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的个人反思

2024-10-16

煤矿工人的个人反思(精选8篇)

1.煤矿工人的个人反思 篇一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悄然间即将过去,回首,回首这令我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我的心中充满了庄严,同时,我对新的一年充满诸多期待。我的工作是担任机电科技术员主要分管采区供电、掘进机、液压支架等大型设备。

一、思想方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执行党的方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热爱党的事业,认真履行各项职责,严格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工作会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合格的党员。

二、学习方面

参加矿上的业务知识辅导班向专业好的技术员学习,坚持做好业务学习笔记,充分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7月份参加局内组织的煤矿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后半年主要学习综采工作面的安装以及工作面的前期安排,对工作面安装的前期准备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工作面的支架数,溜子接数的确定以及工作面安装时的注意事项有了初步的认识。利用闲暇之际学习机械专业的书籍。

三、工作方面

工作方面主要参与了14507工作面的安装,此工作面是我矿机械化程度的工作面,甚至对于我局来说也是机械化程度的一个工作面,支架重量就有14吨,为确保支架的顺利装车以及顺利的入井,特制定了专门的安全相关措施。在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支架的三机试运转时就遇到顶板破碎,底板出水等复杂地质变化造成支架倾斜,刮板输送机前蹿严重制约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作为管机械的一名管理人员,每天同各位领导、同事深入井下一线,坚持每天带班调整支架的角度,合理安排移架顺序,为工作面的顺利推采做出了应用的贡献,同时为我矿实现今年全年产量目标更迈进了一步。

四、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我接受到了更多的挑战,也提高了不少,但仍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还有很多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领域,还存在很多无法胜任的工作。今后我要尽量使自己参与到更多的领域,拓宽自己的见识和知识面,多向各位同事学习,了解不懂的,钻研不熟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搞好我矿机电专业技术工作,为企业发展献策出力。

是业务知识提升的一年,自己队煤矿事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对各项管理制度有了自己更深的理解。认真面对自己的事业,并做到今日工作今日清的心态,积极深入实践与工作中;力争取得好的成绩、得到领导的认可,努力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为建设现代化的矿井、为平安朱矿尽自己一份薄力。

2.煤矿工人的个人反思 篇二

关键词:煤矿井下工人,湿疹,特异性体质

资料与方法

选择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靖煤集团公司所属煤矿的2个矿区共随机选取1 023名煤矿井下工人进行问卷调查, 选择对象均为男性, 年龄20~55岁。对所有入选人群发放统一调查问卷, 皮肤科医生询问检查确定湿疹患者后填写调查表。

方法:对所有入选人群发放统一问卷调查, 问卷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设计, 内容包括5部分: (1) 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工作年限; (2) 湿疹相关问题:如发病部位、病程、是否复发、是否与季节有关等; (3) 生活相关问题:如饮食习惯、休息是否规律等; (4) 洗浴相关问题:如每周洗浴次数、洗浴用品、浴后是否用护肤品等; (5) 体质相关问题:如是否过敏体质, 有无家族性过敏性体质, 有无湿疹既往史, 家族成员中有无过敏史及过敏性体质, 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肝肾疾患等。对所有调查对象均由皮肤科医师仔细询问病史并查体, 筛选湿疹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湿疹诊断标准[1]: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一般湿疹的形态为多形性、弥漫性、分布对称, 急性者有渗出, 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 病程不规则, 反复发作, 瘙痒剧烈。将检查筛选后的湿疹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湿疹, 排除细菌、真菌感染及临床不易区分的病例。

结果

共有984名煤矿井下工人完成了调查问卷, 响应率96.2%, 平均年龄 (36±2.36) 岁;其中煤矿井下工人有湿疹情况发生181名 (18.3%) , 煤矿井下工人没有湿疹情况发生803名 (81.7%) , 煤矿井下工人年龄≥40岁262名 (26.7%) , 其中患有湿疹145名 (80.1%) ;煤矿井下工人工作年限≥20年250名 (25.4%) , 其中患有湿疹144名 (79.6%) ;煤矿井下工人属自身特异性体质352名 (35.8%) , 有湿疹132名 (72.9%) ;煤矿井下工人属家族特异性体质196名 (19.9%) ;有湿疹发生63名 (34.8%) ;煤矿井下工人每周洗浴次数≥5次958名 (97.4%) , 患有湿疹172名 (95.0%) 。年龄≥40岁、工作年限≥20年、自身和家族特异性体质以及每周洗浴次数≥5次对煤矿井下工人湿疹发生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181名患有湿疹的煤矿井下工人中, 大多数工人认为湿疹的发生和饮酒、刺激饮食有关152名 (83.9%) ;其中湿疹症状轻度的煤矿井下工人16名 (8.9%) , 中度的煤矿井下工人98名 (54.1%) , 重度的煤矿井下工人67名 (37.0%) ;煤矿井下工人因湿疹请过病假36名 (19.9%) , 煤矿井下工人因为湿疹考虑调换工种48名 (26.6%) , 煤矿井下工人认为湿疹已经影响了正常工作、日常活动、睡眠、社会活动等日常生活53名 (29.3%) ;经常饮酒的煤矿井下工人66名 (36.5%) , 吸烟93名 (51.4%) , 喜吃辛辣饮食58名 (32.1%) ;煤矿井下工人每周洗浴次数≥5次172名 (95.0%) , 煤矿井下工人洗浴时用洗衣粉、洗洁精153名 (84.6%) , 煤矿井下工人认为单次洗浴用品用量≥10 g 167名 (92.3%) , 煤矿井下工人浴后未使用润肤剂145名 (80.2%) 。

讨论

本次调查提示, 本地区井下煤矿工人湿疹的患病率18.3%, 高于王兴刚等在2006年报告的4.6%, 这可能与研究时间、研究方法、地理条件等不同有关, 由于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各方面压力的增大, 湿疹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大, 本次调查也符合这一点。

本次调查本地区煤矿井下工人湿疹发病率18.3%, 调查结果显示, 年龄≥40岁及工作年限≥20年、自身和家族特异性体质、每周洗浴次数≥5次, 为本地区煤矿井下工人湿疹的显著危险因素 (χ2检验及t检验P<0.05) , 同时, 结果提示, 饮酒、辛辣刺激饮食, 休息时间短及单次洗浴用品用量、洗浴后未使用润肤品防护皮肤干燥也为本地区煤矿井下工人湿疹的危险因素。

井下工人湿疹发病年龄以≥40岁年龄组及工作年限≥20年者居多, 考虑与长期高频率洗浴次数及每次洗浴用品量大, 以洗洁精、洗衣粉等碱性强洗浴用品居多, 正常皮肤表面的油脂流失较多, 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 对各种刺激和致敏性物质的易感性增加, 同时刺激物和致敏性物质会加剧皮肤屏障作用的破坏, 引起临床症状加重, 而过敏性疾病也增加了皮肤对刺激物的易感性, 延长了复发期[2], 这些因素对煤矿井下工人湿疹的影响不能忽视。

依据本次调查结果, 我们对煤矿井下工人湿疹的防治提出以下防治建议: (1) 井下工人上岗前应进行自身和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 对于有明确严重皮肤病现病史和家族史的工人可考虑从事其他相关工作; (2) 生活中适当饮酒, 少食辛辣刺激饮食, 注意休息, 避免熬夜; (3) 贴身着宽松棉质衣服, 减少出汗多对皮肤的刺激; (4) 洗浴时避免使用碱性较强的洗衣粉、洗涤剂等, 使用香皂、浴液进行沐浴, 浴后使用润肤品进行皮肤防护; (5) 煤矿培训部门可在煤矿井下工人中开展湿疹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使有关人员了解湿疹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兴刚, 吴希祥, 郑贵新, 等.乡镇煤矿工人生产环境与其皮肤病的相关性调查[J].中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6:24 (8) :489-491.

3.浅谈煤矿新工人的授课方法 篇三

从事煤矿职工培训工作十几年来,我总结出几种方法来向新工人讲授有关知识,现就《煤矿灾害防治》为例来做简单介绍。

1教材处理法

多数《煤矿新工人》教材中将通风及煤矿五大灾害防治内容放在一章内。要想将本章内容揉为一体,我简单做一下教材处理。方法如下:

首先让学员认识煤矿五大灾害,分别介绍五大灾害的概念,而后就为什么通风和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及矿井煤尘防治统称为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呢?引入矿井通风的作用,在多种版本的新工人培训教材中,只介绍通风可以将有害气体(包括瓦斯)和粉尘(包括煤尘)稀释并排出井外,这时要把为什么通风和火灾防治联系起来,就是当矿井发生火灾时,利用预设的反风设施,改变火灾所产生产高温、有害气体的流动方向,限制火灾的影响区域,列入通风的的作用当中,使学员深刻认识到做好通风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一通三防”工作的含义。

2引人入境法

具体讲解灾害预防时,要利用一些震憾人心的影像资料,引人入境,可以激发学员的思考力,以《瓦斯的爆炸及其预防》为例,先播放一段震惊人心的瓦斯爆炸的录像,认学员身临其境,并打深刻地认识到,灾害一旦发生,危害极大!会对下面要讲的内容引起兴趣。

3层层设问法

通过观看音像资料,提问学员灾害发生后可以造成哪些危害?那么有这么大的危害,我们怎么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呢?首先要从造成事故的原因入手(引起出爆炸的条件),只有破坏事故形成的条件,就能预防事故的发生。让学员认识到事故发生后的危害是极大的,但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怎么去预防呢?激起学员对学习难点的思考。

4分类总结法

就引起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及外因火灾的引火热源来说,是可以通过教材处理放在一起讲的,并且用表格的形式分类总结由明火、摩擦火花、撞击火花、爆破火花等产生的各种高温热源,促使学员们加强记忆。引起瓦斯爆炸和引起煤尘爆炸的条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分类比较。

5实验验示法

实验验示通常是在实验室里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的,既直观,又便于解释,例如一般的培训机构都有瓦斯爆炸仪之类的仪器。讲水灾时,如果发生水灾,我们为什么要往独头巷道高处躲时,我们要做一个“空气压缩室”的实验(实验器材:水盆、杯子、水、纸),让学员亲自目睹将杯子口朝下置于盆中,即使整个杯子体外部被水淹没,贴在杯子底部的纸却没有湿,从而让学员深刻理解发生水灾时的自救方法。

6引入案例法

在水灾事故、顶板事故、矿井火内因火灾以及瓦斯突出前发生前都有预兆,井下环境非常复杂,有时会比较潮湿,淋水加大,有时会感觉到闷热,有时会发冷等,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很少顾及这些现象,认为是正常的,其实不然,有时会是灾害发生的预兆,要教育员工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提防。为了更有说服力,引入一个案例,如2006年东南亚发生的的海啸自然灾害之前,一个刚入学的小女孩,由妈妈的陪同在海滩玩,小女孩发现,沙滩上一些现象和老师讲的发生海啸前的预兆一样,并告拆妈妈和周围的人们,从而引起部分人的注意,有不少人竞相逃离,免于一劫,而有些人却不幸遇难,用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事例来说明灾害发生前是有预兆的,能够很好的提醒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些预兆,必要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起到积极的防范作用。

7实例证明法

讲授瓦斯爆炸的条件,一是瓦斯浓度一般为5%-16%,二是引爆火源的温度为650-750度,三是充足的氧气,氧气的浓度不低于12%;我们为了说明爆炸条件的存在会引发事故的必然性,可以用些说服力强的案例来证明,让学员深刻认识并掌握所学知识。

8师生互动法

在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法会增强学员对知识点的记忆,尤其是给学员足够的展示空间,比如做“空气压缩室”实验、瓦斯爆炸实验等,要让学员积极参于,亲自动手,会激发他们学习兴致,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给他们留下极深的印象。

4.煤矿事故个人反思材料 篇四

一年转瞬即过,某事故,仍让人难以忘怀,工作还要继续,生活还要继续,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教训,我们不敢忘记,我们也不能忘记,煤矿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要紧抓不松,现结合本岗位工作需要,谈下安全工作要紧抓的要求:

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由“安全型”向“本质安全型”转变。坚持安全理念引导人的原则,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由过去的“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很多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不是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吗?以“如何将安全文化理念深植职工心中”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安全贯穿于整个工作的过程中。

2、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企业的生产必须有高素质员工队伍为依托,企业应配备专门安全培训人员,对各类可能出现的“三违”要编撰专门的培训教材,教材要简单明了易懂,培训方式要定期不定期相结合,像我们厂内组织的洗煤系统生产与安全、设备检修标准与安全,即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本事,也提高了员工的生产技术本事。

5.歌颂煤矿工人的演讲稿 篇五

巍巍中华,豪杰涌现,期间叱咤风云者、安邦定国者、为民请命者、埋头苦干者……,若贯虹金乌,星辉霄汉,他们,永远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自豪的中间脊梁。

铁法百里矿区,英雄不断辈出,从挖出第一锹乌金的老一代创业者,到勇猛善战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队伍;从安于奉献足智多谋的科技工作者,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铁煤集团各代各级领导群体;从四十几年前这片荒漠贫疾的地方到如今全国榜上有名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炭集团的变化中,我们无不感到铁煤人这个英雄群体的丰功伟业,我们无不为此而骄傲、而自豪。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公元2003年10月29日,国际采矿设备展览会在首都北京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这次展览会汇集了全世界最先进、最精华的采矿设备,可以说这是一次世界采矿业顶级水平的设备大汇萃。

早上8:00刚刚开馆,来自于世界各国、全国各地的参观人群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涌进了各个展区,只见展览馆三号大厅内更是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大家不约而同拥挤在一台设备和大屏幕前,原来这里展出的是当今世界上用于薄煤层开采、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全自动刨煤机。刨煤机卧在那里,光彩夺目,十发耀眼,然而人们更关注的是立于刨煤机旁边的投影大屏幕,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屏幕上的影像出现。5、4、3、2、1。8:30分展览会负责人一声令下“传输信号开始”,稍过了一会儿,大屏幕出现了一幅令人振奋的图像,一台刨煤机欢快地在井下工作面运动着,破煤、运煤、自动推运输机、自动拉架,无一人在现场操作,当镜头转向顺槽操作室时,人们才发现只有一个工人在启动着按钮,运用自如的操作着。人们震惊了,人们感叹了,人们焦急地问:“这信号是从哪传来的,是在国内吗?”这时,这台设备的制造商DPT国际采矿设备公司德国销售负责人马丁、马里、利欧等高兴的解释说:“这台设备目前在辽宁铁法煤业集团晓南矿生产,信号是从他们那里传过来的。”并顺手一指站立于大屏幕前的几位领导说:“就是他们的工人队伍在那里作业。”此时参加展览会的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明元、总工程师刘东才、晓南矿矿长王继波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刨煤机生产线在铁煤集团的成功应用与推广,不仅填补了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自动化刨煤机开采技术的国家,而且这一成果的应用,开采效率十几倍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解放了过去普通综采设备难以逾越的薄煤层,开发了老煤矿更大的生产潜力和空间。全矿区如按现在1500万吨生产规模计算,可使矿区延筹41年。可以说刨煤机的应用,为铁煤集团做大做强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德国专家所指的这支工人队伍就是我们晓南矿的刨煤队,这是一支敢于攀登世界采煤技术最高峰,英勇降伏了具有最先进薄煤层采煤技术的英雄队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展览会的成功,极大的鼓舞着刨煤队的每一个职工,曾经的汗水与泪水,都被此时成功的喜悦激荡得荡然无存。我们不会忘记,在队伍组建之初,面对世界顶级采煤技术的即将上马,51名青年技工主动请缨,组建晓南矿刨煤队,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化、知识化的队伍,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掌握新技术,贡献晓南矿”就与刨煤队职工融为一体,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凯歌,多少天为掌握全新的技术,在书山中奋勇攀登,多少天与小青矿刨煤队职工一起摸爬滚打,练就一身实战本领,多少次在试运转过程中不拘一格,大胆革新。2002年9月12日,第一套刨煤机在井下试生产,一次成功。

我们不会忘记,第二套刨煤机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差、液压系统配件质量不合格,再加上支架和刨体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刨煤机在不同采场也有不同的调试过程等等,这些都给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困难,刨煤队广大干部职工没有退缩,更没有等着靠着上边来解决。队长一句话:“只在我们齐心合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句话鼓舞了全队人的士气。在全队上下共同努力下,终于解决了生产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底板软,就研究制作了“铁鞋”,我们都这么叫它,实际上是一个垫高装置。运输机尾和转载机搭连接槽设计不合理,我们就自制加工溜子眼;支架出现顶梁连接位置开焊,我们就在地面车间进行拆装分析,制定出加固方法,仅刨煤机生产程序,就与德国专家共同探讨,前后修改了五次,从1.03版一直到1.08版。当看到刨煤机在轨道上欢快的穿梭时,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2003年,我们创造出了最高月产165567吨、日产9126吨的国际国内最高记录。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刨煤机的正常生产,从集团公司领导到刨煤队的每一个职工都浸注了大量的心血。集团公司领导多次来到晓南矿刨煤队,对此给予了很高的关注;矿领导经常深入井下跟班现场指挥生产;

队长周明弘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工长刘恒明认真钻研刨煤机生产技术,不厌其烦的向德国专家请教,最后把德国专家都给问的发烦了,看见他就想躲着走,也由此练就了一身降伏刨煤机的过硬本领;班长邓颖库带领工人克服生产难关,多次创出小班生产记录;操作员吴春涛好学肯干,几个月时间就对刨煤机操作非常娴熟,而且他提出的问题令德国专家也非常认可……。正

是因为有这么一支“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刨煤队伍,我们的刨煤事业才会在国内用至国际中煤炭企业中绽放奇葩。这支英雄的队伍,此时正迈着坚毅的步子,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一个英雄的时代,铸就一段英雄的历史;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铸就一支顽强拼搏的职工队伍,“实事求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改革创新”,这就是铁煤精神的写照,成长在这样一个企业里,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在我们的事业里,铁煤人是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的,铁煤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亲爱的朋友们,在这里请允许我高唱一首催人奋进的奉献者之歌吧,献给我心中的骄傲――光荣的刨煤工。献给我心中的骄傲――铁煤。

6.煤矿工人的个人反思 篇六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1例患者25条动脉, 均为男性煤矿工人, 年龄22~45岁, 平均32.4岁;压砸伤10例, 挤压伤6例, 绞伤5例。动脉损伤部位:髂外动脉1例, 股动脉5例, 肱动脉7例, 腘动脉7例, 胫后动脉2例, 桡动脉3例。患者均为开放性损伤, 合并休克15例, 其中合并骨折14例, 合并周围神经损伤11例。患者动脉损伤或缺损长度4~23 cm, 平均9.3 cm。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应优先抗休克治疗, 同时行全身检查, 给予补液、应用广谱抗生素, 积极术前准备, 尽早手术。手术清创暴露损伤的动脉, 清除动脉两断端直至正常血管为止, 用肝素盐水冲洗血管两断端, 可见动脉内膜光滑, 腔内无血栓, 依据所需人工血管长度, 将人工血管与修整后的血管行端端或是端侧吻合, 吻合要求是在显微镜下操作, 连续外翻缝合。本组病例手术所用人工血管为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直径6 mm, 长度45 cm 血管。

手术要点:人工血管吻合口、人工血管床及人工血管表面覆盖软组织必须要求是健康有血运的组织, 如组织损伤较重, 考虑旁路迂回桥接健康血管两端或是转移肌瓣和肌皮瓣覆盖创面或人工血管, 闭合创面。术中和术后据患者受伤情况行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 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 必要时行抗休克治疗。常规抗凝、抗痉挛治疗,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口服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 患者注意避免抽烟及被动抽烟。

2 结 果

本组21例患者全部血管再通成功, 判断再通标准为吻合口勒血试验再通, 远端动脉搏动恢复, 肢体远端色泽、弹性、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正常。以受伤至血管再通时间计算, 8 h以内者11例, 8~12 h者5例, 12~24 h者4例, 大于24 h者1例。术后截肢1例, 为血管再通超过24 h者, 患者术后肢体坏死、感染,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为保生命行截肢术;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例, 经保肾血透治疗恢复。3例患者伤口1期愈合, 3例上肢和4例下肢患者行筋膜间室切开, 2期植皮愈合, 余患者创面经负压引流植皮等2期愈合。本组无死亡病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半年, 血管通畅率100%, 远端动脉搏动存在。9例患者随访2年, 未出现明显缺血性肌挛缩, 肢体功能绝大部分恢复。

3 讨 论

3.1 煤矿工人四肢损伤特点

煤矿工人受伤现场多处于地下, 有的深达数百米或上千米, 由于特殊的作业条件和环境, 发生事故多为砸伤、挤压伤, 有时为皮带机绞伤, 伤情特点为多发伤、复合伤、合并症多;伤口污染严重、伤情复杂等;现场距地面远, 伤员不易搬运, 搬运时间长, 导致患者就诊时间延后。患者血管损伤至血管再通时间延长, 肢体缺血时间长, 术后并发症多。

3.2 选择人工血管的优点

煤矿工人就诊时多有复合伤, 伤情较重, 对其救治的要点是一个“快”字, 即快速诊断、快速救治是前提, 血管快速再通是重点;常规的手术探查和自体静脉移植有相当的困难和风险;而应用人工血管具有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可以避免自身血管条件差导致的无合适的自体血管移植、可以克服自体静脉管腔细小的缺点、可以提供足够长的移植血管 (清创时彻底切除了挫伤段血管直至血管内膜完全正常, 致使血管缺损较长) 、术后血管不宜痉挛等优点, 为抢救大血管损伤患者的生命和伤肢赢得了时间。

3.3 手术治疗及其注意事项

(1) 术中清创时, 找到血管断端后观察血管壁损伤情况, 如肉眼下血管壁挫伤严重, 那么内膜必有损伤, 手术必须剪去血管端直至内膜光滑处, 取尽血栓, 见喷血为止;注意血管断端彻底清创时, 一定要清除已损伤的血管, 不要吝惜[1], 宁可多切除血管两断端 (至少切除至正常血管以上1 cm为止) [2], 也要保证断端及周围软组织健康无损伤, 最好在显微镜下操作。 (2) 血管吻合时保证吻合口及人工血管放置的血管床一定为健康有血运组织, 必要时采用肌瓣、肌皮瓣包埋及人工血管旁路迂回桥接健康血管两端的方法[3], 避免了血管吻合端易感染的因素;再者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之间的愈合并非真正的愈合, 其实是一种异物反应 (靠缝线的牵拉以及周围纤维组织的包裹) , 所以要求吻合血管在显微镜下操作保证吻合质量, 否则吻合口易形成血栓或出血, 甚或假性动脉瘤。 (3) 对于合并骨折的血管损伤, 关于其处理顺序目前尚有争议, 因为肌肉缺血2~4 h将发生功能障碍, 缺血8~12 h将发生不可逆损害, 肢体组织长时间缺血再行重建血液循环后, 缺血再灌注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炎症因子等造成神经肌肉和血管内膜的损伤, 易出现神经肌肉缺血变性和血管危象的发生[4], 故有学者认为先修复血管则能减少肢体的缺血时间[5], 如此分析手术时机以伤后8 h以内为最佳, 24 h以内可以作血管重建, 24 h 以上作血管重建因感染及组织坏死则大部分患者需要行截肢手术。本组患者处理原则采用:预计骨折固定时间+缺血时间在8 h以内者先固定好骨折, 后修复血管;若肢体缺血时间大于8 h者, 先修复血管, 后行骨折固定。 (4) 当同时存在动静脉损伤时, 主张先修复静脉再重建动脉[6], 因为先修复静脉有利于缓解组织水肿, 降低组织间隙压力, 改善动脉修复后的血供。 (5) 受损血管再通后患肢有时会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 尤其合并骨折者, 是否需要切开减压, 对术后肢体存活及功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总结受伤至血管再通时间超过6 h者、患者长时间休克状态伴肢体肿胀较著者、估计手术修复血管时间较长者均应在手术同时行筋膜间室切开术, 充分减压, 这样可以提前4 h开放侧支循环, 对肢体存活有着积极的意义。

3.4 术后注意事项

(1) 术后除观察生命体征外尤其要注意观察患者尿量、尿色的情况, 监测肾功能, 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治疗。应用无肾毒性抗生素, 重视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7];遵循生命第一, 肢体第二的原则, 当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危及生命时, 需要优选截肢。 (2) 血管移植物感染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临床治疗非常棘手, 预后差, 常导致灾难性后果[8,9], 所以不但术中要注意无菌操作, 术后也要严格抗感染治疗, 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纠正基础病, 增加营养, 提高抵抗力。 (3)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 如发现血液循环不良, 应果断行再手术探查[10], 否则会失去肢体抢救时机, 导致手术失败。

4 结 论

煤矿工人的工作特点决定他们的伤情较重、复合伤较多、就诊时间较晚, 当患者来到医院后, 往往接近或错过了血管最佳的再通时间;同时, 损伤肢体软组织挫伤较重, 覆盖移植血管的健康软组织缺失;并且持续出血导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病人的早期处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 仍是一种重大的挑战[11]。伤后至重建血液循环时间在6~8 h内的疗效较好, 肢体存活率高[2,12], 因此尽快保住生命, 抢救肢体及恢复肢体功能, 缩短手术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目前普遍认为自体静脉是血管移植的首选材料, 但对于煤矿工人来说, 人工血管移植救治四肢血管损伤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摘要:目的:了解煤矿工人四肢血管损伤的特点, 并探讨人工血管在其治疗方面的应用体会。方法:21例患者全部为男性, 利用人工血管对其25条损伤血管进行修复。结果:采用人工血管移植修复的21例患者全部血管再通成功, 20例肢体存活, 1例为血管再通超过24 h者, 由于术后肢体感染、坏死而行截肢术。结论:煤矿工人四肢血管损伤的救治原则要快速, 采用人工血管移植修复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好方法。

关键词:煤矿工人,人工血管,移植,血管损伤

参考文献

[1]杨延军, 刘良燚, 刘铭波, 等.四肢主要大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3) :353-354.

[2]IRIZ E, KOLBAK IF F, SARAC A, et al.Ret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vascular injuries:23 years of experience[J].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4, 10 (6) :373-378.

[3]卢吉平, 曾凯生, 李介秋, 等.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创伤性周围动脉缺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11) :1685-1687.

[4]朱松立, 胡骥琼.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 22 (2) :112-113.

[5]MCHENRY T P, HOLCOMB J B, AOKI N, et al.Fractureswith major vascular injuries from gunshot wounds:implicationsof surgical sequence[J].Trauma, 2002, 53 (4) :717-721.

[6]郑江华, 陈开, 武国, 等.急性四肢血管损伤48例临床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 23 (3) :234-235.

[7]余立权, 高涌, 宋涛, 等.33例急性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治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2) :192-193.

[8]PRATESI C, RUSSO D, DORI W, et al.Antibiotic prophylaxisin clean surgery:vascular surgery[J].J Chemother, 2001, 1:123-128.

[9]CHIESA R, ASTORE D, FRIGERIO S, et al.Vascular pros-thetic graft infection:epidemiology, bacteriology, pathogenesisand treatment[J].Acta Chir Bely, 2002, 102:238-247.

[10]王立军, 李宁, 郭少智, 等.显微外科治疗四肢血管损伤的体会[J].中医正骨, 2006, 18 (6) :37-38.

[11]陈佳佳, 蒋纯志.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疗进展[J].现代医学, 2011, 39 (3) :373-377.

7.煤矿工人的个人反思 篇七

一、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现状

为了详细了解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现状,通过收集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煤炭行业信息网数据,可得图1。

注:单位为百万吨。

图1 煤炭产能过剩示意图

产能过剩,主要是指产能与实际产量之差。当差值为负数时,表示产能不足;当差值为正数时,表示产能过剩。通过三维柱状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从2009年开始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并且产能过剩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基于两种变量的产能函数模型估计

生产函数是指产量与投入生产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函数。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而把煤炭的总产能作为因变量,把投入要素量作为自变量,就可以得到关于煤炭的产能和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用函数的形式表示出来。本文为了简化分析,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使用煤炭产能、煤炭行业人数和国家投资三个指标,分别用P、Q、K来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煤炭网相关数据资料,得出2006—2015年,相关数据(见下页表1)。

把上述变量输入SPSS17.0中,进行多元线性分析,设定F=0.05,可得下页表2。

(一)模型概述

下页表2中R=0.874,R2=0.764,调整后的R2为0.696,表明煤炭产能与从业人数和投资额存在着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

表1

注:总产能(TP)单位为百万吨,人数(Q)单位为万人。

表2 模型汇总b

注:a,预测变量:(常量),投资,从业人数。b,因变量:产能。

(二)方差分析

表3 Anovab

注:a,预测变量:(常量),投资,从业人数。b,因变量:产能。

由表3可知,F=11.309,Sig.=0.006,即检验假设“Ho:回归系数B=0”等于0.006,从而应该拒绝Ho,说明回归效果较为明显。

(三)回归系数分析

表4 系数a

注:a,因变量:产能。

容差分别为0.558和0.558,大小适中,不是很小;方差膨胀因子VIF为1.793和1.793,数值不大,可以拒绝他们之间的共线性假设。最终得到模型:产能=3 435.682-4.786×从业人数+0.762×投资。

根据模型可以看出,产能数量与投资金额呈正相关的关系,与从业人数呈负相关的关系。

三、煤矿工人安置的对策建议

(一)减少对产能的投资,加大对煤矿工人安置方面的补贴

由于投资与产能增长成正相关的关系,增加投资会导致产能过剩境况的进一步恶化,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而且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过度投资还会带来资金的浪费(见表5和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产能的增加,边际产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态势。在2011年,边际产能达到最大值,随后增加投资带来的边际产能是递减的。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金,抑制煤炭产能过剩的进一步膨胀,政府必须减少对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的投资。

表5

图2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初步估计,在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的过程中,需要安置煤炭工人约130万人。这不仅对煤矿工人自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门槛,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更是对政府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执政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如果处理不好煤矿工人安置问题,就会激发一系列社会事件。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煤矿工人上街讨薪事件,就为政府如何处理煤矿工人安置问题敲响了警钟。根据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今年要关闭煤矿1 000多座,共计产能为6 000万吨,并严格控制新增煤矿产能的审批。新增产能的严格控制,已有产能的减少,需要安置煤矿工人数量的增多,必然要求政府减少对产能的投资,同时增加对煤矿工人进行安置的财政补贴。

(二)逐步推进煤矿工人安置工作,加强对煤矿工人再就业的培训

煤炭行业从业人数众多,牵涉面较广,影响较大,这就要求在安置煤矿工人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着推进速度过快、操之过急而导致的一系列不稳定的社会现象。通过对本文表1从业人数进行测算,可以得出表6和图3。

可以看出,偏度SK=0.479>0,分布具有右偏离的特性,而峰度K=-0.184,说明从业人数成扁平分布,数据的分布越分散。从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2014年和2015年煤炭行业从业人数的巨大差距,猛然下降了140多万人。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需要安置如此多的煤矿工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另外,安置的煤矿工人需要通过培训重新走向就业岗位,需要一个适应性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这就要求逐步推进煤矿工人安置工作,加强对煤矿工人再就业的培训。

表6 描述统计量

图3

(三)开拓新的就业领域,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煤矿工人安置政策的核心是促进煤矿工人重新就业,保障煤矿工人基本生活。而煤炭采掘业不仅是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更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在处理煤矿工人安置问题时,需要开拓新的就业领域,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四、结论

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煤炭产能随着投资额的增长而增长,而与煤炭行业从业人数呈负相关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煤矿工人安置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摘要: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基于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其中,去产能居于首位。而要实现煤炭产业“去产能”的战略目标,则必须处理好煤矿工人的安置问题。鉴于此,首先介绍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现状,然后通过使用SPSS软件来构建产能的生产函数法模型,并提出相关安置煤矿工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函数法,煤矿工人,煤炭产业,安置对策

参考文献

[1]胡德进.超化煤矿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践与探索[J].煤炭经济研究,2004,(3):65.

[2]江苏安置首批安徽煤矿“去产能”企业职工[J].中国煤炭,2016,(4):38.

[3]汪少舟,丁赣萍.破产煤矿职工安置工作的难点与对策[C]//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2001.

[4]汪少舟,丁赣萍.破产煤矿职工安置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2001,(3).

[5]黄燕琼.煤矿企业破产后职工安置问题的思考[J].企业研究,2011,(12).

[6]李金萍,邱锡忠.国有煤矿关闭破产职工安置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09,(1):94-95.

[7]农海沫.谈煤矿企业下岗职工安置[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3):14-17.

[8]李佰顺.国有煤矿企业破产重组后职工安置办法[J].现代企业文化,2011,(33):99.

8.煤矿工人的个人反思 篇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对某煤矿在职工人1020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井下采煤掘进组523人和井下辅助组497人。两组均为男性,年龄30~62(45.6±2.3)岁。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参照罗马Ⅱ功能性肠病诊断标准设计[1],以调查对象的临床症状为主要症状作为诊断依据,以此调查井下工人和地面作业工人3~12个月内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并根据不同症状行电子纤维结肠镜、X线胃肠造影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相应检查结果做最后诊断。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井下作业年限、生活习惯、心理因素、日常用药情况。同时,因受相关辅助检查条件、调查人员等客观因素限制,仅对临床常见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疾病种类分别为: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胀、肠易激综合征。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疾病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情况

患病情况观察中,井下采煤掘进组患病212例(40.5%),分别为功能性便秘85例,功能性腹泻43例,功能性腹胀40例,肠易激综合征44例;井下辅助组患病77例(15.5%),分别为24例、18例、16例、19例,组间患病率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

2.2 单因素风险因素调查

2.2.1 生活习惯

井下采煤掘进组每周饮酒≥5次者195例(37.3%),日均1包以上香烟者242例(46.3%),三餐饮食不规律者418例(79.9%),每日睡眠时间≥8h者45例(8.6%),睡眠质量差者133例(25.4%);井下辅助组分别为84例(16.9%),92例(18.5%),25例(5.0%),210例(42.3%),50例(1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差异性,各χ2检验值分别为5.33、8.91、15.52、4.89(P<0.05)。

2.2.2 心理因素

井下采煤掘进组对工作环境满意者92例(17.6%),对目前生活满意者105例(20.1%),对工作强度感觉劳累者169例(32.3%);井下辅助组分别为214例(43.1%),208例(41.9%),17例(3.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差异性,各χ2检验值分别为6.31、9.58、14.28(P<0.05)。

2.3 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不良生活习惯(OR值为1.715,95%可信区间1.014~1.088)、对生活和工作不满(OR值为1.958,95%可信区间1.119~3.284)、劳累(OR值为1.752,95%可信区间0.954~1.396)是井下采煤掘进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其发生多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精神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关系较为密切[2]。煤矿工人工作环境较特殊、劳动强度大,且普遍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压力,使煤矿工人的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学特征。本文采用单纯随机抽样调查法,对选取的煤矿工人分为井下采煤掘进组523人和井下辅助组497人的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为煤矿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本文煤矿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研究调查结果发现,井下采煤掘进组患病率40.5%,和井下辅助组患病率为15.5%,结果表明,相较于井下辅助作业人员,井下采煤掘进工人发生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更高。

对井下煤矿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不良生活习惯、奶制品摄入少、对生活和工作不满、劳累、用药情况是井下煤矿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对煤矿工人生活习惯调查显示,(1)在吸烟、酗酒上,井下采煤掘进工人吸烟、饮酒现象较为普遍,分析是由于井下煤矿采掘区的温度较低,且工作强度大,工人为御寒和抗疲劳常大量吸烟、饮酒,然而酒精和尼古丁均会引起胃肠道粘膜血管收缩,并加速胃液分泌量,使胃肠道常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肠功能紊乱;(2)在饮食上,受井下工作性质及工作条件限制,难以保障煤矿井下采煤掘进工人三餐规律,致使井下采煤掘进工人出现胃肠激素及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胃肠道动力异常,而引起肠道功能改变;(3)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规律、常做噩梦等睡眠障碍可引起植物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失调,影响人体机体免疫功能,且会引起胃肠生理改变,如使肠道平滑肌收缩和舒张状态发生改变,促进结肠运动,影响黏膜分泌,进而影响肠功能[3]。

对煤矿工人心理状态调查显示,井下采煤掘进组对工作环境和目前生活满意者相较井下辅助组较少,且对工作强度感觉劳累者相较地面组较多。精神心理因素与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关系较为密切,并通过脑 ̄肠轴实现,常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要表现。

综上所述,因特殊职业性质,井下采煤掘进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具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此需针对其特有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范,以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

摘要:2013年2月2014年2月,对某煤矿在职工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井下采煤掘进组523人和井下辅助组497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病情况观察中,井下采煤掘进组患病率40.5%,井下辅助组患病率为15.5%,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对生活和工作不满、劳累是井下煤矿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特殊职业性质,井下采煤掘进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具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此需针对其特有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范,以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

关键词:煤矿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沈峰,周惠清,陈光榆,等.上海市社区成年居民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3):296-300.

[2]王利营,杨云生,曹晓鹏,等.河南省兰考县农村地区功能性肠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5):485-487.

上一篇:最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下一篇:高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