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

2024-11-09

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精选13篇)

1.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 篇一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静态法

1.本实验方法能否用于测定溶液的蒸气压,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克-克方程只适用于单组分液体,而溶液是多组分,因此不合适。2.温度愈高,测出的蒸气压误差愈大,为什么?

答:首先,因为本实验是假定∆Hm(平均摩尔汽化热)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但是当温度升得较高时,∆Hm得真值与假设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所以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其次,(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PV=nRT。V是定值,随着T升高,n会变大,即使n不变,p也将变大,即分子运动加快,难以平衡。

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

1.液体冷却时为什么产生过冷现象? 如何控制过冷程度? 答:由于开始结晶出的微小晶粒的饱和蒸气压大于同温度下的液体饱和蒸气压,所以往往产生过冷现象。先测量液体的凝固点近似值,温热后,再冷却液体到凝固点近似值以下0.2℃左右,再突然搅拌,使温度回升。(过冷现象是由于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降到凝固点以后,没有晶体析出而达到过饱和状态的现象,原因一般是由于降温过快或溶液中较干净,没有杂质晶核。)

2.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

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的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3.为什么测定溶液凝固点时必须尽量减少过冷现象,溶剂影响则不大

答:对于纯溶液,过冷现象存在时,析出大量晶体并不改变溶剂浓度,所以其凝固点不变。对于溶液,过冷现象存在时,析出大量晶体会改变溶液浓度,而溶液凝固点随浓度增大而下降,所以溶液要尽量减少过冷现象,保持溶液浓度基本不变。

燃烧热的的测定

1.在这个实验中,那些是体系,那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内筒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筒作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有少量热量从内筒传到外筒,使得内筒水温比理论值低,而使得燃烧焓偏低。

2.加入内筒中水的温度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

答:因为本实验中要尽量避免内外筒之间的热量交换,而内筒中由于发生反应,使得水温升高,所以内筒事先必须比外筒水温低,低的数值应尽量靠近化学反应使内筒水温升高的值,这样,反应完毕后,内外筒之间达到一致温度,而外筒温度在反应开始前和反应后数值相等,说明热量交换几乎为0,减小了实验误差。

3.实验中,那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答:内外筒开始反应前的温度差造成误差,我们应提高软件质量,使软件调试出的温度如(3)所述,有利于减小误差。又如点燃火丝的燃烧带来的一定的热量,造成误差,应寻求一种让反应自发进行的方法,或寻求一种更好的点火材料。

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1.收集气相冷凝液的小槽体积大小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提示:有影响,气相冷凝液的小槽大小会影响气相和液相的组成。过大会使前面回流下来的液体没有回到溶液中,所测的不是此溶液的气相组成。

2.在测定沸点时,溶液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将使绘出的相图图形发生什么变化? 答:当溶液出现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会使测沸点偏高,所以绘出的相图图形向上偏移。4.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答:组成测量:(1)工作曲线;(2)过热现象、分馏效应;(3)取样量。温度测量:(1)加热速度;(2)温度计校正。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1.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2.是否可用加热曲线来做相图?为什么?

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不能保持准静态过程。3.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主要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和作为催化剂的H+浓度有关。

2. 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长的旋光管好。旋光度和旋光管长度呈正比。对于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了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根据公式(a)=a*1000/L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越长,a越大,则a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 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

答: 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2×10/100×(52.2-91.9)=-3.94° 4. 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误差?

答: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蔗糖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恒温。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时,尤其在测定旋光度时,温度已不再是测量温度,可以改用带有恒温实施的旋光仪,保证实验在恒温下进行,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定时要力求动作迅速熟练。其他误差主要是用旋光仪测定时的读数误差,调节明暗度判断终点的误差,移取反应物时的体积误差,计时误差等等,这些都由主观因素决定,可通过认真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进行操作来避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BZ震荡反应

1.影响诱导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诱导期的主要因素有反应温度、酸度和反应物的浓度。温度、酸度、催化剂、离子活性、各离子的浓度

2.本实验记录的电势主要代表什么意思?与Nernst方程求得的电位有何不同?

答:本实验记录的电势是Pt丝电极与参比电极(本实验是甘汞电极)间的电势,而Nernst方程求得的电位是电极相对于标准电极的电势,它反映了非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的关系。

电动势的测定与应用

1.对消法测电动势的装置中,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

答:原理:严格控制电流在接近零的情况下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在待测电池上并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加电势差,这样待测电池中没有电流通过,外加电势差的大小即等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电位差计:用于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测量。检流计:用于平衡直流电测量,如电桥中作为示零装置。标准电池:提供电动势的标准参考量,用以标定电位差计。

工作电池:提供与待测电池电动势方向相反而数值几乎相等的外加电动势,用以对消待测电池的电动势。2.若用氢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做成电池 Ag︱AgNO3(0.1mol/L)‖H+(1mol/L)︱H2,Pt 来测银电极的电极电势,在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所测电动势为无穷。正极是电势的为零的标准电极,负极电势约为0.79V,电极接反电动势则为负值,但由于测不出反应电动势,故给出结果为无穷。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答:因为普通蒸馏水中常溶有CO2和氨等杂质而存在一定电导,故实验所测的电导值是欲测电解质和水的电导的总和。作电导实验时需纯度较高的水,称为电导水。水的电导率相对弱电解质的电导率来说是不能够忽略的。所以要测水的电导率。

2、实验中为何通常用镀铂黑电极?铂黑电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

答:镀铂黑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电极的表面积,减小电流密度,从而降低由交流电引起的极化效应;(电导电极使用的敏感材料通常为铂,镀铂黑就是在铂表面镀上一层黑色蓬松的金属铂,目的是为了减少极化效应。多孔的铂黑增加了电极的表面积,使电流密度减小,使极化效应变小,电容干扰也降低了。不镀铂黑或镀得不好的铂黑电极,会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使用时要注意不要用滤纸擦试铂黑,以免使铂黑脱落而改变电导池系数。实验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浸泡在蒸馏水中,不使用时需浸泡在去离子水中,防止电极干燥。溶液电导率大于0.0035/m时使用(溶液电导率大于200μS·m-1时用镀铂黑电极,否则要用光亮铂黑电极),若溶液电导率小于0.0035/m时,由于极化不严重,可使用光亮铂黑电极;

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

1、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 答:分析毛细管口气泡的形成与破裂的过程中,气泡的半径与气泡膜表面张力的关系有: 当Rr时,气泡的达到最大,此时等于pmaxp0pmax。当Rr时,减小;而继续抽气,使压力差增大而导致气泡破裂。故读取最大压差,使满足

r2p最大r2p2r,从而计算表面张力。

2、哪些因素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结果?如何减小以致消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答: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仪器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测定用的毛细管是否干净,实验中气泡是否平稳流过;毛细管端口是否直切入液面;毛细管口气泡脱出速度;试验温度。

故试验中要保证仪器系统的气密性,测定用的毛细管洁净,实验中气泡平稳流过;毛细管端口一定要刚好垂直切入液面,不能离开液面,但亦不可深插;从毛细管口脱出气泡每次应为一个,即间断脱出;表面张力和温度有关,要等溶液恒温后再测量。

3、滴液漏斗放水速度过快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答:若放水速度太快,会使抽气速度太快,气泡的形成与逸出速度快而不稳定,致使读数不稳定,不易观察出其最高点而起到较大的误差。

偶极距的测定

1.准确测定溶质摩尔极化率和摩尔折射率时,为什么要外推至无限稀释? 答: 溶质得摩尔极化率和摩尔折射率公式都是假定分子间无相互作用而推导出来得,它只适合于强度不太低的气相体系。然而,测定气相介电常数和密度在实验中困难较大,于是提出了溶液法,即把欲测偶极矩的分子于非极性溶剂中进行。但在溶液中测定总要受溶质分子间、溶剂与溶质分子间以及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若以测定不同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极化率和摩尔折射率并外推至无限稀释,这时溶质所处的状态就和气相时相近,可消除分子间相互作用。

2.试分析实验中引起误差的原因,如何改进?

答:

1、测定偶极矩采用溶液法进行,但溶质中测量总是受到溶质、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故可测定不同浓度中溶质的摩尔极化率和折射率并外推至无限稀释可消除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2、测量电容时,可能引起水气或溶液的挥发,影响测量值,故测量时要迅速。

3、测密度时,由于每次所加溶液体积未达到严格相同,引起一定的误差,故可用移液管精确量取样品。

磁化率的测定

1.不同励磁电流下测得的样品摩尔磁化率是否相同? 答:相同,摩尔磁化率是物质特征的物理性质,不会因为励磁电流的不同而变。但是在不同励磁电流下测得的cM稍有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天平测定臂很长(约50cm),引起Dw的变化造成的,当然温度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2.用古埃磁天平测定磁化率的精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样品管的悬挂位置:正处于两磁极之间,底部与磁极中心线齐平,悬挂样品管的悬线勿与任(2)摩尔探头是否正常:钢管是否松动,若松动,需坚固;

(3)温度光照:温度不宜高于60℃,不宜强光照射,不宜在腐蚀性气体场合下使用;(4)摩尔探头平面与磁场方向要垂直;

(5)空样品管需干燥洁净,每次装样高度,均匀度需一样,测量结果的精密才高。何物体相接触;

2.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 篇二

1建立以开展合作方式、自主思考模式以及研究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中, 大学生就是实验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 并且起着主要主导的作用, 这样更加利于建立以开展合作方式、自主思考模式以及研究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1]。由此可知, 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师以及学生要求会更高, 教师要有很多的实验教学经验, 这样在面对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做出有效的针对方案。同时, 参与实验学习的学生也要加强对实验内容的熟悉, 以及做好完善的实验学习准备,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实验资料, 做好课前的学习预习, 做好以往相同实验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另外, 教师可以在上实验室教学之前, 制作与实验内容以及有关事项相关的PP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让同学们学习到更多有关实验的知识, 也更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也是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之前更加熟悉实验操作的有关内容, 这样在实际的操作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更能熟练地掌握实验相关的内容[2]。

例如:在实验操作了“测定水中的钙镁总量”的实验时,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并且分析出实验中出现这些问题放入原因。之后, 让大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 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提问, 让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分析, 共同解决问题, 并将具体方法和步骤进行解说。

2加强大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当代很多的高中学习中, 对学生都会进行文理分科, 这样就使很多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并没有很深层地接触化学, 或者是很多的学生在中学时代有少量的接触化学, 但是局限于中学化学教学的条件, 是很难接触到实验器材, 更别说是自己实际操作化学实验[3]。然而, 在化学的教学学习中, 实验的操作是占有很大的比例, 实验操作也是为了更能真实反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所以, 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是一大重点,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学生对化学认知的基础。只有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中, 才能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的真实性, 学生也能在实际化学实验的操作中, 真正养成良好的化学素养、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熟练掌握好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技术, 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学课本中实验产生的化学现象、操作实验的意义以及加强大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的培养[4]。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国家标准中的酿造食醋的卫生检验标准, 是规定酿造食醋中醋酸的含量是不能多于3.5%, 然而在酿造食醋中含有游离矿酸的量要求很低, 所以, 在商超出售的食醋中, 醋酸的含量以及游离矿酸的含量必须无法检出, 那么这两个指标才是符合卫生标准的。所以, 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氢氧化钠标准的水溶液进行检验, 利用甲基紫指示剂对游离矿酸进行检验, 这样与生活贴切的实验检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加大各种实验室开放的力度

对于大学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就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以及学生潜力的发展加大重视, 开放的实验室条件, 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 开放的实验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实验室开放形式有以下几种: (1) 课外开放实验室, 就是避免学生受到高校的学习时间的限制, 因为在化学实验教学和学习中, 还是有部分同学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充满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课余的时间里又比较紧张, 还有就是学生的实验基础差想通过课后时间加强实验操作等等。所以, 在课外开放实验室, 可以让学生在双休时间、晚上时间以及寒暑假的时间来进行实验操作, 对实验基础差的同学来说, 也是一种实验基础的弥补学习。 (2) 课内开放实验室, 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 让学生对实验知识点进行巩固, 以及加强实验知识点的拓展, 同时也是为了让同学们在尝试不同实验操作方法中, 创新出更加有意义的实验方法, 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能够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热情。例如:在课后或学期结束的时候, 教师布置一个开放实验 “测定雨水的酸度”, 学生首先会对雨水相关的知识进行收集和了解, 参考一些化学实验文献, 再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 然后进行操作, 这样的实验操作就需要开放实验室来提供学生实验操作的场所, 这样的开放实验室就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4结语

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以及实践意义, 是分析化学这门科目的学习基础, 也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样不仅仅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也是对学生对科学探索兴趣的培养, 更是真切地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一种锻炼。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中, 化学实验的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化学实验的教学就要严格结合社会全新的实验内容以及社会实际实验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随着新课标不断地发展创新和改革之后, 我国各大学的化学教学理念逐渐以培养大学生“广泛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稳定化学基础以及提高综合化学素养”为教学目标, 通过大学的实验教学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加强。近年来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对科学思维能力、洞察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但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则对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所倚重。该文从建立以开展合作方式、自主思考模式以及研究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 加强大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的培养, 加大各种实验室开放的力度这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化学实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詹雪艳, 袁瑞娟, 段天璇, 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药学教育, 2012, 28 (1) :43-45.

[2]张丽, 公维民, 刘丽波, 等.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4) :44-45.

[3]辛志峰, 贾爱铨, 张千峰.大学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133-134.

3.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 改革

引言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其中的物理实验在培养优秀的现代化技术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强调素质教育、呼唤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今天,不仅应让学生受到全面的、系统的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敏锐、严谨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包含各方面的综合能力[1]。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开拓创新,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要求。

1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为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学时较少。由于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大学物理不像计算机、外语等课程那样立竿见影,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帮助有限,导致学生认为学习大学物理没有用,从而学习的重视程度很低。另外,现在各专业的专业课增多,学习负担加重,学生疲于应付,对最为非专业课程的大学物理及其实验课重视程度降低。由于学时较少,学生们花在大学物理学习上的时间更少,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求甚解,或敷衍了事,只为应付考试。大学物理作为理科的基础学科,其属性决定了该课程理论比较深奥,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学生便会觉得该课程很难学。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同学态度并不端正,虽然知道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但在思想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预习习惯;实验理论基础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不进行预习会增加实验的难度,难以顺利完成实验过程,更难以理解相关物理原理,部分学生因此而觉得大学物理实验较难。实验理论基础差,实验理论课一般安排在一个学期的开始,占用学时很短,由于内容较多,在教学时主要以老师的讲述为主,学生为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在整个学期的实验过程中都要用到。经常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了解实验目的、仪器、原理和主要步骤、注意事项等。同时,在教学中发现,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很多学生不会分析原因,甚至不与同学讨论来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选择直接向老师求助。实验完成后,有的学生不会进行结果分析或者不对结果进行分析,无从锻炼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

笔者在课后多次与其他同事交流,他们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这需要老师重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问题的根源,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决方法

2.1 实验课之前的预习

为顺利完成实验,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要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报告。老师可以通过加强实验绪论课,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能认真对待实验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预习的必要性。实验预习是学生做好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前的预习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了解实验目的、仪器、原理和主要步骤、注意事项等,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预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自己设计主要步骤,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试验原理和实验中用到的试验仪器,决定需进行测量的物理量,并设计结果记录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实验原理、总结实验中的重点进行思考,从而对结果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熟悉实验的一些基本物理理论和实验方式,并使学生花较少的经历和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2]。

2.2 夯实实验理论基础

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实验理论基础差的主要是因为实验内容与专业知识关联不大,而且实验理论基础学习安排不合理,与实验教学不同步。如何将授课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相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如何安排教学进度等,这些应该引起授课教师的重视[3]。

学生都认识到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而且近半数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感兴趣,这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实验项目与学生的专业关联不大。因此,需要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多设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形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级提高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优化实验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分专业开设不同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实验的切实用处。此外,由于非物理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差,实验课教学要尽量与理论课程同步,促进学生的理解。

实验理论教学,用多媒体教学手段[4],系统而直观地向学生讲授物理实验误差理论,学生只有把这部分内容掌握好,才能正确地记录处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理论与实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交互推动着向前发展;理论与实验的误差,可谓与生俱来。学生只有把这部分内容掌握好,才能正确地记录处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实验课程要跟学生的专业所需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有动力,同时,实验内容应尽量与理论课程教学同步,以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吸收。

2.3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都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努力学习的学生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容易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养成不积极思考问题、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教师的讲解过于细致,造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讲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重复实验步骤,不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思想上懒惰起来,不会独立思考,更不会活学活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呆板,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讲解,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讲授如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实验中,不仅开设验证性实验验证基本知识点,同时还开设创新性实验,让学生在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实验和分析结果的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同时,适当简化实验数据的处理,避免出现学生精力过多集中在数据处理上而忽视了物理实验本身意义的现象,以免影响上课兴趣。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正确认识实验误差,并学会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从而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提出实验的改进方案。

实验室结束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实验课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可采取讨论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形成一个书面总结,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启示,学到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通过多年来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实验教学要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任重而道远,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深入开展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程学习中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萍,熊正烨.浅谈学生实验预习报告的重要性[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44-145.

[2]方达达,曹小安,陈永亨.浅谈高校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J].广东化工,2006,33(11):105-107.

[3]兰明乾.对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和管理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4):139-141.

[4]张琳.多媒体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1):170.

4.大学物理实验总结 篇四

——090602232 王康

转眼间大学一年的实验课程已然结束。在这一年的实验学习中,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痛楚。在实验中,我不但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我的动手能力,更学到了合作的重要,与我同组的同学分工,一起努力,协作完成实验,这才是实验赋予我最宝贵的能力。

下面我对牛顿环一实验做做具体的总结。

牛顿环实验是用于检测透镜的曲率及其质量;测量光波波长;精确地测量微小长度、厚度和角度;检测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和平整度的。在工业上被广泛运用。

其仪器分别为:1.牛顿环。2.读数显微镜。3.钠光灯。

将一曲率相当大的平凸玻璃透镜放在一平面玻璃的上面,则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厚度随时间变化的空气隙。空气隙的一条等厚干涉条纹是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该干涉条纹最早被牛顿发现,所以称为牛顿环。

读数显微镜是将显微镜和螺旋测微装置组合起来,用于测量长度的精密仪器。主要用来测量微小的或不能用夹持仪器测量的对象,如毛细管的内径、狭缝宽度、干涉条纹宽度等。

钠光灯是一种气体放电灯。在放电管内充有金属钠和氩气。开启电源的瞬间,氩气放电发出粉红色的光。氩气放电后金属钠被蒸发并放出黄色的光。

【实验步骤】

⑴ 在显微镜视场中找到牛顿环 ① 照明——点亮钠灯,移动读数显微镜装置,使光线射向显微镜物镜下方45°的反射玻璃片上。镜筒下方放置牛顿环装置。仔细调节45°的反射玻璃片,以及读数显微镜与钠灯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钠灯射来的光线能够垂直地反射到牛顿环装置上。这时,由牛顿环装置反射回来的光能够回到显微镜物镜的镜筒中。

② 调节目镜——使目镜在镜筒内转动,直至十字叉丝成像清晰。并使其中的一根叉丝与镜筒移动方向平行。

③ 调焦——等厚干涉条纹定域在空气隙上表面附近,故在观察时,显微镜必须对准此面调焦。旋转调焦手轮,先使显微镜筒接近牛顿环仪。然后自下而上地移动,与此同时,在目镜中观察,找到牛顿环的像,并消除它和叉丝间的误差。

④ 对准——找到并对准牛顿环中心。一般只要将显微镜调焦到凸面上方后,将显微镜筒对准顶点,牛顿环纹即跃然而出。如果不够清楚,则再重新细微调焦,直到条纹最清楚且与叉丝间无视差为止。

⑵ 测定牛顿环直径

① 调整显微镜的十字叉丝交点与牛顿环中心大致重合。

② 转动测微鼓轮,使显微镜架移动。借助牛顿环,再仔细观察十字叉丝是否一条与镜架移动方向垂直,另一条与镜架移动方向平行。做到这一点以后,移动显微镜框架时,牛顿环不会上下错动。如果不符,则适当转动目镜,使之达到上述状态。再观察显微镜中十字叉丝交点能否超过牛顿环的13条暗圈(两边都要超过),以便顺利完成下面的测量任务。

③ 在测量各干涉环的直径时,只可沿同一个方向旋转鼓轮,不能进进退退,以避免测微螺距间隙引起的空回误差。

实验多是如此,需要我们细心地操作,勤快地思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从实验中得到的知识并非实验本身那么简单,实验更让我享受的是它带给我的过程,它使我的动手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能够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以不变应万变。我认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学到这门课程教我们的精髓,它不仅是教我们如何做实验,更是教我们如何做事。当然,这一学年的实验并不只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更多的是与我同组合作的伙伴,我们培养出了相当大的默契,这也是制胜的关键所在。当然,老师们的讲解也是与实验成功密不可分的,每当我被一两个问题所阻挡的时候,老师们的话无疑是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让我们从迷途中折回来,这就使得我们的思绪如雨后春笋般狂涌而出,迷茫不在,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阳光大道。

5.大学物理实验个人总结 篇五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绪论时说过“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是工程技术的基础”。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是多么伟大的理论,经不起实践的考验也是枉然,因此实验对于理论的研究以及发现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像我们机械工程类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更需要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大学物理实验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平台,培养了我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

记得高中时我也做过许多物理实验,不过与大学里的实验相比,大学物理实验更加复杂,更加需要我们去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创新。同样在大学里我也接触到了更多的先进的实验仪器(如示波器、迈克尔孙干涉仪、分光计、电桥等)。在物理实验中我也学会了很多的东西:

1、每次做实验之前都要写好详细的实验报告,这其实本身就是一个预习的过程,这也让我渐渐养成了课前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只有课前很好的预习过,上课时才能更好的领会老师所讲的知识,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快速的去完成实验。

2、在做实验时一定要按步骤有序的进行实验,不能心急,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对实验仪器有相当的熟悉了解才能动手操作。此外,实验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的各项规则及实验本身的操作要求,确保仪器的正常安全的使用和实验的安全性。

3、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遇到

不懂的问题要先独立思考或查阅书本,自己解决不了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最重要的就是实验一定要亲自动手去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放弃每次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与同组的同学合理分工,认真记录好实验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5、实验后要仔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数据,学会用各种误差处理手段来减小实验误差(如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等),通过数据的特征来总结出实验的一般规律。

6、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切实的记录下来,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书本后的思考题,主动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寻找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要主动的去寻找问题,去分析解决问题。另外学会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社会就会失去不断发展的动力。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具备很好的创新能力也必将使我们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

大学物理实验教会我的不仅仅只有实验中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这些科学缜密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物理实验,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像对待物理实验那样严谨的对待这些问题,科学的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大学物理实验还锻炼了我们的信心、耐心、恒心,这些都是促进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向成功的重要素质。在我们学校,由于仪器数量的原因通常都是由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这就又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的能力,只有两人相互配合,合理分工,互相帮助才能使实验快速高效的进行下去。在一年的实验课中,老师们总是毫不厌烦的为我们解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没有老师的帮助我们也不会那么顺利的完成实验,因此在这里还要感谢我们兢兢业业的实验指导老师,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悉心指导。

6.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 篇六

1实验总结

经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实践,从总体上看涉及的面比较广:

电学实验——直流电桥及其应用。这两个实验都涉及到了电路的设计连接,是基本的电学实验内容之一,这对于以往的单一学习理论知识来学,实验的补充恰到好处的深化了对课本的理解。

电磁学实验——模拟法测绘静电场。这个实验都是对抽象意义上的磁学物理量的测量,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和电场线都只是靠强制记忆的。但是这些实验的引入很好的解决了我对于这个抽象物理量的了解,尤其是电场线的加深理解,尽管这是个认为杜撰的非物理事实,但是它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对于研究物理也是很直观的。

物理量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电热法测量油品比热容。这些实验主要是惊醒一些物理上定义的量的测量,它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通过间接测量的到的,这就要求为我们对一些推理公式的了解,了解原理,通过理论的推导公式,将难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转化,间接测量出来。

原理验证:动量守恒定量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光学: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的研究与应用。仪器方面: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应用。

2动量守恒定量的验证实验举例

设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0和v20,相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0 + m2v20 = m1v1 + m2v(1)令P0=m1v10+m2v20,P=m1v1+m2v2,有

△p = P-P0 = 0

(2)

ρ = |△p / P0 ×100%| = 0

(3)s = [Σ(ρi-ρ平均)2 /(N-1)]1/2

测出两滑块的质量和碰撞前后的速度,就可验证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实验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种情况进行。1.1弹性碰撞

在两滑块的相碰端装上缓冲弹簧,于是它们相碰可视为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两滑块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11112222

(4)m1v10m2v20m1v1m2v22222由(1)和(4)可得

v1(m1m2)v102m2v20m1m2(m1m2)v202m1v10v2m1m2

(5)

令m2在碰撞前静止,即v200,上式可简化为

v1(m1m2)v10m1m22m1v10v2m1m2

(6)(1)若两个滑块质量相等,m1 = m2 = m,则v1 = 0,v2 =v10,即两个滑块将彼此交换速度。

(2)若两相撞的物体质量不相等,m1m2,m1m2,二者相碰后m1将反向运动,速度为负值。如果m2m1,则v1v10,v20,实验时,可让一滑块(m1)和导轨有缓冲弹簧(m2)的一头相撞。

(3)若两个滑块质量不相等,m1m2,两滑块相碰后,二者沿相同的速度方向(与v10方向相同)运动。

1.2 完全非弹性碰撞

将两滑块上的缓冲弹簧取掉。在滑块的相碰端装上尼龙搭扣。相碰后尼龙搭扣将两滑块扣在一起,具有同一运动速度,即v1 = v2 = v,令v20 = 0,则(1)式可以简化为

m1v10 =(m1 + m2)v

(7)得

vm1v10

(8)m1m2当m1m2时,v v10,即两滑块扣在一起后,质量增加一倍,速度为原来的一半。本实验就是通过验证(2)、(3)、(4)公式的正确性来验证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总结:

(一)、实验中暴露的问题:

(1)、实验书的读懂并不代表会做实验。

我们做实验主要依据的就是实验教程,实验教程编写的很详细,即使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实验课题也能通过研读实验教材来了解实验的具体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但是,事实上读懂了实验教材并不意味着能做好实验,这应该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差异。往往实验教材读的很熟,可是当面对实验仪器时会发现依旧是手慢脚乱,难以应付。

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动手能力的欠缺,虽然理论学习的很出色,但是在实践上却很笨拙。这可能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有关,我们过分的强调理论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操作这一块,因此常常会有人说:西方国家的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比中国学生强很多,但在理论考试上却使中国学生的天下。我想我们既然发现了这一点不足,就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从教育的体制抓起,不要一味的重视理论,这样只能培养纸上谈兵的学生。

(2)、操作实验仪器的时候不敢独立进行,总是先观看别人,再自己模仿。

这是我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大问题。每次实验的时候总是不敢自己先做,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进行操作。我想这应该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是对自己动手能力没信心的表现。

所以我所要做的就是放开自己,按照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主动独立完成实验内容。不要总是畏首畏尾,敢于尝试。这是我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

(3)、尽管已经做了十几个实验,但是在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分析,相关指标的计算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e.g.不确定度,各种误差,明显有偏差的数据的处理等)。

这需要我在以前的基础上自己系统的总结一下自己到底毛病出在哪里,同时要将实验教程上提供的数据处理的方式方法系统的复习一遍,加深印象,巩固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对数学工具的一次实际应用的复习。

(4)、开始的时候总是借学长的实验报告参考,但是发现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抄袭现象,后来逐渐淡化的这种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坚决杜绝这种间接抄袭的现象。

(5)、选实验的时候不必听学长们说哪个简单哪个难,要按照自己的兴趣、3 意愿去选择。只要记住实验设置了就一定能做,而且别人能做好,你也一定能做好。

(二)、知识掌握:

实验课程结束了,整个过程我学到了诸多方面的新知识技能。学会了数据的基本处理、Excel的常用功能使用,常用仪器的使用技能(千分尺,螺旋测微计等),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三)、个人感悟:

在日常的学习生说中要培养个人的兴趣;学习心态的端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路径之一;不要被文献的长篇幅文字所吓倒,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懂就问;学会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四)、学科建议:

对于学生的报告不要只注重书面,要注重其内在的含金量,书面好的实验报告也许只是字迹工整的表现。

7.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 篇七

物理来源于社会, 很多的物理情境其实就是一些劳动场面。但是现在很多中学生, 很少参加劳动。这种情况, 对物理这门学科来说, 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学生来说, 让他们亲身体验这种过程, 对他们深刻掌握物理知识, 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教师要在这方面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

对于学生的困惑,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碰到这种场景。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货物和传送带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在这里面我觉得主要的难点有以下两点:1传送带和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事实上, 这二者都在运动, 但彼此保持相对静止。2货物和传送带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对于这两点, 不少老师在课堂上借助课件来给学生展现情境, 帮助理解。最后也能使学生掌握并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但是通过这种渠道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显得很单薄, 不是很丰满。特别是当学生在实际过程碰到这类问题时, 往往觉得课堂学的知识犹如“纸上谈兵”, 也就是仅仅能够应付考试而已, 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假如老师在讲解静摩擦力前, 先给学生留这样一道动手观察题:自己设计一个斜坡, 在斜坡底端放一张纸, 在它上面放一个小物体, 拉动物体, 使物体随着这张纸, 从斜面的低端拉到顶端。并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1物体运动的动力从何处来?2这个动力是哪个物体给它施加的?3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搞清楚这几个问题, 那对于课堂上系统学习静摩擦力将有很大的帮助。若是学生搞不清楚这几个问题, 但是毕竟他自己亲身体验这个过程了, 肯定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要知道要有理性的认识, 首先应该有感性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就会对他的理性认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8.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 篇八

ㅡㅡ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2011年11月23日中午,徐州师范大学第三届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在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和10应化班团结合作下圆满举办,整个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化学实验技能比赛目的,强化实验技能操作,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应学院专业开设的特殊要求,也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院构建的“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化学实验技能大赛长期化、规范化举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本次比赛是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承办,10应化班协办。比赛以班级为小组,每组四人,分别完成四个实验课题(无机、分析)。参赛对象是化学化工学院和科文学院化学系二年级学生,同学们报名非常踊跃,但由于参赛名额有限总共32人参赛。每个实验课题由一位评委老师当场给予指点并打分,同时评委团(化工院和科文学院化学系学生会主席、副主席)也对每位参赛选手进行了评分。化学化工学院以及科文化学系的各位领导均出席此次比赛,实验技能大赛的比赛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但在10应化班的积极工作下,又不失条理。比赛结束后的后续工作依然有条不紊,最终产生的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分别是10应化代表队,10师范代表队,科文10应化代表队,科文10制药代表队。此次比赛圆满结束。

总的来看,这次比赛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内涵之一。希望这次活动可以成为化学化工学院的一个传统赛事,成为我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平台。

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

9.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 篇九

Mr.Doherty and his family are currently engaged in getting the autumn harvest in on the farm.2.我们不能低估敌人,他们装备了最先进的武器。

We must not underestimate the enemy.They are equipped with the most sophisticated weapons.3.菲儿已三个月没有找到工作了,正变得越来越绝望。

Having being cut of a job for 3 months, Phil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desperate.4.作为项目经理,山姆办事果断,工作效率高,且判断准确。Sam as the project manager, is decisiv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in his judgment.5.既然已经证实这家化工厂是污染源,村委会决定将其关闭,为此损失了一百个工作岗位。

Since the chemical plant was identified as the source of solution, the village neighborhood committee decided to close it down at the cost of 100 jobs.1.空气中有一种不寻常的寂静,只有远处响着大炮的声音。There was an unusual quietness in the air, except for the sound of artillery in the distance.2.在某些非洲国家城市的扩展已引起生活水平相当大的下降和社会问题的增多。

The expansion of urban areas in some African countries has been causing a significant fall in living standards and an increase in social problem.3.研究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与全球温度密切相关。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levels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global temperatures.4.最近公共汽车的车辆行驶频率已有改善,从15分钟缩短到12分钟一班。

The frequency of the bus service has been improved from 15 to 12 minutes recently.5.那位跳水运动员立在跳水板边沿,只等教练发出信号便会立刻跳下。

The diver stood on the edge of diving board, poised to jump the signal from the coach.1.尽管在此次紧急迫降中,飞机跑道不够长,但经验老道的飞行员

还是让飞机滑行了很短一段时间后就停了下来。

Despite the inadequate length of the airstrip in this emergency landing, the veteran pilot managed to stop the plane after taxiing for only a short while.2.在记者反复追问下,该影星终于说漏了嘴,承认自己做过两次整容、手术。

Grilled by the reporters, the movie star eventually blurted(out)that she had undergone two plastic surgeries.3.我们有技术,我们的合作伙伴有资金。一起干,我们就掌握了未来。

We have the technology and our partner has the capital.Working together, we’ll have the future in our hands.4.要是我实现知道你会带这么多朋友回家,我会好好准备的。你看,我现有的食品和饮料连小吃一顿都不大够。

If I had known beforehand that you would bring so many friends home, I would have made better preparations.You see, I have barely enough food and drinks for a snack.5.当人们得知地震灾区将要建造结构更牢固的校舍时,纷纷慷慨解囊。

People gave generously upon learning that new school rooms with stronger structures were to be built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1.因为约翰不看好欧洲经济,所以把资产转移到了欧洲以外的其他地方。Due to his pessimistic outlook on the European economy, John has moved his assets from Europe to elsewhere.2.我喜欢雇佣年轻人。他们愿意学习,而且忠于职守。

I like hiring young people.They are earnest learners and committed to work.3.玛丽和她那些以自己孩子为中心的女友们不同,更在意个人成长。Unlike her girl friends who center their lives on their children, Mary cares more about her personal growth.4.有一大批同事和你意见不和,这是怎么回事?

Why is that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olleagues are at odds with you? 5.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a variety of policie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1.他们正在探索医学研究的心领域,试图治疗那些目前还无药可治的疾病。

They are exploring the new frontiers of medical science in an attempt to find remedies for incurable diseases/ cures for diseases that are beyond remedy so far.2.我的数学老师威尔逊女士不仅教学方法独特,而且她从不试图往我脑子里硬塞知识。

Her unique teaching methods apart, Ms Wilson, my math teacher, never tried to cram knowledge into my head.3.中央电视台的定时天气预报使得我们旅行时不管走到哪儿都能知道天启的变化。

The regular weather forecast by the Central TV Station keeps us up with the changes of weather wherever we go on a trip.4.可怕的爆炸引起了一场大火,并造成这栋大楼部分倒塌。The appalling explosion started a big fire and caused the partial collapse of the building.5.在现代社会里,浪费时间的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各种各样的娱乐消遣正在吞噬我们宝贵的时间。

10.物理化学实验总结 篇十

闽江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10级应化(2)班 柳泽玲 120101202240 通过这个学期的大学物化实验,我体会颇深。首先,我通过做实验了解了许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了许多种不同的测量分析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其次,我也提高了独立与合作做实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我也深深感受到做实验要具备科学的态度,认真态度和创造性的思维。在老师的耐心讲解及细心指导下,通过本学期的物理化学实验,实验技能有了显著提高,接触并掌握了很多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将课堂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验中去,并可以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活学活用。以下是我个人所做的每个实验的小结与个人心得体会。实验总结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通过测定萘的燃烧热让我们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技术,同时了解氧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还有知道了高压钢瓶的有关知识并能正确使用。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恒温槽的温度和测定水当量、萘的燃烧热时的时间记录,如果有错会造成校正曲线的不准确,从而造成误差。同时也要注意样品和燃烧丝的取用和称量,以免造成误差。点火成功、试样完全燃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实验二: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掌握静态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学会用图解法求平均摩尔汽化热和正常沸点,同时理解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与克—克方程式的意义,还有知道了真空泵、恒温槽及气压计这些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时体系中的空气要排除干净,同时要防止倒灌现象和保持恒温槽的温度,减小实验的误差。实验中的乙醇可以用蒸馏水代替,降低成本,而且实验的成功率也比较高。

实验三:完全互溶双液系的平衡相图

我们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T—x图,以此找出恒沸点混合物的组成和最低恒沸点,同时也掌握了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实验在每测定一组实验数据时都要将气相凝液吸光,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四: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本实验通过测定水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尿素的摩尔质量,从而让我们掌握测定技术和精密数字温度测量仪,并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质的理解。本实验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的程度、搅拌速度和寒剂的温度,在这几个因素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过冷现象的控制,它影响着实验凝固点的准确获得,所以只要掌握好这几个因素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实验的误差,更好的完成实验。实验五:液相反应平衡常数

实验通过测定液相反应平衡常数来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甲基红电离常数的基本原理和分光光度计及PH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要注意溶液的配制,PH测定误差及作图误差。分光光度法和分析中的比色法相比较有很多优点,首先它的应用不局限于可见光区,可以扩大到紫外和红外区,所以对没有颜色的物质也可以应用。还可以在同一样品中对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测定。实验六:电极的制备和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实验通过测定Zn—Cu电池的电动势和Cu、Zn电极的电极电势,让我们学会一些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同时亦掌握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实验前可初步估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大小,以便测量时能迅速找到平衡点,避免电极极化,同时要选择最佳实验条件使电极处于平衡状态,并且要求电池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实验要注意电解质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及仪器的误差,从这几方面入手可以降低实验误差。

实验七: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实验通过测定右旋葡萄糖苷的摩尔质量来了解黏度法测定高聚物摩尔质量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和掌握用乌式粘度计测定高聚物溶液黏度的原理与方法。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溶液的配制及仪器的正确使用,降低实验误差,同时恒温槽的温度也要控制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还有黏度计要垂直放置,实验过程中不要振动黏度计,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八: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实验通过让我们掌握溶液电导的测定及应用,计算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常数及难溶盐溶液的Ksp,以此了解溶液电导、电导率的基本概念,并学会电导仪的使用方法。在实验溶液配制时应该要尽量准确,可以减少误差,还有在最后一步蒸馏时可以多过滤几次,把杂质彻底除干净,以降低实验误差。同时实验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因为温度变化导致电导变化,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获得,但测电导池常数可以不需要控制温度,因为它不随温度变化。实验九:最大包压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

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由实验数据得出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从而掌握最大包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并了解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因素。实验首先是要保证装置不漏气和毛细管的洁净和完好。实验时毛细管尖端必须恰与液面相切,否则测得的实验数据不准确,会使得曲线绘制不准影响实验结果,还有切线的选择也会影响结果,而且影响较大。实验十:蔗糖的转化

实验让我们通过了解旋光仪的构造、工作原理,并掌握旋光仪的使用方法。以此来测定不同温度时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并求出反应的活化能。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为恒温槽的温度和水浴加热的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获得。因为实验为一级反应,所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不影响反应速率常数。实验十一: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实验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让我们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同时也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浴。实验受温度的影响,所以要控制好恒温槽的温度,以免测得的数据有偏差。实验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会影响溶液浓度。因为乙酸乙酯溶液需临时配制,所以配制时速度要快,以减少挥发损失,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十二:丙酮碘化

实验通过测定用酸作催化剂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及活化能,让我们初步认识了复杂的反应机理,并了解复杂反应表现速率常数的求算方法。实验所需的溶液要准确配制,并且本实验受温度影响较大,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保持恒温。还有比色皿在使用时要用待测溶液洗涤过方可进行测定。实验十三: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实验通过掌握热分析法测绘Sn—Pb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让我们学会JX—3DA型金属相图测试仪的使用方法。实验中使用计算机来记录数据,大大的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实验过程中操作要小心,防止烫伤,还有加热样品时温度要适当,否则步冷曲线转折点测不出。实验十四: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实验通过测定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迁移数让我们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由于离子的水化作用,离子迁移时实际上是附着水分子的,所以由于阴,阳离子水化程度不同,在迁移过程中会引起浓度的改变。而这种不考虑离子水化现象所测得的迁移数称为希托夫迁移数。个人心得体会

接下来谈谈我在做实验时的一些技巧与方法。首先,做每个实验都要用科学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实验前要认真作预习,做好实验预习报告,并在不懂处做标记,在实验课上请教老师或同学;第二,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把老师特别提醒会出错的地方记下来,做实验时避免出错;第三,做实验时要冷静、谨慎并且认真对待,要按实验的步骤进行,不能太过心急想要一步到位,这样很容易出错使实验从头来过,越做越慢。并且在实验中一些细节之处要特别小心,若不懂如何处理,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一下,把问题解决,这样实验结果也会更加精确;第四,实验后数据处理一定要独立完成,不要抄袭他人的,否则的话,做实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

在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实验报告就很难完成。比如在数据处理画图时,就要用软件画图,这就会联系到大一上计算机课时学到的excel软件的应用,这就会要求我们要熟悉且掌握这款软件的使用。在上实验课的期间我们也有上物理化学这门课,这使的物理化学这门课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加深了我对这门课的认识,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很有益处。

有理论而不去实践,这是纸上谈兵,对我们能力的提升没有一点益处。现在很多的学生只关注学习理论而忘记了去实践,这是很危险的,同时也不利于我们自身能力的协调发展。但是物化实验不一样,它融合了理论和实践。而我们通过这学期的物化实验学习和经过老师认真的指导后,可以了解并学会很多东西。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物理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分支,是与物理化学课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基础实验课程。物理化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手段了解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规律之间的关系,熟悉重要的物理化学实验技术,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方法,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增强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而且通过做物化实验,使我清楚的认识到,做事要严谨,做人应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这样,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才能踏踏实实,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物化实验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和班上的同学之间还存在不少差距。我每次做实验几乎走在我们这组组员的后面,这说明我在动手能力方面,实验准备方面和同学之间还存在不少差距。还有,在提交实验报告时,我发现好些同学的实验报告在书写方面比我的工整的多等等。这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差距,提醒我在日后学习、做事方面更加努力,更好地提高自己。

虽然我和班上的同学还存在着差距,但是通过这学期的物化实验,我感觉我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第一个便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因为物理化学实验最后所得的结果不是通过实验直接测得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再把实验得到的数据代入计算所得到的,所以对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我们在这十四个实验中不仅慢慢的培养了勤于思考和善于分析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对于我们不断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很有帮助。第二个是自学能力的提高。物理化学实验是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独立课程,因此有条件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自学教材和实验仪器说明书的能力和习惯,整理、归纳、综合和评价知识的能力,查找文献资料以及使用多种工具书和手册获取所需的新知识的能力。第三个是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科研实践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物理化学实验加强了这方面的初步训练,包括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研究方法的比较,实验要求方面的选择,实验数据的正确记录和处理,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实验研究报告的书写等基本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为毕业论文和科研实践打下基础。

11.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篇十一

1、引言

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 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和绝对温度 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 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 式中 为两电极间距离,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1—3)上式表明 与 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 以及对应的电阻 的值,以 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 a、b的值。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 下式给出(1—4)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电桥测得。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只要测出,就可以得到 值。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当负载电阻 →,即电桥输出处于开 路状态时,=0,仅有电压输出,用 表示,当 时,电桥输出 =0,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平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1—5)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平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且,则(1—6)式中r和 均为预调平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 =r4+△r。

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

根据桥式,预调平衡,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

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电阻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范文网

表二 非平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 温度t℃ 10.4 12.4 14.4 16.4 18.4 20.4 22.4 24.4 26.4 28.4 0.0-12.5-27.0-42.5-58.4-74.8-91.6-107.8-126.4-144.4 4323.0 4063.8 3793.1 3534.0 3295.8 3074.9 2871.1 2692.9 2507.6 2345.1

4、实验结果误差

通过实验所得的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根据所得表达式计算出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值,与表一所给出的参考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 表三 实验结果比较 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参考值rt 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相对误差 % 0.74 0.58 1.60 0.89 4.99 6.20 7.40 8.18 10.00

从上述结果来看,基本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但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小,但是相对误差却在变大,这主要是由内热效应而引起的。

5、内热效应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利用非平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时总有一定的工作电流通过,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体积小,热容量小,因此焦耳热将迅速使热敏电阻产生稳定的高于外界温度的附加内热温升,这就是所谓的内热效应。在准确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时,必须考虑内热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6、实验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呈指数关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电阻—温度特性制成各类传感器,可使微小的温度变化转变为电阻的变化形成大的信号输出,特别适于高精度测量。又由于元件的体积小,形状和封装材料选择性广,特别适于高温、高湿、振动及热冲击等环境下作温湿度传感器,可应用与各种生产作业,开发潜力非常大。

参考文献:

12.大学物理实验论文 篇十二

在开学的第八周,我完成了本学期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我们都清楚,要想学好物理知识,仅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而物理实验就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我们利用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实验讲义,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物理问题,是我从中训练到了我们实际动手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了我们对课堂上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学习大学物理实验,我获益匪浅。

回忆起上个学期第一次物理实验室《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的研究,走进物理实验室时对一切器材都非常好奇,很想弄清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操作这些器材。但是,当我真正操作的时候,我发现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在同学的协助之下,只能草草完成了第一次实验。书写实验报告也让我感到了困惑,我还是不太懂得如何处理数据,书写实验步骤。经过上个学期的六次实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开始明白做大学物理实验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实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需要在上课之前认真做好预习报告。还要根据实验题目复习所学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实验教材的相关内容,弄清楚实验的总体过程,明白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还要学习相关实验仪器的操作,了解仪器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步骤。在书写《夫兰克-赫兹实验》的预习报告中,我开始学会如何书写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预习思考题。但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注意预习报告中的实验数据记录表,只是将数据随便记录在一张白纸上,结果发现在整理数据时出现了很多的混乱和错误。在写物理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处理数据。数据比较多,有时候也比较复杂,计算百分误差时常常会出现物理差与理论值相差甚远的情况,我总结了自己的实验与不足之后,上课前就画好了实验数据记录表,并总结处理数据的一些方法。数据处理时,主要用到了如下几种方法:1)平均值法。采取多次测量减小实验误差,用测量的平均值为结果,最接近真值。在很多实验中均有用到此方法。2)列表法。实验中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列表时应注意:

一、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自变量写在前边,因变量紧接着写在后面,便于分析。

二、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测量的次数,测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计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物理量的单位可写在标题栏内。

三、表中所列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值的有效数字。

四、充分注意数据的联系,要有主要的计算公式。3)作图法。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作图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之一。描绘图象的要求是:

一、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

二、坐标轴标度的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为避免图纸上出现大片空白,坐标原点可以不是零。坐标轴的分度的估读数,应与有效数字的末位相对应。

在《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中,明白到数据表应与操作步骤密切相关,数据表中的栏目应该与操作步骤的顺序合理配合。这样就可以随时将数据按照顺序填入到表格之中。实验教会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与总结的习惯,在预习和思考中,能够加深我们对实验内容或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在完成实验之前先思考思考题,我觉得有效地提高了实验的质量。

由于我们实验室的器材有限,所以我们大多数的实验都是两人或者三人合作完成的。在相互协调与相互帮助,讨论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那种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在这其中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加强了相互合作的能力。也大大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我觉得最复杂的实验就是《分光计的调节三棱镜折射率测定》,这个实验的器材充足,每个人需要独立完成实验。虽然在课堂上老师有讲解,书本中也有结构示意图。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

分光计额构造和各部分的工作原理都不了解,也不懂得如何去调节分光计。这些困难在询问你老师和同学之后就解决了,然后在计算分光计的折射率的时候又遇到相对大的困难。最后通过反复阅读和研究这个实验原理,学会了用用最小偏向角法测三棱镜的折射率以及用反射法测定三棱镜顶角的原理。虽然独立完成这次的实验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是觉得学习到了较多的知识。

在物理实验室中,有较多的实验仪器,各种仪器的构造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在学习《示波器的应用》中,我就感到困惑。示波器在电子专业中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示波器的结构非常复杂,功能相当多,就算有老师的演示,我们也总是记不牢,应用性也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进行了研究性的学习。在知识技能方面,先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方法,适用范围等基本条件。其基本组成有:示波管,X轴放大器,Y轴放大器,扫描发生器,频发同步和电源等.学习如何利用示波器,我们进行了:(1)测量信号的电压;(2)测量型号的周期和频率;(3)测量两同频率信号的相位差.其中(3)分别采用了双踪法和李萨育图形法.我还上网观看了关于示波器使用的视频,并做好了相关的记录。例如每个按键的作用以及波形图的意义。最后在实验室中时,由于示波器有一些功能键不常用,所以老师都没有进行拓展讲解,只介绍了一些比较常用的功能键。即便如此,我还是对示波器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如何进行调节波形的亮暗与清晰度,同时也学会了该如何进行波形的变换与读数。

13.大学 食品工艺 课后思考题 篇十三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性。

(1)外在因素

1.微生物:

细菌:细菌引起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细菌会分解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臭味或异味,甚至伴随有毒物质的产生;

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发育,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一般不生长;在pH5.0左右的微酸性环境生长发育良好;

霉菌: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能够生长发育;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容易生长霉菌,出现长霉现象;

2.害虫和啮齿动物:

害虫:主要有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

啮齿动物:对食品危害最大的啮齿动物是老鼠。

(2)内在因素

食品自身的酶作用和各种理化作用

2.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因素及其特性。

酶的作用:

(1)酶作用引起的食品变质主要表现在色、香、味、质地的变劣;

(2)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反应

(3)氧化作用:脂肪的氧化

3.温度和水分对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何影响。

答:温度:影响食品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和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水分:水分不仅影响食品的营养成份,风味物质和外观形态的变化,而且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4.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无生机原理……无菌原理;

假死原理……抑制微生物;

不完全生机原理……保鲜;

完全生机原理……发酵原理

5.如何根据食品的腐败变质的症状判断食品败坏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6.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如何应用栅栏技术?

答:基本原理:各栅栏因子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效应”,使微生物不能逾越,从而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

应用:⑴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微生物控制;⑵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工艺改造、新产品开发;⑶与HACCP有某些相同的作用。

7.食品标签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有那些?

1.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日期标志和储藏指南;质量等级:按标准中的规定标注;产品标准号;特殊标记内容;条形码;各种标志

2.基本要求:

(1)食品标签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

(2)食品标签的一切内容,不得在流通环节中变得模糊甚至脱落;必须保证消费者购买和食品时醒目,易于辨认和识读。

(3)食品标签的一切内容,必须清晰,简要,醒目,文字,符号,图形应直观,易懂,背景和底色应采用对比色。

(4)食品名称必须在标签的醒目位置,食品名称和净含量应排在同一视野内。

(5)食品标签所用文字必须是规范的文字。

(6)食品标签所用的计量单位必须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第二章

食品干藏

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发育和耐热性的关系

答:1)与发育的关系:A.水分活度下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下降,甚至等于零。B.微生物的种类不同,最适宜的水分活度和最低水分活度不同

;C.最适宜的水分活度和最低水分活度除与微生物的种类有关,还与食品的种类、温度、酸度有关;

2)与耐热性的关系:水分活度降低,微生物的耐热性增加。

2.水分活度与酶活性和酶耐热性的关系

答:1)与酶活性的关系:各种生化反应的发生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水分活度条件;水分活度降低,酶的活性下降,对应的生化反应速度减慢;酶起作用的最低水分活度与酶的种类、温度、pH有关。

2)与酶耐热性的关系:水分活度降低,酶的热稳定性增加,食品干制过程的条件难以钝化酶的活性。食品干制后,酶的活性降低,但底物的浓度增加,生化反应的速度可能加快或减慢。

3.水分活度与氧化,非酶褐变的关系

答:1)与氧化的关系:当食品的水分活度小于单分子吸附水所对应的水分活度时,氧化反应速度随水分活度降低而增大,脂肪的氧化表现为过氧化物价的增加;当食品的水分活度大于单分子吸附水所对应的水分活度时,氧化反应速度随水分活度降低而减小,脂肪的氧化表现为水解。

2)与非酶褐变的关系:一般非酶褐变最适宜的水分活度为0.6~0.9,当水分活度为0或1,非酶褐变的速度等于零即食品中的水分活度特高或特低,非酶褐变的速度也很低,反应物的浓度对非酶褐变反应速度有重大影响。

4.影响食品湿热传递的因素

干燥介质的温度;

干燥介质的湿度;

干燥介质的流速;

食品的种类、大小、表面积;

原料的装载量;

5.什么是干燥曲线,干燥速度曲线和温度干燥曲线?它们有什么意义?

(1)干燥曲线:说明食品含水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意义: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干燥开始后的很短时间内,食品的含水量几乎不变。随后,食品的含水量直线下降。在某个含水量以下时,食品含水量的下降速度将放慢,最后达到其平衡的含水量,干燥过程即停止。

(2)干燥速度曲线:干燥过程中任何时间的干燥速度与该时间的食品绝对水分之间关系的曲线。

意义:该曲线表明,在食品含水量仅有较小变化时,干燥速度即由零增加到最大值,并在随后的干燥过程中保持不变,称为恒率干燥期。当食品含水量降低到第一临界点时,干燥速度开始下降,进入降率干燥期。

(3)温度干燥曲线:干燥过程中食品温度与其含水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意义:由图中可以看出,在干燥的起始阶段,食品表面温度很快达到湿球温度。在整个恒率干燥期内,食品的表面均保持该温度不变,此时食品吸收的全部热量都消耗于水分的蒸发,从第一临界点开始,由于水分扩散的速度低于水分蒸发速度,食品吸收的热量不仅用于水分蒸发,而且是食品的温度升高。当食品含水量达到平衡含水量时,食品的温度等于加热空气的温度(干球温度)。

6.如何计算食品的干燥时间

答:1)对于恒率干燥期的干燥时间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W1为恒率干燥的初始含水量;Wc为恒率干燥结束时的含水量;v为恒率干燥速度。

2)对于降率干燥期的干燥时间可用下式来计算

式中:G为待干食品的重量;A为待干食品的蒸发面积;N为降率干燥速度;W1为降率干燥阶段结束时的含湿量;W2为降率干燥开始时食品的含湿量。

7.常见食品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

答: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1)自然干制特点:

A.方法和设备简单,无能耗,生产费用低,管理粗放;

B.干制时间长,干制品质量差;

C.受气候条件限制;

D.需要大面积的晒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2)人工干制特点:

A.干燥速度快,干制品质量好;

B.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工艺条件易于控制;

C.卫生条件好;

D.需专用设备,管理要求严格;

E.能耗大,干制费用高;

8.试述升华干燥的原理,如何加快升华干燥速度?

答:原理:根据水相平衡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的三种相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当水的温度和压力与其三相点温度和压力相等时,水就可以同时表现出三种相态。而在压力低于三相点压力时,或在温度低于三相点温度时,改变温度或压力,就可以使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方法:

9.食品干制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食品质量有什么影响?

一.物理变化:

1)干缩:干缩导致体积缩小,肌肉组织细胞的弹性部分或全部丧失,而且干缩之后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多孔性结构;

2)表面硬化:发生表面硬化之后,食品表层的透气性将变差,使干燥速度急剧下降,延长了干燥过程;

3)溶质迁移现象:溶解在水分中的溶质随水分向表层迁移。

二.化学变化:

1)营养成分的变化:A.碳水化合物的减少

;B.脂肪氧化;C.蛋白质脱水变性;

D.维生素的损失

2)色泽的变化:①非酶褐变;(A.羰氨反应;B.焦糖化反应;C.维生素C的氧化)②酶褐变;③色素物质本身的变化

3)风味的变化:A.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损失;B.脂肪类物质氧化形成的异味和异臭;C.产生某些特殊香气

三.组织学变化:干制品复水性变差,复水后的口感较为老韧,缺乏汁液。

10.不同的干制品放在一起储藏时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可能会发生串味

不同种类的食品在同一个冷藏间内储藏,气味强烈的食品会将味道传给其他食品;

防止酶促褐变的措施:热烫、硫处理、稀盐水浸泡

防止非酶褐变的措施:亚硫酸盐处理

11.你是否认为干燥技术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食品保藏技术?

第三章

食品低温保藏

1.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是什么?

答:借助人工制冷技术降低食品温度达到适当程度的低温并始终维持这样的低温来保藏食品,在这样的低温下能阻止或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2.低温对微生物和酶的影响?

答: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对低温的敏感性较差,绝大多数微生物处于最低生长温度时,新陈代谢已减弱到极低程度,呈休眠状态。再进一步降温,就会导致微生物死亡。

低温对酶的影响:A.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

B.当食品温度低于冻结点时,一部分水结冰,导致食品的水分活度下降,酶的活性降低;C.低温并不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

D.食品解冻时酶的活性大大增强,从而使食品品质快速下降。

3.食品的冷却目的和方法有那些?

答:目的是快速排出食品内部的热量,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化反应速度

方法:空气冷却法,冷水冷却法,碎冰冷却法,真空冷却法

4.食品的冷藏方法及其特点?

1)自然空气冷藏法:通风库效果不如冷库,但费用较低

2)机械空气冷藏法:制冷通过机械进行,利用空气作冷却介质的,故热传导较慢。

3)气调冷藏法:a)抑制果蔬的后熟;b)减少果蔬损失;c)抑制果蔬的生理病害;d)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e)防止老鼠的危害和昆虫的生存。

5.食品冷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表现在哪里?其控制措施是什么?

答:A.水分蒸发:表现:失去新鲜饱满的外观,出现明显的调萎现象。措施:控制温差,湿度和流速

B.冷害:表现:表皮凹陷;果肉组织的褐变;未成熟的果实采后受到冷害将不能正常成熟或着色不均匀,不能达到食用标准;叶菜上和有些果实上出现的水浸状斑点;快速腐烂。措施:控制冷害临界温度的值和时间的长短。

C.后熟作用:表现: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糖酸比例趋于协调,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果实香味变得浓郁,颜色变红或变艳,硬度下降。措施:控制其后熟能力,低温。

D.移臭和串味:表现:互相吸收气味。措施:凡是气味互相影响的食品应该分别储藏,或包装后进行储藏。

E.肉的成熟:表现:经过一段时间肉质变得粗硬,持水性大大降低。继续延长放置时间,则粗硬的肉又变成柔软的肉,持水性也有回复,而且风味极大的改善。措施:低温。

F.寒冷收缩:肉质硬、嫩度和风味差;

G.脂肪氧化;

H.其他变化。

6.简述食品的冻结过程及其常用的冻结方法?

答:食品的冻结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阶段:从初温到冻结点,降温快,其中会出现过冷现象。2)中阶段:降温慢,食品中大部分水冻结成冰。3)终阶段:从成冰后到终温,此时放出的热量,一部分用于降温,一部分用于继续结冰。

常用的冻结方法:1)间接冻结:静止空气冻结,送风冻结,强风冻结,接触冻结。2)直接冻结:冰盐混合物冻结,液氮与液态二氧化碳冻结。

7.冻结食品在包装和储藏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包装应注意:为避免冻品的干耗、氧化、污染等,包装材料应选择透气性能低的材料。在分装时,应保持在低温下进行工作,同时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重新入库。

储藏应注意:要求贮温控制在-18℃以下,或者更低,而且要求温度要稳定,减少波动,并且不与其他异味的食品混藏,最好采用专库储存。

8.食品在冻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对其进行控制?

答:1)冰晶的成长和重结晶:来不及转移就在原位置冻结,保持冻藏库温度稳定,避免储运温度波动。2)干耗:保持冻藏时足够的低温,减少温差,增大相对湿度,加强冻藏品的密封包装,采取食品表面镀冰衣的方法。3)冻结烧:采用较低的冻藏温度,镀冰衣或密封包装。4)化学变化5)液汁流失

9.TTT的概念,计算及其重要性?

概念:速冻食品在生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间和经受的温度对其品质的容许限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计算:1)算出品质下降值为1.0时的每天品质下降量q;

(q

=1.0/

d)。2)算出各阶段的品质下降量Qi;(Q

i=

q×d)。3)将各阶段的品质下降量累计,即为最终品质下降量。Q

1.0

品质可认为优良;

Q

1.0

品质下降明显,数值越大,品质越低劣。

重要性:

10.简述冻结食品的解冻过程和方法?如何控制解冻过程中食品质量的变化?

答:食品的解冻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

A.冻藏温度

~

—5℃;

B.—5℃

~

冻结点(最大冰晶融化带),有效解冻温度带,与最大冰晶生成带相反;

C.冻结点~解冻终温。

方法:1)空气式;2)液体式;3)水蒸气式(常压型、真空型);4)内部加热式

如何控制:

第四章

食品罐藏

1.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热处理温度;食品成分。

2.高温如何影响食品中酶的活性?

答:p106

3.罐头为何要排气,常见的排气方法有哪些?

1)防止或减轻因加热杀菌时内容物的膨胀而使容器变形或破损,影响金属罐的卷边和缝线的密封性,防止玻璃罐跳盖。

2)防止罐内好气性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

3)控制或减轻罐藏食品在储藏过程中出现的马口铁罐的内壁腐蚀。

4)避免或减轻罐内食品色,香,味的不良变化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损失。

热力排气法,真空封罐排气法,蒸汽喷射排气法。

4.封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5.罐头传热的方式有哪几类?哪些因素会影响传热效果?

答:导热,对流传热,对流导热。

食品的种类;罐藏容器材料的物理性质;罐头食品的初温;杀菌锅的形式和罐头的大小、在杀菌锅内的位置、排列方式

6.如何计算罐头的合理杀菌时间?

答:τ=D(lga—lgb)(a:细菌初始数;b:τ分钟加热处理后的残存活菌数)

D2=D1

10(t1

t2)/

Z,τn=

n

D

已知肉毒杆菌在121℃时的D值为0.26min,Z值

为10℃。若要把芽孢数从107减少到105,求在115℃

下所需的加热时间。

7.什么是安全F值?它与实际杀菌时间有何关系?

答:安全F值:在一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

关系:F值越大,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越长;反之,F值越小,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越短。

8.罐头食品常用的杀菌方式有哪些?

答:热处理,辐射,加压,微波,阻抗

9.高压杀菌的规程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10.简述罐头食品胀罐的类型及原因?

答:隐胀,轻胀,硬胀

①物理性胀罐:装罐量过多、顶隙太小、排气不足、杀菌后冷却速度过快等造成,一般在杀菌冷却后即可发现。

②化学性胀罐:酸性食品与罐内壁发生电化学反应,使罐内壁被腐蚀,同时产生氢气聚积在罐内,一般要在罐头贮藏了一定时间才能发现。

③细菌性胀罐:由产气细菌的生长繁殖引起,在罐头贮藏期间出

现,同时伴随着食品的变质,经保温检查也能发现

11.分析罐内食品变质的原因,生产中应如何防止变质现象发生?

答:原因:罐头密封性不好;微生物存在;

质量严格要求;加强冷却水的卫生管理;

12.分析罐头容器腐蚀的类型,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均匀腐蚀:酸性食品腐蚀,降低食品酸度或使用耐酸性罐;

部分腐蚀:顶隙残存氧气的氧化作用,尽可能排气干净;

集中腐蚀:酸性食品腐蚀或空气含量高,降低食品酸度和含气量

异常脱锡腐蚀:食品内含有特种腐蚀因子;

硫化腐蚀:含硫蛋白质较高的食品,在杀菌和贮藏时分解放出硫化氢或其它有机硫化物,与锡、铁作用产生黑色化合物。

其他腐蚀:

13.新含气调理食品的生产原理是什么?

答:食品原料预处理后,装在高阻氧的透明袋中,抽出空气后注入不活泼气体并密封,然后在多阶段升温,两阶段冷却的调理杀菌锅内进行温和式杀菌,用最少的热量达到杀菌的目的,较好的保持了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份,并可在常温下保藏和流通长达6-12个月。

来自食工(老胡)课件的思考题:可以看一下!

第1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1、食品工艺学的内涵

2.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其特性。2.温度和水分对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何影响?

3.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与保藏技术的四大类(维持最低生命活动

保鲜贮藏、抑制微生物活动和酶的活性

干制。冷冻冷藏。腌制、运用发酵原理

乳酸。酒精。醋酸发酵、无菌原理

罐藏)?

4、酶活性的控制(降温与热处理、化学处理)

5、微生物的控制途径(加热/冷却、控制水分活度、控制渗透压、控制pH、使用添加剂、辐照、微生物发酵)

5、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如何应用栅栏技术?

5.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2章食品的低温保藏

1.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和酶及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有何影响?

2、为什么要预冷,预冷有哪些方法;

2.什么条件下冷冻产品会腐败和食用不安全?保证冷冻产品安全的关键有哪些方面?

3.冻结过程可分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区是保证冻品质量的最重要的温度区间?

快速冻结可获得均匀致密的干制品,细胞膜和蛋白质受破坏小,复水后食品弹性好,持水力强

4.冻结和冻藏对果蔬有何影响?

4、冻结速度快慢对冷冻食品质地有什么影响。

5.为什么蔬菜冻结前要热烫?如何掌握热烫的时间?

6.单体速冻(IQF)设备有何特点?适合哪些物料的冻结?

冻结速度快;

生产效率高,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

食品在悬浮状态下冻结,彼此不会粘连,又称为“单

体快速冻结”(individual

quick

frozen,简称IQF);

适合体积小、比重较小的食品冻结。

7.冻结果蔬对原料有哪些要求?水果和蔬菜在冻结工艺上有何

异同?

8.影响速冻、冻结果蔬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和保证冻结果蔬的质量?

第3章食品罐藏

小结:D值与微生物的种类、菌种及温度有关,与微生物细胞或芽孢的原始浓度无关;

®

D值本身并不代表全部杀菌时间,不能根据D值制定杀菌的工艺条件;

®

根据D与F的关系式,可以比较容易地知道F值。

当T=121℃时,F

=

nD

®

F值与微生物的种类、菌种及微生物细胞或芽孢的原始浓度有关;

®

F值代表全部杀菌时间,实际生产时应根据F值制定杀菌的工艺条件。

®

第4章

食品的干制保藏

1、水分活度的概念;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说明原因;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和其他反应有什么影响。

2、干制脱水与浓缩脱水的区别;食品干制过程的核心问题;

1.什么是导湿性和导湿温性?的定义与意义

①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的存在促使水分从含量高处向含量低处转移

②导湿温性:食品内部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促使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2.简述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干燥速率和食品温度的变化

3.如果想要缩短干燥时间,该如何控制干燥过程?

4.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

5.影响干燥速率的食品性质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干燥速率?

6.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

7.食品的复水性和复原性概念

1)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常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衡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干制品的品质状况。

2)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水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成分、结构及其它可见因素等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有的可以定量衡量,有的只能定性衡量。

8.列出干燥设备的基本组成结构;

干燥室、冷冻系统、抽真空系统、捕集器、加热系统几部分。

9.简述顺流和逆流干燥设备的区别和特点;

1.顺流式

特点:A.前期干燥速度快,易产生表面硬化现象;

B.后期干燥速度下降,干制品最终水分较高(≥10%),不适宜用于干吸湿性强的物料。

2.逆流式

特点:A

前期干燥速度缓慢;

B

不易出现表面硬化现象,但在干燥后期容易出现焦化现象;

C

干制品的最终含水量较低(<+5%)

10.在人工干制方法中有哪几大类干燥方法,各有何特点?

1。固定接触式对流干燥

柜式(箱式)干燥设备、隧道式干燥设备

特点:间歇式,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食品的干制生产。

2。输送带式干燥设备

特点:

a、干燥可连续化,生产能力大、劳动强度较低;

b、可以分段自动控制温度、空气流速等工艺参数;

c、适宜于品种单一、产量大的物料干制;

d、如果干制产品或工艺条件经常变换,则不宜使用带式干燥设备。

3。悬浮接触式对流干燥

将固体或液体食品悬浮于热空气中进行干燥,有气流干燥、流化床式干燥、喷雾干燥等。

4。接触式干燥

特点:

A、不用象对流干燥那样必须加热大量空气,热能利用较经济;

B、被干燥物料的热传导率一般较低,若与加热面接触不良,热传导率会更低;

C、加热温度高,只能用于对热不敏感的胶状、膏状和糊状食品的干燥。

5。微波干燥

特点:j

j

属于内部加热方式,加热速度快;

k

加热均匀、制品外观好;

l

节能高效;

m

温度易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清洁卫生;

⑥对水分含量高的食品,易产生过热,耗电量大,成本高。最好能与热风干燥配合使用。

11.在空气对流干燥方法中有那些设备?每类设备的适用性?

12.喷雾干燥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特点:

⑴蒸发面积大,干燥迅速快,一般只需5~100s;

⑵干燥过程液滴温度较低,适合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⑶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可连续化生产;

⑷产品质量好(颗粒均匀,溶解性好);

⑸单位产品耗热量大,设备的热效率较低。

上一篇:综合素质高中生班主任评语下一篇:皎洁的明月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