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管理概念(11篇)
1.农业科技管理概念 篇一
绿色农业概念股一览:
生态农业:敦煌种业(8.69,0.00,0.00%)(600354)、新赛股份(6.24,0.00,0.00%)(600540)、神农大丰(10.880,0.00,0.00%)(300189)
食品安全:天瑞仪器(16.510,0.00,0.00%)(300165)、华测检测(24.370,0.00,0.00%)(300012)、凤凰光学(7.79,0.00,0.00%)(600071)
食品追溯:新大陆(10.09,0.00,0.00%)(000997)、远望谷(8.13,0.00,0.00%)(002161)
有机食品:西王食品(18.45,0.00,0.00%)(000639)、北大荒(8.46,0.00,0.00%)(600598)
绿色食品:天宝股份(7.52,0.00,0.00%)(002220)、朗源股份(4.660,0.00,0.00%)(300175)
无污染农药:江山股份(23.47,0.00,0.00%)(600389)、长青股份(21.94,0.00,0.00%)(002391)
农机:新研股份(16.760,0.00,0.00%)(300159)、一拖股份(10.79,0.00,0.00%)(601038)、吉峰农机(8.790,0.00,0.00%)(300022)
节水灌溉:大禹节水(10.670,0.00,0.00%)(300021)、新界泵业(18.40,0.00,0.00%)(002532)、新疆天业(7.82,0.00,0.00%)(600075)、利欧股份(10.00,0.00,0.00%)(002131)
测土配方施肥:辉隆股份(7.56,0.00,0.00%)(002556)、司尔特(12.60,0.00,0.00%)(002538)
农膜:金发科技(6.22,0.00,0.00%)(600143)、海正药业(16.52,0.00,0.00%)(600267)、鑫富药业绿色饲料股:唐人神(14.94,0.00,0.00%)(002567)、金新农(12.96,0.00,0.00%)(002548)、大北农(25.42,0.00,0.00%)(002385)
土壤修复:永清环保(35.150,0.00,0.00%)(300187)、铁汉生态(41.260,0.00,0.00%)(300197)、华光股份(12.60,0.00,0.00%)(600475)
2.农业科技管理概念 篇二
在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 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讲述中, “耕作方式”这一概念被大多数中学教材所采用, 但是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对“耕作方式”概念的理解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因为不同教材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表述不尽相同, 即使同一本教材对耕作方式的前后表述也出现了矛盾。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2007年1月第3版) 第5页“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目有这样的表述:“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到第6页“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目则表述为:“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动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同一教材两处对耕作方式的不同表述不免让人产生疑问:这里所讲的耕作方式到底是指铁犁牛耕呢, 还是指中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作发展为个体农耕?
岳麓版历史必修2 (2007年6月第2版) 第5页“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一目有这样的表述:“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商周时期……应运而生。”岳麓版教材所讲耕作方式变化的意思是:从“千耦其耘”的集体协作发展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2 (2004年6月第1版)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第一目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有这样的表述:“这种原始的耕作方式叫做刀耕火种……精耕细作。”大象版教材把耕作方式的变化理解为对生产工具的使用, 即从刀耕火种发展为铁犁牛耕。这种理解与岳麓版教材看似也是矛盾的。
二、目前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两种理解
观点一:将耕作方式理解为对生产工具的使用。陈梧桐主编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 (历史必修Ⅱ) 》“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中认为:“原始农业主要使用石器, 还有木、骨、蚌器, 耕作方式则经历刀耕火种到耜耕的发展过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 (2003年12月第1版) 中认为:“在农业生产中, 主要耕作方式是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内容标准注重主要耕作方式, 是想让学生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何炳棣在《华北原始土地耕作方式:科学、训诂互证示例》一文中提到:“论到原始耕作方式, 尤其是华北的原始耕作方式, 一般考古和人类学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是‘游耕制’。……华北黄土区最早耕作方式决不是一般所谓的‘砍烧制’。”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也把耕作方式理解为生产工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耕技术。
观点二:将耕作方式理解为生产组织经营方式。任世江在他的《古代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耕作技术与耕作方式有因果关系。曲辕犁增强了劳动者个体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期西欧使用带轮的重犁, 比较笨重, 一个人就干不了。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的编户制度以户收税, 强令成年男子分户, 这也是形成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耕作方式的原因。”任世江对耕作方式理解的观点是:耕作方式不是生产工具或耕作技术, 而是由二者引起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他的观点与岳麓版教材的观点基本一致。
三、“耕作方式”概念释疑
我们在弄清“耕作方式”概念含义之前, 不妨重新来认识一下“生产方式”的含义。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 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3.黑科技概念潜力股 篇三
黑科技,是动漫《全金属狂潮》中的术语,指凌驾于人类现有科技水平之上的知识,或者说以人类现有的世界观无法理解的猎奇物。经过网民反复使用,黑科技逐渐开始接地气儿。移动互联网生活中谈到一些让人感觉非常前卫的技术时,往往会称之为黑科技,如量子通信、VR、石墨烯以及近期A股积极炒作的黑磷。
近年来的科技加速进步,使得黑科技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概率越来越高。本期《英才》将为读者解析A股中的黑科技概念股。
科大讯飞(002230.SZ)
概念股指数:★★★★★
这家公司的主营是语音核心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是我国众多软件企业中为数极少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其语音合成核心技术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公司8月27日晚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集21.5亿元,其中投建智慧课堂和讯飞超脑。“讯飞超脑”将重点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语音理解、知识表达、逻辑推理和自主学习方面的认知智能技术体系,研究面向穿戴式设备及智能家居的新一代感知智能语音交互核心技术和面向智能教学及人际信息沟通的语音语言认知智能核心技术。
华力创通(300045.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要从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仿真测试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的研发、生成和销售业务,产品包括机电仿真测试产品、射频仿真测试产品和仿真应用开发服务。公司举办了两场基于TechViz的虚拟现实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题研讨会,联合国际一流的软硬件制造商TechViz、科视Christie、A.R.T等,着重探讨了针对虚拟现实应用,提出了高级可视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结合国内外的大量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虚拟现实应用于虚拟拆装、人机交互、协同设计、方案评审等各环节的作用,并在北京、上海各搭建了一套CAVE系统用于现场体验。
新大陆(000997.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国内电子信息以及税控收款机等多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国内终端厂家中唯一掌握终端核心芯片设计技术,第一家获得金融税控收款机许可证和唯一拥有被誉为3G瓶颈技术的二维码自动识别核心技术企业。公司在电子支付、信息识别领域拥有领先的研发优势。今年以来公司相继收购了福州国通世纪网络工程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福建国通星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福建新大陆支付技术有限公司30%的股权,此次并购完成后公司将在支付终端研发销售,支付和数据运营,O2O营销等环节形成全产业链覆盖。
中水晶光电(002273.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精密薄膜光学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知名光电元器件制造企业。VR/AR产业作为下一台人机交互的计算平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公司依托先进的关系技术切入VR/AR关键零部件领域,先后与以色列智能眼镜和奥图酷镜合作,VR/AR业务将成为公司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战略布局HUD,有望占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公司的“智能汽车抬头显示器”安装在汽车仪表台上方,公司HUD产品具有深度定制的操作系统,可实现便捷性的人机交互。
汉威电子(300007.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自营产品出口。2015年2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与浙江风向标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反将在智能家居及家居安全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具体而言,公司基于风向标智能化平台开发可接入Vanelife云平台的智能传感产品,满足风向标Vanelife云,风眼APP的技术要求,接入条件,完善风向标智能家居系统的产品系列。风向标为公司提供物联网云接入,云服务,帮助公司打造“云管一端”综合解决方案,提升公司电子产品与服务的智慧化。
蓝思科技(300433.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视窗防护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7月25日公告称,出资6000万参与投资设立机器人子公司,公司持该子公司60%的股份。机器人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机器人开发、机器人零配件组装,工业机器人制造,机器人零配件销售,智能技术开发等。公司称,设立机器人子公司是为公司未来大规模导入自动化设备奠定基础,保障能够获得匹配的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成本,缓解用工压力,提高生产效率,是落实生产自动化战略和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信息化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司尔特002538.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一家集磷复合肥生产、各类化肥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股份公司。20多年来,公司依托本地硫资源优势和农业腹地的市场区位优势,坚持做专、做深、做强、做大,由传统复混肥龙头企业发展成为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磷肥一体化生产企业,现已具备年产92万吨高浓度缓释NPK复合肥,55万吨MAP,90万吨硫酸的生产能力。去年新增项目逐步投放,包括29万吨/年磷酸一铵、70万吨/年氨化造粒缓释复合肥,4万吨/年硫酸钾项目。公司磷肥产品有效养分浓度高,杂质少,利用率高,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紫光国芯(002049.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中国石英晶体元器件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石英晶体频率器件及石英晶体光学器件。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主体是国微电子,上半年同比增长94.5%,产品包括特种微处理器,特种存储器,特种可编程器件等。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市场开拓工作成绩喜人,实现了产品销量和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8月18日公司公告称,拟投资1亿元成立微电子公司,主营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等业务,将进一步拓展公司集成电路设计业务领域,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农业科技管理概念 篇四
一、概念性规划
目标定位
规划突出科技与品质两大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建设“科技新区”,围绕青山湖打造“品质新城”。
新的产业体系
规划重点强化研发,突出创业孵化;强化服务,突出成果转化;强化引领,突出制造联动。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物联网)和生命健康产业,建构研发、转化、制造三者联动的产业体系,形成“三区多谷”的产业空间布局。
新的生活方式
为吸引高端人才,汇聚高端产业,规划
(1)多元居住
提供多元化的居住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
(2)低碳生活
建立快速公交、城市公交和旅游公交相互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搭建步行与自行车两套慢行交通系统,体现低碳健康的出行理念。
(3)个性消费
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元的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的消费场所,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需求。
(4)和谐共生
建立环境友好的生态安全格局和魅力多彩的景观体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三城、四廊多园”的区域空间结构。
一心:环湖筑心,突出青山湖
滨湖现代服务区集聚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等综合功能,滨湖高尚低密度居住区体现高品质居住。环湖运动休闲区打造面向区域的生命科学谷和都市康体疗养胜地。滨湖生态山林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构成科技城的生态屏障。
同时,通过环湖道路的建设、环湖景观的塑造,将青山湖打造成为科技城品质生活之心。三城:倚水兴城,突出科技城
规划通过空间与功能上的整合,打造高新产业城、宜居生活城和创新科技城,实现研发-产业-服务的功能互动,科技城为产业城提供智力支持,产业城为科技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产业环境并反哺科技城的成长,生活城则为科技城和产业城的发展提供服务。
四廊:串谷塑廊,突出创意谷
规划依托山谷地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打造高端研发链和科技创意岛,使其成为青山湖科技城未来拓展的战略性区域。
多园:青山衬城,突出生态安全
规划通过划定生态边界,控制生态廊道,打造大山为屏、团山为园的生态格局。至此,形成湖光山色、宜居生态、科技承载和文化魅力的科技城空间形态。
二城市设计
规划建立创新科技城“一轴、三心、五区”的功能结构。
一轴:十里科技长廊
是科技城的空间和功能脊梁,由研发区、研发中心、创意工坊、SOHO区、转化中心、滨河绿带和城市中心组成功能序列,凸显科技内涵,体现创新实力。
三心:突出研发孵化、成果转化、城市服务等三大功能的互动发展,其中:
(1)研发中心
结合16家科研院所的入驻,建设以研发孵化和综合服务为主的研发中心,为科技城的首期发展及科研服务提供支撑。
(2)转化中心
转化中心包括科技成果展示与发布、产权交易与中介服务、金融服务与公共会展、酒店与公寓等功能,承担科研成果向市场化转化的桥梁纽带作用。
(3)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依托轨道站点,建设功能复合多元的服务综合体,布局商务办公、酒店、公寓、大型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
五区:是科技城的主体功能区,其中,(1)人才培训区
依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推动人才服务、教育培训等机构的集聚发展。
(2)科技研发区
以科技长廊为骨架拓展街区型研发,以水为脉组织四条园区型研发带,围绕水库形成五个研发服务核。
(3)转化服务区
体现功能混合多元的建设理念,承担科技研发和城市服务区块之间的衔接作用,形成产品中试、商务居住、创意工坊等功能集聚,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综合性服务支持。
(4)城市服务区
依托轻轨5号线和城市中心,打造多元混合和配套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
(5)生活居住区
规划为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配置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高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
建筑形态
青山湖科技城的建筑空间体现依山就势,大疏大密的布局原则。建筑风格力求融入吴越文化,凸显地域特色,并注重科技与现代风格的结合。
5.管理概念 篇五
1,管理定义: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是一种程序,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指挥等职能完成既定的目标。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特征:过程性,目标性,动态协调性,以人为本。
2,管理者核心要务:建立团队,权衡利益。技能结构:自我管理,工作管理,员工管理,员工管理主要包括员工激励,员工培育,建设团队。技能要求: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3,基于泰勒对管理学的科学管理理论,后人尊他为“管理学之父”,其理论被称为“泰勒制”。
主要内容:制定工作定额,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革命精神”。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厂制,强调里外管理。
不足:(1)科学管理理论的前提是把人视作“经纪人”。管理活动的目的在于追求经济利益,工厂主,管理者,工人参与管理都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显然,科学管理理论忽视了管理中的非经济因素。(2)科学管理理论属于“机械模式”理论。它过分强调管理制度,规范等技术因素,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工人的分工越来越细,操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成为机械的附属品。(3)科学管理理论仅局限于解决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效率的研究。尽管泰勒的追随者们在后来的研究中,在某种程度上注意到了组织原则问题,但由于时代背景和自己视野的局限性,使这些研究难成系统。
4,梅奥与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1924-1927)。
(2)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1927-1928)。(3)大规模的访谈研究——“访谈实验”(1928-1930)。(4)观察研究——“群体实验”(1931-1932)。作用:1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即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必须注重满足工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2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并非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工人的士气或工作情绪。士气又和人的满足程度有关,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因此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应当是提高员工的满足感。3霍桑实验证明员工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其特殊的关系和规则。正式组织通行的主要是效率逻辑,非正式组织通行的则是感情逻辑。管理者应当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现实,并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霍桑实验和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士气”、“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开创了管理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即强调人际关系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5,X理论和Y理论: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克雷格于1957年首次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基本观点是:一是X假设,另一个是Y假设。
X理论:麦克雷格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这种管理是建立在对人性作了错误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影响了人们工作潜力的发挥。
Y理论:与X理论相对照,他将这种与X理论相反的人性假设理论成为“Y理论”。麦克雷格本人认为,Y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习型组织”: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提出的,他认为,传统的组织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环境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生存法发展的能力。许多现代化城市和企业努力建成“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等。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学习型组织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由一些学习团队组成,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心和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共同目标的动力,不断创新,持续蜕变,从而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
1、计划工作的特征: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新性
2、决策原则:最佳、满意、合理
决策的特征: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3、定型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指把一些成员召集在一起,在一个宽松的,不加思想约束的气氛中,大家的思想火花、创造性设想互相激发、碰撞找出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的运作原则:
1、禁止批判
2、自由奔放原则
3、追求数量
4、借题发挥原则 头脑风暴法的局限性:与会者素质可能参差不齐,所产生的信息、思想的数量与质量受到他们的经验、知识、业务水平、思维能力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主持这水平高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专家会议法
(3).德尔菲法:它是一种专家背靠背法,即专家不能预测、决策问题进行交换思想的集体判断法。
德尔菲法的优缺点
优点:匿名性、集体性、规范性
缺点对所征询单问题基本只能做直观分析,专家个人和综合而来的集体意见的论证程度可能都不够
(4)电子会议法
4、风险型决策方法
主要有表格法和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进行决策的实施步骤:1绘制决策树2计算期望值
5、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平衡,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预测达到的成果,制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工作的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的特点1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总体的管理2实行参与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3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的管理3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地管理4注重管理时效,是一种成果管理
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一)目标的制定1确定总目标2重新审议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3进行目标展开,确立各级分分目标4逐级授权
(二)目标的实施
(三)成果评价
第四章
组织:人类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是一种能够确定各种关系便于传达各项决定的机构。组织职能:1.组织结构设计 2.适度分权和正确授权3.组织内各职务人员德尔选择和配备4.组织文化的培育建设5.组织运作和组织变革6.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组织设计原则:管理者在设计组织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统一性原则可表述为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要求在组织设计中要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设职务,做到人与事高度配合,避免出现因人设事、因人设职的现象。
2.分工协作原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通过分工可以专心从事某一部门或某
3.4.5.6.7.一职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这是现代社会和现代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协作是与分工相联系的概念,他明确部门间部门内部以及各项职权的协调关系与配合关系,分工与协作相辅相成,只有分工没有协作分工就没有意义,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协作,因此在进行组织设计是必须考虑这两方面。权责一致原则职权与职责必须相等。统一指挥原则组织的各级机构以及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管理下属的人数做到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要便于组织内信息的沟通 弹性结构原则组织生存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目标也必须随之经常调整。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 组织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务都必须有一定的人员来规定工作任务。
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型 职能型 直线职能型 事业部型 矩阵型 网络型组织结构 委员会制
直线型 最古老最简单的集权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制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专门职能机构 优点:1.结构简单 2.指挥系统清晰统一 3.权责关系明确 4.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 5.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 缺点: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2经营管理事宜依赖少数几个人3.对企业领导人经营管理能力要求较高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职能型 通过对管理职能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管理职能来设立一些相应部门,共同承担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形式。优点:能过适应现代组织技术比较复杂和管理分工较细的特点能够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上层主管人员的负担。缺点:妨碍了组织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行程里多头领导容易造成管理混乱
直线职能型特点是设置两套系统 一套按命令统一原则设置的指挥系统另一套是按专业化原则设置的管理职能系统。实行的是职能高度集中化
矩阵型综合利用各种优点的一种形式
委员制优势 1集思广益2协调作用3避免权力过度集中4激发主管人员的积极性5加强沟通联络6代表各方面利益
第五章领导
领导风格类型
按制度权利的集中于分散程度划分1集权式领导2民主式领导者
按创新方式划分1变革性领导者 2领导魅力型领导
按思维方式划分1事务型领导者2战略型领导者
现代领导必备的意识1创新意识2品牌意识3危机意识4企业文化意识
第六章
激励:通过创设条件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将其内在的潜力转化为实现目标的过程。
三层含义:(1)激励是一种强化作用,管理者将外部因素(物质或精神的)适当的刺激于被管理者,使外部刺激转化为人的内在动机或动力,从而强化(增强或减弱)人的行为的过程。
(2)激励是一种心理状态,就人的内心世界而言,激励就是人的内在动机被激发,处于一种强烈要求满足欲望的状态,并且形成一股对行为的巨大动力。(3)激励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激励是一个由多种复杂的内在,外在因素交织起来持续作用和影响的复杂过程,而不是一个互动式的即时过程。
功能: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到企业工作,提高组织的凝聚力,有效的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2,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3,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激励类型: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2正激励和负激励。3,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
激励实质:通过影响人的需要或动机达到引导人的行为的目的,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行为的强化过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求: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安全需求,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得不相信这社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
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 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
激励措施: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
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极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例如: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术家、运动家把自己的体能练到极致,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或是单纯只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业家,真心认为自己所经营的事业能为这社会带来价值,而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激励措施:设计工作时运用复杂情况的适应策略,给有特长的人委派特别任务,在设计工作和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
超自我实现
超自我实现 是马斯洛在晚期时,所提出的一个理论。
这是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的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所出现短暂的“高峰经验”,通常都是在执行一件事情时,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时,才能深刻体验到的这种感觉,通常都是出现在艺术家、或是音乐家身上。例如一位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体验。一位艺术家在画图时,感受不到时间的消逝,他在画图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跟一秒一样快,但每一秒却活的比一个礼拜还充实
弗鲁姆期望模型由三项因素构成:(1)努力-绩效预期(2)绩效-结果预期(3)效价。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会将他的投入报酬比值同他认为可以与他相比的另一个人的投入报酬比值加以比较,比较的结果应该是平衡的。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认得行为是由外部因素的刺激引起的。个体对外部事件或情景(刺激)所采取的行为或做出的反应,取决于特定行为的结果。要改变认得行为,必须改变其行为的结果。
强化理论的类型:1,按强化目的分为2,正强化和负强化。3,按时间因素和应用频率分
运用强化理论手段时,不仅要考虑采取何种强化方式,而且要考虑时间因素和间隔次数:1固定间隔2可变间隔3固定比率4变动比率
激励的方法:1榜样激励2目标激励3授予激励4尊重激励5沟通激励6信任激励7宽容激励8赞美激励9情感激励10竞争激励11文化激励12惩戒激励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沟通原则:1完整性原则2明确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4合理利用正式组织原则 沟通目的:目的是促进改革,即是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左右组织的行动。
沟通的作用:1收集信息2使组织成员明确形式和任务3协调组织内各方面工作
4改善组织内人际关系5激发创新思维
沟通的五要素:1 发送者 2信息3通道4接受者5反馈
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1过滤2选择性知觉3情绪4信息超载5防卫6语言7民族文化8地位
第七章
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计划为标准,由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调整等管理活动过程。
控制概念主要包括1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即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中的各项活动按计划进行2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3控制是一个过程。
反馈控制是在活动完成之后,通过对已发生的工作结果的测定发现偏差和纠正偏差,或者是在内外条件下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脱离原定标准和目标时,采取措施调整计划。反馈控制要求反馈的速度必须大于控制对象的变化速度。
有效控制特征:1适时控制(指应该及时提供信息,迅速作出管理的反应)2适度控制(指控制范围,成都和频率要恰到好处)3客观控制4弹性控制
第八章
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研究,行业环境研究主要宝库奥行业竞争结构、行业内战略群分析等内容。
波特把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定义为5种力量的分析,他认为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5种基本竞争能力作用力。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也会随着这种很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变化。一家公司的竞争战略目标在于使公司能在行业内进行恰当定位,把我前进的方向,适应变化。行业竞争结构图见P188.基本竞争战略包括1.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要求企业成为成本的领导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可接受的产品或服务。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就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强调有别于对手的特色,力求在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比如高质量、技术专长、品牌魅力等。
3、专一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集聚战略是把目光集中在一个细分的市场上,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倾注力量针对这个市场的特定需求提供服务。
第九章
人力资源的来源: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对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随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并且从美国的人事管理演变而来。70年代后,人力资源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适用,它从管理的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全方位向人力资源转变。从80年代开始,西方人本主义管理的理念与模式逐步凸现起来。人本主义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主义管理被作为组织的第一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便应运而生。它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差别,已经不仅是名词的转变,两者在性质上已经有了较本质的转变
人力资源的渠道:对人员的招聘录用有两种:一种是内部招聘,一种是外部招聘。内部招聘又包括:提拔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内部公开招聘;
6.现代管理制度概念 篇六
所谓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基本含义有三个:
一是企业的产权制度,它是指界定和保护参与企业的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利的法律和规则
二是企业的组织制度,即企业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它规定着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权责分配关系
三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它是指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法的安排
在这三项制度中,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基础,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企业财产权利的安排,因而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
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7.农业科技管理概念 篇七
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R&,D人员,概念辨析
一、科技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
科技人力资源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分析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的兴起,西方国家的学者和政府决策者开始认识到:科技人力资源作为国家创新系统最重要的资源投入,在推动科技知识的国内流动与跨国流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从科技创新所需的投入资源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国外学者将科技与人力资源结合起来,提出了“科技人力资源”这一全新的分析概念。199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统计局发布的《科技人力资源手册》,全面系统地分析并解释了科技人力资源的基本定义、分类标准、相关因素与数据来源等,在国际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有关科技人力资源统计的标准和规范。
科技人力资源是“科技”与“人力资源”的结合。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总称。由于人力资源是非同质的,因此,依据是否有资格或有能力从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可以将其进一步分为科技人力资源和非科技人力资源。可见,科技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是属于人力资源范畴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从创新投入资源角度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新的分 类。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科技人力资源之间是一种层层包含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 1 几种资源间的关系
二、科技人力资源的定义
从国际上看,目前有两个权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它们分别对科技人力资源作了明确定义。UNESCO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定义为:“直接参与某一机构或单位的科技活动并按其服务领取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OECD将科技人力资源定义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完成了科技学科领域的第三层次教育 (高等教育);虽然不具备上述正式资格,但从事通常需要上述资格的科技职业”。
显然,两个国际组织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定义并不一致。UNESCO是以“科技活动”为依据定义科技人力资源, 即只看科技职业而不论资格水平,包含了所有参加科技活动的人员;而OECD则是从“正式资格”和“科技职业”两个方面来界定科技人力资源的,即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方面的条件就算是科技人力资源。因此,OECD对科技人力资源的界定范围要比UNESCO广。
从国内来看,科技领域的两个权威部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它们对科技人力资源也给予了明确的定义。
2002年,科技部编制的《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第六号对科技人力资源给予明确定义:“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既包含实际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也包含可能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
2008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其中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定义与《中国科学技术指标》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定义完全相同,并指出鉴别科技人力资源主要依据两种方式:一是按“职业”进行统计,由此而来的数据主要反映科技人力实际投入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人力的现实需求;二是按“资格”即受教育程度进行测算,由此而得的“科技人力资源”数据主要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科技人力储备水平和供给能力。
三、科技人力资源的鉴别标准与统计范围
依据上述定义,鉴别科技人力资源有两个主要依据: 一是“资格”,即受教育程度;二是“职业”。具体来讲,科技人力资源是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人:一是完成科技领域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学位)教育的人员,或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ISCED1997)的标准分类,在科技领域完成第五级教育或第五级以上教育的人员;二是虽然不具备上述正式资格,但从事通常需要上述资格的科技职业人员。
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是按“资格”和“职业”两者统计的综合值,即任何一个人只要满足“职业”和“资格”中的一个条件即属于科技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我国的“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科技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等都是科技人力资源的一部分。
四、与科技人力资源相近的几个概念及其辨析
1、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活动人员的定义源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科技活动统计手册》,是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在我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把科技活动人员定义为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占全年制度工作时间10%及以上的人员。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包括: 在独立核算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各类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内设的研究室、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及中试车间(基地)等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及其他人员;虽不在上述机构工作,但编入科技活动项目(课题)组的人员;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论文设计的研究生等。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独立核算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高等学校、各类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主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的计划、行政、人事、财务、物资供应、设备维护、图书资料管理等工作的各类人员,但不包括保卫、医疗保健人员、司机、食堂人员、茶炉工、水暖工、清洁工等为科技活动提供间接服务的人员。
判断一个劳动者是不是科技活动人员,关键是看其所做的工作或正在从事的职业是否属于科技活动范畴。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解释,科技活动是指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简称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制订出版的《科学技术统计指南》把科学技术活动分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科技教育与培训 (STET)和科技服务(STS)三类。我国为了强调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在上述三类的基础上增加了“R&D成果的应用”。
从理论上说,科技活动人员是度量实际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代表了实际投入到科技活动中的人力资源总量, 用以反映投入科技活动人力的总体规模。
2、科学家和工程师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指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和不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科学家和工程师主要是指经过科技培训从事运用或创造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等有关科技活动的专业工作人员,以及指导科技活动实践的高级管理者和相关人员。
作为科技活动的核心力量,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多少及其占科技活动人员和R&D人员的比重,不仅反映了科技活动的质量,而且也反映了科技人员队伍的素质,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指标。
3、R&D 人员
根据弗拉斯卡蒂丛书《研究与发展调查手册》,R&D人员是指直接从事R&D活动的人员以及直接为R&D活动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和办事人员。OECD根据科技人员在R&D活动中的作用,将参与R&D活动的人员分为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研究人员是指从事新知识、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新系统的构想或创造的专业人员,以及R&D课题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是指通常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参加R&D课题,应用有关原理和操作方法执行R&D任务的人员;辅助人员是指参加R&D课题或直接协助承担这些课题的熟练工和非熟练技工、秘书和办事人员,还包括所有为R&D课题提供直接服务的财务、人事及行政管理人员。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对R&D人员的解释是:“指参与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研究、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课题)组人员,企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和直接为项目 (课题)活动提供服务的辅助人员。”
R&D人员是度量实际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代表了实际投入到R&D活动中的人力资源。目前对R&D人员指标的测度通常是采用全时当量———“人年”作为指标单位。
4、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解释,所谓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即企事业单位中已经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现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等共17个专业技术职务类别。
与“科技活动人员”和“R&D人员”相比,“专业技术人员”在与国际科技人力资源比较时,缺少可比性,但这一指标能从整体上反映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状况,体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特征。
5、科技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是我国特有的概念,也是一个具有较强政治含义的概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文件中广泛使用, 意指所有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从历史渊源上看,“科技工作者”来源于中组部和人事部进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统计。我国科技界通常认为,在17个专业技术职务类别中只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这5类人员与科技活动(或科技职业)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称这5类人员为“科技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概念与科技人力资源概念部分重复,其范围要比科技活动人员和R&D人员大,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科技工作者属于科技人力资源范畴。但“科技工作者”不完全符合科技人力资源的教育和职业标准分类,也不符合国际现行的职业标准规范。
6、科技人才
至今,关于科技人才的概念仍是一个政策概念,其特征没有一个相对稳定和清晰的判别标准,只有一个定性的描述。例如,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认为人才有三个条件:一是有知识、有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物质、精神和政治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这是定性的描述, 并没有客观的判别标准。另外,由于政策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不同时期甚至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 科技人才的含义也是不同的。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专毕业生就可以称为人才。而到了90年代,一些省市在引进科技人才时,规定引进的对象必须具有大学或以上学历,因此大学毕业才能被视为科技人才。由此可见,科技人才概念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主观价值判断,概念边界模糊,更具有伸缩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工程师”、“R&D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科技人才”这些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入到科技活动中的人员数量情况,与“科技人力资源”的概念都具有某种相似性,但是有些概念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五、确立科技人力资源概念的意义
首先,科技人力资源是可测度的,具有可比性。国际上对于科技人力资源的界定具有统一的客观的判别标准,不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因此,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拥有多大规模的科技人力资源是一种客观中性的描述,这就保证了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国际可比性。而“科技人才”是我国特有的专用词汇,很难用于国际比较,因为各国的科技人才标准是不一样的。
其次,科技人力资源内涵丰富,具有包容性。既可以包含已经实际投入科技活动的人力资源,即现实人力资源, 也可以包含今后可能投入科技活动的人力资源,即潜在人力资源。
8.高科技打造“世界瓷都”新概念 篇八
在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工业产值在整个景德镇的工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景德镇的市民曾经有过高枕无忧的想法:他们以景德镇的老工业基地自居,以景德镇陶瓷名扬世界自居。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要走向市场,在这个改革时期,陶瓷对市场的反应比较慢,景德镇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和过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景德镇在整个江西甚至华东地区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老工业城市,而老工业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一致的。但景德镇陶瓷企业毕竟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企,国家不可能像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那样扶持景德镇。现在景德镇人恍然大悟:光荣只属于过去,景德镇的发展要靠自主创新。
景德镇已经错过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其他沿海城市远远走到了前面。在软硬环境都比不上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景德镇要赶上去,必须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如果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差距将越拉越大,摆在景德镇面前的只有实行跨越式发展,才能重振景德镇的瓷都雄风。
“不过景德镇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它的制瓷工艺和技术都是别的地方无法模仿的,只要景德镇人的观念改变过来,不再沉迷于‘景德镇’这个老招牌,景德镇还是有希望的。”余振泰相信凭借高科技陶瓷的优势会迎来景德镇陶瓷史上的第二个春天,“因为谁都无法否认陶瓷业的辉煌前景,在当今市场上,几百万元一件的艺术陶瓷,并不鲜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景德镇陶瓷业的工人比其他行业的工人工资要高出10%~20%,当时很多人都争着进陶瓷行业。”
曾经有人将景德镇的国有陶瓷企业喻为一艘在大海上航行了多年的老船,老船难免要修修补补,当老船变得千苍百孔,修补无法解决继续航行问题的时候,船民们就要另谋出路,他们不甘随着老船一起沉没,于是大家都上了小舢板出海了。
这样的比喻,很容易让人深思这样一个问题:那些上了小舢板的船民,他们能否经得起风浪的袭击?儿子要远行,做父母的通常都会“扶上马再送一程”。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如果不在陶瓷的可用性上开拓发展,不去探索新的路子,不去走高科技发展的道路,不去把陶瓷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那景德镇的“世界瓷都”概念就是虚无缥缈的。这块沉甸甸的历史招牌同样也是中国现在的一张金名片,如果有谁把它放弃掉,那他将遭到世人的唾弃。所以景德镇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上台都要讲到景德镇的陶瓷发展规划。
经过1年多时间的认真调查研究,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决定走科技振兴的道路,在景德镇打造一个区域性的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陶瓷工业基地。在这个前提下,景德镇将建立以下四个基地:
科研基地
以科学技术为中心,就要打造一个科研基地。景德镇的工程技术人员,占全国的60%,和其他任何一个产业区相比,景德镇的技术力量具有不可动摇的优势。科研基地该怎么建?景德镇市委宣传部长陈长庚介绍说,就是将原来轻工业部的陶瓷研究所、江西省的陶瓷研究所、景德镇的陶瓷研究所,以及两个特种陶瓷研究所进行资源整合,重新组建一个全国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于2004年正式组建成功,到现在已经研发出一大批下一代陶瓷领先产品,这些产品目前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都没有。在建筑墙转领域,传统的墙转因为考虑到要承受压力,所以通常设计得比较厚,而超薄型的高科技墙转的厚度只有1毫米,,而且面积很大,最大的有1.5平方米,非常平非常直。“这个产品投入市场以后,佛山所有的墙转将全部被击跨,但是他们要研发我们这样的产品,他们没有这样的优势和力量,而且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这样的技术。”陈部长的言辞透露出景德镇重振瓷都的雄心壮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高科技陶瓷的妙用。比如采用灭菌技术生产的瓷碗,在一分钟之后能自动灭菌,灭菌效果达到99.99%,比消毒柜还好;再比如耐高温的陶瓷涂料,用在神舟六号飞船上,防热程度提高了,飞船内的温度只有45度,这样对宇航员的身体影响力很小。而美国的飞船用的是耐高温的瓷砖拼凑起来,飞船内的温度达到70多度;再比如防弹陶瓷,可以以瓷代钢,而且坚韧度都比钢要好,用它来做装甲车里的防弹钢板,它的防穿透能力比钢铁还硬;像发动机的轴承,在高速运转的时候产生热,轴承不能耐温,就必须要使用一套水循环系统来降温,这个水循环系统,就需要几百万元。但是如果使用他们研发的陶瓷产品,整个水循环系统都不需要了,而这样一套陶瓷产品只需1000元。
产业基地
“建立产业基地的措施就是把现有的国有企业剩余的部分资产,推向市场,把那些土地置换出来,购买新的设备,建厂,然后实行崭新的机制,同时加大力量对外招商引资,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在谈到什么样的企业才是景德镇的企业,什么样的陶瓷才算景德镇的陶瓷这些问题时,市委书记许爱民解释,“只要厂址在景德镇,就是景德镇的企业,他们生产的陶瓷就是景德镇的陶瓷,并不是只有国有企业才是景德镇的企业、才是景德镇的陶瓷。我们现在必须转变观念,就是国外的企业,只要它在景德镇发展,也属于景德镇的企业、属于景德镇的陶瓷。税收在景德镇交,打的是景德镇的牌子,使用的也是景德镇的劳动力,对景德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占地10平方公里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近两年已经有50家外资企业进驻,这个庞大的工业园可以容纳近200家大型企业,据专业人士预测,在未来3年时间里,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园总规模可以突破2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换句话说,在未来3年内,淄博、唐山等地的企业如果不实行跨越式发展的话,按照他们现行的生产规模,景德镇在3年后完全可以超过他们,并领先全国。2006年的瓷博会已经吸纳了5亿美金的外资,包括日本东京一家年销售额逾200亿美金的企业也将落户景德镇。
人才基地
不管是搞产业还是搞科研,都离不开人才。景德镇依托全国惟一的陶瓷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并投入5.6亿人民币,建成占地面积3000公顷的新校区,这在全国的大学中是首屈一指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教育部也计划将景德镇陶瓷学院升级为中国陶瓷大学,设立11个学院,其中包括研究生院,向全世界招生,年招生规模扩大到1万人,在校生达到5万人,这个筹建工作现在基本完成,预计2007年就可以实现。景德镇要就成为一个培养陶瓷人才的基地,而且院校要和企业紧密结合,这是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人才的集聚就会形成信息的集聚,以及技术的集聚。”
交流基地
依托瓷博会,包括科技论坛和每年一届的陶瓷世界发展论坛,同时把景德镇30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打造成一个永不闭幕的展览馆,把世界各地的陶瓷精品都吸引到景德镇来,使景德镇成为一个物流中心,在景德镇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精品陶瓷,物流带来的是资金流和信息流。
产业基地、科研基地、人才基地和交流基地,这四大基地就形成一个完整的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陶瓷工业基地,预计初步见效时间是在2008年。景德镇正在争取2008年奥运会以后,奥运会一闭幕,就在景德镇召开世界陶瓷协会大会。世界陶瓷协会大会四年举办一届,到目前,世界陶瓷协会从来没有在景德镇开过会,也从来没有在中国开过会。景德镇想在那个时候争取在景德镇召开世界陶瓷协会大会,用景德镇崭新的面貌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向全世界展示,来宣告瓷都重振雄风。
9.路政管理的基本概念 篇九
牢固树立“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不学则退”的观念,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虚心学习、踏实努力工作,服从管理,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讲究礼仪风纪,严于律己;必有收获。路政管理机构的特征
§
指路政管理机构从纵向分作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上下层级之间是隶属关系,下级对上级负责,各层管辖范围随层级往下相对缩小。总队→支队→大队→中队 §
路政管理机构是指为了完成国家赋予的路政管理职责,按法定程序组建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有机整体,是一种广义和动态的行政组织。
§
它具有以下2个特征:
§
1、路政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家实施公路行政管理权的组织,是按照法定程序组建的。§
2、路政管理机构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活动,能独立承担自己行为所引起的效果。路政管理机构的组织原则
§
1、精简原则
§
2、管理幅度适当原则
§
3、完整统一原则
§
4、指挥灵便原则
§
5、职责权利统一原则
§
6、协调一致原则
云南省的路政管理机构
§
一块是垂直管理的,即省路政管理总队,其下属的16个州市路政管理支队和3个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支队,各支队下设县(市、区)路政管理大队、路政管理中队。
§
一块是属地管理的,即各州(市)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的路政管理处、科,各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的路政管理科、股,这些路政管理机构主要由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管理县、乡公路,省路政总队主要是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路政管理机构的职责
根据交通部《路政管理规定》(交通部2003年第2号令),路政管理机构主要具有以下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保护路产,维护路权;
3、实施路政巡查;
4、管理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
5、维持公路养护作业现场秩序;
6、参与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
7、依法查处各种违反路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案件;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云南省公路路政管理总队的职责
(1)负责宣传、贯彻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2)负责全省公路路政的行业管理,组织、指导全省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3)制定全省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全省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4)负责全省公路路政管理队伍的建设、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按照干管权限管理所属单位的干部;
(5)负责所属各路政管理机构的党、团组织和工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6)负责全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保护路产、维护路权工作;
(7)负责指导、协调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8)负责所属各路政管理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
(9)负责路政装备、服装、法律文书、执法证件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10)负责办理路政总队管辖的路政许可事宜;
(11)负责组织、指导全省的治理超限运输管理工作;
(12)参与公路建设和公路附属设施的规划及重点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
(13)负责组织、指导在建公路和公路养护的保通工作以及收费公路的通行费督查工作;
(14)负责组织实施全省路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科学研究、开发应用工作;
(15)负责报送道路通阻信息;
(1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17)承办省交通运输厅交办的其他事项。
各路政管理支队的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公路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厅制定的有关公路路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2)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所辖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3)参与接管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
(4)负责办理路政支队管辖的路政许可事宜;
(5)负责所辖公路的治理超限运输管理工作;
(6)负责所辖收费公路的通行费督查工作;
(7)负责查处所辖公路上发生的重大路政案件;
(8)负责支队的党建、工会、共青团及队伍建设工作,负责全体路政员的德、能、勤、绩、廉的考核
和管理工作,负责各所属大、中队领导的任免;
(9)负责支队的财务管理和基本建设的实施;
(10)负责所辖公路路政统计报表、路政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上报工作;
(11)负责在建公路和公路养护的保通工作;
(12)负责监督、检查、考核本支队的路政管理工作;
(13)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10.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篇十
2.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3.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促
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质量管理是一种以环境标准为依据,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环
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5.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行为科学理论。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整体性观点;相关性观点;有序性观点;动态性观点)
6.环境管理的一般程序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明确问题;鉴别分析可能采取的对策;制定
规划(计划);执行规划(计划);调查评价及调整对策。
7.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环境管理的行政手
段;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环境管理的宣传教育手段。(P9—图1-2)
8.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4点:A.以总量控制为基础,实施总量控制与
浓度控制相结合;B.由末端控制过渡到全过程控制;C.以集中控制为主,实施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结合;D.以区域治理为基础,区域治理与行业治理相结合。
9.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10.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11.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3.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一般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简明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14.环境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
15.环境保护法的特点:中国环境保护法,是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与其
他法律共同的特点——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法律规范。此外,同其他法律部门相比较,中国环境保护法还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广泛性;综合性;科学性;世界共同性;社会公益性;某些规范的科学不确定性。
16.环境保护法的目的:为人民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符合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生态
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7.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一是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原则,三是环境责任原则(损
害环境者付费原则),四是公众参与原则。这四条原则中,第一条原则是从战略的高度确定了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互关系的准则;第二条强调环境保护的重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第三条是环境保护责任的负担原则;第四条原则解决的是环境保护力量源泉的问题。
18.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特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适用的对象上具有特定性;环境保护法
律制度在规范的组成上具有系统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实施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9.环境保护基本法的主要内容:A.明确一国环境保护的对象或环境法的保护对象;
B.宣布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C.建立环境管理机构,规定环境管理体制、组织管理措施
及其职责权限;
D.规定公民及其社会团体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E.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F.规定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G.规定在环境法中使用的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规
范。
2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21.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因人们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将污染物或某种有害能量排入其中,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造成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2.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23.环境噪声污染: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24.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指对规范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5.环境管理制度,老三项制度的作用: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一是体现了防御为主的环境保护战略方针;二是基本保证了新建项目的合理选址、布局;三是对建设项目提出了超前的防治污染要求;四是强化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五是促进了中国环境科学、监测技术的发展);
B.“三同时”制度的作用(一是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战略方针;二是通过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实现了经济与环保的协调发展;三是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对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C.排污收费制度的作用(一是挺高了企业的环境意识,促进了企业加强环境管理;而是开辟了一条可靠的污染治理资金渠道;三是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自身建设的发展,保证了环保事业稳定的资金渠道)。
26.环境管理制度,新五项制度的作用:新五项制度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新五项制度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推行五项制度,是强化环境管理的客观要求;推行五项制度,是环保部门自身建设的重大改革;推行五项制度标志着中国的环境管理已跨入实行定量和优化管理的新阶段。
27.八项制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层次关系;包含关系;系统关系;网络关系。
28.老三项制度的局限性:一是强调了预防新污染源,而强调控制老污染源不够;
二是强调了浓度标准,而强调控制流失总量不够;
三是强调了单项、点源、分散控制,而强调综合、区域、集中控
制不够;
四是强调了定性管理,而强调定量管理不够;
五是强调了全国一个标准,而强调因排污及环境实际情况制宜不
够;
六是强调了环境保护部门的积极性,而强调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不
够,尤其是强调各级政府首长的环境保护职责不够。
29.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30.中国的环境标准由三类二级标准组成,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三类;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二级。
31.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的意义和作用:A.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B.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C.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D.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与能耗;
E.有助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预防;
F.有利于降低环境事故风险。
32.环境监测按其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污染事故性监测;研究性监测。
33.按测定的介质对象分类:水质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固体污染监测及能量污染监测等。
34.按污染因素的性质分类:化学毒物监测、卫生(包括病原体、病毒、寄生虫、及霉菌素等污染)监测、热污染源监测、噪声和振动污染监测、光污染监测、电磁辐射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和富营养化监测等。
35.自然资源:按自然资源的特点分类:无限资源;有限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6.自然资源管理的特点:广泛性;紧迫性;艰巨性。
37.环境工程管理的要求:A.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参照国际通行的先进标准,通过制定
完善而系统的各种标准、环境监测规范等工作,维护和改善环
境质量。
B.将环境保护的要求纳入到各个行业、地区的产品实际标准、设
计规范中,使新产品、新装置、新工厂的设计、制造、建设有利
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C.开展对工程技术路线、生产工艺的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工程技术路线的环境影响及其经济效
益。
D.对环境工程技术进行综合评价,推荐防治污染的最佳可行技术,进行环境工程的优化决策。
E.对各种环境问题提出综合防治途径和对策。
38.水污染处理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大致可分为四类: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化学处理法。
39.环境容量:是在环境使用功能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受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0.总量控制的核心是将负荷分配到源。
41.乡镇工业污染的特点如下:A.环境污染迅速蔓延,局部地区污染严重;
B.污染企业数量大,行业多,规模小,分布散;
C.污染类型复杂;
D.工业技术水平低,防治技术跟不上,恢复和改善环境困难。
42.加强农业环境法制建设要做到以下三点:A.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立法;
B.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C.加强环境法制教育。
43.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程序: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项目的建设地点、项目的内容及规模、投资总额等→了解相关环保法规与政策及不宜建设的项目和禁止建设的地点→寻找有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写→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批复
44.PDCA循环法(防治工业污染的一种有效的科学工作方法)的四个阶段: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
45.清洁生产的原则:A.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产品。
B.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
C.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设备替代消耗高、效
率低、产污量大、污染重的工艺、设备。
D.最大限度的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
E.强化企业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
F.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进化处理设备和“三
废”综合利用的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和处置。
46.环境规划的含义: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47.下一层次规划是上一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并且是其有机的组成成分和实现的基础。上下层次之间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因而在制定规划时,要上下联系,左右协调,综合平衡,实现整体上的优化。
48.环境规划的主要特点:综合性;整体性和地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
49.按环境要素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50.区域和城市环境预测一般要求有三类: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目标导向型(理想型)预测和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
11.农业科技管理概念 篇十一
关键词:生态友好型农业;概念;国际经验;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467-03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气候、生物多样性、燃料、粮食、水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危机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转变发展模式,降低粗放式经济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伤害。而作为集主要排碳源、固碳源2种角色于一体的特殊产业,农业应当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为此,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战略目标,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则围绕“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本研究梳理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概念,探讨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性,介绍了国际上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一些典型做法,提出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概念
日本是较早将生态友好型农业付诸实践的国家。199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发布了《新食品、农业、农村政策方向》,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概念,即“充分发挥农业所具有的物质循环功能,在谋求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顾及减轻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农业”[1]。到了20世纪末,日本又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友好型农业”,其主旨是“避免因农业商业化经营过度注重效率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到了2000年,在商业经营农户中,从事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比例已经达到215%,政府也开始将一部分从事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农民认证为“生态农民”[3]。截至2012年底,生态农民的认证数量已达到21.6万[4]。经过对比可以发现,“环境友好型农业”仍以提高生产率为首要目标,追求的是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而“生态友好型农业”则讲求效率和生态环境兼顾,力求避免重效率而轻生态环境情况的出现。可以看出,生态友好型农业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致力于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
除了日本外,其他国家也有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提法。例如,为了推动西南部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社会转型,墨西哥推动实施了“筑梦新墨西哥(Dreaming New Mexico)”项目,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在项目执行者看来,生態友好型农业的主旨是尽可能多地保持土壤、水和生态多样性;同时,尽可能少地产生不良影响,并在保障长期食品安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另外,韩国也在21世纪初提出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口号,一些学者已经围绕生态友好型农业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研究,如对生态友好型农业框架下稻米增长、产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对民众生态友好型农产品感知度的研究等。
我国还没有形成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清晰定义,但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部分的内容表述来看,生态友好型农业应该遵循这样的发展思路:通过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推广生态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造成的污染,最大程度地保护耕地、水和环境资源。
2 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性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全世界人民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农业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对于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生态压力日趋增大的中国而言,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2.1 生态恶化危及全球
生态系统的过度消耗导致了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给全人类的发展带来挑战。联合国于2005年发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世界上超过60%的主要生态系统产物和服务正在退化或处于不可持续的境地。生态环境恶化会影响粮食安全、水资源可利用量、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健康,进而使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面临生存威胁[5]。据分析,大气污染使欧洲人平均寿命缩短8.6个月,导致欧洲大陆每年有31万人死亡;而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300万人因户外空气污染而致死[6]。气候变化所引发危害更加严重。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以及更频繁的自然灾害,这些危害波及范围大,且更容易影响应对能力最差的贫困人群。有研究显示,在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居住区中,有2/3位于低海拔的沿海地区。例如,拥有87万人口的肯尼亚城市蒙巴萨就坐落于地势低洼的沿海平原,如果海平面上升0.3 m,那么该城市17%的面积将被淹没[7]。在此情况下,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生态友好型的发展道路,才能避免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演变成为危及全人类的大灾难。
2.2 农业生产肩负重任
就农业而言,目前的生产方式都不同程度地消耗着自然资源,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因此,应对生态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农业肩负着重要责任。首先,农业持续不断对土地的需求,已经成为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据测算,世界上严重退化的土地中有35%是由农业活动造成的[8]。其次,农业是最主要的水资源消费部门,其消耗量占全部水资源(包括雨水径流)使用量的70%[9]。再次,农业生产投入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过去50年中,由于肥料使用和管理不善,淡水系统中的磷浓度升高了至少75%,每年流入海洋的磷元素达 1 000万t[9]。最后,农业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研究,整个牲畜供应链每年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71亿t二氧化碳当量,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5%[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2013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目前农业领域产生的直接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的11%[11]。
【农业科技管理概念】推荐阅读:
农业科技服务管理系统07-21
连山县科技和农业局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12-16
金融科技概念08-04
生态农业园概念规划06-21
农业科技简报12-03
农业生产新科技11-30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09-12
农业科技三农政策11-01
建设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11-01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