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目标院校分析

2024-06-17

考研目标院校分析(共12篇)

1.考研目标院校分析 篇一

1、选择学校和专业

有的学校一个专业120个人报名60个人进复试,录取二十个人,按照报名的人:录取的人6:1,实际这个数据没有太大参考意义。(报名的120个人,一部分没考试,一部分没过线,不好去评估真正的难度)

有些名校的好专业1000人报名60个人录取。更需要知道的是分数线多少(比如370)首先你确定了自己能考到370+,超这个目标努力就好。

确定录取比的意义在于,看看这个学校的真实难度。有的学校号称复试绞肉机。120人进复试,录40个人,这样可以酌情去考虑要不要报名了,有的学校80录60这样比较正常,也有等额录取的1:1,这样衡量下来可以确定一些学校了。最后要再去看看录取的最后一个人分数多少。比如380(分数线370)那说明这个学校末尾淘汰的学生很多,刚过线372、373之类的。这个可以在每个学校官网找到。须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要努力不要手机

我是个自制力不好,喜欢刷综艺刷微博刷知乎的人,且没有自制力。为了避免陷入无意识的刷手机浪费时间中,我有一个终极大招就是,换手机!不要心疼钱该换还得换我在自习室里的时候,都是带着他,如果有事情,爸爸妈妈室友可以打电话给我,至于刷手机刷娱乐新闻,那是不可能的啦。我个人认为,这个手机是我考研能成功的关键武器。

当然,除此之外,我晚上凌晨11点钟之前没有睡觉过,9到凌晨11点钟共两个小时的时间,此时万籁俱寂,大家都陷入睡眠,而我在背政治和专业课。

3、考试的终极大法,就是真题

我做题很少,但是近十年的考研真题,我不但做了无数遍,而且从头到尾抄写了一遍,包括英语阅读题。近五年的真题,我不但抄一遍,而且每一题都做注释,这些注释和易错题,还有自己总结的.常考知识点,我单独整理了出来,每天早上读一遍,每天哦!

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专业课的真题,无论用什么方法,请一定要找到,根据考研真题进行复习。一定要有专业课考研真题!我是从欣途学姐买的一套专业课资料,真的是事半功倍!!!!

4、早准备,就现在

早点考研吧,因为本科越来越不值钱!先考研吧!因为这两年找工作太难。不考研也许就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局面。

二本考研推荐院校

推荐一: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的理科还是比较强势的,但是由于自己的双非院校,学校本身不会歧视二本的学生,首先是考研初试上,学硕是数一英一,专硕英二、数二,而985、211大部分也都是英一数一,所以考研难度会有所降低。

第二就是考研复试,整体的问题也不会很刁钻,再就是分数,分数上,上理本身是双非院校,目前还没听说有存在压分的现象,所以,整体趋势较好。

推荐二: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的考研难度相对容易,首先学校整体实力也是处于中等水平,其次是招生规模比较大,该校招收,在校博士研究生117人,硕士研究生5781人(含全日制5209人、在职572人),招收规模居省属高校第2位。

最后是分数线,浙师大的考研分数线参考国家线,学硕也是统考为主。综合来说,浙师大的毕业生就业率还是很客观的,而且浙江也在大量招聘老师,所以就业形势也很好。

如何选择二本考研学校

1、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考研目标院校,本科的好坏只能大概率地说明一个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很多二本学校的同学在大学期间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全具备挑战双一流高校的实力,给自己一点压力。

不要把考研的目标院校定的很低,如果目标一开始就定的比较低,自己心理上就难免会产生懈怠,最后可能结果更差。但是也不鼓励二本的同学们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2、二本学校的考生在选择研究生学校和专业时,要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就业是选择院校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在毕业时参加工作应聘,如果在同一个专业之内进行选择,大多数单位可能会优先考虑热门院校的毕业生。

3、学校的综合实力也是二本学生选择考研院校需要考虑的因素,院校的整体学习氛围和其他学科的资源也至关重要,一个综合实力强的院校,各方面的资源就会更加丰富,学科实力强的院校,会给学生的科研学习带来更广阔的平台,在学习生活中拓宽你的视野和交友圈。

无论毕业后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会给你提供更多优质选择。

2.考研目标院校分析 篇二

一、专业建设现状

本专业自2005年开设以来, 经过8年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为后续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 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全面展开, 但是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有待进一步深化; (2) 校内实训平台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通信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更新的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教学团队“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不高, “双师”的内涵建设有待加强; (4) 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程和教材, 工学结合深度有待加强, 课程特色有待进一步鲜明。

二、专业建设目标

针对专业建设现状中的问题和不足, 我们制定了今后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

(1) 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建设。为了对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教师们深入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群的调研, 再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调查情况, 咨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 对通信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分解出本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 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目标。对通信技术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确立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通过分析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通信技术专业的新型专业课程体系。对学习领域已确定的课程, 按照学校“一个平台、两个融合、三个贯穿”的课程模式, 结合通信技术专业的特点,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设理念对课程进行重构, 构建“一线, 双结合, 三基于”的递进式课程体系。

(3)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运作方式, 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 效仿企业设立产品开发部、技术部、生产制造部、工程部、营销部, 实施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 使“工学结合”落到实处。重点构建“电信微型化”通信综合实训中心, 建设“模拟生产性”实训基地, 主要包括:现代交换技术实训室、SDH光传输实训室、移动通信实训室、数据通信实训室、通信工程实训室, 并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通信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 为核心课程提供实训条件, 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操作能力, 实现与企业现场无缝对接。

(4)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 “双聘双挂, 双元双育”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外部聘请, 内部培养相结合, 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以通信技术专业教师建设为主线, 带动辐射相关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共同完善课程体系, 建设教学资源库。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 3名教师作为通信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通过3年的时间建设建成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能掌握通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拥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技术服务, 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 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专业的辐射能力, 充分发挥专业的示范和拉动作用, 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为企业职工、下岗与转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服务。继续深化与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合作, 开展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的3G技术培训。依托校内“电信微型化”通信综合实训中心, 紧跟时代步伐, 探索开发4G领域的培训和服务项目, 以求更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摘要:通信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坚持以通信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设适应通信技术发展潮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本文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 通过对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 确定了我院对通信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力求对专业建设发展以及满足未来市场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通信技术,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管明祥, 王瑞春.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方案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12) :31-33

[2]赵顺珍.通信电子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5) :103-106

3.考研目标院校分析 篇三

一、金融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末,金融工程学逐渐兴起,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类学科。它涵盖了工程理念,以工程理念为基础融合了开发金融产品的新技术和新思想,在金融领域实现新的跨越,通过对金融工程技术的合理运用,使得金融产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随着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金融业的关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更加关注金融产品的服务种类和质量。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金融产业的产品化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金融产品化也成为金融企业运营的有利条件。金融企业要抓住市场的实时变化为客户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并且企业的金融产品要具有企业的自身特色,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在传统的工程理念基础之上,全方位的融入现代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思维,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财方案。所以说,金融企业的运营,包括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金融工程的设计思想和新技术,金融工程将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里。

根据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工程主要被应用于财务管理的研究、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管理、金融创新技术研究、资产评估、仿真学等大量运用金融技术的研究领域。金融业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对金融工程方向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金融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有很多,比如基金证券公司、投资理财管理公司、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企业等。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工程的相关工作也可以作为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之一,金融部门和非金融企业的金融信息管理对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有同样的需求。

二、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

金融人才的培养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各高校积极设立金融工程专业,尤其是财经类院校,努力培养金融方面的人才,设定培养金融方面人才的目标,结合各高校的特点和理念,定位培养金融方向的专业性人才,根据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注重人才的多样化培养。应根据各高校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设定不同的专业课程。对于层次较高的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设定相对有深度的金融课程;对于本科生而言,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整合,并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的能力;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他们已经接受了本科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对金融行业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更强,所以,各高校应该注重他们对金融知识理解的深度,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对金融领域的研究能力,以培养更加专业化的金融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财经类院校的教学中,对金融工程人才进行有效培养时,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培养:第一,要求学生能够对包括经济和金融学科等在内的金融工程基础在理论和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并对其进行透彻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当中。第二,学生应该具备对金融工具进行设计、分析以及定价的能力,并能够有效胜任金融工程咨询工作,对进攻工程开发中所存在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全面分析,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第三,学生要对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以及政策法规等进行有效了解,并能够从相关方针以及政策法规的变动中预判行业发展动态,对金融行业发展动态进行有效掌握。第四,金融工程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单靠个人的知识掌握能力是很难满足工程开发需求的,因此,财经类院校在对金融工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熟练掌握文献检索和相关资料查询的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五,作为金融工程人才,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第六,在信息化时代,作为金融工程人才,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三、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确保金融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一直以来,在我国本科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都存在这样一个弊端,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的方式对知识进行传授和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问题。因此,在我国传统大学教学过程中,其强调的是垂直思考,鼓励学生进行抽象学习,追求简化分解和个人独立能力等。而这些,在实际过程中,都已经偏离了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轨道,不利于对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在实际当中,金融工程开发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非常重视团队协作的科学,因此,在对金融工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确保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必须对工程试验和实践引起足够重视,要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试验和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在对金融工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教学案例的有效应用,要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理解能力。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财经类院校对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效率,其在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教学案例的应用,并不断加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的力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通过实践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金融工程问题拥有一个透彻而全面的认识,为日后的金融工程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金融工程的开发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人的通力合作才能够有效完成,因此,在财经类院校对金融工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这是确保学生日后能够胜任金融工程开发的基础保障。当前,在财经类院校中,在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合作学习法和小组工作实践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实际项目或者是金融工程实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由各个学科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联合指导。在教师们的联合指导下,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项目或者是金融工程实验。如此一来,在做项目或者是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从实践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并学会团结协作,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不仅如此,通过该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横向思考能力以及应急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金融工程开发过程中,能够从容地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从而从根本上确保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高效性。

(三)对阶梯次序引起足够重视,做好不同层次的高效衔接

与其他专业不同,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都是高级复合型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其不论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对专业技术的掌握都是非常娴熟的。因此,在对金融工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财经类院校一定要注重阶梯次序培养,并对其培养方式和内容引起足够重视,做好不同层次的高效衔接,这样,才能够确保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高效化。财经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常会按照本科、硕士以及博士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阶梯次序培养。在本科阶段,对金融工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总体素质进行培养,以此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该阶段,院校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通过结合实践来对学生的节点识别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这个阶段,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高效性,财经类院校要确保学生能够对金融工程方法、感觉以及意识等进行有效识别和掌握,如若不然,就很难确保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成功性。在硕士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金融理论以及金融工程技术的掌握进行有效培养,该阶段是本科阶段的有效延伸,因此,除了提升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以及金融工程技术的掌握,还应该通过进一步加强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全面性人才。在博士阶段,则应注重对学生更深层次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学生从事金融工程课题研究以及金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高端人才为主要目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充分体现出学生的高端性和全面性。通过这样的培养方法,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还能够有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直接的有效衔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金融工程需求的全能型人才。

四、结语

金融工程人才缺乏,无法有效胜任金融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一直是我国金融行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财经类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在财经类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自身就应该积极、主动做出改变,树立起正确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确保金融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对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以及对阶梯次序引起足够重视,对不同层次进行高效衔接等方式确保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为社会培养出能够胜任金融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端金融工程人才。

4.2017考研历史学全国院校分析 篇四

历史学考研的院校分为三个类别,2007年以前所有学校都是自主命题的,我们不用管他,2007到2012年所有学校都是全国统考,2013年开始很多学校开始自主命题,2014年增加了一批,2015考研又有几所学校退出统考,进入自主命题的行列。为了让2017年考生对历史学考研院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勤思教育历史学考研的老师整理了历史学的统考院校和自主命题院校供大家参考。

一、统考学校

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宁波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社科院、湖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广东社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社科院、西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还有2所学校比较特别,一个是西北大学,它的历史学院和一些研究所是自主命题的,但是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中国史科目和部分研究所实行统考。另外一个是长江大学,它既可以选择自主命题的试卷又可以选择统考试卷。

这些学校历史学很好,并且非常值得一考的学校有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西南大学、郑州大学、华南师大这些学校的历史学整体实力都非常好,报考人数也非常多,那么如果大家想稳一点,但是也希望学校不能太差,可以选择一些历史实力一般的211学校 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贵州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等,另外河南大学、山东师大、辽宁师大、上海师范大学等虽不是211,但是对历史也挺重视,均有历史学博士点,至于其他院校如果大家以后决定考博可作为一个跳板,不然不建议报考!

二、中国史世界史分科考试的学校(含只有中国史学校)

北京地区:北京大学(历史学综合实力第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部分考古代汉语)北京联合大学(只有中国史)、中国政法大学(只有中国史)、北京语言大学(只有中国史)。天津地区:南开大学(世界史牛校,中国史部分考古代汉语)、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地区: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地区:山西大学(15年退出统考)、山西师范大学(15年退出统考)内蒙古地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历史学系,蒙古及北方民族历史文化、历史文献学基础、近代区域政治与民族关系等内容)内蒙古科技大学(只有中国史)内蒙古民族大学 吉林地区:延边大学(只有专门史621中朝关系史)、吉林师范大学。

黑龙江地区:黑龙江大学 江苏地区:南京大学(历史学名校,分组命题,考的更为细致)、南京师范大学(有自己参考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扬州大学(只有中国史)安徽地区:安徽师范大学 浙江地区:浙江工商大学(只有专门史方向)厦门地区:福建师范大学 山东地区:鲁东大学 江西地区:南昌大学(645中国通史及历史文选)、江西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 河南地区:河南科技大学(只有中国史)、中原工学院(只有中国史)、河南师范大学 湖北地区:华中科技大学(只有中国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名校,尤其近代史很强)湖北大学。

青海地区:青海民族大学(只有中国史)甘肃地区:西北民族大学(只有中国史)

陕西地区:西北大学(情况特殊,只有历史学院是自主的,西北历史研究所是统考)、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名校,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隋唐史很牛)云南地区:云南大学 四川地区:四川大学(历史学名校)西南民族大学(只有中国史)重庆地区:重庆师范大学 湖南地区:湘潭大学、湖南师大(历史学考研热门学校,近代史不错)、中南大学:(只有近代史方向)

三、自主命题但是要考历史学综合或者历史学基础的学校

北京地区:清华大学(推免率高,不建议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名校,综合实力强)、首都师范大学(非211,世界史很不错)、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

内蒙古地区:内蒙古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历史学基础)、内蒙古师范大学

辽宁地区:辽宁大学、渤海大学

吉林地区: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大学

黑龙江地区: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地区:复旦大学、上海大学(15年退出统考)

福建地区:厦门大学

山东地区:聊城大学

湖北地区:武汉理工大学(考641历史学综合但只有中国近代史方向)、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甘肃地区: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陕西地区:延安大学

四川地区: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

广东地区:中山大学(历史学名校)

5.考研目标院校分析 篇五

历史学院简介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盛世清北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北师大考研辅导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历史学专业院校分析

2006年 3 月,该校作出决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 2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 个博士点,8 个硕士点。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 名,在聘“ 985 ”项目 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晁福林、郑师渠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现任院长为杨共乐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盛世清北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北师大考研辅导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历史学专业院校分析

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和考古与博物馆学等专业。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为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华民族史等。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政治史等。世界史学科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欧洲中世纪史、西方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日本史等。历史文献学学科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等。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考古史、博物馆学等。

6.考研英语作文预测:梦想与目标 篇六

Dreams/ objectives

The cartoon aims at informing u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our dreams/objectives. Definitely, no once can deny the importance of it. Our dreams/goals/ideals/objectives will prevent us from quitting easily especially when we are in great trouble. They will lead us to the destination we are eager to reach, bring out the best in us and stimulate us to remain firm in our faith.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dreams/objectives, I would like to take Helen Keller as a case in point: how could she, a disabled woman who was born blind and deaf, finally be a world-renowned writer who wrote If I Had Three Days to See without her dreams to overcome physical limitations.

7.武警院校法律教学目标定位刍议 篇七

一、武警院校法律教学的现状

武警部队作为一支执法护法的部队, 广大官兵法律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任务的完成。目前武警院校指挥生长干部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教育分流”模式。武警院校的法律教育呈现出分类别、多层次、交互性的特点。

1、分类别

担负法学教育的武警院校有学历教育院校、任职教育院校以及士官学校。承担学历教育的院校设置了法律院系或者法律专业, 任职教育院校和士官学校则将法律课归入相关教研室。

2、多层次

武警院校的法律教育有法学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基本层次的学历和学位教育。目前比较普遍的是本科教育, 学制为四年, 教育方式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受多种因素制约, 目前武警院校研究生教育较少。

3、交互性

当前, 武警学历院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每个专业又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任职基础培训三个阶段。无论是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还是任职基础培训中均开设法律课, 都需学习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基本法以及军事法等内容, 授课内容上存在交互性。

二、武警院校法律教学的目标定位

根据武警院校会议精神以及院校调整后培训模式改革的要求, 结合武警院校法律教育的现状, 目前武警院校法律教育的目标定位因承担培训任务、培训阶段的不同、应确定同质不同向的分类培养目标。

1、同质目标定位

同质培养目标是要按照院校教育发展和建设现代化武警的要求, 从武警院校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办学优势出发, 无论是学历教育阶段的法律教育, 还是任职教育都要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扎实军事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学员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技能, 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2、分类培养目标

分类培养目标是在追求培养目标同质化的前提下, 分不同阶段进行分类培养,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学历教育的通识教育阶段, 法律课的教学目标具有普法的性质, 旨在提高学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而学历教育的专业教育阶段, 法律课的教学目标则具有提高法学专业素质的性质, 兼具普法作用, 主要是结合法学专业的特点讲授与法学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 提高与法学专业有关的法律素质和法治理念。即通识教育阶段法学课程教学目标带有普法的目的, 侧重理念的培养, 重在提高学员的法律意识, 即学法、懂法、守法。专业教育阶段法律课的教学目标是重在提高学员的法律综合素质, 具备法律思维和专业的法律知识, 形成复合知识结构, 即守法、依法、用法。而在任职教育阶段, 则要以任职需要为出发, 针对武警部队专业化人才短缺的实际, 为政法工作培养具有较高研究能力、具备较高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的法律人才。

三、武警院校法律教学目标定位的实现途径

法律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方面, 统一规划, 统筹考虑, 实现不同的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1、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目前, 武警院校法律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滞后, 各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主要表现在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较多, 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部门法, 加之教学时间的限制, 致使很多内容讲不深、讲不透, 学历教育中一些课程设置太细, 一些内容与法律基础课重复, 而且有些内容缺乏针对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 整合课程体系, 取消与部队建设实际需要无关或关联很小的课程, 合并专业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针对不同教学目标, 在全面分析教学对象的基础上, 对教材进行整合, 分别组织编写适用于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士官教育的法律教材, 解决目前教材内容、重点不一, 标准不同的问题。对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课, 院校可根据自己特色教学的需要, 自主选择或编写。

2、提高法律教员整体素质

武警院校的法律教学, 既包括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还包括法律专业课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员既要有深厚的法律专业功底, 又必须对我国的法律体系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然而, 当前教员的整体素质与法律教学的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在学历层次、教学方法、授课艺术、科研能力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四种方法提高现有法律教员素质: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教员学历水平。如鼓励和支持现有法律教员脱产或在职攻读军地院校法律研究生, 定期组织教员参加军地院校的学历培训等。二是要求教员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迫使教员全面、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 提升知识水平。三是建立和健全武警院校教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制度, 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 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四是充分发挥学术科研的牵引作用, 鼓励法律教员进行学术科研活动, 研究教学规律, 探索教学方法, 提升科研水平。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8.考研目标院校分析 篇八

摘要:本文以任职教育实践为基础,从分析问题入手,提出了确立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把握的主要问题和构建策略。

关键词:任职教育;培养目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

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是任职教育院校在办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推进整体办学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我军新时期新阶段战斗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与其他类型教育衔接有偏差

任职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它与学历教育有机呼应,以学历教育为前提,其自身也有类别和层次,也是逐级分阶实施的。部分任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与学历教育和级间衔接的偏差。在与学历教育衔接偏差上,主要表现为确立培养目标的任职基础时,夸大地方院校科学文化和专业基础内容的差异,过分强调任职基础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复性地设置学科性痕迹较强的科学文化,特别是专业基础内容。在级间衔接的偏差上,主要表现为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交叉,不能清晰地区分初级任职教育与中级任职教育的差别,尤其是在专业前沿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上,有上下一般粗倾向。

(二)动态可变性不强

任职教育培养目标设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动态可变性,这是由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培养对象任职岗位不同,所需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也不同,同一培训层次培养对象个体间的差异,也表现出目标定位和培训任务不尽相同,我军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建设的动态发展,导致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随之动态变化;新武器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岗位任职能力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有的任职教育院校,对这一特征把握不准,将人才培养目标定的过死,不仅未给教学实践留出调整空间,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有盲目贪大求全倾向任职教育培养目标贵在准确定位,定位准确与否,决定培养目标确立的成效。就笔者掌握的情况看,有的任职教育院校在目标定位上有贪大求全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没有正确把握培养对象岗位任职需求,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规格定得过高,试图在短时期内,在一个培训层级里,就把学员培养成“指、技、管”兼备的全才。这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现象,必将造成本层级的培养目标主线不清晰,教学重点不突出,难于组织实施教学,难于进行培养绩效评估。

(四)表述不到位

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是将培养方向、任职岗位及能力素质规格和要求等方面内容有层次地具体表达。其最基本的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要有高度的明确性,指出期望培养对象发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说明这些行为和变化的相应内容;第二,具有可行性和可达性,充分考虑招生对象的条件和院校的教学条件。目前,部分任职教育院校在培养目标表述中存在目标要素不全,分目标中缺失“任职基础”项,总目标和专业业务分目标雷同成分多,两者看不出明显的总和分的区别;知识、能力、素质规格的要求表述过细,变成了相关课程目标的集合;行为动词使用不规范,不能有效区分知识性和理论性、应用性和操作性、素质性等内容的程度要求,并且存在“理解”、“掌握”、“具有”等行为动词张冠李戴等现象。

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目前,各院校都在根据有关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有必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对培养目标的认识,用实践经验和新的研究成果,重新审视和指导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一)准确把握军队院校教育目标依据

准确把握军队院校教育目标是确立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前提,把握不准军队院校教育目标,将失去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方向。我军院校教育目标,建立于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基础之上,体现了我军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方针,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具有鲜明的军队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军校培养人才的总要求,也是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概括教育目标的主要要素,可将我军现代教育目标表述为:培养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得赢”、“不变质”的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军事人才。任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军校教育目标是末和本的关系,任职教育的作战指挥、军事训练、部队管理、装备管理和装备保障等内容,必须体现“培养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得赢、‘不变质的需要”的要求;任职教育的政治思想素质、军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必须体现“具有科技精神,创新能力的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

(二)准确把握任职教育内涵和特点

对“任职教育”的含义,有很多研究成果,目前尚无统一表述,笔者以为,朱如珂教授的表述比较具有典型性:

“任职教育是指以获取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他认为任职教育具有继续教育的属性,但它不是一般的进修深造,而是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以满足任职需求为目的。而满足任职需求的对象不仅仅是逐级晋升的需要,而是所有军官和士官,职前的和职后的。这就从任职教育的本质上揭示了其内涵。

“任职教育”的特点,比较集中的表述有四点:一是指向性。任职教育培养对象针对明确的任职岗位,强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落实在培养目标上就是突出培养任职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生长干部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在职干部满足拟晋升职务需求。二是时效性。任职教育追求的效益在于学用一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学以致用”,学完之后进入角色早,快用;岗位任职中得心应手,好用;任职拓展时有空间,够用。另一方面是“与时俱进”,紧贴部队建设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培养目标规格,动态更新教学内容设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着力增强教学效果。三是实践性。任职教育的岗位指向性,确立了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任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实践优先为显著特征,依靠实践性教学和岗位实践的结合才能完成。四是多样性。这是由任职教育类型的多样性,学制的多样性和生源的多元性决定的。

(三)准确把握任职岗位需求

任职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满足学员的任职需求,我军任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这种“需”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直指岗位的具体需求,其深刻内涵是“产品”和“用途”的高度一致,任职教育强调培养军事岗位任职能力,要围绕“岗位”和“需求”培养人才,其使命不仅在于专业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作战指挥、部队管理、武器装备操作使用和管理等岗位任职能力。因此,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一定要准确把握任职岗位需求这个关键,既不能盲目攀高,也不能消极降低,做到部队有什么岗位就训什么人才,岗位需要什么就训什么。即按岗位需求确立目标规格,按任职岗位或武器装备型号设置专业,按知识、能力、素质需要设置课程体系,按培训对象特点组织实施教学,按军事训练与

考核大纲标准检验培养质量。

(四)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关系

培养对象的素质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全面发展是立足于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任职教育是对军队人才的群体教育,其共性体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趋同上;其个性体现在个体素质结构、个人创新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上。只注重共性,易造成“千人一面”;只强调个性,则易失去“整体目标”,两者都处于极端状况,不足取之。正确的选择是,既要注重满足部队对人才需求的统一性,又要注重学员个性发展的多样性;既要充分发挥学员自己的潜能与智慧,为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创造条件,又要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因此,在确立任职教育培养目标时,要着眼学员任职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及创造潜能的释放,将培养目标由整体分解到个体,再由个体集中到群体进行综合考量。在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要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强调以学员为中心;要突出学员个性培养,强调求异思维,要突出能力为本,打牢任职基础;要突出创新性教学,关注“发现”、“运用”过程。

三、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对策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是任职教育的顶层设计,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过程。它需要凝聚集体的智慧,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高质量完成。

(一)深入调查研究,获取足够信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确立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有足够的信息支撑。获取这些信息,不是靠学历教育的加减运算,也不是靠少数人经验的简单堆砌,更不是靠院校领导和专家的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于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见,开展调查研究,既是任职教育院校确立培养目标的工作方法,也是必须经历的程序。

在确立培养目标之前,最重要的是获取两类信息,一是基础信息,如军委、总部有关任职教育和办学转型的指示精神,军队院校教育目标,任职教育特点规律,外军院校经验等,这类信息,可通过深入学习、查阅资料和研究探讨获得。二是操作性信息,如部队岗位设置和任职岗位需求,这类信息主要通过调查研究获得。其途径有多种:到领导机关查询部队编制,组织人员到部队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对机关、部队领导和专家专题进行访谈等。值得指出的是,调查研究要有备而来,满载而归,必须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事先有具体计划和调研提纲,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和广泛收集资料,事后要做好去伪存真,加工整理,切忌搞形式、走过场。

(二)多层面结合,广泛性参与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不光是院校领导和机关的事情,而是全员性的工作。要集全院之智慧,举全院力量,形成院校领导、机关、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任职教育院校领导要把握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引导全院人员树立具有时代特征和任职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确立以学员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坚持面向部队、服务部队、适应需求的理念;确立彰显优势、强化特色的思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确立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思想,坚持打牢任职基础、强化任职实践的理念。院校领导还要亲自参与筹划,亲自参与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过程。任职教育院校机关,要承担起确立培养目标的组织实施责任,做好工作计划,确定方法步骤,明确责任分工,指导教学单位开展工作。要组织力量集中攻关,突破目标定位难点;采用试点先行的工作方法,推广典型专业确立目标的经验和成果,把握正确导向,规范表述和行为动词,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指导修改定稿。各系负责本单位各专业确立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组织所属教研室,按照院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学科专业带头人为骨干力量,以CBE能力设计模式为依据,按照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分析岗位任职能力——选择认知能力支撑点——确立培养目标的构建程序,确立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组织本单位专家初审把关。

(三)依托部队领导和专家,联拟联审培养目标

9.考研目标院校分析 篇九

》依旧很清楚地记得,2月26日晚上大概是11点查到的成绩:407分,当时握着鼠标的手颤抖不停,要说心情,那大概就是兴奋和难以置信吧!

谈到考研心得,我想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

当初选择报考华南理工大学,最决定的因素还是因为它离家很近,我是个很恋家的人,而大学选择了离家很远的青岛,让我懊悔不已!我很喜欢自己本科所学的专业(通信工程),所以在后来报考时,虽然知道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统考招生只有30人左右,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因为我总觉得,我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一定要能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和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看来,兴趣还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都不喜欢,如何坚持下去呢?

下面分别说一下我在考研各科上的心得吧!

政治理论:70

的政治变化非常大,多加了几门课。而且作为工科生,想必在大学的时候这些课都是临时抱佛脚过的。政治这门课主要还是靠老师教的。春季基本上是没在政治上花时间的。暑期的时候上了强化班,老师课都讲得很不错,风趣而有条理,听过一遍以后便有了基本的印象,知识点也基本上梳理过一遍了。上完课后一定要把老师上课的讲义看一遍的,这样才能加深印象。但我的政治失败的地方也是在这里,因为我是个看书极仔细的人,在这一遍上花的时间太多,导致最后基本上没太多时间背大题。

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可以配套做一些习题,我当时做的是专项训练,也就是冲刺班教材。我选择这个是因为觉得会有老师讲解。其实听说任汝芬的序列二也是很不错的,我当时也买了一本,但是很多不会的题在大纲上也找不到答案,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

到了最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背下大题或者做模拟题了。背大题不在于要把答案完完整整地背下来,而是看题目中的知识点,背清楚原理就行了,至于那些边边角角的话只要认真看了书临场发挥也能八九不离十的。

总结:政治这门课,看书时很重要的,我一直是看的大纲。另外我个人觉得真题即使是有变化也还是要看一下的。我自己是没做过真题,因此到了考场上还是觉得真题的出题方法还是和模拟题挺不一样的(特别是选择题)。但是从我的分数来看,还是看教材决定一切的。再者,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和别人比,经常看到有人在论坛上说自己看大纲看了七八遍云云,有些人可能就会心慌。我个人觉得关键还是看你自己在看书过程中掌握了多少,然后再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计划。

英语一:73

20的英语是众所周知的难,在考场上有点完全控制不住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英语好像只是象征性地复习了一下。我的英语基础还算不错,尤其是语法自认为还是学得不错的。

英语算是很早就开始复习的,大概从2月份开始背单词的。背单词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不断地背不断地遗忘。但是我个人觉得背单词并不是目的,我自己选用的是词根加联想和宫东风老师的那本词汇复习指南,两本交替使用。一直使用一本单词书很容易换了位置就不认识,所以还是选择两本比较好的。

英语最根本的还是真题,尽管很多人在考完年的英语之后说和以前的出题方式完全不同。但是不得不说,我们手上所拥有的最宝贵最有效的复习资料依然是历年真题。做题只是个手段,关键还是在于在做题过程中总结某类题型的出题技巧,然后让自己的思维方向顺着这个出题思路走。这里我还是推荐张剑的黄皮书,这本书真的是很好的,包括它附赠的一些出题技巧。

虽然宫东风老师经常说考研英语的成绩与基础并无太大关系,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是和基础有很大关系的。毕竟我们考数学一的人一般都不会在英语一上花太多时间的,所以基础很重要,做题真的知识手段。模拟题一般与真题还是有比较大的`出入的,所以不必在上面花太多功夫。

再来说说作文的问题,话说今年的作文让很多人头疼。我也是没写出好的来,图画描述部分知识只是泛泛而谈了一下,但是我个人觉得主体也就是个人见解方面还算是可以的。另外今年作文也还算阅卷比较松的。说说模板问题,我觉得模板还是要背背的,毕竟之所以能成为模板说明它还是个好东西。但是绝对不能完全按照模板去写,而要自己做一定的改动。大作文方面,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毕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阅卷老师一定是要觉得这个学生有思想,是个可造之材才会给高分的。

数学一:135

所有成绩中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便是数学了。因为在所有真题中我都没做过这么高的分。

春季的时候主要还是看教材,看教材还是有必要的,但是不用看的过分仔细(这也是我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在看教材上花了过长的时间)。教材上一些重要的定理比如中值定理啊、拉贝尔定理啊,这些定理最好找个本子连证明一起抄写下来,最后阶段再看看。然后一些比较典型的题也是可以记下来的。第一遍看教材很容易忘记,但第一遍的主要目的还是对知识做初步的回忆。课后的习题挑几道做一下就可以了,不用仔细做。做题主要还是第二轮的事情。

很多人说上数学的辅导班没用,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很有用的。高数部分上课还是挺有必要的,我上了强化班然后看复习指南,觉得是很有效果的。复习指南上的方法很好,但是自己看还是有点吃不透,上过课就好很多。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都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也没那么多。但是2010年数学一的概率部分还是考得很难,可能还是要重视一下。线性代数就看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即可,如果有条件听一下课那当然是更好,吃透这本书以后考研数学的线代部分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但是今年的线代选择题我仍然是有一道题一点头绪都没有!概率部分我看的是复习全书,其实随便一本书就好,关键还是要能逻辑清楚,数理统计部分要记清楚各种关系,然后自己多推导一下基本上就没有大问题了。

数学的真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仔细做十年内的真题。九几年的题我个人觉得好像和现在差得比较大,而且也很难,再加上时间有点来不及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是没做。真题一定要一套一套完整地做下来,因为在学科转换的时候很多人是一时间适应不了的,所以之前多做几套是很好的。

模拟题的话大家好像都推荐的是李永乐的400题,但是我自己因为时间来不及所以没做过,有时间的话做一下肯定效果也是不错的,毕竟已经有这么多年的口碑。还有李永乐的660题,也是很不错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盲点,我们自己很难注意到的,记得原来在论坛中有人说做完两遍660,选择填空就可以秒杀了,不过我也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做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看教材花了太多时间。

很多人都说数学要搞题海战术,但是很显然我是没有的。最后的成绩我自己还是很满意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关键还是要在看书做题时用心总结,总结提醒总结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做题。

专业课:信号与系统129

华工的专业课相比北邮那些名校而言已经是相当简单了,只要看好书就能得到不错的成绩。

看书要仔细看,把书看薄,将所有知识都串在一起去理解,这才算吃透。我是将课本和课本后的习题都仔细做了两遍(奥本的书每章都有70道左右的习题),书最后又过了一遍。真题只做过一套,因为没有答案,所以很郁闷地没有做下去,最重要的还是知识要掌握牢固。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心得,我个人还是觉得量并不是关键,关键还在看书做题的质(这样很不对啊,量变才能质变嘛)。大纲中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牢固,而且还要掌握好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对出题点敏感,每科都是这样。

再者,考研是场持久战,坚持很重要。其实众所周知一般考研能一直坚持好好复习的人最后都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的。没有必要每天都学10多个小时,这样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每天能学6―8个小时,最后阶段再稍微加一点时间,但是一直坚持,这样就好了。

考研的时候肯定也会碰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心情实在是糟糕,一天不学习也是没什么的,出去走一下,看看山看看水,回来之后能保持好心态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天天逼自己待在自习室里。适当的锻炼身体也是非常必要的,身体好了精神才会好,学习才会有效率!

但愿我的复试也会很顺利,但愿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能心想事成!

10.考研目标院校分析 篇十

当下定决心要考研的那一刹那,我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想法。在这个想法的后面需要的是大量艰苦的工作和努力作支撑。我要准备的东西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注意事项,而是要周密的计划,详细的制定时间安排。

的夏天一过,我第一次开始正视我的前途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有无非和每一个大三的学生一样,这么几条路:要么辛苦半年,争取一个本校的保研指标,要么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活,认真地找份工作,在成人的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最后一个就是拼命考上一个自己热爱的专业和学校,但这其中风险也可想而知。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爱冒风险的人。我喜欢每件事情做的有十足地把握,没有悬念,这样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比如说爬山,我就不喜欢那种特别危险的地方,那样我会没有一点享受优美风景的心情。如果没有我师兄对我的一番话,像我这样的想法的人,我是打算争取个本校的保研指标就算完的。那天还没有开学,我提前回到了学校,刚好遇见了本系的一个师兄,就问他现在怎么样,让我惊讶的是,他居然是考到了中央财经去学习了一个完全不相关的专业――经济。我们那天聊了很多,交换了很多关于未来的想法和打算,他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一定要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为了得过且过,以后是会后悔的。现在看起来,这句话太简单不过了,可知其中包含着那位师兄多少感慨,多少辛酸,我是清楚的。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经过一晚上心理挣扎,我决定报考我当时在本科就失之交臂的生命科学专业,学校就选择北京著名的学府――北京师范大学。为了这个想法,我开始认真的筹划,首先,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搬出了学校拥挤、噪杂的宿舍,在外面租了一个非常小的房间,然后我有开动员所有关系力量去北师大相应的学院去买珍贵的复习参考书籍和资料。最后,就把这些条件凑在一起,在小房间里没日没夜的复习起来。那真是非常枯燥的日子,我需要克服许多学习上、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困难。由于我本专业学的是化学,生物完全可以说是从头开始,有些时候一些专业词汇确实很让人头痛,一边看不懂要看第二遍,第二遍不懂就来第三遍,就这样反复揣摩,结合例题理解,硬是把那本制定教科书给啃下来了。为了考研,我暂时告别了那些“狐朋狗友”,原来每周一次的熬夜打牌打游戏全放在一边,任他们谁来找我也不管,只是埋头背单词。学习上的阻碍、玩的诱惑在心理煎熬的面前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我最害怕是过个节日什么的,所有的人都在外面欢呼,你却要更加用心的坐在桌子前好好学习,更可怕的是,学了一个下午,竟然什么都还不会,单词一个也记不住,专业课也没看进去几章,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很浮躁,总爱发脾气,为此被我撕碎的枕头也有好几个。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吧,我第一次考研失败了。我当时已经上了系里的调剂线,本是可以在本系调剂专业的。但是谁让我是天蝎座的,我要么不认定目标,一旦下了决心,就一定要达到目的,半点委屈也不行。就这样我踏上了自己第二次的考研之路。这回,我离开了那个学习氛围不足的城市,直接来到了北京,我带着行李,下火车的时候真的`是懵了,不是没有来过北京,而是当你要真正得到一个没有一个亲人的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时候,你的心中是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的。我对自己说了一句:“异乡人,开始吧!”这个时候,我直接来到人民大学附近,找了一间地下室,住了进去。这样开始了我将近一年的北飘生活。

北飘生活有苦有乐。每天的生活都大同小异,大清早就爬起来去人大占座,在自习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中午吃了饭就直接到教室里,累了趴着睡一会,每天的生活枯燥但充实,没有一分钟时允许发呆的,夏天酷热难当,冬天寒风凛冽,我都把它当作是磨练。

这次我调解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上次的考研复习,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怎么想方设法的获得那个学校的资料上面,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所谓的内部资料,这浪费了我不少的时间。这次,我到北京直接复习,在资料和咨询方面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有什么考研方面的情况,我都可以最快的知道。剩下的事情就是全心全意的复习了。

我把英语的复习重点放在单词方面。由于我的阅读算相对较好的部分,但是作文则要提高得较多。于是我着重开始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我用的方法比较笨,其他什么诀窍也没有,只是对照着那本考研词汇,进行记忆,第一遍的时候,我每个单词都不放过,遇到被不出的就做上一个记号,这样过一遍以后,第二遍的时候就只背那些做了记号的,如果再有卡壳的,就继续做一个记号,以此类推,这样,从记号的个数上面就可以知道,哪些单词是要重点记忆的,哪些是稍作浏览就可以了。我觉得这种方法对我来说很有效,因为这节约了我的精力和时间,能够把时间花在专业课上面。这叫做将时间做最优化处理吧。

关于政治,我和其他的考生备考过程是差不多的,在十月份的时候才去报了个海文的政治全程辅导班,这里说依据,海文的政治老师真的是没话说,即短短的七天,就把所有的政治科目的考点一个不落的全部仔仔细细的分析了一遍,这七天可以说我连做梦都是在学政治。课程十分紧,没有讲完的考点就算拖堂也不会拖到明天讲,我一般只知道,考研辅导老师是到点就走人的,多讲一会也只是开口闭口讲钱,不像海文的辅导老师,给我们讲好话让我们再多上一会。于是,在我听课的人大世纪堂出现了很奇怪的一幕,晚上七点了,学生不住喊,饿了,要休息一下,老师则会说:“再等一下,这个点我们要再提醒一句……”可能是由于老师负责任的态度,我的政治基础打得很牢实,虽然随后没有过多的复习,但等到十一月中旬的时候,我再拿起政治书和笔记的时候,那些知识点一个一个清晰的蹦在我的脑海中。当然仅靠这一点时间,政治是学不好的,至少是考不好的。还要多做题,多搜集题目,多总结。我的政治分数只有80分,我总觉得当时如果能够多学会能更多。

现在讲我的专业课,这是我的重头戏。生物专业不需要考数学,所以我的专业可以共有300分,因此尤其重要。我复试的时候,老师看我是跨专业考生,在专业课上问的尤其多,可见老师在这方面还是相当谨慎的。我的专业课考得是年级的第二名,可以说还是有点心得的。我并没有不顾不管地去搜寻那些本校学生的笔记和讲义,我觉得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教科书是一样的,只是每个老师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会把侧重点放的不同,但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他更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其地运用情况,如果只是一味的死背,对任何专业都没有好处的,你可以学习的时候有所侧重,但是我一直认为专业课基础性很重要,之间的牵连性很大,特别像这种实验科学,需要自己的想法很多。我把掌握并理解专业词语作为第一项工作,每一个都不放过,可能在不同的实验出现不同的现象,一定要理解,此外我还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比如代谢那几章,等我看完以后,我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拿来一张大大的纸,自己用一个网络图把这些变化全部画出来,每个反映要什么条件,产物是什么,需要区别的是什么,现象是什么,有可能引起的其他反应是什么,通常我的这一张图不仅仅概括了本章的知识,还可以带出相关的考点。现在我还很自豪自己能画出那些网络图,看过的人都很佩服我能够这么全面掌握这些细节考点。

剩下的就是调节心态的问题。我在北师大考试,然后回人大的地下室。最后一门考完了,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等我快骑车回到地下室时,突然下起了大雪,我抬头眯着眼睛看着路灯发呆,说不出的滋味犹如地热一样,从脚底慢慢冒上来,等到了心脏的时候,时间仿佛停止了,只有那些旋转的雪花和我,以及那些考研走过的岁月……

阳春三月的北京十分美丽,我和我的坐骑穿过北师大南门前的林荫小路,参加复试,老师很和蔼的,问了挺多专业课的问题,我一一老老实实作了答,经过了等待复试结果的日子,然后就是顺理成章的接到我的录取通知。

11.技工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技工院校 班级文化 建设目标 特色

技工院校与普通中小学、大学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应突显自己的“技校特色”。根据2014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结合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我们把技工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确定为:以班级文化建设优化班集体建设为近期目标,强化班级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影响,为学生营造和谐、美好、团结、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最终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职业素养为根本的班级文化。其特征为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力量,使班级文化与学生职业发展、与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

技工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建设目标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一致

1.以就业为导向

(1)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注重就业引导,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在进行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时,可以在班级悬挂本专业代表人物的画像和简介,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榜样;开辟专栏展示以“就业”为主题的相关资料或学生作品,使“就业”的意识和专业的要求深入学生思想。

另外,开展企业调查、职业体验、邀请企业领导、优秀毕业生回学校来传经送宝等与职业有关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进一步的体验。

(2)突出专业兴趣和职业技能。在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的基础上,班级文化建设要突出专业兴趣和职业技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专业技能展示、比武、竞赛、交流等活动,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了专业技能,引领学生的专业成长。

2.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确立班级精神文化核心。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职业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确立有班级特色和职业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核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共同的班级文化理念(共同制定并遵守班训、班规等)进而形成以集体教育为主的教育氛围,带动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不断调整、改善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利用“森林效应”促进个体进步。利用主题班会、道德讲堂、国学文化讲堂等教育园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宣贯职业素养、职业要求,让学生树正气、明是非、辨善恶、懂进退、知荣辱、会言行。

(2)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相结合。班主任结合通用职业能力建设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自觉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结合起来,采用有效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班级浓厚的学习、锻炼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将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技工院校的学生离开学校之日便是踏入职场之时,只有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无缝衔接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顺利地融入职场。

1.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文化接轨

企业的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包括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高效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融洽的团队管理队伍。班级的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公约”或者“班规”等,在制定这些制度时要考虑与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接轨。例如遵守时间、服从上级安排;物品摆放有定位、卫生达标;实训操作要符合规程;注重仪容仪表、着装符合要求等等。学院近年来一直扎实开展施行的“五常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是将企业管理规范的精髓与学校的育人文化有机结合的范本,班主任依托学校营造的大环境,严格执行“五常”,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为学生走进职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化接轨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形成和提高企业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公信力等,对员工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希望员工具备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奉献、责任等企业精神,这些企业需要的精神品质完全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实现。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前要做好计划,预设学生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还要考虑帮助学生形成这些品质的途径。具体途径和方法包括: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班级文体活动,学习活动等。

三、小结

目前技工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班主任在思想上认识到位,树立正确的目标,才能扎实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受益。

12.考研目标院校分析 篇十二

品牌是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从产业的视角, 品牌的基本价值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产品利润。品牌作为产业链条上的终端节点, 具有很高的增值率, 能产生重大市场价值;品牌能够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产生很高的附加值, 从而在竞争中获取巨大优势。二是品牌形成过程, 就是一个优化结构与配置、提升效率与效益的过程。品牌的价值对女子高职院校进一步走向开放、实施院校经营、建构现代高职院校体系的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启示。

一、目标

女子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与女子院校的结合, 具有显著的市场属性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总体上, 女子高职院校可以而且应该在以下四个重要方面形成品牌价值:

1. 学科品牌。

学科的基本之义即在于对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综合、创新, 使之更具有传承性, 构成教育的重要基石。现代社会中女性正处在由传统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的转换, 作为知识女性社会人格初步养成的重要阶段, 女子教育的学科建设, 其意义不仅仅限于简单地提供一整套的生活、学习、工作的解决方案, 更要彰显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女性的人文情怀。这些课题促使女子教育重点关注女性生理、心理、认知、人格等方面的特征, 以及女性文学与文化、女性教育与心理、女性伦理与礼仪、女性形象与服饰等。这些深具深厚社会文化基础的女性命题, 均应成为女子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奠定品牌形成的天然优势。学科品牌是女子高职院校品牌中最基本的品牌。

2. 专业品牌。

专业是联系学科与社会职业需要的纽带, 既蕴含深厚的学科积淀, 又体现强烈的市场需求。专业品牌体现出院校对市场需要的满足程度, 具有强烈吸引力。品牌专业必须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强盛的生命力, 并且容易形成竞争优势的成熟专业, 能够带动学科的发展。女子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据2012年成立的上海女子教育联盟做出的调研, 最受欢迎的女子教育专业是“心理咨询”;在非学历教育课程中最喜欢的短期培训方式是“讲座”;在联盟推出的职业技能、专业提升、婚姻家庭、女性修养四大板块中首选的是“女性修养”, 其中最大需求是“社交礼仪”。此外, 旅游、文秘、服装设计、幼儿教育等也属于女子优势专业。这些调研对女子高职院校打造专业品牌提供重要启示。

3. 课程品牌。

课程是达成教育目标的载体, 是实施教育过程的基本方式。通过这个过程, 可以培养出具备性别平等意识、性别分析能力和行动力的优秀女性人才。课程品牌是体现女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大标志, 不少女子院校纷纷打造特色课程, 效应良好。据悉,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曾经推出女性教育特色课程, 由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花三年时间酝酿、设计, 按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素质与提高发展两大块。基本素质类课程中包括侧重社会责任感培养和道德水准提高的“高尚女性—女性与伦理”, 培养内外兼修气质的“魅力女性—女性美学”, 强化法律维权意识和能力的“自强女性—女性与法律”, 学会从容应对纷繁社会的“独立女性—性别与社会”等8门课程。提高发展类课程则包括培养家政管理能力的“能干女性—现代家政”, 提高沟通能力的“积极女性—女性沟通学”两门课程。金陵女子学院的探索给予女子高职院校课程品牌建设重大启示。

4. 文化品牌。

现代教育并非单纯的专业技术教育, 更是培养社会公民的过程。伴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共识, 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花费巨大的教育份额施之于素质教育, 更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现代高校普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打造文化品牌, 进一步促进院校教育走向完整, 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女子高职院校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 背后是深厚的中华女性文化根基, 具有品牌建构的天然优势。在植根中华文化基础上, 不少女子院校纷纷加强与域外女校的联系与交流, 积极汲取域外先进文化, 促进文化融合, 在此基础上形成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品牌。

以上四个目标, 涵盖了当前女子高职院校发展中质量与效率、技能与素养、市场与院校等重要要素, 并隐含着师资、学生、资源配置等重要命题, 构成女子高职院校运行的基本框架, 奠定了品牌打造的重要基础。

二、方式

品牌打造是个复杂的过程, 急需一整套实施方案, 涵盖多重要素, 并需进行较大投入, 在实践中不断磨合。

1. 提升理念、架构制度。

女子高职院校应深刻体认到在市场机制和开放性办学的背景下, 现代社会以女性为特征的品牌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能够带来巨大市场利益。因此, 应积极树立品牌意识, 使品牌意识熔炼为整个院校共识, 并上升到院校发展战略层面。在此基础上, 形成与之匹配的办学理念。如质量理念、特色理念、开放理念、精英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院校经营理念等等。在理念架构基础上, 通过有效的制度架构和资源配置, 积极引导、推动各教育要素逐渐形成品牌化发展态势。如教师、学生、实验室、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创新文化等多层次、多类型品牌。

2. 顶层设计、差异发展。

女子高职院校应集中资源加强对自身非凡独特性的挖掘与塑造, 在整体设计上投入资源。如成立女子职业研究中心、女子教育研究中心, 对行业、企业、产业链、职业岗位进行深入挖掘, 分析论证当前人才市场女子人才的层次、类型、规格、发展趋向, 形成涵盖诸多指标的人才分析库。在此基础上, 结合本校实际, 包括发展方向、价值取向、拥有资源、具备能力等要素, 形成差异性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在某个独特的领域形成重大优势。

3. 把握特色、精英培养。

女子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精英培养对品牌形成的重大意义。一是积极寻觅市场需求, 科学调研, 根据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 打造女子优势专业, 如学前教育、小学教师、文秘、服装设计;逐渐取代普遍性、缺乏优势的专业。二是控制规模, 集中资源, 实施精英培养。不寻求全线出击、全面发展, 而是集中有限的资源, 重点打造, 提升质量与品质, 形成一批具有特定优势的专业与课程。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 对技能竞赛、项目竞标、企业冠名等路径, 吸引企业参与;积极拓展女子特色的校园文化, 开展服装、模特、化妆品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女子院校的交流, 共同开展活动;邀请知名女性参观学校、讲演。

4. 打造标准、引领方向。

女子高职院校应高度关注整个女子教育体系的发展, 深刻体认到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整体优势。而一体化的发展必然带来标准问题。形成标准就是形成领先优势, 可以通过提高门槛、提高标准来限制准入, 削弱对手的优势。对院校而言, 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人才标准。女子高等教育作为一种规模较小的专门性教育类型, 其技术标准与人才标准尚未形成共识, 因此, 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女子高职院校可以在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引领方向, 形成标准, 最大限度发挥品牌价值。

5. 开放办学、注重经营。

品牌是在开放的环境里, 在经营的理念中形成的。品牌是一个涵盖多种要素的整体, 需在市场中不断运行、不断修订才能最终形成。女子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扩大开放, 积极吸引优势人才, 并积极鼓励学校教师下企业深造, 鼓励学生创业。此外, 随着国际化教育交流的扩展, 女子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抓住时机, 拓展与世界知名女校的联系与交流, 进行联盟式发展战略。这是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径。同时, 要树立经营院校的理念。汲取市场机制下有利于品牌形成的各种体制、机制, 进一步强化院校与市场 (行业、企业、产业链) 的联系, 使市场成为院校办学的主要依据, 以市场需要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动力, 以是否符合市场需要作为判断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以上五种方式, 互有联结、相互影响,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构成了品牌打造的基本路径。品牌战略正是在对传统弱点进行修订的过程中, 使院校焕发出新的教育生产力。

三、结语

市场机制主导下的教育、人才市场, 品牌的意义在逐渐显现。品牌战略就在于通过市场运行,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结构、保障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最终实现专业化与集约化发展。企业为此不断投入资金与技术。女子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 具有显著的市场属性;作为女子教育, 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由此奠定女子高职院校品牌战略的天然优势。品牌战略, 是女子高职院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为女子高职院校与市场的深度结合架构起一道桥梁, 进一步拓展了未来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光潮.产业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6) .

[2]林惠.高职院校品牌战略[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肖理想.学校品牌的战略定位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 2008.

[4]闫德明.学校品牌的含义、特性及其创建思路[J].教育研究.2006, (8) .

上一篇:银川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下一篇:父爱如山 母爱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