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2024-07-08

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共17篇)

1.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一

1设置双创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起创新创业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业意愿,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所应具备的知识与实践能力。

1.1理论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有关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丰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可包括:开设创业导论、商业模式概论、项目管理等课程,让学生正确认识创业,了解物理专业学生在创业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开设创业指导、创业案例研究等课程,并邀请创业型企业家、相关专家来校讲解创业知识,传授创业经验;开设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类课程,培养学生对本专业创业项目的管理能力。

1.2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重视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将实践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物流服务技能和运营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的实践课程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校内单项技能实训、专业生产型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物流服务专业能力;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开设创新创业认知、创新项目实训、创业项目实训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第五和第六学期,开设专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物流服务实践能力。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操作平台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共建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实践操作平台。

2.1校内实训基地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可与物流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打造真实的物流企业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学习和体会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学校可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合作建设仓储场景、快递场景等实训基地,开展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学校可利用仓储场景实训室设计“如何最大化使用托盘”的实训项目,让学生独立设计方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2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物流企业资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学习机会,掌握物流企业先进的设施设备操作方法,不断积累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教师也要深入到企业实践,掌握最新的物流产业技术,弥补自身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如,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可采用现代学徒制,让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真实工作流程中,边学边做,实现产教融合,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能力基础。

3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创新创业能力,给予学生更多发挥潜能的.实践机会。具体如下:

3.1参加校外创新创业大赛

物流专业学生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省市相关部门举办的物流职能技能大赛和创新创效创业竞赛,从校内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如,带领学生参加“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申报“S公司配送中心接货流程与操作优化”参赛作品,在师生共同调研的基础上,对流程与操作优化思路进行创新,并反复论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2参加校内创新创业大赛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定期举办校内创新创业大赛,历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如,学校可举办“校园快递经营策划书”创业大赛,让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自主组建参赛团队,共同完成创业项目。参赛团队要强化成员分工协作,在集体的智慧和努力下,完成市场调研、数据采集、投资收益分析、风险防控等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

3.3鼓励专利发明

高职院校应出台在校生申请专利发明的文件,鼓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申请专利发明,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物流管理专业可组织“物流辅助性装置研发”创新项目,让学生对物流设备中的托盘、叉车、物流笼车和货车车厢等进行改良,设计辅助性装置,以提升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在学生完成创新项目后,教师可帮助学生申请发明专利,将创新项目转化为研究成果。

4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下,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到教学改革范围内,构建起完善的双创课程体系、双创实训体系,不断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路径。

参考文献

[1]曹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12):93-94.

[2]蒋娟.“互联网+”时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11):136-137.

作者:张惠 单位:山东职业学院

2.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二

一、相关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 William和Curry就提出良好的物流管理经营人才在技术技能上, 应具备物流相关专业知识、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及领导力;Paul和Poist分别于1991年、1994年及1998年发表三篇有关物流技能需求的文章, 用BLM的模型来探讨物流技能需求, 依次针对高层管理者、资深经营管理者及教育人员进行分析, 指出物流作业人员必须具备商业技能/知识、物流技能/知识与管理技能;Stock和Lambert认为, 物流管理阶层人员需要的重要技能, 除了信息科技、供应链管理、成本及财务影响、全球化、顾客价值及电子商务外, 更应培养管理信息、执行协调关系能力、打造伙伴关系、评估及管理价格与成本, 以及战略性观点设计供应链体系, 以创新为竞争优势来源等能力。

潘永明、赵云提出物流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组成的一种综合竞争能力;张俐华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与物流人才培养策略》中提出, 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在知识上要有扎实的仓储运输专业知识、精确的成本管理知识、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和丰富的法律知识, 在能力素质上要有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以及奉献精神、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和灵活地异常事故处理能力;梁军等人在《物流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中提出, 现代物流人才不仅要懂得物流技术, 还要懂得物流经济, 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财务管理, 并且要精通一门以上外语, 熟练运用计算机, 知识面宽广等, 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等。

二、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本次关于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 选取的调查对象包括:本校2011级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 收到有效问卷2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从事物流领域高校教育的教师, 收到有效反馈问卷1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86%, 教师不仅仅来自本校, 还有周边兄弟高校的物流教师;包括民航快递、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圆通快递等外资企业、国企和民营企业, 收到有效反馈问卷1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78%。

总体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高校物流人才的教学方式满意度程度不高, 仅为10%;教师认为目前高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太能满足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比例高达90%;企业也认为物流毕业生符合其条件的占少数, 近80%的企业认为在招聘的物流毕业生中, 近半数都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调查看以看出,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寻找到合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让学生、教师感到满意或满足企业的需求, 这凸显出对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中, 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分析运用能力也被充分肯定为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见图1) 。而对于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技能这一观点, 所有被调查教师都认为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技能, 而学生和企业则有近40%的被调查对象不这么认为, 说明学生、教师、企业对这一观点的分歧较大 (见图2) 。在对综合能力的调查中, 近7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复合型物流人才要具备“灵活机变能力”, 92%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应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调查的基础上, 我们又对目前国内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SWOT分析, 具体见表1所示。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优化

我国现代物流仍处于快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中, 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日益提高。目前物流企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技能扎实、综合实践能力过硬, 并且有独当一面的专攻能力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以此为培养目标,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四方联合专项式”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 (见图3) 。

“四方联合专项式”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四方”是指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专项式”该培养模式的方向。介于我国在人才培养中资源浪费这一大问题, “四方联合专项式”的培养模式旨在于资源共享、合理分配统筹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四方联合专项式”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中, 政府担任的是引领者和统筹者的角色,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 为企业输送人才, 企业是高校得力的合作者, 也是检验高校培养人才成果的阵营, 而社会是人才再教育的场所以及人才培养的最终受益者。在这个模式下, 高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一定是要符合物流企业需求, 这就要求高校首先须通过调查和分析逐步确定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见图4) 。

在课题体系设计的基础上, 完善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培训:第一步是基础培训, 大二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 在学生有一定理论储备的基础上打下初步的实践基础;第二步是专项培训, 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 在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熟悉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专项能力, 为毕业之后的就业做准备。同时, 建立“二元”考核体系, 让高等院校和企业都参与到学生能力的考核中来, 高等院校负责理论知识部分的考核, 实践部分则应该全部交给企业, 企业按照自己的考核标准, 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上, 要丢掉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片面考核方式, 根据不同的考核评价内容, 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 例如口试、笔试、答辩、竞赛、实操演练, 要有针对性地考核学生每一项能力的掌握情况。

在“四方联合专项式”模式下, 政府要充分发挥资源提供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为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资金支持,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并制定政策, 激励学校、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Williams.A.W., Curry.P.Desired Attributes of Logistics Managers and a Learning Hierarchy in Management Education[J].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Review, 1990 (26) :369-380.

[2]Paul.R., Richard.F.Skill Requirements of Senior-Level Logistics Executives:An Empirical Assess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1 (12) :73-92.

3.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探析 篇三

关键词:物流管理 人才 培养模式

对于复杂的现代物流来说,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基本上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整个运输、仓储、包装到最后的配送和信息处理的繁复运行模式中。因为现代物流的范围已经延伸到了生产领域、工程管理,设备维护等诸多方面,所以我们还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人才,能够对这些领域实现创新化地管理。因此,我们要想进行有效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在物流的培养模式的选课选择方面,就要注重它的交叉性,融合经济、数学、科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其次再注重学科的实践性,加强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处理能力。最后,在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促进与加强。

1. 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现阶段,我们在进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时,一定要将整体的塑造方向定位于操作应用与创新实践能力高度结合的综合型物流人才。因为这种人才既可以高效将物流管理上层的决策落实,还可以积极创新,以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方法将各种资源有效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但就我国目前实际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国内培养的人才主要还是以应用型为主,同时大多数的物流人才培养教育方法都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刚起步时就一直沿用下的老办法,缺少创新性。可以这么说,物流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无论在教育方法还是实际的学科构建过程中还存着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它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根据最新的高校专业教育介绍,目前国内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有如下两类,第一类是偏重于物流管理的创新设计规划类,另一类偏重于实际操作类,后者的开展教学活动和办学规模远远大于第一类,从总体上看,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

2. 应用型与创新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探析

2.1 明确好物流培养模式的人才目标,做好学科的延展性工作

作为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院校和政府教育部门,要想进行有效率的培养工作,首先就需要明确好自身所需要培养的物流人才目标,因为这不仅会对未来相关院校的职业教育具有决定意义,同时它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好自身的定位。在人才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院校方面一定要以院校自身的定位和招收学生的水平设计出一份详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事先界定好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现代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意见,教育部门应该从职业层次,就业岗位群、职业岗位的专业化教育三个方面出发考虑,制定出相应的人才目标,同时也要将所处的区域经济特征和地理位置和该地区的未来物流业发展趋势充分考虑进去。现阶段,我们所谓的创新应用型的物流人才就是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懂业务、注重专业技术,同时还要具备有良好的创新设计和管理能力,在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院校在对旧有的物流管理学科进行改善时,一定要做好学科的延展性工作,将物流管理会涉及到的各个领域方向的专业知识积极融入到新的教学体系中。作为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人才,一定要能够熟练地掌握经济贸易、信息技术、管理科学、工业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还要能对物流企业、运输、货代、仓储、物流中心等具体物流分配过程进行创新有效地管理。

2.2 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物流人才,应用实践和创新培养双管齐下

要想培养出适用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创新应用型的专业物流人才,学校和企业可以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理论性的东西已经学的很多了,但是如果能够将这些知识积极在企业中运用,不但可以锻炼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将学校作为一个员工培训和研发的基地,促进企业改进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因此,两者联合起来在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时,应该要注重物流管理的专业发展方向的综合性,合理设计课程专业的选课体系,保证相应的课程体系更具事例功能,开设的课程也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满足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至于应用实践和创新培养双管齐下的做法,则需要选课体系中应该以应用为主要导向,同时再加上信息学和工程学为基础模块,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其他一些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教育工作。创新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亲手体验、主动探究发现现实中的问题,自己动脑积极去解决。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未来我国的物流产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都会更上一层楼,所以对于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一定也会越来越多。对于目前高校中对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培养方面,相关的高校应该积极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构建符合院校特色的创新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事先树立好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随后再利用宽口径、厚基础、细方向的柔性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參考文献:

[1]赵伟.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商贸,2010,(4).

4.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四

李选芒1 赵居礼

2【摘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适应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营造职业技术训练的教学环境,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环境;“双师结构”

在教育部倡导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之际[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校内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在内容与组织过程方面的有效衔接机制,探索并实施了以“职教融合,工学交替”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也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则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中国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进一步深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要贴近企业,贴近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打破传统高等专科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创新“职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职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技能培养与教学任务相融合、职业素质提升与教学过程相融合、职业岗位训练与教学情境相融合、职业资格考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实施

1.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的新型课程体系

通过实际调研和毕业生跟踪问卷回访,针对运输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物流等物流职业领域,确定物流专业从业的职业岗位群,并对物流职业岗位群能力进行分析;分解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需求,归纳出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重

[3]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课程;参照物流行业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并优化专业教学

方案,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的新型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理论教学体系按“必需、够用”的原则重新设计 [2]。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学习领域和职业技术学习领域组成;职业技术学习领域包括专业一般学习领域、专业综合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三部分,另有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作为补充。

实践教学体系按“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规划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共训练领域和职业技术训练领域组成,包括基本技能训练、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核心技能训练、职业方向能力训练四个层次递进式组成,体现“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特点。

1[4]李选芒,男,1963年2月,陕西周至人,副教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管理学及职业教育

2赵居礼,男,1961年6月,陕西扶风人,教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教学管理

陕西省2007-2008年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06G07 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图1 “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的新型课程体系

根据“以项目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的指导思想[3],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结合高职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确定物流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专业能力考评标准。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①以物流行业业务流程为主线、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建成了“物流基础”、“配送作业组织与实施”、“仓储业务操作”、“物流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货物运输操作”等5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技能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项目为载体,建设了物流管理、运输、仓储与配送管理、货代业务与报关、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6个模拟实训模块,并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编写了核心课程的实训教材或实训指导手册。③建立校外参观基地、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等“企业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和岗位技能应知应会内容,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内外专家的智慧,特别是和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审议、制定课程项目化改革及优化方案,实施“职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将其他辅助课程渗透其中。

2.以双证机制推动课程体系的创新[4]

专业能力考评标准也应打破传统的单一试卷考试的方法,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认证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3]。通过与权威认证机构以及劳动保障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开发针对高职学生的物流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及考核系统项目,将职业资格

与岗位技能考证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叉车操作证书等岗位技能证书,实现“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结合”,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3.建设“五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营造职业技术训练的教学环境,开展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在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岗位上的工作适应能力。我院搭建了融教学、科研、实训、培训、技能竞赛于一体的新型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以保障高职物流学生岗位操作技能培养的实施需求。在实施“校企结合,工学交替”过程中,将工学交替的时间分布在不同的学期,定位于不同的课程目标,把学生分布于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职业岗位训练。

第一阶段:第一、二学年完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块,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部分,课程学习内容涉及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技能训练部分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认知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训练项目内容涉及计算机应用、英语AB级、物流专业认知、沙盘模拟实训、市场调研、仓储配送实训、物流机械使用和维护实训、物流信息系统实训等,使学生形成对物流工作岗位及其流程的感性认识,为到企业进行专项技能轮岗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第五学期完成“工学交替”模块。我院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一边进行岗位技能训练、一边学习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分批、分阶段安排学生直接参与公司生产实践,工作岗位定期轮换,使学生对其将要从事的物流管理岗位技能有全方位的掌握。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包括职业指导、职业规范培训、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第三阶段:第六学期完成“顶岗实习”模块。我院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综合实践,如我们把学生安排在陕西天地合和物流公司,福建信通公司等企业完成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并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习期满,经企业考核,选择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留在企业工作。

以上三个阶段的探索基于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养成教育新思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通过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综合训练,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责任感、服务与责任意识,以及协作与沟通能力。

4.建成一支稳定、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我院按照“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育名师、打造团队”的理念[4],以“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为建设重点,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兼职教师团队建设计划,在高级职称教师中培育教学名师,在中级职称教师中培育优秀教师,在青年教师中培育教坛新秀。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建成一支稳定的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具体做法是:聘请陕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马临宝高级经济师为兼职专业带头人,聘请中储集团咸阳物流中心张浩物流师和咸阳市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耿海波物流师为兼职骨干教师,形成“双骨干”师资队伍机制,共同进行专业调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等。专业教师通过国内、国外进修,下企业上岗锻炼,双师素质得到提升。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4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同年教学团队负责人赵居礼教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5],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

16号.[2] 赵居礼,曹喜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2010年第20期.[3] 赵居礼,田锋社.浅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教师教育研

究,2009(1).[4] 邓志辉,赵居礼,王津.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0(4).[5] 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

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通行地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5.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五

关于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的探索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采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就业.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对各种模式进行分析,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 者:郭丽颖 许红 耿万云 李淑华 赵欣 作者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黑龙江哈尔滨,150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5)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实践探索

6.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六

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量化管理教学模式研究

传统教学模式重教轻管,量化管理则是解决这一弊端的有效措施.本文重新界定了教学模式并揭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重点阐述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量化管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量化学习内容的`可行性与学习行为管理措施及该模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 者:杨金良 王文斌 YANG Jinliang Wang Wenbin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理论语言学研究所,浙江宁波,315211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 “”(8) 分类号:H319 关键词:教学模式   强化理论   量化管理   运用能力  

7.宁夏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篇七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按照《规划》要求,确保《规划》目标实现。要实现我国物流的现代化,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为此必须探索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高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是物流教育思想的转变。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对物流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必然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应地,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将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做出调整。2001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华中科技大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北京物资学院从2001年首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2003年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但是与物流教育发达的国家比,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等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国外物流教育理念对发展我国物流教育有一定的启发。美国和德国的企业早就已经普遍认识到物流是形成企业差别,创造客户价值的一种方法。德国的物流体系已相当完善,美国的供应链管理意识更为超前,实现最佳的物流运作已成为最激动人心和最富挑战意义的作业领域之一。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培训体系,包括建立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求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日本的物流协会一直协助政府开展物流调查、学术交流、技术推广等工作。在物流教育中注重实践性。德国物流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门化能力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不仅创办高水平的专业,而且也提高各行业的交叉性,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如交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不仅更好地满足雇主对熟练工人的需求,也有助于年轻人独立工作,更富有开拓性。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要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

1 宁夏物流业发展及物流管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009年5月,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成立了自治区现代物流业的主管部门——“物流产业处”,随后又出台了《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为促进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自治区副主席任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交通运输厅厅长、商务厅厅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政府相关20个厅局领导组成,有力推动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建设中的惠农陆路、银川航空、银川陆路等三大口岸和宁夏国际空港、银川陆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石嘴山惠农、中卫迎水桥、海原新区、宁夏交通、永宁西部商贸等八大物流园区,是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实施第二个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的重要引擎。

2009年,宁夏全区社会物流总额完成1873.22亿元,增速由一季度下降9.6%,上半年下降7.5%,前三季度下降2.4%,转为比上年增长7.8%,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势头。反映出物流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回升步伐有所加快。在社会物流总额构成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在工业增速持续上升的影响下,增速由降转升,全年工业品物流总额136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占全区社会物流总额的72.8%。工业品物流对全区社会物流业的贡献率为67%,仍然是拉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重要力量。消费稳步增长,全年批发业物流总额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受对外贸易下滑的影响,进口货物物流总额31.2亿元,比上年下降26.4%,但随着进出口贸易总量的逐步回升,降幅比前三季度缩小10.1个百分点。农业形势稳定,农产品物流总额38.46亿元,比上年增长9.7%。邮政快递业务发展较快,物流总额完成8476万元,增长12.3%。随着“2010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启动,将凸显宁夏地理和伊斯兰文化优势、提升宁夏形象、推动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

但是,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人才匮乏是宁夏物流业发展的瓶颈。2009年开始由宁夏物流现代物流协会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培训参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认证,到2010年6月,宁夏共有高级物流师36人,物流师270人,助理物流师360人获得认证,各种类型和层次,尤其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物流培训与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智力支持相距甚远,迫切需要加快各类型、各层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和培养。

2 宁夏物流管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2.1 发挥政府在推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引导作用

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已经发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2年)》分析了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专项工作、保障措施及规划实施。特别提到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题,“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物流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提高我区物流行业技能人才素质”。由于物流企业特殊的定位,相对利润空间较小,在培训和认证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使得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员工能得到有效培训。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普遍给予企业物流企业员工培训以补贴和税收优惠新,如新加坡政府积极支持物流业员工培训,给受训者或培训企业必要的经费保证,提高物流业人员从业水平和物流服务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企业评定评级和考核方面加入人才培训的项目,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物流管理人才培训和培养。

2.2 优化培训内容和手段

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宁夏八大物流园区互补定位,各个培训单位要根据岗位需求选择相应范围和层次的内容用科学手段进行培训。新加坡管理大学专职教师占6-7成,大量使用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及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请企业高层管理者讲座,由于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培养出的学生普遍“能言善辩、有领导力和分析力”,使学生100%就业而且具有高竞争力的薪酬,值得我们借鉴。

2.3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应用能力培训

行业协会在联系企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配合政府和教育部门推动物流专业建设、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方面作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宁夏现代物流协会已经倡导建立了有政府主管部门专业人员、物流企业管理人员、高校专家组成的“宁夏现代物流协会专家委员会”在自治区物流规划制定、实施和物流管理人才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宁夏现代物流协会培训基地”应继续发挥与行业协会的紧密联系,开展物流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等工作。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内物流行业协会联合借鉴国际经验,适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推出中国物流行业及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培训。美国的高级物流人才每年都会参加培训,其中选信息技术和应用技术的人有20%,选供应链管理的人有16%,选金融的人占11%,选国际物流的人有10%,选战略管理和预测的人有7%,选精细物流的人有7%。如果想成为一名高级物流人才,对比一下美国高级物流人才对课程的选择就会得到启发。

2.4 学校明确定位协同培养物流管理后备人才

各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是物流管理人才培训的主体。在普通高校加强物流管理研究方面的内容,强化对物流管理战略层次方面培训,高职院校强化高技能专业人员培训,中职和其他短期及培训机构强化错做层次培训。建设‘宁夏物流管理公共实训基地’”发挥学院“百所示范院校”的效应,为宁夏和毗邻地区高职、中职培训师资;为宁夏及毗邻地区物流业培训企业急需的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进行认识实习,通过基地培训再到企业参观、对物流管理进行现状调查以及相关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物流管理有直观的认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主要是物流模拟实验室适合和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也是为准备就业的学生寻找工作岗位提供机会。为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大型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明确培训主体及职责,协同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师资队伍水平,扩大物流管理教育与培训范围与深度,探索适合宁夏物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摘要:近年来,宁夏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人才匮乏是宁夏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需要明确培训主体及职责,协同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优化培训内容,探索适合宁夏物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行业协会

参考文献

[1]宁夏现代物流协会.我区重点物流园区基本情况调查[J].宁夏物流,2010,10.

8.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篇八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我校物流专业的学生现状

在我校的物流专业的学生中,有初中起点的学生,初中起点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知识的领悟性不强,但其爱好学习,积极动手。目前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的产业,就是现代物流,它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我国一直都是在严格执行计划经济体制,对相关的物流管理类的专业学科还比较缺乏,这就促使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出现了知识结构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能力较弱、素质较低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培养出可以适应社会的专业型人才,同时满足社会的需求,针对我校物流专业学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将进行学生课程体系的建设、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实训等方面的详细探讨。

2 我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操作层、管理层,使他们可以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可以很快掌握物流管理的最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可以在生产、流通和服务这三个领域里,进行物流的每个流程管理以及物流作业的信息管理,能够正确选择、熟练操作各种物流的设备,同时还可以指导和管理其他人员从事物流的作业活动,自身应该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还要具备物流现场的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及搞好客户关系的能力,最终可以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着“能管理、精操作、懂经营”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2.2 关于课程体系的建设

2.2.1 课程的设置:就现在的国内物流行业发展现况和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在对课程进行设置的同时,要从社会的需求着手,尽量不要设置一些和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一点都不符合的专业课程,这一方面可以通过进行市场调研来完成。除此之外,根据物流专业人才的具体特点,在对他们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结合学校自身特征,使他们更多的可以接触到对于未来的就业领域中所触及的先进技术,并且要了解企业现状,尽量不要让学生把时间只浪费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2.2.2 在教学的方法和方式上,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以及课程的特点和实践应用的需要,更多的使用符合企业需求的教材;也可以组织一些案例的教学,利用现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和视频网络进行现代化教学,提高对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速度,多利用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多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懂得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3 教学时间的规划安排方面,关于应用课程的比重要加大,同时也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尽量避免本科教育理论化的痼疾,缩短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及实验,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的工作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实行“二+一”的形式要真正地落在实处,第三年的实习实践尽量安排专业对口的单位,这样学生才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3 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

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特点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有一支能够适应高校物流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为了更好的让教师队伍朝着“双师型”发展,就要让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一方面要进一步的对理论进行深造,选出一批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其他物流专业办的成功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招收一些层次较高的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教师多参加一些物流的实践活动,为他们搭建一座实践的平台。比如:让教师去一些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进行每个工作环节的参与及进行一定的业务管理工作,也可以让他们通过科研和教学的活动进行调查,加强教师物流实践的能力。

2.4 关于实训教学

物流专业具有系统性较强、环节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等一系列特点,我国物流专业的教育,需要对学生实际的业务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而我校现在的物流教育,只侧重于传授理论性知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还比较欠缺。如果想要壮大物流专业,未来的物流专业人才就一定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以及创新的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学生可以掌握物流的实际管理实践技能来体现,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此来加强岗位适应能力。如果想解除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和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现象,就一定要改进对物流教育的教学模式,加设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能。换句话说,加强物流管理的教学,就一定要加强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的建设,朝着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前进。学校可以外聘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案例教学,增加一些物流的教学设施,成立校内的实训室和校外参观和实习的基地等方法。我校目前实训设备缺乏,且物流专业的发展不够重视,专业老师也想了很多办法把更多的实训运用到课堂中,比如说:物品堆码知识,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我们上课时准备好一些物品,大多是采用回收的形式,同学们喝水的瓶罐、牛奶盒等,组织同学在上课前布置,上课时可以直接利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反映比单纯说理论好多了,而且对知识掌握很容易。因此,我们专业发展走“产、学、研”,必须加强物流专业实训环节。

3 结束语

我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就一定要把物流教育和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放在战略的角度上,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经过教育科研机构和物流企业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有利于物流教育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构建以“职业发展导向”为核心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总第79期.

[2]张明会.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07.

9.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九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科学 技术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以“创新精神和能力”这两点为宗旨。本文简单的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学习的专业,培养的学生没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是难以应对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的,也很难能够符合国家、社会以及岗位的发展需求。“科教兴国”战略21世纪的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将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为标志和方向,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和重点,已成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一项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更是应用型本科学院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现状

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信息时代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计算机人才。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确培养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具体体现在: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只会死记硬背,实践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轨。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新需求,我们必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在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

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做法,贯穿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又要注意与能力点的结合,这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很有帮助。在实验的设计上,要给学生们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的表现力和沟通能力有机会展露出来。还要积级组织各项活动,把创新落到实处,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发,让研究创新的风气在高校内形成,让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考核方面,也要提出成熟的方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还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强互动,如建立启发式、设问式、案例分析式、课堂讨论式的各种讨论方法,便于训练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而且在课后留作业的时候,也要多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让创新贯彻到每一项日常活动中来。比如可以开展学生俱乐部的创新活动、组织他们进行演讲、讨论,在考核的时候,要加强科学的引导,建立多环节,多要素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综合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那些富于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积极进行重点引导,让其长久保持下去。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也要善于变换各种教学手段,得以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参与性。

(二)为课外创新活动积极创造条件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实践性很强,要为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人才是社会竞争的核心,关注细节的发展,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校园环境,提供高效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控索,激发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建设国内一流计算机教学环境,培养适合社会竞争发展需要的合格创新人才,创建完美的教育体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注重培养教育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不必拘泥于已有的规划和既定的程序,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教学。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着教学的进程不断进行讨论,从而维护一种让创造力更加突出表现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努力做到公平信任,有着足够的自由和宽容,也要有浓郁的集体气氛,对于教学过程中能力结构与能力点的结合与训练,也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关键是这个好学生如何进行引导,让其符合社会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对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要不断的深化教学改革。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作为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去芜存精,让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让教学艺术发挥得更加完美。与此同时,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增加师生感情的方法也是有必要的。

(四)为学生创造进行创新的校园环境

教育创新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缺乏有效性,更缺少对规律的了解和运用的方式方法,甚至于只会从教师和书本那里照搬,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采用创新模式来培养学生,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传统的教学功能得以创新,从而在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一个教育工作者创新能力的发展,将会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才叫做“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的建立,才会为营造新的教育环境创造空间。具体来讲,在高校的教学环境中,要积极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由一些相关的教育领导拟定创新的学习目标,积极进行倡导,拿出具体的措施,合理有效进行组织,这样就会在高校中形成有效的氛围,赢得广大师生的正确的评价,从而加强创新环境的塑造。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中,要形成有效的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去,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主动进行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既要遵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又要拓宽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拓全新的教学思路,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胡成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01).

[2]李兴远,熊松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07).

10.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十

对物流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在知晓人才市场能力匹配的现状的情况下,进行职业规划以及专业知识学习时就会更加的突出重点,毕业时走出校门就可以走向工作岗位,而不是接受用人单位的重新培训,甚至是顶着专业毕业生的高帽子四处求职而不得。对社会来说,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实践型人才,有利于提升就业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用人单位对相关物流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物流助理。物流助理的薪资待遇一般为~3000元,学历要求为大专以上,没有工作年限的要求。根据公司的性质其岗位职责有很大的行业关联性,仓储类的物流助理其岗位职责主要是:配合并完成主管交付的日常物流管理工作;配送管理:管理和优化承运商,降低整体运输成本,统筹安排日常配送任务,提高故障处理和恢复能力,确保及时供货;仓储管理:负责物料的接收、保管和发放,保证帐、物、卡相符及各种报表的及时准确性;监控库存及仓储成本,确保物料安全,提高周转率;现场作业管理:组织安排物料的搬运、装卸和包装等现场作业任务,监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物流信息系统优化:设计和优化物控管理流程,协助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作业精确度。

物流专员。物流专员的薪资待遇一般为3000~5000,学历要求为大专以上,掌握office办公软件,具有物流相关领域工作的经验。岗位职责主要是:配合并完成主管交付的日常物流管理工作;配送管理:管理和优化承运商,降低整体运输成本,统筹安排日常配送任务,提高故障处理和恢复能力,确保及时供货;仓储管理:负责物料的接收、保管和发放,保证帐、物、卡相符及各种报表的及时准确性;监控库存及仓储成本,确保物料安全,提高周转率;现场作业管理:组织安排物料的搬运、装卸和包装等现场作业任务,监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物流信息系统优化:设计和优化物控管理流程,协助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作业精确度。

物流经理和物流主管。物流经理和物流主管的薪资待遇为5000~10000元。学历要求是大专以上,要求有三年以上物流与仓库管理经验。岗位职责:负责部门日常物流管理工作,包括:运输、仓储、配送、车辆管理等;制定和执行物流工作计划,对物流工作规范进行总结和完善;监督实施物流体系职责与管理标准;控制送货和仓储成本;参与制定与控制部门物流运作预算;制定物流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定期汇总上报各项物流管理报表;8、负责所在部门人员的考核、培训工作。

物流总监。物流总监的薪资待遇一般为10000~25000元,学历要求为本科以上,要求有5年以上物流管理工作经验。岗位职责主要是:负责部门日常物流管理工作,包括:运输、仓储、配送、车辆管理等;制定和执行物流工作计划,对物流工作规范进行总结和完善;监督实施物流体系职责与管理标准;控制送货和仓储成本;参与制定与控制部门物流运作预算;制定物流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定期汇总上报各项物流管理报表;负责所在部门人员的考核、培训工作。

调度员。调度员的薪资待遇为3000~5000元,学历要求为高中以上,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岗位职责主要有:负责线上订单的处理、分配表单的统计;负责配送调度中心业务系统操作;负责司机订单提醒,完成情况核查。

快递员。快递员的薪资待遇为5000~8000,学历不限,没有工作年限的要求。岗位职责主要是:负责区域内的物品送达及货款的及时返回;执行业务操作流程,准时送达物品,指导客户填写相关资料并及时取回;整理并呈递相关业务单据和资料;客户的维护,客户咨询的处理和意见的反馈;突发事件的处理。

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员的薪资待遇为2500~4000元,无学历要求,无工作年限要求。岗位职责主要是:负责仓库日常物资的拣选、复核、装车及发运工作;负责保持仓内货品和环境的清洁、整齐和卫生工作;负责相关单证的保管与存档;部门主管交办的其它事宜。

仓库经理和仓库主管。仓库经理和仓库主管的薪资待遇为5000~8000元,学历要求大专以上,有3~5的工作经验。岗位职责主要是:全面负责公司全部库房的`业务与人员管理,完善库房管理流程与制度,并在日常运营中监督实施并落实到位;科学管理货品库位,提出改进方案,保证仓库最大化的使用率;有效配合公司整体业务运作需求;监督执行盘点工作和结果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薪资待遇为3000~5000,学历要求大专以上,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岗位职责主要是:供应链的整合及维护,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合同交付的执行,包括:货物采购、运输、催交和相关手续的办理;负责货物运输和配送计划调度、供应商跟进管理及相关单据管理;库存的合理控制,提出订货计划,安排仓库的盘点工作并编制相关报表;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及时回报相关信息。

单证员。单证员的薪资待遇3000~5000元,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岗位职责主要是:配送人员各自负责所辖区域配送工作,在库房装货时必须按送货单所列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逐一与库房人员当面点清;配送人员送货到指定地点后,应严格收货人员在商品数量、规格、金额上做好交付工作,双方签字确认。配送人员送货到客户处时,因质量、规格、毁损或其它原因客户要求退货的,配送人员验收后必须于送货当天退回库房,并与库管员作好交接手续。配送人员必须对所送的商品、临时外购的商品、退回的商品负责,不能找任何理由推萎;其工作成绩纳入考核;对于临时性外购而不经库房验收直接送客户的商品,配送人员须验收其数量、规格、金额等,送货后再把外购清单交与库房。

二、物流岗位的晋升通道及建议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物流岗位当中,物流助理,物流专员,仓库管理员,没有对工作年限的硬性要求,物流专员,物流主管,物流经理、物流总监、仓库经理、仓库主管等管理

类岗位有3到5年不等的工作年限要求。不同岗位有具体的岗位任职要求,通用的是:熟悉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流程及知识,熟悉公司业务知识和财务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计划、管理、沟通和协调能力;责任心强,诚信、细致,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11.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十一

关键词:技工院校 物流管理 培养模式

物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显。近几年来,物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致使物流行业中专业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然而从该专业的培养模式来看仍存在许多缺陷,迫切需要解决,以便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

一、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技工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导致学生严重缺乏物流专业的实践知识,与社会工作岗位脱节。

2.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财力投入不足,教学设备陈旧,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些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中“一体化”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数量有限,部分专业教师只是从与物流管理专业相近甚至不同专业转过来的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难以很好地完成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3.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有些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实训条件比较差,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 “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能被动吸收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4.学生综合能力达不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随着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又要学生学会物流规划的实践知识,还要学会利用最新的物流专业技术进行最优化运作的本领。现代物流涉及面比较广,实践性也很强,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为此,企业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人人具备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去完成现代物流管理活动。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商品流通服务,也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企业需要一流的物流人才,而一流的物流人才最主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物流市场的开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够为物流行业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二、完善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对策

1.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标准、岗位要求接轨

课程建设的质量高低,直接对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能否提升产生影响。要抓好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技工院校可以采取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即将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变成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来进行改革。这样就将人才培养方案跟职业标准及岗位要求接轨。以行动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要突出此专业的实用性,相对淡化专业理论知识,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专业课程教学。二是依照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的有关能力要求,明确专业课程的目标,合理选择专业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突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技术应用性。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练”为一体,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逐渐改变当前有些技工院校所使用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专业模拟训练等新颖教学方式;运用物流行业调查、物流规划及营销方案的制作、实地调研等多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人才的一种先进模式,是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技工院校应积极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大力开展“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二是大力推进校企合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使一些典型、实用的物流企业案例进教材、进课堂,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物流实践知识;三是聘请物流企业的专家、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四是进一步搞好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使学生在物流企业工作岗位上获得“真枪实弹”的锻炼机会,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莉俐.关于技校物流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2]丁炯.现代物流实训教学和管理方法初探[J].华南金融电脑,2010(5).

12.中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篇十二

1 我国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行业协会、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是一个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岗位教育、继续教育多层面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中职物流教育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总体上还存在诸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匮乏、教学条件参差不齐等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落后

物流在我国发展时间短,物流教育专业开设的时间更短,物流专业教育在中职院校才刚刚起步,许多中职院校在办学体制上,往往只看到了物流人才数量上的需求,而忽视了物流人才质量上的要求,盲目效仿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大举兴办物流专业,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严重阻碍了中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大多倾向于第一、二层次中高端人才的培养,中职院校则应倾向于培养物流执行型和操作型的第三层次人才。由于专业开设时间短、软硬件条件匮乏,在教学方式上,许多中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无自身特色,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2)师资匮乏,教学条件参差不齐

2008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了全国中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建设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师资学历结构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13.29%,有高达61.9%的非物流专业师资。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士大多是其他相关专业发展而来的,真正的物流专业高校毕业生比较少,从事中职物流专业教育的专门人才更少。中职物流专业教育的师资大部分是由相关或相近的专业中途转行而来的[1]。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力量,其物流专业的设置也随需求的大量增加而出现膨胀式增长,软硬件条件远不能满足招生规模的增长,且各中职院校物流相关专业之间的教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3)缺乏调查研究,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实际办学中,很多中职院校没有认真研究中职类院校物流教育的规律,在人才培养上不能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点,课程设置与高等院校没有显著的区别,课程变成了物流所有涉及知识的罗列,不能相融互通,什么都有,什么都学,无一精透,很难形成优势。

2 物流岗位群分析及中职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有以下5个方向:运输业务方向、仓储业务方向、配送方向、物流营销方向和物流信息处理方向,各典型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

中职物流教育应该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中低层次,主要培养综合性和节点性操作管理人才,即运输、仓储、配送、营销、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物流技能人才。这种人才应具有物流从业人员的精神以及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商务交流、人际沟通和合作协调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能了解物流企业的基本活动过程并具有初步的工作经验,能够解决本专业的筒单技术问题,制定初步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评估,进行物流信息的处理,并取得本专业1~2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的技能证书[2]。

3 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陶经辉,张晓萍等对美、日等国的物流产业增加值和产业人才状况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业的发展与物流人才数量的增加互为因果关系,物流产业增加值与物流人才需求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关系;并结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预测出2011年我国物流人才需求量达2 58l万人,到2025年达3 044万人[3]。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需求差距很大,不适应物流职业朝多元复合型方向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完善教学计划,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加快构建新时期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及与职业需求相符合的“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4],具体措施如下:

3.1 推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主动深入各行业、企业,了解其最新发展态势与人才需求状况,邀请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主要企业人员与学校相关人员,共同探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顶岗实习等领域的新模式、新方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使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更加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培养出的学生更适合企业的需求,真正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企业共同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内、外实训基地,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

3.2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通过对物流职业岗位基本素质要求和专业应用能力要求的分析,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把复杂、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课程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分别设置基本素质、岗位通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等模块,通过各模块的优化结合,使教学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和目标需求,以达到岗位能力培养的目的。

3.3 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构建,建立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课程考试要全面实现教学、训练和考核评价一体化。通过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了解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相关标准,改革考核评价制度。考评的内容力求全面系统,既要考理论知识,也要考实际操作技能、社会交际能力、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品德素质等;考试评价方式力求合理有效,加大平时考评力度,设置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试形式,可尝试采用口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调查报告、证书考试等方式,使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激励学生参加各类物流考试,并纳入考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特别强调综合模拟实习与社会实习环节的考核,并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为考核指标。

3.4 创新教学方法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把项目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对物流专业领域的有关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借助实训场地、器材和模拟软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果。

4 结论

培养数以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中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应该站在社会和岗位实际需求的角度去思考和实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欣悦.浅谈中职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网络财富,2010(18):104-105.

[2]张小彤.中职物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东教育,2007(9):17-19.

[3]陶经辉,张晓萍,等.物流产业发展与物流人才需求模型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09(1):106-110.

13.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十三

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运作模式

系管理系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xxxxxxxxx

姓名

学号xxx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xxxxx

学年学期 2012-201

3(一)

2012 年06 月

18日

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运作模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也发生 巨大变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发展迅猛,并且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还不够成熟,但是前景广阔第三方物流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它的出现为企业降低了成本,也同时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一、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所谓的第三方物流就是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专业的承担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单纯的快递公司,它是处于中间环节,起着中介纽带的作用。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服务是链接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是联系双方的桥梁。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还不够完善,我国仍处于传统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社会化转化的阶段,大多物流 企业规模小,服务能力不足,管理方式落后,运作效率低下,现代化网络服务不足,特别是对于运作模式的建设不够重视,企业间盲目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物流市场的混乱和企业的竞争力不强严重影响了第三方物流在人们心中的信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1.传统契约型物流运作模式

传统契约型物流运作模式是一种简单的物流模式,是指一家或是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全部或是部分物流业务被第三方物流独立承包。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能够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是因为他们的关系一直是以契约的形式存在,这样他们就能够保证固定的客户,进而保证能有稳定的业务量。在这种模式下第三方物流是以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中心,几乎不用添置设备,也就避免了设备的闲置,管理过程简单。在传统契约型物流模式下还降低了库存,节约了物流仓储的成本,这样就可以精简部门,资金可以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单是由生产商和销

售商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成承包的业务,根本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物流企业就是使用这种模式,这种物流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种传统契约型物流模式与传统运输、仓储业区别不大。由于在这种模式下,第三方物流是以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中心的,第三方企业之间就缺乏交流,更重要的是第三方物流跟生产商和销售商没有及时沟通的信息平台,这样就导致了生产的盲目性或是资源浪费或是不足。由于在这种模式下,库存很少,甚至是零库存,库存的不合理也使得在这样的物流模式下,第三方物流难以形成规模。

2.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运作的主要模式,企业必须要适应这样的商务模式才能更好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时代,各种企业实现业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以服务为主,第三方物流必须要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将无形的服务有形化,才能使信息得到有效处理和传递,从而实现更准确更有效地服务。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组成要素,承担着物流作业,同时第三方物流通过自己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也为商家和客户提供交换信息和交易的平台,也使得电子商务和物流的紧密结合。采用这样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拥有最基本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保证实现业务处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能够将电子商务企业传来的信息迅速转化成配送计划,及时选择车辆和规划最佳行车路线。这就要求企业在硬件建设上,配置适当的车辆设备,在企业内部的网络与电子商务网络建立安全的网络线路。在软件建设上要求业务熟练的业务处理人员和企业的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相连接,从而保证高效的信息处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这种模式下,通过第三方物流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将库存信息反映到电子商务网站上,可以方便客户及时有效的理解库存信息,作出是否采购的决策。在车辆的配置上装载GPS定位系统,将货物的实时位置实时的反馈到电子商务网站上,客户可以随时查询到货物的运输情况,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意外的情况,商家和客户都可以及时的知道,进而有效地采取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

3.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综合物流模式是指低成本经营,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将部分的或是全部的物流业务再委托给他人处理,实行特许代理,注重自己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注重业务的创新和组织机构的创新,使企业经营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必须是实力非常强大,陆空运输俱全,电子商务网络发达,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综合物流代理模式实际上是体现了第四方物流的思想采用这样模式的企业就相当于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采用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大规模投资的风险,也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从而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我国国内目前物流企业的数量众多,但是能够采用这样模式的企业还是屈指可数,甚至有的企业也只是在探索阶

段。在我国重复建设也使得许多的物流资源分散过剩,大多的物流企业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欠缺,物流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利用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由于底层物流市场的混乱,这种模式的要求很高,目前这种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4.集中物流模式。

集中物流模式就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一定的资产和范围较广的物 流网络,在一定的领域内提供集成度较低的物流服务。由于在不同的领域的客户对物流业有着不同的需求,当一个物流企业觉得能力有限时,他们就可以选择这种集中物流模式,在细分的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一个物流企业只是提供全国范围内的小件的快递服务,另外的一个物流企业则提供大件货物的快递,这样根据这两个企业的不同特点,他们就可以采用集中物流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建议

1.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状况的落后是制约物流发展的一大因素,全国各地必须加大对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对港口、机场、场站的建设改造,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2.人才是发展物流的根本保障

必须加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的物流业起步比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专业人才相对较少,通过高校开物流专业课之外,是企业对在职人员也要加强物流专业知识的再培训,只有培养专业性的人才才能保证物流业的长远发展。

3.重视物流运作模式

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运作模式。合理的运作模式能够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增加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的科技含量

对以前的老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建立现代网络信息系统,运用电子商务,提高物流信息传递速度进而提高物流服务效率。

5.加强政府在物流市场上的调控作用。

14.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途径管理论文 篇十四

3.1强化教师素质,优化教材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要想培养出技能型人才,那么其教育制度则应该是倾向于注重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高校只有在学生的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强调实践能力,创造各种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然后进行反馈,再学习,这样一个实践和理论交织的过程才能够真正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学校的教师素质应该是全方面的。以往我国高校的物流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或者是教师大都是从经济管理专业、机械工程或者是交通等专业转变研究方向而来,这些研究人员整体的知识架构和整体的知识内容也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加之缺少在物流产业中工作或者研究的经验,使得整个师资队伍更是偏向于理论化,在教学过程中若是不能很好的将理论和物流产业中的实践联系在一起的话,整个理论教学就会显得很是苍白无力。

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可谓是鱼龙混杂,其内容很多是脱离实际情况,加之抄袭、雷同、不齐全等状况频发,导致符合国家规范性的基础教材匮乏,而适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材更是屈指可数。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材本身是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其对教材的案例的丰富性、针对性和教学的可操作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针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配备合适的教材。例如可以结合物流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物流产业中的行家进行传统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扬长避短,也可以引进国外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优秀教材作为参考。

3.2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从学科设置初衷来看,物流管理专业侧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实战,因此物流管理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物流管理中的各种实际技能,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很好的岗位适应能力。例如让学生对参加一些企业实习或者通过网络视频技术、多媒体等手段,加强物流知识的更新和传播。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建立物流工程实验室等方式,进行流程模拟教学与生产性真实任务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为物流管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平台。

3.3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与时俱进

为了培养技能型的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则要坚持适应性、差异性和实践性的原则,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塑造新型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则是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物流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例如根据物流产业对于物流人才细化的需要可以将物流管理专业细分为企业物流、国际物流或者物流供应链等方向,针对每个方向深化课程内容。

其次则需要将创新能力的教育纳入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中。例如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参加技能竞赛或者考取职业资格证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还可以开展学科知识竞赛、社会调研、行业先锋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播产业前沿趋势,促进其探索的欲望。

除此之外,应该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的意见,尤其是相关企业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对学校的教育体系有着指导性意义。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为了经济发展而服务,因此其教育体系应该以需求为导向,尤其是要做到地域性特征和高校培养人才特点相结合。如沿海地区的高校开设物流专业则应该侧重于港口物流方向;而原来属于铁道部或者交通部的高校在开设该专业时则应该相应的倾向于铁路或者交通部门的物流方向。

4结语

15.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十五

截至2015年年底, 我国已开办物流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达522所, 专业布点数近600个, 在校学生约10万名;开办物流相关高职院校900多所, 专业布点数为1000多个, 在校生近30万名;开办物流专业中职院校超过1000多所, 专业布点数超过1000多个, 在校生超过10万名。 (1)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所述, “十二五”期间, 我国物流行业每年大概需要新增就业人数为110-130万, 其中85%左右是一线操作技能岗位 (2) , 由此可见, 每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比例可达1∶3, 甚至更高。依照此数据可推论, 本科院校能够提供的物流人才不但可以在对口企业就业, 毕业生还应当有较大的岗位选择余地, 但从实际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来看, 能够真正就业于物流行业的大概在60%—70%, 且大部分为一线操作技能岗位, 而这类岗位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就可以胜任, 行业人才需求和应届生从业现状的矛盾, 实际就业岗位与学生就业预期的矛盾一一显现。

二、物流人才供需矛盾出现的原因

1. 基础岗位的物流操作人员对实践经验及个人素质要求较高

企业需要的基础岗位的物流操作人员是对流程熟悉, 能够自如操作软件系统 (ERP, WS等) 的熟练员工, 应届毕业生在实践经验和整体素质上的缺失会成为其选择就业岗位和待遇的障碍。除此之外, 物流岗位的人才流失也不容忽视,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 花掉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培养的从业人才很快就会由于待遇等问题跳槽到其他同类企业, 久而久之, 大多数的物流企业都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从头培训。

2. 物流行业职位晋升的特殊性

物流的行业特点决定了物流人才的晋升途径大部分都是从基层开始, 也就是说几乎每个初入物流行业的新人都要从基层做起, 做搬运、仓库保管员、零部件配送等需要体力的工作, 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打消了从事物流行业的想法。

3. 学生的日常所学与实际物流行业的现状差距较大

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大都以书本为基础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入, 上课的教师真正涉足过物流行业的屈指可数, 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在学院派的教学体系下编写出来的, 缺少与实际行业挂钩的途径, 使得教师所教、书本所写真正能为学生所用的比例很低, 教学与实际的脱轨造成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与实际事务接触后很难适应, 接受速度较慢。

三、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对策

1.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物流行业的特征,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至少应包含五大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行业知识及能力模块。

2. 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意识

在进行前期调研和调查问卷的发放过程中, 我们深深感到, 吉林省 (以长春市为主) 的物流企业人力资本意识淡薄, 许多企业在遇到物流问题时, 会在人才市场上对熟练操作工或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求贤若渴, 以解决自身发展的燃眉之急, 却不愿承担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的责任。所以, 物流企业应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意识, 创造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学校合作提高未来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

3. 加强校企合作

一方面我们要提高教师的从业素质, 让教师到企业中去, 到岗位中去, 接触实际业务过程, 了解真实操作环境;另一方面要让企业到学校中来, 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企业进行人才培训的模式将物流企业引入校内,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行业的从业者, 以增强他们对行业的直观认识, 促使他们尽早进行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更可以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 如可效仿英国“现代学徒制”和德国“双元制”的培养模式, 进行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联合培养, 定点就业, 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目前虽然有众多矛盾的地方, 但只要充分协调企业和学校的关系, 按照不同行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 同时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变化,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将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常态。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16 (下册) [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

[2]韦琦, 黎胜锋, 林勋亮.本科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北潢物流有限公司与广东商学院企校合作的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8) :163-165.

16.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十六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中职学生,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物流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多数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学生与企业接触少,岗位认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为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构建。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调研分析,专家论证,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为探索适合中职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行业、企业、相关院校、毕业生进行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学校实际,经过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的论证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我校物流专业确定“能力递进、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全程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习性任务模块在课堂和社会实践之间完成工学交替,模拟生产性任务模块,在学训一体实训室与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岗位工作任务模块,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工学交替。

2.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交替为途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核心,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构建过程是:

物流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最终形成本专业的课程内容。

(2)开发课程标准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企业、职教专家、学校教师共同参与,针对课程性质、目标、内容说明、教学实施保障、教学评价等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开发核心课的课程标准。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通过学习、培训、研讨,结合物流专业课程特点,总结出适合专业的教学方法,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1.能力递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1)学习性任务模块,在课堂和企业认知实践之间完成工学交替

对物流岗位职责、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得到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及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根据前者,确定专业学习性任务模块课程,由公共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构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物流基础等基础课程。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今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作为合格社会人所需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体现本专业的特点。

例如,物流基础,在模块的学习中安排了企业参观,组织学生到招商局物流公司等进行专业认知实践,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和管理流程,增加对工作岗位群的感性认识,感知企业对人才技能和素质要求,为今后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为保证实践效果,由专业教师带队,学生分组,实践完成后提交报告,并进行展示、评价,相互交流。

(2)模拟生产性任务模块,在学训一体实训室与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

在校内学训一体实训室完成仓储、配送、运输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学习时,设置相关任务,采用“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技能训练→评价与反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习了专业知识、训练了单项技能。针对技能性很强的项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训练,效果良好。

利用第二、三个假期,学生到大田物流等公司进行仓储、配送、运输的单项跟岗实践,专业教师与学生在师傅带领下熟悉物流业务操作,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注重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养成。

(3)岗位工作任务模块,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工学交替

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时,学生岗位综合技能的训练由企业技术人员来完成。在真实的工作中,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设备、企业文化等有所了解,为毕业后上岗打下基础。为保证实习效果,学校制定的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实习的学期,教师做出详细计划,专业教师按计划去企业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实习顺利进行,通过学校、企业考核保证实习效果。

2.实施效果

实施新的培养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为此我们做了相关调研。

(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使学校企业双赢

工学交替中,通过认知实践→专项跟岗实践→顶岗实习,这样一个能力递增的过程,学生的岗位技能和服务意识得到提高。同时通过认知实践与专项跟岗实践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工学交替,真实的企业实训资源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学校的实训资源,在满足学生上课前提下,能为企业培训所用,从而实现了学校企业共享资源;学生在企业实践、实习,对企业的了解深入,毕业后真的入职实习企业,即可快速投入工作,企业用工风险得到降低,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益,实现了学校、企业的双赢。

(2)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第一阶段:学校为主,企业为辅。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企业认知实践,学生对行业和专业有了认知,增强了感性认识,消除了心理影响,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学校实训室内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企业专项实践中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学校实训室的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紧密结合,加之企业能工巧匠的指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改进,为进入企业专项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学生在企业专项实践中,对于企业文化、工作流程以及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企业、学校教师的引导,能够积极进行实际操作。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在学校学习时没有的困难和压力,学生需要不断克服,从而磨练了意志,提高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专项训练,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目标有了一个相对实际的认识,对他们的后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期,企业为主、学校为辅。通过一年的企业实习,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从学习到工作的转换,充分认识社会现实,加深对工作、社会的了解,为更好的择业,积累经验,改进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3)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显著,势在必行

物流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即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把学生作为行动主体,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理实并重,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学生提高技能,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工学交替,学生对物流专业的认知更加符合专业发展实际,期间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中交流学习,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巩固专业知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不断提升,充分证明了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的思考

(一)坚持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实践证明,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符合中职学校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规律,能够统一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利益。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培养,掌握了岗位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了走向社会的竞争能力,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获取了人才资源,提高了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要坚持这种模式。

(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1.存在问题

(1)时间和资金问题导致企业认知实践次数偏少

第一阶段企业认知实践实施过程中,一般的物流企业距离学校较远,学生进行认知实践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路途较远,需要租用社会车辆,存在资金的问题。鉴于上述两点主要原因,使得企业认知实践次数偏少。

(2)人员的安排

认知阶段学生入校时间较短,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进入企业后管理不善存在着安全问题,所以每个班级需多名教师跟随,同时由于教师课时量普遍偏多,因此在教师安排上有一定的困难。第二阶段因企业生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安排企业技术人员入校指导学生时往往不能按既定时间来完成,要根据企业人员安排来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学生在此阶段要用假期进入企业进行专项实践,部分学生不愿意放弃休息。而一个企业不能容纳太多的学生同时进行,也就存在教师人员安排的困难。

2.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可做如下的改进:

(1)适当减少教师课时量。这样,在认知实践过程中教师容易安排,同时教师自身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从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方法”更深入的学习中,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2)学校进行资金的保障,增加企业认知实践的机会。

(3)与大型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保障专项实践与顶岗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玲.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J].职业技术,2010,(02).

[2]田雅莉.“产学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专业发展.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3]王彩娥.物流专业工学交替“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6).

[4]端玲.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调查分析报告.现代物业,2012,(06).

17.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 篇十七

公司想要走向辉煌,最重要就是以人为本,而且,这还关系到总体行业水准的高低。不但要注重我国物流领域快速发展,更是要注重物流工作者。如今,中国的物流可以说发展已久,从二十年前开始就已经出现物流了,不过重点就在于,我国的物流水平相比国外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的。而相关的专家对物流进行探究,不但会在宏观角度去探究,从经济角度去探究,更是要从其功效和自身特点上进行深入探究,缺少将物流业的发展与人的因素相结合进行研究,缺少对构成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劳动者———物流人才的研究。

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物流这一行业十分繁琐,涉及到很多种的领域,因此,从事物流工作必须要具备各方面的才能,不但要有雄厚的知识储备,更是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所以说,必须要对人才进行适当的培养,让其学习更多的知识,领悟更多的技能,自身的素质也要有所提高。

一、上海邮政快递人才概述

1.物流操作员。这种职工就是掌管一些比较详细的物流工作,例如,货物的分类、包装、运送、整理等等,这些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际东后能力,而且必须要有耐心。不过,现在各类设备都已经融入了高科技,因此还需要这些职工自身有更高的技术水准。

2.物流管理员。这类职工主要从事管理工作,每一个人负责一块区域或者是一个部门,这样一来,他们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并且对整个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让物流公司运作正常。另外,这些人员对物流行业必须要有深入的了解,和每一个部门进行合作,这样才可保障物流公司的正常运转。这些职工必须要对法律法规、管理、经济方面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最起码要大学本科毕业。

3.高管。之所以我国的物流行业相比国外比较落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高管人才以及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特别是一些企业家以及物流方面的专家,特别稀少。这类职工必须要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可以依据市场的具体变化,为公司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把控公司的正确发展方向。

二、上海邮政人才的需求类型

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表现出旺盛的活力,上海邮政快递物流现代化己经起步,但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与当今世界水平相比还非常落后,急需大批高层次物流人才。

1.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三个层次:

高级物流人才:这类职工在公司是处于高层的,而且要对公司的发展目标进行把控,具体说来,他能够为公司指明发展方向,制定一系列的计划。而在公司里,优秀的经理以及总监就是属于这类员工。

中级物流人才:这类职工就是属于公司的中层人员,普遍担任的是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例如普通的经理以及部门主管。在上海邮政公司中,这类职工一般都需要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和高管不同,这类职工要有更优秀的管理技术,比如说对仓储的管理、实际的运作,设备的采购等等。此外,假如要和国外公司合作,那么相应的外语技术也必须要具备。

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人员:这类职工是从事具体的操作工作,一般来说大多数都是以体力来工作,在上海邮政公司中,这种员工所需要具备三年左右的工作经验,而且必须要学会和他人合作,例如Word等也必须要会操作。

与对高级和中级物流人才的要求相比,无论是对工作经验的时间长短和层次高低的要求都较低。只要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会使用电脑,能吃苦耐劳便可获得上海邮政快递的通行证。

2.从需求数量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初级操作类职位趋于饱和,高层次需求量增加。由于初级操作类职务技能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规模大,因此需求上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对于高层次的物流人才,如物流配送总监、市场拓展总监、仓储经理、采购经理等职位,需求在日益增加,这主要是企业为了加强物流运作能力,跟上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步伐,因此加大了对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体现了对高层次人才的旺盛需求。

(2)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需求增加。相对于普通物流岗位,目前上海邮政快递对于懂专业物流知识,具有复合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物流可以说是如今人们购买商品、公司生产产品的流通必须要使用的,而且物流所涵盖的领域特别

的多。比如说生产企业所需要购买原材料,也必须要通过物流,而公司和公司之间的货物流通,也必须要通过物流。物流还和公司生产的各个环节直接挂钩,因此,从事物流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对各个方面有十分熟练,相应的技术也必须到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的,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三、上海邮政人才培养措施

(一)完善用人机制,提高物流业整体运作水平

我国物流运作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能更好融合,实现三流合一的一体化运作机制。因此改善公司的整体机构,改变上海邮政快递公司实际运作步骤乃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要建立一种有针对性的部门,对物流的运作进行掌控,在上海邮政公司中,设立物流副总裁,这样对公司的发展进行规划,制定发展战略,善于发现人才,让底层员工能够升职,从事更高的管理工作。此外,上海邮政公司近些年已经达到了快递自动化、智能化,因此,未来可能会有更加优秀的人员到该公司来工作,而上海邮政公司要尽量的改善员工的待遇,让一些不平等问题得以解决,健全公司对于人才的聘用制度。

(二)加强上海邮政快递各层物流相关人员的物流培训

物流人才匮乏的问题应主要从两方面解决:一,就是对现在的员工进行具体的培训,其次,就是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来此工作。而且,对于现有员工进行培训的话,一定要设计出更多的培训内容,要依据员工的特色以及所担负的责任,分别进行系统的培训。

第一层次就是上海邮政的高管,这些人乃是物流培训的关键点。物流能够有良好的未来,公司的领导才是重中之重,而对这些领导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更高的认知。

物流体制的转变、物流资源的整合、物流系统的改善、物流管理模式的改进等等,都涉及到企业根本的决策。如果通快递高级领导缺乏物流意识,物流现代化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对上海邮政快递高级领导进行物流培训的目标应是四个加强:即加强系统意识、加强服务意识、加强合作意识、加强增值意识。

上海邮政快递物流培训的第二个层次是针对物流管理人员。如今在上海邮政

公司里面,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其他行业转过来的,这些人大部分还是没有一定的物流知识的。如今,有关物流的各类新技术以及新的概念不断出现,而且国内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于上海邮政公司来说,还是在很多方面有不足之处的,而且员工们平时的工作都感觉十分的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一定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成本意识一定要到位,效率意识要提高,服务理念要先进。

在上海邮政公司中,有关物流方面的培训属于第三层次的就是具体的实际操控职员。对他们进行培训,一定要注重培养质量、效率、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意识。

通过培训使其了解物流的整个流程,特别是与自己相关的物流过程。

(三)充分发挥企业物流培训的优势

上一篇:《清晨的思想,冬日的我》下一篇:好玩的脑筋急转弯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