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战争读后感(共12篇)
1.和平与战争读后感 篇一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在我看来无疑是整个十九世纪最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里亚特》。整个世界无数的人物与热情在其中跃动,在波涛汹涌的人间,矗立着一颗最崇高的灵魂,宁静地鼓动着并震慑着狂风暴雨。他思想的自然的动作,使他从关于个人命运的小说,引入描写军队与民众,描写千万生灵意志交融着的巨大的人群的小说。他在塞白斯多堡围城时所得的悲壮的经验,使他懂得俄罗斯的国魂和它古老的生命。
最初是一片静止的海洋,俄罗斯社会在战争前夜所享有的和平,开始的几章,以极准确的手法与卓越的讥讽口吻,映现出浮华心魂的虚无幻灭之境。直至这些活死人中最坏的一个、Baile亲王才发出一声生人的叫喊:
“我们犯罪,我们欺骗,而是为了什么?我年纪已过五十,我的朋友„„死了,一切都完了„„死,多么可怕!”
在这些暗淡的、欺妄的、有闲的,会堕落与犯罪的灵魂中,也显露着若干具有比较纯洁的天性的人——在真诚的人中,例如天真朴讷的RierreBesoukhoo,具有独立不羁的性格与古俄罗斯情操的MarieDmitriwna,饱含青春之气的Rostove;——在善良与退忍的灵魂中,例如Marie公主;——还有若干并不善良但很高傲且被这不健全的生活所磨难的人,如Andre亲王。
可是波涛开始翻腾了,第一是“行动”。俄罗斯军队在奥国。无可幸免的宿命支配着战争,而宿命也更不能比这发泄着一切兽性的场合中更能主宰一切了。真正的领袖并不设法要指挥调度,而是如Koutouzoo或Bagnation般,“凡是在实际上只是环境促成的效果,由部下的意志所获得的成绩,或竟是偶然的现象,他们必得要令人相信他们自己的意志是完全和那些力量和谐一致的。”这是听凭命运摆
布的好处!纯粹行动的幸福正则健全的情状,惶乱的精神重复觅得了它们的均衡。Andre亲王得以呼吸了,开始有了真正的生活,„„至于在他的本土和这生命气息与神圣**流离的地方,正当两颗最优越的心魂,Dierre和Marie公主受着时流的熏染,沉溺于爱河中时,Andre在奥斯丹里兹受伤了,行动对于他突然失掉了陶醉性,一下子得到了无限清明的启示,仰身躺着,“他只看见在他的头上,极高远的地方,一片无垠的青天,几片灰色薄云无力地漂浮着。”
“所等的宁静!所等的平和!他对着自己说,和我狂乱的奔驰相差多远!这美丽的天我怎么早就没有看见?终于窥见了,我所等的幸福!是的,一切是空虚,一切是欺罔,除了它„„它之外,什么也没有,„„如此,颂赞上帝罢!”
然而,生活恢复了,波浪重新低落。灰心的、烦恼的人们,在都市颓废诱惑的空气中,他们在黑夜中彷徨,有时,在浊世的毒氛中,融泄着大自然的醉人的气息,春天、爱情、盲目的力量,使魅人的Natacha去接近Andre亲王,而她不久以后,却投入第一个追逐她的男子怀中。尘世已经糟蹋了多少的诗意、温情、心的纯洁!“而面临着恶浊尘土的无垠的人”依然不变!但是人们却看不见它。即是Andre也忘记了奥斯丹列兹的光明。为他,天只是“阴郁沉重的穹窿”,笼罩着虚无。
对于这些枯萎贫弱的心魂,极需战争的骚乱重新来刺激他们,国家受到威胁了。一八一二年九月七日,Brodino村失陷,这壮严伟大的日子啊,仇恨都消灭了,Dolokhoo亲抱他的敌人Pierre。受伤的Andre,为了他生平最憎恨的人,车中的邻人AnotoleKouraguine遭受患难而痛苦,充满着温情与怜悯。由于热烈地为国牺牲和对于神明律令的屈服,一切心灵都联合了。
“严肃的、郑重的,接受这不可避免的战争„„最艰难的磨练莫过于把人的自由在神明的律令前低着屈服了。在服从神的意志上才显出心的质朴。”
大将军Koutouzoo便是俄国民族心魂和它服从命运的代表。
“这个老人在热情方面,只有经验,——这是热情的结果——他没有用以组合事物搜寻结论的智慧,对于事故,他只用哲学的目光观照,他什么也不发明,什么也不干;但他谛听着,能够回忆一切,知道在适当的时间运用他的记忆,不埋没其中有用的成分,可亦不容忍其中一切有害的成分。在他的士兵的脸上,他会窥到这无可捉摸的,可称为战胜的意志,与未来胜利的力,他承认比他的意志更强有力的东西,便是在他眼前展现的事物必然的动向;他看到这些事物,紧随着它们,他亦知道蠲除他的个人意见。”
最后他还有俄罗斯的心。俄国民族又是镇静又是悲壮的宿命观念,在那可怜的乡人,PleotomKaratarev身上亦人格化了,他是质朴的、虔诚的、克制的,即在痛苦与死的时候也含着他那种慈和的微笑。经过了种种磨练,国家多难,忧患遍尝,书中的两个英雄,Pierre和Andre,由于使他们看到活现的神的爱情与信仰,终于达到了精神的 解脱与神秘的欢乐。
书中包罗着成百的英雄,每个都有个性,都是描绘得如是真切,令人不能遗忘,兵士、农夫、贵族、俄国人、奥国人、法国人„„但这些人物的可惊的生命力,我们如何能描写!对于这一批在欧罗巴文学中独无隅的肖像,在此丝毫没有临时构造之迹。而《战争与和平》的最在魅力,尤其在于它年青的心。托尔斯泰更无别的作品较本书更富于童心了,每颗童心都如泉水一般明净,如莫扎特的旋律般婉转纳入,例如年轻的NiwtasRiostov、Sonia和可怜的小Petia。
最秀美的当推Natacha,可爱的小女子神怪不测、娇态可掬,有易于爱恋的心,我们看她长大,明了她的一生,对她抱着对于姐妹般的贞洁的温情——谁不曾认识她呢?美妙的春夜,Natacha在月光中,凭栏幻梦热情地说话,隔着一层楼,Andre倾听着她„„初舞的情绪恋爱,爱的期待,无穷的欲念与美梦,黑夜,在映着神怪火光的积雪林中滑雪,大自然迷人的温柔吸引着你。剧院之夜,奇特的艺术世界,理智陶醉了;心的狂乱沉浸在爱情中的肉体的狂乱洗濯灵魂的痛苦,监护着垂死爱有的神圣的怜悯。„„我们在呼唤这些可怜的回忆时,不禁要发生和在提及一个最爱的亲友时同样的情绪。这样的一种创造和现代的小说与戏剧相比时,便显现后者女性人物的弱点来了,前者把生命都抓住了,而且转变的时候,那么富于弹性,那么流畅,所以我们看到他在颤动嬗变——面貌很丑而德性极美的Marie公主亦是一幅同样完美的绘画;在看到深藏着一切心的秘密暴露时,这胆怯呆滞的女子脸红起来,如一切和她相类的女子一样。
2.和平与战争读后感 篇二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教学方法
一、说教材
教学思路: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鉴赏》的《战争与和平》, 探讨的是一个凝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我采用绘画、雕塑、电影、招贴画等艺术形式综合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在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魅力的同时, 呼唤学生的和平意识, 体现艺术教学的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 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的感情;
2.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 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
3.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 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欣赏不同作品对战争与和平的不同表现, 让学生们知晓战争的残暴与破坏性, 以及和平的可贵。
2.通过对战争的正义与否的评价,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说教法、学法
教具采用:
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艺术作品, 教学用课件。
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 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一段电影《集结号》, 创设情境, 来刺激学生的感观,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和平题材的音乐《最美的未来》来营造课堂氛围, 以影片中的血腥场面来渲染战争的残酷, 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说学法:
允许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 并作一些大胆的评论, 避免用一些现成的艺术观点来否定学生的观点, 可以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用启发式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三、说教学流程
(一) 导入 (激发情感)
播放电影《集结号》片段%3分钟
大致内容:谷子地率领自己的连队与敌人殊死搏斗, 死伤十分惨重, 满地尽是双方的尸体。让人震撼。本课一开始就利用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抓住学生的情感, 为下面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思考交流:
1. 看了这个电影片段后, 你有何感触?
2. 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战争, 自文明萌发之始便恶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 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 留在画面上的图像, 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 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 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 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一段电影《集结号》, 创设情境, 来刺激学生的感观, 同时提出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二) 战争与美术 (积累情感)
1. 摄影作品欣赏%3分钟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长城 (great wall)
思考交流:秦始皇为何修建长城, 它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战争题材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 点出课题。让学生讲出中国长城的几个特点,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雕塑欣赏%5分钟
《兵马俑》———秦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 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思考交流:这一组大型雕刻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它们的敌人是谁?
(设计意图:欣赏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 让学生思考作品与战争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反思战争 (15分钟)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 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 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 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 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 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1) 《1808年5月3日的屠杀》———戈雅
思考交流:在画面上都是些什么人?
画家是用怎样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动人心魄的效果的? (独特的光源)
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光源的运用
(2)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达维特
思考交流:在画面中你感受到怎样情感纠结的场面?
教师对画面表现的故事作简单介绍
(3) 《内战的预感》———达利
思考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那些支离破碎的物象给你以怎么样的感受?
《1808年5月3日的屠杀》《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内战的预感》以上三件作品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对战争进行控诉, 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还应该注意作品抓住的战争的瞬间。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件作品, 观察体会后进行发言。
(四) 呼唤和平 (8分钟)
《免胄图》———李公麟
《布雷达的投降》———维拉斯凯滋
思考交流:作品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愿望?
《和平鸽》———毕加索
思考交流:如果说《格尔尼卡》毕加索要表达的是对战争的控诉, 那么, 在以上几幅画中要表达的则是怎样的情感?结合画面背后的感人故事, 进一步唤起学生情感。
人们不希望战争, 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 我们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五) 现场临摹招贴画《和平鸽》并伴随歌曲《最美的未来》 (2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体现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向。)
(六) 总结并联系当时的事实———北京奥运会
3.荐碟·十月——和平与战争等 篇三
导演:斯皮尔伯格
屠杀与拯救,罪恶与救赎,本月推荐的影片也许沉重了些,可是在今日花团锦簇的太平世界里,回望几十年前的战争岁月,许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需要我们严肃地思考。
奥地利人辛德勒本是一个渔猎女人、唯利是图的投机商人,当他看到纳粹分子在对犹太人血腥屠杀,受到了震动,触动了良知。为了保护犹太人,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其工厂正常运营所必需的工人名单,并贿赂纳粹军官,救下了千余名犹太人。
全片采用黑白影像,体现了一种凝重的纪实风格,但在展示人性力度的时候则画龙点睛地采用了彩色。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身穿红色外衣的小姑娘,她在一片黑灰黯淡的色彩中显得分外抢眼,然而再次出现时已成一具尸体,静卧在死尸堆中。沉默的悲怆袭上心来,唯有无声浩叹,残酷与姜丽竟如连体兄弟般紧密纠缠。看完全,当你念诵起“这十名单里是生存,名单外是深渊”以及“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等台词时,仿佛所有对苦难的哀悼和对人性的礼赞都走到了跟前。
悦读·《追风筝的人》
[美]卡勒德·胡塞尼上海人民出版社25元2006年5月
这是名不见经传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然而初试啼声,就一鸣惊人,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宝座。
故事由两条线索绞合构成。一条线是关于背叛与救赎的个人命运。在人生路上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赛点(match point),将你的命运导向截然不同的两端。两个孩子,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玩伴。但是在一次风筝比赛后,两人的友谊破裂了,阿米尔躲在暗处眼睁睁地看着哈桑遭受到了侮辱而选择了不吭声。一次背叛注定终身良心的煎熬。20年后,阿米尔重返故乡想要一访故人以作补偿,却一步一步揭开了一个重大的秘密。故事的第二条线则在全文的叙述中若隐若现地起伏着,因为在“历史刻度上,个人命运、情感、理想是如此微不足道”,当故事与广阔的时代背景结合,我们得以追溯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作者对阿富汗及阿富汗文化的悲悯描绘,实因他心中“对祖国的爱和对造成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
读读其他民族的故事,或许会对本民族的文明有新的思考。
醒脑
逻辑推理题——背上的子弹(一桩公事)
海尔丁博士正听导游扬顿挫地讲解着:“这里并着的就是70年代因杀了两个警察而臭名远扬的布瓦克·阿莱。那天晚上,这里发生了一桩枪劫大案。闻讯赶来的警察和强盗发生民了枪战。枪声刚停,一个陌生人闯进了普莱斯门医生的家里,他对医生说:‘我听到枪声时正穿过南大街,我看见两个警察在追一个人,于是我也追了上去。那人在你屋子后面埋伏着,打死了那两个警察,我也受了伤。’医生从这人后背上取出了一颗点四四子弹,然后给他清洗伤口。又给他一件干净衬衫穿上,最后用绷带吊住他的左臂。正在这时,警长佩尔和当地名流克拉德·艾佛利冲进了医生家里,艾佛利指着那陌生人说:‘就是他!’警长把枪对准了陌生人,说:‘先生,一十持枪者在枪劫后又杀死了我手下两名最好的警察,别怪我不客气了。’‘冤枉啊!’陌生人喊道,‘我是在帮助那两个警察追赶罪犯!!’‘不,’艾佛利指着他背部说,‘你背上的子弹说明你是逃跑的人而不是追捕的人。子弹总不会从前面绕到你背上吧?’”
导游说到这里,骄傲地说道:“这么快就抓到强盗,这是我们小镇的光景!后来,这个强盗很快就被绞死,埋在这里,永远进不了天堂!”海尔丁听完,笑着摇摇头,说:“他能进天堂,他不是罪犯!”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见下期,也可编辑短信TME。移动用户发送到01524201,联通用户发送到9580101,小灵通用户发送到290020获取答案。短信资费每条1元。)
上期答案:开一盏一会儿后灭掉,开另一盏,靠灯泡的冷热判断。
声音
北大不公是北大人的北大,北大是全国人的北大。
——针对北大校园再对小学生旅游团体开放的决定,知名教育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认为,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大学应该是敞开的,应该是面向全社会的。
因为出了我们这样一批人而在社会上引起什么“高等教育无用论”,纯属瞎扯。
——身价过亿、被誉为“80后财富新贵”的pcpop.com首席执行官李想坦言,没有上大学是自己的一个遗憾,因为在人生中缺少了一份体验。
你们中国有很好的伦理资源,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有很多很好的做人道理,可惜你们放弃了,没有用这些本土的文化资源教育后代。这非常遗憾!
——德国特里尔大学文学院院长、汉学家波尔教授感叹。
过去,本·拉登听到爆炸声后会跳起来,然后逃之夭夭。我还记得我、我父亲和我的弟弟们曾为此取笑本·拉登。
——本·拉登老友、本·拉登已故导师之子胡代伊夫·阿扎姆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如是说。
要说有营养的话。
——李安在母校——台湾艺术大学——发表演讲时说。
足协应该向男足收税奖励女足。
——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勇夺冠军后,每人将获得100万人民币的奖金。网友为铿锵玫瑰叫好,同时呼吁解散男足。
她做出了一个让一名摄影记者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动作,一个红润的滚烫的嘴唇和一个青紫的冰冷的嘴唇牢牢地对接在一起,这是一个生命向另一十生命的呼唤,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拯救。
——《东方今报》摄影记者闫善良,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是写道。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在现场报道一个13岁女孩遇溺事件时,毅然放弃采访,俯身为嘴角淌着白沫的女孩实施人工呼吸,被众多网友誉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
好像坐在断头台上吃着爆米花。
4.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四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诸多著作中的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名著的魅力不在于它能让人说出有那些好处,而是让人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仿佛有种声音始终萦绕在耳畔,挥之不去。
战争与和平本相互矛盾的一对。有的人因为战争而光荣,有的人因为战争而耻辱。有的人在战争中死去,有的人在战争中幸存。战争与和平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平是不流血的政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依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推迟或避免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但是,仍然存在战争与和平两种可能,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努力。
《战争与和平》体验出人生真缔的故事,同时随着主角的命运轨迹,展露出19世纪初期俄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形形色色。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而又富有哲理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普弗尔是那些自信到不可救药、一成不变、宁愿殉道的人们中间的一个,这种人只能是德国人,因为只有德国人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也就是根据臆想的完美无缺的真理的知识,才有这样的自信。法国人之所以自信因为他认为他本人不论在智力还是在肉体,不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迷人力量。英国人很自信,其理由是他是世界上组织最完善的国家的公民,再者,一个英国人永远知道他应当做什么,而且知道他作为一个英国人所做的一切都毫无
异议地正确。意大利人之所以自信,因为他总是激昂慷慨,容易忘掉自己和别人。俄国人自信是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因为他不相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完全知道的。”我在看这段文字的时候,差点没笑翻,特别是俄国人那句,但是读完了整个的这本书,我才知道,托尔斯泰大爷不是幽默的自嘲,他是认真的。《战争与和平》这篇巨著包含了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解读。但是最主要的,他想告诉我们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其实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并且那些历史学家也不可能真的知道。说知道的,都是扯淡。一个历史学家,是绝不会告诉你,也绝对不会承认,其实他们什么都不知道的。他们最擅长的是,把他们知道的东西摆在你面前,来证明他们什么都知道。
以人类的渺小,到底能知道些什么,我们总认为我们掌握了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发展的规律,地球是如此,世间万物的发展也是这样。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她)的芬芳”。这是《战争与和平》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在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只不过与些人的缺陷大一些,有些人的缺陷小一些而已。缺陷的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面对自己的缺陷的态度。有些人过分夸大自身的缺陷,一味地将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作比较,结果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有些人正视自身的缺陷扬长避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有时候换一种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一切会有别样的风采。
5.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五
后来读了美国当代作家乔纳森 弗兰岑的《自由》,里面提到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知道这是托尔斯泰最为重要的一部小说,于是在网上定了一部,是我的老乡刘辽逸先生翻译的,总共两本,一百多万字,我想这下有的看了。对于大部头书,我并不怵读,只要前几章的文字能符合我的口味,但恰恰的是,这部中文译著,却让我读着,犹如嚼蜡。我是读了几章之后,就把它撂下,要不是我心里说:“嗯,毕竟是部名著,后面可能还有精彩的,或者买来的,毕竟要把它消化完吧!”,我简直要让它束之高阁了。
这里让我惊叹的是,――也许我比较世俗――托翁竟能描写这么多人物,而不重样。这人得有多大的生活阅历和记忆力啊。另一个惊叹的是,对于拿破仑的描写,简直把他比作了强盗、抢劫犯了,这和我读的《拿破仑传》简直大相径庭。或许,托翁是站在俄国人的角度,来读侵略者进行描述的,但当到尾声时,通过他对“偶然”和“天才”的论述,我才了然,拿破仑的成功,就是强盗的性质加一系列偶然因素成就的;至于俄国统帅:图库佐夫的描写,作者则比较手下留情,甚至把他描写成了一个有博爱精神的,可爱的老头。但作者也没有一味的携着私心,最后还是给图氏做了公允的评价,这在第四部里,也有细节的描写。
《战争与和平》除了对战争的描写和论述以外,另一个重点就是放在四大家族里面的那几个年轻人的经历了。可是,或许我有点囫囵吞枣,里面的人物,我的心里就放在了皮埃尔、娜塔莎,还有就是玛丽亚公爵小姐(这是到后来才留心的),而恰巧的是,这三个人正是后来活了下来的重点人物,至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安德烈公爵,我根本就没怎么留意。而印象比较鲜明的就是娜塔莎,不管她的少女时代,还是妇女时代,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不是托翁有意为之?
至于托翁读战争的论述,我是不太在意的。他在那个年代似乎隐隐的感觉到了一切英雄人物都是顺应了人民或者人群的意志,才成全为英雄的,不论是拿破仑还是图库佐夫都不例外。但当在尾声看到,托翁对于家庭的描述,则让我有了对家庭的憧憬和思考。
最后说一句,托翁并不只对劳动人民有着爱的情结,他对于人群的盲目与疯狂,也看出了一些端倪,这可在对于那个政治犯,我忘了叫什么名字,被莫斯科警察局长煽动人群而加以迫害了,托翁在这里明显怀着一颗慈悲心,描写了人群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有极富危险性。这在战争的描写中也体现出来了,士兵们在疯狂和激情之下,在战斗中,抛弃了一切约束,进行屠杀、抢劫,血淋淋的事实,让托翁多少有些心悸。
6.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六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
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以一八一二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当时一系列的大事件。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看完整本书,我习惯性地闭上眼睛,脑海里却只有那么少数的几位如此真实和鲜活角色让我无法忘怀。这几个人物贯穿整本书的情节,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在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中,都经历了一场身心战争与和平的洗礼。
我忍不住想说说皮埃尔这个人,他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在上流社会过着衣食无忧却混沌不堪生活的皮埃尔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实再扮演着太多太多的角色:贵族、私生子、超级富翁,官场可怜的政治工具,公益者,战争俘虏,侵略者的朋友,好丈夫.
读完了这本书,我接二连三地冒出了很多感触,就如:小时候的我,总觉得战争这件事其实一点也不算是坏事,因为战争既可以掠夺他国的国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举两得!当读了《战争与和平》后,每当翻阅到那些描写残酷战争的 篇章时,
读罢《战争与和平》,你真得会了解、联想到很多很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战争多好呀!战争既可以掠夺国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举两得!《战争与和平》使我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和平是最可贵的,当和平的土地上硝烟袅袅升起时,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开始――人们纷纷背井离乡,
妻离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人们断水断粮,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和平,多么神圣的名词!
我们的世界有一个规律,就是竞争,有人用劣根性这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这种本性,但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人如果没有这个“劣根性”。那么我们的世界还停留在远古时期。如果没有秦朝用残酷的战争统一中国。我们的中国也就不存在了,也许我们还生活在原始部落时代。。那现在呢,你觉得世界200多个国家的局面会一直存在吗?我想人类可能会一直耐心维持这个稍微和平的局面,但是必定在可见的将来战争会爆发,如果说人类永远没有战争,我们先看看历史,我们的祖先可能认为,海的那边还会是海,没有人,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海。但是呢?我们现在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人”,有无数个国家,种族。这样的多元化让我们能够为了比别人过的好,在嫉妒,羡慕,排斥等复杂心理下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世界难道会不沿着历史规律得到统一吗??那个时候就象古代的中国人刚刚统一后的一段时期,我们认为是“天下太平”了,但是在中国外呢??别的地方也在发展着,那里不是“空”的啊。那我们的地球外呢,我们必须承认在宇宙肥沃的土壤上不会只有地球一个稻草,更别说宇宙是一个接近无限的.空间,也就是存在生命的概率也会很大,宇宙用远不会改变他的规律-在竞争中成长,成长后战争,战争后统一,统一后面对地还是竞争,还是成长。
“我倒下了么...我只知道,我再也不用举着旗子奔
跑..再也不用为战争而烦恼了...”安德烈公爵静静地躺在地上。这是战争,为了信仰而有的战争,也许帝王以为这只是一场有关荣辱的如同过家家般的战争的话,那么就错了。如果只是认为受了屈辱,而不和拿破仑议和的斗争,就不是战争了,别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而帝王却很无耻的说上一句,“我将准备酒肉。你们准备战争。”这一点,是最令人痛惜的。帝王――是历史的奴隶。那么,真的是吗?别人在牺牲,他可以说出这种话。
“桥炸掉了吗?”军官发问。“当然。”另一个军官洋洋得意地说。“代价是多少?不值一提,两伤一亡。”
军官无所谓的耸耸肩。看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捏紧了拳头,有这样把生命当做是儿戏一样吗?但是转念又想,这不就是战争吗?死伤是肯定要有的,可是,这种将生命当做儿戏,漠不关心他人死活的事情,不就是只有军官阶级的人才做得出来的么?今日,在战场上,你冲锋陷阵,明天的今时,你就有可能沉睡在这个洒满了鲜血的修罗场。
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我认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已经是为了信念组成的不是战斗的战争,再谈到美好的东西,正是抵触的东西。但是,我又认为,在这时候,谈谈这些美好的东西没有错。说实话,本人是很佩服彼埃尔的。在任何情况下,温和却不懦弱。他看上去,是一种美好的结合。在最危难的时候,想到的不是绝望,而是美好的余辉。摇身一变成为别霍斯夫公爵的他,人生充满了戏剧性。
这一部穿插在上流社会,不局限于一隅的小说,场面的波澜壮阔,是他成为经典的原因。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让人难以忘怀。彼埃尔、安德烈、尼古拉等等,仿佛只要穿越时空,仍然可以触摸到,那些热血,那些真正的悲伤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就这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生下来,
人的各种欲望、丑恶一面尽情展现。情欲、贪欲,更多。库图拉夫也一样,毫不在意地听别人说他是独眼龙,在军事上,兢兢业业,为国家效忠,尽犬马之力。最后,却因为别人的不满,军权移交。却竟然只呢喃一句,“我的时代,终于过去了?”。也许,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所说: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也许他是被上帝咬得特别多的那个苹果,所以,他是最被上帝所最爱的那人。
和平的前奏,总是需要流血和牺牲换来。明天太阳是否能依稀升起,没有人知道。狭小的车间中,娜塔莎和安德烈互相人性的宽恕。当战争结束,拿破仑的时代彻底过去,奥军取得胜利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黎明,终于来临了。是的,来临了,经过战争的洗礼,这和平的曲调奏响之时,那旋律格外的欢快和动人。
婚礼举办,生儿育女,这是人之常情,这是真正的和平时代了。最后一句话,让人感触颇多:我所能做的,只不过是令爱我的人都感到幸福。那是小尼古拉的感慨,那个十五岁的瘦削少年所说的话。是的,既然已经和平了,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是爱我的人都感到幸福而已。
7.和平与战争读后感 篇七
的确, “使国家变小, 使人民稀少”的政治主张确实让人很难理解。要理解“小国寡民”, 就不得不了解老子政治主张的“总纲”——“无为而治”。
一、无为而治——依自然而为之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老子》第三十七章,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自然之道是无为的, 然而依照“无为”之法, 却能够成就世间万物, 达到“无不为”的境界。作为统治者, 若能够效仿自然的“无为”之道, 遵循自然客观规律, 那么万物就会繁衍生息, 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天下太平。可见, “无为”并不是目的, 也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 它是一种手段, 一种能够达到“无不治”的手段——“为无为, 则无不治。” (《老子》第三章) “无为”的目的, 仍然是实现天下大“治”, 即是“无为而治”。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主要是针对统治者的巧取豪夺、政治繁苛提出的, 目的是要统治阶级“不妄为”, 顺应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 顺民安民, 使国家臻于大治。
二、小国寡民——使国家小使人民少有违“自然无为”之道
《老子》第八十章中如是描述:“小国寡民,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一章被认为是老子描述的理想中的国家的一幅美好蓝图。小国寡民, 自给自足, 没有压迫, 没有剥削, 百姓安居乐业, 这正是老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 具有社会原始形态的特征。对于这一章的头一句“小国寡民”通常解释为:使国家变小, 使人民稀少, 达到“国小民寡”。但是, 如果按照这样的解释来理解在《老子》全书快结束时提出的“小国寡民”的政治主张, 是否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体系相一致呢?
我们先来看看历朝历代实行道家思想治国的史实。最早运用道家治国思想的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汉文帝实行无为之治, “约法省禁, 轻田租”, 以减轻广大人民的剥削, 极大限度地恢复生产, 取得了社会安定、人们休养生息的局面。另一个运用道家治国思想的是唐太宗, 他推行的均田制使得民心安定, 同时减轻徭役赋税, 使得人民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 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使提出“慎罚薄敛, 与世休息”, 使得百姓有较为安定的环境来从事生产,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明太祖同样奉行“休养生息”政策, 在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同时, 扶持工商业, 使得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叶出现。这些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君主, 运用老子顺应自然的“无为”思想, 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得社会经济得到明显的发展, 从而取得了辉煌政绩。
这些君主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开朝初期的君主。在社会动荡、生灵涂炭之际, 实行“无为之治”, 使社会恢复了稳定, 人民得以生息, 逐渐呈现国富民广的繁荣势态。可见“无为而治”并没有让国家呈现国家变小、人民变少的“国小民寡”之势, 反而使国家人口增多, 趋于强大和辉煌, 这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君主治国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 “使国家变小, 使人民稀少”并不是“无为而治”的表现, “无为而治”并不会导致“国小民寡”。把“小国寡民”理解为“使国家变小, 使人民稀少”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系不符, 是有违“道法自然”的。那老子为什么在他的思想主张中明确提出要“小国寡民”呢?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到底应怎样来解释呢?前面我们讨论了老子无为思想是“尚自然”, “不妄为”。如果顺应自然的规律的“无为之治”并不会呈现出“国小民寡”的势态, 反而能使国家繁盛富强, 那“小国寡民”不就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吗?《老子》短短三千字, 字字珠玑, 句句真言, 思想严密, 不可能在全文即将结束时突然提出一个与其思想体系完全不符甚至相违的政治主张。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 对“小国寡民”这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为“使国家变小, 使人民稀少”, 这个解释是靠不住的。
“使国家变小, 使人民稀少”的解释之所以靠不住, 是因为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现代社会的国家形态的基础上的, 它忽略了“国”这个字内涵的发展和演变, 从而扭曲了它的本来面目。“小国寡民”, 传世各本异文, 唯帛书甲本作“邦”。按“国”字甲本一律作“邦”因而有的章节就不押韵了;傅奕本与押韵无关者皆作“国”于押韵有关者, 作“国”押韵则作“国”, 作“邦”押韵则作“邦”, 当是《老子》原貌。“小国”, 在周初部族国家还非常之多, 号称万国, 大国方百里, 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大县;中等国方七十里, 相当于后世的一个二等县;小国方五十里, 相当于后世的一个三等小县。那时当然人口稀少, 确是小国寡民。此后, 特别是东周以来, 人口逐渐繁衍, 大国兼并了许多小国, 到老子的时代, 已远非“小国寡民”原有之貌了。 (5) 在帛书甲本中, “小国寡民”作“小邦寡民” (6) 为避汉高祖刘邦讳, 后帛书乙本将“邦”改为“国”, 故“国”的真正内涵和今天主权国家的概念有本质区别, 现在我们说的国家于上古所谓的“天下”的意义相似, 其“邦”的含义实为部落, 《尚书·尧典》有云:“百姓昭明, 协和万邦”, 这些“邦”只能是一些诸侯国, 或者说, 它“实指各地藩属部落”。 (7) 春秋后期, 天下之主名义上还是是周天子, 当时“邦”的含义与上古一脉相承, 直到西汉之后,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众建诸侯而小其“国”。“国”已经不再是今天意义上的国家, 故我们因此而得出的老子要使国家变小、人民变少的结论是靠不住的。“小国寡民”中的“国”, 是“邦国”, 是指诸侯国。老子主张的“小国”, 是使诸侯国变小。
在“小国”作了如此解释以后, “寡民”的解释也就呼之欲出了。“寡民”并不是指使天下之人口变稀少, 以老子“尚自然”, “不妄为”具有人文关怀的大思想家, 决计不会使出“民族清洗”或“屠民”等不人道的政策来使人民稀少, 估计也不会有“计划生育”这种超越时代观念的政策。“寡民”应是指一诸侯国的总人口要少, 不是指人口密度小。诸侯国的总人口的减少并不会使导致天下的总人口变少, 总而言之, 就是要是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老子所处的时代正是春秋末期。在那个烽烟四起、兵连祸结, 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社会处于大震荡的时期, 信仰礼乐信奉天命的思想已经无法约束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当时的战争都是大诸侯国发动的。为了消除战争, 因而要小国寡民。让诸侯国越来越小, 小到可以“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这样诸侯国就相当于田庄或村社, 也就没有条件发动战争了。老子的“小国寡民”和第四十六章一样是针对当时的时代而提出的反战宣言。第四十六章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是要求统治者要抑制贪欲, 知足常乐, 不要发动吞并战争;而第八十章的“小国寡民”则是要让统治者在客观上无法发动战争。
可见, 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主张实质是要取消诸侯国, 而且这个主张在秦汉时就得以实践并已变成了现实。在秦朝始皇设立“三公”制, 没有建立诸侯国。到了西汉, 汉高祖刘邦分封了诸侯国, 而且其势力很快发展壮大, 势力之大威胁中央, 形成战争隐患。于是深受道家“黄老之学”影响的晁错、贾谊、主父偃为巩固中央集权, 力主“削藩”, 推行“推恩令”, 将诸侯国越分越小, 进而使之变成了一个个的地主田庄。
老子第八十一章“小国寡民”的政治主张是针对当时诸侯国混战、兵连祸结、生灵涂炭的社会背景而提出的反战宣言, 与第四十六章一样, 以反对统治者贪图、妄为, 反对战争为目的, 只是以不同的手段, 从思想认识和客观条件两方面扼制战争的爆发, 达到君“无为”, 民“自然”的社会状态, 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老子》第八十章的“小国寡民”思想之所以被认为是国小民寡, 是以今臆古, 混淆了国家概念的古今差异, 而产生曲解或误解。其实, 主张“小国寡民”就是要“以无事取天下”, 要“无为”、“无欲”, 是“道法自然”的具体实践, 是在春秋末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状态下提出的反战主张, 目的是扼制统治者贪得无厌的欲望, 消除战争。并在提出主张的同时描述了一个朴素、安定、和谐、自给自足、人民安居乐业的农业社会。这表达了老子在战争年代对和平的向往, 也描绘了他心中的桃花源。
参考文献
[1]陈国庆张养年注释, 道德经,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 第75~77页
[2]邬溯源, 《老子》研究综述, 集宁师专学报, 2006年9月第28卷第3期, 第1~7页
[3]王强, 道德经通释, 昆仑出版社, 2006, 第308页
[4]古棣周英, 老子通上部·老子校诂,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1, 第580~604页
[5]张丛林张向奎, 老子的“有为”思想探讨, 理论建设, 2006年第4期, 第5页
8.“要和平,不要战争!” 篇八
这段文字摘自伊藤郁子的演讲稿《我爱你,中国!》,69年前,她是一个日本女兵,来自大和民族,来自日军阵营,今年她89岁,住在江苏省如皋市如城街道,系享受县处级的离休干部。她已在如城镇这座古老的小镇生活了近61个春秋。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伊藤,她是二次世界大战时到中国的传奇人物,她的故事离奇曲折,催人泪下。近日伊藤郁子接受了笔者的独家采访,她冷静、客观、真实地讲述了那段刻骨铭心、无法篡改的历史。
我才20岁,我不能死!
1925年10月21日,我出生在日本北海道附近岩手县郊区的一个富有家庭,父亲伊藤管治系岩手县农林局专员,母亲伊藤为江是位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在兄妹四人中,我排行老三。我从小喜欢游泳,每年暑假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海边,练得一身好水性。
1945年春,我正值20岁花季年龄,从日本盛冈市“红十字”会护士学校毕业。正当我满怀信心要为人类健康与和平而奋斗时,我和其他79名护士被自己国家发动的侵华战争派往中国东北战场,我被分配在日军驻中国东北第一陆军野战医院当护士。自从踏上这片被太阳旗蹂躏的土地,望着自己的同胞挥舞着血淋淋的刺刀,听着中国百姓的凄惨呻吟,我的心总是沉甸甸的,深感远离家人的痛苦和初上战场的恐惧。那天纵身投江后,我真愿意那波涛汹涌的激流刷清我心头的负疚,真愿意那滚滚潮水给我灵魂复苏的洗礼。
在涛涛江水中,我死死抱住一根木头随波逐流。阵阵巨浪劈头盖脸打来,我连呛几口水后猛然醒悟:我才20岁,我不能死!日军杀死了那么多中国人,我要将功赎罪,为中国人做事,替日本人还债。激流中,我凭着一身好水性与风浪搏斗数小时后,才死里逃生游到岸边。我奋力爬上岸,见日军已逃得无影无踪,就剃光头发女扮男装混进了逃难的人群。两天后,我被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支救护队收留,投入了抢救伤员的行列……
我要参加解放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结束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此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返回日本,一是留在中国。身处异国他乡,我何尝不思念生我养我的父母?何尝不怀念樱花盛开的日本国土?然而,当我眼前浮现日军挥举着血淋淋的东洋刀大批屠杀中国百姓的凄惨场面时,我很内疚,觉得日本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这笔血债是子子孙孙也还不尽的。我又想起中国军人收留我的场景:每天为我送水送饭送棉衣,常帮我梳头理发洗衣服,教我学汉语写汉字……我从内心深处觉得: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我毅然决定留在中国,并写出书面申请,参加了解放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牡丹江野战医院的一名护士。
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很快成为战地医院骨干。工作中,我视中国病员为亲人,竭尽全力为他们服务。有位截去双腿的年轻战士,生活不能自理,我从喂饭喂药到帮助倒尿倒大便,实行了全方位护理,后来这位战士在转移中又负了重伤。临终前,他将身边仅有的一只苹果递到我手中,此时此刻,我眼窝一热,泪水簌簌而下……我知道自己收下的不仅仅是一只普通苹果,分明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啊!
在牡丹江野战医院期间,我这位瘦弱的日本女子用自己殷红的O型血挽救了17名中国军人的生命,我用一腔热血构筑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解放战争后期,我军高级将领—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周保中来医院看望伤员时,专门接见了我,他称赞我是“日本的女中豪杰,好样的!”
嫁给一个中国兵
1950年初,我25岁,被调至解放军山西康复医院工作。我幸运地遇上了一位前来疗养的中国军人宗序定。他比我小1岁,祖籍江苏如皋丁堰镇,当时系公安部中央纵队第一师第三团的一名军官。我俩一见钟情,情投意合。
结婚前,我曾考验宗序定:“我是一个日本兵,你怕不怕?”“日本兵有什么可怕的!”宗序定回答道。“你就不怕我跑回日本?”我又問。“你是不会跑的,要跑早就跑了!”宗序定对我充满了信任。1951年春,和我一起分到解放军山西康复医院的6个日本女兵,纷纷提出申请要求回日本定居。她们苦口婆心地劝我一起走。我说:“我不忍心离开善良的中国人,否则,我会后悔一辈子的!”她们相继离开中国,我则申请加入了中国国籍。同年,我与宗序定喜结良缘,次年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小家庭其乐融融,笑声不断。我们夫妻相亲相爱,相互学习,人们称我们是“天生的一对”。
1954年,宗序定带着我和女儿转业回到他的故乡江苏如皋,他被分配在县商业局当业务股长,我被分配在县人民医院外科,当了一名护士,从此我在如城镇这座千年古城扎下了根。那时医院条件差,环境艰苦,手术室既没有电又没有自来水,手术时人手又不足。我埋头苦干挑大梁,每天起早带晚挑水、扫地、煮针筒、打麻醉,经常上了早班连中班,上了中班又接夜班,一门心思扑在护理岗位上。“学习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时我日记中一句话,道出了我的精神动力。在上世纪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我省吃俭用,常掏钱为困难病员买鱼买肉改善伙食,曾12次无偿献血抢救农村病员的生命,我则一天比一天消瘦,体重降至30公斤。医院同事凑钱买来营养品让我滋补身体,我瞒着同事又将营养品送到病员房间。这一消息很快传到当时的县长魏志田耳里,魏县长拎着红糖、鸡蛋、猪油到医院看望我,并吩咐院领导“限她一周内吃光,不许转送他人”。
nlc202309030059
我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赢得了全院上下的一致好评,院领导号召全院同志“远学白求恩,近学伊藤郁子!”
逆境相信共产党
1957年,我的丈夫宗序定曾劝我写封信回去,了解一下日本的家庭情况,谁知,在“反右”扩大化中,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送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8年。8年间,我不断写材料、上访,为丈夫伸冤。一个寒风刺骨的严冬,我穿一件薄薄的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车,我要去北京讨公道,我就不信共产党没有个说理的地方。在北京,一位老将军热情接待了我,他听了叙述看了材料后对我说:“你先回去,这事我来解决!”不久,北京打电话通知如皋有关方面负责人:“经查实相关资料,宗序定同志定‘右派’不当,应予以纠正!”一周后,丈夫被释放回家,看着头发零乱、胡子拉茬、面色蜡黄的丈夫,我们相视无言,唯有抱头大哭……此后不久,上级有关部门为我丈夫平了反,并补发了8年的工资。这件事让我觉得丈夫虽受了委屈,但共产党讲信用,有错必纠,很伟大!
十年浩劫中,造反派闯进医院要揪斗我这位所谓的“日本特务”。我据理力争:“我跟随共产党几十年,我相信共产党!”70多名病员和医务人员齐刷刷地挡在我的办公室门前极力阻止。院长说:“伊藤吃过糠,扛过枪,渡过江,是有功之臣,要揪,就揪我好了!”一位头裹着纱布、双手拄着拐杖的病员挺身而出:“我是个大老粗,目不识丁,不会讲大道理,但我是个党员,我要讲公道话,伊护士是个好人,是他输血救了我一命!”在场的人与造反派唇枪舌战,保住了我。我从内心深处发出由衷的感激:“如皋人,了不起!”
探亲惊动日本国
1972年9月,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这一年11月,我办好了回国探亲手续,省、市、县有关领导及如皋县人民医院近百名医务人员为我饯行。欢送会上,有鲜花水果,但没有欢声笑语,有的同事暗暗流泪,担心我这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能定居就定居,不要考虑我和孩子。”丈夫含泪将我送到码头。“老宗啊,我们生活了这么多年,难道还要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吗?我会回来的!”我紧握丈夫的手。“呜—”秋风正疾,汽笛长鸣。一艘索马里客货两用船从上海驶向日本横滨港。我坐在舱内望着窗外波涛滚滚的大海,心潮起伏,思绪万千:27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回国,第一次与日本亲人重逢……
船刚靠码头,我的心快要蹦出胸口。看见了,看见了,我看见了港口上舞动的大幅标语:“欢迎中国归来的伊藤郁子!”早就等候在此的日本岩手县、高田市、盛冈市的政府官员及我的亲属、学生时代的同窗好友150多人迎接我的归来,他们挥舞着大幅标语,送来鲜花彩带,把我围得水泄不通。骨肉兄妹抱着一团,滚滚热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洒在甲板上,大哥凝望着我声泪俱下:“求你了,见到妈妈别哭,妈妈为你快想出病来了!”“不哭,不哭,我不哭!”可我的泪水还是止不住串串流下。84岁高龄的母亲搂着我哭得死去活来:“家里条件比中国好,这下回来就好了!”在东京,日本红十字总会及各级官员为我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在家乡岩手县,夹道欢迎的人群排着长龙,人们捧着鲜花和大瓶美酒一直站到我家门前……
我回国探亲的消息惊动了日本国,日本东京的几家报纸均头版头条作了报道。作为中日建交后首批回国探亲人员,再加上我有过当日本兵的特殊经历,我的回乡之行引起了日本外相大平正芳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在东京首相府,大平正芳热情接见了我,他握着我的手兴奋地说:“你辛苦了,做出了很多牺牲!你如果愿意回日本定居,我代表日本政府衷心欢迎你!”我微笑着始终不肯表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中国。”整日面对宴席、舞会、花园、洋楼……我慢慢地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我思念中国的亲人,想念中国热土上的花生、芋头、扁豆、萝卜条……我归心似箭,再也坐不住了,決定提前回中国,可病榻前年迈的母亲拉着我的手苦苦相求:“孩子,妈来日不多了,你回来定居,哪里都不去,天天陪着我!”言语间,老泪纵横。
“妈,我爱你,我爱日本,但我不会离开中国,那里有我的丈夫和女儿,有我的事业,有数不尽善良的中国人,我不能再制造第二次骨肉分离!”1973年春节前夕,我含泪辞别亲人,于除夕之夜回到我日夜眷恋的土地—中国,回到丈夫和女儿身边。中日建交以后,我5次回日本探亲,每次都提前回来。有人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回答:“我的心永远在中国!”
再献余热作贡献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1987年4月,我结束了42年的护士工作,带着主管护士的职称和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光荣离休了。
我离休后闲不住,在如皋这块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热土上奔波忙碌着。我自办日语夜校,免费为日语爱好者讲课,学生遍及如城附近的10多个乡镇;侨胞回乡探亲,我热情协助接待,乐当“导游”,介绍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商来了,我主动当翻译,介绍如皋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在如皋已建立的数十家日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中,我倾注了不少心血。在街道居委会,不少人称我是“义务保育员”、“义务保健员”、“义务收发员”。双职工家庭孩子无人照顾,我去当“保姆”;邻里大人小孩生病,我帮助请医拿药,并主动担任护理……我已深深爱上了苏北这小镇上的一草一木和这里朴实善良的人民。我家院子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左邻右舍的小孩常围着我,要我讲大海、樱花、富士山及打仗的故事;老街坊来了,向我吐露心中的不快,和我谈油盐酱醋柴,与我唠《山海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小镇上的人们与我已结下不解之缘,春节送馒头,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过冬送元宵……我用真爱赢得了真情,脚下的这片热土给了我太多温暖的记忆。在1997年召开的市政协会议上,我和其他几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一份《修补如城天平路,解决病员入院难》的议案很快被采纳,政府投资修补了204国道至如皋人民医院大门前的一条长1500米的马路,从而解决了病员入院行走难的问题。1998年夏,当我从电视上看到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时,我将2000元钱和一批衣服寄给了灾区人民。1999年10月20日,在南通市政协组织的“顺达杯·海天飞鸿”演讲比赛中,我的一篇演讲稿《我爱你,中国!》荣获一等奖。2006年6月,我又向市政协提交了一份《清理电子游戏机场所,确保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建议,很快被采纳,市警方出动警力,查封关闭了一批向青少年开放的电子游戏机场所……
nlc202309030059
我爱看《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战》等中国战争题材影片,当我在影片中看到日本军国主义惨无人道的暴行时常常低下头,有时还反省自己: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有一年,我看影片《南京大屠杀》时触景生情,止不住泪流满面,一会儿用日语说一句“军国主义”,一会儿用汉语骂一句:“畜牲,这哪能算人!”。坐在我两旁的观众,跟着我暗暗抽泣流涕。
1998年冬,日本“红十字”会寄给我慰抚金及一张表格,通知我携带子女回日本定居,日本政府分给住房,安排专人照应我的晚年生活。我将表格退回,并附言:“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
1999年新春佳节,我的老母亲已是110岁高龄,她已遗忘了许多事情,可她依然惦念着远在中国的女儿。我通过越洋电话声泪俱下:“妈妈呀妈妈,若能学会分身术,我真想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留在中国,一半陪着您……”
2001年上半年,当我从新闻媒体中得知日本政府美化战争,歪曲事实,蓄意修改历史教科书时,我以“二战”参与者和目击者的身份多次致信日本政府要尊重历史,承认历史,真心诚意地向中国人民道歉。
2006年12月16日,我因心肌梗塞住进了如皋市人民医院,院方让出最好的病房,派出最好的医生,竭力挽救我的生命,使我转危为安。2010年以来,我体质逐渐增强,病魔渐渐离我而去。我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担任了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每当少年儿童为我系上红领巾,围坐在我身边,听我讲革命传统故事时,我那快乐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2012年,日本掀起“购买”钓鱼岛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我与多位日本友人通电话,谴责日本政府的卑鄙无耻行为。
眼下,我四代同堂,其乐融融。晚辈们对我百般孝顺,使我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结束采访时,伊藤郁子慷慨而言:
靖国神社供奉14个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包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和下令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东条英机。此次安倍一意孤行“拜鬼”,是对二战战争历史的否定,是对日本作为战败国对国际社会所作审判的否定。我是那场战争的参与者、目击者、受害者。希望日本政府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才有可能同亚洲邻国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我真诚地向国际社会和日本人民發出强烈呼吁:
要和平,不要战争!
(编辑:魏 冉)
9.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大全 篇九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裁丰富,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XX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10.《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作文 篇十
喜欢娜塔莎。她是小时候的我想成为的那种女孩儿。但是现实中的我,更像是玛丽亚公爵小姐与索尼娅的综合体。
玛丽亚公爵小姐,好像曾经的自己。胆小、自卑,尤其是第一次要见到阿纳托利,像个木偶一样任由小公爵夫人和布里安娜小姐摆布,打扮得完全不是自己却无能为力,那种挫败感让她悲伤至极。那段精彩的描写,完全就是曾经自己的内心写照:我的人生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主,难道就是因为我所呈现出来的一切在别人眼里实在是太糟糕了吗?他们觉得我实在是太差劲了,看不过眼,才对我指手画脚,以期按照他们的样子来过活。就是那种极度的自卑,让我对玛丽亚公爵小姐第一次产生了共鸣。还有见到阿纳托利后的种种幻想:仅仅被外在迷惑,而不是去思考两个人的性格和品质是否真的合适。这种事情也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读过后觉得很害臊和愧疚。
随着之后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逐渐展现,虔诚、善良、仁爱、责任与担当,让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个角色。如果说对娜塔莎的喜欢是一种羡慕和向往的话,对玛利亚公爵小姐则是更多的认同。托尔斯泰给了她一个幸福的结局。她值得拥有。
喜欢索尼娅,是因为她很漂亮。托尔斯泰没有吝惜自己的笔墨,在大段赞誉娜塔莎的美貌之外,也多次提到美丽动人的索尼娅,而且很多细致入微的描写也让这个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我心里,索尼娅就是一个梳着两条乌黑长辫子、有一双乌黑大眼睛,为了罗斯托夫一家、她爱的尼古拉,可以牺牲一切的乖巧姑娘。她习惯于和喜欢牺牲自己,因为她觉得只有作出牺牲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尊严。在这一点上,我和她是多么的相像!但是托尔斯泰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样做的愚蠢:尼古拉心里对她有一种无法报答的感激,赞赏她的耐性和忠诚,但是却竭力疏远她。尼古拉在心里因为她过于完美、因为她无可指责而责备她。她身上有人们所珍爱的品质,但是能使他爱她的东西却很少。有时,觉得牺牲自己、委曲求全很伟大,但是除了父母,有多少人是真正在意你的呢?从小没有父母、寄人篱下的索尼娅的那种牺牲精神更早已被家人习惯了。所以,我很同情索尼娅,与她产生共鸣的同时,也点醒了我,尊严和信心不是靠无谓的牺牲换来的。
男主人公里,安德烈公爵英气逼人、有才干、家境显赫,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堪称完美;尼古拉帅气潇洒,有男子汉的责任与担当,能和玛丽亚公爵小姐最后走到一起,也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但是相比于上述两位钻石王老五级别的优质男,我更喜欢大高个、胖且壮、一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上流生活、有些胆小又懦弱的皮埃尔。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这三个字,我脑海中就浮现出高晓松老师的形象。后来,看BBC版的《战争与和平》,皮埃尔俨然是长大版的哈利·波特,一副金丝边儿的小圆眼镜儿戴出了几份亲切和温柔,更俘获了我的芳心。他在心底对娜塔莎的爱和默默保护,应该是每个女人都渴望的吧!
11.和平万岁,战争有“礼” 篇十一
军事礼品市场日渐红火起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男儿梦想铸就军事礼品的巨大市场
每天晚饭后,广州市民老林总要到五羊新城的一家名为“宏艺”军事礼品店转转,虽然这里不是军事博物馆,但是这里的橱窗中陈列的按照实际比例精缩制成的枪支、炮弹、坦克、军舰、战斗机、飞船以及军表,无一不对老林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
老林从小就是个军事爱好者,年轻时参军并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本来想当职业军人的老林在1990年不得不退伍,这是老林一生的最大遗憾。
身在地方,心在军营,老林对一切与军事相关的事情都特别关注,自从一年前老林发现这个军品店后,就像着了魔一样。老林是一个普通的工薪族,无法承受价格不菲的军事模型,只能将这份喜爱化为每天来店里看一次的行动。
像老林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尽管只看不买,军事礼品店的老板李毅还是很高兴,并热情的接待他们。李毅虽然是个商人,但是他酷爱自己的商品,看到有人也真心的喜欢这些商品,情感极易产生共鸣,何况,老林虽然自己买不了,但常常呼朋唤友介绍其他人来参观“军品”店,给李毅的生意带来很多人气。
“鲜花送美人,宝剑赠英雄”。李毅说:“男人天性爱军品,爱这些军事模型,尤其是七十年代以前的男人。因为军队是一个神圣的、阳刚的象征,人们对军队、军品、军人都有着崇高的敬意和向往。很多女人希望成为军嫂,那是出于社会对军人地位的一种肯定;很多男人则希望成为军人,穿着军装、腰间佩着枪或者剑,威武帅气。”他停顿了下,“其实之所以有这么多男人爱好这些,购买这些,主要是因为这些模型寄托了男人的阳刚梦想和青春回忆,也因此让军事礼品市场红火起来。”
不过,李毅开店时可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人热爱着这些军表、军品模型,他本来已经做好了至少前3月都亏损的打算,可是店一开张,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每天总有一些人慕着那些商品的名而来,而且不管是零售还是订单,每月都呈上升趋势,还常常有人建议,为什么李毅不能把这些店在广州多开几家,或者在其它的大城市中开些连锁?
这倒提醒了李毅。在广州,这样的军事礼品店,李毅还是第一家,而且就算在全国也没有几家有这样齐全商品的军事礼品专卖店。他觉得既然广州这家店做得好,那么在全国其它大城市应该也可以做得好。但是一个人的财力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所以尽管李毅很想扩大自己军事礼品店的规模,也还得慎重考虑一段时间。不过,李毅告诉记者:“未来肯定会向外发展,因为军事礼品的市场不仅在广州,还是在全国的其它城市都有很大的空间。至于是采取连锁方式还是其它方式,那就要拭目以待了。”
“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声声我日夜呼唤,多少句心里话,不要离别时两眼泪花,军营是咱温暖的家。妈妈你不要牵挂,孩儿我已经长大,站岗值勤是保卫国家,风吹雨打都不怕,衷心地祝福妈妈,愿妈妈健康长寿待到庆功时再回家,再来看望好妈妈……”
“货卖堆山”和“与时俱进”
正所谓“货卖堆山”,充足的货源是军事礼品店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毅表示,之所以会有很多人来这里看,来这里选购,就是因为产品齐全,更新快,能满足所有军事爱好者的各种需求。
由于多年军旅生涯,李毅与很多军品模型的厂家联系都很紧密,所以自己开这家店的时候就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了包括各式军表、军舰、枪支、炮弹、坦克、战机、飞船等200多个品种几千件单品汇聚到自己的店中,而且众多厂商还有源源不断的新品送到。这就使李毅在寻找货源上占尽先机。
李毅表示:“正是这些充足的货源保证了自己以后的财源。因为某些单件的产品也许在一些玩具店里就有见到,没什么稀奇的,但是我这里至少在广州是第一家把这么多的不同种类的产品聚集在一起,别人想买什么都有,一些军事发烧友在其它地方买不到的东西,来我这里基本都不会失望。”
李毅介绍说,一开始很多人来看纯粹是因为好奇,但是看到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精致的产品,尤其是那些可以拆卸的飞机、坦克、飞船模型,大大刺激了那些本来没有打算购买的人的购买欲望。
而且,由于和多家工厂都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李毅的军事礼品店里,客人们还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订制自己中意的商品。
另外,众多的货源也保证李毅这里的产品能够“紧抓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有什么新品,立马就会送到李毅这里。比如前段时间建军80周年庆推出的各种纪念品,如“八一功勋剑”、“八一军刀”、“中国革命第一枪”等等新品早早的就在李毅的店里出现了。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mi so la mi so,la so mi do re,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歌声飞到北京去,毛主席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得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回头客是最大的生意
在经营军事礼品店的过程中,李毅发现,纯粹的军事爱好者们买的多是小件的军品,比如说军表之类的;而一些公司、企业的老板送人或者给自家驱邪镇宅,多是买大件,比如导弹、佩剑等。大件比小件还好卖,也许这正是这些军品定位于礼品的魅力。
但是不管是爱好者买小件自己收藏,还是那些老板们买大件送人或者自用,他们常常不会只买一次,因为这里的货源齐全,因而回头客很多。
军事礼品的市场虽然大,但是它的顾客群还是针对着特定的圈子。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购买这些军品模型的人都多多少少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而且东西买回去都不会是自己一个人欣赏,一般来讲,他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好几个有着同样喜好的人,而这些人都是自己的目标客户。
发现这点后,李毅觉得做好回头客生意是自己经营上的一个重点之一。因为这些产品价格相对较高,针对的是中高层收入水平、喜爱军事模型的人,这就决定了这些军事礼品不能像其它礼品店一样有着广泛的客户群。
“与其在千千万万个路人中寻找筛选自己的目标客户,不如从这些已经抓住的顾客中顺藤摸瓜,然后一网打尽。”李毅笑言。所以李毅在每个客人购买自己的商品之后,都会留下顾客的电话和联系方式,制作了一张顾客通讯录。每当有新货上架的时候,就会给每个顾客通过短信或者电话的方式告知,偶尔这些顾客也会自己联系李毅,询问是否有新鲜的玩意儿。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地李毅就和那些顾客们成了朋友。既然是朋友,自然买他的货。当然一些李毅不时推出的一些打折优惠活动也是吸引回头客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这些回头客保证了我的营业额在一定的基础上慢慢增加,让我的生意越来越好做。有了这帮回头客,我做生意也轻松了很多,像别的店主经常会出去找生意,但是我就不用了,只用在办公室通通电话,很多生意就可以搞定,其中很多电话还是客户主动找我的,都是那些回头客带来的新朋友。这样我就可以空出很多时间去做其它的事情。”李毅颇有些骄傲的说道。
市场投资与盈利分析
那么如何开一家这样的军事礼品店呢?李毅以自己的店铺做了一个详细的市场投资与风险分析。
选址租金
李毅说,和很多其它的礼品店一样,军事礼品店的选址也尤其重要。只有选址正确,才能保证店铺的赢利。“客源”就是“财源”,对于军事礼品店而言,由于这些军事礼品不是儿童玩具,而都是按照真的军事器械按照一定比例精缩而成,价格相对较高,目标客户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因而,店铺地址一定要选在能带来充足的客流的地方,人流比较集中的商业区是最佳选择,最好这个商业区附近的军事氛围也比较浓厚,比如说有军区机关或者军人较多的地方。李毅把自己的店选在广州军区附近,寺右新马路这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上。因为一些模型体积较大,品种也很多,因此李毅建议店面面积最好稍微大些,至少在30平方米左右。现在他自己的店使用面积30平米,但还是显得有些小,200多个品种都没有完全摆放出来。租金每平方米180元。
装修货架费用
装修的费用弹性很大,要视个人的爱好决定。李毅的军事礼品店装修比较简洁,30平米的店装修大概在30000元左右。
首批存货
军事礼品的价格相对比较高,品种较多,因此首批存货至少要在15万元左右,才可能支撑起一个30平米的店面。如果投入少了,店面就可能显的空空的,聚不起来人气和财气。
员工费用
李毅30平方米的店招了3名员工,每名员工的工资平均为1700元。3人每月薪水支出为5100元。
管理、水电等杂费
军事礼品店没有什么额外的水电等支出。因为在酒店一楼,所以管理费稍微贵一点,水电、税务、管理包括一些海报、传单等广告的所有杂费每月大概1000元。
利润来源
利润主要来源于商品销售收入。李毅介绍本来开张以为会亏损至少3个月,没想到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就目前的平均情况看来,平均每月的营业额为80000左右。其中产品平均成本为80000元*60%=48000元。除去成本后的每月收入为80000元-48000元=32000元。
投资风险与建议
谈及风险,李毅觉得开军事礼品店的风险不是很大,只要你找对了货,找对了店址,再加上优质的服务,就可以赚钱,因为像这种礼品类的东西不具备太高的实效性,所以不用担心这些东西会卖不出去,恰恰像这种凝结着青春回忆的东西,老的东西也好卖。
不过李毅还是警告投资者投资之前一定要慎重,因为军事礼品价格较高,所以投入较大,比如,店里的一个高仿真导弹就要6000多元,所以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也要仔细考虑下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
12.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一千字 篇十二
这个时代,俄国还在沙皇主政的社会,虽然整个国家并没有太大的自然灾害,可是拿破仑的入侵使得这块美丽得土地到处布满战火。
我读的这本书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利用这样的历史背景些出的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全书资料浩大,前后花了托尔斯泰七八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故事仅出场人物就有五百多个,并且个个人物性格鲜明;而从血战、国王会议、贵族生日、葬礼、舞会、狩猎到农民生活等种.种场面的描述,则几乎把十九世纪初俄国的政治、社会事件包罗其中。
这本书拿破仑的战争是全书的中心。可是托尔斯泰想写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给灾民带来的苦难。
虽然在书里有拿破仑、亚历山大等许多历史人物,但他们并不是主人公;那些年轻人如娜塔纱、尼古拉、安德烈等人才是主角。
这些年轻人都还很年轻但他们为祖国挺身而出,在十几年的战争中慢慢成长,成为知识丰富的大人这是书中最令我最感动的。
从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例如写作时要给人物鲜明的个性和生命把人物写活。还有写作要,突出文章中心。最重要的是如果国难当前,要像那些年轻人一样挺身而出。
【和平与战争读后感】推荐阅读: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09-04
战争与和平观后感06-22
观《战争与和平》小说观后感300字06-10
呼唤和平,反对战争09-05
战争与和平心得10-22
战争与和平作文800字,和平的作文10-30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五年级作文07-02
战争与和平八年级作文09-04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09-25
《战争与和平》的读书笔记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