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共19篇)(共19篇)
1.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一
制定可行的学习纪律,并严格执行。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学习方面的纪律,不同的是,有的班级严格执行了,而有的班级却仅仅写在了制度里。之所以不执行,多数情况是这些规定不具有可行性。在制定学习纪律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可操作为原则,灵活处理,该简单的简单,该复杂的复杂。
比如,就“完成作业”这一条纪律,如果仅仅简单要求“按时完成作业”是不具有可行性的。因为。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很大的差别,老师针对大多数同学布置的作业,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吃不饱”,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却是“吃不了”。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在制定这条制度的同时,一方面协调课任老师在作业的量和难度上有个梯次,尽量能够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在作业的量上和难变上自主选择。此外,还可通过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同学们向量大、难度大的作业挑战。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做作业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再比如,对于自习课的纪律。很多老师认为,在自习课上,学生可以自由讨论问题,没必要制定太严格的纪律。但是,在魏书生、孙维刚老师的班里却不是这样。魏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了“自习课上讨论问题的利弊”之后,规定上自习不可自由讨论问题;孙老师则提出“神圣的教室永远宁静”,要求学生只要走进教室,哪怕是在课间,也不可闲谈。这样的纪律看起来简单,但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二
一、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由于学龄前儿童在家都是娇生惯养, 散漫惯了, 有的在幼儿园也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 所以儿童刚入学, 什么也不懂, 必须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
上课铃响后, 教师开始上课, 发现学生什么都没有准备好: 要求学生读课文, 有的趴在课桌上找教科书; 要求学生练习, 有的学生又不知道笔和本哪里去了。更有甚者, 刚上了一会课, 有的学生就提出要上厕所。弄得你真是哭笑不得。基于这种情况, 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习惯。首先, 告诉学生每一节课后要把下一节需要的东西准备好, 要摆放得整整齐齐, 放在课桌上, 不能用的东西要放在课桌里。其次, 下课以后要马上去上厕所, 以免耽误上课。再次, 要求学生上课铃响后迅速回到教室, 不要沉浸在下课活动快乐中, 而要稳定自己的情绪, 回到学习中来。一开始, 有的学生并不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 于是, 我就每天上课的时候检查一下, 看哪些同学书本摆放得整齐, 准备得充分, 也看哪位同学准备得不好。检查完后, 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这样训练一段以后,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好课前准备。
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即使字写得不太整齐美观, 勤练就会有进步, 写错几个字下次还有机会纠正, 最终会写得很好; 如果养成不好的写字习惯, 字一定会写得不好, 有时还危害到身体, 甚至养成邋遢懒散的作风。因此, 在写字课上, 我首先重点强调写字的姿势: 坐时要端正, 腰杆要挺直, 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书桌一拳远, 手离笔尖一寸远。一开始有些学生觉得不适应, 不按要求去做, 我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其次, 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书写习惯的培养。学生在预习、练习、做笔记、写批注、做作业……只要是学生提笔写, 我都要求学生在保证正确姿势的情况把字写好, 对于书写好的同学, 我给予表扬, 对于书写不好的同学, 我给予批评。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贵在坚持, 老师要反复持久要求, 学生要不断地反复强化练习, 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 最终养成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上课时好动, 好说话, 左顾右盼, 能够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太少了, 学生大多没有养成很好的倾听习惯。针对这一特点, 我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名人故事来教育学生。例如, 在朝鲜战场上, 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在潜伏的时候, 被敌人的燃烧弹烧着了, 他只要动一下, 就可以扑灭身上的火, 但他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此处有志愿军战士, 为了革命胜利, 硬可被大火活活烧死。他就是遵守革命纪律的典范。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向他学习, 在课堂上遵守纪律, 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耐心地听学生发言。认真倾听不光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记得纪伯伦在《沙与沫》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听真理的人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 因为听真理的人是一个能够尊重别人很有修养的人。由此可见, 养成倾听习惯不只是能上好文化课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一个人的人格问题。
四、养成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习惯
课堂上积极发言, 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集中注意力, 提高听课的效率, 加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 可以锻炼学生思维敏捷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课堂发言表面上是“说”, 实际上它是学生听、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 作为教师, 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以朋友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使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交流, 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允许他们自由地参与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 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她, 而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 教师也要先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一个欣赏的眼神, 对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只有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真正消除其胆怯心里, 大胆表现自己, 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发言的习惯。
3.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三
人類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培养一定的活动习惯,因此,从开始学习英语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坚持听说先入为主
在入门阶段尤其要加大听说训练的比重。除了仔细听懂老师(或磁带录音)的英语并认真模仿外,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课本中所学的语言材料的内容,自己编写对话并在班上表演。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二、要养成开口的习惯
从学习第一个字母起,就要乐于开口。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大声朗读单词,朗读句子,朗读课文。学习顺利的时候,要朗读,学习开始感到吃力时,更要坚持朗读。学习课文时,尤其要把好开口关。每天早晨或晚饭后要坚持课文的朗读训练。较短课文要在朗读基础上进行背诵。较长课文要坚持学会改写成短文,并在写好短文的基础上口头转述这类课文。要养成在课堂上大胆回答老师提问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养成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良好习惯。还要养成在课内外说英语的好习惯。每天早上用20分钟到半小时朗读课文,记句子、单词、词组。语言学家指出,为了有效地学习外语,每周平均时数不得少于10—12小时。我们每天上课一小时,就要复习一小时,复习的一小时中应包括早晨的朗读。朗读、背诵、口头转述课文,口头回答问题,课内外坚持学说英语等口头学习方式有利于脑、眼、口的高度协调,对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都有极大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切忌只用眼与手的哑语学习方法。不乐于开口,不勇于开口是学不好英语的。
三、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争取机会回答问题,朗读背诵课文、上黑板做练习。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或翻译句子时,你应当在心中默答、默译,验证一下你的句子是否正确。不要等老师叫到你,你才参与课堂活动。不要当哑巴,不应当学习哑巴英语。
四、做课堂笔记
老师讲课时,你要尽可能记下老师说的内容,使自己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转。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语言规则、重点和难点。你一方面紧跟老师,不致走神,另一方面又练习了写的能力。
五、定时复习
每天课后要复习当天的内容。过一个阶段,还要进行阶段复习。使学得的知识在脑子里留下深深的痕迹。
六、认真书写,认真完成书面作业
从字母书写开始,就要按书写要求进行书写。初始阶段应该在规范的练习本上进行。要防止在白纸上胡写乱画。抄写句子与课文时,要注意单词间隔,掌握单词的移行规则,以及字母大小写的规定与要求。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好每一个字母、单词和句子,这对今后整个英语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单词潦草或不规范的抄写,对学习单词的读音有很坏的影响;对句子马虎地书写对建立句子概念和识别句型也是不利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培养坚毅的学习意志与刻苦的学习精神都有极大的作用。
七、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听说练习
目前同学们学习英语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录音机的普及,英语广播和电视台播放的英语节目,这都给我们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学习听说的机会。课外我们可以反复听课文录音,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和标准录音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在遇到外国人时,不妨大胆地和他们谈上几句,检验一下自己英语口语学得如何。要多看英语影视节目,收听英语广播。当然你不可能懂得这些节目的全部内容,只能听懂个别的词和句子,但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感受到正确的语调,讲话的速度,逐渐培养语感。当然,这种练习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
八、自学习惯
4.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篇四
查哈阳农场第一小学
颜丽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教师树立先进的写字教学思想是关键,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先进的写字教学思想”这项工作贯穿于整个实验的始终。
通过三年课题研究,我们把课题组建成了有利于教师迅速成长、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新型教师组织——
第一,学习型组织。定期围绕写字教学的相关理论、最新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进行学习,记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提高了教师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推荐学习书目、杂志、收集下载有关经验论文,丰富了参研教师的理论储备,提高了参研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第二,培训型组织。聘请课题组研究顾问到校对教师进行书法理论、写字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进行“三笔字”培训,进行《新概念习字》教材使用培训,通过上写字示范课等形式,提高了写字课教师的自身的科研意识、书写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三,研究型组织。定期开展写字教学的研究活动,集体备课,互相观摩,交流心得、论文;定期开展年级书法比赛,优秀作业本展览,定期进行学生书写能力检测,量化 1 对比,寻找差异。定期更换学生书法作品窗、班级书法林、书法栏等。
实践证明:写字实验课题的开展,促进了教师对写字教学理论的学习,对写字教学实践反思和总结,提高了教师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二、总结出了提高学生书写技能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在“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老师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能提高学生书写技能技巧的方法。
1.在“激趣”上想办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种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获得,都离不开兴趣,兴趣是学生能持之以恒学习的动力。对小学生来讲,写字比起阅读、习作来,是相对枯燥乏味的,怎样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让学生握着笔就觉得愉快,就容易入迷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总结出了如下方法:
一是讲故事、诱发学生兴趣。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给学生讲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献身书法艺术的故事,如苏轼故居“墨池”的来历,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观浆悟笔法”的故事,唐代书法家郑虔“以柿叶练字”的故事,书法四大家之一颜真卿拜师的故事,书圣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古老的书法艺 术,更激发了学生立志写好字的愿望。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志不强者智不达”,这些故事也是写字课中的调味品、兴奋剂。
二是在比较中,保持兴趣。让学生和自己比较,开学的第一节写字课,教师将学生的练习作业有意识地保留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目前的作业与开学时的作业比较,多数学生会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写好字的信心。将学生和同学比,一月内、一学期内,自己有几个优,同学有几个;组与组之间比,我们组原来是几个优几个良,现在是几个优,几个良,其他组呢?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理,经常开展这样的互比互学,学生就能取长补短,见贤思齐,保持写字练习的兴趣。
三是找尖子,立标兵,以榜样激趣。无论哪个班,都会有若干个书写较好的学生。根据儿童好仿效的特点,教师大力发现、扶植书写好苗子,使他们成为学生身边的榜样,他们怎么做,其它学生也会跟着学,起到“抓典型、带一片”的效果,在班集体中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四是重视作业批改,在评价中激趣。每一次学生的书写作业,教师都要逐字批改,而不是笼统地全篇画一个“√”或“√”,对写得匀称、美观的字用圆圈逐个圈出,对笔划或结构严重失误的字,教师用“×”标出,并在旁边写上范 3 字,提醒学生改进。教师经常以批语形式,多正面鼓励学生,同样可以起到让学生保持写字兴趣的作用。
五是办展览,搞比赛,在活动中激趣。举办展览,让学校、班级变成学生展示自己写字才华的舞台。班级有书法展示专栏,定期展出学生的书法作品、优秀试卷、优秀作业,搞书法比赛,在学校走道等醒目的地方,设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展示窗,定期展出学生的书法精品。搞书法比赛,每期举办一次学生人人参与的“年级书法比赛”和主要是优秀特长生参与的“学校书法比赛”,鼓励并组织书法特长生参与全国、省、市的少儿书法比赛;学校结合时事及重大节庆活动,进行有主题的现场书写展示活动,如“国庆”举办《我爱祖国》、“六一”举办《金色童年》现场书写活动,还有《新北京、新奥运》书画活动,《保护地球、爱护环境》书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展现才华,在展示中体验学习书法的成功与快乐,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练好书法的热情。
2.在“练”字上做文章
学生写字技能的提高,光有兴趣和爱好是不行的,还必须经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并注意讲究练习的方法和策略,在对学生书写技能的训练中,教师们总结出了如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教学生练字时做到“三会”。
一是“练眼,学会观察字”。写字先要从整体上观察字的结构,体会其姿态韵味,即字的高低、宽窄、斜正等,从局部观察笔画、位置、长短、角度变化等,在头脑中形成轮廓印象后,再下笔,即所谓“意在笔先行”,也就是书写前先读帖。如练习写“十”,学生应先看出“横平竖直、横长竖短”的字形特点,书写时,就能避免一下笔就犯错的毛病。
二是“练手,会临写”。学生练习书写,都是从摹仿开始的,仿写时,手握笔要稳,在进行对格临写中,强调第一笔落笔的位置要找准,如果第一笔都出错了,整个字的结构就都被破坏了。行笔中,要练手的“轻、重”长而细的笔画要轻,短而粗的笔画要重。还要练习“提、顿”。
三是“用心,学会总结”。就是要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如教“千”,第一笔撇写得要平,不能太斜,学生就能总结出“禾乘舌看重”等凡是撇下有横时,撇应平而短。再如教“左与直”同是有横有撇,横短撇要长,横长撇要短,学生悟出“存、尤、在”与“真、有”等横和撇不同的写法。这样,教师精教一点,学生能悟出一片,发展了学生思维,写字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第二,教学生练字要做到“三结合”。
一是课内练与课外练结合。要让学生写好字,只靠每周一节课的写字课显然是不够的。课内教师选择精当的字例,讲要点、难点,引导学生悟规律,让学生懂得运笔方法和写 字规律,课后要鼓励学生天天练,就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字不宜过多,但须态度认真,持之以恒。
二是专门练习与平时作业结合。就是要让学生懂得“提笔就是练字时”。专门练习时,老师提出的要求,在学生写作业时要同样严格要求。初学写字,学生作业很难做到字迹端正匀称,整齐美观,老师应用最容易做到的“整洁、干净”来要求学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逐步把要求提高,最终达到课标的要求。
5.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篇五
孩子在学习上的粗心往往源于生活上的粗心。这与父母过分关爱孩子、包办代替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有粗心毛病的孩子的父母应当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深思。不妨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加以锻炼培养,如让孩子独立完成清理房间地板卫生的任务或者分类整理自己的衣物等,家长在一旁只做简要的指导,让孩子自己体悟整个劳动过程中的细节要点。
二、勤于观察多思考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和辨别,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孩子经常分不清“戌”、“戍”、“戊”和“衷”、“衰”、“哀”这两组字的写法,可以教他们:“横‘戌’点‘戍’空心‘戊’”;“竖直为‘衷’横为‘衰’,中间有口诉悲‘哀’”。
三、言传身教立榜样
要改掉孩子粗心的缺点,家长不妨也要反省自身是否存在相同的问题并加以注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父母平时经常表现出马虎大意的言行,孩子极有可能效仿。所以,父母必须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纠正孩子粗心,是一件细致、艰难的工作,需要家长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责骂。因为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往往情绪紧张、兴致全无,只会变得更加粗心。
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方法
1、学习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越长,孩子的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马虎,长此以往,容易养成马虎的坏习惯,一般集体活动时间为30-35分钟左右。
2、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其学习时间内应有意减少周围环境的刺激,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使其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对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减少马虎、不细心的行为。
3、亲子共同学习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孩子养成学习细心的习惯。在亲子阅读中,妈妈和孩子一起用手指着故事内容,你一段我一段,其乐融融:在科学小实验中,爸爸和孩子一起睁大眼睛,密切注视着实验的变化;在音乐欣赏中,一起仔细聆听每一个音符的跳动„„亲子共同学习,孩子受益匪浅,家长的善意提醒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指南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动力,家长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
4、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细心。细心学习的前提是细心观察,应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自己到他人,从家里到幼儿园,从昨天到今天到明天。其次,要培养孩子“有条理”的习惯,物品有条理,生活有条理,行为有条理,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也有条理。另外,要培养孩子“检查”的习惯。游戏完了,检查玩具是否收好了?画画好了,检查一下是不是有遗漏的,养成了“检查”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细心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5、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细心。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在游戏中能培养孩子的各种优良品质。经常和孩子玩拼图、七巧板、找不同、找错等游戏对培养孩子细心的品质有重要作用。
6.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篇六
娄烦县第二实验小学程彩芳
小学生正值活泼、开朗、调皮、好动、贪玩的年龄,他们的语言应该是最风趣,想像最丰富的时候,那他们的作文素材也是选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候,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当中我们却发现学生的作文不尽人意:要么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千口同声,千人一腔;要么对于作文“谈虎色变”;要么不知所措、漠不关心、糊里糊涂、拼凑成篇。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这与学生的平时作文习惯的养成有莫大的联系。拥有良好作文习惯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热爱自然,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也善于积累。在作文当中,他们盼望老师能具体讲解一些作文方法的技巧,他们也具有作文的自觉性,能经常练笔,在作文课上能够精神集中,遇到困难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的方法。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而作文习惯较差的学生则是奉命写作,对作文的态度比较冷漠,认为是一种学习任务,没有乐趣可言。这类学生往往是在动笔前不观察或观察不深入、不细致、不重视感受、体验,感情贫乏又不重视感情积累,记忆方法不科学,思维呆板,不会联想更不善于想象,语言方式缺少变化。
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呢?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如果学生抱着应付的态度去完成作文,这样的作文写了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要我写”是被迫的、被动的,就无法写好。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自己是作文的主人。作文的材料要靠自己去搜集、积累;题目靠自己“寻找”和拟定;中心靠自己确定。一旦学习、生活需要,不管有没有人督促,都会自觉地把文章写出来。
2.作文和阅读联结。古人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感觉敏锐化,必须要求学生多阅读文章。“善说者必须是善听者”,同样,要写好的作文,就要读好的文章。往往学生想写的内容就是由读文章而引起的,进而把思考的结果写成作文。比如:读后的感想和意见;读后的联想和想象;续写、扩写、仿写。这些都是与阅读密切关联的。例如,四年级有一个作文任务是写一个小动物,而在作文训练之前,学生已经陆续学过老舍先生的《猫》、《母鸡》。学生在作文时,一部分学生采用了老舍先生的写作模式,还有一部分学生模仿了老舍的写作方法,进行了仿写。
3.作文与生活联结。艺术虽高于生活,但它却来源于生活。同样,生活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学生常说没有可写的,实际上仅仅观察自己和自己周围就有许多可写、可用的素材。比如说,每学期开学老师安排学生写自我介绍,我们就可以写自己的特长、性格、外貌、思想等。我还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
方面来介绍自己。为了使作文与生活联结,要尽量使学生处于一种非写不可的情境当中。
4.养成随时抄写、摘录的习惯。好的作品当中往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时候一篇好的作品的成功之处就是个别词、句、段的应用。而在我们的作文当中也经常需要语言的精确锤炼。我们在阅读时准备一个摘抄本,随时注意积累摘抄,等到我们作文时再拿出来给自己的作文稍加润色,那么我们的作文无疑是锦上添花。
7.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篇七
一、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良好的习惯, 让人受益终生, 不良的习惯, 则贻害无穷。”如何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呢? (1) 经常引导学生读、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收获成功的事例, 以此感染学生, 让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 (2) 借助身边的同学的事例, 再次让学生受到启发教育, 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有所认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发展的确很重要, 从而愿意自觉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名人离学生的生活远, 或许当时听后有所感动, 可过后随着时间的流逝, 渐渐会淡忘。这时借助身边的同学的事例, 对学生加以教育, 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人学习。如有位女生, 她不论在学习习惯上还是在生活习惯上, 行为习惯上等都有良好的习惯, 她的事例最具说服力。于是就请她给同学们讲她是怎样养成这些好习惯的。由于是身边的人, 接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听后触动大。在后来的日子里, 学生作业整洁的人变多了, 不交作业的人少了;自觉学习的人多了, 打闹的人少了;自觉做好事的人多了, 偷懒的人少了。
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学生有了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后, 就开始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着手, 采用各种方式加以培养。
(1) 明确自我培养目标, 加以培养。为了使学生能自觉养成好习惯, 取得一定的实效,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比如劳动卫生上:自觉养成劳动的习惯, 做到打扫时干净整洁。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老师的目标范围制定自己的月目标范围去实践。在实践时我及时加以指导督促, 同时取得家长的帮助, 监督。这样双管齐下, 学生的良好习惯就逐渐养成。
8.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八
一、培养做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培养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要利用刚开始上课的时间里强调学生的课前准备,书放在什么地方,数学学具放在哪里,一切准备就绪怎么坐,学习内容重点是什么,做好课前预习。这一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能夠安静快速的做好每一件事。
二、培养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的求知欲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就会专心听教师讲课,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就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枯燥难懂、单一无趣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神饱满、条理清晰、循序渐进,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能专心致志地听课。此外,小学生都爱表现,所以课堂提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可以提问学生这个知识点是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或是这个知识点和以前学生的知识点有什么联系等。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能更好地专心听讲,在此基础之上能更牢固地掌握课堂知识。
三、培养仔细阅读的好习惯
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数学学习的关系并不紧密。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通过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学生能进行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方面的思考,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若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容易出现很多错误,如审题不清,不能完整地概括题意,不能全面了理解题目要求等,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快速有效地解答数学题目。例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中,学生在看到“多”的时候就采用加法,在看到“少”的时候就采用减法运算,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对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阅读。所以,教师要重视阅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四、培养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分类计数统计”的时候,教师可先播放一段交通视频,让学生统计一下在一分钟内各种类型的车经过了几次,视频播放完之后,很多学生反映速度太快,没有时间进行记录,此时我就要求学生想办法,怎样才能进行完整的记录。学生经过思考,想到了分组合作的方法,有的组员记录小轿车、有的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大货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这样,学生经过合作就很容易地完成了任务,在互助合作中他们也慢慢理解了“分类计数”这一知识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这一良好的教学习惯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其他各方面的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培养学以至用的思维习惯
数学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最终的目的是运用这种思维能力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处处是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可以通过家长的引导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四下学习了方向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家到学校的平面图,这样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学生就形成了运用这种能力去思考身边的问题的习惯。
七、培养总结知识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并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八、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回家先做作业,书写时要规范,书面要保持清洁保持。我特别注重学生书写格式要求学生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这样对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有很能够大的帮助。作业时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能抄别人的作业。学生必须有验算的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九、结语
9.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九
一阐明意义,反复教育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或运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应当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反复的操练,细水长流,遇到困难时不能动摇,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上课时教师要求查阅工具书,学生容易办到;但平时读书看报,遇到不懂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自觉地去查阅工具书,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就不那么容易做到。这就需要教师事先教育,从学习需要出发向学生阐明养成查阅工具书习惯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乐于自觉查阅工具书。
二抓紧抓好、逐步积累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目的。习惯是从实践中逐步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天长日久,集腋成裘,各方面都会养成好的习惯。以学生读书而言,有认真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分步提出要求,一点一点培养,从易到难、逐步提高。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好习惯逐步养成的过程,也是他(她)逐步克服、改变自身已有的坏习惯的过程,很显然,这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所以必须下苦功夫,分散难点,集中注意力,才能取得实效。
三严格训练、逐步提高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年龄越小,性格越强,好习惯的培养难度越大。因此,教师的约束力和不断反复的严格训练十分必要。比如培养学生读书划记号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某一篇课文中明确划记号的方法,但光是提一次要求,联系一次课文训练,学生是断断不会“习惯”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醒学生坚持读书做记号,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在反复操练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才能使读书划记号逐步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大多都有计算准确度不高的毛病,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就在于他们一直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他们养成坚持验算的习惯来使这一状况得到改观。而这一习惯的养成也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断地反复才能收到成效。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绝对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废,必须长期坚持。只要稍停一刻,松散的不良习惯就会卷土重来,就会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加新的困难,甚至前功尽弃。
四言传身教、表扬激励
好的榜样对少年儿童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教师遵纪守法、书写工整、物品摆放整齐、作业认真批改按时发放……对形成学生的好习惯是一种无声的教诲。经常表扬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更有利于其他同学互相学习和模仿,以此激励学生持之以恒、知难而进。对于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中坚持不懈,平时表现较为突出的,教师应随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进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然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要及时批评教育,以帮助他们改正。这种正反对比的教育方法,必然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将要努力的方向,有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早日形成。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终将会逐步形成。
10.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如何养成? 篇十
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如何养成?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东不会也不问;
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8、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10、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11、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2、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
13、边做作业,边听收音机;
14、学习时常说闲话;
15、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6、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17、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
18、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9、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20、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要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前、节假日和平时的零碎时间进行自学。
2. 要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精读为主,博览为辅。教科书、有关参考书要精读,其他读物要博览,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3. 自学时要多思考。真正做到:边读、边想,力求理解,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把书读“薄”,增进学识。
4. 要注意积累材料。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归类,以便使用。
5. 处理好自学与从师的关系。坚持自学与从师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问题,有时靠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的。如能善于从师,请教师长或同学则可以少走弯路。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有几个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启迪思想,这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大有帮助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荐的《十诀学习法》值得我们借鉴。一序:有浅入深,循序渐进;二勤:精于勤,荒于嬉;三恒:持之以衡,锲而不舍;四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五问:不耻下问;六记:多动笔墨,多作笔记;七习:温故而知新;八专:专心致至,专心博广;九思:多加思考,学校运用;十创:触类旁通,敢创新路。
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过长假 专家:习惯不能丢
从天天玩到一天7节课,经过近1个月的适应期,小学一年级新生好容易养成了学习习惯,又放假了。
长假要坚持作息有规律
“十一”长假将至,在某时尚杂志社工作的张女士已经做好了详细的出行规划。她要带着刚刚上小学一年的女儿去旅游、走亲访友,7天假期安排得满满的。“孩子上学以后学习压力将越来越大,趁现在有时间,多带她出去玩玩。”张女士表示。
宁山路小学一年级教研组组长汪姗姗认为,家长假期带孩子出游要把握尺度。一方面旅游可以增长知识,让孩子参与更多的生活实践,从中了解到课本中学习不到的知识;而另一方面,家长的假期活动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作息规律,尤其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好容易养成的作息有规律一旦被打破,开学后又要重新适应学校生活。
“孩子长假期间的作息规律,最好与在校时的安排相符,”绿岛学校一年级教师李老师说,“早上6点30分起床,上午学习1个小时,12点吃午饭之后午休,下午可以适当看一些课外书,安排一些体育运动,晚上入睡不要超过9点30分。”
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
长期从事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的孟老师认为,对于一年级新生,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对学校学习产生兴趣。
绿岛学校一年一班赵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入校之初一些新生对学习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上课时经常溜号,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为此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比如篝火晚会,主题班会,还开设了美术、乐器等特长班,经过一个月的耳濡目染孩子们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孟老师建议,假期里家长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消化掉课本知识。比如在逛超市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统计训练,加减法训练;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对其进行北京奥运会介绍,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行为规范不可忘
记者从沈城几所小学了解到,新生入学之初在行为习惯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赵老师说:“个别新生上课时一会喝水,一会要大小便,有的甚至把鞋脱了。”
11.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一
一、多方并举,强化良好兴趣的养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是形成有效学习方式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以下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欲望。学生常常对来源于实际生活,特别是与他们直接相关的问题,更易于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一是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轴对称现象和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课的问题情境就属于这两类。
2.展示数学的奥妙。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它的的美丽所在,“数学美的魅力集中反映在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审美原则。”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审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授《轴对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还要他们体验通过动手制作来创造美。
3.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数学的巧妙运用、数学名题和趣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如
在《勾股定理》一章中,就充分利用了数学的趣味性。
二、营造多种学习氛围,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制定了经历、感受等过程性目标。现实是,小学阶段相当多的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动手能力差,缺乏活动热情,面对活动不知所措,有畏难情绪。因此让学生有效地活动成为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措施。
1.活动课的实施.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器材、程序、时间、活动方式等。但教师的准备,并不是包办代替,学生能准备的,就让学生准备。活动中,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动手,边观察,边思考;同时指导学生之间有目的地交流,相互促进。活动结束,要详细记录活动结果,仔细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鼓励、表扬,对活动出现偏差或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指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形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评价者,甚至有时装作不懂。生生之间,不仅能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更要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明晰他人的思路,并溶入到自己的思路中,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提升。这样才能显示合作交流的作用。其次,合作交流必须要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能自主探索的就自主探索。当自主探索不能解决问题时,自然就会进入合作交流的程序。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敢甚至不愿提出问题,人云亦云,不懂装懂,这与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相悖,因此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尤为重要。质疑也就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自信。学生不是没有问题问,而是不敢问,怕受到教师的斥责或同学的嘲笑。因此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课堂中要留有机动的时间供学生质疑。答疑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答;学生解决有一定困难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对于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开辟专门的时间讨论。使学生逐渐形成质疑光荣的观念,产生成就感,乐于质疑,乐于学数学。
4.利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大量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样才能“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三、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特别是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行兴趣的自我培养,自觉地改变学习方式。有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特别是当学生有新奇的想法时,更要及时激励。要尽可能布置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如设计新颖的统计图等。不仅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所运用的知识,更应对与众不同的创意大力表扬,既增强创作者的信心,也使其他学生产生仿效的愿望,当有适当的机会时,他们必然会将这种愿望付诸于行动。久而久之,就会达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强化数学教师的角色意识
应当看到,老师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师只有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环境,才能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是合作者;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条件下起到相应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改变、完善学习方式。
12.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二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它是学习成功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有效的预习能使学生自主地接受新知识, 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能提高学习新课的目的性、针对性, 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预习时, 教师必须对学生给予指导,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 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 否则学生无法完成, 也不能要求过低, 则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二、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 不仅是尊重他人、有礼貌的表现, 而且也是听懂别人讲话内容的保证。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认知活动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学生的重要动力, 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 就能摘到苹果”。问题高低适度, 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教师在讲课时要精神饱满, 语言清晰, 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最经常的一项任务, 也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 也是复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精选作业, 使作业难易适度, 而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 对一个人的终身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独立完成作业时要做到:
1. 先复习后作业。做作业前, 首先让学生复习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 记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知识, 然后再做作业。
2. 认真审题, 仔细运算。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练习中很多错误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所造成的。因此, 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在做作业时, 不要抄好题目就做, 要对题目进行仔细观察、分析与思考, 然后再确定解题的策略。计算题要根据题里的数据与运算符号考虑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应用题要审清已知条件与问题要求, 哪些是直接条件, 哪些是间接条件, 再确定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3. 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 并要适当地让学生做自我检查的训练, 这样才不至于将检查流于形式。
四、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 是指不依赖于别人的存在;思考, 是指开动脑筋想问题。独立思考, 就是遇到问题, 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得到真正答案, 形成独到的见解。数学是思考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靠学生自己去主动获取与内化。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肯于思考、善于思考, 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 精心设问, 引导思考。
教师首先要提供思考的材料。思考的材料一般都以提问的方式呈现。设问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 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点, 围绕教材的中心设置问题, 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到达未知的彼岸。
例如:教学某应用题:修一条长120千米的水渠, 已修完全长的, 修了多少米?学生解答后将问题改成“还剩多少米?”可设问:从线段图上看, 应改变些什么?观察剩下的这段有多少千米, 并讨论各种算法。
以上问题有观察, 有讨论, 最后一问, 画龙点睛, 使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有疑问才能引起学生思考,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要问;指导提问方法技巧, 使学生会问。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就能产生新的见解, 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 交流又会促进思考。在不断的思考中, 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3.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三
十年来,我们研究所的五个讲师团受全国各地的教育局和学校的邀请,走过中国六百多个县、市,做过两千多场有关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演讲与培训。在此过程中,我们与全国各地数千名的校长、局长、教研室主任探讨过有关基础教育问题。90%以上的校长、局长、教研室主任都认为,现实教育中有三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问题;二是学生科学、系统学习方法问题;三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问题。并且都一致认为,三者中良好学习习惯问题最重要,也最难解决。只要把这三大问题解决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1、学习自主性问题
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学习自主性不强,二学习方法不太科学,不系统;三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解决这三大问题,我们做过深入、系统地研究,并且有成熟的操作化很强的课程体系来解决。比如,解决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我们在“学生学习力培养”课题中就有详细的解决方案。“学生学习力培养”课题总共包括四大系统,十九个方面,第一是打开“内部动力系统”,它包括五个方面:①激发进取心;②激发理想志向;③激发兴趣;④唤醒爱心;⑤增强自信。只有这五个方面同时作用,才能尽可能地培养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第二是完善自我管理系统(①目标计划;②时间管理;③及时反省;④磨练意志;⑤加强自制;⑥培养勤奋;⑦培养责任感);第三是提升心理智力系统(①培养专注力;②训练记忆力;③发展思维力);第四是建构方法技巧系统(①提高学习能力;②培养学习习惯;③掌握学习方法;④提升考试技巧)。这一课题从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考试技巧等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问题,解决不想学,不会学和学不好等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力有着重要作用。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助于把C类学生提升为B类学生,把B类学生提升为A类学生,把A类学生提升为精英。这一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打造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人格(学生自我教育人格培养是教育的最高使命,也是教育部课程改革两大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理论的精准诠释。也就是说,这一课题研究成果与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是建构主义的操作化)。
2、科学学习方法问题
学习方法不但要科学,而且要系统才行,这样才能具有战斗力,才能够产生高生产力。现实教育中,80%以上的学生根本就不会学习,或仅仅只是理解、记忆、做练习的简单学习。也就是说,80%以上的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不系统,支离破碎,即有些科学,有些不科学,并且不系统,不全面。大多数学生是自己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是随心所欲地乱学,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失去了学习的智慧,致使学习效率与学习效能锐减、降低。方法决定效率,方法影响成绩。知识是血肉,方法才是灵魂。知识和方法相比,方法更容易成为能力。大哲学家黑格尔早
就说过:“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可见,学习方法对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但要科学,而且要系统才行。比如说,对中学生学习影响最根本、最重要、最科学的、最具普遍适用性的学习方法有十二个,大部分学生只具备五、六个或七、八个。这样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学习方法的系统效果就发挥不出,就会较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3、良好学习习惯问题
与我们探讨的数千位教育工作者,还有一个共识,就是80%以上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即使有一些孩子具备一些良好学习习惯,也只是仅仅具备了一些而已。比如我们谈到中学生应具备的十二大良好学习习惯,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能有六、七个就算不错了,具备八、九个那就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了。如果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大部分(70%左右)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培养起这十二大良好学习习惯,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业前程。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把它培养成习惯。关于这一点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早就给出了定义。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就是能力,习惯就是分数,习惯就是成绩。并且习惯高于分数,习惯高于成绩。习惯好就是素质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基。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操作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就在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这么说,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减负增效及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并且是一条非常具有生产力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效率与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从而直接影响教育效能的发挥。习惯对整个教育来说,对整体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异常重要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凡是对教育有所思考的人都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但在现实教育生活中习惯培养很难,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很失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悲哀。从孩子上小学,甚至上幼儿园起,家长和老师都在不断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生活及学习习惯,但往往孩子都高中毕业了,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没有把最根本、最重要、最科学、最具普遍适用性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他们应有的学习能力没有被有效地发挥出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水平,没有走得更高、更远……
为什么习惯培养难?习惯培养真的就这么难吗?习惯培养难就难在操作,老师和家长都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也很想培养,但是具体如何培养,如何操作,又不太清楚,无从下手,所以效果很不理想。习惯培养涉及到行为心理学问题。一般情况下,上到“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时就可以接触到这一内容。但也仅仅只是接触而已,要想对习惯培养有着娴熟的操作,必须对“养成教育”要有深入的研究才行。我们研究所通过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大众化,基层化,操作性很强的习惯(包括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操作方案。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就不可能不优秀。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未必优秀,因为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
做到位。但学生只要把科学的学习方法内化为常规的学习习惯,他们的成绩一定会优秀,因为习惯非常具有生命力,是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行为,它能够确保学生把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常规化,并且运用到位。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让他们掌握哪些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最具普遍适用性、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即首先要把科学的学习方法系统化、操作化,这样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才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坚实基础。
通过多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的科学学习方法总共只有十二种,只要把这十二种学习法,通过行为心理学训练,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有很多同学的学业水平会直线上升,从而能够升入更好的学校进行进一步深造,毕业后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真切希望与热切期盼。
4、习惯培养的价值与意义
十年来,我们研究所做过有关中小学生教育方面的十大系统课题研究,从成功素质教育,到走进孩子心灵——漫谈教育艺术,到青春期教育,到素质教育四大支柱——求知、做事、共处、做人,到习惯培养,到非智力因素培养,到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着深入、广泛、系统地研究。也就是说,对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及学生自我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入地研究,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研究成果,出版相关专著400多万字。研究所五个讲师团也应全国各地600多个县、市的教育局、学校的邀请做过两千多场演讲与培训,但这些并不重要,我们也并不看重,我们看重的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它用了我们研究所近十年的心血,它可能是我们研究所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最大贡献了。因为它的应用可以使中国千千万万的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开发出他们应有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使他们的学业走得更高、更远;对现实教育,对学生们的学习成长将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它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这项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不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一个档次,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一个层次。这是非常不简单的,是很有价值与意义的事情。研究所专家对学校的老师、家长和学生进行系统地培训和指导后,一般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可以使70%左右的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地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在实践操作中一般一个月左右见效,两个月左右效果明显,三个月左右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把科学的学习方法内化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的来就一句话,这项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是学生的福祉,家长的福祉,老师的福祉,学校的福祉,社会的福祉,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养成教育演讲培训提纲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讲座提纲
一、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二、习惯培养的六大黄金步骤
1、启发自觉;
2、确立规范;
3、示范指导;
4、持久训练;
5、监督考评;
6、奖惩强化。
三、习惯培养的六大原则
1、抓紧抓好,预约成功;
2、严字当头,反复训练;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教育一致,合力最大;
5、尊重差异,讲究策略;
6、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四、习惯培养的十二种实用策略方法
1、延宕增强法;
2、区别增强法;
3、代币制增强法;
4、积极演练法;
5、行为契约法;
6、制约法;
7、消退法;
8、剥夺权利法;
9、理性疏导法;
10、自然结果法;
11、正负强化法;
12、综合矫正法。
五、十二大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培养
1、学习有计划习惯
2、有效预习习惯
3、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习惯
4、良好作业习惯(先复习再作业)
5、及时、定期、系统复习习惯
6、反思总结与归纳总结习惯
7、深入思考,务求甚解,弄懂吃透习惯
8、专注投入,科学用脑,讲究效率习惯
9、课外阅读习惯
10、错题管理习惯
11、难题管理习惯
12、试卷分析习惯
六、影响学生素质的三大良好学习习惯(附)
1、探究性学习习惯
2、研究性学习
3、合作交流习惯
七、习惯培养在学校的具体操作落实策略
各位教育界同仁:
你们好!
我们是北师大素质教育研究会,南京人本素质教育研究所的,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为了帮助和引领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校和家庭科学教育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把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行为心理学训练,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促进当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正在全国各地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公益性巡回演讲培
训。目的是促进学校和家庭如何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使大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实践结果表明,学校只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在不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一个档次,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一个层次。演讲培训时间教师为3个小时,家长为2个小时,包括20分钟现场咨询,并且是免费的。合作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家庭教育讲座”的方式进行简单合作。
教师培训专题是“学生学习力提升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家长培训——“家庭教育”讲座可以选择本次培训主题“学生学习力提升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也可以选择“成功教子的奥秘”或“学生实用学习法”,学校可以从三个专题中,任选一个。
第二种方式是,长期深度合作,建成“养成教育——习惯培养”基地。
14.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四
郧县安阳镇崌峪小学艾兆兵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听的习惯、说的习惯、读的习惯和写的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在英语学习中,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三种听的习惯。
1.课堂上静心听的习惯。
小学生爱模仿,善模仿,还好表现。课堂上,常有学生还没等老师说完就急于开口模仿或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静心听的习惯,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当教师示范发音时,学生要边观察教师嘴形,边仔细听。当老师发音完毕,学生才能跟说。这样,发音才会到位,模仿效果才会好。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
一、二”,这时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比如在学习/s/和/θ/两种发音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观察两种发音在嘴形上和声音上的细微差别,这样才有可能在自己发音时做到正确无误。
2. 仔细听录音的习惯。
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中的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在听磁带跟读时,要鼓励他们积极模仿磁带中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不要只满足于听到了录音内容。
3.善于倾听他人的习惯。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有很多听其他同学说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在课上要避免枯燥操练,要多用“有意点名,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
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教师问某生: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What is your mother? What is your father? 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his family? Who are they? What is his mother? What is his father?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学生在认真倾听他人说英语时,其实也是在训练自己的思维,把自己摄取的信息用英语整合起来,从而达到用英语思维的目的。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习惯
英语课堂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而小学英语教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紧张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学会宽容,不能有错必纠。教师可以用各种鼓励的话语,如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激励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低年级还可以在学生的手上或额上贴上一枚小小的贴纸,即使学生打错了,也可以微笑着对他说:Never mind, 学生的参与热情马上会高涨起来。
2.课后坚持自由会话的习惯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在于能在生活中使用英语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里跟父母说英语,师生、生生之间更可以使用英语来交流。
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每小组轮流由一位学生为中心发言者进行自由会话或提出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机会。对话内容可根据学生而异。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用英语询问一下其他同学的姓名、年龄、班级、喜好等等;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用英语讲故事,或向其他同学任意提问题。由于自由会话中存在着信息差距,这便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听说机会,天长日久,各有所获。
3.把英语学习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如:文具、衣服、家中日常生活用品等物品上经常写
有一些英语单词或短语,遇到时可以适当翻译一下,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那么以后每当买到新物品,他们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来问老师,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中国古话就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这句话对于学习英语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对于小学英语来说,应注重朗读的训练及朗读习惯的养成。朗读英语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
1.坚持晨读的习惯
俗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早晨的记忆效果是最佳的,所以如果每天能花半小时的时间进行晨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基础一定会日益长进。
2.听录音跟读的习惯
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小学生模仿力强,所以在跟读时,要鼓励他们积极模仿录音中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并自觉地将自己的读音与标准规范的音调进行对比,纠正自己音调上的错误,那么这将为他们打好语音、语调的良好基础。
3.大声朗读的习惯
为了不致于学成“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需要读出声来。其实,朗读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最重要的是朗读能够加强记忆。因为自己发出声音和听到自己的声音,不仅需要用脑,还需要同时动用自己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这样不仅增加了对脑子的刺激,也多建立了一些条件反射,能使记忆过程加速并巩固。先可以大声朗读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水平稍有提高后可以朗读并巩固。
4.眼到、口到、心到的习惯。
受儿童年龄特征的限制,小学生的朗读往往随心所欲,不注重意群,甚至读破句。还有些小学生,虽然表面上来看,嘴在动,但是心却不在书上,结果读下来毫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朗读新授句子时,要重视对学生朗读技法的指导,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朗读习惯。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指读”,即用手指指着你所朗读的材料,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强化对所学单词句子的识记。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的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整洁、细心品质的形成,更对英语学习的全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认真规范书写的习惯
每一种文字都有统一的形体标准,英语也是如此。在入门阶段,对学生的书写就要严格要求。在学习字母书写时,老师要认真做好示范,从起笔到收笔或停笔,用几笔写成都要示范清楚。在单词的书写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掌握大小写及字母之间要紧密的原则。除此之外,单词的拼写要准确,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书写时要求尽量写得美观端正,字迹一定要整洁干净。只有坚持规范性教学才能为后继的书写教学打下一个坚实基础,学生才能逐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再有,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上进行作业展览,由于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对优秀作业赞不绝口,也可奖给红星、红花进行鼓励,这样,不符合书写格式的同学便会纷纷效仿,很快书写质量就会有明显提高。
2.勤于练笔的习惯
英语教学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英语语言的文字,以便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其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广读勤思是写作的基础,而多练则是写就美文的保障和必由之路。问题是如何练习写作?首先要重视课堂写作训练:书面造句、回答问题、看图写画及写信、记日记等各种文体的训练,都有助于培养写作的能力。
15.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五
一、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语文的自制力较差。
一般来说, 孩子在小学阶段, 容易跟随兴趣的转移, 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日常生活中处在固定的语言文字环境中, 所以孩子更容易忽视语文的学习。学生在课上经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或是听课溜号, 总是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在做语文家庭家庭作业时, 学生往往是一边玩一边做, 需要家长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完成。
2.学习语文的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关注不够, 相对于数学、英语学科来说, 其关注度往往是最少的, 这与语文成绩很难立竿见影有关, 从而导致孩子学习语文的动力不足。许多学生上课时只是一味听讲, 遇到问题不能主动动脑思考。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不刻苦, 不能按时预习复习, 对语文学习成绩的要求不高。
3.学习语文存在依赖心理。
通过调查反馈, 特别是通过家长访谈, 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严重,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 时常有标准答案在左右孩子们的思想, 导致学生的发散拓展思维受到束缚, 对老师的讲解和说明过于依赖。同时, 有的学生家长对孩子事事包揽,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代替孩子理解思考问题, 甚至帮孩子做作业的现象的现象也十分常见。
4.语文书写习惯不佳。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生抄写生字时经常出现笔顺不对或是笔画不对的问题, 纠正之后依然会再次出现, 而且有的学生书写潦草, 页面不整洁, 需要不断提醒, 才会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做作业、考试中经常马虎, 不能审清题目, 忙于写答案, 或是写完答案后, 对字句不能进行认真检查, 出错率非常高。
二、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及教师平时教育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基础教育存在单纯以考试分数决定孩子能力高低的弊端。为了提高成绩, 家长会替孩子报很多课外辅导班, 孩子缺少自由玩耍的时间, 学习压力过重, 容易养成应付、敷衍的学习习惯。虽然很早就开始倡导素质教育, 但对于教师来说, 教育现状是换汤不换药, 上级主管部门测试学校各学科发展的均衡度还是以成绩划分, 测量教师的教学水平, 也是以学生成绩衡量。无奈之下, 教师只能以成绩测评学生, 题海战术、周考月考应运而生。久而久之, 造成学生学习的麻木, 厌学、抄袭等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
2.新课程改革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新课程改革, 注重本土课程文化的发掘, 更加重视开掘语文教育资源。但现实情况是, 一些教师不能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 或是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 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不能完全转变教学行为。另外, 由于教学评价制度不能及时更新, 部分教师把握不好必要的课堂秩序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现有的教研制度与教师教育制度没有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致使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呆板和教条化。
3.对语文教学研究还不够深入。
当今时代, 学生会从电视、互联网等途径获得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老师的传授早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有些语文教师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对业务不加以钻研, 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教学手段单一乏味。有时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反问, 就能让老师无所适从。还有的教师自身就有不良的习惯, 比如不经常阅读, 对文学知识了解得不够, 或是教学中仅凭字面理解, 没有知识扩展和引申, 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途径
1.采用精神激励的方法。
(1) 语言激励。我们把语言激励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度的正刺激, 适时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自信和激发学习动力,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以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2) 目标激励。教学中, 可因人而异, 给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 用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对学困生, 要求要放低, 循序渐进、分阶段地给学生制定努力目标。当一个目标达到时, 再向下一个目标努力, 适当给予通报表扬, 慢慢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习惯, 并不断强化, 让他们更有信心。
(3) 榜样激励。榜样是无声的语言, 往往无声的语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可以在班级中选定几个语文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作为典型, 让他们作表率,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样, 教师要发挥好实实在在的榜样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而且要努力做好, 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
2.严格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贯彻落实。
(1)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趣味性。语文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重视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始终, 课堂教学应努力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2) 改进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 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 保证教学轻松自如有序地开展。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保持年轻的心态, 平时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 消除他们的距离感。课堂教学要贯彻多元评价, 以激励为主, 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 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修养。
3.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1) 向名优教师学习, 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教师群体蕴含丰富的实践经验, 让我们少走弯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在教研组中开展说课、议课、评课沙龙, 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经常请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给老师们讲座, 请骨干教师给我们上风采展示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外校的教研活动, 丰富教师的视野, 增长教学经验。
(2) 积极参与进修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对于教师来讲, 要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观念, 积极把握时代的发展信息。要学习理论知识, 为教学实践指明方向, 为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做好知识储备。同时, 要多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 了解学生, 戒骄戒躁, 要有耐心, 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16.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十六
摘 要: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学习品质的体现,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就会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3-01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西方哲学家西寒罗也曾说过:“习惯的力量是巨大。一个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就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成绩,而且将使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问题。现代生理学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态势,是一种不假思索就能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数学价值的体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来培养呢?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在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把它记下来,等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引导、点拨下进行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专心听课的主要因素是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就会专心听教师讲课,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枯燥难懂、单一无趣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条理清晰、循序渐进,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能专心致志地听课。此外,学生都爱表现,所以课堂提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可以提问学生这个知识点是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或是这个知识点和以前学生的知识点有什么联系等。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能更好地专心听讲,在此基础之上能更牢固地掌握课堂知识。
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其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学生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归根结底是属于自己的内部的互动,教师要不断地调整学生参与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的探索、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比如帮助父母计算一些很简单的账目。同时,数学需要经常练习及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向主动思考过度,而不是单纯的数学教学。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每次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疑点、难点和不明白之处,而学生的这些疑问往往是教学的关键和转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比如,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主动求教,不要羞于开口,或认为没面子,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就要向同学和教师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首先要对这些学生给予肯定,对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进行表扬,这样就能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能顺利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中,并会主动提出更深奥的问题,产生良性循环。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机会,比如同一个问题,改变了它的结论,那么它的条件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者可以改变条件,让学生讨论结论是什么样的。这样变中求活,变中寻法,能够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能够鼓励和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五、培养学生小结记忆的习惯
每一节数学课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在每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得到的都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因而,教师要教会他们归纳小结。对于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通过归类记忆,可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一些几何题,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记图形,用图形带动题目。人们通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数理化不像社会科学那样,要求记忆很多东西,实际上要学好数学,也需要良好的记忆习惯。有了记忆,学生才能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思维才会更快。谢切诺夫说过:“记忆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置于一个愉快的教学情景中,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17.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七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关键,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努力的结果。尤其对于初一学生,对于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更需要教师注意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未知知识感兴趣的习惯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干好一件事情必须对它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的学生正处在十二三岁的年龄,这一时期的孩子对许多事情有好奇心,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初一历史课中的内容年代久远,难免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奋发向上,兴趣盎然。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准备时,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时,教师在讲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成语,搜集这些成语的故事,在上课时可通过让学生讲故事,引入要学习的内容。如“问鼎中原”这个成语的来历,把晋楚两国的争霸斗争通过故事表现出来。这样既学习了课本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上课以前,布置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习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对预习中的不懂之处,可先作好记号,作为听课重点,力争在课堂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搜集所学内容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如在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结合课本上的插图,了解魏蜀吴三国的大体位置、建立的时间、建立人物,定都在何处?布置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三国鼎立的简图,以备上课时用。这样,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三、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是搞好学习最重要的一环,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才能把教师所教的内容搞明白,才能知道哪些地方是重点,哪些地方是难点,自己在预习时不明白的地方要重点听,确实做到全面掌握。在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三国鼎立形成以前的背景,认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在三国鼎立形成中的作用。三国的名字、建立的时间、建立人、都城几项内容都由学生通过看课本内容和插图,在三国鼎立形势图上标示清楚。
四、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积极交流的过程,只有教师的教是不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课堂教学生辉,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出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回答的问题,不宜很难,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于正确的观点要积极肯定,对于不成熟的观点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共同进步。比如在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时,要鼓励学生把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列出来: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状况,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筑了长城等。这些措施有什么历史进步性呢?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找一位代表发言,然后全班内讨论,看哪一方的观点更合理。评价秦始皇的过失时,要依据教材,了解秦始皇的过失主要体现在焚书坑儒,它不仅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加强了专制统治,阻碍了民主思想的发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其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又要看到历史局限性。对于一些总结性的东西尽量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讨论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五、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形成知识框架的的能力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学过的历史知识,在熟悉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框架,培养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总结,形成抽象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线索清晰,掌握知识更全面。比如在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一句,对于秦皇汉武建立和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秦朝实行的措施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主要包括进行思想控制、加强中央政权、强化监察制度等几个方面。这些内容的学习要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形成知识框架。这样,学生对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六、培养学生经常复习的习惯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教育人们学习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经常复习不仅便于巩固已学内容,而且有助于下一步的学习。对于学过的知识,要督促学生经常温习,对于似是而非的地方要提倡独立思考,历史上的许多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常复习就有利于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8.小学新生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篇十八
一、一年级新生为何不适应?
一年级小学生刚刚踏入正规学校的大门,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是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他们从幼儿园做小朋友到变为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孩子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时间不一
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而小学每天有3小时~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比幼儿园多出3倍。
2.生活制度不一
幼儿园强调一日活动的交替,所以,活动动静、强弱得当,适合孩子的特点。小学只有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等才能让孩子动起来,孩子就会坐不住了。
3.学习方式不一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强调孩子的动手操作,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而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计划严格实施,所以,以听为主,孩子就会觉得小学不如幼儿园,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不好玩。
4.学习环境不一
幼儿园采用花园式装修设计,里面到处画满了儿童画,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室里所有的布置也都以孩子的意愿为主,活动角里还摆满了玩具;操场更是他们活动的乐园,里面滑梯、跷跷板、木马等应有尽有,孩子一下课就能随便玩耍。但小学是以学习为主,教室里除了课桌椅、黑板再无其它,操场上也只有篮球架、单双杠而已,而这些也是孩子们所禁玩的。于是孩子们下课后就会觉得无所事事,感到学校枯燥无味。
二、形成家庭学习氛围:“十几年如一日看无声电视”
林芳老师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一生整个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一,要为孩子安排安静整洁的房间供孩子读书学习,配备书桌、学习用品以及工具书等。将游戏机、玩具等影响学习的物品收集起来。在现场,林芳老师通过互动了解家长们在开学前有哪些家庭召开了家庭会议,定了家庭制度并对小孩的学习生活做了分工。结果发现,制订了明确家庭制度、角色分工的家庭不到10%比例,令人遗憾。
其二,建立全家人共同遵守的生活制度。如晚饭后,在孩子学习的时间里,家长也读书学习,不大声说笑,不看电视,不为小事打断孩子的思考,不允许相互干扰等,促使孩子从
小就热爱学习。
第三,家长做孩子学习的楷模。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家长的学习习惯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林芳老师举的一个例子让全场家长们震动。她的一位朋友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十几年如一日看无声电视!而她自己,也是十来年几乎都遵循一张时间表:到点了就静下来看书,不打牌。晚饭以后半小时是家庭聊天时间,一方面家长谈工作上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和孩子聊学习经历。之后一小时是家庭成员学习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他的课本、一起做作业,并体现出积极的和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也可以做自己的业务学习。
三、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常言道:“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好习惯,一生受益。自古以来,许多有见识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反复地讲道理和单纯的启发兴趣上,而要注重行为练习,因为习惯只有在实际活动中不断地按规律去做才能形成。林芳老师认为,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首先父母要让她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她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引发满场会意的笑声:有的小孩早上起不来,眼睛还是闭着,家长就把孩子拎起来,而后索性就把饭端在床前,一个穿衣,一个喂饭,一个整理书包并背着书包准备交通工具。早上全家总动员,就像上战场!试问,这样能养成孩子上学的好习惯吗?
林芳老师指出,在家中,刚开始的时候家长要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而后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习惯。只要经过半年的训练,孩子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家长要及时根据孩子准备的情况进行评价奖励。
(2)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
告诉孩子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一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认读400个生字,孩子认为:复习嘛,太简单了,一遍又一遍地读,一遍又一遍地记就是了。结果是“读卡片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合上卡片什么都忘掉”。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
(3)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地按老师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有的孩子作业做到9点就开始哭闹,家长心疼就说:“算了,算了,别做了。”有的还跟老师打电话说情,这是不可取的。一年级的孩子尚未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林芳说:“我的做法是首先要培养孩子认真写字的习惯,例如在书写生字时,我要求她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结构;心到,字形要牢记心中;手到,字写的正确美观。像我女儿读一年级的时候我每天就让她最好能坚持每天作业完成后练习两页同步生字描红本。我孩子当时是在二附小就读,每周我就送她去市妇联选择了一些兴趣班,特别是写字班对她后期的学习帮助很大。我还经常在家展开比赛,展出我孩子写得漂亮的作业(特别漂亮的就贴在家里的客厅墙上),在展出的作业上给她写出一些激励的评语,家里来了客人也引导客人观看,进行评价。这种展示制度的实施以后,孩子写字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兴趣变得也越来越浓。”
(4)快速做作业
关于如何完成作业,林芳老师指出,“许多家长总是要求孩子的作业必须一笔一画,字迹要工整,否则就要擦掉重写。而我则有不同看法:其
一、孩子小,作业多;这样写的结果常常两三个钟头也做不完当天的作业,孩子疲惫不堪,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自信心会受到损害。其
19.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初探 篇十九
一、因材施教, 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 学生学段特点的不同。
小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律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都不相同。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 还未能具备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 他们的问题主要是课堂上不够专心, 不能大胆发言, 完成作业不够认真等。对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 提出的要求应该与具体行为活动结合起来, 寓教于乐。其次, 教师可以用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比如采取课堂小任务的方式, 将40分钟的课堂分成几个时间段, 结合课文小故事的内容, 要求学生在一个时间段里认真听讲, 然后请几个小朋友复述小故事, 比一比谁复述得最好。这样的课堂小任务既切合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 培养他们专心听讲的习惯, 又能鼓励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对于高年级学生则需要教师激发其兴趣引导学习。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 教师要以引导为主, 帮助监督为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的学习习惯。
2. 学生已有学习习惯的不同。
有些学生已养成一些良好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却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前者, 教师的任务是巩固其原有习惯, 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后者, 教师要采取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方式, 从心理教育和行为训练两个层面努力转化他们的不良习惯。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 经过耐心的沟通让学生了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课堂课后的行为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例如, 针对部分学生完成作业总是马马虎虎、从不认真检查作业的情况, 教师不能机械地要求学生重做作业了事。这些学生往往有以下特点:一是不重视日常作业, 认为只要重视考试就可以;二是不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往往上交作业之前才急急忙忙完成;三是粗心的性格特点不仅仅表现在完成作业这一点上。教师要扭转这些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首先要在日常教育中让学生明白日常作业与考试的知识联系, 让学生知道日常作业的认真完成能够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其次要花一些精力监督上述这些学生, 与家长合作, 要求他们拿出一段完整的时间认真完成作业, 并且在完成后一定要检查;最后教师可以在其他细小的方面, 帮助他们养成细心的习惯。
二、重点突出, 教学、培养相辅相成
小学是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点多而广, 若一味求全, 胡子眉毛一把抓, 训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反而不好。教师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时, 还要注意学期阶段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突出培养的重点。例如, 学期伊始, 学生的心还没有完全从假期状态收回来, 这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课前准备习惯、主动预习和专注听讲的习惯, 如此有利于学生较快速地切换状态, 从放松的假期状态进入适当紧张的学习状态, 提高学习效率;而到学期中与学期末阶段,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与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切合学习需求, 也有利于学生迎接即将到来的期中、期末考核。只有突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 才能切合教学的阶段特点, 用习惯培养的进步推动学习成绩的进步, 实现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教学成果的双赢。
三、持之以恒, 行为训练常态细化
为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还应建立多元化的激励办法。每个孩子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取得进步时热情的表扬, 犯错时适当的批评与鼓励, 都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促进其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语言表达情感, 情感塑造行为。教师的夸奖和鼓励不是为夸奖而夸奖, 而是要学生感受到自己内心由衷的肯定和期望。对平时学习习惯好的学生, 激励他们的同时要指明努力的方向, 这是灯塔般的指引;对平时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 教师批评的同时更要多肯定他们的小小进步, 这是时钟般的督促。教师适时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给不同情况的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而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家校合力, 创设良好培养环境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 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简单, 家庭的影响远比学校的影响深刻。就学习习惯的养成来说, 家庭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家长本身非常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会对孩子提出“作业书写工整”“学习时专心、认真”“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等要求;二是一些家长不明白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或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更有甚者, 部分家长自身有不良习惯, 比如作息时间不规律、闲暇时间爱打牌等, 这些都影响着孩子的生活习惯。而有些家长又太溺爱孩子, 在孩子学习的时侯常去询问打扰, 这也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 教师要利用好各个平台, 与家长共同制定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10-2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10-30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稿——养成良好的习惯09-19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尝试08-20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08-28
关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倡议书10-11
精选小学国旗下讲话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07-26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