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自学练习题(共10篇)(共10篇)
1.大学物理自学练习题 篇一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1.科学就是正确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体系化的知识。2.科学的三种主要功能:技术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3.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也称研究法。4.科学的主要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5.根据科研成果的性质分类可分为:5.1基础性研究:是指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自然界、社会有关领域中的新奇疑难现象和根本矛盾,旨在揭示其中存在的某些客观规律与法则,验证或创立新的科学假说理论、定律的科学研究活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超量恢复理论、红白肌纤维学说等研究都属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具有超前性、创造性、理论性的特点。5.2应用性研究:是采用已有的基础研究成果,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着重解决把先进的科学理论转化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方法的研究活动。5.3推广性研究?:是指“产品研制成果的扩大”。它是将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应用到生产、生活、教学、训练实践中去的研究过程,或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中的最后环节。
6.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三种类型。
7.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7.1确定课题。选题是科研过程中较为困难的环节,又具有对整体的制约和统率的作用。7.2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又称为科学假设或科学假说(有人亦称为理论假设),是形成和建立科学理论的预制品,且必须有一定的科学和事实根据,并且要经受实践的检验。7.3制定研究方法7.4制定研究计划(方案)7.5搜集研究材料7.6对研究材料的加工整理7.7撰写论文,获取研究成果。(这个程序通常可以分为 准备阶段 设计阶段 调查与实践阶段 形成科学成果阶段)
8.科研选题的概念:就是研究人员有目的、有步骤地选择某一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意义:科研选题是每项科研工作的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恰当的选择题目,将对科研工作的成败和成果价值起决定作用。
9.研究问题通常都来源于:9.1体育实践中遇到的大量的理论与实 际问题 9.2体育传统理论、观点、方法和结论的质疑 9.3从文献资料中去搜寻课题 9.4从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中去发现问题 9.5从学术争议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9.6科学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与“边缘地带”发现课题。
10要确定一个研究题目,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包括研究 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迫切性、可能性、研究者的主客观的条件等。1实践需要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兴趣性原则
11.1确定研究的方向2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提出研究问题3科学剖析论证,择优选定课题4确切、科学地表述题目
12据国外学者研究,体育运动领域内主要科学的文献‘半生期’为;体育理论为3.8年;基础理论为5.2年;专项运动技、战术为5.4年;体育教学法为7.2年。.查阅文献资料;1觅弱法.2借鉴法3引申法4综合法
14阅读文献的一般要求;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2阅读与理解、记忆相结合3掌握阅读科技文献的一般程序
15文献检索方法:1.常用法。(根据查找的顺序和要求等的不同又把常用法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2追溯法 是指利用已有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追踪查找的方法。3 循环法 是指既利用检索工具书查找,又利用文献资料后所附的参考文献追溯,两种方式分期、分段的交替使用的文献检索方法。
16.体育文献检索工具包括书目、计算机光盘、国际互联网、声像目录。
17.文献资料综述是研究人员积累加工和利用资料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是将分析研究资料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点与评价,按问题系统地、书面地表述形式。
18.横剖研究: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人口普查和民意测验多采用横剖研究的方式。纵贯研究的分类: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
19.假设的特点:1假设要以一定的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2假设具有一定的推测性和或然性。3假设具有可验证性。20.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自然科学研究以客观事实作为研究的起点,又以研究得出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为研究的终点,它既具有理论性更具有应用性。
21.操作定义是依据抽象定义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提出一些可观测的指标来说明如何度量一个概念,即把概念与可观测的指标联接起来。(可测性是操作定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
22.构造操作定义的方法:1 采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或数量标准做概念的调查指标。2用可观测的社会现象作为概念的调查指标。3对于一些很难用具体客观标准和社会现象来界定的概念,可采用社会测量和主观评价的方法设计指标。23.测量的组成:测量的对象和属性、测量的工具和法则以及测量的结果和数字。24.测量法最基本的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属性。
25.测量误差:在科学研究中,所有的测量结果都具有误差,误差始终存在于测量的整个过程中。26.随机误差:在重复测量时,纯属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27.测量是效度:在科学研究中,一般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为测量的信度,把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称为测量的效度。28.随机误差的来源主要有:被调查者 调查者 测量内容 测量环境和时间。
29.信度与效度的关系: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3效度低,信度可能很高。4效度高,信度必然也高。30.抽样: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抽取一部分调查单位作总体的代表,被抽取到的调查单位称为样本。抽样调查就是以样本的指标数值来推算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
31.抽样误差: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32.抽样的基本程序:1界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2设计和抽取样本。3评估样本与总体进行估计。33.衡量样本质量的主要指标:准确性和精确性。
34.一份问卷通常包括四个部分:说明词、主体、编码和结束语。
35.问卷中的问题在形式上可分为开放形式和封闭形式两大累;在内容上又可分为有关事实的、有关态度的和有关个人背景资料的三大类。36.开放式的问题一般放在问卷结尾。
37.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38.大规模的调查多采用封闭式的问题。
39.特尔菲法:是分别依靠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采用系统的逻辑方法和匿名问卷的形式,请专家分别对事物进行评估、判断分析,以期最后获得一致意见的调查方法。
40.专家:在该专业领域有十年以上连续工作经验,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有较多(著名)学术成果和较高知名度。专家人数: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范围及研究者的条件,一般选择15~20人为宜。
41.访问法: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也是体育研究中最重要的调查方法之一。42.按照对访问过程的控制程度进行分类,按照这一分类方式,访问分为结构式访问与无结构式访问。43.结构式访问有称标准化访问,它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44.从观察描述的结果来看,可以把观察法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45.观察法必须遵循客观性和典型性两个基本原则。
46.实验法的基本原理:即首先以一个理论假设为起点,这个假设是一种因果关系的陈述,它假定某些自变量(静力拉牵)会导致某些因变量(肌肉酸痛)的变化。然后进行如下操作:1在实验开始时对因变量(y)进行测试(即前测)。2引入自变量(x),让它发挥作用或影响。3在实验结束前再测量因变量(即后侧)。4比较前侧和后侧的差异值就可以检验假设。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影响,从而推翻假设。如果有差异,则可证实原假设,即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
47.实验主要组成部分:实验对象 自变量和因变量 实验组和控制组 前测和后测(在实施实验刺激以前对实验对象(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的测量称为前测。而在实施实验刺激后对他们的测量称作后测。48.实验的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 均衡性原则 对照原则 重复原则 49.实验设计大致可分为两类:简单设计和多组设计。50.资料一般分为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两大类。51.资料整理程序分三阶段:审查 分类与编码及汇总。
52科研论文按科学性质分为:体育自然科学类论文 体育社会科学类论文
53.体育自然科学类论文常见的论文结构:前言(又称引言、导言、选题依据)文献综述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与讨论(这一部分是科研论文论述的重点所在,是全文的主题部分,是论文结论赖以产生的基础。)结论(结论是全篇论文的精髓所在,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参考文献
54.撰写论文的一般步骤:确立论点,选择材料 总体构思,拟定提纲 撰写论文初稿 认真修改定稿 55.体育科研论文中的表格一般只使用三线表格。56.论文评价的形式:专家个人评价 专家集体评价
57.科学态度:是指人们对科学、科研工作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和事的认识和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
58.科学态度对科学研究的影响:1对科研工作的意义及特有的规律性的深刻理解和研究者献身科学的精神。科学研究既是崇高的、伟大的工作,又是平凡的、艰辛的劳动。2.客观地认识事物,获得研究材料。客观的地而不是主观臆断的认识事物,客观、详细、全面的获得研究材料,是科研工作在确定研究课题后的中心工作环节,是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的前提和条件。3在研究中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科学研究活动是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与繁杂而精细的操作劳动的高度统一。4勇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科学研究者应具备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动机和目的 勇于探索的精神 客观严整的学风 谦虚谨慎的态度
59.科研道德属于职业(或特定活动领域内)的行为规范,它是以一般意义的道德规范为基础,结合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和对人们态度行为的特殊要求而形成的,适用于科研活动领域的行为规范。而科研道德修养,就是科研人员对这种行为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及以此为基础在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
59.科研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1献身科学、造福人类 2尊重事实、捍卫真理 3严谨求实、客观公正 4不慕虚名、甘于奉献 5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60.逻辑知识是在科研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知识。一方面,逻辑推理是揭示客观规律,形成科学认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在选择课题和进行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在科研论文撰写和科研成果的展示及交流过程中,由于对语言、定义、概念的准确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必备的逻辑知识既不容忽略,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其它知识所无法替代的。61.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以已有知识为中介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对智力水平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思维的各种品质对于工作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思维的广度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善于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思维的深度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善于透过普通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揭示其有价值的规律。思维独立性强的人不但善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在思维过程中不易受到别人暗示 的影响,不盲目的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思维逻辑性强的人,则表现为在思维过程中服从严格的逻辑规则,在考查问题时遵循逻辑的顺序,在进行推理时具有逻辑的根据,而且思维清晰、连贯而有层次。这些都是从事科研工作必须具备的智力品质。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部分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系统学科群。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人们为了科学的认识和揭示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采用的手段、途径、工具和方式的总称。选题:是指在确定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选择与决定研究课题。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问卷调查法:又称为问卷法,是以书面形式提出经过周密设计的若干固定问题,询问调查对象,或让其填写,然后对所得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就是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分类和简化,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条件。学士学位论文:是本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选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的实践过程,是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实验技能、独立思考、分析研究、外文阅读、计算机应用、文字表达等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8 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而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开题报告:是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而举行的报告论证会,他是监督和保证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可使更多的人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的有关科研工作。专家调查法:也叫特尔非法,指调查针对某些问题向专家进行咨询调查,依靠专家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创造性、智慧采用系统的逻辑方法和匿名问卷的形式背靠背的分别对事物进行评估与分析、预测与判断从而获得客观、可靠的意见与信息地方法。实验法:是人们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按特定设计的条件和程序人为的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模拟或
以观察其变化和结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指调查者根据研究目的有意识的通过直接接触去询问研究对象或现场观察等手段来获得研究对象事实材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15 基础性研究:基础性研究是以发现和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基本规律,发展体育科学理论,揭示各种体育现象之间的联系为主要目标的研究。二 填空题 体育科学研究选题的原则: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文献的特点: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学科渗透、内容交叉;重复出现、质量下降;形式多样、分布分散。3 选题的基本程序:提出研究问题;明确研究问题;搜集文献资料;论证评价 体育科学研究者应具备的科研素质: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研道德修养、学术规范、科研道德规范。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选题、提出研究假设、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发表 专家调查法的基本程序:根据调查主题设计调查表、选择专家实施调查、及时整理反馈调查表的结果、信息的汇总和统计
17文献检索的步骤:(1)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要求(2)选择检索工具(3)明确检索策略(4)实施检索(5)获取原文(6)检索效率 文献检索途径:分类途径、主要途径、著有途径、序号及其他途径。8 文献的阅读原则:计划性原则、顺序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同步性原则。9 文献的积累:复印式、簿册式、卡片式。资料定性分析的方法:⑴比较、分类和类比⑵归纳和演绎⑶分析与综合 11 实验法的基本要素:施加因素、实验对象、实验结果 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按成果的性质分类: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推广性研究(2)按研究目的和内容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13 观察法遵循的要求:客观性、全面性、典型性、针对性 资料整理的原则:真实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颖性、完整性、统一性 15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 16 体育科学研究选题的方法:移植与借鉴、创新思维、科学群体活动 18 访谈法的基本程序:(1)访问前的准备(2)接近被访问者(3)提问的种类、方式和语言(4)听取回答(5)引导追询
19访谈计划的制定:明确主题、深化主题、确定问题、形成提纲 20 调查问卷的构成:封面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编码 21 论文的修改方法:增、删、换、调
三、简答题 科学研究的特点: ⑴科学研究的继承性 ⑵科学研究的探索性⑶科学研究的创造性⑷科学研究的一次性和连续性 ⑸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⑹科学研究的集体性 2 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体育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2)体育科学研究中知识运用的高度综合性(3)体育科学研究的应用性 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⑴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⑵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⑶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⑷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⑸适当使用统计图表 ⑹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观点合个人的思想 4 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1)体育科学研究的合作化与综合化(2)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多样化(3)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仪器的精确化(4)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多元化(5)体育科学研究奖励的制度化(6)体育科学研究队伍的专业化与多样化(7)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体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从体育实践中寻找课题(2)从科学文献中寻找课题(3)从学术活动中寻找课题(4)从兴趣爱好中寻找课题(5)在教师指导下寻找课题(6)从相关研究指南中寻找课题 6 体育科学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
⑴选题大而全,缺少聚焦点 ⑵选题重复,缺少新意 ⑶选题应用性、时代性不强 7实验法的特点: 实践性、动态性、人为性、控制性、重复性、可测性 8 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立题、实验设计、试验和观察、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研究结论、论文撰写 四 论述题 体育自然科学论文的写作要求与基本结构?
答:基本结构:标题、署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
写作要求:⑴标题一般不用完整句子,中文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英文题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专有名词除外,其余都小写。
⑵署名等列于题目下方居中,其顺序和格式为:第1作者名字,其他作者只写姓名、单位名,分行依序排列。
⑶摘要应多用简单句型,慎用长句,多用陈述句和判断句。慎用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达准确简明扼要。
⑷关键词:数目要求为3—8个,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关键词书写时应使用能覆盖全文主要内容的规范法的主题词。每个关键词之间应空一格,或用逗号隔开,最末不用任何符号。
⑸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章的注释。引言对前人的研究状况准确择其主要综合概述,对前人成果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既不夸张也不贬低。
⑹在叙述研究对象和方法时,要特注意其完整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可论性。
⑺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力求间接通顺准确,用词恰当,语言正确,合乎逻辑,没有语病。
⑻结论要抓住最本质的内容,与研究的目的相结合,必须回答科研构思或科学假设提出的问题,突出重点、观点鲜明,讲求写作技巧。
⑼致谢必须实事求是,并应征得到被致谢者的同意,致谢一项多置于正文与参考文献之间,或单独成段,有时放在论文的最后一页,但亦可作为文首的脚注,致谢段可以列出标题并冠以序号。
⑽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与引用过的;必须有准确完整的出处;著录格式应按国家标 2 体育科研论文报告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1)报告答辩前的准备:a 撰写报告提纲b 掌握报告时间,撰写讲稿c 图表的设计与制作d 模拟报告e 答辩提纲的撰写
(2)报告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a 仪表仪态b 语言表达c 时间掌握d 板书、幻灯片、投影、多媒体的使用(3)答辩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基本要求:(1)听清和理解提问者的原意(2)对事先有准备的问题,回答时简短扼要,不展开回答(3)对事先没有准备的问题,不要急于回答,理解发问者的目的和问题要点
注意事项:⑴答辩时要充分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⑵回答问题时,要严肃、冷静、大方、从容、礼貌 ⑶结束后礼貌退场,认真思考委员们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总结经验教训
2.大学物理自学练习题 篇二
学生物理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的自我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识记、理解、运用物理知识为内容的综合能力。
通常来讲,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主要下列包含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能力:尽管学科分支众多,但其阅读能力应包括能够阅读学科分支相应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等,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二是概括阅读材料的能力:能够从重多材料中概括出其主要内容,并能写出条理清楚的笔记、小结等。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所阅读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与基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获取的知识解决所给问题。四是应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具体问题找出相对应量之间关系式。例如,画出示意图或列出物理量之间关系式,并进行推导求解,并能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结论。五是观察实验能力:例如,学习物理学科就包括初步设计物理实验的能力,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即能对物理实验数据做出正确处理,对实验中误差做出恰当分析,并能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判断。
二、激发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大学物理对于他们的专业成长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大学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认识电磁炉的原理,让他们明白电磁炉为什么能够使电磁壶发热,其主要原理是因为在电磁作用下,电磁壶底部会产生强大的垂直交变磁场,从而在电磁壶底部产生相当强的环形电流,这种环形电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会使电磁壶底部发热。另外,物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学在国防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方面进行认识。再如,当前中日因为钓鱼岛事件摩擦不断升级,我国政府一方面严正声明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不断推出新式武器以形成对日本右翼势力的震慑。而新式武器的制造和发展离不开物理学。这样,通过让大学生了解和生活以及国防相关的物理知识,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主动自觉地进入到探究学习物理知识中来。
三、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提高自学能力能够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并能不断地扩大知识面。自学能力也是独立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等其他方面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大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的方法相当重要。
(一)制订培养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计划
制订培养自学能力的计划,是培养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制订培养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计划的过程中,物理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认知特点,认真分析不同物理知识相对于学生学习的难度,然后在此基础上为不同的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自学能力计划,并针对学生的发展以及物理知识的难易程度及时调整计划。一般来讲,制订培养自学能力的计划主要包括自学内容、自学进度、自学水平要求、自学检查措施等,其中自学内容、自学进度、自学水平要求必须适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否则难度过大,要求过高,或者难度较小,要求较低,都会导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计划失去意义。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主动性,他们物理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物理教师,物理教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物理教师讲授什么内容,他们就学习什么内容。被动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思路,抑制了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培养大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培养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进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投入到课堂之中,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物理自学能力。
(三)采用三段阅读法
三段阅读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粗读、细读和精读等三个阶段。其中:粗读主要是通过通读目录与阅读前言,了解物理课程的大致内容;细读,就是将整体阅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先从整体上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把握,然后再认真阅读章标题、节标题,以及基本概念、定理、规律、计算和结论、例题与分析、体会与评价;而精读,就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总结读书的方法、内容和过程。一是对物理基本概念进行总结:明确一篇、一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清楚以及相近相反概念的对比。二是对物理基本理论进行总结:学会构建学科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每一篇、章知识结构是由诸多知识元素构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一定层次排列而形成知识网络,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结构。三是对基本理论应用的总结:明确解题的基本要求,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例如,在学习大学物理有关运动学知识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运动学的知识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运动学的理论知识,并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运动学这一部分中,首先要理解和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认识位矢、速度、加速度的基础上认识相对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圆周运动,认识是常矢运动规律。明白常矢运动规律可以准确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等多种运动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圆周运动引申到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通过理顺运动学知识的相关内容,就可以使大学生准确建立运动学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再现。
四、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虽然学科门类不同,同一学科内容众多,题目类型各异,它们有着各自的解决方式、特点,但是解题的结构模式会有趋同、共性规律: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新“情景”下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和操作过程,这就组成了解题的结构模式[2][3]。
第一阶段:收集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读明题意,即分析题目所给情景(现象、运动过程等);明确研究对象(实际客体);一般已知条件(具体数据、简单文字叙述);隐含的已知条件;确定解题目标。
第二阶段:信息加工。首先,建立研究对象的实体模型(实际客体)和用一组参数表示所研究的模型状态。例如用(x,y,z,t)参数表示质点运动状态;用(P,V,T)参数表示气体状态。其次,分层次分析客体物理变化过程和规律,最好画出草图,表示出物理过程的具体化,从而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解题方案。最后,建立解题方程。通过分层解析已找出各分过程的物理规律及内在联系,就很容易建立起相应的方程式或方程组。
第三阶段:信息输出。信息输出就是根据已建立的方程和解题目标求解答案,并将答案以文字和数学符号形式表现出来;解答要做到书写清楚,先文字后带数据,并注明单位,单位要使用统一;计算力求准确。
第四阶段:信息创新。这一阶段是检验解题结果与讨论相关问题。具体要做的事包括检查文字解量纲是否相等、所得结果是否合理、回顾解题过程成功与失败教训等。
从上述解题能力结构模式可以看出,解题能力包括收集信息能力、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能力、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及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综上,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学习素质。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识记能力的提高,而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获得新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的提升。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课程内容以及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采取科学的培养手段,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自学实践,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定会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会使人终生受益匪浅[4]。
参考文献
[1]王明智.中学物理认知结构定势对大学物理学习的影响[J].物理通报,2000,(10):17-19.
[2]王兴举.普通物理学中的模型和解题思路[J].大学物理,1984,(7):34-36.
[3]程守珠.普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高中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学能力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有不少依然采用初中学习物理的方式,仅仅依靠上课的听和下课做些习题,而不做笔记和阅读课本,结果成绩开始还可以,随着知识的增多,对概念和规律理解的不深刻,高三综合复习时理解和分析题目的能力就跟不上了。究其原因是学生自学能力没有跟上。没有自学能力,毕业后升入大学以及走上社会,势必很难提高自己的水平和从事新的工作,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名言:“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也就是说自学能力是学习者独立地获取、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从中学生心理角度分析,高中时代是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高中生已有了较强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他们自己开始要探索分析周围的事物,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认识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相信学生并鼓励引导学生去自学,不能再“满堂灌”或者搞“题海战术”。高中物理难学,要形成自学能力就更难,但是,这是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其自主学习的精神,主张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全过程的活动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地统一起来。中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要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才干。具体做法:
一、教给自学的方法——自学教材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大门。首先是预习教材这个关键的环节。我们要向学生讲明预习的意义和好处,及时布置预习的提纲和思考题。通过学生自学,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这样既能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自学的兴趣——自学解难
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开始时教师的引导监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上较难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下集体自学、点拨、解难。教师点出有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和发表看法,同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逐步完善,弄懂变通,化难为易。高中生必须做好探索性学习的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一起研究,同时还要解答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自主学习达到了目的,形成了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归纳
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如果教师遇到什么讲什么,学生遇到什么学什么,学生头脑中就会觉得很乱,容易导致学生应用时混淆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如“恒定电流”一章讲电源的电动势的测量时,课本上在不同的地方逐次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法:理想电表直接测量法,文中最后例题中用了一电表和两个定值电阻的方法,学生实验时用了伏安法。只有学生认真地分析前后联系,进行总结归纳,才会有收获,知识和能力双丰收。
四、自学习惯形成——自学运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我们的教学工作旨在让学生把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逐渐上升到基本概念、公式、图像和规律,并应用于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认真审题,写出解题思路,运用概念、公式和规律列出式子,做出解答,并讨论答案是否有道理。对错题必要时还可以要学生讲出错解的过程,让学生在纠错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对通过自学尝甜头的学生及时鼓励,使他们更自主地、主动地去自学。毕竟好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
4.大学物理自学练习题 篇四
一、选择题
1、按劳分配是(D)
A.一切社会共有的分配规律 B.公有制社会的分配规律
C.商品经济社会的分配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规律
2、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D)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3、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体现(C)
A.国家的利益 B.人民的利益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鼓励先进,带动后进
C.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A)
A.共同富裕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社会公平
6、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7、社会保障的核心层次是(A)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A)
A.按劳分配 B.劳动和经济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资产收益
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A)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公平与效率兼顾 D.效率为中心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
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
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D.生产力发展水平
1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B)
A.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B.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C.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D.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
14、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5、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指(B)
A.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全部劳动量
B.被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C.创造商品个别价值的劳动量
D.以复杂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劳动量
16、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B)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风险分配 D.按经营成果分配
17、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
A.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调节分配收入,防止两级分化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加强调控,稳定社会
18、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A)
A.分配关系 B.交换关系
C.消费关系 D.协作关系
19、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 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20、社会保险费用应由哪方面共同负担(D)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国家、企业和个人
二、辨析题
1、先富不会带来共富。
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
②帮助作用。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错误。
2、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
应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一,效率与公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第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第三,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
错误。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公有制的内容要由公有制实现形式来体现,公有制经济的质的提高,也必须通过适当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来实现;
(3)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
答:正确。
三、简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形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此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要获得相应的收入。
(4)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因为只有承认其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投入,以劳动的价值分配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地流动,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3、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是什么?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居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2)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社会稳定功能;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经济调节功能。
四、论述题
1、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有那些特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有很多不同,主要的特点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它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也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总之,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主体形式的按劳分配,它的实现是同所有制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规律密切联系的,它作用的范围、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不但受公有制成熟程度的制约,也受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的制约。
2、怎样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答:“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是:
(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
①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②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
③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2)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广义者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困;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有客观必然性,也有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由于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势必然影响左邻右舍,推动他人向他们学习,从而使国民经济波浪式前进,走向共同富裕;
②帮助作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不仅通过交纳税金或通过国家的财政活动这一中介环节,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和人们走上致富之路。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这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先富起来的这些作用,邓小平说它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4)邓小平提出先富和共富思想的意义。①我们党落实邓小平先富思想为一种导向性政策,很快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牵动效应,激发了各阶层人民勤劳致富的愿望、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②同时,由于允许一部分地区、企业或个人先富起来,一些符合市场需要、经营管理得好的企业,能力强和勤劳的人就能得到较高的收入;反之,那些不符合市场需要、经营不当的企业,收入就会少些。这种收入差别成为一种杠杆,一种激励手段,促进了市场需要的部门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勤劳致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3、怎样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
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是:
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定义:效率主要是批量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与效率相比,涵义更为宽泛一些,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公平包含着自由、公平和平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在生产关系占有关系上处于平等地位,构成社会成员经济权利平等垢基本前提;公有制提供了解决生产资料归属和个人消费品分配不公问题所需要的制度条件。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④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提高。
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和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总之,我们要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两极分化。
(3)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五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并且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
①依法保护合法收入,保护人们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一切收入。
②取缔非法收入。即坚决取缔、严加惩处以非法手段牟取利益。
③整顿不合理收入,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理收入的因素。
④调节过高收入,主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分配结果进行调节。
5.大学物理自学练习题 篇五
三大方法技巧:
一、控制口腔
控制好口腔的状态,对于发音来说至关重要。在给青少儿讲解口腔控制的过程中,一味地讲理论很容易让孩子们丧失兴趣,甚至不理解,这时候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重要。比如,口腔控制在专业里被总结为 “提、打、挺、松”四个字,那么在给孩子们讲述的过程中,语言一定要形象,要有可操作性。
提—提颧肌。可以让同学们找找自己的“苹果肌”,然后让孩子们做一个“V”字手势,想象颧肌提起后口腔的状态。很多人一讲提颧肌,就说找微笑的感觉,而实际上提颧肌不是笑,因为微笑提起的仅仅是笑肌,所以说,这种说法有不当之处,不能误将笑肌当颧肌,要让青少儿重点体会,颧肌用力向上提起时,有口腔前上部展宽、鼻孔少许张大、上唇贴紧牙齿的感觉。这样做,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可以提高声音的亮度和字音的清晰度。打——打牙关。比较简单,让孩子们将手放在耳根处,当牙关打开后手指会陷下去。挺——挺软腭,让孩子们想象嘴里有一根竖着的牙签,如果软腭不挺起,便会扎到上腭。松——松下巴。想象自己嘴里含了一块冰,整个腮帮子都使不上力了,这时候会很容易体会到下巴放松的感觉。这几步动作,其实是瞬间同时完成的,分开讲解,是为了让青少儿掌握正确的状态,也是为了让青少儿朋友能够分步去练。
学会控制口腔状态也是在“唤醒”孩子们面部松懈的肌肉,如果每天训练、长期坚持,那么孩子在演讲朗诵、播音主持的时候,发音自然就会到位。然而长期坚持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有趣的口部操来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在给青少儿练习口部操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广播体操的口令音乐来配合,这样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做,会更有节奏感,而且不枯燥。孩子也会对课程更有兴致,并且不断地揣摩练习,从而轻松掌握。
二、训练气息
气息是发音持久、稳定的保障,说到气息,大家都会觉得似乎难以掌握,对于青少儿来讲,好像他们更难理解。有些老师讲到气息,无外乎通篇道理,比如有的老师会说:气沉丹田。说到丹田,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们讲清楚丹田的位置在哪,事实上,脐下三指的地方叫做丹田。这也是我们发音时气息的着力点。气息的掌握需要记住四个字——深、通、匀、活。
所谓深,气要吸得深,要吸到肺底。可以让孩子们想象妈妈做了最好吃的饭,这个时候自己的反应一定是会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让这口气不要立马跑掉,而要慢慢地把它吐出来;还可以带孩子们到花园里,体会闻花香沁人心脾的感觉。所谓通,气息要通畅。想象从口腔到腹部似乎有一个直通的管子一样去呼吸。所谓匀,吸到的气要有所控制,徐徐吐出。想象自行车放慢气的感觉,深吸一口气,慢慢发丝音的状态。所谓活,就是要做到灵活运用。有些学生往往为了吸气而吸气,气吸得过饱,导致上气不接下气。
如果青少儿还是不明白怎样运用气息,可以找一些气球,让孩子们用吹气球的方式直观地感受气息。深吸一口气将气球吹起来,然后用手束住口,这时候气球会发出“滋滋”的声音,这样气慢慢地放出来,就是控制气息的过程。另外,还要鼓励孩子们多练字词,因为练习气息要结合字词来练,很多学生只注重单纯的气息练习,殊不知练习字词的过程就是练习气息的过程。
三、运用实声
在播音主持的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建立实声意识。正确的发声方法一定要遵循声音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的规律。要让学生树立以实声为主、虚实结合的用声意识。所谓实声不等同于直白地念,一定要结合共鸣,让学生找到自己最佳的声音状态。怎么找呢,可以用“a”音进行练习,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发一个低音“a”,然后再发一个高音“a”,再找一个介于高、低音之间的中间音“a”,这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声音,也是最动听的声音。当然,这些练习,一定要结合口腔控制和气息控制,这样才是正确的发声,才能让每一个字音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6.东北大学自学考试简介 篇六
东北大学自学考试简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考生按照专业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完成学业、经思品德鉴定后,可获得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社会化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东北大学自学考试自1988年起经冶金部教育司批准成立自考辅导中心,1989年辽宁省自考委、辽宁省人事厅、辽宁省机械委联合下发(1989)5号文件,确定我校为《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主考学校。我校又先后承担了辽宁省自学考试《工业工程》、《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国际经济法》、《机电系统智能控制》、《公司管理》、《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等十多个专业(从专科、本科、独立本科不同层次)的主考学校工作。现在辽宁省14个市有助学单位。东北大学是《数控技术》和《软件技术》这两个专业的开办单位。东北大学还设有《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和《国际经济法》这四个专业助学辅导站。我校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自考本科生,经本人申请可授予学士学位。目前我校自学考试承担着主考学校、开办单位和助学单位三项职能。
东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自从开展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9千2百多人,其中获取学士学位的近3千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大考生的高度赞誉,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1998年被国家机械工业局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先进省级助学单位”,2002年被辽宁省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和辽宁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2006年被辽宁省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和辽宁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院校工作优秀奖”,2007年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7.浅谈培养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 篇七
关键词:自学,兴趣,热情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叶先生这句话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学会知识到会用知识。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 应在物理教学中, 努力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能独立感知和理解物理教材及有关课外书籍, 从中获取知识和方法, 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造自学欲望, 激发自学兴趣
自学需要欲望, 欲望始于需要。在学生自学前,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 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问, 创造各种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学欲望, 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从而主动自学物理教材和有关书籍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和解答方法。如八年级物理《小粒子与大宇宙》这章节, 在授新课前, 就可充分激发学生自学欲望。“星系奇妙, 宇宙无限, 让人浮想联翩。谁不渴望获知宇宙何时诞生?怎样演变?……探索是人的天性, 何不由我们大家自己去畅想、去发现, 甚至去创造?”通过如此一番话, 并配合电教资料进行教学。此时, 学生的兴趣早已经被调起, 他们渴望探索这个未知的宇宙, 哪怕是一点点新的知识。因此, 完全可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题。
二、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自学形式之一, 适当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更能提高听课效率, 并且在自学课本中学生弄懂了一些问题, 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满足, 同时又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求知欲使他们进入主动探究的境地。
在初二开始上物理课时, 我就给学生提出“课前要预习, 要学会读书”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物理书, 在某节课开始时, 我在课前还会拟定一些预习提纲, 供他们预习参考。如讲授《科学探究:摩擦力》这一节课前, 我列出以下提纲:
1. 什么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力和这些因素有什么关系呢?
2. 两个物体若相对运动, 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的存在吗?
3. 为什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时要匀速拉?
通过提纲使学生更好地全面把握教材, 明确本节重点讨论哪些问题, 还可以一方面帮助学生理顺教材, 一方面留有悬念, 以便讲授新课时进一步启发学生考虑问题。强烈的求知欲望会驱使学生自觉进行预习。
三、循序渐进, 确保学生自学欲望持久性
学生自学时, 往往是开始热情高, 干劲足, 但是随时间的流逝, 失败和挫折的伴随, 这种热情就会逐渐消失。如何克服这一现象呢?按循序渐进原则, 我认为可以将大综合题分解成若干小题, 完成了一个个小问题, 最终大综合题也将迎刃而解。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这节, 笔者让几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尝试可否自行完成。刚开始, 学生都惊讶地发现有一个像, 而且是倒立的, 接着发现倒立的像有的大有的小, 由于数据杂乱无章, 总结不出其规律。于是我建议先把和物体成等大的像的数据找出, 再分别提取出放大、缩小像的数据, 一步步找出规律, 最后, 由学生自己摸索, 就得出了较完整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了。如此循序渐进地进行, 降低了难度, 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学效率, 增强了其自学信心, 而且可以让学生感觉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不仅促进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更让他们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利用课堂教学, 保护自学热情
在自学中,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基础知识等差异, 必定会产生各种设想、方法和答案, 此时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如讲授《科学探究:摩擦力》这一节课时, 当我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有学生举手回答说:“可能和运动方向有关。因为我梳头的时候, 我感觉正、反方向梳头的时候, 摩擦力不一样。”有学生举手回答说:“可能和推力有关, 比如我推一物体, 力气用的大, 摩擦力感觉就大。”等等。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有的非常有科学性, 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有的就显得幼稚甚至荒唐, 容易引起哄堂大笑。此时, 教师一方面要赞扬肯动脑子的学生, 让肯动脑子的学生都品尝到自学甜头, 对未来充满希望;另一方面, 教师要制止部分学生的讥笑行为, 及时分析学生回答错误的原因, 并挖掘其可取的方面, 努力创造一种互帮互学的气氛, 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8.浅议培养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48-02
常听到一些学生感叹:数学繁,物理难,化学死板板。其中的“物理难”最令学生倍感头痛。之所以感到物理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能在物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这是物理教师努力探究的课题。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自学包括: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及课外阅读。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分细读和粗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为了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应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现在的物理课本图文并茂,学生课前抽出一点时间看一下新课的图片,大体了解下一节课的中心内容,思索一下相关问题,然后带着关注的问题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听课效率自然会提高。
课中阅读是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课文段落,精准理解相关的概念、物理规律及实验操作要点。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1??实验中的小车为什么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处开始释放?2??三次实验中为什么分别采用毛巾、棉布、平滑的木板作水平路面?小车在不同的跑道上运动情况怎样?3??如果水平路面无限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会怎样运动?学生阅读思考后用心观察实验,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复习阅读是指完成了一个单元或一整章的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和整理笔记。这能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归纳整理、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学生可以很快背下来,但如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多数人不能做到。经过复习阅读后学生增加了感悟,才能将其内化成能运用自如的知识。“随便翻翻”是鲁迅先生教给学生的一种阅读方式,也适用于复习阅读,就是利用茶余饭后的零星时间,随手翻看自己的学习笔记。许多知识的感悟、记忆的加深、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往往就在这“随便翻翻”中完成。养成这种习惯的学生学识和学习兴趣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课外阅读是自学的重要形式。在学习物理中会遇到许多学术问题需要参考课外资料,特别是现在的课本图片多,教师针对这些图片的讲解少,学生往往需要参考阅读一些辅助资料才能较好地理解其中一些费解之处。提出一些课外思考题,布置学生写小论文等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了解物理学科的背景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地磁场、光纤通信、惯性的大小、红外线、紫外线、光敏电阻、超导等知识后,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回答简答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不少的学科背景知识,还培养了自学能力及关注科技发展的习惯。
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是提高其物理自学能力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因为实验技能差,害怕实验而对物理敬而远之。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首先教师在上课时要正确地演示实验,正确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演示成功才能吸引学生,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才能为提高技能打下基础。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课堂,还要在课外进行。如学生在初接触电学实验时,顾虑较多,有害怕心理,兴趣不高,女生尤其如此。教师在课内外给学生演示一些常用的电工操作,并要求学生跟着做,或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做。学生安然无恙地完成了操作,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消除了畏惧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在课本的实验中,在明确了各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后,操作起来就能从容不迫,得心应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利用器材做教材中或教材外的实验,教师做适当的引导提示。当学生具备灵活使用仪器的基本技能,并完成了许多课本实验后,就有了操作的信心和兴趣。此外,教材上的一些实验如“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验电器”“二力平衡条件”“杠杆”“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及方向规律”“简易密度汁”等,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学生完成后教师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饭做菜,因为这也是一种培养操作能力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会了怎样安排操作顺序,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学生通过课内外的实践,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后,教师的一些课堂演示就可以让他们代劳了。这不仅能使他们经受更多的锻炼,还能使他们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了,物理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习题训练在物理学习中是极重要的一环。物理中有许多分析、计算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相当数量的训练,才能把物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业水平。
策略上,培养学生自我训练,首先要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习题训练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因为高不可攀的东西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经过一定的深度思考后解决问题,学生才会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才会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技术上,在训练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思路,强调分析物理过程。通过条件分析找出各有关物理量的关系,然后列出等式、方程(组)、不等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一绳子拴住一个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用400N向上的拉力可使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当物体体积的五分之四露出水面并静止时,绳子施予物体向上的拉力为500N,求该物体的密度。
分析:设物体浸没水中受的浮力为F浮。依题意,整个过程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过程:物体在重力、拉力、浮力三个力的作用下在水面以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G物=400N+F浮。
第二过程:物体有五分之四的体积露出水面,在重力、拉力、浮力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有:G物=500N+F浮。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得:F浮=125N,
G物=525N。
那么m物=G物/g=……
V物=V排=F浮/ρ水g=……
ρ物=m物/V物=……
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分析,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
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习题集”,专门收集那些曾经让自己苦思冥想,或经过与同学讨论、请教教师而获破解的习题。解这些题各有“绝招”,学生收集的“招数”多了,就能成为解题达人。要求学生钻研一题多解,学习编题、改题,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之一。
操作上,每教一章书,从相应的资料中挑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或有趣的题目备用。布置作业时,除了全班学生要完成几道基础训练题外,还另外附加选做题,让自己觉得可以完成的同学去完成,这样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多途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作为教师教学的一大目标。教师在思想上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学到和学好知识,要鼓励他们主动自学;在时间上要给予支持,特别是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训练的时间而不是教师一言堂。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指导或提醒学生,使学生知道如何随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才是学会了学习。再次,要培养学生在阅读、实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习惯,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还要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从课外书籍、电视、网络上汲取与物理有关的知识,这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
9.自学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九
正常来讲,自我鉴定即为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自我鉴定吧。我们该怎么去写自我鉴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学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欢迎大家分享。
自学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1学习上,首先,我有正确的自考学习态度。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历迫使我进一步学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企业发展,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其次,我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自考没有老师辅导,必须自己钻研,学会利用各种途径、思路解决问题,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再次,针对每门课程我都会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由于工作繁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同时也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惰性,坚持考完所有课程。
工作上,我没有丝毫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工作与自考没有产生冲突。我尝试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充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一方面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己的管理水平。
自学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2拿到自考的文凭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点,而是走向新生活的起点。我们应该以自考文凭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知识境界继续攀登,并以此作为回报社会的资本和依据,为维护公平与正义做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贡献!
通过这几年认真学习自考课程,我开始更加关心时事政治,对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了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
几年的自学经历,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让我逐渐学会了该如何面对新知识进行自学,然后对其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运用?在边工作边学习中,我合理安排空闲时间,认真研读教材,然后整理有关要点、重点做好笔记;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想这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将会使我受益终生。
我真的很感激自学,它是改变我一生命运的!它带给我最大启示是:只要努力必有回报,只要付出必有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里,自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10月我会很自然的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投入到复习迎考中去,已经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习惯。
很感激自考,它使我真正体会到,每一次只是一个里程碑,求知是永远没有止境。所以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是有道理的。
自学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3在几年的自学考试学习中,经过自我的奋力拚搏、自强不息,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学习上,首先,我端正了明确的学习态度,我深深明白,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必须不断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其次,我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学没有教师辅导,必须自我去钻研,学会了用各种思路去研究问题,不行的话就去书店和网上查资料,这样,日积月累,自学本事得到了提高;再次,我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由于白天要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稍微对自我放松要求,就会产生学习上的惰性,所以我给自我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当天的学习任务绝不拖到明天。
工作上,我没有丝毫放松。我并不觉得工作与自学互相冲突,我在工作中总结问题,并尝试利用自我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将自我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一方面加深理解了自我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了自我的工作水平。几年中,我的多项开发已经应用到工作生产中,节俭了人力成本,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10.大学物理自学练习题 篇十
.2005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C2.A3.D4.A5。B
6.A7.B8.C9.A10。D
11.B12.C13.D14.A15。C
16.D17.A18.D19.A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22.DE23.ABDE24。ABCE25。BDE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读起来不顺口27.市场价格,贾,通“价”
28.现在为什么落后呢29.不顾念国事
30.二十天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1)狗性不变,不打落水狗将误人子弟
(2)事实论据
(3)归纳法(答例证法,也可)
32.(1)说明细菌虽小,但所占地盘之大,种类之多繁殖之速,食物之
繁均为生物的首席
(2)列举例证法(答举例方法,也可),如列举“狮虎熊象,牛羊狗鼠”等
等;比喻说明方法,如用大小饭店、酒店、包饭馆等比喻人和动物的肚
第 1 页
皮或食管。
(3)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
33.(1)应该拥护、爱戴、崇仰伟大人物;不要沦为奴隶之邦。
(2)表示人们在深沉的悲愤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象征手法。
五、作文(30分)
一类卷(26—30分)
A内容:中心突出、见解深刻
B语言:行文流畅、语言准确
C篇章:结构谨严、层次明晰
[评分参考]:以28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突出的,获得满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20—25分)
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B语言: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
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评分参考]:以2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14—19分)
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尚充实
B语言:语言通顺、有个别病句
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评分参考l:以1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b、其中B项比较好一些,酌情加分;c、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8—13分)
A内容: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
B语言: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
C篇章: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
[评分参考]:以1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b、另两项稍好—些,酌情加分;c、另两项稍差一点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7分以下)
A内容:文不对题,内容贫乏
B语言:文理不通
C篇章:结构层次混乱
[评分参考]:以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b、另两项尚可的,酌情加分;c、兼有上述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大学物理自学练习题】推荐阅读:
九年级物理练习题09-29
八年级物理同步练习题07-31
2018九年级下册物理练习题10-04
基础物理实验习题答案09-09
八上物理补充习题答案07-24
沪教版初三物理浮力专项练习习题07-31
浙江大学大学物理实验07-25
大学近代物理实验10-11
八年级下册物理习题集07-16
物理学1章习题解答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