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培训汇报

2024-08-23

中小学校长培训汇报(精选9篇)

1.中小学校长培训汇报 篇一

参加小学校长培训班工作汇报

安庄镇马埠中学汪西华

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汇报一下参加校长培训班的心得及之后的工作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马埠中学始建于1986年,服务范围26个行政村,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生739人。学校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52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及学科带头人4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2005年创建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2006年创建为泰安市AAA级学校,2007年创建为省绿色学校,2011年顺利通过省示范市验收。学校多年被评为“肥城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肥城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和“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普法创安先进单位”等。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最佳条件,让家长的选择感到永远无悔”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科研兴校,创办名校”是我们的办学思路。实行以级部为主体“横向竞争、纵向贯通、条块结合、各司其责”的内部管理体制,坚持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努力营造促进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人文环境。

学校配有高标准高质量的各类功能室并加入了教育网,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7个,其中中央教科所“十五”研究课题之一《多种 1

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推广。教师每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中考成绩和综合评估连续几年均居全市前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参加培训及后续工作情况

我于2012年4月有幸参加了肥城市第2012年小学校长培训,聆听了著名教授、教育专家、名校长的报告。学习期间,及时和大家讨论、交流了学习、参观的体会,提升了我的教育理论水平,坚定了自己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心。培训结束后,不断用先进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努力践行教育实践。因工作原因,于今年暑假后调入马埠中学,分管师德师风管理和初二地理教学工作。在分管工作和教学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表率作用。

1、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我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想做学校领导也一样,要更好地适应分管工作、指导解决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自己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业务、管理能力及理论水平。一年来,我努力学习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吸收教育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积极参加新课程标准等的学习;加强对现代信息教育的自我学习,使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本人有爱读书的习惯,所以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及时把握不同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脉膊,及时向老师传达有关信息,组织安排老师们学习、交流,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能与时俱进。

2、以身作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从担任副校长那天开始,我就牢记:各项工作要以身作则。一年来,特别是参加研修班以来,踏踏实实地落实上级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做”的过程中,我把率先垂范、兢兢业业做为座右铭,及时了解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把学校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份内事,既做领导、又做教师,以身作则、默默工作。有付出就有回报,我的工作得到学校其他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

3、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学校不断进步。

当今时代,办学思想不断变革,学校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有许多领域值得我们去研究。同时,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地方也值得探讨、改革。因此,在学校分管的工作中,我注重以改革的眼光,创新的意识来思考工作。新学年以来,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科教研、偏科生帮扶、青年教师培养、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中,都能尽职尽责,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学校涌现了大批师德师能标兵和带头人。

4、与领导、老师团结协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我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努力营造领导与领导、领导与老师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是我工作与做人的根本。一年来,我始终抱着“学无先后,贤者为先”的思想,虚心学习、尊重老师,与领导、老师团结协作。重大活动能及时征求校长及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共识,使各项工作更有条理、更为落实、更有效果。

三、主要工作实绩

1、协助学校支部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工会组织建设,比较出色地完成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实施。

2、加强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正人正己,使学校师德建设规范有序。

3、紧紧抓好教学工作中心,落实精细化管理力度,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自我评价

一年来,本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工作,做到“事业第一、学校第一”,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与校长一起带领全体教师勤奋工作,默默耕耘。在思想上,我能努力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认真执行上级方针政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在学习上,能注意自身的学习提高,把握教改的脉搏;在工作作风方面,能够尊重教师,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在学校管理上,有较强的事业心,有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上,能够恪尽职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乐于奉献;在工作业绩方面,没有辜负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能较出色的完成上级各项任务,为我校的质量提升尽职尽责。

五、今后努力方向

在这一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我自身觉得自己工作还不够精细,方法还缺乏灵活性;理论的学习还要加强,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师的思想工作还不够深入,关心也不够;个性比较耿直,对矛盾的化解缺乏刚柔并济。针对以上工作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将精细化管理力度。

2、进一步在“落实”上做好文章,不断提高学校竞争力、生命力。

3、不断提高自己改革创新意识,要逐步完善学校有关制度,强化师德意识、质量意识。

4、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提高领导艺术水平,使今后的工作更得心应手。

回顾一年工作,我对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但也有不足与感慨。一年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俗话说得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将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认真听取领导、老师的意见,使自己能更进一步,把工作做得更好。

2.中小学校长培训汇报 篇二

一、现状

1.校长队伍基本状况

目前, 台州市共有小学729所、初中199所、高中 (包括职高、职业中专) 130所, 中小学正职、副职校长约2300名, 各任职年限的校长所占的比例情况如表1。

2.校长培训的方式和内容

“九五”、“十五”期间, 台州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有校长岗位培训、校长提高培训和骨干校长 (名校长) 研修培训三大类。根据不同类别, 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具体见表2。

为了学习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学校先进的办学管理经验, 提高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管理水平, “十五”开始, 台州市在分类培训校长的同时, 采取分期分批选派中小学校长赴外地学校挂职锻炼的方式进行培训。到目前为止, 全市共有287名校长到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的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以上的挂职锻炼。

3.校长培训的管理

(1) 培训职责明确, 任务落实到位。

为了加强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的管理, 台州市教育局成立了台州市干训领导小组, 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 制订执行台州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 协调、指导、检查各县 (市、区) 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对于校长的培训, 市、县两级进行了具体的分工, 高中、初中校长由市级干训机构负责培训, 小学校长由县 (市、区) 干训机构负责培训。目前, 省级校长培训由市教育局负责送培;市级校长培训主要由市教育局高教师范处负责组织、各县 (市、区) 教育局负责送培, 台州学院成教院负责实施培训;各县 (市、区) 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小学校长的培训。

(2) 培训制度健全, 管理及时到位。

一是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台州市在校长任命和使用中坚持培训、考核、任用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没有按规定参加培训的人员, 原则上不提拔使用, 对因工作需要任命的“代校长”、新竞聘上岗的代校长在任职后六个月内及时进行任职资格培训。二是严格培训登记制度。对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学习专题名称、考核成绩、撰写的论文、有关鉴定都及时记入学员学习登记表, 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

二、结果分析

1.校长专业任职年限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目前, 台州市有45%以上校长的任职在7年以上, 另有37%校长的任职在4~6年之间 (见表1) , 可见台州市校长的专业化程度已进一步提高, 已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从表1中, 我们还可以分析发现, 尽管大部分校长的任职在4~10年, 占63%, 但仍有18%的校长任职在1~3年, 有19%的校长任职在10年以上, 因此如何针对不同任职年限的校长的培训需求, 有效地开展各类培训是当前校长培训中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2.培训满意程度状况分析

在“你对以前接受的校长培训满意吗?”的调查中, 有31%的校长对以前的培训感到满意, 60%认为一般, 认为不满意和不作答的占9% (见表3) 。在“你认为自己胜任现在的工作吗?”这项调查中, 79%的校长认为自己通过培训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21%的校长认为一般能胜任现在的校长工作。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校长对现行的校长培训工作基本满意。

但在“你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和“你对你校的发展规划了解吗?”我们发现分别有15%和5%的校长对新课程改革持“一般”和“反对”的态度, 有30%的校长对本校的发展规划只是一般了解。这说明我们在校长的教育、管理等理念的培训上还需加强。特别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把握学校的宏观发展、进行科学的决策应该是现代校长必备的技能, 在这方面, 我们的培训还需进一步加强。

3.培训需求分析

在培训时间上, 我们设计了“你认为校长培训的时间怎样为好?”, 结果选择“平时集中学习”的占72%, 选择“利用寒暑假集中学习”的占19%, 而在“你认为校长培训应该安排在几月份?”的调查中发现, 10月、4月、11月是校长最希望安排的培训时间, 分别占36.2%, 27.6%和26.4%。从座谈中我们发现, 校长喜欢培训安排在这三个月份, 主要是开学初、期末阶段学校工作比较忙碌, 而10月、4月、11月份学校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培训时间与工作的冲突”也是校长培训必须考虑的一个实际问题。

在培训内容上, 我们设计了“你认为校长培训应着重进行哪方面的培训 (多选) ”认为应该着重培训的内容是 “新课程改革”、“听课与评课指导”、“校本教研”、“基础教育和现代学校制度”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分别占34%, 25%, 37%, 27%和26%, 居五前位。从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管理艺术,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校长的普遍需求, 有31%的校长认为以前校长培训主要存在“内容不新”问题, 64%以上的校长认为应着重进行“领导艺术”和“学校管理案例”为内容的培训, 其次是“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心理”等内容的培训 (见表4) 。校长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非现实功利性取向, 校长对提高自己的领导和管理的理论和能力方面有了强烈的需求。因此, 培训内容上的选择和创新是今后校长培训的重点之一。

在培训形式上, “你乐意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 (可多选) ”中, 依次选择“集中学习与外出培训相结合” (63%) 、“外出考察” (44%) 、“直接到其他学校学习” (37%) 、“异校挂职锻炼” (34%) 、“专家专题讲座” (22%) 、“研讨与交流” (20%) 、“集中学习” (13%) 、“网上讨论” (9%) 。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 与校长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比较逢合, 校长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2003年开始, 台州市教育局已选派七批部分校长赴外地学校挂职锻炼, 由于校长“异校挂职锻炼”是促使校长成熟的有效方式, 深受校长的欢迎, 因此, 各县 (市、区) 教育局也根据各地的情况, 相继组织校长进行“异校挂职锻炼”。但从表2看, 各县 (市、区) 并不平衡, 一些县 (市、区) 对校长的这种培训需求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时在“以前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中, 有76%的中小学校长认为目前校长培训的主要问题是“与实际联系不够”, 希望“多请有特色学校的校长作专题讲座”、“到先进学校交流与考察”、“对一些成功和不成功校长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说明中小学校长已不满足“专家讲座”式的理论学习。同时, 有35%的中小学校长认为目前校长培训“师资不强”。这些都说明中小学校长对培训的形式和资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的培训已满足不了广大中小学校长的成长发展需求。

三、思考和建议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 学校逐渐走向自主发展之路,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学习型学校已成为现代校长的职责, 校长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校长急需强大的专业支持。“十一五”期间, 中小学校长培训应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校长队伍和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目标, 以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为重点, 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 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 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 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师德正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为此, “十一五”期间, 中小学校长培训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重视理论的学习和反思, 使校长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从台州市的校长队伍建设情况看, 任职年限在10年以下的校长占81%, 根据目前教育界公认的一名校长从上岗到成熟, 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大部分校长都需要一个“超越式”的理论培训。目前, 有一种观点是经过几年的培训, 校长不需要更多的理论培训, 其实从调查结果看, 63%的校长选择“集中学习与外出培训相结合”, 66%以上的校长认为应着重进行“领导艺术”为内容的培训, 校长仍然把理论学习作为首选。其实校长有了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政策基础, 就能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反思可以更好地认识办学规律, 掌握管理的主动权, 使校长自身更快地从“称职期”进入“成熟期”。因此, 每年进行一定时间的以理论和政策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 让校长在学习中不断反思, 是校长培训工作所必须坚持的一种培训形式。

2.以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为价值取向, 积极推进校长培训改革和创新

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讲授式培训已不能满足校长的培训需求, 也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形势。通过理念与实践的结合、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可更好地促进校长终身可持续发展。新时期校长培训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校长的不同需求, 采取以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为价值取向的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对于处于“适应期”校长的岗位培训, 应该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 重视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于“称职期”的校长应以采取“集中学习与外出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为主, 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 “管理诊断”等模式。如“管理诊断”培训, 是参训校长在培训者的帮助和指导下发现问题的过程, 其实这也是一个有指导的理论学习、理论反思和实践的过程。对于任职年限10年以上正处于“成熟期”的校长以理论研讨和实践反思为主要形式, 可采取“校长论坛”、“课题研究”、“考察研究”等培训方式。而对于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功实践经验的名校长, 可以组织 “高级研修”、“名校长论坛”, 提高名校长的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也可以设立“名校长工作室”, 让名校长积极开展学校发展规律和校长成长规律研究, 同时开展对挂职校长进行理论培训、实践指导和案例诊断等。

3.充分挖掘培训资源, 变封闭式培训为开放式培训

当前, 各地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的主要是当地高等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 尤其是前者, 其培训师资理论知识较丰富, 但中小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相对欠缺, 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种封闭式的培训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校长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校长培训的需求。开放培训形式、培训内容、挖掘培训资源是提高校长培训质量的关键。新一轮校长培训除了外请专家培训、跨区域培训等, 还要积极选送校长进行“异地挂职锻炼”。在利用外围培训资源的同时, 要开放培训机构, 丰富培训资源。而且各级教育学术机构、名校都可以成为各级校长培训的机构或基地, 各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 包括各类名校的校长都可以组成“校长培训导师”。通过更多的教育机构、教育专家相互协调、形成全力参与各类校长培训, 可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校长培训体系, 以改变目前单一、封闭的培训机制。同时, 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 开展“网上论坛”、“专家点评”、“名校风采”等, 让校长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研究性学习, 培养校长终身学习的能力。

4.扩大培训范围, 培养一支数量足够的校长后备队伍

校长作为一种专业人才, 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是目前确保校长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 但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部分优秀的年轻教师表现突出直接被提拔到校长岗位, 而这些校长只能以“代校长”的名义行使校长职权。因此, 有必要扩大培训范围, 对学校的中层干部、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任职资格培训, 培养一支数量足够的校长后备队伍, 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使校长持证上岗制度不变样、不走样。

5.积极开展以校长任职学校为阵地的校本培训, 提高培训质量

以学校管理现实问题为中心,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是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价值取向之一, 根据这一取向, 校长任职学校应该成为校长培训的主要阵地。在培训中, 这种基于学校发展现实的校本培训, 需要教育和管理专家的引领, 这些引领者可以是那些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教育实践的名校长、骨干校长, 也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 高等院校的理论专家以及教研、科研部门的教育专家等。通过这些引领者理论上的指导、问题上的诊断分析, 促使校长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反思, 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促使学校不断变革, 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

6.在国家、省的培训目标、计划的指导下, 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课程

目前, 校长培训内容的单一与校长需求多标准化的矛盾比较突出, 具体表现在“培训内容不新”、“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关学校管理案例的教材太少”等。因此, 各级培训机构要组织理论专家和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教育实践的名校长、骨干校长力量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长培训教材, 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教材体系。要根据校长的需求, 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开发一批实践课程和专题课程, 增设选修课程, 增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十五”期间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校长成长与成功培训理论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2]全国教育干部培训者培训团.英国怎样培训中小学校长[N].中国教育报, 2007-3-20.

3.中小学校长培训汇报 篇三

摘 要:为顺应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模式不断改革创新。“微培训”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培训模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文章对“微培训”的背景、内涵与意义作一简要论述,以期促进学界对该培训模式的深入研究,更好推进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的发展。

关键词:“微培训”;背景;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62-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步伐不断提速,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对培训模式改革创新的呼声也不断提高。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微培训”,以其鲜明的模式特征和在一定范域应用实践取得的成效,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笔者试从“微培训”的缘起背景、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促进学界对该模式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二、“微培训”的缘起背景

分析“微培训”产生的背景,首先要对“微格教学”“微型学习”“微型课程”有个基本认识,才能够全面把握“微培训”的历史发展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斯坦福大学的德瓦埃特·爱伦(Dwight Allen)等人在对“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摄录像设备录制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并分析评价,以期让受训者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也称“微型教学”),并被推广应用到师资培训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去。

“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是知识经济社会环境(微型内容、媒介生态微型化交融的环境)下学习媒介生态变化的产物。“微型学习这一概念于2004年提出”[1],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马丁·林德纳(Martin Lindner)将“微型学习”表述为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介的新型学习。[2]这一提法不仅得到学习者的广泛认可,也在社会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型课程”简称“微课程”,“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因为这样的微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3]由于“微课程”具备满足现代社会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独特优势,受到广大学习者的认可和好评。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时代的APP广泛应用,加之APP+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一种新型自主培训学习模式——“微培训”(Micro training)应运而生。“微培训”在继承了“微格教学”“微型学习”“微型课程”的“微”的实效基础上,充分借助APP、微博、微信、QQ等新型媒介,使自身更具社会化和移动性。“微培训”因其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学习者的需求而被应用于各类培训中去。

可见,从“微格教学”到“微型学习”,再到“微课程”和“微培训”,“微”字当头,步步发展,既体现了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体现了人类对知识学习的不懈追求。

三、“微培训”的基本内涵

1.概念

从“微培训”产生的背景来看,“微培训”在我国属于一个新事物,国内关于“微培训”概念研究较少,笔者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其中,汪志广认为:“微培训是指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借助新媒体(E-mail、QQ、飞信、飞鸽、微博、微信等),以学员微讲座、微论坛、现场体验、活动观摩、快乐聊吧等形式,建构学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型培训方式;它是微目标、微时间、微活动、微内容、微规模、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是由培训教师引领并参与活动,由学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培训的一种新型辅助性培训形式。”[4]严以华认为:“‘微培训就是用短、平、快的方式开展培训,节省时间,提高实效。”[5]张志兵认为:“对于微培训,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微知识微表达,即对于一些细节性的知识要把握好讲解的时间,简单地一带而过;小故事讲解大道理;重视细节处理,即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实验习惯或者学习方法耐心地提点,讲清楚道理,然后鼓励他们改正;小语录成规矩,即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两句简单明了的话语对如何学习,或者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提及,突出语句的短小精悍,并且富有哲理。”[6]牛麟认为:“微培训以学习者为核心,以‘微为主要表现形式,构建微环境,传播‘微知识‘微技能,能利用网络方便地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全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7]从上述“微培训”概念来看,“微培训”是在网络环境状态下进行的,是一种微型化的培训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模式,在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场域下应用性较强,由此,我们可以简要定义“微培训”:“微培训”是基于网络环境状态下的微型化培训模式。当然,“微培训”具有动态性特质,其概念也会不断变化发展。

2.特征

关于“微培训”的特征,汪志广认为,“培训活动微型化、培训管理自主化、培训效果持久化”。[4]严以华认为,“主题精练,目标明确;时间短,每次培训时间大约为5~10分钟;针对性强,能解决困扰教师们的普遍性问题;内容新,操作性强”。[5]张志兵认为,“小、准、精、常和专”。[6]

结合我们对“微培训”的简要定义,我们可将“微培训”的特征概括如下:

(1)培训环境微型化。“微培训”是在微型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这是相对于面授培训而言的,这种微型网络环境具有充分的人性化和自主性,这对学习者自主培训学习的自律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2)培训形式微型化。“微培训”的形式是微型化的,可以借助QQ、微信、微博等多种现代网络传播媒介进行学习研讨和交流互动,而媒介选择的多样性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

(3)培训内容微型化。“微培训”内容讲求“精简”且“美妙”,来自于教育实践的精华内容,既能激发学习者喜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学有所动,又可以让学习者体验到培训学习的乐趣,学有所获,达到学乐交融的境界。

(4)培训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发展。“微培训”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通过满足学习者的培训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来促进学习者发展,培训目标贯穿于“微培训”始终,打破时空局限,具有显著的发展性,这也是“微培训”的一个鲜明特征。同时,“微培训”在培训时间设置上更具有灵活性,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培训学习。

四、开展“微培训”的实践意义

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改变。“微培训”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理论基础上的,是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产物,是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学习者需求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对于推动我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为转变学习者的培训思维提供了可能

微型化是“微培训”最显著的特征,这有效克服了目前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存在的培训内容繁多、培训时间有限、自主选择性较弱、“被培训”等弊端,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微培训”让学习者在遵循“信息输入-信息存储-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信息获取一般过程条件下,对自我进行反思,形成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培训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在“培训启动-培训实施-培训结束”三个阶段中通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得以体现,“灌输式”的培训思维也将逐渐消除,主动学习、有效学习、持续学习的学习理念也会在“微培训”中得到强化和落实。

2.改进完善了原有的培训模式

当前我国实施的“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长国培计划”等国家级培训项目所应用的培训模式,主要有面授培训、网络培训、面授+网络三种,三种培训模式各有利弊。就面授培训而言,尽管面授培训可以实现近距离的直观接触,交流研讨互动性较强,培训者的体验感较好,但是,也存在诸如培训费用高、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实施效果不理想等突出问题。“微培训”不仅克服了面授培训的突出问题,而且创新发展了网络培训的优势,强化发挥其微型化优势,并在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江苏省高邮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福建省厦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等都应用“微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微培训项目丰富,涉及电脑基础、办公软件使用、课件制作、电子白板交互操作等,使广大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并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8]“中小学校长在微培训中逐渐养成科研意识和培训习惯,将研究纳入微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将培训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实现由‘经验型校长向‘研究型、‘专家型校长的转变。”[4]

“微培训”除了被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以外,还被推广应用于企业培训中。如有人探讨了“微培训”应用于企业培训的问题,“由于‘微培训时间和方式灵活,内容针对性强,可作为集中式培训的有效补充,对提升企业培训质量必然会发挥重要作用。”[9]“微培训完全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迎合了员工学习习惯的改变,随着社会化媒体软件功能的不断开发和技术升级,微培训必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完善空间”。[10]可见,“微培训”在企业培训中也是大有作为的。

五、结束语

深刻认识“微培训”缘起背景、基本内涵与实践意义是进行“微培训”研究的前提。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针对性、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等问题也是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将“微培训”这种新型培训模式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有助于促进教育培训模式改革,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TheoHug,MartinLindner,PeterA.Bruck.Microlearning:EmergingConcepts,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after e-Learning-Proceedings of Microlearning2005[M].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5.8.

[2]MartinLindner,PeterA.Bruck.Micromdia and Corporate Learning: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2007Conference[M].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8.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汪志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开展微培训的研究[J].中小学校长,2013(5):4-5.

[5]严以华.用“微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6):16.

[6]张志兵.加强“微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书育人,2014(1):33.

[7]牛麟.微培训下的中小学教师混合培训模式[J].成人教育,2014(8):89-90.

[8]肖东等.高邮:微培训给力教师专业成长[N].江苏教育报,2013-05-15001.

[9]喻明姬,王晶,李明霞,陶富莲.延伸的培训课堂——“微培训”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石油教育,2014(6):18-20.

4.小学校本培训汇报材料 篇四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几年来,XX小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积极探索校本培训工作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我们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的点滴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四小把校本培训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校本培训业务指导组。校长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业务副校长任业务指导组组长,分管此项工作,具体抓。为确保校本培训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对四小中层、教研组长一班人实行分工负责。在推进校本培训过程中,我们明确责任,实行捆绑,把校本培训工作的好坏作为评价责任人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责任人经常深入检查指导工作,现场解决问题,有力推动了校本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加强学习、精通业务

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政治与业务相结合,导学与自学相结合,认真学习校本培训有关文件、书籍、报刊、杂志,引导广大教师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记好读书笔记,写出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研论文,完善教师学习成长记录内容。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校本培训,为什么要搞校本培训,如何进行校本培训,并就校本培训的内容、途径、形式,如何写反思、反思的内容有哪些、如何进行合作研讨等专题内容进行辅导,以引领各校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健全制度、保障落实

校本培训的实效和质量能不能得到保证,决定着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成败。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的运行质量,四小制定了校本培训总体规划、分计划、月活动安排、教师自修计划、教师发展计划;制定了校本培训学校职责、校长职责、辅导教师职责、考勤考绩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

四、加强督查、奖优善劣

每学期,四小对校本培训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按照评估细则量化打分,排出名次,每学期评出2个先进教研组,予以表彰。

五、规范操作、完善资料

根据县局部署,教导处规范完善了校本培训资料,统一印制了学校和教师校本培训材料目录;对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集体备课记录、合作研讨记录、教学反思、公开课教学设计、说课稿、自学报告、学习心得、论文等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各种材料要求按目录顺序填写记录,每人每学期一本,分学期专柜存放。并要求各种资料要表格化,能手写的尽可能手写,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资料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六、形式多样、务求实效

、开展业务视导活动

四小经常开展业务视导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看作业、查教案,规范教学管理,推动研训工作,把握教改方向。

2、开展说课、评课活动

每学期都举行说课和优质课大赛活动,各校都认真遴选,推出新人,使一部分青年教师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各校的业务骨干。

3、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

如“教案设计”、“评课比赛”“普通话比赛”“书法比赛”等基本功大赛,培养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在知识经济时代,提倡“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化”,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专业引领就是校本培训的有效表现形式之一,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学历进修、外派学习等不同形式,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思想,了解新动态,使用新手段,以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和实施新课改的能力,从而把“一桶水”变成“一泓泉”,而且这泓泉要常流常新,常流常鲜。

5、开展同伴互助活动

通过“师徒结对”,合作研讨、集体备课、上课等活动,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6、开展小课题研究

课程改革是新生事物,好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新方法不会用、老方法不管用”。这时候搞课题研究或许奏效,但限于个人水平和过重的工作负荷,常常又力不从心,难免使校本研训和课堂教学“两张皮”,流于形式,难收实效。“小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为出发点,以教学案例和教育随笔为表现形式,立足于教师自身的实际需要,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抓住“小而散”,求得“大而实”,积淀教师丰厚的课堂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理论思辨和实践反思能力,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总之,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所以也取得一定成绩,几年来连续被评为校本培训先进单位,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有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距领导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在县局和发展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充分依靠全体教师,把我校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搞得更好。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5.东牛小学校长汇报材料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我代表东牛小学的全体教职员工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东牛小学是满庄镇东牛管区十一个行政村的联办小学。2011年2月大汶口工业园和镇开工建设新的东牛小学,占地面积37400平方米,我身后的教学楼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有20个班的教学规模,能容纳1000多名学生,2011年8月份完工,9月份投入使用,工业园并给每个教室装配了高起点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西边的办公实验楼去年8月份开工建设,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投资430万元,现已交工,各功能室配备齐全,内部设施投资200多万元,正在装备,11月将投入使用。办公实验楼后的学生餐厅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投资 200万元,建筑面积 1300平方米,可容纳800名学生同时进餐,下个月25日投入使用。投资120万元的厕所、校院及辅助设施也已投入使用。学校操场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20400平方米,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现已接近尾声,配有300米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以上的投资建设、装备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有教师25名,学生528人。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不变的主题,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去年12月份我校成功地通过了市级规范化学校的验收。

6.中小学校长培训汇报 篇六

一、“三度四适”法开辟汉字书写新纪元

本次培训活动是围绕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院申报承担的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写字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开展的。此项课题是XX年申报的,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由课题组成员郭立剑介绍了课题的进展情况,重点是向大家推荐了“三度四适法”的写字新技术。所谓“三度四适法”包含着笔锋“三度法”和结构“四适法”。笔锋“三度法”是用笔的方法,它必须用适合此法的专用笔,这样就可以简便地写出汉字的笔锋艺术效果(棱角、粗细、锋尖变化)。角度:指45度用笔:笔杆45度倾斜;笔尖底左上右下45度落笔;45度平行运笔;45度斜顿折笔等等。力度:指用笔的轻重。速度:指的是用笔的快慢。笔锋“三度法”的主要特点:一是可直接简便地写出汉字的笔画笔锋的效果;二是统一了各种笔的用法;三是统一了各种字体的写法。结构“四适法”是字形结构的基本要领。所谓“四适”指的是汉字笔画、偏旁之间的搭配关系。即比例大小适宜:指的是独体字的笔画长短搭配要合适;合体字的偏旁大小(高低宽窄)搭配要合适。距离远近适当:指的是笔画之间、偏旁之间的距离要均匀。位置偏正适中:指的是笔画、偏旁摆放的位置要得当。弯折倾斜适度:指主要笔画的弯折倾斜度要合适。当时郭老师在演示的过程中的确让我们看到了“三度四适”法的神奇,当然,专用笔的问题也是此法成功的关键。(出示此笔)

二、“地市写字教学经验汇报”突出“重视”和“专业”两词

本次培训活动共有六个地市进行了写字教学的经验汇报。分别是鹤岗市教师进修学院、齐齐哈尔市铁峰区第五小学、牡丹江市紫云小学、黑河市爱辉区第五小学、大兴安岭地区育才小学和牡丹江分局庆丰农场子弟校。无论是哪家的汇报,我觉得他们都突出了“重视”和“专业”两个词。所谓重视,当然包括领导的重视,具体表现在在他们的学校里,写字课不是形同虚设地排在课表里,而是真正地有专业教师和专用教材去上好写字课。如大兴安岭地区育才小学,他们不仅上好写字课,还每天练字20分钟。每所学校都是边研究边实验,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写字课教学模式。如黑河市爱辉区第五小学毕红梅老师做的汇报中提到的“目标导学法”,具体有五个基本环节,一为基本笔画训练;二为观察分类确定重点字;三为读贴认清字形;四为临帖写好写美字;五为评议修改。在每一环节中,教师们还都设计了适合学生理解记忆的小口诀,如在第一环节中,他们设计的坐姿口诀:头正、肩平、脚着地,三个一,要牢记。握笔姿势口诀:大指二指对齐捏,三指在下来托起,四指五指往里卷,笔杆离开虎口处,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笔就是来练字;基本笔画练习口诀:“横”(落笔轻,行笔畅,收笔回);“竖”(起笔重、行笔畅,收笔提);“撇”,起笔重,行笔轻,收笔尖);“捺”(起笔轻,行笔慢,收笔折,一波三折);“提”(起笔重,行笔向上挑);“竖弯钩”(起笔重,行笔直,弯钩圆润又挺直)等等。牡丹江分局庆丰农场子弟校的教师们还构建了“观结构——看占位——描描写写——评评改改”的写字课教学流程。所以我觉得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有领导重视作为保障,有专职教师奠定基础,有潜心研究实现提高。

三、“课堂教学展示”感受写字教学的魅力

从教XX年来,我还是第一次观摩了写字课的教学。本次培训活动中,我们共观摩了四节写字课,分别是来自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教师孙博盟执教的二年级铅笔字《偏旁

(二)》、哈尔滨市锅炉小学教师韩洪涛执教的四年级钢笔字《偏旁特点

(二)》、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张颖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毛笔字《偏旁》、最后一节是在桥南小学现场会时听到的董惠博老师执教的铅笔字《横折钩 横折斜钩 横折弯钩》。

从这几节课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写字教学真的需要专业技巧。本以为,写字教学无非是教师适当讲解,做做示范,再让学生练写,没什么奥妙可言,其实不然。在这几节课中,我记录最多的就是这些写字教师们总结出的书写小儿歌,小口诀,尽管我不是专业的写字课教师,但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也应是我们必备的专业素养,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这些写字技巧的时候,我们就真的不需要再安排写字课了。

比如孙博萌老师在教学“走”字的时候,她强调最后一笔“捺”要“由轻到重自然行,顿笔平拖轻出锋”;再如韩洪涛老师结合“晴、阳、星、智”这四个字总结出“日”做偏旁时的变化规律:偏旁居左形变窄,偏旁居右样不改,偏旁居上形体扁,来到下面竖变矮;在张颖老师的课堂中,她又将毛笔字中“氵”的写法总结为:两个右点一斜提,两点稍近提略低。次点提画起笔齐,斜提出锋要尖利。写字前张老师又提醒学生执笔姿势:按压钩顶抵,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等等。

一句句写字小诀窍,一句句课堂专用语,无一不彰显着每位执教者的专业技巧,但我想,[莲山 课件 ]这绝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所以从几节课堂教学展示中,我的第二个感受是每位写字教师必须有专业精神。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发布实施,到XX年初我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小学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十余年间,陆续出台了三个指导性意见,充分说明了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许我们的写字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其实,细想起来,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曾因为自己写的字羞于出手而不敢在公共场合露面,又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字不够规范在业务比赛中占不到优势?所以,试想如果我们从小在上学时就能够得到老师的指点,那么今天的我们还会因此留下那么多的遗憾吗?所以,今天的学生有幸得到了这样的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写字教师、语文教师就更应具备专业精神,从自身做起,从教授的每一个笔画做起,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字,而且要让学生把字写好,这样才能承担起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

四、“桥南小学现场会”品味写字教学丰硕成果

本次培训活动的最特别之处,也是亮点之处,我觉得就应该是哈尔滨市桥南小学的现场会。本次现场会共分五个部分,一是参观“习字二十分”活动,二是课堂教学展示及交流,三是参观展室,四是经验介绍,五是书法展示。

哈尔滨市桥南小学是一所普通小学,教学楼因年久失修已显陈旧,在《中国教师报》的一篇文章中戏称这所学校以前因没有良好的生源和炙手可热的对口中学而一直“寂寞着”。但就是因为他们从写字教学入手打开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成为了多人取经的名校,所以很多教师都满怀期待踏进了桥南小学的大门。

一进走廊,与会的教师们便被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所吸引。一楼主题:感悟名人;二楼主题,阅读名著;三楼主题,走进名画;四楼主题,欣赏名字;五楼主题,聆听名曲。从大教育家孔子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从“四大名著”到《中国少年说》,从“梅兰竹菊”到“八骏图”,从颜真卿的《多宝塔》到王羲之《兰亭序》……我们深感,这所学校绝不仅仅停留在上好写字课,抓好写字教学这一表象上,而是已经从写字教学渗透到对学生进行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我们一行100多人,就这样逐层楼的参观着,感受着,陶冶着。为之赞叹,为之折服。到了该校的展室,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映入了我们的眼帘,更令我们惊叹的是所有的作品均出自本校师生之手,尤其令人钦佩的是由全校63名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千字文》书法作品,笔锋遒劲,个性张扬,足以见证桥南小学的写字实效与成效。

7.中小学校长培训汇报 篇七

一、何为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认为,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构成包括五项要素:一是建立共同愿景;二是团队学习;三是改变心智模式;四是自我超越;五是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的实质在于促进组织成员善于学习和系统思考。善于学习指的是组织与个人均善于学习。彼得·圣吉认为, 在这种组织里, 你不可能不学习, 因为学习已经完全成了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 在学习型组织里, 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 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 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他还强调, 团队中的成员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不仅使团队整体绩效大幅提高, 而且会使团队中的成员成长更快所以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指的既是“个体终身学习”, 更是“全员学习”和“团体学习”。尤其是团体学习, 意味着组织既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 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 (组织智力) 的开发。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以系统思考为核心和共同脑力模型、共同前景、团队学习、个人进取相互融合贯通、成为浑然一体的“修炼”艺术与技能, 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基石。显然,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因此被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所崇尚。

二、学习型组织意义表征

1. 学习型组织能够改变校长固有的心智模式

培训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重要的应该是能否改变校长固有的心智模式。多年来, 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大都是通过行政干预的形式实施的, 培训内容和方式都是培训者事先预成的, 校长作为受训者基本上是以单通道听讲来完成培训过程的。培训过程显然忽略了受训校长思维方式的变化, 使学员被动地接受知识, 习惯旧有的思维方式, 故很难实现知识信息的内化。校长管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内化过程只能由学习者自己去完成。因此, 培训必须关注如何激起校长内心的变化, 以促使校长改变固有的心智模式为出发点, 使校长作为主体融入培训过程。为此, 选择培训内容与形式时要认真研究校长的需求, 及时捕捉校长关注的问题和困惑, 同时, 激活校长参与培训过程的积极思维和情态, 注重在心智训练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多选用名校长高端论坛反思式拓展训练情商提升等形式的培训。

2. 学习型组织能够规划校长的职业生涯

校长专业化已赋予校长成长的生命意义特质。如何规划校长职业生涯, 获得完备的教育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成为一名教育家型校长, 既是现代校长的追求, 也是时代赋予校长的使命与责任。在校长成长历程中, 培训的影响或许是很有限的, 但是, 关注规划校长职业生涯的指导, 其作用是巨大的。在社会变革、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今天, 校长已不能单靠行政职务所赋予的权力、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理学校, 而要具备一种现代职业的文化素养, 去引领一所学校的发展。这种素养, 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形成, 系统化的培训在校长专业化的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 培训中一方面要把指导校长准确自我定位与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和追求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在执行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教学指导计划课程培训的基础上, 注重开发校长个性化课程, 内容与形式应灵活多样, 突出参与式、案例式、情境式、菜单式等专题培训内容与形式, 以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层次校长自身发展的需求, 从而使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具有深度和发展性, 切实和校长的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

3. 学习型组织能够形成系统思考的心智技能

在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中, 系统思考是组织成员具备的核心技能。意思是要求组织成员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在校长培训中, 系统思考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 培训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培训需求分析到培训内容和形式的设计, 从培训的实施到培训效果的评估反馈, 每一个阶段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要进行整体系统的思考。而且, 对于校长个体而言, 需要参加的每次培训也应该系统化, 在层次上是不断提高的。例如, 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到提高培训, 再到高级研修, 方案要做整体系统的设计规划, 避免浅层次上的重复。

(2) 培训工作不是孤立的。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到培训机构, 再到参训校长, 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也应遵循系统思考的原则。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站在当地教育和学校发展的角度, 从宏观上对整个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把握;培训机构也要把培训计划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工作计划妥善结合起来;校长要把参训和自己的学习工作结合起来, 在参训的过程中也加强自身系统思考问题的修炼。

4. 学习型组织能够营造团体学习氛围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是强调善于学习。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者, 是一个学校思想的灵魂理应成为学习的典范校长参加培训目的和内容都是为了学习, 并且要学会学习。但学习行为不是自发产生的, 如果缺乏相应的学习动力, 没有相应的学习氛围和组织管理机制, 培训就不会取得真正的实效。构建学习型校长组织, 可以按照不同需求、不同层次进行, 建立一个基于平等和谐的包括培训者在内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培训交往中积极的协作对话, 进行协同组合培训, 实现组织内经验、智慧和学习资源的共享。这样, 有助于激发校长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实现自我超越。

三、基于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培训探究

1. 以“名校长工作室”为依托, 构建校长学习共同体

发生校长培训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常常不是因为技术问题, 原因可能是机制、文化方面的。教师之所以都愿意做“潜水者”, 是因为害怕自己的见解被别人认为肤浅, 而不愿对别人的发言提出批评, 则是担心负面的评价会对发言者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同样情况下, 他们更愿意与自己认识和熟悉的人交流意见。为此, 在校长培训中, 结合青州市优秀校长工作室和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工作室, 以现实中的名校长工作室为依托, 借助网络将其扩展成多个学习实践共同体, 有效地实施校长的学习研训。这种基于现实的虚拟团队消除了教师孤立感, 与网络上的“群”相比, 参与者在“真实”的背景下学习是一种范围更小、更为个性化的支持, 便于“名校长”为青年校长搭建脚手架, 帮助他们发展新知识与实践能力。

名校长工作室是以部分知名校长为主体, 由具有一定实力或潜力的校长组成的研究团队。其功能是, 以学校管理问题研究为指向, 为校长群组和校长所在学校提供共享交流和合作研究服务;其工作定位是, 使工作室成为学校发展的学研共同体, 形成一批风格校长, 推广一批典型, 催生一批名校, 影响一个群体, 带动一个区域。基于网络的“名师工作室”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让更多的成员参与不仅能够促进其发展, 也可以更大限度地提高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他教师、家长、教学研究者、学生等多样化地参与群体, 更能产生多类型的协作。

2. 建立学习小组, 跟踪指导, 实现合作学习

在学习型组织中, 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共同的意向和愿景, 是关于未来的一些美好愿望或者追求。一个组织的共同愿景来源于成员的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愿景, 它是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愿望的景象, 它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 朝着共同的目标进步。

在校长培训中建立共同的学习愿景, 就是引导校长争做教育家型校长这不仅是校长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 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这个共同的远景一旦建立起来并得到校长们的认同, 个人的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培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实效性也就不言而喻。要实现这个愿景, 首先, 要从帮助校长建立个人愿景入手, 结合自身和学校发展的实际, 鼓励其自我超越;其次, 通过个人自由交流、聆听、碰撞, 提炼出组织的共同愿景, 并且通过共同的愿景将他们凝聚起来, 产生强大的驱动力, 引领成员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3. 以课题带动, 实现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和发现。教师应首先实现教师间的合作对话, 在合作互动中碰撞出教学问题, 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感悟与反思, 在行动研究中寻求问题答案。有人把学习、课堂和教研看做教师生命的三部分, 笔者认为, 校长管理思想生成的火花也离不开这三部分的支持, 其中, 研究尤为重要, 因为研究力统领其他两部分, 且是最富有生命力的。

从学校管理问题入手实施研究性培训, 是我们近几年来培训形式的一大变化。譬如, 2009年春启动的青州市初中正职校长培训班, 开班时就将准备好的“三个问题”选题作为作业集中了起来, 然后, 通过多次研讨和筛选生成研究课题, 作为为期一年半的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中我们注重实施了问题培训, 校长应该增强教师人人参与研究的意识, 善于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把日常教学和研究融为一体, 塑造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教师之间的切磋、合作和交流的扩大, 有利于形成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和谐氛围, 有利于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倡导科学精神, 营造求真务实, 科学严谨的教研气氛, 提高教研质量。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建立学习型校长团队, 首要的一点就是帮助校长提高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那些成功的名校长, 无一不具有先进的学习理念, 他们都善于学习, 善于反思。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 也有很多校长不重视读书学习, “烟酒味浓、书卷气淡”, 教育理念滞后。具体表现在:一是学习目的不正确, 有些校长参加校长培训班只是冲着校长资格证书或为考核、晋级而来学习的, 因而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是不会学习, 缺乏一定的学习策略, 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 该怎么学。这种状况下, 很难有实际的学习效果, 也影响了培训实效。

因此, 有必要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校长的学习观念得到转变使他们切实树立起我要学随时随地学”、“终身学”的理念。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其学习情绪受到感染, 学习行为受到激励, 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团体学习。

4. 营造良好的团体文化和学习氛围, 倡导团队学习

一个团体或组织形成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 它包括社会发展造成的竞争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政策导向、管理制度约束、工作竞争等多方面因素, 它在人们的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校长培训中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也直接影响了校长个人的学习。因此, 基于学习型组织基础上的培训模式, 能够着力建设一种校长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学习文化氛围, 在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下, 激发校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形成校长专业成长的一种自觉, 有助于把学习作为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构建学习型校长团队, 是促进校长自主学习和成长的基础。让校长经常开展正式或非正式的讨论与研究, 通过交流, 学人之长, 补己之短, 所有校长互相扶持, 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成为校长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 因为校长处在系统的学习组织环境中, 面对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 而承担相同或相似的教育责任。虽然校长个体存在差异, 但遇到的问题可能相似或雷同, 这种相似体验的相互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具有较大的启发性。通过这种交流不仅能学到理性的知识, 还能得到实践感悟, 不但能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还可以吸取其失败的教训, 从而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 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经验, 指导今后的工作。把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思想碰撞提升集体智慧, 完善自我, 从而体会到学习型组织的个体生命和组织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杨进隆, 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 2002.

[2]褚宏启.对校长专业化的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25 (1) .

[3]李小融, 等.“十一五”中学校长培训的背景分析构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7) .

[4]孙灵龙.以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新的教师教育模式[J].师资培训研究, 2005, (2) .

8.中小学校长培训汇报 篇八

一、在培训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让校长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和能力

以往的培训,大都是院校式培训,这种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培训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念、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培训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认为,校长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理论,但缺乏实践,他们有经验,但缺乏思想。而传统的培训模式已难以造就具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校长。如何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寻找培训工作突破口,成为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办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培训工作恰恰违背了这个规律,往往是让一些没有当过校长的人来培训校长,让一些缺乏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人来培训中小学教师。而实施“校长挂职锻炼”“校长工作室”制度就完全不一样。首先我们各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的校长都是基础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了解基础教育、比较懂教育的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校长,是广东省名校长或名教师,且经过全省层层选拔,由专家考核评选出来的。其次,基地和工作室是一个培训团队,比如工作室由主持人担纲负责,再由主持人聘请三至五位国内教育专家加盟,还配有工作助理。再次,工作室是主持人和学员学习交流、研究、实践、成长的共同体。他们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交流学习、对话和探究。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让名师来培养名师、让名校长来培养名校长。也就是让懂教育教学的人来担当培训者,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这种培养培训模式更加适合受训者的需求。更有利于受训校长的成长。

二、依托“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平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合格校长

我省从2005年起,先后在珠三角地区遴选了100所办学成绩突出、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小学名校作为“中小学校长实践基地”,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开展校长“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主要做法是,每年组织一批农村中小学校长到这些基地学校开展为期一至二个月的挂职体验学习。项目实施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校长到高校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时间为一周;第二阶段,分小组(3至4人)派往各基地学校实践体验,时间为三周;第三阶段,集中回到高校进行交流总结。其中,挂职锻炼是项目培训的重要阶段,主要是让受训校长深入一线学校开展全方位的体验学习,参与基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基地校长是第一指导者,也是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对受训校长的指导任务。挂职锻炼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师徒结对”。挂职锻炼最核心的环节是名校校长与挂职校长形成“影子”关系。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立竿见影。二是“身临其境”。挂职校长蹲点体验,现场观察名校长领导与管理艺术。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经验借鉴”挂职校长本身的领导管理方法往往“固化”为一种定式,通常隋况下很难发现与他人的差距。而来到先进的学校,如同挂职校长一面“镜子”。让其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使其有“自新”的心理愿望和动因。四是“伙伴关系”。在深入交往过程中,学校与学校之间、校长与校长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且通过这个平台,形成长期的合作互助关系。五是“自主学习”。让挂职校长自己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在“差异”环境中自己选择学习对象和内容,并在经过深入反思后寻找适合自己的答案。

我省每年还组织一批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校长远赴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开展异地名校“跟岗学习”,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实施以来,我省共组织了1500多名校长到省内各校长实践基地进行挂职锻炼;组织了600多名校长到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名校开展跟岗学习。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教育部安排150名中西部六省区中小学校长到我省开展挂职培训。近年来,江苏、浙江、海南、广西等地一批批中小学校长来广东挂职锻炼和学习交流。

三、依托“校长工作室”平台,加速培养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骨干校长

2010年,我省建立了首批33个名校长工作室并选拔了100名有培养潜质的中青年校长进入校长工作室进行为期二年的培养工作。旨在培养造就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骨干校长队伍。

培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员到“校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分配3—5名学员1所在学校跟岗体验。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可分段安排);第二阶段,学员带着课题回到各自学校开展反思性研究(期间与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同组学员开展网上或面对面交流);第三阶段,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聘请的专家深入到各位学员所在学校。开展学校问题诊断,帮助和指导学员化解困惑和解决难题;第四阶段,组织教育考察: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工作室培养工作启动后,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工作检查和业务指导,期终由专家小组对各工作室学员进行论文(课题)答辩及评价。

100名中青年校长人室培养一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学员反映参与校长工作室培训是所经历过的培训中最有成效的培训。校长工作室也为各位主持人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和提升能力的空间。在“师傅”这个位置上,主持人更加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丰富和自我超越。为了能够有效实施指导,许多主持人自学教育专著,提炼办学思想,将多年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并在与学员的交流过程中注重双向学习。校长工作室先后开展了跟岗学习和学校诊断等活动。33个省校长工作室按计划共开展了68次学校诊断活动。工作室主持人及其团队通过参观、座谈、研讨、听课、讲座等形式,有效诊断学员所在学校办学存在的问题,为成员所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各地参照省的做法,相继建立了一批市县(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并与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实现共建共享机制,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目前,有17个市、县(区)遴选了195位市、区级优秀校长进入工作室培养,促进了当地校长的成长。工作室培养制度充分发挥了名校长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有效促进了中小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已成为我省培养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骨干校长的重要平台。工作室培养模式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们的高度认可,社会各方也给予高度关注。

9.小学校长个人工作总结汇报 篇九

1、打造安全校园。学校历来把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尤其在本学期,汲取南方校园安全事故经验教训,全面考虑我校内外环境因素,讨论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校园安全工作方案,由安全副校长组织开展了校园安全专项会议,从学校作息安排、校门开关、校内巡逻、校门治安、外来人员接洽、学生接送、突发应急、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等各个层面做出了详细地安排,做到每一环节有人负责,每一时刻有人坚守;发放了“致家长同志关于校园安全一封信”、加强与驻地派出所、交警的沟通联络,全员协防、共筑安全防线;注重安全教育工作的切实开展,上好由我所负责的安全课、组织好各班安全教育常规活动、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专项应急演练,全面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师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2、创建健康环境。美好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洁净的校园能保证人的健康。从学校实际出发,完成了校园绿化树、走廊文化建设、操场排水、甬路铺设、取暖煤存储等项工作,使校园内部设施的分布更加合理化、舒适化,为师生的学习工作提供了便利;继续关注甲型H1N1流感的发展形势,组织全校师生注射了专项疫苗,加强日常室内外卫生工作的全力开展、加强日常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查、加强师生午间饮食管理。

本项工作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全力参与支持,切实保证了我校这一学年里未发生任何师生人身伤害事件。

二、强化自我完善,提升管理水平。

1、强化业务提升,做好教师表率。面对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校长只有不断地完善、充实自我,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动态,引领全体教师逐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处理好繁琐的学校事务之余,我非常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丝毫没有放松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的学习,更加深入地研究上级文件、政策,发扬民主、决策好学校重大事务,建立科学地管理体系,保证学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

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校大大小小的工作都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每天坚持早到校、晚回家,各项教育教学常规带头落实,用实际行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而有序进行。

2、注重制度建设,促进健康发展。在学校管理上,我始终坚持“以制度管理人”的做法,在原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情不断地进行查缺补漏、细节完善的工作,目前学校在安全、德育、教学、科研、财务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明确而实用的管理制度,在减轻中层干部管理负担的同时,减少了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使学校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学化;注重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原则,凡事摆在桌面上处理,不搞暗箱操作,全部透明化管理学校事务,对管理方式方法有意见的教师,提供合理化沟通方式,极大地化解了教师对管理层面的质疑,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3、强化班子建设,形成战斗堡垒。经过上一学期的新班子初步磨合,进入20__年以来更加注重班子的建设,班子在各项工作开展、分管协调上有了更多默契,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中层干部负责、协调、督促,成员间互相配合、积极沟通、步调一致,在教师中形成了较好地管理效益。

由于学校规模的影响,每一位中层领导都承担相应教学任务,在出色完成好教学的同时,坚持成为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桥梁,每一活动中的冲锋力量。分则独挡一面,合则无往不利,做到校长在一个样,校长不在还一样,真正成为学校建设中坚强的战斗堡垒。

4、明确目标管理,打造崭新形象。目标就是方向,有了正确的目标,再制订好实施目标的合理规划,工作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任职以来,我本着‘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干得实一点’的工作理念,不断摸索工作经验,掌握每一个管理细节,解决突破每一个工作难题,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一学期来,随着督导、目标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加强各项教学常规的整改与落实,力争使我校在今后完善德育工作目标化、学校管理模式化、教师素质专业化、教学设施现代化、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化、教研成果实用化、文体活动多样化的工作目标,进而提升我校的新形象。

三、坚持德育首位,提升学生品质。

1、强化师德学习,增强服务意识。为师者不可以不明道,明道则需要先修德。只有师德高尚的老师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爱学校、爱岗敬业。做为农村基层学校,由于师资缺乏、条件艰苦、课务繁多,再加上个别教师服务意识不高,难免产生一些消极的工作态度。因此,我在工作中倡导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充分利用好每周的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村教育事业服务的意识,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2、重视德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德育工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素质,我校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崇倡以德服人、以德管人、以德育人,对学生提出:在家庭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少年的“三好”要求,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具体工作中,本人注重在校内健全以学校、少先队大队、班级为主的三级德育责任教育,并通过家长会和家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师德育岗位责任制,我把德育工作的成效与老师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这样就更能充分调动老师做好德育工作积极性,因而德育工作也就做得扎实、有效果。在本学期,我校组织“缅怀先烈”、“热爱家乡演讲”、“欢庆六一”、“身边故事——礼仪教育征文”等大型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发展与壮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学生自身品德修养,进而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互助互爱的良好风气,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激励教师开拓创新,实现学校自身特色。教学改革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认知应该是启发,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才是学生终生学习的法宝。因此,以“创新性”激励教师开拓进取,挑战自我,是学校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对我校而言尤为重要,我校的办学资源与其它小学相比不具备优势,只有创新才能造就局部优势。我校历来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总是在镇前列,却难以冲刺镇前茅。一学期来,我校通过大力倡导创新,提升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实践,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由于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练好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创新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大大提高了师生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形成了学校自身特色。

2、立足常规教学活动,转变观念提升课改高度。从常规教学的优化做起,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抓起,全面引领教师把握课改精髓,注重课改理念与实际教学的结合,切实把新课改落到实处,改到深处。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科研工作的开展,加大校内交流,促进共同提高。与教导主任一起,经常性地进入课堂,与教师共同研讨实际教学中的难题,在教师中形成良好地研讨、交流、互动的风气;注重对特岗、返岗教师的引导管理,尤其是对特岗教师,一面加强教学常规的引导、指导,一面注重保留其独有旺盛创造意识,为学校整体教学注入鲜活动力。

五、致力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完善的教学、生活、教育设施服务是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我千方百计充实办公室和远程教室的配套设施,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从学校有限的经费挤出资金,置备厨具、粮油,解决教师的午餐问题,尽最大努力,改善教职工福利水平;上学期我校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保证了学校新安装取暖设备的调试与运行,使全校师生有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环境。本学期,组织人员对校内绿化树、甬路铺设、学生休息室、操场排水、存储取暖煤场地等进行改造,为师生提供更大地便利,也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资金。

全面遵循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将学校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好,规范帐目管理,坚决执行财务公开制度,并严格履行上级有关住宿生、跑途生、贫困生补助政策,切实把每一笔资金发放到学生手中,保证公平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

总之,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全体老师的通力配合下,本学期的工作即将顺利结束,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校资金匮乏、师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办公条件有待改善、现代化教学水平不达标、校园设备老化等问题,都亟需解决。但我相信,有广大教师的支持、有上级部门的帮助引导,我们一定会克服难关,再创佳绩!

上一篇:白雪公主读后感300字下一篇:领导力开发战略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