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11篇)
1.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一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学生则可以引导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练习绘儿歌、童话、神话、日记等配画、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对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少先队等项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2.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二
一、运用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创新初中美术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中,初中美术重视传授学生美术知识与绘画技巧,重知识技巧而轻鉴赏审美,这既不符合新课标要求,也不符合新课改理念。初中美术教学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手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落实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的实施。初中美术教学借助Flash动画、绘图软件、录像等信息多媒体手段,以动态的教学形态将教学内容与知识和四个学习领域串联起来,把技巧、鉴赏、审美合三为一,成为初中美术教学的主线与脉络,从而达到创新教学的目标。
以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绚丽的阳光》为例,通过创新教学手段,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将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通过故事叙述的形式,将画家绘画的背景、创作过程、鉴赏角度等都嵌入动画中,通过动画播放来梳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并给学生留下讨论与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个动画,学生的热情与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超出了预期的想象,当结局呈现作品的时候,很多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与鉴赏的心得表达出来。不难看出,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四个学习领域。
二、结合信息化带来的科技创新,丰富初中美术教学资源
如果说多媒体手段是初中美术教学教法创新的话,那么通过信息化科技带来的美术信息课程,就是美术教学资源的创新与丰富,是初中美术在新课改中最大的亮点。信息化科技创新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创造了很多奇迹,无论是色彩的多样变化,还是美术资源的极大拓展,从大量影视作品的唯美画面我们可窥一斑。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而言,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通过这些资源不仅使教学与时代结合,与学生生活接轨,而且在信息化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丰富美术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
以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灯和光》为例,笔者将美国大片中的灯光运用及其发展的录像找出来,通过信息化科技创新将灯光作用编译出来,展示给学生一个气势恢宏的灯光效果,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灯与光的作用。通过信息化科技创新的展示,引入灯光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设计灯饰用品,将LED灯控效果、灯光运用及节能理念等结合起来,丰富了美术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重点、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立足信息化理念发展,创新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信息化理念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特别近十年来的信息化科技发展,更是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初中美术教学要因势利导,引入信息化理念来发展、创新教学设计,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使美术教学适应新课改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学习服务的理念。网络信息化使全球一体化越来越紧密,地球村也应运而生,美术教学设计要贴近世界前沿科技与发展,把世界美术发展潮流导入教学中来拓展学生视野,已然成为初中美术教学创新的必然。
以湘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第一课《走出神殿》为例,通过网络信息化共享理念,全球各地区的神殿现状很容易通过图片、影视等资料直观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但其历史源流、历史价值等挖掘却需要对美术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如拉斐尔作品《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的教学设计,就可以通过信息化理念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引入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与绘画发展的主轴,突出人本主义的兴起与宗教神学的对立,将宗教绘画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特点进行对比,使学生大大拓展了知识面与视野,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下的文艺复兴价值。
总之,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创新大有可为之地,要契合新课改理念和新课标要求,不断借助于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丰富美术教学资源,使学生从更直观、更宏大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并领悟美术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要把知识传授、技巧培训、运用设计及鉴赏评述等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探索出美术课改的发展之路。
摘要:信息化给初中美术教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在深化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教学要素与环节中入手,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与借鉴来推动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
3.信息化背景下美术教学策略的分析 篇三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过程中逐渐引入了信息化的教育模式。这种信息化的教育可以实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在激发想象力的同时陶冶情操,从而为大专学生在美术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化背景下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美术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学生们通过信息化的学习模式可以浏览各种各样的图片资料,在形象化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这种基本模式是高职院校中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教师通过对学生们全面的了解制定不同特色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实现人机对话的网络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使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的最终目的,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为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网络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对选择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不利于学生的内容要完全剔除,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手段。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实践的主要意义
1.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高职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通过网络化美术教学的实施,可以激发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实现高职美术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在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将美术的表达形象化的展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视、听能力。因此,在信息化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自己艺术行为的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使学生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创造能力,从而使高职院校中的美术教学在真正意义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改革
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美术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视觉艺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在传统观的美术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强调刺激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传达相关的艺术信息,从而提高学生们美术的学习能力。但是,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发展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中,通过网络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现状,使学生在信息化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学生们可以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们的阅历,从而实现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美术设计的能力,为未来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应用
1.信息背景下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式
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多著名的作品,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作品全面的融情于景,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还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对美术艺术的欣赏能力,弥补了教师在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运用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减少课程内容的枯燥性,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品味,激发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课程中起引导性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平等化的教学模式,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会及时的与相关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学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可以紧密的联系实际,充分显示时代的背景,丰富学生的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使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课程标准,通过制定课程选题的指导、研究方法的指导以及信息来源指导等内容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古代山水的艺术欣赏过程中,相关的美术教师可以制定多种研究课程,在山水画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分析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将古典艺术与美术欣赏相连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主选题的形式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差异性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可以建立师生共同学习的模式,教师通过网络模式的引导学生可以及时的反馈学习的信息,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背景资料进行课程的引导,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例如,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中对艺术名家进行全面的了解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保障,从而为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电脑制图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发展
由于在现阶段高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网络化美术教学逐渐被广泛应用,所以,电脑美术形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形式。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电脑制图、电脑图形处理以及立体形式的三维设计等新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这种教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在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传统的绘画模式是不能被改变的。通过信息化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学生们的情操,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可以改变学生们的基本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使学生在电脑设计的过程中得到规范化的学习。而通过教师的实践,提高学生们美术知识学习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训练。由于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通过电脑设计理念的深入,使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在通过电脑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绘图模式,从而为美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美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使高职院校中的美术设计专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美术绘画的形式主要是以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构成,从而通过不同种类艺术形式的表现形成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而这些表现形式都可以通过电脑的设计理念充分的表现出来,其中的绘图工具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制图工具,例如,直线工具、圆形工具等基本的模式,而且其中的粘贴、复制功能也能为美术制度提供全面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为重复的人工绘图减少了工作量,与此同时,也使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电脑美术设计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基本能力,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全面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电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使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模式激发自己的潜力,从而实现技术的创新,学生在设计作品完成之后会建立相应的自信心,使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向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信息背景下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模式的逐渐改革,学生们越来越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自由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在信息化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网络模式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的发展现状,可以形成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其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信息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也为学生们提供了相对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通过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以为高职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实施评价教学
1.网络化教学模式评价的主要内容
由于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教育的特殊性,使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互相的探讨实现评价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教学评价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一种动态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最终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以使信息化的教学成为一种特色化教学模式,丰富高职院校中美术教学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由于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优势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最终目的。但是,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性,例如,网络游戏等模式的出现会对学生的美术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势,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优化教学的评价模式。
2.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网络教学的模式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评价系统就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相关的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实现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一种信息交流的模式,而在教师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方式,不能打击学生们的自信心,要在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心,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形成一种合作化的学习模式,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最终目的。因此,通过科学化的教师评价,可以为高职院校中美术教学课程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引进,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引进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实现动态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网络平台,从而实现了反馈教学的最终目的,也为学生们美术专业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中,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可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篇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中,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都是被动地接受或者欣赏一些作品,对于一幅作品,只是从教师的口中描述和课本上仅有的一些图片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也十分有限。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是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提供辅助教学,创设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并能够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有机整合起来,使整个美术教学变得鲜活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它极大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力。把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已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在美术学科中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网络及各种多媒 课堂景观正在改变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整合公用教育资源,以方便教学使用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外的微课程大多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制订学习计划,它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交互式学习过程。它一般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10钟左右的教学。它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它具有以下特点: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构成多样;学习情景真实、交互性强;注重教学设计、适合自主学习;制作技术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等。它打破了传统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校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涉及课件制作、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组织形式正在改变
“教育云”使得传统的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模式。浙江省东阳市是首批“国家教育云”计划应用试点县市之一。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国家教育云”计划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该市中小学校主动参与课堂变革的热情。“教育云”计划造就了无界学校和网联学校,例如,2014年6月24日在东阳举办的“教育云”环境下课堂教学创新观摩活动中,小学语文网络教研活动、横店镇中心小学美术翻转课堂、横店二小英语同步课堂同时进行,在网络环境下,3所学校的学生同听一堂课,这在过去难以想象。当天,横店中心小学、横店二小、横店三小的100多名学生,分别在3个会场,同时聆听了周华华执教的《蜜蜂》一课。三个学校通过“教育云”构成了网联学校和网联班级,学生一起在虚拟和现实课堂同时上课。而观课教师则可以利用互动平台,对相关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讨论或者精彩点评。“教育云”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数字化传播方式,打破了时空疆界,不同学校教师可以进行一体化教研,促成了无边界学校、互联学校的产生。同时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国内一些学校开始尝试“走班制”教学,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固化班级模式也被打破了。由此可以说,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教师授课方式正在改变
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如果还是翻着教材,看着教学参考书,然后挑灯备课,坚持“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黒板一本书”的课堂教学方式,恐怕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甚至无法在当今的学校生存下去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在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他通常先分析教材、学情进行备课,然后到课堂上讲授知识或者技能,引导学生学习,课后再批改学生作业或者辅导学生。虽然一般教师也会参加培训学习或进修,但主要还是以大学阶段的知识作为基础。在相对稳定的传统社会中,教师通常较少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当代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需要有网络技术背景下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信息社会的基础教育,具有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的特征,学生学习需要有针对性、个性化、差异性和实效性,这都要求教师改变故步自封的状态。教师必须从传输知识的教书匠、学生学习的裁判者,转向启发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师。当今的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学习新知识,具有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观念与新思维,并具有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二是制作微课的能力。如何在教材中选取恰当知识点,并把它拍摄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需要将教学能力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三是与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的网络交往的能力,即在虚拟空间中聚集各方力量来指导学生的能力。四是掌控新形势下课程教学的能力。例如,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微课,如何让学生思考和获取微课中的知识点,设计学生的导学案与任务单,等等。
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
我国中小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考试为中心。在校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老师成了知识的代言人,有统一的教材、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上课听讲、课后做作业为主,然后参加测验和考试,平时在学习中也着重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它的弊端之一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学习目标,缺少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家长等各个层面的交流,也就是说学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互动式自学。弊端之二是缺少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针对性差,没有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标准,不能有力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产生差生。
5.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五
秀屿区实验小学 林赛棋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现代美术中,电脑美术作为美术领域的新成员,有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工具。而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近几年来,我校就 “ 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 ” 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整合具有可行性。1.欣赏 〃评述----资源浩如烟海,查找可随心所欲。
“ 欣赏 〃 评述 ” 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欣赏 〃 评述 ” 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课程标准》指出: “ 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资源,除了听教师介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信息来源。目前小学美术中的欣赏部分占很大的比例,绘画、雕塑、建筑、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卡通形象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领域,教学中最让教师为难的仍是缺乏资源。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只要掌握了 IE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提出学习的任务,比如制作一张网页、写一篇配有插图的小论文、制作一张幻灯片、编一张电子小报等,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困难,协助学生完成作业。
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我们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等,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最后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幻灯片,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都相当投入。
2.设计〃应用----强大的软件供你用,轻轻松松搞设计。
对另一学习领域 “ 设计〃应用 ”,《课程标准》建议 “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美术课程中还有许多内容,如邮票设计、贺卡设计、板报设计等,都可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手段。像用画图、Word、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较为简单的图案设计,用比较专业的 Photoshop 软件进行封面设计、广告设计,并利用计算机光盘中大量的图像、照片以及材质资料,利用计算机字库中丰富多彩的字型、字体等,设计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来。
例如美术第九册《平面构成设计》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起码要准备大小一样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各三张,通过排列组合将这些纸片构成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选择其中一二个绘制出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学具的限制,只能获得一些常见的图形;绘制艰难,许多学生因为制作过程过分繁复而失去耐心,画不出精致的作品来。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方法是:首先在 Word 中插入自选图形 “ 圆形 ”、“ 方形 ” 和 “ 三角形 ”,并设臵成 “ 无填充颜色 ”,再通过 “ 复制 ”、“ 粘贴 ” 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他们组织成新的图形。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把构成的图形 “ 组合 ” 在一起,复制到画图软件中,并填上自己喜爱的颜色。(由于在画图软件中不能任意移动图形,在 Word 中又无法完成区域填色,因此需先在 Word 中构图,再在画图软件中填色。)由于手工绘制的设计方式受设计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费时间,所以学生往往难以实现预想的构思,设计会以失败告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免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3.突破难点,CAI 很管用。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CAI 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教师可运用 PowerPoint 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中 CAI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1)分析解释。
CAI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启发他们发现美术规律。比如:《千变万化的线》一课,制作一个可供教师演示和学生学习的课件。课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并用闪烁的效果将这些线条突出出来,然后概括出线的种类,接着通过说说、画画让学生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最后再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CAI 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地解释了线条作为重要的美术语言产生的过程,展现了线条的魅力。(2)提供素材。
美术课程中某些内容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比如《欢乐的元宵节》,我们当地的风俗不太重视元宵节,学生对这一节日知之甚少。教学时,如果不提供足够的学习素材,学生将难以开展学习。因此,充分发挥 CAI 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直观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
(3)对比实验。
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通过直观的对比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道理和规律。比如认识冷色和暖色,可通过观看大量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差异,这比光凭教师的讲解来得直观、简单得多。
(4)激发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要求教师 “ 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立体地表现信息的功能,使学习情景的创设变得得心应手。比如《茶壶造型》一课,可通过欣赏精美的宜兴紫沙壶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美术教学新途径。
小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欣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等,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因为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供用户使用。比如说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就以重复构成来说,在电脑中用绘图工具如(直线工具、曲线工具、园形工具等)绘出一个基本形后,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选择某些编辑命令,如COPY(复制)----PAST(粘贴),或DUPLICATE(复制)或ARRAY(阵列)等,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避免了人手制作中枯燥的重复劳动。例如:低年级《图形的重复》这一课,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把图案进行方向、大小、颜色的变化,再加以动画设臵,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这样一来,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感知能力。在软件中如果安装了中文美术字库,那么各种字体(如宋体、黑体、园体、综艺体、楷书、隶书、行书等)的选择使用,对字形进行位移、缩放、拉伸、倾斜、立体化、材质化等编辑处理,自然是得心应手,使人感受到:过去在平面设计中遇到的大量复杂的手写美术字问题,终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音像结合,展现多彩的美术世界。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的革命,我在课堂上把电脑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我们学校先进的校园网实现了资源共享,给我们美术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互连网搜索全世界的信息,取得对我们教学有用的信息,自制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发挥电脑的作用,调用大量的图片共学生欣赏。例如在教学《各种形状的鱼》时,可以把把海底的录像、各种鱼的图片及海浪的声音精心组合,制成新颖直观、具有交互性的软件,使课堂变的有趣、轻松、直观,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第二册《可爱的动物》一课教学中,我把它定位为欣赏课,目的在于为学生多展示一些动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数量之多,形态各异,或可爱、或美丽、或凶猛或奇特,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我在课堂上设臵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感受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此环节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学生马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一列举动物对人来的贡献,让学生感受到动物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爱心。另一方面,我利用演示文稿让学生欣赏水粉、油画、国画、贴画、版画、素描等多种类型的表现动物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人们对动物的情感。同时领略多种表现技法的形式美感,感受美术领域的博大精深。
(二)、利用图片展览让学生认识一些动物的体态特征。课前我找来很多动物的图片、摄影作品,贴在教室周围。课堂上,让学生参观,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认真观察,不仅注意了认知的宽度,又可让学生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深入观察。
(三)、音像结合加深认识。我选择了两首非常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歌曲--《鱼儿水中游》和《小毛驴》,随着优美、抒情的旋律,几条体态优雅的小鱼出现在大家眼前,在水中时而轻柔、时而欢快的游来游去。而《小毛驴》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歌曲,突出了小毛驴淘气、顽皮的性格。通过直观形象、音乐旋律,从视、听两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小鱼和小毛驴的认识。在播放这两首歌曲时学生还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唱一唱、跳一跳,起到愉悦心情,调剂课堂气氛的作用。
(四)、运用动画片展现壮观的动物世界。迪斯尼动画极受儿童欢迎,片中形象逼真、生动,在美术教学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我为学生选择了《狮子王》的开头一段,这段表现的是飞禽走兽朝拜狮子王的情景。伴着高亢优美的旋律,太阳冉冉升起,陆续出现了一批批的动物,有体态轻盈的羚羊、动作优雅的长颈鹿、步伐稳健的大象……影片以平视、仰视、俯视等多变的角度再现了场面庞大、气势恢宏的动物世界。
四、制作专题性学习网站,构建美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6.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篇六
陈素平
范县濮城镇中学
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中的迅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与信息的更新更加快速,对于人们获取知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教育”这一传统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教育的内容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变革。为了成功地迎接挑战,更为了在机遇中跟上并领先与时代信息化的浪潮,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教育信息化”。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变革,中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集图片、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以化静为动,这正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好奇心重、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征。多媒体有声有色的资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充分地利用图片、声音、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敦煌莫高窟》、《在美术世界遨游》、《生肖的联想》等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肌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拓展延伸
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生活经验的内容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在美术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动画等化静为动,化小为大或变大为小,从而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美术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美术教学提倡课内外结合,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更大生机,师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受教材的限制,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延伸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不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教学辅助工具,也成了激发学生质疑的诱导载体。在网络时代,美术教学已经成了立体的课堂教学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
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7.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七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
1.激发兴趣,创造氛围。
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状。如在讲《小鸟的家》一课,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打开电脑播放小鸟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一只正在哭泣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小鸟为什么哭得这样的伤心,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一口同声的回答到:“想!”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听故事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自然的融进故事情节中。
2.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较直观地把各种图形显示在同学们眼前,比单听老师讲,构图要新,题材要奇,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效果要好很多。根据有关专家科学实验的结果,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视觉83%,听觉11%,触觉3%,味觉2%,嗅觉1%,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音频、动画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在上《用彩墨画鱼》这节课时用电脑出示各种鱼图,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强调自己创作,可以任意想象鱼的形状、颜色等。通过多媒体电教手段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造型的创造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1.“导”和“学”的最佳组合。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个性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千方百计使学生自学得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与学生协调一致,相互默契,积极配合,最佳结合形式教学合力才能使教学理想的进行。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环节能促使教与学的共振,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最佳结合。如在《美丽的花伞》一课,我有目的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组合的步骤分析,认识规律,并找出规律。课件的介入,使学生如同教师的设计引导,主动动脑,思考,完成本课的重难点。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出来。
2. 多媒体教学能适时反馈,有效调控。
教学过程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课堂信息反馈的基本方式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采取补救措施,才能使之有序的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对学生而言,可以使其认清自己的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调节学习步伐,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按照常规,学生要进行设计实践必须学习过基础造型,否则学生有了好的创意是没法将其表现出来的。现在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电脑绘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用电脑设计《我的小天地》他们将自己的创意通过鼠标操作,命令输入,资料复制等手段正确表现出来,并且快速地、不留痕迹地进行多次修改,使作业完成得既有创意又有技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用电脑设计的方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勤于观察思考,善于创新和勇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可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在改革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质量,培养跨世纪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其它教学手段的使用;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紧扣教材选择恰当而新颖的事例,依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电教软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教师不仅是审美的启蒙者,还应是设计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正逐步走进课堂。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正日益显示出其独特作用。
8.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美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62-01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的设备,比如投影、录像、录音、幻灯以及计算机等都称之为现代教学模式。以“计算机”为核心,管控多个教学设备相互配合来传递教学内容的体系,各方面教学资源的利用,不但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所提供的相对有限的感性知识,提高传递教学内容的高效性,并且还能有效的激发思维,解除难点,以及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很多独特的优点。
一、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美术教学的特性
(一)多样性。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价值呈现多元化状态,从过去过分重视美术知识与技法的学习,到现在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价值观与情感的培养。虽然如此,但是我国的美术教学依旧凭借一种狭小的正误准则来进行评判。然而,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但能够给予多元化性、可选择性与有层次性的课程教学资源,使每位美术学生都可以利用学习平台来选取适宜自身接受水平的内容来进行研究与探索,在自身的知识基础上朝着预先设定好的目标方向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还能够融合各类复杂多样的教学软件工具。所以,多元化是现代信息时代下美术教学最基本体现的特点。
(二)自主性。
美术科目的内容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与以往相比较,美术知识与技法的获得方式不管是从质、量或者途径、方法等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现时代,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已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很多现成的美术知识与技法,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慢慢形成可持续性的自主学习能力。经验证明,可以利用网络化的学习来培养这一种学习能力。在互联网美术教学中,自主性也有助于老师在课堂中发挥充分的主导作用,合理完成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
(三)交互性。
信息化时代下,美术教育拥有十分繁多的教学资源,老师与学生能够打破过去落后的教学观念,不受教室的限制与时空的束缚,相互之间可以交换许多清晰的图文资料与文件等,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美术协商的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各自选择的创作作品主题不一致而分落到各个不同的地区,师生两者之间的互动便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通讯工具自主与自由的表达出自己的实际看法,积极的向老师提出问题。
二、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美术教学改革措施
(一)提高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运用。
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是提升美术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益以及催动优秀人才素质发展的有效方式。经验证明,信息技术能够给予丰富的感性直观材料,并且不受宏观与微观、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可以将美术教育所涉及到的情景、事物以及过程内容等在课堂上全面显现。借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运用人体的多处感官,切实实现美术知识传递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对美术领域的感知度,有助于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以及应用,充分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催动知识转变为能力的发展速度,并且能极大的提升学生对美术经验与信息的体现力,它还可以更好的符合学生个体差别的要求,实现因材施教的局面。
提升老师的教学素质是美术教学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运用的关键所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那些可以符合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运用需求的教学资源的研发、建立与应用予以高度重视,利用繁多的信息资源与先进技术,引领与启发以及帮助学生凭借自身的观察、认识、比较、理解与思考以及结合自己的兴趣与感受,主动积极的实行理论学习与技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学习,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与艺术表现力。
(二)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指的是对由老师、学生、教学设备与教学内容四个因素组合成的教学系统进行设计。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切实落实到对教学进程的规划与设计,即“教学方式”的设计上。以往的教学形式通常都是围绕“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与“以老师为中心”的三个中心形式。在这样的形式下,老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导者,学生则是被动的学习接收者,知识传递的对象。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过于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将学生放置在消极与被动的位置,忽视了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与情感体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思维创造力。近些年来,随着自主学习理念与构建主义学习理念的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是呈被动现象,而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构建的过程。只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才会将自身的主观性充分的发挥出来,调动自己的潜能与创造力。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过去的教学倾向于重模仿与重师承。在过去的教学行驶中,老师是信息与知识的主导者,学生的知识与技法大多数都是靠老师的传递,可供他们使用学习的美术资料非常有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受到老师的支配与控制。然而随着电视、互联网与计算机等信息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学生可获取学习材料与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传授,也可以在其他平台上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老师要认识到随着获取手段与知识结构的变化,自己也可以向学生请教,而不是摆着老师的架子来俯视学生。只有老师平等的面对学生,提高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够做到共同构建知识与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培养创新型与探索型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搭建了平台,美术教学改革借此良机,创新教学观念,加快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运用的速度,促进美术教学的多元化、高层次与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9.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 摘要]美术的直观性、技能性特点及其作品的审美性特点,决定了电化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实现优化的手段之一。
[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方位、提高效果
美术的直观性、技能性特点及其作品的审美性特点,决定了电化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实现优化的手段之一。
1、收集多媒体资料信息。
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将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产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史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2、多媒体教学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非常重要, 教师通过录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营取出美的氛围, 使学生能很高兴的接受新课相联系的内容, 从而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 我在小学一年级美术《把鱼儿打扮的更漂亮》一课中, 选择了有关海洋中各种漂亮鱼的录像资料,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看, 学生们看着五颜六色, 各种形态的鱼时, 都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赞叹还有这种漂亮的鱼, 从而使学生在心理就对美丽的鱼有了喜爱之情, 对这课的学习就起一定的作用. 可见, 相关内容的直观的录像在教学中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 优势显而易见. 再比如在《切一切, 画一画》一课中, 有许多水果是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实物演示的, 也可以通过电教媒体来解决, 放大局部被切开的图案, 使学生增添新奇感, 这对美术课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在第五册美术《面具》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就向学生宣布先开个“化妆舞会”。随着录音机播放的`一阵轻盈欢快的音乐,同学们纷纷上台,领取老师自制的面具后翩翩起舞。这些面具中有美丽可爱的童话仙子,有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美的美得动人,丑的丑得可爱。新奇、好玩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了智力发挥的最佳状态。这时讲授新课,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
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来够强,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
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4、多媒体教学锻炼学生形象思维
10.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篇十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能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并做到了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如欣赏建筑艺术时,不但可以用常用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用3D动画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及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我们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美术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尤其是欣赏课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上课仅靠课本和黑板进行教学很难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只有合理地运用信息教学技术,融观赏、趣味、形象、知识为一体,才能有利于发掘他们的艺术才能,并提高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美术教学实践,我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及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有几点体会。
一、运用电化教学技术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作品欣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美的形象性特点, 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
在达芬奇和丁托莱托所创作的《最后的晚餐》中,其再现性的内容相同,但因形式处理(构图、人物造型、透视等)不同,就有了隐藏着的另一种不同的内容,即不同的形式因素给欣赏者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试想,让一个不知此圣经故事的人去欣赏这两幅画时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达芬奇的画透视焦点居中,呈一种对称式构图,加之空间处理的平板装饰性,给人一种平静稳定之感。在平衡中人物的动态变化,略使画面产生从静到动、从安稳走向骚动之感,使欣赏者体验到一种事物处于萌芽状态,但预示着即将来到的运动最普遍的经验。而丁托莱托的画,由于透视焦点偏向一边,长形餐桌向纵向消失产生倾斜的纵深感。不对称的画面失去了稳定性,加之人物的前俯后仰相互重叠,以及画面上方飞动着的小天使,更加剧了动荡不安的感觉,使欣赏者体验到事物发展中矛盾对抗即将解体的一种普遍经验。而在表现性绘画中,表现性内容处于显眼处,再现性内容则相反。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解决了素描教学中用传统教学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专业课训练中,素描教学很抽象,如果老师单纯讲,很难讲清楚,而上课时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利用放映素描光碟,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有性格的脸”,为学生绘画“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利用投影让学生掌握绘画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熟悉素描画的基本理论“三大面”“五大调子”,认识“光”与“线”的内在和外在的联系,都有非常有利的好处。特别是一些优秀作品,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更能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在欣赏塞尚的《苹果与桔子》会有这样的感受:产生顺畅、和谐及愉快情绪,线条是流畅的、形状是柔滑圆润的、色彩是暖调的;静物在大面积白衬布映衬下,整个明度是高调的。构图是由各种大小方向不一的三角形组成,变化而统一。桌面向左倾斜造成圆滑的果子不稳定感,但似乎又在右倾斜的果盆强力牵制下取得了平衡。这样画面既有欢快的动感,又有祥和宁静的均衡感。但这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后于学生的评价,教学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胜不过对形式的直觉,直觉是对形式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而剖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是静态的。在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我们需要直觉形式,但不能把直觉神化。另一方面,直觉后的理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所能直觉的东西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尽管对形式的剖析会使欣赏失去了愉悦性,但对提高形式的直觉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引导他们入境入情
教材中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去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与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到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开启创造能力,给学生多一点自由,少一点束缚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1.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美术教学运用电子信息媒体应注意“扬其长、取其利”
1.从美术专业角度来说, 电子信息媒体使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电脑画图板、图像处理等软件来指导学生创作美术作品, 可以使学生像玩游戏那样愉快地作画, 既可以创作想象画, 也可以根据偶发联想进行创作, 产生很多用传统颜料、绘画工具材料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设计, 不但可以大大节省调色、涂色、划线、书写美术字的时间, 提高效率, 而且可以极大地拓展表现的维度。运用计算机进行美术创作, 还可以融和视觉、听觉等诸多感觉于一身, 使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等相辅相成, 二维与三维空间融会, 静止与运动贯通, 创造出全新的奇妙境界。此外电信媒体改变了以往通过印刷、展览等静止有限的传播方式, 通过电视、传真、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可以持续动态的传播美术信息。尤其是通过互联网, 在瞬间就可以不停息将作品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最大的作品展示空间, 以及与观赏者的互动交流,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能。
2.此外, 电信媒体的运用使美术体验、接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体验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速度也迅速提高。我们除了用传统的方式带学生去展览馆观看原作, 欣赏画册之外, 应当充分利用电子资料库进行高效率检索式的欣赏, 或通过网络随时访问世界各地地美术馆。这样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艺术信息, 也可以进行长时间深入细致的研究, 例如用超级链接来仔细观察、研究一幅画或一座雕像的细节等。通过电信媒体, 面对运用综合手段创作的美术作品, 可以使学生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二维与三维、静止与运动等多方面的感觉体验。电信媒体运用于作品欣赏既避开了拥挤的人群, 也不用匆忙, 还可以问任何问题而不必害羞。
3.电信媒体运用于美术教学使美术体验、接受的方式更具有参与性。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改编艺术作品的可能性, 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了过去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美术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 将作品进行再度创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创立自己的美术馆, 在学生自己的美术馆中进行展厅规划、展品布置, 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还可以进行虚拟的艺术品拍卖, 鉴别等, 使生活中所有有关美术现象在课堂里都能得到体验。
4.总体而言, 电信媒体已经改变了我们对学校概念的认识, “网络教学、远程教育”改变了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使教学目标产生了变化。我们要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自学能力以及电子信息检索、获取、处理的能力;我们要合理运用电信媒体让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 使个性化教学模式、协作式教学模式、在线自主学习、在线讨论植入课堂, 从而发挥电子信息媒体“因材施教”的优势;我们要合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使得教师从知识、技能的讲解者、传授者, 变为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我们要合理利用电信网络技术给学生带来的机遇, 使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 使学生更好地具备传统美术知识与能力, 也具备主动正确接受美术电子信息的能力, 学会选择、创造以及传递、交流美术电子信息的方法, 从美术电子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创造者, 引领者。
总之, 电子信息媒体对美术教学工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美术教育工作者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充分发挥电信媒体的优势之时, 我们必须对电信媒体的弊端进行辨析与规避。
二、美术教学运用电子信息媒体应注意“避其短、免其害”
1.我们必须避免信息过剩的弊端, 注重学生精选信息的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迅速和多样, 艺术表现方式、手段和欣赏范围的不断扩展, 艺术已经走出了象牙塔, 标志、广告、卡通以及各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用品纷纷进入人们的生活, 美术文化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融相合。曾经的美术作品只是少数人士的专利, 而现在无论是大街上的电子屏幕, 还是家中的电视、电脑、手机, 铺天盖地充斥了美术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美术走进常人的生活时, 与其他信息一样, 也产生了严重过剩的现象, 甚至造成了大量所谓的“视觉垃圾”。在这种状况下, 不具备较强的精选信息与价值判断能力的学生, 面对大量泥沙俱下的艺术信息, 很容易发生价值判断方面的混乱。我们必须指导被信息洪流携裹着的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提高学生精选信息以及价值判断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避免产生消极接受信息、思考类型化, 缺乏独立性等问题, 避免被功利、浅薄、低俗甚至恶劣的文化所挟持。
2.我们要注意文字优先与图像优先的问题。信息时代图像在信息记录与传播中的地位已经接近文字, 某些方面已超过文字, 我们已进入了所谓的“读图时代”, 从文字记录到图像传真, 从静态图片到动态影片, 从无声影像到声画合成, 从平面记录到全息储存等, 图像记录和传播的作用不断增大, 图像与文字的地位孰高孰低, 孰优孰劣, 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注意的课题。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演变历史来看, 在文字发明之前的远古时期, 人们是用壁画、岩画等图像方式记录信息, 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凝固性和长久性,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留存至今, 图像是人类早期信息的媒介。文字诞生后逐渐取代图像成为人类信息的主要载体, 但在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 只有贵族才能接受学校教育, 多数平民依然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图像以其形象直观性依然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例如, 在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上布满了诠释《圣经》的图像;中国古代也有大量传播宗教、宣传道义的壁画。之后, 教育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用文字表达思想, 记录信息, 文字以其简洁、寓意深刻, 富含想象空间等优势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图像逐渐退缩成了“美术”专业。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发挥文字与图像的优势功能上, 应当权衡利弊, 尽力发挥图像优势的同时, 决不能忽视了文字的优势, 从而导致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想象与延展能力在美术课上受到损害。
3.学生缺少亲身体验已经成为美术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 伴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 图像对学生眼球的冲击已如洪水泛滥, 与人的其他感觉相比, 视觉感受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原来必须走出户外才能看见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 现在随着摄影、电影、电视、手机通讯、网络媒体的普及, 足不出户就可一目了然。但我们必须注意到, 学生通过这些不断更新的信息传递设备所看到的, 仅仅是现实世界的“影像”, 所获得的经验只是间接经验, 涉及的仅仅是“看”这一种感受, 原来置身于大自然或现实社会中才能感受到的阳光、风雨、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林林总总的触觉、气味、声音, 全身的感觉器官都参与其中的全方位感受已荡然无存。此外, 从创作方面来说, 电子美术手段创造的仅是一种虚拟空间, 实现的仅仅是人机间的对话, 无法获得采用各种真实材料, 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创作作品时所能获得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丰富多彩的体验, 因此美术界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呼吁重视写生采风活动, 而美术教师控制电子信息媒体在美术课堂中运用的比例, 加强美术课上学生利用传统材料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 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要务。
综上所述, 电子信息媒体在为美术课堂教学带来划时代新机遇的同时,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取信息技术之长而避其之短, 警惕电信媒体运用的失衡。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熊静敏, 李荐.中国教育创新优秀文选[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巧用信息技术 小学美术教学轻松高效12-09
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09-30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2-05
《美术鉴赏》课程信息07-03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10-20
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08-03
美术特长课教学纲要美术特长课教学纲要08-07
美术学专业《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学方案06-10
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