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2024-06-12

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共12篇)

1.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篇一

对加快包头市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内蒙古包头市委党校温更新

摘要:把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以创新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实施农牧业产业化;进一步强化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加快农牧业科技推广,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科学化程度;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农村牧区二、三产业,着力提升农牧业的商品化程度;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快新型农牧民培训,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关键词:现代农牧业发展 思考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工业经济占主导的城市。既有发达先进的工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绝大部分;又有落后的农牧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很小部分,这种“大工业,小农(牧)业”的经济结构,也为充分发挥“大工业”优势,加快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一、目前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现状

包头市是个工业大市、农业小市,全市土地面积27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2.11千公顷,草场面积2120千公顷;绝大部分是广大的农村牧区。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253.22万人,城镇人口192.22,农村牧区人口61万人,农牧业人口占24%;地区生产总值1760亿元,第一产业(农牧业)52.1亿元,仅占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76元,在我国西部地区近几年一直排在前三名,连续七年位居自治区各盟市之首。包头市农牧业属于城郊型农牧业,种植业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以奶牛和肉羊为主,经过几年发展,包头市农牧业已基本形成菜、薯、肉、乳四大主导产业。

(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立体种植等先进适用技术,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二)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全市奶牛业已经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全市奶站已由416个减少到227个,奶牛集中、规模饲养程度达到50%。按照第一产业“三区”规划要求,将我市山北地区确定为肉羊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羊存栏数量已占全市的70%以上)。

(三)农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种植业结构、品种优化。2008 年全市马铃薯、玉米和蔬菜面积分别为101.9万亩、142万亩和15.9万亩;脱毒马铃薯和玉米良种面积分别48万亩和142万亩。

二是畜牧业布局、品种结构优化。按照第一产业“三区”规划要求,将山南和山北地区分别确定为奶牛、肉羊重点发展区域。全市33个奶牛小区建设项目全部安排在山南地区,连续三年将80%的市级羊舍饲圈养项目重点安排在山北地区。

(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基本建成了优势比较明显的菜、薯、肉、乳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并涌现出了一批如华资、鹿王、呱呱叫、海德、大圣、小肥羊、小尾羊、草原牧歌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小肥羊”、“鹿王”、“草原”、“雪鹿”等中国驰名商标。

(五)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有效提升了农牧业的经济效益

和竞争力。农牧业科技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由1950年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发展到目前市县乡村四级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的新格局。

(六)设施农牧业实现新突破。通过实施“南菜北薯”战略,山北地区设施马铃薯面积达到26万亩,山南地区蔬菜保护地总面积达到4.7万亩。在土地流转基础上发展设施农业,在依法、有偿、自愿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工作,由村级基层组织、企业、中介组织等牵头,通过转包、转让、租赁、股田制等方式,促进设施蔬菜和马铃薯向小区、大户和企业集中,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包头市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尽管近年来包头市的现代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目前,与包头市实际相符合、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相配套的土地草场流转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支持服务制度和投入保障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保护和加快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分异的户籍管理制度迟滞了我市城镇化步伐。目前,包头市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涉及户籍身份、土地制度、收入分配、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已成为制约城乡社会福利和政治权利公平分配、人力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根源,特别是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户籍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3、包头市财政对现代农牧业建设投入总量不足且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自然条件差、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社会事业滞后是包头市发展现代农牧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与现代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由目前,包头市在财政投入上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市级财政投入农牧业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速极不相称。

4、农牧业科技水平整体落后,农牧民文化素养亟待提高。目前,包头市在农牧业科技方面问题严重,集中反映为科技投入严重短缺、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滞后、农牧业科技推广机制不发达、农牧业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5、农牧业发展方式仍然落后。由于农牧民市场化观念淡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仍相对粗放,劳动力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农牧民传统的粗放式种植放养观念难以转变,多种因素造成土地草场退化压力不断增大。

三、加快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头市的农牧业经济目前仍处在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起步阶段,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一)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加快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把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抓住国家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各种专项补贴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突出加强四项建设:一是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农村牧区能源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牧区能源结构。四是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建设,把过多的劳动力从土地草场里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

(二)以创新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

1、创新支农支牧政策,推进 “四个转变”。一是推进政府支农支牧人、财、物主要由支持小农牧经济向支持大规模企业化经营转变;二是推进金融支农支牧主要由支持单家独户的农牧民向支持从事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企业转变;三是推进扶贫式支农支牧向支持建设现代农牧业转变;四是推进主要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向支持工业、现代农牧业协同发展转变。

2、创新经营形式,推进“三化”互动。一是推进土地草场流转化。实现土地草场突破地域、跨村乡镇(苏木)、村(嘎查)有效整合;二是推进生产企业化。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牧业建设。三是推进运营公司化。由政府组建现代农牧业开发公司,担当政府服务农牧业重要载体。

3、创新服务体系,实现“五个统一”。一是统一配套基础设施,二是统一配备专业人才,三是统一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要根据包头市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方向,由政府出资对农牧民进行统一职业培训,四是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把农村牧区高考落榜生送到有关的职业院校统一培养,毕业后由有关企业录用。五是统一建设集中居住区,实现农牧民生活城镇化。

4、创新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一是按照土地规模化、灌溉节水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发展以玉米为主的种植业,为大规模养殖园区提供饲草料。二是发展一定规模的养殖园区,为种植业和设施农业提供有机肥。三是建设大型沼气池,使养殖园区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为生活区和设施农业提供能源。四是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发展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品牌种植业。

(三)加快实施农牧业产业化

就包头市牧业产业化体系建设来讲,各环节都涉农涉牧,均属弱势群体,需要政府不断地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一是建立完善农牧业产业化基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二是提高信贷服务水平,着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五是加快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步伐,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六是加大农牧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七是实施工业反哺战略,着力提升农牧业的集约化程度。

(四)进一步强化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农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突出高产高效的动态生产过程,是实现产业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对快加包头市农牧业结构调整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农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重要的战略举措。一是突出特色,优化布局。二是培育龙头,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大力度,发展设施农牧业。

(五)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加快农牧业科技推广,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科学化程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当前,包头市要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农牧业为目标,把加快设施农牧业、节水农牧业、生态农牧业作为现代农牧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结合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建立健全菜、薯、肉、乳等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行“科技承包”制度,把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着眼于增强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指导农牧民按照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畜产品的优质率。进一步强化农牧业的商标意识,对于颇具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要壮大规模,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参考资料:

1、《包头日报》2009年

2、《包头统计年鉴2009》

2.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篇二

1 白城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畜牧业养殖量和畜产品产量的情况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白城地区畜牧业在一系列政府优惠政策推动下,各地抢抓机遇,加快畜牧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步伐,奠定了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逐步形成了常规与特色相融、资源与技术结合、传统与创新互补的良好发展模式,打造了奶牛、肉羊、家禽等特色亮点产业,白城地区畜牧业正步入健康快速发展快车道。白城地区畜牧业产业结构见表1。

注:数据来源于白城畜牧业管理局。

由表1可知,白城地区主要畜禽品种是猪、肉牛、奶牛、羊、家禽、毛皮动物等。2011年白城地区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种不断丰富,满足了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多样化需求。

白城地区的畜牧业养殖主要分布在大安、洮南、洮北、镇赉、通榆这5个县(市、区),其养殖量见表2。

注:资料来源于白城畜牧业管理局。

由表2可知,2012年大安市各品种畜禽养殖数量最多,在白城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白城地区深入实施“小动物、大经济”发展工程和“粮变肉”发展工程,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12年各地畜产品产量见表3。

万t

注:资料来源于白城畜牧业管理局。

由表3可知,2012年大安市肉产量达11.5万t,洮南市的奶产量达14.2万t,通榆县的蛋产量达到3.2万t,白城各地区的畜产品均处在稳定的发展状态。

1.2 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情况

到2012年年底,白城地区各类规模场(户)发展到6.4万户,其中猪场12 148个,肉牛场4 488个,奶牛户8 830户,羊场17 530个,禽场20 539户。同时,白城地区致力于打造特色精品农业拓展区。2012年开始每个县(市、区)建2个5万m2牧业园区,及40个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洮北区、洮南市、镇赉县重点在奶业上,通榆县重点在奶牛、肉牛上,大安市重点在奶牛、狐貉上。大连毅腾10万头绿色生态育肥牛养殖园区建设项目启动,总投资3亿元,建育肥牛园区、肉牛交易市场和引进优质种牛3 000头。吉林维尔农业有限公司2 000万只肉鸭养殖加工项目建设,总投资2.67亿元,2013年年末将完成饲料厂、屠宰厂、有机肥厂和养殖场建设。白城地区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增强。

1.3 畜禽良种化情况

白城地区已深入实施生猪、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制定蛋鸡、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及实施方案。到2012年年末,白城地区现有种畜禽场18个,种畜禽存栏21.37万头(只),全地区共设置牛冷配站点363个。奶牛、肉牛良种率达90%以上,生猪三元杂交达70%以上,肉羊、禽良种化显著提高。全地区从事畜禽配种工作从业人员持证率达100%。

2 白城地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白城地区畜牧业正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1 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养殖技术相对落后

白城地区是我国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农民传统思想落后,受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农民安于现状不思发展,普遍缺乏干大事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一些传统的、落后的陋习和思想认识仍然根深蒂固、没有彻底摒弃,认为禁牧就是禁养,养畜就得放牧,不放就没有出路。意识和思维上的误区,致使秸秆养牛、秸秆养羊等先进技术推广的速度较慢。

白城地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只掌握一些畜牧业养殖的基本常识,只能够进行家庭畜牧业养殖。农民还缺乏发展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所需要的新技术、新知识,畜牧业养殖技术相对落后。

2.2 加工能力薄弱,规模化程度较低

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使目前白城地区的畜群结构也极不合理,既未反映出白城地区畜牧业的特有规律,也未能很好地与市场的供需情况相结合。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白城地区畜牧业品种绝大多数是在粗放的繁育、放牧的形式下培育出的原始品种,产量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值上不去;二是畜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涉及面窄,难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行规模化生产;三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完善,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四是目前各级政府与企业、农牧民与企业、农牧民与市场之间缺乏快速传递信息的渠道,使畜牧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3 动物疫病防预防控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白城地区的养殖户在防疫消毒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没能及时地对猪舍和牛圈等进行彻底地打扫和消毒,粪便的囤积很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病菌的传染。而且在动物疫病防疫、兽医卫生和饲料监督方面缺乏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这直接影响畜牧业发展及产品的销售,也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3 白城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3.1 对农民进行统一培训,改变思想观念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带路人,应利用现有远程教育网等传媒开设现代远程教育、远程课堂,特别是把现有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分别制作成光盘和录音带,发送下乡试点村,利用“大喇叭”直接向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宣传普及现代畜牧业养殖知识、技术。要在组织和政策上保障农民能够经常性地得到养殖技术方面的培训。要有效开展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扩大养殖规模,剔除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

3.2 实施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

支持、鼓励农民改良畜禽养殖品种,不断提高畜禽的良种覆盖率,以生产优质畜产品为核心,以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加快现有畜牧业养殖的发展。同时在发展比较好的优势区域实现畜牧业养殖的规模化。要实施标准化管理,重点放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键环节,保证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增强畜产品的竞争力。此外,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增加投入,大力实施畜产品良种补贴、畜产品生产、加工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有利于实现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

3.3 政府加强防病管理,提高对动物疫病的防预防控能力

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力度。开展乡镇(街道)动防办主任、防疫员队伍和疫情测报员业务培训和资格认证,调查畜禽存栏、免疫和发病情况,印发防控技术手册和宣传材料,申领和发放强制免疫疫苗,做到畜禽底数清、免疫情况明、队伍业务熟、防疫物资足等各项准备。按照“检、免、消、杀、管、宣”的工作原则,积极做好调查和普查工作,使动物传染病应得到有效地控制,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

摘要:文章通过对白城地区畜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对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提出改善农民思想观念,进行统一培训,实施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政府加强畜禽防病管理等对策建议。

3.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篇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畜牧业作为现代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日趋完善的商品化生产方向发展。畜牧兽医工作也已从单一的诊疗、阉割转入到以防检、生产销售为重点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社会化服务工作之中,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配套服务,而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是商品畜牧业发展的保障。

1 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产生的背景

首先,从产生的条件看,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商品畜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统畜牧业一般不需要社会化服务,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畜牧业依附于种植业,其生产环节几乎全部由农户独立完成。当商品畜牧业有一定发展但尚不发达时,产生了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但程度较低,不足以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畜牧业商品化尤其是专业化进入大规模、高水平发展阶段后,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出现历史性变化,表现出经常性、稳定性和大量性的特点。这时,畜牧业社会化服务开始具有体系规模,作为一个较完整的体系相对独立地发展。其次,从构成该体系的经济部门来看,各有关经济部门都是逐渐地从畜牧业生产部门中分化出来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畜牧业社会化服务所覆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括科技、市场信息、饲料生产与供应、畜产品加工与营销、疾病防疫、信贷等服务,不是一开始就完整的,而是逐渐地形成并不断趋向全面。再次,从该体系与畜牧业生产部门的相互关系来看,由现代畜牧业所体现出来的分工关系以及新型市场关系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有一个产生、巩固、深化的过程。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度发达国家的事实表明,从根本上说,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现代农业生产分工体系和新型市场体系。但在这种“目标关系”确立之前,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生产部门之间存在大量的松散联合关系、一般的服务关系或者其他各种不紧密的关系形式,只有当畜牧业商品经济不断加深,内部分工充分细化时,才最终形成稳固的分工关系和市场关系。

2 宜昌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

(1)社会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宜昌市的畜牧业服务体系既有畜牧部门、专业协会的服务,又有大专院校的服务。①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共有各种协会23个,专业合作社269个。其中生猪专业合作社204个,生猪养殖协会6个;家禽专业合作社35个,家禽养殖协会5个;奶牛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各2个;养羊专业合作社17个,养殖协会5个;其他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分别为11个、5个。②2009年6月初,宜昌市畜牧兽医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湖北省率先成立了宜昌市动物疫病诊疗服务援助中心,免费协助养殖户开展疑难病的现场诊断、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③畜牧兽医部门经常聘请学校、企业有实践经验的畜牧兽医专家深入基层开展疫病诊断及技术咨询,举办技术讲座,普及畜牧兽医科技知识。

(2)产品与服务有机结合。在产品质量趋于同质化的前提下,企业之间尤其是大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在于服务。服务是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如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和宜昌民大农牧公司积极探索并创新了一系列企农合作经营模式,如合作建厂、集约化经营、代养模式、放养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等。另外如宜昌昌伟农贸公司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及市场方面的优势,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市场动向等方面入手帮助农户克服了分散饲养的诸多困难。

(3)畜牧业社会化服务逐步体系化。目前,宜昌市各县(市、区)按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都纷纷成立了畜牧技术推广站,承担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的任务,每个乡镇也保留了原来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或是更名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条件好的地方还建立了村级畜牧兽医工作室。市级畜牧技术推广站按照兽医体制改革的要求到位,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乡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为纽带,以村级畜牧兽医工作室为基础,上下贯通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 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宜昌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虽然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有些方面仍不能满足畜牧业生产的发展需要,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还存在亟待加强的方面。

(1)缺乏发展的配套政策,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与行业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宜昌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一直存在行业定位不准、效率较低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此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而政府服务组织属于政府公益事业,自身又没有积累能力,社会服务组织如协会、合作社等资金规模也很有限,很难形成有效的服务手段与服务范围,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统一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治等有限的几个项目上,满足不了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需要。因此,没有良好的资本形成机制,没有雄厚的资金保障,现代化的畜牧业服务体系是难以建立和完善的。

(2)服务组织相对分散,服务功能亟待提高。畜牧业发达国家生产领域专业化服务组织是较健全的,有专业的剪毛、草场围栏、繁殖配种、疾病防治、牧草收割、饲草饲料加工等服务组织。目前,由于宜昌市集体经营服务实力薄弱,不能有效地组织生产领域里的各项服务,造成畜牧业生产领域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服务方向选择上,比较注重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服务,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后服务才是核心内容;在组织结构上,技术、物资、资金、供销等服务部门基本是沿着各自独立的系统与畜牧生产领域发生联系,缺乏同其他服务组织的联系和为农民服务的主动性,从而影响了服务的整体和规模效益,因此建设多功能、高层次、大容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3)从事畜牧业生产和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素质普遍偏低,社会化服务意识不够强。据调查,截至2011年年底宜昌市共有从事畜牧业生产劳动者1 046 222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93 911人,占总人数的95%。全市9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有畜牧兽医工作人员2 50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只有10人,中级技术职称281人,初级技术职称952人,技术员1 064人,高技能型人才比重太低。此外,大部分畜牧兽医工作者只限于单一诊疗、阉割和兽医防检工作,忽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

(4)畜牧业流通体系不健全,主渠道实力弱小。目前宜昌市畜产品流通体系面临的现状一方面是国有商业、供销、外贸部门在畜产品流通中地位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畜产品流通主渠道还没有成长起来,没有形成主流,全市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流通企业。

(5)信息网络的空白。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宜昌市地形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地”,山多地少,畜牧业产业经营分散,迫切需要大市场的信息指导,以规避市场风险,减少经济损失。从目前全市信息网络建设情况来看,既没有联结市内各大畜产品市场的专业信息网络,更没有联结国内各大畜产品市场的专业信息网络,就连主管畜牧业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开通地、县两级政府信息网,缺乏畜禽产品供应、价格趋势预测、重大动物疫情动态等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

4 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1)理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重新认识和定位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来看,畜牧业的贡献应该越来越大。一般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高的可以达到80%。与发达国家相比,宜昌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39.04%,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体系。目前畜牧业社会公益性服务在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面临被削弱的危险。如,目前对基层畜牧兽医站实行了“断奶”或“部分断奶”的乡镇有60多个。这种状况不及时扭转,势必动摇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工程。当前,应着力健全和完善的工作有:①配套技术服务体系。要稳定畜牧兽医站的工作队伍,落实系统内部的定编、定职、定员等“三定”工作,并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机制,进入市场,合理收取对生产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技术服务费;要发展服务实体,壮大实力,办好实体促服务。②良种繁育体系。种畜禽的引种、保种和利用依然是当前的基础工程。“三高畜牧业”的兴起将对畜禽良种提出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因此,良种繁育必须要有稳定的发展。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生产需要,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供应基地,以保障当地畜禽良种化。③饲料生产供应体系。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要求,充实一批饲料企业,大力发展质高价廉的饲料生产,切实解决当地的饲料供应问题。④信息服务体系。当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风险已被列为各种风险之首。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应设立市场信息部,配备专人了解市场趋势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等各类信息,及时向生产者发布,为生产确定新的生产项目、开展产品营销提供便利。同时应加大对“宜昌畜牧兽医网”的建设力度,尽快形成市内外主要畜产品市场信息板块、宜昌畜牧生产及政策信息板块、主要保健品及器械信息板块及畜牧兽医专家库。⑤扩充畜产品加工体系。当前畜产品加工能力的滞后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既影响畜产品的加工增值及农民收入的增长,也阻滞了居民对畜产品的广泛需求,必须大力扩充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和门类,形成与畜产品总量及其增长相适应的生产能力。

(3)加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①应加强财政支持,引导各级政府在省级主管部门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把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年度专项计划,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②应重视信贷支持。在各级财政支持下实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尽可能降低服务组织的建设成本。③应增加基建投资支持,增加直接用于服务体系的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④制定多元化投资兴办服务组织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等多种投资主体创办服务组织,吸收和运用好社会资金。

(4)强化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科技培训。科技进步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继续深化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优化各级畜牧科技资源的配置,稳定和完善畜牧科技推广体系。①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畜牧技术推广经费要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调动人员从事科技推广的积极性。②在保证必要经费的基础上,可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将新时期的畜牧业新科技迅速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把科技兴牧真正落到实处,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③加强科技推广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围绕项目开展培训,围绕产业开展培训,根据需要开展培训。对技术人员,要采取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技术骨干,县重点培训乡村技术人员的方式,有条件的县可以选派人员到大中专院校参加培训。对农户要大力实施“走村进户”战略,以专家“三进”(进村、进场、进户)为主要形式,以“五到位”(良种到位、良法到位、良料到位、良医到位、良管到位)为具体内容,切实解决科技成果推广不到位、科学技术入户难的问题,让千家万户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5)鼓励和支持发展畜牧业服务合作社。迄今,在畜牧业的产前和产后部门存在一批民办服务性实体,但规模小,功能低,需要引导它们进一步走向合作,组建自己的服务合作社,提高农牧民的组织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畜产品交易中的谈判地位,维护成员权益,起到自我保护作用。政府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对传统服务组织的整合,从而培育出宜昌市畜牧业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企业。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基层服务体系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引导、扶持和服务,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中观管理——企业与农户微观经营”的行政管理新机制,真正发展成为以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风险共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服务组织。

4.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篇四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农区家庭养殖方式,不仅是生产生活环境的问题,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即使朴实的村民能够忍受长年累月的气味和粪便污染,但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却难以满足。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房前屋后的家庭养殖及放养已经没有扩大生产所需要的空间,农民迫切需要有足够的饲养场地扩大畜禽生产,增加出栏量,提高收入。

3.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接连不断,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传统养殖方式下,利润追逐和道德法律冲突问题频频发生,加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不能保证上市畜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4.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畜产品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加入WTO后,希望畜产品能够增加出口。但由于传统养殖方式的缺陷,难以形成加工出口要求的规模,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加工业和出口竞争。

5.疫病防治困难。由于大量的分散饲养,难以有效的防止交叉传染、控制动物疫病、建立公共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

6.难以抵御市场波动风险。传统养殖方式,不能预测和适应市场变化,无法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对畜禽业的整个产业波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畜牧业是否成长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在吃饭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粮食生产特别是满足十多亿人的口粮问题就是最大的目标。一旦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保证人们口粮供应的基础上,满足人们食物上的多种需求,就成为新的目标。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更有营养和更受青睐的食品,所以,在中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也将是我国畜牧业在未来几年里发展的大趋势。

在未来几年、十几年,我国肉类和禽蛋产品将长期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与肉类产品和蛋产品相反,我国奶产品则长期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肉类、禽蛋的增长速度将越

来越趋缓,在肉类结构中,猪肉比重继续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比重持续上升。而奶类产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未来十几年,中国人的畜产品消费进入稳定增长时期。城市有很少一部分人消费已饱和、甚至出现量的减少,但这只是食物之间的品种替代,而从整体上看,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广大农村居民随着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的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潜力会更大。

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将加大,新品种的畜禽育种工作将是热点,在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过程中,技术因素将越来越起着决定性作用。抓好畜牧业现代养殖示范和畜禽育种工作,提高其抗病能力和肉质是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5.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篇五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宁夏五个省份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西北地区畜牧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 问题西北地区

1.综述的背景及目的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牧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了加强人们对西北地区畜牧业的认识,促进西北地区畜牧业 的发展,本文就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进行了综述,为促进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2.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2.1 新疆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买尔买提·萨依兰1等人研究了新疆省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省的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业为主,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大量的优良牧场,天然草原面积8.4亿亩,可利用的天然草场7.2亿亩。全疆有87个县(市),牧业县22个,半农半牧县16个,农业县49个;从事畜牧业的人口有135.71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2.6%;现有牧场130个;牧草面积76670.70万亩,其中牧草灌溉面积为5173.35万亩。2010年牧业产值由1978年的4.5亿元提高到375.8亿元,增长8.1倍,年均增长7.2%,肉类总产量209.55万吨,牛奶产量259.62万吨,禽蛋产量35.41万吨,分别较“十五”末增长48.13%,70.56%和41.70%,实现了主要畜产品供求平衡,在农牧民增

【】收中贡献份额连续多年占据较高比重2。

【】新疆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3:

(1)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畜种结构单一,优质良种比例较少;

(2)草原流转机制没有有效建立,限制了草原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转化;

(3)管理体制不到位,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滞后;

(4)牧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并未改变,牧民和农民的生活和收入

差距继续拉大;

(5)人们思想观念陈旧僵化,束缚了畜牧业的发展。

2.2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达成宏4等人研究了青海省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0年,青海省的草场总面积达3,858,7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3.6%,其中可利用的草场面积为3,345,07万公顷,约为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2%。青海省天然草场辽阔,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草质好的特点,适宜各种牧畜,其中以羊和牦牛的养殖为主。截止到2011年,牛羊存栏2300多万头,每年约产11万吨牛羊肉,400多万张牛羊皮,这是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宝贵的出口创汇优势【5】。青海省的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60多万牧区少数民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青海省的畜牧品种有自己的特色,在全省各种牧畜中,绵羊1463万只,约占全省羊只总数的81%,遍布全省各地,主要产肉、毛及皮张;山羊214万只,主要分布于海西地区;牦牛500多万头,占世界总数的32%,占我国牦牛总数的38%。青海省畜牧业以草地畜牧为主。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近年来畜牧业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数量畜牧业向效益畜牧业转

【】—【7】【】—【9】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好。最近5年,生态畜牧业6和有机畜牧业8也初

见端倪。

【】青海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10:

(1)生产布局不够合理,缺乏地域分工;

(2)粗放经营,生产能力较低; 【】

(3)畜群机构不合理,草场建设落后。

2.3 陕西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杨黎旭11等人研究了陕西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截止到2012年,全省草场总面积544.5万公顷,各类畜禽品种80多个,关中地区以生猪、奶畜、家禽为主,陕北地区以肉羊、绒山羊为主,陕南地区以生猪为主,秦川牛、关中奶山羊、陕北绒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在全国享有盛名,畜牧业是全省的六大特色色之一。2011年底,全省生猪存栏880万头,出栏1124万头,牛存栏150.1万头,奶牛存栏45.2万头,羊存栏643万只,家禽存栏625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2.5万吨、50.3万吨、184.7万吨。陕西省还是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养殖省份,奶山羊存栏180万只,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奶牛存栏量和产奶量

【】均居全国第六位12。目前,建成了一大批标准化的现代畜牧企业的生产工艺在国内处于领

先地位,设施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秦宝牧业在肉牛行业中异军突起,为加快陕西省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陕西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13:

(1)养殖规模偏小,质量水平有待迅速提高,标准化程度亟待提高;

(2)从业人员中老年人员比重大,文化程度低,畜牧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

(3)科学饲养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村仍沿用传统习惯饲养家禽;

(4)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2.4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17】曾祥樱14等人研究了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甘肃省食草畜牧业发展迅速,截止2011年底,牛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667万头、498万头和169万头,均居全国第12位,其中有5个县区出栏量超过20万头,8个县区出栏量超过5万头,甘州区等9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全省羊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2960万只、1898万只和1062万只,居全国第7位。其中有8个县区饲养量超过100万只,4个县区出栏量达到50万只以上,民勤等12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初步形成了河西-陇东肉牛产业带中部、临夏-甘南肉羊产业带。2012年食草畜牧业产值将超过9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2%以上,草食性畜牧业战略性主导地位基本确立,经过10年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甘肃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18:

(1)集约化程度较低,在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标准化生产没有及时跟进,有些养殖

小区等于是规模化散养,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

(2)投入不足制约发展,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投资,但是要实现标准

化生产需要高成本、高投入,政府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

(3)基础母畜发展缓慢,由于饲养繁殖母畜的经济效益低于育肥的屠宰加工效益,很多养殖户放弃了养殖母牛转投肉牛育肥生产,致使母畜比例下降。

2.5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刘顺德19等人研究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自1999年6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畜牧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24,牲畜以肉

牛、鸡、猪为主。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肉类产量23.6万吨,禽蛋6.4万吨,奶类89.2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38%、91%和435%。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8.0亿元,畜牧业产值22.6亿元,2009年畜牧业产值达73.1亿元,畜牧业在农民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比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

(1)种类多,规模较小,散养居多;

(2)技术支持缺乏;

(3)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造成了劳动力不足,资金短缺。

3.结论

通过对西北地区五个身份畜牧业发展现状的概述,可以发现近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后,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在人们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运用畜牧科技的内在动力和经济实力不足,农民对畜牧科技成果的认识、接收和应

【】用能力较差25;

(2)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合理的区域规划,标准化生产没能及时跟进,散养状态依然

【】存在26;

【】(3)资金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体系不健全27。

为了切实改善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现状,我们再以后的发展中要切实做好由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向可持续、集约高效的方向发展,不断的改变经营方式,不断的优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重视科技新成果的转化,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 买尔买提·萨依兰,新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品与质量,2012(3)

[2] 李成/冯力/金建科等,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经济专题数据库,2011.7

[3] 宋建华,关于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讨,中国农垦经济,2004.4

[4] 达成宏,浅谈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畜禽种业,2008.4

[5] 刘振江,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6] 李旭谦,生态畜牧业是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青海草业,2008.17

[7] 梁小玉/张新全,对发展我国生态畜牧业的探讨,四川草原,2003.6

[8] 房玉双,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畜牧与饲料杂志,2010.1

[9] 刘春鸽/孟繁锡,中国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世界农业,2005.11

[10] 于红妍,青海省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草业与畜牧,2013.2

[11] 杨黎旭,陕西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中国牛业科学,2012.39

[12] 王缠石/王韵/芦刚,陕西省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与探索,畜牧兽医杂志,2011.30

[13] 罗和国/饶浩玲,陕西省农村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畜牧兽医杂志,2013.32

[14] 曾祥樱/郭艳丽,甘肃省农区畜牧业发展浅析,中国畜牧业,3013(3)

[15] 王悦,甘肃省食草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草畜同步发展战略探讨,甘肃农业,2012.11

[16] 魏强伍,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甘肃畜牧兽医,2011(4)

[17] 李含玲,甘肃省草产业与畜牧业同步发展模式探讨,甘肃金融,2012(4)

[18] 王思胡,西北地区现代畜牧业面临的困难和对策,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6)

[19] 刘顺德/李娜/刘文艳等,西部大开发宁夏畜牧业发展回顾及其前景展望,农业科学研究,2011.32(1)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5] 王继君,我国北方农村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6)

[26] 周寅/顾祥国/范文颖,国家生态区建设过程中畜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畜牧生态,2012.48(32)

6.畜牧业发展趋势 篇六

有什么样的国情,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这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受到政策制约限制。土地流转集中也有法律障碍,还有农民寸土不让的心理障碍。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或户养300-500只鸡,或户养20-30头猪,或户养10-20头牛,或户养30-50只羊。与大型规模化的千头牛、万口猪、几十万只鸡相比,是不足挂齿的“小不点”。但与庭院零星养殖的一二口猪十几只鸡相比,饲养规模已经是几十倍了,也今非昔比。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农户有了支配权,有了选择权,有了组合权。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需要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农户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农户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

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农村中往往会形同虚设,最后会跑调走样,被家族化、家长制、亲戚网所取代或发生变形。

我国畜牧业实行完全市场化体制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我国对畜牧业采取完全市场化机制来运营,畜牧产业链各环节、各个成员都是市场化组织,进行市场化经营。但市场不是万能的,这种缺乏整体性分散型的市场化体制,造成产业链各环节彼此分离,种植业与养殖业是分离的,分别由不同的场户来从事;养殖业与加工业也是分离的,分别由加工企业与养殖场户来从事;加工业与销售业还是分离的,销售环节掌控在超市、餐饮、农贸市场等销售商手中。由于不是一体化运作,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协调障碍,产生着极高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寻找交易对象耗费的人财物和时间,包括公关摆平交易壁垒、交易摩擦所发生的沟通协调费用。交易成本不包括交易价格,是价格外的金钱与时间代价,或者是某些不便、关卡、障碍等。由于农民位于产业链的最底层,地位低、分量轻,不掌握关键资源,没有话语权,经常被逼无奈地接受霸王条款,长期支付过高的交易成本。

中国最大的乳肉加工企业,都已由国际资本主导掌控,是资本的化身追求利益最大化,处在强势地位。种养业是产业链中的弱势环节,农牧民是弱势群体,地位不平等,分量不一样。需要政府站在农民这一边,为农民撑腰当后台。加工环节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乳品行业由于饲养业与加工业分离,乳品厂凭借强势地位,压低收购原料奶价,导致奶农陷入赔钱的困境。解决的办法是由政府掌控乳肉加工厂等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是产业链的制高点,为消除城市中大超市对畜产品的渠道垄断,国家要将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定位为公益性的非商业机构,以廉价和税收优惠等扶植政策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掌控加工厂这个咽喉要道,不占领销售渠道这个制高点,在产业链中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没有话语权,就会成为空架子。

城市中的大卖场是商业化渠道资源,农贸市场则是城乡居民购买肉蛋奶的主渠道,政府通过掌控农贸市场,将其廉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与大卖场进行市场博弈的重要阵地。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界限壁垒,使城乡资源进行互补性组合,能够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把城乡工农

连接在一起。在农贸市场从业的城镇市民,只有“上山下乡”同农民结合组成专业合作社,才能进入农贸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才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这样工农之间就能够结合在一起,生产要素就能在城乡之间流动,农民获得了城市销售渠道资源,有了立足之地,实现产销信息对称并精准对接,真正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

我国畜牧业缺乏“攻守兼备”的自主能力,导致国际化冲击威胁加大

当今的市场化,是全球一体的大市场化。我国农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与价格的大起大落,都有国际化的背景和因素,是国际化因素造成了供需失衡。如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大豆、生物乙醇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能够独享玉米大豆涨价带来的好处。美国农业部操纵着粮油市场信息的话语权,通过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CBOT),操纵着全球粮油期货市场价格。美国联手巴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用大豆生产生物柴油,人为地制造了玉米大豆的市场短缺,拉动了全球玉米大豆价格的上涨。现代国际金融资本的力量无比强大,以股票、期货、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做工具,利用全球联网的股票期货市场做平台。通过人为炒作,既可以制造过剩,也可以制造短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制造市场价格的起伏跌荡。

加工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流通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制高点,在畜牧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突出。在大豆产业链中,跨国公司就是通过购并垄断了中国大豆加工环节,上游控制大豆种植业,下游则控制豆油豆粕环节,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话语权,主导操纵了我国的大豆产业链。在中国,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大超市已经星罗棋布,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型餐饮连锁店更是遍地开花。流通业跨国公司在我国已占据垄断地位,掌控了采购价格的话语权。通过进店费、促销费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对供应商进行巧取豪夺。利用帐期等手段占压供应商的资金,为集聚人气吸引消费者,经常拿肉蛋奶产品开刀,搞特低价促销,人为制造猪贱伤农、鸡贱伤农的悲剧,还凭借垄断地位恶意摧毁供应商品牌,试图让中国供应商长期做生产车间。

畜产品需求弹性低,产业进出的门槛低,市场有不确定性,生产有地域性、季节性,畜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有滞后期,在生产环节受自然因素左右,引发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多。为了畜产品的稳定和谐持续发展,对畜产品要重新定位,既承认它是商品,也承认它的公益品属性,承认它的社会事业属性。畜牧业欲实现稳定持续和谐发展,不能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加工和零售环节不能交给商业利益集团,而应该掌控在政府手中,再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通过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将咽喉要道的加工厂的资源给予农民,将商业制高点的农贸市场资源也注入给农民,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具有实力,能够将种植与养殖结合在一起,将养殖业与加工业结合在一起,将加工与销售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运作。通过占领制高点、控制咽喉要道这些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实现产中产前产后、上中下游一体化运作,农工商无缝对接。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的畜牧产业体系,有效化解国际化带来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与国际市场已连接在一起。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畜产品的国际化战略,需要国内与国际市场一盘棋,即要走出去,也要守住国门。当前,守住国门比走出去更重要。走出去开拓畜产品贸易的国际市场,我们面对的是比关税壁垒更强大的绿色壁垒,是加了锁又设了岗的更高门槛。国内市场资源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在自家的地盘上操作,比开拓国际市场争抢别人的地盘总要容易些。“天上的仙鹤,不如手中的麻雀”,中国畜牧业的强大,要立足于国内市场支撑,在目前不宜舍近求远地盯着国际市场,需要把家门口的市场牢牢地抓在手中。通过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国内市场实行化整为零分片包干式的产销平衡,进行市场区隔,等于修建战壕堤坝等防御工事,减弱化解国际化的冲击。利用鲜肉、鲜奶、鲜蛋产品做市场进入壁垒(国外产品是漂洋过海远距离运输进口的,只能采取冻肉奶粉等保质期长的产品形式)。鲜肉鲜蛋鲜奶实行地产地销,节约物流费用运输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减少了动物疫病传播的渠道。

我国畜牧业要克服“双重制约”,破解“双重挑战”,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化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方向路线问题。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

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摆脱疫病药残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才能产出绿色有机食品,进而提升我国畜产品的附加价值,破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组织路线

我国畜牧业要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 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形成整个产业链有分有合的组织化。

(1)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

市场供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仅有宏观调控是不够的,也需要有微观调控。现代畜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是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其经营机制弹性灵活,既有刹车,也有油门,产量能升能降,能够动态地进行产销平衡。这种产销平衡是市场微调,动态随机地进行,市场波动小,使畜产品市场不出现大起大落。

要将小型规模化农户扶植培育成有地、有房、有畜的富农,培育成有实力有活力的现代畜牧微观主体,培育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与中坚。成为富农后,它们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替代。饲草饲料在自家地里种植生产,基本上不用花钱到市场上购买。鸡猪牛羊可以在自家的林地、草地、荒地里生态化放牧饲养。规模小、用工少,劳动力主要源于自家,基本不用花钱雇工。养牛养羊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羔羊犊牛都是自家母畜生产,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减轻了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了发展农牧业的交易成本。通过强化农户的微观主体地位,使农户由贫农变成富农,让他们的后代有家业可以继承。让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型农牧业对农村青年一代有吸引力。既防止农民出现断层,也避免农村种养产业弱化萎缩,起到“把根留住”的作用。

(2)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

为实现畜牧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重中之重是发展畜牧生产型服务业,做农户的坚强后盾和强大靠山。没有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就无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就失掉了支撑和保障,无法发展壮大。农牧业服务体系应该是廉价的、低门槛的,是为农户量身订做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与广大农户紧密结合。当前,除了需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推广等服务业外,尤其要加强良种繁育、屠宰加工、销售渠道服务业的构建。

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需要社会成员以服务体系的角色介入其中,来提供专业支撑。需要打破城乡工农之间的封闭状态,采取开放的方式,修桥铺路搭建平台,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介入。向三农注入人财物等物质要素,注入知识信息等智力资源,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第一要靠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能引诱城市及社会资本涌入三农,与农户结合建立合作社。第二要靠投入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赤手空拳打天下,要把屠宰场等加工厂资源、城市中的农贸市场等政府掌控的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使农工商能够一体化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3)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农户对农户,合作社对合作社之间的孤立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需要整个产业链协调配合行动。所以,产业化必须进入更大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进行组织协调指挥,进行一体化运作。这个一体化,不能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垂直一体化”,不是“大而全”的一体化。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组建的畜牧产业联盟,实行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一体化。

中国特色的畜牧产业联盟,是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不是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权威和能力)。其职责是对畜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成员进行组织协调,搭平台、给角色,组建利益共同体,结成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采取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化整合。为农技人员与养殖户对接,为农村金融机构与养殖户对接,为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对接,为流通渠道与合作社对接,设计接口、搭建平台。各级产业联盟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实行有实有虚的组织化,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主动及时地对畜牧业的产供销进行组织协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为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7.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篇七

1 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性

生态畜牧业主要是指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 用洁净的生产方式饲养畜禽, 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 生产洁净的畜禽产品,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相统一的畜牧业生产模式。其特点是以生态平衡为基础, 以畜禽安全饲养和畜禽产品安全生产为目标, 本身产生的污染源得到生态净化利用, 提供的是绿色畜禽产品。现代生态畜牧业是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产业。

在欧美发达国家, 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一般高达70%至80%。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表明, 在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 优先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比较效益大的养殖业, 是一个带普遍性的规律。综观世界各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在积累到一定阶段后, 都将迎来一个从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型的飞跃。当前, 聊城市畜牧业就正处于这样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2009年, 全市家禽、生猪、肉牛、奶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79亿只、804.12万头、86.03万头、4.21万头、436.13万只;肉蛋奶产量达到154.54万t;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出口货值达到1.79亿美元, 占全市农产品出口货值的65.81%;畜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 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饲料产量达到120万t, 实现产值40亿元, 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强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但畜牧业生产方式依然面临着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集中表现在:低规模化程度及由此造成的高消耗、低技术含量、低转化率的畜牧业生产水平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相适应;薄弱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与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不相适应;严重的养殖面源污染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聊城市畜牧业正面临着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拓展的关键转型, 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生态畜牧业。

2 聊城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近年来, 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疫情疫病等问题与已成为制约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畜牧业污染问题凸显

据不完全测算, 全市各类畜禽每年的粪尿排泄量达到3931.06万t。其中, 水冲、露天堆放而流失的占排泄总量的20%以上, 不经任何处理而直接利用的占排泄总量的70%左右, 经无害化处理后再利用的仅占排泄总量的10%左右。流失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利用的畜禽排泄物, 会对环境、大气、河流和地下水源等造成直接污染。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聊城市按标准化要求养殖的畜禽存栏量还不到总量的50%, 尚有20%左右的畜禽完全处于散养状态, 由此而造成的人畜混居、畜禽混养和粪尿等污染物随意排放等问题不容忽视。

2.3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监控力度不够, 管理不严、畜禽用药不规范、宰杀前停药期不够长, 一些饲料生产厂家和养殖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使用违禁药物或添加剂等, 成为畜产品安全潜在的隐患, 使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2.4 对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

一方面是养殖用地制约发展。国务院明确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 但实际操作起来, 困难重重, 影响了畜禽养殖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是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本市多数养殖户资金积累不足, 加上贷款困难, 制约了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3 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目标前景

到2020年装备明显改善, 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 初步建立起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 实现动物疫病防控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全市肉蛋奶年产量达到450万t, 畜牧业年产值达到200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农民人均新增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

4 加快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并阐述, 为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聊城市委、市政府将建设生态文明市确定为该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以此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聊城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 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4.1 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相对集中、适度规模, 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思路, 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 加快养殖场 (区) 标准化改造, 统筹解决好规模养殖用地和环保问题。大力推行“三退三进” (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和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 养殖方式, 推进畜牧业向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 有效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 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4.2 全面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聊城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 是山东省的“西大门”, 全面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对促进聊城市乃至山东省畜牧业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一要继续做好强制免疫。始终保持强制免疫工作的高压态势, 确保畜禽免疫率达到100%。二要积极开展疫情监测。全面开展疫情测报和防疫效果检测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强制免疫提供理论依据。三要进一步加大产地检疫力度, 真正达到“防检结合, 以检促防”的目的。四要着力建设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理顺县级、强化乡级、完善村级”这一工作重点, 加快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同时, 建立健全防控应急反应机制, 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疫情, 能迅速反应、及时应对、妥善处置。

4.3 继续加强畜禽污染综合治理

一要加强养殖基础设施改造。根据聊城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 继续有效实施“三改两分再利用”的治理方式, 对已建成而未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进行治理改造, 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干湿分离、堆积发酵处理粪便, 减少污染;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分级沉淀, 减少污染排放;改直接排放为经无害化处理、制沼气后无污染排放, 从而减少因畜禽养殖排放对水源和环境的污染。二要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培植典型, 加强示范带动, 进一步扩大“自然养猪法”推广应用范围。同时, 积极将这一技术原理推广应用到其他畜禽生产领域, 全面推进畜禽生态养殖, 努力实现畜禽养殖“零排放”。三要实施沼气利用工程。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实现畜禽养殖废物处置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

4.4 着力实施畜禽产品全程质量监控

要全面加强对畜禽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管理, 构建从产地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一要制定和完善产地环境、投入品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加强畜禽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建设。二要建立完善投入品的质量监管机制, 严防瘦肉精、激素、劣质饲料和违禁药品进入饲养环节, 开展动物科学用药的指导, 保障饲料和兽药安全。三要建立对畜禽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控机制, 严格监控畜禽产品的药残和污染情况。四要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健全养殖场生产档案, 完善用药记录的可溯源标识制度。

4.5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聊城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 是典型的农业大市, 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500多万亩, 生产农作物秸秆近600万t, 但大量宝贵的秸秆资源沉睡、焚烧、废弃和流失, 不仅浪费资源, 污染环境, 危害人民健康, 而且影响交通安全, 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物秸秆用作饲料是最经济、最可行、最有效的良性生态循环。聊城市是国家沿黄畜牧产业带的一部分, 是国家划定的优势牛羊产业带的重点产区, 因此, 通过加快发展草食家畜养殖业, 充分开发利用秸秆资源, 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转化增值, 促进沿黄畜牧产业带建设和农村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6 积极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

一要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原则, 重点抓好全市48家市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使其成为产业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大型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二要发展壮大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围绕龙头企业和畜牧业优势产业, 积极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 实现畜禽及其产品产销衔接, 充分发挥其在振兴农村经济、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要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产地批发市场, 建立健全畜产品信息网络服务和市场价格信息预报体系, 帮助养殖户规避市场风险。

5 努力构建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保障体系

5.1 加强政府领导, 完善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政策服务和引导职责, 加强督促落实, 确保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要结合新农村建设, 对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促使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同时, 多渠道增加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投入, 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金融信贷、农民和企业投资、引进外资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并且要着力解决好畜牧业发展的用地问题, 以满足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5.2 健全技术体系, 强化科技支撑

围绕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关键环节,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组织科技攻关, 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开展畜禽性能测定, 推进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大力推广畜牧兽医等先进实用技术, 促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 有效提升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同时, 要大力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 不断提升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

5.3 坚持依法行政, 构建法制保障

8.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篇八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94-01

畜牧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增产增收、活跃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简述

我国畜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在管理模式、技术水平、发展思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我国畜牧业发展偏缓。首先,由于政府投资规模和扶持力度的限制,养殖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完备,导致我国畜牧业发展目前集约化程度依然不足;第二,我国有关畜牧业的法规还很不健全,对畜牧业生产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监督手段,而且执法成本过高,但违法成本过低。导致目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养殖者受利益驱动,通过钻法律的“空子”,或者不顾人民群众安危提供有安全隐患的畜牧产品;第三,我国畜牧业发展缺乏适应中国国情的成熟模式,尤其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的条件下,缺乏探索适合本地畜牧业发展的意识。因此,充分结合现状,总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成为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首要任务。

2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首先,从立法角度来看,国家要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监督力度,从严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养殖个人和组织,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并以此为导向,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畜牧业逐渐走向正规;第二,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支持。通过国家层面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地畜牧业相关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资金支持。尤其是那些以“低耗高效,生态环保”为理念的现代化养殖企业,各地一定要加大扶持力度;第三,各地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形成有地域特色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如在广大牧区,畜牧业发展可以充分结合当地原料比较充足而且供给成本低的特点,形成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形成整个产业链有分有合的组织化,真正意义上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链条。

3 小结

9.畜牧业发展考核办法 篇九

第一条 为保证2013年畜牧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师党委决定对2013年畜牧业生产制定考核奖励办法。

第二条 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按百分制考核六项任务指标:每项权重比例如下:1.存栏生产任务20%;2.出栏任务(肉类总产、禽蛋产量)20%;3.新建标准化规模场任务30%;4.新型经济体创建任务10%;5.品种改良任务 10%;防疫检疫任务10%。

第三条 畜牧业考核工作在师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部署,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负责日常考核。

第四条 农业局把全年畜牧业考核分为四个节点,即3月底、6月底、8月底、11月底。

3月底,检查各团畜牧业任务分解及发展措施,检查牲畜存栏台帐,督促落实畜牧公司和合作社的成立事宜,接羔育幼准备工作。

6月底,检查标准场建设推进情况,收购羊的计划和资金落实情况,上半年存栏数据核实,春季防疫部署和开展情况。

8月底,检查育肥羊收购进度,绵羊人工授精和品种改良工作,畜牧公司和合作社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招商引资进度。

11月底,清点核实牲畜存栏、出栏完成情况,标准场建设进度,秋季动物防疫和检疫检测完成情况,畜牧公司和合作社运行业绩评估。

每个节点的考核,按照《2013年畜牧业发展任务分解与实施办法》执行,把考核指标分解为阶段目标,及时检查、督导、通报。

第条要求各团建立牲畜存栏、出栏台账,认真清点、核查每户饲养数量和销售出栏数量,准确把握畜牧业对多元增收的贡献率。

第六条 师兽医站、动监所负责存栏、出栏的核查,要求每个月随机设定清点样本,每个团不少于5个连,每个连不少于3户。根据样本符合率核实团场上报的存栏、出栏数据。

第七条 新建标准化规模场任务的考核包括:新建万头羊场、万头猪场,出栏3000头以上的股份制猪场,出栏3000只以上羊或1000头以上猪的合作社养殖场。

第八条 新型经济体创建任务的考核,以团发文件或工商注册为准。

第九条 防疫检疫任务考核,按照师畜牧局下达的防疫、检疫任务要求,分春秋两次考核,取平均分。品种改良考核根据绵羊人工授精比例测算。

第十条 六项考核指标均按百分制考核,再按权重汇总合计。

1.年末牲畜存栏总数,完成任务100分,每增加或减少1%,相应加减1分。最多增碱50分。

2.年末牲畜出栏数量,完成任务100分,每增加或减少1%,相应加减1分。最多增减50分。

3.新建标准化规模场,完成任务100分,87、88、91团各有4个标准场建设任务,每增减一个,加减25分,其它团场各有6个标准场建设任务,每增减一个,加减16.6分。最多增碱50分。

4.新型经济体创建,每团6个。完成任务100分,每增减-2-

一个,加减16.6分,最多增减50分。

5.品种改良,绵羊人工授精比例不低于70%,完成任务100分。每增减1%,加减一分,最多增减50分。

6、防疫、检疫工作,达标的100分,较任务每增减1%,加减1分,最多增减50分,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不得分。

第十一条 考核参照农业局四个阶段考核的调查数据。各团年初要上报农业局牲畜存、出栏台账电子版,明确到户。每月必须上报农业局牲畜存栏、出栏变动数,缺一个月资料,相应项目扣十分。

第十二条 考核按总成绩排名,90分以上为优胜单位,80分以上(含80分)为合格达标单位,80分以下为不合格单位。全面完成任务(100分以上)的团场,奖励10万元。优胜单位奖励8万元,合格达标单位奖励5万元。不达标的团场师将通报批评。阶段考核前三名,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2000元。

第十三条 奖励资金经考核组审核确定后报师审批,从农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

第十四条 考核结果将作为下一各类畜牧项目安排依据。对工作较差的团,调减其下的兵、师级专项资金投入,将调出资金投向工作成绩突出的团场。

第十条 本办法由农业局负责解释。

农 业 局

10.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篇十

夏清阳

〔内容摘要〕 根据自然资源条件,进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树立工业化理念,采用大项目带动。完善服务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化步伐。

〔关 键 词〕 调整 草食畜 经济 思考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畜牧局 高级畜牧师

草食畜是六盘水市的优势特色产业,农业部多位专家经过认真分析,把我市的草食畜牧业规划为六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首。在全市98个乡、(镇)中,规划59个乡、(镇)发展肉牛、肉羊,占全市乡、(镇)总数的60.2%。过去,我市畜牧业以家庭副业为主体,“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是养畜农户的主要目的。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市民吃上优质、价廉的新鲜猪肉,市人民政府制定了“菜篮子工程”计划,从1989到2000年,连续12年在城郊实施商品猪生产工程,推动了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但草食牛、羊发展相对滞后。2004年肉类总产量9万吨,其中猪肉7.61万吨,占84.6%,牛、羊肉0.81万吨,占9%,禽肉0.49万吨,占5.4%,其它0.09万吨,占1%。猪肉比重太高,牛、羊肉偏低。按产值计算,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73.99%,草食畜牛、羊产值仅占14.62%,家禽11.35%,其它占0.04%。为把贵州建成“生态畜牧业大省”,省委、省政府确定,到2010年我省肉类人均占有量要达58公斤,并调整肉类结构比重,猪肉下降到80%,牛、羊肉上升到13.9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要达40%,力争45%的目标。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决定进一步加快发展畜牧业,力争到2010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即肉类人均占有量和牛、羊肉占肉类比重的优化结构以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或超过同期全省平均预测值。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市须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进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牛、羊养殖,培育发展草食畜经济。

一、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目前,养猪虽是六盘水市畜牧业的主体,但我市粮食资源相对紧缺,养猪所需的饲料粮较多,持续发展受到限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的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满足单纯消费猪肉,而需要增加更多的牛、羊肉,牛、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比猪肉高。牛、羊是节粮型草食牲畜,育肥以牧草和秸秆为主,消耗精料相对较少,饲养成本低,养殖效益高。

二、六盘水发展牛羊的有利条件

(一)优良的本地品种资源

我市有适应性强、可作杂交改良母本的本地优良牛、羊品种。牛有能耐粗、耐湿,体质结实,四肢强健的小型黄牛,用引进外来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既可保持适应性强的特点,又能提高个体生产性能;羊有贵州黑山羊,该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改良,杂交效果非常明显,初生重可提高50%左右。

(二)充足的饲草资源

我市可用饲草面积390多万亩,草地是可更新资源,只要进行改良,能持续利用。每年有80余万吨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氨化等科技处理,如能使利用率提高到40%,配搭其它草料,可增加养牛6万头或羊24万只。规划退耕还林还草面积269.52万亩(其中还草面积40.79万亩),如能在30%的幼林地内套种牧草,加上退耕还草面积共110万亩,配搭其它草料可增加养牛30万头或羊120万只。全市每年种植绿肥90万亩,如果达到用50%烘烤加工草粉,适当配搭其它草料可育肥20万头牛出栏。调整种植结构和推广“三元结构”等的方式种草养畜,效益是种粮收入的2-3倍。

三、六盘水发展牛羊潜力

(一)牛羊出栏率

近几年,六盘水牲畜出栏率较低,还达不到全国同期水平的一半,如能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在现有存栏数的基础上,年可多出栏牛6万头、羊7万只。

(二)个体生产能力

提高牲畜个体生产能力,特别是牛的潜力最大。目前,六盘水出栏优质杂交肉牛很少,多为役用淘汰牛,每头产肉80-100kg,通过改良,1.5-2岁杂交肉牛产肉可达200多kg,个体产肉量提高2-3倍。

四、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目标

按照“大力发展生猪,突出发展肉牛、肉羊,重点抓好城郊奶业和禽肉、禽蛋生产”的方针,逐步调整畜群结构,优化肉食比例,到2010年,牲畜存栏:猪从2004年的112.75万头上升到 141.5万头,年均递增3.86%;牛从 40.44万头上升到69.4万头,年均递增9.42%;羊从28.11万只上升到50万只,年均递增10.1%,牛、羊存栏年均递增率分别比猪高5.56和6.24个百分点。牲畜出栏:猪从2004年的79.49万头上升到141.5万头,年均递增10.1%;牛从7.88万头上升到19.43万头,年均递增16.24%;羊从11.32万只上升到37.5万只,年均递增22.1%,牛、羊出栏年均递增率分别比猪高6.14和12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达18.64万吨,人均58公斤,肉类结构:猪肉75.91%,牛、羊肉16.04%,禽肉7.5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从2004年的33.86%上升达45%以上。

五、发展草食畜经济的措施

(一)树立工业化理念,推进肉牛肉羊标准化生产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阶段,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已由温饱迈向小康,国内消费市场对畜产品提出了健康、优质、多样和多层次的新要求,近几年又兴起了绿色消费潮流。国际市场方面,我国加入WTO后,畜产品出口的关税壁垒虽有所降低,但绿色技术壁垒则越来越严格,畜牧业发展要与国际市场接轨,面临着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畜牧业发展如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畜产品如何应对国内外市场绿色壁垒的挑战,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解决这两大突出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走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把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围绕生态的平衡性、资源转化的有效性、持续生产的稳定性、畜产品结构的合理性等,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树立工业化理念,运用工业质量控制、成本核算、市场营销等原理,组织实施肉牛、肉羊生产,按照统一标准、分户饲养、集中育肥、统一加工、销售的模式,引导农民由家庭分散饲养向小区规模养殖转变,推进肉牛、肉羊标准化生产,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发展订单草食畜牧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实行项目带动

项目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的载体,快速发展畜牧业需要大项目带动,我市正在实施的“优质肉牛基地建设”、“奶源基地建设”、畜牧业“100强村”建设等项目,就是用项目带动区域农户,采取集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和兽防服务为一体的示范实施,引导广大养殖牛、羊农户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通过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专业村和专业生产带,进而形成较大的生产基地,促进向区域化方向发展,实现养殖方式的突破,提高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水平,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商品率,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完善服务体系,为发展草食畜经济创造条件

1、大力推广畜牧业适用技术

加快科技进步,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针对我市畜牧业生产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的现状,要加大发展草食畜生产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要与畜牧业生产实际密切结合,以“三推广三普及四提高”为主。

2、加强动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和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加强动物保护体系建设,落实动物防疫目标管理制度,认真抓好重点动物疫病防治、动物检疫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抓好兽药产品质量监测,依法加大监察力度,加强对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的检测,为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加大牛羊良种改良工作力度

牛的品种改良向肉用方向发展,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牛等良种公牛或冻精,改良本地黄牛,生产优质杂交牛,提高个体生产性能,近期采取冻精与鲜精人工输配相结合,逐渐转由冻精输配,努力提高杂交受胎率和产犊率。羊的品种改良,向肉用方向发展,对本地黑山羊进行提纯复壮,同时引进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逐步改进饲养方式,探索圈养模式,实现养羊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加强饲草资源开发利用

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全面落实草地承包责任制,执行“谁种、谁管,谁受益”的政策,加强草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退化的草地进行封育和改良,推广舍饲,适时刈割利用,提高草地功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推广科技,提高秸秆利用率,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加大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力度,用退耕还林还草地种植优质豆科牧草;调整种植结构和推行“三元结构”等种植方式种植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充分利用冬闲田土种植多花黑麦草等优质商品牧草供应养殖场;推行优质豆科牧草的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实行优质牧草饲喂良种畜禽,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

(四)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化步伐

11.发展现代畜牧业与环境发展相协调 篇十一

关键词:苏尼特草原;发展畜牧业中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锡林郭勒草原西部的苏尼特左旗,距北京600公里,海拔1000多米,处在北京西北方向的风源地,是华北地区生态系统的第一道天然屏障。过去,这里曾以水草丰美、盛产肥尾羊,但是由于近些年持续干旱,灾害的频发,长期过度放牧等原因,这些使草原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恶化。荒漠化,不仅使苏尼特遭受着自然灾害的袭击,同时也威胁了牧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草原生态学研究的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敖特根说:“现在比过去降雨量下降了,地下水位下降了,荒漠化的面积是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再过几年就变成阿拉善高原了。”同样有专家指出,降水减少是目前苏尼特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气候上讲,60年代到70年代,是一个相对比较冷、湿的时候。降雨量较高,气温偏低。90年代以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苏尼特草原的年降雨量也减少了,去年尤为严重,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甚至不到40毫米,北部地区几乎全年滴雨未降,一些老人讲,将近几十年来,从见过这么严重的干旱和多灾并发的现象。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陈山认为,造成苏尼特草原生态极度恶化的原因,除了这些气候因素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单纯追求数量的畜牧業方式,大大加速了草原荒漠化的进程。据有关数字显示,苏尼特左旗一个半荒漠化的草原旗县,草畜平衡的极限是90万头。但是,到2000年,这里的载畜量已经远远超过了170万头只,草原不堪重负,导致了全旗90%的草原退化沙化。

苏尼特人饱受3年旱灾之苦,终于认识这种过度放牧的危害,为了赖以生存的草原再绿起来,苏尼特左旗紧急启动了"围封转移"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把沙化、退化的草场围封起来,实行禁牧。将牧民转移,集中安置,引导他们走正确养畜。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是这场旱灾带给人们最深刻的觉醒。内蒙古林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姚洪林认为,“围封转移”是目前遏制草原退化、沙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最符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苏尼特草原所遇到的问题,也折射出了内蒙古草原近几年来最大的生态问题,通过对苏尼特草原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以及新的发展

思路。

1 草原畜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最大软肋是牧草的短缺 草原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人工草地的发展上十分滞后。人工草地发展在全区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牧草资源的短缺成为了草原畜牧业发展中一大问题。天然草地生产力还处在较低的维持状态,真正要恢复到原来的拥有量还是困难很大。最主要草场资源稍有好转,牲畜头数就会增长。这使得草场没有机会恢到最好就被牲畜采食,而失去了最高的生产力。正常草场的最佳放牧利用率没得到控制,退化草场应依据其退化的程度,确定操场的利用率,必要时要禁牧。

1.2 牧区牧民增收难实现 牧区人口的增加数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及全区平均人口的增加倍数。但是牲畜头数得增加倍数还小于人口增加的倍数。多数牧区的牧民拥有的牲畜数量在逐年下降,这使得牧民增加收入就变得很困难。

1.3 过于重视重开发、忽视合理利用 近些年以来,很多缺水草场通过开发地下深层水而被放牧利用。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一旦有了水源牧民就会过度使用,而不善加以保护。草场退化的速度因此也会加快,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最宝贵的原生植被群落,更让人痛心的是我们又在增加新的生态危机。并且这一期地区的地下水补给困难,也很难达到可持续

利用。

2 草原牧区基本要素和谐共处发展的新思路

2.1 确立牧区保持与维护草原生态功能系统良性循环 牧区实行的休牧、禁牧等措施所产生的效能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了明显的作

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生态系统很脆弱,因此它的自然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自然承载力中获得最大的环境与社会效益才是现代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2 根据自然条件,确立牧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每个地区的降水量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不同年均降雨量来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2.3 对牲畜头数的发展要进行控制 如果对畜牧数量不进行控制,生态环境就会慢慢呈现出很大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是危害很大的。

2.4 确定牧区最适宜的人口 对于已经外出谋生的人来说应该取消他们的牧区户籍,防止他们利用双重身份占有双份利益,这也是对草场的一种有效保护,确保转移人口不反弹,严格执行牧区的户籍管理制度。

2.5 建立牧区的长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在草原退化较严重的干旱与半干旱牧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是减少牧区人口数量,改变以畜牧为主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无畜户与少畜户彻底从牧区出来,改变人户分离,并坚决杜绝从牧区转移的人在外地控制租赁草场现象的出现,最大程度上合理利用草场,保护草场。

3 结束语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有着13亿亩的草场,总量占了全国草场面积的22%,所以草原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既影响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了北京天津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和质量。苏尼特草原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灾害,再一次狠狠地警示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绝对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人类在面对生存的压力和发展的挑战时,必须应该寻找到一种符合自身地区的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对苏尼特草原的分析对草原发展畜牧业提出了一些方法措施,希望对今后可发展畜牧业与促进环境协调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祺宝.关于发展垦区现代畜牧业的初步思考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年第12期

[2] 于桂华.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 李凯年.我国现代畜牧业必须跨越的5大障碍 农村养殖技术,2007年第12期

12.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篇十二

一、微笑曲线理论

“微笑曲线”理论是台湾宏基 (ACER) 总裁施正荣20世纪90年代初验提出的。所谓“微笑曲线”见图1和图2, 就是附加值高低随着产业链分工中的业务工序上中下游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位于价值链中游的任意动点a2、b2、c2的附加价值最低, 而上游的动点a1、b1、c1与下游的动点a3、b3、c3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随着上游动点向曲线左端移动, 而下游动点向曲线右端移动, 上、下游与中游之间附加价值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一般情况下, 在产业链业务工序的上游即产品的开发、设计、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和产业链的下游即渠道运营、品牌管理、售后等服务这些业务, 工序上可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 获得高额的经济利润;在产业链业务工序中的中游部分, 比如模块零部件的生产、组装产品等这些工序产生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因而利润也较低。

同时, 不同的行业之间也存在附加值的差别“产业微笑曲线”簇就是不同行业附加值的体现 (见图2) 。图2列出了一般制造业 (A-A') , 中等技术密集度产业 (B-B') 及高新技术产业 (C-C') 三组曲线组成的“产业微笑曲线”簇。曲线A-A'、B-B'、C-C', 之间的位置差异反映了不同产业因素对曲线空间位置的影响。一般来说, 资金一技术密集度越高的产业, 其曲线的位置越高、曲线的弯曲度也越大。图2的“微笑曲线”只是一种定性的描述, 还没有严格具体的尺寸大小与长短的精确定量意义。

二、西藏畜牧业发展

1. 提升西藏畜牧业生产发展水平

西藏畜牧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比重, 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巨大的贡献作用。目前, 西藏现已培育形成很多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家畜品种。但是, 从西藏畜牧业现状来看, 还存在着畜牧业集约化生产严重滞后, 标准化饲养水平低下,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处于一个低层次生产力发展阶段。其畜牧产品大多是初级原料型产品, 品质单一, 附加值不高。针对这一现实情况, 就要求西藏畜牧业必须有效利用科技成果改造传统畜牧业, 改进传统畜牧生产流程, 提高生产效率, 开发老产品新功能及新产品。通过对传统畜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 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 达到产业升级。推动西藏畜牧业由一般制造业曲线 (A-A') 逐步向中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曲线 (B-B') 提升, 甚至可以进一步向生物科技领域发展即 (C-C') 曲线 (如图2) 。

2. 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 增强西藏畜牧业总体实力

西藏畜牧产业中除产品的生产, 如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品牌运作等都是薄弱环节, 甚至说是未开发的处女地。像牦牛、绒山羊这种特色畜牧产品大多数未进入深加工阶段。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也是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现代农业的竞争不仅取决于初级农产品的质量, 更取决于整个产业链条、整个生产体系的发达程度。没有农业产业链的延长以及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的多次增值,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益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在这里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 一方面要加大R&D经费的投入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畜牧业培训、成果转化、技术示范及科技推广于一体的教育体系, 提升农牧民整体素质, 这样既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又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2]。在西藏建成较为完善、配套、协调的从“草场到餐桌”的畜牧业产业链条, 进而拉动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总体实力。

3. 发展生态型科技畜牧业为主导

目前, 西藏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 畜牧业发展必须结合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场, 特别是冷季草场。大力发展人工草场以及种植业饲草饲料, 以弥补冬春季饲料的短缺问题, 并积极发展异地育肥、季节畜牧业以及家畜品种的调整改良, 采取饲料青贮、秸秆氨化等技术措施, 尽可能提高作物秸秆、饲草饲料的利用率。在将传统畜牧业转变成现代畜牧业的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高原生态环境清洁无污染的环境资源优势。必须优先发展生态畜牧业、绿色畜牧业、循环畜牧业。重点建设生态农业工程、加快旅游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加快绿色产业。实施特色绿色食品发展战略、加强特色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努力创建西藏特色绿色食品品牌、建立西藏特色绿色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未来可望将其建设成为中国最具优势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三结束语

西藏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的过程中, 西藏畜牧业产业链一体化生产模式也在慢慢形成。产品升级、向两端延伸、加强垂直整合是西藏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三个方向。这种模式不仅确保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又能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摘要:本文基于“微笑曲线”理论, 分析西藏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 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微笑曲线,畜牧业

参考文献

[1]陈鹏、郑翼村:《“微笑曲线”曲线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的启示》[J];《企业发展》2006 (11) :94-95。

上一篇:致橡树诗歌赏析教案下一篇:学校学期主题班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