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2024-10-12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1.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苏妙云 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

摘要:信息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具备一致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认为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 任务驱动法 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认为,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信息技术课是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最主要途径,但信息技术课不能单纯地培养机器的操作者,而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其他方面培养。

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指出 “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培养学生读、写、算一样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课如何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具备一致性,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难道就是教学生练练打字,制作网页、画画图吗?果真如此,那么只要参加电脑培训班好了,又何必从中小学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呢?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法,上课时一再强调重点、难点,一再叮嘱学生哪些知识要记等等,却忽视学生信息意识、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等的培养。信息技术课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要创设实践环境,让学习者自主在去探究、去发现,教师应该从完全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知识传授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开放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的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作用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因此,任务并不是静止和孤立的,它的指向应是学习者成就动机的形成,即任务是一个由外向内的演化过程,是以成就动机的产生为宗旨的。任务驱动教学强调以活动为中心,因此,我们在课前要认真设计活动,老师的角色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教师应首先设置情景,提出一个主题,当学生探索欲望被激发后,老师提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研究,然后围绕主题布置任务,对于任务目标的设计尤其重要,任务目标应该尽可能与日常学习生活或其他学科内容密切联系,那些仅仅是为了训练某项操作而设计的任务,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大,只有任务设计合理了,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研究。提出任务后,再就应该引导学生围绕该任务展开思考,该任务主要讲的什么?完成该任务必须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自己准备从哪些途径来获得这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该怎样办?这样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学生弄清任务含义,并按照一条正确的思路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纠正错误的理解和思路,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坚持这样,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有很大的益处。

比如学习“Word 2003的综合应用”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任务,即每一位同学要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电子板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

1、Word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

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

3、视图、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

4、Word的图形功能。

5、Word的制作表格功能。把这5个知识点又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节课中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分别设计在更小的任务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甚至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点。总之,真正的“任务驱动”,并不是死板的、照搬照抄式的,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完成任务是为了驱动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学习知识,进而活用知识、创新知识。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老师也应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源方式进行学习。例如自学课本,阅读电子教材,观看CAI辅助教学软件,或访问相关网站等,让学生自己选,自己看,自己学,自己试。学生对于需要完成任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初步理解和实践验证,从而形成知识表象和动作技能。

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同时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在Word2003中如何改变改变字体和字号时,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两个字体字号和颜色不同,但文字内容相同的文件,让学生比较两个文件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然说出字的字体和字号及颜色不同,然后让学生在软件中进行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课本上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完成了任务,但他们的方法都一样,这时时侯老师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自主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于是,学生们象寻宝一样在软件中找其它的方法,结果学生找到了很多种方法,甚至个别学生还会使用文字效果,做出了更精彩的文字。这时侯,我再让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们评价他们的操作各有什么优点,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失败,学生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灵活。

3、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些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4、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能独立地思考、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件事情通常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5、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有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信息,也有大量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信息“垃圾”;既有真实有效的信息,也有虚假骗人的内容。所以,面对大海一样的信息,学习者必须学会如何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应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同学们,你们在网上查寻资料的同时,不要因为贪玩和好奇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你们应该有一双‘火眼金星’来识别网上这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我还打电话到一些同学家里,告诉他们家长,让他们配合做好工作,如注意别让孩子进黄色、暴力网站,教育孩子不要通过QQ盲目与人交朋友等。除此,学校还经常召开大会,邀请有关人士来校作报告,通过一些逼真的画面和有声有色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提高他们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我平时还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或利用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是一种不道德、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

总之,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是新生事物,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2000.11

2、王吉庆编著,《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1.2

4、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01.9

2.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一、课堂内外灵活应对,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堵”“疏”结合, 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上信息技术课前很多学生会问:“老师这节课上网吗?”听到这个问题, 相信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心里百感交集:不让学生上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而让他们上网, 不少学生又不听从安排, 聊QQ、玩游戏、看新闻……干什么的都有, 课堂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面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我们不能强硬地制止, 毕竟网络的应用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改革理念中也不提倡这种做法;而将计算机房完全开放, 任学生在网上自由遨游更不是可取的做法。那么怎样做更好呢?

一方面要保证我们正常的教学计划能够完成。机房里一般都装有计算机房管理软件像极域电子教室等, 讲授新课时利用这类软件可以控制学生的机器, 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要进行合理的疏导。比如学生一般都喜欢上QQ, 我们就每节课留一点时间和他们讨论一下QQ的功能、如何使用等相关问题, 也可以利用QQ交流一下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改变一些学生“网络=游戏+聊天”的不恰当观念。

2. 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的任务, 其他学科也应注意信息素养的培养, 那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就要教给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平时学习的基本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 而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入学生正在学习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一种途径。

另外平时学校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这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好机会。比如学校每年开元旦晚会时, 都会有不少学生来求助, 学生会的同学要设计、制作海报进行宣传;表演节目的同学要查找、编辑伴奏音乐;还有些服务的同学来请教一些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时候, 我们就要耐心地给予指导, 但不要“越俎代庖”, 而是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达成目标。

3. 潜移默化, 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包含很多方面, 要求学生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能够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道德的教育忌直白说教。高中生的逆反心理普遍较强, 如果专门拿出几节课来灌输信息道德知识, 大部分学生肯定听不进去, 更会有一部分学生出于逆反或好奇的心理去试一试, 这样只能适得其反。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呢?在信息技术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不动声色、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介绍信息道德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遵守信息道德成为一种习惯。如在讲《信息与信息技术》时告诉学生信息技术具有两面性, 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的获取》中, 介绍从网络上下载文件的方法自然地说到要注意版权法规、防止病毒黑客的破坏;在《信息的交流与发布》一章, 要提出网络道德和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

二、关注学生水平差异, 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些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 并能很好地应用到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娱乐中, 而有些学生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会。面对学生的差异, 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 使所有学生经过学习, 信息技术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 了解学生水平差异, 合理设置学生分组

分组策略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和交叉分组。同质分组是将水平层次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异质分组是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 组内既有基础好的学生, 可以帮助别人, 也有基础差的学生需要接受帮助;交叉分组是在教学时是同质分组, 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学习不同内容, 评价时是异质分组, 将层次高的学生和低的学生捆绑起来评价, 以达到以好带差的目的。

在给新生上课之前, 可以先做个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 然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组。在目前学生水平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 采用交叉分组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层次高的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新知识, 也可以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巩固已有知识, 而层次较低的学生在层次高的同学的带动下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基本技能,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经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学习, 我们可以再做一次问卷调查, 看看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了哪些提高, 信息技术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 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学生分组和下一步的教学进度、教学策略与方法。

2. 创建学习辅助网站,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信息技术课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操作水平上, 在课堂上我们一般选取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 面向大部分中等层次的学生, 这样层次较高的学生不满足所学的东西, 而层次较低的学生又不能完全听得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建立一个辅助学习网站是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 利用辅助学习网站我们可以做问卷调查, 并对调查问卷进行快速的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将学生合理地分组, 这样要比传统的问卷调查效率更快、质量更高。

其次, 我们的教学内容可以放到学习网站上。此处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包括我们上课要讲的内容, 更包括一些基础知识和拓展提高的知识, 学生在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来学习。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 可以设置几个模块:基础篇, 介绍Flash软件的基本界面组成、工具的使用、面板的功能等;普及篇, 包括简单动画的基本原理、简单动画的制作、动作动画和形状动画的区别等;提高篇, 介绍较复杂的动画制作知识, 如遮罩动画、引导动画的制作等。

再次, 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情况, 设置不同的任务发布到网站上, 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站, 根据评价标准展开自评和互评。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互帮自助, 充分发挥不同个体的作用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走下讲台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耐心地引导、点拨他们, 需要时, 可以将图形用户界面的一般特征告诉他们, 如界面组成、“选择对象—操作对象”、常用菜单及功能等。有些学生水平较高、新知识掌握较快, 在他们完成任务的基础上, 让他们帮助指导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但要保证基本的课堂纪律。还可以利用电子教室的屏幕录像功能, 将操作的具体过程录制下来放到网站上, 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自主观看。

4. 合理开展兴趣小组, 培优与补差同样重要

目前的计算机兴趣小组只限于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学生, 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参加各种竞赛, 同时有一些学生即使对信息技术很有兴趣但由于基础较差, 也不得不放弃提高自己的机会。而且信息技术课一般一周一节, 很多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 他们也需要我们在课外提供机会接受辅导继续练习。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兴趣小组也要分层, 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学生机房, 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提高机会。

三、提高信息素养, 师生共成长

3.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1.科学合理选择教材,奠定学习的基石

教材是最好的辅导书,以此教师一定要认真选择教材,我们都知道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而更新换代的背后其实是科技的进步在推动着,当然计算机是这些新科技的集大成者,所以教师要时时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每学期都要选择合适的课本。信息技术可以算是新贵,但是他的更替却早已进行,比如现在人越来越趋向于用WPS来代替Word,Excel等等,不光是操作系统,就连信息技术的核心,编程语言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一定要有先见意识,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将来能够正常的使用,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对教学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一边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另外学习要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教室,更新电脑设备,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经常更新电脑设备,跟上时代的步伐。

2.应用灵活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的动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就是,它不仅需要教师的认真讲解,还需要学生的操作动手的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教授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有老师提问问题,学生去思考或者进行小组讨论,接下来就把讨论结果进行实际的操作,在电脑上进行验证,在告诉教授正确的结果,这种探索性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科学探究性。学生往往在操作的时候会遇到其他的问题,这是教师所充当的就是一个引导作用,有一个问题带出其他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发现和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就在这个过程之中学会了思考,理解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在规律,经过教师的指点,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又电脑玩的好的学生带着完全不懂信息技术的“菜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合作的力量,培养班级的凝聚力。

另外,在其他课程的教学当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现在的小学教室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教师在课堂的授课时,一般会运用到PPT的应用,这就会让学生在没有学过PPT的同时了解了一些关于PPT的知识,再比如社会科学老师会用到大量的图片,英语老师会时常播放一些英语动漫或美剧,这些都要运用到信息技术。

3.尊重学生创造思维,发现学习的乐趣

小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大人的老师,而这些小学生在创造能力和探索方面上有着大人所不能及的力量,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探索和发掘让好奇心去引领他们学计算机,要比教师给他们灌输信息知识要好得多。比如在教学“画板”这个计算机自带的软件是,我只是告诉他们那些是直线,而那些是图形,橡皮擦,其余的都没有告诉他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画一幅图画,结果就有人发现了有的线条能弯曲这个“秘密”很快一传十,孩子们都兴奋的在自己的白板上加上了曲线,甚至有的学生还在图画上加了颜色,当然也有的学生的白板变成了“红板”。学生们一下子炸开了窝,纷纷为他分析解决的办法,最后还是细心的女同学发现了他的线条没有闭合,抱着试试的心态解决了这个问题。课堂的后半段我只是给他们讲解了放大镜,撤销等一些按键,这节课就结束了,但学生们的积极性却点燃了,直至下课还有一些学生赖着不走。

4.增加教师专业素养,为学生正确指导

教师为人师表,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也要为他们做出表率,保证自己在课堂上用饱满的热情去为他们讲课,在课下积极备案,培养信息的敏感性,时时关注信息动态,不在网络上进行赌博,浏览不良网站;更要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电脑上特别是电脑教室中的设备上安装防火墙,安装绿色软件,定时坚持维护保养机器,防止病毒,不良网页的弹出,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都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有我们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当然也充斥着大量的暴力,淫秽的信息,而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一定要对学生加强监管,以免学生误打误撞进入系统文件进行更改删除的情况,也要避免他们打开弹出不良网页,更不允许学生在上课期间偷偷玩游戏,这都是要避免和杜绝的。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能,更要有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正常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难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遇到困难是有意识的去网络上寻求解决的方法,搜索有用的信息。也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做到不轻信,传播网络谣言,不浏览不良网站,不沉迷于大型网络游戏。

4.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羊场小学 林伟

这次网络培训让我们基层的教师吸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可以利用资源实现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这次网络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有一种紧迫感:做一名当代合格的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在教学舞台上能展示自己的风采、打造自己教学特色的优秀老师就更难。

还感受到要胜任本职工作。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才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的要求。

现在就这次培训谈谈我的收获:

【1】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

【2】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网络培训大大改变了我们教师的学习环境和意识,通过网络空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的学习环境。我们能阅读大量相关理论知识文字、图片、资料;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领略名师风采;还可以跟同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学习,这也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的平台。

【4】让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体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让生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5】增长了不少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1)课堂设计要力求新颖,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要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不能是课堂热闹而学生却一无所获;(2)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

(3)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教师唱主角,学生作配角。

(4)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充实自己的头脑,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总之,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将自己沉浸在教育教学的浩瀚之中,要思想深邃,要知识渊博,要博采众长。感谢国培给了我们一个相互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给了我们继续走好教育之路的勇气和信心。为了教育的未来和民族的强盛,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引下,在同行互相支持和帮助下,继续前行,继续努力。

5.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 篇五

对于上计算机课,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趣味性强,娱乐性强,学生动手时间多余老师上课时间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游戏、互动创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小学的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实践证明,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的。信息技术不像其他学科,单听老师讲,学生死记硬背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的。教师可以用范例来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图软件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电子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本封面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解鼠标的使用的时候,给学生准备一些游戏,针对鼠标的4大属性而设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鼠标的使用,而不是教师的口头讲解,这样会更容易掌握,也让学生更喜欢学习信息技术对学习信息技术有更高的热情。

二、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自学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是由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也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在学习内容不太多、学习难度不太大时,我们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知,然后通过交流、汇报,达成知识的共享与规范。“无为而无不为”、“要知此事须躬行”,学习目标的完成要让学生乐意去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获取知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创他们掌握真正的信息技术,并终生受用。

例如在进行教授《制作名片》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制作的名片,看看用到了哪些工具进行制作。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名片制作出自己的特色名片,通过学生看书自主探究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制作名片的过程中我都积极鼓励学生去操作,去体验,不仅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意识。

三、学生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合作能力。

对于新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对于枯燥的学习往往兴趣缺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中的艺术字时,我布置任务让学生制作出有艺术字效果的宣传画,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4人为一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达到知识的掌握。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提出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其他的同学帮助解答,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添加、修改艺术字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完成宣传画的制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四、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乐学。

6.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篇六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不少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因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脑这新生事物学生都产生了很的好奇心,都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所以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非常高兴,星期五的课有的学生甚至星期一就在那盼望了,等到一上课更是激动得不得了。所以绝对不能一开始就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会使原本在学生心中很有趣很神圣的电脑又变成一种学习的负担。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首先要从了解电脑外观设备以及使用鼠标键盘学起,而单纯练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怎样能够克服基本动作训练时的不习惯,掌握正确的方法是个难点。我尝试了一些训练的方法,练习鼠标的使用时,让学生打开windows自带的扫雷、纸牌游戏,孩子们兴致高涨的玩着,不用老师强调认真学,仔细看,他自己就会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的盯着显示器,哪儿不会操作赶紧问老师,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单击、双击、拖动几种鼠标的用法,键盘练习使用《金山打字通》,通过不同要求的小游戏,使痛苦艰难的学习过程变得快乐有趣,并熟悉了键盘指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我们的目标。

三、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初中生的思维都比较直观,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就很难理解。教师若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给学生讲解3.5寸软盘知识时,学生对软盘何种是只能读不能改状态还是能读能改状态往往搞不清。于是我对学生说:“软盘上的两个孔好比两只眼睛,两只眼睛都‘睁’着时,警惕性高,别人只能看(读)不可改;当‘睁’只眼‘闭’只眼打盹时,警惕性放松了,别人既能看又能改了。”通过形象的比喻,把这一难点突破了,学生对此印象也很深刻。

四、上机操作和理论课相结合随着计算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课,从以前每周一个学时改到现在每周两个学时,我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条件,每周以一节理论课和一节上机课相结合的形式授课,效果非常明显。上机操作是我们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实践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由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能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易于形成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据调查,学生最愿去的地方是机房,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也是机房。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掌握操作技巧。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虽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要考试,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处处用的着,应用性很强,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word时,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操作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再给学生讲解,学生会记和的牢固些。还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让纸上的画,出现在电脑上,学生会感到很新鲜,很有趣。

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同时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7.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信息素养, 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又是依托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去实现的。如果从“素养”的字面来分析, 就能看出它的过程化涵义了。“养”就是培养、养成, 它主要指学习者在信息活动 (包括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等) 中通过自身的参与来养成习惯, 培养能力, 就此而言, “养”的内涵即“参与”“实践”。“素”是平日、日常, 它强调信息素养的形成重在平日积累、日常研修, 因此, “素”的内涵就是过程。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信息素养是学习者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通过在信息活动过程中的实践, 将已知的“技术”, 由生疏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 怎样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1 加大硬件投入, 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有力的场所

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在于有足够数量的高性能计算机。比如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并能运行当前流行的、实用的应用软件, 上信息技术课时能保证每人一机, 计算机机房最好能接入internet, 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学到信息技术基本知识, 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并培养信息素养。首先, 建设以校园网为平台的信息资源库。一方面, 这样就相当于为教师和学生提高一个网上交流平台, 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及时沟通, 及时解决问题, 更有利于教学管理;另一方面, 资源的共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其次, 为了保障师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计算机知识, 学校可以将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房实行全天候开放, 任何一位教师或学生在开放期间都可以进去使用。

一方面, 这样就相当于为教师和学生提高一个网上交流平台, 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及时沟通, 及时解决问题, 更有利于教学管理;另一方面, 资源的共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2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造信息素养的环境

由于多年形成的心态及习惯, 信息技术教师总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边缘学科, 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 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活动开展不规范, 长时间形成了学生不重视, 学校不检查, 教师只应付的格局, 完全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实施新课程改革后, 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培养学科信息素养的主体,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及时获取新信息, 就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更新, 甚至还会将一些已经过时的观点传授给学生。一个自身都缺乏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学生呢。要想全面推行信息化教育,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就得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基本知识和能力。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一切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产生实际效能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能否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 首先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了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理念。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推广与普及, 教师也应当断提高自的信息素养, 跟进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主动去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养。

3 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的优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即便你有满腹经纶, 不会操作也等于零。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应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任务驱动法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它的显著特点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和基于几项任务完成的。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 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性、可参考性的问题 (或疑问、案例、课题) , 并将问题重点置于一个大情景中, 并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 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 在教师的帮助下, 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素养。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 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由于受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生对信息技术了解甚少, 尤其是农村中学生, 在家庭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有必要教学中加强信息知识的传授, 不要单纯把信息技术课上成计算机操作课, 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授与更新。

目前, 中小学正大力普及信息技术课程, 但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还需要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就是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含义的阐述, 从加大硬件投入, 提高老师自身的素养, 利用学科优势等方面就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什么是信息素养[EB/OL].中国教育曙光网.

[2]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用) , 2002.

[3]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信息能力培养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10) .

[4]薛文平.简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江苏电大武进学院.

8.信息技术课程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篇八

关键词:人文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41-01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体水平偏低,这一现状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警惕和深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看,学生从小接受的人文素养教育要求非常有限或处于较低层次;从学校方面看,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普遍不高;从教师方面看,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并不是专业教师,导致对学科理解出现偏差,他们大多数都是以“技术”为核心,每节课长篇累牍的讲解,课堂枯燥不堪,学生兴趣缺乏。在这门课上,教师无法找到突破点,学生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突破,玩游戏成为绝大多数学生上信息课的选择,一种行为一旦形成定势,要想重新修正需要下大力气。

一、人文素养含义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力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无所不及的沟通交流平台。信息全球化、多元化的特点使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在人们的鼠标下面快速闪现。

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随着网络的普及,在感受信息技术优越性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接踵而来,诸如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形成构成威胁;网络色情、暴力和虚假信息等“信息垃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中学生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甚至出现网络犯罪。因此,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这个“双刃剑”,让它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发挥其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由于多年形成的心态及习惯,信息技术教师总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属边缘学科,既没有高考的压力,也没有学校的检查评估,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开展不规范,完全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人文素养环节。然而教师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导,教师的人文素养是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所以教师应该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藴、审美情趣和教学技巧去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教育。

2、立足教材人文、深挖情感因素,为教学内容赋予浓厚的人文精神

信息技术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在教材中挖掘教学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人文精神教育,这是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在备课、制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突破,更应注重对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要加强对讲究诚信、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信息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四、抓住课堂教学,着力营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环境

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要认识到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不是彼此孤立的,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具有人文素养的内涵。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具有人文价值观,除了帮助学生获取正确、有意义的知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创作具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作品,使学生在创作中提高人文素养。

上一篇:怎样踢好求职时的“临门一脚”下一篇:饮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