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素质行动

2024-09-20

理想素质行动(精选11篇)

1.理想素质行动 篇一

没有追求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推动人类的进步,追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一切的一切是因为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梦,实现了这个梦,就到达了你的追求。

任何一个成功的例子都表明,所获得的成功背后都会付出大量的行动,有行动就会有收获。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哪个不经过枯萎、风霜雨雪过后才有了那些辉煌的成就。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亦是经历过孤独,经历过世人们异样的眼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音乐生涯,反之,却创作了大多脍炙人口音乐作品,人们为他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所赞颂。

女作家毕淑敏曾说过:“我不相信手指上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不经历一番寒彻骨,难得梅花扑鼻香?路都是自己走上来的,最终靠的是我们的双脚在雪地一样洁白的未来路上踏上自己的脚印,连成一条生命之线,而线的另一端就在我们脚下。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磨难,哪来的成功,又怎能为自己闯出一片天空,没有失败的成功,谈不上伟大。

树立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有梦想就要有行动,不要怕面对困难,因为成功,就在山的那边。而困难就是那座山,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就会迈到成功的山峰。小草能倔强的从石缝中钻出来,发出嫩绿的新芽,而正是他的理想、他的信念在不断的支持着他。人生短暂,经历过才不枉来到这世界上走一遭儿,不要怕面对困难,他只是想让你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流星固然短暂,但它毕竟灿烂过:人生定然无悔,只要我们拼搏过!

2.理想素质行动 篇二

20年的教研、20年的磨砺, 綦江教研人始终以品德高尚、业务精良、指导有效、服务真诚的标准要求自己, 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丰富, 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一种至真至诚, 追求卓越的思想已经成为了綦江教研团队孜孜不倦的追求, 并已内化为每个人坚守的信念, 那就是:“正德厚业, 臻于至善”。

正德厚业:源自《尚书》, 其原文是“正德厚生”。按照《中庸》的说法, “正德”就是尽人之性, 以正人德;尽物之性, 以正物德。这里的德是指事物的属性, 正, 此处为使动用法, 意为使事物的属性平正, 不偏斜。“厚生”, 是使人的生活富足, 充裕。我们将“厚生”修改为“厚业”, 意思是使人业务精良。这里是指教研人是教育系统的精英, 教研员是各学科的领军者, 品德高尚, 业务精良既为教研人员的素质要求, 也是教科所的立所之本。

臻于至善:源自《大学》, 《大学》开宗明义就有这样一句:“大学之道, 在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 成年人为学的根本在于修明自身, 用自己学问的道和德的成就, 投向人间, 亲身走入人群社会, 亲近人民而为之服务, 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臻, 达到;至善, 善的极致。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教研部门的职能是研究、指导和服务, 我们要坚守的信念是:无论那一项工作我们都要用心、尽力、用最优质的服务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二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和我们自身都能够通过教科所这个平台得到最理想、最完美的发展。

“正德厚业, 臻于至善”已经镌刻在了綦江教研的文化史册上了。

二、创建方略, 践行理念

我们根据綦江教研的特点和功能, 提出了“依法治所, 服务立所, 质量兴所, 创新办所, 特色强所”的二十字方略, 通过二十字方略, 践行“正德厚业, 臻于至善”理念, 成效显著。

依法治所:依法治所是教科所科学发展的保障。我们依据教育法规、教育方针和教研机构的特点, 提出了“人本+文本”和“规范+差异”的管理思路。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以法规和制度来管人管事, 尽量体现公平公正, 这是依法治所的基础, 也是教科所科学发展的保证。綦江教科所从成立至今, 除了国家和上级领导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外, 一直比较重视建立内部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近几年来, 逐步修改、完善、增加了各种规章制度, 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规范和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如教研员职责要求、教研员观课议课要求、教科研活动要求、课题管理指导意见, 行政会议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评优评先评职办法、出勤考核办法、出差管理办法、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 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项事务, 使每一位教职工信服, 形成了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还让“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在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营造和参与单位文化建设过程中, 通过行政和党支部的主导, 教职工的价值观、行为、形象、人格等对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终达到文化管理的境界。

服务立所:服务是教科研部门的三大职能之一。我们一直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目标, 以为学生、教师、学校需求和领导决策服务为己任, 强化服务意识, 真心、真诚、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领导的赞赏, 教师和学校的欢迎。一是以学校需求为导向, 采取集中教研、联片教研、专题调研、项目引领、送教下乡、骨干支教、蹲点跟踪指导等方式, 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二是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 建立学科专题例会制度、问题征集制度、学科论坛制度、教学大赛制度, 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为教师施展才华开辟通道, 锻炼了教师队伍,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以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通过指导教师降低教学起点、有效整合教材、指导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改革评价制度等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了学生学习内容, 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能体验成功, 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四是以服务领导科学决策为己任, 深入基层, 深度调研, 撰写调研报告, 如《綦江县乡镇幼儿园教师学业与专业培训的调研报告》、《綦江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改革调研报告》、《綦江县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重庆市教研机构保障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等, 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和有效的参考, 受到市教科院、市政协、市人大的肯定。

质量兴所:质量是教科研工作的生命线。一是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研员加强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我们每年为每一位教职工购买教育理论书籍和订阅学科专业杂志, 开设所长讲座、学习沙龙和教科研论坛, 构建终身学习制度, 为提高教科研质量提供了保证。二是我们通过实施三项转移:教研重心下移、教研中心转移、教研阵地前移;采取三环节工作步骤:准备教研、开展教研、反思教研。根据工作需要和学校需求, 实施“1+1” (即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 的强强联合的视导方式和“菜单式”加“订单式”的工作方式, 保证了教研科研活动的质量。对每一项工作都严格要求, 宁缺毋滥。对质量不高、实效性、针对性不强的活动宁可不作。在每项活动之后, 我们还要进行问卷测查和访谈, 反馈活动质量, 提出整改意见。通过这些年的努力, 我们的工作活得了上级部门、领导、学校和教师的高度认可。连续五年被重庆市教委、市教科院评为教研科研先进单位, 主研课题成果获得教育部一等奖2项、重庆市政府奖1项、重庆市教委奖励85项, 主编或参编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书籍166本。在全县教育系统的民意测评中, 因工作出色, 连续五年获得县教委科室、站所第一名。

创新办所:创新能力是一个单位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优良教研传统的基础上, 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 在教研机制、教研方式、教研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 探索出了以“县—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为骨架, 以“县教科所—学校”点对点的指导为补充的“两线”教研工作方法, 构筑起点、线、面无缝对接的扁平教研工作网, 使全县学校呈现出校校是教研基地, 教师人人是教研人员的教研工作新局面。建立起城乡联动、学区互动、基地学校带动的“三动”教研工作机制, 起到了示范引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作用。构建起以课程、课堂、课例和课题为研究主题的“四课”教研工作内容, 抓住了教研工作的核心, 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立足实际, 总结出的“二四三”教研工作方式提升了全所教研人员的素质, 促进了教科所的良性发展, 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

特色强所:走特色发展之路是我们坚持的目标。一是在教研队伍的建设上, 我们建立起以德高望重的教研员为示范, 以中青年教研员为骨干, 以专职教研员为主要力量, 以兼职教研员为补充的教研队伍。我们有一批在全市具有较高声望的教研员, 他们德艺双馨;有一大批业务精良的骨干教研员;还有半专半兼的学校骨干教师和七十多位县级名师组成的兼职教研员队伍。这是一个荟萃了全县各学科优秀教师、富有綦江特色的教研团队, 因此才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二是坚持以素质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要求统领教研工作,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科教研要有特色, 现在已初步构建起具有綦江特色的课程改革的教研体系, 课程改革的“綦江模式”已享誉全市、走向全国。

3.用文化守望教育 用行动追寻理想 篇三

什么样的人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杭州市风帆中学黄雄校长的回答是:应该是善学习会思考,习惯良好的人;是有爱心懂感恩,勇于担当的人;是有思想有抱负,志存高远的人。

那么,要培养这样的人才,路径何在?黄雄校长认为,文明的心灯需要文化的濡染。只有在诗意的、自主的、开放的文化环境中,让学生受到文化的沁润和道德的感召,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道德要求,成长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良好习惯:在诗意的教育中养成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在黄雄校长看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但养成教育不是机械的训练,不是盲目的灌输。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原则,养成教育的人本内涵和人文向度,是黄雄校长最为看重的。

在风帆中学,养成教育是洋溢着诗意的教育。它的过程是富有诗意的,体现了教育的和谐与美;它的目标是富有诗意的,它指向人生的审美境界;它的方法是富有诗意的,在教育实践中让人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莫以善小而不为。一日一好事,也许对你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但如能坚持不懈,尽力而为,就能既有益社会也洁净心灵,我们何乐而不为?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好事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家长会上,递到每位家长手中的,不只是学情反馈,还有一份风帆中学编印的《养成教育报》。报上有校长访谈、主题活动,有家长论坛、心理辅导,有风帆之星、好事标兵……《细化规范,重在落实》,记录了学校每年一次的德育论坛上有关初一学生的习惯养成、以生为本的“慢教育”、注重细节是一种功夫等话题,充分展现了教育者的智慧;《教育孩子要先做好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不和父母交流》,这些选自学校开展的“解惑青春期,做睿智家长”教育心得评比活动中的优秀文章,让家长受益匪浅。

每位风帆学子手中都有一本小册子,里面有学生的诚信档案和“一日一好事”记录。黄雄校长在接受学生采访时说:“践行‘一日一好事’不是图形式,而是让学生学会持之以恒,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试想,风帆校园一千多位学子,每天如有一千多件好事出现,那该多么温馨啊!在这样温馨的大家庭中学习,同学们又该多么心情愉悦!”

在学校大门口的橱窗里,各年级“每月之星”的评比展示总会吸引很多同学和家长的目光。学校为培养广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而量身设计了许多单项奖,如学习之星、自律之星等。对入选学生不仅颁发证书,其照片和个人材料还会放在校园大橱窗中展出,在校报上刊登,以强化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自律自强。《养成教育报》上,风帆自律之星耀眼闪烁,好人好事标兵表彰名单和践行“一日一好事”主题活动报道,为校报增添了亮点。同伴的效应,榜样的力量,会激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向习惯良好的学生看齐。

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黄雄校长专门做过研究和尝试,创造了“一环四步”学习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分解为几个有效阶段,并赋予每个阶段以具体任务与要求,可操作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明显。在此基础上,学校教导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定了《杭州市风帆中学学习规范》,从学生的角度,总结提升保送生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推广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此举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养成教育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却潜移默化,融入每位风帆学子的内心,滋养了成长中的心灵。

责任意识:在丰富的活动中浸润

学校阶梯教室里,学生会干部竞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曾说过一句话:‘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同样,今天我想说的是:‘同学们,不要问学校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学校做些什么。’”

竞选者慷慨激昂的演讲,充分体现了风帆学子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黄雄校长十分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他认为,责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并形成相应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六个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但是,责任意识的形成靠苦口婆心的劝说和高压威逼的灌输是无济于事的。唯一有效的路径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去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形成责任意识。

为培养学生对责任意识的正确认识,黄雄校长启动了“风帆讲堂”,专门邀请专家为学校师生作专题报告。德育专家以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同学们阐述了道德和责任对于公民的意义,深受学生欢迎。以此为契机,学校举行了“以公民的名义——新少年中国说”征文和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学做合格公民,学会表达,关注身边的道德现象,关心国内外新闻,勇于发表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见解,不断提升责任意识、道德素养和明辨是非能力。《声音的力量》《这个社会需要思考》《民不敢以食为天》《给孔子的一封信》《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等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体现了当代中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可贵的思辨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生对责任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黄雄校长趁热打铁,组织开展了“感恩与责任——诚信守纪,做合格公民”主题朗诵比赛、“放飞青春的理想——践行承诺,爱我中华”合唱比赛、“在追思中感悟生命,于生命中承担责任”清明诗会、“诵读经典文化,浸润诗韵书香”读书朗诵比赛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由黄雄校长牵头,学校利用每周晨会时间,结合时政进行主题讲话,教育学生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通过周会上的系列讲话,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思考,促进自身公德心、责任感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加强德育渗透,开展“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共享成长,报效祖国”等主题班会活动,将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在交流中增强评判能力,强化责任意识,升华道德境界。

在风帆中学,无论是学生会、团委还是文学社等社团,都有自己的章程和守则,成为学生体验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实践场;学校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建设,使学生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提高公民意识和参与热情。如风帆文学社自定章程,自我管理,自主活动,除了民主选举产生社委会,还专门设置了监事会,监督社委会的工作,培养了学生以公民素养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写作演讲、采访编辑、主持表演以及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学校还建立了学生权利申诉制度,让学生参与矛盾和纠纷的解决;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责任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一个人如能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其他品质也会由此衍生。生命因责任而高贵,而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为努力培养有责任、敢担当的接班人,让生逢盛世的学生能理解勇于担当的要义,勇敢地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创造人生的精彩,书写生命的辉煌,作为一校之长,黄雄校长善于以敏锐的眼光关注生活细节,以睿智的行动夯实教育土壤,努力营造浓浓的责任教育的环境氛围,让学校的责任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理想抱负:在开放的环境中生长

“脚踏实地,亦需仰望星空”,“放慢脚步,构筑精神家园”,这是黄雄校长常说的两句话,体现了其办学理念和教育追求。学校教育要培养的,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而是要“眼观社会,耳听时评,心怀天下”的志存高远、具有公民意识的学生。

在全球化、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对象理应具有国际公民意识。为此,在黄雄校长的倡导下,学校设立了国际文化周,以图片展览、各国风情介绍、模拟联合国热点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国际多元文化;通过师生出国游学、结交外国姐妹学校、外国教育代表团来访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学校的的交流和沟通;尝试相互开设国际课程,促进国际理解教育进一步深入。学校先后与德国、韩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开展了校际往来和交流互动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游学,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011年4月21日上午,在浙江博物馆报告厅里,一场以“西湖与诗词”为主题的“浙江新人文讲堂”带给听者以心灵的濡养和人文的熏陶。这是由风帆文学社指导老师组织主持,风帆文学社社员和社会部分文学爱好者一起参与的诗词雅集。“浙江新人文讲堂”试图发掘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邀请名家、名师,走进校园,走进场馆,关注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我三大关系,提出“国学是传家宝,公民是通行证”,提倡“公民儒学”,让公民本土化,让儒学现代化,以应对中国和世界之变化及挑战,形成风景独特的“浙江潮”。

在黄雄校长的大力支持下,风帆文学社一年两次的采风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11年4月29日一早,风帆文学社员就登上了前往海宁的客车,这次要去参观的是丰子恺、徐志摩、王国维的故居和金庸书院。更难得的是,今天是“跟着书本去旅游”,每位社员都收到了一本由黄雄校长主编,风帆中学五位老师参与编写的校本读物《浙江文化遗存少年行——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此书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充分展现了人杰地灵的浙江所拥有的名胜古迹、风俗人情、民间曲艺、人文思想、科技智慧等。此书的成功出版,也体现了黄雄校长对人文历史、对文化遗存的深厚感情和神圣责任。书中“江南古镇韵绵延”和“王国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两大章节,正是此次采风的目的地和重要人物。

走出校门,遍访名家,感受文化,传承精神,是风帆文学社采风活动的宗旨。在上一年,风帆文学社曾利用秋假和春假,先后带领部分社员,前往余姚黄宗羲故居和安徽绩溪胡适故居采风。黄宗羲先生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在他的故居,社员们寻觅着哲人的成长轨迹,重温江南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体会历史和社会所带给我们的深深思考。而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的胡适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在他的故居,学子们聆听了胡适先生的名言:“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的人格,是为国家争人格!”……每一句都那么掷地有声,令人深思回味。文学社还不定期开设公民写作课程,编辑出版《风帆》社刊。

“是‘最美妈妈’托起了生命的希望,是‘免费午餐’改善了学生的营养……我知道了:社会是由人组成的,风气是可以改变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说:中国不是别的什么,中国就是我们自己,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让世界充满爱。我们提倡微公益行动,就是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爱心不分大小,行动不分先后;一个爱心,汇聚力量;一次行动,推动改变。”这是校园网上刊登的一份引人注目的倡议书,是风帆文学社社长在浙江图书馆举行的“当好公民,做活雷锋——我们的微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上,向全市青少年发出的倡议。在雷锋同志牺牲五十周年之际,黄雄校长积极支持学校和浙江图书馆、《钱江晚报》等单位一起,倡导举办“我们的微公益行动”征文和摄影活动,风帆文学社社员认真起草、宣读的《我们的微公益行动倡议书》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学校还组织部分学生公益使者,深入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利用晨会举行践行“学生诚信”“一日一好事”活动启动仪式,鼓励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促成长,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大力弘扬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让校园成为滋养师生精神生命的家园。让公民意识融入学生日常的微生活。

“志当存高远,心当怀天下。”黄雄校长是这样教育学生,也是这样来要求自己的;在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黄雄校长何尝不是体现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追求呢!

这就是黄雄校长,站在教育的前沿,高屋建瓴;构想发展的蓝图,未雨绸缪。用文化守望教育,用行动追寻理想。理性中不失激情,坚守中更展豪情。

4.理想召唤行动 勤奋铸就成功 篇四

策划组织:高二(1)班班委 时间:2014年9月22日 地点:高二(1)班教室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歌曲《最初的梦想》《明天会更好》

2、朗诵

3、制做幻灯片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形式来表现学生们的美好理想,使大家懂得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2、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明白为实现理想应不怕苦去努力奋斗拼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表达自我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的说明:

1、活动针对高三部分学生在面临人生的转折点时,出现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对未来的迷茫),行为上的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的对待学业),设计了这堂课。

2、本堂课的特点是以小品的形式贯穿整个过程,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最后以学生签名留言结束。在轻松、上进的气氛中,使每位学生都有感悟,并通过留言加深印象。

三、活动准备:

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理想,并写下为之奋斗的动力及方式。

内容摘要:树立学生的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四,活动流程

{播放歌曲《XX》,营造气氛,主持人提出行动含义。}

主持人(男):尊敬的老师们!

主持人(女):亲爱的同学们!

主持人(合):大家好!

主持人(男): 伴随着这首激动人心的XX 拉开了我们“行动”主题班会 的序幕。

主持人(女):理想是个诱人的字眼。

主持人(男):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主持人(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打桩的没有准备。

主持人(男):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主持人(女):罗勃朗宁曾把他的《索尔》中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主持人(男):福尔摩斯也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 朝什么方向走。

主持人(女):上面所讲的“想做什么”、“朝什么方向走”指的就是我们头上的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么,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下面请听歌曲《最初的梦想》

主持人(男):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长大后要成为科学家,有的说要成为设计师,有的要成为教师……)

主持人(女):对,只要我们从小便树立,并为之不断地努力,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现在请看小品《我的理想》

主持人(女):同学们韩剧《大长今》中,长今为了实现自己的心中的理想不怕辛劳,历尽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那么同学们,你认为你该为实现理想做什么?

主持人(男):我想我们的同学们心中早就有答案了,下面我们来听任秋业同学的发言。

主持人(女):是啊,我们必须从今做起,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而努力;

我们在上课前听到《XX》这首歌 有两句歌词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主持人(男):对,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风雨”和“痛”是指什么?

甲同学:我认为“风雨”是指崎岖的人生道路,“痛”是指挫折和失败。

乙同学:我觉得“痛”还可以指逆境、困难。

主持人(女):是的,歌词告诉我们,无论学习,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的挫折、失败或困难,但我们必须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主持人(男):收获的季节是欢乐的,但他必须付出汗水为前提,我想每个人的奋斗过程都会有一个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是啊,18岁的刘欧已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系的一名学生,15岁的他已成为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中学生,他一直以“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而成功者往往善于抓住机遇。”自勉,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请听诗朗诵《理想》

主持人(女):我们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理想,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现在全班同学演唱《最初的梦想》。来谈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理想的看法以及想怎样实现理想。

主持人(女):同学们对理想的实现都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主持人(男):同学们理想有近期高远之分,还可以分为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人生理想。现在最迫切的理想是期末能考个好成绩,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期末理想了吧。为此留下一个庄重的誓言。

(宣誓)

主持人(男):下面请班主任为我们的班会做最后的总结

(班主任讲话)

主持人女:感谢班主任发言 我想我们一定不会辜负班主任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主持人(男):歌声是美好的,悦耳动听的。时间是有限的。

5.理想素质行动 篇五

千呼万唤的暑假终于姗姗来迟。坐在报告厅内,级长在台上拿着话筒气势高涨地讲着话。我呢?脑袋已经飘飘然地想着我的暑假应该要做什么了。首先!我的暑假应该要劳逸结合,要丰富多彩,这样才不会辜负这久违的暑假。

劳的话,我一定会坚持每个星期跑三次步,每天在家里跳跳绳,为即将到来的体育中考做准备。然后呢,我会抽出时间来写写作业,看看书。

逸的话,那就是在酷暑底下做着俯卧撑时,在烈日下向着八百米终点冲刺时,在课堂的老师讲课昏昏欲睡时的共同愿望:开着空调,躺在床上盖着被子,玩手机。当然,床头还有吃不完的饮料和零食。

想到这里,我不禁兴奋地眼前亮了亮。不过,为了给我刚刚分心想别的东西做掩饰,我立马挺起小腰板,小手并在一起放在桌子上,一本正经地听着级长讲话。

拿完成绩单和报告手册,老师口中终于缓缓吐出:好啦,回家吧。

于是,我的.暑假生活拉开序幕。

暑假的第一天,因为生物钟的缘故,我六点一刻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走出房间吃了个早餐,爸爸就轻声对我说:“宝贝,还早呢,现在放假起那么早干嘛,回去睡觉吧哈。”

想想也对,我应了声又重新跑回房间去睡觉。回笼觉前我玩了会儿手机,玩手机那会儿就默默对自己说:起来后先跳回绳,然后把书整理好。

一觉美美地醒来,困意是驱走了,但惰意却从渐渐爬上来。我先露出上半身伸了个懒腰,然后看了眼床下乱七八糟的书本,实在是辣眼睛,我安慰自己说:哎,今天才刚放假,没必要这么折腾自己,下午再弄吧。于是,我“不负众望”地钻回被子里,摸出手机,开心地玩了起来。

这样一嗨就嗨到了正午,起来吃个午饭,美滋滋地把以前没看完的电影补完,再次看了眼地下的书,手动比了个“拜拜”的姿势,然后再次钻回被窝,刷了会微博,慵懒地享受着假期的“咸鱼”时光。

在床上趴了一下午,刚好在爸爸下班前爬起,享用了妈妈准备的大餐后,就一家人坐在阳台上聊天。爸爸妈妈说:“宝贝,等会带你去商场逛逛哈!”

我立场坚定地说:“不行不行,我晚上要去跑步!”

爸爸有些不可相信地问:“我宝贝转性了?那我跟你妈去买好吃的了,就不带你咯~”

我顿了几下,终究,还是败给了美食的诱惑。

第二天,早晨一醒来,我就对自己说:又是美好的一天!今天一定要把那些书给整理好,一定要去跑步!有时间一定看看书!

刷完牙,走进房间准备整理书,边整理边打哈欠,没叠好几本,实在是抵不过眼皮打架,就再次回到我心爱的床上,补了个觉。一觉醒来已经日上三竿了。

中午吃饱饭后,本来说好玩一会电脑就去整理书,结果没想到看了几集美剧,看爽后回过神来已经四点。

没办法啦,又虚度了一天……还是整整书补救一下吧。

6.理想素质行动 篇六

开关’”

按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安排,自己就“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这一专题,和大家交流研讨如下。

一、个人学习情况

自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来,我先后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章至第六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的第一章至第三章、《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先进事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之苏荣、白培恩和王敏案件警示录、《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和第一章、第二章内容。

二、学习收获和体会

通过学习思考,我对共产党人的严以修身有了更深的体会。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在“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放在首位,严以修身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也是“三严”的核心和根本。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严以修身,才能行得正、站得稳、立得牢,取信于民;只有严以修身,才能相信党、热爱党、忠诚党,将党的事业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只有严以修身,才能辨是非、拒腐蚀、永不沾,挡得住侵蚀,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1.严以修身,是共产党人的本质属性。从历史上看,严以修身是历代贤达塑造优秀品质的共同追求。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党,每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认真学习传承这种责任在身、勇于担当的进取精神,始终坚持严以修身,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主动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严以修身作为立身之本、干事之基、创业之始,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对党忠诚、为党尽责。严以修身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需要,每名共产党员都要通过严以修身,严格执行党章和纪律规定,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讲操守、重品性、崇正义、讲诚信、正家风,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2.严以修身,是锤炼党性的根本要求。严以修身,根本要求就是加强党性锻炼。习总书记强调,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性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加强党性修养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严以修身”既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又是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是价值观层面作风建设的新境界。共产党员就要始终把严以修身作为锤炼党性修养的根本要求,必须要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权威,认识大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要始终践行党的宗旨,站在群众立场上修身、干事、用权,把担负的本职工作干好,把组织交办的事情做好,把事关人民群众的“利民实事”办好。要始终坚持重德修为,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公道对人对事,以道德力量去赢得人心、成就事业。

3.严以修身,是坚持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严以修身,就是要切实朝着坚定理想信念聚焦用力。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对全体监察人员讲好道理、正道理、实道理,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思潮和歪理邪说,形成抵制腐朽思想影响的铜墙铁壁。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铁路精神融入到政治理论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坚决克服目光短浅、金钱至上、实用主义等思想,坚决纠治人际关系庸俗化、手中权力私有化等歪风邪气。

4.严以修身,是坚持廉洁从业的基本原则。廉洁从业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底线。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要求,为我们廉洁从业标出了底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带头贯彻落实廉洁从业各项要求,带头从严要求自己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歪风邪气。要正确行使手中权力,严格按规矩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时刻牢记“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着力解决“为谁服务”、“为什么当干部”的问题。必须管好用好手中的权力。要自觉纠正思想偏差,时时处处以《党章》为镜,以法规制度为绳,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常怀敬畏之心,做到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三严三实”深入反思,自己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党性修养明显放松。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党性修养并未随着党龄的增加而愈加严格,相反却有所放松。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过于顺利的境遇使自己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炼和严格的党性锻炼。虽然岗位变了,但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个人的党员意识、党章意识都有很大欠缺,没有像习总书记要求的“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没有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六项基本条件经常检查、反省、弥补自身的不足,没有把党章的各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2.理想信念有所弱化。我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正是我国改革开放风风雨雨的30多年。这期间,尽管自己保持了对党、对事业的忠诚,但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还是经常感到迷茫和疑惑,甚至产生一些错误认识。有时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心不足,错误地认为有些遥不可及;有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性有所怀疑,不能始终保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定性;有时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诸如腐败严重、贫富悬殊、司法不公等社会问题心存疑虑,思想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摇摆;有时还对玄学、风水学感兴趣,实际上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精神上“缺钙”,在一定程度上患了“软骨病”。

3.纪律意识比较淡薄。随着自己党性修养的弱化,纪律意识日趋淡薄。特别是随着职务的不断升迁,由原来的被人管,逐渐变为管别人,监督制约少了,心态上不自觉地出现了个人膨胀,放松了纪律约束。比如,在政治纪律上,有时对违反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错误言行不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而是随声附和,甚至对党和国家的大事妄加评论,没有时时处处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4.情操格调逐步降低。面对社会物欲横流的现实诱惑,及时行乐的思想有所抬头,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免疫力、抵抗力不断下降,少了共产党人的纯粹。对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庸俗人际关系,感觉世事如此,难以改变,就见怪不怪、随波逐流,甚至还错误地认为领导干部也是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物质享受的追求,连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境界都不及,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一些庸俗的处世方式。

四、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对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我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

1.放松了理论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和根本。在这方面,我抓得不紧不实。学习有任务观点,学习质量不高,在个人自学中满足于看过了、学过了,而没有系统地、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许多理论文章都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思考,缺乏真学真信真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如此以来,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最终导致了精神缺“钙”,患了“软骨病”。

2.降低了标准要求。有什么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修为。长期以来,我严以修身的标准不高,不能自觉对照党章要求、对照先模人物严格要求自己。对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先进,只是高山仰止、崇敬有加,不能自觉以他们为标杆和榜样认真对照学习,缺乏见贤思齐的自觉性。相反,却喜欢左顾右盼,上下比较,不与先模人物比,却与贪官昏官庸官比,还自我感觉良好。这种心态,直接导致了纪律意识淡化、情操格调不高等问题发生。

3.放弃了自我反省。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时时自我反省体察,是严以修身的重要手段。但古希腊也有一句名言,“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这也说明一个人能自觉反省也不是一件易事。一直以来,我忽视了自我总结、自我反省、自我检讨、自我完善,不善于从成功、成绩中总结经验,更不善于从错误、失误中吸取教训。对组织和同志批评提醒也重视不够,改正不力,甚至依然故我。这实际上是缺乏严以修身的自觉性、主动性,致使个人涵养不足等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

五、今后努力方向

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局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我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实现这一要求,最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修身之源。下一步,要更加重视理论学习,抓好个人自学,每年给自己定一个总的学习计划,每季度定一个具体学习计划,认真通读马列主义理论学说,近期特别要重点学好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到真学真悟真思,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补足精神上的“钙”。

2.提高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这是严以修身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四个全面”推进中社会思潮的新特点,面对铁路市场化经营的新常态,作为铁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严以修身,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做道德境界的模范、高尚情操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使职工群众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看到标杆、看到力量、看到希望,从而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3.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习总书记告诫我们,“做领导工作本来就是“苦差事”,很多时候要“五加二”、“白加黑”,即便有了一点空闲时间,陪伴家人、尽享亲情,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这样的安排才有品位。领导干部自觉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久久为功,庸俗的东西就近不了身。”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这“四面镜子”,经常照、反复照,对照标杆标准反思自己修身律己是否严格,工作是否尽责,生活是否纯洁,不断反省、改造和提高自己,不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歪风邪气所困、所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7.理想素质行动 篇七

1 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山颖教授讲的教学改革是以姜大源教授倡导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为理论基础的, 是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这一理论的践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了“以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 真正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 岗位需要什么技能, 我们就重点训练学生什么样的技能。

科学发展突飞猛进, 社会变革日新月异, 职业频繁发生变更, 劳动组织随之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就需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构建的知识, 然后按照完成任务的流程将知识串起来, 删去很多与完成工作任务不相关的知识, 使学生学会工作流程与方法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改变教学方式, 这种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

现行的教学模式重在教师讲授, 学生聆听, 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 没有学习能力便不能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 更体现不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况且,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 缺乏自己选择、探索的过程, 缺乏消化吸收的过程, 掌握得快, 忘记得也快。山颖教授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市场调查, 准确定位岗位需求, 然后开发适合岗位的课程, 将传统的知识体系进行重组, 按工作情境编排教程。教学过程的实施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6步。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 动手查阅所需资料, 商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教师可以帮助决策, 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若有不能解决的困难, 教师可予以指导, 然后教师可组织检查落实每组的实施情况。最后组织评价, 评价可分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若没有找到解决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的问题, 那是我们自己在受苦。”

2 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是知识导向, 知识的传递方式是单向的, 教师演示, 学生模仿, 学习内容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的参与程度较弱, 注重认知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结果往往表现为要学生学, 激励手段以分数为主, 是外在的激励, 质量控制是单一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行动导向, 知识的传递方式是双向的, 学习内容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 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 教学目标兼顾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共同实现, 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要学。激励是内在的, 是在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获得喜悦、满意的心理感受来实现的, 是综合的质量控制。但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 如探究式学习和解决问题式的学习仍然是行之有效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借鉴了传统教学法的优点, 创新发展了思维导图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为学生创造了具有尝试新活动方式的实践空间, 把教师和学生真正从书本中解放出来。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来引导的教学组织过程, 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完整的行动模式”和“手脑并用”两方面。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的脑、手共同参与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结协作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般采用的是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 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因此,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与协调者。教师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情境, 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替代了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 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 而且在行动前要对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测, 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的结果。让学生在行动中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创造出了教与学、师与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

行动导向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 每一名学生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 没有旁观者, 只有参与者, 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 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 培养了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有责任心的团队精神,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直接感受与间接知识、实践训练与理论学习、专业能力提高与关键能力发展的紧密结合, 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 以适应社会需求。行动导向教学法还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是行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 因此, 教师要做好大量准备工作, 以应付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 掌控学生的行动。而这也能激发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及方法, 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3 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前提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而目前我们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仍是以“三段式” (基础+专业+就业指导) 为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因此,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在教学管理上,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头管理的机制, 对现行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

3.1 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有配套的学习环境

由于各专业实践的特殊性, 许多用人单位考虑到内部管理秩序和工作效率, 一般不愿意让不相关的人员接触自己单位实质性的工作。另外, 由于学校所处地域特殊, 部分专业根本没有可供学生实践的具体用人场所, 这就要求学校提供配套的学习环境, 即“教室+车间”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情境。这种情境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模拟实际工作场所的业务活动, 模拟真实的工作流程进行教学, 让学生真正在行动中学习。

3.2 更新观念, 创建新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为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专业化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 创建一套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 确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领域层面上, 要设置一系列与工作情境相联系的教学课程, 集思广益, 开发出与行动导向教学相适应的新教材;在教学方法层面上, 要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评价层面上, 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普遍适用的能力测评体系。

3.3 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 故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 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并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 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 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 明确教学要求, 安排好教学程序。教学中可使用卡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使学生学习起来直观易懂、轻松高效。在行动中教理论知识, 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结语

8.理想型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 篇八

【关键词】大学校长;校长素质

综观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无不与众多著名的大学校长紧密相连,杰出的大学校长往往对大学理念都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该校的校长。”回顾高等教育的历史,不难发现,任何一所大学的成功都是与一名校长联系在一起的,如艾略特与哈佛大学、康普顿与麻省理工学院、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梅贻琦与清华大学等。这些大学校长有着宽广的胸怀、深远的见识、精深的学术造诣,以及对教育规律尤其是高等教育规律、大学精神有着深刻理解和感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选准了一个校长,学校的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把握。既然大学校长与大学的关系如此紧密,那么理想的大学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理想的大学校长应该捍卫大学精神

大学校长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者,是大学精神的守护者。但是,近年来,有关大学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学术腐败、道德失范,个别高校负责人甚至因犯罪而锒铛入狱……大学精神的缺失,让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大学校长应在“学术立校、教化树人”上下工夫,守护大学的职能和使命,弘扬追求真理的大学精神。大学的现代精神本是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校长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够紧密追踪大学发展的前沿信息、放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然后根据外在的情势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办学治校举措。同时,把学校的愿景、目标、举措落到实处。

提到大学校长捍卫大学精神的话题自然想到民国国学大师刘文典。他在担任安徽大学校长期间,蒋介石要到安徽大学视察,遭到刘文典抵制,拒绝他对学生“训话”。蒋介石到安徽大学,校园里并没有“热烈欢迎”的场面,刘文典不仅没有亲自迎接,反而振振有词:“大学不是衙门”。像刘文典这样有骨气的文人校长并不是个例。解放前,北大校长蔡元培以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理念,将各类人才揽到北大任教,那是一种多么开阔的胸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尽力保护闹学潮的学生,那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献身精神!解放后,北大校长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面对重重批判的压力,他宁愿“单枪匹马出来迎战,直到战死为止”,也绝不屈服,这是一种多么勇敢的捍卫真理的精神!

二、理想的大学校长应有独立的教育思想

所谓独立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校长把大学办成有特色的大学,特色大学包括要像蔡元培、梅贻琦等前辈那样去当校长,在历史上,杰出的大学校长不一定是最好的学问家,但一定是有独立见解的教育家。校长要提出和确立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办学思想,要引进、使用、爱护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尤其是包容有真正专长、但不善公关甚至有点怪异的教授。同时校长要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具有独特思想、独立精神的人。举个例子,1922年,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对教育独立的观点作了比较系统地介绍,阐述了他独立的教育思想。他要求教育超然于政党、超然于宗教。他说,“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当然,他主张教育应该脱离政治而独立的思想在理论上与实践上还是有待研究的。一位成功的校长,从表面看,似乎已经远离了教育,但在实质上,他心中始终明镜高悬,他要让那些看似与教育无直接关系的校务,最终都能服从与服务于他心中的信念和目标。他才不致于因内外部力量的冲击而左右摇摆、越超不前,也不致于陷入繁杂的事务而不能自拔。

三、理想的大学校长要具备坚定的治校理念

所谓治校理念是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的最高行动原则和指导思想。关于大学理念最强有力的主张是:大学应该是一个教育、教化機构,它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有教养、有趣味,懂得本国或本民族基本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受教育者。另外有人认为大学同时应该成为知识创新的源泉,大学作为国家教育机构,是积累和传播文化的机构,大学作为研究中心,就应是知识创新的源泉,通过知识创新和科技研究的成果,为社会提供服务。

当代的大学校长,首先必须是名副其实的教育思想家,要具备独特而又坚定的教育信念。如加州大学的克尔、哈佛大学的鲍克、剑桥大学的阿什比、中国的蔡元培等等。无论是蔡元培先生力排众议实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还是梅贻琦先生关于“大学之大在大师”的论述,他们留给大学最重要的财富是其体现了大学精神的办学理念。这些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实践奠定了一所大学的厚实基础。 因此,我以为,大学校长须首先熟悉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熟悉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丰富的治校经验,同时敢于坚守自己的理念和举措,敢于直面质疑和挑战。这些素质正是教育家的智慧和胆识,有利于形成本校发展的正确信念和清晰目标。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笔者认为大学校长还应具备几种能力,包括校长应具备突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综合认知和判断能力以及突出的社会活动与公共关系能力。另外德才兼备,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也是大学校长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波恩鲍姆.《学术领导力》[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金祥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 篇九

姓名:王凤华工作单位:淇滨区第五中学

职称:中学一级

邮编:456650

联系电话:

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

内容摘要:

关注教育实质就是关注教育的目的,关注受教育者到底被教育成什么样的人——亦即育人,怎么育人。素质教育应该使教育成为诗性事业,成为传播爱的事业。

关键词:关注理想坚持素质教育

做为一名教师,时常关注教育,是责任或职业使然。关注教育实质就是关注教育的目的,关注受教育者到底被教育成什么样的人——亦即育人,怎么育人,素质教育当其首啊!这还用问吗?地球人全知道。但在不断地喊叫了多年素质教育之后,我们的教育依旧是拔尖子、排名次,唯分数“马首”是瞻,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的学子依旧笼罩在厌学之下;在徒唤奈何的同时,茶余饭后,我也还不时地思考一番——什么才是真正的原汗原味的素质教育?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让我们的学生那天真无邪的眼睛不再隐藏在各式各样的玻璃镜片后面,不再让沉重的眼镜架压塌他们稚嫩的鼻梁。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让我们的学生睡好了,吃好了,喝足了,迎着朝阳而不是戴着星月。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推倒唯分数率的单一评判模式,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觉到自己应有的尊严。因为,尺有所短,才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其他人不具备的闪光点;因为三六九等地梁山

好汉排座次的办法,压弯了老师的腰,磨平了学生的性格,提悬了家长的心;因为,世上本来就没有不可救药的差学生,所谓“差”是因为僵化的评价体系造成的。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让我们的学生背书包不再成为体力活,做作业不再像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的机器流水线上机械劳作的熟练工人;让我们的学生能有读一本名著的时间,中国的,外国的都行,言情的,开打的亦可;让我们的学生能有思考玩味所学知识的间歇;让我们的学生撩开填鸭灌输模式,让他们能够自由自在的“觅食”。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不再有殚精竭虑炮制出来的,非把学生考死不可的,捉迷藏式的考题,不再有警察捉小倫式的监考场景。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无论考分高低,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完善自我,完善人格,团结友好;让爱的花朵在校园中开放,再把爱的芬芳带到四方,做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合格的公民,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劳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还能罗列许多,但就此打住吧,因为归根到底,素质教育就是育高素质人,育德才兼备的人,育身心健康的人,育知道感恩的人,育热爱生活的人,异乎此,再说一千道一万,不论打出怎样的“素质教育”招牌,都只能是幌子,是伪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无论商品经济大潮如何冲击,都应坚守住教育的“道”——育人,育出好人。让我们记住:智力有差异,容颜有差异,但人格无差

异,只要同学们是努力的,向善的,向上的,就都是我们的好孩子。

素质教育应该使教育成为诗性事业,成为传播爱的事业,其最高境界是使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感觉良好,使我们的人性更加自由,如无助于此,素质教育可以和痛苦划等号,我们宁愿不要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

如何应对教育就是分数,教育就是占领滩头阵地似地抢占生源,教育仅仅就是多考几个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教育就是政绩„„,凡此种种,我们普通人的确无能为力,但每每看到路灯被毁,花木被摧,奥运会开完没几天场馆外已是一片狼籍之类的电视镜头,就不由让人想起素质,想起素质教育。是的,大家都在想办法,教育界的整体自觉还有一个过程,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拖不得,似乎也急不过去。而我依旧时常会想到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的名言:“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有一个梦。”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我的理想中一直有一个素质教育还其本来面目的梦。

为了使理想变为现实,为了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

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由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

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习,勇于创新,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育家魏书生同志的经验告诉我们,使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教书育人的最好体现,是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

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实现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情感体验。培养优秀人格的教育强调民主的教育态度,这一教育是学生在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的。新课程要求学生的介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老师对于知识的发现和教育意思的传授,变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发现和对其中的人文因素形成自身的独立的认识,而不再是统一的标准化的道德标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师教学的核心,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坚持全面发展

教学中全面发展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人生幸福负责。学生人生的幸福不仅仅包括取得了多少成绩和报酬,还包含了他的人生态度、爱心、健康、责任感等等;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在于其拥有的良好学业成绩,还在于他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觉悟,顽强的意志品质,超群的审美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等。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的培养,多给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关怀。

三、坚持服务学生

要树立为学生服务观,经常深入学生,关注学生,作学生的良师益友,能体察生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生活上的要求,能及时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需要。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学生,感情上贴近学生,行动上深入学生,工作上为了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服务者。

四、坚持发扬民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中特别是班级管理上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中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展示思路,得出结论。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体现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一切权利交给学生,班级成员平等地参与班级管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参与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主人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让我们所有人都记住——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切记,是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不是一方面。

10.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篇十

实施工作会议纪要

(二○○八年五月十三日)4月24日上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同志主持会议,承担纲要实施任务的23个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要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以及《〈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机制》的汇报。

据汇报,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在国务院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共同努力、扎实工作,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初步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会议认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政府推动的工作方针和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是贯彻落

— 1 — 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保障。按照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的通知》,不再保留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担。经请示国务院同意,由国务院分管领导每年听取《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实施中有关重大问题,会后印发纪要。地方各级政府应结合各地实际,继续负责领导当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这表明,国务院负责领导《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和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当地实施工作的格局没有变;《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中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没有变;过去领导小组的功能和形成的工作机制仍然要继续发挥作用,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的职责也没有变。

会议强调,今后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进一步做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一是要继续坚持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承担,也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已形成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和各地方要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和各项任务的完成。二是要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推进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等,拓展现有科普设施的功能,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积极推动各部门将现有科普资源充实到平台中来,充分发挥各类科普资源的功效,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三是要继续推动地方的《全民科学 — 2 — 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目前,各地已初步建立起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但基层的工作和条件相对比较薄弱、滞后,各地要继续坚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展工作。各部门要通过各自的工作系统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落实到学校、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

会议议定以下事项:

一、原则同意《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要点》(审议稿),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各部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开展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宣传,使“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九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按照分工继续完成好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原则同意《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审议稿)。根据会议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协尽快按有关程序报批联合下发实施。

三、同意《〈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机制》。由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牵头,召集有关部门每年召开一次《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例会。尽快成立《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以办公室名义抓紧印发《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08

— 3 — 年工作要点》。

四、就《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向国务院分管领导作专题汇报。

11.理想素质行动 篇十一

关键词:中国梦 人文素质教育 人格理想 路径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这种整体性的人文素养缺失必将阻滞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挺进步伐,不利于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在当下追寻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高职院校将人文素养作为提升学生软实力的要素势在必行,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演进分析

从教育发展历史形态看,教育是人类不断追求人格理想实现的过程,无论是哪个阶段,其实质仍然是对“人是什么”、“如何培养人”等问题回答,教育活动也是围绕人格理想的培养来展开的,对智慧和对道德的追求,實质上表现为对一种人的理想的追求,符合教育的内在规律。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演进。自由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自由人的理性,以实现“至善”的人格;通识教育是对自由教育的革新,是自由教育的传统延伸;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创新[1],是针对单纯科技教育和过分狭隘的专业教育提出的。

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阶段(1980-1990年)、发展阶段(1991-1997年)、扩张阶段和内涵发展阶段(2007—2010年)。也正因为历史社会背景不同,使得高职院校在理解和解释将人格理想付诸实践中的推动力量或遇到问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出现由排斥到结合的演进,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人文素养的训练,教育质量出现下滑。事实上,人文素质教育在现实中面临困境,也是科学主义占主导社会的必然现象。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高职人文文化的沉淀薄弱。来自麦可思近几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就业质量折射高职毕业生职业吻合度较低、离职率较高、工作换岗率较高,高职学生存在知识领域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片面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一)能力本位的主导实用性功能化使高职文化教育忽略了人格品味

高职院校在教育操作层面普遍存在重视技术技能而轻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倾向,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势必忽视重要的学习心理进程、学习迁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就业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校单纯成为了技能培养场所,学生成了单独的技能学徒,学生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培养层次欠缺使高职文化教育载体出现了“短板”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只有高中阶段的中职教育,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学生理性追求不足。虽然,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进程的深化,从办学过程、条件规范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标准,对高职院校规范化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但是,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片面追求以就业率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传统考核指标体系已不再适合内涵发展需要。

(三)平台不明确,体系不明晰,缺乏开展高职文化教育的规划与指导

办教育就是办文化。虽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搭建文化融合的平台和桥梁,提高学生产业文化素养等软实力方面,容易被忽略内在的精神文化创建。一方面学校希望利用企业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增强职教特色;另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合作获得素质较高,又相对稳定的企业员工,减少企业人员培训支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践表明,高职文化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合作上和形态上的功利状态,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与形式,却无法将华丽的办学理念、表面文化内化于高职院校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成为师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人文素质教育普遍流于形式。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格理想及其实现路径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格理想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塑造人和造就社会有用的人。受人文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人文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其人格理想是 “全面发展的人”。这种变化既是人文思想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断适应。在科学人文主义的思想影响下,高职院校开始致力于人文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结合,开始重视实施全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路径

面对困境,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有必要的坚守,要充分体现对“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格理想追求,要重视专业教育的人文价值,由“专业”达至“人文”。在实践中,人文素质教育既是高职教学的组成部分,又具有弥散性,体现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通过以下路径探索实践。

1、创新文化内核,让人文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通,提升顶层设计

“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教育梦想,高职院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实现教育梦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理念、目标、功能定位及走向,对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促进大学生人格理想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3]。

高职院校以“中国梦”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思想文化,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创新文化内核。在顶层设计方面,把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素质教育工程、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办学基础条件建设一并作为建设高职强校的“四驾马车”,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相融通,引导形成有利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有利于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格理想[4]。

2、创新培养体系,让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相融通,强化培养载体

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认识到高职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由于过于强调技术素质的提高,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工具化倾向,改变和纠正培养“工具人”,就必须让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相融通[5]。高职院校要从时间、空间方面不断贴近区域、贴近网络、贴近专业,拓宽和提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途径,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形成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1)建构人文素质教育的“五化”模式,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质。“五化模式”是指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化”、“特色化”、“职业化”、“开放化”和“经典化”

第一,促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化”发展。“课程”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一是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全面启动通识教育、文理通融、协同创新等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提升;二是构建人文类通识教育课程(公共选修课)体系,组成“五大模块”的立体网络,实行人文素质学分制。“五大模块”是指哲学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艺术与审美、心理与健康、职业定位与生涯拓展,再辅以开设文化讲座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如人文社科部组织的“交院大讲堂”、二级学院组织的“企业文化讲座”等,融入文学、历史、艺术、社会分析、道德推理、科学、外国文化、数学推理、生存技能等,以此奠定人文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脉络。

第二,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特色化”发展。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行业背景,凝练校园文化地域特色、历史特色,着力彰显人文素质教育“特色化”发展。如,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取“三路并进”思路打造人文素质教育“特色化”,如,公路的“汽车文化”,水路的“航海文化”,轨道的“轨道交通文化”。

第三,促进人文素质教育“职业化”发展。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

实现办学目标的根本途径,由于企业文化理念、价值取向、发展愿景、经营模式、品牌效应的差异性,因此,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职业化”发展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开展具有交院精神又体现人文素质教育“职业化”发展实践中,在水路打造“航海文化”,强化以下培养载体,①“青春梦”、航海职业道德精神进“两课”课堂;②开展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海员技能大比武);③开展船体航模创新制作;④开办航海文化专题讲座;⑤开展各类企业型社团活动,培育模拟公司;⑥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人文精神。

第四,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开放化”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纠正高职教育过分狭窄的职业技能培养和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以“青春梦”托起“中国梦”,需打破传统校园文化的静止模式和封闭状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对外交流,拓展文化建设平台,着力建构动态、开放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交流。一是发挥社会合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共建实践基地。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扶贫帮困、科技下乡等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社会实践基地;邀请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走进校园,引导青年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二是组织開展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等活动,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

第五,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品牌化”发展。高职院校应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和暑假、寒假时期,紧密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时段,广泛开展“红色经典”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打造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品牌化”发展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6]。一是加强对学生社团文化活动的管理与指导,提高社团活动水平。积极落实每个社团“有一位指导教师,有一个挂靠单位,有一项特色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四个一”社团建设要求,为学生彰显个性、互相交流,增长知识和才干提供广阔舞台。二是加强第二课堂教学品牌化建设,学术内容与组织设计要有创意,不断提高知名度。

(2)建构人文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形成教育合力的繁荣

建立人文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想解决学校内部素质教育机制的脱节问题,以及学校内部素质教育只有热热闹闹的形式,轻效果的问题。事实上,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大教育资源平台,如何形成教育合力的繁荣正是教育学者发出的新呼吁。一是抓实教育合力,通过社会活动、媒体导向、网络空间、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用人机制等,形成繁荣的社会教育氛围。二是抓实载体,通过“课程载体”、“网络载体”、“展馆载体”、“媒介载体”、“实践载体”,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格理想作用。三是落实“四项”工程,通过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物质文化提升工程、行为文化塑造工程、文化活动繁荣工程等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1]马建华,王琪.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演进——基于人格理想和社会背景的考察.高等理科教育,2012.2.

[2]王茂莉.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协同创新的探索及实践.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2.

[3]史洁,龚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中国高教研究,2005.5.

[4]时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职文化建设.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9月.

[5]颜楚华.高职院校的文化个性及其养成培养.教育发展研究,2013.13-14.

[6]李桂英.构建和谐大学校园视野下的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探索,2008.7.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重点下一篇:雁门太守行阅读以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