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2024-12-17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精选17篇)

1.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篇一

关于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

问卷编号:调研员:

您好!为了解大家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让更多人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我们需要您的宝贵意见,希望您就个人情况或感受如实填答。谢谢您的参与!

1:.您了解“留守儿童”吗?()

A: 非常了解,我就是留守儿童

B: 比较了解,我身边有留守儿童

C: 有点了解,看过相关媒体报道

D: 不关注,不了解

2:您认为留守儿童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A: 亲情方面

B : 教育方面

C: 物质金钱方面

D: 精神关爱方面

3:您认为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

A :彻底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B: 让留守孩子跟着父母进城

C: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孩子们的父母不用进城打工,也能赚到钱

D: 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让志愿者的爱心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

4:.您愿意帮助留守儿童吗?()

A: 愿意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

B: 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C: 跟我没啥关系,不愿意提供帮助

5:您愿意通过何种方式去帮助留守儿童呢?

6:您对我们关爱留守儿童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或者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

非常感谢您,如果您想了解我们后期的活动进展,此次调查的结果或愿意为留守儿童献出一份爱,您可以留下您的电话:

2.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篇二

目前, 中国正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城市化过程, 大量农民离开农村, 涌入城市。空村家庭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从留守儿童产生的直接的具体原因来说, 就是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开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其中许多人因经济、环境、住房、入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 由此引发把孩子留在户籍地而成为留守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 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因此,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在调查海宁小学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及其教育方法的过程中, 主要运用了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调查前, 取得一年级各班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支持, 发放调查问卷, 最终确定了一年级96名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随之作为调查对象的有这96名学生的家长以及所在班任课教师共16名 (数学教师4名、语文教师8名) 。分时间段进行观察, 开展个别对象或随机对象的访谈。了解监护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的影响, 以及监护人教育方法的是否得当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正负面影响。通过学习相关文献资料, 提升自身的理论认识, 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调查所得的各种资料、情况。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关于留守儿童监护人监护类型的调查

分析: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 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 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部分留守儿童在生长发育方面也受到了一程度的影响。同时, 监护人的素质、文化程度、对儿童的关心程度等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学习态度等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 关于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调查

分析: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被调查学校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监护人有很强的教育观念, 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下却没有办法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很多监护人对留守孩子只在生活上起到“照看”的作用, 对思想道德教育、学习成绩、日常行为则很少过问。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个人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这种教育环境下的质量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忧虑。

(三) 一年级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方式的调查

分析:对于孩子的教育, 他们要么认为“棍棒下面出人才”, 孩子一旦犯错, 轻则厉声训斥, 重则大打出手;粗暴型的监护人占到所被调查监护人总数的37.5%。要么认为“树大自然直”, 任其自然发展, 对其行为不加约束和限制。放任型监护人占到监护人总数的46.8%。而民主型和权威型分别仅占监护人总人数的20.8%和10.41%。对留守孩子放任自流, 溺爱有加, 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而监护人中真正从多方面关心教育的寥寥无几。

(四)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亲情联系站和监护人责任制度

建立一年级亲情联系站, 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 让学生有地方说话, 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 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新家。

2. 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通过对一年级“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方法的了解, 改变原来的不科学的教育方法, 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 家长在执行选定的辅导方法时, 要对辅导过程有个正确的理解。辅导过程应是孩子在家长的帮助和引导下, 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完成消化吸收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在辅导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孩子独立思维、开发智力活动为主导的原则, 否则, 把给孩子天天讲课作为一种主要的辅导方式, 那就把辅导和教学这两种不同的智力活动过程混同起来。孩子将会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老师和家长讲授的知识, 就难以收到应有的家庭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教育学刊.2005.

[2]任运昌.林健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和方向.2007.

[3]蒙应.余忠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100问.2008.

3.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据全国妇联2010年公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的28.29%,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迫于经济条件、城乡体制和户籍限制等,不得不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一方父母或祖辈亲戚等照顾的儿童。在城市里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无法享受到市民待遇,他们的身份和生活状态无法做到家庭式迁移,迫使他们将子女依然留在农村。随着农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数量不断加大,留守儿童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有不断增长趋势。黑龙江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其现有留守儿童145750人,年龄在6-14岁居多,年龄普遍偏小,正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或亲属照顾,致使很多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学习成绩和初中教育的在学率大幅下降,若无家人和学校的及时引导,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易出现情感缺失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

2.留守儿童易存在成绩欠佳现象

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此次受访中达到大专及本科学历仅占10.5%,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

3.留守儿童易产生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儿童无法与父母及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监护人无暇顾及儿童的心理变化,这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易使儿童产生心理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等不利的心理问题。

4.留守儿童存在道德行为较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5.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老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当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需要家庭的关爱,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的努力。

社会方面,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农村就业环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在家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父母与儿童分隔两地的问题,让父母留在家里。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保证流动农民的权利,降低学校入学门槛,在社会保障和子女入学方面给予优惠,改善城市打工子弟小学教学环境,使农民工无后顾之忧,让孩子们可以随父母到打工的地方生活。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其办学行为。

学校方面,一是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二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三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五是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

在家庭方面,在外务工的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老师,定期与儿童进行沟通,尤其年龄在11岁以上的儿童,正处在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家长更应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不要只关注儿童的学习,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要关注儿童的思想和心理变化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才不会误入歧途。

四、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的父母很多在外务工多年,与孩子很少有机会进行沟通,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想什么,因此我们应该让父母看到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让他们了解他们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从而真正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在他们想通过拼命挣钱,为孩子铺就成才之路的误区中醒来,看看孩子最需要什么。因此对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引导,尽可能使他们与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给孩子最贴切的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4.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篇四

亲爱的小朋友,下面有一些问题,请你看后如实发表你的看法。

性别:年龄:年级:

1.家里外出打工情况

A 父亲外出打工B 母亲外出打工C 父母都去打工

2.你在家由谁照顾

A爷爷奶奶B亲戚C其它监护人

3.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A 一个月B半年C一年D.一年以上

4.你是否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及情况

A不了解B稍微了解,别人问起的时候知道C不了解

5.你平时学习或生活上是否有困难

A 有B 没有

6.如果有,通常会有什么样的困难

A资金B学习环境C其他(请填写)

7.如果遇到困难,你通常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A 求助老师B 求助同学C 求助亲戚D 自己解决

8.你多久跟父母联系一次 A一周一次B 一月一次C经常,不定时D很少

9.你没有去父母务工地上学的主要原因: [多选题]

A打工地学校的收费太贵 B父母打工没有时间照顾C你自己不愿意去D你在家过得很好,没有必要去 E担心你在务工地不适应或受歧视F务工地学校不接收务工人员的子女 G其他

10.在家照顾你的人对你的态度

A非常关爱B一般C冷淡D粗暴

11.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

A 支持B 不支持C 无所谓D 不表态

12.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

A 喜欢,害怕B 喜欢,不害怕C 不喜欢,害怕D 不喜欢,不害怕

13.你的学习动机是

A没有学习动机 B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 C升学 D学好本领建设家乡 E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F不甘人后 G成绩都超越他人 H对学习有浓厚兴趣 I对付每天的课程安排 J为了不因考试不好而丢面子 为了以后赚大钱 K其它

14.父母不在身边,你觉得自己性格是否会有所变化

A变化很大B 没变化C变化很小

15.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们的关心程度如何

A很关心B很少关心C不关心

16.你在什么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希望怎样解决?

5.留守儿童问卷调查 篇五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小学)

(注:本问卷一般为单选,可选多项的则在题后已标明)

亲爱的朋友:

你好!这是一份有关你们自己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请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谢谢参与!

性别:男□女□年龄:()岁就读年级:()你就读的学校在:农村□城市□郊区□

你的家住在:农村□城市□郊区□

父母打工的地点:县内□省内□省外□国外□

A1、你喜欢学习吗?()

A、很喜欢B、喜欢C、不喜欢D、厌恶

2、你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所处的水平是()

A、优秀(85-100分)B、良好(75-85分)

C、中等(60-75分)D、较差(60分以下)

3、在课堂上听课时你的精力集中吗?()

A、非常集中B、比较集中C、不太集中D、不能集中

4、你的作业完成情况是()

A、很好B、较好C、拖拉抄袭D、不完成5、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数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没人帮我辅导功B、老师不会教书

C、自己平时不够努力D、自己读书不行

6、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

A、听老师话,十分刻苦B、听老师话,比较刻苦

C、不爱听老师话D、不努力,不听老师话

7、学习上你对自己的约束能力如何?()

A、很自觉,明白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并且会主动提前掌握新知识

B、比较自觉,有学习任务的时候我会按时完成(作业、练习之类的)

C、需要老师、父母、亲人的监督,可以完成作业

D、不自觉,比较贪玩

B1、你由谁抚养?()

A、祖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B、父母

C、其他亲戚

2、你现在和谁生活在一起?()

A、祖辈(包括祖父母 外祖父母)B、父亲

C、母亲D、其他亲戚

3、你多长时间与你的父母见一次面?()

A、一年以上B、一年C、半年D、经常

4、在外的父母和你打电话的内容一般是()

A、谈学习情况B、谈生活情况C、讲为人处事的道理

D、讲在外打工的辛苦E、其他

5、你认为你的父母有必要外出打工吗?()

A、很有必要B、打工挣学费

C、能多挣点钱D、不去也可以

6、你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有:()

A、很大帮助B、一般C、没有什么帮助D、状况更差

7、父母外出打工后给你的零花钱比父母在家时()

A、多很多B、多一些C、差不多D、更少

8、你读书毕业后的选择是()

A、外出打工B、继续读书C、在家种地D、其他

9、你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应该是()

A、能和父母在一起B、有足够的钱

C、父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D、没想过

10、你对在外打工的父亲(或母亲)的满意度()

A、很满意B、有感情,不很满意

C、相处很少很想念D、不常在一起,不太想念

11、你认为最开心的事()

A、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B、和父母在一起

C、和同学、朋友玩D、其他

12、你认为最难受的事情是()

A、考试成绩不好B、父母常年不回家C、和家人相处

不好D、自我形象不够理想E、缺少零花钱

13、以下四个地方你认为最开心的地方是()

A、自己家里B、学校或朋友家C、空旷的山顶

D、其他____

14、你有心事向谁诉说()

A、向家人B、写信给父母C、向同学D、写日记

15、父母外出打工了,你觉得自己安全吗?()

A、很安全B、不很安全

C、一点也不安全D、在不在一个样

16、你认为自己的学习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受影响吗?()

A、不受影响B、很受影响C、有一点影响D、不知道

17、你觉得生活中最缺什么?()

A、爱B、钱C、管束D、自由

18、你觉得和父母交流有困难吗?()

A、没有困难B、有一点困难C、无法交流D、很少交流

19、你认为父母外出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利还是有弊?()

A、非常有利B、非常不利C、利大于弊D、弊大于利

20、如果可以选择,你更愿意:()

A、和父母在一起,到父母打工的城市读书B、现在的生活

C、读当地的寄宿制学校D、不知道

21、在学校有同学欺侮你吗?()

A、经常被人欺侮B、有,不多C、没有D、有很多好朋友

22、你在学习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会向谁求助?()

A、家人B、老师C、同学D、不问,怕人家笑话

23、对比父母在家时你现在的学习兴趣()

A、更浓B、下降C、没有多少变化D、感觉不到

24、你去过父母打工的城市吗?()

A、1-2次B、多次C、从未

25、你认为自己具有哪些方面的优点?()(可多选)

A、吃苦耐劳B、坚强C、节俭D、学习刻苦

E、自理能力强F、自信G、见多识广H、其它

26、你认为自己的弱点有()(可多选)

A、无文体特长B、不很善于交往C、不很自信

D、生活条件不如别人优越E、学习成绩不理想

27、你每天帮家里做家务或干农活吗?()

A、不需要B、偶尔C、每天1-2小时D、每天2小时以上

28、你认为认真学习主要是为了()

A、报答父母,让父母生活得更好B、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C、获得新的知识D、没想过

29、你认为任课的老师怎样?()

A、老师不太了解我B、老师很关心我C、老师非常喜欢我D、很少注意我30、你课余时间经常做的事情是()

A、看电视B、与同伴玩耍C、做家务D、不知做什么好

31、本期老师找你谈过几次心?()

A、一次B、两次C、没有D、谈不谈无所谓

32、生活上我希望:()(可多选)

A、父母早日回家,感受被关心的滋味B、有很多朋友,不再孤独

C、得到更多的关心、照顾D、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E、社会上不要强化“留守儿童”的概念,让我感到自卑。

33、学习上我希望:()(可多选)

6.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 篇六

答题说明:选择题在选定的题号上打“√”号,填空题将结果填在题后的()内

1、监护类别:

(1)单亲监护:【 A母亲B父亲】(2)隔代监护【:A祖父母B外祖父母】

(3)亲戚监护(4)同辈监护(5)其他寄养监护(6)独立生活

2、现监护人文化程度:A文盲B粗识字C小学D初中E高中以上

3、监护人主要责任:A照顾日常生活B督促辅导学习C负责人身安全D进行思想品德教育E其他

4、对被监护人的态度:A关爱B没办法推托C冷淡D其他

5、你的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A农业B经商C外出打工D其他

6、现居住卫生状况:A比父母在家时好B与父母在家时一样C比父母在家时差

7、生理卫生知识指导:A有B无

8、自己的个人卫生比父母在家时A 要好B 差不多C 差些

9、你平常如果生病了,会怎么办?A、忽略,让其自然好B、自己配药C、去医院或诊所D、打电话给父母

10、帮监护人干家务情况:A常做B偶然做一些C不做

11、你觉得自己的性格是:A开朗B内向C任性D暴躁E柔弱F其他

12、父亲在外务工时间:A1年以内B1-3年C3-5年D5年以上

13、母亲在外务工时间:A1年以内B1-3年C3-5年D5年以上

14、父母一般多长时间回来一次?A一到三个月B三个月至半年C半年至一年D一年以上

15、和外出父母联系方式:A电话B书信C网络D不联系

16、通常父母隔多久和你联系一次?A一周以内B 一周到一个月C不固定D不联系

17、你多长时间没有见到父母了?A一个月B近半年C一年多D两年以上

18、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联系一次 ?A每天B一周以内C一周到一个月D无所谓

19、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A经常想念B有时想念C 不想念

20、愿意父母出去打工吗?A愿意B 愿意,但希望常回家C不愿意

21、你有心理话最想对谁说?A父亲B母亲C临时监护人D老师E同学F朋友

22、与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吗?A常说B 有时说C不愿说

23、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A愿意B 说一点C不愿意

24、你最希望和谁住在一起?A父母B爷爷奶奶C兄弟姐妹D亲戚E同学朋友

25、你喜欢班集体吗?A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

26、你内心有压力吗?A 比较大B一般C没有

27、你喜欢交朋友吗?A 喜欢B 一般C 不喜欢

28、你喜欢与哪种人交往?A 爱和同学交往B 爱与不良青少年交往C不爱交往,孤僻

29、父母外出打工期间,你有没有受到过欺负或人身伤害?A 时常有B 有时有C 没有

30、被别人欺负或被伤害的原因是:A父母不在,缺乏保护B 自己胆小怕事C别人故意挑衅D其他原因

31、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你有过意外伤害吗A、有,但很少B很多次C没有

32、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主要有那些伤害A 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意外伤害B 别人造成的伤害C 其他因素造成的伤害

33、你经常抽烟喝酒吗?A、经常B、偶尔做C、想过但未尝试过D、从未想过

34、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你选择的解决方式是A、讲道理B、向老师求助C、忍让D、武力解决

35、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B、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C、无所谓,听完就算D、当面顶撞,对着干

36、理想:你将来最想干什么?()

37、你的学习成绩A 优B 良C一般D 差

38、你喜欢上学吗?A喜欢C一般D不喜欢

39、不喜欢上学的原因是()

40、父母外出打工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A起好作用B没有影响C起坏作用

41、父母外出打工对你的学习起坏作用体现在:A缺少监督B因思念父母精力分散C 其他

42、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43、对学习成绩不满意的原因是:A成绩不理想B可以更好C 不如别人或未达到父母的期望

44、你父母对你的学习状况:A满意B比较满意C 不满意

45、你在学习方面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

46、家里有人辅导你学习吗?A 有,能全面辅导B 有,但是只能辅导一部分内容C 没有人

47、你对他(她)们的辅导满意吗?A满意B比较满意D不满意

48、父母未外出打工时,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谁帮你解决? A父母B老师 C爷爷奶奶D同学和朋友E其他人

49、父母外出打工时,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谁帮你解决?A父母B老师C爷爷奶奶D同学和朋友E其他人

50、你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A 1小时B 2小时C 3小时D 3小时以上

51、有人监管你看电视吗? A有人管B有时有人管C没有

52、家里有人督促你的学习吗?A有B没有

53、监护人监管孩子学习情况:A要求严格B有时过问C基本不管

54、监护人对孩子迟到、旷课甚至逃学所持态度:A坚决反对B放任自流C包容支持

55、监护人参加学校家长会情况:A积极参加B有时参加C不参加

56、监护人主动与老师联系情况:A经常联系B有时联系C不联系

巴州区梓橦庙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

1、学校是否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 A有B没有

2、老师做家访的情况: A随时有B至少一学期1次C一年或几年1次D没有

3、学校开家长会的情况:A每学期1—2次B每年1次C不清楚

4、留守儿童逃学或辍学后的复学率()

5、留守儿童中留级生的比率()

6、学校有没有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

7、学校是否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开展过主题关爱活动A 开展过B 没有开展过

8、学校是否有留守儿童花名册: A有B没有

8、学校有没有举办过家庭教育知识培训?A有B没有C不清楚

9、监护人是否愿意参加家庭教育知识培训?A愿意B无所谓C不愿意

10、除学习外,你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希望得到谁帮助解决?()

11、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习惯:A好B较好D较差

12、留守儿童不良道德行为习惯主要有:A 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B有抽烟等不良行为C很少参加集体活动D 经常撒谎欺骗老师和监护人E其它不良行为

13、留守儿童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主要是:A懒散B不讲卫生C爱讲脏话D小偷小摸E早恋F其他

四、社会教育

1、乡镇干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A随时有 B至少一学期1次C一年或几年1次 D没有

2、村干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A随时有 B至少一学期1次 C一年或几年1次 D没有

3、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关爱行动:A随时有B至少一学期1次C一年或几年1次D没有

4、村上是否有留守儿童活动阵地?A有B没有

5、乡镇是否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构:A有B没有

6、村、社是否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构: A有B没有

7.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七

调查时间:2012年1月—2015年4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 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家访、座谈会、电话交谈、个别谈话。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 这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据调查显示, 我校2012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03人, 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05人;2013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07人, 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22人;2014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25人, 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30人;2015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39人。他们失去父母庇护, 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现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校现有34 个教学班, 学生总人数为1678 人, 其中就有239个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 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 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 他们的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增加。我校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据调查, 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15%, 有60% 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 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分数出现个位数, 经常逃学、厌学, 上课纪律很差。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转化为积极因素, 这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2.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生活习惯不良, 顶撞老人, 不服管理, 说谎骗人, 吸烟、打架、骂人等成了“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

3.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我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 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心理失衡。据调查, 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 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每年回来一两次, 有的几年回来一次, 部分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他们表现出失落自卑、自私冷漠、孤僻任性、暴躁, 性格极为内向。

4.对留守儿童监护管理力度不足。由于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防范防护能力比较弱, 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事发生。

5.监护人自身素质问题, 家庭教育缺失。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学方法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 而监护人在教育态度、方法上还停留在以前的经验。留守儿童会继续保持现有状况, 甚至增加, 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直接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多影响。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现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1.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责任,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管理机制。工作主要是从思想、行为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结对子, 一帮一,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发动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定期召开座谈会;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

2.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1) 利用校讯通等联系方式, 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 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 消除留守儿童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2) 建立帮扶机制, 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对特贫困生、贫困寄宿生补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救助。 (3) 开展结对子活动。学校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 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关心与照顾, 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活动, 定期进行家访, 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进行沟通, 根据每一个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 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4.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 坚持启发的疏导原则, 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 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四、下一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建议

1.请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全社会共同关注。

2.学校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

3.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社会各方面应大力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引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4.学校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方式, 引导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 让他们真正感到全社会都在关心他们。

5.建立社区帮扶中心, 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 关注留守儿童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教育环境, 全社会共同关心,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摘要:对广西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存在的基本问题, 提出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8.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一、 调查目的

团中央、教育部、中宣部自1994年以来每年均号召和组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进行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有百余万大学生利用暑期和自身的知识优势,深入农村和山区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笔者近三年来在广东边远地区进行暑期支教,对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关注,对该群体的了解也是保证支教成效的重中之重,因而针对支教地区和对象开展了本次主题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对象界定: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 被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兒童, 年龄在0至18岁之间的儿童。

(二)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0份;在有效的调查对象中,男生占28%,女生占72%;7至10岁年龄段的占10%,11至13岁的占44%,14至16岁占46%;按照界定标准,留守儿童占54%,非留守儿童占46%。这些情况与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基本一致,年龄大多集中在11至16岁,即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生为主,其中女生数量为男生的2倍多,这与当地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男孩可能随父母至工作地读书生活,留下女孩子在家乡,这也是当地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

(三)生活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经济来源方面,85%留守儿童家庭来源于打工,而非留守儿童家庭91%来源于农业、经商和其他收入,这种经济来源差异是导致留守儿童现象存在的最主要原因;留守儿童有67%经常有零花钱,较非留守儿童的56%稍高,父母不在身边而给零花钱以安慰孩子也是普遍存在;在做家务方面,有44%的留守儿童每天都做,比非留守儿童的22%高出一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更自觉帮忙做家务;留守儿童父母有超过78%长达半年或更长时间才回家一次,这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也是存在最大的差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与家庭发生矛盾的频率相近,但留守儿童在“有时候发生”这个频率段较非留守儿童的高;与家人发生后的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选择“闷不作声”和“与父母倾诉”的比率相近,但留守儿童选择采用“其他方式”的占37%,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从对生活的喜爱程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喜爱程度的分布相近,普遍喜欢当前的生活环境。

(四)学习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父母对学习成绩的关注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基本一致,父母都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方面,留守儿童成绩在中等及以上的占56%,非留守儿童的占91%,留守儿童有37%处于成绩一般的状态、7%处于成绩差的状态,而非留守儿童这两项分别占9%和0%,这说明了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父母不在身边对学习成绩确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人际交往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与人交朋友方面,留守儿童有44%非常喜欢与人交朋友,而非留守儿童只占26%,说明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加渴望得到朋友的关注;在与人发生矛盾后的处理方法选择上,留守儿童有52%选择“主动谦让”,而非留守儿童只有30%选择此项目,留守儿童更想通过自身的谦让来解决矛盾,维持朋友关系;在遇到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时采取的解决方式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都倾向于“求助老师和同学”;在帮助人他人的态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均表示会主动热心帮助他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上,留守儿童在维持得“很好”上只占48%,而非留守儿童占68,关系“一般”中的留守儿童占44%,非留守儿童占32%,而与人不接触或关系差的留守儿童占7%,非留守儿童则占0%,这说明了与人相处能力方面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稍逊,需要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六)内心感受方面情况对比分析:从家人的关心程度、与父母的交流、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等方面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基本一致,家人对自身的关心及自身的感受都是一致了,反映出家人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但在分享快乐方面,几乎没人选择与老师进行分享,普遍选择与父母及同学进行分享,这也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在担心父母情况方面,留守儿童有41%选择“总是担心”,远比非留守儿童的17%高,这反映了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更加深,父母应该注意这点;在孤独感方面,“有时候感到孤独”及以上程度的留守儿童占63%,非留守儿童只占35%,其中留守儿童绝大部分处于“有时候感到孤独”程度上,这说明了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独。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调查当中,数据显示消极应对(NC)正常水平的比例占57.5%,偏低占35%,偏高占7.5%;积极应对(PC)正常水平比例仅占15%,85%都严重偏高,而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数据分布较为一致,由此分析可知,被访者人群的消极应对情绪相对平稳,但积极应对情绪严重趋向一极化,需要进行正确地引导。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其实并不特殊,他们和非留守儿童一样,有相类似一般特征,但也在个别方面存在差异,如留守儿童更加渴望被关注但同时人际交往能力也相对较弱,他们更加敏感,容易感到孤独,但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这也是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

三、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方面,要多关注农村和山区,加大对农村和山区的教育投入和相配套的保障措施,致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要进一步深化当地的经济建设,解放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快增长;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引起社会各界的集体关注。

(二)学校方面,要转变只重视升学率和课业成绩的旧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形成学生心理档案,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营造积极氛围,发挥好学校的育人作用;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

(三)家庭方面,要改变刻板的教育观念和“读书无用论”、“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错误观念,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时常保持与孩子的沟通联系。

(四)支教团队方面,要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和团队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之为友,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来点燃他们的读书梦。

参考文献:

[1]郝振.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及其保护性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5-7.

9.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篇九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全省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情况数据库,着力提升留守儿童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5月份以来,全市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清理摸底调查工作,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和信息录入,现已全部完成。现将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9月30日,全市共录入留守儿童基础档案问卷份。其中,学生版问卷份、监护人版问卷份。具体如下:

(一)性别分布:男性儿童人,女性儿童人;

(二)年龄分布:0-6岁儿童人,6岁以上儿童人;

(三)监护人年龄分布:未满18周岁人,18-35周岁18-65周岁人,65周岁以上人;

(四)留守儿童父母流动情况:市内跨县人,省内跨市人,省外人;

(五)就学情况:未上学儿童人,幼儿园人,小学人,初中人,高中及其他人。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根据现场走访和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因长期缺乏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等原因,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留守儿童身体健康水平偏低。调查显示,近%的留守儿童经常生病,四年级以上的留守儿童中视力异常的占%。主要原因:一是留守儿童生活不规律,有不吃早餐、不经常喝奶、不吃水果、常喝饮料的不良饮食习惯;二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缺乏健康饮食、均衡营养等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三是留守儿童学习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数据显示,4年级以上儿童人,有时感到心情不愉快、经常感到心情不愉快和总是感到心情不愉快的留守儿童共计人,占4年级以上留守儿童约%。究其原因:一是留守儿童都在十六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情绪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造成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和焦虑任性等性格;二是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教育方法陈旧,与孩子交流沟通存在困难,不能在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

(三)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普遍较差。调查显示:名留守儿童中,仅有%的儿童早晚都刷牙,大部分儿童每天仅早晨刷牙或从不刷牙; %的儿童在购买或食用零食时,从不看食品标签。形成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留守儿童年龄尚小,自控能里较差;二是留守儿童监护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留守儿童受监护人不良的营养和卫生习惯影响;三是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居住条件差。

(四)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短缺。调查显示,1-3年级留守儿童未接受过预防意外伤害知识教育有人,监护人不知道意外伤害内容的有人、未告知孩子受到伤害欺负时要及时告诉家人、监护人或老师的有人,分别占监护人版问卷总数的%,%,%; 四年级以上留守儿童接受预防意外伤害知识的情况稍好。主要原因:一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缺乏安全常识和意识;二是留守儿童缺乏认知能力,应对意外伤害积极主动性差;三是意外伤害知识宣传教育存在薄弱和空白区域。

三、解决对策

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做好留守儿童健康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一)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健康教育。依托学校、城市生活e站、农村幸福生活e站、家庭发展中心、村(居)儿童活动室等阵地设立爱心健康驿站,每星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一次视频通话,使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能面对面地进行感情交流。组织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定期参加以科学喂养、营养膳食、卫生习惯与健康行为、意外伤害预防与自我防护、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心理健康等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利用传统节假日等流动人口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集中为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健康教育宣讲,提高留守儿童父母、家长的健康意识、卫生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配合中小学校和村(居)民委员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

(二)加强留守儿童的健康服务和疾病防治。每年组织一次留守儿童健康体检,了解和掌握儿童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干预。强化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营养与喂养、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科学指导。做好留守儿童医疗救治、救助,加强学校的疫情监测,妥善做好疫情处置。及时收治遭受侵害或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共同做好强制报告、伤情鉴定、评估帮扶等工作,保障留守儿童基本医疗保险权益。

(三)提升留守儿童家庭发展能力。加大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力度,为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和计划生育服务。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在“新家庭计划”、“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圆梦女孩志愿行动”、“科学育儿和青少年健康发展”、“贫困母亲救助”等活动中,将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利用人口基金等社会救助资金加大对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的经济帮扶力度,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指导及服务,提高留守儿童家庭发展能力。

(四)加强工作督导和调查研究。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情况督导,落实关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有关政策要求,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每年开展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健康问题和需求,加强对留守儿童营养、心理、意外伤害等问题的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

卫生计生委

10.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篇十

您好!这是一份有关您自己的问卷调查,您的意见相当宝贵,请就您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请不必有任何顾虑。调查的结果便于呼吁社会和您的子女给予您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解决您生活中的困难。调查问题的回答均无对错之分,仅供研究之用。谢谢你的参与!

2011年10月2日

1.尊敬的爷爷(奶奶),您贵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中,您主要和谁生活在一起()

A 子女B 孙子或孙女C 其他人

3.您生活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多选>

A无人照顾B 孤独寂寞C 身体不好

4.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A很满意B一般C 很不满意D 无所谓

5.当您生病时,一般是谁陪在您身边()

A子女B孙子或孙女C 没有人 D 其他人

6.您照过相吗()

A 照过一次B好多次C 从来没有

7.您所到过的最大城市是()

A 县城B省城C 从没出去过D_______(自己填)

8.每天一般都是()给您做饭?

A 子女B 老伴C 自己D 其他

9.您对子女外出打工的态度是()

A 支持B 不支持C 无所谓D 不表态

10.您平常如果生病了,会怎么办?()

A 忽略B 看医生C 打电话给子女D 其他_______(请填写)

11.您觉得政府和社会对您的关心程度如何()

A很关心B很少关心C不关心

11.您的子女外出打工时多久和您联系一次()

A一周一次B 一月一次C经常,不定时D 很少

12.您孙子(孙女)学校的家长会通常是谁去参加()

A 您自己或者老伴B 孩子的父母C 一般家里都不去人D 其他人

13.您孙子(孙女)的家庭作业一般是()

A 在您或者老伴的督促下完成B 他(她)自己自觉完成C 其他

14.孩子的父母不在家,您觉得孩子好带不?()

A 不听话,很难管理 B 家里琐事很多,顾不过来 C 很懂事,很好带

15.儿女在外,您最希望他们做什么?

A 保证自己的经济来源 B 与自己常联系,多关心自己

C 将自己接过去一起住 D 选择离家近的工作,便于照顾自己

16.子女在外,您一般都干些什么?

A 照顾孙子孙女B 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如下棋打牌

C 农忙家务等D 其他

17.如果能让您选择,你会让现在在外的亲人怎么做?

A 不让他们出去 B让他们出去C 由他们自己决定 D 没想过

18.您对孙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如何()

A 非常关心B关心 C 很不关心 D 不关心

19.您喜欢农村还是城市?()

A 农村B 城市C 无所谓

20.眼下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A 子女们能陪我安度晚年 B 子女们日子过得辛福舒坦C 孙子孙女们能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您目前的身体状况如何?

11.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篇十一

调查显示,我国约有5800万留守孩子,他们被动地成为空巢乡村的守望者,在环境迷茫与自我希望中徘徊。我们当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6周岁。父母外出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1.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和关爱。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2.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了解的学生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家中没有学习的氛围,有时还要帮爷爷奶奶干家务,就没有兴趣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我发现“留守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如厌学情绪增加、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3.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特别是亲情的缺失导致部分儿童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4.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隐忧:由于留守孩子家庭父母外出,代管家长监护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其受到烧烫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打架斗殴等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

5.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使得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道德品行易产生偏差。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动辄以不去上学要挟监管人或老师……

6.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或打骂、或训斥责怪。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以上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1.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村的家长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当好“后勤部长”就行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委会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或视频,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半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12.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篇十二

现今社会, 对于孩子的问题大都看得比任何问题都严重。然而, 家长们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 认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在一个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 是极其重要的。于是父母们便将生活的重心转为努力为家庭赚钱, 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一段时间以来, 由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 使得不能跟随父母进城里打工的孩子越来越多, 于是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词, “留守儿童”即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工作, 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父母们大多都到比较发达的城去寻找工作的机会。农村的父母每年只靠种地那点微薄的收入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家里的正常开销而纷纷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城市父母也因社会的转型, 一些企业倒闭导致员工下岗, 无奈之下城市里的父母也只能外出打工挣钱。

然而现在社会上关注的一般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大家觉得农村留守儿童较城市留守儿童来说更为可怜, 他们的生活环境毕竟不如城市的孩子, 教育条件也是和城市留守儿童不能比的, 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留守儿童却不被关注, 其实他们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 也需要社会给予帮助。

城市留守儿童是指城市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它地区, 未成年孩子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二、问题的提出

由于城市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 城市留守儿童的行为也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犯罪行为以及不良的道德行为都是由城市留守儿童在成的。所以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对于这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人都有很多看法, 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尽快的解决这一问题, 却并不了解这一问题的根源以及这种现象的危险性。现在的留守儿童大多数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教育方面, 孩子们对于长辈没有足够的尊重, 做事极端, 对于一些事物缺乏同情心以及对网络的痴迷等。这些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当这些因素累积到一定的程度, 那么这些青少年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只有将城市留守儿童现今的问题摆出来, 并正视它, 我们才能将这一问题剖析出来, 仔细的研究、探讨然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案, 才能去实施并解决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

基于这些现象本人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首先我的问卷调查是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的男女比例。对男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别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这些留守儿童对于和父母是否沟通这一问题大部分都是一样的, 这些孩子和父母沟通极少。女孩子一般会希望去沟通, 和父母好好的谈一谈, 聊一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而男孩子却不太希望去沟通, 他们会将这些情绪隐藏起来。据调查统计现今大多的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是有问题的, 主要的症状为强迫症、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等。强迫症所占比率最大, 然后便是人际关系的敏感性, 焦虑、偏执、敌对等所占比率大致相同。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对留守儿童可以进行专业的辅导, 正确的引导他们。

三、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1、隔代教育容易出问题

现如今城市里的孩子的生活越发的单调无味, 父母都忙着工作, 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通常的情况下都是由祖父祖母 (外祖父母) 或者父母中的一方照顾孩子。然而祖父母 (外祖父母) 的教育方式与现在社会的教育方式出入较大, 老一辈的思想对于现在孩子的教育已经不适用了, 他们对孩子只是一味的溺爱, 什么都给孩子, 什么都为孩子做好了才放心。可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教育。在这一阶段祖父母 (外祖父母) 对他们的溺爱会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逐渐的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

2、畸形的满足要求方式

而由父母单方的照顾孩子的生活也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教育方式:父亲大多扮演着严父的形象, 因为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 什么都放在心里。母亲自然扮演着慈母的形象, 他们认为对孩子的亏欠很多, 所以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两种不正常的教育方式都会使孩子的心理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导致这些城市留守儿童与受到正常教育的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偏差。父亲对他们的严厉让他们感觉到缺乏家人的关爱, 有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母亲却对他们有求必应, 这会让他们觉得母亲很好欺负, 甚至觉得女性很好欺负, 形成一种欺软怕硬的行为。

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心理。

(1) 他们认为需要的东西家长就有义务去满足他们, 一旦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或者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 此时他们就会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会觉得委屈。然而已经形成了的习惯就会促使他们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这时孩子的心理已经是不正常的, 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都会无形的以自我为中心, 已经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这种认知在他们的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行为下逐步的得到强化, 从而形成唯我是从的想法, 渐渐的从监护人转到身边的朋友、同学、老师等身边的所有人。

(2) 然而除了监护人以外, 身边周围的人对对他的态度并没有顺从于他们的认知, 这样会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 从而可能会脱离他们的朋友圈, 形成孤僻的、独来独往的状态。继而他们会在网络中找到寄托, 将大部分的时间耗在网络上, 在那里他会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沉迷进去, 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中, 也会耽误他们的学业。那么他们在学校就不会被老师和同学认可, 他们就更加的讨厌学校, 如此恶性循环, 城市留守儿童便陷进了这样的一个误区无法自拔。

(3) 现在的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分为成瘾行为、内部失调和外部失调等方面。 (1) 成瘾行为主要涉及吸烟成瘾、游戏成瘾和网络成瘾等; (2) 内部失调主要是指向个体内部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认知或情绪上的烦恼、压力, 如抑郁、焦虑、青春期精神分裂、自杀倾向等; (3) 外部失调主要是指向外部的问题, 表现在行为方面, 如反社会行为、青少年犯罪等。

4、对策

青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加速期,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危机。自我意识高涨,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情绪表现具有两极性, 心境变化加剧, 并产生了反抗心理。由于青少年处于发展的特殊时期, 种种因素相互作用, 使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社会问题。对于这样的城市留守儿童, 我们应该给予帮助。

对于家庭来说, 孩子们主要是缺乏真正的来自于家长的关心和教育, 只要家长们能按照正常教育体制在留守儿童的青春期进行教育, 给孩子正常的关心和照顾, 那么孩子们的心理一般是不会出现健康状况的。

对于学校能做的只有更加的从教育方面对孩子进行教导, 让他们接受更多的知识, 并且严加的管制学校的教学制度, 让教师去关注这些有一些问题的学生, 防止他们旷课、逃学、去网吧等不良的活动, 让孩子们回到课堂中去。

针对这些孩子父母的工作进行调查, 政府应该给予一些帮助, 父母们都在哪些城市工作, 一些情况严重的孩子的父母是否可能利用政府的职能将这些孩子父母的工作进行调动, 让父母尽可能的离孩子们近一些, 方便家长回家看望孩子, 增加他们沟通的次数, 让父母们能够多了解孩子一些。虽然政府进行这样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困难, 并且有些人并不会理解也不会配合这样的做法。所以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也很低。

就现在的形式来说, 要想一下子解决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但不代表我们会放任这种情况的发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是祖国的下一代, 我们只有慢慢的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才能让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端正过来。也就是转变他们心理上的扭曲。这种工作在了解了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之后, 是易于解决的, 我们需要的是正确与他们交流, 通过谈话的方式去寻找的导致他们心理不健康的症结所在。

只有我们知道了他们的问题, 才能对他的心理进行辅导, 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目前来讲, 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严重, 只要社会多加关心, 孩子们的未来并不会受到影响。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在现今社会问题中是比较严重的。留守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教育, 心理健康已经出现很大的问题了。留守儿童分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留守儿童。本次主要针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只有知道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所在, 才能追溯到问题的源头, 进而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城市留守儿童问题经过调查显示是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进行解决的。

关键词: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心理误区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360-370。

[2]孙煜明:《动机心理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

[4]王璐:《别让城市留守儿童成教养缺失儿童》,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1。

13.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篇十三

保康县城关镇妇联

根据上级妇联要求,结合全县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保康县城关镇妇联对人口相对较多的孙家湾村和三溪沟村的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孙家湾村和三溪沟村共有3358人,其中妇女686人,18岁以下儿童326人。两村共有留守妇女20人,留守儿童33人,其中6岁以下留守儿童21人,6—14岁7人,14—18岁5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妇女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妇女普遍素质偏低,对新生事务难以快速接受,对新科技难以有效掌握应用,导致科技推广难,留守妇女不能及时享受科技成果带来的方便与效用。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爷爷奶奶等委托监护人也忙于家务,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

3.性格发展不健全。委托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而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三、对策及建议

(一)针对留守妇女

兴建留守妇女培训基地。为了提高广大留守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就业创业技能,各级妇联组织应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加大对留守妇女文化素质和创业技能培训。

(二)针对留守儿童

1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十四

一、调查目标: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纷纷到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掀起了新的城市“淘金”热潮。由此带来了大量农村青少年脱离父母的监管,成为“留守孩”,引发了农村“留守孩”问题。为促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我们专门就农村“留守孩”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

(中科软件园欢迎您投稿)

二、调查的目:

以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

2、调查地点:红河镇红河村

3、调查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进一步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有关情况,掌握事实材料;问卷调查;

4、调查对象:红河村全体留守儿童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村留守孩在监护、受教育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孩”年龄均不满18周岁,正处于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需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需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需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抚育抚养之中。而实际上,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给农村留守孩子健康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职责。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2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被委托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强;有的厌学逃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

2、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家庭和学校沟通不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留守孩理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但由于——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孩这个特殊群体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同时被委托监护人又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农村留守孩中,有的行为纪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现象,有近4.8的孩子不能正常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4、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有效对接,留守儿童安全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又缺乏呵护,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据县公安部门的调查,在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留守儿童占15,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五、调查结论及建议:

新时期,农村留守孩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大社会“痼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高度,明确责任,强化举措,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长。

(一)、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孩子中的积极作用

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学校要起积极作用,努力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片。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建立相互协作机制,在建档过程中,低一年级要向高一年级负责,小学要向初中负责,并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组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着留守孩子的成长。

2、实施关爱留守孩子责任帮扶制度。签订承包责任书,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让有条件的教师成为“

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孩子,教师要与留守孩子经常交流,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孩子,学校教师要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3、实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老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4、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学生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5、尽快建立关爱留守孩子的应急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建立“留守孩子→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要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明确包保责任制,对重点留守孩子实行师生“一带一”包教帮扶,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加强协作与沟通,形成关爱留守孩子的合力

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1、加强与留守孩子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孩子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条件较差的也要借助其它形式的亲情联络方式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家长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让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要通过书信与家长定期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2、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上有用人才,不仅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条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3、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人的相关培训。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团委、妇联、居委会、村委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乡镇成校、村小学、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4、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为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由各级宣传部、教育局、团委、妇联组织牵头,整合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力量,启动“留守孩关爱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孩子托管中心。各级学校要积极同社区、村组和家庭联系,通过印发关爱农村孩子倡议书等形式,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关心留守孩子,形成政府、社区(村)、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农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计划地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中小学,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要结合农村留守孩子日益增多的现状,将学校如何转变办学理念,教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当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长期抓下去。

2、各级政府、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严格按照省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抓紧落实编制核定工作。在核定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这些地区教师编制的基本需求;建立教师补充制度,逐步解决农村村小教师队伍老化问题,为寄宿制学校配备保育人员。要为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把留守孩子中的贫困生纳入重点资助对象。

3、各级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积极帮助扶持农村文化中心户、乡村书社、乡村报吧、乡村书吧的建立,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中科软件园欢迎您投稿)

4、加强农村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在重视全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关注农村留守孩子,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活动场所缺乏等一些紧迫问题。充分利用闲置的村级小学,通过“民办公助”等方式,筹建“农村少儿活动中心”,为农民子女,特别是留守孩子提供看护、兴趣学习等服务,引导这些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杜绝留守孩子进入网吧及参与赌博、迷信等有害活动。总之,农村“留守孩”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定会为农村“留守孩”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http://fanwen.glzy8.com 范文大全网 2012-06-06 01:11 [阅读:184次]

一、调研目的:

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汝城的领导者们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帮助。

二、调研形式: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家访、一对一交流

三、调研参与组织、人员: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

何新舜、欧雅文、朱勤飞、何宁、朱志浩、朱莹、朱欣欣、欧头红、朱静敏、朱忠波、邓子文、朱鲜锋、朱丽娟、何荣、朱晨星、朱佳楠、胡运科、胡志刚、袁啊苏

四、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2011年7月28日—2011年8月2日

湖南省汝城县马桥乡石泉村苗圃希望小学

石泉苗圃希望小学250名学生中的85名留守儿童

五、调研内容: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组织的这次支教活动共招生250名,其中有85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4%。

1、首先,我们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的成员对马桥乡石泉苗圃小学的8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100%。

下面是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

调查问题调查结果调查百分率%

通常多久与父母联系一次很少联系39.9

你多长时间没见过父母了近半年49.7

你希望父母多久与你联系一次每天65.5

你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经常想念76.7

你有心里话最想对谁说父母77.4

你希望和谁住在一起父母70.0

父母打工期间,你有没有受到过欺负没有或很少53.6

如果被别人欺负,原因是什么别人故意挑衅45.5

你喜欢集体活动吗喜欢80.0

喜欢交朋友吗喜欢93.4

喜欢和哪种人交朋友同学77.8

喜欢上学吗喜欢90.7

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吗满意61.8

家里有人辅导你的学习吗有,辅导一部分58.1

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希望父母赚很多钱,尽快回家46.2

对于学习的态度希望父母在身边辅导,为父母争光44.4

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类似“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的99.0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最想找谁帮助父母90.0

将来想干什么赚钱49.5

2、其次,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成员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家访。留守儿童人数85,家访户数61,家访率71.8%。

留守儿童当中“单亲”监护型的占绝大部分,还有爷爷奶奶或亲朋监护的。

主要特点是: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联系,半年没见过父母的有49.7%,一年没见过父母的有22.2%,两年以上的10%,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监护人多数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进行沟通。据监护人反映,孩子一般不与其敞开心扉,进行内心交流。有的监护人还要干农活,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的正确引导。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据部分家长反映,有的小学教师素质不够高,一部分老师经常在父母面前贬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是很严重的。一者,孩子的信心受到打击;二者,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由此产生的偏激心理,以不恰当的行为方式施压于孩子身上。从而,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3、再者,我们与留守儿童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

孩子经常想念父母的占77.4%,最想对父母说的话,99.0%是类似“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留守儿童希望自己的父母留在自己的身边,尽快回家。留守儿童极度想念父母,有时候感到孤独无助。有少部分留守儿童形成了“自闭”性格,不愿与别人交流。大部分留守儿童喜欢学习,有上进心,希望父母在身边辅导自己的学习。我们还以小纸条的形式与留守儿童进行了交流。从他们写的小纸条的内容来看,他们看似天真不懂事,但内心情感世界却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明白父母外出赚钱的艰辛,他们感激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我要考上大学,给爸爸妈妈买房子,买冰箱,给他们很多钱”一位留守儿童这样写到。

六、留守儿童问题:

在这次支教活动中,招生250名,留守儿童人数高达85名,占学生总数的34.0%。留守儿童群体很庞大,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很严重,据调查显示,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寓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汝城的明天,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

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拼命打工赚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但是,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子女帯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抚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汝城人民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留守儿童问题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的进步,鲁迅先生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与解决同等重要,也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在外务工的爱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层面上,应该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与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来解决。为了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社会、学校、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下面我们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应该优化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整合社会资源,从宏观调控方面使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群体真正受益。

2、应该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农民富裕了也就不必被迫外出打工了,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

15.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篇十五

一、绥化市宝山镇概况

宝山镇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较大乡镇之一, 位于绥化市西南部13公里处, 辖9个行政村, 镇域面积140平方公里, 总人口3.4万余人, 其中0-14岁的人口为7 000人, 占总人口的20.51%。宝山镇特色产品较好, 但是受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的影响, 当地农村增收问题受到了制约。像其它地方的农村一样, 当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从乡村走进城市务工, 使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 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逐渐地凸显出来。

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问题, 探索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我们组成专项调研小组, 在认真查阅了绥化市宝山镇10所小学学校留守儿童统计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 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宝山镇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现状

(一) 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2009年, 绥化市宝山镇共有小学在校生1 328人, 其中留守儿童223人, 占学生总数的16.8%。男留守儿童92人, 女留守儿童131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143人,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4.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78人,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5%。由隔辈监护的留守儿童152人,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8.2%;由上辈或同辈监护的留守儿童71人,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1.8%;不存在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的问题。

(二) 留守儿童情感状况调查

1.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情况

(1) 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理解。

在农村家庭中, 外出打工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 那些选择把孩子放在家里而外出打工的父母, 大多是迫于生计的一种无奈选择。对于问卷中“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的内容, 统计显示, 有154名留守儿童不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9%;余下的69名留守儿童则对自身的家庭状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 知道并且理解父母外出打工。

(2)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内容。

当前, 通电话是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问卷调查中显示, 绝大部分父母在与留守儿童进行通话时, 更多的是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是否听从监护人的管束;孩子则更多的是询问父母打工的情况以及何时回家, 有的留守儿童也会在电话里向父母讲述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3) 留守儿童最想与父母说的一句话。

由于亲情感召的本能力量和恋母天性, 在回答“最想与父母说的一句话”时, 90%以上的留守儿童写下了“爸爸、妈妈早点回来, 我爱你们”的类似话语。在半结构访谈中, 虽然也有极少数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回到身边感到失去了自由, 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认为,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他们感觉很快乐。

(4)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对自身性格带来的影响。

由于常年得不到有效的亲情沟通,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问卷答案可以总结为性格内向, 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弱。67.3%的留守儿童认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自己变得“不自信”、“不善于交往”, 有“很少”、“不太多”的同学与自己在一起玩耍。

2.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情况

有学者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类型分为四类:隔代监护型, 是指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单亲监护型, 指母亲或父亲外出务工而另一方留在家照顾孩子的监护方式;上代亲戚朋友监护型, 是指由儿童父母的同辈人来监护的方式;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型, 是指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 由家里年龄偏大的兄弟姐妹来充当其临时监护人, 或由留守儿童自已照顾自己的监护类型。

(1)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了解。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 但受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 这些监护人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 更谈不上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在隔代监护的情况下, 年迈的老人不仅要克服年龄普遍偏大, 身体不好, 文化素质较低的弱点, 还要照顾子女外出后留下的田地以及照顾好孙辈的日常生活, 生活的艰辛往往使老人在很多事务的应付上感觉力不从心。

(2) 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情感沟通情况。

在问卷中设计的“你有心事向谁诉说”的问题中, 有18.8%的留守儿童回答是与他们的监护人说, 33.7%是向同辈群体说, 47.5%的儿童对谁也不说。很多留守儿童有心事时不太愿意与监护人诉说, 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监护人与自己有代沟, 不能了解自己的心理。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 政府要高度重视

1.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实现农民本地就业, 从而减少跨地域劳务输出, 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离土不离乡, 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彻底打破城乡壁垒

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取消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进城生活带来的政策限制和社会歧视, 让农民工子女在其父母打工地入学读书, 这将有力地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3.政府要大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

在农村基层, 学校是管理服务系统最健全的组织, 也是对当地居民影响力较大的单位, 让留守儿童住校学习, 用寄宿制的办法把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统一管理, 不仅能为他们提供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要求, 而且寄宿制学校的集体生活和同辈群体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带给他们的内心孤独感和无助感。

(二) 家庭要密切配合

1.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教师、监护人保持联系

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经常和孩子联系, 这样不仅能够熟悉孩子的学习情况, 而且能够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掌握并给予疏导, 使得孩子的内心的孤独与对父母的思念得以排解。

2.监护人要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作为与留守儿童接触时间最多、最方便的监护人, 既然接受了委托就应该克服一切困难, 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

3.父母可以创造条件将孩子带到自己的身边读书

儿童与父母有着天然的联系, 家长的血缘亲情和法定的监护人角色是难以用其他形式完全替代的。

(三) 学校要加强管理

1.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现在农村中学小学里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 他们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 只知道抓教学效果, 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此, 要加强对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

2.采用个别咨询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

学校不仅要建立心理咨询站, 还要完善心理咨询站的管理机制。咨询站的教师要加大访谈力度, 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分类建档并进行管理。

(四) 社会要主动关心

1.充分发挥代理家长的作用

代理家长制是为了填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由政府主导, 动员社会各界有帮扶能力的志愿者自愿担任留守儿童父母, 呵护其心灵, 关心其生活, 指导其学习。

2.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

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一个社会群体, 可以容易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 通过和他们一起吃住、谈心、交朋友、开主题班会、辅导功课等进行一些有益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活动。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 仅仅依靠电话等方式进行的稀少联系难以弥补他们心灵的孤独,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三缺”儿童, 情感正是这些儿童面临的最严重也最现实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政府、家族、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情感的关怀。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感,调查,对策

参考文献

[1]叶敬忠, 杨照.关爱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孙志飞.德育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析[J].理论观察2009 (1) .

[3]刘秀英.农村“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妇联2004 (10) .

16.留守儿童问题调查:危害正在显现 篇十六

留守儿童问题凸显了农村社会的控制力正在弱化。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基层政权的人口管理、民间调解、治安监督等职能被降低;而熟人社会的道德、舆论等也因为人口的流动、环境的变化而被削弱。

当家庭、学校、村庄都无力抑制时,留守儿童便由此被放任

2015年6月初,湖南衡阳一名12岁的女孩因与同学结怨,用掺杂了毒鼠强的可乐将同学姐妹毒死。据媒体报道,面对警方,女孩冷静地说出了从20多天前买毒、藏毒、投毒的全过程,只有在提起她的爸爸妈妈时,女孩突然哭喊:“不要提他们,我恨他们!”

这起案件中,死去的、下毒的,都是留守儿童。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渐涌入大城市。由于受到户籍政策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由此产生。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

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孩子中,有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约242万人。

2015年7月30日,教育部发布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他们的统计数字中,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075.42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409.53万人,在初中就读665.89万人。这也表明,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学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人群的2/3。

伴随着这个庞大数字而来的种种问题,和频频发生在这些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更是让这个脆弱的群体,成为了一个沉重的公共议题。

205.7万儿童独自居住

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在河南农村调研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户人家,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日里一对兄妹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一天,爷爷下地干活,奶奶到邻家串门,无人看管的兄妹二人误食了家中的农药,等到爷爷回家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看到倒在地上的孩子,爷爷直接拿着铁铲出门,他亲手打死了老伴,随后自杀。

“在其他地方,这样的故事其实我们听说过很多。”在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服毒身亡的事件发生后,叶敬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自2004年左右开始关注农村留守人群的问题,多年来曾多次到四川、安徽、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进行考察。

根据全国妇联的上述报告,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均已超过50%。除此之外,更有3.37%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双方外出后,处于独自居住状态,这一群体的规模已高达205.7万人。

2014年1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在过去一年中,有将近一半(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9个百分点。这些意外伤害包括: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等等。

其中,遭遇割伤一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相差最大,前者比后者高出5.3个百分点。课题主持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因为留守儿童在家做农活,接触菜刀、镰刀较多的缘故。

在湖南省,张旭东看见一个13岁的男孩。男孩一岁半之前,一直由外婆照看。有一次,男孩左眼不小心进了点杂物,弄破了一点,外婆没有及时处理,也没有告诉他的父母。直到爸爸妈妈回来时,男孩的左眼已经不能完全睁开了。

之后,一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男孩在湘雅医院动了三次整形手术,但都收效甚微,直到现在,他的左眼仍呈半闭合状态,需要药物维持。为此,他还常常被不懂事的同学、表妹嘲笑为“独眼龙”。

超过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单独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在几种监护模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然而,年老体弱的祖辈监护人往往体力精力有限,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欠缺,很容易监护不力,给孩子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一些微小方面常常呈现出差距。比如,在河北省无极县,有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曾调查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他们选择了325 名留守儿童和 318 名对照儿童。

结论显示,几乎在所有的指标上,留守儿童都低于非留守儿童。比如,甲肝疫苗接种率。留守儿童应种人数296,实际接种人数只有100,只有三分之一。而对照非留守儿童应种人数289,实际接种人数则高达264,超过9成以上。

张旭东的调查还发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较弱。有近一半(49.4%)的留守儿童曾经没有完成作业,比非留守儿童高8.6个百分点,“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在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今天,当人们难以看到教育为底层提供上升通道的可能性,留守儿童便走在了成为廉价劳动力后备军的路上;而留守儿童自己,似乎也默认了这一切。

今年30岁的纪录片导演蒋能杰,曾在老家湖南邵阳跟拍6年,完成了关于留守儿童生活的纪录片《村小的孩子》。纪录片里,蒋能杰问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孩子们说:“打工。”

片中一位留守儿童的奶奶则转述了儿子对8岁孙女说的“玩笑话”:“你明天跟我上街捡可乐瓶,一天能捡20块钱,一个月有600块钱。捡垃圾捡到十五六岁就能进厂了,进厂就能挣多点钱了。打工到20岁,你应该有十多万了。”

河南省高院曾随机抽取了2009 年至 2013 年间的120 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其中,留守儿童作案的47件,比例达39.2%。江西另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5月在押的1877名青少年罪犯,在犯罪前与亲生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仅占32.6%,其他的孩子是与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其他亲戚或朋友生活、或是独自生活。

初中毕业、团体作案、多是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抢劫和盗窃,犯罪动机简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精心的策划,往往是见财起意和激情犯罪的多——这是2013年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人民法院对南宁六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进行调查后,总结出的最大特征。

他们发现,在接受调查访问的100名农村留守青少年中,有一半以上承认自己存在一点或几点人格方面的心理缺陷,入狱前都有暴躁、叛逆、自私、虚荣、嫉妒、焦虑等心理问题,“大部分农村留守青少年暴力型犯罪而言,其作案目的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显示一种征服别人、驾驭别人的扭曲英雄观,他们试图把别人因自己的淫威和暴力而恐惧视为一种可骄傲和炫耀的资本。”

比如,上林县一位17岁的男生黄军,与旁人聊天时,与同村另一位姓吴的男子产生了争执,并被吴挖苦、讥笑,觉得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回去后,黄军纠结了邻村一帮朋友,来到吴某家中,将其殴打至重伤。回到村里,黄军还得意地向众人炫耀:自己好好地修理了吴某一顿!

“儿童时期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仅很难改变,而且它还可能成为以后违法犯罪的预报因子,影响并决定其一生的命运。可以说,“留守 ”对少年儿童犯罪具有潜在的影响。”山东警察学院教授董士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董士昙最担心的是,未成年时被忽视、被打骂、被虐待的人,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他在成年后成为犯罪人,在犯罪学上,这是因为,被害体验或经历往往使受害者产生不公正感以及对法律规范的不当态度,从而使受害者向反社会方向逆转或深化,以致于产生或强化了加害意识,“在不可预见的将来,问题留守儿童可能会对社会稳定、社会治安产生很大影响。”

事实上,留守儿童问题凸显了农村社会的控制力正在弱化。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基层政权的人口管理、民间调解、治安监督等职能被降低;而熟人社会的道德、舆论等也因为人口的流动、环境的变化而被削弱。当家庭、学校、村庄都无力抑制时,留守儿童便由此被放任。

“不是伤害自己,便是伤害他人。”采访将结束时,董士昙提起了最近发生的几起校园霸凌事件,施害者大多是留守儿童。“社会秩序是由最差的那部分人决定的,这类极端案例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一切都说明,危害正在显现。”

17.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 篇十七

——关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

徐春梅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长时间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需要关心、关注和关爱。

二、调研过程

1.调研对象:全镇小学2865名学生

2.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档案资料法

3.调研时间2007年3月—7月

三、调研结果

为使调研活动收到实效,我分三个步骤进行调查:第一步骤,调查留守儿童总数及其监护人有关情况;第二步骤,摸清留守儿童思想及学习情况;第三步骤,了解留守儿童课余生活情况,调查活动记录见下表:

留守儿童调查结果统计表

2注:思想品德有劣迹的是指:孩子上学经常迟到、缺席、打架斗殴、说谎、进入网吧等。

留守儿童调结果统计表

3四、现状分析

从上述三次调查结果反映的情况看,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是较为严重的,他们亲情缺失、家教缺乏、安全失保、心理失衡、课余生活单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令人担忧。

从表

一、表三反映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平时生活起居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四老‛照顾,约占留守儿童总数84.2%,亲戚邻居其他人照顾的占留守儿童总数12.4%。由于‚四老‛年龄偏高,行动不便,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是文盲)不论是在体力上还在精力上都不适于照顾这些孩子,更谈不上督促其学习,而托付给亲戚、邻居照看孩子,这些人平日忙于工作,做农活,没有多余时间过问孩子思想行为及其学习情况。这些孩子因监护不到位,思想行为散漫,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有的孩子误入歧途,上网、看电视成瘾,与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学会抽烟、喝酒,做些违法乱纪事情,这些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发展,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进而影响人才素质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表二反映的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成绩优秀的较少,80%以上的留守儿童表示理解父母的辛苦,认真学习,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足20%,8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少部分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心理失衡,以至于思想

情绪波动很大,出现劣迹倾向。因此学校应在亲情教育弥补上下功夫。

五、管理与对策

由于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关爱,他们面临生活失助、学习失教、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诸多困难和实际问题。为了让逐年增多的留守儿童心灵不在孤独,成长不在寂寞,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关爱队伍多角度

学校要积极开展‚共享阳光、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关爱活动,狠抓‚三支‛队伍的建设即

1、‚大手拉小手‛的关爱领导队伍(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关心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制定相关工作规程;‚领导小组的全体成员都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并定期深入学校、家庭进行慰问);

2、‚结缘手拉手‛志愿者队伍(广泛组织开展教师、团干、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如在教师中开展‚争当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关护活动);

3、‚爱心手拉手‛小伙伴队伍(我们在同学之间开展‚雏鹰比翼、结伴双飞‛的‚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结对活动)。

同时学校要成立专门的爱心助学基金会,定期举行‚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特殊节日入家慰问‛等活动;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等做义务校外辅导员,讲革命传统史,鼓励学生发挥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优良作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寄宿管理暖童心

为了能使留守儿童能享受到一流的教育资源,体验到家的温馨,学校要积极实行‚寄宿管理、爱心服务‛的工作模式,在生活、教育教学等诸多方面给予照顾,为留守儿童提供家庭生活的大舞台。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使‚留守儿童‛底子清楚‛(具体做到三个清楚:一是清楚‚留守少年儿童‛的姓名、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病史状况;二是清楚‚留守少年儿童‛父母的务工地、联系方式;三是清楚‚留守少年儿童‛第二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并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把留守儿童成长进步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记录在成长档案中;

2、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既要有慈母般的温情,也要有严父般的严格。生活中要做学生的代理父母,从生活起居到学习休息,从喜怒哀乐到身体状况,都样样关心,事事过问。同时,学校可采用军事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典型示范,结对练习、星级评比等手段,提高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做到宽严相济,自立自强。

3、为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可设置亲情电话,建立专门的亲情视频室,随时让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烦恼,真正实现在亲情上给予关爱、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学习上给予鼓励,做留守儿童心理的疏导人、情感的贴心人、生活的知情人。

(三)、活动开展长才智

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趣味性文体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组建艺术教育活动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暑期举行夏令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创业体验教育,如把‚当天‘清洁工人’、‘售票员’、‘建筑工人’、‘营业员’、‘社区调查员’‛等作为扮演角色,体验面对工作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的辛劳和情感,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真实感受,体会父母的艰辛,养成勤勉努力,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学会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本领。

(四)、隔代培训大力度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四老‛担负,针对他们想管、管不好、不敢管,远离的父母管不着的现实,学校要加大留守儿童隔代培训的力度。除学校定期培训外,积极争取在村组建立留守儿童家教指导站或家长学校,经常举办隔代培训讲座,启发老一辈既要关爱儿童,又要严格要求儿童,既关心儿童生活又关心儿童思想,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儿童。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红领巾广播台、校报等宣传阵地,宣传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成功的家教范例,从而提高了爷爷奶奶的家教能力和水平。

(五)、“四个一”活动制度化

即每周任课教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月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信或通话一次;每月留守儿童与临时监护人沟通交流一次;每年为留守儿童过一次生日,让留守儿童在浓浓的温情与关爱下成长,让生活不在寂寞……

(六)、科研引路升效果

将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纳入课程改革,开展留守儿童专项课题研究,多渠道开设生存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进一步挖掘内涵,拓展渠道,提高关爱实效。

(七)、各方联动净环境

积极联合社区、公安、司法,妇联等部门坚决取缔学校周边及街道上的黑网吧,毒害儿童的黄色书刊和录像制品等,为学生健康成长打通绿色通道。切实实现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教职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的‚四大爱心网络‛最佳结合,为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爱心环境。

上一篇:临床医学毕业自我评定下一篇:中石化高级英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