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观后感(精选5篇)
1.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观后感 篇一
我们亚洲,历史悠久、文明璀璨;文明对话,高朋满座,胜友如云,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饱含着文明之光,彰显着中国智慧,是人类文明的创举,也是合作交流的成果。本次大会邀请到了来自亚洲47个国家的代表与,实现了亚洲国家“全覆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和执行局主席李炳铉都将来华参会,必将在展示多彩文明的同时,让亚洲国家间更加亲近,让亚洲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亚洲发展编织出包容、信任、友谊的文明之网。本次文明的对话恰逢其时,其源自于中国的大力倡议及亚洲国家在交流合作中的积极努力,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上海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倡议还是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系列会议、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一系列努力,这场文明对话有着深厚的基础,以文明层面的对话为引领,必将进一步升华友谊、释放文明交融的无限潜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是一个通过对话交流,凝聚共识,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这是一场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的盛会。正如中国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一样,中国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也被认为是巩固和发展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创举,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彰显各美其美的文化自信。伊斯兰文明、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亚洲乃至世界各国分别形成了各具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化,它们传承和记录着各自历史的深厚、各自民族的精神基因、各自人民的智慧创造。文明对话的过程就是不同文明展示和呈现的过程,它可以让各国增进和深化对各自文明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美人之美的兼收并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一部人类生存发展的文明史,也是各种文明在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中实现共同进步的交流史。文明对话的前提就是在坚守自己的文化自信的同时,从内心建立对不同文明的尊重,心怀平等交流、择善而从的虚心。美人之美体现的既是自信、平等、谦和、尊重的心态与品格,也是大气、包容、开放、友好的气场与格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在对话中丰富、在交流中提升、在互鉴中进步,从来都是各种文明得以发展、繁荣的历史逻辑。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促进美美与共的开放共享。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多元、多样的世界文明各呈异彩、相映成辉,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才会永远葳蕤繁茂,焕发万物并育的生命力。“顺道而动,天下为向”,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可以以邻为壑、独善其身的孤岛,文明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以开放与交流的精神实现共建、共存、共享,无论何种文明概莫能外,这既是事物演进的规则、规律,也是历史前进的大道、大势。
这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标志,是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设计成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颜色交织融合而成。我们诚愿并坚信,通过这次大会,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亚洲不同文明一定能够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时代光彩,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2.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观看体会优秀 篇二
大会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包含四大板块、110多项相关活动。
中国国家领导人发表了主旨演讲,字字真诚,句句铿锵。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
本次大会,全球近百个国家代表出席大会,有超百万人次畅享亚洲美食。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从亚洲文明巡游、亚洲文化展演、亚洲文化旅游展、亚洲影视周、亚洲文明联展、到北京亚洲美食节,无一不在向世界展示着亚洲文明的多姿多彩。
当然,对于这次大会外界有一些不好的言论,诸如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为了扩大中国的影响。
对于这些不怀好意渲染东西方“文明较量”“文明冲突”“文明对抗”。我们要说的是,中华民族对多样文明的尊重始终如一,真正的文明不会冲突!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办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文明对抗,而是为了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中国既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国际场合倡议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坚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是希望通过大会平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同时更好促进不同国家、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进一步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观后感 篇三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个草木生长的美好季节,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聚一堂,共襄盛举。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星罗棋布。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
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从宗教到哲学、从道德到法律、从文学到绘画、从戏剧到音乐、从城市到乡村,亚洲形成了覆盖广泛的世俗礼仪、写下了传承千年的不朽巨著、留下了精湛深邃的艺术瑰宝、形成了种类多样的制度成果,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文明选择。
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维护和平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没有和平,冲突不断甚至战火纷飞,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人民往来等都会沦为空谈。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恐惧,实现安居乐业、普遍安全,希望各国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经济发展是文明存续的有力支撑,繁荣富强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基石。亚洲一些民众特别是妇女儿童正忍受着贫困、饥饿、疾病的折磨,这样的局面必须改变。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希望各国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幸福和欢乐走进每一个家庭。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韵味不同的文明,如中亚的古城撒马尔罕、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新加坡的圣淘沙、泰国的曼谷玉佛寺、希腊的雅典卫城等。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文明之美集中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等经典著作和文学、音乐、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之中。现在,大量外国优秀文化产品进入中国,许多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中国同各国一道,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搭建了众多合作平台,开辟了广泛合作渠道。中国愿同各国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各种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实,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条件。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超过1.6亿人次,入境游客超过1.4亿人次,这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中国愿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增进亚洲人民友谊贡献更大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这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议题广泛、内容丰富,希望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提出真知灼见,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学习心得:书写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画卷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在北京启幕,亚洲各国文明对话交流,凝聚共识,激发共鸣,激扬自信,打造共同繁荣的精神家园。
今天的亚洲,有全世界67%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众多文明的汇聚交融之地。早在5月召开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就提出,中方倡议通过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方式,推动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为激活亚洲古老多彩文明新活力提供了努力方向。
亚洲文明聚集历史智慧,应该礼敬传承。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传承弘扬亚洲璀璨辉煌文明成果,在根脉相通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明对话,必将汇聚起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强大力量。
亚洲文明发展兼收并蓄,应该包容互鉴。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近代以来,亚洲各国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程中彼此鼓励、守望相助,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得益于文明对话交流、互学互鉴。历史与实践证明,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亚洲文明对话促进共赢,应该积极作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严峻挑战、发展难题,亚洲必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一带一路”倡议从一国主张到被写入联合国文件,“亚投行”应者云集、持续扩容,中国—东盟高质量合作发展势头喜人……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正携手亚洲各国,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新视角、新方案。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我们期待,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铺展开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画卷。(新华时评)
文明对话,绽放绚丽的亚洲之花
作者: 沈慎
最真诚的对话总能跨越千山万水,冲破层层阻隔。的初夏,古老而现代的北京张开热情的双臂拥抱世界,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齐聚,迎来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性时刻。
“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丽多姿”“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高度,把脉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在逻辑,深刻阐释了“多彩、包容、平等”的中国文明观,宣示坚定不移推进文明对话交流的决心。深切的话语、殷切的期待,在与会代表中产生强烈共鸣,也为亚洲文明繁荣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回顾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写下流传千古的佳话;“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古老丝绸之路,见证亚洲文明交流合作的步伐。今天,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亚洲各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世界提供丰富的文明选择。从形成覆盖广泛的世俗礼仪,到写下传承千年的不朽巨著,从留下精湛深邃的艺术瑰宝,到形成种类多样的制度成果,亚洲文明发展壮大的历史一再启示我们:交流互鉴是推动亚洲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文明冲突论”“文明优劣论”等陈词滥调不绝于耳,一些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做法,给世界带来了重重危机。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时代难题,迫切需要文明的力量,需要在对话交流中启迪智慧、凝聚共识、找寻出路。也正如此,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一个新的平台。这是当代中国的文明自觉,也是面向世界的历史担当。
六朵花瓣相连组成亚洲文明之花,七种颜色融合象征亚洲文明的多彩……正如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包含的寓意: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才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共同挑战、开辟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实现这一承载亿万人民期待的美好目标,对抗冲突只会背道而驰,平等对话才能渐行渐近。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四点主张,既是促进亚洲不同文明沟通融合的基本原则,也是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重要基石。
4.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观后感 篇四
[人民网]:各位网友,2009年4月18日上午11:00-12:30,人民网将全程直播09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大会,敬请关注![17:11]
[龙永图]:尊敬的领导人、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我荣幸地宣布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我们这次会议是在极其特殊的时刻举行的。人类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今天我们有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商界、学术界和媒体的1600多名代表集聚博鳌,共商应对这场前所未有以及非常复杂的危机的方法。今天,我们也邀请了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参加开幕大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索马雷;阿尔巴尼亚总理贝里沙;蒙古总理巴亚尔;越南总理阮晋勇;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缅甸总理登盛;伊朗第一副总统达乌迪。让我们对各位领导人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他们前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11:05]
[龙永图]:现在我很荣幸地邀请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致欢迎词。[11:05]
[拉莫斯]:谢谢龙永图秘书长。各位尊敬的来宾,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11:05]
[拉莫斯]:各位尊贵的客人,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各位尊贵的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我很高兴,也很荣幸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欢迎各位前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自博鳌亚洲论坛于2001年成立以来,这已经是我们第八次,也是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我要特别欢迎温家宝总理前来参加我们的开幕式,我也要代表所有人向他表示感谢,为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以及它的人民给予我们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11:07]
[拉莫斯]:我们每年的会议都是旨在为亚太地区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寻找共赢的解决方案,但是我要说的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经济危机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挑战是最为严峻也是最为复杂的。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全球的危机需要全球的解决方案,各国都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和措施,加强国际合作。我们今天的这个论坛为地区和全球的决策者,就像在座的各位、尊敬的来宾这样的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进行交流。而在两周之前,伦敦G20峰会期间,我们也就一些国际问题进行了探讨,而博鳌亚洲论坛以其广泛的覆盖面和深远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11:08]
[拉莫斯]:在座的各位代表着不同的背景、观点和利益,既有来自亚洲的,也有来自美洲、欧洲和其他世界地区的代表。各位的与会,充分证明危机并没有使得我们相互疏远,相反,危机使得亚太地区的领导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也使我们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凝聚人的力量,正是博鳌亚洲论坛的题中之意,我们要消除分歧,增进共识,加强不同信仰间的相互理解,促进经济社会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地区和而不同的优势。[11:10]
[拉莫斯]: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尊敬的来宾,我们需要团结一心,携手合作,最后我要再次欢迎各位前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会。谢谢,祝各位一切顺利。[11:10]
[龙永图]:谢谢理事长热情洋溢的讲话。女士们、先生们:中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博鳌亚洲论坛,温
家宝总理曾在2003年出席年会,今天,温总理再次莅临大会,给了全体与会代表极大的鼓舞。女士们、先生们,现在请允许我荣幸地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生阁下发表题为“增强信心 深化合作 实现共赢”的主旨演讲。[11:12]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本届年会把“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和展望”作为主题,对于凝聚共识、增强信心、深化合作、战胜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衷心祝愿本届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2008年9月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个一揽子计划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是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并力求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各种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一是全面扩大内需,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均衡发展。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主要是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导致经济减速、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增加,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我们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刺激消费,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使中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也是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所在。我们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解决这些矛盾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增投资计划中,重点加强农村建设和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田水利重大工程建设,增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加快修建农村道路,改造农村电网,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着眼于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围绕发挥中西部地区优势,建设煤运通道、西部干线铁路和机场。着眼于扶持落后地区,帮助困难群众,积极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等。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必将使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使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发展环境得以改善,对我国经济协调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
三是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我们制定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生产力,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选择那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集中力量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我们把投资的重点放在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上,加大对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的投入,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推动中国经济集约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和活力源泉,是长远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实施扩大内需的计划中,我们把公共资源配置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领域倾斜。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增强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我们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扩大国内即期需求,增强消费者信心,同时也有力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体制创新的集约型增长转变。
总之,我们制定实施一揽子计划,是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既是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的应急之举,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之策。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蕴藏着巨大需求和增长潜力,有改革开放30年建立的物质、科技和体制基础,有充裕的资金、丰富的劳动力等要素支撑,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在战胜危机的同时,一定能够使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明显缓解,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必将进一步释放,在改善本国人民福祉的同时,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
主要表现:一是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持续提高。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提高4.2和6.4个百分点;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8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家电下乡”和小排量汽车减税等政策带动下,家电、农机等行业产销大幅增长,汽车销售创历史新高。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2%,初步扭转一年多来的下降局面。
二是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农业形势总体稳定。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幅比前两个月提高4.5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呈现回升态势,装备制造业和部分原材料工业出现转机。强农惠农政策加快落实,产生积极效果。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夏粮长势较好;农资供应充足,春耕备耕进展顺利。
三是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产业升级较快。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地区工业总体增速虽然较低,但恢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势较强,生物生化制品、通信交换设备、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等增速明显超过工业平均增速。
四是城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分别增长11.2%和8.6%。五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
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衰退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实体经济恶化超出预期,全球经济复苏可能经历较长和曲折的过程。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大,主要是: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出口下降幅度较大;农业稳定生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回升乏力,经济效益继续下滑,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困难考虑得充分一些,做好应对更大困难的长期准备。[11:36]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毫不放松地全面实施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努力把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以一己之力战胜这场危机。
亚洲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0%,经济总量、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1/4和1/3。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但维护国家主权、加快经济发展、弘扬公平正
义、增进国民福祉的目标是相同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遏制疫病蔓延、环境恶化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是相似的;深化双边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意愿是一致的。
目前亚洲地区各种合作机制相继建立并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科技、人才等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合作的基础日益牢固。有效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亚洲各国不仅要把本国的事情办好,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共赢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中国是亚洲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与建设者,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与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多边自贸协定,推进了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我们还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署了6份总额为235亿美元双边货币互换协议,6份总额为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货币互换协议,丰富了区域金融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地区资金救助机制的作用。
拥有19亿人口、GDP近6万亿美元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我很高兴地看到,2003年10月我在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的设想,正在成为区域财金合作的重点,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中国愿意继续同亚洲国家一道,积极应对挑战,全面加强合作,使各领域合作更加充实和富有活力,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为此,我提出如下主张:
一是密切经贸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更加重视促进自由贸易,扩大区内贸易规模。在海关、检验检疫、物流和商务人员流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实际行动降低贸易壁垒,避免设置新的贸易障碍。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充分利用多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挥各国经济互补优势。中国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4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一举措对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财金合作,努力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充分发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作用,研究扩大互换额度和签约国范围。去年10+3国家决定建立800亿美元外汇储备库,最近又将其规模扩大到1200亿美元,显示了本地区加强金融合作的迫切需要和强烈意愿。希望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最大限度照顾彼此关切,尽早达成共识,建成区域外汇储备库,增强本地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地利用区内资金,促进亚洲经济发展。
三是深化投资合作,发挥投资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加快区域和次区域交通、电力、通讯领域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网络化。中国决定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各国扩大投资都要秉承开放精神,允许其他国家企业公平参与。鼓励各国企业在区域内相互投资,加强劳务合作,避免大规模遣返外国劳工。
四是推动“绿色”合作,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有效地协调政策和行动,加强亚洲国家在节能环保、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培育亚洲经济新的增长点。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原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深化对话与交流,积极开展务实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是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配合与协调,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通过APEC、亚欧会议和东亚-拉美合作论坛、亚洲-中东对话等平台,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落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共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监督,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平衡的结果,特别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支持;认真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推进国际减贫进程,避免因金融危机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11:51]
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工商界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亚洲地区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
用。企业家要注重社会责任,妥善处理各种风险和隐患,要善于把握世界经济调整时机,不断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亚洲发展潜力巨大,区内各类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只要坚守在这块土地上,尽量少关闭工厂、少裁员,加强各国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一定能够在应对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
女士们、先生们!我曾经讲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今天,我还要讲一句话,那就是希望,希望像一盏明灯,给予我们各国、各家企业、世界人民照亮了方向,永不熄灭。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坚定信心,充满希望,携手合作,共同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龙永图]:感谢温总理的讲话,特别要感谢他在讲话中带来了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转机的好消息,也带来了关于中国政府进一步应对危机、加强合作的五点主张。[11:52]
[龙永图]:总理先生刚才也讲了,在这次金融危机刚刚开始的时候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大家知道,金融危机以来,这句话已经成为全球公众和媒体引用的最多、影响最大的一句真言。[11:52]
5.《亚洲文明之光》观看心得优秀 篇五
亚洲先民与种子的最初邂逅,是鸿蒙初开的曙光。小麦和大米是人类创造文明的元气。土与火的相遇,涅槃重生。陶器与瓷器的智造,是对劳动者永恒的赞歌。泰姬陵与婆罗浮屠、长城与吴哥窟,赋予亚洲文明巨大的创造力。多样的文化碰撞,打造了亚洲的价值。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此,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我们看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深化、成果丰硕。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对的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当问题摆在全人类面前时,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回答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观后感】推荐阅读:
亚洲采风+教案08-27
亚洲大学排名10-02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08-16
祖国——亚洲腾飞的巨龙10-04
博鳌亚洲论坛代表名录01-11
区域地理亚洲测试题07-22
亚洲货币合作前景分析论文10-08
亚洲能源集团有限公司01-24
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导游词10-30
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教学设计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