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运砖体育活动教案(精选12篇)
1.中班运砖体育活动教案 篇一
中班健康教案《运砖》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建筑工人不怕困难、勇敢的精神,学习推小车运输,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健康《运砖》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综述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是他们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在游戏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推小车运输,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2、学习建筑工人不怕困难、勇敢的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学习推小车运输,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教具准备
1、大灰狼头饰一个;小推车2辆;积木若干。
2、场地布置。
活动流程:
一、创设实际情境,活动身体幼儿跟着教师转转头,弯弯腰,伸伸手臂踢踢腿。
二、学习推小车
(一)教师出示小推车并指导幼儿学习。
提问:这是什么?
请幼儿尝试推车,指导幼儿推车时身体弯腰前倾,两手握紧手把,平稳向前推行。
(二)进行推车练习。
分组练习推装有积木的小推车,请幼儿说说自己尝试后的感受。
(三)小结。
要使小推车不倒,就要保持平稳。
三、游戏“运砖”猪小弟要造房子,但是少了很多的砖块,需要我们帮助,有了小推车,我们可以把砖块运到小猪家了。
(一)讲解游戏要求。
游戏开始,幼儿迅速将一块砖(积木)放入小推车内,走过弯曲的山路,路上可能会出现大灰狼,看到大灰狼出现,原地不动,否则就被大灰狼吃掉,大灰狼离开则继续前进,过了山路到小猪家,把砖块放在小猪家后原路返回,接着第二位幼儿运砖。
(二)幼儿分组游戏一次(请一位幼儿当大灰狼),教师对游戏情况进行评价。
(三)幼儿分组游戏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运的砖又快又多。
四、总结评价今天小朋友的表现很不错,很勇敢,你们帮了小猪这么大的忙。
教学反思
本着“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支持者”理念我组织了这次“运砖”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开始部分,我借助音乐《劳动最光荣》歌曲进行活动身体的情境部分,中间部分,我以幼儿为主体,通过情景的创设,提供材料,推动和引发了幼儿的合作。使活动有效的得以开展,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结束部分,通过设定规则,保障了幼儿的合作,引进竞赛,使幼儿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这次活动整体来说效果较好。活动中我始终以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和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幼儿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意识,并能积极探索合作方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些许的不足和遗憾,如最后环节,在设计时考虑准备运两次砖:一次是以幼儿商讨的方法运;第二次是在第一次运砖的基础上,总结好的方法进行比赛运。但由于园内材料有限,虽自己也加工了一些,但还是达不到预期设想结果,只好改变原先方案,使活动的结束不像预设的结果理想。但是对于幼儿来说,需要在反复的、不断的练习中才能体悟合作的要领,所以我们以后还要在生活活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充分尝试,让每个孩子体验成长、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本文扩展阅读:砖头:砌墙用的一种长方体石料,用黏土烧制而成,多为红色,俗称“红砖”,也有青色“青砖”。中国标准粘土砖的尺寸为240×115×53mm,这一尺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砖的长宽高之比为4:2:1(包括10mm的灰缝宽度)。砖墙的厚度多以砖的倍数称呼,由于砖的长度为240mm,因此厚度为一砖的墙又称“二四”墙,厚度为一砖半的墙又称“三七”墙,厚度为半砖的墙又称“一二”墙。网上多用砖头来比喻一些过激的调侃。
2.中班运砖体育活动教案 篇二
在组织中班体育活动时, 我们发现班内大部分幼儿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发展相对比较薄弱。在投掷方面, 幼儿虽然很喜欢投来投去, 但出于安全的考虑, 在一日生活中这种行为是不被鼓励的。在体育活动中, 幼儿有投掷的兴趣, 但是缺乏持续性, 因此, 我们设计了这个体育活动。
为了提高幼儿投掷的兴趣和坚持性, 我们设计了青蛙和蛤蟆的角色, 通过池塘的布置让幼儿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增加和同伴的互动, 以保持不断练习的兴趣和愿望, 同时为接下来真正的对垒游戏积淀经验。我们还设计了有角色、有情节、有规则的游戏, 既调动了幼儿投掷的兴趣, 又保证了投掷活动中的运动量、运动强度, 提高了锻炼的实效性。
考虑到中班幼儿还不能很好地分清抛、投、掷、扔的区别, 在设计活动时我们没有把单一的投掷动作作为主要内容, 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尝试, 以及通过观察模仿了解他人的方式方法。在设计教师的指导策略时, 重点从出手角度、站立的方式、身体和手臂的动作进行指导。鼓励孩子在不断尝试中, 通过自我对比调整动作。
在投掷器械的选择上, 考虑到是中班下学期, 我们设计了用气球制作的水球。一方面水球本身有一定的重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掷的难度;另一方面, 幼儿天性爱玩水, 夏天投水球的感觉以及水球可能迸裂溅开的水花, 会增加幼儿的兴趣。此外, 水球的质地也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活动目标
1. 在抛、投、掷、扔与躲避的游戏中, 锻炼投准和躲闪能力, 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
2.感受游戏规则的意义, 愿意遵守游戏规则。
3.体验对垒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请幼儿用气球灌水、扎紧, 制作水球若干;音乐《青蛙与蛤蟆》。
2. 用警戒桩和小旗绳围成宽5 米、长8 米左右的长方形池塘;1.5 米×3 米不透光的布一块。
3. 根据幼儿人数事先分好红、黄、蓝、绿四队。
4.备用衣服每人一套, 游戏结束后更换。
活动过程
一、律动热身, 进入情境
1. 慢跑热身。
教师带领幼儿绕池塘慢跑, 同时进行身体各部位的热身。
(说明:在带领幼儿慢跑的同时, 注意活动头部、肩部、体侧、腿部、手腕、脚腕等部位, 做好简单的热身准备活动)
2. 自由律动。
播放音乐《青蛙与蛤蟆》 (呱呱呱呱塘里一群青蛙, 呱呱呱呱夜晚出来玩耍, 呱呱呱呱有的像是唱歌, 呱呱呱呱有的在谈话。呱呱呱呱你说那是蛤蟆, 呱呱呱呱他们不是青蛙, 呱呱呱呱声音不像唱歌, 呱呱呱呱像是在吵架。青蛙唱歌声音高, 蛤蟆讲话嗓门大, 谁能够分得出青蛙蛤蟆。青蛙蛤蟆在一起, 快快乐乐在玩耍。哈哈笑笑哈哈彼此一家) 。师幼一起自由律动。
(说明:音乐《青蛙和蛤蟆》趣味十足, 能带领幼儿很快进入游戏情境。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鼓励幼儿随音乐自由律动, 并引导幼儿通过和好伙伴之间的动作交流, 感受青蛙和蛤蟆之间的嬉戏, 以及在快乐玩耍的过程中做更好的朋友, 为整个游戏铺垫友好的氛围)
二、情境学习, 提升能力
1. 情境对垒, 自主尝试。
请红黄两队、蓝绿两队分别选择做青蛙或蛤蟆, 面对面站在池塘两侧的长边, 想办法用水球攻击对方。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 如抛、投、掷、扔等动作尝试。
(说明:中班幼儿投掷能力一般在4 米左右, 池塘的宽度可设置为5 米左右。这样在第一轮尝试中, 幼儿投掷的水球一般不会攻击到其他幼儿身上。同时, 借助向前滚的力量, 水球又大致可以滚到对面幼儿的旁边, 幼儿可以随手捡起身边的水球多次尝试)
2. 分享展示, 发现多种方法。
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方法, 教师注意引导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说明:相同动作可以请两边的幼儿分别展示, 让同伴从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学习。在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时, 教师重点强调出手角度、站立的方式、身体和手臂的动作)
3. 再次练习,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幼儿再次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巡视, 并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说明:鼓励幼儿在尝试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比较和调整, 寻找到自己目前比较擅长的方法)
三、游戏巩固, 拓展锻炼
两队青蛙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一队蛤蟆做裁判, 举起不透光的布, 遮挡住另一队蛤蟆。开始时, 水球全部给躲在遮挡布后面的蛤蟆做炸弹。
游戏规则:青蛙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并唱歌, 等躲在布后的蛤蟆发出口令“停”, 所有青蛙停止歌唱, 并蹲在地上。裁判选一只青蛙发出叫声, 请遮挡布后的蛤蟆猜猜他是谁。每只蛤蟆一次机会, 猜对为止。猜对的蛤蟆有一次机会在布的后面根据发出声音的位置发射水球炸弹, 如果一次击中, 便获胜。一次不中, 裁判撤掉遮挡布, 青蛙开始在池塘里四处游动躲避, 蛤蟆在池塘外攻击。落在池塘里的水球炸弹, 青蛙可以捡起来回击蛤蟆, 被击中的退出游戏。最后, 留下的队员多的一队获胜。
(说明:游戏有静有动, 可以让幼儿在激烈的活动中有机会静下来调整身体的运动负荷。同时, 也通过游戏的调整, 让青蛙进入池塘, 增加蛤蟆击中目标的可能性, 以及相互之间更进一步的互动机会, 从而引发幼儿持续练习的欲望。在游戏中, 如果个别水球迸裂, 炸开的水花会进一步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运动负荷调整游戏次数)
每一轮游戏结束后, 引导幼儿从自己的投掷方法、动作以及如何更进一步投准、投远几个方面共同讨论, 分享经验。
(说明: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 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意识到方式方法的调整会影响投掷的准确性及投掷的距离, 并在接下来的游戏中通过实践对垒, 进一步检验调整的效果)
四、整理活动, 放松身心
1. 鼓励并肯定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2. 带领幼儿让水球在自己身上滚动, 放松身体。
3. 师幼一起整理场地, 收纳器械。
4. 幼儿更换衣服。
活动反思
3.中班体育活动:池塘对垒战 篇三
在组织中班体育活动时,我们发现班内大部分幼儿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发展相对比较薄弱。在投掷方面,幼儿虽然很喜欢投来投去,但出于安全的考虑,在一日生活中这种行为是不被鼓励的。在体育活动中,幼儿有投掷的兴趣,但是缺乏持续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个体育活动。
为了提高幼儿投掷的兴趣和坚持性,我们设计了青蛙和蛤蟆的角色,通过池塘的布置让幼儿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增加和同伴的互动,以保持不断练习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为接下来真正的对垒游戏积淀经验。我们还设计了有角色、有情节、有规则的游戏,既调动了幼儿投掷的兴趣,又保证了投掷活动中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提高了锻炼的实效性。
考虑到中班幼儿还不能很好地分清抛、投、掷、扔的区别,在设计活动时我们没有把单一的投掷动作作为主要内容,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尝试,以及通过观察模仿了解他人的方式方法。在设计教师的指导策略时,重点从出手角度、站立的方式、身体和手臂的动作进行指导。鼓励孩子在不断尝试中,通过自我对比调整动作。
在投掷器械的选择上,考虑到是中班下学期,我们设计了用气球制作的水球。一方面水球本身有一定的重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掷的难度;另一方面,幼儿天性爱玩水,夏天投水球的感觉以及水球可能迸裂溅开的水花,会增加幼儿的兴趣。此外,水球的质地也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活动目标
1.在抛、投、掷、扔与躲避的游戏中,锻炼投准和躲闪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
2.感受游戏规则的意义,愿意遵守游戏规则。
3.体验对垒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用气球灌水、扎紧,制作水球若干;音乐《青蛙与蛤蟆》。
2.用警戒桩和小旗绳围成宽5米、长8米左右的长方形池塘;1.5米×3米不透光的布一块。
3.根据幼儿人数事先分好红、黄、蓝、绿四队。
4.备用衣服每人一套,游戏结束后更换。
活动过程
一、律动热身,进入情境
1.慢跑热身。
教师带领幼儿绕池塘慢跑,同时进行身体各部位的热身。
(说明:在带领幼儿慢跑的同时,注意活动头部、肩部、体侧、腿部、手腕、脚腕等部位,做好简单的热身准备活动)
2.自由律动。
播放音乐《青蛙与蛤蟆》(呱呱呱呱塘里一群青蛙,呱呱呱呱夜晚出来玩耍,呱呱呱呱有的像是唱歌,呱呱呱呱有的在谈话。呱呱呱呱你说那是蛤蟆,呱呱呱呱他们不是青蛙,呱呱呱呱声音不像唱歌,呱呱呱呱像是在吵架。青蛙唱歌声音高,蛤蟆讲话嗓门大,谁能够分得出青蛙蛤蟆。青蛙蛤蟆在一起,快快乐乐在玩耍。哈哈笑笑哈哈彼此一家)。师幼一起自由律动。
(说明:音乐《青蛙和蛤蟆》趣味十足,能带领幼儿很快进入游戏情境。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鼓励幼儿随音乐自由律动,并引导幼儿通过和好伙伴之间的动作交流,感受青蛙和蛤蟆之间的嬉戏,以及在快乐玩耍的过程中做更好的朋友,为整个游戏铺垫友好的氛围)
二、情境学习,提升能力
1.情境对垒,自主尝试。
请红黄两队、蓝绿两队分别选择做青蛙或蛤蟆,面对面站在池塘两侧的长边,想办法用水球攻击对方。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如抛、投、掷、扔等动作尝试。
(说明:中班幼儿投掷能力一般在4米左右,池塘的宽度可设置为5米左右。这样在第一轮尝试中,幼儿投掷的水球一般不会攻击到其他幼儿身上。同时,借助向前滚的力量,水球又大致可以滚到对面幼儿的旁边,幼儿可以随手捡起身边的水球多次尝试)
2.分享展示,发现多种方法。
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方法,教师注意引导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说明:相同动作可以请两边的幼儿分别展示,让同伴从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学习。在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时,教师重点强调出手角度、站立的方式、身体和手臂的动作)
3.再次练习,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幼儿再次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说明:鼓励幼儿在尝试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比较和调整,寻找到自己目前比较擅长的方法)
三、游戏巩固,拓展锻炼
两队青蛙在池塘里游来游去,一队蛤蟆做裁判,举起不透光的布,遮挡住另一队蛤蟆。开始时,水球全部给躲在遮挡布后面的蛤蟆做炸弹。
游戏规则:青蛙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并唱歌,等躲在布后的蛤蟆发出口令“停”,所有青蛙停止歌唱,并蹲在地上。裁判选一只青蛙发出叫声,请遮挡布后的蛤蟆猜猜他是谁。每只蛤蟆一次机会,猜对为止。猜对的蛤蟆有一次机会在布的后面根据发出声音的位置发射水球炸弹,如果一次击中,便获胜。一次不中,裁判撤掉遮挡布,青蛙开始在池塘里四处游动躲避,蛤蟆在池塘外攻击。落在池塘里的水球炸弹,青蛙可以捡起来回击蛤蟆,被击中的退出游戏。最后,留下的队员多的一队获胜。
(说明:游戏有静有动,可以让幼儿在激烈的活动中有机会静下来调整身体的运动负荷。同时,也通过游戏的调整,让青蛙进入池塘,增加蛤蟆击中目标的可能性,以及相互之间更进一步的互动机会,从而引发幼儿持续练习的欲望。在游戏中,如果个别水球迸裂,炸开的水花会进一步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运动负荷调整游戏次数)
每一轮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从自己的投掷方法、动作以及如何更进一步投准、投远几个方面共同讨论,分享经验。
(说明: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意识到方式方法的调整会影响投掷的准确性及投掷的距离,并在接下来的游戏中通过实践对垒,进一步检验调整的效果)
四、整理活动,放松身心
1.鼓励并肯定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2.带领幼儿让水球在自己身上滚动,放松身体。
3.师幼一起整理场地,收纳器械。
4.幼儿更换衣服。
活动反思
4.中班体育活动教案 篇四
(1)提高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
(2)掌握弹球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初步的竞争能力
活动内容:
桌面球游戏
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
2、材料准备:
宽敞的教室、桌子。
各种不同质地的球、不同大小的球、小药丸、相应的辅助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在音乐伴随下做音乐律动《步伐和摆臂》,活动身体各部位肌肉及关节。
二、集体活动:
1、出示材料,激发幼儿兴趣,进行一物多玩。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鱼吐泡泡的材料)
师:谁能给小朋友说一说。
幼:是一个蓝色的,长长的,中间还有点低,上面有一条小鱼
师:那小朋友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材料进行游戏?
幼:我用弹球、我用跳跳球、我用小药丸、我用纸球等。
师:那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最好。
幼儿分散到各组亲自尝试,教师巡视观察,进行个别指导。
2、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游戏玩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尝试了自己的玩法,那个小朋友能演示一遍。(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幼儿演示)
幼:我用弹球,从下面用食指、拇指用力弹就碰的了小鱼。
幼:我用跳跳球,从下面往上一挥,但用力太大,球就滚下去了。
幼:我用小药丸,从下面用拇指、食指一捏,但没有碰到小鱼。
师:好,那小朋友说一说,谁的方法最好?
幼:弹球弹的最好。
师:那我们一起向他学一学?
请小朋友教大家,老师讲解弹球的正确方法。食指、拇指握住弹球,拇指用力弹出。
师:小朋友学会了弹球的正确方法后,可以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弹球。下次活动时给小朋友演示。
三、分散活动:
1、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材料,自由选择游戏伙伴进行游戏。
师:小朋友可以想一想你要玩什么游戏,跟谁玩,想好了就可以去活动了。注意要爱护游戏材料,注意安全。
2、开放所有游戏材料。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指导:
A:幼儿的手眼协调一致,用力不能太大。
B: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进行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C:提示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D:两名或多名幼儿游戏时,可进行比赛,培养初步的竞争意识。
E:观察幼儿是否有创新,能否相互协商、合作游戏。
四、结束活动:
1、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
师:刚才小朋友都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说一说你和谁玩的?你们是怎么玩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小结)
师:好,那下次活动看看谁的方法和今天小朋友的方法不一样。辅助材料用的不同。
2、在音乐伴随下师生共同收拾桌面球材料。
活动自评:
5.中班体育活动《送货》教案 篇五
中班体育活动《送货》教案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腿夹住大沙包跳的动作,发展弹跳能力。
2、能用双腿内侧夹住沙包,控制腿部肌肉,双脚连续向前跳。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大沙包人手一个、大垫子4块、课前画好货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幼儿手持大沙包四散站在活动场地,跟随教师做热身活动,重点活动踝关节和做双腿夹包跳的动作。
二、利用不同方式送货。
1、师:今天们玩一个送货的游戏,大沙包就是们的货物,们要把货物从东边的这个家送到西边的家里,要求是不能用手拿。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既不用手又能把货物稳稳的送到西边的家里。
2、幼儿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把货物运到目的地。
3、幼儿换一种方法再把货物从西边送回东边。
4、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送货方式,其余幼儿模仿其动作送货一遍。大约请4—5名幼儿示范。幼儿示范时可以请其余幼儿坐在地上观看,以缓解下肢的劳累。
三、增加大垫子,提高送货难度,并调节下肢活动强度。
1、师:在送货的路上,多了两个障碍物,就是大垫子。小朋友过垫子的时候是不能用脚踩的,要注意保护它。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不用手拿货物,又能带着货物爬过垫子呢?
2、幼儿分坐在大垫子的两边,请个别幼儿示范。
3、幼儿站成两队,一个跟一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货物运过垫子,绕过前面的两堆货物,从两边返回,站到最后一个小朋友的后面,继续送货。规则是不能用手拿货物。
四、进行送货比赛。
1、师:现在们来进行一个送货比赛,每队第一个小朋友把货物运过大垫子,再把货物夹在两条腿之间往前跳,绕过本队的货物后,从两边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站到队伍的最后面,第二个小朋友再进行送货。哪队最后一个小朋友先把货物送回来,哪队是胜利者。
2、教师示范。
3、幼儿按要求比赛两次。
五、讲评比赛情况。幼儿为胜利欢呼(把沙包扔向空中接住)。
六、幼儿站在大垫子旁边做“机器人”的游戏放松。
6.中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名称】
勇敢的喜洋洋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游戏中锻炼从高处向下跳的能力以及跨跳能力和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能够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有一定的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1.大约30公分的塑料板凳若干、大约1.5米的皮筋绳6根、能让幼儿自己爬到高处的辅助物品若干、《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背景音乐。
2.喜羊羊、美羊羊的头饰若干,灰太狼、慢羊羊和沸羊羊的头饰各一个、配班老师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热身运动)
教师带着慢羊羊的头饰扮演村长带领着小朋友(带着喜羊羊和美羊羊的头饰)伴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出场。小朋友们跟随着教师做弯腰、转腰、蹦蹦跳跳的动作,直到音乐停止。
2.羊群练功
“羊群们,我现在给大家开个会,我们村的沸羊羊刚才不小心被灰太狼抓到了,现在被关在它的城堡里,你们现在想不想救他?到达灰太狼城堡的路很艰难。要跳过一个比一个高的山涧,跨过一条比一个条宽的小河、走过一个比一个险的石头桥,我们必须先练好本领,才能到达,现在我们开始到练功场训练。”
羊群在练功场上分两队(美羊羊队、喜羊羊队)练习爬上高山跳下山涧的动作(幼儿爬上凳子跳下)、跨过小河(两条皮筋拉直间隔一定的距离,幼儿跨过),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拼在一起排成一排,让幼儿走)。此环节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逐渐变换难度,山加高、河加宽、石头桥由直变弯,拉大距离等。村长(老师)巡回指导,鼓励羊群刻苦训练。
3、解救沸羊羊
①村长交代规则和玩法:
“喜羊羊队、美羊羊队分两条路同时出发,到达城堡后如果看到的是沸羊羊就可以解救,看到的是灰太狼,就原路返回。如果被灰太狼发现了,灰太狼就会把路设的更加难走。养群们路上注意安全,看哪一队先到达城堡后救出沸羊羊?”
②第一次解救:
路线为1:爬上高山跳下山涧(1个凳子)、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一定距离)、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一排)。
羊群们分两队(美羊羊、喜洋洋)出发,到达城堡后看见的是灰太狼,并且被灰太狼发现了羊群按原路返回村里(终点)。灰太狼出来说(配班老师带着灰太狼的头饰):“哈哈,你们救不了他了,我会很快把他吃掉,而且我会把路设的更加难走。”
③第二次解救:
村长(老师):“虽然灰太狼把路设的更加艰难了,山坡更加高了,小河更加宽了,石头桥变的弯曲了。羊群们我们有没有信心去就沸羊羊?你们要小心啊?好了,我们每队准备出发。”
路线为2:爬上高山跳下山涧(4个凳子插在一起)、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的距离比路线1要宽)、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弯曲的一排)。
羊群到达城堡后再次看到灰太狼,又原路返回到村里(终点)。灰太狼出来生气的说(配班老师带着灰太狼的头饰):“哼,气死我了,你们竟然还敢来?这次的路比上次还险,哈哈你们不会再走过来了?”
④第三次解救:
村长(老师):“羊群们灰太狼这次可是真的生气了,他把路设的比上次还要险,你们还敢去救沸羊羊吗?高山更加的高了,你们一定要互相帮助,如果爬不过去可以借助山角下的东西爬上去(老师鼓励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跳下)。河更加的宽了,石头桥更加的难走。羊群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好了,我们准备出发吧!”
路线为3:爬上高山跳下山涧(6个凳子插在一起)、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的距离比路线2要宽)、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弯曲的一排,凳子之间的距离拉大)。
羊群到达城堡后看到的是沸羊羊,成功解救。
⑤羊群放松:
村长:“羊群们你们不怕艰难困苦,勇敢的去解救了沸羊羊,表现的非常出色。现在你们的身体一定很疲劳了,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吧?”(幼儿在垫子上躺成一排,老师拿体操球往幼儿身体个部位拍)
4、羊村庆祝:
村长宣布解救成功,回村庆祝。教师带着幼儿伴随着主题曲回教室。
【效果反思】
现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角色表演区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当村长,假设有一天喜羊羊被灰太狼抓到他的城堡了,我带领着美羊羊和沸羊羊他们一起去救你,好吗?咱们换着玩。”他们模仿着不同人物的声音、语言和动作。还经常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以幼儿最喜爱的“喜羊羊”为主线创编的带有故事情节的体育游戏,一定能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调动起小朋友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体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本次体育活动中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游戏情节,在解救沸羊羊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从高处往下跳、跨跳及平衡能力,并且在此环节中高处往下跳、跨跳及平衡能力难度逐步加大,激起了幼儿挑战的欲望。本次活动把教育目标和喜欢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充分带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7.中班运砖体育活动教案 篇七
一、选择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动作的兴趣
陈鹤琴提出:“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班幼儿来说,故事性强、情节有趣的游戏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体育活动《练习跳——小青蛙捉害虫》中,教师从快乐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提供不同的活动器材,引导幼儿练习跳的动作。设计“小青蛙”的角色贯穿整个活动。在角色标志设计上,利用篮子、皮筋制作形象生动的青蛙形象,幼儿一背上就有了很明显的角色意识。学习新动作是以小青蛙练本领的游戏形式来完成的,最后以小青蛙捉害虫的丰富情节将新动作和旧动作都进行了练习。整个活动以有趣生动的角色和情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锻炼,把以往“枯燥的动作练习”变成“生动有趣的角色模仿”。通过一系列游戏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有了学习动作的兴趣、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就能认真练习,从而很好地完成动作学习,在快乐中达到动作的发展。
二、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满足练习动作的需求
1.投放数量足够的动作练习材料
在体育活动《练习爬——小乌龟捡果子》中,教师除了利用现有运动材料引导幼儿复习手膝着地爬、匍匐爬之外,还用生活中的材料——废旧轮胎、梯子,引导幼儿通过自己探索、尝试,较形象地表现桥的样子,并进行立体面上各种爬的练习。包括手脚着地往前爬、手脚着地往后爬、手膝着地爬。从而复习了旧动作,并很好地学习了新动作。在第一轮活动中,由于提供的轮胎和梯子数量材料不够多,幼儿动作练习的密度、强度都受到影响。在第二轮活动中,教师及时增加了轮胎和梯子的数量。幼儿动作练习的密度、强度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为小乌龟准备的果子很快就捡完了。在第三轮活动中,教师增加了果园水果的数量,满足了幼儿对材料的需求,从而保证了幼儿爬动作的练习。充足的体育活动材料,为开展幼儿基本动作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发展。
2.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动作练习材料
体育活动《练习爬——小乌龟捡果子》基本动作目标是让幼儿练习在立体面上爬,学习爬时四肢的正确用力方法。在活动中,教师注意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练习。教师以小乌龟要过河为题,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根据轮胎重叠的高度、楼梯的摆放,搭出难易不同的桥,并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练习。在活动中,幼儿没有勉强和为难,他们都很积极主动,按自己的进程学习动作,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动作学习。在高低、长短不同的桥上爬的练习,从体能水平和心理素质上对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材料进行练习,挑战自我,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
中班幼儿还经常会被一些外在的刺激所干扰,而使活动兴趣改变,不能持久专注地进行动作学习。因此,保持幼儿动作练习的兴趣,提高动作学习的准确性,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1.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并加以巩固练习
中班幼儿爱模仿,通过模仿比较容易掌握正确的基本动作,但还要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基本动作的要求。在体育活动《拍球》中,教师首先示范拍球的正确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在教师示范讲解的基础上,让全体幼儿都来试一试。然后请个别幼儿展示,组织幼儿讨论:谁的动作最正确。然后让幼儿再次练习。通过尝试、比较、模仿,幼儿对动作要领印象深刻。为避免幼儿拍球动作学习的枯燥性,教师还引导幼儿通过多样化的拍球形式加以巩固练习。如用“请你接着拍”的游戏,“看谁拍得多”的竞赛,边念儿歌边拍球的形式,这些都提高了幼儿拍球的兴趣,保持了其学习拍球动作的注意力,避免幼儿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幼儿掌握每一个动作,总是从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练,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条件反射,从而正确掌握体育动作要领。
2.在“一物多玩”“一动多变”中发展动作
中班幼儿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一物多玩”“一动多变”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创造,调动幼儿动作学习的积极性。在组织和安排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为了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要让幼儿在比较轻松的情景中自己去观察和思考。启发、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一动多变”指一种动作变化多种方式,在体育活动《练习爬——小乌龟捡果子》活动中教师在确定以爬练习为主要活动目标以后,让幼儿自己决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爬,并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尝试与探索,赞赏每个幼儿的独特发明:手膝着地爬草地,匍匐爬过灌木丛。特别是桥上的爬动作。教师没有一开始就告诉幼儿要怎么爬,而是让幼儿自由尝试。有的幼儿正面手膝着地爬上梯子、爬下梯子;有的幼儿攀爬上梯子;有的幼儿倒退着下梯子……幼儿不断地尝试着立体面上爬的动作。在探索过程中幼儿运动的积极性很高,持久性强,不仅使身体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也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从而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3.注重个别指导,促进整体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由于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各不相同,他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有些差异是由特殊的先天因素导致的,有些差异是由不同的后天环境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注重个别指导,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根据幼儿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用统一的标准对待不同的幼儿。因此,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热情地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评价。无论是什么体育活动,教师都要时刻关注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了解全体幼儿的活动情况,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总之,身体动作发展是一个人全面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要以幼儿健康为切入点,把握好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一切自然环境与资源,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使我们的教育更富有成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8.中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 篇八
1、练习在场地周围四散跑,提高幼儿躲闪追逐跑的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在场地上画3―5个圆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两两拉手排好队到三楼平顶,进行整队
教师:进行基本队列练习,幼儿由一路纵队站成六队:立正、向前看齐、成体操队形散开。
2、组织幼儿进行做操
教师:我们一起来做热身运动。小朋友要跟着老师认真做,带领幼儿做上肢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放松整理。
二、基本活动。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我们今天要进行的游戏是大黄蜂。请一部分孩子互相手搭着肩围在一起做黄蜂窝,一部分孩子扮演砍柴工,扮演砍柴工的孩子念着儿歌边做砍柴的动作,儿歌念完后,大黄蜂互相放开手,嘴里发出嗡嗡的声音去追砍柴工,被追到的砍柴工要暂时退出场外。但不能追在圆圈中躲避的砍柴工。
2、组织幼儿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分组来进行游戏,12组孩子为大黄蜂,3456组孩子为砍柴工。互相围成一个个黄蜂窝,砍柴工边念儿歌边砍柴:“小小砍柴工,砍柴到山中,不怕狼和虎,就怕大黄蜂!”念完后,大黄蜂去追砍柴工,砍柴工跑累了可站在场地中间的圆圈内暂时躲避。如被黄蜂追到或跑出规定范围就算被追到。
扮演黄蜂的幼儿追住砍柴工后,用手指触拍以示用刺扎砍柴工,砍柴工可发出哎呦的叫声表示被针刺疼。
1、教师表扬机智灵活的砍柴工。
三、让幼儿合作进行活动。
1、教师:现在我们分组进行游戏,女孩子为一组(红队),男孩子为一大组(蓝队),先请红队的孩子来进行游戏,在请蓝队的孩子进行游戏。
2、游戏介绍,带着孩子做放松运动:摇摇头、跳一跳;耸耸肩、跳一跳;扭一扭、跳一跳;转一转、跳一跳;。
四、活动结束。
1、评价活动情况。
9.中班体育活动抢椅子游戏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信号开展抢椅子游戏,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敏性和速度。
2、在游戏中解决人多位子少的问题,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椅子、音乐、活动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听信号做动作。
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围着椅子做相应的热身动作。
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反应能力,请小朋友做和老师相反的动作。(高人走、矮人走、快快走、慢慢走)
小结:小朋友真棒,反应都很快。
二、利用多种感官分辨信号进行抢椅子的游戏。
师:接下来的游戏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小眼睛最亮,小耳朵最灵,速度最快。
(一)交代规则。
幼儿面对椅子在线上站成一列横队,小朋友不管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信号必须是“3”才能快速奔跑至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每一次游戏老师都会拿掉椅子,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就被淘汰,到旁边休息。
(二)幼儿游戏。
1、用听觉来分辨信号。
2、用视觉来分辨信号。
3、用多种感官有效辨别各种信号。
老师根据当时幼儿表现情况进行小结。
三、让幼儿想办法,探索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坐下。
(一)适当减少椅子一至两张,鼓励幼儿相互照顾,启发幼儿想办法,让全体幼儿都能坐下来。
师:现在我要拿掉两张椅子,这次抢椅子有一个要求,大家不仅要自己抢到位子坐下了,还要想办法帮助没有抢到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不能让一个小朋友站着,否则算全体失败。
师:你们是怎么帮助没有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的?(幼儿尝试)
师:原来大家可以挤挤坐。这个方法真好,下面我要继续拿掉椅子,一直到你们挤不下去为止。(教师继续减少椅子,直到孩子们并排靠拢无法坐下。)
(二)尝试几个幼儿坐一张椅子。
师:现在椅子越来越少了,挤也挤不下了,但是还是必须要坐下来?怎么办呢?(提醒幼儿几个好朋友的屁股不一定都要碰到椅子,但必须是坐下来的,提示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叠坐,互相拥抱,在横向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想办法增加纵向空间,完成任务。)
四、庆祝胜利,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10.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 篇十
本活动以“送信”为线索引导幼儿学习听指令向指定方向走、跳、钻、爬的动作技能。为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动中我们创设了“邮递员练本领”“邮递员去送信”等情景,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巩固练习技能,并通过设计的四条不同的路线,引导幼儿听信号到制定的小动物家中送信,锻炼了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及协调性。
【活动目标】
1.学习听指令将信件送到指定的信箱,掌握听指令向指定方向走、跳、爬、钻的动作技能。
2.能听指令按照不同的路线送信,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及协调性。
3.喜欢参与体育游戏,体验送信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前制作送给小动物的信,每人一封。
2.平衡木4根、跨栏4个、拱门4个、垫子四块。
3.动物信箱4个
4.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老师带领下随音乐做准备活动。
引导幼儿重点练习小邮递员能够听指令走、跑、跳、单脚站立等动作。
二、通过“邮递员练本领”引导幼儿学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爬、钻、跳的技能。
1.引导幼儿自由练习走平衡木、钻拱形门、跳过有宽度的绳子、爬过垫子,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练习跳和钻的技能,发现问题及时的纠正。
2.请个别幼儿分享跳和钻的技能。
3.以送信情景引导幼儿听指令,通过每一个游戏区域,观察幼儿的反应能力。
三、玩游戏“邮递员去送信”,引导幼儿听指令按照不同的路线送信,体验送信的快乐。
1.介绍游戏玩法
(1)幼儿拿到要送给小动物的信,并看一看是送给谁的信。
(2)路线安排:送信给小兔:爬过山坡(垫子)、跳过小河(绳子)、钻过山洞
(拱形门)、走过独木桥(平衡木);
送信给小熊:钻过山洞(拱形门)、走过独木桥(平衡木)、爬过山坡(垫子)、跳过小河(绳子)。
送信给小猫:走过独木桥(平衡木)、钻过山洞(垫子)、爬过山坡(垫子)。送信给小猪:跳过小河(绳子)、爬过山坡(小椅子)、走过独木桥(平衡木)、
钻过山洞(垫子)
2.幼儿听老师指令,快速反应送信对象进行游戏。提醒幼儿严格按照各种动物不同的路线送信,走错的要返回原位重新开始。
3.根据幼儿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引导幼儿交换送信对象继续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教师及时纠正动作
四、创设“送信完回家”的情景,做放松动作。
11.中班运砖体育活动教案 篇十一
体育活动:导盲犬 活动目标
1..练习闭眼向前走的动作,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2.培养幼儿两两协作的能力。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出小路、桥、森林。狗头饰若干。文档仅供参考
主题: 在动物园里
内容与要求:
1、在观察了解动物基础上,愿意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2、发挥想象用动作表示动物的特征和本领,乐意这样参加动物的聚会;
3、体验聚会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资料。(教师将喜欢的动物制作成 T课件、搜集各种动物图片)
2、音乐:“老虎是tiger”和“把舞跳起来”。
3、动物卡片和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相问好。
师:小朋友好!我听说你们本领很大,就赶过来看看。我是车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我给你带了一份礼物,就是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不过,听完后我要考考你们哦。我要考你们的问题就是:歌曲里有哪些动物?他们有什么特点?
二、欣赏歌曲:老虎是tiger
1、欣赏歌曲(师出示课件),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2、自由交流:在所有动物里,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他有什么本领?
3、游戏:
一幼儿用动作或其他方法表示自己喜欢的动物,请其他幼儿猜,文档仅供参考
猜中有奖。表现好的幼儿也有奖品。
4、幼儿想办法让喜欢的动物知道自己喜欢它。
师:你们喜欢这些动物,可是它们知道你喜欢它们吗?能想个办法让它们知道吗?他们就在那边!
5、幼儿在集体前表达对某动物的喜爱。
三、参加动物聚会。
师:动物们知道你们喜欢它们,它们可开心了!它们邀请我们参加它们的聚会,你们愿意吗?但有个条件,我们必须想办法把自己扮成喜欢的动物的样子。
1、幼儿边说边扮成动物进入会场;
2、音乐“把舞跳起来”响起,幼儿律动。
12.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小小救护员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 学习侧身钻圈,掌握其动作要领。
2. 练习走平衡木,锻炼快速运动中的平衡能力。
3. 体验紧急救护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救护人员对我们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钻圈2个,平衡木2条,小动物简笔画及毛绒物玩具人手一个(作为伤员)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热身运动
1.幼儿扮演小小救护员,教师扮演队长,开救护车进入场地。
教师做开车动作在前面领跑,幼儿排成一路纵队在后跟跑,要求幼儿摆动手臂小跑步。
2.听音乐做热身操
二、 学习侧身钻,练习走平衡木
师:小朋友知道小小救护员有什么本领吗?
师:今天我们是小小救护员,要去救病人,再去救病人之前我们要先练好两个本领。
1.第一个本领:学习侧身钻
① 教师出示圈,请幼儿自由探索钻圈的方法。
② 教师观察后,请个别幼儿师范钻圈。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双脚下蹲,一只脚先跨过圈,将头低下,身子从圈的.一边钻到另一边,将另一只脚跨过圈。
③ 幼儿集体练习
2.第二个本领:练习走平衡木
出示平衡木,自由练习,鼓励幼儿大胆快速行走。
三、 游戏“小小救护员”
1.创设情境游戏:喂,这里是救护中心,请问有什么事吗?(教师做打电话的状态)
师:我刚接到通知,说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受伤了,要我们前去抢救,你们有没有信心又快又稳地到达目的地?
2.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开始,小小救护员往前跑,途中要先钻过山洞,再经过小桥,到达目的地救出“伤员”(简笔画动物,要求幼儿小心地抱着小动物)原路返回到起点后放下“伤员”,钻出洞时要用侧身钻的方法,快速过小桥,如不小心掉下来要重新走过桥。
3.幼儿游戏
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第一次幼儿以练习为主,教师讲评后进行第二次游戏,采用竞赛形式进行
四、 结束部分
【中班运砖体育活动教案】推荐阅读:
中班体育活动主题教案08-21
中班体育活动“勇敢的喜羊羊”教案11-23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 小兔采蘑菇07-17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快乐的木头人07-23
平衡中班体育教案12-15
中班体育活动目标08-05
中班体育优秀教案07-19
中班体育活力宝贝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