, 鼓励员工继续学习;员工加强自主学习, 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针对员工、科室、单位详细制定学习计划, 并紧抓落实工作, 进行定期的考核。
3.5 进行审核以及评审
进行审核以及评审有助于质量体系的运行。审核的关键在于对体系的适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验证。审核的内容如下:第一,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可行性;第二, 体系文件的涵盖面是否广泛, 文件的接口是否明晰;第三, 组织结合与实际需要的相符程度, 明确部门以及岗位的职能。
综上所述, 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有助于保证采供血的安全, 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究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血站采血控制、血液的备份情况、血液保存的情况进行分析, 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 血液非正常报废的数量在132158U, 报废量较低, 报废率在0.25%0.28%, 报废率较小。血液总非正常报废率比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值低。结论 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有助于保证采供血的安全。
关键词: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体会
参考文献
[1]林国奎, 黄新宝.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几点体会[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0, 12 (4) :136-136.
[2]牛慧佳, 张琦, 王伟.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评价与体会[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6) :696-697.
【质量管理部运行报告】推荐阅读:
办公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08-14
设备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06-28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办法06-14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报告11-05
评估报告质量管理07-02
营销部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报告08-24
医疗质量管理自查报告06-30
产品质量管理分析报告07-30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改报告09-06
4-实施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报告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