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学设计

2024-08-30

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学设计(精选15篇)

1.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学设计 篇一

广武中心小学

简报

()2014年4月15日

骨干示范引领落实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广武中心小学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教学观摩活动

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增强主动意识,同时也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2014年4月15日上午在广武小学举行了数学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心的部分领导及所有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堂课是雍秀芳老师在六年级上的一节示范课,课堂中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调,熟练的教学技能,富有激励性的课堂用语使每位教师深受感染,同时课堂上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了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听课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希望以后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促进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学习。通过参加此次观摩活动,与会教师深感受益匪浅。讲课教师用她独特的教学艺术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观摩课。课堂上教师以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注重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现代手段,向全校教师推出了高质量的示范课。可以说在她的课堂上,师生平等、精彩互动、充满智慧、彰显和谐;同时,她自然质朴的语言、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课堂张驰有度的调控能力,让所有听课教师敬佩不已。各位评课教师分别针对教学所作的讲评也生动且耐人寻味,引领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

本次活动的开展营造出一种学习互助,教学探索的良好氛

围,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活动结束后哈校长还根据每位教师的评课作了一个深入的总结,寄语年轻的教师要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新旧知识的交替;在课堂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更好的自主去探索知识并且要做到注意倾听,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去引导学生掌握所讲内容,做好及时的反馈与鼓励;在课下准备的过程当中,要深挖教材,吃透教材,授人以渔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些都让年轻教师们深受感动和启发。

从本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积极,看到了老师们的认真,也看到了老师们的努力,更看到了老师们绽放出的火花。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教师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2.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学设计 篇二

一、通过“一课多教”提升教师的回顾反思能力

本园的“一课多教”实施的主体是年轻教师,主要做法是让教龄3年以下的教师自行选择一个活动内容,在同年段的平行班中多次试教(一般3次),每次试教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包括活动中处理各种偶发情况、幼儿的突出表现、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干扰教学以至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然后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下一次试教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使每一次的有益经验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优化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促进了老师们回顾性反思能力的提高,也让年轻教师为承担园级或更高级别的观摩任务积累了自信和胆量。

二、通过“年段互助”提升教师的评议反思能力

“年段互助”,顾名思义即以年段为平台开展教学观摩互动。相比全园性或级别更高的观摩活动,“年段互助”比较适合年轻教师平时的练兵。对年轻教师来说,经常邀请本年段的其他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审视、评价甚至批判,从而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过程的调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助推力。通过评议互动、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使执教老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使听课教师学会反思,引以为戒。

三、通过“师徒结对”提升教师的归纳反思能力

“师徒结对”的观摩活动,既有师傅到徒弟那儿听课指导,也有徒弟到师傅那儿听课学习,为避免时间一久流于形式,我们通过AB表及汇报课记录表,让双方将指导和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归纳反思,既找出问题的症结,也获得宝贵的经验。在仔细梳理的过程中,新老师逐步学会反思的方法,使反思更有指向性,老教师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使反思向纵深发展。

四、通过“借鉴名师”提升教师的对比反思能力

除了本园的“师徒结对”之外,我们还要求年轻教师找一些全国知名的或是自己喜欢、崇拜的名师为榜样,多看一些她们的教学视频,将自己的教学与之比较,从而找到劣势,进行扬弃性借鉴。教学比较既可以是某个教学案例的比较,也可以是长期的比较,案例式的对比反思,可以博采众长,长期的对比反思,能使自己较好地掌握榜样教师教学的规律,真正学到榜样教师课堂教学的精髓。

五、通过“一课多研”提升教师的合作反思能力

我们的“一课多研”提倡全体教师都参与,目的不是为了推出某个活动或突出某个老师,而是为了提升合作反思能力,尽力发挥小集体的智慧,从而让更多的教师明白怎样教才是更好的。我们的“一课多研”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我们成立了语言、数学、科学、美术和音乐五个学科小组,每组选择同类条件下知识面广、组织能力强、理论素养高的一位教师为组长,或有老师自告奋勇愿意担任组长也可,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一个学科组;第二步,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小组各自展开“一课多研”活动,在“一课多研”活动中,集中听课、教师评议、集体反思、提出修改意见,之后再一次通过观摩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加以验证。其中的每轮研讨,都凝聚着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开课教师获得成长,评课的人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同伴互助、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教研目的,真正体现了合作反思、智慧共享、优势互补。

六、通过“同课异构”提升教师的求异反思能力

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同课异构”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是同年龄段的“同课异构”,选择一个活动内容,分别由同一个年龄段的两个老师执教。第二个维度是不同年龄段的“同课异构”,选择一个活动内容,分别由不同年龄段的两个老师执教。第三个维度是不同层次教师的“同课异构”,选择一个活动内容,分别由年轻教师、骨干教师执教。通过这些“同课异构”,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展现教师各具特色的创造性,促进教师求异反思能力的提高。并在课后的研讨中通过比较不同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对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不同演绎,来研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和多元思维的融合过程中从“对比优劣”走向“反思差异”;最终“悦纳多元”。

3.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学设计 篇三

上传: 梅爱琴

更新时间:2012-2-29

阅读: 461

上饶市第三小学

刘豫

这次去宜春参加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观摩课培训,我有幸聆听了许多名师的观摩课及精彩的讲座,让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通过学习,各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巧妙设计上课环节。青年名师虞大明执教的高段阅读教学《金钱的魔力》,运用巧妙的教学设计,紧抓文中人物的笑容和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例如:武凤霞老师执教的《渔歌子》,课前交流环节分别出示描写颜色、景物、姿态的词语,学生采用各种形式读。学生读完后,老师以送奖品的形式播放了含有渔歌子诗句的视频,歌的前四句便是《渔歌子》全词。武老师整堂课只讲了这一首古诗《渔歌子》,但是却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浓墨重彩的诗意江南,了解张志和的人生和唐朝的一段历史,最后把诗句中流传千古的佳句和学生个人的体验对接,使古诗词的教学上的有滋有味、学生学的那样兴致盎然。

3、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位教师都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如吴丽华老师在教学《雪儿》时,让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武凤霞老师的《渔歌子》一课结束时,他给学生推荐了相关的诗词,鼓励他们自己去阅读,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有独立创见,思维得到发展。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

4.教师观摩课听课教学心得感悟 篇四

这次听课,首先从个人的教学上来说,我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加强的地方,比如说平时的工作总结和计划。当老师讲课的时候,她那种收放自如,行云流水的感觉并不是容易模仿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在平时的了解中,老师是一个非常注重总结和计划的人,她小到进行课堂总结和计划,大到进行长期的规划,比如三年之内让学生们取得一个怎样的提升等等。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在这次听课当中,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去关注学生成绩的成长,也要去关注学生们平时生活里的表现,不仅要做他们的学习导师,也要做他们的人生导师。这样才不会违背一名教师最终的职责和愿望。所以通过这一点,我也会努力的在课堂上提升孩子们的德行能力,进一步的完善课堂的丰富度,也对孩子们进行一个更深的启蒙作用。

5.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总结 篇五

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是简简单单的,顺着学生的回答,名师会有意想不到的评价。让学生听了心情愉快,让听课教师听了,若有所思。如王振会老师执教的《称赞》,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王振会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让学生个别朗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通过老师的点评,让学生注意读好“真能干”“一个比一个”这些重点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老师引导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勇敢”,再让学生照此说“一个比一个……”说句子,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也特别扎实,切实体现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性。面对学生那生动有趣的语言,使课堂充满情趣。面对学生那脱口而出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的课堂生成让在场的每一个老师折服。我常常感叹自己的课堂太过单一和枯燥,我想教师的课堂语言真是太重要了。

另外,就是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如虞大明老师的报告以及所执教的《祖父的园子》,都是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学到了很多方法。武琼老师虽是已退休的老教师了,但话语间依旧是活力四射,课堂上更是魅力无穷。

再次,是教师的随机应变。

听这些老师的课,我常常觉得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记笔记。因为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让人很意外,课外知识的收集很丰富。不仅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让人觉得他们并没有事先设计好教案。对于学生的不同声音,他们都能巧妙的应答。尤其是支玉恒老师的课,更是让人带着无限的期待,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一波三折却又波澜不惊的大师风范,让人连连佩服。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更是问出了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问题:你觉得这篇课文的题目怎么样?可不可以改一改改成什么当然,这从中也看出了支玉恒老师的对教材的把握,甚至是超越了教材。

一节节精彩的课听完了,但是脑海里的一个个精彩的片段还让我久久回味无穷。

是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说诠释和演绎了什么是“精彩”。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参加了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们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重新认识了阅读教学,指引了我在阅读教学中的方向。这样的课堂也给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因为有他们在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6.从与骨干教师对峙开始…… 篇六

我先详细地分析她的教案,找出其闪光点和不足处,通过业务小讲座的形式,把她的课当作范例来分析,对于闪光点就表扬,对教案设计的不足之处用正确的理念去暗示。用这样的方法来引导,似乎有点效果,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教案。

刚好,外地有特级教师上同样类型的课,就派她去学习,回来后,她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这时,幼儿园聘请的省级专家来园指导,听过她的课后,评价和大家的感觉一样:课堂味儿不足,目标不清,没有真正让幼儿去主动学习。

到此为止,该教师已经上了5次试教课,但都没有成功,由于有了上次的“对峙”,大家似乎都不太愿意再提建议,离比赛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她很着急,中午来找我,我笑着说:“不急,先喝点水!”于是拿个杯子给她倒水,不停地倒水,杯里的水满了,仍继续倒,她大叫:“水满了,”我接着说:“是哦,水满就倒不进水了,有时候需要自己不停地把自己杯里的水倒空,才可以续水。”她顿时羞愧起来,我继续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清空’的过程,不要被以往的成就束缚自己的脚步,只有不断的‘清空’自己,才可以装更多的东西。有人提出建议,不管提的是对还是错,都要有颗感恩的心。你已经很优秀了,如果能够做到不断把自己‘清空’,不断给自己的空杯装更多的‘水’,相信一定会更加出色。”她看着我,眼睛里流露出真诚和感动。那天中午,我们一起分析教材、解读目标、梳理过程,一点一点研读教案。

她成功了。表彰会上,她说这次不仅收获了课堂的成功,更收获了心灵的成长——学会“清空”。

与骨干教师的对峙让我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提高,更是“人”的成长。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引领教师怎么教学,怎么工作?更关键的是启迪教师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而一个以文化立园、文化兴园的单位,首先要有一群“文化人”,这就需要园长有一本“攻心”宝典。

避轻就重见心境

当遇到这样骨干教师对峙的事件,园长首先要冷处理,要降温、要缓和矛盾、缓和情绪,千万不可粗暴地把教师推到矛盾的对立面,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激化矛盾。

尊重宽容叩心扉

分析教案,找到教师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她的对峙就彻底否认她的全部,要用尊重和宽容打开教师心扉。

业务引领灌心间

通过业务小讲座,用专业的理念去引领教师。如果教师不接受园长的思想,又怎么会接受园长的言行?所以园长需要不断学习,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引领骨干教师的成长。

循序渐进启心智

在她还没有完全接受别人建议的时候,不要轻易提很多要求,通过理念的提升、专家的引导以及外出学习,让教师自身一点一点地体验,去领悟教学的真谛,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寓理于事拨心弦

运用“倒水”这个方法,让教师从中悟出“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自满,则难以再有进步”的深刻道理。从而进一步拨动教师心弦,旁敲博引,推波助澜,形象而深刻地引导教师如何正确做人。

帮助成功润心田

7.骨干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篇七

一、及时明确传帮带内容。

在开学之初,我们在教研组长会议上就传达了这学期传帮带工作的主要内容,使教师明确应该怎么做,目标是什么。采用共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艺术是工作方式,促进骨干教师、非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是工作目标。在实际内容指导上,主要研究能切合实际的分析处理教材,能比较自如地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特色,而且教学效率高,效果好。在科研上具有积极的教学研究态度和较强的教研能力,能承担各级各类教研课题。这些具体的内容,结合结成的传帮带对子,工作可操作,实施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基本职责明确。

为了工作开展得顺利并且取得实效,我们要求骨干教师做到“三带”:带师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师能—掌握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带师德—为人师表,育人之道。要求骨干教师指导被帮扶教师备课、讲课,帮助修改教案,指导教法;每学期听被帮扶教师课3节以上,及时交流,评议优缺点;向被帮扶教师提供信息,推荐经验文章,开阔视野,不断充实;每学期指导被帮扶教师上一节汇报课;指导被帮扶教师练功,针对被帮扶教师的基本功弱项,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被帮扶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而被帮扶教师则要做到尊重指导教师,谦虚谨慎,接受批评、指正;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对上课、备课、教研、教改、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检查;认真备课上课,写详案,主动求教,及时反思;主动听骨干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4节),做好跟踪记录;做个有心人,注重积累各种资料和教学心得;每学期上一节高水平的汇报课或公开课。经过了一学期的工作,主要任务都已经完成。

三、向培养目标迈进,初见成效,领导措施得力。

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帮扶学校的非骨干教师,使他们逐步具备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专业知识较新的现代教育观念,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书育人、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中成果显著,逐渐成为本校教学骨干。现在,我们已经有省级、市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骨干教师25名,一些青年教师正充满了干劲,朝向县级骨干教师迈进。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和广大教师的努力分不开,但是成绩里也包含了领导小组的辛勤耕耘的汗水。

8.骨干教师写字教学培训总结 篇八

为了有效地加强写字教学,9月28日,韩中凌主任对全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进行了有关写字教学的培训,与会老师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对写字教学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写字教学研究要落到实处,关键在教师。我们组织全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认真学习韩主任关于加强小学生写字教学的要求,使教师们明确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写字是小学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不断教育学生认识把字写好的意义,逐步培养他们的写字技能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明确了写字教学具有实用性和美育功能。使大家形成了共识,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进而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各年级的写字教育目标、任务和要求,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写字水平。

(一)自行收集、组织专门从事少儿书法教学行家范志强老师的视频教材,并制成光盘。利用教师学习的机会组织收看,提高教师写字教学本领。

(二)加强写字练习。所有教师的备课、板书也要求正楷书写。教师写字认识、书写水平的提高,有力保证了写字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定期进行作品或教案的评比和展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讲求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1、遵循正确原则,明确写字要求

对写字教学,我们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一,自己书写必须做到正确;第二,能正确地示范、准确地讲解和有效的指导;第三,必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行与预防为主的策略,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并采取办法预防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对学生书写提

出明确要求:正确、端正、美观。

2、遵循愉快原则,提高写字兴趣

为激发学生写字热情,在写字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遵循愉快教学原则:如每到学生练字时间,教师可以播放舒缓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处在高雅、幽静的写字意境中;还可以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学生们听,借以激发他们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和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

3、遵循适度原则,提高写字效率

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完成练习任务的情况,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办法,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成绩较好,完成作业速度快,质量高的学生,让他们每天练习两篇硬笔书法,每周一篇软笔书法。对于速度较慢,接受知识困难的学生,就让他们练习两篇硬笔书法并鼓励他们宁可少些,但要好些,先保证质量,再求数量。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办法,使后进生练习书法的信心增强,写字的水平也随之提高。

4、遵循反馈原则,提高写字水平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出现的问题不尽相同,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我们要求老师手把手地教,一个一个地讲,不厌其烦。这样有利于使每个学生都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于其后的书法学习。

四、形式多样,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1、与作业紧密结合,各科教师齐抓共管。

每一位上课的教师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学生每次书面作业前,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书写要求;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要作巡回指导,尤其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2、开展形式多样的写字活动。为不断提高书写水平,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可开展硬笔写字比赛 2

和毛笔写字比赛活动。首先是由班级组织比赛,在此基础上,每班选出代表班级参加校级比赛。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作出评审,对参与者和优胜者给予奖励。作业评价,采取了过关的形式,即:将学生作业分为过关、基本过关、待过关三个等级,用过关率评价每个班的作业质量,从而引起师生的重视,不断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五、重视科研,积累经验。老师们可以将写字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讨最佳解决办法。如教师介绍怎样让学生的书写人人过关等,教师的介绍虽然不是长篇大论,但结合实际情况,实实在在,教师们互相取长补短,效果非常好。教师可撰写写字教学方面的经验论文,重视科研,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益。

9.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篇九

一、选用骨干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

由于骨干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权威性和引导作用,我们就从他们中间选拔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负责、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人任学科组长。带领学科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负责全组成员的备课、听课、作业的检查、活动的开展和学期结束后教师的测评等工作。让他们承担每学期的专项研究任务: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组织本组教师研讨;对于典型问题确立专门的课题来研究等。学期结束,由学校组织人员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评估,从活动的开展、教学成绩、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评价,评出等次,作为奖惩的依据。实践表明,由于他们业务过硬,工作认真,处处能起到带头作用,具有较强的感召力,选用他们担任学科教研组长,使我校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聘用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

近年来,在我校踏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较多,他们虽然有种种优势,但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要让他们能够独当一面,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时间的锻炼。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采取了师徒结对的方法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学期开始,学校教务处对全校的骨干教师进行摸底排队,为青年教师选择相应的师傅,举行师徒结对仪式,颁发结对证书。要求徒弟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等诸方面要虚心向师傅请教。平时,徒弟上课速度要比师傅慢一、二节,在听了师傅相应的课并作进一步的分析理解后,自己才能上课。有了问题要及时向师傅请教。要求师傅要乐于指导徒弟,要不定期听徒弟的课,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徒弟每学期要上两节汇报课,届时全组人员和校领导参与评课,打出等级。对课堂教学效果好、进步幅度大的徒弟予以表彰,其师傅也予以奖励。采取这种做法,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较快地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整体实力。

三、推荐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或示范课

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他们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学智慧的展示。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每学期我们都在每个学科安排一二名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根据他们的教学水平,采取指定和自愿的方式,形成面向全校、全县和全市三个开课层次。在开学初就确定好开课的人员和具体时间,至于教学内容则由他们自己确定。学校给他们提供备课、上课所需要的条件,如相关的资料、教学设施等。上完课,主讲教师要与听课人员参加座谈会,由主讲教师陈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后感受等,其他教师从不同方面评议,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上课到评课全程都有录像,形成材料,以备其他教师学习、讨论和借鉴。从历次的开课情况看,上课者全力以赴,听课者积极踊跃,可以说每次开课对于上课者、听课者的教学水平都是一个提高的机会,同时学校的知名度也得以提升。

四、举办骨干教师经验汇报会或专题报告会

骨干教师成长的历程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可利用的资源,将其成长的过程展示出来,对其他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将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对开阔广大教师的眼界,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也很有帮助。因此,每学期我们都在每一学科中选一位骨干教师作个人经验介绍或专题报告,在此之前,学校为他们提供资料上、经费上和时间上的支持,以保证他们有较好的研究条件。报告时间选在学期结束前一两周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进行,届时将邀请有关部门及专家参与点评。报告结束后,将他们的材料连同专家的点评结集印刷,发给全校教职工学习。这项活动开展了多年,参加报告的人员已有几十位。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研究意识和水平,也形成了我校较浓厚的研究氛围,促进了广大教师向教育、教学的高层次发展。

近十年来,我校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日趋明显: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的良好声誉与日俱增。在较短的时间内,我校由一所普通的县级完全中学晋升为市级重点中学,再跃升为“安徽省示范高中”,这与我们多年来重视发挥骨干教师的影响力不无关系。

10.教师创新力教学观摩活动汇报 篇十

我们一直再提贯彻新课程理念,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呢?以我个人粗浅的理解,当前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问题;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问题。

在各种高标准的阅读教学大赛上,对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四: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级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标准、鲜明,不缺位,不越位。“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老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保证学生能学、会学、乐学,学会。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对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从这样五个方面做了阐述: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想打造高效课堂,需从以下几方面坐以改进:学科品性,从模糊到凸显;语言文字,从流失到强化;教学设计,从僵化到开放;指导策略,从无力到有效;教学形式,从单一到丰富。

在学科品性上,必须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语言文字教学。我们在教学《鲸》、《变色龙》时,不要上成生物课,学《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时不要上成物理课,学《圆明园的毁灭》不要上成历史课,要上成语文课。关于语言文字,我们都知道教材是例子,好的.教材应当是一口井,一道泉。小学语文教学有时可以“不求甚解”,有时需要“咬文嚼字”。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重点要落实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对不同板块、不同课文的讲解和处理要详略有度,避免按部就班,平均分布时间和精力。详则细嚼慢咽,略可一带而过。

那么,如何细嚼慢咽呢?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品味。2、加强对布局谋篇的领悟。3、加强对时代背景、作者写作风格或类似文章的了解,适当拓宽阅读。4、强化背诵积累。其实,也就是我们陈义民校长教给我们的一要理解透文章内容,二要理解透写作方法。举个例子:我们六(下)语文的第一单元主题是“壮丽山河”,有《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在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美以后,《长江之歌》重点体会拟人和反复的写法,《三亚落日》补充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和萧红的《火烧云》,体会形态和色彩的描写之妙。《烟台的海》体会作者冬、春、夏、秋的写作顺序,先写景后写人的的构段方式,比喻、拟人的精妙运用。《记金华的双龙洞》体会作者巧妙地运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阅读写景的名篇,仿写家乡的四季景色,等等。总之,一篇课文细嚼慢咽可以上个三五课时。

如何一带而过呢?1、读读课文。2、自学生字。3、提出问题,合作解决。4、重点讲解一两处。(普遍问题或重点问题。)一课时处理完即可。甚至可以用三两课时,把一个板块放在一起学习。当然,这要找准适合的课型,并且,学生具有学习的方法、能力。

11.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学设计 篇十一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汇报材料

各位老师:

下午好!

初冬时节,室外寒意颇深,而我们的心却倍感>温暖,因为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分享2014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的精髓。

十月底,我有幸观摩了2014年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在广西桂林举行,共设两个会场,一个是市体育馆,一个是靖江王府的国学堂(桂林有名景点独秀峰的所在地),我们湖北参会的老师安排在国学堂听课。两个会堂分别提供16节课供与会者学习研究。两个系列三个板块:阅读系列、习作和口语表达系列。8节阅读课,习作4节,口语表达4节。活动盛况空前,来自全国的36名小学>语文教学精英纷纷献课,他们有的是教学新秀,有的是学校教学校长,也有的是某地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我被他们身后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技能及对事业的近乎苛刻的严谨的态度所折服。课上,他们或大气幽默,或循循善诱,或简约温婉……他们的课有型(教学设计既有新意,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有情(体现浓浓的人文关怀)有韵(节奏鲜明,耐人寻味)有味(有着浓浓的语文味,或书声琅琅,或奋笔疾书,或低头沉思)。

课堂教学观摩后,吴忠豪教授和李明新校长对16节课进行了点评,指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及存在的问题。今天,我就当一次知识贩子,把其中的一些精华转给大家,水平有限,多多见谅!

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的性质是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标。语文改革的两个转型:一是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悟体验课文的情感转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对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回归。二是从教师讲读课文为主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语文课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这里我们要明白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语文知识、方法、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不能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以免造成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错位,语文课的语文味浓不浓,就是要看添加的语文元素浓不浓。

语文课的目标应该以本体教学内容为主,围绕这样的一个内容让学生去认知,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去迁移。在8节阅读课中,吉林钟鹤童老师执教的《与众不同的麻雀》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一板块的第二篇课文,作为低段的一节阅读课,抓住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识字,教写字,教朗读,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没有对课文进行非常深的挖掘。天津的闫君燕教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这节课老师教的是句子怎么表达,人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怎么和联想结合,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联想可以让人物的动作、神态表达得更为具体,然后再让学生写一段话,人物的动作描写怎么加上联想。通过这堂课,学生的>收获就是明白怎么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更具体。

思想认识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深刻不能代替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一项语文的本质。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是渗透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而不是把它当成主要目标。阅读教学当前要重视的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课文的教学价值有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多元文化,如《月光曲》要认识贝多芬,要认识月光曲这首曲子,像认识辛弃疾,诗、词,二是学习语文知识方法,三是学习语言材料。语言材料包括生字、词语、词语的解读和句子的解读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处在第一位的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因为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大量的积累可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国语文教学的重心一直朝向文本内容理解,忽视文本语言的积累。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战略性失误,直接导致中国国民主文水准下降。我们的语文课堂除了识字、词语教学,句子的教学,句型的积累要重视。要把朗读背诵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阅读课的主要问题是本体和非本体哪个为主,习作和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就是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什么方法符合学生实际,方法到底怎么教,占什么位置,比如浙江藏学华老师执教的写导游词,就是教了写生写导游词的方法,通过《赵州桥》克文和赵州桥导游词比较,学生认识到了导游词怎么写,重点抓得很准。

12.骨干教师专业引领的途径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专业成长;专业引领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教师个体发展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是来之不易的,曾几何时,教师被赋予了“牺牲者”的角色,总是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并温暖他人。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教师角色定位为唤醒学生,而这就意味着教学双方是一个角色互动、思想碰撞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往往就决定了教学的层次。

意识激活,专业引领走上正途

骨干教師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第一步,不应当“写实”而应当“写意”,此处,写意的意思就是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当前,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是薄弱的,即使偶有研究成果(如论文、课题)出现,那也是因为一些外力驱动,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成长需要。这一方面,骨干教师可现身说法,从内驱力激发角度引领其他教师激活意识。

从小学语文学科来看,专业成长的意识应当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扩充。普通教师教一篇课文是就以文论文,而优秀教师则会旁征博引,有时还会对课文作出批判性的思考,著名小学语文教师如薛瑞萍、蔡朝阳等作为新生代教师的代表,表现出了这种优异的特质,也就是说文本解读的需要,决定了教师必须进入研究的状态,而这就是一种专业成长的意识;二是教学有效性的驱动。不是说学生掌握了一些标准答案,就是对课文解读的成功,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的是文本解读的多元性、深刻性,这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如此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显然,这也是要靠专业成长道路上的研究才能实现的;三是对学生的研究。学生面对文本,他们的思维是怎样的?从问题到答案之间,是不是教师所想象的那种线性思维?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研究的基础之上,而这,显然离不开专业研究。

因此,从这三个方面看,专业成长应当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没有专业成长,是不可能真正地面对学生,完成一次文本解读或者写作教学的。小学语文历来走在课程改革和专业成长的前面,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有一种专业成长的意识与使命。

教育叙事,专业成长重要方式

教育叙事是课程改革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范式,尽管其萌芽于课程改革之前,但是却发力于课改阶段,其平民化特征,也更容易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基石。

笔者以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叙事可以引导同行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语文课程特质研究,在教学中教师总要思考一些基本问题,如语文学科为何异于其他学科?二是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研究。这是教育叙事的重点,也是诸多话题展开的重要平台。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表现出认知多元、观点朴实、充满童趣及意趣等特点,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因此需要引领同行知道,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过程是最值得记载与分析的,笔者在专业引领的过程中,强调同事同行要认真记录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儿童语言,并猜度背后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本的语言美、意象美。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同行读书。通常情况下读书是走在研究的前面的,但笔者注意到缺乏实践经验的阅读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反之如果能够先让教师在实践中建立专业发展的意识,积累具有研究价值的经验,那读书之时便可以对书中内容与观点提供更多的实践注解,从而促进教师对书的认同,对阅读的认同,于是阅读也就能够真正为教育叙事提供精彩的描述,为专业发展研究提供助力。

教学反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为骨干教师,要引领教师专业的发展,还必须要让他们学会反思。反思不是空想,反思应当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一种理性审视,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也是对自己教学的总结。从成长的角度看,审视不足有时更具有价值,在反思基础上的进步,是巨大的。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知道自己的不足呢?笔者与同行交流的时候强调一组问题:那就是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中遇到了哪些挑战?这些挑战是必然的,还是人为造成的?他人的教学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改进的话,当从哪里入手?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课堂……这些问题才是真正驱动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骨干教师从成长者的角度思考,将自己的经验提供之、参考之,而不是强加之。待成长者形成自己的成长认知时,这种引领也就成功了。

13.语文骨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丘北县温浏中学 聂永成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校的教学工作重点,一新课程教育理念为主,坚持教育创新,更新教学方法,加大教学研究研力度,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与时俱进,促进教育教学新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寻求语文教学发展的新突破。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对文本的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改为重点,进一步学习新课程, 探索新课程,解读新课程。

2、加强教学研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每一次教学活动入手,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从学生学习活动入手,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语文学习竞赛活动。认真做好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制定完善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评价标准,增强管理的实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三、实施策略

1、积极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实验,创造新型的“自主”教育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探索研究“速读”渗透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新理念武装自己,提高质量。

2、以课程为载体,以科研为手段,以活动为纽带,以规范的工作制度为保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参与写作评比。要求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开放,为提供学习的条件和场所,组织学生开展好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提倡 “师生共写日记”,形成热爱、崇尚书籍的氛围。

3、重视研究,不断积累经验。进行新课标的实验研究和热点问题研讨活动,力求将课改精神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既有理性思考,又有实践探索,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十五”课题的研究内容作为文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使新教材实

验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力争通过工作实践得出丰富经验、形成鲜明独到的教学特色。

4、继续把书写、表达、积累作为奠定学生文化修养,夯实基础的重要任务来抓,监控每个班的整体发展轨迹,建立发展轨迹监控表,总结培养方法,提高整体水平。

(1)营造写字的文化氛围。写字是一种最简洁易行而又最有效的素质教育形式之一,学校良好的自然环境配以书画特色的艺术氛围则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走廊、展览橱窗、黑板报都创建出书画作品展览园地,步入学校就仿佛跨进艺术的殿堂。每天下午安排15分钟的写字课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练习写字。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既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兴趣爱好,陶冶了情操,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2)每天要有10分钟的口语交际时间,引导学生关心天下事、国家事、身边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认识水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3)要重视日常积累。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平时教学课文,及时梳理积累。教学每一篇课文时,指导学生将必须积累的知识从课文以及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注解”、“思考和练习”中挑出来,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之后,进行归纳和整理。

②、扩大课外阅读,做好知识延伸积累。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订阅的报纸刊物,并把有关知识整理出来。也可以利用双休日,要求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名著。为防止盲目和消极阅读,老师要指导学生订出阅读计划,拟订读书目的,并要求他们做好摘记,写好读后感,还要定期进行检查。

14.骨干教师教学总结 篇十四

也许,常有这样的时刻,我们会在疲于奔走的人生驿路上驻足回望看看身后留下的足迹。从1981年到1985年,我完成了从初二到高中毕业班的大循环教学,这过程中既当班主任,又做物理老师,从歪歪斜斜的行路轨迹中,隐约间,我发现自己做了一件现在看来非常有意义的事,就是坚持每天写教学后记。写第一篇教学后记的起因是这样的,那是我刚工作的第一个学期,学校举行对外公开课,领导让我出来上课,课上得非常成功,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这一天我一直处在成功的兴奋之中,尤其是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我感动。我产生了一种冲动,一种要把这节课写下来的冲动。

晚上,我奋笔疾书,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两个实验,将学生举的精彩例子,同行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了一篇近千字的文章。应该说这是我写的第一篇教学后记,从这一天开始,在每节课的教案后面,我都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回忆、反思、分析、总结,形成一份新的教案。在近5年的时间里,我写了20多万字的教学后记。它基本上记载了我上过的每一节物理课,记载了我的成功,也记载了我的失败,记载了我教学中碰到的许许多多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每天我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解决与自己工作密相关的问题。从20多万字的字里行间,我认识了自己的教,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我每天也都在成长。

2研究自己的教——与问题同行

1985年,我送走了我教的第一届高三毕业生。暑假里,我拿出了装订好的20多本备课笔记,准备系统地回顾研究这几年来自己的教学,以便获得经验的启迪,失败的教训,从而校正目标,充满自信地迈步前程。随着思考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教育理论的贫乏和教学科研方法的短缺。我需要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教学科研方法论、教育评价等教育理论的支撑,需要搭建起教育科研方法的平台。桌上的读物变了类型,重新捧起那些专著,硬着头皮读起来,读的过程中,我将深奥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并将专业的话语转译为我的经验话语,这样倒增添了我学习的兴趣。我边学习,边开始进行了研究。

我首先从20多万字的教学后记的素材中,分析、筛选有效的教学、教育经验,筛选的过程:第一步,是从大量原型经验中析取纯粹的经验,也就是将经验的本质内容从经验背景中剥离出来,然后提取其中最能体现一般教学规律的、具有普遍推广应用价值的成份;第二步是在纯粹化的基础上构建有序的经验系统,这个系统决不是多种方法或措施的叠加,而是具有内部一致性的结构,它可以整体地而不是单个地作用于教学活动的始终,由筛选得到的经验系统,为第二轮较高水平的物理教学提供了支撑。

例如,我总结得出的经验系统有:以学生如何学设计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是“学生背景→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反馈评价。”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探索(实验或讨论)→分析现象,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概念)→应用(课堂的练)→课后练习”。

这些经验,为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打下了基础。

在筛选经验的基础上,我又整理了5年来教学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我把它们分成以下5个方面:

(1)课堂教学组织;

(2)课堂教学设计;

(3)课堂教学方法;

(4)课堂教学技能(主要是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5)课堂教学效果。共整理出100多个问题,筛选经验、整理问题,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教学、教育进行了一次回顾与研究。这个过程中,我将20多万字的教学后记,写成了10多万字的经验和问题。

整整一个暑假,我足不出户,笔耕不止,沉浸在对自己教学教育的研究过程之中,并深切地体悟到,作为教师在他(她)的职业生活中,其核心意义是“做”和“思考”,关键是“做”,灵魂是“思考”。我们在一线的教师,其教育教学实践大致差不多,成功者就是多了一份思考。要知道研究无处不在,只要有心就能发现,就有所建树。从事研究是一个心灵升华的过程。所以,研究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教育本身是一片森林,只要走进去,做个有心人,都会有收获的。每个人付出的差不多,但收获都不一样,关键是能否带着研究的意识去思考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我们手上送走,进入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如果,我们没有收获,就是一个可怜的人。可以这样说,研究就是要使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成才。

1985年,我开始高中物理的第二轮循环教学,一方面我把筛选得到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概括和完善,另一方面对整理出来的100多个问题分类分层次地进行研究,我的研究方法是:

(1)选择研究的问题,选题的原则是:实、小。实,即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例:“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探索”、“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型差生问题研究”、“如何提高高考复习中试卷讲评课的效率”、“高中物理中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与物理课堂教学”、“班集体实绩量化考核”、“批评与表扬学生的艺术”等。小,即选择问题的范围要小,针对性要强。这样的课题对制订研究计划,确定操作变量,寻求理论依据,进行科学论证较为方便,在研究方法上也可较多地采用行动研究法。

(2)设计研究方案。研究课题选定以后是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研究的对象、实验对象研究前的一些基本情况、实验时间、实验方法、操作变量、实验过程设计、措施、实验评价指标及论证方案、实验成果的形成等。

(3)制订计划。实验方案确定以后,还要制订一个较为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一个实验循环的主要工作、达到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和完成时间。

(4)总结评价。总结评价一个实验循环结束后,要将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和对比,将测定的数据科学论证,将成功的经验提炼,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或论文,并请有关科研单位、专家、学者作出科学的评价。那时,我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途径”,经过一年多实验,我总结出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写成一篇专题论文,首先在原无锡县全体物理教师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后寄给《江苏教育》,1986年4月《江苏教育》发表了我的第一篇论文:《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初探》。接着我开始研究改进初、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在这一年时间里,我对30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从提高观察效果、所用的材料、实验装置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对改进后的实验,从实验装置、使用材料、操作步骤、实验数据等方面形成一篇篇专题文章,陆续发表在《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和《物理教学研究》等杂志上。1985年至1990年,我对上面的100多个问题基本上逐一进行了研究,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参与编写了《中学物理教师基本功讲座》和《高中物理学习指导》两本论著。

这几年中,我每天都在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又提出新的问题,探索新的解决方法。我不仅自己这样做,还鼓励我的学生向问题挑战。我认为,问题是智慧的迷宫,问题是思维的动力、目标,也是思维的产物,可以这样说,这几年中我与问题同行,使自己的教学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1990年,我从一所乡村中学调到一所重点中学,教学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教学的任务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高考上,我首先对1981年至1990年这的高考试题进行了研究,从高考题型的变化、高考的热点、高考与教学的关系,应对高考的复习策略、应对高考的解题训练等方面进行研究。写出《高考中能力考查剖析》、《用抛体运动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几何光学中的速度问题》等10多篇研究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与此同时,我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1993年我又开始研究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我首先练就解题的基本功。然后再研究题,那时我一边辅导学生,一边夜以继日地解题,可以说在睡梦中想的还是物理题,一年多时间里,我解了上万道高中物理题和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题,第一届辅导的学生成绩就不菲,有3人参加了省复赛,第二届辅导的学生有4人参加省竞赛,1人参加全国竞赛。我被评为中学物理奥林匹克优秀教练员,并参与编写了《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题解》,1994年被评为原锡山市首批高中物理教学能手。

3超越自己的教——追寻真正的教学

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教学究竟是什么?我的教学好吗?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思考一次次陷于困惑,困惑又一次次触发思考。

思考中,我发现,我的教学特点是:注重“教书”,复制文本。我把知识当成教学目的,把传授知识当成学习,把知识和技能当成唯一目标,就像拥有所有权一样去占有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教与学的关系成了奴役化关系。如果在教学中不能超越这种教学行为,那么,我的课堂教学始终将是一个复制文本的行为。

仔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问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已被设定的时空中进行,这种特定的时空有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客观上存在着对教师和学生的外在限制,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作为教师有先学的体悟,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经验和体验活动,教师熟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知道学生哪些知识学习起来有困难。当这种经验、体验和特定的时空、任务结合在一起时,就容易产生一种本能意识,即对自己崇拜,把自己确立在“神圣”的地位,原有的经验、体悟和方法不再成为重新探讨的东西,而变为直接传递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教学“模式”化,教师在课堂上有一种绝对的支配权力。然而,教学活动的性质是一种有序的创造性的文化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这种活动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包含着人的欲望、情感、意志、理想,既是人发展的内驱动力,又是人发展的有意识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示范者,通过人格魅力示范、学习态度示范、学习方法示范、思维过程示范,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科学方法范例和科学精神典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和学习兴趣的调动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动力;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开发学生深层次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体。

渐渐地,我研究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由研究分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学内容,用什么材料来构建体系,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显示特色,转向研究学生能否在这些形式中真正获得内部体验,能否对所教的内容产生个人意义的理解。我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我通过“高中物理三主动”教育的课题研究,将上述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

所谓“三主动”教育,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可有目的地、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信息。教学过程中实现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是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探索,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探索规律的过程。它是教师通过“引”的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使自己领悟,从而实现“探”的创造,使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创造,和谐发展的教学。“三主动”教育,目标是主动发展,要实现主动发展的目标,前提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核心是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1)确立了三个“转变”的物理课堂教学理念。

(1)教师将设计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习。

(2)学生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

(3)将瞄准高考的单向目标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多向目标。

2)运用了三个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充分提示知识背景,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大胆开发重组教材,让学习内容变为学生研究的课题。

3)形成了两个基本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1)问题互动教学模式。(见《江苏教育研究》20xx年第3期)

(2)“三互动”教学模式。(见《江苏教育研究》20xx年第3期)

15.拿什么留住你,我的骨干教师等 篇十五

我国校长留住骨干教师的策略无非就是三条:一是“待遇留人”,二是“感情留人”,三是“事业留人”。(见《中小学管理》,作者:冯大鸣)然而这三条策略在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同区域内教师待遇不一致的情况下,往往显得苍白无力。美国特许学校的经验是——经历留人。

哈佛大学一位教授曾专门调研过特许学校教师的工作状况。这位教授发现,由于特许学校有提升教学质量的指标和家长“以足投票”的压力,因此必须在课程设置、学业标准、教学方法、对学生个别化的额外帮助等方面下足工夫。这样,特许学校教师的工作负荷与工作压力势必上升。公立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达到一定年资、拥有一定经验后,“维持”即可;特许学校教师不仅要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进行个别辅导、工作反思、工作研究、专业进修等,教师往往周末都不能休息,始终处于“探索”“进取”的状态。特许学校的教师付出了那么多,其在收入上是否比公立学校教师高出很多呢?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两者的收入并没有什么差别。那么,特许学校凭什么能吸引骨干教师并留住骨干教师呢?那就是“经历”。这份经历之所以宝贵,是因为特许学校教学任务重、难度高、压力大的工作特点,在客观上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快速成长与成才的环境,培养了教师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也锤炼了教师知难而进、重压不垮、历久弥坚的心理品质。这份经历是教师个人的财富。

这就是特许学校给我们提供的“留人”经验:(1)留人不回避给人以“利”;(2)给“利”并不等同于给钱;(3)“利”的魅力未必在即时兑现;(4)留人无须苛求“永远”。

“青少年不尊师”辨析

一般而言,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天然的“向师性”。从这一视角观察“青少年不尊师”就不得不首先从教师方面寻找原因了。邢建辉在《中国青年研究》发文说,不容讳言,时下的教师不乏才高德望、令人肃然起敬者,但也确实存在一些素质低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德才均不能胜任者。后者自然不能赢得尊重,反而会招来学生的鄙视。至此,似乎问题已有答案,但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简单。

因为上述两种教师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则需要作具体的分析:1.陈旧的教学观。很多情况下问题出在师生之间实质性的互动、交流太少。2.落后的学生观。由于连年扩大招生规模,逐渐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化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高校特别是非重点高校生源的质量相对下降,为数不少的教师对此不能适应,“学生观”仍然停留在精英教育模式之下,未能树立起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学生观,因而时常抱怨学生素质越来越差。3.片面的职业观。据《中国教育报》在全国范围进行的“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一半的教师仅仅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作为一种职业,视为养家糊口的手段。

其次,社会环境与管理因素不容回避:1.网络时代的到来冲击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形象;2.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存在误区;3.教师的身心负担过重导致了对学生关爱的弱化;4.社会不良风气严重侵蚀了校园生活。

当然,青少年学生也必须深刻反思:尽管“青少年不尊师”现象的出现,有教师以及社会环境、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但它直接表现为青少年学生的言行。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来看,青少年学生对自身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刻剖析,包括道德修养尚有缺失、“教师观”出现偏差、对师生关系存在误解,等等。

目标不可解释成教育内容

人们把素质教育解读成一种与以往的教育根本不同的全新事物,把考试竞争简单概括为“应试教育”,是人为地制造了一种两难困境,让误解它的人们愈加误解。作者杨启亮指出:(见《课程·教材·教法》)在素质教育和考试竞争之间,有几个朴素浅显的问题需要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考试竞争?而我们对素质教育误解的症结在于把目标解释成了教育内容,这与我们误解全面发展教育是一样的问题。而理解素质教育的关键不是“教育是什么”,而是“教育的普适性素质目标是什么”,这是个教育目标观念转换问题。所以素质教育与考试竞争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转轨”之说不合逻辑,它与考试竞争中的如何考试、如何竞争、竞争什么之间是亦此亦彼相辅相成的关系。

上一篇:对三维设计的感悟下一篇: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