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2024-07-24

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精选10篇)

1.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篇一

(2005年12月16日)

2005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条主线,将工作重点突出放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上,全局上下同心协力,为发展和壮大我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提升规模,提高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了大量的卓有

成效的工作,开创了全州乡镇企业暨农业产业化工作新局面。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预计全州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完成增加值16亿元,完成利润4亿元,上交税金2.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3、3.16和1.48。可以说人不多,但办的事不少。现将今年主要工作和明年工作思路及“十一五”规划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按照中央、省委、州委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开展局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首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教育活动实施中各阶段的工作安排。在州农业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了各阶段工作。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真效,不搞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二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党员生活会,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党员参加先教活动的积极性,领导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四是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局领导做到认真参加学习,带头查找问题。五是坚持[您阅读的文章来源-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根据我局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习。使这次活动真正实现了党员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的目标,在认真实行党员“三卡”管理进程中,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深入基层,认真开展农业产业化企业专题调研。

1、按照省局的要求,为更进一步澄清我州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底子,结合国家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我局对年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对国家级、省级、州级等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并撰写了《湘西自治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的调研报告。从近年来我州农业产业化取得的主要成绩、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州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建议和要求等5个方面对我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做了客观的分析和对前景的展望。

2、针对我州服务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民专业协会,开展了以民为本,以服务“三农”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协会为主题的调查研究。从我州农民专业协会目前的基本情况、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协会的作用、存在问题、以及建议5个方面,较全面地对我州农民专业协会的现状进行了剖析。

3、对我州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及实施“131”工程企业进行了品牌认证调查摸底。澄清我州龙头企业产品品牌的底子。我州目前仅有“喜阳牌”松花皮蛋、“万宝山牌”乳制品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老爹牌”、“果王素牌”猕猴桃系列产品、“湘泉牌”妇炎康片获得湖南省名牌;老爹猕猴桃全果和猕猴桃果汁饮料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秦简茶”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

4、配合州政协开展了以“将秦简茶、花椒纳入州农业产业化目标”和“规范我州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减少项目建设盲目性的建议”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5、开展了以“乡镇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性问题”的调研活动。从我州乡镇企业存在总量小,产品结构单一,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意识不强;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变,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用地矛盾较为突出,制约了项目的开工建设;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部门的支持力度弱;经济环境仍然偏紧,影响企业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布局分散起点低;体制不顺已成为当前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资金外流的现象比较严重等多方面客观地分析了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从调整企业结构,增强企业实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两个”创新等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进一步确定发展乡镇企业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6、根据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局组成了“两薯”(马铃薯、红薯)情况调查小组,于10月中旬,先后对花垣、保靖、永顺、龙山四县进行了实地调查。掌握了我州“两薯”加工企业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两薯”良种繁育基地和技术推广体系、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化乡镇等措施,对引导我州“两薯”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三)强化项目建设、力抓招商引资。

1、根据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项目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州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明确了要以科技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绿色为亮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今年3月,申报了22个有基础、有前景、有竞争力的项目。已经有4户企业

被省确定为“131”工程示范性龙头企业。新增2户省级龙头企业。并向省局上报了11个优势项目,申报乡镇企业扶持资金970万元。

2、收集和整理了我州有产业特色、能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的有基础、前景好的项目。今年已建立项目库30个,并将项目的信息在“湘西自治州农业产业化信息网”上发布,为加大我州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搭建一个平台。

3、组织湖南老爹等企业参加“杭洽会”,并且签定了1亿元的意向性合同。组织企业赴长沙开展招商引资洽谈会,通过招商引资的活动,广泛建立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联系,寻求合作伙伴。10月份组织企业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11月18日在长沙举办的中国·湖南第七届(国际)农博会上,我州州级龙头企业秦简茶科技开发公司的秦简茶、秦简酒双双荣获农博会金奖,国家级龙头企业老爹公司实现现金交易额100万元,签订意向性销售合同3000万元。12月初将组织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参加“科企对接”和“湘粤经贸洽谈会”。积极向外界推介我州好的项目和好的产品,扩大我州企业和产品的影响。此外,向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申报了《星火乡镇企业科技培训计划》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机构申请书》,争取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在培训资金和技术创新资金的支持。

(四)开展对龙头企业进行申报、监测和调度。

认真组织开展申报省级和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工作。今年有2家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有14家企业通过了州级龙头企业的初审。今年底,我们将对2家国家级、5家省级、24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监测中。并建立重点企业台帐和生产情况月调度表。通过台帐我们可以及时、准确、动态地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对企业进行客观的分析,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五)认真研究和布置了“科企”对接工作。

为了全面提升我州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省局的安排和部署,对我州省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宣传和发动,企业根据自身对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提出了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的要求。目前,我州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达成了协议,永顺前港肉食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南食品研究所、湘西亿事达实业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农科院的合作正在接洽中。

(六)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工作。

1、组织了被确定为“131”工程示范性龙头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省局组织的计算机网络培训班,加速了我州龙头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组织我州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赴长沙参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场经验交流会暨现代农业物流高级培训班”,参观6家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

2、开展了蓝色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果类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茶叶加工、牛羊屠宰加工、制油五个种类进行专业培训,培训范围覆盖到州14家重点企业,完成了培训员工500名的计划。

3、“湘西自治州农业产业化”信息网站基本建成。我局网站管理员与其他6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网站操作人员,2次参加了“湖南省农业产业化信息网”业务培训(网址:http://xxzzz.hnai.gov.cn)。并逐步增加新的内容,正常运行后必将对推介我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销我州农业产业化产品、搞好企业销售、提高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七)认真开展两个协会的筹备工作。

我局对省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旅游休闲服务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入“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协会”和“湖南省休闲协会”的动员工作,并收取了部分企业交纳的会费。“两会”的成立,将形成众多企业和会员之间广泛的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我州农业产业化企业和旅游休闲企业在服务、信息、市场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和会员的联系和交流。

(八)积极推进州乡镇企业供销公司改制工作。

自去年6月以来,州乡镇企业供销公司改制工作已列入州直38户企业改制范围。为了顺利完成企业改制工作,稳妥安置好职工,州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前后经历了为期18个月的艰难、复杂、细致的具体工作,在州改制办的领导下,在州国资委、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州国土局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现37名职工已得到妥善安置。整个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九)全面完成扶贫建整工作任务,投入扶贫资金5万元,真抓实干5件实事。

1、为了加快河溪水电站淹没区牛场村淹没户的脱贫步伐,由牛场村18户水淹区农民自发组织开办综合性养殖场,在急需资金购买原料,而扶贫款又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挤出办公经费,垫付扶持资金1万元解决了养殖场的燃眉之急。到年底,养殖场将出栏生猪100头,种猪10头,收益近4万元。

2、继续抓开发扶贫项目,[找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大力帮扶立足于支持有实力的大户,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扶持葡萄种植大户,完成开发面积达30亩,今年底收入超过3万元。

3、修缮村小学操坪,投入资金1万元,解决了80多名小学生的活动场所,得到了师生及村民的一致好评。

4、今年以来,二次走访贫困户共20户,送慰问资金8000元。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7户特困户解决春耕生产资金2100元。

5、修建进组村道3公里,投入资金1万元。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美化了村舍、村貌。

(十)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各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视。为了加大扶持和引导重点龙头企业的力度,进一步明确州乡镇企业局的工作职能,今年11月,州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州乡镇企业局关于全州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的汇报,并采纳了州乡镇企业局关于调整州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成员及将州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乡镇企业局的建议。

二、明年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点和基本思路

1、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关于加快农业五大产业链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基础,以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突破口,以提高规模效益为中心,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为主要任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提高我州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

2、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全省农业产业化“131”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依据“扶强、做大、做强”的原则,着力扶持、培养4家已进入“131”笼子及州级以上21家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一是在项目扶持和争取上级资金方面重点向龙头企业倾斜,向银信部门推介项目时着重力推龙头企业;二是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革,增强其内在活力;三是引导龙头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提高核心竞争力。四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3、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检测和管理。为了充分体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认定及管理严格依据州政发〔2003〕19号文件《关于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进行动态管理,建立龙头企业检测网络体系和经营状况调查、统计体系,每两年进行一次重点检测。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带动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及有关财务指标是否达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经考察对检测合格的企业继续确认为龙头企业,对检测不合格的企业将取消其州级龙头企业的称号。

4、加大“科企合作”的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换。继续加大对列入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相关部门要积极服务于企业,在项目开发上,实行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套办法,确保开发一个,成熟一个,受益一个。逐渐形成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以科研单位为依托,集科研、开发与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换的速度。

5、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拓宽农业产业化发展渠道,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走质量发展之路。加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形成产、供、销相衔接的质量安全检测网络。重点对老爹、闻得福、湘泉制药等14家公司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及检测的质量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ISO9000等认证工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逐步打破地域、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积极稳妥的建立与市场农业相适应的各类经营组织形式,实行“基地带农户”、“公司加农户”、“协会连农户”、“科技组织连接农户”等多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动农工贸、种养加、农科教一体化经营,“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利益连结机制。

6、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统计体系,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统计建设。建立健全统计报表制度,进一步做好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报表工作。突出做好乡镇规模企业统计,努力实现全州统计报表联网。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在2005年基础上力争增长5—10。即:全州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亿元,增加值完成17亿元,利润完成4.2亿元,上交税金2.7亿元。

7、加大培训力度,搞好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主管部门自身建设。一是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培训工作,精心建立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管理阶层,实现决策管理人员队伍、专业技术队伍、营销业务人员队伍、技术工作队伍等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二是提高局系统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8、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乡镇企业作为农村非农产品的主体,肩负着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从事乡镇企业工作的同志们要认清乡镇企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理直气壮地发展乡镇企业,开创性守好这个阵地,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各县市乡镇企业局抓农业产业化的职能、人员尚未完成,为农业产业化企业服务工作难以完全到位,州对县的调度也很困难;

(二)我州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龙头企业实力不太强,带动农户力度不大;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不规范;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十一五”期间我州乡镇企业发展暨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1、具备加快发展的政策优势。全州7县1市中,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泸溪、古丈7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吉首市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湘西州作为国家西部开发地区和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的重点,享受国家西部开发和国家、省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同时,湘西州还享受国家和省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贫政策。

2、具备加快发展的资源优势。湘西州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率60.8,草场面积70万公顷,是湖南省重要的林区和草食牧业优势产业带规划区。

3、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是建成了一批与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生产基地。几年来,按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的思路,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以椪柑为主的果业,面积达77.5万亩,年产值5亿多元;以牲猪、黄牛、山羊为主的畜牧业年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烟草为主的经作业,以中药材为主的中医药业已构成湘西州发展的产业重点。二是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湘西州已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户联结较紧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110家,其中进入国家级的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21家。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全州共建农产品交易市场215个,面积达75万平方米。

4、具备加快发展的政策保障。全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在特征将发生更加积极的变化,开始步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政府支农投入力度将加大,公共财政逐步惠及农村。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不利因素

1、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粮作比重大,经作和林牧渔业不发达。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州农村还有15万原生性贫困人口,82万低收入人口。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62元,比湖南少1132,比周边地区的恩施州低140元,比黔江低255元,比铜仁地区低60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2、资源和环境仍十分严峻。城镇生态和公共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占用一部分耕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占补平衡难度加大;气候变化影响大,洪涝、干旱灾害仍然严峻,水土资源对农业的约束仍然相当突出。

3、产业化建设薄弱。一是农产品加工发展不够,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科技含量低,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少,市场拓展能力弱;三是产业组织建设滞后;四是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很不完善,处于松散、半松散状态。

4、资金支持力度不大。1994年至2004年,我州年人均投资仅788元,远远低于省人均投资1436元的水平,“十五”期间,我州累计完成投资73.6亿元,比张家界、怀化市分别少11.4亿元和18.6亿元。投入不足,除基础设施滞后外,龙头企业发展、原料基地建设、科技、人才培训等相对落后。

(三)“十一五”期间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

1、乡镇企业总产值到2010年力争达到100亿元,转移富余劳动力19万人,乡镇企业增加值和利税在“十五”基础上逐年递增。

2、为了体现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龙头企业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十一五”期间州级以上龙头企业控制在60家左右。同时,除了对州级龙头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外,并建立州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联系龙头企业的责任机制,进行对口扶持,为龙头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3、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①水果产业龙头企业。以老爹公司为龙头,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打造老爹品牌。重点发展老爹猕猴桃系列产品加工项目,年产猕猴桃果王素100吨。以亿事达公司、州县市椪柑公司和产区营销大户为龙头,打造湘西椪柑为主的水果品牌。规划期内果品储藏加工能力达到13万吨,年销果品10万吨。大力开发和发展泸溪富泰公司休闲食品及保健饮料加工。力争果产品的加工率达到25以上。

②畜牧业龙头企业。在巩固提升现有畜禽加工营销的同时,重点组织前港公司、南方牧业、裕丰农牧、友发牧业、华兴肉联、州外贸肉联及专业大户,打造我州瘦肉三元杂交猪、湘西黄牛和山羊品牌

③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油脂产业龙头企业。提升闻得福油脂集团加工能力,整合现有资源,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研发闻得福菜油、茶油系列产品,提高闻得福深加工和市场竞争能力。

④茶叶产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古丈猛洞河天然植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茶多酚、保靖秦简茶叶、保靖仙仁茶业、保靖换金茶业等茶叶深加工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湘西茶叶品牌,积极拓展茶叶市场。到2010年,实现年产1000吨优质绿茶。

⑤以两薯为主的旱杂粮深加工龙头企业。组织州县杂粮研究部门和保靖土家人集团、泸溪富泰公司、小红叶食品公司、等企业共同研究旱杂粮的品种选育生产和加工,利用两薯、玉米、马豆等本地丰富资源,研发人们日常休闲消费食品和提取物,产品加工率达到25以上,打造湘西州旱杂粮品牌。

⑥中药材龙头企业。本着“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质调高”的原则,重点扶持本草制药、湘泉制药、龙山酉源、湘源公司、吉首华立、宏成制药等一批骨干企业,支持企业的GMP、G认证工作,着力发展附加值高,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产品,突出果王素、青蒿素、茶多酚、茶皂素、葛根素等产品开发。重点抓好老爹公司100吨果王素,吉大本草制药企业蒿百气雾剂2000万瓶,湘泉制药公司产100吨烯醇酮醋酸酯,花垣湘源公司天然植物萃取生产线项目,支持龙山现代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扩建年产1000吨中药材饮片规模,突出地产药材的资源优势,加大地产中药材饮片的产出量。

2.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篇二

编者按: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锐, 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 化石能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 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与加强环境保护, 2006年, 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 (简称《纲要》) , 围绕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 在工业节能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输配电及电网安全技术等方面部署了一批前瞻性科技项目。

《纲要》实施以来, 能源领域相关任务部署得到全国积极响应, 各有关部门加大对能源领域的项目与资金支持。从技术攻关、产业培育、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落实《纲要》中能源领域的各项任务, 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 保障各项科技任务的顺利实施。

本刊对《纲要》实施以来能源领域科技工作进展与成效、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专题报道, 欢迎更多的专家学者以本刊为阵地就能源领域内的技术攻关、产业培育、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并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3.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篇三

一、2005年黄金行业运行情况

2005年,全国产金224.05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增产11.7吨,同比增长5.5%。黄金行业实现总产值395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润40.36亿元,同比增长32.7%。2005年黄金行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黄金地质勘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统计新增金矿资源/储量620吨,较去年净增120吨,同比增长24%。

二是技术创新带动难选冶金矿资源开发。我国保有难选冶金矿储量1000余吨,过去受技术限制,资源利用程度较低。针对这一状况,国家加大了支持力度,安排了一批国债专项,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一些大型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或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将实验室直接建设在矿区,通过攻关,目前已掌握了世界上处理难选冶金矿的全部技术工艺,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菌提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原矿焙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利用尾矿、残矿及废弃的低品位矿石取得进展。吉林夹皮沟、辽宁五龙、山东招远金矿等一批老矿山,通过国债项目支持,扩大处理矿石能力,二次开发了尾矿、井下边角矿和废弃资源,延长了矿山开采年限,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黄金行业开采矿石的最低品位降低到0.3克/吨,从过去的“废石”中提取的黄金达10吨以上。

四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识。河南省灵宝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整合境内黄金资源,将原来20多座金矿首先整合为3个矿业公司,解决了资源纠纷,提高了生产设施和资源利用效率,随着灵宝黄金股份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成功,还将继续进行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减少小型金矿数量,提高企业规模,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企业效益显著提高。通过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黄金企业基本消化了原材料、电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与2004年持平,其中,难选冶金矿的处理成本降低8%左右。去年黄金行业产金同比增长5.5%,利润同比增长32.7%,一些大型企业的利润增长超过40%。

二、2006年工作要点

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2006年初,国际金价上涨10%以上,并有继续上涨的趋势。金价持续提高对黄金工业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机遇。2006年黄金行业的工作重点:一是尽快出台黄金工业产业政策和“十一五”行业规划,适时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黄金工业运行调控,计划新增产量和地质储量5%左右。三是强化资源保护和利用,一方面防止滥采乱挖抬头;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进一步利用低品位和废弃尾矿等资源。四是加大重点地区的结构调整力度,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实现资源规模开发并以此帶动矿业秩序的好转。五是鼓励和积极引导技术创新,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益和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竞争能力,更多地利用境外资源。六是加强黄金地质勘查工作,充分发挥武警黄金部队的作用,探明更多的金矿资源,保证黄金工业持续发展。

4.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篇四

一、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面实施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

(一)提高认识,把环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年初,县委、县政府就多次召开环保专题会议,要求全县党政各界,充分认识当前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把环保工作和生态县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职责摆上日程,强化政府环境行为。为此,县政府将环保工作作为考核各乡镇政府、县内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干部环保过错追究制,对环保工作领导不利,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追究领导干部责任。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今年,我县在研究制定“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并将生态县建设纳入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时,对各类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制度。杜绝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产生新的污染源。

(三)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决定》的要求,我县将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制定我县的年度实施方案,构建了农民环境教育网络、开展了万人清捡白色垃圾、宣传小组走访调查及对社会从业人员和农民代表培训等活动,力图按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方针,逐步实现全民环境教育目的。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学生、青少年志愿者、社区居民参加义务宣传、植树护鸟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绿色学校创建成果,截止今年,我县城区内的十所中小学校已全部晋升为市级以上绿色学校,其中,县实验中学获得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

(四)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确保环境保护投入持续增加。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我县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本年度环保资金投入总计4560万元。占我县国内生产总值2.2%。其中,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投资400万元,生态示范区建设投资200万元,乌裕尔河绿色屏障四期工程投资100万元,自然保护区建设投资100万元,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投资400万元,固体废弃物处置投资300万元,集中供热投资1400万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投资1660万元。

二、注重实效,严格把关,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计划

(一)落实环境保护计划,完成年度环境保护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环境保护指标和本年度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计划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与生态建设计划。本年度烟尘年排放量901.63吨,削减398.37吨;工业粉尘年排放量340吨,削减40吨;二氧化硫年排放量535.18吨,削减64.82吨;化学需氧量年排放1395吨,削减105吨;氨氮年排放量144.34吨,削减15.66吨。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54分贝,比计划下降0.7分贝,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大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以上天数达320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10公倾,完成“三化”草原治理面积3000公倾,环保综合指数达100%。经走访调查,广大城乡居民对生存环境质量满意率达94.7%,为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实施松嫩平原规划建设。结合松嫩平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我县在原庆丰乡、三兴镇、新屯乡、红星乡、先锋乡等乡镇开展了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全年总计植树1.8万亩。

三、联合执法,依法行政,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一)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按照本年度市环境保护计划的要求,我县制定了年度污染物削减计划。通过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能耗技术改造以及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烟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均控制在总量范围内,平均削减2.4%,为县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空间和容量。

(二)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控制产生新污染源。本年度我县新、改、扩建项目总计47项,其中工业企业8项,全部履行了环评手续,确保了“三同时”执行率100%。实现了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零增长。

(三)水污染防治得到加强。为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按照县政府发布的《关于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决定》的通知精神,县环保局制定了详细的水源地保护方案,方案中制定了监理部门定期监察,严防污染因子介入,监测部门定期取样化验,时时掌握水质情况等措施,保证了居民饮用水合格率100%。在枯水期,加强了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严防污水跑、冒、漏现象发生,杜绝了污染事故。

(四)加强烟尘污染防治,发展集中供热。按照《齐齐哈尔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及市局的工作要求,我县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由通达热力公司将县城东半区内现有的单独供暖单位楼房进行了联片集中供热,同时扩大了机关物业供热公司、房产供热公司、鑫淼供热公司的对外并网面积,本年共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加大了对居民区内采暖锅炉和浴池的烟尘治理,有效地减少了居民区内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五)完成拆除黑烟囱指标。结合城镇集中供热改造及居民上访情况,对污染严重、能够并网供热的锅炉房进行了拆除,全年共拆除黑烟囱10根,完成了市局下达的拆除指标,进一步改善了城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

(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继续贯彻执行县政府《关于在中心城区禁止原煤散烧决定的通告》,推广使用型煤及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并在24家饭店和食杂店、继续推广使用小型型煤炉,取消了燃煤水壶,效果良好。除此之外,我县还积极推广了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七)实施“静音工程”开展噪声专项整治。以“两考”期间为重点,环保部门联合公安、工商、建设、文化、城管等部门建立值班值宿、日巡夜查制度,联合对各类噪声源进行整治,其中重点对商业音响及歌舞厅音响进行了24小时管制,确保全县考生不受噪音干扰。在此基础上,扩建噪声达标区4万平方米。创建“安静小区”2处(电信小区、财政小区),为广大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四、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全力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精心落实生态县建设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人居、倡导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全力推进了生态县建设力度。按照本年度的实施方案,调整确立了以王金章县长为组长的新的领导小组。并聘请有关专家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针对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恢复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水环境质量等7项重点指标加大建设力度,缩小与规划目标的差距。

继续加强了对绿色食品基地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并建立了监督检查、取样监测制度,确保了绿色食品的绿色质量。同时,我县还加大了对农业资源污染的监控管理,控制农田化肥、农药使用强度,严格监测污水灌溉作物,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规范管理,防止对大气、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或传播疫病。积极引导、鼓励创建“优美小城镇”建设。通过两年的努力,依龙、泰东“优美小城镇”建设初步取得成效。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县“跃进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自去年取得市自然保护区领导委员会的审批通过后,极大的激发和鼓舞了我们把“跃进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建好管好的信心和决心。因此,我们对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并重新修筑水库堤坝,确保引水蓄水安全,成立科研、稽查小组,确保在对保护区内的物种进行科学保护、繁殖的同时,严防人为破坏,捕杀行为,为早日争创省级保护区打下基础。

(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稳步发展。我县现有生态示范区总计12处,其中,1个省属、8个市属、3个县属。配合生态县建设,本年度各生态示范区均完善了管理制度,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绿化面积,扩建绿色作物基地达60万亩,辟建4个特色牧业养殖区,其中3个县属生态农业村已具备在明年晋升市级生态村的条件。

(四)“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完成。我县按照市局的要求,结合我县环境现状及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了《###“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这对我县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依法行政,强化环境管理

(一)贯彻行政许可法,发放排污许可证。按照市局会议精神,我局组织工作人员对饮食、服务、娱乐、洗浴业进行清理整顿,核发临时排污许可证,发证率达60%,无乱发许可行为。

(二)贯彻《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开展了“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活动。根据市局通知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预防放射性污染事故。我县开展了“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活动。在环保、公安、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下,采取申报登记、现场检查、限期整改、立案追缴、收贮废源等措施,对全县放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查,掌握了我县境内放射源情况。清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县的放射源使用、贮存情况良好,无安全隐患。尽管如此,今后我们仍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确保无放射性事故发生。

(三)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强化执法监督。针对我县夏季娱乐噪声及商业音响扰民这一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由县政府牵头,主管县长带队,组成了以环保、公安、工商、城管、文化等部门为主的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地段,进行了执法检查。对经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隔音措施超标排放噪声,在晚10点至早6点噪声超标营业,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擅自营业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此次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业户37家,处罚2家。另外,由县人大组织,在政协、政府、环保、招商局、经济计划局等部门共同参与下,对县内各老工业企业,及新招商引资企业进行了环保执法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环保问题,均提出整改意见并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书。有效促进了企业环保投入,减少了能耗、物耗,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四)严格监管,确保无达标企业污染反弹。结合“严查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行动”,我县着重加强对已实现达标排放企业的监管。县政府为此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县环保局成立了专项行动稽查队伍。对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整治活动,此次活动自5月初开始,至11月末,历经动员部署、自查自纠、突出整治及总结等四个阶段,对县域各排污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警示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及医疗垃圾处理情况的检查,先后排查28家,对其中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2家提出了整改意见。

(五)坚持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年初县环保部门制定了年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及考核方案》,方案中对各乡镇环保机构、局内各科室及负责人均明确细化责任,并通过执法培训、法制宣传、规范程序、政务公开等措施,确保了行政执法的有效开展,全年无乱执法,被复议及被投诉现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六)依法征收排污费。按照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要求,在排污申报、科学核算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总量收费工作,并严格按照排污收费法定程序操作,坚持依法征收排污费,无滥收费,滥摊派现象发生。

(七)加强环境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按照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要求,今年我们又重新调整充实了环境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抓信访,使我县的环境信访工作得到有效的组织保障。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全年共受理信访124人次,结案率100%,无“三访”发生。

六、发展环保科技产业,推进环保科技成果的应用

(一)积极推广环保技术及产品的应用。县环保局与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合作推广了测土配方,节水喷灌技术,大量节约了农业用水;又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清洁能源研究所合作,推广使用洁净煤,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同时还大力推进汽油清洁剂及乙醇汽油等环保科技成果的应用。

(二)环境科普之冬活动得以持续有效开展。按照年初制定的活动方案,县环保局、农业局、科技产业局等部门与各乡镇共同举办了科普之冬活动。该项活动持续三个月之久,参加活动的农民达7万余人,先后有100名农民被评为“科普之冬先进个人”。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态意识,而且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

(一)环境监测能力日益提高。针对当前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我们加大了环境监测力度,在加强对县域整体环境质量监测的同时,突出对农村绿色食品基地、畜禽养殖场所周边环境的监测,根据取得的监测数据及相关资料,编制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为今后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环境信息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市县联网,做到了网上公布、公开办公内容,增加了办公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今后将逐步建立起完整规范的环境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

八、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整改提高、分析评议等阶段的活动,使队伍思想凝聚力得到巩固,同志们的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感意识得以加强。

在今年开展的行风评议过程中,县环保部门一是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二是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走访、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老干部、重点企业、普通群众、新闻单位等各界人士座谈、发放问卷调查表,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并分解到具体领导,科室,以保证落实到位。三是加强内部整顿管理。他们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监督机制。先后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考评制”,完善了内部各股站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制,建立了“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度”等六项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机制创新,整顿了队伍,规范了执法程序。四是狠抓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举办执法人员学习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参加县法制办举办的《行政许可法》培训班,并全部通过结业考试。认真贯彻内部“十条禁令”,对违反规定的从严从重查处,决不姑息迁就。五是加强政务公开,对各科室职责、办公程序、收费标准、建设项目审批、财务管理、环保行政处罚等向社会公开。通过上述措施,使环保队伍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环保事业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一支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的队伍。

九、2006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严格执行总量排放制度

要继续以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工业污染防治主线,严防工业污染反弹。坚决淘汰一批能耗、物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工作。严把审批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实施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注册证制度。对医疗废物实行申报、监控、严防病毒污染。

(二)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环境形象

继续以治理燃煤烟尘污染为重点,开展集中供热,预计新增面积10万平方米。对居民反映强烈,污染严重的大烟囱强行拆扒。在县域中心及主要商业区禁止原燃散烧。取缔室外烧烤,加强饮食业排放油烟污染防治。

以“两考”噪声综合整治月为重点,开展噪声专项整治。取缔县城南北及东西大街两侧商业音响。严查居民区小喇叭叫卖及22点后歌舞厅的营业噪声。

(三)全面落实生态县规划,推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强化对生态县建设组织和推进力度,定期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抓好跃进水库湿地保护规划的落实。做好一批重点生态示范乡(村)的晋档升级工作,增加生态林覆盖面积1万亩,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监理,积极创建“环境优美小城镇”。

(四)坚持强化依法行政,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着重做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宣传、实施工作。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做好排污量核定、征收标准的执行工作,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的原则,督促企业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新、改、扩建和资源开发项目坚持“三同时”制度。

(五)创造环保工作新氛围,塑造环保队伍新形象

深化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继续开展“倡导绿色文明,创建绿色家园”活动,开展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等行业的创建工作。

5.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篇五

过去的一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个目标,努力做好“三农”工作这篇文章。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夏粮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900万公斤,水产品总产量12590吨,生猪出栏4264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小增幅,为高新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观我区今年 “三农”工作,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兴修水利夯基础。高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条件,决定了旱涝自然灾害呈多发性。我区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今年我区先后投入2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外洪土方任务4.25万方,改造排灌站18座,完成清淤4万方,维修机电设备17台,基本构建了防汛、排涝、抗旱三位一体的农业抗灾保障体系,为农业增收奠定了基础。今年汛期由于机电泵站经过维修改造,加之合理调度,连续集中强降雨未造成内涝灾害,确保了早稻丰产丰收。

二是科技服务建网络。我区建立了以区为中心、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使全区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生产一线大显身手。从实施“种子工程”入手,使全区两镇一处良种覆盖率达98%。两镇一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处农业服务中心还开通了“农业服务直拨电话”,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农技、林果、畜牧、作物病虫害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三是龙头带动扩基地。全区通过大力培植农副产品深加工、运输营销等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以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使粮食逐步向大米、米粉、饲料等方面延伸,实现粮食生产就地加工增值;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组织农副产品大流通,带动全区蔬菜、水产规模扩大;以生猪屠宰、肉食加工、家禽饲养为龙头,带动全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新增300头以上养猪小区12家,新建50亩以上蔬菜、瓜果种植基地4个。

四是强化防疫促生产。动物防疫工作是奠定全年畜牧业健康发

p;二是强化龙头抓带动。今年重点扶持了江西洪山湖农业开发公司、江西玉丰实业有限公司、南昌恒宏养殖有限公司和南昌高新连谊粮油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培养农民经济人队伍,让他们帮助农民找市场,寻销路,从而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三是劳务输出抓转移。实践证明,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渠道。根据高新区的特点,随着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为缓解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矛盾,我们始终把“民工经济”当作农民增收、劳力就业的大事来抓。一方面,利用高新区内企业众多的优势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力;另一方面,创新劳务输出的手段与途径,有序组织农村劳力向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经商务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达2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7%,外出务工总收入可望达到15980万元,全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117.7元,增收899元,增长比例达27.95%。

(五)强力推进非农化进程

一是农村城镇化建设得到加强。一方面,采取争取上级支持、市场化运作等措施,加快城镇水、电、路、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科学规划提高城镇的个性品位、以完善设施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以产业聚集培育城镇的非农经济。做到建好一座城镇,繁荣一地经济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转移一批农民,致富一方百姓。另一方面,按照市委提出的“一年抓点、两年提高、三年推广”的新农村建设思路,我区在两镇一处选择了领导班子过硬、经济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民风淳朴的杨家村、广阳村、闵吴村、艾湖村、鲁溪村、武溪村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与此同时,根据文明示范小城镇的建设标准及要求,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示范镇建设,成立了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只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镇建设指导小组并在示范镇建设规划、资金投入上重点倾斜。目前止,麻丘镇小城镇总体规划经武汉大学规划设计报经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审定,基础设施项目已在紧锣密鼓地实施。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得到提高。我们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通过扶一批、引一批、靠一批、“公司十基地十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等形式培育壮大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龙头企业。今年江西洪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今年喜获省、市级龙头企业称号。同时,建设了一批绿色食品基地。麻丘镇金凤村、昌东镇山湖村等地的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已正式启动了。在麻丘镇金凤、刘城等村建立了特色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在巩固发展瑶湖螃蟹,钱岗黄鳝等特种水产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珍珠养殖、鳜鱼等特种养殖及特色蔬菜种植,推动了全区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抓好“三农”工作。坚持以“三化”思路来破解“三农”问题。“三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依托,互相促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用产业化、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

二是努力提高耕地产出水平。抓好当前的冬季农业生产工作,做到“秋粮损失冬种补”,做好“三冬”文章,杜绝“冬闲田”,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当前要重点抓好省厅选点的麻丘镇2500亩油菜示范基地和昌东镇杨家村1000亩特色农业园建设。抓好1000亩的“特菜园”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三是不断加强土地承载能力。土地是农业综合能力的载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强土地承载能力建设,要切实保护好耕地。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建设用地的关系,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同时,做好中低产田改良工作。

四是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建设。针对我区易涝易旱的自然现状,在连续狠抓前两年的基础上,抓紧今冬明春水利项目建设有利时机,确保项目建设到位。认真开展基本农田的质量调查与监测工作,制定基本农田质量建设规划,切实搞好基本农田的质量建设。继续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农村道路建设,为夺取明年的农业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6.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篇六

2005年工作已临近尾声,为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政府常务工作、分管工作情况及2006年工作思路向会议作如下 汇报,请与会领导和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常务工作

2005年政府常务工作严格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在规范行政执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制政府、政务公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政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政府公务人员恪尽职守、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推进全旗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开创全旗各项工作新局面。截止目前,我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897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完成市下达责任目标的7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5670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市下达责任目标的71.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3280万元,同比增长90%,完成市下达责任目标的73.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800万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市下达责任目标的68.7%。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结构比重由去年年末的35:38:27调整为28.6:48.2:23.2。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061万元,同比增长84.6%,完成市下达责任目标的96.7%。其中:国有单位111855万元。施工项目个数23个,今年新开工项目17个,续建项目6个。1-10月份,财政总收入完成982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26%,完成市下达责任目标的75.6%。1-10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712万元,同比增长12.1%,完成市下达责任目标的8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4元,同比增长28.1%完成责任目标的84.6%。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549元,同比增长1.6%,完成责任目标的80.5%。牧业牲畜总头数达到1152020头(只),纯增长14.48%,完成市下达责任目标的100%。1-10月份,牛奶产量17万吨,同比增长20%,完成市下达责任目标的85%。肉产量9000吨,同比下降20%。1-9月份,原煤生产399.8万吨,同比增长55.1%,乳制品生产4328吨,同比增长29.15%。全旗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377.7万元,增速为78.2%,全市排位第二名。1-10月份,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16.88,同比增长124.7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增长11.31个百分点。

二、分管工作

(一)办公室工作

一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强化干部教育和管理,工作作风和方法明显改进,求实、务实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政府办公室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抓大事、强协调、促落实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政府机关干部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集中收付全面实施,加大审计、监察工作力度,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树立了政府威信。二是加大法制工作力度,完善各项制度。截止目前,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件,做为被申请人参加行政复议1件;应诉案件1件;备案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1件;重大行政处罚备案26件;重新认定行政执法主体41个;清理行政许可事项182项、公布保留120项;组织全旗性行政文件清理1次,查阅政府、政府办文件3357件、会议纪要224件;为全旗60名行政执法人员补办了行政执法证;组织全旗性行政执法人员培训1期、培训人数400余人;组织全旗行政执法部门班子成员、三级机构主要负责人123人参加的行政执法检测考试。解答法律咨询14次,参加全市法制工作现场会1次,为部门订购法律工具书67套,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化管理档案专柜2个;制做了行政执法监督公示栏1个;根据《行政复议法》统一要求,提请旗财政从2006年起单独列支行政复议办案经费,并为办公室配备了新电脑,接通了互联网,现已完成对全旗30个行政执法部门的年末考核工作,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加强督察工作。根据旗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制定了督查工作方案并调整充实了督查力量,强化手段,健全载体,提高督查质量。截止目前,配合上级督查组开展工作近20余次,并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好评。四是办文办会工作。严格按照公文要求印发每一份文件,精心组织、严格把关、落实责任制,做到件件有着落,件件有结果,确保了办文质量。承办会议时,实行会前、会中、会后各项工作程序化,管理与服务超前筹划、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办公质量。五是加快信息中心建设。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成功举办了全旗首届政务信息培训班,邀请市政府信息科领导讲课,切实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水平。为强化对政府领导的服务,还对原《陈政信息》进行了调整,拓宽版面,信息实用价值明显提高。截止11月末,《陈政信息》已编发138期,在全市政府系统信息工作中位居8位,同比前移5位。六是人防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防空法》和《内蒙古自治区人防法实施方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筹集人防建设资金,加快人防建设与发展。现已购置防空警报器,完善了《城市防空袭预案》,大力开展人防知识宣传,并利用广播、电视、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人防知识,9月18日顺利开展了第一次警报试鸣工作。七是后勤、接待工作有新提高。后勤工作中加强了驾驶员及车辆的管理以及对行政办公楼内的安全保卫、卫生清洁、水电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不仅为领导用车提供了安全保证,又创建了秩序井然的办公环境。接待工作已成为促进旗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着热情、周到的原则,去谋划、去对待。截止目前,共接待宾客3万余人次,其中,成功接待的国家领导人有: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中国共产党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中国共产党中央公安部部长***。今年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199人次,副厅级以上领导480人次。为了高水平完成好接待任务,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细致分工,明确任务,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每个具体工作都有人抓,把工作真正做实做细。圆满完成每一次接待任务,得到上级领导、外来宾客的肯定与好评。

(二)发展和改革工作

一是以科学、合理、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了2005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工作。为今年全旗经济目标的顺利完成,按照旗十二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签订的责任目标,根据各苏木镇实际情况,经过与相关部门及企业沟通,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测算、科学分解,为确保全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为旗委对全旗各苏木镇、旗直机关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提供了依据。二是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职能,加大对全旗经济运行的调试力度,顺利完成了第一季度及半年的全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发改局领导班子成员有针对性地深入到宝日希勒露天矿、东明露天矿、4×60万千瓦电厂(该项目空冷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期已通过审查)、2×20万千瓦电厂、哈达图乳品厂、铁锌矿、克林泰克奶源基地和一些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和督促检查工作,坚持动态跟踪,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全旗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献计献策。三是严格执行《呼伦贝尔市前期项目库暂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了“项目部”的职能作用,全面完善项目库建设。现已入库的152个储备项目,按近、中、远期及行业进行了分类。目前通过筛选入库项目共9大类,涉及26个行业,近期储备项目87个,占总项目的52.6%。在认真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的同时,加大建设项目监管力度,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1-10月共审核、报批、批转下达建设项目46个,其中审批立项下达投资计划14项目,总投资3529.6万元。四是充分发挥协调服务职能,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建设资金。截止目前,共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51个,其中:农牧业项目12个,城镇基础设施项目2个,能源交通项目6个,社会事业发展项目24个,其它项目7个,申请计划投资8.3亿元。其中:申请上级投资4.6亿元,地方自筹3.7亿元。目前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5563.1万元,实际到位项目资金5147.5万元。五是认真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和行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旗“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已基本形成,经过与市主管局的上下对接和旗市区相互交流,得到了市发改委的认可,现正在广泛地向社会发送并征求意见。此外,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旗实际情况,编制了《陈巴尔虎旗“十一五”乡村公路建设规划方案》、《鄂温克民族苏木(较少人口)发展规划》、《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建设规划》等34个专项规划,为“十一五”期间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奠定了基础。

(三)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

圆满完成2005年人事人才的各项工作。一是2005年经过发布公告、报名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核、聘用七个步骤,考试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及城镇退役士兵13名,及时解决了我旗大中专毕业生及城镇复员军人的就业问题。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对旗人才市场各项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对1998年至2004年大中专毕业生档案进行了彻底的整理,共整理档案300多份;人才市场共办理结出手续56份,接收新毕业生档案19卷,现存档590卷。三是积极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切实做好2005我旗部分企业生活困难军团干部的帮扶解困工作,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给我旗的军转干部安置任务。四是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管理,为更好地学习《公务员法》,在全旗范围内开展了“十佳公务员”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励公务员增强素质、提高知识水平的能力的积极性;认真完成了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三年优秀、年限过渡、职称变动人员晋升工资等日常增资审批手续办理工作。五是完成了《“十一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分析报告》《“十一五”期间陈旗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与对策措施研究》起草工作。

超额完成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各项任务指标。一是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有新突破。截止目前,全旗累计新就业447人,责任目标为300人,完成责任目标的149%。我旗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基本达到自治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建设标准,开设“一站式”服务,取得一定成效。全旗就业与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231人,责任目标200人,完成责任目标的115%。二是全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5825人,完成责任目标的105%;失业保险金征缴达到115.8万元,责任目标为137万元,完成责任目标84%,参保单位和个人缴费记录工作已全部完成;全旗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1728人,新参保239人,责任目标新增参保人员50人,超额完成189人,完成责任目标478%。2005年养老金征缴634万元,目前征缴任务完成率列全市第一名;审计稽核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了企业欠费数据库,缴费工资事前稽核率100%,责任目标为100%;稽核缴费工资占社会工资比例的100%,责任目标为80%;离退休待遇稽核率100%,责任目标为40%;2005年我旗医疗保险责任目标400人,现完成830人,超额完成任务,达到责任目标的152%;全旗参保人数达到9056人,参保单位183个;我旗工伤保险参保2733人,参保企业8家,完成责任目标的101%。三是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质量,加大执法力度。上半年查处了一批拖欠民工工资案件,并对其他用人单位开展了劳动保障年检及主动监察工作,追发劳动者工资款33.66万元,共涉及劳动者186人,审查用人单位规章172件,纠正违法规章11件。四是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制定印发了《陈旗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政务信息工作实施方案》,截止目前,上报信息56条,编写人事信息23期,劳动和社保信息26期,做到了信息上报及时、准确。五是认真落实《陈旗2005年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推行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执法错案追究制度、执法人员执证上岗制、重大行政处罚审查制度。陈巴尔虎旗“金保工程”一期建设项目自全面启动以来,各项建设项目严格按照“金保工程”实施方案标准开展。现各项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

(四)统计工作

统计局不断加大统计创新力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统计服务水平,全面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全局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态势良好。一是3月份公布了《2004年陈巴尔虎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月份编印完成《2004年统计资料手册》。完成了1-10月份全旗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咨询、预测以及统计报表、统计评估、统计分析等日常工作。全局共撰写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30余篇,《呼伦贝尔日报》、《呼伦贝尔统计》各采用一篇,旗委、旗政府信息中心采用20余篇。二是合理布局抽样调查,成立了1%人口抽样工作领导小组,6月份被抽中的巴镇地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旗政府追加4.8万元做为今年人口抽样的调查经费,目前资金已经全部到位。现已完成1%人口抽样的入户验证工作,正在进行录入汇总。三是统一部署,结合我旗统计工作的实际和“四五”普法的开展情况,制定计划,加强法制学习、培训和执法检查,逐步建立和完善基层统计队伍,并对全旗各单位统计员进行业务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切实提高了各基层统计员运用统计法的素质能力和法律意识。四是经过旗普查办及全旗普查员的通力合作,高质量的完成了陈巴尔虎旗第一次经济普查前期工作。在呼伦贝尔市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抽查中,通过对抽查汇总数据与普查汇总数据的比较,普查单位数与抽查单位数相等,没有漏报和虚报的单位;普查的主要指标与抽查的主要指标相同,误差率为零。

(五)公安工作

公安局以创建“安全稳定的陈巴尔虎”为主线,认真开展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为保障我旗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一是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及时开展侦控调查工作,有力打击危害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截止目前,共获取预警性、内幕性情报信息15条;收缴“FLG”非法光盘6张,宣传品14份,非法宗教宣传品5302册,有效地防止了宣传品扩散造成的有害影响,净化了社会环境。6-8月,我旗先后发生四起因草牧场纠纷引起的群体斗殴事件,公安局立即组织专案组进行了调查取证,并按照法律程序依法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处理,有效地预防了因案件处理不当引发群众上访事件。二是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1-11月份,全旗共发生刑事案件91起,破案58起,破案率63.7%,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发生16起,发案率下降15%,破案下降2.7%。其中八类重大案件发生47起,破案29起,破案率70.7%,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发生3起,发案率下降6.9%,破案率上升0.2%。盗窃案件发生44起,破案24起,破案率54.5%,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发生8起,发案率下降15.4%,破案率下降9%。发生治安案件129起,查结110起,查结率为85.3%,与去年同期相比发案率上升0.8%,查结率下降3%。全旗共发生4起命案(其中杀人案2起,伤害致死2起),全部破获。2005年5月8日,宝日希勒刑警中队将在宝镇、海拉尔区等地抢劫出租车司机11起、盗窃2起的犯罪团伙主犯于铁军、任亮抓获;2005年11月19日,我局公安干警日夜奋战,成功破获了“10 · 20”特大蒙面持刀入室抢劫案,先后抓捕犯罪嫌疑人5人,为我旗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并完善了《陈巴尔虎旗加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通过日常管理和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实行全警上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严厉打击酒后驾驶、摩托车无牌无证、违章行车、严重超载等违法行为,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深入车属单位、学校、社区从源头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1-11月份,全旗共发生交通事故44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发生率下降32.31%;死亡1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率下降23.53%;伤5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受伤率上升1.89%,直接经济损失2.6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6.5%。四是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消防整体作战能力。截止目前,全旗共发生火情66起,其中草垛起火11起,房屋起火8起,垃圾起火46起,重大火灾1起(筷子厂),经济损失30余万元。五是公安局以所、队室为单位,开展了“政治练兵、业务练兵、体能练兵、技能练兵、素质练兵”活动。经过三个月集中体能、技能的训练,全体干警的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达到了大练兵目的。

(六)林业工作

今年的林业工作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突出抓好地方林业改革,强化林业内部管理,以项目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林业工作健康发展。一是坚决完成2003年荒山荒地造林任务3万亩、2004年1万亩,共计4万亩的造林任务,在2005年完全需要补植或重造,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提高造林工作力度,采取干部、技术员部分工资做为造林风险抵押金的措施,有效地推动了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巴镇任务2800亩、西乌珠尔苏木任务9000亩、特泥河苏木任务7000亩、鄂温克苏木任务9200亩、完工镇任务7000亩、特泥河牧场5000亩、均已100%完成任务。造林面积、成活率都超出了我旗历年累计总和。2005年市下达我旗义务植树任务14.1万株,已分解到3个镇、五个苏木,任务总量146057株,现正积极配合旗绿化委员会进行检查验收。秋季完成樟子松大苗移植570株。二是 荒漠化治理工作已超额完成,最新数字统计我旗沙化面积达153万亩、露沙地205万亩,为合理有效地治理沙化,林业局已请自治区林业第二勘查设计院为我旗做沙地治理总体规划,定稿工作正等待旗四大班子讨论定夺。就我旗沙地日益恶化情况,旗政府决定,今年由地方财政投资20万元,治理沙地5000亩,目前治沙工作已超额完成任务,并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三是完成了2004年森林资源统计报表工作,陈巴尔虎旗“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以及森林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十年到十五年总体规划,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十至五十年总体规划。落实了国家重点公益林1.1亩的管护工作,管护资金由国家每年投入4.95万,地方配套1万元。采伐面积216公顷,采伐总量4302立方米,出材2826立方米,伐区作业质量经

(六)司法工作

努力创新普法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效果,不断完善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规范基层司法所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及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作用,为经济建设服务。

(七)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办法。积极做好学习、宣传和贯彻《公务员法》工作,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二是做好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加大对参保单位缴费基数、缴费职工人数的稽核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为“金保工程”的启动打下牢固的基础。加强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基础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工作程序扩充企业参保。三是进一步规范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完成好各项培训任务。对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主动监察,配合好年检工作,做好案件查处工作。四是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再就业政策,保障实施“4050”再就业援助。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加强再就业资金管理,巩固现有的再就业基地。

(八)林业工作

一是继续争取生态建设项目。二是依据林业法律法规、行政处罚程序依法查处在林地施业区非法开垦林地行为,完成退耕还林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三是清理整顿那吉、特泥河施业区牧业户管理工作,依法办理临时征占用林地手续,并收取林地补偿费。四是完成116915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界定工作,并做好莫日格勒河源头治理规划。

(九)信访工作

继续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研究新对策、采取新措施,落实好责任制、领导包案制,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在莫旗“信访攻坚年”活动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009”的工作目标,切实维护全旗的社会稳定。

(十)档史工作

7.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2006—2013年甘肃省医学会公布的历年的甘肃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为统计资料。

1.2 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及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2006—2013年甘肃医学科技奖数据库, 并从获奖成果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地区、学科及合作项目分布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奖项总体情况

2006—2013年8年甘肃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总数为454项, 其中特等奖4项, 占0.9%;一等奖15项, 占3.3%;二等奖180项, 占39.6%;三等奖255项, 占56.2%。2006—2008年获奖项目数目基本保持稳定, 平均每年44.7项;2009—2013年获奖项目稳中有增, 平均每年64项, 见表1。

2.2 第一完成单位及主要完成人分布

2006—2013年各单位获奖数依次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85项, 占18.7%;甘肃省人民医院69项, 占15.2%;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9项, 占10.8%;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与兰州军区总医院均44项, 各占9.7%;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包括甘肃省肿瘤医院) 38项、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5项, 其余单位获奖较少。其中, 特等奖为兰州大学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获得, 各2项;一等奖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和兰州军区总医院最多, 各占26.7%, 其次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与甘肃省人民医院, 各占20.0%,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包括甘肃省肿瘤医院) 一等奖获奖项目占6.6%;二等奖获奖单位主要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军区总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等奖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及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包括甘肃省肿瘤医院) 为多, 分别占16.5%、12.9%、11.8%, 见表2。

2006—2013年间, 研究人员获奖最多的有5项, 获5项成果奖的是甘肃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卢启明;获4项成果奖的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王世文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培尚和李慧;获3项成果奖的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李汛,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潘亚文、普外科王琛、检验科尤崇革、放射科周俊林、泌尿外科岳中瑾, 甘肃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刘静以及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新华和王燕玲9人;获2项成果奖的有43人;获1项成果奖的有324人。

2.3 地区分布

2006—2013年甘肃医学科技奖获奖地区以兰州地区为主, 占获奖总数的92.1%;其次为张掖, 占2.3%;第三为酒泉, 占1.1%;第四为武威与嘉峪关, 各占0.9%。庆阳、甘南藏族自治州、天水和白银地区各获得2项成果奖, 共占1.8%;临夏、平凉、陇南、定西地区各获得1项奖项, 共占0.9%。

2.4 学科分布 (见表3)

学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GB/T13745-2009) 》分类。表3显示:2006—2013年获奖项目较多的学科依次为普通外科学 (占7.5%) 、传染病学 (占7.3%) 、流行病学与妇产科学 (各占5.7%) 、肿瘤学 (占5.2%) 、放射占 (4.8%) 、儿科学与临床诊断学 (各占4.6%) 、心血管病学 (占4.4%) 。获奖项目低于10项的学科如颅脑、内分泌、耳鼻喉科学、麻醉学、神经外科学等列入其他项目统计, 共占27.1%。

2.5 合作项目分布

2006—2013年454项获奖成果中有44项为合作项目, 其中2006年与2007年两年合作项目分别为1项和3项;2008—2013年合作项目增多, 平均每年6.3项。2006年、2007年及2010年获奖成果中无与外省合作项目, 而2008年与2009年、2011—2013年均有与外省合作项目, 平均每年2.8项。

3 讨论

3.1 获奖项目分布的不均衡性

从获奖情况分析, 2006—2013年甘肃医学科技奖在数量和等级上保持了稳定发展, 稳中有升, 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 一等奖数量增加, 2011年起又增设了特等奖奖项, 说明我省紧紧围绕国家科技创新政策, 加大科研投入及管理力度, 重视科研人员素质培养, 支持和鼓励创新研究, 使医学科技水平得到了逐步提升。但也明显存在科技成果分布的不均衡性及不普遍性, 这种不均衡性主要从成果完成单位、地区及学科分布中凸显出来。

从获奖机构看, 获奖数量排前七位的这些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军队医院和高校附属医院在医学科研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基础和丰硕的成果, 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尤其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充分释放了作为教学兼医疗单位的创新能量, 这与医院重视科研、注重人才培养的政策密不可分。此外, 张掖市人民医院和酒泉市人民医院两家地市医院获奖项目较其他地市医院多, 说明这两家医院近些年比较重视科研的高层次发展, 注重纵向和横向联合研究, 培养人才。但部分省级单位及其他地市单位获奖数目偏少, 提示应该重视科研, 从政策上支持、倾斜, 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课题来源上争取、分流, 加强科研工作管理;从资金上给予保障。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质量控制及评估体系, 确保每项课题在质量上得到提升, 进而逐步增加获奖数目, 缩小与省级主要科研单位的差距[3]。

由获奖地区看, 兰州市获奖项目最多, 其次为张掖、酒泉, 这与兰州市省级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居多, 部队大医院在兰州有关, 这些单位人员科研意识强、学术思想活跃, 承担的课题质量较高。相对而言, 偏远的地市及县区医院由于科研意识、科研条件弱于省级医院, 获奖项目较少。值得关注的是, 嘉峪关、天水、白银、平凉、临夏、陇南、定西地区于2010年实现了零突破, 且天水地区获得了2011年的二等奖, 这表明在省内相关政策的调控下, 地市医院的科研力量开始逐渐增强, 但与省级医疗单位科研水平的差距依然较大, 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对地县医疗单位科研的投资力度, 不断增加和提升科研数量及质量, 进而逐步缩小与省级医疗单位的差距, 减少科研力量的不均衡分布。

从获奖成果学科分布看, 2006—2013年8年间获奖成果学科分布不均衡, 获奖较多的项目仍以临床应用研究为主, 对威胁人类的重大疾病与传染病的预防及诊治研究仍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不容忽视。各单位今后应继续搞好重点学科建设, 同时应鼓励其他相对薄弱学科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促进医院科技工作的开展[4]。

3.2 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从本资料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甘肃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卢启明、内分泌科刘静,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王世文,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培尚、李慧、王新华、王燕玲以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潘亚文、普外科王琛、泌尿外科岳中瑾等均获得了多项成果奖, 分别为各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这些研究者及其团队学历高、研究基础扎实, 并建立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这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及医院的重点建设在学科发展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5]。

3.3 科研合作提升研究水平

国家提倡科研的多学科协作, 尤其从“十五”开始, 国家各类重大专项计划都注重科学研究产学研相结合、多团队协作的研究模式。我省从2008年起, 获奖成果中合作项目较前两年增多, 且出现了与外省合作项目, 说明从2008年起各单位更加注重与其他单位的交流与协作, 逐步从单纯的科研数量增长向多部门、多单位协作发展, 形成跨单位、跨地域的科研协作机制, 以促进全省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6,7]。

综合分析, 我省的医学科研水平处于上升趋势, 省内几个重点医疗卫生机构都充分发挥了科研带头作用, 但今后仍需不断加强与各单位间的科研协作, 尤其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协作, 能增强科研人员的洞察力, 创造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我们还应认识到, 尽管卫生行政部门在我省医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的政策中给予了基层特别是县级医疗单位一定的扶持与鼓励, 但由于受到种种条件制约, 基层医院的科研水平仍然偏低, 今后仍需不断加大对基层科研单位的扶持力度, 不断挖掘基层单位的科研创新潜力, 鼓励合作研究, 促进全省医学科研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封国华, 杨胥英, 许立华, 等.1999—2006年山东省立医院科技成果统计[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 25 (9) :745-747.

[2]武建光, 贺培风.1991—2011年山西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引文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2, 21 (5) :60-63.

[3]吴中梅, 耿跃春.2002—2009年徐州市14家医疗卫生机构获市科技进步奖统计分析[J].中国校医, 2012, 26 (1) :59, 62.

[4]包春雨, 梁林, 董培, 等.某学院2008—2012年获奖科技成果统计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 22 (5) :392-394.

[5]曲艺, 杨圣俊, 赵晓东, 等.河北省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J].河北医药, 2011, 33 (24) :3808-3809.

[6]蔡力民, 狄岩, 张静如, 等.我省医学科技奖十年获奖情况统计分析[J].河北医药, 2011, 33 (23) :3654-3655.

8.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篇八

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西城区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普领导小组主任丁颖,中国兵工学会秘书长王智忠,何鸿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绪光,中国科学院中科科技中心副主任王连,中国科学院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主任袁志宁等出席了开营仪式并讲话。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为营员们作了航天科普报告,介绍了世界航天的历史及我国航天事业5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希望营员们通过此次夏令营能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航天知识,并勉励大家要“珍惜时光、打好基础、提高能力、融于集体、心比天高”。接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吴新智为营员们作了题为《爷爷的奶奶从那里来》的科普报告,用生动风趣的语言介绍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发展过程。开营仪式由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龚金玉主持。

在为期4天的夏令营活动中,来自北京、天津、湖北、山西、江苏、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地区的154位师生在北方国际射击场参观了轻武器展厅,了解了轻武器的结构并进行了实弹射击体验;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亲身体验了各种声波环境下的感受;在国家科学图书馆了解了信息时代科技图书的管理模式;参观了亚洲最大、拥有植物标本最多的植物研究所;参观了航空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和中国古脊椎动物博物馆;体验了神舟五号飞船模拟发射的过程;亲自动手制作了气动模型火箭并进行了发射比赛。

9.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篇九

一年来,区委办公室积极适应和服务新形势,紧紧围绕区委、区管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查落实、信息调研、参谋决策”的职能任用,突出协调服务,加快工作节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区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扣中心,围绕大局,全面提高服务工作水平

一年来,我们突出政务主体,优化保障服务,注重抓协调、抓督查、抓服务,努力当好参谋助手,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1、严谨细致,办文办会提水平。在公文处理上,坚持从严、从精、及时、实效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从文书处理的收发、印制、传阅、清退、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入手,严把政策关、时效关、公文体例格式关、文字关和校核关,力求政策清楚、主题突出、格式规范、逻辑严谨、准确及时。同时,规范发文行为,精减文件数量,努力做到少行文、行短文、行到文。在会务工作上,严格执行会议审批制度,认真审查会议议题,努力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同时,狠抓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落实三个环节,力求会议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务求实效。

2、高质高效,信息工作创一流。一是抓“五点”保质量。抓住重点,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农民增收、创新环境、社会稳定等全区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反映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进展情况;攻破难点,透过现象看问题,编写有情况、有分析、深一定层次信息;深挖特点,发挥信息导向作用,编写一些有思路、有特色、有突破,对指导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反映敏感点,及时反映带有信号性、倾向性、苗头性的敏感问题,从前瞻性的角度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二是抓“两面”重实效。从全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群众生活、社情民意的各个领域,搜集素材,捕捉信息,综合分析,力求客观公正,既反映好的一面,及时上报全区的成绩、经验、做法、典型,又反映问题和差距,使领导及时了解到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便于领导调整和完善决策。

3、尽职尽责,加强督查促落实。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把落实作为督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力度,改进方式,提高实效。一是在督查形式上狠抓“四个转变”。即从事务性督查向决策性督查转变,从消极被动督查向积极主动督查转变,从以部门督查为主的小范围督查向协调各方联动的大督查转变,从突击性、阶段性督查向经常化、制度化督查转变,使督查工作较好地落到了实处。二是在督查内容上突出“二点”。督难点,紧紧围绕区委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进行督查。一年来,围绕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社会保障、依法行政等方面进行了专项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落实。督热点,围绕区委和领导关注的问题,突出领导交办、批办事项的督查,不断增强政策敏锐性、工作主动性、情况预见性,想领导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把领导与群众的关注点作为督查工作的着力点,增强了督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三是在督查实效上加大“三个力度”。即加大发现问题的力度,提高善于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督查工作的角度和高度,力求督查工作应有的宏观性、政策性、决策性;加大协调解决问题的力度,坚持把协调解决问题作为提高督查实效的突破口,对区委和领导授权的督查事项,大胆负责地督办,积极主动地协调,对领导尚未明确的事项,在职责范围内督办解决,确有困难的,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及时向领导反映;加大督查调研的力度,做到督查和调研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督查工作情况清楚,有的放矢,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4、快捷周密,后勤保障上水平。

一是工作服务求优质。以“保证运转、促进工作”为目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千方百计为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改善办公条件,提供优质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工作,干好工作。二是接待工作求实效。坚持热情接待,从俭招待的原则,与有关部门配合,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领导和上级政府部门来我区检查、调研、考察的接待活动,促进了对外交流与协作。三是财务管理求严格。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把财务支出关,坚持厉行节约,勤俭持“家”,杜绝浪费,为办公室的整体运转提供了有效的后勤服务保障。五是车辆管理求安全。加强对车辆驾驶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合理安排调度,严格车辆检修保养,确保车况良好和安全行车,严禁出私车、出人情车,保证了领导安全用车。

二、围绕稳定大局,创新信访疏导化解机制

以为全区经济工作服务为中心,以遏制集体访、越级访为重点,抓组织领导、抓制度建设、抓难点热点、抓专项治理,促进了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特别是针对移民闹待遇、农业职工养老保险、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企业改制、农业生产等方面遗留问

题引发的上访,坚持积极主动、因势利导的原则,坚持认真对待和解决每一件“热点”、“难点”信访问题,及时研究处理方案;坚持与群众代表对话;坚持掌握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敏感信访问题,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坚持党政领导信访责任制,严格实行包保责任制;较好地解决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认真开展了保持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年上半年,根据中央、省、市、区委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统一安排了部署,按照《西湖管理区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方案》的工作要求,区委办全体党员积极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为期6个多月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办遵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原则,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地进行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澄清了在部分党员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坚定了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四、认真做好机要、保密和档案工作

今年,办公室机要保密工作在区委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机要文件及传真电报的阅办,做好机要保密,严肃纪律,较好履行了各项职责,完成了领导所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区委、区管委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宣传教育常抓不懈,增强了保密意识。今年来,结合“四五”普法规划,切实加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保密意识,树立“保密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组织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学习相关的保密法规,观看《保密警钟》的录像片,组织全区办公室主任参加了全省秘书工作业务知识竞赛,进行了保密知识的再教育。

二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落实了工作责任。首先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将保密工作纳入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制订了机要保密人员职责、阅文制度、文件借阅制度及机要文件管理规定,建立了上网审查制度,每个区领导办公室都张贴了《领导干部保密守则》。我区的机要文件档案、印章、会议纪录等都实行了专人管理。文件的收发、阅办、借阅都严格按制度办事。如上级文件的收进、转发都有专门的收文登记和转发文登记本,对本级文件的发送也进行了详细地登记,区领导和文件承办单位负责人阅文设有固定的阅文室,而且明确规定文件一般不准带出办公室。区领导开会带回的重要文件都由机要员及时收集或领导主动向机要室移交登记。部门、单位需要借阅文件的须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其次确立了要害部位。区委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曾德富为组长的定密工作领导小组,将机要室、档案室、打印室、区委黄书记办公室定为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安装了必要的保密设施。三是加强了机要人员的管理,强化了工作责任心。凡是需要存档的文件、资料、及时安排有关人员去收集,一次收不到的,二次去收,直到收到为止。由于做到了这一点,我区的文件资料收集齐全,并按要求及时全部清退了2004上级文件,今年的文件清退工作被市委办评为先进单位。

三是积极争取经费投入,不断改善设施条件。加强保密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做好机要保密的关键环节。今年,我们积极向区委主要汇报,向他们反映与上级要求的差距,宣传加强保密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区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拨专款4万余元添置了保密设施,使我区的机要保密硬件设施上了一个台阶。

机构改革后,只设了一名档案专干,但我区档案工作繁多,包括了人事档案、技术档案、财务档案、统计档案等,这名专干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常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五、坚持三个文明一齐抓,不断提高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在开展先教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工作作风和纪律整顿活动为重点,开展了“五抓五查”,即:抓学习,查政治业务素质;抓团结,查大局意识;抓纪律,查工作作风;抓创新,查务实精神;抓廉政,查为民服务态度。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学风和廉政建设,增强了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突出“三抓”:抓载体,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争先创优”活动;抓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及党内生活制度,规范了党组织生活;抓管理,严格落实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了“文明机关”、“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狠抓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完成了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在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制,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紧紧围绕创安工作,切实加强治安管理和内部管理。严格门卫、来访登记和值班等制度,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抓认识、促落实,抓制度、促防范,年内无刑事治安案件、无违纪违法人员、无责任事故。

总之,一年来,办公室工作在区委和区管委的领导和全区各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与形势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是:由于办公室人员比较紧,有些服务工作还不够到位;调研工作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欠缺;督查协调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六、二〇〇六年工作思路

2006年,办公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开拓创新,主动服务,把握大局,参谋决策”,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着眼于加快发展,想长远、抓大事、谋全局,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着眼于政令畅通,强协调、重督查、抓落实,树立政府权威;着眼于打造政务品牌,高效率、快节奏、优服务,努力塑造办公室新形象;着眼于争创一流工作,抓基础、练内功、强素质,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着眼于后勤保障有力,抓管理、堵漏洞,全面改进后勤服务工作。真正把办公室打造成开拓创新、精明强干、勤政务实的第一阵容,节奏明快、协调有力、政令畅通的第一通道,诚信开明、廉洁高效、为民服务的第一窗口,努力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具体工作措施是:围绕一个主题,推进三个转变,实现五个突破。

围绕一个主题:

就是紧紧围绕综合协调、优质服务这一主题,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综合协调,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办公室工作快速、高效、协调运转,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推进“三个转变”:

一是在工作重心上转变。紧贴工作思路,紧贴领导思路,把握大局,认真谋划,前瞻思考,统筹安排,努力当好参谋助手。

二是在工作方法上转变。坚持抓大放小,坚持办公室工作紧密联系区管委工作大局、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全面协调,认真督查,促进落实。

三是在组织协调上转变。注重统筹兼顾,注意做好对上、对下、对内、对外各个环节的工作协调,对上讲实情,对下听呼声,对内多联系,对外促交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为实现区委、区管委工作目标努力工作。

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信息调研上要有新突破。信息工作上,切实抓好社情民意、经验典型、意见建议、倾向苗头类信息的报送和编发,确保下发的信息有指导作用,呈送的信息对领导的决策有参谋意义,全面提升信息工作上水平。调研工作上,提高调研的针对性,着力在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解剖麻雀、研究对策上下功夫,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力求多想点子、多出思路、多出精品。

二是督查落实上要有新突破。将督查工作的突破口放在区委、区管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督查落实、领导批示件的督查督办等方面,及时拟定督查方案,进行分解立项,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单位部门,明确责任,提出要求,积极开展督促检查。对领导批示件的督查,各科室积极组织、制定措施、落实专人,形成制度,确保领导批示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是后勤保障上要有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压开支,保运转。改善办公条件,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接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依法行政上要有新突破。重点抓好政务公开、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工作。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大协调疏导力度和督促落实力度,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五是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突破。按照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上硬、工作上实、廉政上好的总体要求,通过开展争先创优、强化学习培训、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考核奖惩,全面加强办公室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纪律和班子建设,努力提高办公室干部理解执行政策,科学分析判断形势,敢于解决疑难复杂问题,善于进行综合协调的能力,真正把办公室建设成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能干事、干成事的坚强队伍。

10.科技局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篇十

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矿业兴县、工业强县”,把握“围绕经济抓环保,抓好环保促发展”大局,严格管理,主动服务,依法治污,全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各项工作顺利进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明确工作目标,促进经济发展

1、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力求经济环境两发展。按照“十五”期间自治区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和富蕴县环保目标责任制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矿业兴县的发展战略和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工作部署,制定2005年工作计划,以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深化两河流域环境整治,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县域环境质量,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生态保护、农村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等工作为主要任务,做好环境监察、监测工作,确保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饮用水质100达标、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双赢”目标。

2、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促进企业发展。加强全局人员服务理念教育,增强服务发展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富蕴环保诚信建设。坚持局领导走访制度,认真听取企业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企业在环保审批中存在的困难,提出环保后期管理监督要点,变企业上门为服务下乡,变行政管理为优质服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帮助(即三个变),为企业发展提供快捷、优质、热情的服务。

3、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坚持对项目审批的缩减和压缩审批时限,仅保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审批和夜间施工噪声管理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8个工作日,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时限从规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夜间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审批2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取消审批环节的一切手续费。对符合产业政策,选址合理,污染治理设施有保障的项目,先予出具环保初步意见,让项目先立项办理相关手续;对县里确定的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设立“绿色通道”,实行专人办理,即到即办、特事特办;对重点项目,积极做好上下协调服务,努力促使项目在环保要求上程序落地。

二、严格环境管理,强化污染整治

1、加强环保管理。积极按照县政府提出的整合提升、规模发展、企业进园区生产要求,认真做好矿业污染整治工作。常检查并按时足额征收排污费,促进县域矿业发展。

2、加大城区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开展城区油烟、噪声污染整治,认真做好高、中考期间环境噪声、废气监管。今年以来,受理办结群众污染投诉件64件,政府督办件3件,人大、政协提案5件。

3、巩固两河流域(富蕴段)水环境整治成果。积极配合地区环境监测站对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两河流域(富蕴段)水质监测,编制了两河流域水环境污染 整治规划;实施河谷围栏470公里,目前两河流域(富蕴段)水质稳定达到地面水一类标准,确保了两河流域(富蕴段)水质环境的安全。

4、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工作。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富蕴县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实施方案》、《富蕴县矿产生态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召开了8场环保专项行动会议,并周密安排认真部署、付诸行动。同时,按照要求相应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行动方案,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做到上下互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5、认真实施生态保护工作。编制了《富蕴县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有计划地对我县实施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

三、制定具体措施,认真实施落实。

1、合理规划,统一布局。面对富蕴县经济在矿业的驱动下得到突飞猛进发展,县委、县政府将我县域内的工矿企业按照地理布局设立成了五个工业园区,使各企业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并实施和推行入园环评准入制度。环保局也取缔原有的一批生产工艺落后的“十五小”企业,同时,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新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议制度,未做环评的单位和企业,无论规模大小,一律不允许开工建设。

2、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环保局每年都组织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培训班以及现场观摩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下达不同任务,并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由原来的宏观管理转向量化管理,把环保工作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

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明确管理时效。我县今年建立了重大污染项目环境影响听证制度,在项目建设前期邀请人大、政协、专家和周边居民等方面人员组成听证团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使项目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在项目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明确各项环保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严格检查,严抓落实。

上一篇:相思忆经典诗歌下一篇:家族式经营模式