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内涵解读

2024-12-08

教育的内涵解读(精选9篇)

1.教育的内涵解读 篇一

高校网络舆情内涵的解读

摘要高校网络舆情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转变和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应用而提出的新概念,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主体、客体和舆情空间的分析,旨在厘清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内涵 “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的提出

高校网络舆情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转变和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应用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危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空间,本身就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神圣场所并非脱离社会而存在,在世俗浪潮的影响下表现出的功利主义倾向、社会责任的缺失与管理方式的弊端使其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作为接受高等教育却涉世未深、有意愿表达自己声音却冲动叛逆、情感共鸣性强却缺乏理性的特定网民群体,高校学生在面对自己关心或与自己利益攸关的高校及社会中介性事项时极易引发网络舆情。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频频发生,呈现出舆情范围广、规模增长迅速、社会影响扩大等特征,给高校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不确定因素。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现状与内涵分歧

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在我国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由于其作为反映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风向标”,对建设高校良好舆论环境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已经逐渐被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各界所高度重视。笔者于2013年1月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高校网络舆情”为主题检索出相关文献166篇(截至2012年底),2007年1篇,2008年6篇,2009年13篇,2010年27篇,2011年47篇,2012年72篇,研究热度呈持续上升的态势。

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较几年前已经有了很大进展,然而笔者对上述文献进行统计梳理后发现,学界对其内涵的界定仍未达成普遍共识。如赵中源认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既有高校学生,也有高校教师及管理者[1];张鹏程则拓展了主体所指的对象,认为只要关心高等教育的民众都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2];郑苏法在使用“大学生网络舆情”这一特定概念以避免主体争议的基础上,突出了高校网络舆情所指的客体为“特定中介性事项”[3];陈均土认为高校网络舆情的空间是校园网络[4];杜坤林则认为舆情空间不止限于校园网络,而是整个互联网[5]。高校网络舆情内涵的解读

通过以上学者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理解,不难看出在舆情的主体、客体和舆情空间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分歧,笔者就这三方面逐一进行解读。

2.教育的内涵解读 篇二

1.美国明尼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 (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er) 的约翰逊兄弟 (D.W Johnson & R.T Johnson) 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 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2. 合作学习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梅瓦里克 (Z.R.Mevarech) 女士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3. 我国台湾学者林生傅先生指出:“合作学习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 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 其成效关系到团体的荣辱。”

4.我国学者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一书中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 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5.合作学习专家Cuseo (1992) 的定义较为完整:“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根据不同的性别或能力, 混合编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 (每组3~5 人) , 通过组内成员互助互勉、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仅充当顾问, 起协助辅助的作用。”

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合作学习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 但从中可以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内涵至少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 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4.合作学习是以各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6.合作学习能够发展批评性思维、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方法的共同目标是:增强合作能力, 建立自信心, 体验学习成就感, 促进组织与交际能力的发展。

3.教育的内涵解读 篇三

关键词:社会就业 中职学校 礼仪特色教育体系 内涵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其周全礼数所蕴含的人品素质和人格魅力,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礼仪是伦理政治的核心,是儒家社会的模型,也是一种人格理想。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胜,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礼仪教育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在现代学校中的学生同样要“学礼”,礼仪既是学生的立身、发展之本,又是一所学校的强校之源。

建构“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是中职学校内涵全面提升的需要

通过建构并实施“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实现中职学校内涵的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职校德育实效。通过实施这一体系,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尤其是开展的各项礼仪特色教育活动,不仅使德育规避了空洞说教,更能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但使职校德育实现了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目标,而且进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之中,能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它既作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将外在的礼仪规范及其行为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并进而再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又作为一种心理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信念、态度和接受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品格,从而让学生成为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普遍欢迎的人才。

二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在这一“体系”下,培养专职礼仪教师,提高礼仪教育质量,并让他们带动全校教师都能以德育工作者的姿态和责任心,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各个方面承担渗透礼仪教育的任务。这一实践过程能够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从而建成一支具有良好师风师德、身正技高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是有利校企深度合作。实施这一“体系”能让礼仪教育与校企合作紧密接轨。学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融入礼仪教育的课程开发,把企业的技术、文化、价值观以及管理模式纳入到教学中来,使企业对员工行为的规范早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同时,在这一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加强职校的专业建设。

四是助推学生顺利就业。该“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这一“体系”十分有利于中职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和就业后的终身发展,并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现代企业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相当关注就业人员的个人形象和道德素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会使中职毕业生具有胜人一筹的就业竞争力。因而,这一“体系”能确保中职学校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并由此打响学校“高素质、高技能”的品牌。

“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的内涵

绍兴市职教中心建构的“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的内涵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礼仪特色教育原则、礼仪教育系列活动、礼仪养成教育制度、礼仪分层达标方法、礼仪考核评价机制、礼仪师资队伍建设、校本礼仪课程建设和就业礼仪模拟实训。如下图所示。

礼仪特色教育原则。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的原则有六个,即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习惯性原则、就业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它们体现着实施“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

礼仪教育系列活动。中职礼仪特色教育系列活动分为五大类,即全校性主题活动、专业学区专题活动、班级主题班会活动、日常礼仪操活动和家校共育联合活动。其中全校性主题活动由学校德育处和团委主持,按学期或月组织举行;专业学区的专题活动由学区自行设计和安排,内容包括将文明礼仪知识活化为解决专业学区内、校园内乃至社会上不文明行为的实际问题,创设专业礼仪情境让学生即兴表演如何把文明礼仪付诸实际行动,利用专业技能为宣传和践行“文明礼仪”作贡献等。而日常礼仪操则有两种,一种是中职普适礼仪操,另一种是中职专业礼仪操。中职专业礼仪操中有几节的动作因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商务专业礼仪操就包括了整装礼、鞠躬礼、握手礼、引领礼、让座礼、蹲姿礼、转体礼和致谢礼等八个方面的动作。家校共育联合活动则是建立在家长与班主任经常联系的基础上,配合学校礼仪特色教育主题活动而展开的。如在全校进行“孝亲尊师”主题活动期间,同时开展了“感恩父母”家校联合活动。家校联合活动情况及学生平时在家礼仪情况的反馈通过学校校园网上的“家长平台”上进行,平时家长与班主任也可用QQ、手机短信等通讯方式及时联系;而在每学期放寒假或暑假前,各班主任都要到学生家中走访一次,与家长面对面共商教育对策。

礼仪养成教育制度。礼仪养成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包括《中职在校学生礼仪规范》《中职实习学生礼仪规范》《中职学生礼仪“三字经”》等,均由学校教师自编。例如《中职在校学生礼仪规范》基本涵盖了学生在校园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坐、立、行、说、服装、发型、体态、语言和人际交往等。而《中职学生礼仪“三字经”》不仅朗朗上口,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儒家礼仪思想的精髓。学生平时朗诵《中职学生礼仪“三字经”》,定期参与“三字经”背诵赛,修身养性、养成礼仪习惯水到渠成。

礼仪分层达标方法。对学生实施礼仪养成教育所采用的方法是礼仪分层达标法。实施这一方法,首先要使学生在文明礼仪环境中受到熏陶,如在校园里张贴关于礼仪的名人名言、警示标语、书法佳句等,学生进入校门时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电子屏幕上每周更新的礼仪规范宣传语等。同时,向全校师生倡导“微笑待人”和自问“今天,你微笑了吗?”通过“有序推进”,实现“两次转化”。“两次转化”是指先由认知向行为转化,再由行为向习惯转化。而“分层达标”是指分年级层次达到不同的预定目标。例如学生在一年级时,认知部分主要是《中职在校学生礼仪规范》和《中职学生礼仪“三字经”》,行为训练部分以坐、立、行、说为主;二年级第一学期,主要是巩固以上认知部分,行为训练部分以体态、语言、气质、风度为主;二年级第二学期认知部分主要是《中职实习学生礼仪规范》,为以后三年级的实习做好准备,行为训练部分以具有专业特色的职场礼仪模拟实训为主,而与各专业相关的礼仪则有机渗透到各专业课教学中。

礼仪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中职学生校园文明礼仪测评标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定。评定人为班主任、教师、家长、实习企业相关人员、文明礼仪学生监督岗等,其中班主任在当月进行考核。《中职学生校园文明礼仪测评标准》中的五个测评项目及其子项目为:“待人礼仪”及其子项目“仪容仪表”、“文明言行”、“集会礼仪”、“人际礼仪”,“学习礼仪”及其子项目“文明出勤”、“课堂礼仪”、“实训礼仪”、“自修礼仪”、“课间礼仪”,“环境卫生”及其子项目“校园卫生(含包干区卫生)”、“教室卫生”、“工场卫生”,“生活礼仪”及其子项目“爱护公物”、“文明就寝”、“文明用餐”、“文明回家”、“遵守校规”,“社会公德”及其子项目“乘车(含校车)礼仪”、“交通礼仪”、“网络礼仪”、“笃守公德”。

以上各子项目均有具体测评标准,并量化为分数。学生自评后,由各评定人打分,按权重统计并计算平均分作为测评分。在考核的基础上,每一学期期末评出“礼仪特色班级”“学区文明礼仪之星”“学区礼仪形象大使”“微笑文明星”和“十佳文明礼仪学生”,并通过在校园网和校电视台上的展示,强化礼仪特色教育中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的表率

作用。

礼仪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设并健全一支学校礼仪教育的骨干队伍,以专职或兼职礼仪教师的礼仪“示范”带动全校师生的礼仪规范,从而确保礼仪教育顺利开展。各学区由首席教师推荐两名教师担任学区的专职礼仪教师,其中一名为有专业特长、具备良好礼仪素质的职场礼仪教师;各班级原则上由班主任兼任礼仪教师;同时,聘请校外的礼仪专家来校为全体师生讲课。倡导教师人人都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者和示范者,也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举办“全校教职工礼仪培训知识考试”,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以“美化学区、美化处室”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创建活动,开展“教职工文明礼仪示范岗评选活动”,举办教师文明礼仪演讲比赛,每学年评选学校“教职工文明礼仪标兵”,以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经验总结和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校本礼仪课程建设。在全校开设文明礼仪课程,任课教师由学校专职文明礼仪教师或兼职文明礼仪教师(班主任)担任。开发编纂了一套全校用《中职学生礼仪读本》,包括《中职学生礼仪读本》《中职学生课堂礼仪(礼满课堂)》和《中职学生职场礼仪》等。这些校本教材均有相应的音像制品,即评选出一批礼仪教育示范课后,将授课视频刻成光盘上传到校园网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聘请事业有成的优秀毕业生以现身说法、现场讲解、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和礼仪习惯给工作带来的显著成效。在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故事、业绩中无不闪烁着文明礼仪的熠熠光彩,让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感到格外亲切,更有说服力。

就业礼仪模拟实训。在就业指导中融入礼仪教育,使礼仪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各专业学区都要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安排举行就业招聘会的礼仪模拟实训和专业工作岗位上常用礼仪的模拟实训。实训后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议。同时,还要模拟企业情景进行礼仪演练。例如餐饮旅游类专业设置宾馆客房、酒店餐厅等模拟的职业场景,由学生轮换扮演服务员、领班、部门经理和顾客(宾客),按照正常的职业工作过程进行演练,然后由扮演顾客(宾客)的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突发事件展开情景表演,表演后再由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和处置突发事件时的礼仪言行是否正确,态度是否妥帖和得体。

“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在绍兴市职教中心实施后,发挥了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增强了学校德育实效,提升了学校文明指数,塑造了学校的良好形象,推动了学校内涵的持续发展,使学校在打响“高素质、高技能”品牌的同时,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由于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取得的突出育人成就,绍兴市职教中心近年来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10-2011年度绍兴市优秀中职学校,并在2010年11月被评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彭林.中华传统礼仪读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2]刘青.中国礼仪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3]周思敏.你的礼仪价值百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4]金正昆.现代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何秉尧,郑东,黄彩子,黄竞.魅力礼仪[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黄学科,礼仪教育“四结合”切实提高教育实效[J].广西教育,2010(19).

[7]杨淑英.推行文明礼仪教育 切实提高学生素质[J].教育探索,2010(1).

[8]穆廷云.对中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与措施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

4.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篇四

什么是和谐?和谐就是一种美好的状态,是什么样的状态?就是事务内部因素配合协调匀称适中,这样一种状态,这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古今中外都在追求这样一种状态,像西方,古代的哲人就讲,什么是最美的——和谐,一直是这样的倾向,中国就更不用说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那种和谐的思想、和和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是最有资格,最有底蕴去建构和谐社会的,这是和谐的,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谐当然是事务内部因素,不同因素之间的和谐,你说一张白纸,他无所谓和谐,但是如果有黑白两种颜色,就有和谐的问题,比如说阴阳太极图,黑白两色,对比冲撞的画面就很美,那时候画家用三原色能够调配成成千上万的颜色,然后加以艺术表现力,就可能会构成一幅非常美好的图画,像音乐,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音响,配合匀称,就会是一曲非常优美的旋律。还有我们人也是的,人过去说审美,大眼睛小嘴巴是美的,现在我们审美多元化了,如果大嘴巴小眼睛,只有在你脸上配合的很协调的匀称那就是一种美,所以不在乎说,过去单一的,只要是协调匀称适中适度,就是美好的,这是对和谐的解读。

那么什么是社会和谐?首先这个社会他是比较复杂的概念,至少有大中小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讲,社会是相对于自然界的领域。比如我们说的原始社会也好,社会主义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共产主义社会也好,都是指广义的社会,还有相对于经济之外的那个领域就叫中义上的社会,中间层次的社会,所以我们现在的经济部门当然要对社会建设要起作用的,但是他还不是社会建设本身的直接的主体了,所以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中性的,中义的;第三个层次就是狭义的社会,狭义的社会是相对于国家,相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这样一个共同体,政治学上面讲的社会是相对于国家而言的,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所以有的人讲,如果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有社会,没有社会怎么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他说的是有他的意思的,就是说公民社会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成长起来,社会学上讲的社会,是指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相对于家庭和个人而言的,那我们党的文件中,既从广义上、中义上讲社会,也从狭义上讲社会,与社会概念的理解相适应,我们也讲大和谐、中和谐、小和谐,都讲,但是更加强调的更加侧重的是狭义的社会和谐,这个我觉得很重要的。这个决定中有一个措词,过去我们在去年的2月19号,胡锦涛在一篇重要的讲话中,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括为6个方面的特征,但是这次决定中把这6个特征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其实这个基本特征变成总要求,我们注意到这个变化,这个就说明,这6个方面的特征,主要是指广义的和谐,广义的社会和谐,那么我们现在更加强调的是狭义的社会和谐,更加着力于近5年,近20年我们这种社会关系方面的和谐,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到,这反应了我们一种务实的精神,不要把遥远的东西拿来现实中去落实,我们落实不了的,我们关键是要脚踏实地,从现实做起,不断的通向那个遥远的目标,所以我们侧重于从狭义上理解社会和谐,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拿来做一个大的框?把我们最初的针对性,最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给他掩盖了冲淡了,这是我觉得是有悖于中央精神的。

我们狭义的社会和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社会关系中的不同要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这是一种社会状态,是指社会关系中的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社会状态,那么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人一个是社会,一个是自然,自然是人与社会的衍生,这样社会和谐就是指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那么这三个方面的和谐。

第一个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包括4层含义:第一层是人自身的和谐,我们自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各个方面的能力素质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才是一个和谐的人;那么第二个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你我他之间的和谐;那么第三个就是个体与群众之间的和谐,我是中央党校来的,咱们是上海的高级干部,我个人有幸跟你们一起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我们在课堂也有和谐互动的问题,这是第三个层次,个人与群体之间;第四个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这个包括很多方面,我们的决定中非常详细的讲了很多方面,包括政党关系的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民族关系的和谐,宗教关系的和谐,阶层关系的和谐,海内外同胞之间的和谐,海内外中华儿女之间的大团结等等,实际上还有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前不久我们上海举办了很盛大的会议,中国与世界,和谐与和平,我们在争取和谐社会的同时还要倡导一个和谐的世界,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等等,这是指人际关系和谐的不同层次,那么在实现人际关系和谐方面应该坚持一些基本原则,比如诚信友爱的原则,这是我们决定中强调的一点,还有我理解的精神,我觉得在这个之前还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要遵循,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个说起来好象很简单,不用提了,但是我观察各个层次的人,我觉得基本上不太懂得怎么表现对人的尊重,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频一笑,一举一动,我们能体现出对人尊重的那样一种素养吗?我觉得也未必,关键很多时候没有那个意识,还有相互理解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懂的换位思考,所谓说的宽人就宽己,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对于大家都有好处的道理,我们通常也不去饯行他,等等,促进人际关系需要坚持很多的原则,保证我们人际关系各个方面的和谐,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就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怎么样的和谐互动?首先社会需要有规范的,这些规范就好比是通道,一条条通道,社会通道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社会组织,这个社会要发育,社会组织要建立健全,还有社会制度,社会各个方面的制度体制机制要完善,还有社会的法律,各个方面的法律要建立健全,还有社会的道德规范,这好比是4条通道,这4条通道要有边界有底线,这样才供人们好好遵循,如果就是说非常好的国民,这些通道不规范的话,那不到处踩这踩那了吗?底线都踩了,最后社会没有序,没有序能安定吗?不安定能够和谐吗?所以这也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如果社会通道是规范健全的,但是我们的人民不在规范的通道里面去行为,那么动不动踩底线,闯红灯,甚至在底线以下去行为,这时候社会也是无序的,无序的社会肯定是不和谐的,所以我们要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互动,保持一种安定有序的社会状态,这种还不够,传统社会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安定有序的,但是我们的现代和谐社会还要在这个基础上,使社会充满活力,创造性的活力,这是第二层,人与社会的和谐。

5.服务型政府建设新内涵解读 篇五

明确指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必须着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二、新内涵解读

对政府公共服务范围的鲜明界定概括起来就是“三公共一公众”。即公共产品的范围和内容是提供公共设施,发展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公共服务的目的和导向,是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又有助于改善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地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工业品创造出巨大的农村市场offcn版权。

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这是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必然选择。

发布公共信息,包括向社会投资方向的指导性信息、社会就业信息、灾害预警与防治信息、公共事件信息、政务公开信息等。公共信息的及时、完整的公布,一方面能降低经济活动主体的信息搜寻成本,改善对经济活动不确定性的预期,减少经济活动的盲目性;另一方面还能保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提供和改善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信息条件,有利于形成适当的社会政策。

“三公共”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意味着:政府公共服务范围覆盖的是全体社会公众,而不是某一群体;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公众的生活和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公共服务的手段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三、新内涵内在要求

为社会公众的生活服务,必须要做好四个“就要”。

就要积极而又充分地利用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实现对发展成果的共享

就要清理不合理的政策,矫正不合理的机制,从体制入手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问题、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问题

就要大力提倡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的“有限政府”理念,防止和杜绝假借公共利益旗号,行与民争利之实行为的发生

就要形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主动服务、平等服务、高效服务、优质服务的政府工作新风尚。

6.教育的内涵解读 篇六

张家港市西张小学 陈锋

《爱之链》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圆满而近乎完美的故事,乔依在帮助完一位老妇人后,最终得到了他当时迫切需要的东西,一包钱,而这包钱恰恰是受到他帮助的老妇人留给他的妻子女店主的。

课文中一共有三个人物,乔依,一个失去了工作的穷困潦倒的丈夫,一个需要努力挣钱迎接新生命的父亲,一个内心倍感凄凉却同时能予以素不相识的老妇人温暖关怀的爱的使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乔依身上,我们看到却是一个穷亦兼济天下形象,这就是因为爱。

老妇人:一个曾经尝尽世态炎凉内心几乎完全绝望的人,因为乔依的一个微笑,一番暖人的话语和倾尽全力的帮助,而重新对自已,也对别人开始抱以希望。这就是因为爱。

女店主:一个身怀六甲仍需日夜操劳的准母亲,贫贱夫妻百事哀,面对失业的丈夫,他依然能送上轻轻一吻,这就是因为爱。

文中处处闪现着爱的光华,看罢这篇小说,我的内心在感动的同时闪现出一个疑问,课文中的人和事是真实的吗?它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如果是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事有可能发生吗?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发生的概率非常之小。如果说这篇故事本身就建立在一个虚构的故事基础上,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是否有上的必要?就这堂课的故事情节,是可以上得很煽情,但是,我们能触及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吗?如果说我的学生在上课时,内心也是这么想的,那么,即使他嘴上不说,内心的认可程度又有多少。那么,这堂课的价值几乎就等同于一部日剧或是韩剧,就像我们的时代青年们为了剧中人物的不渝爱情感动得死去活来,看罢抹完眼泪,我们依旧可以潇洒地过着“闪婚”,甚至是“闪居”的所谓现代生活。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信服这个故事,从而真正汲取这篇课文的精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本身的感动,我觉得这是这堂课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一个体现这篇课文深刻的人文性的大问题。

那么,首先,我得说服我自己。

7.儒学的人文精神内涵解读 篇七

尽管儒学经历几度变迁, 但其基本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儒学非常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 认为人是一切之本。

在对待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关系上, 儒学家认为人是更为可贵的, 如马厩失火被焚时, 孔子所问的是“伤人乎”, 并没有问是否伤及马; 荀子则用层进法推导出万物之中人最为贵的道理, 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 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生有知亦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也” ( 《荀子·王制篇》) ; 朱熹也认为人与禽兽不同, 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 所以宇宙中“人为最灵”。

在对待人与天的关系上, 儒学强调先人后神、天人合一。孔子对天命、鬼神存有信仰和敬畏, 《论语》中有“畏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敬鬼神而远之”等的论述, 但在论到人时, 他说“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 《论语·先进》) , 可见把人放在了首位; 即使董仲舒把“天”神化为超自然的主宰, 但也一再强调人“最为天下贵” (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 人与天互相感应, 天人合一, 可见, 在神学的形式下, 人依然是价值关怀的中心。

在对待人民与君主的关系上, 儒学强调民贵君轻。《礼记·缁衣》记载孔子的话: “民以君为心, 君以民为体”, “心以体全, 亦以体伤。君以民存, 亦以民亡”。意思是说人民把君主当作自己的心脏, 君主把人民当作自己的身体。心脏因有身体保护而不受伤害, 也因身体而受伤害, 君主因有民众才存在, 也因民众而灭亡。孟子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 《孟子·尽心下》) 。荀子说则用“舟”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君民关系, 国君如舟, 百姓如水, 水可以载舟, 也可以覆舟, 所以百姓为国家之本。北宋程颢程颐宣称“民惟邦本” ( 《文集》卷五) , 人民是国家之本。朱熹认为“天下之务, 莫大于恤民” ( 《宋史·朱熹传》) 。可见, 人民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儒学之始终。

二、贵和持中的做人态度

和, 是指世间万物一种和谐、均衡的状态。贵和, 即以和为贵。《论语·学而》中说: “礼之用, 和为贵”, 把“和”作为处事、行礼的最高境界。不同事物之间互相搭配、融合、平衡, 就能达到“和”的圆满状态。例如, 对于孔子对于政治的看法, 《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 “仲尼曰: 善哉! 政宽则民慢, 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 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 政是以和。”可见, 执政时宽和与严厉搭配才能达到“和”的最高境界。“和”并不是无原则地求“一致”, 为人处事方面, 儒学讲究“和而不同”。

中, 是指在实现“和”这个目标的过程中, 应该采取的一种不偏不倚的行为方式。持中, 就是持守“中庸”之道。在孔子看来, “中庸”之道是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中者, 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 平常也” ( 朱熹《中庸章句》) 。中庸之道, 就是做事要不偏不倚, 无过无不及, 并且始终如一。中庸之道适用于一切领域。在子张、子夏谁更贤能的问题上, 孔子认为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 子夏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 “过犹不及”, 超过和达不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都不够贤能; 孔子在《论语·八佾》对《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意思是说, 《关雎》这首诗, 欢乐而不放纵, 悲哀而不伤痛快, 情感表达地恰到好处, 表现了对音乐的中和之美的赞许。

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周易》曰: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儒学的精神内涵中重要的一方面。

孔子本身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 尽管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各国国君所接受, 但他仍“知其不可而为之” ( 《论语·宪问》) , 且依旧“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 《论语·述而》) 。对于“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的人, 孔子说“难矣哉” ( 《论语·阳货》) , 就是说那些整天只知道吃饱饭, 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人是很难成事的。

四、豁达乐观的积极心态

在儒学家看来, 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始终要以豁达乐观的心境为基础。

孔子奋斗一生, 终无所遇, 但却没有失掉信心, 并且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快乐, 他说: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他过着简单的生活, 却仍然乐在其中, 因为对他来说, 不义而来的富贵如同浮云一般, 不值得拥有; 他面对“老之将至”, 仍然能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他甚至将是否具有积极心态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志。所以, 当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时, 孔子评价他: “贤哉, 回也” ( 《论语·雍也》) 。

五、身任天下的责任意识

儒学强调“积极入世”, 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具有“自任以天下之重”的责任意识。

孔子说: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 《论语·里仁》) ; “士而怀居, 不足以为士矣” ( 《论语·宪问》) ; “君子忧道不忧贫” ( 《论语·卫灵公》) 。由此可见, 孔子认为“士”应当以天下为己任, 而不该过多关注个体生命的需求。所以,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 《论语·泰伯》) 。孔子本身就是具有这种担当精神的代表, 他说: “苟有用我者, 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 《论语·子路》) 孟子也说: “如欲平治天下, 当今之世, 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综上所述, 儒学是“以人为本”的学问, 其以“和”为处事行礼的最高境界, 以中庸之道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通过自强不息、不断奋斗的生活态度, 以及乐观豁达的心态, 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儒学博大精深, 个中内涵经过历代儒学家的诠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其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亦得到了不断的延伸。时至今日, 儒学作为国学的主要载体, 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去探究其精神内涵, 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我国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 为今日国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文化支持。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11.

[2]白慧静.儒家文化与唐代文人的担当精神[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2011, (02) .

8.教育的内涵解读 篇八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选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一文,即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极好载体。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参考书虽然也意识到“体会和把握达尔文身上的科学精神也应该是本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但其对科学精神的说明较模糊,除了“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注重实践,自信坚定等”别无其他具体阐述。这让我们大多数本就不太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语文老师不知如何操作。笔者以为,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的主要著作即《物种起源》,而本文作为这一重要著作的导言,对其科学内涵作全面深入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作为本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种探索宜从三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走近科学,亲近科学。

一、科学素养的形成

1.专注。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基本保证。我们不能到处挖井,到头来全是枯井。达尔文从1837年就想到“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经过5年的工作之后”,“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他还说:“从那时候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达尔文对生物学研究的专注由此可见一斑,我们应引导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专注。

2.持之以恒的毅力。从1837年想到“搜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到“现在(1859)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达尔文费时22年,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可想而知,如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许这一伟大发现的发现者就不是达尔文了。

3.科学探索的信心。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感受达尔文的自信,另一方面,我们要将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以鼓励他们去进行科学探索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孩子没有动手科研的机会,导致他们对科学研究望而却步。“这些事是科学家做的,我怎么能做呢?我怎么做得了呢?”凡此种种想法束缚着学生,使得他们不敢碰科学,更不用说研究了。通过对文本的研习,可以引导鼓励学生。“栽几棵树,种几盆花,养一些动物,然后对它们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我们同学们能做吗?”当然能。好了,达尔文能做的其实我们也能做。所以我们如果大胆地去接触科学,研究科学,或许也能有像进化论一样的伟大发现。“同学们,行动起来吧!”通过如此分析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科学探索的信心。

二、科学精神的弘扬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严谨务实是科学的底线。“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并“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所信任”。尊重事实,如此,科学才会有永久的生命力。

2.怀疑精神。在一个神权思想主宰的世界里,大家都相信“每一个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而达尔文敢于怀疑,“虽然许多情形至今还不清楚,并且将会在很长时期内还弄不清楚”,“但是我能做到精细的研究和冷静判断”“我以前的观点是错误的”。从伽里略到达尔文,从达尔文到爱因斯坦,怀疑历来为科学认同和赞颂,它是科学进步的源泉之一。中学生要从小培养怀疑精神,敢于挑战旧思维、旧思想,敢于创新。

3.竞争精神。科学发展需要竞争,只有在竞争中不断超越,科学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才能更好更快地进步。达尔文在文章中很坦率地承认“完成还需要许多年月”。但急于发表除了健康之外,主要是因为华莱斯先生的研究课题跟自己一样,而且“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不难看出,达尔文把华莱斯先生看作竞争对手,在发表文章问题上与之竞争,在科研过程中必然更要竞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竞争精神促进了他的研究进程。

三、科学方法的学习

1.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头理论,必然没有生命力。达尔文的成功有赖于实践。首先他的灵感来源于实践,1831年,他随比格尔号军舰作环球考察,途中见到的生物分布等种种现象给了他灵感,然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次他的研究过程以实践支撑理论。从1837年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就想到“搜集和思索与之关联的各种事实”。然后又“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并且做到“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

2.协作。团结互助,协同作战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又一要求。达尔文说“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并“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谢意”。因为他“最近十五年来”“以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判断力多方面帮助了我”。由此可见,达尔文的成功,不仅仅靠个人的禀赋和奋斗,它也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体现。

9.教育的内涵解读 篇九

指标内涵解读

成都工业学院学院教务处

2013年5月

编 印 说 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办【2008】17号文件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专业审核内涵的通知》精神,我院将在2014年将进行学士学位的预评估,2015年底提交评审材料,2016年初迎接四川省学位办对我院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予专业的评审。为了帮助大家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四川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审指标体系》和《四川省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评审指标体系》的内涵,教务处根据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各项评估内涵及标准,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了指标内涵的解读,希望各部门务必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以确保迎评工作圆满成功。

目录

一、办学指导思想(授予单位指标)„ „ „ „ „„ „„ „ „ „5 1.办学思路„„ „ „ „ „„ „„ „ „ „ „ „ „ „ 5 2.发展规划 „ „ „ „ „„ „„ „ „ „ „ „ „ „ „6 3.教学投入 „ „ „ „ „„ „„ „ „ „ „ „ „ „ „8

二、师资队伍建设(授予单位指标和授予专业指标)„ „ „ „ 10 1.队伍结构 „ „ „ „ „„ „„ „ „ „ „ „ „ „ „10 2.主讲教师 „ „ „ „ „„ „„ „ „ „ „ „ „ „ „12

三、教学工作(授予单位指标和授予专业指标)„ „ „ „ „„13 1.专业设置与建设„ „ „ „ „„ „„ „ „ „ „ „ „ „ „13 2.课程设置与建设„ „ „ „ „„ „„ „ „ „ „ „ „ „ „15 3.教材建设„„ „ „ „ „„ „„ „ „ „ „ „ „ „ „15 4.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效果)„ „ „„ „„„ „ „„ „16 5.实践教学 „ „ „ „ „„ „„ „ „ „ „ „ „ „ „17

四、教学条件和利用(前5项为授予单位指标,第6项为授予专业指标)„„ „„ „ „„ „ „ „ „„ „„ „ „ „ „ „ „ „19 1.校舍面积„„ „ „ „ „„ „„ „ „ „ „ „ „ „ „19 2.仪器设备„„ „ „ „ „„ „„ „ „ „ „ „ „ „ 20 3.文献资料„„ „ „ „ „„ „„ „ „ „ „ „ „ „ „22 4.校内外实习基地„ „ „ „ „„ „„ „ „ „ „ „ „ „ „22 5.体育设施„„ „ „ „ „„ „„ „ „ „ „ „ „ „ „23 6.教学基本设施„ „ „ „„ „„ „ „ „ „ „„ „ „ 23

五、教学管理(1、2为授予单位指标和授予专业指标,3为授予单位指标)„ „ „ „ „ „ „ „ „ „ „ „ „ „ „ „24 1.管理队伍„„ „ „ „ „„ „„ „ „ „ „ „ „ „ „24 2.质量控制„„ „ „ „ „„ „„ „ „ „ „ „ „ „ „25 3 3.教风学风„„ „ „ „ „„ „„ „ „ „ „ „ „ „ „27

六、教学效果(授予专业指标)„ „ „ „„ „ „ „ „ „ „28 1.基本理论与技能„ „ „ „ „„ „„ „ „ „ „ „ „ „ „28 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 „ „ „ „„ „„ „ „ „ „ „ „30 3.思想道德修养 „ „ „ „ „„ „„ „ „ „ „ „ „ „31 4.体育„„ „ „ „ „„ „„ „ „ „ „ „ „ „ „ „31

一、办学指导思想(授予单位指标)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办学指导思想不是抽象的,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它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需要通过审视学校的办学历史总结的。办学指导思想既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而学校各项工作做得好坏,又都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因此,各级指标都与办学指导思想有关。考察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仅要看下面的四个二级指标,而且还要看其他指标(如师资、资源配置、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

1.办学思路

A标准:

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办学思路明确,质量意识强

一贯重视本科教学,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

C标准:

注重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办学思路清晰,有质量意识

重视本科教学,基本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

主要观测点: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1)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导和动力,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要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质量观,人才观。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结合学校的定位,制定好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并切实实行。

在教育思想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考察学校领导层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领导层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所以考察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要考察学校领导层的办学理念。

(2)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因此,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学校教学中心地位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考察: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是否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各职能部门是否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是否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在对教师的考核中,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育人工作是否已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关键在于落实。2.发展规划

A标准:

定位准确,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基本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有效实施

C标准:

定位基本准确,有学校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主要观测点:学校的定位与规划

(1)学校定位主要是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学校依据什么来定位,主要依据三方面:第一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第二是要依据自身的条件;第三是学校发展的潜力。学校定位要体现自 5 己的特点,要有个性,不能是放在哪个学校都合适。

所谓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学校的定位要适应国家或地区或行业经济建设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①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是要确定:学校的类型;学校的学科(理工农医管经文等)结构;学校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等)的结构。

②学校类型定位包括类型定位(综合、理、工、农、医、师范„.等);层次定位(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教学型、研究型等);特色定位(体现学校与其它学校不同的特色);服务对象定位(全国、区域、行业„„等)。

③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平时说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④人才的类型是指研究型的、应用型的、应用研究型的。

⑤人才的服务面向有两层意思:一是培养的人才是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还是服务全国;二是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做基层的实际工作。

(2)学校都制定有规划,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考察学校定位必须考察学校的规划。学校的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和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这四个规划可以是独立的,也可在一个总规划中,内含这四部分内容。

 1.3校领导素质

A标准:

校领导的政治思想素质、事业心、政策水平、组织决策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强;学历、职称结构合理

C标准:

校领导的政治思想素质、事业心、政策水平、组织决策能力、科学管理能力较强;学历、职称结构基本合理 2.教学投入

A标准:

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30%,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生均四项经费持续增长

C标准:

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不得低于25 %,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生均四项经费持平

主要观测点: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1)四项经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四项经费的每项经费都是有确切含义的,它们是按原国家教委1 988年制订的《高学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项目定义的。

①本专科生业务费:本专科生进行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加工、运杂费(但实验桌椅、实验工作台不在其列),生产实习费,毕业论文答辩费,资料讲义印刷费及学生讲义差价支出等。

②教学差旅费:教师进行教学调查、资料搜集、教材编审调查等业务活动的市内交通费,误餐费、外地差旅费。

③体育维持费:各种低值体育器械(包括各种球类、冰鞋、跑鞋、铁饼、标枪、铅球等器材)和运动服装的购置费、修理费,体育运动会费用,支付场地租金和参加校际以上运动会的教职工运动员的伙食补助费以及公共体育教研室的业务性报刊、杂志、资料等零星费用。

④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教学仪器设备的经常维护修理费。

在计算教学四项经费时,对投入教学用的教学设备购置费及图书购置费,不计算在内。设备购置费在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中考察,图书购置费在“图书馆”中考察。

教学经费的统计比较复杂,各个学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本专科业务费,必须是直接用于本专科生教学运行的费用。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教师的课时津贴、以及各教学院系购买办公用品的费用,教学水电费、实验 7 室改造维修费、外籍专家费、临时出国教师费、教师进修培训费、招生费、劳保用品费、实验室空调购置费等都不能计入本专科生业务费。

学校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并保证生均四项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特别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费,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状况。

(2)生均四项经费增长的情况,是考察学校近三年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运行基本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计算生均值所用学生数为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的自然人数。既生均四项经费=四项经费数/全日制在校生数。在考察这个指标时,统计生均教学经费的时候,教学经费和学生数要用同一时间段的,另外算生均教学经费的时候,经费用的是年底的数,即12 月31 日的数,计算时,使用的学生数是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学生数也要用年底的数,即12月31 日的数字。评估要考察前三年的决算数据,当年的预算数据提供作参考。

二、师资队伍(授予单位指标和授予专业指标)

2.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A标准:

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合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得力,实施情况及效果好

C标准:

有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较好

1. 师资队伍结构

A标准:

生师比低于16,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45%

C标准:

生师比低于18 ;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基本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25%

主要观测点:生师比;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1)生师比是用折合在校生数除以教师总数,一个就是必须区分专任教师和师资是两个不同概念,所以两个数字应该不是一样的。

①师资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计算生师比的时候教师总数是用专任教师数加上50%的外聘教师数。

②专任教师三个条件:必须要有高等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必须承担教学任务,不一定是讲课,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也可以;必须是学院在编的。任课1年以上的兼职教师也在其列。

③外聘教师是指人事关系不在本院而聘其承担教学工作的人员。聘请校外教师经折算后计入教师总数,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2)分析教师的结构状态和发展趋势时采用的是“师资”,这里的“师资”专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的。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要适应教学需要,要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考察:

①全校整体的师资队伍质量状况。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各院系分布状况等。

②学科发展状况。教师科研状况;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新学科、新专业的师资状况。

③主要基础课和主干课师资队伍状况。

④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状况。

师资队伍发展趋势好,一是要有学科带头人,已经形成了梯队,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二是要队伍稳定,看近三年队伍的变动情况,三是要各种结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是指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9 的在职教师,不包括在读的,也不包括研究生班和双学士学位。

2. 主讲教师(注:主讲教师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A标准: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95%;95%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由教授、副教授授课;教学水平高,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

C标准: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到85%以上;由教授、副教授授课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75 %;教学过程规范,能保证教学质量

主要观测点:主讲教师资格;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教学水平。

(1)统计主讲教师资格时,基数是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不包括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实习的这些教师。主讲教师必须是专任教师。

符合主讲教师资格指要么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要么是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二者必居其一。新教师还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经考核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

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系指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主要课程,不包括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计算时应以完整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为标准,按课程门次计算。

(2)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教育部2005 年1 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个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不再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评估看三年的数据,在计算教授、副教授讲课的时候,是要把学校所有的教授、副教授都要统计在里面。就是说即使你是校长、处长没有上课,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你的职称是教授、副教授,都作为统计的一个基数。有这样几种人可以不统 10 计,即出国、进修、病休这一学年都不在岗的。这里的上课要求是主讲一门课程,不包括讲座和实践教学。

(3)教学水平高低是以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都是学校自己确定的,因此教学水平是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衡量的。

三、教学工作(授予单位指标和授予专业指标)1.专业设置与建设

A标准: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新办专业的设置满足社会需要,具有学科基础,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C标准: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基本合理;新办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基本符合要求

主要观测点:专业结构与布局;培养方案。

(1)专业总体布局和结构要合理,要符合学校定位、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学校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结构。学校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的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新办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办学基础和社会需求,建设品牌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

(2)重点考察新办专业。新办专业是指专家组进校时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新办专业主要考察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和教育部要求;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是否明确充分;是否有相应学科作依托;新办专业的口径、布局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新办专业的教学条件好不好(实验、实习条件,师资,图书资料,教学文件等);教学质量有没有保证;学生满意不满意。

11(3)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它是学生在校学习几年中,课内、课外的总体安排。这一观测点重点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具体内容和执行情况。指导思想、原则要体现学校的定位,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观念,体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内容要体现学校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执行培养方案严格,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文件作保证。2.课程设置与建设

A标准:

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计划完备,教学内容完全达到大纲要求;课程体系改革总体思路清晰,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有力,执行良好,改革成效显著,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成果奖励(包括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等)

C标准:

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计划完备,教学内容基本达到大纲要求;课程体系改革有思路、计划和措施,有一定成效

主要观测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是考察总体思路、具体计划措施、执行情况和已取得的成果。即学校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成果奖励(包括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等)。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进行优质课程建设、系列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特色的本校优质课程。

①省部级(含)以上成果奖励是指近两年评奖中获奖的成果。如近两年评奖中获奖的成果不多,可将前几年的纳入统计范围。

②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3.教材建设

A标准: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执行严格,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针对本校的优势学科,有重点支持特色教材编写的规划和措施,成效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奖励的教材

C标准: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主干课程选用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并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特别是理工类、财经政法类和农林类专业)

教材建设要完善教材的评审、评价、选用机制,要严把教材质量关,要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要采取措施支持和出版有特色的教材。要针对本校的优势学科,有重点支持特色教材编写的规划和措施,成效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奖励的教材,各专业要汇总近四年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情况。统编教材是由某权威部门组织编写、多院校同时使用的教材;规划教材指在教材上有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标志的教材;国家统编教材是指国家组织一定单位、一定部门统一编写的教材。

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能力进行教材建设,要做好教材的选用,特别要强调教材的评审、评价、选用机制,要使用高质量的教材。4.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效果

A标准: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成效显著;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30%,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采用双语授课课程比例≥10%,教学效果较好;其它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结合实际,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质量好

C标准:

注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使用面≥15%;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授课课程达到一定比例;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论文或设计规范,质量合格

(1)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心是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技术,教育部2005 年1 号文件要求,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必修课里面利用多媒体授课课时不少于30%,其他院校不低于15%;重点建设高校是指“211 工程”建设的高校;2005 年以前按照方案执行,2005 年及以后要按照2005 年1 号文件执行。这里的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3)双语教学的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含5O%)的课程。在A级标准中,对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有数量要求,其他没有数量要求,要求学校采取措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当前,主要是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双语授课比例是指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的比例。

4.实践教学

A标准:

实践教学时间有保证、措施完善、效果好;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效果好;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效果好

C标准:

实践教学时间有保证、措施得力、效果较好;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50%-60%,效果较好;有开放性实验室,有一定效果 主要观测点:实习与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

(1)实习与实训主要考察学校实习时间有没有保证,采取什么有效地措施保障实习和实训的时间,是否收到好的效果。这里强调要保证实习的时间,要保证实习的效果,要科学的制订实习与实训方案,科学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要创造条件让大学生较早的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2)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等,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上述内容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是评估中的关键性指标。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科学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学校学科的结构。

(3)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4)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5)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而且是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开放要考察开放的范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其中开放的范围包括科研(专业)实验室。

体育工作 A标准: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7%;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得好

C标准: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5%;重视群众性体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四、教学条件和利用(前5项为授予单位指标,第6项为授予专业指标)

这个指标,既讲条件又讲利用。一个学校教学条件不够当然不行,但是一个学校条件有了但没有充分利用,没有充分发挥条件的效率,也不行,特别是教学基本设施这个二级指标,考察学校要首先达到C 级(合格)标准。如果C 级达不到,这一观测点就是D。1.校舍面积

 A标准:

各类功能的教室齐备,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其它相关校舍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 C标准: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54 ;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生)≥6.5;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14;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和附属用房面积以及其它相关校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主要观测点:生均学生宿舍面积;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生均学生宿舍面积是用学生宿舍面积除以全日制在校学生。(2)生均占地面积是用学校占地面积除以全日制在校学生。

(3)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是教学行政用房面积除以全日制在校学生。所谓的教学行政用房是指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再加上行政的办公用房,要求是学校产权的。教室包括普通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绘图绘画室等。辅助用房是指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准备室、教具陈列室、实验室的仪器库、体育设备室等的建筑面积。行政办公用房是指学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及各院、系、部的教研室和行政办公用房的建筑面积。

注:建筑面积是指已经使用的建筑面积,在建项目不算,按去年评估中心的意见,对西部地区特殊政策,在建面积只要资金到位可以看作是已经使用面积处理。教育部高教司2005 年7 号文件和2005 年评估通知里面有一 句话,就是生均行政教学用房面积和生均图书,专家要根据实际情况自 主进行考察,其含义就是一方面要坚持标准,学校要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另一方面专家组会考虑到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实事求是的进行评价。3.

 仪器设备

A标准:

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设施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校园网建设水平高,运行良好,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C标准:

实验室、实习场所的配置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校园网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作用;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5000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10;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10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7

主要观测点: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

(1)教学仪器设备是指直接面对学生、用于教学的仪器和设备,不含行政机关、教学管理、科研等使用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含订有一年以上合同期的租赁的仪器设备)。计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时,应以设备台帐为准,已签订合同尚未到货的设备不能计入。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超过1000万元,该指标为合格。

(2)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是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除以折合在校学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包括软件费用、土建工程投资,但校园网投资的设备部分可以计入。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是指教学仪器设备和科研仪器设备的总值,而不是单指本科生使用的教学仪器。计算生均值时,经费数和学生数应同步,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是年底的决算数,则学生数用年底的折合学生数。(3)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在计算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时,应将前后两年的设备总值相减得出新增值,而不是是直接将当年购买并入账的仪器设备值作为新增值,未考虑设备报废问题。

(4)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百名学生所拥有的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这里专指教学用计算机,行政办公、科研、后勤管理用的都不能算。

(5)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

4. 文献资料

A标准:

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使用效果好

 C标准:

生均图书(册/生)≥100;生均年进书量(册)≥4

主要观测点:图书馆管理手段、使用效果好;生均图书;生均年进书量。图书不仅要考察生均图书册数,还要考察每年的生均进书量,看学校所拥有的电子图书的数量及使用的情况,能不能基本满足教学的要求。

(1)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现代化手段采集、交流信息,管理能做到使用方便、效率高、利用率高。

(2)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包括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图书。计算图书数量时,文字、光盘、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都不能计算在内。所用学生数是折合在校生数。

①生均图书是指纸介质的图书,不包括电子图书。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

②计算生均年进书量时,年进书量是照学年统计,按实际购书数量计算而不是按预算;学生数也用学年学生数。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 合在校生数。4.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校的实践教学除在校内的实验室、实习场所进行外,还应根据学校性质和人才培养要求,规划、选择、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完善的实习基地群。实习基地应具备如下条件: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有实习项目;场地、设施能满足教学需要。

5.体育设施

该项指标考核的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室内体育场馆情况,包括体育馆、游泳馆、体操室、器械室、训练室等;二是运动场地情况,包括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综合投掷区、健身区等。要求生均面积≥3平方米。计算生均运动场面积所用学生数是全日制在校学生数(自然数)。即运动场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三是有符合学校特点的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如溜冰场及设施、乒乓球场地及设施、艺术体操场地及设施等;四是各种配套设施情况。

注意:建筑面积是指已经使用的建筑面积,在建项目不算,按评估中心的意见,对西部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其在建面积只要资金到位则可以视为使用面积。

6.教学基本设施

主要观测点:图书资料册数;校内外实习基地情况;实验室建设情况。实验室建设情况是指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仪器设备先进;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管理人员到位、制度健全,符合国家规范,执行效果好。前两个观测点见上3和4相关说明。

五、教学管理(1、2为授予单位指标和授予专业指标,3为授予单位指标)1.管理队伍

主要观测点:结构与素质;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教学管理队伍是指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学校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教学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专指本专科教学管理人员,不包括成人教育、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教研室正、副 19 主任、系办公室主任也不纳入教学管理人员

(1)结构与素质

管理队伍在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及能力、任职时间等方面,构成合理的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管理职能。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考察:

①管理队伍的稳定性,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的,其教学管理秩序也是不稳定的,所以在考察教学管理队伍时要考察任职时间。

②对管理者个人要求具有适应管理工作的德和才,应具备从事管理工作必需的业务水平,具有与岗位相应的能力、理论和学术水平。在重要岗位工作的管理人员应有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

③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

(2)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教学管理机构是行政机构,是服务机构,也是学术研究机构。开展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一方面要考察教学管理工作,考察这个队伍是不是严格执行教学的规章制度文件,严格的教学管理;同时还要看这支队伍有没有服务意识,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第三还要看其研究的项目和研究成果。要看你的科研状况怎么样,特别是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研究状怎么样,实施改革状况怎么样。2.质量控制

主要观测点: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

(1)教学基本文件和规章制度健全、完善,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2)学校应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各学校的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等)。质量标准是指为达到目标、水平和要求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标准应具有目的性、规范性、可操作性。质量标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也都应有相应的质量标准,教师的教学工作 20 也应有相应的工作规范。考核时除要求提供系列质量标准文件外,还要考核标准的执行情况。

(3)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包括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也是水平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包括六个环节,一是目标要确定,二是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要建立,三是信息与收集(包括统计、检测),四是评估(建立学校评估机制),五是信息的反馈(收集的信息要反馈),六是调控,几个环节构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里特别强调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规章制度,包括低毕业设计(论文)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选题原则、指导教师的资格等,要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质量标准、评分标准、答辩成绩等。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管理要规范化。学校有合理、科学的关于毕业环节的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评估与检查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学校要建立教学工作评估体系,评估的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包括实践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评估、院系教学工作评估等。3.教风学风

主要观测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教风)。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学风)。

(1)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教师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学校的名牌实质是教师风范的名牌。考察的重点是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是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措施保证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是否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是否严格的履行教师的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学校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希重要作用。学习风气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

① 校园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气氛等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②管理体系。学生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

③教育载体。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促进作用。

④形象表现。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和学习、生活作风也能反映学风状态。学生考试的作弊情况、迟到早退情况、旷课情况、自习情况、课堂听讲情况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

六、教学效果(授予专业指标)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主要观测点: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这里讲的基本理论是指学生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掌握程度,基本技能是指学生基本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该指标是要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实际水平,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基本素质和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础。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方案)的要求,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考察时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

①通过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特别是对学生学习主要课程的考试试题水平及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不光看试卷的成绩,还要看试卷的质量,评分的标准和要求及是否执行严格,考试的管理以及考场纪律。

②要看学校之间横向可比较的考试和竞赛、比赛的成绩,全国的统考、地区的统考、全国的竞赛、地区的竞赛等。

③专家组考察的结果,通过查阅毕业论文、试卷、各种材料,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讨论、测试等等来调查。专家组通过综合判断得出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际结果。

(2)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了要考察学校在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调查、考核,考察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22 实际状况,以及这方面的成果和奖励。

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主要观测点: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指导教师;论文或设计的质量。

本科生毕业环节的作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学生是一次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既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也反映教师的水平和学校管理的水平。

(1)考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首先是看选题,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能否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

(2)其次是通过选题看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实际工作(例如工程)背景,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是否适当,是否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

(3)再次是考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除考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外,还应从学生以下几方面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工作中应用各种工具(包括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某些学科的分析能力;撰写科研报告、论文、设计和表表达、交流的能力;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要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3.思想道德修养

主要观测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心理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培养诚信守法、团结合作的精神。

文化素质的内容是广泛的、多方面的,它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的。文化素教育要开设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讲座和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要营造校园文化,形成浓郁的人文教育的氛围。

23(2)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要有心理咨询机构,要有相应措施,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及时进行医治。学生心理健康。4.体育

主要观测点:体育。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是按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发的《学生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教体艺[2002]12号文件)统计的。除考察合格率外,还要看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的情况。

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上一篇:文明礼仪的事迹材料下一篇:运动会400米运动员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