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班主任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12篇)
1.给班主任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一
撷浪集——教育教学类读书笔记——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书笔记
1.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
——古印度谚语
【秋斋碎语】
2.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
【秋斋碎语】
3.我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马卡连柯
【秋斋碎语】
4.教师如何树立威信?李镇西说,上好课,不拖堂就行了。
【秋斋碎语】
5.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心理学家·詹姆斯
【秋斋碎语】
6.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为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秋斋碎语】
7.学会了赏识别人,就能在谦虚和学习中拉近心灵的距离,让彼此都能品味着关爱,快乐地成长。
【秋斋碎语】
8.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秋斋碎语】
9.用建议的方法容易让人改变错误,因为它可以保持个人的尊严与自觉。
——戴尔·卡耐基
【秋斋碎语】
10.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阳明
【秋斋碎语】
11.与孩子谈心,孩子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不是空洞的说教,所以多使用肯定的语气对孩子来说应该容易接受些。
【秋斋碎语】
12.教师要“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秋斋碎语】
13.与学生的关系究竟把握到何种尺度才能使他们既能感受到师爱,信任你,又能体现教师 1
撷浪集——教育教学类读书笔记——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的权威性,接受你的教育?
适当拉开一点距离,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俗话说:“距离产生美。”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是一个学生对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他又指出:“以后情况如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怎样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所作的合乎人性的触动。”受教育者能向他所爱戴的教育者敞开心扉,那将是一个彼此促使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
【秋斋碎语】
14.一个理想的教师就该肯于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桥梁,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它拆掉,鼓励学生筑造起他们自己的桥梁。
——美·南加州大学教育系教授·欧·巴士卡里雅
【秋斋碎语】
15.一个普通的班主任不必高大,但必须真实;不必知识渊博,但必须勤奋好学。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的艺术„„教师发挥影响力的前提是真诚„„
【秋斋碎语】
16.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
爱是因为相互欣赏而开始的,因为心动而相恋,因为互相离不开而结婚,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宽容、谅解、习惯和适应才会携手一生的。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而爱的宽容,则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使你发现生命的美好!这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豁达,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秋斋碎语】
17.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李镇西
【秋斋碎语】
18.阳光普照世间万物时,它并不会在意每朵花是否都会散发出幽香和芬芳;它所在意的是,光线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是不是都给了花朵最温暖的触摸。
【秋斋碎语】
19.天生其人有其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秋斋碎语】
20.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巴金
【秋斋碎语】
21.就教育的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赞可夫
【秋斋碎语】
22.教育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培养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公民。
【秋斋碎语】
23.往事重提,愈想愈有深意;旧创再理,刺心的疼痛怎禁得起?
——殷夫
2.给班主任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二
一、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年轻班主任多为刚踏出校门不久的学子, 恰值多梦的时节。他们总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总是期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就一番事业, 但现实生活往往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 它需要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 而是默默无闻的付出。作为教师, 我们能力很强, 但展示自我的机会却很少;做的事情很多, 但留名的却很少;付出的很多, 但得到的回报却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少年轻教师的心开始浮躁起来, 以至于怨天尤人。他们一方面报怨工作单调无味, 另一方面报怨工作辛苦烦忧, 于是逐渐迷失自我, 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 开始敷衍塞责。因此, 建议年轻班主任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 班主任才能排除尘世的喧嚣, 让自己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 让自己充满创造的激情, 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 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年轻班主任都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和远大的抱负, 往往会产生急于求成的心态, 妄图通过几次长篇大论的主题班会或组织几次大的班级活动就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这无异于痴人说梦。班主任说白了就是一个“孩子王”, 对于班主任来说, 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处理好无数琐碎的小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在一两天时间内就能养成的, 而是在他们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是实现教育和落实教育实效的载体, 能否恰当地利用它们对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教育是考查班主任教育智慧的试金石。因此, 建议年轻班主任要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曾有这样一则案例: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后, 他不是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 而是一声不吭地先绕教室巡视一圈, 然后迅速走上讲台, 开始对巡视的结果进行通报。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接着这位班主任又告诉学生, 他每天都将随时到教室检查卫生, 一旦发现谁的座位周围有垃圾, 就会通报并给予批评, 达到相应次数的还将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几周下来, 班内再也没有人乱丢垃圾了,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班风也因之迅速形成, 班级各项工作也都在短时间内走在了学校前列。从表面看, 这位班主任每天紧盯班级的卫生情况是有点小题大做, 但是从其长远作用来看却是恰恰相反。事实上, 正是他的这一小题大做, 才使班里学生变得谨言慎行的。试想, 如果班主任连卫生这等小事都如此重视, 其他方面又怎么可能放松呢?
三、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年轻班主任刚刚参加工作, 年轻气盛, 容易发脾气是一个通病。当遇到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 多数年轻班主任的习惯做法是:先对当事学生进行一顿猛训, 然后再要求其当众认错, 最后让他写出检查并保证永不再犯。不少班主任对这种“发火”式的处理方式很满意, 因为每次只要他们一发火, 问题便立即得到“圆满解决”:学生不仅立即承认了错误, 并且也痛下决心今后会改正错误。其实这种“发火”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因为班主任的一时冲动, 有可能会导致突发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进而影响对学生的后续教育。另外, 有时班主任仅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 往往会造成“冤假错案”, 这样会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抵触情绪, 致使他们会故意在班上惹麻烦:上课讲话、做小动作, 任你怎么处罚就是屡教不改, 导致本来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开始紧张对立。我们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尴尬的境地呢?给年轻朋友的建议是: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设一个“站岗的哨兵”, 让它随时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 切不可把自己心中的不快带到教室, 更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处理事情。不论学生犯下多么严重和不可原谅的错误, 也不能怒发冲冠、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 而是要设法使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 让心情恢复平静, 等理智重新占据上风的时候再去还原事实的真相, 恰当地处理学生的错误。
四、适时亮出自己的绝活
孩子们大多都会喜欢和敬佩那些博学多才的老师, 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 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换句话说, 班主任要想吸引和管住学生, 没有使学生信服的地方, 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所以, 年轻班主任需要在学生面前适当地亮出自己的一些绝活。如, 担任语文科教学的班主任可以从谈吐幽默、文笔雅致、字迹优美、语言标准等几个方面选定突破口;担任艺术科教学的班主任可以适时将自己的剪纸技术、竖笛、二胡技艺、精美书法等才艺展示给同学们。另外, 班主任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下自己渊博的学识, 进行跨学科授课……这样, 班主任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自然而然地亲其师信其道, 主动地去适应班主任独特的授课方式和管理模式, 而不是盲目地妄加评判, 师生关系自然也就日趋和谐融洽了。
五、做好班主任工作与授课的平衡
班主任通常既要承担一个班级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又要承担该班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很多年轻班主任不能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的问题是:一些班主任上课前一旦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 就会立马在课堂上进行处理, 对全体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然后再进行授课。也许有很多班主任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对啊, 教育不就是应该讲究时效吗?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校正不是越从速, 其效果就越好吗?但是我要说的是,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和做法。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是两种不同的工作, 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 首先会占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 破坏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其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其次, 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 还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和抵触情绪。可想而知, 如果班主任每次上课前都对学生进行一番训话, 无疑会给学生蒙上一层厚厚的心理阴影, 使他们形成班主任只会训人的印象, 导致班级气氛变得郁闷之极。另外, 长此以往还会使那些遵规守纪的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他们没有违纪, 但每次上课总要受到老师的集体批评, 心里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 对年轻班主任们的建议是:在班级日常工作中应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到教学与管理分开。对于课前那些突发的小问题应尽量做好记录, 留待课间再另行处理, 或者在班会课上把这些问题集中指出来, 引起大家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尽最大可能地化解消极作用。
六、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 形成教育合力
在班级管理这场大戏中, 传统观念认为班主任是主角, 任课教师是配角。于是, 有很多年轻班主任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自己是班级的唯一“主宰者”, 任课教师的职责就是协助和配合自己的工作, 因而很多班主任在班级事务的决策中往往不会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 一切都是自己独断专制。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班级纪律松懈, 班风不正, 学风不浓, 除了班主任所教学科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外, 其他学科均在年级倒数。怎么才能避免这一情境出现呢?给年轻班主任们的建议是:班主任要在班级建设中学会放低姿态, 主动为任课教师服务。班主任要主动帮助任课教师排忧解难, 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其学科作业上交和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 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 一旦发现某个学生的成绩退步了, 应立即协助任课教师做好该学生的思想工作;当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学科活动时, 班主任应根据自己的了解, 积极向任课教师推荐合适人选, 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任课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 确保任课教师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样,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就会日趋密切, 班级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日趋和谐, 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七、正确把握师生交往的尺度
3.给年轻班主任的几点建议 篇三
一、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年轻班主任多为刚踏出校门不久的学子,恰值多梦的时节。他们总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憧憬,总是期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就一番事业,但现实生活往往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它需要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默默无闻的付出。作为教师,我们能力很强,但展示自我的机会却很少;做的事情很多,但留名的却很少;付出的很多,但得到的回报却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年轻教师的心开始浮躁起来,以至于怨天尤人。他们一方面报怨工作单调无味,另一方面报怨工作辛苦烦忧,于是逐渐迷失自我,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开始敷衍塞责。因此,建议年轻班主任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班主任才能排除尘世的喧嚣,让自己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让自己充满创造的激情,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年轻班主任都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和远大的抱负,往往会产生急于求成的心态,妄图通过几次长篇大论的主题班会或组织几次大的班级活动就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无异于痴人说梦。班主任说白了就是一个“孩子王”,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处理好无数琐碎的小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在一两天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而是在他们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是实现教育和落实教育实效的载体,能否恰当地利用它们对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教育是考查班主任教育智慧的试金石。因此,建议年轻班主任要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曾有这样一则案例: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他不是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而是一声不吭地先绕教室巡视一圈,然后迅速走上讲台,开始对巡视的结果进行通报。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接着这位班主任又告诉学生,他每天都将随时到教室检查卫生,一旦发现谁的座位周围有垃圾,就会通报并给予批评,达到相应次数的还将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几周下来,班内再也没有人乱丢垃圾了,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班风也因之迅速形成,班级各项工作也都在短时间内走在了学校前列。从表面看,这位班主任每天紧盯班级的卫生情况是有点小题大做,但是从其长远作用来看却是恰恰相反。事实上,正是他的这一小题大做,才使班里学生变得谨言慎行的。试想,如果班主任连卫生这等小事都如此重视,其他方面又怎么可能放松呢?
三、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年轻班主任刚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容易发脾气是一个通病。当遇到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多数年轻班主任的习惯做法是:先对当事学生进行一顿猛训,然后再要求其当众认错,最后让他写出检查并保证永不再犯。不少班主任对这种“发火”式的处理方式很满意,因为每次只要他们一发火,问题便立即得到“圆满解决”:学生不仅立即承认了错误,并且也痛下决心今后会改正错误。其实这种“发火”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班主任的一时冲动,有可能会导致突发事件的进一步恶化,进而影响对学生的后续教育。另外,有时班主任仅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往往会造成“冤假错案”,这样会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抵触情绪,致使他们会故意在班上惹麻烦:上课讲话、做小动作,任你怎么处罚就是屡教不改,导致本来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开始紧张对立。我们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尴尬的境地呢?给年轻朋友的建议是: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设一个“站岗的哨兵”,让它随时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切不可把自己心中的不快带到教室,更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处理事情。不论学生犯下多么严重和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能怒发冲冠、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而是要设法使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让心情恢复平静,等理智重新占据上风的时候再去还原事实的真相,恰当地处理学生的错误。
四、适时亮出自己的绝活
孩子们大多都会喜欢和敬佩那些博学多才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换句话说,班主任要想吸引和管住学生,没有使学生信服的地方,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所以,年轻班主任需要在学生面前适当地亮出自己的一些绝活。如,担任语文科教学的班主任可以从谈吐幽默、文笔雅致、字迹优美、语言标准等几个方面选定突破口;担任艺术科教学的班主任可以适时将自己的剪纸技术、竖笛、二胡技艺、精美书法等才艺展示给同学们。另外,班主任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下自己渊博的学识,进行跨学科授课……这样,班主任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自然而然地亲其师信其道,主动地去适应班主任独特的授课方式和管理模式,而不是盲目地妄加评判,师生关系自然也就日趋和谐融洽了。
五、做好班主任工作与授课的平衡
班主任通常既要承担一个班级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又要承担该班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很多年轻班主任不能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的问题是:一些班主任上课前一旦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就会立马在课堂上进行处理,对全体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然后再进行授课。也许有很多班主任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对啊,教育不就是应该讲究时效吗?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校正不是越从速,其效果就越好吗?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和做法。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是两种不同的工作,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首先会占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破坏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其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其次,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还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和抵触情绪。可想而知,如果班主任每次上课前都对学生进行一番训话,无疑会给学生蒙上一层厚厚的心理阴影,使他们形成班主任只会训人的印象,导致班级气氛变得郁闷之极。另外,长此以往还会使那些遵规守纪的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他们没有违纪,但每次上课总要受到老师的集体批评,心里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对年轻班主任们的建议是:在班级日常工作中应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教学与管理分开。对于课前那些突发的小问题应尽量做好记录,留待课间再另行处理,或者在班会课上把这些问题集中指出来,引起大家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尽最大可能地化解消极作用。
六、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在班级管理这场大戏中,传统观念认为班主任是主角,任课教师是配角。于是,有很多年轻班主任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自己是班级的唯一“主宰者”,任课教师的职责就是协助和配合自己的工作,因而很多班主任在班级事务的决策中往往不会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一切都是自己独断专制。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班级纪律松懈,班风不正,学风不浓,除了班主任所教学科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外,其他学科均在年级倒数。怎么才能避免这一情境出现呢?给年轻班主任们的建议是:班主任要在班级建设中学会放低姿态,主动为任课教师服务。班主任要主动帮助任课教师排忧解难,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其学科作业上交和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一旦发现某个学生的成绩退步了,应立即协助任课教师做好该学生的思想工作;当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学科活动时,班主任应根据自己的了解,积极向任课教师推荐合适人选,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任课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确保任课教师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样,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就会日趋密切,班级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日趋和谐,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七、正确把握师生交往的尺度
有些年轻班主任思想上尚未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走得过近,甚至和学生称兄道弟,成了“哥们”或“姐们”。最后,他们遗憾地发现:开始学生很喜欢他们,但当学生发现老师还要教育他们的时候,对老师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还有些年轻老师则走相反的极端:对学生专制,不给学生说话的余地,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和抵触情绪,以致师生双方经常会形成顶牛的僵局,这也是不可取的。给年轻班主任们的建议是:要正确把握师生交往的尺度,既要拒绝零距离,又要反对距离过疏。教师与学生之间固然要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因为距离过疏会加大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上的隔阂,从而使师生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和支持。当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不可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过近,关系过于密切虽然能赢得多数学生的好感,但可能会导致教师丧失原则性,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愿望,以致学生做事没有任何顾忌,使班级管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相反,如果教师与学生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会使教师表现得庄重从容,处事公平洒脱,获得学生的尊敬。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育才小学
4.《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四
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教育经典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它不晦涩,通俗易懂,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进教育大师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
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其中第八十七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给我的启发最为深刻。“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是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我必须能够在美术这一学科中学习足够的知识,在美术的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了解学科的发展,清楚学科的动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的确是这样,只有当我的知识视野无比宽广时,在教育教学时,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改革创新、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
5.《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五
那么对待这样的儿童,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他们做出转变呢?以下是我针对“转变差生”这一主题拜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几点想法。
一、发现他们求知或擅长的领域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儿童都是适合走学好教科书这一条智力发展的道路的。班里有位男孩子,从一年级入学就从未得到过好的考试成绩,甚至连良好都排不上号,但是他看起来很努力。每一次来订正作业,每一次上课回答问题,他都非常使劲地想要表现好,但并不能如意。他因为一直得不到进步而充满了挫败感,甚至在家里流露出一些想要放弃的情绪。我明白他是无法用求知和钻研的精神、方法来应对教科书上的学习,于是我不再强加给他其他学生的学习要求,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我就努力地夸奖他,对待他学习上的错误也是耐下心来讲解。好在这样下来,虽然学习上并没有多少提升,但他不再有放弃的念头了。
到了二年级,我关注到,他的体育成绩突显出来,于是我让他来担任体育委员一职,也仅仅希望他在班级队伍的管理上可以有所帮助。而在我意料之外的是,当他成为体育委员之后,他的体育成绩开始有了突飞猛进,尤其是跳绳,在二年级就可以跳到180甚至200个。我觉得,发现他体育这一领域的优秀让他担任体育委员这个决定,对他来说一定是意义重大的。
二、不要吝啬对他们的称赞
我们班里有位男生,兼具了学习困难和调皮捣蛋两个问题,这里暂且叫他小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堂上让学生对生字进行组词的环节是再普遍不过的了。但是我发现,一到这个环节,小吴举手就特别积极。我几乎可以感觉到他对站起来回答组词的渴望。
我一开始以为他是难得遇到能够回答的问题,非要起来表现一番,于是我给他机会站起来组词,并随口给他一点鼓励和称赞;后来我观察到,我随口给予的称赞,也带动了一小部分学生的掌声,并且他们还会向小吴投去“你真棒你在进步你真不容易”的鼓励性的目光,而小吴在同学们的“簇拥”下笑得特别开心。于是我开始在课堂上多给予小吴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机会,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鼓励他、给他小小的掌声,而他也变得愿意在学习上多花一点心思了。令我感到意外的还有,课下他也收敛了许多,不再像从前一样是办公室的常客了。
三、不要放弃阅读
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阅读上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不能理解、无法复述、找不到关键词句等等。这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对比班内成绩优秀、学习比较得心应手的学生,可以发现,他们在阅读时可以在引导下甚至是自发地提出“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之类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并且能够说出自己从这篇阅读中得到的信息;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儿童无法思考老师的问题,更别说自己进行质疑了。
6.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 篇六
1、【摘录】:
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心得】:
读着读着,我惭愧起来,我发现我自己并没有做到那几点,比如多读书、多思考、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幼小的心灵。实际上,从刚刚开始工作到这半年下来,我关于教育方法上的理念发生了些微的变化。我觉得这样的变化有点可怕,让我嫌恶起自己。大学时候,脑袋里接受的理念是教育学生要关注他们的心灵,就像大师说的这样:“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然而到了真正的工作中,发现这些理念被自己表现成了温柔地讲话和做事情,以为这样就是对的,却连连碰壁,班级管理陷入混沌和困境。于是我板起脸来,采用教师霸权主义,显然奏效了,那个时候我怀疑了,动摇了,以为那些理念纯粹是理想主义,以为对小学生的教育是不是必须要强权政治呢?谈什么平等?他怕你自然就听你的了。发现了自己的变化,我对教育第一次产生了怀疑。而今,当我和大师对话,我发现大学时候自以为消化吸收了的理念实际上仅仅皮毛而已,因为理解得肤浅、不深刻,所以经不起工作中真枪实弹地轰炸,理想中的育人构想想五彩斑斓的肥皂泡一样很轻易的就破碎了,取而代之的是盲目的否定自己、仿效他人。现在我明白,不是理念有误,而是我仍然需要学习,仍然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谈心,而且也不要随意地抛弃自己对教育的信念。
2、【摘录】: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心得】:是这样吗?就是说如果我对他们多一些个别关注,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喽。
3、【摘录】:
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
【心得】:我在想,在这次期末考试复习时,当我发现我要求学生做的试卷对个别孩子来说太难,而他们不认真去做的时候,想到了给他们布置不同的、简单的、针对性的功课,当时还有些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现在看来是有必要的,可惜没有好好施行,对他们的功课没有进行评价,过程不完善,提高他们成绩、保护他们自尊心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4、【摘录】:
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己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严重危险。”
【心得】:我总是在班级里强调喜欢进步的学生,却并没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如教学、管理班级来给他们每一个人进步的机会和环境,空口的话是没有作用的。看到以上的话,我想,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存在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懒惰心理,或者说可以考虑分层的学生,但是这个层应该怎样呢?我还要在日常教学中想一想吧。起码有这样的一是就是很好的。值得骄傲的是我关注到了“进步”这个词。
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上,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而解题占用上课的90%的时间),把班级分成了5个组。就像刚刚我想到的,看来是给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智力水平或者成绩现状,分成5个组,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并且组是流动的,不是固定的。这时我想起了我的语文课教学,新授课上还是要讲好基础知识,适当得拔高,然后布置作业,筛选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然后再进行分组教学,简单的可以按照分数段来划分,个别的可以特殊对待。再次分组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比如上复习课是发不同的卷纸,或者对于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这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保持对于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很重要的,也是我的目的。要坚持每一天这样夯实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
5、【摘录】: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心得】:那天在火车上,只是随便拿起眼前的一本书,读了起来,忽然感觉读书是这样享受的事,文字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心间,从来没有过的感觉,真是在和我的心对话。所以说,我要读书,只是坚持不懈的形式,并不是决心,因为真正的读书不是任务,而是因为兴趣和需要才去读他,与书为伴,启迪心灵。
6、【摘录】:
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应当努力做到,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使字母、音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于他的注意的中心。你还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心得】:一边读一边想苏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欣喜的是自己占了喜欢边阅读边思考的方式,于是在学习上处于前列。最重要的是要怎样训练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确切地说是一种“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可以教育学生了解阅读时思考的重要性,让他们做一个有心人。可以从简单的一句话入手,教学生怎样思考。例如: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告诉学生: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你在读它的时候,不可以读读了事,你要去想这句话展示了怎样一幅画面,有哪几个词语可以帮助你完成这幅画,这句话里有“蓝蓝的”、“飘着”、“白云”、“几朵”,脑海中的图画马上呈现之后,你还能想到什么?比如说很美、天气晴朗或者作者心情不错都可以。让学生去说,然后教师帮助他启发他,随后再找一句和几句,一起边阅读边思考。
7、【摘录】:
7.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 篇七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锦集1
我认识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一本书,这是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我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年代里,同刚开始工作的年轻教师举行了无数次会见和谈话,收到过他们成千上万封信,从而促使我不得不写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长者送给我们年轻人的一件珍贵的礼物,书中,这位长者那么执著而真诚地对我们提出建议和劝告,这些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则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积蓄”,他用那么多的实例和体会、经验,把枯燥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得生动明白,如在我们耳边娓娓道来。读这本书,不仅是在读那一条条独立成文的建议,更是在读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让我获益良多: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于是有些学生年年的评语中老师都有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要集中”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孩子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孩子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有一定的困难。他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看过了一部名著上的一部分故事,对它已经有了了解,那么我们在看由它拍成的.电影或电视剧或看书时,我们就会看得特别认真,想办法将这个故事与这部名著里的其他情节联系起来去理解,你理解的越多,脑子中这个故事的前后联系越紧密,你就越爱看,对这部名著的思想理解得就越深刻。
学生也是这样,我们要想使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给我们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断地吸取书中的知识,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毕竟很多建议是老教师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发展学生,也要发展教师自身;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这样才能在自己这个工作岗位上,虽然过的平凡,但也充实,不至于“蜡炬成灰泪始干”。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锦集2
走进《给教师的建议》,惊喜的发现,它犹如一杯好茶浓香四溢,回味无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提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所提的教育建议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是让人豁然开朗,受益无穷。
苏霍姆林斯基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在他的`书中无处不体现出这样一种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
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用无数教育实例告知所有的从教者,应多加关注学生心理,改善教学,一切务必讲究一个“真”字,让最真实的自己走到学生中去,用最真心的话语与学生交流。
看着他那精力充沛、仿佛永远年轻的身影,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长期受着伤病折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参加反法西斯战场,两块弹片一直残留在他的胸部。尽管这样,他仍然一刻不停地从事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因为他实在太爱他的学生了。为了直接与孩子打交道,他放弃教育局长的职位,而甘愿当一名校长和教师——在担任校长的同时,他还一直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并负责教学工作。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室中给他们上课,在假日里带领他们去郊游,他甚至还和学生一起去荒无人烟的小岛探险。他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为“我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几乎整天都和孩子泡在一起,所以他对孩子们了如指掌。他甚至长期观察并跟踪记录了3700多位学生的成长历程。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怀念他的孩子们,渴望回到学校去,同孩子们在一起,听孩子们的笑声。他虽然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给后来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小说和童话故事,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8.《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 篇八
初读这本书时我还是一名师范生,那时由于没有教育教学的经历,所以对于一些建议并没有深刻的体会。走到岗位后重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是伟大的教育家,给教师提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他在书中反映出的教育思想以及他提出的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都为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所存在的困惑作了很好的解释。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中多次提到后进生的问题,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苏霍姆林斯基的思考也引起了我深入的思考。我知道学生是有个别差异性的,即使都是后进生,他们后进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要以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但回头想想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做的只是表面工作,并没有从实质上分层对待。平时我是从反馈的结果上来看待的,比如:每次考试后奖励分为两类,一是奖励前三名即成绩优秀的同学,二是奖励一些有进步的同学。通常这些学生的成绩处于中下等的。但仔细想想,如果只从结果上去分层评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书中谈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地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这让我想到,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应该高度重视分层教学的问题。比如,备课中问题的预设就要分层,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有点困难的学生来回答,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基础好点的学生来回答。再如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脑力劳动,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教学中对于那些思考缓慢的学生,必须特别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头脑迟钝而责备他,也不要给记忆增加过重的负担
9.给班主任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九
最近我阅读了《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在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感受很深,这本书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为老教师提供各种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些建议和一些观点,对于我这个才工作10年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数学教学,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我想,数学教学内容首先要精简和目的明确。一节课35-40分钟,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就会显得既精又简。以六年级下册的《百分数应用题》为例,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来自学生的三个问题:①学什么内容?②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③为什么要学?作为教师把握了这三个核心问题,也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课堂内容就相当清
爽、简洁。其实,教师若能抓住这三大问题,教学内容就一定能处理得得心应手。教学过程要简化。数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有些教师的课堂设计使许多原来简单的课堂变得纷繁复杂。有些教师为了“作秀”,特意设计一些障碍与陷阱,搞到学生大半天摸不着头脑,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比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平均分饼,动手操作,了解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教学过程简洁明了,轻重得当,没有那种费尽心机联系生活只为理解某一概念的做法,收获甚好。
10.给班主任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十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他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该书中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因此而命名。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许多理论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以下两点让我最为记忆犹新。
第一点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比特罗夫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老师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为她修好电视机后,尼娜比特罗夫娜感到非常的难受,他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指出: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活着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很多领域的其中之一。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即分数也并不能代表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这一事例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
第二点多读书。
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和源泉。苏霍姆林斯基列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很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写听课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如果一位老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交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至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对于学生来说,也应该把阅读放在重要的位置。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玩没了的补课,而是靠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交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那么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阅读,便成为培养思维的一种方法。
11.给班主任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十一
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它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进教育大师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为何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少?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从细小方面入手,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刺猬”。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还给我们指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鲜明的、形象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不合适的运用,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经验证明: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过度兴奋,这时教师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学生就会更加兴奋。其次,教师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及在头脑中的保持,同时也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奥秘之一。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一个比喻,把课堂的教学活动比作是师生建立的一座高楼,当教师将新的知识这块砖递到学生手上的时候,学生应该知道放在哪个位置,并且它还应该站在远一点看看,这块砖与上一块以及整个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他才能将这块砖(新的知识)放好。要将已学过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工具。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我想,今后,读书将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读了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觉得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12.《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优秀 篇十二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作者就举例说一个朋友特卡琴柯,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每次备课都要周密的考虑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时将做些什么,给所有的学生调谑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读到这点羡慕这位数学老师的课堂,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收获,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尽。这就要求我们课前先要备课,备学生,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给班主任的建议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给班主任的10条建议09-14
资深班主任给家长的8个建议11-17
《班主任成长日记》教师读书笔记12-09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书笔记11-09
班主任给高三的寄语06-30
学生给班主任的寄语12-18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09-11
学生给班主任的毕业赠言11-16
初三班主任给学生的寄语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