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10篇)
1.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 篇一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者:
【学习目标】
(1)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重点);
(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重点)。【学习重点】: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课堂导入】
播放录像《海内外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以此导入。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炎黄战蚩尤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
(三)、尧、舜、禹的“禅让 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文初祖’ ?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合作探究】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精讲点拨】
1、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3、“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4、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者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四、【达标检测】
(一)、基础落实 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二)、能力提升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习了
六、课堂反思
2.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 篇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知道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与交流,了解我国传说时代的历史状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禅让”的含义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华夏之祖的传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人民历来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称呼的来源?
(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祖先,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炎黄战蚩尤
1、看P13黄帝像,阅读导入框内容,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请一位同学讲讲炎黄战蚩尤的故事。
3、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 交战双方
交战地点
交战结果 炎、黄二帝与蚩尤
涿鹿
炎、黄二帝胜
4、华夏族是怎么形成的?
炎、黄二帝战胜蚩尤之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通过长期的杀伐争夺而最终趋向联合的。
他们对社会发展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因此得到民众的景仰。读p13孙中山的话,黄帝对人类文明又有哪些贡献呢? 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P13上插图,思考:
1、后人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相传:(仓颉)发明文字,尝百草,指南车
造房
(嫘祖)养蚕生巢丝,观察天文星座
造船,建宫室
——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人文之祖。
2、P14动脑筋: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出乐谱,等等,这是可信的。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或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还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谁能说说他们分别是谁?
尧、舜、禹的“禅让”
1、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2、他们为何会受到人民爱戴?(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治水有功
3、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是如何产生的?
推举。这种用推举贤能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4、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举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等。
5、我国古代“禅让”制下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几位?分别是谁?后来还有没有?为什么?
尧→舜→禹——禅让(公天下)——原始社会 禹→启——王位世袭(家天下)——奴隶社会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公元前2070,禹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禹以后开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延续到1911年清朝的灭亡才结果。
三、课后思考
(1)“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四、作业
1、完成同步探究和填充图册
2、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内容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哪项相传是黄帝的发明()
A.发明医药
B.发明陶器
C.发明车船厂
D.开辟集市
2、养蚕抽丝的技术相传是谁发明的()A.黄帝
B.炎帝
C.嫘祖
D.女娲
3、以下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曾经联合打败蚩尢部落 C.关系亲密,从示发生过战争
4、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A.尧
B.舜
C.禹
D.鳏
5、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请说说他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
课堂小结
炎黄部落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形成华夏族。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则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时代开始了!
课后习题
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请说说他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
3.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 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并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天地,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词卡、字卡。(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谈话:请同学们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板书课题,注意观察“青”的写法。
3.教师引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1.学生汇报。
预设1:图上画了一只小青蛙。
预设2:小青蛙在禾苗中捉害虫。
…………
2.识记“青”字,齐读课题。
3.汇报交流。
预设1:我喜欢小青蛙,因为它长得很可爱。
预设2:我喜欢小青蛙,因为小青蛙能捉害虫。
………… 1.我会填。
(1)“青”的部首是( ),组词( )。
(2)我喜欢小青蛙,因为它能。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12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自由读课文,将容易读错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3)同桌互相学习生字:圈出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齐读生字卡片。(3)开火车读字,并组一个词。
3.指导学生观察“清”“晴”“睛”“情”“请”的特点,相机通过偏旁识字。
4.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带有“青”的形声字。
5.指导学生当小老师识记其他生字:眼 保 护 害 事 让
病
(1)出示学习要求:教大家读读字音,说说字的意思,讲讲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2)指导学生按要求汇报交流。
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1)学生读生字。
(2)自由读课文,根据注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相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汇报。
(1)学生个人读生字卡片。
(2)齐读生字卡片。
(3)开火车读字,并组一个词。
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生字“清”
“晴”“睛”“情”“请”,了解偏旁特点。
4.汇报带有“青”的形声字。
预设:蜻 婧
5.学生当小老师教组内学生识记其他生字。
(1)组内按要求学习生字。
眼 保 护 害 事 让 病
预设:
加一加:眼 保 护 让 病
形声字:护 让 病
字谜:事 害
…………
(2)学生交流自己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2.比一比,看谁能够把儿歌读得正确、流利。
3.我的发现。http
“清、晴、睛、情、请”这几个字的右边都是( )字,“清”的左边是( )旁,说明和( )有关;“晴”的左边是( )旁,说明和( )有关;“睛”的左边是( )旁,说明和( )有关;“情”的左边是( )旁,说明和( )有关;“请”的左边是( )旁,说明和( )有关。
4.我能送字宝宝回家。(连一连)
眼 保 护 害 事 让 病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上下 左右 半包围 独体
结构 结构 结构 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用时:17分钟)
1.要求学生开火车读会写字并组一个词。
2.引导学生观察“青、清、晴、情、请”,并注意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请”的写法。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实物投影,展示优秀作业,组织评议。
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闯关游戏,巩固生字。
2.仔细观察字形,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3.边看教师范写边书空,感知“言字旁”的写法。
4.认真描红,临写生字。lspj5.欣赏同学写得好的字,并说说好在哪里。
5.我会漂亮地写字。
四、再读文本,感知内容(用时:6分钟)
1.引导学生再读儿歌,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小青蛙?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一画。
2.教师导学:你喜欢小青蛙吗?
3.指导背诵儿歌。 1.学生组内读文,边读边圈画相关词句。
2.学生汇报,了解小青蛙是益虫。
3.在教师指导下比赛背诵儿歌。
6.你知道为什么要保护小青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能把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4.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 篇四
导学案
作者简介
品味成功的艰辛——王海桐
王海桐,198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1年在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中毕业,是当年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以713分考取了北京大学金融系。高中时期最爱看的书是《金锁记》《灌篮高手》以及蔡志忠漫画等。她最欣赏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教育时常说的话: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识记知识必备
一、读准字音 单音字
(1)双钳(qián)
(2)懵懂(měnɡ)
(3)沙砾(lì)...(4)尴尬(gān gà)
(5)攥住(zuàn)
...(7)浑浑噩噩(è)
(8)呓语(yì)
..
二、用准词语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刻骨铭心:形容感受极深,永远不忘。
(2)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了下去。(3)桀骜不驯:桀骜,性情暴烈,倔强;驯,驯服。性情凶暴,不服管教。(4)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的样子。(5)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6)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不知如何是好。(7)玉树临风: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8)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缈的或虚幻的事物。
(9)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从不分离。2.辨析正误
在这次比赛中得了冠军,他围着赛场狂奔着,呼喊着,那得意忘形的样子,让大家都有....些啼笑皆非。....辨析:“啼笑皆非”意思是让人哭笑不得,原因是遇到了“尴尬事”,此处不合语境。
(6)逡巡(qūn).(9)恬静(tián).
探究文本研读
应用体验之旅
(时间:40分钟 满分:42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螃蟹(xiè).B.呓语(yì)
.D.希冀(jì)
.逡巡(qūn).呜咽(yè)
.
拙劣(zhuó)懵懂(měnɡ)..恬静(tián)
惩罚(chěnɡ)..C.豁然(huò)
刹那(shà)
攥住(zuàn)
干瘪(biě)....挫败(cuò)
诠释(quán)
横行(hénɡ)...解析:A项,“拙”应读zhuō;B项,“惩”应读chénɡ;C项,“刹”应读chà。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沙砾 幼稚 芭蕾舞 海市蜃楼 B.拨河
绚烂
爆米花
只赚不赔 C.枷锁
灌木
辩论赛
云淡风青 D.植根
悬念
实验班
跌跌踵踵
解析:B项,“拨”应为“拔”;C项,“青”应为“清”;D项,“踵踵”应为“撞撞”。
答案:A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样的心理障碍和十三四岁特有的________与不驯,“成就”了我初中三年灰色的心路历程。
②这些青春之歌中的________,却是我们身体中无法磨灭的年轮。
③世事尘嚣,尤须心灵________,置身于人才济济的理科实验班,面对着更加残酷的竞争,但求能宁静地面对上苍。
A.固执 旋律 恬静
B.偏执 韵律平静
C.固执 韵律平静
D.偏执 旋律 恬静
解析: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偏执:偏激而固执。旋律: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 2
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恬静”比“平静”词义更丰富。
答案:D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虽然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由于我是个拙劣的小偷,使我无辜的母亲不经意间受到连累。
C.铃声响起,他急忙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着普通话的中年男子的声音说:“你被录取了。”
D.这种压力,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强大,以致我在高考模拟中发挥失常。
解析:A项“虽然”改成“即使”;B项“由于”或“使”去掉一个;C项“传来……的声音”是一完整的句子,后面又出现了谓语动词“说”,两个句子混杂在一起,形成句式杂糅的语病。
答案: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少年听雨,青年听雨,也在异乡,那是在祖国的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柔风细雨,不是北方的个性,只有领略过北方豪雨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北方的魅力。
①忽晴忽雨,豪爽淋漓,一如北方汉子草原牧民的脾性,一如在黄土高坡上高唱信天游的陕北人
②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真个是豪气冲天 ③骑在自行车上,大雨淋了个透,阳光很快就晒干了 ④在风沙弥漫的北方,绝没有细雨如丝,要下就是瓢泼大雨 ⑤那雨从天而下,冲刷一切,荡涤一切,忽而又雨过天晴,阳光灼灼 ⑥在北方,永远不用带伞 A.④②⑤①⑥③
C.⑥⑤③②①④
B.④⑤③②⑥① D.②⑤④③①⑥
解析:A项,④句承接上文“北方”。②句具体写“瓢泼大雨”。⑤句写“瓢泼大雨”的作用和北方“雨”“晴”变化的特点。①句用“忽晴忽雨”回应上文。⑥句③句续写“雨”“晴”变化的特点,③句解释⑥句。
答案:A 3
二、阅读鉴赏(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想象鸟鸣的幸福
曾 柱
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这缘于它们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的大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一粒粒细小的鸟鸣,像赤脚农夫在软软的耕地上撒种时脱手而出的种籽,唤醒牛马,唤醒村庄,唤醒道路,唤醒树林,唤醒房屋。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在接近最乡村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②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记得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③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国画简墨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④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色
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乃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⑤这些可爱的小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最亲密的联盟。”
⑥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于我来说,对于蛰居在钢筋水泥里的人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6.第①段中鸟鸣声“唤醒”牛马、村庄、道路、树林、房屋,无理而妙,请说说用“唤醒”一词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拟人和反复的手法,表现了鸟鸣给我们带来的愉悦、生机和美妙,表达了对鸟鸣的赞美。
7.说说第④段中“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一句所表达的意蕴。(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鸟鸣声与乡村始终保持着和谐状态,动静相宜;②从侧面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安详。
8.文章最后一句说“对于我来说,对于蛰居在钢筋水泥里的人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作者为什么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又有何深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文通过想象,描写了一系列美好祥和的画面,表现了鸟鸣声带给我们的快乐。(解释鸟鸣的美好)(2)作者之所以只写想象的东西,正表现出了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这种美好东西的缺失。在美好的画面下面,我们不难读出作者的遗憾与伤感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对美好环境的憧憬与期盼。(3)现代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灾难。针对这一情况,作者以散文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思考: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分隔,而应是双方的和谐共处。
三、表达交流(12分)9.下面是对王海桐的介绍文字,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使之成为一段完整的文字。(6分)①她的散文《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于2005年入选广东版高中语文教材。②王海桐,女,2001年应届毕业于成都石室中学,以四川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③2005年本科毕业,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加入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④2005年夏天,曾经参加北大招生网组织的“大学学业安排与人生规划”在线咨询活动。⑤曾代表光华学院赴台湾大学、美国曼隆学院交流,大三暑假赴香港参加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实习项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②⑤③④①
10.针对王海桐的“不好意思”,你有什么话要说?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200字左右)(6分)
当北大女生王海桐的文章被选入广东高中教科书一事接受记者采访时,三处提到了“不好意思”——一是对自己偶然当上高考状元“甚至有些‘不好意思’”;二是对很多单位向你约稿谈高考状元个人感言“这样的文章很不好写,也有些不好意思写”;三是为什么把自己的生活写进文章时,“不过我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让太多的人知道了我心里的想法”。
5.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知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及其实质。
2、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缺点。
3、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过程中,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难点】三大改造的形式、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学法指导】联系生活,合作探究,理解历史大事,学习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
【导学过程】
一、预习本课,完成下面的知识点,并标记在书上。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的原因:我国农业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
2、形式:把个体农民、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3、目的:走的社会主义道路
4、实质: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
5、起止时间:
6、概况:年,河南合作化的,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起止时间:
2、形式:国家逐步发展企业的3、政策: C三大改造的完成时间:
意义:实现了转变为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3、缺点:存在、等缺点
二、合作探究,小组活动,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可补充
1、三大改造指什么?起止时间是?各采取什么形式?
2、公私合营的含义是什么?我国哪些城市首批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什么是赎买政策?这种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读书25页动脑筋并分析回答问题
比较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有何不同之处?(提示:可以从所有制形式及意义等方面比较)
【课堂小结】
1949 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达标检测】
6.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篇六
设计张丽梅 史晓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第一课时 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搜集有关《诗经》、乐府、绝句、律诗、词的常识;了解“风、雅、颂、赋、比、兴”。
3、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两首诗词的重点字词:
2、两首诗词的名句:
3、两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
4、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两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2、品味鉴赏两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
3、把两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
五、学生小结 当堂检测
1、背诵、默写两首诗词。
2.给下面字注音。冢()窦()雉()羹()贻()戍()貂裘()
3、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2)《十五从军征》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3)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的句子是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
(4)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
5、下列选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
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B、一、二句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C、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朝廷用人不当。D、诗人表达了对戍边士卒极大的同情,并希望象“飞将军”一样杀敌立功。
6、对理解《十五从军征》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五从军征》描写一个服役65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剧境遇。
B、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从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及近,逐层描写。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饿沉重苦难。
7、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的从戎生涯。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州终老此生。
第二课时
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满江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诗词。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5、两首诗词的重点字词:
6、两首诗词的名句:
7、两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
8、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两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2、品味鉴赏两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
3、把两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
五、学生小结 当堂检测
1、背诵、默写两首诗词。
2.给下面字注音。万兜鍪.秋容如拭.侬蛾.眉莽.
红尘
3、理解性默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2)、化用《登高》中的句子是《满江红》
(1)、表现作者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的诗句(2)、表现作者不甘雌伏的巾帼豪情的诗句
学习《朝天子咏喇叭》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诗词。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3、本首诗词的重点字词:
4、本首诗词的名句:
5、本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
6、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本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2、品味鉴赏本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
3、把本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
《公输》导学案八年级下册共1课时
设计:张丽梅史小波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3、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至于郢.()敝舆.()鲋.鱼()守圉.之器()禽滑.厘()短褐.()麋.鹿()楩.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字音、重音与节奏。
3、教师指导朗读,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4、理清行文思路: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提示: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哪几个步骤?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找出自己的疑惑。
我的疑惑:
当堂检测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并整理出本小组
内的疑惑。我们组的疑惑:
五、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墨子是怎样使公输盘理屈词穷的?
2、墨子在说服公输盘和楚王时,采取了什么方法?
3、公输盘最终是用什么逼楚放弃攻宋的?本部分你想到了一个什么成语?
六、总结升华:
思考、交流: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八、当堂检测
1、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至于郢.()敝舆.()鲋.鱼()守圉.
之器()禽滑.厘()短褐.()麋.鹿()楩.
楠()
2、解释加黑点的字词
(1)起.于鲁________(2)请.说之________(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5)虽然.________(6)以.
牒为械________(7)待楚寇.
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
也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宋何罪之有?胡不已乎?胡不见我于王?此为何若人?
五、学生小结
1、背诵、默写《朝天子咏喇叭》
2、理解性默写
(1)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2)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3)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4)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5)用抒情点名主旨的句子是
7.第2课《最可爱的人》导学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2.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
2、能力目标: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本课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知识链接】
1、历史上的类似事件
日本在1894年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进而以朝鲜为跳板,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2、战争的两个阶段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第一次战役: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战役,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000多人。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
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志愿
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
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
37°线附近地区,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
击。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人。
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
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3、参战方兵力:志愿军共计240万
伤亡情况:中朝军队伤亡63万余人
主要指挥官:彭德怀;麦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
4、停战协议签署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
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没有取胜的条约上签字的将军。
【学法指导】
阅读本课课文、看世界地图,了解中朝位置、收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导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标划
抗美援朝
1、背景: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2、原因:
(一)美国的侵略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朝鲜政府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年月,率中国人民开赴朝鲜前线。中朝
人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附近。
5、战斗英雄事迹:
(1)黄继光:_________战役中的战斗英雄,用_________堵住敌人的机枪射
口,自己。
(2)邱少云:为了保证和,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
6、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__。
7、结果:_____年____月,_____被迫在上签字,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二、合作探究
1、阅读导入框内容,这首歌名是什么?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鸭绿江的战略
地位是什么?阅读自由阅读卡,请简单介绍“三八线”的含义。
2、朝鲜战争爆发后,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的高级参谋,你认为中国该不该出兵?请阐述你的观点。
3、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请举出两位英雄人物
4、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做出了重大牺牲,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
利。请你谈谈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小结】
整理本课知识点,包括战争的起止时间、原因、目的、重要人物、结果,胜利的意义
四【达标检测】Xkb1.com1、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多选)
a.朝鲜内战爆发 b.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c.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d.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帝国主义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表现有:
a.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b.出兵朝鲜,威胁中国边境
c.阻止中国解放台湾d.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3、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根本目的是:
a.援助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弱小邻国b.决心迎战强大的美国 c.打破外国封锁为解放台湾作准备d.保家卫国
4、“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语是指
a.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b.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越南人民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
5、下列人物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其中用自己的胸膛堵敌人机枪的是: a.黄继光b.邱少云c.罗盛教d毛岸英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11)
材料2 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引自《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1950.10)
回答:
①材料阐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的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
④这场战争的结果怎样?
8.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术》导学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诗歌、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怀民生的高尚情操。
【讲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情境一:进行“唐诗知多少”的小竞赛。隋唐文化高度繁荣,可谓群星璀璨。情境二:欣赏组图《美丽的莫高窟》。探索神秘敦煌,领略隋唐文化。
二、自主学习
1.问题导学
唐代文学艺术高度繁荣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自主练习
①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的繁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流传下来的有近万首。李白:被尊为“ ” 代表作:《 》《 》《 》
诗歌特点:
杜甫:被尊为“ ” 代表作:“ ”、“ ”
诗歌特点:
白居易:代表作:《 》《 》;诗歌特点: ②书法与绘画
楷书:“颜筋柳骨”是指 和 的书法。
草书:张旭创造了“ ”,人们称他为“ ”。怀素的草书写得更加。绘画:唐初画家阎立本以 著名。
盛唐画家吴道子,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造诣很高,被人们尊为“ ”。
③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又称,大部分开凿于 时期。是我国最大的 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④音乐和舞蹈
音乐:著名的音乐家有隋朝的 和唐朝的 舞蹈:代表作有健舞《
》、软舞《
》。
三、合作学习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自主练习中的疑难问题。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质疑: 。2.教师质疑:
①唐代文学艺术高度繁荣的原因有哪一些? ②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大诗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③想一想,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经历千余年仍保存较好的原因有哪些?
五、总结升华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在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时达到了新的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国诗歌黄金时代的杰出代表;“颜筋柳骨”成为楷书的标杆;绘画有阎立本、吴道子;音乐舞蹈成就非凡;敦煌莫高窟更是闻名世界。隋唐文化是中国的骄傲,中国文化是世界的骄傲!
六、课后学习指导
1.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A.骆宾王
B.王维 C.李白
D.杜甫
2.郭沫若先生说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指的是()A.李白 B.白居易 C.苏轼
D.杜甫
3.《玄秘塔碑》是下列哪位书法家的作品()A.柳宗元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杜甫
4.唐玄宗时期歌颂唐太宗武功的舞蹈是()A.《秦王破阵舞》 B.《剑器》 C.《霓裳羽衣舞》 D.《飞天》
5.诗风以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著名的唐代诗人生活在:()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6.下列关于敦煌莫高窟,说法正确的是()①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
②位于陕西敦煌
③又称为“千佛洞” ④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古人把在某一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人称作“圣”或“王”,写出下列相对应的人名:
医圣—— 书圣—— 画圣—— 诗圣—— 草圣—— 药王—— 诗仙—— 歌圣——
8、材料分析:
材料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材料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请回答:
①材料一出自于哪位诗人的什么作品?
②材料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社会情怀?
9.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篇九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培养观图、找信息、做结论的能力。
二、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②、两个原始农耕典型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
2、难点:家畜饲养、手工制陶和纺织业。
三、 学习过程:
1、请快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下面的几个问题:
①、河姆渡原始农耕的时间是 ,地点在 ,河姆渡原始居民能种植 ,用 工具耕作,能养 ,能 饮水,能制 器、 器、 器,住 式房屋。
②、半坡原始农耕的时间是 ,地点在 ,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 ,普遍使用 ,用 工具耕作,能养 ,用 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住 式房屋。
③、半坡原始居民比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 了。
④、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 和 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友情提示: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的关系,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要以农耕生产为基点,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四、讨论: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2、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五、合作研究:
分析干栏式和半地穴式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六、 自主整理,回味消化,全班交流,共同提升:
自学过程中,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七、 自主检测我最棒:
1、成下列表格: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地区 工具 农作物 家畜饲养 住房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人
半坡人
大汶口人
10.第6课《雪》(导学案) 篇十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价:、雪
【学习纪要】
学习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⒋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⒌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学习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要点点拨:
这是鲁迅先生《野草》散文诗集中的一篇文章。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雪景图:江南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㈠字音字形
磬(qìng)口 脂粉奁(lián)灼灼(zhuó)处(chǚ)子 ....tuì(褪)尽 shuò(朔)方 zhān(粘)连 凛(lǐn)冽 ㈡词语积累 朔方︰北方。
奁︰盒子
凛 冽︰刺骨的寒冷。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㈢走进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今天我们所学习就是选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㈣背景资料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课堂导学】
一、导入。
二、录音范读,感知内容。
指导: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
明确:南方的雪滋润美艳;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孤独。
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2、学生初读课文,同时在文中圈点勾画主要信息。
三、精读课文,揣摩特点(思考: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的雪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特点。)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一、读(1-3)描写南方雪景的部分:
⒈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没有遗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雪》(导学案)设计老师:CQN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价:
憾?为什么?
明确:⑴南方的雪滋润美艳、绚丽、有趣。⑵ 从“那是还在隐约着……嗡嗡地闹着”。⑶有遗憾。但南方雪因为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⒉这些特点是怎样描绘的?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明确:⑴工笔描绘:A、静态美: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雪下的冷绿的杂草;B、动态美:蜜蜂嗡嗡闹着,孩子塑雪罗汉。⑵用两个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朦胧的美景。
⒊花丛中纷飞喧腾的蜜蜂给这幅雪景带来了些什么? 明确:使人感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活的快乐。
⒋为什么要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的情景,还写到一位父亲?﹙可以让学生找出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的词语,体味这富有诗意的形象。﹚
明确: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他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里,江南的雪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儿童欢乐的天地里,竟有童心未泯的成人掺入其中,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⒌你能感受到在描写南方雪景的过程中,雪象征什么?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吗?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感情,作一点分析。(如抓住“滋润美艳”、“蓬勃奋飞”、“精魂”等词以及一些富有情感的语句)
明确:⑴是一种美的象征。⑵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课堂总结】
前三段描绘的是江南雪景,我们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可以提炼出江南的雪在作者眼里是“滋润美艳”的。那么为了表现这种“滋润美艳”,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与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但是,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和给人带来的快乐却是短暂的。在第三段的描述中,作者渗透了他的遗憾和惋惜,“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随堂作业】
一、指出句字运用的修辞方法。
⒈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比喻)⒉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排比)⒊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比喻)
二、我来回答:
⒈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明确:“冰冷的”、“坚硬的”强调了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美的。
⒉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明确:“青春”、“处子”都是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
⒊塑雪罗汉有什么象征意义?它的消融流露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⑴塑雪罗汉是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是美的象征。⑵它的消融流露作者惋惜之情,也暗含作者江南的雪对的怀念。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雪》(导学案)设计老师:CQN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旧导入。
二、读(4-6)描写朔方雪景的部分:
⒈朔方的雪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从这些地方我们还能感到北方雪的什么个性?
明确:⑴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的奋飞(或:冰冷坚硬,旋转升腾。)⑵传神写意:①形:如粉,如沙,决不粘连②景:屋上,地上,枯草上③神:旋风里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天宇下旋转升腾⑶从特点中能看出她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
⒉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雪的什么态度?
明确:⑴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⑵对北方的雪的喜爱。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他们决不粘连,在文中还表现为死掉的雨,惟有死掉才能以升华,作者愿将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斗争,这是最完全的献身,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突现了作者无私无畏、顽强不懈斗争的精神。这两幅对立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心声,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⒊朔方的雪象征着什么?饱含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体现怎样的精神品格?
明确:⑴象征冰冷、坚硬、灿烂,是不甘屈服现实,决心以勇猛的战斗来迎击黑暗势力的革命者形象。⑵包含作者对寒冷、黑暗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斗争品格的歌颂。⑶体现身处冷酷现实而永不颓丧,顽强奋斗的精神。⒋作者将南北雪景对比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对比的目的是衬托。江南的雪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是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他憎恶把北方的雪花变得孤独,也憎恶冰冷的严酷的冬天,他要用战斗来现理想。
【课堂总结】
(4-6)段,第四段作者用一个表示强烈转折的连词“但是”转入了对“朔方的雪景”的描绘。这个转折只是内容上的鲜明对照,并不是情感态度的转变。作者对朔方的雪花虽然着墨不多,但他时刻照应前文所描写的江南的雪的特点用笔。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朔方的雪花却是“蓬勃地奋飞”“旋转而且升腾”;江南的雪粘结成雪罗汉并且给人们带来短暂的欢乐,而朔方的雪花却“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如果我们把雪比作人的话,江南的雪就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朔方的雪则是刚强如铁的铮铮硬汉。【总结课文】
总体来看,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都是充满着深情的,都是十分喜爱的,但他更为欣赏的是朔方的雪的抗争精神。“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本是晶莹的雨滴,即使死去化为雪花,也要继续抗争。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描绘,寄寓了作者执着追求国家民族美好未来、决心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胸怀和理想,是鲁迅先生《自题小像》“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一雄心壮志的形象化表述。内容结构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雪》(导学案)设计老师:CQN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价: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写作特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2.抓住特点写景,写景抒情。
积累运用
拓展演练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磬口()脂粉奁()目光灼灼()...朔 方()tuì尽()凛liè().
2、填空题。
(1)鲁迅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及《故事新编》。《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_______。
(2)江南的雪,“_______ ” ;北国的雪则“_______ ”,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观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解释下列词语。(1)凛冽:(2)目光灼灼:
4、作者写了哪儿的雪(用文中语言回答)?
5、用横线划出具体描写江南的雪的美景的句子,说说江南的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请简单谈一谈。
7、朔方的雪的特征是什么?它象征什么?
8、对文中“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语句的理解。
9、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 作者感情倾向怎样?
⒑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借用想像来写。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雪》(导学案)设计老师:CQN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价: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qìng lián zhuó shuò 褪 冽
2、(1)周树人 革命家 思想家 文学家 《呐喊》 《彷徨》 《野草》(2)滋润美艳之至 如粉、如沙
二、3、(1)刺骨地寒冷。
(2)目光十分明亮。4.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5、具体描写江南的雪的美景的句子是:“江南的雪,可谓滋润美艳之至了……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江南的雪特点是:滋润美艳,富有朝气和生机。
6.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雪罗汉虽然“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却很快消融。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吻合。
7、⑴如粉、如沙,决不粘连。⑵象征冰冷、坚硬、灿烂,俨然是一个面对黑暗、恶劣的环境,无所畏惧、顽强不屈的斗士,一个奔放又孤独的挑战者形象。
8、“孤独的雪”是指朔方的雪既没有江南雪的雪滋润美艳,更无奇花异草相伴,却有着独立不羁、昂扬向上的性格。“死掉的雨、雨的精魂”可以理解为北方的雪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他成为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涵的精魂。
【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11-30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送行 导学案.doc09-18
高二化学选修3导学案12-05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苏教版12-18
政治导学案3.8.1国家财政01-04
七上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带答案)讲解07-24
马说导学案(竞赛课用)06-27
向心力复习课导学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