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绿色农业发展

2024-06-30

浅论绿色农业发展(精选8篇)

1.浅论绿色农业发展 篇一

文章标题: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它放在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高度坚持不懈地推进,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以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具体目标的形式,向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的经

济发展方针,突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国务院近日接连采取步骤部署节能减排工作,既表明国务院对待这项工作的严肃态度,也表明这项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韩永奇博士的这篇文章,深刻论述了发展绿色墙材工业与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之间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并分析了绿色墙材的特点和所包含的各种产品。文章有深度、有新意,值得墙材业界同行一读。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以实心黏土砖为主要墙体材料,据统计实心砖年产量仍有5400多亿块,绝大部分是由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大量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乡镇、村办企业生产的,每年因此而毁坏和占用的耕地达95万亩之多。另一方面,全国排放的工业废渣堆积如山。如全国磷化工业排放的“磷石膏”每年达3000多万吨,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改变上述局面,关键要通过节能减排来促进绿色墙材工业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墙材工业在节能减排中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发展绿色墙材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满足高速增长的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彻底摒弃那种大量浪费国家有限资源的做法,做到既要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又要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呢?发展绿色墙材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绿色建材,是指无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建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建材、耗能低的节能型建材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建材。从绿色墙体材料具有的特点来看,发展绿色墙体材料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绿色墙材的特点明显:1.节约资源。制造此类材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降低能耗并大量使用废弃物作原料;节约能耗:既节约其生产能耗,又可节约建筑物的使用能耗;节约土地:既不毁地(田)取土作原料,又可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年限。2.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可清洁生产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或极少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大幅度减少噪音,实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3.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4.可再生利用。产品达到其使用寿命后,可再生利用而不污染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型墙体材料有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

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我国绿色墙材工业的发展首先,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我国绿色墙材工业利用废渣。我国近年工业废渣年排放量近10亿吨,累计总量已达66亿吨,利用率仅40左右。绝大部分废渣,如煤矸石、粉煤灰、矿渣、炉渣等均可作为生产墙体材料的原料。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墙体材料的生产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天然的化石类原材料,多利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渣、废弃物等;绿色墙体材料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工业废渣作原料,既节约土地、节约能源,又保护了环境。但由于工业废渣的来源不同,性能差异较大,有的可能会含有不同类型及数量的重金属,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成墙后影响人体健康。而绿色墙体材料是没有污染、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产品。只有符合要求的工业废渣才能用于生产墙体材料。如利用粉煤灰生产的墙体材料主要有粉煤灰烧结砖、粉煤灰蒸压砖、粉煤灰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砌块、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粉煤灰陶粒、粉煤灰空心内墙板和粉煤灰硅酸钙板等。还有利用煤矸石生产的烧结实心砖和空心砖、蒸压养护而成的煤矸石砖、煤矸石空心砌块、煤矸石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一些化学石膏墙体材料产品主要有石膏板和石膏砌块。此外,还有尾矿类墙体材料和其他废渣类墙体材料生产的烧结砖、蒸压砖、加气混凝土、内外墙板等。

其次,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农业废渣类墙体材料的应用。木材是当今四大材料(钢材、水泥、塑料、木材)中惟一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是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国外的经验表明,只要遵循森林资源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方针,森林资源就可持续发展,木材的供应就能得到保障。木质建材产品中,墙体材料产品充当主要的角色,主要应用于隔墙和复合外墙的内侧。所用的木材并非实木,而是经过加工的人造板材或工程木材,如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定向板、胶合木等。施工应用一般是将木质板材与龙骨配合组成复合墙体,或者与石膏板等其他轻质板材组合成墙体。随着矿石类资源的日益衰竭,木材这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必将会受到人们的重视。毫无疑问,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木质墙材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墙体材料。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来源广泛、资源丰富、价廉易得、成本低,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生产的墙体板材具有重量轻、强度好、安装方便等特点,符合绿色建材的指标要求。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主要墙体材料包括麦秸均质板、纸面草板、植物纤维水泥板、麦秸人造板和秸秆

镁质水泥轻质板等。

第三,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建筑垃圾、石膏类墙体材料和复合墙体的应用。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墙体产品是可行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墙材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我国建筑垃圾应用于墙体材料的研究生产尚处在起步阶段,已开发成功的产品有轻质砌块。其生产工艺是将废砖和废混凝土块破碎,作为原料与水泥、砂子和辅助材料混合,经振动压制成型和养护制成轻质砌块。石膏墙体材料包括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石膏刨花板﹑石膏砌块与石膏空心条板等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因为石膏建材加工工艺简单,生产能耗低,具有重量轻、凝结快、防磁辐射、耐火性好等许多良好特性。石膏产品施工方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有害气体释放,无放射性,可调节空气湿度,并节省能源,是典型的绿色建材产品。仅以纸面石膏板为例,作为一种轻质墙体和吊顶新型节能建材,具有质轻、防火、隔热、吸音、防震、收缩率小、可钉、可钻、可锯、可刨、可黏结等性能,在发达国家住宅建设和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经过近70年的发展,目前,美国新建住宅中80以上的墙体材料和顶棚材料采用纸面石膏板,近几年来其年产量一直保持在25亿平方米以上,而日本,年均增长8,近几年的产量一直保持在6亿平方米以上。发达国家人年用量日本为4.6平方米,美国为10平方米,法国为7.6平方米,连韩国也达到1.5平方米,而我国则仅为0.05平方米,足见其所占份额与人均比例差距之大,同时也说明了市场潜力的巨大。

还有复合墙体将会大受欢迎。建筑物的传热损失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失去的,如在北京地区,经过外墙的传热损失约占全部热损失的25%~30.因此,外墙的复合绝热将受到高度关注,绝热材料已成为节能型复合墙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墙内侧绝热、外墙中间绝热和外墙外侧绝热可大幅度提高绝热效率,解决热桥与结露等问题,将受到欢迎。

此外,加气混凝土容重小、孔隙率高、导热系数低。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筑造的200毫米厚的外墙,其保温效果相当于490毫米厚的黏土砖外墙。加气混凝土可以作非承重墙体,也可作承重墙体,这种独特的具有绝热保温性能和可作结构材料的性能使其具备了绿色建材的特征。可以说,建筑节能的兴起使加气混凝土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墙体材料之一。

《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来源于,欢迎阅读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

2.浅论绿色农业发展 篇二

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 绿色营销的内涵

绿色营销, 是指企业在营销中要重视保护地球资源环境, 防治污染以保护生态, 充分利用并回收再生资源以造福后代。可以看出绿色营销是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 企业从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 在产品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中, 采取积极措施, 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生产, 实现企业营销目标。而企业营销的目标应在追求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消费的质量, 减少物质消费的数量, 降低人类资源的消费程度, 使消费达到可持续增长的要求, 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二) 绿色营销的特征

绿色营销具有如下特征:

1、以绿色文化观念作为价值导向。

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失衡、大气污染等环境危机, 人们已认识到在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后遗症等表象后面, 隐藏着文化价值观问题。“绿色文化”成为构架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基本文化范式。

2、与绿色营销相伴随的是全社会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的转变。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企业行为缺乏生态观念, 对自然资源采取竭泽而渔的方法, 以追求一时的高效益、高速度的经济增长, 必然会造成环境和生态破坏。严峻的现实要求必须由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双重目标转变, 资源配置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

3、依赖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参与和互动而实现。

由于环境和生态问题是涉及民族、国家利益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所以政府要在这一行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消费者是绿色营销活动的直接受益者, 而绿色市场的培育无疑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三方的共同参与和良性互动, 是这一新的营销方式的重要特征。

二、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的服务的前提下, 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以保证维持最多人数的生存”。换句话说, 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

(二) 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绿色营销是企业在营销全过程中注重环境因素, 将生态利益和企业经济利益相结合。而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以看出, 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紧密, 不可分割。

1、绿色营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营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环保层面;企业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能源消耗、生产到最终消费、报废和回收等一系列过程, 担负着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确保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环境不受到污染、破坏, 即环保性。二是健康层面。在选材、生产、运输、销售到使用等全过程中, 每一环节都要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 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2、绿色营销的实施可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实施绿色营销的主体, 实施绿色营销, 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推动可持续发展。

(1) 实施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绿色营销活动始终都和节省资源、重视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一过程有利于企业充分改进生产工艺、完善产品设计、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优化企业分销渠道、促进产品销售,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培养和增强顾客对企业产品的信任感和忠实度, 从而有助于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改善经济绩效。

(2) 绿色营销能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绿色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自然、环保与健康的绿色产品已成为消费时尚。“环境竞争”将成为一种流行概念。

(3) 绿色营销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绿色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环保价值, 有益于消费者身心健康, 因而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4) 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形象。通过绿色营销将增强企业和广大职工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 为企业营造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清洁安全的工作环境, 从而为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也强化了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 优化了企业行为。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消费者, 仅凭产品和服务是不够的, 还需崭新的经营理念、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付之行动, 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5) 开展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 “绿色壁垒”作为实施贸易保护的最佳选择, 从而构筑一道新的非关税壁垒。我国出口产品因绿色壁垒而被拒收、扣留、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 给我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最有效的举措就是实施绿色营销。

三、企业发展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和其消费行为间的矛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绿色食品, 然而这种选择并不能确定其在行动上就意味着一定做, 可能出现态度与行为背离的现象。因为人们的态度涉及到现实与理想两种状态, 在绿色营销中, 如果消费者认为购买绿色产品、进行绿色消费是必须的行为, 那么积极的绿色消费态度就会引起积极的绿色消费行为, 这样的可能性很高;相反, 如果消费者认为购买绿色产品、进行绿色消费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那么积极的绿色消费态度引起积极的绿色消费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很低。之所以会出现消费者的态度与行为背离的现象, 除了消费者购买力低、绿色产品匮乏、绿色产品不能令消费者满意、价格过高、企业宣传不力等原因之外,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就是消费者认为购买绿色产品、进行绿色消费是一种理想状态, 而不是现在所必需的。

(二) 企业缺乏绿色营销的动力与压力

世界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一般比较成熟、理性, 对污染环境、排放垃圾、危害人类安全和健康的企业行为很敏感, 并强烈抵制, 拒绝购买其所有产品。其政府制定了完善严格的环境法规, 还有众多的环保主义者和环保组织。而我国的消费者远没有形成植根于内心的、理性的绿色观念;虽然都知道“绿色”是好的, 但没有形成自觉的“绿色价值观”。且缺乏完善的“绿色”法规。在这种环境下, 绿色营销只是企业的“理想状态”, 缺乏实施绿色营销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四、企业发展绿色营销应采取的措施

(一)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培植绿色文化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把环境保护寓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 在营销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 更要考虑公共利益和对环境的影响。切实把环境保护贯穿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包装、使用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中, 不仅满足消费者需求, 使自己获得合理利润, 同时还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企业应从自身做起, 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教育, 使职工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及时调整营销观念, 才能成为市场营销中的胜利者。同时, 提高每个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唤醒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公众的生态感觉, 让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营销成为新世纪的主流文化。

(二) 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企业应尽可能加大技术改进的力度, 在产品的生产中注意更多的使用可替代原材料, 降低能耗, 节约资源;在包装的设计上尽量采用无污染、可重复多次使用的循环包装。

(三) 选择合理的销售渠道

恰当的绿色销售渠道是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产品销售量、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可以建立绿色产品连锁商店, 统一名称、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或者选择绿色信誉高、绿色形象好、对绿色产品有认识的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来负责分销企业产品。必要时寻求环保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以维护绿色产品的品质, 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同时还要加强对绿色产品分销全过程的绿色管理, 以维持这种信任, 最终实现产品市场的可持续性。

(四)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企业绿色营销

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 既要靠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合理的调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还要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整资源的分配。政府能够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 可以要求企业、规范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规范绿色营销, 增强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 加大执法力度,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营销队伍中来。

五、结论

面对整个绿色需求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企业必须转变观念, 以“绿色观念”为指导思想, 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开展绿色营销, 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 企业必须树立国际绿色营销观念, 开发绿色产品, 符合国际标准, 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红.浅论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2]、肖静.绿色营销: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3]、杨春梅, 陈立新.中国绿色营销的现状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3.浅论我国绿色会计发展战略 篇三

关键词:绿色会计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发展战略

绿色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赋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现代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采,废弃物质被大量排放,这就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在我国这些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实施绿色会计方面,已先走了一步;而我国不论是在企业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比发达国家晚了一些。由于一部分人或企业的急功近利,导致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调节作用失控,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应如何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会计发展战略,就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充分认识建立中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应将其视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和互为依存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推动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发展。同时,绿色会计又是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应用,也必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都不能顺利健康地发展,决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所以,绿色会计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之一。

其次,创建中国的绿色会计,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会计原则的同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则。一是政策性原则。即在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二是社会性原则。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能在企业内部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管理和调控。三是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即中国绿色会计的构建不能全盘沿袭西方,应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

再次,我国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在完善环境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环境法规的效力的基础上,完善《会计法》,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有统一的标准,在内容上与国际接轨。这种以法律形式确定其地位和作用,无疑是保证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二是建立绿色税收。从世界经济学界着手研究“绿色环保经济”问题开始,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了新的职责。为了从根本上使自然资源、环境得到长远的保障,增加民众环保意识,建立“绿色”生态税收制度是我国当前绿色会计实施的基础。第三,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指导中国环境会计实践,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领导者、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环境会计素质,让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绿色会计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第四,通过开展社会宣传,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并且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4.发展绿色食品亟待开拓绿色肥源 篇四

发展绿色食品亟待开拓绿色肥源

由于农作物化肥施用量过高,环境受到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日趋遭到破坏.要发展我国有机农业,恢复生态平衡,生产绿色食品,就要研制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新的肥源.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日益增强,发展“绿色食品”的`呼声愈来愈高,有机活性肥料的研究与应用已显得迫在眉睫.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英文刊名:CHINA TOWNSHIP ENTERRISES TECHNICAL MARKET年,卷(期):“”(6)分类号:F3关键词:

5.浅论绿色农业发展 篇五

绿色品牌赢市场循环经济铸辉煌-河北涿州北方绿色巨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侧记

本世纪初,当大多数国内饼干生产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饼干市场一片混乱的时候,北方绿色巨人的创始人史士坡却发现了豆浆饼和五色杂粮饼的.市场商机,打破了传统饼干陈旧落后的生产模式,开始了企业创新发展的道路,如今,当大多数饼干企业身陷金融危机举步维艰的时候,北方绿色巨人却开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 者:李彦霖 郭灵洁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食品英文刊名:CHINA FOOD年,卷(期):2009“”(16)分类号:关键词:

6.浅论补短板与促发展 篇六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引领中国朝向全面小康目标冲刺,为补齐发展短板奋力攻坚

悄然间日历已翻过了新的一页,中国正式踏入了“十三五”历史新征程。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收官”规划。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将引领中国向全面小康目标冲刺,为补齐发展短板奋力攻坚。

自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且面临许多新特征、新情况和新趋势,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回落、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之中。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与中央所倡导的“五大发展理念”不相适应,与广大民众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待有较大差距。

这些难题复杂胶着,但却是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更是“十三五”时期全国各地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重新审视、衡量自身存在的发展短板,才能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对策。

用“五大发展理念”重新

审视发展短板

从全国面上来看,首当其冲的发展短板,便是结构性长期失衡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这个问题,在全国很多省份都普遍存在,困扰着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力转换。具体表现为六大失衡。

一是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最终消费率严重偏低,投资率偏高;最终消费支出中政府消费率偏高,居民消费率偏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较大。

二是内需与外需结构失衡: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度增长,外汇储备规模不断累积。

三是产业结构失衡: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下降。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竞争力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重化工倾向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且耗费大量资源、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大量损害,多个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对提高经济效率非常关键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偏低,发展缓慢。

四是要素结构失衡: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占总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储蓄率下降导致资本要素供给下降。

五是城乡结构失衡:城乡一体化进展缓慢,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社会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劳动力等要素还没有完全实现自由流动。

六是区域结构失衡: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生产力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之间有待衔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七是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以市场为主导的初次分配体制不规范,劳动者报酬偏低;以政府为主导的再分配体系不完善,税收的调节力度有限,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结构性失衡之外,短板还有不少。

其一,体制性改革进展缓慢。在战略谋划特别是顶层设计方面,以及政府职能转变、收入分配、财税、金融、资源环境、社会保障、国有企业、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大量深层次的或严重滞后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体制机制痼疾与上述结构性问题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

其二,创新能力滞后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创新体系存在重大缺陷,技术引进的“外溢效应”正在减弱,很多因素导致我无法继续在引进、模仿基础上进行创新,企业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缺失,科技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

其三,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土地的边际增量供给已消耗殆尽,能源资源的硬约束也在日益加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雾霾、饮用水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对生产形成硬约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外部性”。

其四,民生需求还未得到充分满足。普通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改善,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教育、就业、住房、收入、社保、医疗、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及城市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在数量、质量以及公平性等方面,都应大幅提升。

供给侧改革是为“关窍”

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将有助于解决上述经济失衡,弥补发展短板。其核心和关键,是转换经济治理思路,打破需求管理路径依赖,着力从供给侧发力,进一步破除供给约束、释放增长潜力、探寻增长新动能。

近期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具体来看,以下五个方面应成为下一阶段推动供给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这对于各地理清改革思路,“对症下药”弥补短板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第一,释放改革红利,充分发挥四大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对去杠杆、降成本、控风险、提效率以及经济增长的重大牵引作用。

抓实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切实改变国有企业财政预算软约束现状,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能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同时,重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企进入垄断领域,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将极大地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提升资本回报率,通过制度变革促进自由竞争,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

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应以推动税制改革为突破口,逐渐降低间接税的比重,建立和完善以居民财产、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直接税税制。

全面推进金融改革,需要尽快解除金融抑制,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解决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结构失衡、功能不全和“金融抑制”明显等突出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深度动员社会资本、提高储蓄率的作用,从根本上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

考虑到淘汰落后产能、压缩企业杠杆率、清理“僵尸企业”等结构调整的力度将不断加大,过程仍将漫长,有可能造成大批国企员工下岗失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与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变动,不断提高工资和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低保等保障标准及其政策受益面,竭尽全力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第二,给企业更大力度的减税减负让利,发挥税收政策作为需求侧政策和供给侧改革连接点的作用。

从经济转型需要和居民诉求来看,我国的宏观税负显然偏高,仍有下调空间。从学理上讲,在经济下行期,减税是重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对企业、居民和政府,都是利大于弊。

尽管目前实行全面减税似乎条件并不完全具备,但针对居民个人、小微企业、成长性企业和新兴企业更大力度的减免税,坚决杜绝违法征收“过头税”,真正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合理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则是切实可行和迫在眉睫的。此外,还需进一步合并相关税种,减少消费环节税负,真正为居民创业、为企业创新减税让利、松绑减负,以激发微观经济活力。

第三,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改善国内竞争环境。

在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中,核心和关键是去产能。产能过剩这一“毒瘤”一日不除,中国经济一日难以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从中长期供给侧角度考虑,去产能需强调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

在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的同时,应将去产能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加强产业政策的调控和引导,从源头上堵住落后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还离不开做大增量、培育新兴产业,应积极引导资源投向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推动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型。

从开放的角度看,可借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对外投资,拓展相关国际需求,深化国际产能合作,输出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能。对政府而言,转变政府职能和政绩考核导向,也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不当干预。

此外,要做好鼓励产业升级的加法,将目前倾斜发展特定部门的产业政策,如对新兴产业实施的创新研究、环保节能的奖励措施,逐步完善成为长期、综合性和普适性的创新与竞争激励机制,避免未来一窝蜂投资而出现产能过剩。

一方面,着力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投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使更多中低端产业升级为中高端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努力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助推实体经济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第四,释放创新红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技术进步,真正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转变。

实践证明,我国原有的发展动力已明显退化,再依靠简单扩大劳动力和其他要素投入来驱动发展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加强创新,提升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因此,未来应紧紧围绕营造公平宽松的竞争环境、强化金融支持、建立市场利益导向机制、提供资金便利和税费减免、激励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科研教育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人才培养和流动、推动开放创新、加强统筹协调等多方面来转变发展思路,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第五,继续释放和创造人口新红利,着重培育人力资本红利。面对当前低生育率的弊端和潜在危害,亟需释放劳动力的双重红利,通过优化劳动力配置,弥补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生产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的趋势。既注重提高劳动力参与率,改善劳动力结构;又强调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人力资本。

通过调整生育政策,从限制人口数量转向鼓励生育与提升人口素质并重,增加年轻人口的生育率、扭转持续低生育率局面,这是着眼长远又利在当下的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举措。加快城镇化步伐,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对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束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培训等措施,加大对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特别是要更加重视对活劳动的投入,激励其开展创新。

培育新动能为“补短板”加力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失衡、发展动力日益减弱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短板所提出的,是对“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深刻表述,也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成功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新常态”下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规律的全新认识,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对此,全国各省区市都应站在更高层面加以理解,并将其贯彻在各地的“十三五”规划之中。

创新发展,意味着未来增长方式将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意味着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只有靠创新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未来创新将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加强创新,将有效提升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意味着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强调协调,将有助于解决我国长期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通过弥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与精神、经济与国防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国全方位的均衡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向软硬实力兼具的大国迈进。

绿色发展,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核心是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把生态环保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产业结构从过度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中低端向更多依靠技术和服务的中高端提升。“十三五”时期,必须通过坚持绿色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应对压力,缓解资源环境的约束。

开放发展,在新形势下有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意味着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既要巩固传统的货物贸易,还要拓展到投资、装备产能的国际合作等领域;意味着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时,要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意味着未来的开放,要为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为国际组织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软件和硬件等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体现的是包容性,蕴含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本思想。它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涵盖全体人民,全力做好补齐民生及社会事业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通过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共享发展,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并且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和协调机制,以激发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积极性,推动解决民生领域的相关问题。

7.浅论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设计 篇七

一、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坚持原则

1. 节省原则

暖通空调系统作为绿色建筑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 并且要控制好水泵、风机以及控系统等方面的材料以及投资环节, 从最大程度上要达到节省的目的。

2. 回用原则

绿色建筑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的时候其各个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所以大部分都是可以进行拆除的, 随着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 逐渐地会报废, 其中一些管材等材料在经过相应专业的处理之后还可以继续使用, 进而能够节省一部分材料, 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奉献自身的贡献。

3. 广回收原则

绿色建筑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坚持广回收的原则, 对于暖通空调的零部件、材料要及时回收, 并且在进行回收的时候要做好分类工作, 比如对于系统管道以及维修过程中拆卸下来的零件再进行系统的回收, 进而在经过处理之后还能够继续使用, 最终实现广回收、节省的目的。

4. 循环原则

为了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必须要坚持循环的原则, 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材料和设备要进行及时的回收以及回用等工作, 从而能够真正地实现原料到产品到废料再到原料的良性循环过程, 不仅能够节省大部分资金, 更主要的是还可以真正地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二、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设计的现状

1. 用能系统的研究还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系统的研究工作还属于基础性研究, 所以导致其研发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难, 政府如果没有出台相应政策加以扶持, 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收到经济效益, 另外, 不同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 从而制约了我国用能系统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2. 体制和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 建筑节能工作并不可能通过自身来发展, 必须要由政府来主导, 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节能体制和法规, 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 才能够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建筑开发人员来讲, 绿色节能建筑势必会损失一定的经济效益, 并且我国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进而导致经济激励政策还没有得到完善, 进而导致我国目前建筑企业实施节能标准的比例比较低。

3. 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

如某工程甲方要求部分房间要保持恒温恒湿, 设计师简单地考虑从系统中分离单独地成为一个支路, 增加了运行维护的难度, 也加大了能源的消耗。这样的系统满足不了甲方所提的要求。又如某工程设有指挥大厅、会议厅、计算机房等, 此类性质的用房, 理想的空调系统应是低速风道系统, 而设计却采用了风机盘管系统, 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提高暖通空调绿色设计的主要措施

1. 节约能源及资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满足最低能源消耗的标准,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耗能最低消耗在基础的部分上又做到节能10%~60%之间, 其中主要降低能源消耗的环节有暖通、空调以及照明等系统, 所采用的方法各种各样, 比如优化能源利用, 高效利用能源, 选择可再生能源等诸多方法。

2. 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

绿色建筑对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主要体现在暖通空调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绿色建筑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 其能够直接影响建筑物内暖通空调系统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作用, 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要保障外围空气、水源以及土壤的洁净, 保障建筑物不会受到恶劣环境的侵蚀, 才能够真正地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从根本上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3. 改进建筑热工性能

绿色建筑热工性能主要就是指气密性、建筑保温以及建筑遮阳等方面, 目前, 我国大部分建筑内部的热量主要就是通过建筑围护结构来进行散发的, 所以其热量的传递速度与建筑外表面散热面积有着直接的联系, 随着建筑采暖能耗随着体形系数的增加而提高, 目前, 我国绿色建筑内的空气渗透消耗热量达到40%左右,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外窗的气密性比较差, 并且管道与烟囱风道等部位有着缝隙, 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积极地提高安装精度, 选择新型材料等方法来降低空气的渗透。另外, 通过全新的保温新型材料能够从最大程度上加强室内的保温效果, 对于建筑能源的节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充分利用绿色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时候严格规定了禁止使用Halons产品, 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CFCs制冷剂的使用, 并且不能选择对人体有害的石棉类保温材料, 必须要选择可以再回收利用的保温材料和管材, 在选择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本土的材料, 进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费的产生, 还可以有效地减轻业主的负担, 避免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日益提高, 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的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并且已经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 进而促进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其中暖通空调系统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要积极地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计理念, 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 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不仅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 还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原则, 目前设计的现状以及提高设计质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然.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 :42.

8.浅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绿色化 篇八

【关键词】视觉传达 设计 绿色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7-02

1.视觉传达设计绿色化概述

视觉传达是随着现代数字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信息传达方式,而这种信息的传达是通过人的视觉进行的,属于设计艺术的一种。视觉传达设计是建立在视觉传达基础上的,包含传播设计和商业设计两个方面,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图片、影像等视觉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向社会传播信息,满足人们的观赏和交流所需。

“绿色”一直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形容生态平衡,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美好祝愿,而“绿色设计”一词也就应运而生。视觉传达设计绿色化就是指在绿色设计发展的契机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视觉传达设计的科学合理、生态环保。

2.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也逐渐多样化,超出了传统的模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愈演愈烈,市场上四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纵观市场上存在的各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会发现其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2.1质量普遍不高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深受民风民俗的影响,因而民族特征明显。不仅如此,视觉传达设计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以迎合大众所需,因而具有时代性。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争夺市场,因而仅仅从短期的经济效益出发,对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模仿,这就造成了当今市场上大多数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缺乏创意,丧失了视觉传达设计该有的特性,而对于文化的反映和体现更是匮乏,严重影响人们的视觉品味,呈现出一种病态的发展趋势。

2.2数量过于庞大

随着技术等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的不断改善,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日渐繁荣,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缤纷多彩,充实了人们的视觉世界。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信息数量爆炸的方式,导致人们对于设计缺乏相应的关注和审美,这种由于庞大数量而引发的视觉疲劳,造成了当今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漠视。虽然视觉传达设计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然而,这样庞大数量的低劣设计,且不乏有趣味低俗的设计作品,这样只会影响人们生活环境的绿色化,给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一系列不利因素,造成了当今社会文化的缺失[1]。

3.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绿色化实现途径

“绿色”在人们的概念里一直是生命和自然的代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视觉感受,带给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感动。因而,在视觉传达设计绿色化的过程中,必须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出发点,从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3.1提升设计质量

视觉传达设计绿色化的本质在于促使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性化、生态化和文化性,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针对当今社会上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质量不断下降这一现象,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其设计质量,保证视觉传达设计的健康发展。首先,促进“绿色化”理念的建设。正确的观念对人们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因此通过推进视觉传达设计绿色化理念的建设,推动设计者自主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文化内涵,增强作品的创造性。其次,提高设计师的自身素质。设计师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执行者,也是设计顺利完成的灵魂人物,提高设计师的素质,从而从源头上改善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产品的质量问题,使得设计能够更好的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最后,加强对市场上设计产品质量的监控,保证优秀的设计作品能够顺利进入公众视野,同时减少缺乏创意的伪造设计产品的诞生,从而为视觉传达设计绿色化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2改善社会环境

视觉传达设计绿色化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建设绿色化的视觉传达设计,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着手。第一,应该通过提升人们对于“绿色化”的认识,从而加强对于设计作品的监督。通过舆论和公众的力量,保证视觉传达设计的质量,促使设计者自觉创新设计作品,充实设计的内涵,从而使其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第二,建立健全视觉传达设计绿色化评估制度,通过制度规范保障视觉传达设计能够自主将“绿色化”融入设计作品之中。不仅如此,制度还能保障人们的监督权,从而保证视觉传达设计市场的有序性和科学性[2]。

4.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因此,改变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为视觉传达设计绿色化保驾护航,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何蕾.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4).

上一篇:2022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主题报告下一篇: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