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试卷(共12篇)
1.初中生物七年级上试卷 篇一
2012--2013上学期初一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邓玉玲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的命题依据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试题结构、题量、取材、情景、命题思路等方面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试卷的难易度适中,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
1、试题量方面:题量比较适宜,试卷共四大题。选择题20小题(40分),填空题(30分),识图作答20小题(20分),实验探究题(10分),满分100分。
2、关注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从试题来看没有怪题、难题和偏题,难易适中,主要考查生物常识,注重对学生生物文化素养的考查。但在往年的基础上略有变化,有所创新。同时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3、填空题分值偏高,实验探究题分值偏低。
二、学生答题情况:
这次考试总的来到说不是很理想。参加考试的约有75人。没有满分,最高分98分,90分以上的也不多,最低分12分,主要是一些题的出现学生学习不扎实,而他们自己的知识容量又有限。不及格的约有200人。选择题得分约为20分左右,填空题得分约为20分,识图题得分约为15分,实验探究题得分约为8分。
三、对今后教学采取的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科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标为依据,使学生熟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比较知识的异同,能分析、综合和应用重点的概念、原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2、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识图能力等的培养。
3、加强实验内容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加强实验内容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4、注重科技和社会热点的教学
这一理念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生物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问题。如环境、人口、人类、转基因技术、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5、注重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及时复习、对比、归纳、梳理知识,让新学的知识迅速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2.初中生物七年级上试卷 篇二
一、成绩统计一览表及其分析
分析:差生率为零,有两人没有及格,优秀率近80%,满分一人。由此可知,本试题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面向全体
二、各题通过率一览表(难易度比例为17∶1∶0)
同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共同提高。
三、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见右表)
四、统计情况分析
1. 得分率最低5道题目状况分析。
第8题是听力题,考查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客套话)。好多学生先通过排除法把C选项去掉,因为首字母没有大写。可是,通过上下句只能选择此项。该题本身有误。
第9题是听力题,考查学生交际运用能力(电话用语)。本试卷25题和此题类似,只是答语不同,但得分率却大大降低,远不如第25题。原因在于学生平时听力练习过少。
第35题是重音题。学生对于音节的划分还是不能准确把握,语音知识部分欠佳。
第50题得分率最低。此题为阅读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该题在短文最后一句设置了一个生词,想让通过对全文的理解去猜该词的意思。显然,大多数学生对全文的中心判断有误。而得分的学生也有可能知道该词的意思。
第75题是关于how old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其实很简单,答语用年龄即可。可大部分学生只知道在原文中直接找答案,而忽略了原文中给的是间接答案(序数词),需要变序数词为基数词。可见,学生不善于动脑筋,灵活运用。
2. 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目的详细评价。
第34题单项选择:
此单项选择题并不同于其他试题,只考查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或句型掌握的程度。而是联系实际,根据英语句子的提示去考查学生的生活能力。
第50题阅读理解:
A.与……一起B.不吃C.没有
此题为阅读理解题。题中加引号的单词在本学期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出现,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对短文的整体理解去判断该词的意思。从该题中,学生能体会到,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踏进未知的领域,变不知为知之。
3.前10名和后10名学生状况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对前10名学生的教学对策:
(1)扩大学生视野。
(2) 多做能力题, 提高英语水平。
对后10名学生的教学对策:
(1)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
(2)每天要求他们背诵课文中的对话和短文。
(3)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五、测试题目分析表
●关于试题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中的五级目标的内容命制,同时参考“英语课程标准”中三级、四级的内容和要求。
2.试题内容设置重点突出,贴近学生的生活,注意课内与课外联系、知识和技能、学校和社会的统一。
3.本套试题既注重知识考查, 又兼顾了综合能力应用。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按照“课程标准”,以基础知识为理念。
本次命题突出了学科的基础性,以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树立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2.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解和应用。
编制注意向其他科目延伸,让所编的英语题目有实际意义。通过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等题型,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
3.以本学科的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联系生活,让学生总结生活中的乐趣。通过书面表达,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编制每套试题要注重科学性、基础性、综合性、区分性和适切性。
(1)科学性:依据客观事实,用生活中实际的现象来编制试题。
(2)基础性:以课本为基础,利用好基础知识。
(3) 综合性: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 知识与技能的统一。
(4) 区分性:以基础为主, 加深难度为辅, 平中见优。
(5)适切性:不出怪题、难题、没有实际意义的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作为编题的依据。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分值。
英语试卷共八道大题。试题类型及分值具体分布如下:
第一题:听力,分值为30分;第二题:单项选择,分值为15分;第三题:完形填空,分值为10分;第四题:阅读理解,分值20分;第五题:任务型阅读,分值10分;第六题:交际英语,分值10分;第七题:阅读表达,分值10分;第八题:书面表达,分值为15分。
2.各块知识所占比例。
四、试卷蓝图
1.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考查主流。
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七年级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继续得到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把教学搞“实”。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课程标准”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逐项落实每课时的教学计划。不仅要为八年级打下基础,更要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重要。
2.注重听力的考查。
英语学习中四项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在这四者中,听是排在第一位的。据统计,人们在语言交际中45%的时间用于听。因而要想学好一门外语,更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所以,考试中更要注重听力的考查。
例1:听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出短文中画线部分的同义词或同义短语,每题读两遍。(共10分,每小题2分)
注:此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义句),也重点考查了听力的能力。
3.突出实际应用的能力仍是命题的基本思路。
英语写作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有助于学习者检验语法结构和词语的使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地达到了语言习得的目的。因此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在英语写作中作用非凡。对于我国学生而言,发展其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要注重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会用英语思考问题。
例2:根据以下Li Mei的个人信息和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空缺部分,可以发挥你的想象) ,请用60~80字对她的一天做一简要介绍,题目自拟,要求两种时态。
注:学生可以任意发挥想象的空间完成短文。
五、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探究性试题。
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有关知识提出探究思路,资料搜集,分析、归纳和推理,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阐述自己的看法,或得到问题的答案。重在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技能和方法收集证据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思维。
例3:Kangkang is a Chinese boy, He and his three friends go to the zoo.Kangkang’s favorite animals are monkeys.He thinks they are so clever.Michael is from the U.S.A, he likes pandas very much, he thinks they are cute.Jane is a girl from Canada, her favorite animals are elephants, they are kind and they have long noses.Maria is from Cuba, she likes tigers, she thinks they are very strong.They are very happy.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A)误(B)
注: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综合性试题。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认知角度看,听和读是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能力,说和写是表达思想,是信息输出技能。听、说的东西要用读写来巩固,听过的东西要用说和写表达出来,使听觉、视觉和动觉都发动起来,感觉和思维一同起作用,才能有效地养成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从这点出发来命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开放性试题。
从内容上讲,如书写表达,学生有了极大的自由度,有了发挥个性的空间;从题材上讲,应丰富多彩,如阅读理解题可提供多种类型的文章,如人物传记、记叙推理文、自然地理、广告等,要求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其特点是:命题灵活,题型多变。命题人可以通过一篇短文设计出多种题型,从而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难可易,可控性强,可以设置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低档题,如单词拼写;也可以设置考查兼带知识和能力的中挡题,如同义句转换;还可以设置考查思维能力的高档题,如逻辑推理题。
Jane is my good friend.She 66 from Canada.She speaks67.We are in the same class.Many 68 in our class likeEnglish a lot, but I don’t like it at all.My English is 69, so she often helps me 70 it.And I help her study Chinese.We help each other.
(B)
Hi!My name is Jhonson.You can call me John.I’m thirteen.I’m an English boy.I’m in Class One, Grade Seven, San Ming No.2 High School.
We have 23 girls and 28 boys in our class.Our English teacher is Mr Chen.He is from Longyan.He is 32.He is a good teacher.He can speak English and Chinese very well.I can’t speak Chinese very well.I can speak only a little Chinese.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Chinese.We like him very much.
I have a good friend here.His name is Jiang Maoji.He comes from Taining.He’s 13, too.The classmates are very kind (友好的) to me.We help each other.
任务1:用方框里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使文章通顺,连贯,合理。(每次限用一次。)
任务2:根据英文释义及首字母提示,拼写单词。
任务3:同义句转换,每空一词。
任务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注:最后一小题就通过推理而得出的。
4.实践应用性试题.
书面表达的考查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和愿望的空间。既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5:(同例2)
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试卷 篇三
(一)试卷结构
本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满分100分。选择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有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识图分析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实验探究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二)分数结构
依据初中生物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教材命题。试题分值分布为:七年级上册占46分,下册占34分,八年级上册占16分,下册占4分。考试内容没有超出教材范围。
(三)难易程度
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试卷难度较为适中,无偏题、怪题和错题。标准差13.87,难度0.87,区分度0.31,平均分87.19。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根据分析,学生没有对生物学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没有很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对记背的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多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在非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乱填知识点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杜绝偏科思想,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背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好奇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学的学习。同时,教师要用好《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分析和建立初、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相关链接,理清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使之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的教学。
三、教学建议
(一)关注学生,分析学生
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先分析学生,了解学生。要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教师的课堂就得吸引学生,可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用鲜活、与时俱进的实例来讲解知识。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投其所好,才会事半功倍。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总是关注一些新鲜新潮的东西,比如微博、游戏、电视剧、电影等。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选择一些新鲜的、健康的事物,和学生一起交流。教师要学习心理学,掌握一些科学方法,比如遗忘规律、概念图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以便及时对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对课本不熟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没有注重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本的内容。在课本中有很多“资料分析”的栏目,教师要仔细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解决讨论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迁移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答题,而是结合了死记硬背,感觉差不多的,就将以前做过的题目答案填上去,从而导致得分率不高。这也能看出教师平时的教学导向,有可能是偏向于让学生背,即重知识、轻能力。应加强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只有思考了才能加深理解。应加强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关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
生物学知识是在观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以证实的,因此,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教学要落实到位,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积累实验和探究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掌握方法、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对科学探究的各环节,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以及评价实验方案等,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关注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整理能力
每次结业考试都要考到识图的内容,从单个知识点的识图到综合知识的识图,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相应的能力。
(六)关注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
4.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篇四
马岭学校
一、试卷分析:
试卷涵盖内容主要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前三章内容。知识面广,主要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部分题目相对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与能力的训练,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本试卷满分100分。
二、成绩分析:
这次考试,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最高分92分,成绩不理想。
三、存在的问题:
1、复习不全面、不细致,不能回归课本,只能依靠复习提纲和笔记。学生不能认真阅读课本导致失分很多。
2、基础知识不牢固,平时不进行记忆,比较懒惰,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生物学概念只靠死记硬背,试题稍有变化就不能作答。
3、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如试卷26题和28题实验题。
四、今后教学努力方向:
1、抓学生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2、重视双基教学,注重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并落实到教学实践。
3、在教学中应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5.七年级上册生物试卷分析 篇五
2016—2017学期期末考试阅卷工作刚刚结束,我们对学生的生物试卷,认真进行了成绩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本次参考班级:七年级(203)、(204)、(205)、(206)、(207)、(208)班。
全年级班级平均分最高分:61,班级平均分最低分:56。学生最高分:92,最低分:14。
2、题型、题量及分值
选择题60个小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
3、试题特点
容易题约占45%,中档题占40%,稍难题占15%。此次检测试卷题量大分值分散,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全面扎实的生物知识。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题材料基本跳出课本内容,主要考的是学生的看图分析能力。
二、试题解题情况
1、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生物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生物带来一定困难。比如以其他科的知识为切入点考察学生对的记忆,就往往使他们不知所措。、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生物课本中常见的图片、实验认识不清,导致做题答非所问,甚至于题目南辕北辙,还有部分学生知道怎么答题,但是在他的答案里总有错字、别字。在填空题里如此失分是在可惜。
3、生物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生物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生物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有限的知识讲透讲明,教师不要存在畏难情绪,讲清这一时期的特点。越是这类知识,越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弄清要求,理清教材的脉络,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突破难点。
生物知识头绪多,知识散,学生学起来比较头疼,教师教学也不太顺畅。学生往往混淆内容,各种张冠李戴的情况都有出现,所以教师一定要理清每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做好区分。
(2)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课程目标,以教材为载体,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能力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生物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生物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生物和认识生物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生物之间的联系,包括:生物发展的纵向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生物。
生物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 2 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6.七年级生物暑假测试卷 篇六
一、选择题(2Χ6=12)
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
B.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的大小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2、下列关于生物体细胞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内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B.植物根的成熟区细胞内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
C.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叶绿体
D.酵母菌的细胞有细胞核、细胞壁,没有叶绿体
3、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B.光C.二氧化碳D.水
4、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和血液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经过全身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C.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心脏右侧
D.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是静脉血
5、如图是缩手反射动作中的神经传导途径,对于反射完成过程及大脑控制该反射的神经纤维所处的部位,表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甲B.①②③④⑤,乙C.⑤④③②①,甲D.⑤④③②①,乙
6、一对肤色长长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
A、100%B、75%C、50%D、25%
二、填空题(1Χ18=18)
7、图甲和图乙示“观察人的空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图丙示显微镜的结构,图丁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滴加的液体是 .
(2)图乙中滴加的液体是 .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 .
(4)显微镜下看到的图丁所示的细胞呈 色.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在形态上的区别是上皮细胞 .
8、根据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图解回答:
(1)血液流经肺时_________的含量增多,这是因为肺是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2)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___________的含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它要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__。
9、下图是人类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已知人类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受隐性基因a控制,请在方框中填写基因类型或性状种类,并据图回答问题:
父母基因父亲母亲
Aa(正常)Aa(正常)
生殖细胞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女基因AAAaAaaa
性状________正常正常白化
(1)据图可看出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
(2)这对父母所生的子女,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_,正常的可能性为______
生物中考模拟题六
二、选择题(2Χ6=12)
1、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暗时用平面反光镜B.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C.用餐巾纸擦拭镜头D.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2、东营名优产品“麻湾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营养丰富而闻名,是夏季消暑佳品.甜味物质主要存在于西瓜细胞的( )
A.叶绿体B.液泡C.细胞膜D.细胞核
3、在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内各注入10ml清水,再在各量筒内插入一株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芹菜,并将乙量筒内芹菜的叶摘除,然后将两装置置于阳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两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分钟)0102030
甲(ml)10.08.37.16.5
乙(ml)10.09.89.79.5
A.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B.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C.叶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D.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4、如图所示毛细血管示意图,在以下关于毛细血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静脉血经肺部毛细血管转变成动脉血
B.组织细胞间隙的毛细血管中O2的浓度大于组织细胞中O2的浓度
C.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D.小肠毛细血管回流的静脉血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多
5、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6、女性正常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A.22条+YB.22对+XYC.22条+XD.22对+XX
二、填空题(1Χ12=12)
7、右图所示装置用来研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项原料:
(1)这项原料是。
(2)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实验开始前,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4)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实验。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循环系统是我们体内繁忙的物质运输线,这一运输线的动力来自 .
(2)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有动脉血液流过的是 (填序号).心房和心室都有血液流入时,心房和心室处于 状态.
(3)当⑤和⑨收缩时,腔内的血液被分别射入到 这两条血管中.(填序号)
(4)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氧气,由图中 (填序号)处进入血液.
(5)血液流经器官⑦小肠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变少了,此时血液变成了 (填“动脉”或“静脉”)血.
(6)如果在手部静脉注射某药品后,跟踪检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最先发现该药品的是 .
9、如图甲示人的生殖过程,图乙示伴随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写出正常情况下人的精子染色体数目: .
(2)由图乙可知,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 .
(3)假定A是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是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则父亲的性状表现为 ,母亲和女儿都是双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4)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的几率是 .
7.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篇七
李玉玲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生物学对于七年级学生是细节处的一门学科,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对他们的了解还有待加强,但就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也有少数学生发挥欠佳。我就本次期中考试试卷作以下分析。
二、试题分析
本次期末生物试题,共包括六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看图填空、实验探究。试题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并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题量适中,难易得当,对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考查,是一份将基本知识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较成功的
三、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整个选择题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掌握,知识点记忆还算准确,本大题得分还算理想,一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不能分析延伸,其中实验类题目错误率较高。今年还出现了一个大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审题不清,虽然做了,但是也未能保证得分,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某些同学上课没有认真听,我每次考试前都强调几次,但每次考试都会出现上述情况;二是个别学生太粗心,题目已经说得很清楚,可是有的学生却因为审题不认真而导致了失分这一结果。
第二大题为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主要考察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组织、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多样性等基本内容。学生对于第2小题植物细胞结构的掌握欠佳,错误率较高。还有就是多数学生仍然写错字,字写得不清楚,潦草,反映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重视书写的规范,粗心对待。
第三大题是判断题,判断题考的也是基础知识,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学们总体上做的较可以,就是有个别同学比较粗心漏做题。
第四大题是连线题,本题主要检查学生对植物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本题得分较高,很大一部分学生全对。
第五大题是看图填空,总共有两幅图,分别是叶片横切的平面结构图和菜豆种子的结构图。菜豆种子的结构图这一内容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正确率较高。叶片横切的平面结构第1、2小题都答得比较好,但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弱,后面两小题答得较差。这道题也很有考验性,不仅仅考了学生平时学到的东西,还说明了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观察有多重要。
第六大题实验探究共两大题,分别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第一小题稍有难度,考察学生对绿色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制造淀粉这一知识点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掌握情况不够良好,错误率较高。第二小题较为简单,主要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准确率较高。
四、总述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
1、字母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与学生写字基本功较差有关。
2、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
4、语言表达不规范,不严密,表述混乱,词不达意,生物专用词语书写错误较多。与平时训练少有关。
5、应用生物学知识迁移的能力差,不能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情景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与学生平时较少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关。
6、对实验重视不够,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很差。教学反思与改进 :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传授知识的全面性,应加强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水平。
2、从这次考试可以看到同学们对生物学还没有重视起来,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同学们对生物学的认识,让他们感到学习生物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于一些开放性的贴近生活的问题,应当重视,组织同学们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4、尽量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2015年2月6日 4
8.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 篇八
1.健康人 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的成分是( )
A.葡萄糖 B.水 C.无机盐 D.血细胞
2.原尿中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 )
A.尿素 B.水 C.无机盐 D.葡萄糖
3.下列是某被测试者血管、肾小囊腔和输尿管内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试分析P和Q各是什么物质?( )
血管 肾小囊腔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无机盐 B.P是氨基酸,Q是葡萄糖
C.P是尿素,Q是无机盐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4.(?山东东营)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右图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血液经过②和④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
C.④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④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大降低
5.与肾小球相连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所流的血液依次是( )
A.动脉血、动脉血 B.静脉血、静脉血
C.动脉血、静脉血 D.静脉血、动脉血
6.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③④⑥ B.④⑥⑦ C.①②⑧ D.⑥⑦⑧
7.在一般情况下,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总是大于原尿中尿素的浓度,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将大部分尿素重吸收 B.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
C.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尿素 D.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壁的细胞产生尿素
8.(2013?山东烟台)某病人验尿时发现尿中有血细胞,根据下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A.图中①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B.图中②与③之间发生堵塞
C .图中③的功能产生障碍 D.图中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发生改变
9.尿液中尿素主要来自体内哪种物质的氧化分解?(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10.我们每日应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
A.对葡萄糖的吸收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D.肾小管的重吸收
11.汗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皮脂
12.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13.(2013?山东济宁)右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C.血液通过③后,尿酸、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
D.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14.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是( )
A.含废物多的动脉血 B.含废物少的动脉血
C.含废物多的静脉血 D.含废物少的静脉血
15.如下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小肠
B.若Y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则Ⅲ为肺动脉
C. 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管,则Y一定是尿素
D.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
16.取某健康人肾脏不同部位的液体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 下表所示数据(单位:克/100毫升)。推测丙是( )
成分 甲 乙 丙
水 90 99 95
蛋白质 7.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50
尿素 0.03 0.03 2.00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17.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无机盐
18.下表是某正常人血浆、原尿、尿液中M和N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表分析( )
项目 血浆 原尿 尿液
M(克/100毫升) 0.03 0.03 1.8
N(克/100毫升) 0.1 0.1 0
A.M是葡萄糖,N是尿素 B.M是蛋白质,N是葡萄糖
C.M是氨基酸,N是血细胞 D.M是尿素,N是葡萄糖
19.下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尿素是在甲处形成的
B.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C.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可在乙处滤过并形成尿液
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于丁处被重吸收
20.下图所示为人体某部位的部分血管,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经肺循环后,c中血液氧气含量增多,营养物质含量不变
B.若b为小肠处毛细血管网,则c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若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则c中为代谢废物减少的静脉血
D.若b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网,则c中含营养物质较多
21.李大爷去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是他泌尿系统的哪个部位发生病变造成的?( )
A.肾小球 B.膀胱 C.肾小管 D.肾盂
22.下图为肾单位模式图。形成原尿和尿液的场所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当我们进入温度较高的环境时,往往会出现脸色红润、身体出汗的现象,这些现象与皮肤的下列哪项生理功能没有直接联系?( )
A.感受外界刺激 B.排泄作用
C.分泌皮脂 D.调节体温
24.具有排泄、分泌和调节体温作用的皮肤结构是( )
A.血管 B.汗腺
C.皮脂腺 D.毛发
25.在运动场上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A.保护和调节体温 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调节体温和排泄 D.排泄和保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2013?江苏连云港)(10分)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中填数字,“ ”上填名称)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 [ ] 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 病。
27.(10分)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液体(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28.(10分)下图是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是有选择的,程度也不同。重吸收的主要有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和全部 等物质。
(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进行滤过作用时,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这些蛋白质 主要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 内最终被分解成
才能被机体吸收,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消化液中的 。
(3)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连接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 脉,检测比较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发现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没有发生 ,此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处于 状态。
(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代谢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还有 哪些途径? 。
29.(10分)下表中数据是取自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样品,下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表格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中填写序号,“ ”内填写文字。)
物质 样品A(克/升) 样品B(克/升)
葡萄糖 0 1.0
无机盐 16.0 7.5
蛋白质 0 0
尿素 2.0 0.3
血细胞 无 无
(1)根据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 (填“样品A”或“样品B”),存在于图中的[ ]肾小囊腔中。
(2)尿液是原尿经图中[ ]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 、大部分的 和部分无机盐。
(3)若[5]肾小球有炎症,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 ;若 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 。
30.(10分)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分解成 后 ,才能通过小肠的a过程进入血液运往全身。如果一边吞咽食物一边说笑,会导致食物误入气管,这是因为吞咽时 来不及盖住喉口。
(2)血管②中的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后,②血液中的 减少。
(3)某人患肺炎后,医生在其上肢静脉处注射消炎药,则药物到达肺部至少要经过图中A腔 次。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解析: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②肾小球、④肾小囊和⑤肾小管组成,而①是入球小动脉,A项不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物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不是尿液,B项不正确。肾小囊里面的液体为原尿,①是入球小动脉,其内含有血浆,原尿与血浆相比 ,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C项不正确。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形成尿液,③肾静脉内的液体与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大降低,D项正确。
5.A 解析:入球小动脉是由肾动脉分支形成的,在肾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因而,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是动脉血。由于在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也是动脉血。
6.B 解析: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即排泄,人的排泄途径有三条:在肾脏中形成尿液,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皮肤排出一部分的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7.B
8.A 解析: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血细胞不能透过血管壁进入尿液中,但在原尿的形成过程中,当肾 小球(血管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壁的通透性改变,将导致原尿中出现血细胞,进而导致血尿。图中①代表肾小球,②代表肾小囊,③代表肾小管,④代表收集管。②与③之间发生堵塞,将影响尿液的形成。③的主要 作用是重吸收,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因此,③功能障碍不会导致血尿。动脉、静脉结构发生改变,渗出的血细胞不会经过肾脏的功能单位——肾单位,因此不会出现在尿液中。
9.B 解析:尿素是一种含氮的代谢产物,糖类和脂肪是不含氮的有机物,代谢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物,代谢产物中除了水、二氧化碳外,还有尿素。
10.C 11.D
12.B 解析: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一 部分水和无机盐随着尿液排出,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氧气减少。
13.C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每个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题图中②为肾小囊,③为肾小球,④为肾小管,B项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 、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但血液仍为动脉血,C项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D项正确。
14.D
15.A 解析:脂肪的消化是在小肠中进行的,小肠中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导致小肠内脂肪含量下降。因此,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小肠,A项正确。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 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 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由含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Ⅰ为肺动脉,Ⅱ为肺泡外毛细血管,Ⅲ为肺静脉,B项错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尿素的浓度会明显增高,C项错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其含量不仅减少,而且减少为0,D项错误。
16.C
17.A 解析: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在血液流经肾 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原尿和血浆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18.D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从表中可以看出,尿液中没有N,而血浆和原尿中有N,且含量较多,由此判断,N是葡萄糖;尿液中有大量M,而血浆和原尿中只有少量的M,由此判断,M是尿素。
19.C 解析:尿素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形成,A项错误;乙是肾脏,为人体内主要的排泄器官,而不是唯一的排泄器官,B项错误;血液中的尿素等 代谢废物可在肾脏滤过并形成尿液,C项正确;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于乙处被肾脏重吸收,而非丁处,D项错误。
20.C 解析: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营养物质含量不变;血液流经小肠时,由于小肠吸收了营养物质,则变为 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只进行了滤过作用,所以从肾小球流出的血液仍为动脉血;由于血液经过肾小管外毛细血管时进行了重吸收,则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增多的静脉血。
21.A
22.B 解析:血液经肾小球发生滤过作用,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形成尿液。
2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皮肤功能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掌握好基础知识——皮肤的功能;二是要明确题意;三是要综合考虑问题,对错误选项进行排除。
2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根据皮肤的功能,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只能是汗腺。
25.C 解析:汗液中含有人体代谢所产生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大汗淋漓说明汗液排出多,代谢废物排出得多,而满脸通红说明皮肤温度高,那么,由皮肤直接向外散发的热量就较多,从而在产热多时仍然能保持体温恒定。
26.(1)肾单位 (2)滤过 ⑤ 肾小管 (3)糖尿
解析:(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内壁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而剩下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3)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27.(1)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的是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2)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多指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不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3)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解析:在掌握肾单位各部分功能的基础上,仔细对表中各种成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就不难回答该题。
28.(1)葡萄糖 (2)氨基酸 消化酶(或蛋白酶) (3)气体交换 结合 (4)呼气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出汗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29.(1)样品 B 4 (2)6 葡萄糖 水 (3)蛋白质 胰岛 葡萄糖(“糖尿”也可)
解析:由于样品B中含有葡萄糖,所以B为原尿。患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的通透 性增强,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均可滤过到肾小囊腔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球发炎,尿液中均能检测到葡萄糖。
9.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篇九
在这次期末考试中,生物成绩不太理想,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我就本次期末考试试题作以下分析。
一、整体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由两部分组成,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识图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没有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知识涉及的不全面,选择题的难度有点大,非选择题没能体现重点内容重点考察的原则,试卷的质量不太理想,识图题的图不清晰,学生看不清也是导致成绩不理想的一个原因。
二、反思及措施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了学生的一些普遍问题,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达不准确,叙述不清,词不达意等,当然这和学生的年龄小有关,但我们老师必须在以后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再如,对做过的熟题学生也没做好,这说明我在前面评讲练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掌握情况,或者说忽略了学生的掌握、巩固情况,有时只对对答案,有时只顾自己讲,以后我必须改变方法,尽量多让学生自己讲评,老师点拨。另外,我还要在今后注重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落实,不能满足于我讲过了、强调过了,忽略了学生。所以在今后我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向45分钟要成绩,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生物学知识加强理解。
2、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要求。
3、加强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多训练多做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提高理解题意的能力。
邢云晓
10.初中生物七年级上试卷 篇十
-------------梁庄一中:马卫兵
期末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一、试卷内容分析:
本套试卷面向大多数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使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大多数能及格。在考查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和生物基本技能的掌握的基础上,适当考查学生的生物能力。试题设计和以往生物试题相比稳中有变,在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1.生物试题量:包括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非选择题6个小题(共计50分)。
2.生物题型:选择题,连线题,识图作答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
二、试题特点:
试卷重视了对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科素质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对生物试卷的总体评价是:立足基础,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考查学生对一些生物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试题设计新颖独特,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师积极参与新的课程改革,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主干核心知识:
本试卷突出了对主干核心知识的考查,较好地发挥了的命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如对《循环系统》的考查,围绕心脏结构,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再如对《泌尿系统》的考查,突出了对“尿的形成”核心知识的考查,识图作答题第27题,第29题分别是对这两方面的检测。
2.注重实验基本技能:
本试卷中涉及实验的命题占到了很大比重,主要考查了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如第五大题,实验探究题;就是专门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本试卷中的试题注重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如考查眼的结构知识时,特意设置主观题要求学生写出两条用眼卫生的建议。如第31题第(4)小题,要求学生举例生活周围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例子。还有在考查泌尿系统的知识时,问到如果尿检中发现了红细胞和大量蛋白质,肾脏中可能病变的部位。等等。这些都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知识应用广泛,它是农、林、牧、副、渔、医等应用科学的基础。
4.强化图形表格识读:
本试卷注重对生物学图形、表格的识别和解读,占分比重大。第27题对循环系统的识别作答,第28题对眼球结构图的识别作答,第29题是对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的比较数据的作答。识图作答题在生物学知识的考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试题既可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检测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
三、经典题分析:
如选择题第2题:人生命的起点是()
A,婴儿诞生
B,精子成熟
C,卵细胞成熟
D,精卵结合
解析:很多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易错选A,但是按照生物科学上的人生命的起点应该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
第15题: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A,氧气含量比吸进时少
B,全部是二氧化碳 C,氧气多于二氧化碳
D,不含氮气
解析:正确答案是A,只是D选项要注意,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第27题的第(4)小题心脏结构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它是体循环的起点。还有注射的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四、教学建议:
1.重视生物学概念教学
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往往标志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甚至是对生物学科全新的认识。如 “动脉血”与“静脉血”、“动脉”与“静脉”。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题在生物学知识的考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试题既可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检测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所以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夯实生物实验基本技能
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帮助初中学生尽快地掌握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为他们学好生物知识,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习惯。(2)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实验器材。(3)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
4.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一个群体,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因此,转化学困生,让学困生由“莠”变“良”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需要老师付出无数的精力和心血,特别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热爱”。其实,只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时时真诚地关心他们,坚持不懈的提醒他们,及时的鼓励他们,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们一定能成为祖国的人才的。
11.七年级历史上试卷分析 篇十一
一、试卷分析
试卷基本情况分析本试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注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择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 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择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审题能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3、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能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6、恰当选择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王洋
12.七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篇十二
浪溪中学
徐业胜
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本次考试进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一、考试整体情况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53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8分,平均分61分,及格人数31人,及格率58﹪,优分率12﹪.二、试卷总体情况
本次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
三、得失分情况和原因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25题,50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46分,最低分是,8分。失分最多的是2、13、16、20、24题,七年级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第二大题,填空题,共8题,22个空计50分。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学生在次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28小题的实验题知识,学生没有认真去复习,还有就是31小题填的答案不完全,很多同学没有领会透题意,答非所问,导致失分严重,成绩不理想。
四、考试反映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解题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整改措施: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3、注重开发性使用教材,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
五、考后的感想与反思
从这次考试可看出,在生物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认真研究与反思 :
1、要继续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多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多做一些探究性实验,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至少可以使遇到同类问题得以借鉴。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试卷】推荐阅读: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八上目录10-20
初中七生物实验教案06-10
初中生物试卷讲评课01-08
初中生物试卷讲评教案01-11
初中生物试卷讲评课教案09-15
七年级生物暑假测试卷06-25
七年级生物下册试卷分析10-25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分析12-23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试卷分析07-12
七年级上生物计划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