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2025-01-25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精选4篇)

1.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篇一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 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篇二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分子和细胞模块 教学思考

一、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子和细胞模块的思考

在该模块中,包括:酶的特性、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丝分裂等重难点内容,所以加强该模块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也可以提高生物在高中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面临着新课程理念中怎样教学生方法的问题,还包括如何把握好生物教学的内容和统一实现教学的目标,引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探索精神等问题。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子和细胞模块的重点

在该模块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探索过程的重视,将学生在生物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应用“指导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应该给与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

下面提供一个该模块的课堂教学案例:

高中生物课程——《分子与细胞》

1.模块学习的总目标

(1)通过模块分析的方法,阐明生命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

(2)通过生物实验和建模的方法,解释生命活动中的能量和物质和的信息传递以及变化。

(3)体会比较、实验、分析、综合和观察等科学方法以及在所有科学的研究过程应用。

(4)在和同伴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分享、互惠、合作、分享的教育意义。

2.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增减和调速。

(2)练习:课本后“思考与练习”部分,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3)实验室:有效利用现有设备,结合自制教具,来提高探究和实验性教学的效率。

(4)其他资源:网络、期刊,如《生物学教学》等,自己制作的实物模型、图片、录像等。

3.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学案,以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基础。学案的结构大致分为:表现性的学习目标、课前准备区、学习建议、课中学习以及课后互助区,根据学案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

(2)完成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必做实验。

4.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供学生们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该教法主要应用于主干知识相关的课堂教学。

(2)合作学习:以同伴互助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应的小课题探究、活动、调查、实验等。课外也建立学习的互助小组,培养合作意识,学习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3)模型方法:用模型来演示概念判断和推理过程,对核心的原理、概念、规律来指导学生建立实物模型、思想模型、具象模型加以解决。

5.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通过交流、操作、观察、问答、考试等方式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校本作业、报告、访谈等方式来实现。

三、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子和细胞模块教学的措施进行改进

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指导思想应该明确,充分强调学生们在分子与细胞模块学习中的自主性,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教师也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该模块所学知识的理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正确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然后给予正确合理的指导。

2.使教学模式更合理

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需要应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细胞呼吸的教学中采用目标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太过枯燥和乏味,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更加直观的将教学内容直接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还可以提高学习自主性。

3.注重交流

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提前设置一些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要注重将生物科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生物知识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培养孩子分析、探索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概括,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在高中的教学里,教师重视“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们对生物学科的探究精神,给学生们学好生物打下夯实的能力和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力、魏汝祥、蒋国萍、林名驰、訾书宇. 基于AHP的最优组合预测小样本改进模型[J]. 统计与决策,2014(11).

[2] 缪仁票. 论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3] 伍新春、张爱芹. 试论概念图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3).

3.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课时安排

2(上课1和实验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让学生以初中的知识来思考,回答。〔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板书〕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S(Ca)P、主要元素: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提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无机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对这两类化合物的严格区分,请参照化学教科书。

2.提示: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无机化合物是水。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3.提示:植物的叶肉细胞、果实细胞和种子的细胞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多糖)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等等。要想从植物的果实、种子中获得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就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

三、实验

〔到实验室做实验〕

3.生物材料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含量不同。因此,我们应选择多种多样的食物,保证获得全面的营养。

〔小结〕略。

〔作业〕一二题。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1.(1);(2)√。3.B。

拓展题

1.提示:细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动地从环境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元素。这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之一。

4.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篇四

(一)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A.细胞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 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 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 D.具有细胞结构

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A.酵母菌 B.SARS病毒 C.蓝藻 D.大肠杆菌

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A.单细胞 B.无核膜 C.二分裂繁殖 D.对抗生素敏感

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A.细胞的结构 B.细胞的种类 C.细胞的统一性 D.细胞的多样性

1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谁的名言()A.施莱登 B.施旺 C.达尔文 D.魏尔肖

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A.蓝藻 B.衣藻 C.苔藓 D.玉米

1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生物体具有()A.应激性 B.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殖作用 D.遗传的特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链霉菌(放线菌)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18、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A.变大、变少、变暗 B.变大、变多、变亮 C.变小、变多、变暗 D.变小、变多、变亮

19、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细胞分裂图像时,发现某分裂细胞处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是()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0、观察波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21、下图分别是蓝藻和衣藻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片粘不上来

⑴两者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为,不同点为。⑵两者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⑶两者均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都是。

22、用动物受精卵按下图做3个实验:

(1)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退化消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去掉核的细胞质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去掉核的受精卵的细胞质移上新核,进行培养,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细胞分裂,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科研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叶肉细胞,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条件下培养,发现没有产生淀粉。

(1)此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2)此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最微小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测试

(一)1-5AADDD 6-10CBBBB 11-15BCAAD 16-20DCACD

21、⑴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蓝藻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 ⑵衣藻 ⑶叶绿素 自养

22、⑴细胞核离开细胞质不能单独存活 ⑵细胞质离开细胞核不能单独存活 ⑶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上一篇:北大王岳教授听后感下一篇: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