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类,社会论文(10篇)
1.化学,人类,社会论文 篇一
关键词:烟花;氧化还原反应;焰色反应;烟花安全。
第一小组展示完毕后,我对烟花的相关原理产生了很大兴趣,因此课后我找了相关资料完成了这篇小论文。
烟花中的化学
烟花很漂亮,漂就漂亮在纷繁而又绚丽的颜色上。在黑夜这块幕布上,烟花可以绽放出各种各样奇妙的效果,让人惊叹的美。而这一切,主要还是归功于化学。
1.光:
我们知道,烟花绽开之时,也是它最美的瞬间,就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即爆炸反应(thermal explosion)。不管是一闪一闪还是瞬间光亮的效果,都是由于烟花内部的化学药剂反应而放出的大量光和热。
不过仅仅是爆炸是不够的,艺术性上还差了一点。于是人们希望想出一些方法来使反应的时间延长,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烟花爆炸之后其相对缓慢绽开的效果。这种效果的术语是喷波(又叫拉波)。在烟花的制作中,一般会将硬木炭粉或铝粉、铁粉加入药剂中,在火药爆炸后,它们还来不及被充分反应就向各个方向喷出,遇见空气中的足量的氧就可以进行第二次燃烧反应。而这次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没有第一次那么剧烈,再加上空间足够,于是就不会产生二次爆炸。这在地面的人看来就像是被拉长的光束组成的花,再加上反应会得到许多颗粒物被一起喷出,外观上就是烟的表现。"烟花"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除了最主要的火药和产生颜色的金属外,人们一般还会在其中加入易反应生成大量的固体和液体的物质。当反应发生后,这些固液不燃物会附着到那些没有充分反应的部分,给予充分的降温和隔绝空气,从远处看起来就像是熄灭了。而当氧气和温度又到了足以继续进行反应的时候,另一部分反应物反应而产生亮光。紧接着又反应得到固体和液体,以此往复,即产生了一闪一闪的奇妙效果。
2.色:
上文已经提到在烟花中加入某些金属,而这些绚烂的颜色的产生原理就是化学上的“焰色反应”。即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其本质上是金属原子电子受热激发后,再回到较低能级时将多余能量以光能释放,就产生了各种光焰效果了。
为了使烟花更加赏心悦目,人们掺入多种不同的金属,再利用颜色的叠加原理,就可以随心所欲产生各种颜色。
另一方面,制作者还可以从配料填充的角度下工夫,将反应物放置在不同的空间内,当反应产生后,可以从物理角度调整生成物的喷发方向,可以产生比如笑脸,脚印的光焰形状。(下表为常见焰色:)
锂 Li钠Na 钾 K 铷 Rb 铯Cs 钙Ca 锶 Sr 铜 Cu 钡 Ba
紫红 黄 浅紫 紫 紫红 砖红 洋红 绿 黄绿
3.危险:
要使烟花的艺术效果更好,人们往往希望它越大越好。因此,烟花中必须加入足量火药。显而易见,烟花作为易燃易爆物品是很危险的。
假如说,烟花在燃放过程中不慎倒翻,那团星火会以惊人的速度喷出,不管碰到人还是物,都是巨大损失。
即使燃放角度正确,这些活泼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自燃甚至爆炸。
即使烟花正常燃放了,一个普通的烟花可以上升200米左右,生成物覆盖大概半径80米的范围。不仅会带来的严重的空气污染,生成物的温度也是非常高的。高中时学到的铝热反应,放出的热量甚至可以将盛放的器皿烧坏,把铁烧熔。即便残渣落到地面上时,内部温度也可以达到300℃,可能点燃地面上的物体,烧伤路人。
结束语
从小小的烟花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切都只是化学和物理知识,是比较浅显而又确实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虽然既有利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但化学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这一项项小的点缀慢慢积累,终究会质变为对社会的大推动,对文明的大促进。
2.化学,人类,社会论文 篇二
1 独立学院开设《化学与人类生活》公选课的必要性
化学在现代社会中是一门中心的、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无处不在,它与环境保护、能源、材料、国防、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对于人类来说,离开化学科学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化学是一柄双刃剑,在丰富、方便、美化人类生活的同时,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的使用不当,造成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这就使得一些知识贫乏的人们对化学产生误解。在独立学院开设《化学与人类生活》公选课,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多样化知识结构、有实际工作能力、对社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 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化学与人类生活》是主要面向全院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选课,授课对象的化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深入浅出,不能有太多的专业性很强的词汇。有些学生坦言:上大学后很少涉及化学,仅有的一点中学化学知识也已渐渐淡忘,但对化学又较感兴趣,尤其对生活中的化学更加感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确定了以人类生活中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衣、食、住、行为主线,以环境、能源、健康、材料等热点问题为立足点,以此来说明化学对人类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按照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关系,将课程分为八大部分,分别讲述化学的任务、化学与环境、能源、材料、营养、食品安全、药物、日常生活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根据学生的需求设定若干专题,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分发调查问卷,征集学生较为关注的话题,如女生对减肥性食品和化妆品比较感兴趣,而男生则对新材料、新能源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本课程涉及的都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并在内容的安排上采纳了学生的意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的到课率也较高,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也很高。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口头和书面表达得再好也不及多媒体对信息传递的直观和有效。对于《化学与人类生活》这门公共选修课来说,多媒体的合理使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可使授课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不仅扩大了信息量,还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为此,我们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表达内容,图文并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此外,还根据课程的安排精选了多部科教影片,在课程讲解完成后播放,学生看完后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结合教学进度穿插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演示或模拟实验,使得学生从生动、形象、直观的实验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以案论理、教学相长、重在分析开发能力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4]。
在讲解化学与环境问题时,用形象的案例法来介绍20世纪自名昭著的八大公害事件,用生动的图片和强有力的图表数据阐述了这八大公害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引起的主要后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解食品安全问题时,以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地沟油”、“增塑剂”、“毒豆芽”、“毒胶囊”等事件为案例,逐一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危害,并告诫学生少去路边的小摊贩吃烧烤之类。
由本文所列的案例可知,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大部分学生都拥有电脑,很善于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追踪社会相关热点事件,亲身体验身边的化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比如,学生通过对“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及塑化剂等事件的搜集、整理、讨论,了解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等物质的性质,正确认识食品安全与化学的关系,并深刻认识到在食品中添加非法物质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都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才华。根据教学内容,可组织课堂辩论的授课方式,提前两周告诉学生辩论的主题,由学生自主报名、分组,这个想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主动组织这场辩论赛,教师只需维持辩论现场秩序和对正反方做最后的点评。课堂辩论打破了教师只在讲台上讲,学生只在下面听、记的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做到了教学相长。
4 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自高考第三批次录取,入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偏科比较严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觉性不高,心态浮躁,不踏实[5]。另外,公选课本身存在学生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参差不齐等特点,以及部分学生片面地追求学分,选而不读或只选不修等现象。为提高教学效果,采用课堂考勤、课程作业、课堂演讲、参与课堂实践及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而且能够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考核学生的能力[6]。对于课程论文,由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所学专业差异较大,个人兴趣爱好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课程论文的选题上可列举一些倾向于不同学科的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同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必拘泥于老师提供的材料,以期有效地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5 结 语
《化学与人类生活》公选课的开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符合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应用所获取的化学知识,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工作水平和促进身体健康。但该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思考。例如,该课程存在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学生的知识背景复杂等问题。其教学探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摘要:从化学学科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出发,阐述了独立学院开设公选课《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的问题,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发挥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功效。
关键词:独立学院,化学与人类生活,公选课,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玄里.浅谈独立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236.
[2]张尚武,刘济科.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引导和管理,切实保障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0(1):81-83.
[3]鲁红艳.加快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机制建设[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27-231.
[4]王文竹.谈谈案例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62.
[5]彭波,张静.高等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J].学术纵横,2008(5):115-116.
3.自知,人类社会终结处 篇三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讲授新闻学的杨老师喜欢布置提问题的课后作业。他让我们读一本书,下节课的时候,要把读书时思考的问题写在纸上交给他。杨老师会把我们的每个问题都给出他的思考,同样写在纸上,再还给我们。
不过,杨老师有一个特殊的要求,我们要带着自己的答案提问题。答案在自己脑中即可,不必写下来。他的理由是,在我们这个年龄如果还是大脑一片空白地提出问题,问题本身是无效的。读书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作者和读者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
老师在这里有一个假设,提出问题的水平代表了你的思维水平。加之毕业后做了几年的媒体工作,感受更加深刻。对于媒体工作者而言,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能否提出绝佳的问题。
美国著名财经作家沃伦·贝格尔在研究了百余名创新型领导者之后,将“绝佳问题”提升到了生活、教育和商业的高度,完成了这本名为《绝佳提问——探询改变商业与生活》的书。贝格尔对“绝佳问题”的定义是“有意义的问题”,因为意义而产生美丽。
这本书总体来说是在探讨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尤其是“问题”是如何开启创新模式的。可我倒是认为,在此之前更需要花些时间来明确问题的“意义”是什么。事实上这也是本书逻辑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为什么”都是美丽的,具有意义的吗?
在此,我必须要介绍一个新的商业领域中的思维名词。加拿大商业思想大师罗杰·马丁教授认为,企业应该像设计师那样把探求谜底的奇思妙想和技术原理相结合,在探索与开发之间、可靠与有效性之间、直觉与分析之间建立起微妙的平衡,此谓“设计思维”。设计思维和传统线性思维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对未来做出精准的预测,而是由一个“谜题”开始,把直觉和逻辑融合起来。其目的不是寻找唯一的答案,而是寻找最适合的答案。
全球最为知名的设计公司IDEO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提出,设计思维本身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正是其中包含着三大空间的叠加,才使得创新可以延续不断。这三大空间分别是:灵感、构思和实施。
对照贝格尔对“美丽的问题”的定义,“一个透露出雄心壮志但可执行的问题,它能转化我们感知或思考事物的方式,是促使改变的一种催化剂。”显然,英雄所见略同。也就是说,问题的“意义”就是可被执行的,因为其开放性可以得到延续,重要的是它一定是可以满足人类需求。
并非每个人都具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这恰恰是需要学校发挥作用的地方,我在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个方法正是来自于学校。贝格尔发现,中产阶级家庭鼓励孩子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主动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索,而低收入家庭则以安全第一为前提,告诉孩子在学校千万小心一些,别惹麻烦,也就是我们说的“枪打出头鸟”。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教育是极度失败的。校方和家长具有天然的同谋——学而优则仕,而上大学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这种结果导向明确且单一的精英化教育的结果,就是我们从小在课堂上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坐姿“背手”。
于我而言,也是在大学里才真的敢跟老师提问题。我记得自己在公共关系的课上,经常会打断老师,有时还会写满一张纸递给老师,告诉他我觉得“你讲的是错的”。不过,说实话,先别说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呢,就是“敢提问题”,这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很难迈出的一步。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叮嘱就是,“跟老师同学搞好关系,打成一片”。
除了教育,组织环境是你人生中另一个决定你能否提出问题的关键。贝格尔举绝了《创新者的窘境》的作者克里斯滕森的例子。克里斯滕森在20世纪90年代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教授。他发现很多行业里的龙头级企业总是被一些新创公司搞得措手不及,而这些新进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却并不怎么出色,只是更好用,价格更便宜而已。要知道,这些商业领袖都是聪明人中的极品,因此克里斯滕森为自己设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会碰到这个难题?”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就是被称为创新者圣经的《创新者的窘境》。在完成课题研究过程中,克里斯滕森发现,商业领袖们总是喜欢行动,而非探询,因而也会反对员工提出问题,做出探询。
克氏窘境的背后是一个经典的管理范式变革问题,即在一个金字塔组织结构图中,权力和所拥有的知识是相对应的。在传统组织理论中,会假设最高权力拥有者同时拥有组织需要的一切知识,提问和回答往往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这类组织中登峰造极者非苹果莫属。
乔布斯在生前最著名的斯坦福演讲中倡导学生追随内心,事实上,在苹果公司中,员工是没有追随内心的空间的。乔布斯带来灵感,乔布斯干预各种细节,他才是有资格提出问题的那个人。
在信息时代,当知识的壁垒被逐渐流体化之后,组织内单向度信息传播渠道也发生了改变,我们称之为“管理的流体力学”时代到来。这个时候,作为庞然大物的组织金字塔对面突然出现了一支灵活的机动部队,按照固有的思维定式,你找不到那个发出指令的人,按照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人人都是自己的CEO”。每个人对自己提出问题,还要自己解答问题。而检验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的,恰恰是市场这个只讲秩序不讲均衡的标准。此时,老板靠边站。
在德鲁克眼中的知识时代中,员工专家化大势所趋。如果你不想被时代抛弃,就要像一枚记者那样,主动去做参与式观察,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组织而言,你的创新能力就要呈现出分布式特征,这张网络越广,活力就越强。最为理想的状态便是推倒组织的围墙。
“问题”在商业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它是确立价值主张的源头。罗杰·马丁提出,商业的设计过程就是知识的演进过程,最终呈现出“漏斗”的形状。知识漏斗的第一阶段是“探索谜题”,即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确立自己的价值主张,并确认用户痛点。第二阶段是“得到启发”,即发现解决方案。第三个阶段是“形成程式”,即从一般的经验法则形成固定的模式。这三个阶段是对知识不断简化和固化的过程,看上去像一个漏斗。这个模型和贝格尔在本书中提出的“为什么——如果——怎样”模式高度相似。
nlc202309051130
知识漏斗的顶端开口极大,是因为和“问题”相连接的是纷繁复杂的现象,思维越发散,你发现“问题”的意义就会越大,价值主张的定位便会越清晰。之所以说乔布斯具有不同于常人产品素养,有很大一部分在于他有一个发达的思维发散体系,无论是其拥有的各个领域的专家顾问团,还是其对“禅”的痴迷。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在信息时代,当我们的手机里装有各种有关资讯类的客户端软时,我们真的还需要“问题”吗?因为答案就在眼前啊。恰恰相反。贝格尔提出了一个思辨性结论,当技术拥有答案的能力超越人类时,我们拥有的唯一最后独有的杀手锏级能力可能就是“提出问题了”。在此,贝格尔对技术和人类分工很明确,技术负责存储答案,因为其无边的存储空间和运行速度。人类则负责提出问题,因为人终究要对人而负责。
贝格尔这个命题的另一个隐含意义是,“问题”可能是最有效的信息屏蔽工具。无论人工智能多么发达,对我们的偏好摸得多么透彻,在短时间之内都无法取代拥有亿万神经元的人类大脑新皮层。
人类社会早在90年代中期,互联网初现威力之时便已进入了信息大爆炸阶段,可以说网络上的信息呈现工具的演变本质是信息屏蔽手段的进化。从门户模式到社区模式再到自生成模式,并没有真的解决掉人类面对信息时的烦恼。
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人可能都有一个通感,若想得到你想要的答案,首先你输入的问题就要足够精确,起码你能利用关键词来不断缩小问题的范围。
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言之凿凿地以为自知。当你真的自知了,问题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代表着人类社会可以完全不用发展了。不发展即毁灭。
因此,贝格尔才会在书中引用作家斯图亚特·菲尔斯坦在《无知:如何驱动科学》一书中的话,“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出不同层面的答案,能鼓舞人们用几十年时间去搜寻解决方案,能衍生出全新的研究领域,还能让人们根深蒂固的想法发生变化。而答案却在终结这一切。”
我对想读《绝佳提问》这本书读朋友有一个建议:将“提问”作为一个完整商业设计理念中的一环来看待,或者说将其看作创新体系中的开篇。因为问题的背后以及对解决方案的设计,和问题本身是无法割裂的。须知,知识是系统化。
在收笔之前,我想提一个问题:听说本书的翻译是个女孩,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我能认识一下她吗?
4.化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篇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全球问题主要包括:人口急剧膨胀,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趋于枯竭,土地荒漠化,大量湖泊、河流、近海海域以及大气被污染,生物种类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被破坏等等。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要继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为了人类的世代生存和进步奠定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既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到对环境的零排放也是至关重要的,化工生产作为国民生产的支柱,近年来对其关注程度也在与日俱增,绿色化学的概念也受到各国科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从而涌现出开发“原子经济”反应、提高烃类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因为烃类氧化在石油工业中有重要地位,在原料方面追求无毒无害,以及绿色的催化剂、溶剂,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也是近些年研究生物质方面的应用,可以最后生物降解,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经过不断地尝试研究发现,最后提出了能在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的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与产生。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把污染治理转变为污染预防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 绿色化学 环保问题
一、前言
虽然当今的化学污染防治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发展了新的灵敏分析监测手段,测定环境中的污染物;从化学品中鉴定出有毒化合物的类型;发明了化学方法处理废弃物;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等等,并对一些全球性的化学污染,如原油泄漏,燃煤烟尘,酸雨,汽车尾气,温室效应,有机氯农药,环境致癌物等的研究、控制、治理,已取得了肯定的进展。然而多年来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问题,基本上是以治理为主,这些办法的效果是有限的,所需费用昂贵且日益增长。因此,我们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绿色化学,这样可以减少末端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化学,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化学的发展,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随着国家队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跨世纪的环境化学任重而道远。无论是控制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还是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我相信化学全面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也必然在21世纪继续发光发热!
二、环境问题突出表现
人类在工业革命以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不断发展。但是,工业革命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污染;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也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所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学像绿色化学,无公害化学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二(a)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水污染亦日趋严重,已经成了我国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二(b)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煤烟、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界输送。
三、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
三(a)对水污染的治理方法
1. 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
3. 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
4. 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5.家用水的净化:过滤——沉淀(明矾)——用活性炭除异味,去颜色——消毒(氯气,漂白粉)。在自来水管传递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二次污染,所以饮用时要煮沸杀菌,而且还要用干净的杯子。
6.强化青少年保护水资源意识:对于青少年,普遍的家庭并不太注重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教育要从小做起,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加强对青少年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拍宣传片、做宣传活动,让中国未来的每一朵花都有节约的好品德、保护水资源。
7.少量创建填埋场:可少量创建填埋场,让废水废气都能够经过处理,再排放至河流。
三(b)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
1.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无污染和低污染能源;
2.对燃料进行预处理,以减少燃烧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 3.改进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
4.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和低污染工艺;
5.合理利用能源;利用净化装置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 6.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净化尾气中的有害成分; 7.回收利用有用物质;
8.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事故性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9.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合理的能源价格和分配政策等
四、绿色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展望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做到对环境的零排放也是至关重要的,化工生产作为国民生产的支柱,近年来对其关注程度也在与日俱增,绿色化学的概念也受到各国科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从而涌现出开发“原子经济”反应、提高烃类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因为烃类氧化在石油工业中有重要地位,在原料方面追求无毒无害,以及绿色的催化剂、溶剂,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也是近些年研究生物质方面的应用,可以最后生物降解,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绿色化学的思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具体体现,化学家在这些方面已经并将继续作出更大的贡献。绿色化学的诞生,体现出技术本身就具有生态价值,为人类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物质手段,为人类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前提与保证。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郑海燕,应桃开;化学实验“三废”处理与环境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5.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 篇五
在稠油易出砂地层中,蒸汽吞吐是较为有效的生产技术,出于防砂及提高采收率的需要,采用了大型充填防砂及预处理地层的技术,致使很多外来液体进入地层。由于稠油富含胶质、沥青质,当水基工作液与稠油相遇时,其中的天然乳化剂胶质、沥青质等与水搅拌构成油包水型乳化液,使原油粘度急剧增加且具有必须的稳定性,这些乳化液在毛细管喉道中产生贾敏效应,造成严重的液体损害。同时,稠油中的极性组份很容易吸附在油-水、油-岩界面上,生成一层粘稠的厚膜。此厚膜的存在,不仅仅极利于生成油包水乳化液,提高了稠油粘度,导致注汽压力升高,降低了蒸汽波及系数;并且使岩石润湿性转化为亲油,减小了可流动油量,从而降低了开采效果和采收率,同时造成管外防砂充填不实,影响防砂效果。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应用化学药剂预处理地层,来提高防砂有效期及提高采收率,效果十分显着。
一、化学预处理机理分析
化学预处理技术基于蒸汽吞吐方法,将热采与冷采技术结合在一齐,融合了提高采收率和保护油层的基本思想。经过向稠油油藏注入化学药剂,并在油层中分散、乳化等作用可使堵塞孔道的稠油重质成份分散,将稠油乳化成为水包油乳状液,改变稠油的流动性,提高地层渗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动本事。
其还可改变地层的润湿性和油、水界面张力,起到辅助驱油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本事:①低界面张力,良好的乳化本事。②解除近井地带的油层堵塞。③改变地层岩石的表面润湿性。④防止粘土膨胀。
二、化学预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为提高防砂效果,降低注汽启动压力,提高采收率及回采水率,研究应用了适用于稠油油藏的地层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清洗液清洗作用。
为解决特-超稠油高粘度、高启动压力梯度,在预充填防砂前注入清洗液,清洗井眼附近,提高管外充填防砂效果。在注汽前注入清洗液,使近井地带稠油粘度下降从而降低注汽启动压力,同时也利于薄膜扩展剂进入地层深部。
(1)作用机理。稠油中的天然乳化剂,如胶质、沥青质、蜡等无水时溶于油,但与水基防砂液接触时就会构成油包水型高粘乳状液,且具有必须的稳定性,从而增大原油粘度,产生贾敏效应污染油层。而清洗液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进行地层预处理后不仅仅能较好地溶解这些天然乳化剂,并且在储层深处构成一道屏蔽,避免了水基防砂液与地层流体直接接触,从而较好地保护油气层。
(2)配方及室内实验评价。在室内测定了清洗液、柴油对沥青质、超稠油的溶解本事,室内实验证明,稠油样品在不一样温度下加入不一样比例清洗液后的降粘效果十分明显,清洗液比例每增加10%,稠油粘度降低20%以上。
表1:清洗液和柴油对M120-5-KP5井降粘效果统计表
(二)应用薄膜扩展剂提高采收率及回采水率技术。
(1)作用机理。薄膜扩展剂能够降低油-水、油-岩之间的界面张力,具有很强的界面扩展本事,能够代替油-水、油-岩之间粘稠的厚膜,使附着在岩石上的油膜剥离,构成一层极薄的流动性良好的薄膜,大大改善稠油流动性能和提高了水的洗油本事,从而采收率,采水率。
(2)配方及室内实验评价。选取了S-5、GXC-1、JW201三种表面活性剂在室内进行比较实验,主要测定其表、界面张力及耐高温、洗油本事,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3:薄膜扩展剂耐高温性能实验
从上述三表中能够看出:①在常温性能中实验中,JW201的表面张力性能最好,其次为GXC-1,而GXC-1的界面张力性能最佳,其次为S-5.②耐高温性能实验结果与常温实验结果一致。③JW201的洗油本事最强,其次是GXC-1.
综合研究界面张力性能、耐温本事,确定使用GXC-1作为注汽前处理使用的薄膜扩展剂。
三、现场应用及效果评价
针对某稠油油田地层中粘土含量较高、钻井及作业过程中污染较为严重、极易造成地层冷伤害和粘土膨胀、注蒸汽热采采收率和回采水率低等问题,在该油田应用清洗液(添加防膨剂)+薄膜扩展剂预处理地层技术,起到了必须的效果。
从M120-5-KP5的施工情景来看,基本上施工压力先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到达必须(最高)压力后开始下降,最终稳定在一个压力上,同时排量处于连续上升过程中。分析认为,在清洗液刚进入地层中,未与稠油充分作用,同时由于稠油粘度较高,表现为压力不断升高。随着清洗液不断进入及时间的延长,尤其在薄膜扩展剂将清洗液完全顶入地层后,其开始发挥溶解、降粘作用,使井眼附近稠油粘度大幅下降,在地面上表现为压力开始回落,与此同时薄膜扩展剂进入地层,在注汽开始后被蒸汽以较低压力推至地层深部。该周期累计注汽1250t,累产油556t,累产水1470t,油汽比0.45,回采水率1.18,同时防砂效果良好,至今未在采出液中发现地层砂。
四、结论
(1)清洗液与储层配伍性好,在防砂前挤入地层,起到清洗、解堵、降粘等作用,可较好地提高管外充填防砂效果,保护油气层。
(2)薄膜扩展剂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和较好的耐温性能,在注汽前挤入地层,随同蒸汽一齐作用,能够大大改善稠油流动本事和提高水的洗油本事。
(3)清洗液与薄膜扩展剂两者综合运用,不仅仅能够延长防砂有效期,保护油层,还能降低注汽启动压力、提高采收率和回采水率,从而提高热采效果。
【参考文献】
[1]霍广荣,李献民,张广卿。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采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9.
6.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 篇六
《化学与人类生活》 2015-1课程论文
选课课号 考勤序号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学 号 上课时间 上课教室 交稿日期 成绩评价
本页打印 不得手写
《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室内环境污染
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之一。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继“煤烟型”和“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次污染时期,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极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据美国环保总局对各种建筑物室内空气连续5年监测结果表明,已在室内空气中发现有数千种化学物质,其中某些有毒化学物质含量比室外多20倍。室内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是室外空气的2-3倍,某些情况下,甚至100多倍。
人们的生活与活动离不开各种化学物品,如塑料制品、皮革沙发及家具、建筑和装饰材料、办公用品等,这些都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目前已鉴定出500多种,其中有20多种为致癌物或致突变物。VOCs中除醛类外,常见的还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萘、二异氰酸酯类等。主要都来源于使用各种家用化学品、家具、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及各种溶剂、粘合剂等化工产品。例如某些人造革沙发能释放出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办公环境中使用的设备可以放出大量的有毒污染物,其中包括复印机(放出臭氧、炭、无炭复印纸复印机的挥发物)、摄像设备(放出醋酸)、图像机(放出丙烯酸酯)等。
很多分歧格的建材或装饰材料造成对人体的危害。主要的有毒物质有六种:甲醛、苯、酯、三氯乙烯和氨气、氡气。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
甲醛主要来自保温材料、绝缘材料、地板胶、涂料、塑料贴面等,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它各类装饰材料。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气体,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剩以及视力障碍,且能抑制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浓度较高时,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产生毒害。
苯主要来自建筑装饰中使用大量的化工原材料,如涂料,粘合剂,填料及各种有要溶剂等,都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经装修后发到室内。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甲苯、二甲苯同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轻者有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甲苯、二甲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酯和三氯乙烯主要来自油漆、干洗剂、粘结剂等,它们可引起眼睛结膜炎、咽喉炎
本页打印 不得手写
《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
等疾病。
氨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防火板中的阻燃剂等。因氨极易溶于水,对眼、喉、上呼吸道作用快,刺激性强,轻者引起充血和分泌物增多,进而可引起肺水肿。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氨,可引起喉炎、声音嘶哑。重者则可发生喉头水肿、喉痉挛而引起窒息,也可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昏迷和休克等。
氡来源于建筑物的地基和周围的土壤约占室内氡的60.4,来自建筑材料和室外空气的分别占19.5和17.8。确定性效应表现为:暴露在高浓度氡下,肌体出现血细胞的变化。氡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特别是与神经系统结合后,危害更大。随机效应主要表现为肿瘤的发生。由于氡是放射性气体,当人们吸入体内后,氡衰变产生的阿尔法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专家研究表明,氡是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认为氡是室内重要致癌物质。
预防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有很多,选择绿色建筑施工与建材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如,使用甲基氯仿作为溶剂代替四氯化碳;使用甲苯代替苯;室内提倡绿色装修,力求简洁,尽量挑选刺激气味少的家具、能制氧的油漆、可杀菌的涂料;必须选用具有环保检测证书的材料,因此,刚装修好的新居应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待空气监测合格后再入住。
吸附法
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有毒气体也是一种有效办法。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焦炭和活性炭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活性炭。活性炭对对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煤油、汽油、苯乙烯、氯乙烯等物质都有吸附功能。由三级活性炭组成的黑钻金乌炭是以椰壳和果壳为主要原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确保其吸附室内有害污染物的前提下还兼顾其装饰性。黑钻金乌炭无色无味,可被用来吸附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甲苯、氯气、氨气、氡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又可将其制成装饰工艺品。
绿色植物消除法
近年来,人们对绿色植物消除污染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于绿色植物对污染的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环境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植物也被大量移植于室内。美国科学家威廉•沃维尔经过多年测试,发现各种绿色植物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养料,如,芦荟,在24 h照明的条件下会消除1 M空气中所含的90%的醛;常青藤,会消除90%的苯;垂挂兰,能吞食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另外,花卉也具有很强的排污、杀菌能力,如夜来香、锦紫苏等氛香气味具有驱除蚊蝇的作用;薄荷能抑制臭氧;天门冬、文竹、常青菔、秋海棠有杀菌抑菌能力,天门冬还可清除重金属微粒;虎尾兰,白天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吊兰,能排放出杀菌素,杀死病菌,并有效地吸牧二氧化碳。因此,栽两盆虎尾兰或吊兰,就可保持空气清
本页打印 不得手写
《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
新,不受甲醛之害。
总之,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危害的措施包括:工艺控制、污染源的排除与处理、绿化环境、通风与空气净化、生物方法及行政干预。进入21世纪,人们在室内度过的时间急剧增加,地点包括办公室、商场、家庭和密闭车辆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室内空气质量恶劣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当然,人们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生活,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抑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各项措施和办法也必将在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中产生。
参考文献:
[1]贾衡.冯义.人与建筑环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任仁.张敦信.化学与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袭著革.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刘天齐.黄小林.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杨英.居室的化学污染[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7.化学,人类,社会论文 篇七
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发射性等危险的特性, 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及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毁损。
1 化学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世纪5、60年代开始, 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化学品在农业生产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并开创了化学农业时代, 化学农业不仅改进了生产方式, 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量, 但是, 由于农业化学品大量施用, 而且由于主要由作物产量驱动, 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水平在阶段以后逐步趋于稳定, 另外主要受耕地面积减少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而变动较大, 地膜使用量基本保持平稳, 在逐步降低, 主要与地膜的高强度低厚度发展有关。对农业生产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大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很大浪费, 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很大影响。环境中的化学因素成分复杂, 种类繁多, 大气、水、土壤中含有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 其中许多成分含量是适宜人类生存和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须的。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 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空气和饮用水进入机体, 各种染料的燃烧产物, 有的存在于废水、废弃和废渣中, 通过多种途径在环境中迁移运动, 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空气和饮用水进入机体中, 因此, 环境中的化学物可通过许多途径和方式进入人体, 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另外, 工业化学品如果管理不好, 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例如, 新年刚过, 正当大家关注全国大部分城市发生持续雾霾天气时, 2013年1月10日, 上海市金山区发生一起化学品泄漏事件, 原因是一艘散装化学品的船只在装载过程中, 因擅自加装的排泄阀未完全关闭, 造成部分化学品苯乙烯泄入金山区掘石港河道, 导致周边水域污染, 从而导致7km范围内水域受到污染, 3万人面临无水喝的境地;还有如2012年12月31日7:40,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境内的山西煤矿发生一起因输送软管破裂导致的苯胺泄漏事故, 总量约为38.7t的苯胺泄漏, 约30t苯胺被当地采取措施截留, 8.7苯胺流蚀漳河, 泄漏的苯胺随河流流出外省, 引起河北省多个城市饮水困难。
2 化学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1 家庭中的各种化学品
家庭中广泛使用着各种化学品:除虫剂、消毒剂、洗涤剂、干洗剂等, 它们都是常用的, 但同时也是有毒气体, 毒性很高的苯胺有少量用于生产家用化学品、涂料、除虫剂, 广泛用做溶剂, 灭火剂的CCL4, 用做去油剂的CH3CCL3用做制冷, 发泡剂的CHFCI等是主要的氯代烃污染源。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醇和醚的刺激性气体, 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尤其具有较高毒性, 在我国有毒优先控制名单中位列第2,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致癌、致畸性物质, 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 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胶粘剂、人造板材 (胶合板、纤维板、大芯板和刨花板等) 及其制造的家具、复合 (强化) 木地板、墙纸、涂料、油漆、有机溶剂、杀虫剂、防腐剂等都是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甲醛释放期长达3~15a。人类可以经过呼吸道吸收, 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等特点。质变性, 人们长期接触甲醛还会使人体细胞蛋白质变性, 对视丘视网膜有较大损害, 可引起嗅觉异常、刺激过敏, 导致肺、肝及人体免疫功能产生异常。同时, 还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结肠癌、脑瘤、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等;导致新生儿体质降低, 染色体异常;引起青少年儿童智力下降。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 因而受到的伤害也是最大的。现在全世界因为装修时装修材料中含有化学品对人体伤害的例子比比皆是。
除了室外的大气污染物能经空气流通进入室内之外, 室内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厨房炊事、化妆品、日用化学制品、复印机、打印机、放射性污染物、空气清新剂、杀虫剂、吸烟、食品添加剂, 农村使用的农药也是重要的室内化学污染物, 人们已经从室内空气中鉴定出300多种挥发性化学物质, 医学研究表明上述污染的呼吸道,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 主要是易挥发物质。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危险化学品按主要危险特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 (自然物品和易遇湿易燃品) 、氧化剂和有机化合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
2.2 危险化学品的影响
危险化学品事故对其影响主要包括2个方面:生理影响, 危险化学品事故对人群造成直接的生理伤害, 如中毒、致畸、烧伤、灼伤、致残、甚至致死等。2003年12月23日发生在重庆开县的特大事故中, 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突然大量泄漏, 造成了243人死亡, 2142人中毒住院治疗;心里影响, 由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并造成严重伤亡后果, 城市人群就会产生恐慌和不安情绪, 从而使社会安全感大大降低, 个人心里压力上升。在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一直呈上升趋势,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突然, 破坏性极大, 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损失, 同时还往往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中的危险源越来越多,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 其后果必将会越来越严重。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 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认识和研究都很不完善, 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成因规律没有足够的分析, 安全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还正在处于发展之中,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还有待与不断研究和探索, 对管理方式和横式等还处于探讨阶段。危险化学品对人类影响的研究有待改善, 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突然, 其所造成的影响危害性大, 人群无法避免, 危险化学品所造成的长期影响, 其后果是很难想象的, 其危害要经过一段时间, 可能是几年, 也有可能是10几年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必然加强危险化学品对人类所造成影响的研究, 提高风险评价工作的质量, 做好预防措施, 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其实危险化学品对人类所造成的长期影响更可怕, 因为它的影响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就拿农药来举例吧, 农药会对健康造成长期的慢性影响, 农药慢性毒害主要有5种形式, 即致癌性、致畸性、诱变性、免疫系统的过敏和其他影响及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化学品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化学品给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益处, 当前, 我国化学品生产使用快速增长, 而企业技术水平落后, 布局不合理, 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 管理技术和科研能力薄弱。化学品管理是新时期环保系统面临的艰巨任务。因此, 要建立化学品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 应该对辖区内所有生产使用化学品的企业都要进行逐一登记, 种类、数量、工艺、环境影响等都要清楚。所以,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环保部门要对化学品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开展环境管理登记, 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 打破以往重治理, 轻防控的惯性思维, , 将工作重心从单纯的末端污染防治向全过程风险防控转移。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化学品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关系。
如果发生化学品事故后,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交通等有关部门, 按照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 并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立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 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迅速控制危害源, 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 并采取相应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 不得退延、推诿。
3 结语
8.老龄社会:人类发展的必然? 篇八
人口类型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的状况,有年轻型、老年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成(中)年型。通常把老年人口指数(按≥65岁计)小于4%的称作年轻型人口,达到7%及以上称作老年型人口,4%~7%的称成(中)年型人口。如中国人口1964年的老年人口指数为3.54%,属年轻型,1980年5.57%为成(中)年型,2000年7.10%为老年型。(1866年,第一个步入老年人口的是法国)。
人口老化或老龄化指人口中少年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少比(老年人口指数与少年人口指数之比)增加和中位年龄(把人口按数量分成上下相等部分的年龄)上移的变化过程;与人口老化呈相反方向的变化过程为人口年轻化。人口老化、人口年轻化皆为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的时期指标。人口老化带来的,是老年人口指数的上升和人口类型相应地由年轻型一成(中)年型一老年型的变化,如上述中国老年人口指数、人口类型在1964-1990-2000年发生的变化;与人口年轻化相伴随的是老年人口指数下降,人口类型由老年型一成(中)年型一年轻型的过渡,中国老年人口指数1953年4.48%,1964年降至3.54%,期间人口由成(中)年型转变为年轻型。
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如中国≥65岁的老年人口1953年为2540万,1982年为4928万,2000年达8827万。与此同时,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的比重也在增加,1953~2000年,65~69岁老年人的比重由46.36%降至39.40%,≥75岁老年人的比重由22.87%上升到36.63%,这种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比重增加的现象被称作人口的高龄化。
寿命延长和节制生育
人口老龄化是寿命增加和节制生育的结果。节制生育导致少年人口减少和比例下降,带来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的老化:寿命延长导致老年人口增加和比例上升,带来人口年龄金字塔顶部的老化。近代以前,在人类极其漫长的岁月中,人口处于高死亡一高出生一波动慢增长状态,寿命短和自由生育排除了老龄化在历史上出现的可能性。老龄化是由于死亡率下降和人口控制引发的一种现代现象。
死亡率下降是疾病、瘟疫为医学进步所控制,饥荒、杀婴为有保障的食物供应所有效减弱,战争、动乱为“治平之世”所替代的结果。死亡率的下降,既带来人口寿命的延长,又会导致高出生率下人口数量增长的失控,为此便须有节制生育以应时——由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人口老龄化的两种动力,寿命延长和节制生育便全齐备了。
由高死亡、高出生、低增长一低死亡、低出生、低增长的变化称作人口转变或人口革命,死亡率先于出生率的下降则带来人口转变过程中一个时期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在欧洲,人口转变基本是自发的,历时较长且老龄化进程较缓,转变中较快增长的人口数量也因世界人口总量较少和资源相对丰裕以及殖民地的存在和移民(美洲)而成为推动发展的人力资源。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迅速下降导致的人口爆炸性增长,使类似欧洲人口转变的宽松条件消失殆尽——无处可以移民,资源愈加稀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只能在国内消化而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于是,人为推动节制生育以加速人口转变便成了一种必须。这样,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便被加快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仍很年轻,前者老年人口指数为12%(其中瑞典、西班牙、比利时超过17%,意大利达18%),后者只有5%,2000年中国人口的老化程度,也只相当于1886年法国的水平。
高死亡与高出生
历史人口最显著的特征是相互关联的高死亡、高出生、自由生育,与之伴随的人口急剧波动、社会动乱,和由之带来的人的低寿命。高死亡是饥荒、疾病、瘟疫、战争、杀婴的必然结果并为它们的正反馈所强化;为了保证种族的延续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在“只见娘生儿,不见儿走路”的高死亡率下,作为“补偿生育”结果的更高的出生率便成为一种必须;为了维持“补偿生育”的进行和更高的出生率,自由生育又成为一种必须,且又因缺乏控制手段而不存在选择。
如果只存在高出生率必然带来人口的失控而导致毁灭,即使在极低增长率下,这种结果也是极为可怕的:倘以7‰(当今中国的自然增长率)计,西汉初年(公元前202年)的1310万人口于今便可达64.47万亿。高死亡在使自由生育、高出生成为必须的同时,又时时刻刻地控制着其带来的人口增长,并通过间断发生的数量剧减,保证人口对其所处环境容量的不超越。历史上人口数量的陡降,在中国是极其显著的:西汉末至东汉初(公元2~30年)的28年中,人口减64%、4046万,年均145万;隋末至唐初(609~624)的15年间,人口减55%、3042万,年均203万;清末经太平天国农民起义,23年间(1851~1874)人口减7325万,年均31837。历史上的文明兴衰,在一定程度上为人口的高死亡率和其同高出生率的矛盾运动所控制。
必然趋势与理性选择
在我们面前,摆着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或图景:一幅图景是自由生育和高出生,饥荒、疾病、瘟疫、杀婴、战争和高死亡,社会动乱和低寿命——这是一种死亡控制或调节模式;一幅图景是节制生育和低出生,丰衣足食、医学进步和低死亡,治平之世和长寿——这是一种出生控制或调节模式。
如果选择是非系统性的(即可在两种模式中选任意项组合),那么,治平、低死亡、长寿和自由生育的组合便极有可能成为首要选择——治平、低死亡、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自由生育则是死亡控制模式下的必须和由之形成的“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反映。然而,这是一个内在矛盾的:要素对立的组合:为长寿所必须的低死亡同带来高出生的自由生育的并存,则意味着人口的必然失控;为避免人口的失控,便必须引进高死亡,而高死亡和其内涵的饥荒、战争等又是对长寿和治平的否定。
显然,死亡调节同出生调节是两种要素各自内在关联藕合、系统自冶而又互不相容的模式,不能作要素的任意组合而须进行非此即彼的系统选择。由是,对长寿的追求、乐为治平之民和其对节制生育、低出生率的必须,便使出生调节模式成为必要的、理性的选择。当我们选择了长寿、节制生育的出生调节模式时,便是选择了人口老龄化,同时,也把必然性赋予了老龄化并使其同样成为一个理性的选择。
人类寿命随死亡率下降的延长,医学进步对延长寿命的支持和以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为宗旨的节制生育、人口控制的长期性,则使老龄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趋势。关于人口老龄化持续的时间,从金字塔底部的老化看,取决于对一个处于“零增长”(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并保持不变)状态人口规模的预期——当希望保持一个小规模的“零增长”状态人口时,老龄化持续的时间便要长;在允许保持一个较大规模人口时,老龄化持续的时间便短。就金字塔顶部的老化而言,对长寿没有止境的追求使老龄化同样成为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随着实际寿命对理论寿命(在理想环境下为遗传规定的最大存活时间)的逼近和死亡率的相应上升,老龄化的进程将愈趋缓慢。
文明的藏体,增长的代价
“白发浪潮”表达了人们对老龄化的关注和所带来问题的担忧,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而正确的认识则为积极的应对所必须。第一,人口老龄化标志、体现、承载和保证着文明和进步。从作为人类寿命延长的结果看,老龄化标志、体现着文明和进步;在人口过剩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就以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为宗旨的节制生育的结果而言,老龄化承载、保证着文明和进步。第二,“没有免费的午餐”,老龄化既是在为人类寿命的延长理单,也是超越环境容量的人口增长——人们曾得益于其所带来的年轻化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责任编辑]林京
的词语。
方言催生普通话
分属七大方言区的人们各说自己的方言,交流起来便基本形如外语,互相听不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普通话就出现了,只不过最初它的名称不叫“普通话”。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社会交际必须使用一种统一的共同语。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作“雅言”。孔子在读古书、行古礼时就使用雅言。汉民族共同语往后发展,到汉代在杨雄的《方言》一书里被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辛亥革命后又称为“国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表示尊重,避免“国语”这个名称可能引起的误解,1955年10月相继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定将规范的现代汉语定名为“普通话”,确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有着历史、政治的原因。北京是辽、金、元、明、清的都城,近千年来一直是一个政治中心,北京话被称为“官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据考证,至少从明初以来,北京话就已经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代表。再加上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等用北方方言写的文学作品有很大影响,因而北方方言就成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京语音就成为共同语的标准音。
相关链接
不同方富还是不同语言?
说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的人相互间可以通话,但这些却是不同的语言。德语各方言、特别是汉语各方言间的差别比上述诸斯拉夫语言的差别大得多,相互间很难通话,或者说根本不能通话,但却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方言。
确定方言身份,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社会统一,但是语言没有差异,自然谈不上有方言存在;同源而有差异的语言如果不是从属于一个统一的社会,一般不能算作方言,而要算作不同的语言。比如上面说到的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都属于斯拉夫语,但是使用它们的人分属不同的民族,各自组成独立的社会,所以它们是不同的语言而不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不过也确有两个或几个民族说同一种语言的情况,例如美国和英国都说英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区会出现分化,不断扩大分歧。现在的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已经有了一些显著的差别,有些人甚至认为美国英语已是“美语(American)”,而不是“英语(English)”。
9.化学,人类,社会论文 篇九
《化学与人类》期末考试(20)
姓名:王咸怀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95.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铬镍电池的负极是什么元素?()1.0 分
A、铜
B、锰
C、镍
D、镉
我的答案:D 2
煤气中的臭味是因为在其中人为加入了什么?()1.0 分
A、甲醇
B、乙醇
C、乙醚
D、硫醇
我的答案:D 3
以下哪种元素是公认的抗癌元素?()1.0 分
A、铅
B、铁
C、铜
D、硒
我的答案:D 4
一氧化碳和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什么?()1.0 分
A、甲醇
B、乙醇
C、汽油
D、烯烃
我的答案:A 5
以下哪项不属于洗发液的要求?()1.0 分
A、去污性良好
B、使头发柔软
C、对头发安全
D、使发质干燥
我的答案:D 6
以下哪种不属于人造纤维?()1.0 分
A、韧皮纤维
B、富强纤维
C、醋酸纤维 D、铜氨纤维
我的答案:A 7
什么物质的形成是爆震的真正原因?()0.0 分
A、异辛烷
B、支链烃
C、氧化物
D、过氧化物
我的答案:A 8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哪种化学反应?()1.0 分
A、置换反应
B、催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分解反应
我的答案:C 9
电池名称一定要把()的材料名写在前面。1.0 分
A、负极
B、正极
C、电池
D、电子
我的答案:A 10
太空水是通过什么技术对自来水进行终端净化后的水?()1.0 分
A、蒸馏
B、渗透
C、反渗透
D、吸附
我的答案:C 11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化妆品的功能?()1.0 分
A、美化
B、清洁
C、易容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12
在常温常压下,氢会呈现什么状态?()1.0 分
A、固态
B、气态
C、液态
D、混合态
我的答案:B 13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发生在()年。1.0 分
A、1956
B、1966
C、1976
D、1986
我的答案:D 14
以下哪种药物不属于制酸剂?()1.0 分
A、醋酸
B、碳酸氢钠
C、氢氧化铝
D、柠檬酸铋胶体
我的答案:A 15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1.0 分
A、甲醇
B、乙醇
C、甲烷
D、乙烷
我的答案:C 16
首次提出“催化”和“催化剂”的科学家是谁?()1.0 分
A、贝采里乌斯
B、哈伯尔
C、门捷列夫
D、李比希
我的答案:A 17
以下哪一项不是内燃机气缸的工作原理?()1.0 分
A、进气
B、排气 C、点火
D、爆缸
我的答案:D 18
以下哪一项不是合理的灭火原理?()1.0 分
A、窒息灭火
B、冷却灭火
C、就近灭火
D、疏散隔离法
我的答案:C 19 以下哪一项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1.0 分
A、矮壮素
B、芸苔素
C、赤霉素
D、波尔多液
我的答案:D 20
以下哪一项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1.0 分
A、加聚
B、缩聚
C、分聚
D、A和B
我的答案:D 2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强氧化剂?()1.0 分
A、硝酸
B、三氧化铬
C、高锰酸钾
D、醋酸
我的答案:D 22
()是衡量防晒霜防晒能力的数值。1.0 分
A、PA
B、UVA
C、UVC
D、SPF
我的答案:D 23
白金是哪种化学元素的俗称?()1.0 分
A、金
B、银
C、铂
D、钋
我的答案:C 24
哪一项不是满足植物生长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之一?()1.0 分
A、氮
B、磷
C、钾
D、钙
我的答案:D 25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常见的有机官能团?()1.0 分
A、醇
B、酰
C、酯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26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于()年。1.0 分
A、1940
B、1950
C、1960 D、1970
我的答案:C 27
打火机里面的电石是哪两个元素的合金?()1.0 分
A、铁和铝
B、铁和镁
C、铈和铝
D、铈和铁
我的答案:D 28
以下哪种物质是肥皂厂的副产品?()1.0 分
A、洗衣粉
B、洗衣液
C、甘蔗
D、甘油
我的答案:D 29
控制核反应的镉棒不含有下面哪种元素?()
1.0 分
A、镉
B、铟
C、铀
D、银
我的答案:C 30
以下那种元素不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生命元素?()1.0 分
A、碘
B、硒
C、钙
D、锌
我的答案:C 31
波尔多液中含有哪两种化学物质?()1.0 分
A、石灰水和硫磺
B、石灰和硫磺
C、石灰水和硫酸铜
D、硫磺和硫酸铜
我的答案:C 32
下列哪一种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1.0 分
A、淡水
B、海水
C、汞
D、酒精
我的答案:C 33
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核试验发生在什么地方?()1.0 分
A、长崎
B、广岛
C、新墨西哥州
D、新奥尔良
我的答案:C 34
下面哪个中国的邻国没有制造原子弹的能力?()1.0 分
A、俄罗斯
B、蒙古
C、巴基斯坦
D、印度
我的答案:B 35
以下哪位美国总统没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0 分
A、卡特
B、奥巴马
C、戈尔
D、华盛顿
我的答案:D 36
湖南马王堆墓葬是哪个朝代的墓葬?()1.0 分
A、东汉
B、西汉
C、春秋
D、战国
我的答案:B 37
水力发电站是通过什么能量转换建成的?()1.0 分
A、势能
B、核能
C、风能
D、电能
我的答案:A 38
洗衣粉中的荧光增白粉是什么颜色的材料?()1.0 分
A、白色
B、黄色
C、蓝色
D、红色
我的答案:C 39
世界上第一个合成人工牛胰岛素的国家是哪个?()1.0 分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我的答案:D 40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发生于()年。1.0 分
A、1964
B、1974 C、1984
D、1994
我的答案:C 41
下列哪一门不属于自然科学里面的基础学科?()1.0 分
A、天文学
B、数学
C、生物
D、化学
我的答案:A 42 喷气式飞机一般在哪个大气层飞行?()1.0 分
A、对流层
B、中间层
C、平流层
D、电离层
我的答案:C 4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香水的发香层次?()1.0 分
A、头香
B、飘香
C、无香
D、留香
我的答案:C 44
干电池的正极是什么元素?()1.0 分
A、锌
B、铜
C、锰
D、铝
我的答案:C 45
痛痛病是因为什么中毒引起的?()1.0 分
A、汞中毒
B、锌中毒
C、铊中毒
D、镉中毒
我的答案:D 46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化学武器?()1.0 分
A、氯气
B、光气
C、芥子气
D、氢气
我的答案:D 47
拒食剂的作用特点是抑制昆虫()化学感受器的功能。1.0 分
A、听觉
B、视觉
C、味觉
D、触觉
我的答案:C 48
我国淡水资源总水量在世界排名为多少?()0.0 分
A、 B、 C、 D、
我的答案: 49
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盐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什么?()1.0 分
A、氧化反应
B、催化反应
C、酯化反应 D、碳化反应
我的答案:C 50
下面哪一项是使用灭火器的步奏?()1.0 分
A、拔掉铅封
B、拉掉销子
C、手握喷口后端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洗洁精的主要成分是聚氧乙烯烷基醚。()1.0 分
我的答案: √
海水鱼是不“喝”水的。()1.0 分
我的答案: ×
有机化学研究的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性能。()1.0 分
我的答案: √
蒸馏水的制备过程中要耗能。()1.0 分
我的答案: √
紫外线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0.0 分
我的答案: ×
矿物性染发剂中不含有致癌物质。()1.0 分
我的答案: ×
防晒霜的SPF值越大防晒霜越好。()1.0 分
我的答案: ×
尿素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1.0 分
我的答案: √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1.0 分
我的答案: √
碳的半衰期是5730年。()1.0 分
我的答案: √
敌敌畏是有机磷杀虫剂的一种。()1.0 分
我的答案: √
甲烷在常温常压下也能压缩成液体。()1.0 分
我的答案: ×
石墨和重水能使中子的能量降低。()1.0 分
我的答案: √
塑料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而外力撤出后,还会恢复到原状的材料。()1.0 分
我的答案: ×
臭氧能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1.0 分
我的答案: √
聚酰胺(尼龙)可用于跳伞设备的制造。()1.0 分
我的答案: √
伽马刀就是用伽马金属做的手术刀。()1.0 分
我的答案: ×
置换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1.0 分
我的答案: √
制冷剂氟利昂能破坏臭氧层是因为氟元素的存在。()1.0 分
我的答案: ×
高价的金属离子不具备接受电子的能力。()1.0 分
我的答案: ×
淡水鱼是不“喝”水的。()1.0 分
我的答案: √
中国核试爆的时间比英国要早5年。()1.0 分
我的答案: ×
液化天然气的燃烧极易产生有毒气体。()
1.0 分
我的答案: ×
有机玻璃不能染成各种颜色同时也不能制成各种形状。()1.0 分
我的答案: ×
氢气在空气中浓度超过74.2以后,遇火星就会产生爆炸。()1.0 分
我的答案: ×
中肯质量是指分裂物质在规定条件下实现自持链式分裂反应所需要的最小量。()1.0 分
我的答案: √
可以利用核技术来了解血流情况。()1.0 分
我的答案: √
铝元素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老年痴呆症。()1.0 分
我的答案: √
致死中量是使某生物群体50%死亡所需的农药剂量。()1.0 分
我的答案: √
喷发胶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0 分
我的答案: √
相对比较法的第二个步骤是探测未知样品的基准值。()1.0 分
我的答案: ×
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0 分
我的答案: √
催化重整能提高汽油的辛烷值。()1.0 分
我的答案: √
二恶烷别名又叫做二氧六环。()1.0 分
我的答案: √
微量生命元素就是在人体中含量少于万分之一,同时是生命运动必不可少的化学元素。()1.0 分
我的答案: √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的原子弹名字叫“小男孩”。()1.0 分
我的答案: √
中国纺织部规定凡是合成纤维必须以“纶”来命名。()0.0 分
我的答案:
唇膏是女士的专用品。()1.0 分
我的答案: ×
中国有橡胶树的种植。()1.0 分
我的答案: √
中国可耕地面积占全球可耕地面积的22%。()1.0 分
我的答案: × 41
缩合反应只有酯化反应一种类型。()1.0 分
我的答案: ×
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1.0 分
我的答案: √
自然点最低的物品是镁。()1.0 分
我的答案: ×
2010年元旦起,中国禁用含铅汽油。()1.0 分
我的答案: ×
白色污染物指的是难以降解且污染环境的塑料垃圾。()1.0 分
我的答案: √
对流层是离地面最近的大气层。()1.0 分
我的答案: √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可以放在一起的。()1.0 分
我的答案: ×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1.0 分
我的答案: ×
我们的肠道PH值是呈酸性的。()0.0 分
我的答案: √
同位素就是同一个元素核内质子数不同而形成不同原子质量的现象。()1.0 分
10.化学,人类,社会论文 篇十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2.了解钠、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了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
3.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
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难点:镁和氧气发生化学的本质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先让学生描绘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继而追随科学家的脚步,通过交流讨论,逐步探讨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主动参与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同时也可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通过镁和氧气形成氧化镁的微观本质的揭示,初步认识化学家眼中的微观物质世界。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视频: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一粒沙子。今天我们还将进入更加微观的层次,了解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你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呢?
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努力的方向是观察技术的提高和观察工具的改进,而间接法则依赖精巧的实验和大胆的假设。事实上直到今天即使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在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实验和假设以及模型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中国古代物质观
[提出问题]我们通常接触的物体,总是可以被分割的(折断粉笔)。但是我们能不能无限地这样分割下去呢?
[介绍]《中庸》提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惠施的人也说道其小无内,谓之小一。墨家则提出:端,体之无序最前者也。
在英文里,如今被译成原子的Atom一词,源于希腊语,它的字面上的意思是indivisible不可分割。第一个把Atom介绍到我国的是严复翻译的《穆勒名学》,他将其译为莫破。
二、西方原子鼻祖
[介绍]德谟克利特认为就像用一块块砖头砌墙一样,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道尔顿在《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一书中指出:化学的分解和化合所能做到的,充其量只是使原子彼此分离和再结合起来。正如我们不可在太阳系中放进一颗新的行星或消灭一颗现存的行星一样,我们不可能创造出或消灭一个氢原子。这种观点换作现在更有趣的说法,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被消灭,他们只是被分开,再重新组合,你鼻尖上的某个碳原子可能正是亿万年前恐龙尾巴上的呢。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其原子学说。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的,成功地解释了化学定律。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受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限制,这个理论仍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三、汤姆生模型
[介绍]到了19世纪末,由于电的发现,化学家们有条件去研究物质在通电条件下的性质了。他们发现将一些气体装在密封的玻璃管中,再抽气使之比较稀薄,然后通上高压电,会有一束射线从玻璃管的阴极通过气体到达阳极,人们称之为阴极射线。这种射线是什么呢?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做了一系列实验:他发现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该射线会发生偏转(这就是现在我们家里电视机中的电子管的工作原理);他通过研究电场和磁场对该射线的作用,发现这种射线带负电,并测出了其电荷与质量之比,这个比值很大;Thomson又使用了不同的电极材料、在玻璃管中充入不同的气体,发现所得射线的电荷与质量之比都一样。
[提出问题]这些电子是那儿来的呢?为什么不管什么电极材料、什么气体所得到的射线都一样呢?其电荷与质量之比很大又说明什么?
这样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面包代表均匀分布的正电荷,电子则像葡萄干一样嵌于其中。
四、卢瑟福模型
[介绍]几乎是在汤姆生实验的同时,居里夫人以及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等人开始了对放射现象的研究。这其中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贡献最大的是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为4(现在我们知道它是氦原子核)。卢瑟福将一束粒子射向一张非常薄的金箔,又将涂有硫化锌的屏幕放在其周围,粒子撞在屏幕会产生荧光,通过观察各个方向的荧光,卢瑟福发现大多数粒子穿过了金箔,方向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有一些粒子在穿过后方向发生了偏转,还有大约0.1%的粒子甚至以不同角度被弹向金箔的前面。
[提出问题]如果按照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会这样吗?那该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呢?1.为什么会被弹回来?应该是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2.为什么只有0.1%?只有少数粒子靠近了正电荷,也就是说原子内的正电荷不可能均匀分布,它占据的空间必然很小,原子应该有一个带正电的核。3.粒子被弹回来了,核却没有被弹出,可见金原子的原子核的质量一定很大。
卢瑟福的结论:原子内大部分是空的,所以大多数粒子得以穿过金箔。原子所有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即原子核。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很像行星围绕着太阳,因此当时年仅27岁的卢瑟福就和他的行星模型一起载入了化学史。
五、波尔模型
[介绍]根据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电子绕核运动时会不断产生电磁波,从而辐射出能量,离核越来越近,最终落在原子核上。行星模型不能稳定存在? 波尔研究了氢原子的光谱,看着这些不连续的谱线,也就是特定的能量,他受到启发,意识到这是由电子的运动产生的,电子远离或者靠近原子核时应该是跳跃式变化,也就是说,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举个例子,你从楼梯上扔硬币,它只能落在某个台阶上,而不会停留在两个台阶之间。
波尔认为在能量最低的轨道,电子运动可以看成是在平地上的状态,这时不会释放能量。一旦电子获得了特定的能量,它就获得了动力,向上攀登一个或几个台阶,到达一个新的轨道。当然,如果没有了能量的补充,它又将从那个能量较高的轨道上掉落下来,回到较低的轨道上。同时释放出相应能量,对应于其光谱线。而从第二个台阶下来,或者从第三个台阶下来放出的能量不同,也就对应着一根根不同的谱线。波尔将量子理论引入原子结构,扫清了原子稳定性的问题。
六、结构决定性质
[提出问题]研究原子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解释化学反应的原理。比如说,钠能与氯气剧烈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钠颗粒。为什么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该如何解释该反应的原理呢?我们首先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个反应。这个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每个钠原子一共有多少电子?为什么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每个氯原子一共有多少电子?为什么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8电子稳定结构)元素的化合价和什么有关?现在我们知道了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有关。大家有没有注意原子得失电子后体积的变化?原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后体积变大,原子失电子变成阳离子后体积变小。为什么参加反应的钠原子和氯原子个数比是1∶1?
那么,如何解释镁和氧气的反应呢?镁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产物氯化镁化学式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是1∶2?
七、神秘的夸克
[介绍]其实,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仍在发展。后来,又有科学家提出电子等微观粒子就像光一样,既是一种粒子,又有波的性质,电子等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电子在核外运动像是一团带负电的云雾。
而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又分别由夸克构成。可夸克和电子就是基本粒子吗?它们会不会也是由其它更基本的粒子组成呢?
为进一步探求原子的内部结构,现在的科学家们又在使用着什么样的手段呢?由于我们仍然无法直接观察,那就只能通过打靶、轰击来改变对象的状态,再分析改变后的结果,以了解其更微观的结构。其实原理仍然类似于卢瑟福的粒子轰击原子的实验,只不过卢瑟福实验用的粒子源是天然射线。而要想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就需要速度更快、能量更高和束流更强的粒子,更快、更高、更强。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粒子呢?我们的旅程到底有没有尽头呢?
第3单元 课时2
认识原子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认识原子组成的符号。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知道核素、质量数、同位素的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原子核的组成;同位素等概念。
三、设计思路
本课时设计从原子相对比较形象、具体的质量出发,在学生了解原子的质量基础上,回顾上节课所涉及到的卢瑟福的ɑ粒子散射实验,让学生推测原子核的电性,并与电子比较质量相对大小,使学生主动参与原子核的组成、性质以及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探讨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已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不同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例如: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1993kg,即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沙子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提出问题]你知道C12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吗?
[讲解]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原子核中又有哪些结构和性质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原子核。
[提出问题]卢瑟福的ɑ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 [板书]
一、原子的组成:
中子
原子核
质子
1.原子
核外电子
[讲解]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体积已经很小了,原子核在它里面,当然更小。如果假设原子是一个庞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则是位于场中央的一个小蚂蚁。
[提出问题]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电子,它还显电中性吗?此时,它还是原子吗?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离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忽略电子的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什么是质量数?怎样简洁的表达原子核的构成?其含义是什么?
[讲解]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X中Z表示质子数,X表示元素符号。如 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的碳原子或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前面我们提到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C12指的就是这种原子。
[板书]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过渡] O与O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在自然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氢原子:氕、氘、氚
质子数 1 1 1
中子数 0 1 2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不同)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的互称。
(学生阅读教材33页拓展视野)[板书]
第二课时 认识原子核
一、原子的构成:
1.中子(不带电)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在一个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
离子中 离子所带的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X表示某种元素符号
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二、1.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推荐阅读:
化学与人类生活考试论文06-26
化学与人类生活06-11
化学与人类文明作业07-28
尔雅期末化学与人类11-09
读化学与人类文明有感07-25
化学与人类生活的意义09-12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09-22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名词解释07-04
人类怎样保护环境论文07-27
材料与人类文明选修课论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