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关于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10-14

区政协关于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共8篇)

1.区政协关于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XX区科协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区宣传思想

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报告

区委宣传部:

在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单位及时组织学习贯彻了会议精神,坚持用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指导科协宣传思想工作,突出科协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创造性”,大力宣传科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优秀事迹,为巩固和推广“全国科普示范区”的创建成果提供宣传思想保证。现将我单位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任务

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结束后,区科协局党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部署2012年相关工作,党组书记XXX同志通报了会议精神,会议提出了贯彻落实区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实施意见,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传达提纲等精神,重点学习了区委《XX区2012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XX区2012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全体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明确2012年度全区宣传思想工作要点,全单位上下将围绕中心工作为全面深化科普示范区质量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

二、与时俱进,全面抓好行业宣传思想工作

我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原则,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为党的事业服务,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五、六中全会精神,把用党的科技政策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XX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确保宣传思想工作实效。

(一)抓好理论武装,为构建和谐科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一是抓好特色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引导全体干部职工领会各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部署,采取领导带部属,干部带职工的方式,加强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围绕上级重大工作部署,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总结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中取得工作经验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可行具体措施和办法,开展理论研究和对策思考。

(二)加强行业道德体系建设

一是重视抓好经常性教育。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教育,以建设诚信XX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教育与落实制度、教育与提高干部素质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抓好重点教育。围绕中心,加强指导,开展形势任务和时事政治教育,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政治保障。

三是加强针对性教育。探索行业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注重点面结合,搞好人员思想分析,掌握思想动态,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职工政治坚定,思想稳定。

(三)贴近中心,为构建和谐科协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 坚持重点宣传与特色宣传相结合,及时对科协系统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作部署和工作成就进行宣传,鼓舞士气,提升科协形象。

一是突出宣传的重点。宣传我单位在省、市科协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工作中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科协工作整体水平提高所采取的举措和服务成效。

二是做好 “科普日”和“科技周”宣传活动。制定宣传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相关规定宣传,确保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三是把握难点抓宣传。动员全局干部职工热爱科协、建设和谐科协、营造积极进取的科协环境所展现的科协风貌以及在凝聚行业力量,推进行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

三、强化责任,以严谨的政治态度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升科协形象

为贯彻好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科协党组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二是要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路,巩固和发展行业宣传思想工作做法;三是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紧扣《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落实,大力宣传我局贯彻各级重大决策部署,提升科协形象的创新做法。

XX区科协 2012年2月16日

2.区政协关于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关于**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我区于XX年邀请**科学院编制了《**市**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全面梳理和判断了**区产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明确了**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一带、两极、三板块”的**区产业发展空间构想和发展重点,揭示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基础与路径取向,并有针对性的设计了相关发展战略和行动方案。目前“规划”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规范性明显加强,引资吸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坚实亮点。

一、产业发展实施情况

1、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我区产业发展重点是建设26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板块,28平方公里的集旅游、商贸、物流等为一体的服务业板块和29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板块。随着鑫维玛瑙城的正式对外营业、高尔夫球场、滑雪场、孙家湾国际工业遗产旅游度假区的开工建设、国际新城A区、华侨总部大厦的正式签约,随着高孙路改造工程、新南外环路和阜盘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以及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被市政府列为市级产业基地实行封闭式管理,享受**市产 业基地同等政策的确立,我区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2、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经过努力,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路网建设有序展开,形成了海新路、新开路、塔新路、新南外环路、沈阜路环状路网,新开路基础层油面工程、矿山公园环坑公路、阜盘高速、高孙路南延工程及北纵路征地动迁工程顺利完工。不仅如此,我区还争取了 6.1公里 市电和2.3公里矿电改造工程,启动建设了起步区日供水5000吨的供水工程和供气工程,今年,还要完成南纵路工程。启动北纵路和新开路西延工程。至此,我区已经基本具备企业入驻条件。

3、产业基地实现跨越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作为我区吸引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总量的载体,涵盖新型材料“产、学、研、销”的多个领域,重点发展矿山设备、建材、生物医药、机电、冶金、纺织、精细化工等新型材料。XX年占地1平方公里的非煤产业园区成功入驻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已有矿岩棉、玄武岩、液压支架、膨润土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今年上半年,和美集团、奥凯佳钛业、双橡工矿、康泰药业等项目相继入驻,总投资20亿元的中科低碳工业园项目也将于7月上旬签约入驻。围绕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全区上下已经形成万众一心抓项目,万马奔腾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4、旅游开发迈出崭新步伐。我区逐渐加大对旅游产业 的开发力度,重点打造世界工业遗产、中国玛瑙之都两大城市外宣品牌,集中力量推进海州露天国家矿山公园、孙家湾国际矿山旅游区和太平新城项目建设。目前,鑫维玛瑙宝石城已经正式对外营业;总投资30亿元的孙家湾国际矿山旅游区项目定于本月30日开工建设,届时陈政高省长将出席开工仪式并亲临剪彩奠基,该项目的落成对改变**区位优势和区位条件,塑造太平崭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总投资25000万元的高尔夫球场项目已于去年开工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的纵横实业温泉、冰雪大世界项目也已入驻开工,年底前就能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0亿元的华侨总部大厦项目将于8月前开工建设。我区还将规划建设集城市综合体和旅游区为一体的太平新城项目,该项目将成为我区政治、文化、商务休闲的新中心,并成为人才、资金的聚集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是资源型城市中心区的典型代表。存在着许多资源型城市共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地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设资金短缺。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到入驻企业,虽然基地内主干路网已经基本形成,但基地内新开路西延、北纵路、起步区内路网等路网建设还没有形成,基地内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亟待加大投资力度给予完善。

2、基地内规划不细,未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选 项原则。有的项目布局过于分散,整体规划还不细致。

3、土地问题成为制约我区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区乃至我市项目用地状况紧张,这就成为制约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向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我区的项目和资金的支持,重点争取对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招商思路进一步明确,着力引进规模大、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能为群众就业和财政增收作贡献的项目。二是出台详实、科学的招商方案,明确招商任务、方向和目标,建立健全全员招商机制。三是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派专业招商人员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鲁地区为招商重点,赴京、浙、广等地进行招商引资,强化招商人员业务培训,增强招商力量。

3、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一是推进重点项目达产达效。加快非煤高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金石集团矿岩棉项目和玄武岩制品项目竣工投产,膨润土深加工和液压支柱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促进XX达机床配件、包装器材纸板箱等新开工项目达产达效;新时代民爆、博顿润滑油等签约项目尽早建设。二是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加大对万达铸业、阜锦开关、北方电力管件、昊海华龙机械、金广机械等骨干企业 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克服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在贷款贴息、技术改造、产能扩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其规模壮大、效益提升。同时,紧紧把握住“突破XX”和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积极做好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联系,努力解决项目融资难问题,创新融资方式方法,力争使入驻基地企业都能做大做强。

4、提升功能形象。一是加大行政效能建设力度,实行“三个一”服务,在第一时间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咨询和帮助,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二是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部门联挂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调研指导,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困难。落实定期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探索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确保现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是加大项目合同执行力度,在投资总额、投资强度、产业政策、用地政策、规划许可、环保要求、工程进度、优惠政策等方面严格审核,确保项目达到合同约定要求。四是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促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确保了安全稳定。

5、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和完善“工业立区”的产业发展方针,以现有产业格局为基础,突出地区优势和特色,坚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坚持大旅游带动,做强现代服务业,打造工业引擎,实现商旅文工联动,实现高端产业与低端产业兼顾、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共赢。一是加速发展新型工业。坚持集中布局,加快建设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继续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发展以资产为纽带、产品为龙头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在为大企业配套服务、扩大就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增强吸纳就业和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旅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等为现代大工业服务的基础性生产服务业,培育发展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改造提升房地产、商业餐饮等产业,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

3.区政协关于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大家好

我首先代表局领导班子,对区政协考评领导小组莅临我局,开展检查考评工作表示欢迎。

分局今年接收、办理区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的提案共有二份,分别是由苏委员提出的《关于物业管理的一点建议》(一届三次15号)和石委员提出的《关于规范物业管理、分门别类制定收费标准的建议》(一届三次121号)。我局领导班子,对于区政协委员提案一直很重视,这二份提案,交由主抓物业管理工作的副局长与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共同承办。在规定的时限内,对提案中的所提建议进行答复与落实,派专人负责走访提案委员,并按复文程序和要求,上报办理结果,两位委员对于提案的办理结果分别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下面,我对这两份提案的办理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苏委员提出的“关于物业管理的一点建议”中,关于小区内生活垃圾的问题,在我区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基本得到了解决。我区老城区截止2005年底,商住楼竣工面积已达181.3万平方米,其中由物业公司管理的面积为167.8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2.5%;这些小区的卫生保洁都做得比较好.同时对于这项物业管理企业的日常工作,我局也在随时监督.对于业主反映垃圾清运工作不及时的物业公司,及时下发通知,限期清理,保证业主有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剩余部分的小区,也将逐步纳入到物业管理中,从根本上解决小区管理、卫生等问题.提案中所提高空抛物的问题,属于一种不文明的社会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仅凭物业管理企业或某一个部门是不能够解决的。物业管理企业在这方面只能加强宣传,增强清扫的力度;只有居民的文化道德素质和环保意识不断提高,高空抛物的现象才能消失。

物业公司为居民提供扔垃圾袋的服务是个很好的建议,能够避免居民随意丢弃垃圾,但这不在物业管理企业的基本服务项目内,是需经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协商后,在物业服务合同中另行约定的有偿服务项目。

二、石委员提出的“关于规范物业管理,分门别类制定收费标准的建议”是个很具体的问题。现在政府对于物业服务收费的管理实行的是价格备案制;既由业主大会与物业管理企业,根据双方约定的服务标准、项目及酬金,在物业服务合同签订后,到物价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核发收费许可证。

我区老城区物业服务费执行的是原县政府1997年第5号令规定的政府指导价格,此价格的构成是物价部门根据当时我区楼房综合情况制定的;现在省、市有关于物业服务与收费的具体办法尚未出台,而我区商住楼多以单体楼房为主,形成规模的小区为数不多,这其中楼房的主体、配套设施设备、场地、绿化等到情况相差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的是综合情况和宏观控制的服务与收费标准。

此前,我局组织相关人员积极调研和编写物业管理服务与收费办法,但撤县建区后,已不适合。另行发文,须执行市里的政策法规,市里正在研讨,准备出台相关政策,分门别类细化相关的收费指导意见。

同时也希望小区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及乡镇人民政府,能够按照《市物业管理规定》的要求履行职责,在小区内组织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选举出业主委员会,房产分局负责对筹备组选举业主委员会等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由业主委员会代表广大业主,选聘物业公司并与被选聘的物业公司具体协商管理事项。

要搞好物业管理工作,需要很多单位如:建设、城管、工商、物价、公安、环保、供热、供水、供电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实施《哈尔滨市物业管理规定》,和业主们共同努力打造和谐社区,为创建和谐社会努力,这样才能将物业管理工作做好。

4.区政协关于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六安市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一调研组

(2010年5月16日)

2010年5月13至14日,市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一调研组对霍邱、叶集两县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历时两天的调研。市人大工作研究会会长汪永义、副会长朱善云、名誉副会长周方正和部分会员、名誉会员参加调研。霍邱、叶集两县区首先汇报了本县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要求。尔后,调研组又深入到霍邱县姚李工业园区益康油脂有限公司和蓝博旺三期工程,曹庙庆发集团八卦矿泉饮品有限公司,长集农产品加工园雨润集团霍邱福润肉类公司和皖西麻黄鸡生产基地,岔路皖西绿源牧业有限公司,城北工业区华安达集团,经济开发区金安矿业有限公司以及叶集试验区经济开发区,孙岗乡龙江安置小区,三元乡龙塘村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和沙塘敬老院,安徽绿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六安康运木业有限公司,安徽大团结植物油有限公司,叶集金可达肥业有限公司,叶集来浦照明有限公司,金太阳建材商贸城,思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对其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听汇报和实地察看,调研组成员对两县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两县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第一要务,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强领导,积极投入,规范操作,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霍邱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大。霍邱县委、县政府以“大力发展以矿冶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城区建设为重点的城镇经济,以激活投融资为重点的财政金融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企业不断壮大,铁矿开发快速推进,民生工程扎实开展,农业生产再创新高。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4.6%;规模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3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亿元,增长5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增长19%;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27.6%;农民人均纯收入4061元,增长10.1%。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二类县中居领先地位,在全市各县区中位次靠前。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乘势而上,精心打好农副产品、矿产等五张资源牌,加速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增长方式的转变,继续实施钢铁“双百亿”工程,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县域经济保良好的发展势头。1-4月,规模工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50.4%,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46家,净增25家,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6亿元,增长55.4%,财政收入3.7亿元,增长22.3%,到位境内引资12.1亿元,增长94.5%,境外引资1000万美元,增长168.8%。在农村经济上,继续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扎实开展汛前检查,及时做好春灌和田间管理,午季粮食丰收在望;在城镇经济上,围绕构建“一轴两带五区”的大城关格局,今年又谋划确定了“滨湖之城、淮畔明珠、皖西钢城”的目标定位,全年拟投资12亿元,启动建设25项重点工程,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

(二)叶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大。注重招商,实现由过去的纯商贸向现在的工业和商贸综合发展;城乡一体化率高;木竹加工、轻纺食品、商贸物流支柱产业发展讯速。2009年底,全区生产总值19.8亿元,年均增长13.3%;工业增加值9.8亿元;财政收入11200万元,年均增长11.2%;农民人均收入4400元,增长2.3倍。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由纯商贸向工业和商贸综合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80余个,其中三千万元以上项目22个,改变了过去规模工业空白、工业经济薄弱的现状,实现了向工业和商贸综合发展的经济模式。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是1999年的10.6倍,年均增幅26.5%;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4.8亿元,增加值4.1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2%。

2、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初步形成了三纵六横的城市柜架。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8年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6万人增加到8.3万人。城镇化率达60%,居全市之首。

3、注重兴商安商,构建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历经十年发展,叶集商业流通网络日趋健全,商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现代流通方式迅速兴起,各类市场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木竹加工、轻纺食品、商贸物流支柱产业讯速发展。2009年,全区亿元专业市场4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9亿元,是1999年的3.6倍。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两县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分别和两县区的有关负责同志作了交流,一致认为,有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予支持督促解决。

1、霍邱要尽快完成铁矿开发及深加工项目总体规划。近年来,霍邱铁矿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入驻企业19家,其中矿山企业13家,深加工和配套企业6家。2009年,共生产铁精粉346万吨,实现产值41.5亿元,创税3.9亿元。今年3月,首钢与大昌公司在霍邱县注册3亿元,成立了“安徽首矿大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收储项目土地3600亩。霍邱县委、县政府决定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以霍邱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铁矿综合开发为基础,以钢铁产业为主导,形成完备的钢铁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铁矿采选、冶炼、钢铁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形势喜人。但是,由于霍邱矿区整体规划和开发区中心拓展区控制性详规尚未完成,矿山企业各自为阵,建设分散,道路、学校、医院、住宅、商业网点等功能不完善,且起点较低,有的矿区还拿工业用地建造职工用房。

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霍邱铁矿的系列开发,争取将与首钢合作的铁矿深加工项目列入省“861”目录,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对铁矿深加工科学立项和项目资金;尽快完成霍邱“钢城”的整体规划。

2、帮助和争取增加霍邱经济开发区项目用地指标。铁矿深加工项目,应通过独立选址、安排专项用地计划指标。

3、建议确立叶集新建制,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叶集素有“安徽西大门”之称,1993年,省委、省政府在原叶集镇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并实行地区计划单列;1998年12月,省委、省政府在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管辖范围扩大到孙岗、三元两乡,行使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享受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有关政策待遇,直属六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区现辖镇区、平岗两个办事处和孙岗、三元两乡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320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

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初衷是通过行政体制升格,激活机制创新,加快叶集发展。从当时的情况看,体制活力和区位优势使叶集确实掀起了一轮发展的高潮,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省直管县的大环境下,叶集有效投入不足、发展速度放缓的问题日益显现。其核心问题是叶集在国家没有“户头”,这样叶集不仅很难争取到国家项目和资金,享受不到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各种政策,就连省里一些部门也不给叶集立“户头”,建制县区享受的各种项目、资金基本考虑不到叶集。同时省直有关部门安排的建设项目如政法补助专款、消防装备建设、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卫生经费等专项资金也得不到安排。仅叶集每年的财政转移支付一项就比其它县区平均水平少了近5000万元。

5.区政协关于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五

2008年10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区城市社区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9月份,区政府办、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组成联合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区城市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社区196个,其中城市社区86个,农村社区27个。84.8%的城市社区居民规模在1500户以上。近年来,随着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氛围的不断浓厚,和谐开福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干部文化素质明显提升,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全区共有社区干部651人,“两委”成员438名,主职(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95人,其中交叉任职的37人,平均每个社区9.86人。一是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170名,占26.1%,女性481名,占73.9%。二是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116名,占社区干部总数的17.8%;31岁至35岁的134名,占20.6%;36岁至45岁的社区干部293名,占45.9%;46岁至54岁的102名,占15.7%;55岁以上的6名,占1%。三是从文化层次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社区干部210人,占32.3%;大专学历的350人,占53.7%;大学本科学历的91人,占14%。四是从来源方式来看,选举产生的社区干部273名,占41.9%;聘用的217名,占33.3%;街道下派的78名,占12%;其他来源的83名,占12.8%。五是从工作年限来看,社区干部中有4年以上社区工作经历的占41.9%,其中10年以上的占20.5%。绝大多数社区干部思想稳定、工作责任心强,能认真履行职责,服务社区群众,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拆迁、社区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以及抗冰救灾等重大工作中,坚持扎实工作、负重奋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居民和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近几年加强社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和街道、社区的努力下,我区社区建设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展,通过撤并社区、新建、购买、改扩建等途径,社区用房基本得到解决,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90%以上的社区建成了自有办公场地,93个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各社区逐步配套完善了“六室二站一场一校一市一中心”,大部分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功能上实现了办公、服务、学习、教育、活动“五位一体”,基本满足了社区办公、居民活动的需要。

2、保障投入普遍提高。2005年以来,市财政按照每年每个社区下拨4万元,区财政按1:2.5配套,使每个社区下拨经费由2003年的4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4万元以上。经统计,2007年各社区上级拨款共计1173.19万元,平均每个社区17.7万元。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为社区干部经济待遇提供了基本保障。2007年,我区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年平均收入为32487元,其中基本工资收入为17562元,奖金、福利及补贴14925元。各地主要是通过设立年终考评奖金、发放补贴等措施增加了社区干部的收入,清水塘、湘雅路等街道2007年对年终考核合格的社区书记、主任发放的补贴达到20000元以上。同时,全区90.9%的社区干部参加了养老保险,77.8%的社区干部参加了医疗保险,53%的社区干部参加了失业保险,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街 道还落实了工伤和生育保险。

3、队伍建设明显加强。近年来,各街道按照“三个一批”(选任一批、下派一批、选聘一批)的方式选任社区干部,有效改善了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结构。一是民主“选”。在2006年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各社区普遍推行“两推一选”、“海选”,通过党内民主推荐、居民代表直选等方式把一批“自身能力强、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优”的同志选进了社区干部队伍。二是机关“派”。对一些社情民意比较复杂、班子战斗力不强的社区,各街道有计划地从机关单位中选派一批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志,通过法律程序到社区任职或挂职。当前全区下派干部的人数占社区干部总数的12%。三是公开“聘”。根据社区人才需求,从高校毕业生、企业改制下岗人员等群体中公开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队伍。当前,通过公开招聘进入社区的工作人员占社区干部总数的33.3%。

4、激励导向不断优化。一是重视典型激励,使其荣誉上有追求。对优秀的社区干部,在物质上给予奖励的同时,在舆论、宣传方面积极宣传其先进事迹。近几年来,我们重点宣传了在抗洪抢险一线牺牲的孔月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坚持两年一次评选“十佳村(社区)干部”,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拆迁建设一线的优秀社区干部,向基层倾斜大力推荐社区干部参加省市先进的评选表彰等。二是适当提拔重用,使其事业上有奔头。对于在社区工作多年,业绩突出,能力较强,群众评议较好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加大提拔重用力度。几年来,先后从****街道***社区、***社区、****街道****社区的优秀干部中选拔了***、***、****三名同志进入街道领导班子,激发了广大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和事业心。三是鼓励参政议政,使其政治上有成就。几年来,区 委组织部、区民政局每年都组织社区书记、主任参加不少于7天的集中培训或轮训,以提高社区干部的履职能力。区委在推荐上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和确定本级人选时,都明确规定社区等基层一线代表应占的比例。目前,全区社区干部中有市党代表1名、区党代表30名,市人大代表4名、区人大代表10名,市政协委员1名、区政协委员4名。

5、居民自治体制得到创新。自2003年第五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起,**、****等街道的社区开始探索实行了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与社区服务有机统一的“议行分设”模式。通过直接选举,实现社区居委会成员居民化、义务化,通过招聘社区工作专干分设社区服务体系,在组织体系上和总体上实现社会居委会成员与社区工作者的分离,确保社区居委会以主要精力抓好自治。

三、存在的相关问题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以及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对照现代城市社区发展要求,就我区社区建设的现状而言,总体上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工作任务与社区职能定位不相适应。按照社区功能定位,社区“两委”及社区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居民群众。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日趋多样,范围和对象急剧扩大,居民群众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要求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加上社区工作职能定位不明晰,许多职能部门把社区当作一级行政组织,社区因此承担了政府部门交办和街道转交的大量行政性工作。经调查统计,目前社区每年需要应对的政府部门下派的行政性事务有计生、综治、社保、环卫、工商税务、调查统计等25大项、90个 小项。一个社区门外悬挂的牌子可以有30多块,甚至有许多社区为应付上级检查,哪个部门来就挂哪个部门的牌子和制度上墙。遇到中心工作和各类检查评比,常常是“白加黑”、“五加二”超负荷运转。同时,由于“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制度执行不到位,社区工作做得越多,保运转的负担越重,社区干部既要“谋事”又要“谋生”,工作压力很大。而且由于主要精力用在“向上”完成任务,难于履行法律赋予的自治职责,弱化了“向下”的服务,以致两头受压、两头不满。在我们发放的248份调查问卷中,有206名社区干部表示工作的压力非常大,占调查人数的83%。

2、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一方面,投入不足。目前,我区各社区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拨付的办公经费、专项工作经费和以奖代拨资金,大多在14万至20万元之间。按每个社区9名人员每人年工资补贴1.5万元计算,社区用于社区干部的工资福利支出占全年工作经费的90%以上,基本上处于“养人”和保运转的状况,而面积越大、居民越多、工作量越重的社区所需的资金缺口就越大。另一方面,收入偏低。统计部门的数据表明,近年来***市城镇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每年均以两位数的百分比速度递增,2007年我市城镇在职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7968元,增幅为13.62%,我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5937元、9694元,分别增长16.8%、19.1%,而社区干部特别是普通社区干部的平均工资收入是明显低于这一水平的。经统计,我区社区的“两保”及普通社区干部年收入大多在1-1.5万元之间,一些新进社区的年轻工作人员月工资仅为900元左右,达到全市城镇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社区书记、主任数占81.8%。在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中,79.8%的人员对现在的工资待遇不满意,普遍反映 当前的收入状况与工作量不相称,与物价上涨的幅度不相称。而且由于身份不同,同一社区干部之间也普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如街道下派干部一般享受街道的福利待遇,比其他工作人员要高,从而拉高了平均收入水平。

3、管理机制与社区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优秀干部晋升机会太少。因受到集体干部和工人、临聘人员“身份”等政策限制,一些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有的参加公务员考试,由于没有政策倾斜,很难与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竞争。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前途渺茫,“再怎么努力当个社区书记就到顶了”。二是社区急需人才“进口”空间太窄。社区干部主要来源是选举产生、街道下派和向社会聘用。由于就业形势的紧张和某些政策性的安排,社区逐渐成为安排街道富余人员的重要渠道和政府解决再就业的重要基地,岗位有限加上公开选聘社区干部没有成为制度性要求,很难有针对性地吸纳一些满足社区群众服务需求的专业人才。三是落后干部“出口”渠道不畅。相当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还存在固步自封、安守现状、敷衍了事等陈旧观念,工作上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于一些工作一般,能力素质不强、群众反映不好的社区干部,由于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也很难将其及时淘汰。即使个别街道试图建立淘汰机制,也因为缺乏统一的刚性工作要求而难以实施到位。总体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进出”管理机制,急需人才进不来、优秀人才留不下、落后干部出不去的问题给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造成了较大困扰。

6.关于全区危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六

近几年,?政府把农村危桥修复作为全?十大实事之 一,筹措资金,分批实施,狠抓落实,切实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部分危桥的修复,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了群众好评。但由于危桥数量多、分布广,?财政财力有限,仍有一大部分危桥没有得到修复,已成为农村的重大安全隐患,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按照?政府领导彻底摸清全?危桥底数的要求,我局会同乡镇、街道办事处对全?危桥情况做了一次详细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调查情况

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区水利局组织?名工程技术人员,结合乡镇、街道办事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我?危桥进行了实地查看、拍照、统计,并查阅有关资料,根据损坏严重程度对危桥进行了认真梳理,分类汇总,建档立卡。

二、危桥基本情况

经实地调查和统计,我?现有危桥?座,主要分布在:???*座、???乡*座、???乡*座、???乡*座、???镇*座、???乡*座、??乡*座、??乡*座、??镇*座、??乡*座、??镇*座。

其中桥板断裂、桥体坍塌、桥栏严重损坏,已影响正常通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急需修复和重建的有?座。据初步预算,修复和重建?座危桥,共需资金???万元。

三、群众的意见和反应

近几年,?财政对部分重点危桥进行了维修,水利、交通、农开等职能部门利用项目资金对部分危桥进行了重建和维修,但鉴于财政投入有限和项目计划太少,大部分危桥仍没有及时维修,几乎每年都发生车毁人伤、车毁人亡的事故,已成为我?的一大安全隐患,群众反应十分强烈。多次采取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呈递报告、新闻媒体曝光、拨打行风热线、到信访部门上访等方式进行反映,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多次呼吁加大危桥维修力度。

四、建议

一是要按轻重缓急尽快制定实施计划,?财政要列出年度专项经费,对?座重点危桥进行维修和重建。

二是交通、水利、农开等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危桥修复和重建争取项目资金,力求做到项目建设与危桥修复相衔接。

三、对部分农村生产桥梁,要动员鼓励社会力量筹资建桥。要借鉴周边县市的一些成功做法,激发群众投资维修桥梁的热情。

四是加强桥梁的管护。根据桥梁的归属,各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做好管理和维护。

五是对一些一时无法修复的桥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设立警示标志,以杜绝超载车辆随意通行。

附件:

1.???危桥统计表??危桥照片复印件

7.区政协关于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七

在区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督导组的领导、指导下,我局于6月中旬制定了《鄞州区发展和改革局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的工作方案》,并认真实施开展。工作方案的实施取得了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层次的效果。为总结这两个多月时间的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我局认真开展了“回头看”,深入自查,发现并整改问题、总结经验,努力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现将有关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切实解决了突出问题,整改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1、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认真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二次的机关干部理论学习,以“注重学习,提高水平;注重实干,提高工作效率;注重团结,提高战斗力”为切入点,使全体党员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得到了提高巩固,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问题上得到了提高巩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问题上得到了提高巩固,在勤政廉政、当好人民公仆的问题上得到了提高巩固。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奉献意识,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使党员党性得到锻炼,工作作风明显改进。

2、完善了机关党支部班子队伍,加强对工、青、妇的领导

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机关党支部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机构合并后的情况,通过民主程序进行了机关党支部支委的改选,按工作职能,对党小组进行了重新分组,确定了党小组长,落实了责任,配齐配强了力量。近阶段5名同志转正为中共正式党员,机关党支部党员数达43名,加强了组织力量。加强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开展了局工会换届选举,产生了由5名同志组成的新一届工会工作领导班子;组织开展了妇女健康知识讲座和妇女体育比赛活动。

3、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创办了局简报和网站

加强发展和改革局对外宣传力度,创办《鄞州发展改革简报》。已明确了在8月底前进行创刊,并落实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简报将以双月刊形式发布,结合局工作职能和特点,以“替百姓谋划、为领导决策服务”的理念,设立决策参谋、政策宣传、调查研究、经济动态、工作进度、畅所欲言等栏目,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局对外影响力和对群众服务能力。

建立互联网平台和网站,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已落实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计划在9月份完成整个网站的主页和各分页设置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新主页的设计,增添了改革的栏目,并收集了局15个科室部门的约11MB的信息资料。通过网站设置,将为广大企业提供最新的政策信息和行业发展动态,使群众充分了解发展和改革局的工作职能,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局知名度。

4、完善党委班子民主集中决策体制,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局党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开展了班子民主生活会,加强了班子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局党委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得到加强和巩固。完善党委民主决策体制,经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规范了局财务审批制度,党政正职不再执行日常财务审批工作,日常财务审批由政工副职进行,其中超过3000元的由党政正职与政工副职联签,重大开支由党政班子会议决定;并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好局中层干部竞聘工作,通过资格审查、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五位机关干部脱颖而出,被任命为各科室的负责人,人员配置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坚持不懈地推进了机关作风建设,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题,继续开展了“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紧紧抓住学习贯彻《宁波市鄞州区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契机,强化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机关干部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树立勤政为民思想,关心群众疾苦,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困难。认真开展“千名机关党员服务社区建设”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达到100余人,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助残、扶贫、帮教、护绿、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深入实施了“三联”活动,把五乡镇真正作为局党员干部的学习基地、教育基地和工作调研基地,近阶段开展了2次帮困结对走访活动。

5、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局各方面工作任务

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全局上下全体同志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和计划报告中的各项指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目标,全区经济社会仍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局作为综合经济部门在参谋、建议和综合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了计划、规划、改革、物价、统计等职能,特别是对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快速推进新城区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建立健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1、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党基层组织、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巩固提高了整改成果

我局已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制度,重新修订编印了《发展和改革局政务公开手册》和《办事指南》,形成了用机制用人、以制度促事的局面,提高了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水平。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工作制度汇编(初稿),共有37项规章制度,如党委议事规则、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意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心组学习意见等,下个月将定稿公布,将真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中对机关党员学习培训、激励表彰、考核评价制度和党支部工作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等规章制度进行了重点建立健全,形成了常抓不懈的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2、贯彻实施局“凝聚力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切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经局党委研究,出台了《局党委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意见》鄞发改党[2005]240号文件。我局进行了工作创新,要求以党小组为单位建立党员与非党群众的结对联系制度,引导非党对象积极向组织靠拢;并建立了机关党支部学习制度,实行“三统一”,即统一点名签到、统一学习内容、统一规定时间,明确机关党员每人每年平均学习参会率不低于90%,不足的必须会后补课。我局“凝聚力工程”建设立足于解决当前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重视不够、监督不力、组织制度落实不全、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健全“了解关心人”、“教育提高人”、“监督激励人”和“服务奉献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共制定了分级谈心谈话、党员与非党群众结对联系、“三必访”等14项工作制度。同时加强了领导,落实了责任,要求全体党员提高认识、积极参与,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切实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有力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新业绩

在巩固提高整改成果的工作中,我局全体党员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发挥科室各自职能,争先创优、干一流工作,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了新的提高。

1、当好了参谋,科学统筹促发展。建立健全了调研课题机制,以制编“十一五”规划为契机,重点研究培育方向、培育政策、培育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加大了规划管理力度,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认真做好了第三产业服务业规划工作。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扶持政策、考核办法。紧紧抓住我区当前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强劲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提高了服务业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3、切实解决了新鄞州工程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通过加强综合协调,做好了下情上达,确保了新鄞州工程顺利推进。理清思路,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了区委、区政府的参谋,明确了新鄞州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强化了综合协调的力度。

4、加强了项目的预审、审批工作,规范投资管理。近期抓紧完成了第一批、第二批违法用地的补办工作。同时通过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基本建设项目办事流程,把我局牵头的“联合踏勘”延伸到了“联合验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采取“分类管理、部门会审、专家把关、中介审核”的方式,严格控制了财政性投资项目的投资概算审核。抓好了前期工作,充分利用重点工程用地指标方面的政策倾斜,在争取资源方面获得了主动。

5、增强了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加快了体制改革的进度。做好了对拟上市企业的服务工作,巩固了区拟上市企业董事会秘书联席会议的长效机制。认真做好了9月份香港洽谈会的准备工作,努力促使拟上市企业海外上市、融资。促进了拟上市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国家证券市场的政策法规,交流了外地及本地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好的做法,探讨研究了拟上市企业如何规范资产重组、股权设置等重大问题,帮助了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探索建立了文体市场运作新机制,逐步实现了由政府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6、健全了基层统计网络,提高了统计服务水平。积极协调解决了镇(乡)统计站职能和人员编制,努力改变了传统统计资料上报方式,建立了统计数据直报系统,减轻了基层的统计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及时上报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报告,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对各部门的服务质量。

7、切实落实了价格调控措施,规范了价格行为,提高了价格行政执法水平。通过严格执行“两条控制线”措施,实现了价格总水平预期调控目标;深化价格改革,切实规范了涉及人民群众的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加强了对粮食、农资、能源、原材料等重要商品价格的价格监测分析;充分发挥了价格预警应急机制功能,积极应对市场的突发性事件;大力宣传了价格收费政策,增强透明度;加大了价格监督力度,严肃查处了各类价格违法案件,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对照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的要求,我局还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主要有:一是这次“回头看”检查中亦发现了一些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平时不注重学习,不重视调查研究,对实际情况缺乏系统科学的把握,对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缺乏应有的敏锐性,因而工作中常处于盲目、被动和落后状态;二是由于体制以及工作分工的不同,或多或少还存在“职责不清、效率不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与干得一般一个样”的问题。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不断推进和深化。我局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立足本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使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鄞州区发展和改革局

8.政协关于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八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精神,全面了解全县教育状况,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一行12人,在×××副主席的带领下,于11月4日—20日,到县教科局和部分城乡学校进行调研。调研组既看到了我县教育发展的可喜变化,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学校总数为120所,其中公办完全中学2所,普通初中12所,小学10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在校生人数28942人,入学率99.8%,辍学率0.2%;初中在校生人数14804人,入学率97.8%,辍学率2.2%;高中在校生人数4176人,入学率38.5%。

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比例分别为97.1%、93.2%、81.4%,比2000年分别提高6.39、14.81、20.75个百分点。

二、主要成绩

(一)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国家对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县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已达99.8%。

(二)在全省率先免除高中生学费,为贫困学生创造了继续读书的机会。我县免除高中学费后,2007年又免除课本费,使2007年高中入学率比2005年高出9.6个百分点。

(三)在全省率先实施“教育移民”的扶贫新模式。将××乡271名初中生整体搬迁到县××中学实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学费)就读,逐步提高××乡年轻一代的文化素质。

(四)在全省率先对职业教育实行“四免一补”。200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全县考不上高中和中专的初中毕业生整体纳入职业教育范围,并加大对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职教中心3550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3228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和食堂将于2008年上半年竣工交付使用。目前学校已招生1200人,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投入2000多万元改善××中学和××中学的基础设施,为扩大办学规模创造了条件。

(六)全面实施“农远”工程。2005年以来,为我县农村118所学校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全县“农远”覆盖率达100%,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七)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005年在全省第一个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我县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在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

(一)教师缺编及专业结构不合理。

1、按照规定,我县应配置教师编制2427人,但目前全县中小学只有教师2177人,尚缺编教师250人,其中:小学缺编58人,初中缺编107人,高中缺编68人。加上在编不在岗或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弱病残教师64人,以及机动编制,全县教师实际缺员314人。

2、农村学校英语、多媒体、图音体教师缺编严重,许多农村学校不能正常开设英语课、电脑课、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由于缺教师、缺课室,造成不少学校班额过大,如××中学、××中学、××中学、××中学的很多班额超过80人,最大班额达到93人,给教学和管理都造成了很大难度。特别是许多教师每周课时工作量都在15节课以上,个别教师高达27节课(按规定,中学教师的周课时工作量应在8—14节课),教师工作量严重超负荷,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仪器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1、许多农村中小学教辅用房、功能室、宿舍紧缺。目前全县各中小学尚缺教辅用房138770平方米,学生宿舍6469平方米,学生食堂6022平方米。如××中学需要住宿的学生共1200人,但现在学校只有能容纳350名学生的800平方米学生宿舍,尚有85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没有解决;××中学每间不足40平方米的宿舍挤住了40多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农村中学的教学仪器普遍紧缺,影响了学校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

3、教师工作间严重不足。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工作间尚缺542间,面积为13550平方米。此外,各学校均没有图书馆。

(三)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调研组通过抽查××、××、××、××四个镇2007年小学升初中考试成绩,发现有的镇考生语文科平均分为26分,及格率6.33%,数学科平均分为14.36分,及格率2.46%,四个镇的小学生考试及格率均在45%以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县的农村基础教育还相对薄弱。究其因,主要是2004年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部分校领导、教研员和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学习、研究,对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理解不透,认为新课改就是减少学生的测验和作业,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测评工作没有建立起规范化、正常化的机制。许多农村中小学每个学期除了中段考和期末考试外,平时基本没有测验,甚至连作业都很少。各学校基本上没有对各学科各位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比、反馈,教科局也没有根据新课改后的新型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目没有对各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监督、检查。

(四)学校的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机制。校长的管理理念、学校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但由于教科局对学校的管理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造成部分校长“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严重,不思学校的改革发展,没有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资源去改善办学条件,致使一些学校的操场变成了晒谷场,一些学校的菁菁校园变成了猪狗牛羊的乐园。特别是部分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到位,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五)教师职称评聘脱节,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我县尚有89名教师的职称只评未聘,由于评聘脱节,使一些教师认为有无职称一个样,直接影响了一些老师对教学和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我县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抓全员培训,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就全县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年轻教师多,35岁以下的有1038人,学科优秀教师不多,缺乏学科带头人)来讲,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也不够,按国家规定,教师的培训经费应占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但目前我县仅为0.47%,比例过低。

(七)教育布局不够合理。××中学、××中学、××中学、××中学、××中学和县一小等学校,都存在班额过大、师资、课室、实验室、宿舍紧缺等问题,但在××、××等边远农村小学又存在生源稀少等现象,如×××小学配有2位教师,却仅有4名小学生;××小学作为一所完全小学,配有7位老师,但只有31名学生,而且其中四年级出现断层(即没有学生),农村教育布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合理,影响了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八)教科局教研室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好。在调研中,许多校领导和教师反映县教科局教研室没有针对课改后的新理念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没有对各学校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反馈、通报,也没有对各学科的教学开展交流学习等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九)全县高考成绩有所下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5——2007年我县参加高考人数分别为943人、1184人、1184人,本科第一批录取分别为128人、87人、56人,录取率分别为13.6%、7.3%、4.7%。据掌握的情况分析,高考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1、2003年我县开始实行高中扩招,扩招速度、规模居全省各市县重点中学之最,特别是实行高中免费入学后,高中学生从2003年的1730人猛增至2007年的3108人,各班的平均班额都在80人以上,给课堂教学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但扩招不仅满足了部分初中毕业生继续求学的愿望,而且也降低了青少年的犯罪率,社会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2、高一优秀生源少。以2007年秋季高一招生为例,新生录取分数汉族生为36分(××市录取分数为58分),少数民族生为28分(××县录取分数为31分),70分以上的成绩优秀生仅有80人。据统计,××中学近三年高一新生的优秀平均率仅为10%,合格率只有25%,且每年全县中招考试的前20名都被省属重点中学录取,其他接近省属学校录取分数线的部分优秀学生也择校到省属学校就读,高中拔尖学生留在县中学就读的极少。

3、没有针对高考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十)学校与家长缺少沟通,没有发挥社会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责任与作用,致使部分家长对新课改后的学校补课及征订教辅书等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

四、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我县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状况,全面夯实我县教育基础。希望在2008年财政支出预算中,能够向农村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倾斜。

(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县教科局每学期都要对全县各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比、通报,对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和教师要进行表彰,对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和班级要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进行整改。要把考核结果作为校领导、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作为晋级聘用及“评先”“评优”的参考。

(三)政府要设立奖教基金,并加大奖教力度。县教科局要尽快修订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要按照公开、公正、稳定的原则,以工作实绩和贡献作为绩效工资和奖教评定的依据,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校长目标管理责任制。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一个一流的校长和一个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而且还要有一套科学、高效、民主、和谐的管理机制。因此必须对各个学校的校长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促使他们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调动他们一心一意谋学校发展,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对缺编教师的学校选优配齐教师,特别是要尽快解决县一中教师缺编的问题,政府要给县一中一定的自主招聘教师的权力,切实把一些骨干教师从繁重的课程负担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致力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其次,要按相关政策彻底解决在编不在岗或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弱病残教师占编问题,以优化师资队伍;再次,政府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对教师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要抓业务培训,还要抓师德、师风建设,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不仅要抓好全员培训,还要扎实抓好学科专业培训;特别要注重加大对年轻教师、农村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力度,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培训考核机制。对教师的培训考核既要注重笔试成绩,更要注重提高和加强他们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六)尽快解决教师职称评聘脱节问题,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调研中,老师们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意见是职称评聘脱节,希望政府能尽快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七)尽快投入资金帮助农村学校建造所需的教师工作间,以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安心教书,用心育人,减少“走教”现象。

(八)县教科局要尽快配齐配强配优教研室力量,以指导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县教科局要对教研室人员进行充实调整,加强其业务力量,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促进全县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九)要进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一是把一些生源少,分布密度较大的教学点、小学进行整合;二是把那些挨在一起,可以共享教学资源的中小学进行整合,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或者把一些生源少、分布密度较小的同类学校进行整合,以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一篇:王维的鹿柴的正确读音下一篇:四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