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历史学习方法(精选12篇)
1.浅谈初三历史学习方法 篇一
一、学情分析
优等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中等生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就是对于有关中国历史的知识已经忘记,世界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也存在理解不清楚和掌握不扎实的问题;其次就是理解、分析、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还不适应这几年的中考历史题。差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没有兴趣,不愿意学习,几乎没有掌握什么知识。
二、复习计划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复习计划具体如下:
(一)复习策略: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的要求,优等生全面复习、全面提高。中等生努力掌握基础知识,冲击部分的难题。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二)复习方案:
第一阶段:根据指导、自主梳理、理清知识
利用微信平台指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总结。适时监督和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第二阶段:夯实基础、知识结网、关联中考
一、明确目标
1、考点:明确考点,是初三历史总复习开始阶段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明确大范围后,再引导学生按照历史知识的六要素(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来找出具体的知识点,然后指导学生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思考怎样复习并找出一种的复习方法。这样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2、时间安排:第一周、第二周复习中国古代历史,三、四、五周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六、七、八周复习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部分。
3、复习学案: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近几年山西中考题,精心设计历史课堂复习学案。第一部分设计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图,巩固、掌握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结合近几年山西历史中考题选择其中部分中等水平的题目,培养学生基本历史学科素养,尤其是提高中等水平学生的分析、思考、答题的能力。第三部分,选择山西中考题中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提高优等生的多种学科能力,冲击高分。
4、课堂教学:
鼓励优生,帮助欠佳生。学困生因基础、自觉性、积极性等均不如优生,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复习任务,更不用说保证复习质量了。为此,教师应随时及时掌握这一部分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多一份督促。帮助他们整理知识、落实考点,在平时的课堂提问、试卷批阅和阅后的改错中,加大对他们的检查力度。同时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以此提高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巩固知识和训练能力并重
初三历史总复习不能搞成学生的死记硬背,让学生一背到底,也不能一个劲地在课堂上给学生归纳知识点,满堂灌,搞包办代替,而应做到知识训练、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同时进行,让学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把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考说明》,特别是“考试目标”部分。了解测试水平的几个层次及每一个层次的具体涵义,并根据测试水平的不同层次来把握知识。如让学生整理知识,把历史基础知识分为具体的和理论的两大类。具体的历史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对学生的要求是再认、再现,一般通过选择题来测试。理论性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等,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运用,一般通过列举、材料分析、问答题等题型来测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能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2、总结学科的记忆原则和方法,让学生在复习中广泛而灵活地运用。
对于讲述过程的动态性质的历史知识,一般采用的记忆方法有以时间为轴记忆、以地点为轴记忆、以发展层次为轴记忆、以事物情节为轴记忆等;对于静态性质的历史知识,一般采用的记忆方法有数字编码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对照记忆法等。有时同一个知识可用几种方法记忆。看哪一种方法效果更佳。而历史知识记忆的原则一般有以下几条:先粗后细、先大后小、层层深入步步展开;弄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同类知识联想扩散等。
3、在复习过程中注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把握概括归纳、分类比较、综合分析等能力,限度地灵活运用到复习中。例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我要求学生把早期的几次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对比,制作一个综合简表。先要求学生自己列出表中的比较项目(如时间、背景、领导阶级、简单过程、意义和影响等)。接着,再让学生根据简表思考,找出这几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来(如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相同结果、领导阶级、代表人物、重要战役、重要文件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一举两得。而且通过学生自己梳理知识,把知识点化零为整,化繁为简,化粗为精,真正做到知识过手。
4、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在复习中,针对中考题型及一些具体题型,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如材料分析题的正确解题步骤应是:a、先浏览问题,再阅读材料,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b、认真阅读、理解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c、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教材;d、紧扣题意,认真作答。作答时,应注意有三种不同的回答形式:纯粹用所引材料或归纳材料观点、引用教材的观点回答、结合教材和所引材料回答。
第三阶段:板块链接、知识结网、专项训练、拓展提升
一、内容:对本学科的知识进行切块链接,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根据近几年山西中考考题特点,对各种考题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拓展创新。
二、要求:教师利用学案为载体,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尽快构建起一个整体的网络结构体系。将本学科的各种考题类型进行梳理,重在教会学生解决各种类型试题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近几年山西中考的特点进行强化训练。
1、复习时间:5月。教学时间约5周
2、复习内容: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
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三、复习措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5、正面激励学生,力争目标实现。复习时,多给学生表扬,在自查中醒悟,在愉悦中上课,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第四阶段:模拟演练、查漏补缺、错题拾遗、回归课本
一、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
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或材料中对历史事件所持的观点,这是解题的基础。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
(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
(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许多学生认为开卷考好象都要靠自己的语言表达,答案的内容主干还是要来源于书本的。
二、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提示语、时间和地点限制)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注意题目的边边角角,因为有时是解题的关键部分)。
(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已成定论的观点
(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三、规范答题,力求完整。在书写上,务必注意格式的规范,在字迹清楚的基础上,要注意几个方面:(至少做到一个问题一个答案)
1、现在都用答题卡,比较清晰,但是不要答错格子。答案要抄好,抄对。
2、段落化。每个问题的答案写一个自然段。
3、要点化。如果答案比较复杂,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提炼概括,答案严谨缜密,言简意赅,分层回答。
回归课本,寻找结合点。探究性试题的题目及其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尽管探究性试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题材往往在书外,但答案基本上能在书中找到,只要学会寻找材料与知识的结合点,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2.浅谈初三历史学习方法 篇二
1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有助 于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提高复习课 的课堂效率
由于初三历史复习课的考点知识较多, 而传统复习课里, 教师只会一味采用讲授法, 从头至尾不停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 理解清楚6本历史书中知识点的脉络顺序。这样的复习过程显得毫无生气, 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还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厌学心理, 从而影响到整个历史课的复习效果。因此改进复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历史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此我们可以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 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重现历史情境, 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适应学生情感需要的学习情境, 而这种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的, 具有完整特性的历史再现情境, 会让学生始终置身在历史情景中, 从而引起学生们个人情感认知的不断地变化, 最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有助 于学生梳理考试知识点, 激活已有的 知识积淀
初三历史复习课中会列举很多个考点, 每一个考点又会对应多个知识点, 而这些考点知识则来源于初中6本历史课本全部知识点的压缩和提炼, 它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洁性和重要性。正是这种特性使学生在复习时 能够抓住要点, 缩短复习周期, 节约复习时间。如果教师在复习课堂上逐条梳理讲解这些重点, 必然会占用复习课中大多数时间, 使学生当堂训练以及巩固练习的时间相应减少, 自然而然地学生的复习效率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 在初三学生上复习课时, 教师完全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 反而可以直接用多媒体将这部分知识点演示出来, 让学生自己通过教师所演示的内容去梳理、记忆。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重难点知识, 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帮助学生建立并梳理历史知识体系, 而这个过程对学生掌握上述知识点也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在复习《隋大运河示意图》 时, 可以将地图用PPT展示出来 , 首先在PPT上闪动一条南北纵向的大运河主线; 其次浮现出一张张修建运河的假想图, 通过这个假想图告知学生, 运河是依靠200万人手工开凿的; 紧接着在地图上闪烁洛阳、涿郡、余杭三个地名, 然后从北到南依次闪烁永济渠、通济渠 (北永南通) 、邗沟、江南河四个河段。最后横向闪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河流, 并告知学生隋大运河沟通了上述五大水系, 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这个PPT可以很轻易的将这部分知识点总结为1、2、3、4、5, 这样既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记住了重点内容, 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有助 于学生突破复习的重难点, 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
由于历史这门学科具有过去性和客观性等特点, 导致课堂上有些重难点知识, 难以凭借教师的口头描述讲解清楚, 这时只凭借传统教学手段将很难突破这些重难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重难点制作成课件, 则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 将无声变为有声, 借此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 进而加深理解形成记忆。
比如,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国特区的设置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这一知识点的时候, 我国是怎样由点到线再到面, 最后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复习中的重难点, 对此学生经常混淆先后顺序、搞不清具体的演变情况。 针对这个重点问题, 我会把来源于互联网的浅显资料收集整理成一张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示意图, 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出来, 学生观看后就会清楚明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演变过程, 以此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4 依靠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可以 增加学生课堂练习容量, 锻炼学生的 解题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复习课上, 学生的随堂练习有着题目形式单一、题量不足、知识点扩概范围不够广, 而这些问题显然不利于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如果在复习课中 引入多媒体教学, 那么就能改变上述不足, 使学生的课堂练习形式焕然一新, 让更多的题型进入历史复习课堂, 从而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 增加随堂练习的时间, 这样可以加大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容量, 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每个学生的解题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 多媒体教学在历史复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 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地学习, 更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地增强, 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3.浅谈初三历史课的实用复习 篇三
一、用足用好教材
中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教材的重复与翻版,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教材,毕竟它还兼顾着结业考查的功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中考试题首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和出发点。
因此,初三历史课的复习教学首先必须要用足用好教材。这里所说的用足教材首先就是要根据每年的《考试说明》所确定的每一个纲目顺序,依据教材逐个展开,一一覆盖。教师的视线要扫描到教材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给予每一个知识点应有的重视和位置。
不同层次要求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关系、中国近现代的主要矛盾变化和世界近现代史中各主要国家之间(尤其是一战和二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等内容,教师要拓宽深化,给学生留有展开想象的空间。而对辅助性的内容(有时我将其称为单个知识点)则可简单分析,使学生分清轻重主次。
二、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牢牢把握中考方向
《考试说明》是中考最重要的指导用书,从《考试说明》中了解考试内容、范围、分值、题型和要求,了解知识点所应掌握的层次要求,从而将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自觉地贯穿于教学与复习之中,有的放矢。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力求做到心中有数,明了每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考试方式,这将会对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三、科学地指导学生复习
1.第一阶段:知识覆盖式的新教学
时间安排在初三第二学期上期(时间:一个半月至两个月)。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地毯式的复习与练习,此轮复习主要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特别要注意《考试说明》中已明确了的那些知识点与能力要求。通过此轮复习,着重要加强对初一、初二遗忘知识的巩固。
2.第二阶段:专题知识结构教学
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的中期(时间:一个月左右)。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单元结构的重构。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加强专题复习与综合练习的结合,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交错,经纬沟通”。同时,在这一阶段要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做好混淆点的纠正等工作。
3.第三阶段:精选精练与解题思路的教学
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末(时间:三周左右),即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这一阶段的教学与复习,应精选一些模拟套题和思维性较强的问答、材料分析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形成离开教材重组知识,创设新的历史情境的能力。
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作为升学考试的中考试题固然对能力的要求相对提高,但依然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任何高层次分析与解题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在教学中还必须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熟记基础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准确无误地记忆在头脑中,从而获得大量足够的感性认识,以便在考试时根据所学知识,调动储备对试题进行分析解答。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开卷考试,历史中考命题也必然要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因此,在此阶段教学复习中,教师要着力强化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归纳整理出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以下是我针对目前中考题型常用的解题方法:
(1)选择题:这种题型的测试功能主要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阅读理解历史材料,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分析历史现象与事件的本质,得出正确选项。对于此类题型,解题方法一般为“一审二梳三排”:
①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注意反向提问)。
②知识点回顾,梳理知识结构(对应人物、言论、作品、思想、时代背景等)。
③结合题干,排除干扰选项。
A.基本知识直接作答。
B.复杂选项梳理知识排除干扰。
C.多项或者混淆选项常用比较法。
D.(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再次审清题意,分析题目。通过再次仔细阅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运用排除法找到正确选项。
(2)材料题:这类题型的测试功能几乎包括了《考试说明》中各项能力要求,是全面展示考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
解答这种试题首先是审视所给材料及所提问题,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其次是分析材料,根据设问要求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从中提炼出观点或最大限度地选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支持特定论点(一般是以教材观点为准)。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和考核知识点对照,二者符合的一般即为答案要点。在此类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特点、性质、作用、结果、启示等,科学、准确、完整地做出答案,并做到既简明扼要又逻辑严谨。
当然,除此之外,问答题、比较题、图表题等也时有出现,但回答思路不外乎正确审题,弄清限制条件,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明确求答项目和解答对象。答题中对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综合并得出正确结论。
综上所述,是笔者近两年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比较实效的做法,有一些还仅仅停留在探索阶段,十分粗浅。教海无涯,学无止境,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还需要今后自己不懈努力以及历史同仁的帮助指正。
4.初三历史期末复习策略方法 篇四
在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认清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对待作业能够独立地、按时完成。历史学习就会日渐提高。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进行预习
预习主要是知识准备,即上课前独立地自学好上课内容。在新授课的这段时间里,这是最重要的学习环节。开学至今,历史课用的学案中的“预习导学”部分,要求是提前自己独立完成。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利用率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历史老师的授课,主要侧重于重点、难点的分析、隐性知识的得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等,这些都不是同学自己可以完成的。所以在课堂一定要认真听讲。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最起码要建立起自己的时空观念,形成历史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历史时间的记忆一般是学生苦恼的,其实除了重要事件的时间需要确切记忆,大部分历史事件只是有个大概的时间也就可以了,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苦于记忆历史时间而丧失了历史学习的兴趣。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善于归纳总结
学生对历史学习畏之如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喜欢记忆一些意义啊影响啊什么的,因为这些知识往往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甚至是整整一大段。而这些知识又是历史学习至关重要的,是历史学习得核心东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怎样才能学好初三历史
改变以分数为中心的观念学习历史:
要想学好初中历史一定要改变自已心里一切以分数为为中心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分数将会被越来越谈化人生的标签,不少中学生以及家长并没有从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中走出来,认为分数在考试中占的分值较小,于是给它一个“副科”的名字,这无形中会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错觉,历史不重要,这样以来就无形的降低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后的时间分配,从心理上改变思维,不为分数而学习,这不仅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也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心理素质。
纲举目张的学习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历史学有它自身的学习方法,它的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是围绕着中心线去讲述的,也就是说,它的知识点不是散乱的,在学习每一个章结的时候都以围绕着这条线索来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比如,整个历史书都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风俗和影响来发展的,无论学那个历史事件或者那一个章结,都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眼光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以来,历史也就变得不那么复杂了。
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特别是初中历史,基本停留在对历史根须念和定义的认识节段,在这个节节段,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供同学们欣赏和参考,要具体结合地图,人物图片,时代背景图片,这样才能对做出一个全景展现,极有利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这些地图或图片的时候,也就基本了解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熟知了每一个朝代的地域版图以后,自然就会明白,那个朝代是强大的,那个朝代的发展是落后的,疆域广扩的国家背后一定有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后盾。
用比较的眼光学习初中历史:
5.浅谈初三历史学习方法 篇五
摘 要由于目前初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差异,初高中历史学习呈现学科能力要求的脱节,本文认为应该在四方面加强对初三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关键词初三 历史 学科能力
培养本人由于一直从事初高中跨头教学,对初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较为了解。由于近些年来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行,对高中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加上初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体例的不同(初中是通史式,高中是专题式),学习方式的不同(初中是开卷,高中是闭卷,能力要求较高),这就使得初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能力脱节,很多高一学生在刚学高中历史时有“突爬陡坡的感觉”,反映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尽管内容有很多相似,但学起来真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初三历史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的过渡,尤其是对高中历史学科能力过渡性培养不够。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认为初三历史教学中应开始重点培养以下能力。
一、学会阅读历史材料
阅读历史材料是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课程实施后的几年高考试卷看,几乎每道题都涉及到材料的阅读,阅读能力决定了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信息的获取,所以初三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不同阅读材料的训练和阅读技巧的传授。第一类材料是最常见的文字阅读材料。
由于历史的文字材料常常是断章取义式的截取,加上不同作者(或译者)的语言表达风格不同,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训练时必须循序渐进,且注意方法技巧的归纳。第一步:选择课本内容作为训练材料。历史课本的特点是语言精炼、规范,表述完整,学生容易理解,教师设置问题的答案可紧扣阅读材料,这时的阅读技巧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找关键句。第二步:选择课本外的语言表述比较严谨、历史学术味较浓的作品作为训练材料。由于表述的内容不可能像书本上那样完整,所以这类材料的阅读技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出关键词进行联想,联想到材料所指的历史内容再根据问题回答。第三步:选择课本外的在语言表述上历史学术味不太浓,甚至带一点文学色彩或者个人主观性较强的作品作为训练材料。这类材料语言迷惑性较大,需要学生准确读懂作者的意图,然后再进行第二步式的联想。
第二类材料是非文字材料,主要有图片、表格等。这类材料较文字材料在信息的呈现上更为隐性,需要其他的阅读技巧。第一:注意非文字材料中的细节。比如图片、表格中用文字表述的内容,捕捉有效信息。第二:注意如何确定语言表述的关键词。关键词常在图片、表格的题目说明中。
二、学会复述历史史实
复述历史应该不是较高的能力要求,但是对初三学生来说,主要问题是抓不住重点,不能使用规范的历史语言,或者照搬课本语言,或者口语化。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提供给学生复述历史事件的机会,尤其注意纠正口语化的语言。同时教师也可以编制题目专门训练,如模仿语文学习中的成语解释,教师提供用“口语表达的历史”(如“成语的解释”),让学生用规范的历史术语回答(如“成语”)。举例:教师:提供“口语化的历史语言”――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资产阶级让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建立了一个君主没有权利,资产阶级拥有很大权力的制度。学生:用规范的历史术语回答――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资产阶级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三、学会理解历史概念
学习历史,离不开历史概念;理解历史,更离不开历史概念。如历史概念模糊,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历史现象,历史学习就无从谈起。经常有学生(初中、高中都有)在考试后面对错误总是懊恼地说“我以为是这个意思,没想到是那个意思”,其实问题在于学生对基本的历史概念理解有偏差,比如“资本主义”、“工业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的改造”、“多极化”、“生产方式”、“生产组织方式”等等,可以说只要历史教师开口就涉及历史概念。所以学生概念不清对学历史影响极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以重视:第一、教师自己应该对历史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并能准确表述,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分析,保证学生不产生歧义。第二、教师在上课讲解中,每当提到某一重要的历史概念时,应该刻意强调,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不断的刺激来强化学生的记忆。第三、教师设置一定的题目专门训练,比如:可模仿语文教学中的名词解释、可以进行概念辨析等。
四、学会梳理知识结构
梳理知识结构表面上看只是对知识的归纳整理,似乎浪费学生时间。其实不然。由于复习资料的丰富,学生目前的学习基本是“拿来主义”,可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本人以为,起码一个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从没真正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所以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果指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结构,学生首先必须对一本书或一个阶段历史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并能揭示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不管学生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是否最合理,但经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学生对整理的相关知识必然掌握更牢固。在美国学者珍妮特沃斯等学者所著《学习的革命》一书中,作者认为学生“画脑图”比一行一行的做记录学得更容易更迅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繁多的历史知识整理成结构图实质也是画“脑图”,由于将知识点内在的联系揭示出来了,所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变成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孤立的机械的记忆,学习效果自然很好。当然,要初三年级的学生完全自己整理知识结构不容易。教师应该作详细的指导:第一、教师设计几种不同的结构模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第二、教师示范,呈现现成的知识结构,并说明自己整理的思维过程。第三、整理内容要求循序渐进。比如先从一课内容开始整理,然后从一个单元开始整理,最后整理一本书或一个历史阶段。
6.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浅谈 篇六
小编以为文科历史学习难度确实不小,历史学习涉及面广,需要有较为渊博的知识面,需要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功底、地理知识等。而且,历史学习注重逻辑思维,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整合归纳,然后形成对事物的理解。通常学生的困惑点在于,对书本知识点已经了如指掌了,但是历史成绩依然不忍直视,有些学生将其归纳为考的内容老师上课都没讲,或者书本上也没有很具体的讲到。实则不然,历史学习注重方法、注重知识点的迁移,注重对史料的解释,这些都以基础知识点为依托。而老师上课更多侧重基础知识点的梳理和讲解,也涉及历史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点,才能够为解题提供基础和依据。否则历史学习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样无法长久。
通用学习方法和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是也有一些通用方法:第一,课前预习。预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教材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于发现自己有所困惑或者不懂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思考,然后将这些困惑和思考记录下来。第二,课上认真听课和动脑,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同学课上听懂,由于没做笔记,过段时间就不知道这课老师到底讲了什么。另外,课堂上要跟着老师的引导,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很多同学貌似认真听课,实则没有动脑,因此课堂听课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对历史的认知。第三,课后按时复习,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复习的目的在于加深认识,对上课老师所讲做到进一步内化,而练习则帮助你运用知识,是一种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同样的,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先自己思考,不懂的查找资料,再不懂,问老师。但是一定要将自己不懂的做好笔记,这样方便下次再拿出来翻阅。
这是平时各学科学习的通用方法,历史学科学习遵循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可行的,但还必须掌握一些历史学科特色方法。历史学科主要是建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涉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侧重前因后果。涉及为现实服务的需求。因此,要注重以下历史学科特点:
一、需要了解历史学科专业知识。
历史学习需要掌握一些宏观的史观,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在史料上,需要了解史料的分类,如: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等。在历史研究上,还要注意论从史出、孤证不立、二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和理念。当然,也需要了解一些具体的史实。最基础的就是时空观念。即要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还要知道历史学界一些公认的观点和认知,有些可能还未证实。如:中国第一个王朝是夏朝,但是目前还未挖掘出夏朝的文字。目前有文字可考的朝代从商朝开始。
二、注重及时整理历史知识点。
通过自己的认知建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思维导图形式的,当然也可以是列表形式的,关键在于将所学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明确历史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明确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如:历史人物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的二元性,需要具体分析特定的时空环境,对历史人物种.种行为做出历史判断和解释,于不合理之中发现合理性,于情理之中发现背后所隐藏的真相。明确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明确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三、历史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思维。
逻辑性保证历史学习的条理性,能够于繁杂繁乱中梳理历史脉络,保证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哲学思辨思维能够让你对历史有个客观全面的认识,避免以偏概全。历史学习要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力求客观揭示历史事实。
7.浅谈初三数学中考备考方法 篇七
一、明确总复习的目的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中考的需要, 同时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中学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优秀新生, 又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中学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是总结性的检查, 通过初三数学总复习, 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并加深理解这些知识, 进一步提高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大面积地、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就业或升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在《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开展复习工作
初中数学复习, 教师首先要研读《数学课程标准》, 将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 结合《考试说明》, 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 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突出重点, 以近三年中考命题的风格为导向, 以现行教材为依据, 以使整个复习更加有效。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序地进行数学总复习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初三总复习时间短, 内容多, 要想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还要调查研究, 明确重点难点, 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复习。否则课的起点高了, 学生接受有困难, 起点低了, 讲解内容太容易了, 学生听起来乏味厌烦, 使复习课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中考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这一阶段主要是系统整理知识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 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 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 绝不能脱离课本, 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结构。很多例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迁移性、再生力强的特点, 我们应认真研究课本、吃透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 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 其效果并不明显, 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 可将初中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的证明) ,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 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的知识重温一遍, 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 加深记忆,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 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 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重点讲清“怎样解”“从何下手”“入口在哪里”。
通过系统复习,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同时,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 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 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 自己“学”出来, 教师能教的, 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 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 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能掌握课本中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知识结构, 形成整体的认识, 并能综合运用。一要领会课本例题、习题的出题意图, 理解其中涉及的知识、方法和思想, 能够进行简单的变式和延伸;二要善于反思与质疑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避免出现失误, 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对存在的缺漏和薄弱环节, 要及时进行针对性训练, 努力使学生在中考答题中能拿到基本的分数, 力争全面丰收。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 全面复习的话, 那么, 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 突出重点, 抓住热点, 进入以能力为主、提高应试水平的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重点突出以下单元的复习: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着重突出初中数学的解题方法 (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像法等) 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换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 以及观察、试验、比较、分类、归纳、类比、猜想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应用。众所周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是沟通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的桥梁。
近几年中考“压轴题”都与此有关, 如把三角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它们图形上的相互关系, 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再如函数思想, 在初中课本中, 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函数, 要求写成函数的解析式, 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图像图表和数据信息的能力,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历年中考题为基本素材, 以中档综合题为训练的重点, 以“题组”训练为重要方式。
通过专题复习, 使学生能对呈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链, 并获及解题能力的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由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 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生考试试题不再过分追求题目的甄别功能, 而是重在考查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内容。因此, 我们的复习不要过分追求难度和深度, 不要人为拔高要求, 更不要做大量简单重复、机械模仿的训练。我们追求的目标, 应该是“双基”的应用, 是对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实践证明,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 题海战术有害无益, 虽然我们需要必要的针对性练习, 但是练习的关键在于质而不是量, 关键是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 增强能力。
中考是通过解题来判断学生的数学能力, 中考复习的最终成果要落实到解题能力的提高上来。
因此, 这一阶段的基本方法是练评结合, 先练后评。达到以下目的:解题能力的检验与强化提高, 考试经验的具体积累和丰富, 考试速度的训练提高。
四、因材施教, 抓好学困生教学
帮助学困生搞好复习,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主要职责之一。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要特别关心, 给以热情而有效的帮助。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去点燃学生的热情和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复习课除在例题与习题的选择上照顾学困生外, 还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进行有效的训练。应让他们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差, 底子薄, 知识漏洞多, 一时适应不了复习课的要求, 教师应该在课外加强辅导, 做到辅导定时, 因人而异。当面批改他们的练习, 好的、有进步的学生当场给予表扬鼓励。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个病例卡, 对一些易错、易忘、易犯的问题随时记录。对练习中的错误缺陷当面订正, 并向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性质。如果同类性质的错误较多, 说明自己在教学中存在问题, 应在下节课把问题反复讲清楚。大多数学困生通过这种复习方法还是能够在总复习中有较大提高, 达到合格水平,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五、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各种竞技体育中, 选手的过硬实力是首要的, 但临场时的良好心态和意志坚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考场就是赛场, 考生就是选手, 当然, 教师就是名副其实的教练了, 中考实际上就是考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坐标上的大比拼。
能否攻克一道考题, 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或一念之差, 有时是来自解题灵感, 有时是来自临场的心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较为顺利的环境下长大的, 生活的一帆风顺, 使得他们经不起一点挫折,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不能通过的坎坷, 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自身的努力下, 可以跨过这些坎坷,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平时学习中, 要注重数学学习的行为习惯、解题的严谨性、审题的细心、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把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训练, 避免考试时出错。同时, 让学生学习中考阅卷评分标准。
总之要搞好中考备考复习课, 在于教师辛勤的劳动, 在于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于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互动。
摘要:初三数学中考备考方法中复习的目的, 即在《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指导下, 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序地复习, 因材施教, 抓好学困生, 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初三数学,中考备考,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浅谈初三历史学习方法 篇八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策略;学习情境;学习过程;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85-1
一、快乐有效,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从教学操控来看,初三的复习课,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从学习者来看,学生的位置是缺失的,教师总是一厢情愿的。历史是由人物、情节、时间、空间等演绎而成的。在历史的复习课中往往只有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盲目训练、过度训练及各种应试技巧,甚至投机取巧,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脱离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和学生丰富的内心感受,使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日渐疏远,为应试而复习,缺乏主体地位。
由于初中历史自身薄弱的教学地位,有些学校初一初二历史由非专业的教师兼职,加上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是很重视,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欠缺。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学生的实际,笔者认为学案导学在初三复习中是颇为有效的尝试,是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抉择。它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思维能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复习课的优质高效。
二、知行合一,旧方法的新运用
从学案的设计来看,其编写时应注意一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2)问题性原则;(3)探究性原则;(4)层次性原则。
学案的设计应体现教学的流程,体现科学性,依据以上原则,结合实践形成了以下设计思路。
1.教学操控方面:编订计划,依照考试说明结合初三学生实际,将初中历史内容划分为五个专题,每一块分成三至四个小专题,并制定较为切实可行的复习目标和要求,展示考查内容,包括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让学生判断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方向。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用好“识记”、“理解”、“应用”等行为动词。
2.学习者特点方面:设计选择题、判断题和材料分析题,检测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程度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把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辨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增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3.学习情境方面:让学生明确自学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激励性机制鼓励学生的参与,形成“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和同学对话,与自己对话”的学习情境。
4.学习过程方面:教师立意要高,尽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让课堂活起来;在学生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重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老师则是搜集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并疏导和解决典型问题,加深学生对本专题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形成完整的清晰的专题知识网络;通过形成性练习,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展示各类正确和失误解答,评析正误及关键所在,研讨矫正方法及同类问题的解答。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科学解题,形成融会贯通、流畅地使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结果方面:通过中考经典试题和课外延伸拓展,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选题时要设计规范,题型新颖,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新情境题,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做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4∶5∶1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6.学习效率方面:再次展示课标和考试说明,让学生自己来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同类问题的归纳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步步为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训练。
三、优化策略,学案编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1.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课本紧密相连,一定要反映出课本中的基本脉络、基本史实、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以及对整体的历史过程和阶段特征的把握。为此,我们不仅要求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求教师学习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使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学案的编写要立足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教学时段学生状态的变化。例如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要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学案设计的问题要全面,各种档次的问题都有,比例是适当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对于后进生,一定要求要抓好基础,明确要舍弃的题目,并落实好计划和要求。
3.要加强集体备课,对每一节课的学生自主探究方式、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以及怎样使用学案探索出最佳方案;同时,每位教师还应不断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能驾驭此教学法和学案的使用方法,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适当的增删或改进。
9.初三历史中考总结 篇九
自2001年起我省历史中考打破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开卷考试,这意味着中考改革已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体现了中考正渐渐把新课改理念融入其中。经过十年的实践,这种新形式的测试带给我们许多重要信息和有益启示,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进入初三,历史学科面临中考的压力。由于历史学科课时有限,而历史中考的内容却涵盖了初一到初三所有课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历史课程的复习任务,就成为所有初三历史老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本届毕业班的教学,本人对此问题有一些认识。
一、夯实基础,落实考点
1、一定要抓好新课阶段的基础知识的教学。2007年中考考纲里明确指出:“中考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学生掌握的有关历史基本技能。”因此,在新课教授阶段,一定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打好基本功。不要急于赶进度。只有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果平时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到了最后的复习课,就会感到学生一无所知,很多内容又要进行重复性教学,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学生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也就难以理解。
2、要严格依据中考历史考纲组织复习。由于2007年历史试卷严格依据中考历史考纲组织命题,因而熟悉《中考历史考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样卷”,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教育上的热点之一就是如何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因而作为毕业班的老师一定要深入研究《中考历史考纲》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它的外延和内涵,研究它与往年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对中考历史学科复习迎考来说至关重要。
二、整合教材资源,加强解题训练
1、加强能力培养,开拓思维空间。
随着中考历史学科考试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卷考试的考查功能将会逐步提高和不断完善。中考历史学科进入开卷考试已有十年了,从主客观试题难度上看,去年增高,但是明年试题的难度如何?考试水平要求如何?主客观试题设问质量怎样?这都是一个悬念。无论中考题目如何变化,其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会降低。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在讲清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意从更高的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线索、规律,帮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具备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解题思路。还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学”而不是“学什么”,以及懂得“用什么和怎么用”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我们也不主张搞“题海战术”、猜题押宝,那样只能事倍功半。教师必须在认真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大纲中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验建议四个部分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试题,这一点是关键所在。
2、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今年考生在答题中普遍失分的一个突出原因是忽视审题。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养成细心审题、紧扣题意作答的良好习惯,懂得只有审清题意,才能规范答题,才会取得理想成绩。同时通过试题评讲使学生懂得审题能力与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能力、用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灵活多样的试题时,正常发挥自身的水平。
3、注重校本教研,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我校规定除每周五下午集体教研外,再有两次固定时间同头课老师集体备课。历史是周二周四上午两节课,我们集体备课,认真细化解读《课标》,拟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制定
学生活动环节,整合教材,做到授课内容统一、板书统一、作业统一、学生笔记统一。
4、专题复习,纵横联系,归纳比较。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许多零碎的、孤立的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列成专题进行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如把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列强侵华史(由鸦片战争到日本侵华战争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史(由虎门销烟到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几个专题。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民族解放斗争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际关系史等几个专题。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在复习美国的历史时,我们以美国的经济发展为线,以史实为点,把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两次工业革命、一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美苏争霸等内容串在一起。再如由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联系到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复习。同时注意同一时期,同一性质的事件进行对比,如由1857-1859年印度的民族大起义联系中国的天平天国运动等。
5、第三轮:强化训练,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我在第一次质量检测前做完河南省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和上年各省的中考试卷,从中找规律,结合中考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我们选择合适的套卷模拟中考(开卷),学生感受中招考试的氛围,对学生所做的卷子全批全改。通过评讲和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应变能力。在做题过程中强调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历史。另外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如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注意材料的出处。找出重点字眼:何时、何地、谁的话,出自哪一文章等。弄清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中考复习中误区:
(1)误区一:开卷不用记忆
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基本知识点不需进行记忆想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开卷了就万事大吉了,都相信抄功事实上每次考试都有东抄西抄学生,答案牛头不对马嘴
(2)误区二:答案书上资料中找得到
许多考生认为试题答案可直接在资料或书上找到,故考试前不是很用心地看书,而是跑到书店里买一本开卷资料,就万事大吉了,很少作考前准备结果考试时答案书和资料中找不到,又不知道!
(3)误区三:资料比课本好
历史中考要考七本书,内容不可谓不多这多少会让学会望而生畏,让学生失去了自信,转而产生了他信--对资料依赖认为资料上也许会有一模一样题目,会有现成答案,而所做答案还不一定对于是,学生就干脆开卷考试时找资料而很少去翻书要知道中考命题一般都会回避市场中资料原题,所以学生在资料中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样题目和现成答案
三、关注热点,史政结合。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是新课程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今年中考历史试题联系当今现实考查了一些中外历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史政结合,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使他们开拓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10.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篇十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
西部大开发与历史学科知识的结合点(1)历史上我国对西部的开发和管辖(2)西部大开发中要正确处理好哪些问题
(民族关系、国防安全问题、国民经济发展问题)(3)西部开发的具体措施(4)有关祖国统一的问题
(西藏、新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5)香港、澳门回归
(6)历史上我党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现实意义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3)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史地结合、政史结合、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西部大开发、祖国统一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外史知识结合,灵活地有联系地再现知识的能力,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西部开发与祖国统一 2.难点:西藏、台湾问题
(三)教学设备
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完成课堂复习练习题
(四)教学方法
借鉴魏书生教书育人经验:采用“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
(五)板书设计
一、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
二、祖国统一问题
1.历史上我国对西藏的开发和管辖 2.历史上我国对新疆的开发和管辖 3.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4.香港、澳门沦为殖民地的屈辱历史及顺利回归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到目前为止,我们初三已经复习完中古史二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世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共六本书,完成了第一软复习计划,从今天起,我们开始第二轮专题复习,这一轮复习要做到古今知识点的结合、中外史知识点的结合,更要突出与现实相联系的热点问题,请同学们将书本、讲义、资料准备好,便于我们一边复习一边查阅相关的内容,同学们手中拿到了一份课堂练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配合练习题重点复习西部大开发与祖国统一这两大热点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边思考边完成练习一、二(教师利用这个时间板书本课标题)
一、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
学生完成练习的同时,教师巡视教室,查看学生的做题目的情况,将错得多的习题讲述一遍,做的好的习题结予表扬,然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做好双边活动。提问: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西部及大开发的情况?
学生: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北、西南二大地区,新疆、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湖北省的恩施苗族两个自治州也划归“西部”范围。小结:回答很好,给予表扬
其中面积最大的的省:新疆、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四川
学生:西部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4%,人口密度不到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一半。提问:西部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比东部地区落后,有哪些不利的因素?
学生: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形复杂而封闭,自然条件恶劣,黄土高原更以水土地流失严重而闻名于世,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水资源制约,土地荒漠化、冰川后退,河流断流等生态问题特别突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高寒”是其发展的首要不利因素等。
教师小结:并可补充,中国历史是一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史。正因为西部区位条件不利的因素多,我国更要加快对西部的开发建设,这对保障边疆安全、巩固边防意义重大,西部地区可开发的前景远大,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有丰富的矿产、能源、旅游资源
西藏羊八井地热活动区,目前就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独特的自然景观:大漠风烟、雪域高原、岩溶地貌等。著名的文化遗迹有:秦始皇陵兵马俑、莫高窟、乐山大佛、都江堰、布达拉宫、塔尔寺等。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大开发的重点,还可提问:同学们去过上述哪些地方?给大家描述一下。
去过西安吗?商朝时势力最大时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陕西西安西北),三国两晋面北朝时,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定者长安(西安),隋唐定者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考古工作者发现的大型艺术群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艺术宝屏,有战车、陶马、兵俑等。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可指导学生看古代史一册P128)提醒学生是会考必须掌握的重点。请一位学生回答所做习题之答案,正确的不再重复,错误的纠正。
提问:近代史上这一地区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具体史实有:学生:1864年,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多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70年,俄侵占新疆、英国进犯滇藏、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913年,英国在中印东段边界炮制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教师总结:回答得很好,这一地区仍然存在危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安全问题上,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原因是什么?提问:
学生:在旧中国,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到90年代初,全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联系世界史所学知识,请大家谈一谈美国的西进运动 学生:回答练习题中的习题。19-20世纪初,美国西部开发发生了著名的西进运动,要求学生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
教师总结:西进运动的过程就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侵占他们土地的过程,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被称为“血泪之路”。西进运动拓展了美国的疆域,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使得美先于法、德完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宅地法》的内容和作用请学生回答:
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1861-1865年)南北战争(提问): 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比较异同。请学生回答: 美国西部开发与中国西部开发的目的也不同。学生:
美国:为了北方资本家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扩大领土,扩大殖民地。
中国:为了使东西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提问: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美国在开发西部的早期,由于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问题,出现了“黑风暴”等生态灾害,南美大国巴西当初对亚马逊流域的开发事与原违,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致使目前亚马逊森林每年以5%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请学生回答从美国西部开发中可借鉴什么有益的东西?(略)提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有: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提问:世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学生可查阅有关回答:联合国公布的材料显示,当今世界人口、贫困、粮食安全、水资料、植被保护、能源等问题日益严重。举例: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在发展中国家,有24亿人缺乏最基本的用水卫生设施,到2025年全球将近一半的人口会生活在缺水的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啊!讨论:(1)请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2-3条合理化建议?
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重视发展科技、教育、重视人才;实施科教兴国,两个文明一起抓。(教师总结)
(2)想一想,我们青少年学生可以为缓解严峻的资源形势做些什么?
学生:要从小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要从日常生活中用水,用电等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要积极向群众宣传,并敢于同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做斗争。(教师总结)
二、祖国统一(板书)
1.西藏问题:是指境外反华势力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等种种借口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的图谋。
用史实说明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部分知识学的不错,回答正确,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52周年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提问:一五期间,兴建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沟通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西宁到格尔木一段已经通车,联系近代史,19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进犯西藏、但遭回击。1913年,又炮制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政府和以后的历代政府场不承认。填空由学生回答,教师不再重述。2.新疆(板书)
提问:西域指什么地方?两汉时,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称为西域,主要受匈奴控制。学生回答填空题,教师指出错误的。3.台湾(板书)
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 提问:历史上的台湾曾几次与祖国分离,又是怎样回到祖国怀抱里来的?反映出什么本质问题?
学生:历史上台湾曾两次与祖国分离,第一次是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打败盘距台湾38年的荷兰入侵者,1662年,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第二次,1895年,德政府在中日《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反映出中国人民不允许分割中国领土的民族决心,说明中国人民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斗争的光荣传统。(教师总结)
自由讨论:
1、你所了解的台湾,说说台湾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日月潭是最大的湖泊,建有日月潭水电站,这里风光绮丽,是游览胜地;台湾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宝岛,森林资源丰富,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四季鲜果不断,香蕉、菠萝等。台湾全省2200多万人口,居民中以汉族为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台湾是典型的岛屿式外向型经济,2、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自由发挥),教师可总结
3、中国政府多次重申,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谈谈你所了解的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教师总结,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又与美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为中美建交奠定基础。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学生回答题目,教师指导
4、香港、澳门回归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教室、总结,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保持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和稳定,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香港是以自由港和服务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澳门实行自由港和自由经济政策,是高度外向型经济,他们的发展事实已充分证明了港澳地区与祖国大陆加强经济联系的必要性,台湾与大陆尽早实现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
三、提问: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了解了祖国的西部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了解和认识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 同学们从中得到了哪些方面的锻炼?
学会了知识点的中外结合,古今结合,锻炼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们将练习题中未掌握的习题再巩固记忆,也可同桌之间发扬协助精神互抽互背,当堂巩固。
四、布置课后思考题
11.浅谈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的方法 篇十一
一、倾心投入,为迎接第一轮复习做好充分准备
在第一轮复习开始前,要做好全班动员工作,找学习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话。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树立夺取高分的信心,除了紧跟老师的正常复习外,还要安排他们做一套完整的复习资料,目的是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要经常给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当面解决。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首先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找出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的原因,鼓励他们努力进取;对于那些不但成绩差并且表现也很差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每上完一节课,都要主动表扬他们在课堂上的优点,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哪怕他们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稳定他们的情绪。因此,在最初的复习阶段,调整好教育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二、确定整理知识为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提高为目标的教学观
初三新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学的知识通常是零碎的,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能主动在建构的记忆网络中提取有关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是科学本身的需要,只有形成知识结构系统,才便于知识的提取和激活,以应对解决问题的运用所需。在复习时,我通常把原来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打乱,分成七个单元:(1)数与式;(2)方程(组)与不等式(组);(3)函数;(4)概率统计;(5)三角形与四边形;(6)解直角三角形;(7)圆。在讲每个单元时,一般是先讲概念,同时要注意揭示概念间的关系。在初中数学中,绝大部分概念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另外,还有部分是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因此,在讲解概念时,就要按照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關系讲解。例如:复习“四边形”这一单元,通常是先讲解这个“属”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 ,然后,再给“种差”:一个角是直角的 等等。所以,我们在复习概念时,尤其要注意回忆和理清概念所具有的属性及相关的规则(公理、定理、性质等),另外,还有符号表达方式和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教师在复习阶段讲解概念时不要像当初讲新概念时情景引入、抽象概括等,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回忆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建构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每一单元的复习阶段,基本概念、公式、法则、公理、定理、性质等数学知识重新得到认识,因此,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成为首要任务。这一重担落在解题能力的培养上,这就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有针对性地设计、选择、配备复习题
复习题的选配要着眼于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所选的习题不仅具有概念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还要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配套题、多种解法题、变式题、改错题等,以便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
12.浅谈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篇十二
一、兴趣记忆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力量的源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情趣呢?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情趣。在讲历史课时,教师要经常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生动的故事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认真学下去,达到应有的效果。如在讲罗斯福新政时,插入这样一个故事,罗斯福的儿子想到别处去求职,而他们夫妇只有32美元,于是他们去向他们的父亲罗斯福总统借钱,而罗斯福却说,我只有8美元。这个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作为当时的总统,只有8美元,太搞笑了。我抓住机会,适时讲解,这个故事反映出当时美国的当时经济状况,使学生认识到是罗斯福的新政救了美国,认识到新政的意义。通过形象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比较法记忆法
比较法是历史教学常有的重要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学生就会马马虎虎,张冠李戴。例如,在讲《辛丑条约》时,引导学生将已经了解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从时间、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意义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了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再通过这三次条约的赔款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人民受苦受难,生活在深水火热之中。又如,在讲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时,让学生回想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联想记忆法
有人说历史很好学,不过就是死记硬背,那样就大错而特错了。学习历史时,我们可以由一个事件联想到另一个事件,由一个时间联想到另一个时间,从而达到学习巩固知识的目的。如在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时,知道明治维新使日本由落后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当时日本和中国所处的背景相同,由此可以联想到清朝的戊戌变法,同样的背景、同样的变革,而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通过联想,是学生对时间的本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记忆。
四、归纳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合在学习新知识时,更适合复习。中国近代史是民族屈辱史,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在学习完《辛丑条约》以后,我们就应该进行一下必要的总结归纳了。条约的内容一般就是围绕着割地、赔款、通商来表述的,我们可以归纳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这三方面都有。只有《辛丑条约》与众不同,它没有通商口岸,而且在众多的条约中,它的赔款数额最大。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条约对这个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我们还可以归纳出英国和日本都单独分别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同时他们还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五、时间记忆法
历史教材的时间很多,学生记忆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掌握了时间记忆法,学生能把握时间的脉搏,对历史的年代分期有一个清楚的脉络,能准确地来做排列历史时间的试题。如1935年有著名的遵义会议,向前推10年,是1925年,有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逝世;再往前推20年,是1905年,有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民主革命纲领,阐发了“三民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从这一年向后推10年,是1945年,在这一年,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中共七大,这次会议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也在这一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六、数字记忆法
数字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加以归纳整理,找出知识内容的特点按规律强化记忆。
以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例,教学时我采用“一二三四”数字记忆法。具体方法是:一条主线,即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为主线;二次运动,即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三个条约,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四次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浅谈初三历史学习方法】推荐阅读:
初三历史复习策略浅谈09-09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方法10-22
初三历史会考试题07-27
历史初三作文550字07-22
初三历史工作计划08-04
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08-11
历史的弯道初三作文09-27
初三历史会考复习提纲10-02
初三历史总复习试题11-06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卷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