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册生字词汇总(精选8篇)
1.小学语文第二册生字词汇总 篇一
第二册语文生字扩词
(一)姓名
请你每天读一读,每个词语都要求能够听写出来。
(识字1)
春:春天、早春、春节、立春、春风、青春
桃:桃花、桃树、桃子
雨:雨点、下雨、雨水、春雨、雨林
芽:叶芽、花芽、出芽、长芽、嫩芽
布:布谷、花布、公布、发布、分布
梨:梨树、梨花、梨子、梨园
谷:山谷、谷子、谷草、谷雨、河谷
杏:杏花、杏树、杏子
花:花生、开花、浪花、花厅、花草、花白
(识字2)
足:立足、十足、足见、足下、手足
竞:竞走、竞相开放
走:走气、走风、走电、走火、走马观花
泳:游泳、蛙泳、跳:跳水、跳马、心跳、跳高、跳远
高:高山、高见、高大、高升、高手
远:远大、远方、远足、远古、远见
击:目击、击水、击中、枪击
枪:手枪、枪手、长枪、气枪、开枪
标:标点、标枪、标高、目标
(识字3)
舟:小舟、舟车、方舟
竹:竹林、竹叶、竹子、竹马
石:石头、石子、石工、石方、火石
川:山川、河川、川贝、四川、川流不息
燕:燕子、海燕、飞燕
笔:毛笔、笔下、画笔、笔画
画:画画、画布、画面、书画
黑:黑心、黑鱼、黑白、黑土、黑色(黑-白)
问:好问、问早、好问(问-答)
什:什么
(识字4)
驰:飞驰、奔驰
奔:奔走、飞奔、奔放、奔跑
养:养分、养子、养生
池:池塘、水池、乐池、电池、鱼池
塘:水塘、鱼塘、河塘、荷塘
虾:鱼虾、虾米、对虾、青虾、小虾
千:千里马、千山万水、庄:村庄 山庄 庄园 布庄 庄田
行:行走 行人 行车 飞行
地:地方 地点 地面 山地 天地 田地(天-地)
(春笋)
声:声音 风声 雨声 四声 声乐
冲:冲击 冲浪 气冲冲
块:石块 木块 块头 一块儿
破:破土 破浪
冲破 打破
击破
外:外出 外人 门外 外交 外面(外-里)
再:再见 再三 再生
笑:笑声 笑话 笑语 见笑 欢笑(笑-哭)
迎:迎面 迎风 迎春花 迎击
节:节日 春节 节气 小节 竹节
(雨点)
落:击落 落山 落叶 落日 下落(落-升)
进:进步 上进 进出 长进(进-退)
散:分散 散步 散布 散心 散落
步:步子 步枪 步行 正步
跑:跑步 跑车 跑马 飞跑 奔跑 长跑
跃:跳跃 飞跃 跃进
洋:大洋 洋人 洋车 远洋 海洋
觉:午觉(jiào)听觉(jué)知觉(jué)自觉(jué)
海:大海 海面 火海 海风 人山人海 海浪
(小池塘)
阳:太阳 阳光 向阳 阳春
姐:姐姐 大姐 小姐
空姐
波:水波 波浪 波动 **
电波
吹:吹风 吹打 吹牛
边:海边 河边 东边 里边 边门
只:一只羊 只(zhǐ)有 只(zhǐ)是 只(zhǐ)好
红:红花 火红 红心 红人 红木 桃红
第二册语文生字扩词
(二)姓名
请你每天读一读,每个词语都要求能够听写出来。
(春到梅花山)
寒:寒气 心寒 寒心 寒毛 寒冬
还:还是 还有 还(huán)击 还(huán)书 还(huán)手(还-借)
尽:尽头 尽心 尽力
尽兴
挨:挨边 挨个儿 挨(ái)打
片:片面 一片叶子 片时 片头
发:散发 发生 出发 发布 头发(fà)(发-收)
休:休息 休会 休学 休养 休书
息:生息 气息 出息
欢:欢笑 欢心 欢乐 欢声
(草原的早晨)
原:草原 原来 高原平原 原本
打:打破 打听 打鱼 打击 打开
宁:宁可 安宁 宁波 南宁
门:开门 门口 门牙 门厅 气门
无:无边 无声 无心 无知 无法(无-有)
牧:牧民 牧羊 牧主 牧草 放牧
民:人民 民工 民心 民主 民风
处:远处 处处 住处 长处 高处
动:生动 动人 打动 动听 动用 动心(动-静)
羊:山羊、羊儿、羊毛、羊群
(蘑菇该奖给谁)
习:见习自习习气 学习习字
练:练笔 练手 干练 练习
提:提高 提包 提升 提问 提手
参:参破 参见 参天 参加 人参
加:加点 加工 加快 加入 加法(加-减(jiǎn))
比:比方 比分 对比 比比 比画
过:过火 过后 过分 过去 过节
乌:乌黑 乌有 乌云 乌木 乌发
军:军车 军工 军力 军人 参军
品:人品、上品、品行、品位
(骑牛比赛)
特:特长 特地 特点 特工 特写
兴:高兴
兴会
兴头
兴冲冲
观:参观 观点观风 乐观
走马观花
几:几许 几时几次
技:技法 技工技艺 技击 技术
位:地位 个位在位 位子 座位
束:束手 束身光束 花束
次:车次 次品次日 次生 舟次(主-次)
艺:手艺 工艺艺人
两:三三两两两边 两方 两全
(小松树和大松树)
松:松口 松散松手 松动 松子
多:多么 多少多心 多云(多-少)
呢:走呢 来呢去呢 你呢
回:回春 回电回火 回去 回来(回-去)
答:回答 对答答话 答数 口答(答-问)
伯:伯父
伯伯 伯母 伯乐
孩:孩子
女孩
孩儿
孩提
爷:爷爷
太爷
大爷
托:托生 托子花托
(吃水不忘挖井人)
忘:忘本 忘我忘形 忘记 忘怀
井:井水 井台一口井 天井
金:金笔 金工金石 金子 金文
叫:叫声 叫好叫门 大叫
主:主笔 主人主干 主见 主力(主-次)
很:很快 很好很大 很小 很多
士:士气 士人女士 士兵
乡:乡村 乡里乡下 乡井 乡土
以:以来 以后可以 以上
后:后面 后天先后 后来 后进
(谁的红圈圈最多)
邓:邓小平
平:平时平生平白平方平日
到:到处 到来到手 到头
到位
夸:夸大 夸口夸示
当:当中 当今当日 当时
当心
功:功课 立功功夫 功力 功用
课:课本 课目课时 课文 上课
求:求告 求见求全 求人 求生
这:这个 这里这么 这边(这-那)
第二册语文生字扩词
(三)姓名
请你每天读一读,每个词语都要求能够听写出来。
奶奶的白发
指:手指 指点指画 指头 指正
半:半边 半大半点 半生
给:给以 给面子交给 还给
怎:怎么
怎的怎样
吗:好吗
对吗
行吗
玩:玩乐 玩笑古玩 游玩 好玩
抬:抬升 抬头抬起
让:让步 让位出让
让座
会:会见
会门
会同
会心
一会儿
陈毅探母
陈:陈放 陈旧陈皮 陈言 陈说
母:母女 伯母母亲(母-父)
元:元旦 元年元气 元日 元月
亲:亲自 亲王亲友 亲手 亲生
后:后方 后面后来 后生 后人(后-前)
故:故交 故里故去 故人 故土
少:少见 少时少许 少儿 少年(少-多)
今:今天 今后今人 今生 今文(金-古)
应:答应 应时应从 应对 应用
好学的爸爸
学:学习上学好学 学说
学问
爸:爸爸
近:近日近亲近古近来
近人(近-远)
吃:口吃 吃力好吃 吃水 吃饭
完:完好 完工完人 完全 完成饭:干饭 早饭饭时 饭厅 饭庄
业:业主 行业学业 工业 林业
光:光波 阳光光火 光明 光束
网:网点 鱼网网巾 上网 电网
鲜花和星星
最:最后、最好、最近、最远、最美
满:美满、满足、满天、满地、自满、满面春风
朵:花朵、云朵、一朵花、一朵云、那:那儿、那天、那么、那边(那-这)
真:真心、真正、真情、天真、真话、晚:早晚、晚饭、晚年、晚上、(晚-早)
数:数数、数一数
二、数一数、数学、数字、颗:一颗星星、一颗心、一颗石子、颗数
放小鸟
羽:羽毛、羽扇、羽士、羽书
闪:闪光、一闪一闪、闪电、闪动、金光闪闪
非:是非、非常、习非成是、非人、非分
常:常常、平常、时常、非常、常见、常用
定:一定、定时、定点、立定、定位、定向
决:决定、决心、决斗、决口、对决、枪决
找:找到、找一找、找东西、找事、找人
拍:拍打、节拍、拍手、拍片、拍击
这儿真好
座:座位、座落、上座、满座、星座
空:天空、空军、空气、高空、空白、空地、连:连长、连声、连写、连连点头、连日、连年、忙:忙月、忙乎、连忙、(忙-闲)
话:说话、空话、笑话、会话、电话、年:过年、年青、少年、成年、今年、晚年
象:大象、气象、天象、象牙、象群
极:南极、北极、极地、极光、极品、世界多美呀
世:世人、世事、世交、世面、界:世界、边界、地界、界面、出界
美:完美、美元、美观、美声、美好、美中不足
鸡:公鸡、母鸡、小鸡、养鸡、鸡叫
乎:黄乎乎、黑乎乎、在乎、久:长久、很久、久远、好久、许久
丽:美丽、丽日、风和日丽、站:车站、站台、站立、站住
我叫足球
纪:年纪、世纪、纪元、军纪、风纪
庆:庆祝、大庆、欢庆
祝:庆祝
宫:故宫、宫女、天宫、东宫、行宫
运:运动、运行、运河、运笔、空运、好运
带:丝带、带动、车带、带电
自:自习、自在、自主、自高自大、自动、自觉
己:自己、知己、己见、己方
第二册语文生字扩词
(三)姓名
请你每天读一读,每个词语都要求能够听写出来。
蚂蚁和蝈蝈
粮:干粮、粮草、粮站、口粮、公粮、完粮、汗:出汗、汗水、满头大汗、汗毛、汗青、冷汗
由:由来、由头、事由、自由自在、不由自主、冬:冬天、过冬、寒冬、冬青、冬瓜
洞:山洞、树洞、洞眼、出洞、洞天、洞口
冷:寒冷、冷风、冷水、冷气、冷门、冷落
三个小伙伴
伙:同伙、伙伴、大伙、合伙、入伙
伴:同伴、伴星、伙伴
同:同学、一同、同步、同情、同行、同时
没:没有、没事、没完没了、要:主要、要点、要饭、要求、要功、要击
巴:干巴巴、巴士、巴山、下巴
就:就是、成就、就业、就地、就座
把:火把、把手、把玩、把风、一把年纪、把门
拉:拉平、拉面、拉花、拉丝、拉手、拉丁
古诗两首
禾:禾苗、辛:辛苦、午:中午、下午、午饭、午觉、午后、午休
苦:苦海、苦心、苦干、苦瓜、苦功、吃苦
农:农田、粮农、农业、农忙、农村、农民
收:丰收、收成、收工、收口、收条、收听
万:万里、千万、万分、万事、万古长青、万水千山、万众一心
闲:闲事、空闲、休闲、闲话、闲心、农闲
夫:夫人、农夫、夫子、渔夫、姐夫、拉夫
司马光
司:司机、司空、司南、司令、公司
候:候车厅、候鸟、时候、气候、火候、园:花园、公园、园地、园丁、园艺、园林
爬:爬山、爬山、爬升、爬行、爬树
掉:掉包、掉头、掉文、掉落、掉牙
别:别人、别处、别有用心、别字、分别、哭:大哭、哭声、(哭—笑)
使:天使、使用、使节、大使、公使、特使、流:河流、水流、流行、流星、流浪、流动、鲁班和橹板
板:黑板、木板、板书、地板、板牙、板块
力:力气、用力、人力、力不从心、全力、力求、等:等候、等人、平等、高等、等到、同等、已:已往、有加无已、早已、往:往常、来往、往日、往事、往年、前往
身:身边、身心、身高、身后、身板、身长、前:前进、前面、前提、从前、眼前、前无古人
忽:忽上忽下、忽闪、忽忽不乐、忽然
安:安心、安全、平安、公安、安宁、安定、乌鸦喝水
渴:口渴、渴求、干渴、止渴
看:看见、看书、观看、看破、看台、看中、办:办公、办事、办学、兴办、办法
终:终于、终点、终年、终生、终止、终极、于:终于、于是、大于、小于、等于、在于、法:司法、手法、民法、法定、用法、军法
起:起立、早起、起床、升起、对不起、起笔、渐:渐渐、渐变、渐进、渐次、咏华山
华:华山、升华、华夏、中华、华丽、华美、间:中间、课间、午间、人间、田间、晚间、间苗、间日、间色
与:与众不同、生死与共、与会、与其
齐:齐全、齐心、百花齐放、称:称呼、称许、自称
称心、称身、对称
代:年代、时代、代课、近代、代笔、代数
岁:岁月、岁数、年岁、丰岁、小松鼠找花生果
旁:旁边、身旁、旁人、旁观、旁听、旁白、油:油田、油条、石油、油布、油井、油光、结:结果、结巴
结束、打结、结网、结伴、留:留言、留心、留用、留学、留步、手下留情、每:每天、每年、每日、每常、每一天
直:直立、一直、直觉、正直、直到、笔直
色:天色、色觉、色拉、红色、成色、变色、五光十色、春色满园、言:方言、发言、有言在先、语言、自言自语
语:语法、语文、语气、外语、手语、千言万语
2.小学语文第二册生字词汇总 篇二
母语教学本该因得天独厚的语境优势而生机勃勃,语文课堂本该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花园。但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令人无奈的现状: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堂气氛沉闷,课堂节奏不鲜明,师生的情绪几乎没什么起伏,语文课堂精神疲软,呈现“温吞水”状况。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语文学习的感情和趣味严重缺失,教学效益可想而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深感痛心:这样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何以让孩子们热爱母语?何以丰润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温吞水”状况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失了一种重要的支撑:我们灵性精神的元素,这个元素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把目光投入到了自己的课堂,以教研组集体的观察和思考聚焦课堂,寻找能充分调动师生动力系统的元素。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内容:词语教学“孤零零”。
[初案片段]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2.汇报:(1)孤零零的小熊。指导朗读: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到和很多朋友在一起玩。
说话:今天,我过生日,可是——
今天,我生病了,可是——
今天是春节,可是——
小朋友,这样的感觉就是——孤零零。
(2)着急的小熊。你从哪里看出了小熊的着急?(连忙)你还看到哪些“连忙”的现象?练习说话“小熊也很急,他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学生接读)
小熊,你为什么着急?(指导朗读)
3.这儿真让人失望,小熊的痛苦都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一荒岛。
[磨课片段]
1.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第97页,请一名小朋友读第一节,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找答案。
2.学生交流,引出“荒岛”,教师引导:荒岛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们看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练习说话“这儿没有——也没有——只有——”总结:这样的地方就是荒岛。
3.过渡:在这一片荒芜中,只有一只——小熊。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呢?学生回答:这是一只孤零零的小熊。
孤零零是什么意思呢?你有过孤零零的时候吗?情境说话练习:你孤零零的时候最想做什么呢?是呀!我们的小熊每天睡觉都——(引读)
观察分析:“教什么”和“怎么教”永远是教学的两大主题。我们在观察研究中发现,初案教学时,围绕“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这个问题,引出对“孤零零”这个词语的理解感悟。教师试图面面俱到,既引导学生理解小熊的“孤零零”,又感悟小熊的“着急”,结果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面面俱不到。同时,以角色说话的形式理解“孤零零”,学生却难以体会“身处孤岛的小熊”的心境,说话干巴巴的,失去了兴趣。
诊断“药方”:化“碎”为“整”,联系生活。其实,教材中总存在着最能够激活情感、最能调动兴趣的“点”,如果摈弃面面俱到的琐碎操作,将重要的“点”进行开发、强化并加以突出处理,那么教学内容便具备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中进行语文训练,不就高效益了吗?
磨课观察:磨课教学片断重点抓住“孤零零”辐射开去,先以形象化的插图感受“孤零零”的外在环境——孤岛,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你有过孤零零的时候吗?你孤零零的时候最想做什么?”来深化“孤零零”的内在心理体验,最后通过朗读外化“孤零零”。因为目标明确指向“孤零零”,整体感强,节奏紧凑,学生有更多时间在朗读实践中体会。有了这样弹性的课堂空间,课堂结构简约,问题精要,内涵丰富,学生的学习伸缩自如。在整体集中的“情绪场”里,学习内容产生的情绪感染力不容易消退,学生学习的状态高昂,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说话训练改成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交流,因而学生乐说善说,真实生动,有独特的感悟,触动学生交流表达的欲望,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二)教学内容:句子教学“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初案片段]
1.心动不如行动,那我们就开始动手吧!
出示: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齐读)
点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揭开这两个词语神秘的面纱,你仿佛在小岛上看到了什么?
2.过渡:看来,现在大家都喜爱上了这里,可是这些美丽来得可不容易,这都是小熊努力的结果。
再出示: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种呀种”点红)指导朗读。
3.我们一起来见证小熊的努力没有白费,齐读。
[磨课片段]
1.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种呀种”变红)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呢?练习说话“早晨,天还没亮,小熊——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晚上,月亮出来了,小熊还在——”总结:小熊一直在不停地种树,多不容易呀!谁来读好这个“种呀种”?开火车读。
2.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荒岛变了样。(图片)练习说话“这儿有——有——还有——”点评:放眼望去,柔嫩的小草像一张绿油油的大地毯,铺满了山坡;青翠的树叶一片片地连在一起,成了一把绿色的大伞。这就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积累成语:鸟语花香、蜂飞蝶舞、莺啼燕语。
3.这里还是荒岛吗?那你给它取个名字吧!(板书:荒岛~绿岛)你们喜欢现在的绿岛吗?请小朋友一起读好这两句话(小熊明白了——绿叶成阴。)
观察分析:我们的教学模式常常不能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初案教学时,问题的设计从教师解读的角度出发,缺少必要的儿童立场,机械地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种呀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孩子说大人话”“课堂发言像标准答案一样规范”的不正常话语现象,失去了童声童语流露的真性情。没有思维的提问是乏味的,没有情感的心灵是灰暗的,没有趣味的课堂是呆板的。
诊断“药方”:浮想联翩,情感饱满。语文老师要善于从文字中捕捉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与意义,通过想象的运用把学生带入唯美的言语学习意境中,教师以饱满的情感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这是语文课充满动力的密码。
磨课观察:这句话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种呀种”,很容易让学生浮想联翩,触发想象的乐趣。教师采用“语言生动描绘”的方式动情描绘,激发学生想象“放眼望去,柔嫩的小草像一张绿油油的大地毯,铺满了山坡;青翠的树叶一片片地连在一起,成了一把绿色的大伞。”把学生带入“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美好画境,并以“鸟语花香、蜂飞蝶舞、莺啼燕语”的拓展积累使画境更加丰满。采用“想象还原文境”的方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生动活泼的说话训练中具体形象地感悟到“种呀种”背后蕴含的辛苦,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课文整体回顾,总结升华。
[初案片段]
1.终于一天,小岛上来了客人——(相继贴出图片“小鸟”“小鹿,小象,小猴”)他们都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这儿吧!
2.这里有满山的绿树,有很多的好朋友,你看小熊可高兴啦,你觉得小熊为什么会成功?(努力,有梦想,不怕辛苦,热情)
3.是呀,谁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有时候困难就像一座荒岛,我们想要什么没什么。不过无论如何,都要记住,只要有双手和大脑,困难总是能够被打倒的。
[磨课片段]
1.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欢乐的场面吧!老师演小熊,小朋友们演小动物。学生相继由座位来到“小熊”跟前,情景表演:“这儿真好!这里有……有……还有……。”老师扮演小熊,小熊高兴极了,不停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2.小结:小熊那么努力,把荒岛变成了绿岛,(指板书)还交到了这么多好朋友,真开心啊!原来劳动能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呀!原来美好的环境能带来那么多的朋友呀!
观察分析:在我们的课堂,常常过多关注“文以载道”,一次教学最后的落点往往在思想教育,体现人文性,但我们似乎忽视了生硬的说教往往会成为教师的一厢情愿,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初案教学中关于主旨的挖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拔高之嫌,给生动的故事冠上了一个说教的“大帽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文本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被人为地堵上了“一座大山”,学生会知难而退,丢失学习的动力。
诊断“药方”:情景表演,“触摸”主旨。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动力的课堂应该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课堂,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海洋中畅快游弋,突破学习障碍,进入角色,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这样,老师就不应该挖掘课文中学生理解不了的深刻的含义,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人为的障碍。课文主旨的挖掘也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可而止。
磨课观察:情景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师生合作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将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走进人物内心,近距触摸人物心灵,理解人物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老师们和孩子们的肢体舒展起来了,他们随着教学情景的转换或悲或喜,喜怒完全形之于色,既回顾课文内容,又实现了文本语言的内化和实践运用。更重要的是,课文的主旨完全从学生的立场和年龄特点出发,并在表演中自然而然地揭示,这种“润物无声”达到的效果远胜于生硬的说教。
3.小学语文第二册生字词汇总 篇三
《识字3》这篇集中识字的课文,它以对子作为文章的载体,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对子有兴趣?只有先让他了解对子的一些规律,发现对子的有趣的地方,再进行简单的试对。朗读是最有效地了解课文的方法,教师想通过由浅入深地读,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真正实现通过课文来学语文的理念。
[教学目标]
1 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生字、写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教学课件],
PPT、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次授课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题入境
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我们这个大家园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我们都很爱它。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一篇课文。(板书:识字3)
二、初读体会,认识生字
1 这是一首对子歌,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2 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了生字,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思考,还有的同学提出问题和小伙伴合作学习。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小,谁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课文?
3 你们已经把课文读通了,很好。刚才你们在自学时还画出了许多生字,遇到了许多不懂的词。那我们就一句一句地读,把刚才不会的字学会,不懂的词弄懂。
三、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一)学习第一小节:
1 一句一句地读,把不会的字学会,把不懂的词弄懂。
出示:云对雾,雪对霜。指名读。
指导:云和雪小朋友肯定都见过,(点课件)那雾和霜有没有见过呢?
2 引导:雾是在早晨出现的,太阳一出来它就散了(也可以叫“晨雾”)。
点击课件,叶子上白白的那些晶体就是什么?霜。每到深秋的时候就会出现霜。因此有个词叫秋霜(生读晨雾、秋霜)。
3 点击课件,出现两幅图,朝霞与夕阳,想一想,这该是课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课文。
解决:朝霞,夕阳,和风,细雨。图片协助理解。
4 再读整小节。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 课件出现花对草,蝶对蜂。指名读。
学习蝶和蜂。说出是如何区别这两个字。领读。
2 课件出示,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指名读。万紫对千红,去掉“对”字,指名读,一起读。边读边贴词卡。
提问:当你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说万紫千红?(指名描述)这个词多好啊,读一读。
3 出示课件理解“碧”给这个字组个词?理解“碧野”“碧绿的叶子”。
4 课件出示:桃对李,柳对杨。
理解:桃、李、柳、杨,它们指的是什么?李和杨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啊?(都是姓)
5 课件出示:“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齐读。去掉“对”字,再来读读。自己把这两个成语读一读。(生边读,师边贴词卡)
假如你就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会想些什么?
三、复习巩固,练习书写
1 刚才,大家一边读儿歌,一边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弄懂了不会的词,你们学得非常认真,我们把黑板上的词再读一读好吗?
2 我们再来读一读本课的字吧!你们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字,看看有没有长得像的字呀?
3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还有六个生字宝宝需要我们来写呢!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六个字,在写这六个字时,你有什么小窍门可以把这些字写得更漂亮些?
四、练习朗读,扩展识字
1 生字我们都已经学会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对子歌吧!你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练习读一读,和小朋友对着读都可以。
2 你们读得真认真,既然这是一首对子歌,那么我们就一问一答地读好吗?
3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的场所,比如,大街上的牌匾,灯箱上的广告,小朋友的名字等等,只要你肯做一个有心人,在不经意间你就会认识许多书本以外的汉字,愿每个小朋友从现在开始,都来做一个细心人、有心人,认识更多的汉字。好吗?
[教学体会]
对子歌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形式,句式整齐、押韵,便于诵读,但内容涉及面广,跳跃性大,蕴涵语言的智慧。作为识字课,是借助对子歌来识字,而不是阅读课,是为了识字而阅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自主识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识字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识字中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看图片、找规律等形式去自主识字。教师始终以赏识的目光,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引学生自主识字。
在教学中,教师穿针引线,释疑解疑,能让学生自行掌握就放手让学生去自悟、自练、自得,而不越俎代庖,发挥了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兒童识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课”,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几个字。教师抓住儿童学习母语的特点,注意了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周围环境延伸,以开阔儿童识字更广阔的天地。
4.小学语文第二册生字词汇总 篇四
第五课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1瘫痪(tān huàn):1.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2.比喻机构涣散、2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3侍弄(shì nîng):(1).整治;料理;(2).喂养;(3).摆弄。4捶打(chuí dǎ): 反复打击。5 憔悴(qiáo cuì):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6央求(yāng qiú):恳求;乞求。请求别人宽恕自己的错误。7絮叨(xù dāo):多言,唠叨。也作絮叨叨、絮絮叨叨。8诀别(juã biã):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9淡雅(dàn yǎ):1.[颜色花样]素净雅致 2.(花草等的香气)清淡 高洁(gāo jiã):高尚纯洁。10烂漫(làn màn):
1、颜色鲜明而美丽。例词:山花~
2、坦率自然,毫不做作。11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12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第六课 《散步》莫怀戚
信服(xìn fú)分歧(fēn qí)取决(qǔ juã)1一霎(yī shà):谓时间极短。顷刻之间;一下子。2两全(liǎng quán):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3粼粼(lín lín):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净。4各得其所(gâ dã qí suǒ):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第七课 《散文诗二首》 1蒂(dì):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2 梗(gěng):植物的枝或茎:菜~子。3匿笑(nì xiào):暗中偷笑;掩口暗笑。4沐浴(mù yù):(1)洗澡,洗浴。(2)比喻受润泽:每朵花,每棵树,每根草都~在阳光里。(3)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他们~在青春的欢乐里。5祷告(dǎo gào):宗教徒向神求保佑。6姊妹(zǐ mâi):一是指姐姐和妹妹,又指兄弟姐妹;二是指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通称,三是指称妓女。
5.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总结 篇五
园地一 阴 雷 电 阵 冰 冻 夹 吃 忘 井 村 叫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面 6 想 告 诉 路 京 安 门 广 非 常 壮 观 7 接 觉(睡觉)(觉得)再 做 各 种 样梦 伙 伴 却 趣 这 太 阳 道 送 忙 尝 香 甜 温 暖 该颜 因
园地二 辆 匹 册 支 铅 棵 架 块 捉 急 直 河 行 死 信 跟 忽 喊 身 10 只(几只)(只有)窝 孤 单 种(种树)(种子)都 邻 居 招 呼 静 乐 11 怎 独 跳 绳 讲 得(不得不)(飞得高)(得意)羽 球 戏 排 篮 连 运 12 夜 思 床 光 疑 举 望 低 故 13 胆 敢 往 外 勇 窗 乱 偏 散 原 像 微 14 端 粽 节 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 15 虹 座 提 浇 洒 挑 兴 拿 镜 照 千 裙
园地四 眉 鼻 嘴 脖 臂 肚 腿 脚 蜻 蜓 迷 藏 造 蚂 蚁 食 粮 蜘 蛛 网 圆 严 寒 酷 暑 凉 晨 细 朝 霞 夕 杨 18 操 场 拔 拍 跑 踢 铃 热 闹 锻 炼 体 19之 初 性 善习教 迁 贵 专 幼 玉 器 义
园地五 饭 能 饱 茶 泡 轻 鞭 炮 首 踪 迹 浮 萍 泉 流 爱 柔 荷 露 角 21 珠 摇 躺 晶 停 机 展 透 翅 膀 唱 朵 22 腰 坡 沉 伸 潮 湿 呢 空(空气)(空
白)闷 消 息 搬 响
园地六 棍 汤 扇 椅 萤 牵 织 斗 具 次 丢 哪 新 每平她 些 仔 检
查 所 钟 元 迟 洗 背 刚 叹 共 汽 决 定
已 经 物 虎 熊 通 注 意 遍 百 舌 鬼 脸
准 第 猴 结 掰 扛 满 扔 摘 捧 瓜 抱 蹦 追
园地七 吵 胖 岁 现 票 交 弓 甘 棉 娘 治 燕 别 干 然 奇 颗 瓢 碧
吐 啦 咕 咚 熟 掉 吓 鹿 逃 命 象 野 拦 领 29 壁 墙 蚊 咬 断 您 拨 甩 赶 房 傻 转
园地八 卫 巾 擦 刷 皂 澡 梳
田字表
一单元
春(春天)(春风)(春雨)(春回大地)冬(冬天)(冬瓜)(过冬)(冬去春来)风(大风)(风衣)(风干)(风花雪月)雪(下雪)(雪花)(风雪)(冰雪融化)花(开花)(花朵)(花草)(百花齐放)飞(飞机)(飞鸟)(飞虫)(飞沙走石)入(出入)(入口)(入学)(上天入地)姓(姓名)(百姓)(姓氏)什(什么)(干什么)(什么人)么(什么)(多么)(好么)
双(双人)(双手)(一双手)(双龙戏珠)国(中国)(国王)(祖国)(全国各地)王(王子)(王后)(女王)(占山为王)方(地方)(方向)(正方)(四面八方)青(青山)(青蛙)(青草)(青山绿水)清(清水)(清早)(清白)(山清水秀)气(天气)(口气)(气人)(才气过人)晴(晴天)(晴空)(天晴)(晴空万里)情(同情)(心情)(友情)(情同手足)请(请人)(请用)(请问)(不请之请)生(学生)(生曰)(花生)(九死一生)字(生字)(白字)(写字)(一字千金)
左(左右)(左手)(左边)(左思右想)右(右手)(右方)(右边)(左右开弓)红(红心)(红花)(红色)(红红火火)时(时间)(小时)(时光)(金秋时节)动(打动)(动人)(开动)(不动声色)万(千万)(万一)(十万)(千军万马)
二单元
吃(吃力)(好吃)(吃饭)(吃里扒外)叫(大叫)(鸟叫)(叫声)(大呼小叫)主(主人)(公主)(主动)(自作主张)江(长江)(江水)(江南)(江山如画)住(住在)(住着)(住过)(招架不住)没(没有)(没人)(没用)(没头没脑)以(以后)(以前)(可以)(以身作则)会(开会)(大会)(不会)(后会有期)走(走过)(走开)(走路)(走马观花)北(北京)(北方)(南北)(天南地北)京(京城)(北京)(南京)
门(大门)(门口)(门里)(五花八门)广(广大)(广东)(广西)(见多识广)过(过冬)(过问)(过路)(八仙过海)各(各人)(各自)(各种)(各为其主)种(几种)(种子)(种类)(收因种果)样(样子)(同样)(花样)(各色各样)
伙(伙伴)(伙计)(合伙)(三五成伙)伴(同伴)(伙伴)(相伴)(呼朋引伴)这(这样)(这里)(这个)
太(太阳)(太多)(太大)(天下太平)阳(阳光)(向阳)(阳台)(阳关大道)校(校长)(校门)(学校)
金(金色)(金子)(金鱼)(点石成金)秋(秋天)(秋色)(秋风)(秋风过耳)因(因果)(因为)(原因)(前因后果)为(为什么)(为了)(因为)(金石为开)三单元
他(他人)(他们)(他的)(他山之石)河(河马)(河水)(长河)(气吞山河)说(说话)(说明)(小说)(说三道四)也(也是)(也许)(也好)(空空如也)地(地上)(地里)(田地)(花天酒地)听(听话)(动听)(好听)(言听计从)哥(哥哥)(大哥)(哥们儿)(村哥里妇)单(单人)(单衣)(单位)(单枪匹马)居(居住)(居心)(邻居)(居高临下)招(招手)(招工)(花招)(招兵买马)呼(招呼)(呼气)(呼声)(大呼小叫)快(快乐)(飞快)(快车)(心直口快)乐(欢乐)(快乐)(可乐)(苦中作乐)
玩(玩具)(好玩)(玩伴)(游山玩水)很(很好)(很多)(很白)(很长很长)当(当然)(当心)(当时)(首当其冲)音(音乐)(声音)(拼音)(丝竹之音)讲(讲话)(听讲)(讲课)(蛮不讲理)行(不行)(可行)(行动)(三思而行)许(许多)(也许)(不许)(许许多多)
四单元
思(思想)(相思)(思考)(思前想后)床(床上)(床前)(木床)(同床共枕)前(前后)(前面)(前天)(大敌当前)光(光明)(阳光)(目光)(五光十色)低(低头)(高低)(低下)(高高低低)故(故事)(故乡)(故人)(一见如故)乡(乡亲)(家乡)(乡下)(告老还乡)色(红色)(白色)(月色)(国色天香)外(外面)(外国)(外公)(里应外合)看(好看)(看见)(看书)(另眼相看)爸(爸爸)(老爸)(三爸)
晚(晚上)(晚安)(夜晚)(相见恨晚)笑(大笑)(笑话)(笑脸)(哭笑不得)再(再见)(再次)(再来)(时不再来)午(中午)(上午)(午饭)(午夜时分)节(过节)(节目)(节日)(不拘小节)
叶(叶子)(树叶)(竹叶)(叶公好龙)米(大米)(玉米)(小米)(鱼米之乡)真(真的)(真好)(真正)(真相大白)分(十分)(发给)(分手)(是非分明)豆(豆子)(红豆)(豆芽)(红豆相思)那(那里)(那么)(那天)着(看着)(笑着)(说着)
到(来到)(到处)(到手)(白头到老)高(高山)(高低)(高大)(才高八斗)兴(高兴)(兴趣)(助兴)(兴高采烈)千(千万)(一千)(秋千)(千秋万代)成(成长)(完成)(成果)(望子成龙)
五单元
间(房间)(人间)(田间)(旦夕之间)迷(迷路)(迷人(入迷)(执迷不悟)造(打造)(造句)(人造)(天造地设)运(运动)(运气)(运用)(红运当头)池(水池)(池里)(池子)(池中之物)欢(欢乐)(欢快)(欢笑)(欢天喜地)网(上网)(天网)(网上)(鱼死网破)古(古人)(古国)(古老)(古往今来)凉(清凉)(凉快)(凉风)(凉风习习)细(仔细)(细心)(粗细)(粗中有细)夕(夕阳)(除夕)(七夕)(朝夕相处)李(李子)(行李)(李花)(瓜田李下)语(语文)(语言)(口语)(自言自语)香(花香)(香水)(香气)(古色古香)打(打气)(打球)(打架)(不打自招)拍(拍手)(拍球)(节拍)(拍手叫好)跑(跑步)(飞跑)(长跑)(跑马观花)足(足球)(手足)(足下)(足不出户)声(声音)(大声)(叫声)(不动声色)身(身体)(本身)(身上)(身不由己)体(体力)(体面)(体会)(身体力行)之(之前)(之后)(总之)(不毛之地)相(相同)(相见)(互相)(相亲相爱)近(远近)(近处)(近义)(平易近人)习(学习)(实习)(自习)(习以为常)远(远近)(远方)(远处)(远走高飞)玉(玉米)(玉石)(美玉)(金玉良言)义(正义)(义气)(义务)(忘恩负义)
六单元
首(首先)(首都)(部首)(群龙无首)采(采花)(采用)(采取)(无精打采)无(无人)(有无)(无色)(无中生有)树(树上)(树木)(大树)(百年树人)爱(爱心)(可爱)(爱情)(谈情说爱)尖(尖刀)(尖角)(尖爪)(风口浪尖)
角(牛角)(三角)(直角)(勾心斗角)亮(月亮)(明亮)(闪亮)(高风亮节)机(手机)(飞机)(机会)(机不可失)台(阳台)(讲台)(台灯)(黄台之瓜)放(开放)(放手)(放学)(一花独放)要(主要)(次要)(不要)(无关紧要)连(相连)(连线)(连长)(炮火连天)
百(一百)(百姓)(千百)(千方百计)还(还有)(还是)(还书)
舌(舌头)(舌尖)(口舌)(舌尖口快)鱼(金鱼)(鱼头)(大鱼)(如鱼得水)朵(花朵)(云朵)(耳朵)(如花似朵)美(美国)(美丽)(美好)(美中不足)直(直尺)(一直)(笔直)(单刀直入)呀(好呀)(吚呀)(来呀)
边(一边)(左边)(路边)(法海无边)呢(好呢)(你呢)(我呢)吗(好吗)(对吗)(去吗)吧(来吧)(网吧)(去吧)
加(加法)(加分)(加油)(风雨交加)
七单元
钟(时钟)(钟爱)(闹钟)(一见钟情)元(元旦)(元月)(日元)(元元本本)
洗(洗手)(洗头)(清洗)(洗耳恭听)共(一共)(共同)(公共)(和平共处)已(已经)(已有)(而已)(迫不得已)
经(经过)(正经)(经常)(一本正经)坐(坐下)(坐标)(坐牢)(坐立不安)
点(点头)(雨点)(早点)(画龙点睛)
块(石块)(木块)(一块)(铁板一块)非(非常)(是非)(除非)(口是心非)
常(经常)(正常)(往堂)(习以为常)往(往常)(来往)(过往)(人来人往)
瓜(西瓜)(冬瓜)(瓜果)(瓜田李下)进(进来)(进出)(上进)(突飞猛进)空(天空)(空间)(空气)(天马行空)病(生病)(毛病)(病例)(病从口入)医(医生)(中医)(西医)(心病难医)别(别人)(分别)(离别)(别有洞天)干(树干)(才干)(干洗)(干净利落)
奇(好奇)(奇怪)(奇妙)(不足为奇)七(十七)(七彩)(七夕)(七上八下)
星(星空)(明星)(星光)(星星点点)
八单元
吓(吓人)(惊吓)(吓唬)(瞒神吓鬼)怕(可怕)(不怕)(害怕)(怕三怕四)跟(跟着)(跟头)(跟从)(立定脚跟)爬(爬行)(爬山)(爬虫)(连滚带爬)家(大家)(国家)(家乡)(千家万户)
姐(大姐)(空姐)(表姐)(姐妹情深)
羊(山羊)(羊毛)(羊角)(亡羊补牢)您(您好)(您的)(您家)象(大象)(象牙)(现象)(气象万千)
草(花草)(草地)(青草)(一草一木)
都(都来)(都是)(首都)(都头异姓)房(房子)(房间)(书房)(文房四宝)捉(捉住)(捉到)(捉弄)(捉摸不定)
条(面条)(条件)(欠条)(井井有条)
部首
扌:操、把、打、拍、扛、捉、扔、抱、捧、扬、拔、拨、摘 氵:清、江、河、游、泳、洗、活
辶:过、迷、造、远、边、进、近、这、送、达、迁、还、连、运 土:地、块、堆、场、坏、墙
木:桃、树、林、植、棉、村、松、机、杯、朵、枝、杨、材、样、杭、桂、杉、相
⻊:跑、跳、踢、踩、路、踪、跟 雨:霜、雪、雷、霞、露
亻:位、们、他、伙、伴、何、伟、你、任、体、休、住、什、作、做、件 女:妈、姐、妹、奶、好、姓、她、娃、姣、姑、娘、姥 ⺮:笔、笑、篮、第、笛、算 彳:往、行、很、得
艹:草、花、落、苹、荷、莲、蓝
口:吃、吹、咬、叶、呼、唱、嘴、听、叫、加、告 冫:准、凉、冰、次、冻
刂:到、利、割、刚、别、刘、剩 户:房、扇
讠:说、话、词、语、认、讲、课、请、让、谈、许、读、识、诉 灬:然、熊、点、黑、照、热、杰
心:思、念、意、想、忘、您、恋、怎、总
造句
1、那么……那么……
① 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② 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2、正忙着
① 我正忙着做作业呢!② 小朋友们正忙着游戏呢!
3、一边……一边……
① 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② 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4、渐渐(慢慢)
① 我渐渐地长高了。② 小树渐渐长大了
③ 早上,太阳渐渐地从东方升起来了。
5、十分(非常、特别、很)
① 小白兔十分可爱。② 小明十分用心地读书。③ 我的围巾十分漂亮。
6、已经
① 我已经长大了。② 我已经写完作业了。③ 我已经是少先队员了。
7、因为……所以……
① 因为我生病了,所以没去上学。② 因为阳光充足,所以花儿开得很鲜艳。
量词
一棵树 一头牛 一只猫 一辆车 一支笔 一册书 一碗面 一枝梅 一朵花 一本书 一条狗 一群羊 一艘船 一句话 一双手 一元钱 一幅画 一阵风 一堆土 一间房 一扇窗(门)一把伞(刀)一杯水(茶)一张床(纸)一座山(桥)一匹马(布)一道题(彩虹)
一件衣服 一片树叶
一叶小舟
一台电脑
一声问候一份工作 一口水井 一串珍珠 一则寓言 一项工作一顶帽子 一床被子 一块橡皮 一颗宝石 一挺机枪 一架飞机 一盒牛奶 一箱水果 一弯新月 一身衣服 一点意见 一束鲜花 一台节目 一副眼镜 一盏台灯 一种方法 一滴眼泪 一粒种子
一门心思(功课)一轮红日(明月)一面红旗(镜子)
1.AABB平平安安 红红火火 仔仔细细 快快乐乐 开开心心 高高兴兴 明明白白 方方正正 大大方方 白白胖胖 2.ABB 红彤彤 金灿灿 白茫茫 绿油油 黑乎乎 亮晶晶 白花花 气冲冲 胖乎乎 顶瓜瓜 干巴巴
6.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 篇六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
。共设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这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而且,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必学课文共34篇(其中两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所得的舞台。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5、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进度:(略)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3至4篇课文,1课听说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全册共计课文30篇,8课听说训练。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学习要刻苦;第二单元:向革命烈士学习;第三单元:关心农业生产;第四单元:主动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第五单元:初步懂得一些自然常识;第六单元:学习革命领袖和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第七单元:遇事要开动脑筋、要开扩眼界;第八单元:初步懂得世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懂得对敌斗争要机智勇敢,
计划
课文的作业分两类,属于理解性的练习题编在课文后面,属于巩固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编在课堂作业本里。每单元一个练习,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但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除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以外,还有下列特点:①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编有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题,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思想有密切的联系。②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还编有指导学生行为的题目。这类题目有的是要求学生联系实际作出口头回答的。这样的编排,目的在于联系儿童实际,导之以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发展语言为主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教材把听说训练与课文并列编入目录,除每单元有一课听说训练外,在每个单元练习中还安排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阅读教学中也把阅读和说话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互相促进。
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实用性。本册课本除保留了一部分优秀的传统课文外,还选编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新课文。本册教材还编有应用文《请假条》。
4、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学生发展水平有差异等原因,还编有一本《选学读本》,供条件好的学校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一、语文知识能力方面
1、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看音节写出词语,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能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2、学会330个生字。初步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
3、能正确读写292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一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
4、初步懂得词语的搭配要恰当,能归并同一类的词语;能比较哪些词句写得具体,能用指定的词语与意思完整的句子。
5、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听写部分课文。
7、能看图听故事、讲故事和续编故事,听懂对儿童的广播。
8、初步学会写请假条,能写几句到一段意思简单的`话。
9、初步学会使用问号和感叹号。
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1、学习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公私分明,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通过扫墓等活动缅怀革命烈士;学习茅以升从小立志为中国人民争气。
2、能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爱护小同学;能主动关心残疾人,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懂得老师爱学生,学生要尊敬老师。
3、初步懂得世界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仅仅靠说理是没有用的,要机智、勇敢地和他们作斗争。
4、初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自然美,培养美好的情感。
5、懂得学习、做事都要开动脑筋,要善于观察;懂得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见多识广,不要像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还要懂得学习、做事只要有恒心,就能获得成功。
6、初步懂得种子发芽、蚕和青蛙生长、天气变化等自然知识,培养关心农业生产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7.小学语文第二册生字词汇总 篇七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在日常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识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难点在于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量词小卡片.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9个生字,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认生字。
2、学习数量词的使用,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
3、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展识字的途径。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想不想现在就去?(生答)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开起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吧。
二、第一部分生字识记:
1、师:到站啰!同学们,谁能说说第一站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展示第一幅图,背景是大海边,有沙滩、海鸥、军舰、帆船)
(学生自由说话,练习口语表达)
(学生说到一处,将对应的词语卡片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说。那就请你当当小导游,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2、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景物,海边才会那么美。你能美美地把这几个词语读一读吗?(请学生个别读)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读得非常好,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读一读吧。(齐读,开小火车读)
师:读得真美。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就像站在了大海边一样。
3、师:看这些词语当中,有几位新朋友穿着红衣服要跟我们小朋友来交朋友。你来当当小老师,带我们认识它们一下。
(学生当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尽快记住这些新朋友呢?(学生自由讲述认字方法,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能干,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
师:接下去老师考考你们,指着一字,请你为它组个词。(师指着某字,请小朋友组词读。)
三、学习数量词搭配。
1、师:远方来了几位小朋友,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找好朋友。
(将四组数量词贴到黑板上。)
师: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齐读)
(请四位小朋友们上台将数量词与事物搭配)(齐读)
2、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还有几幅图片想让小朋友们看看。
(出示有关海鸥、军舰、帆船的图片)
师:你能不能用上数量词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学生讲述:一排军舰、一队军舰、几条帆船、一群海鸥……)
师: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数量词来形容。
3、(出示鱼这个词语)
师:请小朋友用上不同的数量词形容它。
(鱼:一条鱼 一群鱼 一缸鱼 一盘鱼 一种鱼……)
(出示书、粉笔、水三个词语)
师: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用不同数量词来说说。
(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4、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老朋友。(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小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反复朗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里面有数量词)
师:如果把这个数量词去掉,可以吗?(不可以,学生说理由)
5、练习数量词搭配。
(四人小组发一个小纸包,内装数量词若干)
师:请你们帮个忙,帮数量词找到好朋友。找到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这些词。
8.小学语文第二册生字词汇总 篇八
温岭市城西小学 徐智慧
6、北京的春节
一、教材解读: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
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
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
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相关链接
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2.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2)通俗明白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3)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3.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
一、初二满街走。4.各民族春节习俗 壮族
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藏族
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
酒,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吹奏的乐曲翩翩起舞。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活动。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赫哲族
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畲族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7、藏戏
一、教材解读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
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②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传奇故事: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③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④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这个句子作了精当的回答。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⑤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⑥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设计意图】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词语,更容易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讨论
(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设计意图】
理清思路,更好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齐读课文最后用一句话说:“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2、藏戏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怎样的故事呢?读4~7自然段。
3、交流汇报
4、补充有关唐东杰布资料。
5、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藏戏的传奇故事,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唐东杰布的资料,了解唐东杰布,感悟藏民对他的爱戴。
五、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藏戏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合作探讨。①“面具”的特点及作用。②舞台简朴;
③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④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⑤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2、交流汇报
3、交流搜集到的藏戏资料
4、感情朗读,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观点。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使课堂学习更有效。“交流藏戏资料”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藏戏,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六、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1、齐读三个反问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陈述句。改成: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2、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情感。
七、朗读全文,体会写法
1、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2、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3、背诵喜欢的段落。【设计意图】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八、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九、作业
模仿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其它剧种的形成及特色。【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板书设计:
藏戏 怎样形成:唐东杰布
独特魅力:面具(人物不同面具不同
运用象征、夸张)
背景
剧情
固定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一出戏演三五天
五、相关链接
1.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唐东杰布亲身感受到西藏地域辽阔、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给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于是,他不畏辛劳,跋山涉水,广泛地向民众讲明了搭桥的意图,赢得了许许多多的人信赖和政府官员的支持。终于于1430年在雅鲁藏布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铁索桥。
以后,唐东杰布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修桥造船补路,邀请了山南琼结县白纳家的7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姊妹,共同组成了歌舞演唱队,他亲自教授她们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把自己设计的各种款式不同的服装,装扮在这些美丽的姑娘身上,随处表演。演戏化缘得来的钱,作为专用资金,调集了设计师和冶炼工匠以及大量民工,因地制宜,连年施工。在他一生中,共建筑了58座铁索桥。人们亲切地赞誉他为“铁桥**”。
唐东杰布在募集资金、解除众百姓交通不便之苦的过程中,又完成了佛教跳神舞蹈向藏剧的过渡。他将佛教经典中的传记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融在一起,创作出一种具有人物性格和舞蹈、唱腔相结合的表演艺术,使过去那种单一的跳神舞逐渐地戏剧化,表现手段也不断加强,并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藏剧艺术的雏形。因此,藏族人民把唐东杰布尊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464年,唐东杰布逝世,享年79岁。唐东杰布一生为西藏交通的开拓,为藏戏的创立、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人们用各种形式歌颂他,纪念他。至今在许多藏戏演出场地,看戏的观众首先要在唐东杰布的像前敬献哈达,以示谢恩;在唐东杰布的故乡,甚至还保留着一种传统仪式,每逢大家观看藏戏表演时,都要带一些青油和羊毛,将这些礼物送给戏班子表示用青油、羊毛擦在铁索上,以保存好唐东杰布所建的(早不复存在的)铁索桥上,使其不锈,永存于世。另外,在西藏的一些寺庙里,也常可看见供着一位白须白眉、神态安详、和蔼可亲、手持八节铁索的唐东杰布画像或塑像。2.关于藏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尼玛》《白玛文巴》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十分普遍的。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3.其他地方戏曲 安徽的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在安徽、湖北、江西毗邻农村流行采茶歌(亦称采茶调),因民间社会交往,流传于安庆地区,与多种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民间
小戏。辛亥革命后,黄梅戏在京剧鼻祖程长庚故里、素享“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府怀宁县一带植根,汲收了京剧、徽调的营养,受到当地风土、人情、语言的影响,使她得到了丰富和升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安徽省境内,由政府组建了省、专区、市、县专业黄梅戏剧团,保护、启用和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黄梅戏即成为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
已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一代名优,领衔黄梅戏剧坛以后,把黄梅戏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黄梅调《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演出,轰动了整个台湾;日本戏曲专家波多野太郎,称赞黄梅戏唱腔“浑厚优美,简直像一条山间淙淙不尽的流水,韵味清新,别具风格”。尤其是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剧目拍成电影后,影响遍及全国,先后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五十多个专业黄梅戏剧团。当今,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
轻歌曼舞、赏心悦目的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她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她的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她的曲调优美流畅,明快抒情。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地方生活气息浓郁,更显黄梅戏特色。河南的豫剧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遍布河南全省。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分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豫剧艺术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豫剧音乐丰富多彩,唱腔属板腔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
豫剧传统剧目有近千出,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红色娘子军》等。
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浙江的越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古越国所在地)的农村。它是以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落地唱书”为基础,并在余姚鹦歌(秧歌)和湖州滩簧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最初称为“小歌班”,多是农村艺人在农闲之际业余组合唱戏,后逐渐组成职业“小歌班”,并于1916年进入上海,吸收绍剧、京剧所长,在茶楼以“绍兴文戏”之名演出,演员多以女艺人为主,有的戏班全由女演员组成。1938年,绍兴文戏改称越剧。
越剧的曲调清悠婉转,优美动听,长于抒情。表演比较真切细腻。越剧有不少优秀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柳毅传书》《祥林嫂》《西厢记》《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徐玉兰、尹桂芳、王文娟、张桂凤、茅威涛等。四川的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剧中的一个古老剧种,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
川剧融昆腔、空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为一体,其中高腔的帮打、唱最具地方特色。川剧的行当总的方面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六大类。川戏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剧剧目丰富,搜集的剧目近两千出。已记录的剧本约有一千本,尤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见长。较优秀的剧目有《琵琶记》《柳荫记》《文成公主》《水漫金山》《滚灯》《变脸》等。川剧表演艺术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表演生动细腻,别致传神,诙谐风趣,舞台形象典雅、优美、传神,生活气息浓郁。神奇绝妙的变脸、吐火、踢慧眼等特技令人赞叹。“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这一句形容和要求川剧表演的话,在川剧演员中代代相传。川剧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8、各具特色的民居
一、教材解读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傣家竹楼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八卦布局图
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⑤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并积累“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2、情感目标
了解祖国各地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内涵,领略各族民情风采,感受祖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3、能力目标
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并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说明。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
2、老师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如,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上海石库门房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师: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湾,有间温暖舒适的房子是温馨家庭必不可少的。我们老百姓都很重视建房买房,成家立室。我们同学们大多是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从小见到的都是用钢筋水泥砌成的,都是方方正正造型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我们可能都很少见到其它样子的房子。我想同学们肯定都很希望去世界各地看看别的地方的房子是怎样的吧?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其它地方其它民族看看各式各样的民居,好吗?(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民居,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蒙古包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师:客家,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部分地区。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这两个民系民族都是具有显著特征的,它们的建筑很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韵味。现在我们就来初步快速地读一下课文。读课文的时候要把课文读准读顺,把不懂的字词句找出来,同时带着“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去默读课文。
2、老师出示课件,带领学生认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三、详读课文,体会民居特点。(15分钟)
师:现在老师把大家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重点阅读客家民居部分,一个小组重点阅读傣族竹楼部分,我们读的时候要充分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我们先在各自小组内读读议议,再相互交流,补充。读完后要回答如下问题:(出示课件)
1、客家民居以及傣族竹楼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
2、读客家民居部分,说说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3、读傣家竹楼部分,说说傣家竹楼有何与众不同的地方。
四、深度研读,体会说明方法(15分钟)
师: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我们已经认识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的特色和感受了它们的文化内涵。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再次认真详细地阅读课文,这一次读,我们要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同学们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列举如下:)① 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
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五、角色演练,做做小导游(5分钟)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我们也知道课文是怎样运用各样说明方法把它们的特色和风情生动详细地介绍给我们了。假如我们是小导游,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也同样生动地把它们的特色和风情一一向旅客们介绍呢?现在就请各小组讨论整理一下意见,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同学上来当小导游,分别把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的特点简单向我们介绍一下,说的时候要注意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做得最好。
六、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
坚实牢固。
七、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民居特点:圆形、八卦布局、设有防火墙 文化特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傣家竹楼 民居特点: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文化特征: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八、相关链接 1.关于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 500万人。其中国内4 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2 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2.客家民居的五种优越性
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建筑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杉木,十分经济。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墙基大多用石块垒筑,墙身内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墙顶则为挑出型屋檐,能确保房屋免受水袭。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另外厚土墙还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能够自然释放水分;而环境太湿时,又能够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墙体坚固异常且底层不开窗,硬木厚门上还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他们抗御兵匪、野兽和土著袭击所必需的。五是独特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布局看,圆形围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4.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5.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结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内壁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
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9、和田的维吾尔
一、教材解读
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提起和田,我们可能知道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会浮现载歌载舞的情景。除了这些,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
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飞奔的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连牧人最喜欢吃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而且维吾尔老乡还“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课文用列举法说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姑娘“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并用“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的神态、动作描写,与下文维吾尔汉子在沙尘暴中驾车飞奔迎风引吭的形象进行对比,凸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
②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色香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馕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馕坑。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③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作者不但非常精练、形象地写出了大小、颜色、形态等维吾尔民族服饰的特点,而且把它们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让原本“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④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沙土里种着花(实写),门框边、屋梁顶雕刻着花(虚写)、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虚写),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⑤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第一句话遥相呼应,用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纵使……也……),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四、课前准备:
1、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2、新疆新生活图片
3、视频《沙尘暴》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它一首充满新疆维吾尔族风味的歌曲,除了别有风味的歌曲,新疆维吾尔族还有很多独特的民族风情呢。2.说说你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学生介绍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等资料。
3、师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新疆、和田地区及新疆维吾尔族等有感性的认识。
过渡语:民间流行一种说法: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南疆的维吾尔在喀什与和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和田,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用“——”画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风俗习惯呢?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汇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理解。(2)指名读课文。评议。
(3)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3.快速读课文,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4、汇报交流。出示句子,齐读。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逐句理解。生交流汇报。
(1)出示句1,找出相应的段落。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情景。表现出了什么?你见过沙尘暴吗?是什么样的?(播放沙尘暴视频录像)沙尘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维吾尔人面对沙尘暴时是怎样的呢?你读出了什么?有感情朗读这一段,读出维吾尔人的好奇和乐观。
(2)出示句子2,读一读2、3自然段,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过渡语: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把这份深深的爱融进去,表达出我们的爱恋吧。师生合作感情朗读。(3)出示句子3,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过渡语: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出示:“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样使用矛盾么?为什么?凉席、6自然段谈。齐读。
2、本文中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五、质疑问难,深究解析
提出问题,师生一起交流解决。
六、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新疆图片网 精选专题浏览
在这载歌载舞的欢乐中,我们今天的这节语文课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带着维吾尔人一样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
七、巩固提升,完成作业。
根据文章内容,画一幅关于“维吾尔”风土人情的图画,并配上几十字的文字解说。
八、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七、相关链接 1.关于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人口目前有800多万,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接近或超过苗
族,居前四五位。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其中尤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地区最为集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维吾尔族主要是一个农业民族,有经营农业的悠久传统,根据新疆的地理环境,发展了绿洲灌溉型农业。维吾尔族的先民开垦了绿洲,修渠引水,并发明了“坎儿井”这一独特的地下引水系统。小麦是维吾尔族农家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新疆的自然条件利于种植棉花,维吾尔族先民在1 000多年前就开始植棉。种植瓜果是维吾尔族的特长,主要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石榴、樱桃、无花果等。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吾尔族待客和做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那样会被认为不礼貌。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长袍,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丝巾或布巾扎束腰间;农村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城市妇女现在已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胶质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
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干旱地区建筑特点。房顶多穹窿顶或平顶,墙壁较厚,拱形门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较大,用来采光。屋内砌土坑,供起居坐卧,又有火墙、炉灶,以取暖、做饭。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大门忌向西开,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凉棚。有些住房还有较宽的前廊。
维吾尔族非常注重礼仪。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以示问候。老年人吃饭或到他人家里做客,要双手摸面做祝福的宗教仪式“都瓦”。有时互相见面时也做“都瓦”。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舞蹈的群众性很强,以轻巧、优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转、多变的艺术特点而著称。“赛乃姆”(集体舞)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即兴表演,有时独舞,有时二人对舞,三五人或十几人同舞也很常见。大型活动时,还会出现百人共舞的壮观场景。舞蹈者情绪热烈,观众拍手、呐喊助威。在农村、乡镇,每逢节日、婚礼、欢送宾客等喜庆场合,都要唱歌跳舞。2.关于新疆和田地区
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阗,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1983年设市,成为和田地区的中心。和田地区总面积为24.8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7%以上。
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有丰厚的佛文化遗产。许多著名高僧,如,晋时法显、唐时玄奘都曾涉足和田。而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更使人耳目一新,饱览异域风采。
和田地势南高北低,南依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源于昆仑山,在沙漠深处交汇成和田河,最后北流入塔里木河。和田河是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捷径,是沙漠探险旅游的理想线路。
和田自古以来就以“稼穑殷盛,花果繁茂”著称,并以产玉、丝、地毯名扬中外,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它宜农宜牧,是一片富饶的宝地。如今,和田的歌舞仍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有世界第二大沙漠的胜景,两千年历史的丝绸古迹,以及人与大自然搏斗创造的沙漠绿洲、千里葡萄长廊等人文景观。
口语交际·习作二
一、教材解读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三、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回顾·拓展二
一、教材解读 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要引导学生交流以下内容:一是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二是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交流平台”中的对话,理解对话的意思。然后要紧密地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第一个交流的内容即本组专题──民风民俗,要引导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在交流时,还可借助一些图文资料,加深印象,领悟其文化内涵。第二个交流的内容是四篇课文的表达特点。老师应有意识地在每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基础上,发现和梳理表达方法。在此次交流过程中,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加以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
教师要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贯穿在以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佳作赏析,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两首古诗: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一首写元旦,一首写中秋节,两首诗与本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目的是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教师相机指导。对于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鼓励学生熟读成诵。趣味语文
本次“趣味语文”编排的材料,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清明》,标点符号略作改动,竟变成一首绝妙的小令,标点符号再作改动,又变成一出精致的小短剧。而且文体变了,基本意思不变。可见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神奇。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再说说自己的理解,有趣之处在哪里,然后说说体会到什么,最后交流自己了解和搜集到的其他趣味语文的材料(或关于标点符号故事的材料),老师相机补充材料。如:
有一次足球比赛,是上海队和广东队对垒。比赛结果一出来,有一位记者便连夜赶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并且用了一个醒目的标题“上海队大败广东队得了冠军”。结果,有的读者说是上海队胜了,有的读者说是广东队胜了。你知道他们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吗?
二、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小学语文第二册生字词汇总】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12-02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生字词汇总11-09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2-17
小学语文生字表组词10-15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试卷06-12
七下语文生字词拼音09-29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10-29
八年级上语文生字词06-20
六上语文生字词复习07-01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毕业模拟试题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