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产文员的工作职责

2025-01-22

关于生产文员的工作职责(精选11篇)

1.关于生产文员的工作职责 篇一

1 切实落实安全预防工作

1.1“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职工安全意识不足, 马虎大意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煤矿企业只有切实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工作, 切实落实相关的预防工作, 才能有效防止因为煤矿企业没有落实预防工作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1.2“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

预防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出现事故征兆或在发生事故之前, 运用一系列预防策略彻底消灭一些不安全因素。这就需要在生产时必须具备严谨的态度, 防止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存在的细微缺陷和隐患, 必须要避免侥幸心理的存在, 应当通过科学、高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

1.3“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科学、合理地安排预防工作, 能够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通常来说, 煤矿生产的环境较为复杂, 所以, 对煤矿安全生产产生威胁的因素也比较多。这就需要煤矿企业及时对存在缺陷的设施进行改造, 加强对员工技术薄弱的环节的技术培训、教育工作, 提升安全制度执行、管理的力度, 从设施品质、人员技术方面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2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生产的首要工作, 任何乱作为、不务实和不作为的行为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在安全方面, 会存在一时的侥幸和疏忽, 尽管能够运用辩解、突击和蒙骗的方式推脱责任, 但是, 这样就会留下一个不定期的炸弹, 非常容易让管理人员产生懒惰的心理。如果采用这种心理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轻则导致自己变得懒惰, 重则会危害到煤矿的安全生产, 严重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发展。

“临时抱佛脚”尽管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别人的信任, 然而却经不起时间的沉淀。安全隐患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可以隐藏一时, 却也可能突然爆发出来——一旦发生, 就会是巨大的安全事故。针对隐患问题, 如果只是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断定, 而没有采取相关的应对策略, 便会埋下安全隐患。当隐患问题被查以后, 本人受到相应的惩罚才会清楚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不作为和不重视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 但在这个时候后悔已经于事无补了。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从日常生产工作当中的点滴入手, 让安全理念能够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 并且将这些理念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这样才可以实现“以不变应万变”。这里“不变”的是平常一丝不苟地开展安全生产的态度;对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 必然可以从容应对“万变”的安全事故和突击检查。

3 采用精细化管理

在煤矿企业进行生产过程中, 也许存在对安全管理的细节部分总是不屑一顾的人。但是, 他并没有意识到, 安全生产是保障煤矿企业有序发展的先决条件, 而要想达成安全生产的目的, 就必须要对细节进行管理。

在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 广大工作人员必须要戴着“显微镜”进行隐患排查, 同时, 也必须要通过“放大镜”来无限放大相应的隐患, 并及时进行整改, 必须要从大局着眼, 从细节入手, 将安全铭记于心。

每个人都想做大事, 但是, 没有将小事做好又怎么谈得上做大事呢?在煤矿生产中, 不缺少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缺乏的是切实落实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在现实工作当中, 总会存在一些群体, 他们漠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对细节的把控, 以至于自己也会在这些细微的疏忽中失去生命。

始终注重对细节的把控, 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是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从细节着手, 不可以忽略任何一个细微的部分, 不可以留下任何一个死角, 不可以遗漏任何细微的隐患, 要尽可能保持每个细节的完美度, 这样才可以保障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

“注重细节”并非一句口号, 其属于一种智慧、一种眼光,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最终将其变成一种习惯。

4 规范职工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煤矿企业中, 职工的行为习惯自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这些行为中, 有的是无害的, 而有的则存在着巨大的隐患。比如, 部分在地面工作的人员见到熟人喜欢打招呼、开玩笑, 有的井下工作人员则喜欢利用间隙时间在原地打盹, 有的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麻痹大意, 这些行为都非常容易引发意外。

许多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开展一些“手指口述”的操作示范和岗位行为规范培训, 主要目的在于纠正一些员工的不良行为, 让广大员工能够在岗位中进行有效、规范的操作。而在煤矿生产进程中, 各种隐患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 工作人员无论身兼何职, 生产的时候都应当规范上岗、遵守制度, 切记不能依自己的习惯来进行操作, 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5 落实群体安全防治工作

在煤矿企业中, 总有一些职工认为安全生产与自己无关, 片面的认为安全管理是属于领导层和安全员负责的内容。出现这种错误认知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员工并不清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缺乏安全意识, 非常容易在主观方面出现麻痹、思想放松警惕的情况, 其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毫不在意安全问题, 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殊不知, 正是因为这种态度的存在, 为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安全生产仅仅依靠领导层和安全员的管理是难以奏效的, 领导层和安全员的责任主要在于检查和监督, 全面把握生产现状,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消灭隐患。然而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 由于员工众多, 煤矿生产范围广, 危险因素多, 煤矿企业无法安排专人监督每一个员工。所以说, 安全生产需要员工的共同努力。

同煤集团2006-01-26提出了“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 这对同煤的安全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转变了安全管理思维。“人人都是通风员”充分依靠员工群体, 明确赋予每名员工安全工作的参与权、管理权, 从而发挥了广大员工抓安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改变了过去“安全工作是领导的事, 是专业部门的事”的狭隘认识和习惯思维, 实现了安全工作由依靠组织领导和专业部门强制执行向依靠广大员工主动、自觉地执行转变。 (2) 提供了安全管理平台。“人人都是通风员”理论的创立, 从体制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一通三防”特别是瓦斯管理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为所有人员参与“一通三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 员工不仅可以自保, 还可以互保, 实现了“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的转变。

几年来, 经过实践, “人人关注通风, 人人重视安全”的氛围浓厚、热烈, 安全管理得到强化, 员工素质显著提升, 作业环境得到了改善, 安全工作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有效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有效扼制了零敲碎打事故, 安全指标持续低控。

6 加大安全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力度

一旦发现安全隐患, 必须要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策略, 将整改任务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上, 限定时间, 最后消灭安全隐患, 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个完善的安全闭环管理流程, 能够将煤矿生产当中的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掉。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许多煤矿企业的闭环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对于一些安全隐患的判断和处理, 要么不够果断, 要么拖泥带水, 以致出现旧的隐患还没排除, 新的安全隐患又接踵而至的局面。

做好安全闭环管理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必须要严谨、认真地对待安全工作, 必须要避免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出现。工作的开展如果虎头蛇尾, 那这个工作必然是存在缺陷。在实际工作中,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对事故起因进行调查时, 许多事故通常都是因为安全隐患处理得不够完善所致, 等到事故发生后, 所有的补救已经晚了。而许多安全检查同样也存在相似的情况, 找出了安全隐患, 只是开具一张整改通知书或高额的罚款单, 之后的事情任由其发展——这些安全隐患是否排除, 整改情况如何, 仿佛已经事不关己了。长久以往, 事故自然难以避免。

排除安全隐患必须要从每一件事情着手, 必须要深入到现场, 以一种不处理好绝不罢休的心态去处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落实, 安全隐患生存的空间必然会越来越小。安全生产必须要贯穿于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 切实落实安全闭环管理, 这样, 才能有效保障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安全生产不存在捷径, 只有坚持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 预防为主, 从细节入手, 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 促进煤矿企业安全、有序的发展。

摘要:作为“三高”行业的煤矿产业, 历来以事故率高、劳动强度高和从业危险度高著称, 安全生产自然也就成为煤矿行业的重中之重。鉴于此, 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 结合煤矿实际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提出几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措施, 旨在为促进我国煤矿产业安全、有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煤矿,“三高”行业,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周立群.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科技, 2012 (5) .

[2]赵鹏, 赵强.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0 (1) .

2.关于生产文员的工作职责 篇二

【关键词】小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探讨

在小型渔业船舶安全生产工作中,造成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

一、渔船管理方面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明确了对于渔业船舶的检验是强制检验,但对于船舶所有人,因其法律意识参差不齐,有的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逃避检验,驾驶不适航的渔业船舶违规出海生产,这是渔业生产事故的多发群体。在作业区域的范围中,他们无固定的区域作业,作业时间也不固定,对其实行动态管理难度很大,这是造成违规渔船存在的重要方面。

二、渔业生产者的技能与其证书不相符

《海上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了船舶必须配备合格的船员。在船员的组成中,职务船员是骨干,普通船员必须在职务船员的指导下进行生产。我们在进行船员岗前培训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远远超出对其实际操作的考察,船员取得职务证书,仅仅是证明他具备上岗的资格,至于上岗后能否真正胜任,我们却是很难对其实行动态管理,促成了部分船员在培训中仅是为了取得证书,在生产中,却依然按习惯做法进行生产,没有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这就造成了所持证书与其实际技能严重相背离的局面。

三、没有制定渔业安全生产规程

渔业生产因受风、浪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生产环境极其恶劣,生产强度很大,属于高危险行业。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必须环环紧扣,人与人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对于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必须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自的职责,严格按生产的规程进行生产。

为了避免或减少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

一、加强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建设,科学划分小型渔业船舶检验管理事权,改善工作环境、执法装备;强化小型渔业船舶验船师队伍建设,突出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提高验船师的专业技能,造就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提升验船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小型渔业船舶检验技术支撑。一是各级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要创造条件,开展与小型渔业船舶安全相关的技术研究,指导小型渔业船舶检验工作;二是各级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要结合本区域特点,建立完善小型渔业船舶船型谱,供渔民或企业选择使用。

三、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要让广大渔民认识到,渔业船舶检验的宗旨是为渔民服务,而不是为了约束渔民,更不是仅仅为了收费,使渔民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要结合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健全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的各项相关制度,明确和规范渔业船舶检验及监督管理的工作内容及程序,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要千方百计提高渔船受检率,以签订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目标责任制为切入点,积极改进方式方法,主动出击,做好小型渔业船舶检验工作。要深入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的宣贯活动,通过散发传单、张贴大幅标语、现场咨询等方式加大宣贯力度;通过有线电视播报、召开渔民大会等形式扩大宣传面;结合登船检验、给渔民发证、出海检查等有利时机进行一对一宣传。通过以上形式的宣传和服务,让广大渔民对渔船检验的认识真正得到提高,变被动检验为主动检验,强化渔民“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自律意识。

四、加强人为因素控制,人的因素永远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加强人为因素控制就是要对船员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首先,我们在渔船进出港签证时不仅要检查其船员持证情况,而且要逐一核实在岗人员与其证书是否相符;在渔业事故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直接责任人,根据其过失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依据相关的渔业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五、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监督检查渔业船舶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应纳入渔业安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对各渔业船舶所有人进行安全教育,并结合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以案说法,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其次,我们要检查其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制度,其目的就是规范和约束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

六、整合现有的渔业执法资源,实行联合执法,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对高风险产业尤其重要。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基层船检部门的执法工具配备严重不足,没有能够深入到渔业作业区的执法船舶,也就不能够对渔业船舶在生产中实施动态管理,这就严重制约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这种情况,对小型渔业船舶的安全管理工作应通盘考虑,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整合现有的渔业执法资源,与渔政部门实行联合执法,借助渔政执法船深入到渔业作业区域实施检查,既可核查其渔业生产是否得到行政许可,又可监督检查其在生产活动中是否真正落实了安全操作规程,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形成有效监督力量,从而促进渔业生产安全、合法、有序地开展。

七、强化服务,实现三个根本“转变”,为渔民做好事,做实事。

要本着“民之所需,我之所为”的工作原则,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服务手段,深化服务内涵。一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过去渔民、造船厂家上门申请检验,转变为主动上门为渔民、造船厂家提供服务;二是由注重服务形式向注重服务内涵转变。为渔民服务不能只停留微笑服务上,更要在搞好质量服务上做文章。三是由局部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大力倡导以窗口服务向全方位转变的工作理念,在为渔民、船厂提供优质检验服务的同时,及时地把我们掌握的好信息、先进技术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协调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小型渔业船舶生产安全工作量大面广,关系渔民切身利益,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能有所松懈,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实践、注重总结,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规划、统筹的推进小型渔业船舶检验管理,全面做好小型渔业船舶生产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3.经典的生产文员岗位职责 篇三

1、物业部来电,铃响三声内必须接起电话,做到热情、耐心答复客户提出的问题;及时、准确的做到电话分流。

2、因物业部工作较忙,尽量回绝推销等电话。

3、当来电者要找的人不在时,应问清来电者姓名及联系方式。

4、当接到报修电话时应问清对方单元号、姓名、报修项目、位置及目前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或报修。

5、认真听取客户对部门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6、接到客户投诉电话,应稳定客户情绪,不推卸责任,做好解释工作。

二、客户接待

1、主动、热情、耐心的接待来访客户。

2、做好分流工作,礼貌回绝无关人员。

三、办公室管理

1、物业部全体人员都必须注意个人的仪容仪表,保持衣冠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2、员工上岗应按规定着工服,必须佩带工牌。

3、员工应注意物业部的形象,不得在办公区域做与办公无关的事。(如大声喧哗、打闹、吃东西、看报,吸烟等)

4、每位员工应做到保持桌面及地面整洁卫生。

四、文件管理

1、文件要做到明确的分类、编号、归档。

2、文件档案目录清晰、明确。

3、及时补全档案中常用的文件或表格。

4.关于生产文员的工作职责 篇四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日常生产对电力能源需要日益提高,由于在日常电力生产中存在电网、机械设备以及人身等安全隐患,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因此要求监察人员加强电力生产全方位的安全监察,从而更好为社会生产保驾护航。

1 电力安全生产常见问题

1.1 电力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

部分电力企业比较重视电力作业关键内容,时常忽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是笔者发现很多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日常电力生产工作中,而电力企业忽视日常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其管理制度也存在严重漏洞,这对造成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埋下严重隐患,电力企业需要重视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会上心,才能有动力去制止日常生产违章的举止行为。

1.2 违章操作屡见不鲜

在实际的电力生产活动中,违反安全生产条例的设备操作、生产管理以及生产纪律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些违章操作是造成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导火索,如配电维护人员在没有办理维修单填写的手续,没有熟悉设备损坏情况直接进行操作维修,造成了设备漏电触电的安全事故。除此以外,有些修理人员仗着自己经验丰富,对于强调在维修前要求断电、验电要求置之不理,这些违章操作行为对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1.3 电力生产设备管理存在漏洞

电力企业在开展日常电力生产过程中,没有制定一个相对规范工作程序,这就导致日常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对于电力生产设备来讲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缺陷,一旦电力设备出现瘫痪,必然影响生产进度,甚至可能造成安全事故。这归根结底是因安全工作不能产生效益,电力企业不重视电网管理安全工作,这种管理上的漏洞实时威胁了电网运行安全。

1.4 电力生产安全制度大打折扣

电力企业在进行日常生产活动时,往往不能遵循有关部门颁布的安全规章 , 最终造成电力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正是由于电力企业忽视,造成电企员工对于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了解,但为更有效率完成生产指标,工作人员往往略知一二没有完全领会规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不根据有关要求生产作业,工作人员往往凭借经验主义开展工作,无视那些规章条例,笔者发现正是这些安全制度没有有效落实,才会酿成一次次触目惊心安全生产事故。

2 加强电力安全生监察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社会、经济利益

电力企业如果产生安全生产事故,必然影响日常电力生产秩序,对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电力企业需要注重日常生产监察工作,通过监察管理来控制事故发生,控制生产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经济利益,除此以外要重视作业工人的安全生活保障,这对工作人员免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电力企业通过安全生产监察,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从获取政府政策扶持 ,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2.2 全面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当前社会生产普遍基于电力能源,一旦电力生产出现任何问题,便极大影响了多数企业的正常秩序,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正是由于政府部门尤其重视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当注重日常电网生产的安监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电网监察安全机制,推动电网监察有章可循,笔者坚信只有保证电力日常活动 , 才能确保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行,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 提升社会大众生活质量

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电力网络紧密相连,一旦缺少电网支持与运转,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就得到保障,甚至极大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甚至对国家电力网络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威胁。因此 , 电力企业将电力安全监察落到实处,才能确保电网生产的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可借助电网得到社会咨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好提升了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

3 加强电力安全监察的有效措施

3.1 构建计算机系统网络

电电网网工工作作电电动动化化是是电电力力企企业业一一直直所倡导的,笔者认为只有建立健全计算机系统网络,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实际的电网安全监管中,借助先进监管设备,才可优化电力企业电力监察系统,增强电力企业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 笔者认为构建计算系统网络能够促进作业人员在日常监察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更好得为社会服务。

3.2 积极推广与应用评估技术

电力企业当前所应用机械设备与现代化要求格格不入,对此技术人员及时评估电力设备,并且向电力企业报批采购更先进的电力设备,然而我国对于评估电力设备水平仍处于劣势,技术人员不能掌握评估知识,不能掌握外国先进技术 ,, 电力企业当前需要积极引进与学习先进评估技术,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加以改善,并将其评估技术运用电力生产的日常安全监察中,从而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3.3 增强监察人员的业务能力

电力企业的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具有专业性与复杂性,这就要求监察人员具有专业的业务能力,这也是开展监察实践工作的重要途径,监察人员需要开动脑筋,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强化个人心理素质,除此以外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充分协调好个人与集体以及社会利益,需要有效克服监察人员的消极情绪,对于复杂问题需要分析其安全因素,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脉络,全面掌握与了解安全监察工作内容,才能够提升监管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与业务素质,从而更好推动电力企业的科学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这对电力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背景条件,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加大对安全监管的资金、技术投入,创造更理想的工作条件,笔者坚信只有加强电力安全监管工作才能实现电力企业市场管理规范化,确保我国电力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电力能源需求不断提高与依赖,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社会大众对电力日常安全监察要求日益严苛。本文主要阐述电力安全监察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研究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对策。

5.关于生产文员的工作职责 篇五

一、基本情况

自被确定为试点县(市)以来,泰兴市在对有关乡镇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多次组织乡镇农业分管负责人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召开座谈会,重点对试点对象、试点面积、试点区域、运行方式、组织开展、资金扶持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和论证,择优选择了14个乡镇的14个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为牵头单位,联合其他88个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共102个专业服务组织或合作社及96个村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品种为小麦和水稻,其中以农事生产较为复杂、用工较多、劳动强度较大、部分农事操作农户难以自身解决的水稻为主。

试点工作目标:坚持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本着自愿发展的原则,鼓励个人、单位或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或参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新试点,以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为目标,以主要粮食作物全程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促进粮食平衡增产,全面提升稻麦综合生产能力。通过1-2年的试点,3-5年的持续推动,使全市每个乡镇都有1-2家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范围上有一定能力和适度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粮食生产的机耕、机播(机插秧)、机植保、机收,特别是农作物废弃物处理上达到全覆盖,着力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不愿做的、政府不便做的事,达到农民满意、政府放心、合作社盈利的共赢目的。

服务工作内容:一是做好产前服务,主要是使用市农业部门公告的稻麦品种,积极组织并向农户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同品种的种子、肥料等生产物资。二是突出产中服务,在小麦上,主要包括麦草适量还田,机条播,机镇压,机挖墒,穗期病虫“一喷三防”专业化防治,机收等服务;在水稻上,主要包括稻草全量还田,深翻埋茬,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及机插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等服务。三是延伸产后服务,主要包括与龙头企业签订生产订单,依托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初加工及深加工,积极打造品牌,实现品牌化销售。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泰兴市财政及农委相关职能部门到各乡镇开展调研,广泛宣传,做到各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等都参与进来,知晓实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同时,各乡镇组织召开由村干部和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组成的工作会议,加强宣传发动,动员农户参与社会化服务,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舆论氛围。

(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成立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推进和监管工作。市政府办负责牵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试点方案的审查等工作;市财政负责汇总情况,及时上报有关资料,加强财政补助资金监管;市农委负责试点区域的技术指导,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的推进、督导和检查等工作;市委农工办负责指导服务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三)公开申报评审,择优确定服务组织。制定出台《泰兴市2013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申报指南》,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公开申报。市财政组织市农委的栽培、植保、农机及市农工办的相关专家对各申报单位的材料进行评审,对参与项目实施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区域、服务面积、现有人员组成、现保有的农机具及拟增添机械等服务能力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估,在此基础上,择优确定试点专业服务组织。

(四)给予扶持补贴,培育经营组织。在全程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对推动和实施有一定难度的麦草全量还田、水稻育供秧及机插秧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三个方面给予扶持补贴,补贴标准为麦草全量还田20元/亩,水稻育供秧及机插秧30元/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40元/亩。通过一定的资金补贴,吸引广大农户、家庭农场和规模种植大户参与到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中来,培育和壮大社会化服务经营组织。

(五)组建工作班子,强化服务指导。在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后,立即组建督导工作班子,对每个乡镇的社会化服务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查看各乡镇是否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是否召开动员大会、是否为水稻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做好了配套和准备;服务组织是否与村集体及农户签订服务合同,等等。在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指出,及时纠正,对遇到困难的服务组织,帮助出谋划策,提出应对措施和方法。

(六)加强监督,严格资金管理。对试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规范资金核算。同时,加强资金监管,制定资金拨付流程,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一经发现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不但取消试点资格,还要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七)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邀请省植保站、省农机局、高校的专家授课,集中开展水稻育秧及机插秧、植保社会化服务等培训。培训对象为乡镇农服中心主任、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法人、专业机防队机手代表2—3人、示范性家庭农场主。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水稻病虫害防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植保机械使用与维修保养知识;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规范运作与管理;水稻病虫全程承包防治实施要求、政策解读与考核验收办法等。

三、初步成效

(一)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的意识得到了增强。通过多次宣传和动员,粮食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已开始深入人心,老百姓花钱购买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农户希望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用工时间,不为农忙耽搁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争取有更多的精力外出打工,创造更多财富,富裕家庭经济。

nlc202309041722

(二)机械化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麦稻收割、水稻栽插和小麦播种实现全部机械化生产,全市16.7万亩试点面积全部实行麦草深翻还田和水稻集中育供秧及机插秧,过去的人工开挖内三沟也由专业化服务所取代,实行机挖墒,小麦机条播,减少了人工撒种的用工量。

(三)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增强。在粮食生产服务中,农机、植保、育插秧、粮食生产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经营组织之间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以带资、带机入股的方式,进行了重组,建立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合作联社,在联社中实行统一调度、分工协作、利益共享,从而实现分工合理,管理规范,凝聚服务力量,增强了抗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目前,泰兴市已有6个乡镇组建合作联社,注册登记的植保专业合作社76个,拥有各类植保机械6519台,现有统防统治面积3000亩以上的植保合作组织10个。

(四)社会化服务经营组织的实力得到了壮大。通过开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该市专业化服务经营组织为满足服务能力,一般都新增了专业服务人员,新添了农用机具,并依靠收取服务费积累了一定的资本。2014年,植保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了全程社会化服务,以合作社按合同每亩向农户收取110—120元服务费为例,加上项目补助每亩40元,毛利可达到150—160元,扣除农药费等相关费用,每亩可获利7-16元,服务面积5000亩,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

(五)社会化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在试点工作中,参与服务的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目前已签订合同6.8万余份。合同明确了服务面积、服务质量和服务费用,让农户在接受服务前做到心中有数,在服务后对缴纳的服务费有据可依。

(六)政府重视程度明显增强。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到乡镇负责人对培育和壮大服务化组织都十分重视,高度关注。2014年,泰兴市拨付了600万元用于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配套资金,重点补助植保服务、试点工作经费、示范性家庭农场建设、稻麦高产示范方的创建及对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考核奖励等。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由于粮食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涉及到千家万户,各户间的文化素质、种田水平、意识观念、经济能力和劳力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加之各专业服务经营组织间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等的差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农户家庭劳力充足,特别是有青壮年劳力在附近边打工边务农,对部分农事生产的专业化服务不积极,自己能做到的不愿购买社会化服务。二是少数农户缺乏接受植保社会化服务意识,部分农户未能充分认识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好处,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农民对参加植保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不强烈,不愿意接受服务。三是部分农户想购买社会化服务,减轻劳动强度,但真正要掏腰包时,惜钱心理明显。四是部分专业化服务经营组织专业服务人员偏少,原有基础条件有限,需增添设备、固定经营场所、固定育秧面积、购置大型植保机、高速插秧机、大型拖拉机等,投资额度较大,在筹资投入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又担心大量投资后,服务面积如不能快速增加,势必成本回收慢,加之农户单家独户分散经营方式使农业服务区域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服务优势,服务成本居高不下,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五是社会化服务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部分专业化服务经营组织的组织机构与服务功能不健全,经营行为不够规范,缺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与动力。

针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应继续加大力度,广开渠道,利用媒体、远程教育、微信等,加强相关政策宣传和解释,最大限度获得农民的支持与参与。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全程托管、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建立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基地,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行机械作业、病虫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降低成本,提高试点区农户收益,引导广大农民逐步接受社会化服务,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

二是加强项目资金整合。要整合中央、省财政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稻米产业基地、农作物高产增效创建、秸秆机械化还田、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扶持资金,提高项目实施整体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效益。同时,以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核心,联合各类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跨区域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联社,并以此为基础吸纳更多的企业、合作社、小农场、农户加入联社,增加社员总人数,提升组织服务能力及实力。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注重对各类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中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聘请大中院校专家授课和地方主管部门培训,增强服务组织中人才的管理技能和服务技能,特别是加强农事生产中各种农机具的操作技能和田间管理水平指导,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成立市技术指导与实施小组,明确分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试点区域的技术指导,植保站负责项目区病虫害防治指导,土肥站负责示范区统一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质量建设指导,粮作站负责项目区科技入户、农民培训等工作指导;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负责农机作业质量规范及技术指导;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订单生产、农产品初加工、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等工作指导。

四是加强责任落实。市政府与试点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分别与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村委会签订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目标责任状,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与参与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签订试点区域服务协议,把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镇、村。试点乡镇对参与实施的合作组织严格推行责任定位,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社,由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服务履约完成后,由被服务对象签字确认后,补助资金直接兑付给服务组织。

五是加强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同一服务区域内各专业服务组织的整合和重组,大力推进合作联社的建设,研究制定一整套合作联社运行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管理,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建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广泛行使民主权利,并参与管理。建立合作联社利益分配、成果共享机制,经营收益和支农项目资产属全体合作社成员共同所有,并按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归结到合作社每一个成员,使合作社成员成为真正的受益主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6.关于渔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思考 篇六

一、关注渔业安全生产现状,加大对渔业的投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不断衰退、从1994年始对海洋捕捞业开征8%(原来2%-3%)农业特产税的新税制(个别是地区甚至不管渔业捕捞情况,实行定船包税),对海洋捕捞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实寻上从九十年中期海洋捕捞业进入调整发展阶段(据省水产统计显示:投入海洋捕捞业的机动渔船2001年55205艘、199052人)。国家逐步实施渔船双控指标、伏季休渔、捕捞负增长、清理“三无”渔业船舶、实施渔业船舶报废制度等调控政策。现海洋捕捞业进入转产转业阶段,面临最困难的时期,各个环节的矛盾冲突将更加激烈,渔业行政管理、基础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等将面临更大考验,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否则,当不同的问题和隐患与外界因素形成呼应,极易在局部区域失控而频繁发生重特大事故。因此,建议社会各方面应对海洋捕捞渔业更多的关注,各级财政应予以重点投入,有关费税给予减免等,才能确保渔业船舶报废制度和转产转业政策顺利实施,否则将产生更多的新的“三无”船舶,将对渔业安全生产构成更大威胁。

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进渔业生产安全: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而最直接和有效战略是对企业实施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对高风险产业尤其重要。渔港监督是渔业安全的监督检查机关,其重点职责是监督检查,最重要的环节是渔船进出港签证把关和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加强渔船进出港把关,杜绝因证件不齐、船员配备不够、装载、事故等原因出现船舶质量问题的不适航或在恶劣气候下出海生产,真正起到把关的作用。但目前我省对渔业安全监督的行政执法仍很弱,尚未对不法分子形成威慑力。体现在1、渔业船舶进出港签证率低:平均每年全省渔监仅办理不到10000艘次渔船申请进出港签证。究其原因,从行政管理上看,其一是没有完善的渔港管理,渔船进出港签证难以执行:目前全省除东山大沃和厦门沙坡尾避风坞等渔业港口接近封闭可把关外,大部分渔港陆域是敞开的,渔民自由进、出港,渔监部门实际上无关可把,这也是渔港建管脱节严重突出表现。其二是渔监机构站点、人员编制太少:据普查统计全省现有的渔港数336个,经农业部认可的渔港有114个,目前全省沿海渔监机构仅36个,客观上给渔民办理渔业船舶进出港签证带来不便;另外目前我省沿海渔港监督人员总共有150多个人,其中部分同志还兼职小型渔船检验;而2000年沿海渔船普查有54558艘,经清理现有纳入管理的渔船27443艘,如果这些船舶都来申请办理进出港签证,渔监人员根本无法应付监督检查业务。2、实施现场安全监督检查难度很大。由于我省成规模的渔港陆域是敞开,大部分无法实行封港检查,要到渔港水域外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不但增加渔监机关检查经费,更增加安全检查的难度。当前不法的渔民暴力抗法、自残抗法事件时有发生。全省渔监船船员还没正式建制,没有专项经费保证,难以进行经常性的现场监督检查。近两年,全省仅有的7艘监督艇,即使每艘船平均数150天/年,已满负荷转,总检查渔船数仍有限。3、当前渔监、船检的行政行为难以按规范要求履行,特别是渔船检验技术要求和船员培训考证要求。我省渔船质量和船员文化素质的现实情况与规范要求相距甚远;另一方面在船员培训的职责权限不明确,难以适从。

因此,当前亟待创造条件对渔港实施封闭管理,最起码从一、二级渔港开始。今后从渔港规划、设计、建设中就要为今后的渔港管理打好基础;同时应在60%以上渔港或300条以上船舶的区域均设置渔港监督,全省应该有180个左右的机构,至少需要增加300个渔监人员,增加8艘监督艇,形成有效监督力量,从而促进渔业生产安全。

三、对海洋捕捞业实施高保障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洋捕捞业本属高成本、高风险的产业,实行高保障政策是对产业特性的要求,也是保障此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1、对船舶实施强制保险的政策:在现实中,目前我省渔业船舶承保面低于2%,就是说绝大部分船东并未履行其义务,一旦事故发生后,肇事者逃跑屡有发生,船东无法恢复生产,无法偿还其债务,无法为死难的雇工提供善后抚恤金的赔偿金,更无变为造成第三者损害进行赔偿,导致很多的社会问题发生,直接影响渔区社会的安定和稳定。因此各级政府对船舶实施强制保险的政策。具体从渔业生产角度来看,渔业船舶应从大功率渔业船舶开始逐步实施强制保险政策,尤其对雇佣船员的雇工责任和第三者碰撞责任实行法定保险,使船东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2、完善抢险救助制度:随着渔船高功率化,渔船生产往外海拓展,渔业电讯发展较快,加强了海陆之间联系,要求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投入更多资金,从预警通讯、信息处理、救生船艇、指挥调配、网络建设等完善渔业抢险救助系统。同时,目前应成立专项救助补助基金,鼓励沿海渔民互救互助。

四、强化渔民自我保护意识和管理组织:

7.关于生产文员的工作职责 篇七

一、认真落实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2008年第33号公告, 加强对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行为监管, 从源头上对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进行遏制。加强调研, 摸清本行政区域内塑料袋生产企业有关情况, 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生产企业转产、停产情况, 核实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是否得到有效遏制。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引导, 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 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积极推动和抓好超薄塑料袋的禁止流通、使用工作。

二、认真落实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 加强对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和明码标价行为的督查, 积极推进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工作。在抓好超市、商场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工作基础上, 继续加强集贸市场、零售摊贩、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工作。

三、做好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政策的宣传工作

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政策涉及到居民消费模式的根本革命和消费观念的根本转变, 国内外都高度关注,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组织电视媒体播放公益广告, 开展系列宣传报道, 重点宣传对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商场超市有偿使用先进典型、社区、集贸市场落实情况, 以及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超薄塑料袋生产和使用所带来的健康和环境问题等;在各大超市等重点场所张贴告示或宣传画。

四、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政策有关问题研究

8.关于生产文员的工作职责 篇八

2010年10月12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安监总办[2010]170号) 。通知要求: (一) 深刻领会《国办通知》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 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 细化责任分工, 强化责任落实。 (三) 强化配套制度建设, 统筹协调推进。

各单位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国办通知》为中心, 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和重点行业 (领域) 专项整治, 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9.关于完善农业生产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九

一、现行农业生产激励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河南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农业生产方面的职能作用,收到较好成效。2014年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连续四年超1100亿斤。主要激励措施:

一是调动县级政府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认真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同时,在分配基本财力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时,将产粮大县奖励从标准财力中扣除,将粮食生产计入农业标准财政支出,促进转移支付向产粮大县倾斜。

二是调动农业生产者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年度惠农补贴总额达到近200亿元。积极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年度新增高标准粮田达到900多万亩。积极促进规模经营,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3605万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农民合作社达10.2万家、家庭农场1.97万家、种粮大户4.3万家、各级龙头企业6529家。

三是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开展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新融资风险补偿试点,引导金融资本加大涉农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粮食作物生产基地建设和粮食产品精深加工,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二、进一步健全农业生产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落实上述部分,迫切需要健全农业生产激励机制。具体看,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农村发展在转型。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亟待重视的问题。种粮大户已经出现,但他们在发展中面临不少现实困难和问题。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在40个县(市、区)中抽选了150个规模在5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大户作了问卷调查。突出的问题,首先是资金的问题。82%的种粮大户感到生产资金紧张。93%的种粮大户愿意继续扩大生产规模,95%的调查户愿意发展成为家庭农场,但是愿望很难实现。第二是种粮收益低的问题。71%的种粮大户认为近年来雇工费用的快速增加、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土地流转费用的逐年升高,影响了规模种粮的收益。第三是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机装备水平低的问题。54%的种粮大户作此选择。第四是基层政府对种粮大户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调查中70%的种粮大户作此选择。第五是流转合同期限短、影响生产长期投入的问题。土地流转年限70%以上都在6年以下,其中流转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42.5%,有些甚至一年一签,因此25%的种粮大户认为,承包的短期行为造成他们不敢购置大型农机具、不愿改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第六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到位的问题。23%的种粮大户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到位制约着粮食规模发展。种粮大户强烈期盼政府能在资金、土地流转、生产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二是种粮收益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在下降。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40个县(市、区)抽选了600个农户,对其粮食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农民靠种粮增收困难重重。2013年,产值减成本后,种粮收益为每亩729元,2010以来年均增长7.4%,慢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按照每户种植5亩粮食计算,2013年户均粮食生产净收益为3643元(不含每亩105元种粮补贴),而2013年全国农民工月均工资为2609元,一个家庭每年种粮所得收益,比不上一个农民工外出打工两个月收入。

三是资源生态约束在加剧。近年来,我国商品粮主要生产区域越来越向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北方地区集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根据2012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7460km2,约占平原总面积的8.8%,比上年增加114km2。2012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相比普遍下降,平均降幅0.63m。

四是粮食生产外部性问题在凸显。粮食安全关系着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重要的公共物品,应成为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发展粮食生产,在粮食安全方面的效益是全国性的,但如果成本由粮食主产区负担,势必降低地方政府积极性。过去,我国一些沿海省份曾经走过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的道路,就全国而言是不可行的。目前,人口密度较高的中部地区在全国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着较大责任,但越是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占地与粮食生产占地之间的矛盾就越突出,发展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就越高,需要中央政府发挥调控作用。

nlc202309020724

三、当前农业生产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是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不够。首先,利益补偿机制不到位,粮食主产区的财力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全省人均公共预算支出仅为全国地方平均水平的58%。产粮大市、产粮大县人均支出水平更低,越是产量规模大的县,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越低。县均产粮大县奖励额仅相当于县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的1.5%,转移支付额的2.3%。第二,涉农项目资金分配没有实现“钱粮挂钩”。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总的粮食增产任务占全国七分之一,但享受的支农补助占全国比重与此还不适应。第三,存在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的问题。粮食主产区本来就财力薄弱,抓粮食生产存在减收、增支双重压力,但中央的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一般要求地方配套,加大了地方预算安排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地方财政提供基层农技服务、农业科技推广、土地流转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是财政投入结构有待调整。首先,惠农补贴的种粮激励效应不高。河南惠农补贴为亩均补贴105元,按每户种地5亩测算,户均525元,仅相当于一个农民工一个月外出打工工资的20.1%。同时,惠农补贴没有形成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流出土地的农户不种粮即可获得各项补贴,而流入土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不到补贴。第二,“两个天花板”对农业投入结构调整提出了现实要求。一方面,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靠继续提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遭遇“天花板”,同时,对部分农产品的补贴逼近WTO“黄箱”8.5%限额,靠继续增加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遭遇“天花板”。另一方面,属于“绿箱”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农业生态环保投入相对偏少,亟需存量调整,把一部分“黄箱”投入转化为“绿箱”投入。

三是财政投入方式不可持续。现行机制下,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资金,直接补助给这些微观主体,补给谁、不补给谁由政府部门决策,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同时,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来分担经营主体的成本、增加经营主体的收入,“不要白不要”,加上资金分配小而散,对大企业大项目基本是杯水车薪,大企业不在乎,小企业挤破头,激励不相容问题突出,不符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不符合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而在市场机制难以有效调节的一些领域,政府作用还发挥得不够。目前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大部分达不到银行准入标准。例如农行要求借款人具有一定的从业年限,如从事种植业不低于2年,养殖业不低于3年;上年度实现盈利;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如持有订单,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供货关系等;一定的生产规模,如蔬菜种植不低于30亩,生猪年存栏量100头以上等。同时,加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用抵押资产少,贷款风险系数高,难以得到足够的信贷支持,迫切需要财政发挥引导作用。

四、完善农业生产激励机制的建议

建立农业生产激励机制,需要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WTO政策框架为约束,以地方政府、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市场主体为激励对象,以解决外部性、信息复杂性、激励相容问题为核心,以补贴、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服务、税收、财政体制等为手段,以解决好激励着力点、谁激励等问题为主线,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激励机制。

一是突出七个着力点。首先,激励规模经营。调动种粮积极性,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很有必要,但根本出路在于遵循市场规律,依靠规模化经营使人均种粮收益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应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促进高标准粮田的土地流转,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是粮食生产的方向,什么时候达到这种程度了,粮食安全就没有问题了。第二,激励扩大投入。资本是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包括激励地方政府扩大投入、激励农业生产者扩大投入、激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扩大投入三个层面。第三,激励耕地保护与开发。稳定农业生产,根本在耕地。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在农作物秸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寻找新的替代水源等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增强耕地可持续运用能力。第四,激励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农业生产,第一位的措施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投入和高标准粮田建设。第五,激励科技创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条件再好,没有良种,没有农技农艺也不行。第六,激励防灾减灾。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相对收益还比较低,但又面临较大的自然灾害风险。应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第七,激励农业生产资料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转化产业发展。前者起支撑作用,后者起拉动作用,共同促进农业生产。

二是解决好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业方面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问题。不同级次政府在农业生产激励方面承担着不同的事权和责任,应明确中央政府干什么,地方政府干什么,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使中央与地方各安其位、各负其责、上下协同,促进激励效能最大化。

中央政府的职责,第一,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对地方政府来说,发展粮食生产只能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要想提高农民收入,主要还是靠发展非农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立农业生产激励机制,必须从中央层面,通过保护地方利益,调动地方政府“保粮田、保粮食产量、保农民收益”的积极性,使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能够达到与发展非农产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一样的效果,实现中央与地方激励相容。第二,引导规模经营等生产关系变革。第三,解决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问题。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等,具有全国性的溢出效应,应以中央投入为主。第四,加大骨干水利工程投入和高标准粮田建设投入。鉴于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同时,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均财力差异大,越是粮食主产区财力水平越低,粮食主产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设应以中央投入为主。第五,加强农业生态保护。耕地“休养生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围绕耕地修复保护,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围绕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开展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等,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应以中央投入为主。第六,增加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农业科学研究和共性农业技术研究投入。这些科技投入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且由中央实施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也应以中央投入为主,地方予以配合。

地方政府的职责,第一,建设公益性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第二,建设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三,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第四,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第五,推进农业信息化,或者说,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上述事项,地方政府具有信息优势,由地方政府提供更有效率,应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给予补助。

三是调整农业投入结构。第一,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第二,农业投入的重点要切实转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促进规模化经营两个方面。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直接关系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规模经营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抓住了这两个重点,农业投入的宏观绩效就有了保障。

四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第一,以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为抓手,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关于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要“减少行政性分配,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增加投入”的要求,按照“补助改投资、直接改间接、无偿改有偿”的思路,以现行涉企支农资金为引导资金,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第二,以完善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为抓手,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融资难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财政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省财政将支持设立担保基金或共同基金,促进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主要来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不是小规模农户。当前农业保险遇到的问题,都是与农业生产规模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够相关的。省财政将通过支持组建河南农业保险公司,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为重点,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损失,促进其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同时,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指导,对粮食保险品种,坚持微利经营。对经济性种养业和其他商业性保险品种,则作为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实现“以商补公”。

(作者系河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责任编辑:宗宇翔

10.关于生产文员的工作职责 篇十

我公司从英国引进一条MG产品后副车架的焊接生产线,通过对引进生产线的生产恢复与改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组织方式,提高我公司的工艺、制造水平,为公司类似产品的开发积累了经验。

2 生产线引进前的准备工作

为确认引进生产线以及厂家的情况,进行现场考察将必不可少,为此,公司派出以生产、技术为主的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以明确项目的可行性,并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分析生产线的使用年限、主要设备清单、意向的价格、项目效益以及风险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项目可行性。

3 生产线引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引进过程中,需派以生产、技术、设备为主的人员进行协议洽谈、组织生产线的拆装与运输,为此需注意以下事项:

3.1 需确认生产线以及相关的工装模夹具的产权问题。在国外,许多生产线以及相关的工装模夹具不归属产品供应商,产权问题需在合同给予明确。

3.2生产线的拆装要委托国内著名的,经常在国外操作的大公司,如中国机械工业安装工程公司,具有丰富的在国外拆装生产线的经验,可以确保生产线的成功拆卸与安装。

3.3 试生产。在合同中明确试生产一定的产品数量,一方面可以进行人员的培训,还可以检验生产线的运行情况,以方便生产恢复与改进。

3.4 尽可能地收集生产线上的工艺、设备、检验、程序等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消化吸收。

4 生产线的布局调整

生产线采用U字型结构,分上下二层,设备的控制箱等放在钢平台二楼,这样最大限度利用了场地面积;生产工位之间采用传输带,操作极为方便。

由于生产线的接线等问题,生产线布局总体最好不要调整;如原有生产线产能过大,可适当缩短工位之间的距离。

5 生产线的恢复与改进

生产线的恢复涉及到车间、技术、设备、质量等多个部门,成立一个生产线恢复的多功能攻关小组非常必要,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生产线的恢复与改进过程,主要存在并解决了以下问题:

5.1 焊接机器人的恢复,主要解决机器人的制动系统以及主板的问题,这两个系统容易损坏,需要做好应急预案。

5.2 焊接机器人的焊接参数的调整,由于资料不全,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检测实际的电流电压值,并做好试板的试验、抗拉等工作。

5.3 消化吸收工艺过程,主要是制定焊接的冷却时间,配置好岗位的在制品,以满足焊接的冷却要求,一般冷却时间在3分钟以上。

5.4 对工装夹具的设计消化。由于工装夹具的设计刚性要好,空间要大,以满足焊接的需求;同时采用一些特制的胀芯装置,通过消化吸收,我公司申请了此项专利。

5.5 工艺过程,为保证焊接质量,过程加入了切边、机加工等手段,以消除焊接变形,提升工件质量。

5.6 检具的设计与提升。检具、图纸、夹具的基准要统一,并采用了浮动装置,满足了图纸的要求。

6 生产线后续维护

对于生产线后续维护,针对设备的情况以及备品备件难以采购等特点,需做好工艺移出制作的准备;对于机器人等常用设备,找原有供应商做改进方案,并择时启动。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我公司花了约一年的时间,成功地将引进的生产线进行恢复生产,并从生产组织、工艺布局、夹具设计、检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消化吸收,提升了公司生产、设计、制造水平,达到了量产的要求。

摘要:我公司从英国引进一条MG产品后副车架的焊接生产线,通过对引进生产线的生产恢复与改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组织方式,提高我公司的工艺、制造水平,为公司类似产品的开发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恢复,改进

参考文献

11.关于生产文员的工作职责 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安阳市农业结构的调整,部分乡镇和农户开始较大规模种植特用玉米,种植面积约有667万平方米,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现就安阳市特用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探讨,以期对安阳市今后发展特用玉米提供参考。

一、特用玉米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缺少与大面积生产相配套的加工企业。由于安阳市没有以特用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致使生产的甜糯玉米只能依靠外地蔬菜批发市场,市场波动较大,销售公司和农户基本无利可图。

2.大面积生产上市时间集中,价格低,效益低。由于没有加工条件,必须分期分批播种,错开上市时间。受气候影响,地膜覆盖又不能过早,导致大面积上市时间集中。延期播种生产夏秋玉米,如雨水过多,容易出现烂种、僵苗,尤其是三沟不配套的田块。同时,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发生严重,难以防治。

3.特用玉米种子价格贵,生产成本高。近年糯玉米种子价格达到了60元/千克,大田的种子成本高达150元/每667平方米。种子的高价格,必然导致生产效益的下降。

4.特用玉米的开发思路太窄

近年来,安阳市特用玉米的生产开发,很多还局限于甜、糯玉米,对于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爆裂玉米、笋玉米等特用玉米很少进行生产。

二、特用玉米的发展思路

1. 大力扶持以特用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鲜食特用玉米的根本出路在深加工,通过创新机制,走科、工、贸一体化路子,在育成一批能适应不同加工用途的高产、优质、专用化品种后,再以高科技上规模的方式对玉米进行深加工,通过延伸加工链,把玉米原料直接转化成市场畅销商品,产生高附加值,研究开发不同类型的深加工利用系列产品,走育、繁、推、加、销一体化的路子。

2.农技部门必须加强与加工企业的合作。农技部门要有自己的加工企业,或与已有的加工企业组建股份合作企业,从而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特用玉米产业化体系。农技部门不仅要组织甜糯玉米新品种的引种和推广,而且要组织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爆裂玉米等特用玉米的引种、研究、示范和推广。同时,积极开展鲜食甜、糯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研究与制订。

3.加快特用玉米种子基地建设。特用玉米种子价格昂贵,造成种植特用玉米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要在特用玉米种子生产上增加投入,通过自己生产种子,一方面可以满足本地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一项产业,向外地销售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4. 积极推广以玉米为主体的立体种植模式。推广应用以玉米为纽带的立体多元间套模式,可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多年来,在安阳市示范推广的主要模式有:秋冬蔬菜—马铃薯+早春玉米+秋玉米,产值2500元/每667平方米以上,纯收入1500元/每667平方米以上;秋冬蔬菜—马铃薯+早春玉米—花生+萝卜或大豆,产值2700元/每667平方米以上,纯收入1700元/每667平方米左右。

5.适度发展春提前、秋延后甜、糯玉米种植。大规模的甜、糯玉米的种植必须有加工企业的订单作保证。发展适度规模的春提前、秋延后甜、糯玉米种植,通过设施栽培,可瞄准市场空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十九大党章知识竞赛复习范围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讲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