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目标责任书

2024-10-06

教师教学目标责任书(共12篇)

1.教师教学目标责任书 篇一

教师教育教学目标责任书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为了加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学校同全体教师签订本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期末针对目标进行考核。

一、教师政治思想目标:

1、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作为教师的职责;

2、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一切从学校出发,一切从学生出发,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3、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对待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大局观念;

4、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对学生具有服务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5、团结合作,团结全体教师共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提高服务;

6、认真学习理论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为本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履行党和政府及学校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办事,为维护学校内部团结作出自己的贡献;

8、求同存异,积极为学校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对学校工作认真负责,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

9、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活动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10、积极主动胜任学校的值周工作,并能按照学校值周教师要求出色地完成。

二、教育教学教研目标

1、做好教育教学的计划总结工作,并根据计划保质保量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各项工作力求有过程、有成效;

2、按时按要求完成各种计划、总结、心得体会及各部门安排的资料、表册的上交整理工作;落实教育教学常规,不随意调课,不得随意中止上课;

3、按时按要求参加校内外各种继续教育活动和教研活动;

4、按教研组要求超周备课,按学科特点及教研组要求完成作业量;

5、教师校本教研有过程、有成效;

6、认真参加专题研究活动,并按专题研究的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7、认真参加课题研究,做到计划、开题、过程资料、经验交流、结题、推广,资料完整;

8、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各种教育教学任务;

9、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班务工作目标:

(一)、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指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承担本班学生安全等管理工作责任,并使学生管理达到如下目标:

1、安全工作。(1)、重视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活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2)、班级外出活动要上报学校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在校内外组识活动要考虑相应防范措施。(3)、各班要根据学校、班级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学生上学、放学、课余活动、饮食安全。

(4)、教育好学生在体育课时注意安全,大扫除时班主任务必要在场指导,密切关注学生安全。(5)、下课、放学后,班级教室关掉电灯,班主任要亲自拔下有关电器的插头,确保班级财产安全。教育学生放学后按时离开学校,加强道路安全教育。

(6)、建立安全工作在第一时间汇报制度。班主任发现学生没到校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发现问题马上报告有关领导和校长室。

(7)、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并配合领导及时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处理。(8)、纪录好各种安全教育档案。(9)、教育学生防火、防盗等,加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2、收费行为。(1)、教育收费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家长的切身利益,班主任不得擅自设立名目收费。(2)、坚决反对班主任、课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时间给学生有偿补课。(3)、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向学生推销营利性的物品。

(二)、科任教师是班级学生课堂教学的组识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任教班级教学管理责任,并使学生教学管理工作达到如下目标:

1、安全工作。(1)、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2)、执教班级外出活动需报校长室审批,在校内外组识活动要考虑相应防范措施。(3)、上课时间,不擅自离开班级,不得接听电话,照顾到全体学生。在课堂中要注意教学卫生、教学安全。不搞不安全活动,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力所能及地保障学生放学安全(最后一节课要组织好学生排好队回家)、课余活动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

(5)、做好安全江汇报工作,发现学生没到学校要及时告知班主任,与班主任共同协商,发现问题马上报告校长室,并配合领导及时对发生事故进行处理。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1)、认真执行县教委有关文件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及检测次数,检测后分数不排名次、不张榜公布。

五、责任书一式二份。学校和教师各执一份。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有效。

学校负责人签字:

责任教师签字:

2012年2 月 7 日

大路小学教师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了规范学校管理,发挥管理效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特拟定我校教师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师德师风

1、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按教育规律办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关心集体,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不擅离职守,未经学校批准不得在外兼职或从事第二职业。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得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或学生家长索要财物,收取费用,不向家长告状,不训斥家长,不向对自己提意见或向学校反映情况的家长及其学生打击报复。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活动。

3、管教管导,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堂发生的问题,要及时做好教育工作,与学生谈话要亲切热情,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既严格要求,又避免简单粗暴,不训斥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严禁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不歧视“双差”学生。关心、关爱留守学生。

4、教师之间,彼此尊重,团结互助、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不在背后谈论他人,共建和谐校园氛围。

5、敬廉崇洁,敢于同不法行为作斗争。严禁教职工在校园和上班期间参与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

二、教育教学能力

1、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积极钻研业务,认真练好普通话、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方面的基本功,掌握2—3门相近学科的知识,做到一专多能。

2、认真钻研教学课标,熟悉教材,根据课标和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各类工作计划,期末根据教导处、教研组的要求,写出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总结,每学年写1—2篇论文,学习心得1篇。

3、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搞好教研,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坐班制度,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必须向学校请假。

5、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教研任务。

6、每周工作量12—20课时,每位教师要顾全大局,能挑重担(语数双班)。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或研究课,听课不少于20节。

三、教育教学管理

1、按课程要求认真备课,写出课案,做到超周备课,备课质量达到合格以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做到目的明确,教授正确,重点突出,教法得当,语言简洁、准确,板书工整,组织严密,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认真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每学期交一份本学期较好的课案或课堂实录。

2、精心编选练习题,合理布置作业,保证有一本同教材配套的课外作业,做到及时收发,认真批发,注重评讲,对作业的留、收、评、改坚持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化。开展调查研究,经常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推行的原则,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未经教导处主任批准,不得随意加课、调课、停课。注重学生平时成绩检查,严格做好期末监考,阅卷、评分,作好质量分析和总结,按规定时间交教导处。

4、按要求完成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填好各种表册及实验报告并交教导处。音、体、美、信息、班会课的教学有教案,教学目的明确,严禁私自停课、无故改上自习或让学生自由活动。

5、积极组织指导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发挥其特长,组织参加各级学科竞赛的辅导工作。

6、认真执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积极参加校本研修和其它教学研究活动,经常互相听课,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勇于承担教改研究课题,认真完成教研组分配的教研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学生的查缺补漏工作,给“学困生”及时辅导补习。

7、服从学校管理,能承担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有计划的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会同科任教师、联系本班学生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每月召开一次科任教师会,每周召开一次班干会,及时召开学生家长会。

8、科任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所任学科的教学秩序,并接受班主任提出的有关教育、教学的工作要求,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参加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列入班级活动、集会、升降旗队伍。

9、认真做好家访工作,努力转变学生思想,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要求每学年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普访一次以上,对学困生进行多次家访。科任教师也要结合实际,做好学困生的家访工作,并做好情况记载。

四、教育教学效果

1、属市、县、镇统考科目的所任学科的合格率和平均分必须在上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自然、音、体、美等合格率达95%以上。

美术教师除认真搞好教学外,协助大队部每月出一期黑板报和有关活动标语、专栏;体育教师要认真抓好锻炼测试,所任班级的体育健康达标率必须在90%以上,做好两操指导工作,维护好上下操疏散秩序,预防学生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学生课外活动课时间,组织活动内容,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运动会;音乐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模唱,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达到部分学生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并积极做好师生参加各类的文娱活动的指导工作;信息技术教师能熟练使用设备,搞好资源接收和机器人兴趣组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电子教案制作、多媒体教学系统操作、协助学校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

2、积极配合和接受学校对教师工作考核和测评,积极参与教师职务晋级评聘和评先、评优活动。积极参入全区教师聘任竞岗活动,充分履行受聘岗位职责。解聘、落聘、违纪违规教师按有关政策法规规定执行。

五、奖励与惩罚

学校实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考核原则,制定教师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钓。教师工作目标考核为优秀,则年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原则上应为优秀,并优先考虑评优、晋级、外派培训进修等;考核不合格的,则年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原则上不予合格,并无资格参加评优、晋升等,并扣除一定金额年终考核奖,情节特别严重的,将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等岗、解聘,并将有关情况记入教师档案。

永登县苦水镇大路小学:(学校盖章)

教师签名:

学校领导签名:

二0一0年三月十日

2.教师教学目标责任书 篇二

一、如何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同。教学目的是指对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的一般或概括的描述。课堂教学目标则更确切、更详细地定义和描述每堂课的预期效果。这种预期效果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反映的。所以人们也把具体的教学目标称为行为目标, 在应用时一般用“使学生能够怎样做”来表达。教学设计中, 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同样重要, 甚至可以说, 对教学目的的认识更应放在第一位。但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时, 地理教师更能把握的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由于其一, 概括性很强的地理课程的总教学目的以及各个年级、各单元 (章、节) 的教学目的, 往往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或者教材编写者编写的教学指导书 (或参考书) 统一制定的, 教师需要的是了解、体会和记住这些教学目的, 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去实现。其二, 因为上述原因,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地理教师只有通过设计教学目标, 才能使地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方法更有针对性, 更能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此外, 教学目标是与教学评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 教学目标也可看作是课堂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或次一级目的。

表述教学目的时采用的动词, 由于它们在实际操作中的不确定性, 就不宜在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使用。 (1) “知道”。例如“使学生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了解”。例如“使学生了解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懂得”。例如“使学生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4) ”掌握“。例如”使学生掌握日本主要岛屿、临海、山峰和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使用以下这类动词则会使教学目标比较明确。 (1) “说出”。例如“能说出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2) “解释”。例如“能解释自然资源的概念”; (3) “分析”。例如“能从海陆位置方面, 分析东亚地区从沿海到内陆气候峰和主要工业中心正确填入填充图中”; (5) “计算”。例如“会使用比例尺在地图上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生涯的地理教师, 经历了旧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转变, 对于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探讨研究中。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 我领悟到课堂内具体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并将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 成为我们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1.要把握三维目标内涵, 制订有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本和首要的一步, 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教师备课时提出不仅备教材也需备学生, 但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及体验上做得并不够。而三维目标丰富了原教学目标的内涵, 三维目标将原有的教学目标细化和具体化, 更便于操作落实和测量。因此三维目标设计的依据不仅仅是教学内容, 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基础、教师本身特点以及教学环境这些因素, 使教学目标的设定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2.三维教学目标设定的基本出发点是有用的地理、学生需要的地理、科学的地理。教学目标必须求真务实符合学生学情, 突出学科特点, 凸现学科价值, 并在课堂教学中确实能有效落实。

3.切实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践研究, 能有效落实知识技能, 更好地体现课改理念。

总体来说, 在课改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订, 还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现代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较强的专业功底, 灵活的教学应变机智。让我们以此为目标, 不断学习, 不懈探索和实践。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科学从如何改变评价课堂教学的传统观念和如何采取多种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一) 转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传统评价

新课程目标已明确指出, 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知识, 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单纯的知识学习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 以便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此外, 从国际科学教育的改革趋势看, 科学的教育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要求教师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 要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具体一点, 让学生施展才华的面广一点, 既要让学生表现才能, 又要让学生表现逻辑思维的才能、形象思维的才能。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 要给优生有提高的时间, 给一般学生有理解的时间, 也要给学困生有补缺的时间。通过优化教学设计,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让优等生“吃得饱”, 让学困生“吃得下”, 使人人都能有所得。

(二) 采用多种课堂评价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

3.教师教学目标责任书 篇三

有效提问的原则

提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机智,根据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避免一味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而调整教学策略。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偏离题意时,教师要扭转方向,把学生引上正路。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提与学生知识生活有关的问题。日常生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源头活水”。运用学习生活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往往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品德的提升总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是最有效的。

提适合学生语言表达的问题。对一些“不确定化”的问题,能够做到分解,化难为易。“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不教不学”。教师不仅要能提问题,还要教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问题提出时可以增加材料的输入,但需要增加趣味性、通俗感,解决学生“没话说”的问题。

提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必须经常“蹲”下身来看看学生,对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水平等有个透彻的了解。提问时,不要强迫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不能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在下面思考。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初衷虽然感觉很好。但课堂内学生对问题的回应往往过于笼统令教师失望。这容易暴露出问题指向明确性与答案多元化之间的矛盾、问题设计开放性与教学目标明确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要切忌在学生力所不及时跟进问题,提出问题切忌大而无当,切忌内涵与外延不明确,提出的问题千万别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

提学生反馈中疑惑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回答意味着教师必须学会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真正的有效提问应首先落实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的了解,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能力与水平。提出能紧追学生的反馈,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发现其认识还是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时候,就应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从教师方面看,采取有效的追问,便于教师监控学生的理解程度并提供反馈,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效提问的艺术

问题的提出要有弹性。教师提出问题,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被集中,而且要考虑其正在理解问题、写发言稿以及心理上的准备等。教师延长提出问题后的等待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时会发生很多积极的事情,尤其是在教师们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3秒钟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增加教师等待的时间,学生对问题主动做答的正确答案会增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时间会减少。

问题的提出要有渐进性。问题的提出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要能理解。理解是学生积极参与思考的前提。设计问题时,要层次分明,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去想象。

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趋势,引导他们对问题要学会思考、争议,养成缜密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用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古人云:“师逸而功倍”。老师只有注重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的提出要有挑战性。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关心、喜欢的问题未必是教师预设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未必感兴趣。所以,实现问题的有效性必须找到师生的结合点。这结合点就在于问题要呈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要紧扣学科枢纽性知识,以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问题的提出要有探究性。问题设计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从生活经验出发提一些有效的问题才能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才能使学生实施主动探究的学习行为,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的提问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都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

问题的提出要有逻辑性。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一步步展开、推进与解决,就是教学任务和目标一步步的达成与实现。一个问题生成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力能达到多深,问题能探讨和解决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在实施问题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事情。问题是帮助学生透彻地阅读文本的诱因,离学生太近或太远,都不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都不能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下一个问题应该在哪里等候,一定要根据学生在上一个问题的“诱导”下走出的距离来确定,及时调整。

问题的提出要有梯度性。钱梦龙认为:“先问一些比较容易、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山峰,又有一个更高的山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跃了。”可见,问题既要让学生有成功解决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课堂思维的价值。有区分度的问题,它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描绘出精确的,又能被个体内化,甚至与其他学习建立联系的心理图式。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问题,最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

有效提问的经典策略

追问。追问,就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在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能随机应变地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例如英国的一家电视台准备拍摄介绍有关中国的专题片。学生的答案都拘泥于书本里的領土面积、人口、疆域、海岸线、邻国数、岛屿等。而中国之“大”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在于情感目标的挖掘。因此,教师再次追问:“你知道中国还有什么之大的方面?”通过教师的迫问,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平时关注时事、关注中国的发展的习惯,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在课堂上追问常常表现为有张有弛,适时、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不仅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广度与缜密度。所以,当学生的回答停留在表层或思维不开阔的情形下,可以适当采用追问。

反问。反问就是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给学生以判断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正面设问;也有从问题的反面设问。高明而有效的反问,能起到揭示矛盾的作用,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不时地通过提一些刺激性问题来引起学生的重视,能促使学生思考。考虑到学生的智慧,我们必须确定一点,我们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已经正确的答案中再理解、辨别,有利于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和比较鉴别的能力。

错问。学生回答问题并不都是保持长久的亢奋状态,也有不积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故意露出差错,创造矛盾来调控课堂气氛。如“台湾首富王永庆的个人生活节俭到‘抠门’的程度。一条做‘毛巾操’的毛巾。一用就是20年。他这样做是不是不利于促进消费?”错问不是随处可用,错问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引起思考。错问的目的是考验学生是否坚持自己的观点,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巧妙的错问会促使学生寻找书中的句子来证明自己的说法,达到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不会一知半解或不了了之。

4.教师安全目标责任书 篇四

为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安全,为保证我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本着预防为主,责任明确的原则,与全体教师签订教师工作安全责任书。

一、工作目标

1、安全意识:认真学习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学校领导和教师安全意识强,安全工作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措施扎实,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2、学校管理: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校舍安全事故和重大财产失窃事件,学生无赌博、封建迷信和结帮等违纪、违法和犯罪现象,无打架斗殴、逃学出走等不良事件,学校周边环境状况好。

3、安全保障:学校教育活动场地、设施、设备无安全事故隐患。

4、安全教育: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关有效的活动,切实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二、教师自身安全责任

1、教师要按时参加学习,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修养。

2、教师不乘坐或驾驶无牌无证的各种机动车辆,不在酒后驾驶各种机动车辆。

3、教师外出时,要维护教师形象,注意人身安全。

4、教师日常工作中做到安全用电,不擅自拆卸或安装各种电器设备。

5、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及公益劳动等,要做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6、教师在实验、体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正确操作,切实保障师生的安全。

7、教师要安全上网,凡利用网络传播病毒、反动信息、色情信息、垃圾邮件的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8、教师在业余时间,应不酗酒、不赌博,不参加不健康的活动,维护教师自身的形象。

三、教师工作安全职责

1、教师有责任向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不论上放学时间发现学生进行不安全活动时,要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特殊情况下向家长和学校报告,不可擅自处理。

2、教师在工作中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若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学校视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

3、认真做好值周工作,加强课间巡视,及时有效地处理偶发事件、阻止学生玩不正当或危险性的游戏。

4、教师不得私自留学生,若有事需留学生,教师必须在场,并事先告知家长,不能出现教师已离校,学生还留在学校的管理盲区。

5、教师未经教务处批准不得随意调课,无特殊情况,课堂中不得中途擅自离开。

6、学生集会或其它活动等,任课教师和下节课教师均要进入相应的班级,维持秩序,做好安全工作。

7、要关注学生行为。学生出现行为异常时,要及时询问、家访、教育,防止意外发生。具有特异体质或疾病的学生,要有记录,必要时给予特殊照顾。

8、任课教师是该堂课的直接责任人,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严禁脱离岗位,不得随意提前放学。若遇恶劣气候,要及时引导学生安全离校。

9、教学过程中所用教学仪器、电教设备等妥善放置,消除安全隐患。

10、体育教师课前应检查所用体育设施和用品的安全情况,按规定完成准备活动,强调活动中的安全事项及自我保护,询问有无不适宜本节课活动的学生,全程监控课堂活动。

11、实验课教师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讲明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全监控学生实验。

1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一旦发生意外,教师应不等、不拖,及时处理,并送医院救治,同时通知家长和向学校领导报告。

12、对于学校组织的校内外集体活动,参与活动的教师要切实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安全任务。

13、每位教师要认真参加值周工作,准时上、下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劝阻学生进行不正当的游戏、参加危险性活动。周五放学做好清校工作,督促学生按时离校。

14、任课教师上课要严格点名制度,若发现学生缺勤,要仔细询问其原因,若情况异常,要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值周领导,并妥善处理。

四、班主任职责

1、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国家政策法令和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2、及时检查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身边的各种安全隐患,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安全制度,扎实地

开展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

3、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协调各项活动和学生课业负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4、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加强生活管理。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并认真作好记载,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

6、教育学生严禁带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品和刀械到校。

7、上课期间教师不得叫学生中途离开教室、活动场地,更不得要求学生个人回家。

8、建立学生缺勤报告制度,学生旷课、失踪、不明原因早退,科任教师要及时告诉班主任,班主任必须当天进行家访,并按规定及时书面报告分管领导。

9、认真做好传染病、流行性疾病的宣传和预防教育,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报告并做好记载。

10、班主任对班级安全工作要做到“高度重视,警钟长鸣,制度健全,措施有力,常抓不懈,确保安全”。经常到班级教室观察、定期检查供学生教育教学及开展活动的一切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整改,及时排查。

11、放假前各班要利用班会、队日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经常讲,安全问题天天提,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并有记载。

15、班主任要加强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买、不吃过期、变质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

五、任课教师职责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做好一切课前准备工作,按时进教室上课,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按时下课。

3、无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不随便离开教室,不接听电话。

4、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杜绝讽刺、挖苦、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

5、因事、因公外出需调课的,必须提前报教导处安排。

6、因教学要求需带学生外出的,必须经校长室批准。

7、学生休息时间不得进行集体补课。

8、上课期间教师不得叫学生中途离开教室、活动场地,更不得要求学生个人回家。

9、体育课教师上课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有应急方案。

10、建立学生缺勤报告制度,学生旷课、失踪、不明原因、早退,科任教师要及时告诉班主任。

11、任课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急救知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组织救护,保护现场,及时告知班主任和受伤学生的家长,并向学校汇报。若遇重大灾难性突发事故发生,应本着先救护学生的原则及时撤离学生,最后教师方能撤离出危险区域。

六、考核与奖惩

1、每位教师都是自己所负责的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列入学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律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对安全意识淡薄,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刑事责任,对因体罚、变相体罚、违反教育法规造成的学生致死、致伤残等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2、对学校布置的安全工作任务、要求执行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考核为不合格

3、学校对各责任人的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学考核和奖励,凡达标的责任人,学校给予责任人以适当奖励。

本责任书有效期一学期,时间为 2017 年 8月27 日至 2018 年1月11日。双方签字后生效。

南庄九年制学校

校 长(签章): 教师签字:

5.学校教师目标责任书 篇五

二、主要任务: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不受损失。

三、原则:排除隐患,预防为主,常抓不懈,责任到人,确保师生安全。

四、管理目标

(一)事故控制指标:

l、造成师生人身死亡重大责任事故为零。

2、学校重大消防安全责任事故为零。

(二)工作目标

1、学校校长牢固树立安全第—的思想观念,将学校安全工作摆到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和自觉遵守现行的各类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规程、规定,定期对学校安全进行检查,常抓不懈。坚持做到“—日一小查、一周一大查、一月一汇报”。

2、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设施、措施到位。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学生“一日安全常规”及安全工作检查、考核、报告制度,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各个环节有明确具体的安全要求,并认真予以落实,同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档案。

3、坚持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让师生树立安全第—的思想,通过学校安全知识教育和进行安全技能训练,提高师生防范事故的能力和在紧急状态下自救、互救的能力。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交通、消防、社会治安、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自然灾害、预防触电、预防溺水和煤气中毒、校内外活动等)。使师生达到相应的安全教育目标。

4、严禁组织学生进行大型校外集体活动。严禁组织学生参加防汛、防洪活动。

5、重视校舍的安全管理。要特别重视对校舍的监控,定期进行勘验检查,发观校舍险情立即停止使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6、要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处理好防火与防盗的关系。要根据《消防法》的规定,配合消防部门定期对学校设施进行排查。学校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微机室等重点区域和教室、食堂、餐厅、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按照消防规定配置消防设施,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

7、加强校园治安秩序管理,设专人分管校园治安工作,值班人员要昼夜值班,对重大滋扰校园治安的要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予以制止和处理。

8、加强教学环节的安全管理。学校实验室要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强管理。对易燃、易爆、放射、剧毒物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严禁闲杂人员出入实验室和仪器室。

9、要加强对体育设施、体育活动和学校卫生工作的管理。体育活动器械应符合体育活动安全要求,学校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定期对学生体检。

10、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在临近街道的学校门口,要求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11、加强饮食卫生的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条例》、《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严防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的发生。

11、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质的庆典、演出等活动。

12、学校教职工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造成学生致伤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学校发生安全事故要立即上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的发展,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不得谎报、瞒报。

五、管理责任

各科室负责人及班主任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六、奖惩办法

6.任课教师安全目标责任书 篇六

1、上课时要清点学生人数,对缺席学生要及时询问去向,作好记录,及时报告班主任或学校。

2、针对上课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如生病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教师要及时作出处理,并组织好学生,切实保障好学生的人身安全。

3、维护好学生秩序,避免出现起哄、拥挤、下位等现象,不得让学生随意离开课堂。确有特殊情况的,要及时向班主任或学校汇报。

4、要维护好课堂秩序,防止出现打架、斗殴等伤害学生人身安全的事故。

5、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妥善化解各种矛盾,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6、有实验课的教师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来进行实验,要保证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特别是有危险的化学药品以及注意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用电安全、防火等一切安全隐患。

7、学校教职工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造成学生致伤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按照值班工作分配,及时、按岗、认真值班,填写好学校安全工作日记。

学校教师应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因工作疏忽导致安全责任事故的,考核、晋级评优均实行“一票否决”制,课任教师将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通报批评,对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而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适用时间为:2011年2月21日至2011年7月15日。

校长签字:

7.教师教学目标责任书 篇七

1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1 学生

首先, 小到学生个人, 大到学生群体, 都会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极大影响。

不少高职生从外表上看都是成人了, 但在认识上眼界与格局不高。只捡自认为重要的课就听一下, 还有的人是什么课都不想听。没有好学习习惯, “失败”体验多于“成功”体验。还有些人虽有学习愿望, 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专注效率不高, 学习信心不足。

有时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受学生内心感受、生理、心理的影响, 与一个人的克制力、忍耐力、坚持性、责任感等与控制情绪方面的能力有关,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

群体心理更会影响教学有效性。先可能是小部分人不学习, 周围的人也会跟着受影响。如果不想办法控制, 恐怕坏循环并未因此结束, 进而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 使得教学效果更差。

1.2 教师

经观察发现, 有效教学者既要精通专业知识, 表达力强, 又要有感染力, 思维逻辑慎密, 教学形式多样。长期思考、钻研的习惯, 能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迸发出灵感, 多样化教学,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思维, 才能有效的保持教学有效性的鲜活度。

有亲和力, 情商高的教师, 具有人格魅力, 更善于与同学们沟通, 不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外, 经常带来积极、愉悦的情绪。情绪好, 自然教学效果就好。

因此, 综上所述, 基于教师的层面, 在追求有效性教学中, 不仅取决于老师的智商, 更与情商和“沟通力”有关。课堂信息的有效传达, 更依赖于真切关爱情感、良性、积极情绪的传达。

1.3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有硬环境与软环境之分。教学设施的完备性, 没有空调, 噪音, 上课时间安排得好不好等, 这都属于教学的硬环境。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感觉不适时, 是不利于实现有效性教学的。

教学软环境不仅仅在课堂上, 更在课堂之外。好的教学环境能促成有效性教学, 坏的教学环境会直接导致失败的教学结果。教学软环境除了与教师的个人知识有关外, 还与学生心理感受、群体心理密切相关。

教学软环境还与学习风气有关, 学习风气又与社会风气有关。现在的高职生普遍自我意识强, 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由于心智没有完全成熟, 缺乏责任感, 做事不认真, 缺乏诚信意识, 思想认识上缺乏判断力, 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失去学习的动力。过去, 很多教师可能都会认为, 这一类有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事, 不该是教专业课的老师要管的事。但良好学风的建立, 一定是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多管齐下才能实现。于平凡点滴中, 长期坚持不懈的对群体心理正面引导, 不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群体, 两手都需要。

2 站在教育心理角度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 群体心理对个体具有导向作用

群体心理是存在于群体中成员中, 它反映群体中相互关系的共同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个体生活在群体中, 其心理状态和特征、行为方向, 都会受群体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遵从、服从、社会助长和社会干扰以及群体决策等。

班集体规范中存在两类规范, 一类是正式规范, 如学生行为准则, 班规等;另一类是非正式规范, 虽无明文规定, 但它是自然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如舆论、班风、班级传统等。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群体规范, 对营造有效性教学环境有利。

作为专业课的老师, 应该充分认识到班级非正式规范的重要性, 应及时掌握班上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 班级的舆论倾向, 班风等。积极主动的与他们进行沟通, 掌握“核心人物”的思想动向, 建立平等互助、互敬的良好师生关系。应对他们进行正面影响, 进而辐射到群体中的其他成员。

在建立好学风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班上要树立“学霸”的典型。端正群体对“学霸”的正确认识, 以成为“学霸”为荣, 扭转视学霸为异类的不良倾向。

二是对于班级中出现的好的学风现象, 要及时与群体沟通, 宣传正能量。如拍照发微信圈, 发学生的QQ群, 从心理上暗示正能量。良性信息需要长期持久的逐步渗透。心理暗示作用, 能很好的促进有效性教学。

三是重视正式的、官方的群体正能量带动作用。首先是要有好的学习能力, 然后是具备社会活动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等。连最基本的都没做好, 不是一个合格的班干部, 在评先评优时, 要有倾向性, 应考量全面发展, 综合发展的人才。从舆论方面、意识层面上进行正面引导。

四是用好班会的“阵地”。例如组织学生探讨, 什么是责任, 什么是诚信, 当学习与学校公益性社会工作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等为议题的辩论会, 在辩论中帮助多数人从心理上迈向理性、成熟。

五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专业社团活动, 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体验职场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端正学习风气。

2.2 学习与认知心理影响学与教的效果

(1) 充分发挥刺激、反应、强化的作用, 提升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度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学习的过程是S——R的过程, 即:刺激——反应过程。训练得越多, 习惯形成得就越快。除了要强化教授的知识与技能点外, 更需要注重强化树立学习信心的心理暗示。

在培养学习信心方面, 可以小到他们每一次独立完成一个复杂工作任务, 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要有耐心, 经常欣赏、赞许他们。要经常给予表扬、奖励等肯定性的评价, 促进愉快学习情绪的生成。

(2) 采取合适的方法组织教学, 促进有效性教学。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这一过程使课程与学生主体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 建立起内在的联系, 形成新的高阶认知结构。这种内化的知识便于提取与利用, 具有较高的迁移性, 从而在未来解决问题时长久的起作用。

过去我们常采用的是简单课堂灌输式的方法, 强行将学生带入认知活动中。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对于学习基础差, 没有学习自觉性, 理解力具有差异性, 身体状态各不相似的学生群体来说, 属于低效的教学方式。

3 站在心理角度营造利于有效教学的环境

如何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结构、内涵、外延形成深刻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自创的, 基于认知学习心理过程的“四种对话”轮替的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预习——“讲义与生的对话”;事前提供教学材料, 以线索、图形、思维导图、简单文字说明等方式制作成讲义, 促成知识的迁移。在抄讲义时, 跟着思路, 进行理解, 形成新认知。一般性的简单问题, 在抄讲义中就可以基本解决, 为后一步的课堂讲解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解惑——“师与生的对话”;前期抄讲义过程中, 已明确疑难点。课上对学生提问, 讲授变得更有针对性。讲授不需要事无巨细, 面面俱到, 只对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阶段:强化认知——“生与生的对话”;小组学习法是推动教学做合一活动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先选拔出理解得快的导生。老师只需先把导生教会, 由导生给自己的小组成员进行讲解。讲解过程本身, 对于导生来说, 是对知识进一点深加工的过程, 他们需要在讲解前对刚学的理论与技能, 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 形成思维地图, 开启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讲解中得到认知的升华, 组员与导生同时受益, 强化新旧认知。还可以小组与小组间的对抗, 互相提出自己小组认为最难的问题, 来加深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四阶段:认知升华——“生与己的对话”;如果一个课堂能发展到“生与已的对话”阶段, 可以说有效性达到较高层次。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案例, 能自我考核, 设计出能反映前期已学过的新旧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案例。其案例的复杂与正确解决程度, 能反映其认知结构已达到层次性。

“四种对话”轮替式的教学, 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职课堂的教学, 在推动“生与己的对话”中, 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 在达成有效性教学的路上还有很多待摸索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参考文献

[1]余浩.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材开发[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21-27.

[2]蔡静.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1) :68-70.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R].

[4]王光远, 陈汉文, 林志毅.会计教育目标之我见[J].会计研究, 1999 (9) :45-50.

[5]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6) :37-39.

8.教师教学目标责任书 篇八

关键词:教学工作 教师 教育工作目标

学校教育工作目标的落实,要以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及各级进修学校的年度工作要点,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突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学校流失生防控的各项措施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质量第一,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办学宗旨,以关心、关爱师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主旋律,把“精致的课堂教学,精细的学校管理”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计划对本学年度的工作指导要求,是教师顺利完成年度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学校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团结与动力,但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明确办学方向与管理机制,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明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并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落实

一所学校要想办好教育,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及会议精神,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学年初,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各项计划的制定,能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上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对上一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没有及时完成的工作进行梳理,再结合教育局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与中教科年度工作要点、进修学校工作要点制定本学年工作计划,力争使我们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目的地顺利开展,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为了使各类工作计划得到较好的落实,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详细制定自已的工作安排,以学校的校历及教学工作计划为基础,把每周要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编排,让我们所有的工作更有计划性和时效性。学校全部工作的重点就是教学工作,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自身做起,每学期认真制定详细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工作计划中能全面细致的把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步骤、措施、方法及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学生与教学实际等因素,使自己的工作计划有具备很强的可行性与针对性。现代教师的职业倦怠精神很普遍,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方向不强,态度不明确。在这种教育发展的现实状态下,就要求我们学校要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学校的发展规划,同样也是教师个人奋斗的目标。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创建示范校为目标,全面规划学校发展。五年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应明确、具体,各年度学校发展目标要科学制定,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让学校的规划不单单是书面的材料,而应成为学校努力办学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每年制定出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计划,计划中措施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得当,且每年度都能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完成计划中的任务目标。

二、学校的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推行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坚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办学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建立公平的教育,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特别是在学生的分班与分座中,我们要坚持新生平行分班,班级阳光分座制度,认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阳光分班、阳光分座”文件精神。在学生的分班与分座环节不搞特殊化,让学生能真正的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为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切实保证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要制定“防控流失生制度”,建立起防控流失生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家访,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是掌握,并在工作中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劝说与教育,讓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九年义务教育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家长必须让子女完成中小学段的教育,学生也有接受完义务教育的法律义务。为提高我国全民素质打下教育基础,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提供条件。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应加大教育力度培养高精尖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及世界的进步培养建设者,这就需要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水平,制定出完善的“尖子生培养方案”等规章制度,对在各方面有不同才能与特长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在自己的长处上有更大的进步,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培养出不同的顶尖人才,社会不是单一的,特别是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社会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一些新兴的产业与技术不断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以多元智能的理论去看待每一名学生,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在自己的特长方面有所成就、有所发展。

三、教育目标的落实,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均衡发展

9.教师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九

为了全面落实《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及上级文件精神。围绕着“对内严加管理,对外树立形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总目标,特制定此目标管理责任:

一、有以下行为之一,本人愿意承担一切法律、纪律责任,并且调离防胡中心学校工作。

1)、上课期间脱岗,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2)、值班期间玩物职守,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3)、与他(她)人打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4)、体罚或变相学生体罚,造成重大人身伤害的;

5)、随便让学生离开课堂,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6)、本统考教学质量全镇倒后五名的;

7)、上课期间安全隐患不及时消除,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

8)、随便让学生离开课堂(操场)等,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9)、营养餐发放过程中,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10)、一学期内工作日中午饮酒的且被上级部门查处的;

11)、酒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12)、一学期事假累计超过30天的;

二、有以下行为之一,当你内不得评先晋级并写出书面保证。

1)、由于本人安排不妥,造成轻微安全事故的;

2)、在上课期间,接打电话三次以上的;

3)、上级来校检查受到批评或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

4)、上课一学期迟到三次以上的;

5)、学校财务、财产期末不按时归还,造成不良影响的;

6)乱收费、乱罚款、乱推销资料,造成不良影响的;

7)、违反计划生育,造成不良影响的;

8)、在师生面前谩骂,造成不良影响的;

9)、安全工作落实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10)、不开安全主题班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11)、与家长沟通欠缺,造成不良影响的;

12)、学校安排各项工作不及时落实影响整体工作的。

13)、学生没有到校不及时反映的14)、参加婚、丧、嫁、娶以外点歌聚会的校方领导:

10.学校保卫教师安全目标责任书 篇十

一、学校保卫(值日)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护校、爱校、以校为家。

二、采用24小时值班制,两人可采取短期轮换值班。

三、保证学校财产不受任何人为破坏和丢失,特殊情况(严重的自然灾害等)除外。

四、在值班期间,由于玩忽职守,学校财产受到人为破坏、丢损,值班教师应付主要责任。

五、实行外来人员来校签名制,严防坏人、神经病患者入校。

六、校长及学校安全检查小组不定期对学校保卫工作进行安全查岗,根据查岗情况,酌情给予加分或减分,并及时提出表扬或批评。对不负责任者应限期改正,否则立即调换岗位。

七、对学校保卫教师实行安全目标奖惩,纳入学校考核,对工作认真负责,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者给予奖励,晋级、评优优先照顾;对不负责任,值班期间随意离岗,出现安全事故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出现严重安全事故的报请上级酌情给予相应处分。

小学校长(签字盖章):

11.教师教学目标责任书 篇十一

[摘 要]近年来农村教育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而快速发展,逐步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的问题,但是体育学科教师配置依然不合理,这使得教师跨学科进行体育教学成为普遍现象。“全科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成为当今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形成自上而下、从下到上的双向改革机制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篮球项目趣味性高,易于开展,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因此对师范生篮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全科型”教师具备一定的篮球教学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篮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41-03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农村基层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协调城乡教育发展,培养输送农村各种人才的使命。然而由于城乡发展的差异,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还较为落后,客观上形成了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教学水平相对滞后的局面。国家为解决这一尖锐矛盾,设立了特岗教师等相关扶持政策,虽有效地缓解了部分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状况,但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仍存在教师教学专业与自身所学专业不匹配的现象,使跨学科教学成为常态。要解决这种跨专业教学所带来的教学质量问题,在师范院校中对师范专业学生采用“全科型”培养模式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农村中小学教师跨体育学科教学较为普遍,本文旨从农村中小学教师跨体育学科篮球教学所呈现的现象,来探讨基于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全科型”培养目标的师范生篮球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西教育学院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两个班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分析,为本文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分类和调查对象见表1。

3.数理统计法

根据问卷得到相关数据,采取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与专业匹配情况

通过问卷一了解到2015年广西教育学院师范类毕业生中部分于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教师的专业匹配情况,见表2。

从表2可知,98名中小学教师中跨专业教学的有72名,占73.4%;跨专业教学主要集中在体育学科的领域占77%,P=0.043(P<0.05)。教学与专业不匹配且从事体育篮球课程教学的教师仅占16%,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篮球课程开展得并不活跃。造成的原因主要有:

(一)政策落伍

国家为了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在2006年制定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设立计划》,主要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数不足的客观问题,所以在政策中对特岗教师没有提出专业对口的要求。十年后依然采取原有政策而没有及时更新以适应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客观上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跨专业进行体育教学的局面。

(二)学校专业师资不足

近两年教育部提出增加中小学学生体育课时量的要求,并以文件形式要求各地方中小学学校给予落实。这相对增加了体育教学的工作量,而体育师资就更显得短缺。然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引进体育人才指标有限,财政支出匮乏,也间接增加了教师跨专业体育教学的现象。

(三)篮球教学技能不足

农村中小学除了局限于学校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外,还取决于教师的主观原因。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分布中,女性占主要部分,而篮球是一项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部分女教师因篮球技术和技能掌握得不够,导致了她们在选择体育授课内容时会主观避让自己不擅长的教学课目。

三、基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师范生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农村中小学教师跨专业体育教学虽能解决教学需要,但篮球科目授课过少,或是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国家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也不利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但因目前国家条件尚未完全成熟,只能在满足师资数量的前提下再解决教师专业对口问题。因此,谋求农村中小学教师跨专业进行篮球教学,需从“厂家”(基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师范生)入手,培养学生成为体育教学需要的“全科型”人才。

(一)师范生的篮球教学观念转变

基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师范生篮球教学改革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跨专业体育教学的普遍现象而实施的战术需要,是为学生今后就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全科型”教师技能而未雨绸缪,也是培养师范生掌握一套过硬的篮球教学技能,以适应广大农村中小学篮球活动蓬勃开展的需要,更是通过对学生篮球素养的培养,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探讨

体育教学体系包含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评价,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直接影响师范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固定的示范→讲解→练习→纠错等模式为主,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但也间接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评价实行标准统一化,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虽然利于部分学生针对性复习并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但是没有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性存在的事实,与 “健康第一”理念背道而驰。针对原有教学模式和评价方面的不足,课题组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研究,主要从课堂常规、教学技能、素质训练三大板块来锻炼学生,让其充当“教师”的角色。例如课堂热身操的锻炼轮值,轮值到的学生可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同学,并认真备好课,做好“教师”角色,使其在具体量化要求中得到锻炼和掌握相关教学技能。又如篮球的分层模式教学,根据学生不同能力进行分组,每组的成员轮值做“教师”授课角色,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教学评价改革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含教师、同学、自我评价等,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如表3,对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前后对比。

四、结果与分析

教改中通过学生对教学技能的实践和锻炼,以及合理评价,教学实验组(广西教育学院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班20人)和教学对照组(广西教育学院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班20人)在学习兴趣、篮球技能掌握、对篮球运动的认识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变,详见表4、表5、表6。

从表4数据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期前1-24课时中对待课堂的感兴趣程度差异性不明显:P=0.75(P>0.05),课堂中兴趣提高比例对照组略占优。师范生由于从小学到大学的思维定式和学习习惯原因,面对篮球教学改革前期难免有抵触心理。篮球教学改革期中师范生对待篮球课堂兴趣提高程度差异性较为明显:P=0.01(P<0.05),师范生表现欲望强,特别对游戏组织环节感兴趣。篮球教学改革后期实验组兴趣变化差异性最大:P=0.048(P<0.05),对照组由于教学套路和中小学相差不大,教学新鲜感不强,无法更好提高学习篮球的兴趣。

由表5可知:篮球教学改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师范生在篮球教学技能差异性上不显著(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略好,主要是在备课上下较多功夫。实验组在篮球教学改革经过24课时训练后,在期中、期末都比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都大于0.05。客观上说明师范生经过系统篮球教学改革能积极参与,基本掌握篮球教学技能,而对照组没有经过篮球教学改革,对待篮球教学技能难以掌握。

由表6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篮球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终身篮球体育意识三个方面差值较大,实验组整体要优于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因为受篮球教学改革影响,充当“教师”角色,实验组师范生都认真准备,学习动机较强。实验组学生通过若干次充当篮球“教师”角色后,对同学、老师给予的评价能接受,并很好地建立起信心,与此同时也能够在当“教师”时获得很大的成就感。问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师范生,实验组很多学生愿意日后把篮球作为自己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要运动项目,对照组的学生则没有更多的选项。

五、结论

农村中小学教师跨专业体育教学已是一种常态,在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着力于“全科型”教师的培养,从“厂家”进行源头的教学改革,力求“产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短缺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师范生篮球技能的教学,促进师范生篮球技能的掌握,对将来农村中小学教师跨专业进行篮球教学,提高中小学篮球教学质量,活跃农村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国家篮球后备人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吴秀莲.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1(8):155-156.

[2] 张忠子.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20):241.

[3]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222-223.

[4] 仝东峰.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思路[J].福建体育科技,2005(6):45.

[5] 贾佳.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创新的思考[J].运动,2015(16):72-73.

12.教师教学目标责任书 篇十二

1 对象及方法

评课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式方法进行研究,每位教师授课结束后,各类评课人员现场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为避免授课时间、地点等因素对评课的影响,本次调查研究以教师授课大赛的形式进行,邀请临床医学专业本科4年级学生共50-60名参加听课以模拟课堂教学现场效果。每名教师授课时间为10-15分钟。

评课人员:教学督导员4-7名,同行专家为各教研室现任主任4-7名,学生为临床医学专业4年级学生10-15名,取各类评课人员的平均分为评课人员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分值。

授课教师:65名中青年教师来自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及神经病学等22个教研室,其中男性32人,女性33人,年龄为26岁-45岁,平均年龄为(36.02±3.8)岁,初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28人,正高级职称3人;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30人,学士学位21人。各授课教师均为我院日常临床教学的教师,能代表临床医学授课教师的整体情况。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的内容及分值:主要评价项目包括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及多媒体课件质量等内容。评价表总分100分,具体评价项目及分值为:①仪表端庄,教态自然(4分);②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8分);③语言清晰,发音标准,声音宏亮,流畅生动,表达通俗易懂(5分);④善于利用教具、图表及能有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5分);⑤授课目的明确,内容熟悉,思路清晰,重点难点突出,深入浅出,有启发性(10分);⑥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量大,能传授课程最新信息,体现学科前沿和最新成果(8分);⑦理论联系实际,举例得当(4分);⑧课堂教学组织严密,时间安排合理,张弛得当(4分);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维,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6分);(10)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6分);(11)教案结构完整规范,体现完整的课堂教学步骤,内容正确,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10分);(12)多媒体课件质量:教学目标明确,英文标注,思路清晰,主题突出,图表、图像、动画、音像应用得当,文字清晰(30分)。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输入Excel 2003建立数据文件,取三类评课人员对每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平均分为分析数据,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中应用方差分析方法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分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值得注意的是获最高分的是年龄小于35岁的教师(见表1)。

2.2 学历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师学历对课堂教学质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学士学历的教师的标准差(s)较硕士及博士的大,说明学士学历的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差别较大,而博士及硕士学历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较一致(见表2)。

2.3 职称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师职称对课堂教学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高级职称教师的得分高于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其中副教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平均分最高。而初级、中级、副高和教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得分的标准差依次降低,提示随着教学经验逐渐增加,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见表3)。

3 讨论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2007年1月25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1]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2]两个重要文件,正式启动了“质量工程”。“质量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句话道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职业教师任职标准,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描述常是笼统的、难以操作和把握的,因而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常会出现“重师资结构达标轻综合素质”、“重行政管理轻专业发展”及“重‘工程’项目轻制度建设”的问题。其中“重师资结构达标轻教师综合素质”的问题尤为突出,在师资建设的文件中关于结构达标的描述都是最清楚且易操作、有计划的。如《上海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到2010年前后,部属院校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60%;非本校毕业教师全市平均比例分别达到50%以上;具有海外学位及一年以上研修经历的教师达到30%以上[3]。我校“‘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规划到2010年,我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55%左右,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25%-30%。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中,45岁以下的教授和40岁以下的副教授应达到一半以上,并逐步提高40岁以下教授和35岁以下副教授在高级职称教师中的比例。

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是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不是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全部。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体现教师综合素质的根本指标。本研究以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指标,观察分析了教师的学历或学位、职称、年龄等因素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的职称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 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效果较中级及初级职称教师的好,而且发现初级、中级、副教授和教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得分的标准差依次降低,提示随着教学经验逐渐增加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都具备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应该说在学科知识的掌握上已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学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这一结果提示具备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要教好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还需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扩大相关学科知识和提高人文科学知识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虽然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分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别(P>0.05),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研究中获得最高分的教师是年龄小于35岁的青年教师,副教授的课堂教学质量总体平均分最高。这一结果提示,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来源丰富,知识更新迅速,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素质培养与提高,良好的信息素质在弥补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教师的学历或学位、职称、年龄在一定程度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但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更重要的是要以学校教学工作中心环节的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观察指标,在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实行“目标驱动”的建设和管理机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备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任职资格制度、聘任制度等。

综上所述,要切实贯彻执行“质量工程”关于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重点,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质量工程”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建设一批教学团队,完善教授上讲台的政策机制”[1,2]。“质量工程”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科学论述说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是要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要完善优秀教授上讲台的机制,让优秀的教师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2007-01-22]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24731.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7-02-17]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603&infoid=25428.

上一篇:乳制品生产监控管理制度下一篇:团拜会横幅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