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化学重要实验现象总结(3篇)
1.2008高考化学重要实验现象总结 篇一
2008届高考化学学科备考总结
——华侨中学
一、高考成绩
我们这届选修化学的学生共92人,男生52人,女生40人,女生所占比例偏高。其中还有3人兼报体育。这次高考化学平均分为:104.3分,位于区属学校第三名,全区平均分:93.2分。单科化学成绩有16人在200名以内,最高分133分位于全区第16名,高分层次是侨中有史以来取得最好的一次排名。总分4人超过600分(理科班600分以上共9人)。
二、备考感受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落实高考的热点与常考点,练习的量不能少。但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与疲劳战。在解决练与落实的问题上,我们做了以下的处理:
根据高考题型与分值及我校学生的能力特点,我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占高考总分42%的选择题上,因为选择题注重基础,是我校选修学生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这也是提高平均分的有效途径。
(一)练习的时间比较灵活,通常每一段选修都会安排4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选择题测试,并马上讲评,使学生及时收到反馈信息,纠正知识误区。
(二)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对选择题的不同类型进行解题方法归纳。
(三)精选题目,根据考纲与热点,筛选题目让学生反复操练,有可能的话与其他学校、地区交流调研卷,这样才能实现一材料多变多练。
(四)把选择题的常考点进行归纳,比如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我们从不同角度归纳了将近30道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五)最后一个月对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找到做题的感觉。当然,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还要注意尖子生和优生的培养。而主观题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因此主观题的训练必须进行详细规划,精心设计。
(一)在5月份的专题复习中,有意识加强主观题的训练。把主观题分为实验、无机化工和有机三类专题进行复习。
(二)加强主观题的答题规范和细节,注意归纳同一类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三)把调研卷的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规范答题,如何组织答案答题等。
(四)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对试卷的改正和习题的讨论,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机组合,以好带差,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与合作能力,又令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了参与讨论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信心!
三、教学建议
(一)注意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无疑对高三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考试卷是一条首要的信息渠道。高考试题只有自己亲自做一做,才可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透过试题领会其潜在的导向,以至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思想的转变,自觉矫正思路。
(二)注意研究解题教学
1、选题
好的习题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并能加强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引导学生寻求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所以选编习题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
选编习题要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依据,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一个题型要联系,消化一项基本内容,题型多样化,层次要分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学会正确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
2、讲题
目前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存在的错误倾向:一是部分教师认为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就掌握得越多,越牢固,越有利于能力的形成,复习效果就高。二是有的教师认为,高三复习课就是习题课,不管学生的知识如何,推出大量习题,致使学生的知识得不到网络化,教材各部分知识均得不到很好的结合,基础掌握不好,运用起来势必不能得心应手,学生学科能力得不到提高,故正确处理好课堂讲与练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复习质量的高低和学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评题
评知识点,分析所讲习题设计到的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深度、难度、答题要求、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所占分数比例等,有意识的分析评讲,可以产生多层次的刺激效应,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全面的领略,并起到激发兴趣,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作用。
评规范解题,就是把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情况,针对性的评出优劣。一些学生答题与要求不符,往往是由于答题不认真,审题不准或答题不规范。因此,要正确指导学生练习读题,审题,抓住题意关键,寻找答题突破点,按要求规范答题,以防误入命题者有意设计的圈套,这样针对学生解题中的主要问题给予透彻分析,中肯评讲,就能帮助学生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铭记在心,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评解题技巧与方法,近几年高考题的容量大,信息密度大,只有掌握了一系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才有可能提高效率,争取主动,求得成功。
4、望题
对旧题复习比重复做类型相同的新题更节省时间,而且效果更好,很多学生有这样的体会,做题时常常出现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为此,就应对“错误”实行“优待”政策,老师对错题有记录,学生在错题题号前有标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错误题进行重新复习、总结、归纳、整理,记录错误原因,找出知识弱点,比较不同解法,尽可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错题重解,将学生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得以认识和巩固在头脑中,并总结出知识点,在习题中的表现形式,题目属于什么类型,解法有什么模式等。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我们高三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
2008年7月10日
2.中考化学实验现象总结73个 篇二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 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 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 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 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 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 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 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 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33、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四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4、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5、在集气瓶中混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3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浓液冷却后加水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
3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 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39、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黄色
40、钠投入水中 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1、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复燃
42、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和物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5、铜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8、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在试管中进行)试管下端产生无生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为红棕色
49、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0、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51、加热氢氧化铁胶体 胶体变浑浊
52、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 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3、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物质
54、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为红褐色沉淀
55、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
56、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 溶液变浑浊 S2-+Cl2=S+2Cl-
57、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皂液 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58、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59、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和气体 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0、加热(170。C)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和物,并使产生的气全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1、在空气中点燃乙烯 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2、在空气中点燃乙炔 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3、笨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4、将乙炔通入溴水 溴水颜色褪去
65、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66、苯与液溴、铁粉反应 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67、将少量甲苯倒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并振荡 紫色褪去
68、将金属钠投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 有气体放出
69、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70、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并振荡 溶液显紫色
71、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 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银的物质
72、在加热至沸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有红色沉淀产生
73、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 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阅读《过零丁洋》(文天祥)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2.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 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点明主旨的句子。说说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经常被人们传诵的名句。请你作赏析。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涵哲理,请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请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诗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际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4.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请赏析“异”在哪里?
3.高中物理化学几个重要实验总结 篇三
一、实验目的1、熟练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2.掌握定量转移操作的基本要点;
3.掌握混合碱分析的测定原理、方法和计算.二、实验原理
混合碱是Na2CO3与NaOH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可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分析,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在混合碱的试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此时试液中所含NaOH完全被中和,Na2CO3也被滴定成NaHCO3,反应如下:
NaOH + HCl = NaCl + H2O
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 设滴定体积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此时NaHCO3被中和成H2CO3,反应为: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设此时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V2mL。根据V1和V2可以判断出混合碱的组成。设试液的体积为VmL。
当V1>V2时,试液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NaOH和Na2CO3的含量(以质量浓度g•L-1表示)可由下式计算:
当V1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酸式滴定管,250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 试剂:已标定好的0.10mol/L盐酸标准溶液,甲基橙1g/L水溶液;酚酞 1g/L乙醇溶液,混合碱液。 四、实验步骤 1、混合碱液的稀释 准确吸取混合碱液25.00mL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2、混合碱液的测定 用25mL的移液管移取25mL混合碱稀释液三份于250mL锥形瓶中,加2~3滴酚酞,以0.10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变为无色为第一终点,记下HCl标准溶液体积V1,再加入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橙色为第二终点,记下HCl标准溶液体积V2。平行测定三次,根据V1、V2的大小判断混合物的组成,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五、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3、双指示剂法中,达到第二计量点时为什么不用加热除去CO2? 4、测量一批混合碱样时,若出现①V2>V1>0;②V1=V2>0;③V1>V2>0;④V1=0,V2不等于0;⑤V2=0,V1不等于0五种情况时,各样品的组成有何差别? 1.测气密性时为什么塞上塞子储液瓶中液面会上升2.当实验开始时,既然产生氢气水被压到液体量瓶里,那么液体量瓶里的压强不是会增大吗,气体又没办法出去,这样整个装置的压强不也增大了吗,气体体积被压缩了,不就没办法准确测量出气体摩尔了吗? 1.测气密性时,塞上反应器的塞子,反应器中的压强变大,使得储液瓶中液面上升。观察上升液面在1分钟内无明显下降,可以确认装置气密性合格。 2.说的没错,可是反应完后,要用注射器从反应器出抽气,使储液瓶导管内外液面持平,读出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数——即为储液瓶导管内没有排出的液体量。目的:测定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 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O3+H2O+CO2↑ 试验装置:锥形瓶长颈漏斗收集装置(水槽.油.导管.集气瓶) 药品:10g碳酸钙过量稀盐酸 收集方法:向上排油法 过程:1.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2.开始进行反应 3.收集气体 4.测量油下降的体积 计算:V(0.1molCO2)X 10=V(1molCO2) 结论:V(1molCO2)=22.4L 方法一 1.称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晶体 2.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失去结晶水 3.冷却,再称量,可计算出结晶水含量 方法二 1.称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晶体 2.使硫酸铜中的铜完全被置换出来,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完后再加入稀硫酸,得铜单质 3.称取铜的质量,可计算出结晶水的含量 方法三 1.称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晶体 2.通过硫酸铜中的硫酸根量来计算,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钡,反应完后得硫酸钡沉淀 3.称取硫酸钡的量,可计算出结晶水的含量 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1.先用坩埚钳(不是你说的试管夹,这个实验无须用到试管夹)夹持坩埚放到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灼烧坩埚,除去其中的可挥发物质,再把坩埚放到干燥器中冷却,用托盘天平称量空坩埚质量M 12.用研钵将硫酸铜晶体磨成粉末,小心转移到坩埚中,连同坩埚一起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总质量M2,由M2-M1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3.将上述装有硫酸铜晶体粉末的坩埚第一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坩埚中的晶体粉末,防止飞溅.待充分加热后将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用托盘天平称量坩埚(含硫酸铜)质量M 34.重复步骤3的操作至加热后坩埚(含硫酸铜)质量与前几次加热后称量的质量的差值小于0.1g,则可取该次的质量作为失去结晶水后坩埚与硫酸铜的质量的和M 4,M2-M4得结晶水含量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要求] [目的] 1、学会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2、通过实验巩固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掌握 [器材] 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导线 [步骤] 1、按图连接电路。操作时,需特别注意各个接点的牢固性,另外对每个接头的导体接触面应尽量避免过小,去掉导线外的塑料套时尽量不使多股线中有几股断掉,接头上若有氧化或污垢必须用铁砂布打光。 2、检查并调整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在未接入电路前应严格使其精确地指示在零刻度上。操作时要注意电流表先接在较大的量程上。 3、检查电路无误后,把变阻器的有效电阻调在最大值。然后按下电键,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一般情况下电流表示数可能很小,可将表的量程调换到较小的一档。 4、改变变阻器电阻的阻值(一般是逐渐减小),选择某个位置,读出两表示数I1、U1。选择变阻器电阻的位置,在操作时注意尽可能在全电阻的三分之一处,并适当调整到使两表示数清晰的位置。 5、再改变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在两表都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时停下,读出两表示数I2、U2。操作时尽量不使超过电流表最小量程的满度示数。 6、将测得的数据代入方程组E=U1+I1r,E=U2+I2r。解方程,求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由于使用的电源一般为蓄电池或干电池,这些电源的内阻很小,因此在实验中若不加注意其精确性,将造成内阻直发生很大的误差。所以在一切实验过程中如接线点、电表的示数和零点调整,都必须尽量做到精确,否则得出结果中的r值将接近于零甚至是负值。 2、本实验中I1和I2、U1和U2都不宜过分接近,否则也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练习用多用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 [实验要求] [目的] 复习用多用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 [器材] 多用表、待测电阻、电源、电键等 [步骤] 1、检查多用表在未使用前表针是否停在“0”位置。如果没停在零位置,可轻轻地转动表盘下边的调整零位旋钮,使指针指零。 2、将红色表笔笔尾的插键插入正(+)插孔,黑色表笔笔尾的插键插入负(—)插孔。 3、把选择开关调到欧姆挡上。选择适当的“倍乘”挡。操作时“倍乘”挡的选择是根据待测电阻的估计阻值选择挡格,使测量时欧姆表指针尽量在刻度中值附近。 4、选好适当的倍乘挡后,把两表笔笔杆(金属部份)相接触,调节欧姆挡的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值的零位上。操作时若发现调零旋钮已没法使指针调到零位,说明多用表表盒内的自备电池已不能再用,需取出调换新电池后再使用。 4、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的两端相接,进行测量。操作时若遇到需用高阻挡测电阻时,应避免用两手同时接触两表笔的铜杆,以免人体与被测电阻并联而造成误差。测量电阻时欧姆表头的示数一般只取两位有效数字,特别注意的是测电阻时必须断开电路。 6、在每次换用欧姆表的另一倍乘挡时,都需要重新调零。 7、多用表用毕,应将选择开关调拨到交流电压最高挡,并把表笔从插孔拔出。若长期不用,应将表盒内电池取出。 8、接通电路,把选择开关调至直流电压挡,并将两表笔按+、—分别接到电阻R的两端,待表针稳定后读出表的示数。 9、把多用表串联入电路,把选择开关调至直流电流挡,测出通过电阻R的电流。 [注意事项] 1、每次测量以前,要把多用表放平,不可使它一边高一边低。 2、读数时视线应当和表面垂直,不要偏左或偏右,偏左则示数会增大,偏右则示数减小。有些精密的电表在表面的标度下加装一面镜子,读数时让指针刚好遮住镜中指针的像,这样读出的数值就准确了。 3、如果不知道被测部份的电压或电流的数值,应当先用表上最高的(也就是量程范围最大的)一挡测试,然后改用适当的一挡来测量。 4、不要用测量高电压或大电流那挡来测量太小的电压或电流,因为“零值”附近的示数是不很准确的,尤其在测量交流电的时候。 【2008高考化学重要实验现象总结】推荐阅读: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总结01-24 高考化学综合实验12-12 高考化学实验解题技巧06-30 高考冲刺一化学实验11-14 高考有机化学实验复习01-15 高中物理化学几个重要实验总结08-15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02-03 历年高考化学第一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12-14 高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01-25 高考化学方法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