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共10篇)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篇一
第二十四教时
教材: 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
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其性质以及它与指数函数间的关
系,会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过程:
一、复习: 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
二、从实例导入:回忆学习指数函数时用的实例。
细胞分裂问题:细胞的个数是分裂次数的指数函数y2x反之,细胞分裂的次数是细胞个数的函数
由对数定义:xlog2y即:次数y是个数x的函数 ylog2x
定义:函数 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它是指数函数yax
(a0且a1)的反函数。
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的定义域为(0,),值域为(,)。例
一、(P87例一)略
x
x21
例
二、求函数y1
5
2和函数y12
2(x0)的反函数。
x
解:11
y2∴f1(x)log1(5x2)(x2)
5x2
1
21
2
y2∴f1(x)2)(2x5
1(x)
2三、对数函数的图象
由于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以对数函数的图象只须由相应的指数函数图象作关于yx的对称图形,即可获得。同样:也分a1与0a1两种情况归纳
以ylog2x与ylog1x为例
y
y
y=x y=xy=log2xo
x
o
x
y=log1x2
例
三、作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1.ylog2x2.ylog1(x2)
y y1
1 o
x
o
x
四、对数函数的性质
由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见P87 表(从略)定义域:(0,)值域:R过点(1,0)即当x1时y0 当a1时 单调递增当0a1时单调递减
由图:a1时x(0,1)时 y0x(1,)时 y00a1时 x(0,1)时y0x(1,)时y0 例
四、例五(见P88例
二、例三)
五、小结:对数函数定义、图象、性质
六、作业: P89练习2、3习题2.81、2、3
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篇二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标志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如图,△DEF是由△ABC绕着某点旋转得到的,则这点的坐标是()
A.(0,1)
B.(-1,1)
C.(1,1)
D.(2,0)
第2题图
3.将两个斜边长相等的三角形纸片如图1放置,其中∠ACB=∠CED=90°,∠A=45°,∠D=30°.把△DCE绕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2,连接D1B,则∠E1D1B的度数为()
第3题图
A.7.5°
B.10°
C.15°
D.20°
4.如图,点B在x轴上,∠ABO=90°,∠A=30°,OA=4,将△OA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得到△OA′B′,则点A′的坐标是()
A.(2,-2)
B.(2,-2)
C.(2,-2)
D.(2,-2)
第4题图
5.正方形ABCD与正五边形EFGHM的边长相等,初始如图所示,将正方形绕点F顺时针旋转使得BC与FG重合,再将正方形绕点G顺时针旋转使得CD与GH重合…,按这样的方式将正方形依次绕点H、M、E旋转后,正方形中与EF重合的是()
第5题图
A.AB
B.BC
C.CD
D.DA
6.已知△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9°后得到△A1B1C,如果A1C⊥BC,那么∠A+∠B等于()
A.41°
B.149°
C.139°
D.139°或41°
7.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第7题图
8.如图,P是等腰直角△ABC外一点,把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135°,P′A∶P′C=1∶3,则P′A∶PB=()
第8题图
A.1∶
B.1∶2
C.∶2
D.1∶
第9题图
9.如图,将△ABC绕点C(0,1)旋转180°得到△A′B′C,设点A的坐标为(a,b),则点A′的坐标为()
A.(-a,-b)
B.(-a,-b-1)
C.(-a,-b+1)
D.(-a,-b+2)
10.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AC=4,BC的中点为D.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得到△FEC,EF的中点为G,连接DG.在旋转过程中,DG的最大值是()
第10题图
A.4
B.6
C.2+2
D.8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
11.在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
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1-a)与点Q(b+2,3)关于原点对称,则a+b=________.
13.在①正方形;②长方形;③等边三角形;④线段;⑤锐角;⑥平行四边形中,绕某个点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的有________个.
1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点B′与点B是对应点,点C′与点C是对应点,点D′与点D是对应点),点B′恰好落在BC边上,则∠C=________度.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5.如图,△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45°得到△AB′C′,若∠BAC=90°,AB=A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
16.如图,在Rt△ABC中,AB=AC,D、E是斜边BC上两点,且∠DAE=45°,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连接EF,下列结论:
①△AED≌△AEF;②∠FAD=90°;③BE+DC=DE;④BE2+DC2=DE2.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0分)
17.(8分)(1)如图1,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将△ABC向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C,请你画出A′B′C(不要求写画法);
(2)如图2,已知点O和△ABC,试画出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图1
图2
第17题图
18.(8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0,4)、C(3,0).
(1)①画出线段AC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B;
②将线段CA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得到对应线段CD,使得AD∥x轴,请画出线段CD;
(2)若直线y=kx平分(1)中四边形ABCD的面积,请直接写出实数k的值.
第18题图
19.(8分)请你画出一条直线,把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和圆两个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保留作图痕迹).
第19题图
20.(10分)直角坐标系第二象限内的点P(x2+2x,3)与另一点Q(x+2,y)关于原点对称,试求x+2y的值.
21.(10分)如图,把正方形AB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正方形A′B′CD′(此时,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点A′落在CD的延长线上),A′B′交AD于点E,连接AA′,CE.求证:
第21题图
(1)△ADA′≌△CDE;
(2)直线CE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22.(10分)在△ABC中,AB=AC,∠BAC=α(0°<α<60°),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第22题图
(1)如图1,直接写出∠ABD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如图2,∠BCE=150°,∠ABE=60°,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若∠DEC=45°,求α的值.
23.(12分)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
第23题图
(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
(2)在图1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2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24.(14分)(自贡中考)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1,0),点B(0,).
第24题图
(1)求∠BAO的度数;
(2)如图1,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A′OB′,当A′恰好落在AB边上时,设△AB′O的面积为S1,△BA′O的面积为S2,S1与S2有何关系?为什么?
(3)若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S1与S2的关系发生变化了吗?证明你的判断.
答案
1.C 2.A 3.C 4.B 5.B 6.D 7.C 8.B 9.D 10.B
11.平行四边形
12.-1
13.4
14.105
15.-1
16.①②④
17.(1)(2)如图所示:
图1
图2
第17题图
18.(1)①如图所示; ②线段CD如图所示;
第18题图
(2)∵由图可知,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0,4),C(3,0),∴平行四边形ABCD的中心坐标为,代入直线y=kx,得k=2,解得k=.19.如图所示.
第19题图
20.根据题意,得(x2+2x)+(x+2)=0,y=-3.∴x1=-1,x2=-2.∵点P在第二象限,∴x2+2x<0.∴x=-1.∴x+2y=-7.21.(1)由正方形及旋转的性质,得AD=CD,∠ADC=90°,∠DA′E=45°,∴∠ADA′=∠CDE=90°,∴∠DEA′=∠DA′E=45°,∴DA′=DE,∴△ADA′≌△CDE(SAS);
(2)由正方形及旋转的性质,得CD=CB′,∠CB′E=∠CDE=90°,又∵CE=CE,∴Rt△CEB′≌Rt△CED(HL),∴∠B′CE=∠DCE.又∵AC=A′C,∴直线CE是AA′的垂直平分线.
22.(1)∵AB=AC,∠A=α,∴∠ABC=∠ACB=(180°-∠A)=90°-α,∵∠ABD=∠ABC-∠DBC,∠DBC=60°,即∠ABD=30°-α;
第22题图
(2)△AB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连接AD,CD,ED,∵线段BC绕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则BC=BD,∠DBC=60°.∵∠ABE=60°,∴∠ABD=60°-∠DBE=∠EBC=30°-α,且△BCD为等边三角形.
在△ABD与△ACD中,AB=AC,AD=AD,BD=CD,∴△ABD≌△ACD,∴∠BAD=∠CAD=∠BAC=α.∵∠BCE=150°,∴∠BEC=180°--150°=α=∠BAD.在△ABD和△EBC中,∠BEC=∠BAD,∠EBC=∠ABD,BC=BD,∴△ABD≌△EBC,∴AB=BE,∴△ABE是等边三角形;
(3)∵∠BCD=60°,∠BCE=150°,∴∠DCE=150°-60°=90°.∵∠DEC=45°,∴△DE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CE=BC.∵∠BCE=150°,∴∠EBC=(180°-150°)=15°,∵∠EBC=30°-α=15°,∴α=30°.23.(1)①∵∠BAC=∠DAE,∴∠BAE=∠CAD,∵AB=AC,AD=AE,∴△ABE≌△ACD,∴BE=CD;
②由△ABE≌△ACD得∠ABE=∠ACD,BE=CD,∵M、N分别是BE、CD的中点,∴BM=CN,又∵AB=AC,∴△ABM≌△ACN.∴AM=AN,即△AMN为等腰三角形;(2)(1)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
24.(1)∵A(-1,0),B(0,),∴OA=1,OB=,且∠AOB=90°,∴∠BAO=60°;
(2)S1=S2.理由如下:
∵∠BAO=60°,∠AOB=90°,∴∠ABO=30°,∴OA′=AO=AB,∴OA′=AA′=AO,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A′的边AO、AA′上的高相等,∴△BA′O的面积和△AB′O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S2;
第24题图
(3)S1=S2的关系不发生变化;
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篇三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及其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学生讨论“汽车和飞机的应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采用分组导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1)通过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以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开放和创新的目的。
(3)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电力的应用,认识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2)学习“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事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
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难点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有句话叫“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家都很熟悉但大家知道这种今天看起来毫不稀奇的现象最早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导入新课。
(生:读“导入框”内容)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电气时代”的到来
提问学生:“你的家中或周围有哪些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生:说出电器名称及用途)指导学生看教材内容,介绍电力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逐步取代蒸汽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B、“发明大王”爱迪生
出示幻灯片《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人物是谁。
哪位同学能依据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讲述一个关于爱迪生的小故事?爱迪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道理?
(生:观看幻灯片回答:“发明大王”爱迪生。)1.有的学生讲。许多人称爱迪生是“天才”,他却回答:“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讨论,阐述观点。
2.他在电器发明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3.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请看同学们排演的一幕话剧《假如没有电》。用心体会电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生:排演小话剧《假如没有电》)回答:
1.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2.没法看电视,晚上到处一片漆黑。
3.家用电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教师总结: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C、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师讲述电力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交通运输工具也有了很大改进。请每一小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你们所熟悉的交通工具。
那么你知道这些交通工具中哪些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吗?(生: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积极抢答。如: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请小组同学依据教材知识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讲述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演变历程,对学生的展示情况予以表扬、鼓励。
(生:1.小组一:利用收集到的图片展示《汽车的演变》 2.小组二:制作多媒体课件《拥抱蓝天》,展示飞机的演变历程)提问:中国历史上第一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是谁研制成功的?(生:设计师冯如)组织学生讨论“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谁说得有道理?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生:学生分成两组,各推举代表进行辩论。)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评价,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便利。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汽车、飞机工业。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其消极后果。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科技新成就,克服其负面影响,使它们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勤奋努力,学好知识,做一个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明大王”爱迪生内燃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新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4.【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篇四
章教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课标分析:、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本条标准并未将学习的要求定位在完整掌握目前广为承认的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如同心圆地带理论、梯度理论、扇形理论、城市内部的中心地结构理论等)上,而是定位在能用这些理论中反映出来的地理原理来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差异。至于“要学习几个理论”、“学习哪个理论”、“要掌握某个理论中的哪些概念或原理”等问题,该条标准亦未作出具体的规定,而是强调“运用实例”,对具体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而理解其形成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地理思想。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本条标准涉及人口和城市两部分内容。其中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可放在第一章处理。第二章应重点放在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讨论上。
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域集聚的特定文化现象,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其中最显著例子是不同的宗教文化形成不同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寺庙教堂等建筑物的形态和风格。学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的形成。
考虑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和日常的媒体接触中,已对世界和中国的一些城市文化景观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实际的体验,因此这条标准的达成,可以通过举一两个具体的典型实例来讨论。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二部分: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
对照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发现,本节教材并未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作专门的讨论,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补充这部份内容。考虑到课时关系,在补充这一内容时,不必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可在讨论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后,举一两个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适当讨论即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理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分析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其积聚而成的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观点;
2、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1、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2、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分析、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新课引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每个城市内部,部位不同,作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也不同,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板书】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8—2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内容,思考:城市中的土地有那些主要的利用方式?(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什么是集聚效应?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分别是怎样形成?不同功能区有明确界线吗?(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并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主要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无明确的界线)城市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是那种?(住宅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为什么?(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部分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其有何功能?工业区是怎么形成的?其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分析、讲解,并适时引导读图)
【板书】
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举例: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住宅区
①地位: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②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引导读P19图2.2“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布局区位
城市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房屋面积
较大(有的是独立庭院)
狭小(拥挤密集)
环境
优美
较差
配套公共设施
齐全
不齐全
商业区
①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P18第二段]
②分布特点: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③商业区分布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市场最优(市中心)、交通最优(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④中心商务区(cBD):建筑物高大密集[引导读P20图2.3“纽约的cBD——曼哈顿”]
分布: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功能:商业活动的中心和服务中心。
工业区
①形成: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企业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导致工业企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②布局特点: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原因: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引导读P20图2.4“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
【练习】、P19“读图思考: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点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文化和高科技园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P21“活动”(点拨:
1、(1)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尖沙咀和中环,其外围主要是混合土地利用带。(2)高级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分布不相邻。因为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而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优美。(3)略。
2、略)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城市内部,部位不同,作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也不同,并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城市中主要功能区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各功能区的成因不同导致分布特点的差异。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2、功能分区
(1)形成:
(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住宅区
①地位: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②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布局区位
城市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房屋面积
较大(有的是独立庭院)
狭小(拥挤密集)
环境
优美
较差
配套公共设施
齐全
不齐全
商业区
①形成:
②分布特点:
③商业区分布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④中心商务区(cBD):
分布:
功能:
工业区
①形成:
②布局特点:
第2课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新课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城市内部,部位不同,作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也不同,并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而不同的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今天我们将要来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板书】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承转)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知识。
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让学生自行阅读即可)
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21—2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并完成下表:
(归纳)有时间的话也只做适当讲解分析即可
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示意图
同心圆
模式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平原地形,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 图2.6a
扇形
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
图2.6b
多核心
模式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图2.6c
(过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接下来学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
【板书】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承转)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也就是地租的高低。而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其对于土地利用来说,就是地租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板书】经济因素(地租):主要因素
①距市中心的远近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23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并完成P23“读图思考”。
(点拨)、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远近变化最快,住宅用地其次,工业用地变化最慢。
2、oA处应为商业区,AB处应为住宅区,Bc处应为工业区。
(讲解、分析、归纳)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
占地少,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
最大。因而位于距市中心最近的oA区,在oA区商业支付的租金最高
较小。因而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AB区,介于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
较小。在距市中心最远Bc区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
(承转)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除了我们刚学到的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影响外,还会受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
【板书】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通达度)
(提问)请同学们判断下面三种“交通区位”的“通达度”与“租多高低”。
区位
通达度
租金
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
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
远离公路的地区
(讲解、分析、归纳)
区位
通达度
租金
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
最高
最高
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
较高
较高
远离公路的地区
较低
较低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这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23图2.8“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举例”,思考: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除经济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后,讲解、分析、归纳)【板书】其他因素:
①收入(工资水平)——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②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③民族与宗教:——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引导学生案例探究“案例1: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并强调:案例1说明民族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这也反映出了地域文化对城市地域的影响。)
④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也逐渐发展变化。
【板书】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24中间的一段文字,完成下表:
城市发展的初期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城市的地域范围
各类功能用地的关系
工业发展方向
原因分析
(学生回答后,讲解、分析、归纳)
城市发展的初期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城市的地域范围
狭小
扩大
各类功能用地的关系
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
分异明显
工业发展方向
在市中心形成工业的自然团聚
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外迁
原因分析
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引起
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过渡)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怎样使城市结构合理化是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我们要注意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4“活动”
(点拨)方案二较为合理。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这种城市地域结构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职工上下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产生影响和污染等。方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外围的居住用地可以与工业区之间建立卫生防护带,减轻工业用地对居住用地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
(学生回答后,讲解、分析、归纳)【板书】
三、城市的合理规划、关键: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2、居住区和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
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
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
卫生防护带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地租),着重学习了影响地租高低的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远近两大方面,当然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除了经济因素这一主要因素外,还有收入水平、知名度、民族与宗教、历史因素等;还知道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并探讨了有关城市的合理规划。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概念:
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地租):主要因素
①距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通达度)
其他因素:
①收入(工资水平)
②知名度:
③民族与宗教:
④历史因素: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三、城市的合理规划、关键: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2、居住区和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
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
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
5.【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1、欣赏《流浪者之歌》
2、欣赏《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片段)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感受吉普赛人生活的艰辛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特征;欣赏《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片段),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2、采用分段聆听与整体聆听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乐曲音乐形象;采用聆听、模唱主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
3、能够记忆乐曲《流浪者之歌》的主题旋律;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
欣赏两首乐曲,感受乐曲情绪,分析乐曲音乐形象。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播放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片段,请学生说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师生交流、复习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2、欣赏《流浪者之歌》
(1)教师播放乐曲《流浪者之歌》,学生初次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2)教师简介作曲家萨拉萨蒂。(3)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①学生随琴视唱第一部分主题。
②聆听乐曲第一部分。提问:乐曲的速度、音区等音乐要素,刻画了吉普赛人怎样的性格特征和形象?
(4)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①学生随琴视唱第二部分主题。
②聆听乐曲第三部分。教师提问:你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5)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①学生随琴视唱第三部分主题。
②聆听乐曲第三部分。提问:这部分音乐的力度、速度是怎样的?刻画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6)欣赏乐曲第四部分
①学生随琴视唱第四部分主题。
②聆听第四部分。教师提问:这部分音乐的力度、速度与前面几个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7)完整欣赏乐曲
学生随音乐想象乐曲所描绘的形象。
3、欣赏《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片段)(1)完整聆听乐曲所描绘的形象。(2)学生视唱以下两个主题。
(3)学生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教师提问: ①以上两个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
4、小结下课 教学后记:
6.【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篇六
1.相似三角形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能够熟练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3.会根据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由相似比求出未知的边长;
4.掌握利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教学难点】
熟练找出对应元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什么是相似形?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标准是什么?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由复习中引入,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由此可以说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在△ABC与△A′B′C′中,∠A=A′,∠B=∠B′,∠C=∠C′,ABBCAC,那么△ABCABBCAC1
与△A′B′C′相似,记作△ABC∽△A′B′C′.“∽”是表示相似的符号,读作“相似于”,这样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读作“△ABC相似于△A′B′C′”.由于∠A=∠A′,∠B=∠B′,∠C=∠C′,所以A与A′是对应顶点,B与B′是对应顶点,C与C′是对应顶点,书写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以便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角、对应边.如果记
ABBCAC=k,那么这个比值k就表示这两ABBCAC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相似比就是它们的对应边的比,它有顺序关系.如△ABC∽△A′B′C′,它的相似比为k,即指
ABAB=k,那么△A′B′C′与△ABC的相似比应是,就不ABABABBCAC=1,所ABBCAC是k了,应为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如果△ABC∽△A′B′C′,相似比k=1,你会发现什么呢?以可得AB=A′B′,BC=B′C′,AC=A′C′,因此这两个三角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大小也相同,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试问:①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②相似的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
2.△ABC中,D是AB上任意一点,过D作DE∥BC,交AC边于E,那么△ADE与△ABC是否相似?
【分析】判断它们是否相似,由①对应角是否相等,②对应边是否成比例去考虑.能否得对应角相等?根据平行线性质与一个公共角可以推出①,而对应边是否成比例呢?可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推得判断出△ADE与△ABC相似.AEDEDEAD,通过度量发现,所以可以ACBCBCAB
思考(1)你能否通过演绎推理证明你的猜想?
(2)若是DE∥BC,DE与BA、CA延长线交于E、D,那么△ADE与△ABC还会相似吗?试试看,如果相似写出它们对应边的比例式.2
【归纳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例1 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AB的三等分点,DE∥BC,DE=5,求BC的长.解:∵DE∥BC, ∴△ADE∽△ABC,∴DEBC=ADAB=13,∴BC=3DE=15.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所示,DE∥BC.(1)如果AD=2,DB=3,求DE∶BC的值;
(2)如果AD=8,DB=12,AC=15,DE=7,求AE和BC的长.2.如图,梯形ABCD中,AD∥BC,点E是边AD的中点,连接BE交AC于点F,BE的延长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GEAE;GBBC(2)若GE=2,BF=3,求线段EF的长.3
【答案】1.(1)DE∶BC=2∶5(2)AE=6,BC=35.2GEED.又∵ED=AE, GBBC2.(1)证明:∵AD∥BC,∴△GED∽△GBC,∴∴GEAE.GBBCGEAE, GBBC(2)设EF的长为x,则由(1)知又∵AEGEGEEF,∴,即 BCGBGBBF2x,解得x1=-6(舍去),x2=1, 2x33∴EF=1.【教学说明】第2题教师适当点拨,小组讨论后独立完成.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7.【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篇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已知关于x的方程(m-1)+2x-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
A.1
B.-1
C.±1
D.不能确定
2、一种药品原价每盒25元,经过两次降价后每盒16元.设两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x,则x满足()
A.16(1+2x)=25
B.25(1-2x)=16
C.16(1+x)2=25
D.25(1-x)2=16
3.抛物线y=3(x+2)2-5的顶点坐标是()
A.(2,5)
B.(﹣2,5)C.(﹣2,﹣5)D.(2,﹣5)
4、下列生态环保标志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5、在以下所给的命题中:①直径是弦;②弦是直径;③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④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⑤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正确的个数为()个。A.1
B.2
C.3
D.46、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AB=8,AE=1,则弦
CD的长是()
A.
B.2
C.6
D.87、一元二次方程y2﹣y﹣=0配方后可化为()
A.(y+)2=1
B.(y﹣)2=1
C.(y+)2=
D.(y﹣)2=
8、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①;②;③;
④若点,均在抛物线上,则;
⑤.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9.已知α,β是方程x2-3x-4=0的两个实数根,则α2+αβ-3α的值为
.
10.将二次函数y=(x﹣2)2+3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________ .
1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a+1)x+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12、直线y=mx+n和抛物线y=ax2+bx+c在同一坐标系中的位置如下左1图所示,那么不等式mx+n<ax2+bx+c<0的解集是
.
13.一根水平放置的圆柱形输水管道横截面如下左2图所示,其中有水部分水面宽0.8米,最深处水深0.2米,则此输水管道的直径是
14.已知⊙O的半径为10,弦AB∥CD,AB=12,CD=16,则AB和CD的距离为_________.
15.如下左3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PB绕点B顺时针旋转能与△CP′B重合,若BP=1,则PP′=
.
16.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y(单位:m)关于滑行时间t(单位:s)的函数解析式是.在飞机着陆滑行中,最后4
s滑行的距离是___________m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7.(12分)解方程:
(1)2x2-5x-3=0.
(2)2(x﹣3)=3x(3﹣x).(3)(x-4)2=(5-2x)2
18.(8分)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1)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1,0)、B(3,0),且过点C(0,-3);
(2)抛物线顶点是(-1,8),且过点(1,4).
19、(3+5=8分)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
(1)养殖场有4万只鸡.假设有一只鸡得了禽流感,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到第三天会共有病鸡169只,求一只病鸡每天会传染多少只鸡得禽流感?
(2)为防止禽流感蔓延,防疫部门规定,离疫点3千米范围内为捕杀区.所有的禽类全部捕杀.离疫点3~5千米范围内为免疫区,所有的禽类强制免疫;同时对捕杀区和免疫区的村庄,道路实行全封闭管理.现有一条笔直的公路通过禽流感病区.如图所示,为疫点,在捕杀区内的公路长为4千米,问这条公路在该免疫区内有多少千米?
20、(6分)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1)求的取值范围;(2)若此方程的两实数根,满足,求的值.21.(7分)新兴商场经营某种儿童益智玩具.已知成批购进时的单价是20元.调查发现:销售单价是30元时,月销售量是230件,而销售单价每上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件,但每件玩具售价不能高于40元.每件玩具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月销售利润恰为2520元?
22、(6分)如图,等腰Rt△ABC中,BA=BC,∠ABC=90°,点D在AC上,将△ABD绕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BE.
(1)求∠DCE的度数;
(2)若AB=4,CD=3AD,求DE的长.
23、(11分)鹏鹏童装店销售某款童装,每件售价为60元,每星期可卖100件,为了促销,该店决定降价销售,经市场调查反应: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10件.已知该款童装每件成本30元.设该款童装每件售价x元,每星期的销售量为y件.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每件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3)①当每件童装售价定为多少元时,该店一星期可获得3910元的利润?
②若该店每星期想要获得不低于3910元的利润,则每星期至少要销售该款童装多少件?
24、(14分)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A点坐标为(-3,0),与y轴交于点C,点D(-2,3)在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分)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有一动点P,使PA+PD的值最小,求P点坐标,并求PA+PD的最小值;(4分)
(3)若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使三角形ABP的面积为6,求P点坐标;(4分)
(4)点M在抛物线上,点N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以点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3分)
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因、进程及意义,知道《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的意义,罗伯斯庇尔专制统治的原因、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归纳总结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能够客观评价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的贡献。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等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开始标志、《人权宣言》内容与意义 难点: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图片:卢浮宫、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设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吗?
(二)、讲授新课: 一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实:
①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进入腐朽没落的时期。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路易十五
2、法国启蒙思想:
18世纪开始,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__旧制度__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宣传__自由__、__平等__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伏尔泰 卢梭 孟德斯鸠 二、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①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为此,国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问题;
②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③发展——《人权宣言》的颁布: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__人权宣言__》,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89年8月;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第三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
——《人权宣言》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群情激昂,封建君主制退出历史舞台是民心所向。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在政变中被送上断
头台,雅各宾俱乐部解散,法国大革命结束。
④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成立救国委员会,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雅各宾派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但打击面过宽,搞得人人自危;⑤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结束雅各宾俱乐部解散,法国大革命结束。
罗伯斯庇尔
3、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三、拿破仑帝国
1、拿破仑组成新政府的时间。
雾月政变
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马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2、《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封面
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__拿破仑法典__》,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3、拿破仑帝国:
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称拿破仑一世,法国进入了帝国时代。
挪威丹麦莱茵同盟华沙大公国奥地利帝国瑞士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西班牙 拿破仑对外战争:初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期:变为军事侵略性战争。
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同时也对当地人民压榨和掠夺。
1812年,拿破仑率军远征俄国失利,元气大伤。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流
放中的拿破仑
(三)、本课小结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次规模大、范围广、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人权宣言》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动员。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质。
(四)、板书设计:
第 20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背景:
2、法国启蒙思想: 二、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
2、过程:
3、意义
三、拿破仑帝国
1、拿破仑组成新政府的时间。
2、《拿破仑法典》
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篇九
扇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使学生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3.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到本单元为止,学生已经学完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因此,本单元除了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例1)之外,又新增了一道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选择不同统计图的例题(例2),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理解这三种统计图在使用上各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
(二)具体编排 1.例1。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通过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要求:你能算出喜欢每种运动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吗?以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引出扇形统计图的教学。
教材让学生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未完成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大小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百分比的过程,初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完成了扇形统计图后通过三个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2.例2。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各异,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条件也不一样,例2以三组校园树木数量相关数据,通过不同的统计内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统计图的多样化与优化中进一步认识各统计图的特点。同时体会相同的统计对象,当需要表达的信息不同时,选择的统计图也不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的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第(1)小题统计的是树木总量在2007~2011年之间的变化情况。既可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这一题对比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突出选择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条件,即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时用折线统计图更直观。
第(2)小题统计的是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既可以用扇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条形统计图只是直观呈现了各种树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而扇形统计图能更直观、有效地看出校园树木数量的分布情况,突出选择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条件:当需要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小题统计的是各种树木的数量,教材中只出现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在对比三种统计图特点的基础上突出选择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条件:当只需要表示各项目的数据时,用条形统计图就可以了。
四、教学建议
1.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2.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节约用水
一、教学内容
通过对水龙头漏水情况的调查,了解水资源浪费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具体建议并落实在行动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3.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把节约用水落实到行动上。
三、具体编排
本活动包含以下环节。(1)收集信息。
通过板报的形式给出地球水资源的一些统计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水资源匮乏,帮助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1)观察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实际调查一下学校或家里漏水水龙头的数量。(2)选择其中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测量出它一定时间漏水的量。(3)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节约用水的资料。
(2)分析数据。
小组同学合作对收集到的一定时间水龙头漏水的量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出水龙头每分钟漏水的速度。然后,对各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针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收集到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不一样,怎样表示全班同学调查到的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
(3)解决问题。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把有限样本得出的结论进一步类推到更大的样本,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对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一个客观而量化的认识。
(4)提出方案。
对课前收集的节约用水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提出具体的节约用水的方案,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
四、教学建议
10.【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教学目标
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掌握这两个性质的运用.
复习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引导总结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让学生合作讨论,得出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中心对称?什么叫对称中心? 2.什么叫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3.请同学随便画一三角形,以三角形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画出这个三角形关于这个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并分组讨论能得到什么结论.
(每组推荐一人上台陈述,老师点评)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分两种情况作两个图形
(1)作△ABC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2)作关于一定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第一步,画出△ABC.
第二步,以△ABC的C点(或O点)为中心,旋转180°画出△A′B′和△A′B′C′,如图1和用2所示.
(1)(2)从图1中可以得出△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
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O在这些线段上且O平分这些线段.
下面,我们就以图2为例来证明这两个结论.
证明:(1)在△ABC和△A′B′C′中,OA=OA′,OB=OB′,∠AOB=∠A′OB′
∴△AOB≌△A′OB′
∴AB=A′B′
同理可证:AC=A′C′,BC=B′C′
∴△ABC≌△A′B′C′
(2)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
同样地,点O也在线段BB′和CC′上,且OB=OB′,OC=OC′,即点O是BB′和CC′的中点.
因此,我们就得到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例1.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就是绕O旋转180°,因此,我们连AO、BO、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
解:(1)连结AO并延长AO到D,使OD=O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
(2)同样画出点B和点C的对称点E和F.
(3)顺次连结DE、EF、FD.
则△DEF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例2.(学生练习,老师点评)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只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二、巩固练习
教材P70 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及其它们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74 复习巩固1 综合运用6、7.
1.下面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直角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梯形 D.两条相交直线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全等
B.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随边数增多而减少 C.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3.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的所示的图形,已知∠CED′=60°,则∠AED的大小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20《创造宣言》第2课时【教案】12-01
2023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08-28
七年级上册__第三单元_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01-1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07-2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9-15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9-24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1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