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共11篇)
1.管理人员素质培训 篇一
科级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心得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管理的创新,都在时刻改变着未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作为一名基层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停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能更进一步的为企业创造财富。此次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特意邀请了刘洪刚、王维宝等5位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一次为期5天的全脱产集中培训,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参加各种活动,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以下是培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提高了素养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理论知识往往不够系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
二、业务学习提升了能力
这一次培训组织单位和老师安排的课程内容较为全面,也贴近实际,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工作,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业务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
三、案例分析生动易懂,易于吸收,启发很大 在培训课程中,老师引用大量的案例分析,特别是对富士康、海尔等优秀企业的分析,让我明白一个口碑好的企业通过管理能达到的效果;通过“窗户关了吗?”、“山楂树红了”、“高速公路为什么高速”,这些针对性强的案例分析让我颇受启发,记忆犹新。
现结合老师所讲的内容及研讨交流,有以下心得:
一、管理者创新思维
通过王维宝老师讲解的管理者创新思维课程,通过海尔的实例,使我意识到创新确实能给企业带来活力,同时老师也给予了我诸多人生的启迪。创新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毁灭”,同时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辞海》里讲“创”是“始造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新”,初次出现。简言之“别人没做到,而你做到了”。创新一定要对当事人有好处,创新是激励出来的,个人“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团队“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管理创新一定要结合国情、地域情、企业情。管理创新不在于先进,而在于适用和正确。老师在这里向我们推荐了一个个管理创新的方法和一个个好的管理方法,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我也积极参与案例的宣读,印象特别深刻,还获得老师签名的一本小册子。
加强团队培训,目标分解,分解到周,按计划执行,坚持缺什么学什么、用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注重现场培训,建立与企业价值观统一的文化,一个团队不能同时有两个“价值观”,来抓住创新思维3个关键点,即承受压力、认同别人和遵守规则。今后我将创新思维理念运行到工作中,突破传统思维,打破固定框框,找到工作瓶劲,弥补自己的短板。
二、高效执行力
在执行力方面,自查了在管理范围内执行力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强,执行效率不高。其次、目标不清晰、沟通不到位,工作计划不够祥细。再次、与员工、关联部门沟通不充分,找理由原谅自己的过失。
公司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执行力。从本职工作出发,不断总结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管理规定,为业务接口部门提供依据,按章办事,有章可依,把大事做好,把小事做细。
“目标明确”是企业的管理核心,是管理者对制度执行程度的反映。对自己分管的部门制定明确的目标,层层分解,让员工也有参照的风向标。
加强与员工、关联部门的沟通,发挥团队精神,从大局出发,坚持服从,找方法不找借口。杜绝找各种“借口”原谅自己,充分体现一种负责、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工作态,树立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执行力才能高效。
三、精细化车间管理
通过学习知道了一个优秀的企业体现在产品品质好,成本低利润高,还能保证准时交货。企业要达到好的外在形象,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并对其进行目标分解,通过制度的约束、标准化的流程来实现。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不断梳理管理流程,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制度建设系统化,坚持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原则,运用IE七手法、五五法等管理方式清除常见浪费,减少投入,增加产出,达到精益管理的目的,运用六大方法、六大工具和十大机制等管理工具,使企业组织机构能够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最终确保衡量企业管理业绩的QCD指标得到稳步提升。
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提升员工素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效率是通过制度约束出来的,优秀企业富士康能做到月计划、周滚动、三日之内不调整,就是车间标准化管理到位,由5年前86%的订单需5末交货提升到95%的订单3天能交货,提高了在客户面前的形象。
虽然自己的岗位不是一线车间,但要把这种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在自己实际工作中。
四、妙用绩效管理激活员工
通过培训,我对绩效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习惯。
合格的管理者,要会用绩效考核的科学方法,运用好了可以激发管理对象的斗志,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比如100万的年薪分配方式,绩效管理体系必须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也就是真正搞清楚“绩效管理为什么”的时候,让下属知道要做什么,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绩效指标制定不是人力资源部分来做的,人力资源只是负责考核系统的建设,完善、监督,指导和协助。目标的设置是要想得到什么就考核什么。公司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相应在绩效管理中规定此项内容加以评估。绩效指标还应全方位,多角度,多方式,即要掌握公司的整体绩效,还要通过与员工互动制定绩效指标,增加绩效适应性,并鼓励员工通过提高业务技能来完成目标。
绩效计划完成之后如何让员工一直保持执行的积极性,将完成目标变为自己的职业习惯,这就需要通过绩效考核不断强化,通过考核评定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有奖有罚。
以往绩效管理是重结果轻过程,在考核的过程中感到很困惑,现在明白绩效考核真正的意义却是在于过程。只有通过有效的考核制度,去规范企业每个人的行为,激发每个人对工作的激情,从而改进他的工作态度及改善他的工作方法。今后要通过对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让员工清清楚楚明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通过绩效结果评比出优秀人员,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
五、现场6S管理
通过学习知道企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而设备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生成与发展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推行TPM和实行点检定修制是搞好设备管理的有效手段。好的制度标准就是责任与权力平衡,公平与效率兼顾,TPM就比较全面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T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维修体制。它的基本理论为“三全”即全员、全系统、全效率;而TPM的基石之一是6S管理,6S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所处状态来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和提高素养活动。TPM的主要点在“全员参与”、“生产维修”,铝加工企业运行着大量的生产设备,设备的前后关联性非常强,而操作设备的都是生产或其它辅助人员,但设备的利用率对生产的稳定与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员参与,管理层首先参与,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通过重叠的活动方式建项目组,从管理者到一线员工以及供、产、销人员全员参与。把设备使用效率与操作人员的利益挂钩,设备维护人员与生产效率紧密联系,合理配置,设置复合性的岗位,鼓励员工提高个人技能,对于复合性岗位人员工资区别对待,从而提高了员工改善意识与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出全系统、全效率的效果,达到对设备全系统的的管理,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OEE)。
6S管理是以素养为中心,通过素养的提升让我们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工作有了条理,有了次序,各方效率自然也就更高。生产现场通过6S管理活动,达到一种有序的状态,但管理需遵循PDCA循环,这就需要靠员工的素养才能持续发展,6S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虽然工作场地是在办公室,但要把全员管理的理论及6S各要素在实际工作得以运用。
2.管理人员素质培训 篇二
一、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拥有正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是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的“素质面貌”。安全管理体制是为了避免物质财力生产受到阻碍及防止自身安全受到伤害而形成。安全因生产而产生, 生产同样通过安全的辅助而持续发展。安全管理目的就是将事物条件实施有序规划, 且依照章程条规得以运行。企业生产管理中一种遵循“安全第一, 生产第二”的方针政策。在生产与安全难以共存形成矛盾冲突时, 应将安全放于第一位。由生产角度分析, 安全管理对于顺利生产具有显著保障作用。如单纯追求效率生产, 却忽视安全, 极易使得生产因事故而中断停滞。因此生产与安全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密不可分。如果没有生产, 则无需存在安全问题。也就是说, 没有安全规范, 往往导致生产举步难行。所以安全和生产究竟哪个更为重要, 通常难以单纯考虑, 但是对整个生产进行集中监管, 确保安全生产, 并由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管理, 对于和谐统一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
二、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分析
1. 安全管理人员无学历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很多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 使得很多行业对于管理者与法人并无学历方面的限制, 因此其学历及人员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对其进行培训时, 往往出现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及理解差异较大的现状, 在对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中还发现, 有的管理者并不识字, 因此使得培训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如让此类人员对企业进行管理, 极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2. 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无专业限制
安全作为一门科学,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涉及到了技术及管理科, 如未通过专门的教育培训, 未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长时间锻炼, 通常难以将其掌握。目前在企业中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往往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技术人员或本专业的财务、市场营销、相关工程技术的管理者, 此类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并无统一性。在我国中小企业中, 很多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往往出现岗位频繁轮换的现象, 很多危险性高的安全管理岗位并未严格对技术及专业进行限制, 导致安全生产工作一直是“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 从而引发大量重特大事故高发[2]。
3. 企业无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在《安全生产法》中详细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如工作人员大于一百, 则需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少于一百人的, 也需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目前, 我国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 很多先进设备逐渐投入到市场当中, 因此生产工艺的智能化、专业化更强, 也因此使得工艺具有更高的复杂性, 是否对未知风险具有较高的预知程度, 则需要依靠安全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因此专职安全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技术性、技能性, 具有丰富的经验知识, 不然则难以对生产的安全管理提出比较有效的建议。现阶段, 有较多的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并未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有的企业虽然有兼职管理人员, 但此类人员并未接受专业化的安全培训, 因此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并无较高的统一性。
4. 安全管理者缺乏培训意识
安全生产对于人们生命健康、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且对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将持续扩大, 相对应的安全生产也应该增加投入。企业的管理者, 特别是主要负责人, 很多并未将安全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重视, 很多企业都出现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 往往没有较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在《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得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在我国法律中, 严格规定了企业法人与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每年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但是大量的企业领导往往将《安全培训证书》作为安全行政许可的一张纸, 往往出现交钱取证现象, 并未对安全培训内容加以重视。而且在培训时还出现代为参加及替考现象, 由此使得培训工作难度增加, 同样导致企业安全管理出现一定的混乱, 往往引发重特大事故[3,4]。
三、安管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1. 培训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均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职责及义务进行了相关规定, 需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有对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及管理水平。通过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可使之明确掌握国家、地方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且按照规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 对危险源予以适宜管理等[5]。
2. 推进创新式培训模式
为了避免安全管理人员出现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 对其进行培训时应用创新安全培训模式, 增强其培训的兴趣, 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可应用开展推广式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研讨式教学等模式, 使得教学多样化, 并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效结合, 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防止参与培训的人员因求学而出现厌学情绪, 由此可形成良性循环。安全培训时所使用的方法应注意其灵活性。通过对培训方法的探索创新, 使得培训更加的丰富多样、灵活多变, 更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 增强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事故分析、现身说法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教学。可结合学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 予以实例分析或小组讨论, 增强学员的积极性[6]。对学员进行培训时, 可按照分类培训方法开展工作。依据学员个人特征与类型, 合理分班进行培训, 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因材施教方法, 使得学员学到的内容更符合自己从事的企业及行业类型。在培训前应对各个行业、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详细了解, 且掌握其岗位操作的特点, 根据教学大纲, 且与企业生产具体情况相结合, 使得不同培训对象得到相对应的培训知识。由此可使得不同学员得到区别对待, 予以相应的培训内容, 方可以达到因需施教, 因人施教的目的, 由此可以使得安全培训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四、结论
目前, 很多中小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并不完善, 且很多企业并无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因此合理的培训具有重要作用。对安全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的培训, 并通过创新安全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使得安全管理理念应用于实际生产管理中, 对于员工的安全, 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各个企业发挥着中坚力量的作用, 但是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总是频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也同样受到关注。本文对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目前中小企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予以分析, 探讨安全培训的方法及意义, 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培训
参考文献
[1]肖雅妮, 黄志雄, 黄绍斌, 等.广东地区制造业工人职业安全态度与安全生产行为[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2, 29 (7) :424-429.
[2]方胜军.一般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研究和探索[J].现代企业管理, 2014, (10) :32-33.
[3]刘超捷.《安全生产法》改进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12.
[4]陈春梅.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知识与素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5) :70-71.
[5]赵建春.浅谈成人教育特点和培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7) :10-11.
3.管理人员素质培训 篇三
明确培训目标统筹培训规划
为了切实做好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工作,我们在坚持以往做法的基础上,努力在制定计划、培训内容、办班形式、组织实施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在后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坚持以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为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究实效的原则。为了使培训内容更加切合评估师的工作实际,在制定计划前,采取走访、电话咨询及通过协会网站广泛征求意见,征询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根据征询到的意见和问题进行选题和选聘授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育培训工作。
坚持分层次培训确保内容实用
按照中评协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例如:在机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培训班上,邀请辽宁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院长讲授了“组织和谐与领导心理行为模式创新”,使大家从如何组织和谐团队、增强团队的领导执行力、领导的角色分工与定位、领导心理行为模式创新等方面有很大收获。
在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班上,协会除了讲授资产评估准则基本问题以外,还邀请来自评估机构的教师,讲授统计学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使评估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更好地运用于评估工作实际。为了拓宽评估师的知识面,丰富评估师的知识结构,更好地了解当前市场经济的热点问题,邀请原沈阳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员讲授“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分析”,通过对国内外证券市场发展的比较分析,使学员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和把握。
理论联系实际 尝试互动式教学
为了使培训更加贴近评估师的工作实际,选聘了一名机构负责人讲授“评估风险控制与客户资源的维护”,讲授了评估机构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内部控制对控制评估风险、维护客户关系的主导作用,以及评估师个人的素质对控制评估风险、维护客户关系的影响。用大量的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指出了评估风险控制与维护客户资源关系认识上的误区。通过培训,评估师既能做到控制风险又能维护客户资源,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困扰评估师的一些难题,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在培训中我们还进行了教与学互动的尝试。在一次培训班上,姜楠教授在讲解评估案例时,就先向学员介绍问题报告的基本情况;让学员以机构为单位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找出问题所在;然后选派代表在大会上发言,阐述自己机构的观点;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类似这样的教学互动改变了以往老师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听的单边教学模式,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互动中相互启发,开动脑筋,也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严格教学管理 注重培训实效
为了提高培训实效,我们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在“教”环节,对培训教师的讲课提纲进行检查,与教师切磋,提出修改意见,并在每次讲课后,认真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督促教师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提纲,修改教学内容。在“学”的环节,建立了考勤、考核机制。培训班上,给每一个学员安排一个固定座位,每天进行两次考勤,在考勤的同时查验评估师培训证,对他人替学的一律取消学时,下期再学。培训班结业时,对学员进行考试,同时对教师进行评价,听取学员对后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考试通过人员名单在网站上予以公布。通过考试也使协会获取了大量来自机构和评估一线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与建议,这对于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对参加培训的机构负责人,我们还要求每人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体会,作为对学习效果的考核,并将其中优秀稿件在协会刊物上发表。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和巩固以往行业培训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以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为主线,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为目标,建立系统的后续教育培训体系。并进一步加大对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开展课题研究、理论研讨和教材开发,聘请国内资产评估理论界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学习和吸收行业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辽宁省资产评估协会后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建立“后续教育培训师资库”,制定“后续教育培训师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地方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评估机构中对资产评估理论有一定研究和教学能力的人员在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后续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考核与管理,建立评估机构内部培训管理制度,注重提高后续教育培训效果。切实将辽宁省的执业人员打造成为道德操守高尚、专业技术过硬、不断开拓创新的一支规范化、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资产评估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公信力,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办公室系统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心得 篇四
2015年5月13日
5月8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公司举办的办公室系统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班,公司邀请的某某老师以其丰富的经历、渊博的学识、诙谐的语言使我对企业公文写作、会议服务及办会技巧、办公室人员所需素质及文明礼仪等课程培训中受益匪浅,现将参加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部门文书担负着一个单位的信息调研、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和日常工作运转的职能(办文、办会、办事)。部门文书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领导的决策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反映着一个单位的形象和门面,这就要求部门文书不仅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还要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综合协调能力。
作为部门文书,在工作中,一是要努力从单纯的收发向搜集信息化转变;二是要从单纯的办文、办会、办事向参谋、助手转变;三是要从单纯凭经验办事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四是要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做到会说、会写、会办,并力求优质高效。“会说”就是汇报情况,概括问题一说清楚、二说简练、三说得体、四说深入、五说艺术。“会写”就是要会写办公室常用的文种,还会写文书、应用文、计划总结,调查报告、领导讲话等,还要准确、规范、精练。“会办”就是既有原则又灵活机动,要把按规定办与领导指示办相结合。不管是文件的审核、信息的采集、文章的撰写、会议的准备,还是事务的处理,都要事无巨细,干净利索,认真谨慎,办的完美、圆满。
关于如何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三点着手。
(一)注重写作素材积累。平时注意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等方式,加强收集上级、基层等来自纵向和横向的各种信息,主动发现问题,积累写作素材,进一步增加对单位各项经营业务和生产作业现场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拓宽写作的发挥空间。认真学习公司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会议精神,不但要学习公司领导讲话精神,还尽量了解各部门负责人及专家们的发言,使文章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措施和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文字工作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二)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公文质量的好坏领导说了算,如果不能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意图,那么我们就看不清写作的方向,无法形成创作的思路。一是在增强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上下功夫。我时刻把目光放到行业的发展大势上,思想上与领导保持一致。二是在熟悉领导工作思路上下功夫。熟悉他们工作的思维、思路和方法。三是在提高对领导个人感性认识上下功夫。可能多地与主要领导接触,尽可能多地了解他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多地在文稿中采用他的原始语言、常用语言。
5.管理人员素质培训 篇五
程的建议
一、国内形势及背景:
杭州:灵隐社区关心外来人员,加强培训
北京:酒仙桥街道加强外来人口培训工作 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大连:中山区就业培训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率达80%
浙江:宁波市5年内计划培训外来务工人员50万人
„„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外来人口大多来自偏远落后地区,文化、精神素质不高,因而给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城市卫生文明等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体现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也是事关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好我省我市“三农”问题的全局性热点性问题,同时是我市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我建议我市在对外来务工人员加强管理的同时,应该发挥政府管理职能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和加强政府职能的服务职能,贯彻与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创业、文明卫生、遵法守纪等综合水平和素质,实现我市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教育培训的内容
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要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和需求,要有很好的针对性和需求性。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就业创业能力不高、卫生行为习惯不良、法律法规意识不强、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
1. 创业就业技能教育培训
创业就业技能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来源和生活保障的生存性、关键性问
题,也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最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帮助解决的切身问题,同时也是最能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的问题。对外来务工人员创业就业技能教育培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培训的内容事关重大,决定成败,无论在内容、范围、深度等方面都必须精挑细选,认真安排。要选择和组织大量针对性强和内容新颖、实用、易学、能掌握的单项劳动技术和技能教育培训课程,如餐饮服务、理发美容、装修装饰、电动车修理、家政服务等等。
2. 良好文明素质的教育培训
通过教育培训让外来务工人员认识和摒弃不良卫生行为习惯的,更好的融入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争当高素质的文明市民。
3. 法律法规常识的教育培训
无知导致愚昧,愚昧酿成悲剧。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在初到城市以后,往往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知识,有些行为无意中就已经越过了法律法规的红线;有的是在工作合生活已经受到侵害而不知不晓,更不知道通过法律维权和寻求法律援助保护自己。要让来自落后、偏远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是需要对其进行基本法律法规普及教育的。
4. 健康心理的教育培训
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生活,面对惊讶之余羡慕不已的繁华市井,会油然而生感叹、羡慕、嫉妒等心理反应、偏远落后农村和身边现实的极大反差产生的不平衡感、工作生活等压力、陌生和不太适应的生活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很容易导致此类外来务工人员产生不良的心理疾患和疾病。这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问题,也会对我们建设文明城市和谐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5. 我市城市建设、规划和布局的教育培训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大力推进,新昆明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我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不要说外来务工人员,即便生活在昆明十几年几十年的老昆明人,对我市新昆明的区划布局,行政办公和便民服务、教育卫生、道路公交系统等等也不见得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为便于了解、认识新昆明,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我市城市建设规划教育培训也是很必要的。
三、教育培训机制和认证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是保证教育培训质量,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和体制保障。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计划、安排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并对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检查和监督等;把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委托教育机构或终身教育集团(筹备中)进行培训;创业就业技能教育培训内容要多、类别要全、知识技能要新、学习方式要活、知识技能要易学易掌握,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和模块化处理,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学习; 教育培训的内容,特别是创业就业技能教育培训可以有多个内容模块可供选择,实行积分制或参照职称计算机考试类似的形式进行考试考核,各项均合格达到积分要求后颁发合格证书。
四、教育培训方式
为满足不同年龄、知识层次人群的学习需求,采用传统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字化网络教育两种方式进行。
五、经费和制度保障
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是来自偏远、落后和贫困的地方,生活比较困难。所以,要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难入社会公益性事业的范畴,利用政府投资或财政补贴的形式,免费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培训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另外也是要通过教育培训让外来务工人员很好的融入到我市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和新昆明建设发展中。对此,要建立制度和长效机制,为确保此项工作长期开展和顺利进行,必须制定相关规定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参加教育培训并获得相应认证方可办理登记,比如,在外来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购房、就业创业登记等等。
市政协委员: 赵宝
6.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篇六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实现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作为行政管理的首要要素――人员要素,它既是行政管理的主体,又是行政管理的基础。
行政管理要靠人来组织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本质上是人的活动,离开了人的要素,行政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智慧和潜能。
在全面推广教育质量工程向管理要素质,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人才的形式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显得很是紧迫。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面对来自时代、社会以及自身的挑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素质需要有全新的认识。
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决策,影响师生的行为、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直接关系高校的发展。
因此,探索培养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但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主要是指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思想品质和思想作风。
政治思想素质是基本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行政办公室一方面要对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及学校的教学单位做好服务、综合协调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对学校领导做好参谋、咨询工作。
这就要求其工作人员在政治上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树立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不计名利,忠于职守。
(二)能力素质
能力一般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一是独当一面的管理能力。
即指独立地完成自己所分管工作的能力。
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要多谋善断,能够从多种主意中选择出最好的主意来,能从多种办法中选择出最佳的办法来,并坚持果断地去实行它。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门类众多,任务繁重,各部门、各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人人起到独当一面的作用,才能做好全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二是协调能力。
是指善于处理上下左右、校内校外、各部门之间等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是自我控制能力。
它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沉着、宽容、耐心、头脑冷静、豁达大度,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学会共处,和善地与人共事。
遇事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正确地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矛盾。
(三)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受到各方面压力的不断冲击。
繁忙的工作、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名利、健康、待遇、生活等方面的因素都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感和威胁感,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偏差,使现代人的心理时常处于紧张不安之中。
因此,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这就需要良好健全的心理素质。
健全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充沛的精力、博大的胸怀、敏捷的思维、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人格。
在工作中不急不躁,不优柔寡断,遇上挫折能吸取教训,成不骄,败不馁;有了成绩能总结经验;对待上级不卑不亢、对待下级不颐指气使;出现分歧能大度容。
(四)创新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高校是进行知识创新的场所,这种特殊的环境必然对行政管理人员提出特殊的要求。
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在工作中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对事物的观察要敏锐、思考问题要周密,善于发现间题,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善于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出改革措施,有克服困难,为实现工作目标不断进取的能力。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强烈的创新意识。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最基本的要素是必须具有创新的激情和欲望。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要及时更新观念,牢固掌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新思想、新问题、新动态,吸收最新的成果,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行政管理之中,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行政管理中的问题。
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充分的自信心,善于独立思考问题,不墨守陈规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使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新颖性和高效性,就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要善于研究新情况,积极创造条件,解决新问题。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创新素质提升的途径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价值观念、人生追求、行为准则等方面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他们在处理人情与原则得与失、义与利、竞争与公平的过程中需培养仁爱、大度、宽容、厚道的品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坚守诚信原则,在处理日常事务过程中应以诚信为本,以忠诚服务的理念,以关怀友善的态度体现自身的素质。
同时,还要自觉培养自尊、自立、自强及自信的个性,做到既正视挑战、参与竞争,又能关心他人、与人合作,力求做到和谐统一,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较强法制观念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管理人员。
(二)提高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综合素质的源泉和基础,道德修养分为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修养。
前者建立在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上,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发挥各自专业特长,服务于公众的外部表现形式;后者是在日常公共事务中形成的,符合基本的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价值观念、人生追求、行为准则、情感意志等方面受到来自外界的冲撞,道德防线经受着各种因素的无情考验。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处理人情与原则,得与失、义与利、竞争与公平的过程中,需培养仁爱、大度、宽容、厚道的品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坚守诚信原则。
在处理日常事务过程中,应以诚信为本,以忠诚服务的理念,以关怀友善的态度体现自身的素质。
(三)强化服务意识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作为联系校内外的窗口,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因此,首先要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等工作。
行政管理人员要深入学校各部门了解实际情况,为决策者掌握第一手材料,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还要使决策者了解决策落实的基本进程,修正和完善决策,更好地把握全局,指导工作。
其次,要充分理解决策者的思想、意图,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一中心,了解高等教育形势及热点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的各种趋势和动态,既要做好具体工作,又要研究大事,全力以赴为决策服务。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还要充分强化服务型管理理念,克服命令型的管理方法,不仅要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法办事,而且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从办事规则到办事程序,都要尽可能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克服衙门作风和官僚作风,这样才能赢得服务对象的满意。
(四)树立创新性的管理理念
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多角度的信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创新是其必须具备的素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心理品质,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激情、创新的意志决定着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
创新的特征体现在奉献、进取、热情、合作、忍耐等方面,是一个人潜在的精神和素质,行政管理人员应善于调动自身潜能,呼唤内心的真善美。
因此,应重视人的因素,发掘人的潜力,从个体的心理、本性、行为等因素出发,以人性化的、灵活多变的手段进行管理。
行政管理既是一个过程管理,又是一个细节管理,管理过程中凝结着每个人的性格、品性和习惯。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验自我实现的乐趣,以投入的、能动的、建设性的、自信的、负责的、接纳的心态来衔接机关和院系之间、教学和科研之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整合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提炼高校改革过程中的新的管理经验。
(五)培养健全的心理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工作的繁琐和压力、家庭的不和睦、同事关系的紧张等现象,同样干扰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原本正常的思维和言行会因此而扭曲、变形。
行政管理不仅是静态的总结、数据式管理,更多的是一种动态性的、带有人际关系色彩的过程管理。
任何事务性工作归结到底都是和人打交道,而人既有丰富的情感,又有千变万化的性格特征。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既有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把每一次的与人打交道都当成缘分;将看似枯燥的日常工作做得如高山流水般清澈、利索;将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同事当成登高望远的同伴。
以心理保健的愿望出发,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心理潜能,以稳定的心态迎接周围的一切挑战。
总之,在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时期,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定位和所应承担的使命,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不断增强科学创新意识,提升工作能力,这也是提高校行政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搞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谢萍.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2).
2、蓝华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与行政法制衡[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3、王彬.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5).
4、杨毅敏.关于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32).
7.谈函授管理人员的素质 篇七
一、加强对函授管理工作的认识
无论任何形式的劳动和工作, 都需要进行组织和管理。通过组织和管理来协调参与者的活动, 来实现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说为了达到目的而有意识、有组织地协调各种活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种普遍的、贯穿始终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管理往往是跨部门、跨行业甚至是跨国家的, 如果没有制订一整套科学、先进和可靠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式, 那将会一事无成。因此有人把科学、技术和管理并称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并认为技术和管理是推动现代化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两个车轮。现阶段, 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 随着现代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管理科学在社会实践中所占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 作用也越来越大。高校函授教育是一种远程教育, 学员分散, 距离较远, 学员与教师和管理者的联系也相对较少。要对众多的学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需要把这项工作做得周密、细致和严谨。否则就无法保证函授教学的质量。因此, 在函授管理者看来, 函授教育的管理工作才是函授教育的生命所在, 没有管理, 函授教育就无从谈起。
二、函授管理人员的素质
函授教育的管理人员需要与众多的学员、函授的授课教师打交道, 并对函授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他们的工作质量, 是搞好函授教育的关键。函授教育的管理问题, 说到底是管理人员的问题。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函授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函授教育对其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 较强和管理意识, 卓越的组织才能, 大胆的创新精神。下面我们具体论述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 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高超的政策水平。
函授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自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动摇, 在工作中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函授教育事业要有奉献精神, 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关系, 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廉洁奉公, 一切从学员的切实利益出发, 搞好函授教育的各项工作。
2. 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们的函授工作往往要开设多个专业, 课程设置更是多种多样。如果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精通每一门专业是不现实的。但是, 要想做好每个专业的管理工作, 就应该对它的专业内容和课程设置有个大概的了解和掌握, 并且了解这门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 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便于在管理中开展工作。
3. 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我们函授部门的管理工作, 需要与校内多个部门, 包括各系部、教务处、财务处、总务处等部门打交道, 联系十分密切, 而且大部分的精力是在与各兄弟本科院校的联系上, 校内校外的关系非常复杂, 各学校的规章制度又不尽相同, 因此关系处理起来非常费时费力。一工作环节没有处理好, 就会造成工作的全面被动。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由于这项工作的接触面广、情况复杂、人员构成范围大, 工作起来难度很大, 对于每一位管理人员来说都必须能够独挡一面,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而且在工作过程中, 每个人都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 互相配合的协调意识, 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 经常深入基层对学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4. 具备大胆的创新精神。
根据目前的教育形势, 在近年内学历培训的力度还要加大, 因此我们的招生人数还要进一步增加, 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才能把函授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要在原有基础上, 不断学习, 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改进工作, 开创函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5. 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函授管理工作, 是搞好函授管理的关键和前提。首先认识到函授带来的重要性, 立志献身函授事业。同时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函授教育的本质特点, 探索出管理工作的规律, 把函授管理工作做到科学、高效, 以最大限度提高函授教育的质量。
三、扎实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各项素质
函授管理工作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领导的重视, 但在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提高的问题上, 还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我们通过工作的实践和总结, 希望在以下几方面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能力上的提高。
1. 落实政策, 稳定队伍.
函授管理工作政策的不落实, 是影响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因。目前有人认为函授教育管理工作, 没有任务, 可有可无;甚至有人说函授管理人员是“教学搞不了, 管理搞不好”的人才干的事。领导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函授管理干部是学校知识分子的一部分, 跟其他系部教学人员相比, 只是分工不同, 而且函授管理干部多数是从教学和管理一线挑选出来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比较好的同志。因此, 在职称评定, 干部任免等方面要考虑到函授管理工作的实际, 适当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以保证函授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
2. 加强函授管理人员的学习。
函授管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在近些年来有些淡化, 造成了一部分管理人员的思想混乱, 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普遍下降。因此, 必须对在职的函授管理人员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要系统地学习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党的有关方针政策, 让他们在实际工作自觉运用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3. 制订严格、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8.管理人员素质培训 篇八
[关键词] 人事档案 管理 人员素质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事档案都是依赖人员去进行收集,整理与编辑等工作,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在探讨员工素质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怎么去提高之前,就要先明确作为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与技能:
(一)政治素质是基本要求
在众多的管理人员素质中,政治素质应当是前提。作为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以及坚定的政治立场,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立志将个人全部精力和智慧奉献给档案管理事业,努力做到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多做实事,少说空话,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遵守保密制度,据实立档,维护档案的完整与真实性。
(二)文化素质是时代需要
由于人事档案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和数据系统,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作为整理和编辑这些信息的人员一定要有文化的积累作为支撑。档案管理人员应从档案工作涉及的单位和各类工作的方方面面,适应各方面需要的特点出发,尽可能地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争取成为既精于档案业务,又能适应各方面需要,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的多面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地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人事档案并提供相关的网络化服务,已成为了新时代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提出的又一新要求。
(三)专业素质是必备技能
人事档案的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其工作内容,工作的程序和注意的事项,对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撰学,档案保护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要有专门的研究。此外,现代化技术的开发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和一些档案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档案网络化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采用,将为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处理、传递,提供更加快捷、准确、完整的服务,所以,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掌握新的管理手段,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还不是一个较成熟的团队,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管理人员职业心不强
人事档案管理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庞大,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很多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看作是一个枯燥和繁琐的任务,没有意识到其重要的意义,一味地厌烦与抱怨,导致缺乏对工作的责任心与职业心,对待工作常常敷衍了事,不做反复的核对与验证,导致很多信息资源失真的现象。还有部分的领导与人事档案的工作也缺乏重视,认为它只是信息的收集,没有创造实际的利益,所以对工作人员也不做过多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没有给予人事档案管理支持,不重视其发展,这也间接造成了管理人员对待工作的热情不高,对信息的开发部分缺少积极性,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最终影响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作为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者,有责任保证人事档案的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其对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掌握好各方面的档案管理技能,并且不断去学习新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管理素质。不过,就目前的形式来看,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素质总体上来讲不符合工作的要求,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校聘用临退休或者是已经退休的老干部来做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认为他们可以胜任,但是由于年龄的关系,许多管理人员不熟悉计算机用法或者对海量的信息核查容易疏忽,在工作上无法取得更多的突破。第二,在管理人员上岗前,并没有严格的系统化的培训与测试,很多人员都是工作后再去慢慢熟悉业务内容,并且在工作中学校也没有对其进行一个定期的专业的考核,导致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精,而且缺少不断学习的观念和态度。尤其是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至今都还没有掌握,甚至是知之甚少。第三,在高校中管理人事档案的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人员,这就造成人员的流动频繁,很多时候,新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还没有完全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便已调离岗位,这会给总体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管理人员缺少竞争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也在无形中发生着转变,这种转变也对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很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缺少进取意识,观念僵化保守,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与管理方法中,对于人事档案管理新的方式不去认真学习,一部分人还不懂得怎样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信息的收集与传递,一味地逃避新时代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挑战,将自己放在原有的模式中固步自封。因为不积极去应对时代的压力与竞争意识,导致其工作没有创新价值,在提升自身业务和文化素质上以及转变管理手段上缺少动力,对待工作失去了事业心和积极性,这样只会让自己在竞争的大环境下落在后面,最终被淘汰,更会让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止步不前,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策略
为了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各方面的素质,以便他们能更好的应对工作上的挑战,具体策略有:
(一)增强竞争意识,强化职业道德,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者应尽快转变观念,积极应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增强竞争意识,在管理工作当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开拓进取,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对待工作的态度,适时宣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其职业道德,因为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在岗位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加认真的对待,注重信息开发的每个环节,带动工作情绪,从而实现其政治素质的提高。
(二)推行持证上岗,重视业务培训,多方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高校职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实行认证上岗制,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专职的档案员很少,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资格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所以,笔者认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亟需采取认证制度,一方面避免管理人员队伍良莠不齐;另一方面认证上岗,有助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化的进行。
2、将岗前培训与针对性培训、定期培训与拓宽性培训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方面系统的将高校人事档案的工作内容与范围等传达给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党史、形式逻辑、古代汉语、文书档案管理等多个相关学科的学习,将有助于开拓管理人员的视野,扩大其知識面,使其能更好的适应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业务技能不熟练的人员给予特殊的指导,帮助其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从各个方面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文化素质
1、运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档案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要努力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技术,做到求实创新。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的检索编目、统计、应用等功能,积极开展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实现档案材料网上公开,便于查阅利用、配合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2、在知识爆炸的现代信息社会,知识老化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还要自觉抓紧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借鉴、汲取其它新学科的成果,掌握新技能,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始终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作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其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对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还处于偏低的形式,职业心不强,业务素质不够,竞争意识薄弱等现象存在,但是作为高校档案管理者应当积极制定对策,通过组织培训,鼓励创新等多种途径来以此帮助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翠松.论新时期我国高校档案队伍建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2] 李桂芳.浅谈档案人员素质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
[3] 焦东华.信息时代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刍议[J].办公室业务,2004
[4] 李伟时、罗红秋,关于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5] 张玉琴.对提高基层档案人员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J]档案,2008
9.现代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 篇九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的改革开放的新世纪,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成为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这些都与管理者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了阐述。
[关键词]:管理者素质
前言:本文通过对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作出阐述,针对其中的一部分管理素质作出提高的手段和方法的论述。
一、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而这些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配置的实质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管理的绩效。通过管理实践认为,管理者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政治素质
管理者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施者。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政策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在管理实践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努力学习“三个代表”,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工作责任心,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具有强烈的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切实关心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积极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思想素质
是指管理者不仅会处事和处人,而且还要善于思考。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把自己要实现的愿望,尤其是要达到的管理目标清晰地描绘出来的能力;能够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有强烈的信息观念,善于运用和捕捉信息,注意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促进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提高观念性技能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做到以
下三点:一是要具备能够了解某一事物或事件的整体或全貌的能力。二是能够了解和掌握某一事物或事件对整个组织所起的作用。三是能够预见这一事物和事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个性修养
管理者的个性是影响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低估和轻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谦虚、诚实、心胸开阔和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自信。管理者要相信自己,不断增强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把企业搞好。能够正确对待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做到百折不挠,敢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样就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谦虚。管理者所面对的管理对象的性格千差万别,受教育的程度有高有低。管理者必须以谦虚为本,虚心向管理对象学习,加强思想沟通。那种不做调查研究,只凭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做法会使己脱离群众,难以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为人要谦虚。谦受益,满招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企业管理者应做到虚怀若谷,养成宽广的胸怀。
诚实。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必须以诚相待,实事求是,坦诚交换意见与分歧。反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赞同,背后反对,耍两面派手段。
心胸开阔。古人云:宰相肚里能撑船。管理者应心胸开阔,能容人、容事,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尤其是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更要把握好诚信原则。要与人为善。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为此,管理者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善待企业员工,要平等待人。这样才能使员工感到有一种公平感,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出来。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志共事。吃苦耐劳。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管理者必须做到服务认真、态度端正,礼貌待人,工作热情、周到。管理工作头绪多,事情繁杂,急事突如期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经常是休息日也是工作日。因此,吃苦耐劳精神也是管理者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四)、知识和技术素质
专业知识是管理者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科技管理者。只有懂专业的管理者,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灵活机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官僚主义。
管理者应懂技术。作为一名现代的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仅
仅定位在满足于一般的宏观性的企业经营管理上。管理者懂技术,并不是要求作为管理者本身必须对本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各种技术样样精通,这样做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但管理者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该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的技术情况,要知道本单位的技术水平、技术装备、技术力量,与同行业技术力量相比,本单位技术力量处在何种地位,既要与国内的同行比,也要与国外的同行比。二是管理者应该掌握本单位的一、两项关键性技术,要做到越熟练越好,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者在员工中的地位和威信,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有效地解决在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要不断加强技术管理。要高度重视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本企业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
二、管理者应怎么样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素质
我认为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手段。
(一)、管理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加强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现代人都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通过学校的学习知道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这些在实践中,能用到的有30%就不错了,而在生活中,现实对我们的要求可不只那么一点点。现实是残酷的,只有不短的学习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和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不短的学习理论的知识。虽然理论的知识,不一定在现实中就有用。但是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在实践中,我们就没有基础。没有基础的任何事物都是站不住脚的。当我们学的知识越多,视角就会越开阔,想到的办法,也就越多。
(二)在有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下,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检验我们的学习,才能不断的完善知识面。所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在学习中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方法。学习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没有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好的坚持精神。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失败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的检索,要有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有结果。大家都知道滴水能穿石便是这样的道理。
结论:
1、管理者政治素质的提高必须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在企业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来达到。
2、管理者心理素质的提高须由有管理者自己来不断的提高。并在他人的指引下不断的完善。
3、管理者个性修养的提高须有管理在生活中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自我个性的修养。
4、管理者知识和技术的提高。必须由管理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摸索来提高。
三、结束语
感谢这几年来老师对我的教导和批评,才有了我在学习上的进步。我的毕业论文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晓红 徐扬 杨晓伟:《企业经营管理者基本素质评价模型》,《软科学》,2002 年4期。
2、许运理:《移情能力──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思维与智慧》,1999年12期。
3、王言平张志斌:《论优秀企业管理者基本素质及培养机制》,《价值工程》,1997 年1期。
4、韦兆凡:《浅论入世后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广西电业》,2003年2期。
5、武小明《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河南气象》,2002年1期。
6、姜真:《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研究》,《发展论坛》,2001年9 期。
7、赵慧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四化”素质》,《企业改革与管理》,1997年12 期。
10.浅谈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提升 篇十
一、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四种才能。
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如何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确保安全生产,是每一位安全员应该考虑的问题。综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知,作为安全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以下四种才能,才具备一名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资质。第一:要具备“熟知政策”的才能。
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懂得企业安全管理的大政方针,熟练掌握各项规章制度,精通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对于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理解较少,使按规定办事仅停留在口头上。政策不到位、管理难实现、安全生产就无法保证。因此上,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应用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拓展中首先需要提升的。
第二:要具备“精通业务”的才能。
要当好安全管理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精通技术则是关键。只有通过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加上政策的掌握尺度,才能以“理”服人。不懂得技术的人是难以胜任安全管理员的,冶金企业是一个高危、高风险的行业,我们的专职安全员,技术水平是有的,但存在业务不精、技术不全的现象,单打一的局面是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安全生产发展需要的。所以,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了解生产工艺是做好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懂得了生产工艺和技术才能具备预见隐患、发现隐患的素质,进而将其消除,也只有懂得了生产工艺和技术才有能力带动全员,最终达到全员管理的安全管理目标。第三:要具备“大公无私”的才能。
一个企业安全生产如何,离不开安全监督体系的贯彻执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每位安全员要摆正心态,以“三铁”(即铁的纪律、铁的制度、铁的责任心)为指导思想去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安全员却缺少严格的管理作风,怕得罪人,老好人思想在作怪,安全监督机制虽健全,但执行起来往往力度不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识已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上,提升执行力,加强责任心,铸就钢铁般坚实的管理作风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第四:要有“反应敏捷”的才能。
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千变万化,即使安全管理再严格,手段再到位,网络再健全,都有不可预测的风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人员思想波动,这种风险将会有增无减。作为各级部门安全管理人员,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还必须树立“反应敏捷”的意识。不论在何时、何地,遇到何人,事故发生后都能迅速出击,处理及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目前,因处理事故不及时不果断而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的教训时有发生。
综上,安全生产的警钟长鸣,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刻不容缓。
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三种素质。
安全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者中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作为管理者,除了自身具有胜任岗位的素养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至关重要的意识,才能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一:问题意识。
管理者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存在,没有问题就没有管理。管理者应该是问题的终结者,矛盾的化解者或转化者,除此,便在这个层面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管理者的问题意识表现在三个层面:①发现问题;②解决问题;③预防问题。
问题的存在是一个常态,只是我们是否用心,是否善于从平常中去发现不寻常,找到问题所在,这是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也是其成为管理者的先决条件。是否有这种敏感的嗅觉,是否关注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节,能否看见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东西,这些都是安全管理工作处在哪一个层面的评判标准,也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关键部分。
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下决心解决问题,使问题扼杀在早期,不再进一步加深,必须要有强大的勇气和信心,敢于担当责任,更为重要的是对管理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量,是一种技能的体现,是对产生问题根源的探究,促成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更为高级的问题意识是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预知到问题的存在,并做好相关预案,绝非临时抱佛脚,而是把握可能性,并做好万全的准备。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管理者的低能,或无能所造成,其实,就是管理者缺乏对问题的掌控,使之超越了理想的范围,转向了更加恶劣的局面。第二:目的意识。
当我们把目标制定得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最初的本源,只是一味地奔跑,却离最根本的需求相去甚远。为了不使我们的行为南辕北辙,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比怎么办更重要,目的比目标更重要。
作为企业安全管理者,首先,我们必须做对的事情,而绝非做更多的事情。我们的思维应该是目的、目标、计划、行动、评估......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正确地思维,并在正确的轨道上安全前行。那种天马行空地飞越,往往却是不接地气,迷失了自己,远离了组织和团队。其次,不是怎么办,而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办”和“为什么”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态度,前者消极被动,属于听从指挥型,这种人根本没有创新意识,是一个很好的执行人员,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而后者积极主动,对待事情首先是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然后才考虑怎么去做,作为一名管理者,这种素质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最后,必须清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要有的放矢,为使命而战。否则,就是没头苍蝇,事半功倍,忙死累死都只是徒劳。第三:价值意识。
安全管理者的行为,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维持,二是增值。
维持只是按部就班的活动,增值则须要有所创新,是一种更高绩效的行为,它会让企业的安全管理更加高效。
我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我们不是把工作做完了就好,而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价值的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地解决问题,正确地安排指导。
据此,作为安全管理者,无论在哪一个层别,都应明白须有何等作为。十八大提出了“顶层设计”的概念,管理层次越高,则需要有更多的意识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更多的就是担负责任,拥有责任心就是管理者最为重要的价值意识。
三、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内在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条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必须做到内外结合。
1、加强自我修养。
这是对自身素质的自我培养、锻炼和提高的过程。其中主要途径和方法就是勤于学习通过向书本学习和参加培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安全科学知识、学习与管理科学相关的其他科学知识。要针对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坚持泛读与精读结合,坚持向他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内涵,改造主观世界。
2、勇于实践。
安全管理者的许多素质能力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的。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离不开实践。管理者在实践中要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总结自己的经验,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践检验理论。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大胆改革创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3、勤于自我检查。
安全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主要靠自身起作用。管理者应当勤于自我检查。自我检查的主要方法包括:(1)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是管理者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自我分析、评定。这种办法应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找出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从而自觉地有针对性的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工作质量。(2)反躬自问法。一个管理者如果经常考虑自己的工作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办?这样办的好处与坏处?久而久之,就可以使自己逐步成熟起来,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及时地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自我校正法。自我校正就是加强自我检查,时刻警惕自己有不良行为产生。管理者如果经常检查自己工作中的失误,时刻对不良意识、不良行为保持警惕,就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事半功倍。(4)比较提高法。“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管理者如果能经常拿自己的管理工作和他人比较,就会不断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克服弱点,赢得进步。
11.高校学籍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19-02
提高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大众化的新时期。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扩招速度越来越快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环节活动之一的学籍管理也伴随着这些改变而改变,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学籍管理环境下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原来的管理模式已经基本难以适应现代学籍管理工作的需要,伴随着新的业务需求的提出,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已经迫在眉睫。建设一支什么样的高校学籍管理队伍,怎么样建设这支队伍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也是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1 当前我国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队伍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目前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这一问题没有得到与其地位相适应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学生学籍信息的采集和保存存在较多问题,如学籍管理文件制度不健全,岗位考核监管力度不健全,学籍异动处理不遵守严格的程序处理,有错漏、分类不准确或保存不当导致学生学籍信息丢失等现象经常出现。
1.1 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籍管理工作是以学籍为中心所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贯穿于学生整个的在学校的学习的过程。然而,学校的相关领导由于缺乏对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认识导致思想观念并没有伴随着高校发展,学籍管理工作的新形势而发生相应的转变。还是按照以往的思想观念看待当今的学籍管理工作,也没有提高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由于学校领导以往的观念,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会做”,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职责和工作实质性,没有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正是由于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程度以及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所以造成人力物力方面缺乏投入,对学籍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就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把学籍管理工作视为一般事务性工作,只是参杂在教务考试中心等部门的中间,并没有实现独立部门和专人专门负责。
1.2 学籍管理队伍呈现出配备不齐、人员不稳定的现象
当前高校学籍管理队伍呈现出人才梯队配備不齐,专业化程度过低,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从事学籍管理的人员大都属于半路出家,未经过正规培训,专门的高教管理专业出身的极少。学籍管理人员准入门槛过低,都是在到达岗位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边适应边学习,这样就造成了认为学籍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会做”的现象的出现。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高校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各大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很多高校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对相关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着力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然而在大力投入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投入,在专业化人才新的科学的管理理念硬件设施办公设备等的引进,并没有跟上其他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而高校对学籍管理人员的职务安排往往限于行政管理职务晋升的各种外在因素影响和各种人为因素,使之不同于教师系列,与其他的教师管理相比较而言,学籍管理人员评职称不好划分,都不靠谱,不属教学系列,但社科和政工系列也不好评。在个人职称行政职务上升的空间过低,以及在职称职务上升的周期很长,结果造成绝大多数学籍管理人员发展空间有限,这种政策趋势给学籍管理人员带来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缺乏工作动力,没有进取精神,除了以上的各种情况外,还有各大高校没有注意学籍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中后备人才的培养,人员出现断层的现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出现人员不够时就随便找人代替,出现学籍管理队伍配备不齐、人员不稳定的现象,最终会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1.3 学籍管理人员之间业务交流极度缺乏
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政策理论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心理教育学等知识的培训非常少,此外,就算是有也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学籍管理人员的进修,对外交流非常少,学校由于学籍管理人员的人数有限,往往害怕学籍管理人员在进修学习时影响本职工作,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所以学校很少地安排其进修。学籍管理人员赴兄弟院校参观学习的机会很少,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管理体制,没有相互交流学习,学籍管理人员接触不到不同学校的管理方法,无法开拓视野,取长补短。
1.4 部分学籍管理人员思想不够严谨
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公正处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严格把好人情关,切不可因人而异感情用事,失去管理原则。但是,受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有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当考试成绩不及格时,不是向自己找原因,积极准备重修重考,争取及格,而是把目光投向授课教师和学籍管理人员,设法对他们进行“攻关”,请他们高抬贵手。部分授课教师和学籍管理思想不好的人员由于心软等其他原因,没有予以坚决的制止。
2 学籍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管理人员的身心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
(1)学校领导应该从深层次来理解学籍管理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转变以往的观念,加大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变学籍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会做”的观念,加大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投入。有计划有层次地渐进地推进学籍管理改革,加强学籍制度建设,为学籍管理工作规范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争取达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理想状态。对于学籍管理人员的学习,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研究,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投入同学科建设和教师引进的步伐相协调。比如,学校要定期订阅相关管理领域的报刊杂志,对于研究成果出色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经验交流会等等。
(2)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实行学籍管理专人专职责任制,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力度。实行专业等级制度和学籍职员专人专门负责制度,设置独立的学籍管理工作部门制度,加强后备人员的培训建设,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保证学籍管理人才队伍的可持续性,可借鉴当前中医医师考核改革的办法对现有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严格考核的标准,通过考核的人员颁发相应的等级资格证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坚决的整改和淘汰,用制度来逼迫相关的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对于后备人员可以借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经验,实行严格的管理人员等级考试制度,不同等级制度的人员只能从事相应的学籍管理工作,这样就能使那些半路出家的人员能够基本适应当前的管理工作,通过等级考试制度就能彻底的改变学籍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会做”的现状,保证了队伍专业化的可持续性。
(3)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联系,为了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公费在职学习,实行一帮一活动让经验丰富能力强的的工作人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期的在学校内部举办各种各样的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成良好的长效的学习机制。在学校内部加强交流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每个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管理运行方式,学校应该为学籍管理人员的交流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建立工作人员的交流平台,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籍管理人员接触不同学校的管理方法,开拓视野,取长补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4)首先,学籍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对学籍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学习以及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探索,找到更好的学籍管理方法,更好地为学籍管理工作服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提高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管理观念,由一个管理者变成服务者,学籍管理工作是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在工作中强调工作的服务性,多为学生着想,这样就能提高工作的责任性。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籍管理工作有着严谨的程序,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理,每一道程序都关系到学生的学籍档案问题,所以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实现法制化、程序化。加强对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学生管理条例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管理依法存档,使每一个程序都合法化。其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教育,使其充分地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与学生接触较多的学籍管理人员明白,学籍管理人员更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应做到为人师表。
(5)實行竞争上岗制度,改革人才引进和人事制度,通过提高对学籍管理工作人的物质待遇和其他的各项配套的工作,提高学籍管理工作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籍管理工作当中来。在招聘过程中实行“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择优选择业务素质强工作能力强的人才。改革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职称、岗位等级、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待遇,让其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满足个人对于事业心理的追求,逐步实行以岗定薪和按劳取酬,解决学籍管理人员的待遇问题,使学籍管理骨干队伍保持稳定。总的来说采用物质激励和个人情感心理激励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良性循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丽萍,黄巨恩.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若干问题思考[J].高教论坛,2005,8.
[2]周永.转变观念完善学籍管理[J].引进与咨询,2005(4).
[3]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科学研究,2000(5).
[4]孙连京,孙雷.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素质之建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5).
【管理人员素质培训】推荐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08-22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探析「论文10-02
生产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09-16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10-09
怎样写浅谈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08-24
中层管理人员安全培训08-05
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心得06-21
护理管理人员培训计划07-05
青年管理人员培训试题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