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办工作总结

2024-07-02

经济发展办工作总结(精选9篇)

1.经济发展办工作总结 篇一

经济发展办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各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德新镇经济发展办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团结一致、互相配合、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很好的完成了党委、政府和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1-6月工作情况如下:

一、工业经济及商务工作

1、全面完成区府下达的“开门红”目标任务。

2、1-5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完成1919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1%,同比增长55.2%;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915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3.2%,同比增长54.9%;利润完成87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0.5%,同比增长66.9%;利税完成18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5.5%,同比增长55.4%;工业技改投入4300万元。工业技改投入与半年目标差距2850万元,工业总产值与目标差距0.7%,预计6月各项经济指标将全面完成。

3、招商引资工作1-5月完成目标任务,引进市外资金2166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2.8%;5月18日德阳市圣塔泡沫包装有限公司进场,德钢集团已签订协议,进行了前期拆迁摸底工作,正在进行建设、环保等工作。

5、商务工作整顿龙泉、街道综合市场;规范新玉村和星光村屠宰点。

二、建设和环保工作

1、群众文化广场竣工验收。

2、龙泉村场镇干道建设正抓紧施工。

3、完成新场路的拆迁工作,施工已经进入结尾阶段。

4、完成垃圾中转站的选址,正在划红线。

5、完成建安机械、圣塔泡沫、川高石油的测量、建设规划手续,

6、进行广场西侧宗地的建设调规,完成广场三宗地和孝黄路侧的土地红线手续。

7、协助小学做好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工作。

8、加强了对村道的.管理工作,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村。

9、进行环保宣传,解决了群众与企业的矛盾。

10、今年加强了对农户建房的控制。对农房建设坚持我办人员亲自到场放线,特别是对孝黄路、德柏路、城镇规划区内农房建设的从严控制。

三、能源开发

在能源开发方面,涉及胜利村、长江村、文泉村、五星村、新玉村、红阳村等村的用地安置、补偿工作,协调开采单位和村组及农户的各种关系,保证了天然气开采的顺利进行。

1、20新布井3座:共用地50.17亩,即新沙21-23h井、新沙21-24井、新沙22-1h井。

2、实施管线涉及、长江村、新玉村、红阳村等村天然气管道安装1800米。

3、落实零时用地小春青赔197亩。

4、核实防喷损坏农作物15处。

5、协调新沙21-4h井、川孝618井等井噪音污水等事件2起;处理采气工队损坏农作物事件2起;处理新场公司修井4处。

6、协调25放炮损坏农作物,影响养鸡场死鸡等事宜。

四、国土工作

年德新镇国土工作在,在区国土分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严把农房建设审批关。上半年,审批农房建房用地20户。

二、积极做好宅基地复垦验收的督导工作,全镇上报复耕总户3037户,验收基本合格户2884户。在资金发放上再次进行二次公示,现已上报合格复耕农户2360户,6月上旬进行资金发放,下余的524户复耕农户继续整改,力争于6月底前整改结束,7月上旬将全部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

三、全面完成德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对德新镇近年需使用的企业和商住用地进行了合理的分布和规划。

四、进一步加强德新镇卫片检查、清查力度。4月中旬,镇国土所对全镇373个卫片检查的可疑图斑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涉及耕地面积741.44亩。

五、尽心尽力做了国有土地的招、拍、挂工作。上半年,规划落实拍卖商住综合用地4宗,面积6490平方米(9.73亩),已上报市政府,预计6月底将进行公开拍卖。

六、认真落实招商企业用地工作。从至今年5月底,共签定企业挂牌用地印象性协议单位五个,用地面积约350亩,其中,建安机械、渗塔泡沫、川高石油三个企业用地已进行到宗地测绘阶段,预计7月中旬将进行挂牌出让。八角轧钢厂、双星玻璃厂用地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征地审批。两个企业用地估计年底前将完成挂牌出让。

七、积极落实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3月中旬测绘公司已全面进行院落宗地图测量,龙泉、富兴、星光、五星四个村已测绘完毕。其它五个村正在测绘。下月初将进行确界、权属调查,整个宅基地确权工作预计在十月底前基本完成。

八、努力完成9各村、123个组,4665户农房灾后重建资料申报工作,补充填报审批资料4023户,面积513106.67㎡(耕地461796㎡,非耕地宅基地51310.67㎡)。

九、加强土地执法检查,协调处理用地纠纷事件5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事件10余起,有效缓解了

2.经济发展办工作总结 篇二

一、科学发展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指针

1.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意味着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 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 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尽管三者之间有极大的关联, 却是三种不同的发展观。而把这三种发展观统一起来, 才是科学发展观。

2. 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内涵。

“科学就是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是辅导员在开展具体事务工作工程中, 对工作理念的升华、工作目标的明确以及工作方法的总结, 使工作体系更加完整、系统, 从而达到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因此, 我们需要从辅导员工作理念、工作目标、工作方法等几个方面去分析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的内涵。

3. 科学发展观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指针。

辅导员工作把握“以人为本”就是一切工作都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 这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基本理念。辅导员工作的全面性, 使得“统筹兼顾”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工作中, 辅导员需要做到统筹课内外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网络来共同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要求辅导员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对于学生的发展要从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出发, 既能立足当前, 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又能着眼长远, 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二、构建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体系

1. 以人为本是辅导员科学化工作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尊重人, 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 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长期以来, 由于民办高校环境的特殊性, 很难实现国家要求200∶1的辅导员配备要求, 辅导员长期处于事务性工作的旋涡中, 在实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存在“灌输式”偏多而“引导式”、“激发式”相对较少, 将学校要求的直接变成教育内容强加给学生, 在处理事务时, 存在考虑以“事”为中心的因素偏多而考虑以“人”的因素偏少。并且由于教育的滞后性, 很多工作不能及时体现教育的效果, 个别辅导员在工作的工程中追求教育的时效性和成绩显现, 偏离教育的初衷, 而不能真正地从学生出发, 考虑学生的利益。因此, 在辅导员工作中,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首先, 在工作中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并结合时代特点, 开展阶段性思想教育活动。其次, 关注重点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于班级中家庭贫困的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等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 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 关心大学生的冷暖和疾苦, 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再次, 在教导学生换位思考的同时, 辅导员在工作时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在组织活动、解决学生问题等方面, 都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 使活动真正深入人心, 对于学生的发展有所帮助。

2. 可持续发展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程, 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要体现时代精神、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 辅导员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 必须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辅导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在引导学生组织、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发展时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辅导员在辅导班集体或者学生个体时, 先要设定一个相对长远的规划期限, 一般以大学的年限为一个期限,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为3年。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 辅导员需要根据班集体或者学生的发展进度适时地调整整体计划, 细化目标, 逐层推进。每个阶段的期限可设定为一个学期, 每个阶段的目标不宜太高, 但要确保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 即“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目标”。各个阶段的目标之间存在递进关系, 是总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

3. 统筹兼顾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即协调好事物各方面的关系, 使之达到“和谐”状态。辅导员工作是纷繁复杂的, 从新生入学报到到离校毕业, 从学生每天起床到晚上熄灯, 从学期开始到学期末, 每一天、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工作, 但辅导员其自身的时间、精力与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要解决辅导员个体能力的有限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的矛盾, 有效的办法就是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善于“统筹兼顾”利用各种资源, 抓住主要矛盾, 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第一, 总览全局, 统筹规划。辅导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问题的疏导、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就业指导。这些工作涵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 这些繁杂的工作使得很多辅导员常常是一天24小时连轴转, “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为了能够有效地缓解这种局面, 总览全局, 统筹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要有全面的把握, 把工作分门别类, 事务性的工作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 锻炼学生的能力;思想教育和引导的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把育人工作融合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第二, 抓主要矛盾, 找准突破。在复杂的事务中, 利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只有抓主要矛盾, 才能找准突破, 在不断变化的工作内容中把握方向。如, 每个年级学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就不尽相同。大一重点关注适应性问题, 大二重点关注干部、党员培养和发展问题, 大三重点关注就业问题, 这些都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主要矛盾, 解决好这些问题, 辅导员工作就能有所突破。第三, 兼顾各方, 综合平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 既善于解决学生中的主要问题, 如学风管理、思想教育、心理问题等问题, 又关注平时可能忽视的问题, 如学生的家庭变故、感情问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小问题等, 而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状态, 因此, 辅导员的工作要注重协调性和稳定性。在实际的工作中,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强求所有问题一律解决, 分析相同问题背后的不同原因, 不搞一刀切, 防止顾此失彼。善于把握各方问题的结合点, 使各个方面的问题得到兼顾和平衡。

3.经济发展办工作总结 篇三

沾益作为革命老区和爨文化的发祥地,县委、县政府和教育部门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科学决策、倾情投入,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实现了沾益教育的自我超越。

“教育民生 均衡发展 普惠人民”演绎涅槃之歌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沾益县始终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走出了一条“发展办大教育、均衡办优教育、为民办好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端平教育这碗水,从“撒胡椒面”到“集中办

学”,沾益教育春色满园。在沾益县的城乡,听到百姓们议论最多的就是教育的发展,它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普惠。当地百姓认为:不论是城里还是乡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丁光辉,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坡乡中心校校长。谈到教育的变迁,他几多感慨。据他讲,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都是土坯房,课桌也是用木板子搭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现在,各个学校被现代化的高楼所取代,还实现了电子白板和信息化远程教学。目前,全乡有3所中学、20所小学、1所公办幼儿园和4所民办幼儿园,拥有在校中小学生6 300余人。近年来,县里通过“校安工程”“双基建设”,使数以千计的学子在优质教育的普惠中幸福地成长。

威格小学,一所坐落在山坡高处的学校格外亮丽。放眼望去,教学楼上“探索、求知、明理、做人”的校训,“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被彰显得淋漓尽致;就连校园内的绿地也被各种菜园所取代。这种农村教育场景在城里学校是很难看到的,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信步在学校的“蔬菜种植基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专有种植区,“白菜园”,一片葱绿、绿如翡翠;“瓜果园”,青瓜铺地、桃李压枝;“豆角园”,繁花点点、果满枝头……看到这些喜人的景象,梅永春校长更是喜上眉梢,他说,这是全县集团化办学的成果,为使孩子学习好、生活好、成长好,学校全部实行营养配餐,每天吃的都是师生们亲手种的蔬菜,绝对称得上绿色食品……

威格小学地处沾益县的农村,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始建于1972年。学校有4个教学班114名学生。为实现优质教育,这里只保留了1~4年级,还设有附属幼儿园。2005年,学校启动了封停危房改造项目,新建了教学综合楼和教师宿舍楼;2008年加强了附属工程改造,2012年曲靖博浩生物科技公司捐款新建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学校又通过国家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完善了音、体、美、实验教学设备设施,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被确定为曲靖市勤工俭学现场会参观点和“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

——创新教育一条路,从“山高皇帝远”到“源头活水来”,均衡发展走进山乡。在距沾益县城82公里的德泽乡后山小学,我们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迁:它是沾益县最偏僻的山区小学,现有学生113人,学校建筑面积1 389平方米,全部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现代化校舍。校园环境、教育设施、育人功能,不比城里的学校逊色。当地百姓讲,现在的学校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如今,县里倾其财力建设美丽的校园,优质教育资源在不断扩大。目前,后山小学的教学用房达到了569平方米,学生宿舍200平方米,食堂250平方米,教工宿舍250平方米。学校拥有藏书3 351册,生均24册,固定资产达119.7万元。可以说,后山小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乡村田园式学校。先后荣获“曲靖市文明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和“云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学校”等称号。

——盤活教育一盘棋,从“单一办学”到“多元发展”,优质教育实现全覆盖。这里是菱角乡赤章小学,也是沾益县最早创建勤工俭学的劳动示范基地,学校于1986年开展勤工俭学,现已发展到41亩示范基地,有梨园23亩、车厘子基地12亩、蔬菜基地11亩,还有金银花4亩、板蓝根13亩和养鸡场。多年来,学校以传授教育教学为主、以勤工俭学基地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普知识的教育,通过教会一个、带动一家、辐射一片的方式,发挥了勤工俭学的示范引领作用。

走进该校,鸟语花香。在一片树林中上百只土鸡啼鸣雀跃。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里面有“鸣园”“梨园”“果园”“禾园”“桃园”“李园”等师生的劳作成果。回头望去,校园广场中央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几棵高大云杉的簇拥下,展现着这所学校的风采。杨柏才校长讲,学校占地34 356平方米,有在校学生含学前班400余人,住宿生170人,专任教师14人。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仅劳作示范基地,每年产洋芋4吨、梨15吨、小瓜1.5吨、玉米2.5吨、黄豆2.5吨,很好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生活水平,更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在教书育人上,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爱育教、科技兴校”的办学理念,办出了“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的乡村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小学劳动课示范点”“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还被列为曲靖市勤工俭学现场会参观点,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看到农村教育的喜人变化,县教育局领导感慨地说,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教育的发展,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打造安全优美的育人环境,为全县的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县里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两亿多元,改善了全县的办学条件;先后投资新建了县西平小学、县幼儿园和县水桥小学,还投入巨资新建了县四中和特殊教育学校望海小学,改扩建了县一中和县三中,使全县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沾益举全县之力顺利完成了“五四”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又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建成了希望学校21所。自“十一五”以来,全县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了D级危房73 840平方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公平教育 情系桑梓 力以为民”谱写发展赞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作为初始的学校教育和覆盖最广泛的教育,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更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落脚点。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沾益县长期坚持的教育方向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沾益县的教育均衡发展中,有一个令人欣慰的可喜局面:偏远地区校园环境和师资力量一点不比城区的学校差,甚至很多偏僻乡村学校的设施条件远远好于城区学校。而实现这一跨越发展的是县委、县政府力主推进的“公平教育”,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和接受优质教育的家庭送去了福祉。

——“教育公平,关键是均衡、核心是育人、目的是发展”。沾益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从加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开始的。“十一五”期间,沾益县就启动了民心工程,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改造,使农村沿用了数十年或上百年的农村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据县教育局的领导讲,近3年来,全县中小学新增校舍58 888平方米;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4.68平方米,中学生均占地面积52.45平方米,一个大整合、大集中、大发展、大跨越的教育蓝图由此绘就。

沾益县规模较大的乡镇学校——海峰中学,位于沾益县的大坡乡。学校创建于1970年,原校址在沾益县最大的“海峰湿地”。为保护生态环境,1997年迁址成为“沾益县大坡乡第一中学”,2012年又重新更名为“沾益县海峰中学”。

在学校举行的感恩教育活动上,上千名学生身着校服,双手端着一盆温水,信步走到自己的父母面前,或蹲,或跪,或双手插入盆中,或紧握父母的双脚,为自己的父母洗上一次脚,以示感恩之情。感受庞大的场面,有的父母潸然泪下、有的与孩子紧紧拥抱。

面对海峰中学的发展,校长陈云柱更是感受颇多。他饱含深情地说:“思之远则行之远,底之厚则收之丰。”海峰中学传承了40多年的办学精神和先进的治校经验,确立了“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教学以素质为本、育人以德育为本”的教育理念,办出了“让学生成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学校,被云南省授予“农村中学劳动实践示范学校”“勤工俭学先进示范基地”等称号。

——“特色育人,源于本土、孕育思想、植根百姓”。深入挖掘沾益县教育发展的经验,除了把最美的环境、最好的校园交给学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不动摇,从思想上启迪人、塑造人、改变人。这也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所强调的“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用德威小学林菊花校长的话说:“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德;播种一种品德就会收获一种思想;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改变一种命运。”这是德威小学全体师生的真实感受。德威小学是大坡乡一所百年老校,昔日的学校早已被现代化、高标准的校舍所取代。2011年学校整合周边6个村委会高年级学生集中办学,实现了办学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校611名在校生,415人寄宿生,在这所学校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

在学校的公示栏中我们看到,这里的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5岁,90%的教师都是本科毕业,就是这支团队开设了书法、绘画、乒乓球、绣品等10个兴趣小组;语文教学还形成了“读中有情,情中有感,感中有悟,悟中有动”的教学特色。尤其是学校“爱生、爱岗、爱己”和“育其心、育其德、育其智”的“三爱”“三育”教育,打造出了德威小学响当当的特色品牌。近5年来,教师公开课获奖37人次,论文获奖115篇,学生获奖300余人次;学校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成为大坡乡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多元办学、政府主导、冲破藩篱、勇攀高峰。改变政府办学的单一模式,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是沾益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又一显著特征。据统计,近年来沾益县投入617万元,为全县村完小配备了DVD播放设备和计算机地面卫星接收站,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广泛应用。2013年全县再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完成了1.2亿元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全县建设计算机教室149间,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907间,300人以上的小学普遍都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全面实现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班班通,使农村学校享有与城区学校同样的信息教育资源。

以沾益县第四中学为例,它就是按照县委、县政府“规划设计一流、学习环境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总体目标,于2006年9月投入使用的全新学校。建设之初,县里就确立了“力争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10年上一个台阶,努力创建省一级示范高级中学”的办学方向。目前,沾益四中有65个教学班4 089名在校生,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真可谓:硕果累累、桃李飞天。一个“公平教育、情系桑梓、力以为民”发展新格局,在沾益县全面形成……

“守候希望 利在當今 功在千秋”唱响时代凯歌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追求。而在沾益县各个学校,生活学习在这里的孩子、工作奉献在这里的教师、感受见证沾益教育快速发展的百姓们,做出了这样的回答:美丽的校园、良好的教育、优秀的教师、先进的设施,这就是沾益县为一方百姓和孩子们创造的最大的幸福;它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欢乐……

——选聘一位好校长,带动一批好学校。沾益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自2006年开始就在全县中小学校(园)进行校长公开招聘,实现了校长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许忠发,一名年富力强的小学高级教师,2012年担任菱角乡水冲小学校长,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茅。现在,学校有7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学校。据许校长讲,2003年县里启动危房改造工程,新建了一栋三层高的教学楼,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体育器材和图书室、美术室、班班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实现了信息化教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让教师合理流动,为发展注入血液。为解决农村教育后续队伍跟进问题,县里规定:在城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时,教师要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同时鼓励教师流向农村,政府每年对自愿从县直学校(园)到边远、贫困山区任教的教师奖励2 000元。政策的驱动确保了年轻化的教育团队向广大的农村一线倾斜。

——让待遇更加普惠,令指数更加幸福。为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沾益县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在此基础上,全县绩效工资统筹的5%向农村边远山区倾斜,按照地域交通情况将山区学校划分一、二、三类地区,从而确保了偏僻地方有了稳定的师资队伍。

“播种梦想 面向未来 创新鼎承”奏响希望之歌

全面总结沾益县的教育经验,如果说,沾益教育的均衡发展浇灌了满园春色,那么,“发展办大教育、均衡办优教育、为民办好教育”,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满载着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学子,向着“优质教育”“特色教育”“公平教育”“民生教育”疾驰……

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并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共补助资金6 002.92万元;为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2 983.98万元,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46 775人,确保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同时,沾益县广大干部职工还积极捐资重教,捐资914万多元,救助中小学特困生44 262人次,救助1 210名大中专院校的特困生,使一大批山区儿女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

——山村校园电视台,走向全国大舞台。菱角乡第二中学是沾益县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农村学校却走向了全国。2013年菱角二中创建了“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之声”。只要输入该校校园网站的域名,在全国任何地方便可听到菱角二中传出的最美声音。目前,学校“校园电视台”有4个频道,即1台教苑之窗、2台校园新闻、3台体育频道、4台文艺频道,一个小小的山村学校拉近了与全国教育的距离。

据潘正林校长讲,学校还有一大特色:“永恒的青春”光碟行动。这个活动是从每一名学子三年的学习生活开始,只要新生走进学校,对于学子们发自内心的感言,由学校一一录制下来,变成学生的成长记录。内容包括学校的各种特色活动、学子的出色表现、学习上的优异成绩等,待学子毕业后,学校以光盘或视频的方式贈送给每一名学子,作为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记述那段“无悔的人生、永恒的青春”。

——是雄鹰就要高飞,是骏马就要奔驰。菱角三中位于沾益县卡郎村,该校创办于1992年,作为多民族集聚的农村教育究竟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就确立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挖掘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减轻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民负担,使每个学生都能享有良好的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年,菱角三中就是在这样的方针引领下,以艰苦创业的精神,从领导到教师身先士卒、筑堤垒坝、围堤造田,还在校园内填挖出了硕大的运动场;就连伫立在校内的孔子塑像及“中国二十四孝”的浮雕,也是美术老师亲手雕刻的。距学校两公里处,是菱角三中的勤工俭学教育示范基地。基地有旱地90亩、鱼塘6亩、林地54亩、蔬菜大棚15亩。学校还有4 000亩林地和次生林地,150亩勤工俭学种植和养殖场。全校1 000多名学生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全部实现了免费就餐。

——留守儿童的天堂,梦想在这里起航。在一处山坡下,几栋漂亮的楼房十分亮丽,“卜嘎希望小学”几个红色大字尽收眼底。学校位于沾益县西北部,现有11个教学班(含学前班),在校学生364人,其中留守儿童202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学校。

这里虽然远离城市,但师资力量配比都是一流的。18名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陈继光校长讲,2014年学校建成了“留守儿童之家”,新建了教学楼、学生食堂,还投入40余万元改造了教师宿舍、学生宿舍,更换课桌130余套,又新建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德育室、理发室、洗澡间、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联系室,使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最大的优化。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到底该怎样评述沾益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经验,如果说“大发展、大均衡”描绘了沾益县教育的锦绣蓝图;那么“大整合、大跨越”就催生了沾益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累累硕果。如果说“大手笔、大举措”奏响了沾益县“党政重教、普惠人民”的华美乐章;那么“大教育、大创新”就树立起了沾益“发展办大教育、均衡办优教育、为民办好教育”的响亮丰碑。

再次审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也许,沾益县教育局领导的一番话能够解读沾益教育创新发展的内涵:“作为沾益的教育人,创办一两所贵族式的学校不是我们的目的,面对千家万户的孩子,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平等公平的教育才是我们的发展目标,更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和需求。”

4.2010年经济办工作总结 篇四

2011年的工作即将结束,我们经济办公室以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主线,把项目建设作为统领经济工作的核心的原则,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办事处的总体安排部署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努力作好各项工作。

年初以来,单位领导班子深刻分析了江北街道面临的新形势,把重心放在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的工作上,通过努力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和指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我们努力适应新形势,进一步优化街道经济结构,不断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努力抓好各项工作。2010年党工委办事处把经济工作做为全街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真抓实干,精细安排,量化分解目标,落实到人头,取得了突出成绩,2010年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60万元,同比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8375万元,同比增长 94.8%;固定资产投入45700万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工业投资1678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83万元,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21万元,同比增长83.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85万元,同比增长27%;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22748万元。同比增长20.7%;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26.7%,同比降低568%。

二、招商引资工作 江北街道2011年区下达招商引资指标15000万元,其中省外12000万元。以下为我街道目前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情况:

1—8月份已认定项目:白山市浑江区佰万汽车配件经销处,投资人辽宁省沈阳市宋佰万,总投资500万元。

9月份上报项目:(1)白山市八道江区嘉鸣成套设备厂,投资人河南省永成市王祥友,总投资5000万元;(2)白山市浑江区大治水暖建材商店,投资人辽宁省沈阳市董舒睿,总投资950万元。

10月份拟上报项目:(1)白山市长晖矿业有限公司,投资人辽宁省大连市赵民,总投资2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9000万元;(2)白山市宇峰水泥制品厂,投资人安徽省宿州市晏传杰,总投资1350万元;(3)白山市浑江区兄弟喜洋洋饭店,投资人山东省青州市刘铁梅,总投资600万元;

5.工业办经济工作汇报 篇五

为便于县政府全面掌握了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谋划明年工作,根据县政府办的统一安排部署,现将我办今年主要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预计到12月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占年目标任务104%;实现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占年目标任务102%;完成工业税收3.06亿元,占年目标任务105%;新增就业人数2420人,占年目标任务121%;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36亿元,占年目标任务197%;新增投资3000万元以上进区项目20个,占年目标任务200%,其中亿元项目12个;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1.5万平方米。

2、2012年拟定经济发展目标: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5.84亿元,完成工业税收3.492亿元,新增就业人数2400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4亿元,新增投资3000万元以上进区项目20个,其中亿元项目10个。

二、建设基本情况已征收土地2200多亩,平整1800多亩。目前正开展土地征收工作,预计年内可完成2600亩征地任务。区内总计完成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园区首期建设的基本框架已全部拉开,一个新型工业区已初具雏形。目前,创业孵化园已基本建成,轻纺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已全面启动。

三、重大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是创业孵化园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12栋共计5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有等7家企业落户,并已全部投产。同时,总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宿舍楼和办公楼已交付使用,为企业落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规划面积1000多亩,拟安排电子终端产品、高密度柔性印制线路板、LED发光管、电脑数据线、连接器等电子加工类企业入驻。现有光速电子、志博信电子、通明电子、博敏盛电子、金洋电子等项目成功落户,其中光速电子已于2010年6月份建成投产。三是在建项目建设稳步推

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自2008年启动以来,园区建设一直稳步有序推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征地工作比较滞后,影响了的建设进度;

2、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业项目进展不快;

6.农村经济办2011总结定 篇六

工作总结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农村经济办公室紧紧围绕乡党委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精神提出的“一个确保、两个突破、三个壮大、四个打造”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乡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鼎力配合下,在农村经济办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上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服务农民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示范为主要手段,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落脚点,千方百计助农增收,圆满完成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现就全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1年全乡生产总值达2.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450.7万元;第二产业完成109.4万元;第三产业完成104.2万元;劳务经济实现6349.75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989元,比2010年增742元。

(一)狠抓种子工程,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推进。

1、在农业生产上,稳定粮食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把保证粮食安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加强49250亩小麦的水肥管理和投入。总产值达到23931、.5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33元。同时加大小麦生产的各种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折不扣地兑现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和优惠政策。

2、狠抓种子工程,通过全面良种置换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乡党委、政府充分认清种子工程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加强对全乡3100亩种子田的管理,全面彻底对种子田进行去杂,确保种子田质量,并建立种子田档案,按照“单收、单放、单打、单选、单储”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小麦良种工作。

3、今年播种玉米3.75万亩,总产21362.6吨,总产值达到1709.01万元,玉米人均收入238元。玉米良种补贴40080亩,每亩10元,共计40.08万元。

(二)总结经验,大胆改革,从林果业大乡到林果业精品强乡的突破

今年我乡林果业有长足的发展,全乡林果面积达到了6.27万亩,其中:色买提杏5.3万亩,巴旦木面积亩6500亩,核桃面积3000亩。林果管理上认真落实“三水、四肥、三防、一控、两修剪”技术措施。今年,乡党委、政府总结五年来林果业管理经验,针对林果业减产、病虫害增多的现实状况,经过现场考察研究论证,及时将原有通风带改革为宽一米、高六十厘米的梯形通风带,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我乡精品果园达到3万亩、新种植核桃1500亩。

我们加大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力度,主要从林粮间作和建园式模式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管理,加快果树品种改良力度。一是从注重质量下手,实施规范的栽培模式。二是在全乡广泛开展果树“浇水日”、“追肥周”、“修剪月”、“防病虫期”等活动,重点抓好果树的修剪、拉枝、整形力度,今年修剪、拉枝、整形共4次,修剪率达100%。通过强化管理措施,促进幼树提前进入结果期,盛产期果树保持丰产、老果树提纯复壮,使2011年全乡色买提杏挂果面积增加了3000亩,达到5.3万亩。三是通过新定植、补栽,使林果业总面积达到了6.2万亩,共156万株,其中杏面积已达到5.3万亩、108万株,巴旦木面积0.65万亩、11万株,使人均占有果树达到25棵以上。四是加强对乡村两级干部和林果大户果树管理及杏产品加工的培训。五是加大优质果树基地建设,如: 15村300亩粮林兼作高产示范田,9村100亩的色买提杏高产示范园等已具规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乡党委、政府还投资4万元购买大油锯两把、小手锯和剪刀400套,发给各村,以此来促进全乡林果业的发展。

在今年的九月份,我乡根据情况,提出的“六个一工程”规划中“人均一亩精品园建设”的要求,已开始对我乡53000亩的色买提进行整合,同时加紧巴旦木的育苗工作,现已育苗500亩,为2012年的精品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强林果业发展的后劲,我们通过培训班、现场会和专家现场指导等形势加强对林果业管护和杏产品加工的培训,今年以来,林果业培训共9期8200人次。

今年全乡鲜杏总产量达到 3.55万吨,杏总产值达到4263.27万元;巴旦木总产量达到320吨。林果树苗出售77.16万株,创收170.82万元,木材总产量0.98万立方,产值295万元,林果业总产值达到5153.21万元,人均收入1690元。

(三)实行“以小换大”战略,确保畜牧业稳步发展。

目前,全乡牲畜存栏达到了7.73598万头(只)其中牛14500头、羊57950头、驴4400头;与去年相比总畜增加1400头、增长1.8%;出栏畜已达6.976万头(只)。家禽总数达到75.95万只,其中:鸡45.2万只、鸽子30.75万只。黄牛冷配3350头,改良牛9600头,改良羊3.7万只。公牛去势16头,公羊去势2850头。畜牧防疫总数达到了60.95万头(只)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00%。今年草原补贴25500亩,37000元,苜蓿补贴1790亩,17900元,同时国家补助一级公羊40只。

我乡按照“两大一小一特”方针和“以小换大”的办法,加快了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为了发展壮大畜牧业,我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解决了饲草不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问题。加大对林带旁3米苜蓿带的管理,扩大种植了玉米、苜蓿等饲草料作物,为发展畜牧业准备充足的饲草料。二是加大了品种改良力度。三是走“以小换大”的路子,激发了农民养土鸡、养鸽的积极性。四是针对农民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多方联系筹措资金,争取农行无息贷款,发展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五是根据我乡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畜牧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养殖大户。主要内容有:

1、为养殖大户无偿提供1亩的棚圈。

2、大户可优先承包2-3亩的苜蓿地。

3、免去2人全年的义务工。

4、乡畜牧站技术员每周到大户家中进行养殖技术指导一次。

5、在农忙时节大队给予帮助。

6、优先为养殖大户提供农行贴息贷款。优惠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畜牧业蓬勃健康发展。六是加大了疫病防治力度。为确保我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坚持以“预防为主,依法治预”的方针,建立健全疫情防疫监测制度,完善防疫目标责任制。加强对禽流感防控的组织和领导,积极向农民做 宣传和引导,并加强家禽的防疫力度,有效的控制了疫情的传入。依托家禽养殖协会,专门成立了家禽养殖综合服务门市部,为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提供饲料和鸡舍以及销售等全程服务,解决了群众发展家禽养殖的后顾之忧,提高了群众养殖的积极性。并发放禽流感预防宣传单10000多张,从而有力预防了禽流感现象的发生。

养殖小区新增2个达到8个、增长67%,养殖专业村8个,养殖专业户新增81户达到413户、增长35%,新建1个家禽合作.社畜牧业总产值为5410.9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40元。

(四)大力推广多熟制,发展壮大设施农业。

农村经济办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向群众积极宣传“不怕卖不出,就怕种不成只要又投入一定见效益”的思想观念,大力推广多熟制,走发展特色农业道路。在多熟制种植上,乡政府加大对“春提早”西红柿、辣子苗额培育投入,并免费向村民提供。科学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抓好各种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种植,通过建立示范林、示范园、示范棚,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多熟制”种植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宜菜则菜,宜禽则禽,宜林则林”的原则,正确处理种养关系、林粮关系、瓜菜关系,合理配置作物品种。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抓好瓜菜种植、拱棚恢复、塑钢拱棚修建等工作。

今年种植西甜瓜3600亩,全乡共有大棚1124座,337亩,暖棚164座、185亩。今年辣子种植320座,西红柿167座,其它菜类695座,实现亩均效益3000元,已创收156.6万元。设施农业实现人均收入达到104元。

(五)加强管理与监督,加快富民安居工程建设。

富民安居工程从加强管理与监督入手,狠抓工程质量和进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今年中央补助资金860万元已全部到位。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要求。全部完成了2011年860户富民安居房的工作,其中集中连片分别在五个村182户,原建分散户678户,全面落实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和“三高七不落后”原则,组织培训建房户和泥瓦匠6次,组织党员、干部“一帮一”等方式,对富民安居工程房进行全面督促、检查。目前,我乡富民安居工程已开工动工860户、其中主体完工237户,半主体279户,竣工290户。

(六)强化劳动力培训,实现劳动力转移大突破

劳务输出重点抓住强化劳动力培训,实现务工人员由体力输出到技能输出的转变,政府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分层次分专业对3000名劳动力进行了法律知识、务工常识、汉语和各项技能的培训。今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劳务输出工作,第一充分利用今年对口援建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与对口援建省市联系,组织农民525余人到山东工厂务工;其次组织专人与附近单位,尤其是我乡驻地40座砖厂联系,转移劳动力860人;与承建富民安居工程、水利、道路项目施工单位进行协商,组织农民参加项目工程运输队、工程队施工,富民安居工程中全年已培训七期,共培训技术人员9500人。第三通过宣传引导,组织群众外出承包土地,实现劳务输出由短期向长期的转变。目前,全乡已经输出劳动力25600人次,其中长期外出务工人数达到7100人次,创收6349.75万元,人均外出务工收入达1675元。

(七)积极发挥站所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农村工作的管理。

1、土管方面:我们始终依法加强对土地的管理,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保护好基本农田,尤其加强了对宅基地的审批制度的落实。同时加大了对流动土地管理和依法监督的力度。对人口和土地的占有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改善了土地占有不平衡的问题。今年完成开荒600亩。

2、水管方面:围绕节约用水,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做工作,积极协调联系改革灌溉设施,将水渠灌溉改为地下管道灌溉。新修3村、15村、26村、27村防渗渠23公里。对全乡54个机井进行检查、维修。在汛期组织全乡劳动力8600人次参加防洪构筑防洪坝12公里。今年自来水入户工程新增210户,铺设了4.5公里自来水管,全乡自来水入户达到8072户。到目前为止水费收缴率达85%。

3、农机工作方面:今年我乡拖拉机总数达1050台,其中35马力以上的有268台,以下的有782台。农机具总数2145套,新增拖拉机150台、农机具450套,完成农机审验978台。同时积极开展农机培训,今年共培训7800人次,其中新增拖拉机手146人,完成农机补贴85万元。做好农机服务管理工作,以调整优化农业发展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引进新型大中型农机具,优化农机结构,鼓励、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化各项工作。依法加强农机管理,确保全乡农机安全生产。

4、农经工作方面:为规范村级财务,每月25日到30日村汇集都集中在农经站记账、审帐。今年对我乡3村、10村、11村、15村、17村进行了财务审计、审计资金315.66万元,其中发现占有资金4180元、贪污资金2650元、账面短缺资金16050元。

5、加强双层管理,提高对农民的服务意识。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加强了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尤其是对农村经济管理站、供销社、银行加强了管理,督促其发挥好职能作用,及时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及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八)扶贫项目建设

在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我们以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为载体,狠抓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根据各村实际需求,认真做好第二轮六个村的村级规划工作,申报了村级科技文化室建设2个、村级卫生室建设2个、畜牧改良点建设1处,贫困户自来水工程建设32户,绿肥池建设60座、防渗渠建设12公里、低产田改造8000亩等18个项目。县直和帮扶单位加大了对我像帮扶力度,切实解决了我乡贫困户的困难,总计今年帮扶物资水泥3000吨、面粉26袋、石灰1.5吨、化肥8.8吨、煤7吨、薄膜50公斤、书200本、清油16公斤。今年发放扶贫盐79215千克。

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实施计划的关键性一年,我们将按照人均纯收入达到5343元的目标和我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逐项抓好落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一)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

2012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小麦种植计划确保49500亩不变。按照“自求平衡、自给有余”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套种适销对路、附加值较高的小农经济作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小麦、玉米种植面积,以保证人的口粮和牲畜的精饲料。明年冬小麦将全部种植“新冬20(原种二代)”良种,在推广过程中与乡村两级干部的经济利益挂钩,有1亩不落实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在玉米种植上计划种植40080亩,继续采用小麦套玉米,林粮间作多熟制模式;秋粮种植将主要采用今年试种成功的复播地膜玉米模式,同时推广免耕、悬耕种植模式,继续推广豌豆套玉米模式。科学投入,提高单产。

(二)加强管理、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

2012年在林果业发展中,根据我乡十二五规划中人均一亩精品园建设要求,继续加大对色买提杏园的整合力度,建设色买提杏精品园38000亩。补种杏树2000亩、新增核桃2000亩、对我乡1000的红枣基地红枣进行嫁接,加大防护林工作,对我乡到艾古斯的6公里道路种植防护林,各村间柏油路边种植杨树达到20公里。加大对林果业的培训,计划完成12000人次的培训任务。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果树优质高产精品示范园建设,正、副科级领导将分别负责200亩、100亩的高产示范园联系点建设,在林业生产的各个阶段负责落实好各项技术措施,监督完成拉枝、整形、修剪、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要求,落实好果树各生长期的管护。做好示范,以点带面,最终使全乡林果业品质和产量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做大做强畜牧业

2012年,我乡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牲畜年末存栏达到10万头(只)、家禽年末存栏100万只。牛肉、蛋、奶、毛产量达到新的历史水平。进一步加强饲草料建设,加大青贮饲料加工制作力度,改良畜群品种,加强防疫,改造棚圈等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并针对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发放无息贷款,培育和发展一批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

(四)继续加大对富余劳动力转移引导

首先要加强对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计划培训6期,1480人。提高输出人员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同时要大力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和农村经纪人的作用,达到输出一人富裕一家带动一片的功效。拓展劳务输出空间,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由季节性、候鸟性向常年性转变,逐步向种植业、手工业、个体私营企业转移,努力增加非农收入。同时完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五)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瓜菜产业

2012年,我们将按十二五规划中户均一座大棚的要求,新建300座50亩大棚。把新建和已有的大棚种好管好,并切实解决好技术示范、培训、管理、投入等问题,提高大棚的产出效益和示范引导带动作用。同时做好西甜多熟制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

在农村二、三产业方面,通过杏产品加工、小刀、土陶、地毯、花帽、印花土布等工艺品制作和运输、营销、餐饮、裁缝等行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六)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继续推广节水工程,完成防渗渠建设和村级柏油路建设项目,加强防洪堤建设。加强水管工作,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继续在全乡推广实施“供水到户、算水到户、开票到户”工作,完善乡水费征收大厅各项制度。农田低改方面,做好平整土地、改造中低产田。铺设管道,解决200户自来水入户和人畜饮水问题。

(七)扶贫、抗震安居工程 扶贫开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继续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做好村级规划和项目的申报与实施。

抗震安居工程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得民心工程,我们将在总结2009年、2010年、2011年抗震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抗震房建设的速度。争取超额完成1600户的计划任务、其中集中连片300户。一要加大对抗震房建设工匠的培训,确保建房工程质量。二要落实优惠政府,调动群众建设抗震房的积极性。三要做好协调服务,处理好砖厂和贫困户的利益,解决建房原料紧缺,影响进度的问题。四要继续动员社会各界捐助抗震房建设,解决农民建设中资金紧缺的问题。

(八)加强庭院经济的发展

2012年按照党委、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努力做好庭院经济。保证“六个一工程”开展到每家每户。加大对农户住宅前后的老果园整治,坚持“宜菜则菜、宜禽则禽、宜林则林”的发展原则,发展庭院蔬菜、庭院养殖、庭院林果。

(九)其它保障增收的措施

一是依法加强对土地的管理,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保护好基本农田。二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总结推广免耕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确保农机安全,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更新改造力度。三是根据气象预报和虫情预告,及时做好防止自然灾害和突发灾害工作,确保农业丰产增收。

总之,在2012年我们将按照我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乌恰乡农村经济办公室

7.国企独办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之路 篇七

一、坚持“宽进”“严出”保证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在其他高校之后招生, 生源质量相对偏低, 学生缺乏刻苦的学习态度, 文化基础较差, 有的学生生活散漫, 有逆反心理, 不愿受管。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 并非易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学院提出了“宽进”“严出”的指导思想。“宽进”, 为保证生源, 只有实现了“严出”, 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有用人才, 学院的社会信誉才会提高、生源才会拓展;有了生源, 资金、设备、师资就容易解决。在“宽进”的条件下实现“严出”, 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必须加倍的努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实现教育优化

1、要关爱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情况, 要实事求是去分析,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他们需要关爱和尊重, 关爱可消解他们不服管的逆反心理, 尊重可重树他们的自信, 鼓励可促进他们的转化。教师要有转化学生的信心, 学生才有信心转化。

2、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其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方面。一个人有了爱国主义思想, 有了远大理想, 就会坚持发奋学习, 就会注重锤炼品德, 就会勇于进取创新。因此, 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要做细、做实、多样化, 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3、要重视教育管理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进行, 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规章制度中要重视检查、督促, 奖罚公平得当, 我们反复强调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 生活在社会上必须学会被人管, 学会管别人, 更要学会管自己。工作中, 应强调重视过程管理, 以实现目标管理。

4、要培养学生干部要重视发挥团委、学生会各类学生干部的自治自管作用, 让这些干部处处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干部要重培养、严要求, 还要讲清工作任务, 提供工作方法。因此, 学院领导和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都要精心选择干部、耐心培养干部、大胆使用干部。

(二) 以教学为中心, 严格教学管理,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要从实际出发, 制定了符合各专业特点的教学计划, 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实践和军训等方面。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授课学时上, 要严格遵照上级规定, 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适度”、“注意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原则。使授课、辅导规范化, 检查有根据。教学计划中, 增加了一些企业生产方面需要的内容, 强化实训基地的管理, 增加实践课时, 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学校逐步完善教学规章制度, 立下规矩, 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教师、学生的考勤和考试制度, 考试资格认定制度, 教师辅导制度, 教与学的奖励制度, 管理干部听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制度, 下班检查制度等。

3、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学中,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提出“精讲多练、勤考核、细分析、有措施”的要求。“精讲”是指因材施教, 以“必需、够用”为度;采用启发式,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重点、难点由浅入深反复讲, 分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讲。“多练”、“勤考核”是按考纲要求, 编出能覆盖全部知识点的练习题和考题, 让学生反复练习, 并进行考核。“细分析”就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对每次考试成绩, 进行认真分析, 划分档次。善于分析教与学的经验或问题, 对问题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院自创办以来, 就高度重视软硬件建设, 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因学院招聘教师受企业限制, 教师短缺问题难以解决。只能挖掘潜力,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适当增加工作量。利用已有条件。为了加强国内外教学交流, 还聘请了国内外一些专家教授来讲学, 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校内以老教师传、帮、带, 培养青年教师逐步顶班上岗。对于实践课, 学院聘请一些企业专家做兼职教师。使学院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强调办学特色——明确需求注重实践

国家的发展, 经济社会的需要以及企业的用人条件, 要求学院科学定位, 优化结构, 办大、办强、办出特色。学院经过周密思考、准确定位, 提出了“明确需求、注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一) 明确需求

1、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国家能源开发的石油战略。石油企业急需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作为石油企业下属的石油类高职院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完成这一重任。根据这种情况, 学院及时调整招生计划, 适当增加石油专业招生名额。加强对石化系的领导和全方位投入, 优先安排石油专业的教学及配置。每年为企业输送大批合格的石油人才。

2、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指导招生和就业。学院一直将社会调查作为办学中一个经常性的课题。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反复周密论证, 每年开设一些新兴专业;使学院招生专业达十几个。在就业方面, 学院就业科坚持走访调查, 了解毕业生在实习中的能力和表现, 征求企业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向实习生了解进厂的感受, 有效地进行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指导。

(二) 注重实践

1、重视计划安排学院将学生实践教分成校内实训基地操作和校外深入企业实践、岗位实习两类。在计划安排中要保证每学期有实习、实践教学的时间, 每次实践课后, 学生都要写实践感受和实践报告, 作一完整总结。

2、提出明确要求在组织领导上, 由院长亲自挂帅, 教务处、学生处、实训处分工负责;对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也提出明确要求, 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正规化。

3、加强教学检查实践教学过程中, 要求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学院领导和管理干部, 定期下实习单位检查毕业生实习情况, 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最后要抓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 组织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答辩, 完善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三、延伸发展——使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成人职教同步发展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是由原大港石油学校、大港职工大学、大港石油技工学校延伸发展而成的, 目前隶属于大港油田公司。除按计划全国统招的高职生外, 还肩负着油田员工的培训任务, 每年达几千人次。成人职教方面也同步发展, 先后与石油大学、天津理工、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办学。并与国外澳大利亚一所大学合作办学, 年招生200人, 基本上供给定向单位。目前在校学生中, 高职生近万人, 成教学员2000人, 年培训5000人次。这种发展道路和办学格局, 显然具有企业办高职的特殊性, 也具有民办高职发展的共同规律。

职工培训和成人职教同步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职业教育要满足现实需求与发展需求, 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开放的、灵活的、多元化的职教体系, 涵盖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 这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学院应在办学功能多元化上做有效的探索, 在办学过程中, 不仅重视全日制学校教育, 并积极开展业余职业培训,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 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还要大胆进行各种延伸办学模式的尝试。

办大、办强、办出特色是民办高职延伸发展的有机整体, 民办高职的延伸发展, 不能只着眼于办学形式、办学规模, 而应着重研究办学的质量和办学的特色。对于企业来讲, 他把精力集中放在生产经营和经营效益上, 对于下属的高职只做一般事情来抓。如下达经营指标, 让其自负盈亏。教育是公益性事业, 没有资金难以运行。尽管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比较有特色, 就业率很高, 招生形势较乐观。每年培训及成教创收上千万元, 加上8000人在校高职生平价学费, 在办学成本不断上升的今天, 学院仍然负债经营。这就要求此类高职院校另径他路, 让学生更多的深入生产作业区为企业服好务, 寻求资金支持。做到全方位推进, 才能使高职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摘要:民办高职的生存与发展, 尤其是企业管理下的高职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年的办学实践, 我们感到:质量是生命之源, 特色是立身之本, 延伸是发展之路。

关键词:独立高职,质量,特色,延伸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梅、田春丽:《关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思考》, 《河南农业》, 2011年02期。

[2]于雷、王娟:《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年06期。

8.经济发展办工作总结 篇八

问:作为见证中国改革巨变的经济学家,您是怎样界定创新型经济的概念呢?

答: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熊彼特教授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即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是新发明、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或新制度运用到经济中的首次尝试。弗里曼将创新的概念扩大了,认为其包括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三重概念。

20世纪后期产生新经济以来,从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到生产上的使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缩短,缩短到十几年、几年。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的新发现直接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新突破直接推动产业创新,如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从科学发现到在生产上应用(尤其是产业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利用当代最新的科学发现的成果迅速转化为新技术可以实现大的技术跨越。例如,新材料的发现,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突破都迅速转化为相应的新技术。由科学技术重大突破所产生的科技创新以及由此推动的产业创新,才能真正在科技和产业发展上实现由跟随向引领的转变。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基于以上分析,我把创新型经济定义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

问:这是不是也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答:是的,由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波特把经济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这里使用的驱动概念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现在流行的提法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事实上,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基本内涵是指集约使用物质要素,提高要素使用的效率。但这种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尽管包含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并没有摆脱物质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架构。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是说创新驱动就不需要要素和投资,而是说要素和投资由创新来带动。其不只是要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是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创造新的增长要素。应该说,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比集约型增长方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最能反映经济发展新阶段特征的增长方式。

问:您能具体谈谈这与以往所提的“创新”相比有哪些提升吗?

答:创新有多方面内容和要求,这里是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角度定义创新。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提出自主创新问题,有两个方面要求:首先是从跟随创新转向引领创新。过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能实施跟随策略,通过学习和引进,在发达国家之后发展高科技和新产业。由跟随型的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技术,发展的新产业也是国际市场上开始产能过剩的产业。而现在技术进步的源泉更多的来源于科学的发明。目前正在发生的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会对各个国家都是均等的。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有可能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引领创新,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重点领域处于同一个创新起跑线。其次是从引进创新转为自主创新。引进创新的源头在国外。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不在我们这里。这种引进创新能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产业水平,但不能改变后进地位。自主创新则着眼于原始创新,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这反映我国经济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主创新不等于封闭创新。创新无国界,现代经济增长是以划时代的创造发明为基础的一个过程。任何单个国家的创新都有其国外同行的研究基础,自主创新不拒绝在主攻同一创新方向过程中吸收和引进国外的新发明、新技术。这就是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结合。

问:能否请您描绘一下科技创新的路线图?

答: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包括三个环节:上游环节,即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环节;中游环节,即科学发现和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下游环节,即采用新技术的环节。这三个创新环节相互联系就构成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路线图。这也表明,科技创新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产学研多个主体介入的合作创新活动,由此就提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问题。科技创新体系涉及产学研各个环节中的主体相互间的合作和互动。创新所要求的要素的新组合不仅仅是企业对已有要素的组合,而且要对创新的三方面工作进行新组合,形成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创新。

科技创新的路线涉及由大学的知识创新到孵化高新技术再到企业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创新过程。这两者的互动表现为两者的相互导向,由此解决了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结合。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追求的是学术价值,追求的是学术领先地位和重大科学发现;企业家追求的是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两者的结合能够把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结合起来,从而使创新成果既有高的科技含量,又有好的市场前景。

问:对于我国的研究型大学来说,发展创新型经济是不是意味着新的机遇?您认为目前研究型大学在“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中,尤其是“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应有哪些作为?

答:发展创新型经济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互动结合,二是要求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的紧密合作。如果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的话,大学和科研机构则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创新型经济要求这两个主体合作创新,形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两者的衔接和合作实际上提出了协同创新的要求,也给研究型大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现代的科技创新是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学发现过程也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在这里的创新主体就是大学及科学家。现阶段任何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都不可能是科学家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多个领域甚至是分布在不同大学的科学家协同创新的结果。在这里,协同创新的基本目标是瞅准国家重大发展目标,大学与大学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协同创新,创造处于世界前沿的原创性成果。

就发展创新型经济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科学新发现的成果转化为新技术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新发现的价值就在其转化为新技术的价值。一个新发现转化为多少新技术,解决多少重大问题,就是科学新发现的价值所在。其主要路径是研发,主要环节是孵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关键环节就在这里。过去正是在这个环节出现断层。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脱节,科学家的研究停留在知识创新阶段,企业要采用现成的技术,中间阶段是梗塞的。发展创新型经济就意味着大学的知识创新延伸到了孵化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延伸到了孵化创新阶段。在孵化阶段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交汇,就形成企业家和科学家的互动合作。这就是产学研的协同创新。

产学研结合的关键是建立知识的创造和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上下游联系。在现阶段的中国,高科技的国际差距小于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差距。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发现和掌握的高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不像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差距那么大。建立生产力转化的上下游联系,推进产学研结合,可以使高校和科研机构发现的高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商业化。

大学不仅是在孵化新技术中参与甚至在一定范围主导协同创新,而且可以在人才培养上参与协同创新。科技企业家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观条件,企业家没有相应的知识层次,就不知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不知怎样去开发知识产品,也不知如何与科学家合作。这就涉及人才培养的问题。大学必须明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求真求实的实践精神、开阔前瞻的国际视野和稳健卓越的领袖素质”这五个方面成为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这离不开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不懈努力与扎实投入,比如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比如不断优化教学资源。

问:这是不是也是有一百一十年历史的老校南京大学提出要办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原因?

答:近年来,我校秉承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凝练出“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学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于2009年起全面实施“三三制”个性化培养模式改革,“三三制”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搭建平台,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校实行三个“百分百”政策,即百分百课程开放,百分百专业开放,学生百分百自由选择课程、专业和发展方向。同时,我校每个专业都建立了“准入准出”标准,任何学生只要满足专业准入标准,都可以选择心仪的专业学习;只要毕业时能够满足专业准出标准,都可以从该专业毕业。“准入准出”标准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为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2011年度我校本科课程开放量达14404人次;2009、2010两个年级已有1379人修读第二专业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潜质,我校动员高水平教师着力打造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前沿课等新型课程,形成三层次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体系。新生研讨课程针对本科一年级新生开设,由知名教授主讲,旨在帮助新生树立学术旨趣,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完成学习性转换和适应性转换。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促进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学科前沿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术新领域、新发现、新方法,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课程普遍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和研讨式教学形式。通识教育课和新生研讨课中95%的课程主讲人为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调查显示,这类课程相较传统课程而

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的帮助。

问:南京大学在保障机制建设,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我校党政一把手亲自牵头教学改革,不断增加教学投入。我校在“985工程”建设中设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培养模式创新计划、高水平课程建设计划、教师教学发展计划、改进育人环境计划和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等5大类计划453项,对创新人才培养经费实施“上不封顶”的政策。

9.政府采购办科学发展观工作总结 篇九

根据《××县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县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安排》的要求,20*年12月上旬至2009年1月上旬,采购办继续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分析检查活动,在工作中,准确把握这一阶段的具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围绕中心,认真策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结学习成果,深化学习、深入调研,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广大干部党员继续深入学习、深入讨论,进一步研读两个读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坚持以“新视野、新作风、新措施”为载体,以“四四排查法”为原则,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更广泛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高潮。为了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找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在第一阶段调研的基础上,谢世成主任亲自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剖析了政府采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寻找政府采购业务发展的政策瓶颈和解决对策。同时全体采购办工作人员加强交流,进行思想解放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为找准制约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政府采购工作发展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采购办按照“四对照、四查找”的要求,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态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等方面通过召开会议进一步征求意见。通过征求意见,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为下一步剖析问题、查找差距、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材料。

三、精心组织会议,深入开展批评,互相帮助提高。

为了确保民主生活会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会议效率,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前,认真撰写了《政府采购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报告中包含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四个部分。下发到各科室,广泛征求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见,并对各科室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和梳理,提交民主生活会时使用。12月下旬,采购办多次召开了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总结了20*政府采购工作开展和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的情况,深入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相互批评和自我批评。与会人员积极发言、畅所欲言,真正达到了敢说真话、直言不讳的效果。会议根据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加强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力度、关心了解职工疾苦、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等下一步整改措施。达到增进团结、相互交流、沟通思想、解决问题、理请思路的目的。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拆迁委托合同备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